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之禅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o
发帖数: 8367
1
来自主题: Stock版 - 鱼与禅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ish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techsavvy (海阔天空), 信区: Fishing
标 题: 鱼与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7 20:23:08 2009)
鱼与禅
大自然是有灵性的,你相信吗?我有几次钓鱼的经历,使我对Mother Nature的博大胸
怀, 充满了感激与敬畏。
去年十月十九号,周日, 正是我家儿子独创十项钓鱼纪录的第二天 (关于那次钓鱼
的故事请见: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Fishing/31177670.html)。孩子们下午要上中文学校。 我把午饭弄好,让他们吃完后由LD带出门。 然后收拾一番,待一切妥当时已两点多了。因最近花在钓鱼的时间较多,LD 叮嘱必须在他们下课回来前到家。于是将东西收拾了匆匆出门。这时想到大肥虫只用剩一条了,jig head 也不多了,就有些犹豫要不要到Dick’s 去买。原想省些时间不去了,就将就着用剩下的。后来还是决定去一趟。到了Dick’s, 发现蓝色大肥虫居然卖完了。(不知是否如我最近大力推荐有关:)郁闷中只好买了从未用过的绿色...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12
2
横看成岭侧成峰(中)
——谈《菩提道次第略论》和‘拉萨禅密之诤’
另外,你问的后面这四个问题都很深,涉及的
层面也较广,回答这些问题,只能扼要地说。
首先说明,我所谓佛法解脱的原理不离止观,
是指凡正宗的、上乘的佛教修行方法,其中必含有
和止观同样或者相似的内容--也就是心志念念分
明统一有力(止),以及深信深解、感触感悟五蕴世
间苦空无常无我如梦如幻(观)。不过,这并不意味
所有佛教上乘的修行方法都要顺着经论通说的止观
次第、止观要领修习;进一步说,经论通说的止观
次第与要领对于各个众生而言,也未必就是最善巧
迅捷的解脱法,这不是经论上的佛菩萨、祖师大德
智慧方便不足,而是因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根器,
并且也由于佛法甚深难以言诠,古人说‘五经久远
,圣意难明’约略有这样的意思。这是首先要说明
的。
如果根据经论上通说的止观修习法,四禅根本
定最能引发无漏慧是没错的,理由简单地说,身心
轻安的初禅未到地定,尽管这个层次的止心,已足
以寻伺观察空义,藉由先前所习得的空见,缓慢转
动念头观察日常散乱心无法拣择决断的甚深微细空
义,从而破除潜藏在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颠倒梦想;
不过由于行者止中
A****a
发帖数: 274
3
寻法者 20:34:39
请问师兄,观禅到底观什么?
淡然 20:41:02
是观色法和名法的生灭,观名色法的无常、苦、无我这三相及它们的生灭因缘。佛法观
禅的目标,即是这些究竟名色法。我们必须以与正定相应的智慧,来分析内外名色法的
究竟成分——心、心所与色,依每一个究竟法的特相、作用、现起、近因来辨别它们,
以便正确的培育名色分别智与见清净。禅修者必须破除色聚与名聚的密集,以便透视究
竟法与无我相。接着,必须以智辨识产生色法的业、心、时节、食素这四种因,以及辨
识出产生六门心路过程的种种原因。也必须辨识缘起法的种种因果,透过亲证来解除对
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疑惑,培育缘摄受智。
《清净道论》和《阿毗达摩藏》很清楚地注明,如果没有辨识缘起的因果关系,是不可
能解脱生死轮回的。再者,根据《巴利三藏》之《相应部》、《小部.无碍解道》里的
教导,在修行观禅时,一切内外、过去、现在、未来的名色法与因果,都被观照为无常
、苦、无我。修观禅时运用种种分析、辨识、差别诸行的实修方法,是为了获得巴利圣
典中提到的利益,为了培育十种佛法观智,为了把心净化到更高的层次,以及为了证悟
涅盘与解脱于轮回这
c***h
发帖数: 2262
4

感谢法友以上说明
阅读过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0/Wisdom/31507927.html
但是之所以要现观而不采概念,是否是因为现观”震撼力”强,效果强?
关于现观
比方说,观察别人年纪变老或死亡,或者自己变老,或一件熟悉的物品毁坏,
直接起一个生灭无常的感受。
这样似乎也不是概念,而是直接体验,直接感受。
但是一般我们应该不会把这样的观察称为现观。
而会把观察四大及其细微特色称为现观。
这之间有何差别呢?
另,所谓初禅至四禅,是否有分安止定的初禅至四禅及观禅的初禅至四禅?
r****n
发帖数: 8253
5

亡所必定入流,但入流不一定亡所。入流,即入涅槃之流,它是初果须陀洹的代称。
亡所,实际就是证涅槃,只有涅槃才是真正的能所双亡。而证涅槃,只有入流以上的圣
者才能有。
但是没有证涅槃,不代表不是入流,因为存在慧见涅槃的情况,即通过对五蕴生灭无常
的认识,对苦的彻底认识,进而认识到五蕴存在的熄灭,必定是涅槃,“有之灭,即涅
槃”,因而破除疑惑,破除我见,此时也是入流,这是经典所说的见苦得道。
“诸比丘!见苦者,亦见苦集、亦见苦灭、亦见顺苦灭道”
其实五蕴和涅槃本就是同一的两面,彻底认识了五蕴,也必定洞见涅槃。
要实现涅槃,是有条件的,它大概需要四禅左右的定力(此处的四禅是指毗婆舍那四禅
,绝不是现今佛教或者外道所认为的四禅),乃至禅坐当中贪和嗔的彻底克
服,心高度平衡,无贪,无嗔,然后在此基础上舍弃名色,则识必定灭,于是涅槃被证。
井水喻经那个三果向的圣者,也没有身触涅槃。
尊者殊胜语尊者那罗言:“今当说譬,夫智者以譬得解。如旷野路边有井,无绳、无罐
得取其水。时有行人,热渴所逼,绕井求觅,无绳、无罐,谛观井水,如实知见而不触
身。如是我说有灭则寂灭、涅槃,而自不得漏尽阿罗汉。”
他之所...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分享】忘掉头
意门
在此强调的是意门的直观。以佛教的理解而言,心经由六
根门来运作。
1.眼
2.耳
3.鼻
4.舌
5.身
6.意
前五根门称为净色根,接收五种外境:
1.色
2.声
3.香
4.味
5.触
第六根门是意根,向深而广的法尘敞开。法尘包括一切,
所有深定和深观都由此门生起,虽然它一开始仍与前五根门有
关,知道了这一点,便可确定修行的方向。
人们经常将心和脑连在一起,结果心在头中,这会妨碍禅
修进展,因为这样把禅修操作限于粗显的身体,所以他们发现
难以完全沉浸在意门中。我常常告诉他们把头给忘了:「现在
你们都是无头禅修者了。」如此一来,觉知自然会降至胸部,
然后可以移至身体任何部位,心愈能直接涉入所缘,就愈能看
清楚所缘的特性。若将心和头联系在一起,观照所缘就像用眼
睛看一样,这样会引起多重问题,因为我们非常努力专注并观
察时,紧绷会累积在头里面,尤其在两眼之间;这也使我们不
能得到深定,因为深定只能在意门生起。
所以,第二个重点是,不要「看」,而要「感受」所缘,
这不是视觉,但我们常常倾向运用视觉。这一点会非常有助于
进入超越形状和形体的非概念的观照。
Metta 新浪博客
节选转自...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7
文章发布以来基本上都是被抠字眼议论查禅支的问题,基本没人愿意谈论三十二身分,
还有把宿命通作为证果必须品这种明显问题,其实更应该议论的是宿命通这种明显的问
题。
关于查禅支的问题我不想抠字眼,我的意思是呼吸变成光这是基于光,呼吸的光照心脏
这是基于光,在心脏的光中查禅支这是基于光,各自去查阅经典入出息部分,论藏,清
净道论入出息部分,自然就能看出哪些是帕奥禅师独立提出的东西。
当然每个人判断力不同,帕奥体系也能自己用心生色法那一套解释,就像随佛法师连无
常苦无我是错的都能解释,我建议的是每个人亲自去通读经典的相关部分去判断,而不
是习惯性看派别的二手经典摘录,现在很多人基本经典本身都没看过却天天抱着智慧之
光,概要精解这类著作,经典的位置放的很低。乃至论藏,清净道论都没有自己一手去
看过,看的都是二手各派倾向性摘录内容。
所以我更愿意看到大家关注宿命通是证果必需品这类明显问题,也许有些人觉得我公开
质疑帕奥很鲁莽,实际上我认为能够看出帕奥禅法的问题,这是修学入门的基本能力。
如何度过这关,我建议先读读缘起相应,论藏缘起智与宿主随念智相关内容。
我不求改变谁,能看出问题的人自然能理解我说...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8
来自主题: _Arahan版 - 推荐几本教导禅修的好书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推荐几本教导禅修的好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27 21:09:03 2009, 美东)
禅定本身并不神秘。现在教禅定的书,是非常多的,而且很多都相当不错,你可以选择
其中一些看看.
