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菩提心为前导 般若为心要 净土为归宿
相关主题
佛陀无问自说的殊胜法门末学purdueguy的声明
修学藏传净土法,令往生极乐世界更有把握净土系列 2 为什么要往生净土
问:如何才能往生极乐净土呢?念佛做得到吗?净土系列 6 极乐净土与弥勒净土
净土系列 5 净土修行三资粮: 信愿行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ZZ
净土系列 3 极乐世界舒胜在何处:最殊胜的道场浅说净土法门
念佛法门之殊胜与禅净圆融有没有人可以指导别人念佛?
[合集] 一些问答往生与了生死的意义为何?两者有何差别?
[合集] 再问:南无阿密脱佛(nmamtf)等龙树菩萨想另立大乘菩萨僧团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菩提话题: 众生话题: 般若话题: 净土话题: 法门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p**********o
发帖数: 6
1
当今时代弘法的三个要点——
菩提心为前导 般若为心要 净土为归宿
当今时代人们的根机、意乐和烦恼的表现形式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有与之相应的弘法
方式。而圣者法王如意宝弘扬佛法的方式,就是导师佛陀对于这个时代所应采用的弘法
方式的最好示范。
圣者法王如意宝针对不同根机和意乐的众生,示现了不同的弘法方便。比如对具备金刚
密法根机的弟子,传授了以光明大圆满为主的殊胜教授。而从推广佛法,普被娑婆世界
所有众生的角度而言,则表现为三个弘法要点:即菩提心为前导,般若为心要,净土为
归宿。
菩提心为前导
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基石,一个修行者,如果没有生起菩提心,是不可能获得大乘佛法
的那些殊胜果位的。藏地、汉地,以及深受汉地佛法影响的日本、韩国等地,自古都盛
行大乘佛法。
汉地历史上可能是众生根机较高的缘故,弘法的重点基本都落在高深的圆顿法门上,虽
然也有《劝发菩提心文》那样的弘扬菩提心的论著,但是相比而言,对于世俗菩提心实
修的完整教授并不兴盛。现今末法的黑暗越来越浓,众生的根机也越来越浅薄,高深的
法门要能浸润众生的心田,首先需要世俗菩提心这一大乘基础法门作为前导。
值得庆幸的是,世俗菩提心在藏地拥有极为完整的教授。莲花生大师在伏藏法门中,传
下了四无量心法门,阿底峡尊者传下了七重因果法门,寂天菩萨传下了自他相换法门。
具体的论典有《入菩萨行论》、《菩提道次第广论》、《大乘庄严经论》、《普贤上师
言教》、《修心八颂》、《佛子行三十七颂》等等。这些殊胜的法门,对菩提心的生起
作了切实有效的引导,一直流传至今,并从圣者法王如意宝那里,传到了我们这一代。
小乘的修行,是以自相续为中心,是为了断尽自己的我执和业惑;大乘的修行,是以众
生为中心,是为了断尽众生的我执和业惑。没有为众生的安乐去用功、去奋斗,换不来
大乘的丰硕成果。大家作为大乘的修学者,在修行之初,就应该认识到大乘的这一修学
特色,和自己肩上的使命。大家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提升到彻底帮助一切众生这个目标
上去。
我们为什么观修轮回痛苦?我们为什么观修因果不虚?并不只是为了自己将来的出离,
而更是为了提高自己度化众生的能力,这是大家不能偏离的一个目标。那么现在,在我
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佛法基础,对自己的烦恼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对众生也已经有了一
定的帮助能力的时候,就应该去实践我们的菩提心的初愿,去尝试和众生交流一些佛法
,用最殊胜的佛法甘露尝试去回报一下那些曾经哺育过我们的众生。并且在交流之中,
一个人会比较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或是教理不够广泛,或是体会不够深入,或是某一
方面的烦恼或者习气还依然潜伏在心里。这样就会为接下来有针对性地改进和调伏,提
供一个良好的契机。
本师释迦牟尼佛圆寂后,佛法的护持和弘扬的担子就主要落在了每位出家僧尼的肩上。
出家僧众受着十方的供奉,不能仅仅以完成早晚课为满足,不能仅仅为了自己而去修学
,而应该担当起续佛慧命的使命。弘扬佛法是出家僧人的天职,是传承佛法的根本,是
佛陀最愿意我们做的事情。这个功德和意义,是建造形象上的寺院等功德所远远不能比
拟的。
同时,出家僧人也应该注重培养一些根机比较不错,信心比较纯净,对闻思修有一定意
乐的居士。因为居士们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他们对生活有非常切身的体会,对于现代人
的兴趣和爱好有着直接的了解,如果他们学习到了一定的佛法,那么他们会用人们根机
相应的语言和方式去传播佛法,这会让现代人更容易接受。另外,如果能够培养一些具
备学修基础的居士,他们一旦出家,就能很快成为弘扬佛法的人才。所以,培养居士就
等于是在为培养一批法师做好前期准备。
般若为心要
菩提心是一种坚定的决心,一种强烈的愿望,一种矢志不渝的追求。只要能生起,哪怕
