a***n 发帖数: 1993 | 1 第5章 沩仰法脉
一、怀海及《古清规》
中唐时期,安史知乱,藩镇割据日益加强,江西地区的地方官僚又对佛教采取扶
植政策,并且使之保持了相当的连续性,这就为道一禅系成为中唐最大的禅系创造了良
好的外部条件。道一门人“亲承弟子八十八人。”其徒以江西南昌为中心,分布于潭州
(长沙)、朗州(常德)、沣州(沣县东)、池州(安徽贵池)、杨州、常州、越州(
绍兴)、泉州(福建)、杭州、处州(江西赣州),韶州(广东韶关)、鄂州(武汉)
、随州(湖北隋县)、荆州(沙市)、襄阳(襄樊)、唐州(河南泌阳)、两京等地。
道一(709——788)俗姓马,汉州什邡(今四川什坊)人。于资州唐和尚处
寂门下削发,受俱于渝州圆律师。曾师事金和尚无相,后入衡岳怀让的“顿门”,禅诵
于抚州西里处州龚公山,悍戾之徒,无不受感化。又得刺史裴公的信奉,闻名于世;大
历中路嗣恭连帅请其至“里所”,贞元四年(788)坐化,春秋八十,长元元年(8
21)谥大觉。权德舆碑文载,道一最后之说曰:“大抵去三就一,舍权以趋实,示不
迁不染之性,无差别次第之门。”常曰:佛不远人,即心而证;法无所著,触...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2 发信人: robbin (robbi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從「喇嘛性醜聞」談起 - 宗薩欽哲仁波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4 12:34:09 2011, 美东)
好文。mark。
2008 年3 月21 日
台灣最近發生一件關於某位藏傳佛教住持的事,這封信是要寫給那些對此事表達
關切和疑問的朋友及個別人士。
首先必須說明,我自己本身的道德不夠健全,所以是最沒有資格評論他人不當言
行的人,這我已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過。這篇聲明稿不是為了表示謙遜,而是承
認錯誤。但為了維護佛法,特別是大乘佛法,更特別是為了藏傳佛教,我想作一
些評論。
以下的觀察也是為了想要保護一些人從藏傳佛教所獲得的純淨、甚至是天真的啟
發,特別是一些台灣的人。請不要把這篇聲明稿當作一個手則或誤解為一個指導
方針,我希望它能釐清某些因此一事件而引發的疑惑。至少,希望我的意見能幫
助大家不只從一兩個觀點,而是從多個角度來看事情。
首先我必須說,堪布貝瑪千貝仁波切所涉及的事件是非常不幸的,也應該受到譴
責。眾所週知,佛教相當民主,負面行為的結果是由個人以業果的形式來承...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2192 | 4 《大智度論》中四無量心的地位及修持
釋海實
大 綱
一、前 言
二、四無量心
(一)慈、悲、喜、捨義
(二)無量義
三、龍樹對四無量心的立場
(一)承續《阿含經》解脫的立場
(二)以三種緣明不共二乘之差別
四、四無量心的修習方法
五、結 論
【參考書目】
一、前 言
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在原始佛教中,本是佛陀所重視的修行法門之一。世
尊不但順應當時沙門、婆羅門等,希求生梵天而教授其法,[1] 更進而開示,修四無量
心能得無量心解脫的要義。但至部派時期、聲聞學者卻將四無量心視為是勝解觀(假想
觀)、一般的世俗定法,僅能降伏煩惱,不能依此引發無漏慧得証解脫。直至大乘佛法
的興起,龍樹菩薩以一切法無自性空的立場,來解說四無量心,這才又回復佛陀的本懷
,並以三種緣(眾生緣、法緣、無緣),來論述當時聲聞學者對四無量心的錯誤觀點。
此外,慈悲本是佛教的精髓,大乘行者無不以此為要著。而長養慈悲的方法,不外乎是
修習四無量心。那四無量心要如何修習才能與菩薩道相吻合呢?龍樹又如何解說四無量
心,如何會通原始佛教解脫的立場呢?今即對此等問題,以本文略加探討。
二、四無量心
四無量心,又名四梵行...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5 广超法师
三法印
三法印既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以及涅盘寂静。此三法印的教理在佛教中才
有,在其它宗教是绝对没有的,这是佛教的特色,与其它宗教最大不同之处。三
法印是阐释人生宇宙的三个真理,它可协助我们判断佛教所讲的道理是否符合佛
法,凡是符合三法印的佛法就是符合真理,不管它是谁说的。因为此三法印是由
佛陀讲演出来,所以它是印证真理(佛法)的一种方法。
什么叫法印?所谓法印是用来印证某种道理是否符合佛法的方法。法可分为
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只要世间人有智慧,也能通晓的道理,称为世间法。十善业
道就是一种世间法。除了这些世间法外,佛法中还有出世间法,它是佛法研究的
道理,教导我们解脱生死轮回。这些真实的道理就是符合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以
及涅盘寂静这三法印。它是人生宇宙的真理,任何人都不可以推翻与破环,所以
佛陀说没有人能破坏佛法。三法印是用来印证某种道理是否符合佛法中的出世间
法,所以世间法就绝对不可以用三法印来印证。比如说,世间法教导我们行善,
追求人生的快乐,这是不符合三法印;只有那些教导我们出离世间、走上解脱之
道的佛法,才是符合这三法印。三法印并非能印...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6 ☆─────────────────────────────────────☆
rainbowcc (No Games, Just Sports!!!!!) 于 (Sun Jul 3 15:52:00 2011, 美东) 提到:
2011年6月份小结
打坐:6月0h (全年累计52h25m)
跑步:6月99miles (全年累计269.2 miles)
练舞:6月2h(全年累计22h)
阅读:6本(全年累计24本)
6月份的关键词:跑步,成长
(一)
6月份的天气正好呀,看着夏日炎炎,风却是异常的凉爽沁人,像山上的感觉。周末清
晨在树荫下迎着这凉爽的风跑步,内心涌现一股深深的纯纯的简单快乐,却抵得过所有
爱恨情仇的快乐。一刻值千金的感觉。
我想,这是不是说明我的大脑比以前少了一些涣散呢。以前肯定也经历过这么美好的夏
天,可惜心思都不在当下,都在别的事物上,所以错过了这良辰美景。呵呵。
(二)
转眼半年就过去了。回头看看这半年歪歪扭扭的心路历程,进步很小,所幸却不曾放弃。
和半年前的自己有什么变化/成长吗?
