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阿赖耶识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S**U
发帖数: 7025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陀在宣扬断灭见吗?
虽然坛经说自性能生万法,其实如来藏的经论(如起信论,愣伽经)不说如来藏能生万
法,而是依如来藏而有的阿赖耶识能生万法;如来藏本身是不生不灭的,清净的。能生
万法的阿赖耶识是妄识,是可以不起的。
当然,这种说法很像印度教的梵我一如。
S**U
发帖数: 7025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辩经在佛教中起什么作用?
藏传考格西,考五部论。其中的《入中论 第六菩提心现前地》就有中观破唯识。看得
懂这一段辩论,可以说大致理解中观、唯识要义。看不懂很正常。
《入中论 第六地》
不见能取离所取,通达三有唯是识,
故此菩萨住般若,通达唯识真实性。
此下三颂总出唯识宗。唯识宗云∶六地菩萨所圆满之般若,即是通达唯识真实性。唯识
真实性,即是离能取识无所取境,离所取境无能取心,三界生死唯识所变。
犹如因风鼓大海,便有无量波涛生,
从一切种阿赖耶,以自功能生唯识。
如海本无波,然有生无量波涛功能,因风鼓动则生波涛。从含藏一切种子之阿赖耶识,
因业力风之鼓动,有前七识生起,亦犹如是。以无实所缘境,七识唯由自种子功能生,
非依境生,故名唯识。「解深密经」、「摄大乘论」、「楞伽经」,俱如是说。
是故依他起自性,是假有法所依因,
无外所取而生起,实有及非戏论境。
依他起自性,实无异体能取所取,为现似能取所取所依之因。无外所取自能生起,体是
实有,为假所依故;非戏论境,非言说戏论所缘故。
无外境心有何喻?若答如梦当思择,
若时我说梦无心,尔时汝喻即非有。
初句此宗征问∶汝说无外境可有内心,此无境心,以何为喻?汝若答云∶如梦见...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2192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浅谈(ZT)
三性的存在模式
说了这么多,都是为了说明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是以怎样的方式存在,是心识,不是
物质,是无我无常,不是有我有常。唯识学把这个问题归纳为三性——依他起性、遍计
所执性和圆成实性,这三性可以看作是三种存在模式,这也正是唯识学的核心,
首先,依他起性,就是指刚才所说的阿赖耶识缘起的道理。“依他起”从字面上看
,就是依靠其他东西生起,而不能独立自然生起,就是指世界只是我们的认识作用,而
这认识有是阿赖耶识种子与现行交替的过程。这种存在模式是事物的运作规律,不管好
事坏事,正确错误,都以这种方式得以运行。
而我们凡夫不了解依他起性的缘起规律,却误以为世界是有我有常的,这种只存在
于错误认识之中而实际上子虚乌有的存在模式,叫做遍计所执性。
如果我们在缘起事物上,不执着有我有常,而能如实了知其本性,这种清净的真实
不虚的存在方式就是圆成实性。依他起性与圆成实性的关系就是法与法性的关系。
还以梦为例来说明,比如我做了个恶梦,梦见一只老虎要吃我,在梦里肯定是把它
当真了,急的到处跑,总怕被老虎逮着,这老虎就是遍计所执性,因为你把本不存在的
东西当成存在了;这老虎虽然没有,但这梦还是做了,我意识...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
灵魂是不变的,阿赖耶识是生灭的,说阿赖耶识保持了佛法无我的特色。
大脑死亡的时候,虽不能表现贪嗔痴的活动(唯识叫「现行」),贪嗔痴的种子还在,
将来还会活动,所以暂时没有贪嗔痴活动是没有大用的,要修观断除贪嗔痴的种子才行。
S**U
发帖数: 7025
5
再多说两句。
佛法的缘起,是依根、缘境而生识。
如眼识生起依眼根,眼根坏则不能生眼识。
意识生起依意根。什么是意根?南北传说法不同∶
1. 阿赖耶识所依的意根不是物质,所以大脑作用受损,不影响阿赖耶识的作用。
2. 依南传的说法,心路过程生起依意根,而意根是流到心脏里的血。虽然这是禅观的
经验,我认为这种说法有些困难。
无论如何,佛法不认为意根是大脑,或意识活动来自大脑,只能说与大脑有关。
S**U
发帖数: 7025
6
摄大乘论∶
此(阿赖耶)识亦名阿陀那识。此中阿笈摩者,如解深密经说∶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15/yinshun15-03.html
唯识说造业薰习成一个一个的种子,藏在阿赖耶识中。业力种子随阿赖耶识延续到下一生,遇缘成熟而生果。
如果你观察刚出生的婴儿,会发现每个都有个性,既然刚出生,这个个性自然不是受后天环境影响而来。天才呢,更找不到天才基因来解释天才。用非物质原因解释个人先天精神上的差别,有它的道理。
J******s
发帖数: 7538
7
你说的我都接受。
我也观察过小孩子的行为和父母的性格什么之类是不是有关系,我当时得出的结论是
孩子根本很大程度和父母是无关的。我生下来的时候就不哭,那个医生也是我父母的朋友
说,这个姑娘不打不哭,haha,就是有点倔强了。
我只是说佛法里那种子啦,阿赖耶识啦解释只是给我们一些概念,把佛法说通。
至于怎么去解释这些种子的载体,阿赖耶识倒底是啥,我的意思是把它们用我们可以看
得见,摸得到,或者拿一个和我们日常生活的东西来比喻,没什么意义。
我最接受的就是佛说的因果和业力了,这是我愿意亲近佛法的最重要的原因。:)
b**d
发帖数: 7644
8
有分识依靠什么存在? 是物质还是能量?