我个人推荐一些比较好的系统教导修禅定的书。这些教导禅修的书的作者都是一些实修
实证者,当中不少是南传公认的阿罗汉,他们将自己的教法毫无保留的公开,充满正见
,这些书要比去找那些满嘴胡说八道,大忽悠的所谓师父好太多了
侧重于止禅四禅八定的: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http://www.buddhastation.org/book/leaveinhand/leave_in_hand.pdf
阿姜布拉姆的《禅悦》(网上只是部分转载,可以去买全书)
http://book.ifeng.com/book.php?book_id=1272
前面有人推荐的佛教禅修直解也不错
http://www.fjland.net/Soft/ShowSoft.asp?Soft
l*****f
发帖数: 13466
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聊斋两篇:野狗与笑之以鼻
汗,陈先生是大书读薄,区区在下是就看到表面一点点;metaphysics这种词听起来好
吓人的,感觉你对形而上的东东蛮偏好滴,我一般只能看懂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做了某事
这种,所以看见哲学要躲开滴。meta level 的问题,不明白,感觉我们跟西方似乎不
太一样,西方的meta physics到physics是不是有关系呢?但是我们的形而上学是什么
,儒家形而上学究竟是啥不知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hoho. 世俗
经济则应该是儒应用的那一面。葛的书没看过,是"围剿"道么?我怎么印象里唐朝释
家经过南北朝阶段进一步中土化,也发展迅猛,又有六祖立南禅宗,所以儒家道家都有
反对佛家行为,韩愈排佛,武宗灭佛,所以该是儒道对付释家?
耿定向这个,想起来黄宗羲明儒学案里写过这桩公案,贴一下耿定向学案,蛮有趣的
先生之学,不尚玄远,谓“道之不可与愚夫愚妇知能,不可以对造化;通民物者,不可
以为道,故费之即隐也,常之即妙也,粗浅之即精微也”。其说未尝不是,而不见本体
,不免打入世情队中。共行只是人间路,得失谁知天壤分?此古人所以贵刀锯鼎镬学问
也。是故以中行为学,稍一不彻骨髓,其下场不...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14447
10
第八集有这么一段对话。
“李武,你第一次砍人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小北京。
“第一次砍人时,我吓得根本看不清眼前的人是谁,只知道拿着菜刀乱抡”,李武
说。
“恩,你这是最低等的一个层次。”小北京说。
“那第二个层级是什么?”
“是堪破了生死玄关”小北京说。“红兵、李四和我都与越南鬼子近身格斗过,越
南鬼子的身手与凶悍根本不亚于解放军,和他们格斗过的人,其实已经死了一次。死过
一次的人对生死不会看的那么重了,所以在以后的斗殴中,心理的优势是别人无法比拟
的,怕死的最后一定会死,不怕死的却多数能活下来”小北京继续说。
“但,这,还不是更高的层级”小北京在众人听得瞠目结舌之后还继续说。
“更高的层次是什么?”
“是武与禅”小北京喝了一口白酒继续说“禅分顿悟和渐悟,在生死格斗中需要的
就是在那一刻顿悟,达到真正的空灵与无意识,心忘乎手,手忘乎心。日本剑圣宫本武
藏在四百年前连败日本六十六位高手后剑术突遇瓶颈,大师大愚为其划圆解惑,从而宫
本武藏在岩流岛击败小次郎成为日本剑圣,就是禅的真谛。
“我操,这么复杂,不懂,还有更高级的吗?”
“有!是毛泽东思想”小北京说。
刚才还听的入神的大家听完这句话... 阅读全帖
n****f
发帖数: 905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死关头。惟二种力
吾人生死关头。惟二种力。一者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负债。强者
先牵。此业力也。业力最大。心力尤大。以业无自性。全依于心。心能造业。心能转业
。故心力唯重。业力唯强。乃能牵生。若以重心而修净业。净业则强。心重业强。惟西
方是趋。则他日报终命尽。定往西方。不生余处矣。如大树大墙。寻常向西而歪。他日
若倒。决不向余处也。何为重心。我辈修习净业。信贵于深。愿贵于切。以信深愿切故
。一切邪说莫能摇惑。一切境缘莫能引转。若正修净业时。倘达磨大师。忽现在前。乃
曰。吾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禅。汝但舍置念佛。吾即以此禅授汝。但当向祖师作礼。
谓我先已受释迦如来念佛法门。发愿受持。终身不易。祖师虽有深妙禅道。吾则不敢自
违本誓也。纵或释迦如来。忽尔现身。谓曰。吾先说念佛法门。特一时方便耳。今更有
殊胜法门。超于彼者。汝当且置念佛。吾即为说胜法。亦秪可向佛稽首陈曰。我先禀受
世尊净业法门。发愿一息尚存。决不更张。如来虽有胜法。吾则不敢自违本愿也。虽佛
祖现身。尚不改其所信。况魔王外道。虚妄邪说。岂足以摇惑之耶。能如是信。其信可
谓深矣。若赤热铁轮。旋转顶上。不以此苦。退失往生之愿。若轮王胜妙
r****n
发帖数: 8253
12
1999上半年班迪达禅师在美国加州湾区的Tathagata Mediation Center 指导为期三十
多天的内观禅修( http://www.tathagata.org/),我由于假期有限,参加了前三周的禅修,但是全程听了晚上的开示。
禅修中间的一天下午,午饭后的第一支香坐下去一会就非常困倦。闭上眼睛去观腹部的
起伏,却不清晰,一会反倒觉得眼前一片黑幕拉着自己往下沉,于是就以这种相为所缘
境同时念“困倦、困倦”。开始念的速度比较慢不管用,只觉得黑幕越来越沉自己越来
越不清晰,马上就要什么都不知道了(睡着)。于是逐渐加快念“困倦”的密度,同时
紧紧咬住这点还能觉察(观)到的所缘境。到后来心是在念“困倦”和观昏沉的感觉之
间来回紧密地交替。即念完“困倦”心即觉察这黑幕和下沉的感觉,一觉察立即又念“
困倦”,如此反复紧紧咬住绵绵不息。逐渐地,黑幕终于开始消退,先是由厚变薄,然
后越来越明亮。
这是我第一次有这样的经历。当时菩提协会的肖长嘉居士也部分参加了这次禅修,他也
有同样的通过观照克服睡眠盖的经历,并告诉我说这可以用来练不倒单。由于班迪达禅
师的开示我们才知道可以用内观克服睡眠盖,
b*******n
发帖数: 1267
13
石头和尚希迁 传续南禅文化
作者:刘伟铿 文章来源:肇庆文艺网 点击数:90 更新时间:2006-8-1
惠能始创南禅文化
南禅文化始创于惠能。惠能(638--713)祖籍范阳(今北京城区西南),父卢行?到岭
南做官,才落藉新州。惠能秉承中原家教,却出生、成长于岭南,故南禅文化不仅体现
了华夏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交融的辉煌成果,也体现了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汇的鲜明
特色。
惠能成功的秘诀在于他并不是把宗教信仰的境界停留在眼前自我利益实效的追求上
,而是通过深入的哲学思考,把佛教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到一个新境界,以适应初唐社
会的变迁。惠能在禅宗前辈兼容与吸纳印度佛教文化的基础上,广泛运用中国传统的儒
学、道学思想文化,对印度佛教带根本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进行了改造,使之全面彻
底中国化。通过佛教文化的创新,把只重实效的泛神崇拜价值观,提升到追求“平等是
德”、“和光接物”、“因缘出世”,即众生平等,净化心灵的新境界。
泛神崇拜没能构建出初唐的和谐社会,只有秉承中原家教而出生成长于岭南的惠能
创立的南禅文化,才推动初唐走出转型期的思想混乱与民族仇杀,成为构建盛唐和谐社
会宝
r*****d
发帖数: 922