是相似的世俗菩提心,修行者的心里也会消除大部分的粗相烦恼,体悟到佛法的清凉甘
露。但世俗菩提心毕竟是一种分别心,它无法断尽烦恼障,更无法断尽深层的所知障。
因此,圣者法王如意宝一生的弘法中,在培养菩提心的基础上,处处树立以般若为心要
的修学理念。
般若是佛法的精髓,它不但是一种解脱的智慧,也是生活的智慧、修行的智慧。有了般
若的眼目,我们对于自身,对于世界,对于轮回,对于解脱,都会产生出一种全新的认
识,一种洞察到实相之后的超脱,一种对轮回不再畏惧的从容,一种对菩提犹如囊中取
物般的自信。
证悟依赖于般若。般若是诸佛之母,十方三世一切佛陀都是通过彻证般若而获得成就的
。文殊智慧尊是诸佛之师,文殊智慧尊左手持着的正是般若经函,右手持着的也是般若
宝剑。圣者法王如意宝在五台山示现究竟证悟时,获得的也是文殊智慧尊的加持。乃至
一切开悟的圣者,也是因为行持了般若,而能使一切行境均升华为出世间波罗密多,最
终现前出法身舍利。般若既是显教的精华,也是密教的精华,新密的心要是无上瑜伽的
《文殊真实名经》,旧密的心要是文殊大圆满,两大心要都是以般若为其本体。
弘扬佛法依靠般若的力量。怙主阿弥陀佛之所以能成功建立如此殊胜的西方极乐世界,
度化十方众生;导师释迦牟尼佛之所以能在娑婆世界修行成佛,度化刚强难化的众生;
上师法王如意宝之所以能在末法时代重树法幢,中兴佛法,都是因为内证了无上深妙的
般若智慧。圣者法王如意宝培养的弟子,也正是因为有了般若正见作为心要,而能够继
承圣者法王的事业,弘化一方。
藏传佛教秉承印度中观法脉,历来注重般若法门的弘扬,至今仍然极为兴盛。尤其是全
知麦彭仁波切从光明大圆满智慧中,流露出的众多般若论典,契机契理,为我们的修学
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无论是自空中观还是他空中观,无论是中观自续派还是中观应成派
,都做了充分的诠释。大家在和汉地道友交流的时候,可以首先采用《四法印》、《抉
择二无我》、《醒梦辩论歌》、《净水如意宝》、《中观根本慧论》等等法宝。如果大
家对般若正见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我也会陆续给大家传讲《心经》、《金刚经
》等佛陀当年直接弘扬般若的殊胜经典。
净土为归宿
有了世俗菩提心为前导,以及获得了般若心要的正见后,上根的弟子就可以通过修学金
刚密法,安住于光明大圆满等法门,而即身成就。但是末法时代上根弟子不多见。并且
能够禅修光明大圆满等了义法门的金刚上师,需要具足三乘的清净戒律,真实的大悲心
与菩提心,以及至少已见到光明大圆满的本性。而这样的金刚上师也已经很难遇到。而
且,死无常什么时候到来也不得而知,众生一旦不幸堕入恶趣,则万劫难复。此后恶趣
中无尽的苦难,令人不寒而栗。因此圣者法王如意宝接下来就倡导大家往生西方极乐世
界作为此生的归宿。
在世俗中,利益众生最快捷、殊胜的法门,对众生来说,也是最有保障的法门,即是极
乐净土法门。净土法门,从最基本的角度来说,是解决众生的生死大事,让众生离开五
浊恶世,到极乐世界这个修学条件最优越的地方去修学。也就是说,到了极乐世界之后
,再继续进行大乘地道的修学进程。
本师释迦牟尼佛,以五百大愿度化浊世众生而最终成就佛果后,郑重教导弟子发愿往生
极乐世界。自此以后,印藏汉历代高僧大德,无论弘扬的是哪一法门,大都指归净土,
并且自己也示现往生极乐世界。
这么多的成就者,都具有无与伦比的慈悲心,和不可思议的智慧。为了延续佛法慧命,
和接引相应根机的弟子,他们尽力弘扬相应的法门,使我们现在还能接触到佛陀留下的
各类法脉。同时因为众生根机渐趋低劣,刚强难化,这些祖师们又惊人一致地劝导众生
往生极乐。因为西方极乐世界往生难度低,没有能力深入学习经论的人,只要一向专念
,发愿求生,也能顺利往生。而一旦有幸往生极乐,则意味着一切都将顺利圆满地成就。
汉地的历代净土宗祖师都是饱学三藏,然后栖心净土,永明延寿大师等许多禅宗祖师也
最后以净土为归宿。圣者法王如意宝是莲师的化身,在显现上以追随全知麦彭仁波切为
一生的目标,并且生前已多次游历许多清净刹土,但并没有偏重弘扬莲师的铜色吉祥山
和全知麦彭仁波切现在所在的东方现喜刹土,而是着重弘扬并且最后示现了往生西方极
乐世界。
作为最后的归宿,还能找到比西方极乐世界更好的选择吗?作为利益众生的方便,还能
找到比念佛更为殊胜的法门吗?汉地是和阿弥陀佛有着极深缘分的地方,历史上曾经经
历过“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的辉煌,这是古代祖师大德辛勤弘法的成果。现在虽
然有许多大德在弘扬净土,但是从普及率上来说,还非常的低。很多人虽然从电视剧等
渠道里听说过阿弥陀佛,但是对极乐世界和三宝依然带着很大的偏见甚至是邪见。这对
我们来说,有责任去做正面的引导和讲解。这正是实践菩提心愿,回报众生和佛法恩德
的最佳机会。
有的法师会想,众生刚强难化,听起来有点害怕。要命的是,我自己的烦恼也不小,那
还是自己默默地求生净土吧,至少这样会少些磨难。一方面来说,能求生净土,这是功
德。但是另一方面,当我们成功到达极乐世界后,见到了上师法王如意宝,见到了阿弥
陀佛,然后上师和佛陀慈悲地问:你带了多少众生来极乐世界了?那个时候,我们该如
何面对?又该如何回答呢?要知道,法王上师的心愿,是希望尤其是我们这些做法师的
,带动更多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啊!