即使是一个过程吧,据俺所知,所有的过程都involve either 物质,or 能量。

anga),当六识不起时就只有有分识。
心生起(89种),最后经过「速行心」或「彼所缘心」回到有分。心路过程不断生起,
使人误以为心是某个东西。
用有分识作为理由。主要不同在北传的阿赖耶识有摄持种子的功\能,依阿赖耶识成立
三自性,有分识没有这些功\能。虽然南传也说业力是「彼所缘心」的功\能,不过不用
唯识的薰习种子说法。
a*****y
发帖数: 33185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玄
华严宗
百科名片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圆明具德宗。为中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本宗
依《大方广佛华严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的妙旨,以隋代杜顺和尚(公元五五七至
六四○年,即法顺)为初祖。本宗依《华严经》立名,故称华严宗。
简介
华严经起源
华严宗 法界缘起
华严宗 发展历程
华严宗的五教十宗
华严宗 现象圆融论 事事无碍论的界说
事事无碍论的内容
事事无碍论的哲学底蕴与逻辑性格
事事无碍论的理论基础与中国特色
华严宗七祖 一马鸣尊者马鸣乃西土十一祖也
二龙树尊者龙树乃西土十三祖也
三帝心法师帝心
四云华法师云华
五贤首法师贤首
六清凉法师清凉
七圭峰法师圭峰
华严宗观法 真空观
理事无碍观
周遍含容观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目录
简介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汉传佛教的流派之一,此宗以《华严经》为所依,故称为华
严宗。以唐之帝心杜顺和尚为始祖,云华智严法师为二祖,贤首法藏法师为三祖,清凉
澄观法师为四祖,圭峰宗密禅师为五祖。宋朝加入马鸣、龙树而为七祖。实际创始人是
法藏,但传统上以龙树菩萨为初祖。因法藏受封贤首国师,故此宗或称为贤首宗。
大唐道璇律师于日本天平八年,赍《...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色的集起产生
善觀 发表于 2011-1-26 07:34
没有识就不会有石头那正是大乘唯识宗的观点。
—————————————————————————
不是唯识宗的。
唯识的识,是阿赖耶识,是万物产生的根本因。万物都是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变现的。
而我说的识,是六识当中的任何一个,只是色法产生的条件之一,这就是缘起法。
因为有了识,所以才有了色法的产生,此有故彼有。
识缘名色。即以识为条件,产生名法和色法。
其实经文里面也有类似这样的话。
相应部诸天相应的第122经
“Kenassu nīyati loko, kenassu parikassati.
Kissassu ekadhammassa, sabbeva vasamanvagū”ti.
“Cittena nīyati loko, cittena parikassati;
Cittassa ekadhammassa, sabbeva vasamanvagū”ti.
世间是被什么所引导?是什么使得世间运转。什么是一切都受其控制的一法?
心识确定决定了世间,心识使得世间运转,心识是一切受其控制的一法。
w*********r
发帖数: 2192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诸法无我,谁在轮回?
惟贤长老开示:诸法无我,谁在轮回?
问:诸法无我,谁在轮回?
惟贤长老答:诸法无我,是指一切有为、无为法中,并无“我”之实体。一切法皆依因
缘而生,相互依存,无实体性。有为法虽有作用,然不常住;无为法虽常住,然无作用
。这是破执着的。若执着有“我”就等于那个神我一样,因缘就会消灭。
谁在轮回的那个“我”,是执着五蕴身为我,或者认为五蕴身死了继续轮回,继续有个
东西存在,那就是“我”,其实这不是真我,是假我。“我”有即蕴我、离蕴我。“即
蕴我”执五蕴身为我,“离蕴我”是执离开五蕴身以外有个灵魂叫我,这些都是佛法要
驳斥的。实际上,“我”是没有实体的,“即蕴我”不对,“离蕴我”也不对。轮回,
不过是一种生命识,阿赖耶识。这个阿赖耶识是一个生命主体,即业报的总体,是随着
因缘业报而轮回,它也不是主宰的,更没一个“我”的灵魂。
B*M
发帖数: 1340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诸法无我,谁在轮回?
阿赖耶识是不存在的,
说阿赖耶识在轮回中,就等于说,不存在在不存在中
a***n
发帖数: 1993
13
作者:楼宇烈 [2001-9-29 17:38:48]

宗密(780—841)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一文中认为,禅修是三乘学人欲求
圣道的必由之途。然修禅者不可不知,禅法乃有浅深阶级之不同。他把禅门分为五等,
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和最上乘禅。在这五等禅中,宗密最为推尊的是
最上乘禅,亦即达磨所传之禅,中国禅宗所传之禅。对此最上乘禅之要旨,宗密概述说

“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
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
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磨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1

宗密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来概括达磨所传之禅法(其实主要是慧能以后禅宗南宗所传之禅法)的特点,应当说
是很准确的。试以《坛经》中所记述的慧能思想考之,他最强调也正是这几点。如慧能
的得法偈,即针对神秀的...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顿悟大乘正理决
摩诃衍撰 (依据敦煌本辑校)
问曰:今看心除习气,出何经文?
谨答:准佛顶经云:一根既反源,六根成解脱。据金刚经及诸大乘经皆云:离一切
妄想习气,则名诸佛。所以令看心,除一切心想妄想习气。
问:所言大乘经者,何名大乘义?
答:楞伽经曰:缘有妄想,则见有大小乘,若无妄想,则离大小乘,无乘及乘者,
无有乘建立,我说为大乘。
第一问:或有人言,佛者无量多劫已来,无量(一九)功德,智聚圆备,然始成佛
;独离妄想,不得成佛。何以故?若只离(二〇)妄想得成佛者,亦不要说六波罗蜜,
十二部经,只合说令灭妄想,既若不如是说,于理相违。
答:一切众生,缘无量劫已来,常不离得三毒烦恼,无始心想习气妄想,所以流浪
生死,不得解脱。准诸法无行经上卷云:若一切法中,除却其心缘相不可得故,是人名
为已得度者。又金刚三昧经云:佛言一念心动,五蔭俱生,令彼众生,安坐心神,住金
刚地,既无一念。此如如之理,具一切法,又金光明经第二云:一切烦恼,究竟灭尽。
是故法如如,如如之智,摄一切佛法。又楞伽经第二云:但离心想妄想(二一)㈨则诸
佛如来法身不思(二二)议智慧,自然显现。又法身即顿现,示报身及以化身。又诸法
无行经:佛...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1715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内观的开发-阿姜念
其实大乘三系,也不是什么三系,是一个最终答案的几个不同侧面,不同,但不
矛盾,是统一。如同盲人摸象,其实摸到的都是大象,角度不同。
真常唯心,说有一个秒明真心,如来藏。常住真心。
唯识,是说一切只有识,而所有的识,都是一个识,最根本的,是阿赖耶识。
中观,是说。。。都是空的。都都都是空的,然后开一个后门:空也是空的。
如果说都是空,就是断灭见。但这个后门后门的,他不说了。
所有这些,都是指月的手指,真正的东西,都在门后门,佛在法华经说:我还没说呢,
你们搞什么三系啊?