开心的有:
今年的状态,应该是去年所期待憧憬的状态吧,自然不是...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7 ☆─────────────────────────────────────☆
runsun (runsun) 于 (Thu Jul 7 12:32:38 2011, 美东) 提到:
http://bbs.foyuan.net/thread-113372-7-1.html
解悟:
五蕴不=五取蕴你对于它有“取“时,才是“五取蕴”,没有“取“时,才是“五蕴”。
===============================
如觉:
马哈希尊者在这方面和你所说的确实不一样,他说的比你更准确,更清晰,而你是错的
马哈希尊者在书中对五取蕴的定义是
會引生「我見取」或「我所取」的「名、色蘊」,被叫作「取蘊」;不會引起欲取或見
取的,則稱作「蘊」而已,不叫「取蘊」;至於屬於出世間法的名法,即構成「四道、
四果」的受、想、行、識等四名蘊,它們只是「蘊」,不是「取蘊」。
上述一再提及的,屬於世間法的色、受、想、行、識,會激起執著,所以名為「取蘊」
@@@@@@@@@@@@@@@@@@
按照这个定义,通常的名法色法,全部是取蕴,因为它们都可以引发贪爱执取,也是贪
爱执取而造成的结果。同样,贪...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4358 | 8 作者 元宁
首先必须明确,道教大罗金仙不落轮回——道教的仙道并非佛教的天人道!要想知道道
家修行能否超脱三界六道,首先,我们要确认一点:什么是仙?一些佛教徒经常说“道
家是佛教所说的“外道”,道家的果位最高是也只是仙,不能脱离生死轮回”,这是一
个天大的谬误!这种话他们说得很顺口,然而说这话的人显然并不理解“仙”的概念,
只是将中国所说的仙,与古印度的外道修行人或婆罗门教观念里的诸天混淆起来。
一 . 仙不等于古印度外道,这点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古印度的外道修士虽然长
寿且有一些神通,但是却并非如仙家这样超然物外,依然有生死,显然这比不上仙家境
界,而且这些外道修士大多所求的不过死后生天——注意,死后生天是弃人身而得天身
,依靠的是业力福报,而修道成仙乃是自力成就,两者天差地别。古代翻译佛经的人为
了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将外道修士翻译为“仙人”,却不想误导了大批不知变通读死
书的愚人,将道家仙人与印度修士混淆在一起,实在可叹。
二. 仙不等于印度诸天。道家说五道轮回,大略等同佛家六道:神道(天与阿修
罗)、人、畜生、饿鬼、地狱。神道本身,是五道之一环,诸如地祗鬼... 阅读全帖 |
|
r****r 发帖数: 755 | 9 http://www1.mitbbs.com/article_t/Wisdom/31491623.html
佛法与不二论 ZZ
近年来,上座部佛教面对的一个具挑战性的问题,是传统的上座部止观禅与不二论的玄
思传统间的冲突。“不二论”的最佳代表,是印度正统哲学“不二论吠檀多”与“大乘
佛教”。面对这冲突的反应横跨两极:一极是激烈的对抗,另一极是各式各样的综合与
混合。当中的对话变化多端,本文实无法解释所有相关的复杂与微妙问题,然而,我想
以上座部佛教的经论立场来写,希望可以提供些微贡献。
我的第一个意见:一个禅修系统是不会构成一门独立学科的。任何一种可信的灵修系统
,经常都是被发现在某一概念距阵之内,并用来解决或实现这概念距阵所解说的问题或
目标。因此,把互不兼容的概念框架里的技巧合并起来,实在是危险的。虽然这种合并
可以安抚一些偏爱实验或折衷主义人士,它的长期影响将带来一定的“认知失调”,且
将回荡至内心深处和激起更大的混乱。
我的第二个意见:各种 “不二论”的灵修传统并非互相一致,相反地,所包含的诸种
意见可说极之不同,且难免会被包含它们的哲学思想所污染。在吠檀多派的经典里,不
二...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0 宗萨钦哲仁波切:
Larry(指主持人),你有那些粉色的纸吗?你扔了?没事,我想我记得。很好,Larry请我谈
谈佛教与道德,对吧?以及佛教是否一条道德导向之道,还有,什么是真正的菩提心。
我有点迷失方向,因为刚从东半球过来,并且到了之后马上去了牛津。现在我……我在牛
津应该做了点什么,但我也不知道做了什么。不管怎样,其中一个令我迷失的原因是,我
和牛津的学者谈了谈,他们很棒,真的很棒,非常好。那儿有很多称为佛教教授,佛教专家
的,他们强烈否定转世。他们不相信无二,无差别,无分别,是佛陀的教授……象这些等等
,非常好,我非常受教。
就在昨天,还聊到一个人,我只听过他名字,但还没真正研究过他——**波普尔(Karl
Popper)。而且,在牛津,我被告知他们在“客观地”研究佛教,这很有意思,这些都令我
迷失。因为我不得不切换思维,切回到佛教徒式的思维,为了讨论这个。不论如何,这是
非常重要的主题。
如果我们不谈无二(无分别,无差别),那么,我觉得,我们完全不可能谈佛教。但是,无二
不是那么简单。最近我和印度学者们聊天,我甚至有点担忧,我们西藏人实际上在多大程
度上,彻底地构想无二的观念,...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11 济群法师问(5):
我认识一位信徒,她曾经接触了一些不同的上师,有的上师说她可以修这个法,有的上
师又说她不能修这个法,结果使她感到无所适从。那么,在藏传佛教中,什么人可以修
什么样的法,是否有具体的标准?
索达吉堪布答:
我们首先应明确一条基本原则,即并非所有佛教徒的话都百分之百地可信,因一些所谓
的佛教徒根本就不深钻佛教教义,他们也从不按佛陀的教导切实次第实修。在这些人异
想天开的白日梦中,似乎只要依止一位上师就可以解决一切修行上的事情。在他们的眼
目中,个体的解脱、往生的希望、摆脱轮回的梦魇,所有这些需要修行者自己励力去做
的事情,仿佛统统都可以交给上师代劳。其实藏地的大成就者华智仁波切早就说过,上
师再好,也不可能像抛石块一样把你扔到清净刹土,最主要还是要靠你个人的努力修行。
对这位无所适从的信徒来说,我个人认为,如果某个上师说她不能修某个法,那就
似乎意味着她本人可能不具备修这个法门的根基,也即她的根器不能适应这个法的要求。
不过一般说来,一个上师是不应该限定弟子修某些法的,因弟子的根基千差万别,
正是为了因材施教,释迦牟尼佛才随宜开演出八万四千法门以救度不同根性的众生。如
...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12 密宗的不共正见是什么?
济群法师问(6):
在佛教的八正道中,是以正见为首,这也说明了正见在修行中的重要性。佛教各宗
派的修行都有各自的指导正见:如声闻乘的无常见和无我见;唯识宗的唯识见;中观宗
的性空见。密宗的修行有独立的体系和不共的修法,那么在知见上,是否也有着大乘显
教之外的不共正见呢?或者说,密宗的不共正见是什么?如果是以显教为同一正见,又
如何在修行上体现它的不共之处?
索达吉堪布答:
一般说来,八正道中的所谓正见并非指的是我们在修行前期所应具足的正见。前
行时必须具有正见,但这正见却非与八正道中的正见属同一范畴。三十七道品与五道之
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小资粮道、中资粮道、大资粮道分别对应四念住、四正断、
四神足;暖位、顶位等加行道则与五根、五力相对应;见道则与七觉支相对应;修道才
对应着八正道。因此,具足八正道中的正见至少应是初地以上菩萨才能具有的功德。对
位登一地以上的菩萨而言,正见在修行中所起的作用,显密的看法并无多少差别。
佛教中的声闻乘、唯识宗、中观宗以及密宗,在各自的见解上确实有很大不同,正
因为见解不同,故各宗派在修行的具体方法上才呈现出千...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13 (8)即身成就与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
济群法师问:
佛陀在因地上经历了漫长的菩萨道修行,才获得了圆满的智慧,并最终成就佛
果。如果说密宗所说的“即身成佛”,成就的是佛果位上的佛陀,是否可以这样认为:
只要通过观想的力量,就可以取代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萨道修行?
