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什么是色的集起产生
相关主题
《中阿含经》明指六識外有其它識,就是阿賴耶識十二因缘识缘名色当中的色是所有被观察的色法
只能依附身心生存的识[明心见性之意义] 元音老人
杂含读记:识住与识不住WAICHI:佛教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说过“产生三界的根源”是根
再谈关于"色集"的经文翻译问题[合集] robbin请进
pattern (放手 )请进帕奥尊者的极端观点
[专题讨论]五蕴、十八界、识、名色和十二因缘zz什么是佛教by大善者--乌巴庆老师
「名色缘识生,识缘名色生」的探讨内观道与出世间八正道-zz
喇嘛教的人信誓旦旦的说没有超过识阴的法存在“缘起法”和“源起法”的不同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产生话题: 观察话题: 色集话题: 经文话题: 名色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r****n
发帖数: 8253
1
《雜阿含經》卷3
云何色集。緣眼及色眼識生。三事和合生觸。緣觸生受。緣受生愛。乃至純大苦聚生。
是名色集
r****n
发帖数: 8253
2

我现在用观察导致波函数坍塌(从抽象的非真实的不确定态转化为实在的确定的粒子态)来解读这段经文,会发现非常完整合理。
先要说明一下,因为佛法所说的色,都是被观察基础上的,所以对应的是物理学里面物
质的粒子态,而并不包含没有观察的叠加态。
经文可以这样翻译
云何色集。緣眼及色眼識生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雜阿含經》卷3
: 云何色集。緣眼及色眼識生。三事和合生觸。緣觸生受。緣受生愛。乃至純大苦聚生。
: 是名色集

D*****r
发帖数: 6791
3
爱喜集是色集。爱喜灭是色灭。
这里讨论的都是心理感受情绪变化,本意没有想讨论物理学。

连续性产生,其他还有任何合理解释这句话的吗?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雜阿含經》卷3
: 云何色集。緣眼及色眼識生。三事和合生觸。緣觸生受。緣受生愛。乃至純大苦聚生。
: 是名色集

w****g
发帖数: 774
4
一个疑问,人类的视网膜显然看不到单个粒子,怎么解释?

态)来解读这段经文,会发现非常完整合理。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现在用观察导致波函数坍塌(从抽象的非真实的不确定态转化为实在的确定的粒子态)来解读这段经文,会发现非常完整合理。
: 先要说明一下,因为佛法所说的色,都是被观察基础上的,所以对应的是物理学里面物
: 质的粒子态,而并不包含没有观察的叠加态。
: 经文可以这样翻译
: 云何色集。緣眼及色眼識生

w****g
发帖数: 774
5
色集是指由色引起的“喜爱”的集,强调的是心对色的识取过程。
由于物理学本身是一个自洽体系,是为了解释现象而服务的。所以在不同层次上对事物
的描述,都应该是一致的,没有矛盾的,不管是从微观还是宏观,只是理解角度的不同
罢了。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爱喜集是色集。爱喜灭是色灭。
: 这里讨论的都是心理感受情绪变化,本意没有想讨论物理学。
:
: 连续性产生,其他还有任何合理解释这句话的吗?

d******e
发帖数: 4192
6
我知道一点,但是我要说出来一定是胡扯.
先问你一下,你认为那个单个粒子是实相吗?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一个疑问,人类的视网膜显然看不到单个粒子,怎么解释?
:
: 态)来解读这段经文,会发现非常完整合理。

r****n
发帖数: 8253
7

我们能够感觉到的识,是一种整体现象,而不是单一的。
按照阿毗达摩,心识一秒钟生灭最少几亿万次,而你显然看不到那么多。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一个疑问,人类的视网膜显然看不到单个粒子,怎么解释?
:
: 态)来解读这段经文,会发现非常完整合理。

r****n
发帖数: 8253
8

说的是色集啊,为什么非要扭曲经文呢?
色集和心对色的识取过程能是一样的吗?
另外经文里面还有识集呢。这岂不是重复?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色集是指由色引起的“喜爱”的集,强调的是心对色的识取过程。
: 由于物理学本身是一个自洽体系,是为了解释现象而服务的。所以在不同层次上对事物
: 的描述,都应该是一致的,没有矛盾的,不管是从微观还是宏观,只是理解角度的不同
: 罢了。

d******e
发帖数: 4192
9
你不加入波粒二相性这种私货,你就不能理解经文?
我看你的解释,怎么又想起了你那些一闪一灭的灯泡了?
你的灯泡说就是这样的,简单粗造.