我奇怪为什么没人多往后指上一指,至少统一一下这所谓三系,加上一句:
真心,有用而无体,-- 以用的特性,反推为名“真心”。--这是真常。
因无体而不可得 ,而性空。--这是中观。
真心之用有2,一是决定,二是觉知。 所谓识,就是心之用,也就是上帝创造世界用
的两招”说要有光(决定),于是就有了光, 看了是好的(觉知),于是事情就这样
了。
这就是真心之用--起心动念- 阿赖耶识--最初的出手。 -- 这是唯识。
但,其实就是这么点事:有用无体,秒明真心,寻不可得--说全了不好么?
好了,三系问题解决了。 但最终的答案...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执”的真面目Zz
一切执著的根本是我执,即执著有个自我。因为我执,就和众生有了自、他的对立
,由此带来新的痛苦。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那些特别在乎自己的人,烦恼往往也特别
多;反之,无私的人却更容易快乐、自在。
“我”是什么?其实只是一种感觉。比如一本书,本身并不存在你、我的差别。但
我们将这本书买来之后,就会在其上附加“我”的标签。一旦确立这种感觉,这本书的
损坏或丢失就会影响到我们。而在此之前,无论它发生什么变故,都不会对我们构成伤
害。
再如我们去购房,未买下之前,房子出现什么问题都无足轻重,因为它还未和我们
发生关系。可买下之后,它的任何变化都会牵动我们的心。这种难过,正是由于那些附
加的“我”的感觉所致。
为什么我们会为这些琐事烦恼,而非其它更重要的事情呢?世间每天有很多灾难,
有很多人遭遇挫折或离开人世,但我们只是感叹一下,不会有多少切身感受,更不会因
此寝食难安。这是因为其中还未粘上“我”的标签,一旦发生的事情中介入“我”,感
觉立刻就不同了。
如果那个遭遇挫折的是“我”,那个离开人世的是“我”的亲人,一场普通的人间
悲剧便顿时上升为头等大事。是呵,在我们的世界中,还有什么比“我”受...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对南传和大乘的态度

我说的是,正是因为阿赖耶识具有主动性,并且具有识的特性,所以才是错误的。
而我提出的那个看起来有点像阿赖耶的东西,没有任何主动性,也没有任何识的特性,
绝不是唯识的阿赖耶识。
所以我前面说了,假如我说的理论被科学证明是对的,那么第一个被证伪的就是唯识。
r****n
发帖数: 8253
18
这里也没有说无想定没有识吧,只是说无想定和灭尽定是作意不同而导致的,一个是背
弃想,一个是止息想。
对无想定和灭尽定,佛教后期各个派别都有一些解释,并尽量使其符合自己派别的理论
,分别说部有自己的说法(心心所暂时不起作用),唯识又有自己的说法(其中有阿赖
耶识)。我对于这些都难以认同。
我个人认为,无想定只是一种不太活跃的意识状态,还有识的作用。
而灭尽定,很可能是长时间以涅槃为所缘的状态,是三果和四果圣者才有的。因为他们
贪灭除的比较彻底,定力也很可能比较深,容易长时间处在涅槃状态下。而定力比较浅
,贪爱还存在的初果和二果圣者,达不到。
根据我的理论,涅槃一定是识灭。对于凡夫来说,从来不存在识灭的状况,无论是深睡
无梦,还是被麻醉,还是被头部重击,这些都只是一种不活跃的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
下,仍然有微弱的识的作用。
这里面唯一有个问题,就是如果识灭了,怎么出灭尽定,五蕴又是怎么重新现起的,这
也是唯识认为存在阿赖耶识的一个原因,但是我否认阿赖耶识,对于这种状况,我觉得
单纯以佛法现有的一些理论很难解释,我认为这其中身体起了一个很关键的作用,而具
体的机制,应该是等意识之谜被科学完全...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9
这里也没有说无想定没有识吧,只是说无想定和灭尽定是作意不同而导致的,一个是背
弃想,一个是止息想。
对无想定和灭尽定,佛教后期各个派别都有一些解释,并尽量使其符合自己派别的理论
,分别说部有自己的说法(心心所暂时不起作用),唯识又有自己的说法(其中有阿赖
耶识)。我对于这些都难以认同。
我个人认为,无想定只是一种不太活跃的意识状态,还有识的作用。
而灭尽定,很可能是长时间以涅槃为所缘的状态,是三果和四果圣者才有的。因为他们
贪灭除的比较彻底,定力也很可能比较深,容易长时间处在涅槃状态下。而定力比较浅
,贪爱还存在的初果和二果圣者,达不到。
根据我的理论,涅槃一定是识灭。对于凡夫来说,从来不存在识灭的状况,无论是深睡
无梦,还是被麻醉,还是被头部重击,这些都只是一种不活跃的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
下,仍然有微弱的识的作用。
这里面唯一有个问题,就是如果识灭了,怎么出灭尽定,五蕴又是怎么重新现起的,这
也是唯识认为存在阿赖耶识的一个原因,但是我否认阿赖耶识,对于这种状况,我觉得
单纯以佛法现有的一些理论很难解释,我认为这其中身体起了一个很关键的作用,而具
体的机制,应该是等意识之谜被科学完全...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7315
20

嗯。
【能所】
二法对待,其主动的一面称‘能’,被动的一面称‘所’。亦即有为法之造作,主体的
一面称能,客体(对象)一面称所。如心识缘境,心识为能缘,尘境是所缘。阿赖耶识
储藏万法种子,阿赖耶识是能藏,种子是所藏等是。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 于凌波居士著]
r****n
发帖数: 7315
21

嗯。
【能所】
二法对待,其主动的一面称‘能’,被动的一面称‘所’。亦即有为法之造作,主体的
一面称能,客体(对象)一面称所。如心识缘境,心识为能缘,尘境是所缘。阿赖耶识
储藏万法种子,阿赖耶识是能藏,种子是所藏等是。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 于凌波居士著]
G**W
发帖数: 1865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种子是怎样流注而有作用 ?