索达吉堪布答:
显宗经典中确实有佛陀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而后成佛之记载,若就显宗普
遍观点言之,极为钝根之菩萨需经三十三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加行道经过三
大劫、十地中的每一地各经过三大劫;中根者需经七大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
加行道各经过两大劫、见道经过一大劫、修道经过两大劫;利根者则经过三大阿僧祇劫
后成佛。正如印度著名阿阇黎巴雪在其所著的《中观宝灯论》中说所:“利根者经三大
劫现前佛果,中根者经七大劫,钝根者经三十三大劫。”
关于利根者所需的三大劫,《经观庄严论》中云:“三大劫圆满,修行趋究竟。”
对此,《般若八千颂广释》中解释道:“第一大劫从资粮道开始至一地之间圆满;第二
大劫从二地至七地之间圆满;第三大劫从不动地至佛地之间圆满。”而《菩萨地论》则
云:“资粮加行一大劫,一至七地一大劫... 阅读全帖 |
|
i********7 发帖数: 808 | 14 第9讲(续完)
言归正传,再回到灌顶仪式里的性交合上,这里一个重要的技术,就是修行者必须
闭精。
为什么?那就得了解一下藏文化中对人体的解释。当然我不想在这里讲解整个藏医
学,只稍微解释一下相关的部份。
在密宗里,男子的精液叫做Bodhicitta,这个词还有另外一个意思:灵光。什么是
灵光?灵光就是修行者在大澈大悟时的体验。这里我们看到精液在喇嘛教信仰中的意义
。在藏文化里,普通人认为大喇嘛血管里流淌的不是血液,而是精液。
那么要大澈大悟就必须掌握控制精液的技术。喇嘛教的人体学,认为精液原储存于
颅骨以下一个月亮形的空腔里,当人性亢奋时,精液便一滴滴地流出此腔,通过五个人
体内的能量中心(Chakras),此一过程给人带来强烈快感。精液最后流至阴茎尖端,修
练者必须将整个意念集中于此一点,不使精液流失。
!!!!!!!!!如果修练者能控制住不射精,那么他就走向大澈大悟了。(请问从什么时候开
始,佛法中大彻大悟是高超性技术的达成?难道不是所有的贪欲的灭尽吗?佛陀成就解
脱之后第一次弘法的转法轮经不是写着,断除贪欲的道路就是:八圣道吗?)如果控制
不住,他就有下地狱的危险!!此时他必须将...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15 济群法师问:
藏传之密宗的修行,要以显教为基础。我想知道的是,显教的修学与密宗是什么关
系?密宗与显教有什么不同?
索达吉堪布答:
藏密的修学的确是建立在显宗的基础上,但所谓的密教要以显宗为基础并不意味着
一定要把显宗全部学完了才可进入密法的学习。这里所说的基础有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从历史上看,藏传佛教最初的兴起是从显宗经典的弘扬上开始的。据《唐书
》记载,约在东晋时期,藏地进入了托托日年赞国王(《唐书》称其为陀土度)的统治
时期。公元317年,当国王已是花甲之年时,有一天突然天降四部宝典:《宝箧庄严论
》、《百拜忏悔经》、《十善经》、《十二因缘经》等,并且虚空中还传出声音说:“
自兹当俟五世,始晓此事。”也即是说再过五个朝代,人们才能懂得这些佛典的内容。
结果等到松赞干布执政时,藏地开始有了文字,人们真地明白了这些经文的含义。也就
是从那时候起,显宗经典为后来密法的弘扬开始打下牢靠的基石。
第二,密法的修证必须以显宗的出离心、菩提心为基础。基本上在藏传佛教的每一
个修法仪轨中,篇首都有皈依、发心等内容,以此称密法之修行建立在显宗的基础上。
至于二者的关系,佛陀在《文...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16 转这篇文章就是想说, 从大乘转向南传的朋友中也不乏理性的人, 让我们大家都理性
一点比较好。。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666/1/3052.shtml
楼主作者:花发多风雨 发表日期:2008-9-17 9:54:26
南传上座部佛教无疑是最接近历史上佛陀最原始的教导,这点无可争议。但是如今
的南传学人在自己还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就对大乘进行全面的否定,并且不承认大乘佛
教历史上众多证悟者的成就,不承认大乘确实是导向解脱的有效修行体系之一,对此我
个人是不赞同这种态度的。(其实我也不赞成大乘学人讲上座部佛教贬成为小乘,这同
样是一种不了解情况下的偏见和短视。)
确实,从大乘转入南传的修行者往往因为历史考证等各方面的疑点,由此产生一
种被大乘忽悠,有上当受骗的感觉,最初我刚刚从大乘转入南传的时候,也怀有同样的
心情。南传学人有此心情,确实是可以相当理解的。但是我现在想说的是:历史考证不
是否定大乘的绝对理由,理由如下:
其一、大乘一些经典的来源根据传说并非由佛陀在人间所说,比如华严经,
据说是佛陀在菩提树下初成道时,其报身卢舍那佛在... 阅读全帖 |
|
n**********a 发帖数: 438 | 17 http://www.xianmifw.com/book/downssfy.php?nav=&pid=3&nid=21
庚四、攝義分三:一、具有四種差別的修行之相 二、劣慧者將護修習之相
三、如何修習暇滿
辛一、具有四種差別的修行之相
【如是若於暇身能發一具相取心要一欲樂,須思四法。】
對暇滿人身如果想要發起一種具相的攝取心要之欲樂,就必須思惟以下四種法
,即:必須修行、堪能修行、今生即須修行、現在即須修行。
以下逐一解釋。
【其中須修行者,謂一切有情皆唯愛樂而不愛苦,然引樂除苦亦唯依賴於正法
故。】
其中,所謂“必須修行”,即由於一切有情都只喜愛安樂而不想要痛苦,但是
要獲得安樂、遣除痛苦也唯有依靠修行正法,所以必須修行。
【能修行者,謂外緣知識、內緣暇滿,悉具足故。】
“堪能修行”,即由於外緣的善知識和內緣的暇滿人身都已具足,所以堪能修
行。
【此復必須現世修者,現世不修,次多生中暇滿之身極難得故。】
“今生即須修行”,即因為...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18 本人在学密宗之前,学习了好几年的净土宗,所以对净土法门的理论有一定了解,因此
我写了这篇文章以阐述我的理解。
大家都知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法门,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法门,依靠阿弥陀佛的
大愿与行者自己的信心和愿力,就能临终蒙佛接引往生净土,从而证得不退转直至究竟
成佛。对于我们凡夫来说,这是一个即生保证成就的非常殊胜的方便法。净土宗非常踏
实,不会有什么弯路,也不需要证悟,只要对阿弥陀佛有信心,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
以解决问题。
但是有一点可能知道的人不多,净土法门并非只在汉传佛教(在汉地传承的佛教)中有
,在其他传承的佛教中也有,比如藏传佛教中就有净土法门,也被称为藏传净土。
如果对藏传密宗有信心或者不排斥的话,也就是说与藏传佛教有缘的话,那么我认为修
学藏传净土更好,往生更有把握。为什么呢?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藏传净土注重学习佛理
藏传净土依无量寿经或藏传净土论典,详细学习往生净土的四种因与二种违缘。汉传净
土并不是全都不重视学习佛理,但不重视学习佛理的人还是很多的,可以说占很大一部
分。另外一些人虽然也在学习佛理,但心中仍存在一种观念,认为净土法门不需要学习
多少佛理,只要一...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5008 | 19 客观评价南怀瑾
客观评价南怀瑾
如果是一位真正的修行者,我想更要讲究科学,实证,理性地去考察所谓的善知识。如
果自己本身都没有真知灼见,跟着人家跑那就麻烦了。
我是90年代初接触南的作品的, 我看了很多,有些作品(如易经系传别讲, 老子他说
)我至少是看了2-3遍,当时非常赞叹,常推荐给一些相识的朋友。
自信佛后,在再看南关于佛法方面的书后,开始感觉此人的见地不是很到位了。对于南
此人,我没有亲自见过面,但我的皈依师父和老师,他们都拜访过南怀瑾,而且南在浙
江打过几次七,他们对南都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总的来说,接触过南的人对他的印象
是很好。风度不错,知识渊博,旁引博证,是个让人尊敬的长者。这个是表面现象。但
从修行者的角度来看他,如南牙齿都掉光了,装的都是假牙;烟瘾很大,只抽外烟还不
抽国烟,从一个真正的修行者角度来看,若连这种不良的嗜好都去不了,那就不能不让
人怀疑了。关于我所说的这些是否都是事实,如果有见过南的道友可以来作证说明。关
于南是否搞男女双修,我有一认识多年的台湾朋友,她知道此事,而且台湾有一个专门
揭露名人隐私的刊物《壹周刊》,图文并茂的报道过此人此事。 我当时让她帮... 阅读全帖 |
|
w**u 发帖数: 311 |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iya_sacca 俱乐部 】
发信人: wuyu (wuyu), 信区: ariya_sacca
标 题: 未完成的小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12 16:09:28 2012, 美东)
呈经雄心勃勃跟SeeU说要写一篇关与现代神经神经生物学对禅修机制研究的综述。但发
现现代的科学研究总体还是在验证阶段,再加上自己也没时间完备的学好佛法,就觉得
写机制综述还是太早了。特向SeeU道个歉。
我把绌文的全稿贴在这儿了。也不想去投稿了。等到自己有新体会,再修改。
其中有很多部分是来自于SeeU,JeanIris,和 CPath 法友的意见。在此谢过。
日常生活的止观修行--一个神经生物学者的叩道之路
关键词:行禅,安般息念,慈心禅,神经生物学.