态)来解读这段经文,会发现非常完整合理。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的是色集啊,为什么非要扭曲经文呢?
: 色集和心对色的识取过程能是一样的吗?
: 另外经文里面还有识集呢。这岂不是重复?

r****n
发帖数: 8253
10
可以
什么是物质的集起产生,以眼睛和被看到的物质为条件,生起眼识,同时生起触,受,
因为受而产生贪爱,于是便有物质的集起产生。
这就是经文的直接意思,因为这种直接意思看起来相当不合理,于是有的人就开始扭曲
经文了,将经文的原意完全改掉,以符合自己的理解。
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时代很少有人证果的原因之一,因为经文被他改的一塌糊涂了。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你不加入波粒二相性这种私货,你就不能理解经文?
: 我看你的解释,怎么又想起了你那些一闪一灭的灯泡了?
: 你的灯泡说就是这样的,简单粗造.
:
: 态)来解读这段经文,会发现非常完整合理。

相关主题
[专题讨论]五蕴、十八界、识、名色和十二因缘十二因缘识缘名色当中的色是所有被观察的色法
「名色缘识生,识缘名色生」的探讨[明心见性之意义] 元音老人
喇嘛教的人信誓旦旦的说没有超过识阴的法存在WAICHI:佛教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说过“产生三界的根源”是根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d******e
发帖数: 4192
11
其实你说来说去,还是灯泡啊.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可以
: 什么是物质的集起产生,以眼睛和被看到的物质为条件,生起眼识,同时生起触,受,
: 因为受而产生贪爱,于是便有物质的集起产生。
: 这就是经文的直接意思,因为这种直接意思看起来相当不合理,于是有的人就开始扭曲
: 经文了,将经文的原意完全改掉,以符合自己的理解。
: 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时代很少有人证果的原因之一,因为经文被他改的一塌糊涂了。

w****g
发帖数: 774
12
经文中几次提到,“于色喜爱。是名色集。如是色集如实知。”色是起因,喜爱是结果
,色集是由色导致的喜爱的集。而且在经文中多是把色.受.想.行.识排列起来说的
,或是把“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连在一起说的。所以我觉得它强调的
是这样一个过程,而不是色本身的集。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可以
: 什么是物质的集起产生,以眼睛和被看到的物质为条件,生起眼识,同时生起触,受,
: 因为受而产生贪爱,于是便有物质的集起产生。
: 这就是经文的直接意思,因为这种直接意思看起来相当不合理,于是有的人就开始扭曲
: 经文了,将经文的原意完全改掉,以符合自己的理解。
: 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时代很少有人证果的原因之一,因为经文被他改的一塌糊涂了。