有的法师,一直在弘法利生。但是如果没有劝导众生往生极乐,自己也没有求生的愿望
,等到这辈子结束,可能没有人能够了断生死。而一位不懂多少法理的老太太,因为一
向专念,最终顺利往生,脱离轮回了。这样看来,法师的功德有可能还不如这位老太太
的功德殊胜,这样就会愧对法师这个高贵的称号。
如果有人能够弘扬净土法门,这是十方诸佛所欢喜赞叹的,也是上师法王如意宝所欢喜
赞叹的。我这位有着法师称号的小小修行人,也一样会再再合掌、顶礼、赞叹。目前我
已经传讲了《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龙舒净土文》、《请入普贤愿海》和净土五经之
一——《普贤行愿品》,我会很欢喜和大家进一步一起学习《西归直指》、《往生论注
》等一系列古代大德弘扬净土的著作。
我们自己通过佛陀教导的闻思修的步骤,精进地熏习信愿行这三个往生的正因,同时也
应精进地带动更多的众生熏习这三个往生的正因。这不但是每位出家僧尼的家务事,也
是正信居士们的分内事。在具备了相似的菩提心和般若正见的前提下,净土的信愿行的
修持会更加踏实可靠。
净土法门是修行中的易行道,而且往生之后都是一生成佛。所以劝化一个人往生,其实
已等于将这个人安置于佛果。现在普遍行持的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首先需要具备清净
的信愿。但能够静下心来,在信愿力的摄持下单提佛号的人,要么是有大智慧的人,要
么是思想特别简单的人,而大部分众生既没有大智慧,思想也不简单。大家经常烦恼丛
生、杂念纷飞,因此离持名念佛所需要具备的清净信愿这个先决条件还有一定的距离,
而难以获得持名念佛的殊胜法味。
烦恼不减,信愿不长。佛陀本来就已经慈悲地给我们传授了各种对治烦恼和复杂思想的
方便,菩提心和般若智慧就是大乘佛法的两大妙药。我们如果一方面感受着念佛不得力
之苦,另一方面弃置这些甘露方便于高阁,却妄想依凭自己的分别念去创造对治方法,
这显然是最愚痴不过的行为,也是对三宝没有真诚皈依的表现。众生的烦恼,都来自于
深深的我执,这是凡夫迷恋娑婆世界的根源,而菩提心是直接对治我执的世俗利器,般
若是直接对治我执的胜义利器,修学菩提心和般若法门,能获得对治我执与各种烦恼的
能力,扩大心量,动摇轮回的根基,大大加深对娑婆世界的厌离,和对极乐世界的信心
,增强往生的愿力,使念佛逐渐得力,极大地提高往生的把握,和往生的品位。
一个人的菩提心越增上,会越希望前往西方极乐,去修学度化众生的能力,乘愿再来后
度化众生;也会越和弥陀的大悲相应,发愿使千千万万人趋入净土。一个人的般若正见
越增上,越能深刻了知在这个梦幻世界里,根本没有凡夫所执著、所保护的那个“我”
的存在,因此很容易看破、放下;并且看到如此多的众生受这个本不存在的“我”的困
扰,而生无量烦恼,枉受轮回之苦难,自然会产生出极为不忍的大悲心,因此会倍加珍
惜,不遗余力地弘扬怙主阿弥陀佛所慈悲开显的净土法门。因此修学菩提心和般若法门
,是使净土法门成为真正的易行道的殊胜助缘。
承蒙上师法王如意宝的发愿力和加持力,我们汉经堂现在有为汉地的众生和佛法做出贡
献的机缘。为了使弘法的事业更加顺利和圆满,我本人虽然力量微薄,但也每天都在发
愿回向。显密佛教交流中心还专门做了一系列的准备:祈请上师三宝的加持,悬挂了大
量的大自在祈祷文、莲花生大师心咒、观世音菩萨心咒、度母心咒等各类经幡。并且为
了遣除弘扬过程中的违缘,特意祈请学院僧众诵300亿莲师心咒做了加持;为了能使大
家顺利生起菩提心、般若正见以及往生的稳固信愿,也特意祈请僧众念诵了100亿六字
大明咒、100亿文殊心咒,和100亿的弥陀心咒。另外还常年在祈请学院的僧众供奉护法
,并多次为全学院僧众供斋等等。
过去的人想学佛,需要到各处参访,要克服路途上的种种艰辛。现在众生福报所感,新
近出现的各种技术,将地域的距离大大地缩短,大家不出家门,就可以接触到完整的佛
法教授。显密佛教交流中心将利用现代科技的这种便利条件,来具体落实弘法的三个要
点。针对弘法的主要身份出家僧伽,尤其是在弘法的法师们,我将选派学几位学修俱优
的法师,定期进行大经大论的共同学习,并开展短期的佛学交流,举办菩提心、般若、
净土等法门的系列讲座,引导并主持相应的研讨和辩论,共同创造和护持弘法的殊胜因
缘。同时针对无论是出家僧人还是在家居士,相应建立三个学习分组:菩提心组、般若
组和净土组。
菩提心组分为两个班级:道次第班和修心班,道次第班将在法师的带领下,着重修学以
《菩提道次第广论》为主的道次第相关课程。目的是为了在浩瀚的无量法门中,抉择提
取佛法核心内容,通过闻思获得对佛法全面而又系统的认识,渐次建立起完整的佛法修
学体系,准确把握每一步修行的核心内涵、操作方法和上下关联,解决修行者因不知修
行要领而事倍功半、成效甚微的问题。以道次第的法义调伏自心,获得出离心、菩提心
、六度修行等相应的功德。
修心班的设立,主要是为了解决初学者如何才能心入于法、法入于道、道能在日常生活
中真实运用的问题。这是一个摆在眼前,也是十分现实的问题。如果最初不能净化相续
,令心与解脱道相应,纵然学修高深的法门,也难以生起实际效果。因为在粗大的烦恼
尚未调伏、缺乏基础之时,想要触及胜义的境界,就十分困难。这个班将安排法师带领
学员,逐一修持从暇满难得直至菩提心之间的法门,将大家凡常的心念,逐步转化为如
理的作意,为修学般若智慧和积累往生正因打下坚实的基础。
般若组将分为普通般若班和般若讲研班,深入学习包括自空中观和他空中观在内的般若
妙法,建立对般若的胜解信。锐利的大中观正理无异于一帖染污知见的解毒剂,能在人
们思想深处强力解毒,彻底扫除人心深处沉积已久的知见垃圾,让人们远离颠倒梦想。
此外,般若对于断障、息苦、开悟、成佛等也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无论修习禅宗心
地法门、深入修习净土还是禅修金刚密乘,有了大乘空性的核心正见,就能够走上成佛
大道。通过学习建立对般若的胜解信,以般若来指导大家的日常生活及以净土为主的修
行,为菩提心的深化和往生净土提供殊胜的助缘。
净土组将着重学习净土的经论,进行念佛的实践,目的是为了团结广大佛友,为救度天
下众生,广泛弘扬捷径中第一捷径、方便中最胜方便的极乐净土法门。尤其,通过学修
让大家在此生就能感受到西方三圣殊胜的加持,并在临终之时,通过这一世的最后一次
考试,成功往生。
这三个组相辅相成,彼此促进,有时间和精力的人,如果从头学起,则自能受持完整的
三藏教法和证法,了知一切经论都是修行的教言,取得对治自己和他人烦恼的各种有效
方便,既能自利,也有能力真正利他。自2005年成立显密佛教交流中心至今,先后开设
了“道次第班”和“般若班”,但道友们不论年龄的大小、佛学基础的深浅,全部统一
学习所安排的课程。虽然在六年的闻思过程中许多道友也取得了一定的佛法收获,心相
续因佛法而改变、清净,缘殊胜的佛法也积累了无量的功德,但是,随着现在课程的逐
渐增多,以及课程本身的难易差别,针对不同根基的众生就必须做出适当的调整,随基
应教。因此,新年伊始,传统的教学方式也随之而改变,相应三个要点而重新成立了四
个不同的班级。
希望我们一起努力,以菩提心为前导,般若为心要,净土为归宿,在汉地广泛种下佛法
的种子,培养出一批有相当闻思修水平的出家法师和在家居士,为佛法延续到下一代打
下基础。并且愿我们在此生命终之后,都能在西方极乐世界面见上师法王如意宝和慈父
阿弥陀佛!