文摘:两千五百年以前,佛陀的证悟为人类身心的完全自由指明了一条实修实证的道路
。其内容主要包括在“四圣谛,八正道,十二缘起的”的教诲中。佛法修行方法以戒清
静为基础,通过止观修行以增强“心”的定力和念力,最终培养其对世间万物本质的洞
察力,即“慧”力。时迁世移,... 阅读全帖 |
|
P******A 发帖数: 126 | 21 不论何时何地,希望各位都能对根本上师心存恭敬。当生起不如理的心念时,要立即忏
悔,始终安住于“善知识即为佛”的正念中。
--《前行广释》智悲佛网
当我们生起愤恨等负面情绪时,应当下观察它的来处、去处、颜色、形状……若能了悟
其本体了不可得,这颗不安分的心便会荡然无存,一切幻相也会依此粉碎。
索达吉堪布微博
佛陀教导说:“比丘不乐于色,不赞叹色,不取于色,不着于色。”并对受想行识也同
样不乐、不赞、不取、不着。这样就能心得解脱,不灭不生,平等舍住,正念正智。“
从导师佛陀的一再教导中可以发现,其实,解脱并不难,只要转变观念,将之前奉之为
上宾的五蕴,视作自己的敌人,解脱之门就正式开启了。
益西彭措堪布微博
对大乘佛法来说,高于一切目标的总目标,是饶益所有的生命。其他一切方法,都是实
现这个目标的手段;所有的付出,都是这个目标的代价。所以,我一直觉得,修学大乘
佛法是非常幸福与荣幸的。
慈城罗珠堪布微博
我们修行的时候,不要总是找感觉、找觉受,这是一种障碍。有时候感觉好,内心里有
一些喜悦,就愿意做课;有时候内心里没有感觉,没有喜悦,就不愿意做了。这就是障
碍!这个时候更要坚持。有感觉没感...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2 宗薩欽哲仁波切
2008 年3 月21 日
台灣最近發生一件關於某位藏傳佛教住持的事,這封信是要寫給那些對此事表達
關切和疑問的朋友及個別人士。
首先必須說明,我自己本身的道德不夠健全,所以是最沒有資格評論他人不當言
行的人,這我已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過。這篇聲明稿不是為了表示謙遜,而是承
認錯誤。但為了維護佛法,特別是大乘佛法,更特別是為了藏傳佛教,我想作一
些評論。
以下的觀察也是為了想要保護一些人從藏傳佛教所獲得的純淨、甚至是天真的啟
發,特別是一些台灣的人。請不要把這篇聲明稿當作一個手則或誤解為一個指導
方針,我希望它能釐清某些因此一事件而引發的疑惑。至少,希望我的意見能幫
助大家不只從一兩個觀點,而是從多個角度來看事情。
首先我必須說,堪布貝瑪千貝仁波切所涉及的事件是非常不幸的,也應該受到譴
責。眾所週知,佛教相當民主,負面行為的結果是由個人以業果的形式來承擔。
沒有佛教法庭來討論這些事,也沒有所謂聽取證詞,讓有罪者受罰、無罪者獲償
,或將被告送入監獄;這點是相當幸運。因為如果真有佛教法庭,它很容易墮落
,我們就會面對一些最貪贓枉法、最不道德的佛教徒。當有錢的、關係良好的人
躍...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3 From Wiki:
汉语中所称的活佛或法王 ,在蒙藏语中,没有相同的称谓。汉地所称的活佛,在蒙藏
地区通常使用以下几个称谓来称呼:
藏地称谓
祖古:藏地称转世修行者为祖古,原是梵语 nirmanakaya,是“化身”的意思,蒙语译
为“呼毕勒罕”(能变化的),所有藏传佛教转世修行者都能拥有这个称号,通常也会
被称为仁波切。
仁波切、仁宝哲或宁波车(Rinpoche):直译为汉语,是“宝”的意思;但是这个称谓
并不专属于转世者,只要修行有所成就的人,都可能被冠上这个称谓。
阿勒合、 阿拉:藏文中,还可以用阿勒合、 阿拉(A-lags),来称呼汉语中的活佛,
它并没有特殊的意思,只是表示尊敬的语气。这个字可能是源自蒙文的阿勒坦(Altan
)也就是黄金的意思。蒙古俺答汗的称号,就是源自阿勒坦。
喇嘛:藏文喇嘛(la ma),来自梵语 gu-ru,是上师的意思,汉译为俱卢,如莲花生
大师〈藏文为 gu-lu-eng'a-zha〉在藏地都会被加上喇嘛这个称号。虽然只要是有成就
的修行者都可称喇嘛,但是传统上只有达赖与班禅使用喇嘛这个称号。也不是所有活佛
也是喇嘛。
当然你要不相信转世和你说这...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4 From Wiki:
汉语中所称的活佛或法王 ,在蒙藏语中,没有相同的称谓。汉地所称的活佛,在蒙藏
地区通常使用以下几个称谓来称呼:
藏地称谓
祖古:藏地称转世修行者为祖古,原是梵语 nirmanakaya,是“化身”的意思,蒙语译
为“呼毕勒罕”(能变化的),所有藏传佛教转世修行者都能拥有这个称号,通常也会
被称为仁波切。
仁波切、仁宝哲或宁波车(Rinpoche):直译为汉语,是“宝”的意思;但是这个称谓
并不专属于转世者,只要修行有所成就的人,都可能被冠上这个称谓。
阿勒合、 阿拉:藏文中,还可以用阿勒合、 阿拉(A-lags),来称呼汉语中的活佛,
它并没有特殊的意思,只是表示尊敬的语气。这个字可能是源自蒙文的阿勒坦(Altan
)也就是黄金的意思。蒙古俺答汗的称号,就是源自阿勒坦。
喇嘛:藏文喇嘛(la ma),来自梵语 gu-ru,是上师的意思,汉译为俱卢,如莲花生
大师〈藏文为 gu-lu-eng'a-zha〉在藏地都会被加上喇嘛这个称号。虽然只要是有成就
的修行者都可称喇嘛,但是传统上只有达赖与班禅使用喇嘛这个称号。也不是所有活佛
也是喇嘛。
当然你要不相信转世和你说这...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25 自我教言略解
华智仁波切 造颂 索达吉堪布 译/讲解
一、释题:《自我教言》是华智仁波切警策自己的教诫。世人尚有自我批评、自我监督
等来观察自己的过失以完善自己,出世间的修行人更应如此。但佛法好像在有些人手里
却变成了单纯调伏他人的工具,这是不应理的。己尚未调伏,何以化他?所以我们应像
华智仁波切一样时时处处向内观察自己的身语意三门。
二、造颂者:华智仁波切是《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的作者,是观音菩萨化身,也是寂天
菩萨的化身,他的传记很丰富。其生平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有一次他以乞丐形象去
炉霍县的多芒寺,在这里见到很多苦行者,他赞叹说:“真正的教法和证法在这个寺院
里还存在!太让人高兴了。”晚上,他到一个叫赤诚达吉喇嘛的屋里说:“我能不能在
您这里过夜?”赤诚达吉看他很寒苦,就收留了他,赤诚达吉问他:“你知不知道华智
仁波切?”“只是听说过。”“我很想拜见华智仁波切,特别敬佩他,一看他的著作就
很生信心,已经去石渠他的寺院里两次了,但都没见到。你看过《大圆满前行》吗?”
