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阿毗达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页 末页 (共9页)
S**U
发帖数: 7025
1
摄阿毗达磨义论说,慢的心理表现出来,就是疯狂。
所以旁观者清,因为旁观者不会对此人此事有慢。
r****n
发帖数: 7315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对于涅槃的记忆

不用拿waichi生事:
【九品惑】
即贪、嗔、慢、无明等四种修惑,就其粗细而分为上、中、下等九品。又作九品烦恼。
总三界有欲界、四禅、四无色,共为九地。其中,欲界具有四种修惑,四禅、四无色除
嗔之外尚有其余三惑。于各地复分上上乃至下下九品,九地合为八十一品,称为八十一
品修惑。此通有漏、无漏二断,凡夫亦得断其中下八地七十二品;若就圣者而言,于修
道位断欲界之前六品者为第二果,断欲界九品者为第三果,断尽上二界七十二品者为第
四果。又每断此一品,各有无间、解脱二道;所断之障,于一一地中各有九品,故能对
治之道亦有九,称为九无间道、九解脱道。无学之圣者修练根时,亦有九无间、九解脱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九、俱舍论卷二十三]
[佛学大词典]
【断惑】
断除一切贪嗔痴等烦恼。
[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r****n
发帖数: 8253
3
构成石头的大量的极微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不等于石头是真实存在的。
就像电影的独立的帧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不等于电影的高速播放形成的影像是真实存在
的。
并不存在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石头这样的色法,这一点连现代科学理论都难以支持。
而有人是简单的将真实的色法组合当成是一定真实存在的。
这里是忽略了必须要有意识的参与,必须要有时间的问题。
举一个例子,大量的霓虹灯在不同时间不断闪烁,人们观察到一些不同的霓虹灯构成的
形象。
尽管在每个时间,不同的霓虹灯闪烁是真实存在的,但是这些不同时间构成的整体形象
是真实存在的吗?在每个时间点,如果有照相机拍照,获得也只是某个局部的霓虹灯的
闪烁,哪里有整体的霓虹灯构成的形象呢?那整体的形象,只不过是视觉残留,外加短
时记忆在大脑当中虚构出来的
同样,你看到天上的星星,以为天上的很多星星都是真实存在的,可是你却忽略了时间
的问题,不知道实际很多星星早已经消失,只是它的光经过亿万年后才传到你的眼睛里
,你所看到那几个星星共同高挂于天空,实际在真实的宇宙里面可以从来没有真实发生
过。
同样,你观察到的石头的色法,包括石头本身色法的现起,在你自以为看到的那个时间
,真...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下可见-正法的特性之一
没有一个独立、不变、自主的「我」在体验证果。用「我」的观念去想「谁在证果」是
错的,只是在言语上,方便的说某人证果。不应因此而对证果者起我相、人相、众生相
、寿者相。
所以阿含用「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的方式表达,比较不容易起我见。
用阿毗达磨的语言,果心起审查智,知断一切烦恼,不受后有,现证涅盘。
S**U
发帖数: 7025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 中 庸 》- 道不远人
看到别人的过失感到欢喜,是善还是不善?
对别人的成就,感到不快,阿毗达磨叫什么?
r****n
发帖数: 8253
6

我不知道你说的证明是什么?
对于我来说,有佛经的证据,有阿毗达磨的证据,有科学家的某些理论支持,这些对我
本人已经足够。当然,也包括我本人自己的一些体会,这个当然也没有办法成为证据。
如果你说要给出什么意识的数学模型,给出意识导致波函数坍塌的详细数学机制和原理
,我无法给出,也不觉得我能做到这个,我认为这属于科学的事,科学将来有机会做到
这个。
而且问题的关键是,我从来就没想让人信服这些东西啊,也不觉得有多少人能够明白接受
我可以表达,相不相信,那不是我的事情。
在我能够做到的范围内,我已经给出几乎最详细,也最严谨的了。我已经够大胆的说出
了一些细节的部分。但这显然和科学那套是不一样的。
在科学看来,我所说的也只是哲学和猜想范畴内,显然不属于什么科学,我从来也没想
将自己的理论当成什么科学。
假如没有佛法,没有佛经,没有已经有的科学理论,确实可以算作空想。
但是如果有了佛法,有了佛经,在那基础上所作的判断,就不是什么空想,只是一般人
不愿接受而已。
对于我来说,佛陀是一个真理的发现者,代表真理,这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多世界理论是和佛法根本性冲突的,它就一定是错误的。而量子力学里面玻尔...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理解阿含经 (一)
部派佛教如何解读阿含经
原始佛教时代,佛弟子对阿含经的解读是一致的,但是并没有写下来。我们现在只知道部派佛教时代,佛弟子如何解读阿含经。方法与原则下述∶
1. 字义与文法分析。一个例子是经文用「舍念清净」描述四禅,舍、念、清净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依梵文或巴利文文法,就可以排除某些解释的可能性。即使不懂梵文或巴利文,也可以参考不同论师的字义、文法分析、与解释。从中文望文生义,并不可取。
2. 解释阿含必须全面。部派的共识,阿含大致是ㄧ个完整自洽的说法,解读时也是看成一个完整系统。如果采用某种解释解释此经,会与其他阿含经意义矛盾,就必须解决矛盾,否则只能放弃这种解读。假如以大乘不共的观点来解读阿含,而造成阿含经间(原来没有的)互相矛盾,只能说这是大乘自宗立场,而不能说观点符合阿含。
3. 以阿含经解释阿含经。一篇阿含经常会出现未定义名词,或是略说而意义不明显,或是定型文句而省略,以相关的其他阿含经来帮助解读是最可靠的。部派论师对未定义名词,也有整理,辨别同义词与相近词,如<法蕴足论>,<瑜伽论>摄异门分,阿毗达磨的传统是更进一步的系统整理。
J******s
发帖数: 7538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世亲著作
由诸译师先后译来我国的,约有三十多部:
辨中边论,摄大乘论释,大乘庄严论榉,大乘成业论,大乘五蕴论,大乘百法明门
论,唯识二十论,三十唯识颂等,这是关于大乘的;
小乘的有阿毗达磨俱舍论及本颂,止观门论颂等。在这大量的作品中,小乘以俱舍
为代表的杰作;大乘比较精义入神的,要算大乘庄严论释,摄大乘论释,十地经论
等。但其作品为后代学者热切研究,及给子大乘唯识学的影响者,当推晚年所作的
唯识三十论颂。
r****n
发帖数: 8253
9