唯讖學上的種子就是『功能差别、功能限制』,
六识界是说六识各个都有各自的『功能差别、功能限制』,各不相滥也不越界。六识即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举眼识来说:所谓眼根触色尘,并非眼根真的看见了色尘,其实眼根是看不到色
尘的,只能相对映照,却不能了别,只有眼识、意识才能真正的看见色尘。而眼识所见
的色尘,也只是内相分的色尘,无始以来都未曾见到真正的外境色尘。
眼识的生出,是由于意根的需求,引出阿赖耶识中意识及眼识的种子,在眼根与
内相分色尘触处不断的流注,意根缘于色尘上的法尘而产生了眼识与意识的辨别作用。
其他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与意识的生起及辨别作用亦复如是。
故知内相分五尘生起时,同时有法尘显现,只有意根与意识才能触之;当意根触法尘时
,在相触处引出阿赖耶识含藏的意识种子,不断的流注而产生意识对法尘的辨别分析作
用;当五识了别五尘时,意识同时就了别五尘中的细相。当五识生起时,意识必定俱在
,十八界于是俱足,万法就从此而生。
再说意识,当五识中之一或多识生起,意识必定俱起,因为意识也是五识的俱有
依;此时的意识又称作「五俱意识」。意识有时...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
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
唐三藏法师 义净 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耶达摩城寥廓宅中,十方相随,四众围绕。尔时,无碍菩萨在
大众中,即从座起,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此阎浮提众生,递代相生,无始以来
,相续不断,有识者少,无知者多;念佛者少,不念佛者多;持戒者少,破戒者多;精
进者少,懈怠者多;智慧者少,愚痴者多;长寿者少,短命者多;禅定者少,散乱者多
;富贵者少,贫贱者多;柔软者少,刚强者多;兴盛者少,茕独者多;正直者少,曲谄
者多;清慎者少,贪浊者多;布施者少,悭吝者多;信实者少,虚妄者多。被使世俗浅
薄,官法荼毒,贱役烦重,百姓穷苦,求取难得,良由信邪倒见,获如是苦。唯愿世尊
,为诸邪见众生,说其正见之法,令得悟解,免于众苦。”
佛言:“善哉,善哉,无碍菩萨,汝大慈悲,为诸邪见众生,问于如来正见之法,
不可思议,汝等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天地八阳之经。此经过去诸佛已
说,未来诸佛当说,现在诸佛今说。
“夫天地之间,为人最胜最上者,贵于一切万物。人者,真也、正也,心无虚妄,
身行真正,左丿(撇)为真,右(捺)为正,常行真正,故名为人。是知,人能弘道以
润身,依道依人,...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邪见与佛法
第一章 概说佛法与邪见
第一节 佛法二主要道--解脱道与大菩提道
第二节 邪见略说
第三节 评论邪见之原则
第一节 佛法二主要道--解脱道与大菩提道
各位同修菩萨! 阿弥陀佛!
今天首先要谢谢许老师,为这一场演说,让他忙了很久;也谢谢他在正法的弘传和护持
上的付出。再来要谢谢我们道场主人汤师兄、吴师姐,这样无私无我的奉献,使得这个
地方能够成就很多人。最后还要谢谢诸位对正法的护持信受,再加上用功的修行。这些
都值得我们感谢,所以,预先在这里跟大家道谢。阿弥陀佛!
今天要讲的是「邪见与佛法」。许老师提供了好多个题目给我,后来我就选了这个题目
;因为邪见是修学佛法最大的障碍,所以讲「邪见与佛法」来做一个辨正。今天要讲的
「邪见与佛法」,它的子题是「当今台湾之邪说外道及佛弟子应有之认识」,我们先来
谈佛法,然后再来谈邪见。
什么是佛法?有人说:「佛法就是讲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三十七道品……等等
。」然而佛法不只是这样,因为佛法要分成两个大部分来说,一个部份是「解脱道」,
另外一个部分就是「菩提道」。什么是解脱道?解脱道就是讲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
方法与行门,这叫解脱道;那什么叫做菩提...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邪见与佛法
第六第七本來就是分開的,而第七是第六現行的俱有依,
意识(第六識)的俱有依有两个,也就是说意识要现行必须有意根及阿赖耶识。也就是经
由意根的作意令阿赖耶识流注意识的种子也就是意识的功能作用 :
成唯识论四曰:「第六意识俱有所依,唯有二种,谓七八识,随阙一种必"不转"故。」
G**W
发帖数: 1865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睡眠的法相
不會怪呀,很有意思的,
『《成唯识论》卷4:「如《瑜伽》说:『有藏识故得有末那;末那为依,意识得转。』
圣 玄奘菩萨说:就如同圣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说:「因为有阿赖耶识执藏无
明贪爱等业种,所以有第七识 - 末那识的现行;因为有第七末那识为俱有依,令意识
得以现行运转。」
末那识就是俱生我執,就是牽引所有種子從阿赖耶识(種子識)流注種子(各種功能差別)
的動力.
以下之前貼過 :
『意谶种子是怎样流注而有作用 ?