“只是听说过,但没看过。”“那你就看看这个法本,确实太好了,你以后最好能好好
照此修持。”“我不太懂,您能不...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5008 |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xam (危机四伏中),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一眼全集★现象生灭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23 15:08:14 2010, 美东)
这个不知怎么的文件没间隔了。yahoo mail不行了。全是乱码,我是先转到bbs信箱通过
切换encoding的trick转成显示成中文。在发到这里。
发信人: Paramita (★波罗蜜★), 信区: Wisdom 标 题: 一眼全集★现象生灭篇 发信
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Jun 16 15:21:34 2000), 转信 发信人: WaiChi (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Re: 处处有道的来由及其它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Wed Oct 27 02:21:09 1999) >但是这样还是有强说佛法的味道.不是
所有的东东都是有意义的. >这在道德经里是有说明的,白并不是白,黑并不是黑。只
是人把 >它们叫说黑和白,因此而有两极而有两执和两忘...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5008 |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xam (危机四伏中),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一眼全集★现象生灭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23 15:08:14 2010, 美东)
这个不知怎么的文件没间隔了。yahoo mail不行了。全是乱码,我是先转到bbs信箱通过
切换encoding的trick转成显示成中文。在发到这里。
发信人: Paramita (★波罗蜜★), 信区: Wisdom 标 题: 一眼全集★现象生灭篇 发信
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Jun 16 15:21:34 2000), 转信 发信人: WaiChi (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Re: 处处有道的来由及其它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Wed Oct 27 02:21:09 1999) >但是这样还是有强说佛法的味道.不是
所有的东东都是有意义的. >这在道德经里是有说明的,白并不是白,黑并不是黑。只
是人把 >它们叫说黑和白,因此而有两极而有两执和两忘...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8 皈依与保护
(“诸护法大会供”法会中的开示)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香港修顿场馆
2008年7月1-5日
共9节
目录
1) [第1节] 保护:活在当下
2) [第2节] 圣救度母灌顶
3) 诸护法大会供
主义的观点:发达时代
佛教的观点:末法时代
护佑免生错误的见地
4) [第3节] 本尊
意本尊
语本尊
身本尊
5) [第4节] 通过世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科学成就不能解决问题
经济学家不能解决问题
6) 三种心相续
第一种心相续:对解决方案的盲目信从
第二种心相续:虚无的思想
第三种心相续:超越世俗的解决方案
7) 修皈依...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9 作者:湖心亭看雪客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上师——尊贵的嘎玛仁波切盼来北京了,一众弟子放下了所有
公私事务赶到宾馆,围坐于上师前,海阔天空,欢喜异常。最令我兴奋的是,除了萦绕
心头很久的几个重大问题得到了上师的完美开示,上师还在我的请求下为我做了上师相
应法和金刚萨缍除障法的灌顶。此外,一个重大的好消息是,佛法很可能即将因为国家
宗教政策的调整而大兴盛。
关于双修
密宗的双修一直是佛教界争论巨大的话题,此前,我们一直未敢请教双修的问题,
因为,按照传统,只有证到二地菩萨以上证量,才有资格请教该问题。昨日,在陪同上
师去藏餐吧的路上,因车内只有上师、希热多吉师兄、张辉师兄和我,我非常冒昧地问
上师:“现在,双修一直被一些显宗弟子做为抨击密宗的主要目标,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上师非常平和地答道:“到了空性的境界后,没有任何的二元对立。再说,父母之
道,本来清净,只是在凡夫眼里,因为有了贪嗔痴慢妒,便有了不干净和罪恶的感觉。
真正证悟了空性后,吃肉、喝酒,甚至结婚生子,皆不稀奇。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如
,晋朝时的大成就者大译师鸠摩罗什就不只一位妻子(有弟子欲效仿,一日大师上堂,
...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0 〔一网友〕问:有人问藏传佛教关于男女双修的问题。很难回答。如果回答有,那容易
引起误会。回答没有又不符合事实。应如何回答?
〔永嘉仁波切〕回答:
你应该回答有。双修的男女两个人都必须有很高的成就。不只是其中一个有。双修
的要求很高,有经论上说,修行人必须眼睛闭上时,树上的果子会落下来,睁开时,又
会长上去。有这样的定力的时候才可以双修。以前Odivisha有一个修胜乐金刚的人,他
在一个山洞里,看起来很脏,当地的国王外出狩猎,见到他对他说,这里这么苦,你住
到城里来,我为你提供食物住所,什么都有就不必这么辛苦了。他向国王说,我不是为
了享受,是为了修行。那个国王很生气,认为对他不礼貌。回去后就对人说,谁如果能
害此人,就给他很多财产。后来就派一个漂亮的卖酒女人去害他。这个女人一去就是12
年,一直没出来。后来国王派人来问到底怎么样了。这个女人对他们说,谢谢你们送我
来,我现在心已经改变了。他给我传了法。我已经在修行了。后来这个修行者和女人一
起出来了,到国王的地方。修行人拿着羊的角喝酒,他的铃变成一个男孩,杵变成女孩
。说是自己和女人生的孩子。人们就开始非议他们,说他们不是修行人。这个...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1 宗萨钦哲仁波切
台湾最近发生一件关于某位藏传佛教住持的事,这封信是要写给那些对此事表达关
切和疑问的朋友及个别人士。首先必须说明,我自己本身的道德不够健全,所以是最没
有资格评论他人不当言行的人,这我已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过。这篇声明稿不是为了表
示谦逊,而是承认错误。但为了维护佛法,特别是大乘佛法,更是为了藏传佛教,我想
作一些评论。以下的观察也是为了想要保护一些人从藏传佛教所获得的纯净的、甚至是
天真的启发。请不要把这篇声明稿当作手则或误解为指导方针,我希望它能理清某些因
此事件而引发的疑惑。至少,希望我的意见能帮助大家不只从一两个观点,而是从多个
角度来看事情。
首先我必须说,堪布贝玛千贝仁波切所涉及的事件是非常不幸的,也应该受到谴责。
众所周知,佛教相当民主,负面行为的结果由个人以业果的形式来承担。没有佛教法庭
来讨论这些事,也没有所谓听取证词,让有罪者受罚、无罪者获偿或将被告送入监狱;
这点是相当幸运的。因为如果真有佛教法庭,它很容易堕落,我们就会面对一些最贪赃
枉法、最不道德的佛教徒。当有钱的、关系良好的人跃上台面,最纯洁虔诚的修行者可
能会牺牲,就如同发生在...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2 密宗的不共正见
问(6):在佛教的八正道中,是以正见为首,这也说明了正见在修行中的重要性。佛
教各宗派的修行都有各自的指导正见:如声闻乘的无常见和无我见;唯识宗的唯识见;
中观宗的性空见。密宗的修行有独立的体系和不共的修法,那么在知见上,是否也有着
大乘显教之外的不共正见呢?或者说,密宗的不共正见是什么?如果是以显教为同一正
见,又如何在修行上体现它的不共之处?