苹果属于色法,你看苹果,当然不能支配控制苹果,但是你如果用手移动苹果,挤压苹
果,即产生了支配影响。但实际上,这当中并不存在真正的主宰支配。还是错觉。
后面控制支配你的“看",更是一个严重致命的错误。
看这个过程,佛法称呼其为名法,包含了眼识外加一些伴随的心所的相续生灭,阿毗达
摩称呼其为眼门心路过程。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确实感觉我们可以控制看,影响看,可是在微观过程当中,却毫无
主宰支配的现象产生。而只有缘生缘灭!
这所谓的宏观的主宰的感觉,其实是一系列微细的心识心所连续生灭而造成的一种整体
现象。而这整体的主宰支配现象,在微观的现象上,丝毫不存在。
因此,诸法无我,这里的诸法,是针对所有的微观现象,真正的现象,没有主宰性,没
有支配性,试图寻找主宰,寻找所谓的自由,更是痴心妄想。堕神我邪见。
没有控制,控制的前提是这个心识必须要有持续性驻留,而不能只存在一个刹那。
一旦认为心是持续性驻留,必定堕常见和我见。而你就是。
r****n
发帖数: 8253
10

苹果属于色法,你看苹果,当然不能支配控制苹果,但是你如果用手移动苹果,挤压苹
果,即产生了支配影响。但实际上,这当中并不存在真正的主宰支配。还是错觉。
后面控制支配你的“看",更是一个严重致命的错误。
看这个过程,佛法称呼其为名法,包含了眼识外加一些伴随的心所的相续生灭,阿毗达
摩称呼其为眼门心路过程。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确实感觉我们可以控制看,影响看,可是在微观过程当中,却毫无
主宰支配的现象产生。而只有缘生缘灭!
这所谓的宏观的主宰的感觉,其实是一系列微细的心识心所连续生灭而造成的一种整体
现象。而这整体的主宰支配现象,在微观的现象上,丝毫不存在。
因此,诸法无我,这里的诸法,是针对所有的微观现象,真正的现象,没有主宰性,没
有支配性,试图寻找主宰,寻找所谓的自由,更是痴心妄想。堕神我邪见。
没有控制,控制的前提是这个心识必须要有持续性驻留,而不能只存在一个刹那。
一旦认为心是持续性驻留,必定堕常见和我见。而你就是。
i********7
发帖数: 808
11
传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悟,沉浸于无限法喜的感动之后,他考虑到现实问题:
如此全然超越世间的真理,有谁能信解奉行呢?于是他曾打算立即入灭。
倘若佛法在于阐述因果报应,那么它并没有超越神话!
倘若佛法在于昭示佛菩萨和上师的感应加持,那么它并没有超越信仰!
倘若佛法在于发扬慈悲喜舍的精神,那么它并没有超越慈善救济!
倘若佛法在于解释宇宙万法的生灭,那么它并没有超越科学!
倘若佛法在于五戒十善的劝导,那么它并没有超越道德!
倘若佛法在于禅境的修练,那么它并没有超越瑜伽冥想!
倘若佛法在于阿毗达磨及自性空、有的论议,那么它并没有超越哲学!
虽然这些都是世人所熟悉、赞赏的,但它们全都属于世间,不能超越世间。即使将它们
全部加在一块,也不值得释迦牟尼感动得直欲入灭。
 
人们在生、老、病、死之间承受着忧、悲、恼、苦,没有人能置身事外。佛陀成道之前
深切关注这项无可避免的残酷事实,并为此出家寻求因应之道。终于,佛陀以智慧觉观
务实地解决了这项困境。这震古烁今的伟大功绩,正是正法的珍贵之处!
 
许多人无视于老、病、死的胁迫,或是听天由命、或是自恃少壮、或是忙于追逐世俗价
值,...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12
佛法博大精深,诸如了不了义、密意和意趣、文句和意义等甚深微妙处,不是没有
师承的依文解义者所能轻巧通达的。这一客观制约,使萧平实对佛经论典的严重误读成
为可能。居然从离戏无垢的大乘教典中,挖掘出敢于对般若大空性说“不”、并且始终
以凡夫分别心加以确认和肯定下来的实常胜义谛——“第八识如来藏”,这不能不说是
无知和狂妄对自己的主人开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三藏法数》说:“神我,即第八
识也。外道执神我能生诸法,常住不坏,计为涅槃。”作为萧氏邪说的非理内核,这一
散发着浓烈常见外道异味的遍计法——“神我阿赖耶识”,已经扮演了过多不光彩角色
,早该劝其卸妆退场了!
作为终极真理的现基若有无常变化,显然是不优美的,够聪明的外道徒多能想到这
一点。可是,他们很难明白,承许一个落于有边戏论的实常本元,更加不能自洽。试问
:自性不空的实常本元在生起世俗万法的过程中,起不起作用呢?如果不起作用,安立
这一胜义谛有何意义?如果能起作用,它就必然发生变化、运作,从而与“自性实有恒
常不变”的自宗承许相违!——毋庸置疑,拒绝离戏大空性的自性实有,再加上个恒常
不变,这两项“胜义特性”乃是对(...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13

别的
华严经这一段不错。
我觉得阿弥陀佛以愿力建佛土,让到佛土的人都能最后解脱,也算是帮人建立解脱因缘。
佛说三皈依,首先是皈依佛---以佛为庇护所。
这是他自己说的,不是后人为了尊重佛而故意加上的。(见下)
既然佛说应以我为庇护所,别人来了他当然应该有所负责,
不仅仅是宣示一下教理了事。
既然说要负责,他就必须有负责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什么?
这一点在ken wilber 关于宗教中的guru和大学中的teacher的区分中也有说明,
guru(应该可以对应明师),不是teacher,下课就完事,所有的行为只是职业生涯。
guru是要负责你学会的。
(当然建立因缘的前提是人要有求解脱的心,因为人都有自由意志,所以佛才有不问不
说的说法)
--------
回顾一下
这个事情本来复杂,不是一言两语能说得清楚。
按说这个版以前都谈论过了,到底哪些可以说清楚,修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说清楚。
正向说清楚(就是确认性地说清楚)还是反向说清楚(就是把行不通的都排除掉)
这篇文本来是因为俱乐部贴了,我觉得不错才转过来的,
主要是欣赏那句话:
【须常研知自身 所作为何事, 所结又何果】
不过真要说到“明...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14
至于集灭是否是刹那生灭之前已经讨论过:
集灭是观察原因,不是看现象的生灭生灭。
在杂阿含经中,不管是生灭还是集灭
都不是指刹那生灭生灭
而相应部大概只有两篇经文提到生灭法的定义
(可能有漏掉,请法友们补充)
一篇与杂阿含共说,一篇讲刹那生灭
从杂阿含与相应部的对照中,我发现
集灭是共说,生灭是共说,而刹那生灭却不是共说
那一篇讲生灭为刹那生灭的相应部经文似乎很有可能是根据
阿毗达磨后加入的,用来支持部派的部义,看来那个时候的佛弟子
还是蛮看重经的,好歹也知道用经文来支持自己的论,虽然手法有点…,
但是大家都这么做,也难苛责谁了
l**a
发帖数: 5175
15
内容摘要
本文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对唯识学的认知范畴进行了剖析,进而对唯识学的认知理
论作了总结和概括。本文首先对想心所进行分析,指出了想心所的各种类别,分析了想
心所与前五识和第六识结合时所起的不同作用,厘清了想心所的基本心理功能(即当前
想与五识形成感觉、当前想及五不同缘想与第六识形成知觉、过去想未来想及言说随眠
想与第六识形成表象、随觉想与第六识形成概念),从而奠定了唯识学认知理论的基础
。进而,本文描述了唯识学的认知过程,包括从认识的引发到感觉的内容,以及唯识学
关于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和判断推理的相应范畴和基本理论。最后,本文阐述了唯
识学认知理论的主要特征,指出在此理论中认知范畴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而此理
论的根本特点是为修行服务,并以心识结构的“四分说”为例探讨了此理论的特色。
关键词
想心所·四种意识·作意心所·触心所·实法·五心论·寻伺心所·慧心所·心识结构
的四分说。
唯识学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内容,但唯识心理学的基本范畴,既有与现代心理学的
范畴同义的一面,也有与后者不尽相同之处。且有些唯识心理学的范畴,其涵义十分隐
晦,十分费解,故而本文拟将唯...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正法不再