r****n
发帖数: 8253
13

~~~~~~~~~~~~~~~~~~~~~~~~~~~~~
你觉得佛陀连这种简单的话都表达不清楚吗?明明是喜爱的集,非要说成是色集?
为什么非要把色集改成喜爱的集?仅仅是因为不符合你的常识?
因为贪爱色法,而有色法的集中产生,这有什么问题吗?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经文中几次提到,“于色喜爱。是名色集。如是色集如实知。”色是起因,喜爱是结果
: ,色集是由色导致的喜爱的集。而且在经文中多是把色.受.想.行.识排列起来说的
: ,或是把“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连在一起说的。所以我觉得它强调的
: 是这样一个过程,而不是色本身的集。

K*****k
发帖数: 1611
14
我个人觉得这可能是100年
以后的物理课题
但是在今天连物质波函数的实际意义
还没有完全统一的认识的前提来讨论
意识的波函数意义
无疑是beg questions。
无人会有答案的
除了一些并不太明白你在说什么的人嘲弄
就是你把波尔从坟里挖从来
他估计也是对你说不知道
所以在这里发帖这样的贴子
先想想你能达到什么样目的吧
呵呵

连续性产生,
其他还有任何合理解释这句话的吗?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雜阿含經》卷3
: 云何色集。緣眼及色眼識生。三事和合生觸。緣觸生受。緣受生愛。乃至純大苦聚生。
: 是名色集

w****g
发帖数: 774
15
不是改,是经文就这么说。我认为理解经文,需要前后参照,才能完整理解经文所表达
的含义。语言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背后的含义。
由于佛法的目的性,这段文字的目的并不是要描述色是怎么产生的,而为了描述人的贪
爱是如何产生的。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
: 你觉得佛陀连这种简单的话都表达不清楚吗?明明是喜爱的集,非要说成是色集?
: 为什么非要把色集改成喜爱的集?仅仅是因为不符合你的常识?
: 因为贪爱色法,而有色法的集中产生,这有什么问题吗?

r****n
发帖数: 8253
16
留下历史记录。或者正好走运,能够启发从事科学研究的人。
我知道肯定会受到嘲讽的,但我根本不在乎这些。
我所说的,有机会在一两百年后被物理学所证明发现。但现在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还
有太多问题都没有解决。
我之所以这么敢确定,也是因为2500多年前那个印度人的教导。我相信他是对的。

【在 K*****k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个人觉得这可能是100年
: 以后的物理课题
: 但是在今天连物质波函数的实际意义
: 还没有完全统一的认识的前提来讨论
: 意识的波函数意义
: 无疑是beg questions。
: 无人会有答案的
: 除了一些并不太明白你在说什么的人嘲弄
: 就是你把波尔从坟里挖从来
: 他估计也是对你说不知道

K*****k
发帖数: 1611
17
呵呵,我相信会的
只是时间的问题。
也许量子力学理论或许
是一个更深层次的规律的一部分
也许还有更根本性的变革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留下历史记录。或者正好走运,能够启发从事科学研究的人。
: 我知道肯定会受到嘲讽的,但我根本不在乎这些。
: 我所说的,有机会在一两百年后被物理学所证明发现。但现在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还
: 有太多问题都没有解决。
: 我之所以这么敢确定,也是因为2500多年前那个印度人的教导。我相信他是对的。

r****n
发帖数: 8253
18

佛法的目的,就是要彻底舍弃五蕴,舍弃色,如此才有机会证涅槃。经文中无数处明明
确确的说涅槃是五蕴的灭尽,是存在的彻底消失。是世间的灭。
有人说,我可以继续抽大麻,只要我没有对大麻的贪爱就好了。这就是某些人的逻辑。
站在佛法的角度,五蕴根本就是大麻,是鸦片,所以佛陀用很多种方式提醒人。比如说
五蕴如针,如刺,如杀。说五蕴如大火。而贪爱是燃料。燃料都没了,大火又怎而可能
还存在?
五蕴,根本就是任何我们可观察到的物质和我们自己的意识现象。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不是改,是经文就这么说。我认为理解经文,需要前后参照,才能完整理解经文所表达
: 的含义。语言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背后的含义。
: 由于佛法的目的性,这段文字的目的并不是要描述色是怎么产生的,而为了描述人的贪
: 爱是如何产生的。

w****g
发帖数: 774
19
不是实相。你知道的是什么?随便说,我不会骂人的:)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知道一点,但是我要说出来一定是胡扯.
: 先问你一下,你认为那个单个粒子是实相吗?

r****n