14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今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面见阿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铜床并铁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阿弥陀佛化身永明延寿大师垂诫
学道之门别无奇特。只要洗涤根尘下无量劫来业识种子。汝等但能消除情念。断绝妄缘
。对世间一切爱欲境界。心如木石相似。直饶未明道眼。自然成就净身。若逢真正导师
。切须勤心亲近。假使参而未彻。学而未成。历在耳根永为道种。世世不落恶趣。生生
不失人身。才出头来。一闻千悟。须信道。真善知识是人中最大因缘。能化众生得见佛
性。深嗟末世诳说一禅。只学虚头。全无实解。步步行有。口口谈空。自不责业力所牵
。更教人拨无因果。便说饮酒食肉不碍菩提。行盗行淫无妨般若。生遭王法。死堕阿鼻
。受得地狱业。消又入畜生饿鬼。百千万劫无有出期。除非一念回光立即翻邪为正。若
不自忏自悔自修。诸佛出来也无救尔处。
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便可食肉。若饮酒如屎尿相似。便可饮酒。若见端正男女如死尸
相似。便可行淫。若见己财如粪土相似。便可偷盗。
饶尔炼得至此田地。亦未可顺汝意在。直待证无量圣身。始可行世间
S**U
发帖数: 7025
15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507653_4.html
安止定分初禅至四禅与四无色定,初禅至四禅是经说的正定。观禅论师说是刹那定,定
力据说可以相当于初禅。
Y**u
发帖数: 144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本焕老和尚禅七开示选录Zz
疑情
宗门下这一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起疑情”。什么叫“疑情”呢?它是指我们对一
桩事情不明了,不明了这桩事情究竟是什么东西,体现在禅宗这一法里面,就是禅宗历
史上诸多的公案。过去祖师也讲: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我未生以前,究竟
哪一个是我本来面目呢?自己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这就是一个疑情。也有祖
师提“狗子无佛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狗子无佛性”呢?大家就可以从这
里入手,去参究它。这就是从那个你不明白的地方去起疑情。
明万历年间以后,念佛的人就多了。念佛的人多了以后,就提出一个“念佛是谁?
”——我明明知道自己念佛,那么这个念佛的究竟是谁呢?在高旻寺,来果老和尚就提
倡“念佛是谁”这个疑情,就是教你在“念佛是谁”这四个字上面去来回地、反复地“
参”……。
禅宗中还有“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等疑情。总而言之,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都是
为了利益众生、成就众生,使众生离苦得乐。不论用哪一法门,都是为了降伏其心。降
伏什么心呢?就是降伏我们尘劳、烦恼、无明、贡高、嫉妒、人我、是非这一切一切的
心。为什么要降伏这些心呢?因为这些心,都是我们生死的根本。我们从无量劫到今天
,...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北美寺庙及禅修中心总汇
当代直贡噶举的大成就者噶千仁波切,在Chino Valley, AZ 的道场:
www.garchen.net
噶千仁波切简介
藏传佛教止贡噶举派三大活佛,是指历史上,当止贡法王的转世灵童尚未寻获或年
幼时,有资格担任摄政法王的噶千、洛千与尼宗赤千三大仁波切,如果加上现任止贡法
王幼年的摄政─赤扎仁波切,就成为止贡噶举四大活佛。
其中,又以噶千仁波切的转世世系最为久远,第一世噶千仁波切是止贡噶举创教祖
师─吉天颂恭的心子─噶当巴,此后诸世皆与历代止贡法王互为师徒。此生─第八世噶
千仁波切(1937- ),系由第三十四任止贡法王滇津喜威罗卓(持教和慧,1874-1943) 所
指认。并以洛千、洛锺楚为主等上师处,领受全部止贡派灌顶与教法。十九岁闭关修持
《大印五支》与普巴金刚圆满,随即因时局变化,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入狱静修二十年,
在狱中受教于大圆满成就者堪布明色(1913 -1993),成为其心子。一九八零年代,在止
贡替寺受巴琼仁波切嘱咐,成为当代止贡噶举教法最重要的持有者. 并不畏辛劳挑起复
兴青海地区止贡噶举寺院的责任,殷勤给予传承教法,其身心教化连当地中共干部亦深...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北美寺庙及禅修中心总汇
当代直贡噶举的大成就者噶千仁波切,在Chino Valley, AZ 的道场:
www.garchen.net
噶千仁波切简介
藏传佛教止贡噶举派三大活佛,是指历史上,当止贡法王的转世灵童尚未寻获或年
幼时,有资格担任摄政法王的噶千、洛千与尼宗赤千三大仁波切,如果加上现任止贡法
王幼年的摄政─赤扎仁波切,就成为止贡噶举四大活佛。
其中,又以噶千仁波切的转世世系最为久远,第一世噶千仁波切是止贡噶举创教祖
师─吉天颂恭的心子─噶当巴,此后诸世皆与历代止贡法王互为师徒。此生─第八世噶
千仁波切(1937- ),系由第三十四任止贡法王滇津喜威罗卓(持教和慧,1874-1943) 所
指认。并以洛千、洛锺楚为主等上师处,领受全部止贡派灌顶与教法。十九岁闭关修持
《大印五支》与普巴金刚圆满,随即因时局变化,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入狱静修二十年,
在狱中受教于大圆满成就者堪布明色(1913 -1993),成为其心子。一九八零年代,在止
贡替寺受巴琼仁波切嘱咐,成为当代止贡噶举教法最重要的持有者. 并不畏辛劳挑起复
兴青海地区止贡噶举寺院的责任,殷勤给予传承教法,其身心教化连当地中共干部亦深...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19

你对“正见”一直不理解,所以说你邪见太深。
参见:《什么叫正见》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432323_3.html
其中提到: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 >
云何正见。世尊告曰。
所谓
1)现观前方便慧。
2)正现观慧。及与
3)现观后所得慧。超越所知方便圣教诸邪解行。】
---------
这里,正见的关键是"正现观慧",这个要知道如何观,观什么才能真正实施的。
"写在书里的"都是“别人的”东西,是佛和阿罗汉们亲自观了后,“见”到的实况,
不是“你的”正见,也不是那些光会读书背书的法师、导师的正见。
你这里自认为、自称是“自皈依”,不知道“背书”、“背答案”本身已经
不是自皈依,不是如实知见,而是迷信了。
这里下面顺便回答前面waving引用的坛经的那一段。
佛,当然是觉。也就是现观慧。问题在于如何实施,你才能真正达到觉者的
地步,真正达到自觉。这个过程是需要人指导的。
六祖之前,佛教在中国已经流行了很多世纪,他当年所要对治的人和邪见,
其实跟现在的有些人是一样的,
那些人自认为正见都在佛经里,所以我只要背背佛经,甚至只是领个皈...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20
“外道有它們的禪修,世間道中也有很多調心和調整情緒的修法,也叫作世間道的禪修
。那麼佛教的禪修是什麼?又如何來判斷呢?