起信论中的「以于一心前后同时绝不相应,无自性故。」
见闻觉知的六识心断了以后,为什么又能同时现起呢? 一定是有一个无相的,恒不生灭
的心,才能够让能见, 能闻、能嗅、能尝、能觉(触)、能知的我再度同时现起,为什么
能这样呢? 因为这个见闻觉知的心,「以于一心前后同时绝不相应,无自性故。」为什
么讲「一心前后同时绝不相应」? 自古以来, 研究佛学的人当中虽然有很大的种种的争
论存在著,但是他们都能承认这一点:一心是不可能前后同时存在的。
这是怎么说的呢 ? 想要了知这个意思,先得要说到心的作用: 譬如说意谶,意识就是
觉知心。譬如说眼识,眼识是见色尘的心。譬如耳识,耳识...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7
作者 : 不详
在“2001年北京大学东方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恒毓先生发表了“梵文与中国佛教”一文,据该文注 1 ,这篇文章以后又发表于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英文版发表于2001年5月21-23日在泰国曼谷举办的“梵文─东南亚文化融合的因素国际会议”,又于5月24日和8月20日报告于泰国摩诃朱拉隆功\佛教大学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宗教学系,近来又将此文上网。看来作者很重视这篇文章。但是,文中有些观点,笔者难以苟同,现在提出几个问题,与作者商榷。
文中恒毓先生对“中国佛教”进行界定。所谓“中国佛教”应指以汉文典笈为基础的“汉传佛教”。因为中国佛教除广大汉族地区的大乘佛教以外,还包括云南省的上座部佛教和蒙藏地区的藏传佛教。恒毓先生认为汉传佛教的英文应当是Chinese Buddhism
,中国佛教的英文应当是Buddhism in China,即存在于中国的佛教。对此,我完全赞同。本文讨论的内容只限于汉传大乘佛教,不涉及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
有位加拿大朋友向恒毓先生提出一个问题:“研究中国佛教是否研究梵文?” 恒毓先生明确回答:“仅仅研究中国佛教,基本上可以不用梵文。”虽然恒毓先生文中表示“尽...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8
作者 : 不详
在“2001年北京大学东方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恒毓先生发表了“梵文与中国佛教”一文,据该文注 1 ,这篇文章以后又发表于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英文版发表于2001年5月21-23日在泰国曼谷举办的“梵文─东南亚文化融合的因素国际会议”,又于5月24日和8月20日报告于泰国摩诃朱拉隆功\佛教大学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宗教学系,近来又将此文上网。看来作者很重视这篇文章。但是,文中有些观点,笔者难以苟同,现在提出几个问题,与作者商榷。
文中恒毓先生对“中国佛教”进行界定。所谓“中国佛教”应指以汉文典笈为基础的“汉传佛教”。因为中国佛教除广大汉族地区的大乘佛教以外,还包括云南省的上座部佛教和蒙藏地区的藏传佛教。恒毓先生认为汉传佛教的英文应当是Chinese Buddhism
,中国佛教的英文应当是Buddhism in China,即存在于中国的佛教。对此,我完全赞同。本文讨论的内容只限于汉传大乘佛教,不涉及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
有位加拿大朋友向恒毓先生提出一个问题:“研究中国佛教是否研究梵文?” 恒毓先生明确回答:“仅仅研究中国佛教,基本上可以不用梵文。”虽然恒毓先生文中表示“尽... 阅读全帖
q****a
发帖数: 21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迷惘者往事书》第三章第X节
超越矩阵,真正的扬升
“2012”,不是真正的扬升。
在这临近变革的末尾时刻,各种“光与爱”的演讲和宣传接踵而至,各种灵性的分析、
猜测和假设交织而来。我想,但凡现在关注觉醒信息的朋友,关注“2012”的朋友,都
在不同程度上认同“2012”代表了一次意识上进化,也就是经常提到的“扬升”。由于
其他关于2012的启蒙宣传中已经造成了这种“扬升”概念的约定俗成,因此在前面章节
的讨论中,本书也继续延用了“扬升”这一称呼。随着“2012”的临近,当前网络上的
各种觉醒信息得到了进一步传播,“冥想”、“脉轮”、“光与爱”、“神圣意识”、
“神圣火焰”开始逐渐闯进越来越多人的视野,中国的互联网“心灵市场”也迅速的被
这些关键词所覆盖了,大有形成一边倒的趋势,使得很多人对于“扬升”的认识仅仅止
步于此。而实际上,“扬升”有两种,一种是在矩阵幻象内发生的,指在幻象中扬升到
其他维度;另一种是真正的扬升——脱离幻象的扬升,确切的说应该是脱离六道轮回、
分段生死的往生。很显然,我们即将经历的“2012同化银河系”事件属于前者,这将是
一次发生在矩阵内部的扬升。所以,并非一切事物的发生都将如那些“心灵文...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0
死后必有所依 ?