发帖数: 8253
20
于色喜爱,是名色集
相关主题
[合集] robbin请进内观道与出世间八正道-zz
帕奥尊者的极端观点“缘起法”和“源起法”的不同
zz什么是佛教by大善者--乌巴庆老师《生活中的缘起》佛使比丘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r****n
发帖数: 8253
21
善觀 发表于 2011-1-26 07:34
没有识就不会有石头那正是大乘唯识宗的观点。
—————————————————————————
不是唯识宗的。
唯识的识,是阿赖耶识,是万物产生的根本因。万物都是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变现的。
而我说的识,是六识当中的任何一个,只是色法产生的条件之一,这就是缘起法。
因为有了识,所以才有了色法的产生,此有故彼有。
识缘名色。即以识为条件,产生名法和色法。
其实经文里面也有类似这样的话。
相应部诸天相应的第122经
“Kenassu nīyati loko, kenassu parikassati.
Kissassu ekadhammassa, sabbeva vasamanvagū”ti.
“Cittena nīyati loko, cittena parikassati;
Cittassa ekadhammassa, sabbeva vasamanvagū”ti.
世间是被什么所引导?是什么使得世间运转。什么是一切都受其控制的一法?
心识确定决定了世间,心识使得世间运转,心识是一切受其控制的一法。
r*******c
发帖数: 1060
22
可以这样理解吗:
人的身体说白了是一个观察工具
普通人的人生就是通过这个观察工具, 1)因被观察而从波堕落成粒子的存在,2)对
这个观察对象/结果产生的识/认知
识和被观察到的粒子性的物质都是同时产生的,因为不被观察,它就不是粒子,而是波
。。。。。。可是什么是观察呢?
" 因为对衣服的喜爱,所以才有了衣服的持续产生,因为对苹果的喜爱,所以才有了苹果
的持续产生。"
Y**u
发帖数: 5466
23
观察本身就需要意识。 如果说观察导致了物质粒子化, 进而产生了意识(眼识),
那一开始的观察意识又是依何因缘而存在。 这是说不通的。除非他把这个观察意识独
立于因缘之外。
另外, 意识并不是简单的因为诸根和外尘緣觸而成的。"緣眼及色眼識生"没有错。 可是
把眼睛摘下来, 放在苹果面前, 绝出不来眼识。
有人也许会说, 一定要活的眼睛才可以。 这就是问题的所在。 活着意味着什么?

苹果
的喜爱?
观察对象及结果的倾向性?这里说的贪是不是一种非常细微精深的贪,普通人也许无法
感知的,和平时比如忽然产生想吃冰激凌的贪不是同一个层次的?

【在 r*******c 的大作中提到】
: 可以这样理解吗:
: 人的身体说白了是一个观察工具
: 普通人的人生就是通过这个观察工具, 1)因被观察而从波堕落成粒子的存在,2)对
: 这个观察对象/结果产生的识/认知
: 识和被观察到的粒子性的物质都是同时产生的,因为不被观察,它就不是粒子,而是波
: 。。。。。。可是什么是观察呢?
: " 因为对衣服的喜爱,所以才有了衣服的持续产生,因为对苹果的喜爱,所以才有了苹果
: 的持续产生。"

a*****y
发帖数: 33185
24
如果做理论的描述,这个绕来绕去,无非是编织一些未定义的概念之间的故事。
既然还有佛法修行一条路子,还是要实际修行体察一下会对这些概念所指是什么更清楚

苹果
的喜爱?
观察对象及结果的倾向性?这里说的贪是不是一种非常细微精深的贪,普通人也许无法
感知的,和平时比如忽然产生想吃冰激凌的贪不是同一个层次的?

【在 r*******c 的大作中提到】
: 可以这样理解吗:
: 人的身体说白了是一个观察工具
: 普通人的人生就是通过这个观察工具, 1)因被观察而从波堕落成粒子的存在,2)对
: 这个观察对象/结果产生的识/认知
: 识和被观察到的粒子性的物质都是同时产生的,因为不被观察,它就不是粒子,而是波
: 。。。。。。可是什么是观察呢?
: " 因为对衣服的喜爱,所以才有了衣服的持续产生,因为对苹果的喜爱,所以才有了苹果
: 的持续产生。"

d******e
发帖数: 4192
25
我真的是不知道,因为很可能是错的.
为什么要思考呢?其实做个裁缝很好,
裁缝不读书,比会读书的有用处多了,
我从小家里人为什么不送我去学裁缝呢?
为什么送我去上学呢?已经把脑子读坏了.
我很想做个傻子啊.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不是实相。你知道的是什么?随便说,我不会骂人的:)
w****g
发帖数: 774
26
要变聪明不容易,要变笨更难。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真的是不知道,因为很可能是错的.
: 为什么要思考呢?其实做个裁缝很好,
: 裁缝不读书,比会读书的有用处多了,
: 我从小家里人为什么不送我去学裁缝呢?
: 为什么送我去上学呢?已经把脑子读坏了.
: 我很想做个傻子啊.

r*******c
发帖数: 1060
27
意识的本质是什么?
观察的本质是什么?

可是

【在 Y**u 的大作中提到】
: 观察本身就需要意识。 如果说观察导致了物质粒子化, 进而产生了意识(眼识),
: 那一开始的观察意识又是依何因缘而存在。 这是说不通的。除非他把这个观察意识独