標準就是:在禪修之前,要有出離心和菩提心的修法,在禪修之後要正確的迴向。具備
這樣條件的禪定才是佛教的禪定修法,而且是大乘佛教的禪定修法。之前沒有出離心和
菩提心的修法,之後又沒有正確的迴向的禪修,不一定是解脫之道,不一定跟佛教有關
係。
禪修能不能變成解脫之道,關鍵看是否具備出離心和菩提心,否則難保不是外道範疇。”
——慈誠羅珠堪布
本文是2011年8月22日 慈誠羅珠堪布在北京的傳法開示
第一課——禪定
藏傳佛教的禪修,從次第來說屬於中等修法。最基礎的修法也就是初級修法是外加行
和內加行;最高級的修法是正行,也就是寧瑪派的大圓滿,噶舉派的大手印,還有中觀
的修法等等。在修完內外加行之後,還沒有修正行之前的中間修法,就是禪修,或者叫
寂止的修法。
單就禪修來說,其實與佛教並沒有什麼關係。外道有它們的禪修,世間道中也有很多
調心和調整情緒的修法,也叫作世間道...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1
当代直贡噶举的大成就者噶千仁波切,在Chino Valley, AZ 的道场:
www.garchen.net
噶千仁波切简介
藏传佛教止贡噶举派三大活佛,是指历史上,当止贡法王的转世灵童尚未寻获或年
幼时,有资格担任摄政法王的噶千、洛千与尼宗赤千三大仁波切,如果加上现任止贡法
王幼年的摄政─赤扎仁波切,就成为止贡噶举四大活佛。
其中,又以噶千仁波切的转世世系最为久远,第一世噶千仁波切是止贡噶举创教祖
师─吉天颂恭的心子─噶当巴,此后诸世皆与历代止贡法王互为师徒。此生─第八世噶
千仁波切(1937- ),系由第三十四任止贡法王滇津喜威罗卓(持教和慧,1874-1943) 所
指认。并以洛千、洛锺楚为主等上师处,领受全部止贡派灌顶与教法。十九岁闭关修持
《大印五支》与普巴金刚圆满,随即因时局变化,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入狱静修二十年,
在狱中受教于大圆满成就者堪布明色(1913 -1993),成为其心子。一九八零年代,在止
贡替寺受巴琼仁波切嘱咐,成为当代止贡噶举教法最重要的持有者. 并不畏辛劳挑起复
兴青海地区止贡噶举寺院的责任,殷勤给予传承教法,其身心教化连当地中共干部亦深...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探讨一下 "以定为禅"
坐脱立亡:
又名坐化,于端坐中迁化。能坐脱立亡者,必依四禅以上之定力,提前舍报;虽能于
死自由,但却不能于生自在,不能解脱生死,三界之一念无明未断尽故、未证无生忍,
无有般若智慧故,若唯依四禅以上之定力而坐脱立亡者,于未来世仍不能出三界之生死
,亦不能随愿往生佛国净土。
===
如何修证佛法第五讲--南怀瑾老师 :
“坐脱立亡则不无,先师意尚未梦见在。”
禅宗里记载一个公案,有个大禅师自认大彻大悟了,结果师父涅盘时,并没有把衣钵传
给他;反而把他的师弟从远地叫回来,接受法位。他觉得不是味道,而师弟也知道,所
以在师父火化的时候,把他叫来,郑重地说:你以为你悟了对不对?现在如果我把你和
师父一起化了,你们哪里见面?师兄很不服气说:你不相信我啊,你点一炷香来,香烟
还没烧完,我就走了。换句话,我要走就走,要来就来。师弟不理,一把火把师父烧了
。这个师兄也跑去盘腿,准备自己也要走,表示他跟师父两个可以见面。这叫作坐脱立
亡。纵然到达这样的程度,还是没有悟啊!师弟走到他涅盘的身体旁边,拍一巴掌说:
师兄啊!“坐脱立亡则不无,先师意尚未梦见在。”你要走就走的功夫是有,但佛法的
真正道理,你连梦都...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2449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宋代禅 宗的历史
临济录》—三玄三要
懒猴子
懒猴子
2 年前
【上堂。僧问:“如何是第一句?”
师云:“三要印开朱点侧,未容拟议主宾分。”
问:“如何是第二句?”
师云:“妙解岂容无著问,沤和①争负截流②机。”
问:“如何是第三句?”
师云:“看取棚头弄傀儡,抽牵都来里有人。”
师又云:“一句语须具三玄门,一玄门须具三要③,有权有用。汝等诸人,作么生会?”
下座。】
(1)译文:
临济禅师上法堂说法。
有僧人问:“什么是第一句?”
临济禅师说:“‘三要’印开心地,如朱点与文字历历分明,没有揣度考虑的余地,主
体与客体已区分清楚。”
僧人问:“什么是第二句?”
临济禅师说:“玄妙见解非言语能描述,善问者如无著菩萨,亦无能措词,沤和俱舍罗
又怎么能担负起截流之机?”
僧人问:“什么是第三句?”
临济禅师说:“看看舞台上傀儡子的表演,抽动牵引都是由幕后之人操纵驱使。”
禅师又说:“‘三句’中的一句话必须具备‘三玄门’,‘三玄门’中一玄门必须具备
‘三要’,其中有方便,有作用。你们这些人是怎样理解的?”说完便走下法座。
(2)注释
①沤和:沤和俱舍罗,十波罗蜜之一。意译方便善巧、方便胜智、善巧方便、善权方便
...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2449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宋代禅 宗的历史
临济录》—三玄三要
懒猴子
懒猴子
2 年前
【上堂。僧问:“如何是第一句?”
师云:“三要印开朱点侧,未容拟议主宾分。”
问:“如何是第二句?”
师云:“妙解岂容无著问,沤和①争负截流②机。”
问:“如何是第三句?”
师云:“看取棚头弄傀儡,抽牵都来里有人。”
师又云:“一句语须具三玄门,一玄门须具三要③,有权有用。汝等诸人,作么生会?”
下座。】
(1)译文:
临济禅师上法堂说法。
有僧人问:“什么是第一句?”
临济禅师说:“‘三要’印开心地,如朱点与文字历历分明,没有揣度考虑的余地,主
体与客体已区分清楚。”
僧人问:“什么是第二句?”
临济禅师说:“玄妙见解非言语能描述,善问者如无著菩萨,亦无能措词,沤和俱舍罗
又怎么能担负起截流之机?”
僧人问:“什么是第三句?”