你说你不需要什么正见,但是佛陀却教导必须要先有正见。
这叫跑题?
能所合一本就是个实修当中的重大错误,这不是佛法,你却肯定性的认为这是佛法。
你有很多假定,你假定了这能所合一百分百就是佛法正见,却从来没有想过它不但不是
正见,反而是大邪见。至少,整个原始经典包括南传上座部,没有这种理论,反而有很
多和这个理论相反的。
为什么实修当中会产生能所合一的错觉,如果了解了阿毗达磨的一些必要理论,就会明
白,并会避免这个严重的陷阱。
止,观,制心一处,这三个概念,你全部犯了严重的错误。为什么犯这个错误,原因在
于你缺乏系统的佛法学习,你对佛法的理解,多部分来自于waichi以及你极其有限的阅
读所谓的大乘佛经。
你走上邪路,不是偶然的,很多的缘,制造了这种情况。
即心即相,能所不二,这个根本就是龟毛兔角。
你从来就没有认为这个可能是错误的。
这些你所认为的不可能错误的观点,来源于伪造的大乘经典,你不相信大乘经典错误,
不相信大乘祖师错误
呵呵,我很清楚这点。
我不介意这个。
我不难受,如果你是个已经不可救药的人,我会很轻松,甚至高兴。
P******A
发帖数: 126
17
心识是与时间联系在一起的,否则,它根本无法单独存在,心识不像微尘,没有颜
色、形状,所以它必须通过时间的长短来度量。在佛经论典,如上座部《俱舍论》、《大
乘阿毗达磨》、《瑜伽师地论》等中都讲到,人一眨眼共有65个无分刹那, 或有些论典
中说一弹指间有65或64个无分刹那,唯识宗以此为根据安立无分刹那的存在。当然,相
对而言,这也是比较粗大的时间概念,如果我们用理证进行观察肯定还可以分。为什么
呢?比如说我们一眨眼时,上下眼皮接触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此距离决定不止65个微尘
并排的长度,肯定有肉眼看不见的千百万个微尘,当你一眨眼的时候,眼皮应该次第经
过这些微尘,而不是同时经过;如果是同时经过,那么一个微尘同时经过,两个微尘同
时经过……最后所有的微尘同时经过,就会出现时间没有长短的过失。佛经论典中为什
么把最短的时间安立为一弹指间的1/65呢?其实这是观待当时世俗观念较强的众生而安
立的,对他们而言,这是时间最短的单位。
众生执着外境的时候,一个微尘是根本看不见的,当很多微尘积聚时才是凡夫人现
量的对境;同理,最短的时间单位无分刹那根本无法现量感受到,而当刹那时间以一定
...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8
在佛教内部,大小乘围绕极微的问题,也曾经激烈争论。极微,就是物质最小的不可分
割单位,和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思想很有相似性。
上座部佛教的阿毗达磨的认识论,就是建立在离散性思想基础上的,认为名法和色
法都有最小不可分割的单位,而且都是分立的,刹那的相续生灭。
而大乘思想,则否定这种离散性,世亲等大乘论师为了建立自己的学说,还专门破斥小
乘的这种观念,但其实,这些人的破斥,是充满很多漏洞的。
由于对这个离散性的否定,大乘不可避免的走向神我常见。
y******i
发帖数: 98
19
第一课
索达吉堪布 讲解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普贤行愿品》。对我个人来讲,虽然每天都要念诵这部
经典,现在已经念了二十多年了,可是只用藏语讲过一遍,还从来没用汉语讲过。这次
有机会讲《普贤行愿品》,我自己感觉非常开心,因为人生是无常的,这是第一次给大
家讲《普贤行愿品》,也许就是最后一次讲。这次讲《普贤行愿品》,也算是落实以前
的发愿,因为我曾经发愿要讲净土五经,你们很多人也发愿要听净土五经。通过这次的
学习,大家也要发愿将来现前《普贤行愿品》中所说的功德。
提起《普贤行愿品》,大家应该不会陌生,这是一部在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备受
重视的经典。不过,虽然《普贤行愿品》广为人知,但由于它的内容非常深奥,它是普
贤菩萨安住于佛境界所说的发愿文,所以很多人都不懂它的意义。通过这次学习,希望
大家至少能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以后念诵时可以随文作观,这样功德就很不可思议了。
在正式讲课之前,我先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西方人普遍认为佛教非常科学先进--彼得·德拉·桑蒂那博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20 17:21:16 2013, 美东)
西方人普遍认为佛教非常科学先进
-彼得·德拉·桑蒂那博士
“佛教具有人们所期望的未来宇宙宗教的特色:它超越个人化的神,无需教条主义和神
学,它涵盖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而它的基础,是建立在将所有的自然和精神世界作为
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来经历时所获得的那种宗教意识之上。”
——西方现代物理学之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看待佛教有很多方法,不同文化的人民有不同的观点,而我尤其认为我们该比较一下西
方或现代的观点与传统观点的区别。这种观点的研究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如果我们理解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是如何看待某一事物的话,我们就会开始看到自己片面观点的局限
性。
在西方,佛教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认同。西方社会有许多地位显赫的人要么是佛教徒,
要么是佛教的赞同者。...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诸行无常vs诸法无我
平川彰在原始佛教的这一章里这样讲缘起:
从基本存在者被称为法这一点,显示出在此一存在者中看出真理性。因为「法」这个名
称之中,便具有真理的性质。「涅盘」被称为是最高的法,当然也承认涅盘之中具有永
远性和真实性。但是也承认由另外的缘起所成立的法有其真实性。「缘起」是「相依」
(paticca)、「现起」(samuppada),意思是由于相依相关而成立的存在;同时也显
示出,因其它的「缘」(paccaya)而成立了自己,这可以用「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
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公式来表示。所谓的「依他」,就成了自己得以存在
的条件。这就是「自他不二」的世界,由于在空间上,缘起成为依存关系,故也可表现
为「相依性」(idappaccayata 此缘性)。世界相依相待而成立,这一特质(dhatu)
,无论佛出世或不出世,都依法而定,依法而确立(SN. vol. II, p. 25)。众缘聚集
时,便成立新法,故这能生的缘和所生的法之间,自然具有关连。此一关连,在时间上
可追溯到遥远的过去,在空间上可推展到全世界,可以将之视为贯通各个法的「法界」
(dhamma-dhatu)。
时...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2
慈诚罗珠堪布开示录之七
今天作一个简单的开示,谈一谈因果的问题,其中包括
因果的本体、分别、支分细
节以及对因果的疑问。
什么叫做因果呢?比如说一个人去偷盗,偷了东西以后,在他的身口意中哪一个是
因呢?我们经常讲的业,在这里和因是一回事。偷盗人用手去抓一个东西放到自己的包
里,
这是不是叫做因呢?当一个人心里想:我要去偷这个东西,这个起心动念是因吗?上述
身口
意行为当中到底哪一个是因?一切有部和唯识宗对于因果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但是,在
名言
谛中比较究竟的是唯识宗所阐述的观点。
他们认为,每一个人自从无始以来到成佛之间,都
有一个心的相续,此心相续有时候有眼耳鼻舌等五识,有时候没有,无论它有怎样不同
的高
低和多少的分别,总有一个恒时不灭的存在,叫阿赖耶识。造了业以后,就会在阿赖耶
识里
播下一个种子。
还有一个比喻是:下雪的时候,将墨水倒在雪里,雪就变成了墨水的颜色,
雪化之后,在地上就可以看到这种颜色。同样的,如果以烦恼去造业,当这个烦恼消失
的时
候,这个业就会留在阿赖耶识上。
业(或因)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如大米的种子,我们肉眼
看不出它能发生稻芽,
但是它确实蕴藏着这样的能力...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3
南传尼柯耶就是四阿含, 以下阿含諸經明指有中陰, 南傳如果不見記載, 可能是漏悼了
,或者可能早先的南傳宏法者認為中陰這部份的法義和解脫並無直接關連 :
===
阿含经
《中阿含经·大品·嗏帝经》:
复次三事合会入於母胎。父母聚集一处。母满精堪耐。香阴已至。此三事合会入於母
胎。[22]