答:一般说来,八正道中的所谓正见并非指的是我们在修行前期所应具足的正见。前行
时必须具有正见,但这正见却非与八正道中的正见属同一范畴。三十七道品与五道之间
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小资粮道、中资粮道、大资粮道分别对应四念住、四正断、四
神足;暖位、顶位等加行道则与五根、五力相对应;见道则与七觉支相对应;修道才对
应着八正道。因此,具足八正道中的正见至少应是初地以上菩萨才能具有的功德。对位
登一地以上的菩萨而言,正见在修行中所起的作用,显密的看法并无多少差别。
佛教中的声闻乘、唯识宗、中观宗以及密宗,在各自的见解上确实有很大不同,正因为
见解不同,故各宗派在修行的具体方法上才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特征。对密宗来说,它不
仅非常强调,而且...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33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總持不動尊 首楞嚴王世希有
銷我億劫顛倒想 不歷僧衹獲法身
願今得果成寶王 還度如是恆沙br />
將此深心奉塵刹 是則名為報佛恩
伏請世尊為證明 五濁惡世誓先入
如一猩闯煞nbsp; 終不於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審除微細惑
令我早登無上覺 於十方界坐道場
舜若多性可銷亡 爍迦羅心無動轉
南無常住十方佛 南無常住十方法
南無常住十方僧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佛頂首楞嚴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金剛藏菩薩
爾時世尊。從肉髻(jì)中。涌百寶光。光中涌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花中。
頂放十道。百寶光明。一一光明。皆徧(biàn)示現。十恆河沙。金剛密迹(jī)。擎(q
íng)山持杵(chǔ)。徧虛空界。大眾仰觀。畏愛兼(jiān)抱。求佛哀祐(yòu)。一心
聽佛。無見頂相。放光如來。宣說神呪。
第一會
(001)nā mó sà dá tuō.sū qié duō yē.ā là h... 阅读全帖 |
|
p**********o 发帖数: 6 | 34 当今时代弘法的三个要点——
菩提心为前导 般若为心要 净土为归宿
当今时代人们的根机、意乐和烦恼的表现形式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有与之相应的弘法
方式。而圣者法王如意宝弘扬佛法的方式,就是导师佛陀对于这个时代所应采用的弘法
方式的最好示范。
圣者法王如意宝针对不同根机和意乐的众生,示现了不同的弘法方便。比如对具备金刚
密法根机的弟子,传授了以光明大圆满为主的殊胜教授。而从推广佛法,普被娑婆世界
所有众生的角度而言,则表现为三个弘法要点:即菩提心为前导,般若为心要,净土为
归宿。
菩提心为前导
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基石,一个修行者,如果没有生起菩提心,是不可能获得大乘佛法
的那些殊胜果位的。藏地、汉地,以及深受汉地佛法影响的日本、韩国等地,自古都盛
行大乘佛法。
汉地历史上可能是众生根机较高的缘故,弘法的重点基本都落在高深的圆顿法门上,虽
然也有《劝发菩提心文》那样的弘扬菩提心的论著,但是相比而言,对于世俗菩提心实
修的完整教授并不兴盛。现今末法的黑暗越来越浓,众生的根机也越来越浅薄,高深的
法门要能浸润众生的心田,首先需要世俗菩提心这一大乘基础法门作为前导。
值得庆幸的是,世俗菩提心在...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5 即身成就与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
问(8):佛陀在因地上经历了漫长的菩萨道修行,才获得了圆满的智慧,并最终成就
佛果。如果说密宗所说的“即身成佛”,成就的是佛果位上的佛陀,是否可以这样认为
:只要通过观想的力量,就可以取代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萨道修行?
答:显宗经典中确实有佛陀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而后成佛之记载,若就显宗普遍观
点言之,极为钝根之菩萨需经三十三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加行道经过三大劫
、十地中的每一地各经过三大劫;中根者需经七大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加行
道各经过两大劫、见道经过一大劫、修道经过两大劫;利根者则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后成
佛。正如印度著名阿阇黎巴雪在其所著的《中观宝灯论》中说所:“利根者经三大劫现
前佛果,中根者经七大劫,钝根者经三十三大劫。”
关于利根者所需的三大劫,《经观庄严论》中云:“三大劫圆满,修行趋究竟。”对此
,《般若八千颂广释》中解释道:“第一大劫从资粮道开始至一地之间圆满;第二大劫
从二地至七地之间圆满;第三大劫从不动地至佛地之间圆满。”而《菩萨地论》则云:
“资粮加行一大劫,一至七地一大劫,三清净地一大劫。”它们的意思是说,如同田地
边缘...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6 说来说去,还是那套南传攻击大乘金刚乘非佛说的老话啊。这片帖子想必你也该看过,
虽然不能完全代表我的观点,关键上还是基本一致的。
南传上座部佛教无疑是最接近历史上佛陀最原始的教导,这点无可争议。但是如今的
南传学人在自己还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就对大乘进行全面的否定,并且不承认大乘佛教
历史上众多证悟者的成就,不承认大乘确实是导向解脱的有效修行体系之一,对此我个
人是不赞同这种态度的。(其实我个人同样也不赞成大乘学人将上座部佛教贬称为小乘
,这同样是一种不了解整个佛教现今真实情况下的偏见和短视。)
确实,从大乘转入南传的修行者往往因为历史考证等各方面的疑点,由此产生一种
上当受骗的感觉,最初我刚刚从大乘转入南传的时候,也怀有同样的心情,感觉被大乘
华丽的文字给“忽悠”了。南传学人有此心情,确实是可以相当理解的。但是我现在想
说的是:历史考证不是否定大乘的绝对理由,理由如下:
其一、大乘一些经典的来源根据传说并非由佛陀在人间所说。如华严经,是佛陀在
菩提树下初成道时,其报身卢舍那佛在天界所说后集结而成,后由龙树菩萨在龙宫取出
,将其中一部分传入人间。而另一些大乘经典,则据说是阿难尊者在文殊师利...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37
咦…….
我们不是一直就是说这??? 至少我没偏题
这是有差别的,
我质疑大乘经典非佛说
(指不是经过佛陀身边的人阿难口述出来而流传下来)
但我没有否认大乘是佛法,也没有否认大乘修行者的成就。(除非我发现某人真的乱七
八糟)
我相信大乘有一些有成就的修行者。
这是两回事。
这个差别你能明白吗? 这一点我们可以取得共识吗?
大乘经典有许多应该符合佛法,不能一概归为非佛法、外道。我想。
一概否定,我觉得这样不对。
要一条一条看,说的好就赞美,说不好就要批评讨论。
我是对大乘是”佛说”,提出质疑。
目前没有对大乘,例如般若如来藏,是佛法,提出质疑喔,
这要更仔细研究比对,目前先不予置评。
反而是大乘自己内斗,某派说某派是外道。
对于你先前几篇藏传法师有关修行的帖子,经过对应比较,
有些还是持肯定态度。
而且我尽量肯定,往好的方面想。
我还很怕有些人,可能说我乱肯定。心里怕怕的。
说的好,我就说good
不以为然,许多就不批评了。 其实,没批评的多,批评写出来的少。
可见我多么想肯定藏传或大乘。
为何说我否定大乘或否定大乘修行者的成就呢?
应该这么说,不管什么传的法师,我认为他乱搞乱讲,就...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8 藏传佛教培育信心道念的特殊方便
问(16):汉传佛教自清末民初以来,从传统丛林教育转向学院教育,为教界培养了许
多人才。但学院教育也存在明显的问题,比如过分提倡学术研究,明显出现了信心道念
的淡化,甚至出离心与菩提心也被世俗的名利心取而代之。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教在
出离心的培养和信心道念的建设方面,有什么特殊的方便?