临济禅师说:“看看舞台上傀儡子的表演,抽动牵引都是由幕后之人操纵驱使。”
禅师又说:“‘三句’中的一句话必须具备‘三玄门’,‘三玄门’中一玄门必须具备
‘三要’,其中有方便,有作用。你们这些人是怎样理解的?”说完便走下法座。
(2)注释
①沤和:沤和俱舍罗,十波罗蜜之一。意译方便善巧、方便胜智、善巧方便、善权方便
...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780
25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唐末群雄纷争,并入于隋。及隋之后,南北朝十六国分争,又并入晋。晋安帝废刘裕而
自立,一统江南。后来元帝中兴,传至武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晋惠
帝食肉糜。
惠、武之时,晋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
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
墟,苍生涂炭。
归命侯孙皓建立东吴帝国,定都建康,翌年击溃晋朝远征军。
晋武帝司马炎禅位于陈留王曹奂,改国号为魏。然而司马氏势力仍在,司马昭之心路人
皆知。
两年后,在姜维和钟会的拥立下,安乐公刘禅于西川建立汉帝国,益州守将邓艾及子邓
忠不敌,从阴平小道翻山才得以逃脱。
魏齐王曹芳年间,大将军曹爽发动高平陵政变,用计夺了司马懿的兵权,后者只能在家
装病避祸。曹家正式控制魏国实权,曹芳殒后托孤于曹爽辅佐魏明帝曹叡。
姜维、杨仪、费祎于五丈原摆设七星灯法阵,却因魏延不慎踢翻主灯,召唤出了上古英
灵—卧龙诸葛亮。此后诸葛亮与魏延一直关系微妙。
魏国重新起用司马懿以抗衡诸葛亮,两国在祁山一线先后六次交锋。魏国司徒王朗于两
军阵前心脏病突发,...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38403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语禅解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禅解】
只一“学”字到底,学者,觉也。
念念背尘合觉,谓之“志”;觉不被迷情所动,谓之“立”;觉能破微细疑网,谓之“
不惑”;觉能透真妄关头,谓之“知天命”;觉六根皆如来藏,谓之“耳顺”;觉六识
皆如来藏,谓之“从心所欲,不逾矩”。此是得心自在,若欲得法自在,须至八十、九
十,始可几之,故云:“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此孔子之真语实语,若作谦词解释,
冤却大圣一生苦心。
返闻闻自性,初须入流亡所,名之为“逆”,逆极而顺,故名“耳顺”,即闻所闻尽,
分得耳门圆照三昧也。
G**W
发帖数: 1865
27
我也想请教一下,佛号是个念头,而字与字之间间隔,
前念已过、后念未起之间,短暂之离念,亦仍然未离六尘中之觉知性,亦仍然未远离五
别境心所法之了别性,仍然是意识,不知道和初禅有什么关系 ?
谓此际虽未了别,是由于意识从一境界中转移注意力,甫触另一境界时,乃为率尔初心
,尚无次一剎那境界相可供比对分别,故不能分别;要至第二剎那境界现前,进入寻求
心时,已有第二剎那之境界相可与第一剎那境界相比对分别,然后才能于第三剎那时了
知新触之境界相;了知已,即已是进入第三剎那心之境界中,名为决定心。
而此率尔初心、寻求次心、决定后心,皆是意识觉知心之前后分位,三剎那中之觉知心
仍是同一意识心的行相.
那么和初禅又有何关系 ?
f****2
发帖数: 311
28
优波鞠多度化阿罗汉之十四
摩突罗国有一个释迦族男子,亲人都去世之后对尘世不再留恋,来到优波鞠多面前申
请出家,经过四羯摩之后成为僧人,尊者优波鞠多教授他不净观。所谓的不净观就是通
过观想自身和他人身体的种种污秽不净现象,消除自身对欲望的贪恋,是对治贪欲的关
键方法,佛教禅观修持的重要法门。比如对心有色欲的僧人,要教授他女人表象美丽娇
柔,实则却是筋、骨、皮、肉、经、脉组成的东西,其内部是脏水四溢的内脏发着阵阵
臭气,从而消除对女性的色欲心理,这就是不净观的一种。
且说释迦族男子在优波鞠多指导下勤修不净观,自以为达到了诸使不现的标准。看到这
里你要问了,什么是诸使呢?诸使就是十使:第一是身见,也就是认为五蕴假合的身体
的确存在,从而产生我见;第二是边见,就是认为“我”永远存在的,或者认为人死了
之后一了百了,这都是极端看法,是不对的;第三是见取,对正见不采纳,独到专行喜
欢邪见恶法;第四是戒取,比如说见牛狗死后升天,就学牛狗吃草吃屎,希望得以升天
,也就是邪见恶行一种;第五是邪见,顾名思义无须解释;第六是贪,贪心,贪色、贪
食;第七是嗔,心生怨恨;第八是痴,愚昧无知,明知不得正道非要坚持...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9
- 我所知,作者应该把”受”与”触”搞混了。因此而有上述说法。
作者对身念处很有经验,但对受念处似乎没有经验。

理由如下
身体任何动作,一定身心五蕴同时都有运作,只观察得到否,现在要观察吗?
所以身体动作中,也是可以做受念处、心念处。这点没错。
但,有风感、热感这是身触。
没有触感,当然感知不到身体的动作(没有触、识),无法念住。无法做身念处。
但这是”触”,不是”受”。
而身念处最后通常是会往受念处观察,
例如,感知到四大,(火)全身热流温度变化(无常),
但温度高,你不喜欢,对色的苦受升起,排斥这个,然后嗔;
温度适当,你喜欢,对色的乐受升起,想抓取这个,然后贪

再例如,腿酸了,一直动,想换姿势。
这里包含了整个五蕴运作,身、受、心、法都可观察。
可观察身体酸麻本身,
也可观察色身的苦受升起又消失
也可观察心的喜欢不喜欢、想要、硬撑的心态…或更深的心念….

即使是身念处的初学者,练习观察身体而已
要换姿势,不换姿势。都可以。但理由是甚么,自己要清楚。
...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0
来自主题: _waichi版 - [无标题]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leonany (Cagalli Yula Athha), 信区: Wisdom
标 题: zz greenplant的故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1 01:17:05 2009, 美东)
http://www.know999.com/knowcenter/Wisdom/hnbc/otherpaper/gqkk/00000000.h
tm
一直到几年前,佛教还是离我的生活很遥远的事情.我的生活很普通:单身,有个好工作,
忙碌的社会生活和各种兴趣和责任占据著我的时间. 然而,无论我是快乐还是悲伤,
在我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在我的内心深处总是知道我所做的并不是我真的要做的.在我的
一生中,我曾经很严肃地花上几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空闲下来,试图搞明白这
究竟是什么.我会坐在家里想,然后开始读很多书,看看一些有智慧的人对于生活是怎样
说的,然后坐下来继续想.象每一次一样,这样过一阵子,我就只好承认失败,重新开始过
忙碌的正常生活.
四年以前,我决定辞掉工作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来了解我的生活.那个时候,我...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38403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语禅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禅解】
此章以“学”字为宗主,以“时习”二字为旨趣,以“悦”字为血脉。“朋来”及“人
不知”,皆是“时习”之
时;“乐”及“不愠”皆是“说”之血脉无间断处。
盖人人本有灵觉之性,本无物累,本无不说,由其迷此本体,生出许多恐惧忧患。今学
,即是始觉之
智,念念觉于本觉,无不觉时,故名“时习”,无时不觉,斯无时不说矣。
此觉原是人所同然,故“朋来”而乐;此觉原无人我对待,故“不知”、“不愠”。夫
能历朋来人不知之时,
而无不习、无不说者,斯为君子之学。若以知不知二其心,岂孔子之所谓“学”哉!