《中阿含经·七法品·善人往经》:
『佛言。云何为七。比丘行当如是。我者无我。亦无我所。当来无我。亦无我所。已
有便断。已断得舍。有乐不染。合会不着。如是行者。无上息迹慧之所见。然未得证。
比丘行如是。往至何所。譬如烧麸。缠燃便灭。当知比丘亦复如是。少慢未尽。五下分
结已断。得中般涅盘[23]。是谓第一善人所往至处。世间谛如有。[24]』
《杂阿含经·九五七经》:
『婆蹉白佛。众生於此命终。乘意生身往生馀处。云何有馀。佛告婆蹉。众生於此处
命终。乘意生身生於馀处。当於尔时。因爱故取。因爱而住。故说有馀。[25]』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26]记述了十七中阴有。如:
『复次诸天子。云何名曰第八中阴有道相续。若欝单越人临命终时。则有相现。诸天
子。其人见於园林行列游戏之处。香洁可爱。闻之悦乐。...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4
谈到修行,你真正唯一需要的是由诚实与正直开始,无须大费周章。你可能未研究过三
藏,但还是认得出贪、嗔、痴,不是吗?你从哪里学习这些事?必须读三藏或阿毗达磨
才会知道贪、嗔、痴吗?那些事早就存在你的心里,无须去书里找寻它们,佛法就是为
了探索与断除这些事。
让觉知从你的心中自然散发出来,你就会正确地修行。若你想看火车,就去中央车站,
无须沿着北线、南线、东线与西线游遍全程,去看所有的火车。若你想看每辆火车,那
最好在大中央车站等。那是一切火车的终点站。
有些人对我说:「我很想修行,但不知如何做。我不适合研究经典,我老了,记不住东
西。」只要看这里,就在「中央车站」,贪、嗔、痴都在这里生起。只要坐在这里,就
会看见一切生起,就在此修行,因为你就被困在这里。世俗法在此生起,「法」也在此
生起,任何地方都能修行佛法。
很早以前,我因不知如何修行,一直害怕自己修错了,故而四处行脚找寻老师。我经常
从一山到另一山,从这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直到停下来省察为止。现在,我了解我在做
什么。我过去一定很笨,因为当我四处行脚找地方禅修时,并不了解最好的地方就在我
的心里。
一切你想要的禅定,都在你的心里,所以...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和"断见"有什么区别呢?
依经 :
阿毗达磨经: 『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盘证得。』
依实证,因为您還未断我见.
G****t
发帖数: 1799
26
西方人普遍认为佛教非常科学先进
“佛教具有人们所期望的未来宇宙宗教的特色:它超越个人化的神,无需教条主义和神
学,它涵盖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而它的基础,是建立在将所有的自然和精神世界作为
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来经历时所获得的那种宗教意识之上。”
——西方现代物理学之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看待佛教有很多方法,不同文化的人民有不同的观点,而我尤其认为我们该比较一下西
方或现代的观点与传统观点的区别。这种观点的研究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如果我们理解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是如何看待某一事物的话,我们就会开始看到自己片面观点的局限
性。
在西方,佛教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认同。西方社会有许多地位显赫的人要么是佛教徒,
要么是佛教的赞同者。这一点最清楚地表现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写的自传中,他谈
到,他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他是的话,他愿成为一名佛教徒。这让人吃惊,而且毫
无心理准备,不曾想现代科学之父竟会做出这样的评论。
然而,如果我们看看当代的西方社会,就会发现这里有一位天体物理学家是佛教徒,那
里又有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也是佛教徒。待会儿我们将探讨西方对佛教感兴趣的原因。
但在此之前,我想先比较一下西方与这...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7
西方人普遍认为佛教非常科学先进
“佛教具有人们所期望的未来宇宙宗教的特色:它超越个人化的神,无需教条主义和神
学,它涵盖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而它的基础,是建立在将所有的自然和精神世界作为
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来经历时所获得的那种宗教意识之上。”
——西方现代物理学之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看待佛教有很多方法,不同文化的人民有不同的观点,而我尤其认为我们该比较一下西
方或现代的观点与传统观点的区别。这种观点的研究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如果我们理解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是如何看待某一事物的话,我们就会开始看到自己片面观点的局限
性。
在西方,佛教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认同。西方社会有许多地位显赫的人要么是佛教徒,
要么是佛教的赞同者。这一点最清楚地表现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写的自传中,他谈
到,他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他是的话,他愿成为一名佛教徒。这让人吃惊,而且毫
无心理准备,不曾想现代科学之父竟会做出这样的评论。
然而,如果我们看看当代的西方社会,就会发现这里有一位天体物理学家是佛教徒,那
里又有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也是佛教徒。待会儿我们将探讨西方对佛教感兴趣的原因。
但在此之前,我想先比较一下西方与这... 阅读全帖
d******y
发帖数: 3668
28
上马甲了?
证明runsun不是浪费资源的?