: 立于因缘之外。
: 另外, 意识并不是简单的因为诸根和外尘緣觸而成的。"緣眼及色眼識生"没有错。 可是
: 把眼睛摘下来, 放在苹果面前, 绝出不来眼识。
: 有人也许会说, 一定要活的眼睛才可以。 这就是问题的所在。 活着意味着什么?
:
: 苹果
: 的喜爱?
: 观察对象及结果的倾向性?这里说的贪是不是一种非常细微精深的贪,普通人也许无法

w****g
发帖数: 774
28
意识是信息的流动。
观察是信息改变自己的过程。

【在 r*******c 的大作中提到】
: 意识的本质是什么?
: 观察的本质是什么?
:
: 可是

j*******7
发帖数: 6300
29
谁在观察?有没有可能我们是生活在一个无比巨大的意识中的旁观者?
w****g
发帖数: 774
30
我的理解不是这样。同意你说的佛法的目的是要离五蕴,但离五蕴的关键,就是不能有
贪着。具体就是不能对色,受,想,行有贪着,对其中任何一个的贪着就会导致识住,
分别就是四识住。识对色的贪着,导致色识住,等等。佛举植物种子的例子,种子要有
水和地。地界就是四识住,水界就是喜贪,有了地和水,种子才能生长,识也才会变大
变广。那么四识住是识的所缘,所依,识是识住和喜贪的果。
你引用的那段“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樂著,是名食集”,也是说爱喜导致的贪着,
导致的食集,这个食集,不是色(第一食是段食,应该就是食物)的增多,而是对色的
贪着的增多。
所以佛始终强调的是从色,受,想,行到识的这样一个过程,而不是反过来说识是色产
生的缘。十二因缘当中的识缘名色与这里的识是不同阶段的识。
杂阿含第二卷
彼五种子者。譬取阴俱识。地界者。譬四识住。水界者。譬贪喜。四取攀缘识住。何等
为四。于色中识住。攀缘色。喜贪润泽。生长增广。于受.想.行中识住。攀缘受.想
.行。贪喜润泽。生长增广。比丘。识于中若来.若去.若住.若没.若生长增广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于色喜爱,是名色集
相关主题
[合集] 日常生活的止观修行-我的求道之路(4)识缘名色只能依附身心生存的识
何谓名色?杂含读记:识住与识不住
《中阿含经》明指六識外有其它識,就是阿賴耶識再谈关于"色集"的经文翻译问题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a*****y
发帖数: 33185
31
贝克莱哲学性质辨析
【作 者】马云泽
【作者简介】马云泽 南开大学哲学系(邮编:300071)
【内容提要】西欧近代哲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乔治·贝克莱,被称为西欧近代主观唯
心主义的创始人。反思前苏联哲学史教科书观点后发现,贝克莱哲学性质不是主观唯心
主义的,而应是客观唯心主义的。
【关 键 词】乔治·贝克莱/西欧近代哲学/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乔治·贝克莱(George Berkeley,1685-1753)是西欧近代哲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他
的哲学代表着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一个转折点。在他之前,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基本上保
持着唯物主义的性质。从贝克莱开始,经验主义就转向了唯心主义。正因为如此,哲学
史上往往把贝克莱称为西方哲学史中近代唯心主义的一个创始人。然而他的唯心主义究
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呢?当前我国的哲学史界一种流行的说法,即贝克莱是西欧近代
主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这种定性可以说是承袭了前苏联五十年代的哲学史教科书中的
观点。然而,笔者在学习研究中发现,贝克莱哲学性质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而应当是
客观唯心主义的。
哲学史界把贝克莱的哲学性质,误解为主观唯心主义的重要依据,是他的著名命题“存
在就是被感知”,与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的有关论述相关。我们具
体分析贝克莱的命题本意,及列宁在书中有关论述的本来意图,以此来对贝克莱哲学性
质加以澄清。
首先,现在通用西方哲学史教材中认为。贝克莱只承认观念的唯一存在,这样,观念也
就成了知识的唯一对象。然后把“观念”与“存在”等同起来,这样,“观念的存在,
就在于被感知”(注:《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
第539页。)演变成了“存在就是被感知”。
这是否合乎贝克莱的本意呢?笔者是否定的。因为,贝克莱说过,“我认为,观念,精
神和关系,在它们各自的种类中,都是人类知识的对象和话题;观念一词的意义不应当
不适当地扩大到指我们所知道的或所理会到的任何东西。”(注:《十六——十八世纪