我们常常听到修行的人这么说:「悟后应另有一个清净所依,否则死后要到哪里去?」,
此类人所悟的法其实不真,不是真正明白佛法中解脱慧的『我见』,其实還是外道见
也。
事实上是, 一念无明(见惑及思惑)若还未断尽,死后必有所依,不须吾人另寻所依,
所依者一念无明起烦恼所生境界也。一念无明末断尽之人,即使修得四禅八定,死后皆
有所依,所依者三界中一切业果定法有为法境界,是有所得法,不能出离三界生死。故
《大宝积经》卷85佛云:「亦无蕴界处,生于无所依,如是佛法身,非五眼能见。」
故断尽一念无明者方能无所依,无所依方是究竟法。无所依、无所入、无所得,是证
涅槃圣人阿罗汉及八地菩萨境界,此境界无境界,方便说为「涅槃境界」,此中空无所
有、一无所依,方能不受生死。涅槃者断尽唯识学中所说六七二识之执著,六七二识对
祂们自己之执著断尽,则不受一切境界,弃捨自我灵知心,灭尽六七二识而入涅槃,出
三界生死。
佛门中未真正明白涅槃出生死之道理的学人,乃大声疾呼,劝人悟后应觅所依。因尚
执「我见」妄想以思惟灵知觉观之心而取涅槃,此即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
不符佛陀经典的。
...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要不是经常做好梦,往生就难Zz
净空法师:
1 一个人到临命终的时候,他眼睛看不见了,眼识没有了,眼识先舍掉;耳朵也听不见
了,耳识也舍掉,乃至于鼻舌身,第六意识也没有分别了,第七识这时候也没有执着了
,统统舍掉。
2 当第六意识、第七识不能控制的时候,剩下来阿赖耶识里头的习气种子就乱发,这时
候麻烦在哪里?你阿赖耶里的习气,哪个习气力量最大的,它就先起作用。
3 所以,为什么教你平常要天天念佛,就希望阿赖耶里头的习气,这个习气最重,力量
最大,将来临终时,它先发出来,领导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4 每天念佛道理就是在此地,就是怕临命终时,第六意识、第七识一下不管事的时候,
阿赖耶识不能控制,无量劫所含藏的善恶种子,在这里头乱发,这个事情麻烦了。
5 这桩事情就在我们现前都可以考验,这是我们自己要警惕的。为什么?我们每天晚上
睡觉会做梦,你在做梦的时候就是如此,第六意识、第七识不能控,六、七不起作用,
阿赖耶里头种子就起现行,就乱发。
6 人迷惑颠倒,就会做恶梦,你如果晓得这个真相,你就知道人断气以后,那个现象可
怕,出不了六道;如果每天晚上做梦都梦到念佛,那就好了,那就证明什么?你阿赖耶
里头念佛的种子有了力量。
7...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伽经》导读 - 谈锡永
佛经多说如来藏。只是由于后世研究佛学的人,每由名相来理解佛法,又
自设重重概念来作限制,因此一提到如来藏,便像部派佛教时代的上座部一
样,每说之为不了义,认为只是释迦的权宜方便说。
实际上,当说如来藏为本体,或空如来藏为本体时,的确是权宜的说法,
但当说之为功能时,则为真实说,这一点应该分别清楚。
为了适应世俗的根器,是故表达如来藏思想亦有一个建立的过程。
对小乘声闻众说法,释迦只提“心极光净”或“心性清净”。在这时期,可以将
清净的心识解释为本体。这样解释时,自然可将之视为不了义,因此上座部
的意见,未尝没有根据
到了大乘经典结集,《华严》可以视为一种见地的提出,再由密乘的文殊
师利菩萨与密乘祖师维摩诘问答,说如来藏,这即是以如来藏空智来说般若。
至于文殊师利的一系列经典,则或示密乘意趣,或说如来藏,则可视为如来藏
思想的初步建立。
其后,在《大般涅槃经》中,正式提出了佛性的问题——
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
佛本说无我,忽然说到“我”,那是为了说明佛性常住。所针对的是小乘行人对
佛涅槃的失落感。依胜义而言,说佛性为常,其实是说佛的功德事业为常
,是...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3
☆─────────────────────────────────────☆
GWZW (GWZW) 于 (Thu May 3 17:39:31 2012, 美东) 提到:
轉貼,
涅盘中是什么境界 ?
末学看过很多人阐述过涅盘, 最常看到的说法就是 : 『涅盘就是无贪, 无瞋, 无痴的
快乐又殊胜境界, 清凉无烦恼, 我们修行, 打坐就是最终进入这个境界』. 但是这其实
是个大误解, 我们从很多经教上都可以看出, 这里引述了”阿毗达摩论",如果不嫌烦琐
而对此题且有兴趣的同修, 不妨探讨一下, 看看佛法所述的涅盘到底是指什么 ?
『阿毗达摩论"的究竟法中的见地 :
虽然究竟法是实际上存在的实质,但由于它们非常微细深奥,所以缺乏训练的人无法觉
知它们。这种人无法知见究竟法,因为他们的心受到把究竟法包装成世俗现象的概念所
蒙蔽。唯有在运用如理作意(yoniso manasikara)之下,人们才能超越概念,直取究
竟法为其智的目标。如是究竟法被形容为属于究竟智范围里的目标。[1]
共有四:在经教里,佛陀一般上把有情或人分析为五种究竟法,即:色、受、想、行、
识五蕴(pabc... 阅读全帖
b********6
发帖数: 556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关生命的奥秘ZT
除了觉悟的佛菩萨以外,各种生命都害怕死亡,那是因为众生不了解生命的真相。
生命如同宇宙奥秘一样,使人们难以探索和破译。
一、生命的本源
生命及万物的本源是什么?就是宇宙那个无形无象、无声无息、无作无为、如如不
动的本性。生命的阴性物质是来自宙心发出的灵光(光子流)。生命的阳性物质是由被称
为“宇宙蛋”的光团爆炸后,能量转化,阴极生阳,转化为肉眼可见的阳性物质。我们
生存的银河系,可能就是由传说中的“盘古大帝”这个宇宙蛋的爆炸而形成。阴阳两种
物质都源于道。生命就是由阴(灵体)阳(肉体)两种物质组合而成。不同的是,相对
来说,低级生命呈现以阳为主,高级生命呈现以阴为主。所谓的“高级”或“低级”只
是运行速度的不同,并无高低之分。
生命既然都来源于宇宙本性,那么,说明每一个众生原本就有佛性。众生来到这个
世界,可是,在这个世界上,物质对精神的诱惑力太大,众生误以为这个世界的东西都
是实有可得的。整天向外追求,久而久之,也忘记了自己原本就俱有的佛性,迷惑颠倒
的久了,也和内在的真我本性失去了联系。由于长期在红尘这个舞台上游戏人生,也忘
记了自己原是为了发挥佛的力量,加...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35
佛法博大精深,诸如了不了义、密意和意趣、文句和意义等甚深微妙处,不是没有
师承的依文解义者所能轻巧通达的。这一客观制约,使萧平实对佛经论典的严重误读成
为可能。居然从离戏无垢的大乘教典中,挖掘出敢于对般若大空性说“不”、并且始终
以凡夫分别心加以确认和肯定下来的实常胜义谛——“第八识如来藏”,这不能不说是
无知和狂妄对自己的主人开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三藏法数》说:“神我,即第八
识也。外道执神我能生诸法,常住不坏,计为涅槃。”作为萧氏邪说的非理内核,这一
散发着浓烈常见外道异味的遍计法——“神我阿赖耶识”,已经扮演了过多不光彩角色
,早该劝其卸妆退场了!