瞧,这话就是waichi说你的,我说你模仿waichi你还不承认,连taipingnan都在版面说
你完全没有消除waichi对你的影响,什么意思你心里应该明白
包括你下面的说法,就是模仿waichi的“电影”“演员”之说
你这套啊就是你runsun说一不二,我是流氓我怕谁,只要我说自己的那些blahblahblah
不是copy paste是实证,你怎么证明不是啊?只要你没法确定我不是,那我就是。
但是,你别忘了,我们普通人有“逻辑”,你在wisdom的说法常常是自相矛盾,无法自
圆其说,所以我说这方面waichi比你高明,作为一个灌水网友,我喜欢看waichi的“忽
悠”,而不是你这种玩文字游戏的。
跟你讲,即便是外道,一个有修有证的外道也是要比一个不学无术只知道抄佛经抄阿毗
达磨来攻击网友的连基本的禅定都没有的人要更有参考价值,从学习和破斥的角度来说
都是
否则的话谁吹牛的胆子最大谁就最牛?那你也去自称什么什么挂牌收弟子吧
你那个慧命之说原始佛教里有吗?恐怕也是大乘说法吧?
。。
q****n
发帖数: 4574
29
《佛教早课念诵集》十小咒
摘自:
http://www.fotuozhengfa.com/archives/17586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此如意轮陀罗尼是《佛教早课念诵集》中十小咒之一。 出自于《如意轮陀罗尼经》一
心念咒,有求必应,临终时能亲见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率众来迎,当即往生极乐世界