益西彭措
农历二0一0年十一月十七弥陀圣诞日
B***o
发帖数: 133
2

净宗心要
2011-08-22 20:58:35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193
(以一九八九年讲于北京广济寺念佛七道场录音为基础)
世尊唯说弥陀愿海
阿弥陀经宗要
大乘无量寿经宗要
先师虚老开示净业心要
(一)世尊唯说弥陀愿海
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净土宗的国家。信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够理解净土宗的殊胜的,
还是很希有。中日共尊举世敬仰的善导大师有两句话:‘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
愿海。’这是说世尊为什么出兴于世,到人间来说法,来度众生,开演种种的教化,其
唯一的原因就是要说弥陀如来的本愿。这两句没有什么特殊的名词术语。就是佛所以兴
出世,唯一要说的是弥陀的本愿的海嘛,都能懂。但真能懂得,确实十分希有。大家想
想看,佛说这么多法,怎么说就是说弥陀本愿海呢?这里就不好懂了。所以佛经语深。
我们一辈子把这两句话能够真正明白了,就没有白来一趟啊!这话只有像善导大师这样
的水平才能说得出。所以莲池大师说:善导大师人称是弥陀化身,纵然不是弥陀,也是
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的同等人物,所以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我能听到这样殊胜的开示,深
感佛恩。由于感恩故想报恩,所以今天抱病来到这个念佛道场,为弥陀本愿大海敬申供
养净宗心要。
佛法是传心之法,心法的纲要称为心要。净土三经中《阿弥陀经》称小经,《无量寿
经》称大经。有的竟当作一部经,《阿弥陀经》称小本,《无量寿经》称大本。所以我
们就从这两部经研究净土宗要。因为《无量寿经》称为净宗第一经,《阿弥陀经》则是
流传最广天天念诵的经。
(二)阿弥陀经宗要
《阿弥陀经》的纲宗是什么呢?蕅益大师说得最好,蕅益大师写的《弥陀要解》,近
代净宗大德印光法师说:这个《要解》是此经一切注解中最好的。释迦牟尼佛自己来写
也不能超过。小本宗要是信愿持名,我们研究小本,我们就遵蕅益大师。蕅益大师说小
本纲宗是‘信愿持名’。信愿行称为三资粮。我们出去旅行要预备钱这是资呀,要带粮
票这是粮,所带干粮那更是粮了。信、愿、行这三个是三种不可少的资粮。今天大家都
成为居士,还能说不信吗?来参加这个念佛道场当然知道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也是
信,而且是很殊胜的信,但是蕅益大师在他的《要解》里对于这个信字举出六样,今天
简单说一点。信是六信,刚才我说的,信有极乐世界,信有佛,这信的是事,这是些事
相。在事上你能信,你就可得分。应知有不少专研究佛学的人,在这方面不信。信有阿
弥陀佛,那是他佛,这是信他。六信之中信了事信了他,最多是信心的三分之一。而六
信里头跟事相对的还有理,所以信事还要信理。与他相对的是自,信他还要信自。这样
子。例如金子打一个戒指,是个圆圈,打个环子又是一个样子,打条项链又是一个样子
,你只认识这个戒指,耳环同项链,只认得事相,不认得都是金。金就是这些耳环戒指
的本体。本体是金,是平等的,没有差别的。所以理体,这个本体是不变动的,无生无
灭的,他可以出现一切形相。金子可以打出任何形相的东西,但是金子没有固定的式样
,究竟是长是方的?不一定。根据铸造的情况能出生一切相。金子不因打成戒指而出生
,它是本来就有的,也不会把它熔化了,就消灭,金子全部都在。
理和事,我们能信事还要能信理。理就是法身佛了。法身佛遍虚空尽未来,没有过去
现在未来。理与事应同信,若有欠缺便不是深信。自与他也是同样,信他之外还要信自
,这是密宗的根本道理。很多人都想学密,不知道这是密宗的要领。只是去受灌顶,修
法是得不到殊胜法益的。密宗殊胜之处在于自己就是本尊。禅宗说什么是佛?‘清潭对
面就是’。你一看清潭的水,清潭对面,你自己就在水中现出来,就是自己啊。《观经
》中,‘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在念佛,就是是心在作佛,你作佛的这个心,他本
来就是佛。这跟禅宗和密宗完会是一味的。所以信他还要信自。再有信因信果,现在先
说一般的因果,很多佛教徒都把它忘了,要真信因果他还敢做恶事吗?那他这个人就变
了。这是一般说的因果,信得也很不够。但是这个六信的因果更深一步,不只是相信善