作为终极真理的现基若有无常变化,显然是不优美的,够聪明的外道徒多能想到这
一点。可是,他们很难明白,承许一个落于有边戏论的实常本元,更加不能自洽。试问
:自性不空的实常本元在生起世俗万法的过程中,起不起作用呢?如果不起作用,安立
这一胜义谛有何意义?如果能起作用,它就必然发生变化、运作,从而与“自性实有恒
常不变”的自宗承许相违!——毋庸置疑,拒绝离戏大空性的自性实有,再加上个恒常
不变,这两项“胜义特性”乃是对(...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应成派中观的三大盲点

是吗?无著的<摄大乘论>,举十事显示大乘胜过声闻,其中阿赖耶识、三性,声闻经
中不见说。
从无著的立论,阿赖耶识、三性如果是按照four noble truth 来,一样的东西,能作
为大乘胜过声闻的十个理由之一吗?哪儿胜过声闻了?
G**W
发帖数: 186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傳經典中和如來藏的連繫
《成唯识论》卷5:「故知别有第七末那,恒审思量,正名为『意』。」
《成唯识论》卷4:「如《瑜伽》说:『有藏识故得有末那;末那为依,意识得转。』」
圣 玄奘菩萨说:就如同圣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说:「因为有阿赖耶识执藏无
明贪爱等业种,所以有第七识 - 末那识的现行;因为有第七末那识为俱有依,令意识
得以现行运转。」
===
《成唯识论述记》卷4:「述曰:第六别有此俱有依,即第七识。何以尔者?自体间断
要託末那方得起故」
圣 窥基菩萨又说:「第六意识除了阿赖耶识以及不坏的五根身以外,另外还有一个俱
有依,这个俱有依就是第七末那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意识自体在眠熟无梦等五位
(尚有闷绝、正死位、无想定、灭受想定)暂灭不起,必须藉著第七末那识为俱有依,
方能重新现起运转。」
G**W
发帖数: 1865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聖教中和阿賴耶識的連緊
阿含圣教中的开示和阿赖耶识既然是连紧的,
而南传经典中和如来藏的开示又不冲突,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Wisdom/31591727.html
所以 佛陀说法并没有前后不同,不但没有不同而且是有中心连系著而开展。
那么阿赖耶识和如来藏之间又是个什么关系呢 ?我们看看佛经中怎么讲,不是我发明
的 :
《入楞伽经》卷七:
「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
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
其它还有太多教証,有兴趣请自己查証。

,
S**U
发帖数: 7025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聖教中和阿賴耶識的連緊
No.
阿赖耶识, 梵文ālaya-vijñāna.
ālaya:dwelling, house; seat.
vijñāna:识
therefore 音译阿赖耶识, 意译藏识,
Ref.
http://dsal.uchicago.edu/cgi-bin/romadict.pl?page=39&table=macd
G**W
发帖数: 1865
40
佛經上說的, T先生看了不要不爽,
地球上几十亿人的自性本自具足 :
杂阿含经》里面说:【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缘故名色有?……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
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
“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这个识指的不是意识,指的是阿赖耶识。
===
WAVING说的自性无所谓来处, 也无所谓去处和佛经说的一样,此自性本来自在(本来
就有,不是因缘所生,叫做自在),法尔如是 :
六祖:「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
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
《阿毘达磨大乘经》伽他中说:『无始时来界 一切法等依 由此有诸趣 及涅槃证得
』」
无始时来『界』,的界,指的是功能作用的意思,也是指阿赖耶识的作用,不是指意识
,意识是缘生,没有这种功能。 而无始,没有一个开始的时候,和WAVING的"自性无
所谓来处,也无所谓去处" 说的又一样。。。。。。
E******u
发帖数: 3920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法藏大师的华严思想初探
一 、法藏大师法界缘起说的组成
通过对上举《华严经》要品的解释,即可显现法藏大师成立华严思想的根本背景,
但从《华严经》整体上独特的“说相”与“结构”看,却是依《华严经旨归》中的“十
门”、《华严策林》中的“九义”,及《五教章》的施设异相的“十异”为主要组织。
这些都是由《文义纲目》、《探玄记》的注释而发展教理组织的程序。但其组织基础,
仍依《华严经》之如来显现为圆成法界的组织论。
所谓如来显现的内容,乃站立在缘起观上而论,故法界缘起,即以正觉的《华严经
》思想为基本,所以成立缘起论为藏大师成就其思想体系的基础。因此,华严的宗旨即
该摄因果二门,因是普贤的行愿,果乃舍那之业用,是以诸界为体,缘起为用,体用全
收,圆摄于一际的妙论。
藏大师对于经义的诠明,特以“十玄门”的“十义十对”扩展而显示十无碍,即是
以“十玄”门为一经的根本思想,将经内所含妙意,以法相圆融的“十因”来树立缘起
的基础而开显妙旨。
藏大师为巩固智俨大师的缘起说组织,乃承其思想以染法、净法、染净合说三种来
树立法界缘起组织。
所谓染法缘起,分为皆集一心门、摄本从末门、摄末从本门、本末依持门等四门;
净法缘起则分为本有、...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2
"先已作方便心,如其先心而起。"
In plain English, this is due to your mastering of mind, so that you can
enter and leave as you wish. 瑜伽师地论 use this as one of reasons to prove
that 阿赖耶识(不灭尽) should exist.
北传:杂阿含568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68.htm
......