陀罗尼原文:
nā mó fó tuó yě。nā mó dá mó yě,nā mó sēng qié yě。
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
nā mó guān zì zài pú sà mó hē sà。jù dà bēi xīn zhě。
南无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具大悲心者。
dá zhí tuō。ōng。zhuó jié là fá dǐ。zhèn duō mò ní。
怛侄他。唵。斫羯啰伐底。震多末尼。
mó hē bō dēng mí。lǔ lǔ lǔ lǔ。dǐ sè zhà。
摩诃钵蹬谜。噜噜噜噜。底瑟吒。
shuò là ā jié lì。shā yè hōng。pō suō hē。
烁啰阿羯利。沙夜吽。癹莎诃。
ōng。bō tà mó。zhèn duō mò ...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传佛教-百度百科
简介
南传佛教是由印度向南传到斯里兰卡并且不断发展形成的佛教派系。在教义上,南
传佛教传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遵照佛陀以及声闻弟子们的言教和行持过修行
生活,因此称为「上座部佛教」(Theravàda)。上座部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
、泰国、柬埔寨、寮国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我国云南省的傣族、布朗族、崩龙族
一带地区。上座部佛教使用的经典语言属于巴利语体系,所以也称为「巴利语系佛教」。
上座部佛教流传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现在我们不能够更系统一点地去
了解和上座部佛教同时或者更晚时期盛行过的其它部派佛教(说一切有部除外),因为
他们大多数是在漫长的岁月之中湮灭无闻了,遗留下来的至多是一两部经典论著,甚至
只是片言断语。然而,南传佛教不但非常完整地保存了一套巴利语三藏圣典以及许多重
要文献,而且这些经典是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相当大的地域中唯一不可争辩的权
威性著作。在南传佛教国家,我们至今依然还能够看到按照佛陀当年所教导的行为规范
一样过着剃除须发、三衣一钵、托钵乞食、半月诵戒、雨季安居等等如法如律生活的比
库[1]僧团,使我们仍然能够亲切地感受到最接近于二千五...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藕益大师:教观纲宗/释义
教观纲宗 / 释义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释义
----------------------------------------------------------------------------
----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
然统论时教。大纲有八。依教设观。数亦略同。八教者。一顿。二渐。三秘密。四不定
。名为化仪四教。如世药方。五三藏。六通。七别。八圆。名为化法四教。如世药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藏以析空为观。通以体空为观。别以次第为观。圆以
一心为观。四观各用十法成乘。能运行人至涅槃地。藏通二种教观。运至真谛涅槃。别
圆二种教 观运至中谛大般涅槃。藏通别三。皆名为权。唯圆教观。乃名真实。就圆观
中。复有三类。一顿。二渐。三不定也。为实施权。则权含于实。开权显实。则实融于
权。良由众生根性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且约一代。略判五时。一华严时。正说圆
教。兼说别教。约化仪名顿。二阿含时。但说三藏教。约化仪名渐初。...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2
第1章 禅宗之源——从达摩到弘忍
本世纪初,随着敦煌禅籍的发现和研究,禅宗及其宗派源流问题,日益引起世人
的关注,尤其是中日佛教学者的高度重视。有关禅、禅学、禅宗的研究著作不断涌现,
这就为深入研究禅宗宗派源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诸说纷纭
禅、禅学、禅宗是相互关联而又各不相同的一系列概念。禅是古印度宗教通过打坐
使心念安定下来的实践。在释迦牟尼以前,印度即是以生天为坐禅目的的思想;至释迦
牟尼时,始展开远能苦乐两边,以达中道涅槃为目的之禅。此后,印度佛教的禅观思想
日趋发达,无数禅经应运而生。汉末传入中国的禅经,多系传承小乘承统的禅观思想,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出四卷《楞伽经》,即列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禅、如来禅四
种禅。菩提达摩(即达摩多罗)所传(东晋佛陀跋陀罗所译)《禅经》所说自性清净禅
。禅学是关于修禅定的学说,而禅宗则是以达摩为初祖、以直探以源、见性成佛为宗旨
的大乘佛教宗派。中国禅宗的创立,有佛陀扇多说、达摩说、道信弘忍说、六祖惠能说
、马祖道一说等。
第一、佛陀扇多说。太虚大师持此说。太虚《与胡适之论菩提达摩书》说:“禅宗
所奉为初...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3
当四册,计五十六万字的《狂密与真密》正式出版后,许多藏密上师如多识喇嘛
等,眼见藏密外道隐匿千年之底细被全盘公开,让藏密无上瑜伽双身修法的底细摊在阳
光下,从此藏密之法不再“秘密”了,面对这样的情形,多识喇嘛不但不趁此机会自我
检视反省,尽速回归佛陀正教,反欲掩盖真相,用 <<破魔金刚箭雨论 >>一书,以恶言
谩骂及颠倒事实、恶意曲解、断章取义、移花接木、恶意栽赃、张冠李戴等等手段,将
平实导师诬谤为恶魔、外道之流。我们于本章第一节略举其中一小部分,供大众检视:
所谓藏密认证的“活佛”其素质之粗糙,顶著世间大学教授崇高名声的藏密修学人,是
如何运用手法,来误导大众.
第一目 毁污
首先,我们来看多识喇嘛是如何用不如理的推论以及扭曲事实的手法来诬蔑平实
导师,我们也针对他这些说法的败阙处,略作举证与评论,以证明多识喇嘛的手法乃是
不如实的欺瞒行为:
一、【一、他没有受过佛教显密经论的正规教育,是一个十足的佛教法盲;
二、他是弄枪棒、练气功、学道术的,由此可知他对佛教和藏密的认识未超出气功
师、道士的水准。……
三、用吹牛撒谎、装神弄鬼掩盖自己的无知和卑劣。】(《破论》p.006...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姜敦:法语微言Zz
1.以法对答
1979年12月18日,国王与王后陛下私下拜访了龙普。向他问候健康、与他对谈佛法之后
,国王发出一问: “在断弃杂染时,应当首先断弃那些?”
龙普答:
“种种杂染在内心成群升起。直接观心。哪个杂染先升起,就先断弃哪个。”
----------------------------------------------------------------------------
----
2.不违拒造作
每次两位陛下拜访龙普之后,告辞时,国王会说: “我们恳请您,继续维护您的诸蕴,
让它们活过百岁,让大众有一个崇敬的对象。您可以接受我们的恳请吗?”即使这只是
一种礼节,是国王祝福龙普的一种形式,龙普也不敢接受,因为他不能违拒造作的本性
。因此他会如此答复:
“恐怕我不能够接受。这完全取决于造作的自然发展。”
----------------------------------------------------------------------------
----
3.四圣谛
1956年雨安居的第一天,一位林居禅修传统的比丘长老来拜见龙普。龙普对一些甚深主
题给予一番指教之...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5
☆─────────────────────────────────────☆
GWZW (GWZW) 于 (Thu Sep 13 15:19:20 2012, 美东) 提到:
大家參考參考 :
如来藏和阿含圣教一点不冲突,
『上座部《弥兰陀所问经》的说法 : 重生者是谁?
弥兰陀王:那先尊者,若说有情众生身坏命终后有轮回,那再生的是什么呢?
那先比丘:再生的是名色(眼, 耳, 鼻, 舌, 身五识和意识和色身)。
弥兰陀王:是现前的这具身心再生吗?
那先比丘:不是的。现前的身心有各种造作,而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再生;但那
再生的身心却不是原先造作诸行的那具身心。
弥兰陀王:举例说说看吧!
那先比丘:好比一个人点火取暖,随后因故离去,火势蔓延开来,烧毁了附近的稻田。
农场主人报官,对他提出控诉。如果这个人辩称『庭上,我并未烧毁原告的稻田。我留
在现场的火与烧毁他稻田的火并不是同一把火。我是无罪的。』大王,您认为被告该不
该受惩罚?
弥兰陀王:他当然有罪,因为无论如何,后来的火是由先前的火生出来的。
那先比丘:大王,再生就与此相仿。现前的身心有所造作,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6
☆─────────────────────────────────────☆
GWZW (GWZW) 于 (Thu May 3 17:39:31 2012, 美东) 提到:
轉貼,
涅盘中是什么境界 ?
末学看过很多人阐述过涅盘, 最常看到的说法就是 : 『涅盘就是无贪, 无瞋, 无痴的
快乐又殊胜境界, 清凉无烦恼, 我们修行, 打坐就是最终进入这个境界』. 但是这其实
是个大误解, 我们从很多经教上都可以看出, 这里引述了”阿毗达摩论",如果不嫌烦琐
而对此题且有兴趣的同修, 不妨探讨一下, 看看佛法所述的涅盘到底是指什么 ?
『阿毗达摩论"的究竟法中的见地 :
虽然究竟法是实际上存在的实质,但由于它们非常微细深奥,所以缺乏训练的人无法觉
知它们。这种人无法知见究竟法,因为他们的心受到把究竟法包装成世俗现象的概念所
蒙蔽。唯有在运用如理作意(yoniso manasikara)之下,人们才能超越概念,直取究
竟法为其智的目标。如是究竟法被形容为属于究竟智范围里的目标。[1]
共有四:在经教里,佛陀一般上把有情或人分析为五种究竟法,即:色、受、想、行、
识五蕴(pabc...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7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45543184/
斯里兰卡作为重要的上座部佛教国家之一,受葡萄牙、荷兰、英国人统治共长达443年
。近代斯里兰卡就是在这样动乱不安的社会背景下激发了佛教民族主义情绪,培养了大
批佛教的民族主义改革家和思想家。例如,在佛教民族主义夏兴和佛教改革方面做出巨
大贡献的有达摩波罗(Dharmapāla,1866-1933);在近代佛教学术界和向西方传播佛教
做出杰出贡献的在家居士有:玛拉拉塞克拉(G. P. Malalasekera, 1899-1973)、贾亚
铁拉克(K. N. Jayatilleke, 1920-1970)教授等;出家比丘有布达搭陀(A. P.
Buddhadatta)、那兰陀(Narada,1898-1983)、罗睺罗(Walpola Rahula,1907-1997)长
老;等等。在斯里兰卡独立之前,很多僧侣积极参加反英运动,为斯里兰卡的独立、为
多数人的利益奔走呐喊。罗睺罗就是爱国爱教的僧侣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他积极参加
各种政治活动,为反对英国殖民的斗争和维护斯里兰卡人民的宗教、教育、社会和经...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8
轉貼,
涅盘中是什么境界 ?
末学看过很多人阐述过涅盘, 最常看到的说法就是 : 『涅盘就是无贪, 无瞋, 无痴的
快乐又殊胜境界, 清凉无烦恼, 我们修行, 打坐就是最终进入这个境界』. 但是这其实
是个大误解, 我们从很多经教上都可以看出, 这里引述了”阿毗达摩论",如果不嫌烦琐
而对此题且有兴趣的同修, 不妨探讨一下, 看看佛法所述的涅盘到底是指什么 ?
『阿毗达摩论"的究竟法中的见地 :
虽然究竟法是实际上存在的实质,但由于它们非常微细深奥,所以缺乏训练的人无法觉
知它们。这种人无法知见究竟法,因为他们的心受到把究竟法包装成世俗现象的概念所
蒙蔽。唯有在运用如理作意(yoniso manasikara)之下,人们才能超越概念,直取究
竟法为其智的目标。如是究竟法被形容为属于究竟智范围里的目标。[1]
共有四:在经教里,佛陀一般上把有情或人分析为五种究竟法,即:色、受、想、行、
识五蕴(pabcak-khandha)。于(阿毗达摩)论教,诸究竟法则归纳为四种类别。首三
种──心、心所与色──包含了一切有为法,
经教里的五蕴相等于这三种(究竟法)。识蕴(vibbana)在此列为心(...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39
第三世多智钦·晋美丹贝尼玛(1865—1926)
藏历第十四绕迥木牛(1865)年二月十八(星期一)晚上,第三世多智钦·晋美丹贝尼
玛诞生于阿嘉珠部落努氏族嘉贡家族。出生地点是迦日峨巴——果洛的上玛山谷的一座
神山,他母亲图囸匝索南措就住在那里。他父亲是杜炯林巴(1835—1903),著名的大
成就者和大掘藏师。出生时他父亲住在卓普,离开迦日大约一英里开外的小峡谷中的一
个隐修处。他父亲给他起名为索南丹增。
多智钦有七个弟弟,他们也都是著名的转世珠古:钦哲珠古匝林旺嘉(1868—1907)—
—多钦哲的转世化身,在多智钦寺和尼佐寺坐床,但他和父亲待在一起。珠古智美沃瑟
(即贝玛卓度桑阿林巴,1881—1924)成为著名的智者和掘藏师,他的法侣是著名的上
师——拉萨的德威多杰(通常被称为色囸康卓)。哲约·仁增千摩的转世珠古弥庞多杰
年轻时就去世了。珠古贝玛多杰——萨嚓喇嘛的转世之一,住在多智钦寺照顾多智钦及
其寺院。珠古拉多(1885—?)是昔青(gShi Ch'en)寺阿傍固钦的珠古。珠古南喀晋
美(1888-?)被认定是华智仁波切的转世化身之一,住在石渠。珠古多杰扎都(1892
—1...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40
印度早期宗教源流略讲
于晓非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佛陀为什么会降生在恒
河流域,而没有降生在黄河流域或尼罗河流域?是什么样的文化沃土成就了释迦出世这
样一个大事因缘?这真的是一个大问题!我觉得我们如果要想深入地理解佛陀的教法,
就应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在佛经中佛陀的很多教诲都是有所指的、是有针对性的,所
以要想如实地领会佛陀的教法,就必须对释迦佛出世时期印度的宗教和文化背景有一定
的了解。
当然,回答好这个问题确实是很难的。对于印度的早期宗教源流这个问题不仅我们中国
人搞不明白,就是印度人自己也搞不清楚。因为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诞生在印度本土
的宗教派别不计其数,而且还经历过多次外来宗教的入侵;各种宗教相互融合,又产生
了无数的新的教派。可以说,印度是人类的“宗教博物馆”。再一个原因就是印度人不
记载历史。举个例子,印度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叫迦利陀娑(Kalidasa),他在印度诗
坛的地位就相当于中国的李白。但是印度人到现在都搞不清楚迦利陀娑是什么时代的人
。学者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说法,最早的说他是公元前二世纪的人,最晚的认为他是公元
后六世纪的人,前...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宗--百度百科
禅宗
百科名片