B*******n
发帖数: 20645
32
来自主题: Stock版 - 炒股之初禅四定
大湿最近在研习佛教功法,目前对小乘四定和初禅八触有一些小体会与诸位大牛分享。
小乘佛法又叫“欲界定”。欲界定分四个步骤训练:第一步叫粗定或粗住;第二步叫细
住;第三步叫欲界定;第四步叫未到地定。
粗定,就是选板块;细住,就是选强势股;这个比较容易明白。
欲界定,有些深奥;是指有了某种想法和念头之后,马上就定住了,不能让它继续往前
发展下去。就是说,买点到了;千万表买。
未到地定,也叫未来禅,就是在第三步“欲界定”的基础上,下意识进一步在那个地方
观望,时间要长一点,然后慢慢定下来,随之再把这个意识往回收、收、收,收拢回来
,整个下意识又回到了你选股的地方。
恭喜了,你的修为可以进入初禅;也就是中乘阶段的第一个境界。
①动
静极生动,可以爆乳了
②痒
一买就涨,心中发痒
③轻
暴涨了,浑身轻飘飘的
④重
泥马10%了,呼吸开始沉重
⑤凉
突然一个回调,顿觉手脚发凉
⑥热
头脑发热,赶紧卖了
⑦涩
卖完继续涨,心中一阵苦涩
⑧滑
突然崩了,吓出一身汗
这样坚持下去,时间一长,就属于童子功的一个方面,全身皮肤很柔润,像幼儿皮肤一
样。这是中乘初禅第一阶段的“八触”。
r*****l
发帖数: 60
33
二、尺素
灵岩七会既已,诸方长老共省中贤明缁素尊宿集成都文殊院
而议曰:“比来禅德寥寥,曹溪南华寺和尚虚云者,宗门哲匠也。
驻陪都,幸密迩,宜派重员迎其宾省,矜式来学”云云。众可之。
推昌圆法师、焕师往。逆丁行,昌公病,怀瑾侍焕师行,载道前
日,友好麋集而谓怀瑾曰:“比到陪都必有一番议论也,其毕志
以告如何?”怀瑾曰:“诺。”兹辑此帙内彼时答朋侪书揭之,
颜其篇名“尺素”。讵曰集赘?然亦飨我同好者矣。书曰:“某
某足下,怀瑾侍焕师车行两日,乃抵陪都,与虚老过从五日,前
后数谈,益知作家相见,备极平常,不但未逞机锋,更无所谓棒
喝也。使非兵连祸结,丝忽朕兆都难寻讨。谚曰::大智不肆口,
大拳不弄手。’不其然乎?纵有一二缀四连三,然亦击石火闪电
光者矣。知注特及。
“明日焕师偕吴先生适钧、孔先生阵云,南渡谒虚老于狮子
山之慈云寺,盖救国息灾法会亦设坛于此也,吴、孔为焕师介绍
弘伞、显明二师,二师者密迩虚老者也,且以刺和诸方请牍,托
代进。二师诺之,手去。久之,虚老命侍者延焕师往。及室,焕
师伏地胡拜,虚老扶之起而看坐曰:‘老居士甚可不必也。’焕
师坐通来意,然未一言及佛法禅道,虚老曰:‘老
r****n
发帖数: 8253
34

我认为它说的是对的。J在他自己的文章中说的,那黑暗就是我,其实是典型的初禅状
况。
即和所缘的对象合一。
不可能,安止定是一种稳定的定,它的前提是必须要专注于某个对象,使不偏离,而生
活中无法做到这点。声音,身体的感觉,动作会不断来骚扰,使得你无法专注。
安止定只能在打坐的时候发生,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据我所知,没有一本佛经,甚至
<论>里面说日常生活有可以有初禅,所谓的一天24小时有初禅是waichi自己的胡编乱造。
佛陀说,声音是初禅的刺,意思也就是声音会打断初禅,而日常生活,你不可能听不到
声音。否则你就是疯子。
不过我认为日常生活却可以有刹那定,因为刹那定不害怕骚扰,刹那定也不需要专注于某一个对象上,或者依靠某个什么“主题”,刹那定不是制心一处。
不是。
我认为也可以。
w*********r
发帖数: 2192
35
《禅悦》 禅修的基本方法(4)
作者:[英]阿姜布拉姆 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第四阶段:持续专注地觉知呼吸
当你有能力把握每一次呼吸的节奏时,自然能进入第四阶段。在觉知入息的第一个
停顿时,你会发现自己正不断深入,对入息全过程的感受也在逐渐增强。
随后,你还会注意到入息之时的下一个停顿,然后是更多的停顿——每一次停顿都
只是相当短暂的一刹那——之后你才开始吐气。
同样地,你会注意到出息过程中的每一次停顿,直到出息全过程结束。当然,你所
觉知的都是静默当下的入息与出息。
❖ 让 开
你连续觉知每一回合的入息与出息,直至数百回,这个过程才可称为“持续专注地
觉知呼吸”。你无法通过憋气或握拳来勉强达到这个阶段,唯有忘却宇宙中的一切事物
,默默地觉知当下的呼吸过程方可达成。事实上,“你”并未达到这个阶段,是“心”
自己完成的。“心”明白在这个阶段只要专注于呼吸,即可感受到平静与喜悦。
你会发现,要在这个禅修阶段取得进步并不费力,我们只需让开、放下,任其发展
。只要肯放下,心就会自动趋近、靠向非常单纯、
r****n
发帖数: 8253
36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0da51a0100kzu4.html
在禅修当中打妄想是非常普遍的一件事,也困扰很多禅修者,那什么是打妄想呢
1、缺乏正念觉知的胡思乱想。
表现:打坐中妄念纷飞,想东想西,完全缺乏对自己当下状态的正确和紧密的觉察,也
叫做丧失正念。由于缺乏正念(即清楚的觉察所缘),而必然存在严重的掉举以及痴心
所。
2、以实际不存在的概念法为心识的所缘目标。
概念法是人主观制造出来的概念,它在究竟意义上并不存在。比如美丽是人假定出来的
一种概念,人的名字也是假定出的概念,念头思想的几乎所有内容都是概念法。就像幻
灯片的投影,如果以这些虚假的概念为所缘,则严格来说都是打妄想,除非你是借助某
个具体的概念法来修安止禅定,而且任何的概念法都不具备无常苦无我的真实特性,他
们是没有意义的。
3、类似于第二种,但是更加细微,比如禅修者试图去观察寻找所谓的本心,真如,梵
,灵魂这类子虚乌有的东西,并自认为观察到。这同样是打妄想,而且是极其严重的妄
想,它们造成了严重的邪见,使得禅修者完全偏离正道。
避免打妄想,除了通常的对治杂念散热的方法之
l*****a
发帖数: 38403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语禅解
【子曰:“君子不器。”】
【禅解】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乾坤太极,皆器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
之智,无非器也,况瑚琏斗筲,而非器哉!李卓吾云:“下学而上达,便是不器。”此
言得之。
w*******w
发帖数: 2051
38
转载自
http://www.xici.net/b495440/d95291893.htm
bhavana 发表于:09-07-26 13:05
很早以前就注意到佛教论坛上介绍蒂帕嬷的一些帖子,但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1]
。后来看到网友翻译整理的一些资料[2],介绍蒂帕嬷一些弟子受蒂帕嬷指导禅修的修
行经历,认识到这些是非常有价值的禅修参考资料,于是才搜索蒂帕嬷的有关资料,从
网上购买了《佛陀的女儿:南传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的英文原版“Dipa Ma——