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当然得信,但这不是深信。深信呢,就信:你是个凡夫,信愿持
名一生念佛,临终还在念,你就成为阿鞞跋致。你本是凡夫,有信有愿专念阿弥陀佛,
就这么一句一句的念,没有什么另外的巧妙,你现生所得的果,决定成佛。证了不退转
,那不就决定成佛吗?这个信愿持名的因得无上菩提的果,很多人恐怕不见得能信。一
般人总想再修点这个,修点那个,东求一点,西求一点,不能相信这个殊胜的因果。所
以我们要具有六信,要能具有六信这已经是很深的智慧了。如果还没有具足的话,那就
一点一点去增加嘛。现在从信事信他开始,我们需要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发展。生了病
不相信我念佛就能好,要找个气功师给你治病,那你就认为气功师的力量比你这个佛号
的力量大呀。你这个信心应该打个问号!所以都是要深入,要深信。信有六个方面,这
六个方面都要深信,这就是心要。
念佛念得多念得少,念得有妄想没妄想,那不是往生的关键。关键就在于你有没有深
信切愿,所以蕅益大师说:‘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愿:‘欣慕极乐,厌离娑
婆’。看来这事很容易,实际并不容易。尤其是‘厌离娑婆’这四个字很不容易。多少
修行人还在争名啊,争利啊。这个名利不都是娑婆世界的东西吗?还不是在留恋吗?总
想生活改善一些,生活不更是娑婆世界的东西吗?儿女呀,夫妇这些感情,唯恐自己的
对方对自己的爱不真啊,计较我对你很真,你对我不真,很伤心!这些感情极乐世界没
有。极乐世界都是男人。这些东西正是娑婆世界的缠缚,就是这些东西使得本来是佛的
你,堕落成今天这个样子。所以要真正的厌离,对于这一切都不留恋。不是说都要出家
,许多出家人他身出家而心在家,他又争佛教中的地位与名闻,他又有新的关系,有和
他相亲的,又有相疏的,不知不觉形成帮派,团结一派打击别人。出家而在家,还是留
恋娑婆。居士们最好是在家出家。先从淡开始,渐渐发展到真实厌离,毫无留恋。信心
坚定,欣愿极乐,老实持名,三资粮就圆满了,这是小本《阿弥陀经》的宗要。
(三)大乘无量寿经宗要
大本宗要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发菩提心不仅是净土宗单独注重的。任何一
个大乘法门,不管你是参禅,你是学教,尤其是密宗。密宗之所以殊胜,所以成就快成
就大,唯一的原因就是特别重视菩提心。看经看教种种都不能离开菩提心。菩提心是什
么心呢?也就相当于刚才六信都深信,对于娑婆毫无留恋,一心只愿同众生都到极乐世
界去精修。所以小经的信愿也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三个一体,这
样的心。不是一般的智慧,是大智慧,是般若,大慈悲和大愿,这样的心才称为菩提心
。这个在密宗称为行愿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显教也一样称为顺事菩提心或者是顺理的
菩提心。或者叫做世俗菩提心,胜义谛菩提心,总之可分为两种。两种具足的那才是真
正的发起了菩提心了。唐朝有个新罗僧人元晓法师在《无量寿经宗要》中说:‘无上菩
提心一是顺事发心,二是顺理发心。’随事发心呢,就是咱们的四宏誓愿:‘烦恼无边
誓愿断’,这就是断德,能把无边烦恼一齐斩断是断德。‘法门无量誓愿学’,这是智
德,你能修佛这么多法,这么多法是大智慧是智德。断烦恼就要有智慧呀。‘众生无边
誓愿度’,是恩德,对于众生有恩,那么这三个合起来就成佛了,‘佛道无上誓愿证’
。所以真正发起四宏誓愿,也就是发起了一部分菩提心,叫做随事发心或者叫做世俗菩
提心。密宗叫做行愿菩提心。发起这个心功德不可思议。
进一步呢,顺理发心了,顺理发心就不好用言语来说了。勉强来说,实际这个心,就
是自己本有的真心,觉悟的心。菩提就是觉悟。觉悟什么?觉悟自己自心就是佛,自己
本来是佛。这个大觉就言语道断。言语这条道路断了,在无可说中勉强来说:一切法皆
如幻梦。这个不但是破人我这个执,法执也破了。《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
幻泡影。’许多人,经是天天念,但对这些内容如聋如盲。很多人天天练功,把练功当
作真实的事。这和《金刚经》的差距就太大啊!一切有为法,有为嘛,想干个什么,想
得到什么,锻炼个什么。你把这个臭皮囊不要了,换成不坏之体,九转丹成,羽化脱胎
种种,还都是如梦如幻呀!所以一切事(与理相对)法,不但上面说的法是幻梦,就是
阿罗汉的出世法也一样。阿罗汉没破法执,他还是有烦恼可断,有阿罗汉可证,这成了
法执了。应知是非有非无,事理无碍。
‘佛说诸法空,为除诸有故’。佛告诉你诸法空是因为你著了有了。破你这个有啊!