禅宗初祖菩提达摩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
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
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
具独特的性格。禅宗祖师会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求达到这种境界,这又称开悟。其核
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
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
目录
简介
宗义概述
印度源流
禅宗的早期发展
禅宗的成熟期
中期禅宗
明清禅宗
现代禅宗
展开
编辑本段
简介

在中国历史上,禅宗发展可分成四个时期,由菩提达摩至中国开始,至六祖慧能大
师大宏禅宗为止,此为禅宗的开始,可称为早期禅宗。由六祖慧能门下,洪州、石头二
宗,发展为五宗七派,此为禅宗的发展期,时间约当晚唐至南宋初。自南宋初年临济宗
大慧宗杲起而倡话头禅,曹洞宗宏智正觉倡导默照禅,至于明朝中晚期,此为禅宗的成
熟期,又可称为中期禅宗。至于明朝中叶净土宗兴起,此时佛教的特色为禅净合一,与
儒、释、道三教合一,... 阅读全帖
w*******w
发帖数: 2051
42
英文链接:http://www.press.uchicago.edu/Misc/Chicago/089002.html
中文来自 http://bbs.theravada-chinese.org/thread-156-1-2.html
上座部在美国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893年,阿那格雷卡·达磨波罗(Anagarika
Dharmapala)在世界宗教大会上的讲演。
达磨波罗1864年生于斯里兰卡(当时称锡兰),俗名唐·大卫·海瓦维沙尼(Don
David Hewavitharne),先是一名独身居士,后改名Anagarika Dharmapala,意为“独
身修行者”“护法”。他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到亨利·斯蒂尔·沃尔科特(Henry
Steel Olcott,1832–1907)和海伦娜·佩特罗芙娜·布拉瓦斯基(Helena Petrovna
Blavatsky,1831–1891)的影响,他们分别于1878年和1880年到印度和锡兰访问,达
磨波罗一生在世界各地传播佛教。

在那次世界佛教大会上,达磨波罗讲到了佛教、基督教和科学探索的共同之处,他
说:“佛教极力主张自依...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
标 题: 叶均:南传上座部佛教源流及其主要文献略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8 00:01:50 2011, 美东)
叶均:南传上座部佛教源流及其主要文献略讲
[ 作者: 叶均 来自:西园论坛 已阅:1716 时间:2008-11-19 录入:
zhangjingzhen
2008年11月19日 佛学研究网
南传(一称南方)上座部,是指现在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
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它是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南传,是从其源流及地
理而说,因为这个派系是由印度南传到斯里兰卡而后发展起来的。这一系的佛学,近代
发展比较快,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的佛学者用各种文字翻译
和研究他们的典籍。
近代佛学者,为了研究整个佛教学说的方便,按照语文分为三大系,即汉语系、藏
语系、巴利语系。南传上座部属于巴利语系,因为他们的三藏典籍和许多重要的著作...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44
☆─────────────────────────────────────☆
leonany (leo) 于 (Sun Mar 28 22:26:21 2010, 美东) 提到:
改行吃鱼吧
☆─────────────────────────────────────☆
taipingnan (泰平之南) 于 (Sun Mar 28 22:31:18 2010, 美东) 提到:
鱼比肉更腥吧,荤菜都是靠佐料
其实少吃点,多运动,吃啥都香