TheLife and Legacy of A Buddhist Master”[3]。阅读此书,才知道到蒂帕嬷在成就

观智慧(证得了二果)之后,修习并征得了八种禅定和五种神通。不仅仅是她,还
有她的妹妹以及她们两家的几个孩子,都是先证得了内观智慧(至少是初果),再修禅
定和神通,只是书中没有提她们几位禅定和神通达到了何种水平,但至少书中的记载表
明她妹妹的神通成就也是相当大。我们知道,一般认为马哈希禅法修纯内观,走的是慧
解脱的路子。有的朋友发心比较高远,不满足于修纯内观,还希望成就禅定和神通,所
以可能就会选择先修禅定的法...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39
39
原帖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hlzv.html
拉拉杂杂也说禅之三:什么是开悟
所谓开悟,其实就是开“捂”,佛性本是藏于众生心内的,只因被自私自利贪嗔痴慢疑
人我是非。。。种种污垢覆盖住,故不得起用,遂使众生被困于黑漆漆肉桶内千年万载
流转生死受痛无量,如赵州云“狗子无佛性”,可解成“狗壳”极霸道地彻底遮盖住佛
性乃至终狗一生无法解脱之意。修行的究竟,就是发菩提心后自己努力正精进掏挖于内
,感得诸佛菩萨慈悲加持敲打于外,合力把这些垢壳粉碎,让内心明珠显现大放光明。
开悟后的人,便是觉悟的人,觉悟的人,必然会无条件荷担如来家业利益一切众生,故
开悟的人,定然自觉觉他便是肉身菩萨,虽然一样吃喝拉撒,但他生存于世的目的,已
同普通自私自利的凡夫决然相反。
开悟,便是上了莫尔菲斯的贼船(参考电影《黑客帝国》)。
所以,开悟,便是菩萨的诞生。
开悟,常常会被误解为“我理解了一些东西”,于是谈玄说妙抄书无碍食人唾余口若悬
河滔滔不绝大堆著书立说,那是一种常见的可悲错认境界,如同入了《西游记》里的小
雷音寺,误认化城为西天,遂为魔所...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慧明:禅宗与密宗之流弊 Zz
禅宗教外别传,不依经教,不立渐次,即心即佛,所谓以心传心。古德教人,多于
喜怒哀乐之中,旁敲侧击,明启暗逗,大机大用,无非使学人顿悟自心,举足便踏入如
来宝所,故名最上乘。然其流弊,易使学人浅悟即了,不复事修;或取静为行,不知起
用。
密宗仪轨繁重,循序渐进,由小而大,不遗一法,不越一法,先修加行,然后传本
尊真言。复由念诵而观想,渐及无相般若。以自力他力,归入三密一如,即凡成圣。然
其流弊,易使学人炫于神通,着入魔境。且制办法器,庄严道场,供养上师等等,非富
有资财而兼有闲暇者不办。
惟禅密兼修,取禅宗之自心是佛,实相无相,以救密法着相入魔之险;取密法之专
重事修,藉不可思议之威力,感化有情,以济禅宗浅悟即了,无相无得,不起度生之偏
执。故禅密兼修,不偏执事坛,不具习渐次,只要根机相应,因缘成熟,无论贫富老幼
,皆可修持。一面知道禅宗心即是佛,而不废事修;一面知道密法以佛力加被故,心外
有玄,而不着玄相,如此定能即身成就。末法时代,这才是应机普摄的法门。
m*****i
发帖数: 1205
41
来自主题: _JapanView版 - [转载]关东的动乱之二--永享之乱
作者: cadream (小伟) 看板: WarringState
标题: 关东的动乱之二--永享之乱
时间: Thu Jul 6 00:01:33 2000
A. 上杉氏宪<禅秀>之乱之后
当上杉氏宪<禅秀>之乱平息后,足利持氏开始追讨馀党,而且藉机诛杀反对自己的人
从1417(应永二十四年)一直持续到1423(应永三十年)
而面对从反乱中,重新站稳脚步的足利持氏,在京都的幕府开始担心起来,因为在过往
历史中,二代足利氏满与三代满兼都有尝试发动叛乱的纪录,于是在1423(应永三十年)
7.5幕府的大老在管领阜山满家宅内召开会议讨论是否要讨伐足利持氏
之后在关东管领山内上杉宪实的斡旋下,同年11月 足利持氏送上宣誓忠诚的誓书
加上大老们不愿意轻易发动战争,使得一触及发的危机获得了舒缓
而在1425(应永三十二年)2.27 刚刚担任将军的足利义量突然病死,由于义量
没有子嗣,使得谁要继承将军一职,变成一件复杂的问题
当然除了义持的在世的三个兄弟外,持氏也是有机会继任将军
据说,义持曾许诺要收持氏
y****u
发帖数: 4511
42
各位ID们注意!
丫和康师傅有关系!
http://baike.baidu.com/view/10600408.htm
这是百度百科“曹禅”词条
曹禅的父亲曹永正,1959年生于山东青岛,。。。。1982年从新疆大学政治系毕业后。
。。。1990年代末“气功热”散去后,曹永正转而专注发展政、商与演艺界高端人群的
关系,与多位政法、石油系统的高官结下深厚私交,在一个他精心维系的名流圈里,曹
永正被人尊称为“国师”。
再请放狗搜索“曹永正”:
起底“大师”曹永正:周滨之父称其为“最信任的人”
http://news.ifeng.com/a/20140420/40003893_0.shtml
“国师”曹永正:从特异功能人士到超级富豪(图)
http://sz.sohu.com/20140420/n398515355.shtml
永正深得周滨之父信任 称福布斯富豪不抵小指头
http://business.sohu.com/20140418/n398476286.shtml
G*******9
发帖数: 4371
43
来自主题: WashingtonDC版 - 栀子花苗有售 (转载)
出售几棵健康成长的栀子花苗,照片见后面的帖子,有意者请回站内信箱,请附上你的电话和Email。10刀一棵。并出售专门为栀子花配的营养液,保证每一片叶子都青翠欲滴。5刀足够一颗苗用一年。
如果你有比较好的果树苗,我们可以交换。
以下是栀子花的简介和八卦:
栀子花又名栀子、黄栀子,为龙胆目、茜草科、栀子属的常绿灌木,喜欢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较耐寒,耐半阴,怕积水,要求疏松、肥沃和酸性的沙壤土,原产于中国。栀子花枝叶繁茂,叶色四季常绿,花芳香素雅,为重要的庭院观赏植物。除观赏外,其花、果实、叶和根可入药,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其花语是“永恒的爱,一生守侯和喜悦”。
诗歌
南朝梁•萧纲《咏栀子花》:“素华偏可喜,的的半临池。疑为霜裹叶,复类雪封枝。 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
唐•杜甫《栀子》:“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于身色有用,与道气相和。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
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
宋...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12
44
横看成岭侧成峰(下)
——谈中观与禅的异同及净土法门的修证原理
问︰照老师上一个阶段的讲解,那么中观和禅
它们到底同或不同?