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565页。)在他的论述中,只是强调观念
的存在在于被感知,而不是泛泛地讲什么“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谈观念的真意,
在于强调隐藏在观念背后的,创造观念、支配观念的上帝。他认为,能感知事物(观念
)的心灵,绝不仅仅是我的心灵,也不限于其他人的心灵,而是 “一切心灵”,特别
是那个永恒的,崇高的“无限的心灵”,即上帝。因此,如果有某事物没有被我所感知
,它可能被别人所感知,如果不被一切人所感知,那一定被上帝这个“无限的心灵”所
感知,存在于这个“无限的心灵”之中。这样,事物或观念可以不依“我”的意志为转
移,可以不存在于“我”的心灵中,可以不随 “我”感知与否而忽生忽灭;但它最终
要存在于无限心灵之中,被无限心灵所感知。
贝克莱模仿了托马斯,通过上帝的创造物来证明上帝存在的办法,用上帝赋予人类的、
为人类“明确而直接认识”的观念,去“推知”仁慈睿智的上帝的存在。他说:“在一
切我们视线所得到的任何处所,我们都可以随时随地感知神灵的明显标志;我们看到、
听到、触到或无论从何种方法由感官感知到的每一种东西,都是上帝的权力的记号或结
果。”(注:《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539页
。)毫无疑问,上帝确是存在的。贝克莱哲学议论的宗旨就是去歌颂上帝,他的整个哲
学的历史使命就是以从感觉出发,用唯心主义感觉论来论证上帝。所以,用贝克莱只承
认观念的唯一存在来给他的哲学下个主观唯心主义的结论未免太简单化了。罗素也曾经
说过:“不管怎样,总之,贝克莱认为存在不被感知的东西这件事照逻辑讲是可能的,
因为他认为某些实在的东西,即精神实体,是不被感知的。”(注:罗素《西方哲学史
》下卷,第191页。)
其次,人们常引用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的有关论述,来证明贝克莱
的哲学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列宁这样说的,“由此可见,不能把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
理解为:似乎他忽视个人的知觉和集体的知觉的区别。恰恰相反,他企图靠这个区别来
确立实在性的标准。贝克莱从神对人心的作用中引出‘观念’,这样他就接近了客观唯
心主义……。”(注:《列宁选集》第二卷,第26页。)笔者认为,准确理解列宁的原
意,就需要了解哲学史的实际,以及列宁论述贝克莱哲学的目的,切不可断章取义。
在西欧哲学思想的发展历史中,贝克莱对后世哲学的影响,并不是贝克莱哲学思想的全
部,而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贝克莱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休漠实现的。休漠用贝克莱的剑
,即“存在就是被感知”的思想,砍掉了贝克莱的头颅,即上帝。这样,在休漠之后,
贝克莱的本体论中多元的精神,就被看作是他那“独断唯心主义”(康德语)中的独断
成份而被抛弃了。在贝克莱哲学中去掉它的本体论独断成份之后,剩下的是什么东西呢
?有两种可能,一是不可知论,一是主观唯心主义。不可知论与唯我论之间的区别乃是
本体论上的区别。正是这种本体论上的不同,使唯我论显得比不可知论更接近于贝克莱
的哲学。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可以说贝克莱哲学是主观唯心主义或唯我论的渊源。马赫
所接受的贝克莱哲学是经过休漠批判之后的贝克莱哲学。马赫接受的是他的认识论而不
是他的本体论。由于此,马赫不承认自己的哲学是贝克莱主义。
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是针对马赫主义及其变种的战斗性著作。列宁论述
贝克莱是为了揭示马赫认识论中的唯心主义,列宁著作的这一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在这
部著作中,列宁根本不需要也根本没有打算要对贝克莱的哲学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注:傅有德《贝克莱哲学研究》(序一,陈修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7页。
)很显然,列宁所说的“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指的是贝克莱哲学中被马赫所接受
的那个部分,即没有上帝的贝克莱认识论。也就是说,贝克莱的认识论一旦与他的本体
论割裂开来,就成为主观唯心主义,而这也正好就是贝克莱对后世哲学的实际影响。
列宁指出,不能认为贝克莱忽视个人知觉与集体知觉之间的区别;又指出,贝克莱的上
帝使他接近了客观唯心主义。这就说明列宁在提醒读者,当读到贝克莱本人的哲学时,
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本来意义上的“主观唯心主义”;更不能把列宁的意思理解为贝
克莱哲学就是主观唯心主义加上客观唯心主义,或从主观唯心主义出发达到了客观唯心