答:济群法师对汉地当前佛教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深表忧虑及关切,对此我本人表示完全
理解,并同意法师对佛教教育过分学术化所进行的指摘。据我所知,汉地的很多佛学院
,也包括许多寺院,在对学生讲经说法的同时,还为他们设置了大量的世俗课程,诸如
历史、地理、社会学等各种学科。而代这些科目的老师也大多毕业于社会上的高等院校
,有些是居士,有些则根本就不是佛教信仰者。充任教师一职的人员中,有修有证的老
法师或德才兼备、闻思修功夫到家的青年僧人诚可谓凤毛麟角。佛学院不仅在世俗科目
的教学中贯彻研究化、学术性的指导思想,即便是在为数不多的佛学教育中,只进行纯
粹理论性研讨的风气也十分普遍。每当我来到汉地的一些佛学院时,心中总是不由自主
地生起一种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深为能在熙熙攘攘、浊流滚滚...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9 藏传佛教的教育制度
问(17):我长期从事佛教教育和通俗弘法,对佛教教育非常关心。据我所知,藏传佛
教有一套非常完整的教育制度,为藏传佛教造就了许多出类拔萃的僧才。堪布长期主持
五明佛学院的教学,对佛教教育一定很有经验。我想了解一下,藏传佛教的教育制度?
答:一个普通人要想在当今社会维持住基本的生活水准,并进而在社会上取得一席之地
,实在不是一件简单而容易的事。为此,他必须整日泡在红尘浊浪中奋力搏击,为自己
、为家人、为生计、为饭碗、为子女等一大堆不得不为之事而焦虑、操劳、奔波。作为
佛教徒,我们对此表示深深的理解和同情。而对出家人来说,他的修行条件、环境、氛
围则要单纯得多,他唯一应该操心的只应是自己的修学进展与佛法大义。如果一个披上
袈裟的出家人也耐不住寂寞、抵挡不了外面世界的诱惑,在俗人们一片叫苦连天的喊累
声中还要“铤而走险”,非要涉足世俗之海去扑腾一番,并最终与在家人一样深陷烦恼
的泥潭中而欲出不得,那只能令人深感遗憾。
故而才会发自内心地对济群法师的弘法利生之举深表钦佩。他的种种行为,如像法师本
人表述的那...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0 显密之关系
问(19):藏传之密宗的修行,要以显教为基础。我想知道的是,显教的修学与密宗是
什么关系?密宗与显教有什么不同?
答:藏密的修学的确是建立在显宗的基础上,但所谓的密教要以显宗为基础并不意味着
一定要把显宗全部学完了才可进入密法的学习。这里所说的基础有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从历史上看,藏传佛教最初的兴起是从显宗经典的弘扬上开始的。据《唐书》记
载,约在东晋时期,藏地进入了托托日年赞国王(《唐书》称其为陀土度)的统治时期
。公元317年,当国王已是花甲之年时,有一天突然天降四部宝典:《宝箧庄严论》、
《百拜忏悔经》、《十善经》、《十二因缘经》等,并且虚空中还传出声音说:“自兹
当俟五世,始晓此事。”也即是说再过五个朝代,人们才能懂得这些佛典的内容。结果
等到松赞干布执政时,藏地开始有了文字,人们真地明白了这些经文的含义。也就是从
那时候起,显宗经典为后来密法的弘扬开始打下牢靠的基石。
第二,密法的修证必须以显宗的出离心、菩提心为基础。基本上在藏传佛教的每一个修
法仪轨中,篇首都有皈依、发心等内... 阅读全帖 |
|
d*********d 发帖数: 192 | 41 藏传佛教对西方心理学的影响
作者简介:高颖,女,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后;MaryPhillips,女,任
职于美国哈佛大学亚洲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访问学者。
摘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藏传佛教在西方社会广泛传播,作为东方研究心灵的经验性
科学与西方心理学逐步深入地展开对话,深刻影响了西方心理学的发展。
首先,藏传佛教对人性的积极态度、对人类意识的深入认识,扩大了西方心理学的研究
视野;第二,藏传佛教对自我、意识、情绪等复杂心理过程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第三
,藏传佛教推动了佛教冥想的传播,为心理治疗和心理自助提供了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和技术。
当欧美藏文研究的开创者舒米特(IsaakJakobSchmidt,1779—1847)将藏文本
金刚经译为俄文的时候,心理学还沉睡在哲学母体中。此时,佛教的影响非常有限。虽
然诸如康德、叔本华等欧洲著名哲学家都了解并推崇佛教,但是由于缺少直感性的介入
,佛教对欧洲文化的影响非常微弱,只能若隐若现地影响着思想家们对自我、生命、实
在、自由、幸福等问题的思考。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第一个...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42 佛陀知一切尔焰、永断一切尔焰,尔焰是什么?
尔焰是什么?尔焰在阿含中叫做渴爱,犹如口渴时极贪爱清水一样。很多人学法时安不
下心,原因就是尔焰作祟;他们一心要追求,可是不知道自己究竟要追求什么,永远都
不能满足;所以有人摸索了三、四十年,才决定要走上艺术的路,走工艺的路,走工程
的路,走文学、美术、声乐、科技等等不同的路,一般人在三十岁以前往往是摸不清楚
的。可是这一些人都同样有一个特性,他们共同的尔焰就是钱不怕多,希望钱越来越多
。可是你问他:「有什么用钱的计画吗?」没有,只要钱多就好,并不曾设定有了多少
钱以后準备做什么;只是希望越来越多,财产越多就好,这也是尔焰的一种。
等到后来遇到一些挫折,想一想: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开始想:只要心安
就好。可是等到他开始寻求平安与心安,他又觉得闷得慌,心中一直想要抓个什么法;
但是到底要抓个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菩萨也有尔焰,菩萨一出生就开始想:「我到
底生来要干什么?死了是要到何处去?」在世间法中混来混去,已经「五子」(房子、
金子、车子、妻子、儿子)登科了,却始终都不满意;直到后来终于遇到佛法--原来
我要的是这个。知道这是他往...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不做任何事的艺术-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22 10:54:22 2014, 美东)
英文编辑/审稿:Suzie Erbacher、周熙玲;中文审稿:马君美
禅定、瑜伽、或气功,我想这在最近都成了时髦的事儿。大家认为打坐禅定是佛教徒做
的事情,所以佛教和禅定通常被牵扯在一块儿。
何谓禅定?