答︰在我看来它们是大同而小异,不过这不容易
简单说明。我曾看过西藏十八世纪的一本宗义书
,这位深习中观的尊者在开头仰赞的颂便说︰(
大意)‘为远离邪见并广度众生,智者应该深入
外内各宗经论大海……,’接着在结尾的跋颂并说
︰‘波涛汹涌深广经论大海,愚者心惊胆跳……
唯有通达外内各宗宗义的佛子,方能于百万硕学之
前畅演圣教,’站在中观的立场,这位尊者说的这
番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如果不能了解印度各种外
道的哲学主张,以及佛教内部‘说一切有部’‘经
量部’‘唯识’‘中观’四个主要宗派的教理哲学,
那么就无法从中比较外道和佛教的差别,也很难
从佛教内部大小乘宗派里抉择出了义究竟的缘起
空性见;一旦没办法掌握正确的缘起空性见,也
就没办法依之修观,破除根深蒂固的我见、我执
获得解脱,当然更不会有办法立破善巧,折服一
切外道和似是而非的大小乘末流学人。所以这位
尊者主张(其实也是印度中观学派以及宗仰中观
见的藏密格鲁派共同的主张)欲得解脱当深入经
论大海通达各宗宗义,欲行菩
a**u
发帖数: 8107
45
☆─────────────────────────────────────☆
runsun (runsun) 于 (Thu May 6 15:18:34 2010, 北京) 提到:
昨天网上偶尔读到的一本很有意思的解释坛经的书,里面充满了对禅宗的讽刺揶揄,很
多非常有意思,见解也不错。下面的是这本书的一篇评论,摘抄了其中的一些句子。
对于有信仰的人,这种书是清醒剂,值得一读。
原书地址:http://deathstudio.meibu.com/deathstudio_com/site/?action-viewnews-itemid-174
==================================
撕掉禅宗外衣:熊逸《八戒说禅:『六祖坛经』新释》
节日期间的喧嚣终于过去,马上要迎来牛年的繁忙。在放假的最后几天里读完了熊
逸的《八戒说禅:『六祖坛经』新释》。这本书是08年买的,当时翻了一下,感觉文笔
很有意思,正好也想更多的了解一下禅宗的东西就买了,直到今天才读完。
应该说这是一本不错的书。
作者是站在一个看客的角度,用充满调侃的语言来阐述了具有严肃意义的宗教里面...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53
46
以下摘自马哈希尊者的内观基础
除了涅槃之外的实相──名与色,一开始并不存在。每当有因出现,它们就会生起
,生起后它们就消失。因此,我们说名与色的实相为无常。以看为例,开始时没有“看
见”,但如眼根完整,对象生起,有了光线,注意力被吸引,如这四个因素同时发生,
那么就有“看见”。一旦生起,随即消失,不再有。因此我们说看是无常。要一般人知
道看为无常并不容易,听则比较容易了解。开始时并没有听,但如耳根完好,声音产生
,没有阻碍,注意力被吸引,如这四个因素同时发生,那么就有“听见”。它生起,然
后消失,不再有。因此我们说听是无常。
现在你听到我讲话,你听到一个接一个的声音。一旦听到它们,它们就消失。听,
“声音(sound)、声音、声音”。当我说s,你听到,接着它就消失。当我说ound,你
听到,然后它消失,这是它们的生灭。对其他的心理生理现象也是这样。它们生起和消
失。看、听、嗅、尝、触、想、弯、伸、移动──全部都生灭。因为它们不停地消失,
我们说它们无常。
在这些名色的生灭之中,心识的消失非常清楚可知。假如在观注上升、下降时,你
打妄想,你观注“妄想”。当你观注它时,打妄...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39
47
原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hm80.html
拉拉杂杂也说禅之五:开悟后的真禅师,言行是否就绝对正确呢?
对这种观点,坡主戏称之为“两个凡是”,即只要是某某禅师或某某名师所做所言,就
肯定就是正确的。这两个凡是引申开去,就是某某著名大师肯定是完全对的,某大师著
作某禅书,句句都是金科玉律。
其实这是一种非常有害的观点。
前面的文章里也说到过,究竟果地佛,那才是觉行圆满者,一切未以肉身证佛果的菩萨
,即如月之未满,一般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欠缺,比如说百分之九十九正确,那他说了很
多话写了很多书时,若累积起所有说错的文字,那就相当可观了-------由内行来挑肉
身菩萨的鸡蛋里骨头,往往并不是太难的事。
单说我们的肉身,它对住内的神识,就具有很大的蒙蔽和欺骗性,我们研究许多大师的
传记,可以发现许多乘愿再来的大菩萨乃至于佛,都得费相当可观的时间精力来破掉这
肉身的障碍,坡主把这戏称叫打通南瓜找本钱取存款,释迦佛当年修行有多苦?大家可
细想想。虚云老是憨山大师再来,以他宿世猛力不要命吃尽千辛万苦奋力打开南瓜壳,
也用了整整五十六...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段禅宗往事-密汉之诤
二、悟后之师友
由于汉月自修悟道与汾阳「三玄三要」偈和惠洪〈临济宗旨〉有密切的关系,故汉月于
此自是有一份异于常人的感动,[15] 也是这份特殊的因缘,导致汉月在师友交游方面
,似乎是在其寻求「宗旨」相契的动机之下,作为抉择师承的考虑前提。以下就其与宗
派之外的尊宿憨山德清(1546~1623)、曹洞宗湛然圆澄(1561~1626)和临济宗密云
三人之间来往经过,试作阐述。
(一)与憨山之交往
被后人称为「明末四大师」[16] 之一的憨山,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因欲赴紫柏
(1543~1603)在径山寂照庵的葬礼,才由南岳走向东南。 [17] 因此机缘,万历四
十五年(1617),当憨山自双径抵虞山时,汉月迎请其至三峰为门人讲说《梵网经菩萨
戒》。 [18] 这是汉月与憨山往来的开始。后来,憨山亦曾以爱护后学之立场,就汉
月所提的抉择「如来禅」与「祖师禅」一事,致书讨论。 [19] 甚且函邀汉月入住庐
山归宗寺,汉月虽因钱谦益(1582~1664)以书坚决劝留而辞,[20] 但真正原因,或
许如〈行状〉之记载云:
师(汉月)曰:此老固菩萨人也,吾所欲嗣者临济儿孙,何可因彼盛名更吾
c***h
发帖数: 2262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世间禅与出世间禅

很冒昧纠正一下,
这里说的”无我”,并非佛陀说的”无我”
可能是这位法师方便之说? 或一时口语失误?
这里的”无我”,改成’忘我”较合适。
因为众所周知,佛陀说的”无我”与无念,没有关系。
从下文,我相信法师知道,但法师这么说,会引起误会。
这个观念应该是扩大解释了,
是否是佛陀的观念,有争议,有待商榷。
也可能法师这里的”宇宙”也是方便之说
如果把”宇宙”改成”生命”,更好。
good
很认同
我所理解,这里的”空性”是 因缘所生,因缘所灭,
就是佛陀说的涅盘。
涅盘的三个特色 : 空 无相 无所有
good
如果是说”生命现象”,我接受。
Good
每一次当执着的想法生起时,常思维这世界是因缘所生 因缘所灭,思惟无常。
这是正思维。
修行过程中间是有一段无分别现象,
但是否需要用这方法一直思维”自” ”他”如一,倒不一定,要在不同时机运用不同
方法。
佛陀提了其它重要方法。
这位法师说了ㄧ件重要的事,
“当执着于「我」或「他人」,我们就会生起种种二元对立(二取) -- 苦和乐等--
的想
法,我们要明白,如果跟随生起的烦恼转,继而作种种业,果报一定会来临,例如如果
我们生...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39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帖:金刚禅法讲义-C
188.节欲寡过
然后对我刚才讲的那一点,再补充一下。就是讲到圣人总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提到
过一句话,叫做绝欲则寡过,修行人不要被五欲六尘缠得太深,你的各种欲望要放淡,
就是说要知足常乐,真正的富有是知道适可而止。如果你贪欲太重就会迷惑,这么一块
大粪就够一只屎壳螂吃了,贪欲太重者就是有了一卡车粪你还是会不知足的,你会进入
到一个更大的圈子,那些人都是火车级的,你觉得我要追上去,然后又遇到有更多粪的
航母级的人,你就如饮海水止渴,越喝越渴,永无止竟一直追粪忙到死。所以有这么多
足够活命就够了,我们还需要时间精力去做更多的更重要的利益众生的事情。所以我们
对各种欲望,不管是对饮食男女还是功名利禄的欲望,都要把它放低,够了就可以了,
适度。那只是维生的手段,够了就可以了。你不要专门去吃盐巴,不要做这种蠢事,这
样外境对你的牵引力会比较淡比较轻。比如说最容易犯的女色,我们在家人有一个老婆
就够了,就可以了,你不要去贪别人的女人、乃至于绞尽脑汁去图“占便宜”反吃了大
亏,你看到美女不要动心,很多人在这个上面犯错,一犯此错你的修行事业全部完蛋,
真是很划不来的!
作为修行人,对红尘里的这些幻...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