☆─────────────────────────────────────☆
leonany (leo) 于 (Mon Mar 29 02:28:35 2010, 美东) 提到:
说的是, 最近太懒惰了
☆─────────────────────────────────────☆
danalake (戒网) 于 (Tue Mar 30 10:04:30 2010, 美东) 提到:
去你最爱吃的餐馆,点你最爱吃的菜,
看你还说腥不腥,四川大橱给我上菜.....
川菜,泰菜,港式,台式,日式,韩式,蒙古烤肉....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传佛教-百度百科
维基主题:佛教
上座部佛教(巴利语:theravāda,梵文:sthaviravāda)又称作南传佛教、巴利语
佛教,与大乘佛教并列现存佛教最基本的两大派别。属上座部分别说系大寺派传承,流
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地。
目录 [隐藏]
1 起源
2 锡兰时期
3 对外发展
4 基本教义
5 主要经典
6 南传菩萨道
7 僧俗关系
8 关于“小乘”称呼
9 注释
10 引用
11 相关条目
12 外部链接
[编辑]起源
佛教发展于印度,后来向外传播发展,分成两大系统:向北方流传的,经过中亚转到中
国汉地及西藏,再传到韩国、日本、越南、蒙古等地,属于北传佛教;向南方流传的,
传到斯里兰卡,然后再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地
区,属于南传佛教。
在佛陀灭度之后百年,印度西部摩偷罗国的上座耶舍比丘,往东方毗舍离城,见当地的
跋耆族比丘,在布萨日向民众求施金钱。耶舍比丘认为此举非法,遂向民众宣说此为非
法,却令当地比丘大怒而赶他出城。耶舍比丘回西方动员其他大德比丘前往东方,跋耆
族比丘也动员,与西方比丘辩论戒律。结果有七百人集会,会中做出决议,认为东部...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6
叶均:南传上座部佛教源流及其主要文献略讲
[ 作者: 叶均 来自:西园论坛 已阅:1716 时间:2008-11-19 录入:
zhangjingzhen
2008年11月19日 佛学研究网
南传(一称南方)上座部,是指现在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
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它是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南传,是从其源流及地
理而说,因为这个派系是由印度南传到斯里兰卡而后发展起来的。这一系的佛学,近代
发展比较快,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的佛学者用各种文字翻译
和研究他们的典籍。
近代佛学者,为了研究整个佛教学说的方便,按照语文分为三大系,即汉语系、藏
语系、巴利语系。南传上座部属于巴利语系,因为他们的三藏典籍和许多重要的著作,
都是用巴利语写的。除了巴利语系有一完整的三藏典籍和各种论著之外,其他北传佛教
的经籍,绝大部分都保存在我国的汉文和藏文的藏经里。

另外一种分法,是所谓大乘和小乘。称汉语系和藏语系中的大乘理论为大乘,称巴
利语系的佛教及其他类似的佛教为小乘。但巴利语系的...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7
☆─────────────────────────────────────☆
runsun (runsun) 于 (Sun Aug 21 04:22:03 2011, 美东) 提到:
附件的图,是一个简单的佛法关于五蕴生灭的一个演示,如果能真正理解这个图,那么
起码无我,无常,以及五蕴生灭以及轮回的核心问题,就会全部了解,也会知道为什么
要修四念住,以及禅那应该怎么修。这是佛法核心原理的部分。是佛法对身心现象的洞见。
尽管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真正能够理解它的,非常稀少。
这个图如果做成动画,会更直观一些。
☆─────────────────────────────────────☆
runsun (runsun) 于 (Sun Aug 21 04:46:55 2011, 美东) 提到:
简单的注解一下上面的图。
上部的蓝色的圆,代表的是每个刹那的被观察对象,这个被观察对象,可以是任何的色
法,比如苹果,房子,山河大地,也可以是任何的名法,即意识现象,比如自我的感觉
,痛苦,快乐,种种意识状态。这些都是被观察者,佛法称为所缘。这些所缘,可以是
任何的五蕴,包括自我...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阿弥陀经经义略说
http://www.yxjs.org/wenji/02_wxlasl/01_wxljsqj/08_amtjls.htm
阿弥陀佛本尊咒
即大往生咒,三咒应连持,年老人单持第三咒十字亦可。
一、嗡,卑马,达拉,塞,沙哈。
二、大也他,嗡,阿米迭阿米迭,乌巴委,阿弥达省巴哇,阿弥达,比真迭,阿弥
达。嗄米尼,冈冈拉,格衣帝嘎里,萨哇,格削,牵洋嘎利,沙哈。
三、嗡,阿弥达,札卑,阿弥达,哞。
此咒应面授方可持诵。
经义略说
佛说法四十九年,种种方便,无非使众生摄心归一,做到一不可得,方是度尽苦厄
。随机应化,非有定法,念佛法门,亦是方便法门之一种,不可专执持名为念佛,凡内
观自性,外参经论,念念不离觉性,皆念佛也。千百年来,念佛者多,成就者少,其原
因为:一贪得便宜,不耐吃苦;二不明心要,力量不足;三分宗立派,秽净之见横生;
四不得持名法门之诀窍。今先要明白此念佛之物,究为何物?终日受苦颠倒流浪生死之
物,又为何物?然后再去念佛,心地明白,方可我不离佛,佛不离我,佛我同光,体用
如如,在在净土,处处西方,行者须明生死事大,加意痛切,努力精进,则生西并非难
事,阿鞞跋致,此生定可证到也。
...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9
企图否定一切形式的概念化?
这篇我觉得不错
佛教修持与心理卫生
陈兵
内容提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的精神有不断退化之势
。信仰崩溃、道德沦丧、精神空虚、心理病态,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心理卫生、
精神健康、心灵环保,将是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的重大主题。佛教以善于医治众生心病
为己任,以善于治心著称,其三学六度等修行方法,都可以看作心理卫生之道,都可以
用作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技术,有些已经被心理学所吸收。新世纪的人类要求佛法心理
学化、生活化,要求佛教法师承担心理医生的角色。以佛法的特出智能点化心理学,并
吸取科学心理学的长处以丰富佛法,提升全人类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境界,是佛教在二十
一世纪的一大使命。
主题词:佛教修持 心理卫生 精神健康
一.心理、精神问题的日益凸显
二十世纪后期,人类社会沿着“信息高速公路”飞速向前,科技的高度发达,创造
出高度的经济效益,提供给人们越来越方便、丰富、新鲜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变着人们
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将人类推向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然而,人的精神并未能与科技和经济同步提高,反而有下降之势。信仰崩溃、...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50
☆─────────────────────────────────────☆
runsun (runsun) 于 (Thu Jul 7 12:32:38 2011, 美东) 提到:
http://bbs.foyuan.net/thread-113372-7-1.html
解悟:
五蕴不=五取蕴你对于它有“取“时,才是“五取蕴”,没有“取“时,才是“五蕴”。
===============================
如觉:
马哈希尊者在这方面和你所说的确实不一样,他说的比你更准确,更清晰,而你是错的
马哈希尊者在书中对五取蕴的定义是
會引生「我見取」或「我所取」的「名、色蘊」,被叫作「取蘊」;不會引起欲取或見
取的,則稱作「蘊」而已,不叫「取蘊」;至於屬於出世間法的名法,即構成「四道、
四果」的受、想、行、識等四名蘊,它們只是「蘊」,不是「取蘊」。
上述一再提及的,屬於世間法的色、受、想、行、識,會激起執著,所以名為「取蘊」
@@@@@@@@@@@@@@@@@@
按照这个定义,通常的名法色法,全部是取蕴,因为它们都可以引发贪爱执取,也是贪
爱执取而造成的结果。同样,贪...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页 末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