主义。
在观念来源问题上,贝克莱明确指出:观念起源于上帝。贝克莱认为,感知者,即心灵
、自我、精神不仅仅是人类的,而且主要的不是人类的,因为人类的心灵、自我、精神
毕竟是有限的、特殊的,它既不能感知那无数的观念,更不能永恒地感知观念,如果观
念依赖于这样的感知者,岂不是说,观念以及由观念构成的万物就会随感知者的间断性
忽生忽灭了吗?因此,要保证世界的永恒性,只能承认有一个我们人类的心灵所无法比
拟的,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永恒的心灵,这个心灵就是上帝。一切观念盖源于它,这
个上帝是观念、万物的实体或基质。在贝克莱那里,人的心灵、精神并不是观念以及由
它构成的万物的本原,因为人类的精神与上帝相比是次等的,它是“再造的精神”,它
本身并不能创造观念,只能感知观念。就观念的起源来讲,“不是由心灵自己从内部产
生的,而是由异入感知它们的那个心灵的精神印入的。”(注:《十六——十八世纪西
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566页。)
(转载请注明网络来源:CSSCI学术论文网)
a*****y
发帖数: 33185
32
上帝发来贺电

【在 j*******7 的大作中提到】
: 谁在观察?有没有可能我们是生活在一个无比巨大的意识中的旁观者?
l*****a
发帖数: 38403
33
保罗先耶稣一步发来贺电

【在 j*******7 的大作中提到】
: 谁在观察?有没有可能我们是生活在一个无比巨大的意识中的旁观者?
r****n
发帖数: 8253
34

不是观察本身需要意识,而是意识本身就是观察,六识当中的识就是识别了知,这就是
一种观察作用,而想心所将所观察的记录。
识,名,色三者是同时生起的,任何一个都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互相依赖。有了识,才
能有名色,有了名色,才能有识(识缘名色,名色缘识)
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譬如∶三芦立于空地,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
;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识缘名色,亦复如是,展转相依而得生长
将观察者独立,认为观察者独立持续存在,是我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可是
把眼睛摘下来,眼睛已经没有命根了,不可能生起眼识。
必须要有命根。

【在 Y**u 的大作中提到】
: 观察本身就需要意识。 如果说观察导致了物质粒子化, 进而产生了意识(眼识),
: 那一开始的观察意识又是依何因缘而存在。 这是说不通的。除非他把这个观察意识独
: 立于因缘之外。
: 另外, 意识并不是简单的因为诸根和外尘緣觸而成的。"緣眼及色眼識生"没有错。 可是
: 把眼睛摘下来, 放在苹果面前, 绝出不来眼识。
: 有人也许会说, 一定要活的眼睛才可以。 这就是问题的所在。 活着意味着什么?
:
: 苹果
: 的喜爱?
: 观察对象及结果的倾向性?这里说的贪是不是一种非常细微精深的贪,普通人也许无法

r****n
发帖数: 8253
35
我会详细回答这些问题的,暂时别着急。
今天发的帖子,已经有点多了。

苹果
的喜爱?
观察对象及结果的倾向性?这里说的贪是不是一种非常细微精深的贪,普通人也许无法
感知的,和平时比如忽然产生想吃冰激凌的贪不是同一个层次的?

【在 r*******c 的大作中提到】
: 可以这样理解吗:
: 人的身体说白了是一个观察工具
: 普通人的人生就是通过这个观察工具, 1)因被观察而从波堕落成粒子的存在,2)对
: 这个观察对象/结果产生的识/认知
: 识和被观察到的粒子性的物质都是同时产生的,因为不被观察,它就不是粒子,而是波
: 。。。。。。可是什么是观察呢?
: " 因为对衣服的喜爱,所以才有了衣服的持续产生,因为对苹果的喜爱,所以才有了苹果
: 的持续产生。"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缘起法”和“源起法”的不同pattern (放手 )请进
《生活中的缘起》佛使比丘[专题讨论]五蕴、十八界、识、名色和十二因缘
[合集] 日常生活的止观修行-我的求道之路(4)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生,识缘名色生」的探讨
何谓名色?喇嘛教的人信誓旦旦的说没有超过识阴的法存在
《中阿含经》明指六識外有其它識,就是阿賴耶識十二因缘识缘名色当中的色是所有被观察的色法
只能依附身心生存的识[明心见性之意义] 元音老人
杂含读记:识住与识不住WAICHI:佛教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说过“产生三界的根源”是根
再谈关于"色集"的经文翻译问题[合集] robbin请进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产生话题: 观察话题: 色集话题: 经文话题: 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