底下就要提防啊!你倘若著在空上了,那更坏了。‘若复著于空,诸佛不能度’啊!佛
教的殊胜高妙也就在此。顺理菩提心,理是实际理体,简称本体,它是非有非空,空有
不二,从容中道。你著有著空都是背离了本体,都落在二上。空是对有说的,就二了。
二就不是‘不二法门’了。《维摩诘经》就是讲的不二法门。很多修行人,就在这二上
打转,这离成就很远啦。先应离言绝虑,离开言说,所以言说无非是指月的标,指路的
路牌。例如到颐和园,路上有块指路牌上写颐和园,你按牌子所指方向,自然会找到园
子,但许多人以为牌子所在之处就是颐和园,那就大错特错了。又例如室内有灯我指一
指,并说这就是灯,我这么一指,一伸手,你认为这个手是灯。现在人们错就错在这儿
,尤其是学者。这是灯,我的话没错啊!这个是灯,他不知道顺著我手所指去看灯,他
认为我这个手是灯。离言,言也不是不要,经也不是不要,但你要是执著,你就是抓住
了手指或这个指路牌了。所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心的行处没有路了。所以禅宗之开悟
,密宗的大圆满大手印,都是到这个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火灭灰
寒之后,冷灰中突然爆出一颗热豆。从这样的悟解发起广大心。从这个地方出发,这样
来发心。不见有烦恼跟善法作对,但仍是断烦恼修善法,这才是中道。有人听到烦恼善
法也平等,那我也不必去修善了,也不必去断烦恼了,烦恼与善法平等了,真能平等吗
?吃烤鸭与霉面包一样吗?如不能一样,还是要修善法断烦恼,虽然是修善法断烦恼,
而烦恼善法平等。对于度众生,要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没有能度所度之心。《金刚经》
上说:‘我应该如是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而实无一众生得灭度者。’就是这个意思
。我愿终日度生,而终日没有一个谁是能度谁是所度的念头。所以布施讲三轮体空,我
把一万美金送给这位朋友,内不见能给美金之我,外不见接受美金之他,中不见这一万
美金,就称为三轮体空。我们布施供养修一切福都应该体会这三轮体空。那你的功德就
大一万万倍、一万亿倍、一亿亿倍,就可以无限大。因为你一执著就成为有为法,有为
法就有限量,无为法是无限量的。顺理发心就没有退转,如是发心功德无边哪!诸佛穷
劫演说,说其功德犹不能尽。
《维摩诘经》说:‘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菩提心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的简称)即是出家。’有很多人想出家,不过常有困难,例如父母不答应也是不行。你
发菩提心就是出家,你一个在家人有出家人一样的功德。《维摩诘经》又说:‘发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切具足。’一切功德你已经具足了,你不再欠少什么。所以我们这
个修行,要抓住这个根本哪!一切具足。还有《毗婆沙论》(注1)中说:‘此法门是
诸佛之父。’此法门即是发菩提心,这是一切佛的父亲。‘诸佛之母。’看见没有,诸
佛完全是从发菩提心生出来的。又说:‘是诸佛之眼。’诸佛要普度,要能照见一切,
什么是眼呢?菩提心是眼。‘是无生法忍之母。’我们都是花开见佛入无生,见了阿弥
陀佛,花开见佛了,入了无生法忍,无生法忍的母亲是什么?是发菩提心。你在花开时
为什么证无生,因为你曾真正发起了菩提心。‘是大慈大悲之母。’常常修习功德无量
啊!无边哪!赞叹发菩提心的殊胜啊!佛的父佛的母。花开见佛入无生,这是无生之母
。再有《大般若经》(注2)里头说:‘如以箭射物。’拿箭去射靶子,那你就可能射
中或者射不中。但是你往地下射,谁都中。这就是说,你发菩提心就像拿箭射地,绝对
中的。这是发菩提心的功德。底下讲一下密宗的菩提心功德,那就更深刻。所以人们往
往是舍本求末。最根本的东西你把他扔了。密宗经典《菩提心义》(注3):‘菩提之
心,成佛之本。’这个菩提的心呀,是成佛之本呀!本源呀!是大事因缘,佛出现于世
是大事因缘,‘大事因缘莫过于此’,大事因缘没有再超过发菩提心了。底下更说明‘
若人求佛慧’,你如果有人要求佛的智慧,佛就是智慧,转八识成四智,就是智慧。涅
槃三德是法身、般若、解脱,得解脱,恢复本有的法身,都全凭般若妙慧。欲求佛慧就
须‘通达菩提心’。通达了菩提心就可‘即身成佛’。父母所生的身,就在这个身中得
证大觉果位。禅宗是即心成佛,密宗是即身成佛。即身成佛的关键在于彻底通达菩提心
。但现在所遗憾的,不管是显教是密宗,真正明白什么是菩提心的人已不多了。寻枝摘
叶者多,著重根本者少。《菩提心论》(注4)还说:‘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诸佛功德
法故。’这个菩提心就包括了含藏了一切诸佛的功德之法。‘若修证出现。’所以这相
当于开悟啊,开大圆满解,大圆满见,然后契入大圆满。这就跟禅宗一样啊!五祖跟六
祖说:‘不明自心,不识本性,学法无益。’不明白自己的心,不明白自己的本性,学
法没有什么好处。‘若明自心,明自本性,即是丈夫天人师。’你就是佛,衣钵就给他
了。一个没有出家受戒的人得衣钵,这是千古第一奇事。所以当时庙里人想不通,怎么
佛的衣钵让一个庙里做工的人拿走了,所以追呀。这不是为名利去追。大家要知道这是
太想不通了。
上一句‘为一切导师’是觉他,自觉则‘一切导之归本’。所发的心不是向外驰求,
而是返究心源,回心达本。本者,本源,本觉。如珠发光(发心)还照珠体(是归本)
。《净修捷要》说:‘始本不离,直趋觉路。’始觉合本觉就不离觉悟。再者,‘本’
就是密严国土。密严佛土即是极乐世界。净宗有‘先送心归极乐’之说。这话是指虽然
自己身在娑婆,可是神栖极乐,自己心神不离彼土。这是初步解释,进一步心土不二,
若自心与极乐常寂光土相应,自身当下便是法身大士。所以你当下‘不起于座能成一切
佛事’。不用起座,一切佛事都圆满成办。这是圆顿教的教旨。若能理解,有极殊胜的
功德。纵是不能理解,一经于耳根,都有永劫不消的法益。因为都是金刚智慧,佛的真
正心髓!要成佛,要种佛的因。佛是觉悟,觉什么?平等法。自心佛心平等。释迦牟尼
佛成佛时第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不
能证得。’一切众生,苍蝇蚂蚁也一样都有如来的智慧德相。但因有妄想执著,就不能
出现,成了凡夫。怪谁呢?只怪自己。