「所谓行者,云何名行?」
伽摩比丘言∶
「行者,谓三行∶身行,口行,意行。」
复问∶
「云何身行?云何口行?云何意行?」
答言∶
「长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有觉、有观名为口行,想、思名为意行。」
......
复问∶
「尊者!云何入灭正受?」
答言∶
「长者!入灭正受,不言∶『我入灭正受,我当入灭正受。』然先作如是渐息方便
,如先方便向入正受。」
复问∶
「尊者!入灭正受时,先灭何法?为身行?为口行?为意行耶?」
答言∶
「长者!入灭正受者,先灭口行,次身行,次意行。」
复问∶
「尊者!云何为出灭...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3
瑜伽师地论没有回小向大的思想。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三:
唯无余依涅盘界中,是无心地。何以故?
于此界中。阿赖耶识亦永灭故。
http://zh.wikisource.org/wiki/%E7%91%9C%E4%BC%BD%E5%B8%AB%E5%9C
依瑜伽师地论的本地分,阿赖耶识永灭故,行者不再有机会修佛道。
本地分并没有如来藏的说法,也不可能以如来藏修佛道。

用皆
S**U
发帖数: 7025
44
灭尽定和无余依涅盘界不同。
无余依涅盘界阿赖耶识永灭。
灭尽定阿赖耶识未永灭。
两者都是无心,以转识不起故。
S**U
发帖数: 7025
45
"先已作方便心,如其先心而起。"
In plain English, this is due to your mastering of mind, so that you can
enter and leave as you wish. 瑜伽师地论 use this as one of reasons to prove
that 阿赖耶识(不灭尽) should exist.
北传:杂阿含568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68.htm
......
「所谓行者,云何名行?」
伽摩比丘言∶
「行者,谓三行∶身行,口行,意行。」
复问∶
「云何身行?云何口行?云何意行?」
答言∶
「长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有觉、有观名为口行,想、思名为意行。」
......
复问∶
「尊者!云何入灭正受?」
答言∶
「长者!入灭正受,不言∶『我入灭正受,我当入灭正受。』然先作如是渐息方便
,如先方便向入正受。」
复问∶
「尊者!入灭正受时,先灭何法?为身行?为口行?为意行耶?」
答言∶
「长者!入灭正受者,先灭口行,次身行,次意行。」
复问∶
「尊者!云何为出灭...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6
瑜伽师地论没有回小向大的思想。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三:
唯无余依涅盘界中,是无心地。何以故?
于此界中。阿赖耶识亦永灭故。
http://zh.wikisource.org/wiki/%E7%91%9C%E4%BC%BD%E5%B8%AB%E5%9C
依瑜伽师地论的本地分,阿赖耶识永灭故,行者不再有机会修佛道。
本地分并没有如来藏的说法,也不可能以如来藏修佛道。

用皆
S**U
发帖数: 7025
47
灭尽定和无余依涅盘界不同。
无余依涅盘界阿赖耶识永灭。
灭尽定阿赖耶识未永灭。
两者都是无心,以转识不起故。
l**a
发帖数: 5175
48
http://www.fosss.org/JingTu/YouJi/Images/index.html
前言
本书主要的内容,为介绍中国活佛宽净大法师,于1967年农历10月25日,在福
建省德化县上涌公社桂格大队九仙山弥勒洞内坐禅时,突然被观世音菩萨所接引而“消
失了踪影”。其时,法师被带往西方极乐世界,参观九品莲花的各个境界,时间上只觉
一昼一夜,可是,当返回人间时,已是1973年农历4月8日了。换言之,时间已过
了整整6年5个余月。
乍听起来,这种现象,似乎是超乎常识所能理解的。但是,有所谓“天上一日,人间数
年”之说,由于宇宙空间的不同,时间概念也异,这是稍具佛学知识的人,都能够理解
的。
当时在人间,法师仿佛“消失了踪影”,全寺僧俗,找遍了全山(云居山)大大小小百
多个洞穴,皆不见法师的踪影,甚至还出动打捞队,到附近各处水库、深潭打捞,亦无
下落。热心的信徒,还到县城、泉州市、厦门市、福州市、南平市各地去寻找,并且还
发信托人在永泰、永春、德化、福清等邻县,代为查询,前后历数年之久,音讯全无。
至此,人们多以为法师业已往生去了,心中万分悲痛!
其实,法师自始至终,皆没有离开过...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投胎轮回论理的大缺陷
无始以来的轮回中的一切身语意的造作都在阿赖耶识里留下了印记,当然不可能完全相
同了。
关于阿赖耶识我也不是能说的清楚,还是看看这篇文章吧: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3887646/
z**n
发帖数: 22303
50
主讲人:净慧法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诸位仁者,今天是为了即将剃度出家的这位居士,再专题讲一下“达摩与明心见性
”, 也为我们各位共同受持共勉,达摩祖师曾为我们留下的法语有:《达摩宝卷》,《
血脉论》,《悟性论》,《四行观》和《破相论》。达摩是中国的初祖,禅宗认为是祖
师,我四上少林,三次去过达摩祖师打坐的默然洞。达摩祖师在中国留下了很多玄妙法
语,到现在也有很多人难以理解,达摩祖师对中国的佛教历史影响非常重大,不但是传
了禅、也传了密,对净土也有影响。由于今天的一些人到现在也不理解达摩祖师留下的
法语,以文解义,一说“人人是佛”那还修啥呀。一说“佛不度佛”,我也是佛还度啥
呀。因此我就用今天的话把它说出来,无论出家人、在家人,认识达摩祖师的法语真相
都非常重要。达摩祖师的身份、背景,我略去不讲,我讲记载上没有的,只讲实相,他
到中国来是怎么回事,也不说那部论。就根据我知道的难懂的地方,来共同谈一谈。
一是达摩祖师到达中国,开始到南华寺,一些中国的法师一看来的僧人光着脚,连
鞋都不穿,就知道是从印度来的。佛法是印度产生的,佛是在印度示现的,大家就...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