「禅那」、「三摩地」或藏文的「贡」,这些词都包含了无穷的意义。对于我们大部分
人来说,禅定就是双腿盘坐、身躯挺直、几分钟内什麽事都不做,我想这可以是禅定。
以这种方式了解禅定很好,不过了解的不完全。我说这种了解的方式很好,是因为「什
麽都不做」是一件多麽重要的事啊!现在这个时代,「不做任何事」是一个非常非常珍
贵的力量或能力。
今天晚上回到家裡,你们应该坐在客厅的沙发椅上,试著几分钟之内什麽也不做。我想
你们可能办不到,迟早会去找电视遥控器。也许你宁愿看报纸,当然,很快地你会感到
...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44 序
《自由的迷思》是根据丘扬·创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 Rinpoche),于一九
七一至一九七三年间,在美国各地所作的演讲结集成书的。由于仁波切的前一本书《突
破修道上的唯物(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alism)》引起热烈的回响,因此
我们决定将这一组演讲稿也付梓刊行。《自由的迷思》可以视为《突破》一书之姊妹作
,也可单独当作一本介绍佛教心理学与西藏禅修的书来阅读。
本书在正文前,是仁波切写来描述修行历程的一首诗歌;书的最后是由仁波切英译
的一篇古典经文——帝洛巴(Tilopa)对弟子那诺巴(Naropa)口授之大手印教法。帝
洛巴乃仁波切所属历时一千一百年的噶举传承之祖师,故将该篇古典经文收录书尾,格
外适切。
|序曲|
登极
修行是努力汲取心灵的滋养,淬砺智慧的剑锋。
一
父母是非常慈爱的,
而我太年少未能体会。
高原的崇山与深谷美丽无比,
未曾见过低地的我,何其愚昧。
二
努力汲取心灵的滋养,
淬砺智慧的剑锋,
我寻得永恒的父母
令我再也难忘。
三
无人左右我的思想,
我显露本我的自性
现出少年王子的风仪。
此皆唯一上师之...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41:12 2014, 美东)
大藏寺 祈竹仁波切 开示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
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
;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生死之轮,藏
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
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注
: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
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
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着描述众生...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46 宗萨钦哲仁波切 - 四共加行与四加行
马君美口译
摘要:
“四加行的教授不是用口说的教授,而是应该去修持的教授;
加行是什麼?是忍耐;
忍耐是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
忍耐是為了消業障。消什麼業呢?就是清淨那個被寵壞的心,清淨那個想做大禮拜的欲
念。”
四加行的教授不是用口说的教授,而是应该去修持的教授。就好像讲慈悲一样。讲慈悲
的话不多,但是要做的却很多。佛法讲起来并不很困难,但却有很多是要去做的。如果
你不去做的话,就看不出佛法的价值。举例来说,我们讲慈悲讲太多了,已经讲得令人
生烦了,慈悲并不是一个令人刺激的话题,像要爱一切众生啦!对一切众生都要有慈悲
心啦!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慈悲的教授,并不是让你听了就算了,而是要你
培养慈悲心。如果只是听这样子的教授而不去做是不够的。如果只靠听就够了,你可以
做得比说者还好。比如,你可以写很多具有慈悲的纸条,然后把它吃掉就是了,这样子
,第二天变成粪便出来了。可是这种样子,根本不能帮助我们。同样的,四加行也是要
去修的东西,并不是只是听听就算了。密勒日巴的大弟子刚波巴说:「心要转向法,如
果我们的心一直停在轮回里,是没有办法得到解脱的... 阅读全帖 |
|
l**o 发帖数: 491 | 47 深观因、缘,
面对果、报——
甘愿,心就宽,
就能转烦恼成菩提。
人间苦难实多,有天灾人祸之苦,有自身老、病、死种种苦。这无量苦,从何而来?皆
是因、缘、果、报。
日常生活中,每一个起心动念、开口动舌、举手投足,都在造因、缘,也必定有果、报
。佛经里有一段譬喻——
罽宾国有位证得阿罗汉果的修行者,弟子们到各地弘法利生,他独居深山中。一天,他
为了染僧服外出采草,采回一种能染色的草,拿一个大锅烧水,水煮开后把草放进锅里
,当水变色时,就将衣服放进去染。
就在此时,一位养牛的人走失一头牛,急得到处找,找到这位修行人的茅屋,进去看到
大锅正沸腾,锅子里的汁液就像血水一样,还漂浮着像牛皮的东西……他认定修行人杀
了他的牛,气冲冲跑去告官;官府派人来抓,修行人也没有辩解,就这样一关十二年。
弟子一直找不到师父,直到十二年后一位弟子在禅定中显神通,好像看到师父被关在监
牢中,赶紧到官府找人。
十二年来,修行人每日做苦劳、受尽折磨,身形憔悴,头发也长得很长……尽管如此,
弟子仍然一眼就认出了师父,向官府说明师父是已证得阿罗汉果的修行者,梵行清净,
决不可能偷牛且杀害。官府这才警觉可能抓错了人,赶紧找...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48 索达吉堪布
问(6):在佛教的八正道中,是以正见为首,这也说明了正见在修行中的重要性。佛
教各宗派的修行都有各自的指导正见:如声闻乘的无常见和无我见;唯识宗的唯识见;
中观宗的性空见。密宗的修行有独立的体系和不共的修法,那么在知见上,是否也有着
大乘显教之外的不共正见呢?或者说,密宗的不共正见是什么?如果是以显教为同一正
见,又如何在修行上体现它的不共之处?
答:一般说来,八正道中的所谓正见并非指的是我们在修行前期所应具足的正见。前行
时必须具有正见,但这正见却非与八正道中的正见属同一范畴。三十七道品与五道之间
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小资粮道、中资粮道、大资粮道分别对应四念住、四正断、四
神足;暖位、顶位等加行道则与五根、五力相对应;见道则与七觉支相对应;修道才对
应着八正道。因此,具足八正道中的正见至少应是初地以上菩萨才能具有的功德。对位
登一地以上的菩萨而言,正见在修行中所起的作用,显密的看法并无多少差别。
佛教中的声闻乘、唯识宗、中观宗以及密宗,在各自的见解上确实有很大不同,正因为
见解不同,故各宗派在修行的具体方法上才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特征。对密宗来说,它不
仅非常强调,...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49 索达吉堪布
问(8):佛陀在因地上经历了漫长的菩萨道修行,才获得了圆满的智慧,并最终成就
佛果。如果说密宗所说的“即身成佛”,成就的是佛果位上的佛陀,是否可以这样认为
:只要通过观想的力量,就可以取代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萨道修行?
答:显宗经典中确实有佛陀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而后成佛之记载,若就显宗普遍观
点言之,极为钝根之菩萨需经三十三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加行道经过三大劫
、十地中的每一地各经过三大劫;中根者需经七大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加行
道各经过两大劫、见道经过一大劫、修道经过两大劫;利根者则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后成
佛。正如印度著名阿阇黎巴雪在其所著的《中观宝灯论》中说所:“利根者经三大劫现
前佛果,中根者经七大劫,钝根者经三十三大劫。”
关于利根者所需的三大劫,《经观庄严论》中云:“三大劫圆满,修行趋究竟。”对此
,《般若八千颂广释》中解释道:“第一大劫从资粮道开始至一地之间圆满;第二大劫
从二地至七地之间圆满;第三大劫从不动地至佛地之间圆满。”而《菩萨地论》则云:
“资粮加行一大劫,一至七地一大劫,三清净地一大劫。”它们的意思是说,如同田地
边缘以内皆算田地一样,...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50 索达吉堪布
问(16):汉传佛教自清末民初以来,从传统丛林教育转向学院教育,为教界培养了许
多人才。但学院教育也存在明显的问题,比如过分提倡学术研究,明显出现了信心道念
的淡化,甚至出离心与菩提心也被世俗的名利心取而代之。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教在
出离心的培养和信心道念的建设方面,有什么特殊的方便?
答:济群法师对汉地当前佛教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深表忧虑及关切,对此我本人表示完全
理解,并同意法师对佛教教育过分学术化所进行的指摘。据我所知,汉地的很多佛学院
,也包括许多寺院,在对学生讲经说法的同时,还为他们设置了大量的世俗课程,诸如
历史、地理、社会学等各种学科。而代这些科目的老师也大多毕业于社会上的高等院校
,有些是居士,有些则根本就不是佛教信仰者。充任教师一职的人员中,有修有证的老
法师或德才兼备、闻思修功夫到家的青年僧人诚可谓凤毛麟角。佛学院不仅在世俗科目
的教学中贯彻研究化、学术性的指导思想,即便是在为数不多的佛学教育中,只进行纯
粹理论性研讨的风气也十分普遍。每当我来到汉地的一些佛学院时,心中总是不由自主
地生起一种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深为能在熙熙攘攘、浊流滚滚的大都市中出现这一方...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