前面讲了发心的殊胜功德,若问不发怎样呢?可从两面说《涅槃经》,佛在涅槃时说
:‘虽信别相’(对于差别的能信)‘不信一体无差别相。’(不信自性是一切一体,
本无差别之相)。这叫做‘信不具。’现在大家具信不具信,大家自己根据《涅槃经》
的话考虑考虑,信不信这个一体无差别的本体!若不具足,经中说:由于信不具足故,
所有境界亦不具足。这话分量很重。因为信不具足,你虽然认真持戒,不杀生不饮酒不
什么什么,你的五戒仍不具足。‘虽有多闻亦不具足。’你虽听得很多,但对这最重要
的不理解。古德还说:‘无菩提心,三归五戒亦不成就。’这就说到根上了。三归五戒
都不成就,那就惭愧了。所以我们要真正明白什么是顺理菩提心。为什么三归五戒不成
就啊?佛法的根本义你不明白。
华严更有一句话,大家听了应该记住,你发过菩提心你忘了。经云:‘忘失菩提心,
修诸善法是为魔业。’你做的善事也成了魔的事业。所以到底是学佛还是学魔,这个地
方很多人还是搞不清楚。很多人自己以为是在学佛,不知道已是在魔队里头上班。在佛
堂念发心文,出了佛堂忘得一干二净,烦恼照旧生,火气依旧旺,学法无益。不明根本
只行小善不能出魔。所以希望大家辗转劝说,要明这个根本。否则没有归依就不是佛教
徒呀。
上面所说顺理菩提心比较深刻。现在我们净宗初机行人怎么做?引用昙鸾大师《论注
》(注5)中的话,他说:‘无上菩提心即是愿做佛心。’不求声闻缘觉,不是想生天
,想有个好死,来生富贵,这都不行了。要发愿做佛的心。‘愿做佛心即是度众生心。
’不是我自己要成佛,佛教的伟大就是不为我。为什么要成佛?要度众生。怎么度众生
?即是‘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摄受众生到有佛的国土去的心。《大乘起信论》上
说:‘众生如弱鸟缠枝。’小鸟刚会飞离开树枝不行。没有成就的人,离开佛不行。怎
么度众生,让众生生到有佛的地方去,‘是故愿生彼安乐国土要发无上菩提心。’‘若
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为乐故愿生,必当不得生也。’不是为了普度一切,为了利他,只
是自己能够幸福,学法但求一切吉祥,没有苦恼,不但今生这辈子要好,我死了下辈子
还要好,整个是个人打算,就不是大乘心。极乐世界往生的都是大乘,其中称为声闻缘
觉者,是指断惑的程度,若论发心,都是发了大乘心。《往生论》说:‘二乘种不生。
’二乘种性的声闻缘觉不能往生。所以净土大法,不要把他看浅了。
大经宗要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蕅益大师说:一句佛号即释迦牟尼佛所得
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阿弥陀如来在因地上,发了种种大愿,多少劫的修行成了佛
,他这是无量种种功德的果实。这句阿弥陀佛名号,是无量劫来多少功德所成就的,所
以名号是功德的果实,所以名号中自然含有无量的一切功德。现在把佛的这样一个果地
觉悟的果实,作为我们缚地凡失,生死苦海中众生在因地中修行的初心。阿弥陀佛这句
佛号具有万德,我念阿弥陀佛,我的心就是这句阿弥陀佛,这句就有阿弥陀佛的万德,
就成了我的心了,所以我的心召来了阿弥陀如来的万德。直接了当不可思议。净宗妙用
可从蕅益《要解》中摘录两句:‘从事持达理持,即凡心成佛心’。事持人人能行,从
这里开始,渐渐垢净功纯,暗合道妙,达于理持。这是凡心已在不知不觉超凡成圣,成
了佛心。咱们开始就这么一句句念去,所以很多老太太老修行得到往生。福建有一个八
十多岁老太太,她几十年吃素念佛,临终一直八天不吃饭,端坐念佛,死后还是端坐,
搭扣都不乱,还很庄严。八十多岁了。她从事持不知不觉地暗合道妙趋向理持。你念时
,世间事都不贪恋,万缘就放下了。心中只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一念单提。事持若
能一切放下,就无所住。《金刚经》宗要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这一句佛号明明
朗朗,不断不灭就是生心。这无住生心本是登地菩萨才做得到的事,但是凡夫老实念佛
,不知不觉,暗合道妙,不住万缘,生心不息,你就等于地上菩萨了。所以你念佛功德
不可思议(持咒也如此)。从事持到理持,于是这个事持的凡夫之心,就当下成为佛心
。即凡心成佛心,即心成佛,直接了当。所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再有《观佛三昧经》
打个殊胜譬喻,一个穷人偷了王子的金瓶子,这是宝贝。大家就追他,他就上了树。追
赶者把树弄倒了,穷人掉下来。可是这个时候,他把金瓶这个宝贝吞下去,他终于摔死
了,后来身体都坏了,可是那个瓶子还在放光,那些毒蛇都吓跑了。这是个佛说的譬喻
。佛又告阿难:‘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亦复如是。’你住于念佛的人,他的心印不
坏。就跟这穷人吃这宝贝之后,都摔死了,四肢都坏烂了,这宝贝金瓶还在心中放光,
还把蛇都吓跑了。所以你这念佛者应知心中老有这句佛号就是心印不坏。心印者,佛就
是以心传心,以心印心。以心为印,印证万法。传法,传的是什么?传的是心。怎么给
你印证?是拿心来印证。印就是印鉴,你这印鉴对了,人家银行就付款。印鉴不对,你
本人的钱从银行取不出来。‘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是《观佛三昧经》的经文。不坏就
是常照,就是放光。禅、密、净土有很多相通之处。
(四)先师虚老开示净业心要
一九三一年福建功德林居士念佛七,中国近代三大高僧(谛老印老虚老)中的虚老(
虚老是接我入佛门的第一位恩师),正好有事在当地,听说有念佛七,他就去了。功德
林居士们正在念佛,听说虚老来了,很多人出去迎接礼拜。谁知虚老大加呵斥,责怪他
们说:‘你们都是居士,参加念佛七,学佛好多年了。今天是佛七道场,你们怎么倒插
法幢呀!倒著插呀!为什么跑出来给我磕头。’这样大家就都回来了,坐好听讲。这样
虚老就接著讲:‘念佛打七贵在一心。’(虚老之意:身在道场就是要一心一意地修,
如果不是一心一意,东看西听,有人还要聊点天,这么参加念佛七,念到弥勒下生,还
是业障缠身,不但现在不成就,念到弥勒菩萨再来的时候,你还是业障缠身。应当从头
到尾的绵绵密密,一句紧跟著一句,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不要乱。不是说证到一心不乱
,就是你念这一句别乱,一会儿想吃饼,一会儿又想去看电视,一会儿又想家里炉子上
还有水壶,这心就乱了。在道场里这些都放下,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佛
来也这么念,不用说虚老来了,佛现前,还是这么念,魔来也这么念。念到风吹不入,
雨打不湿,不受外头的干扰,才有成功的日子。佛是什么?佛就是觉悟。佛者觉也。魔
是什么?魔是魔恼。魔者恼也。魔是恼乱,让你烦恼。佛就叫你觉悟,佛是觉者。所以
你觉的时候就是见佛的时候。觉心朗照清清楚楚就是见佛。生了烦恼,你在恼害人,或
者被人恼害,那样的时候就是著了魔了。)虚老又开示:‘刚才佛七道场有很多人就坐
著不动。不管谁来还是念佛,这些人都见佛了。’‘那几位来磕头接我的你们接到了什
么?虚耗时光,白白地浪费了时间。’(所以我们大家都尽量珍惜时间,时间就是生命
。)‘那岂不是因为我而恼乱了你们的大事呀,你们在念佛,我来,你们就不安心,出
来接我。是我干扰了你们,也就是你们把我推到魔的旁边去了。’这真是极殊胜的开示
,许多学佛的人都颠倒了,怎样才是尊敬三宝,怎样才是如法修持,怎样才能免于自欺
欺人。再有几句谈到神通方面的事情,‘一般不明佛法,未忘名利求通求变,存此妄想
非邪即魔。’一般人不明白佛法是什么?名利之心根本未忘,念念之间所盘算的是如何
争夺佛教中的名位与权利。学法之后就想得神通,就想能变化,存在著这种妄想不是邪
徒就是魔的眷属,非邪即魔。须知心外无法,一切法是在自己心内。刚才说自信,要信
自心本来有如来智慧德相,不可心外求法。刚才说我们念阿弥陀佛,那不是在心外求,
你要信自,都在你自心之内,你的心跟佛的心一样遍满一切处,不但阿弥陀佛在你心内
,没有一个佛不在你心内。虚老又说:神通岂可起心希求,有此用心,岂能证无住真理
。《金刚经》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先有一个要求得通的心,就有所住,怎么能
够相契无住的真实道理。‘此类人们’,佛就称他们为‘可怜悯者’!
虚老的开示妙意无穷,其中殊胜之处是呵责离座迎接顶礼之人为‘倒插法幢’,而站
在原座不动之人是‘念佛见佛’。这同当年释尊升天为母说法后回到人间,呵责来迎的
比丘尼,而不来迎接的须菩提,如同一辙。这位比丘尼有神通,化现为转轮圣王,于是
排在迎佛队伍前首第一位,果然她第一个看见佛,佛一见便责备她为什么站到大僧的前
面,她说‘想早见佛’。佛说‘你没有看见我,倒是须菩提第一个看见我’,这天须菩
提在林间静坐,动了一念,今日世尊回来是否去接?继而想到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佛无来去,何须迎送。就继续静坐。可见禅门是传心之法。世尊的心就传到现代的虚
老。心心相印,一味无差。从此公案的启示,什么叫做见佛,如何才能见佛,都不必再
问了。
同时对于净宗也是极宝贵的开示,大力宣示,‘念佛贵在一心’。佛来魔来一切不管
,只要老实专念,前后相继。呵斥迎接者是‘倒插法幢’(颠倒,毁法)。赞叹继续持
念不动之人为‘念佛见佛’。净宗警语‘念佛时即见佛时’,可见虚老的话,正是当代
禅宗第一大德对净宗的宝贵印证。或有人说:你错会了,虚老的重点在‘不动’而不在
念佛。我说:念佛的重点正在‘不动’。净念相继,正是‘如如不动’。
末后补足所引净宗妙句‘念佛时即见佛时,见佛时即成佛时’,作为本文结语。
一九九一年岁在辛未春整理于北京莲舍
注1:《毗婆沙论》:‘此法门是诸佛之父,诸佛之母,诸佛之眼,无生法忍之母,大
慈大悲之母。常常修习,功德无量无边。’
注2:《大般若经》:‘如以箭射物,或中或不中,以箭射地,无不中者。’
注3:《菩提心义》:‘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缘,莫过于是。’‘若人求佛慧
,通达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证大觉位。’
注4:《菩提心论》:‘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诸佛功德法故,若修证出现,则为一切导
师,若归本则是密严国土,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事。’
注5:《往生论注》:‘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
心即是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是故愿生彼安乐国土,要发无上菩提之心也。若人不发
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生也。’

【在 p**********o 的大作中提到】
: 当今时代弘法的三个要点——
: 菩提心为前导 般若为心要 净土为归宿
: 当今时代人们的根机、意乐和烦恼的表现形式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有与之相应的弘法
: 方式。而圣者法王如意宝弘扬佛法的方式,就是导师佛陀对于这个时代所应采用的弘法
: 方式的最好示范。
: 圣者法王如意宝针对不同根机和意乐的众生,示现了不同的弘法方便。比如对具备金刚
: 密法根机的弟子,传授了以光明大圆满为主的殊胜教授。而从推广佛法,普被娑婆世界
: 所有众生的角度而言,则表现为三个弘法要点:即菩提心为前导,般若为心要,净土为
: 归宿。
: 菩提心为前导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龙树菩萨想另立大乘菩萨僧团净土系列 3 极乐世界舒胜在何处:最殊胜的道场
密宗行人如何修净土?念佛法门之殊胜与禅净圆融
往生净土的一些教言[合集] 一些问答
大安法师开示藏传和汉传净土法门之区别以及带业往生[合集] 再问:南无阿密脱佛(nmamtf)等
佛陀无问自说的殊胜法门末学purdueguy的声明
修学藏传净土法,令往生极乐世界更有把握净土系列 2 为什么要往生净土
问:如何才能往生极乐净土呢?念佛做得到吗?净土系列 6 极乐净土与弥勒净土
净土系列 5 净土修行三资粮: 信愿行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ZZ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菩提话题: 众生话题: 般若话题: 净土话题: 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