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上座部佛教在美国Theravada Buddhism in America
相关主题
可以组织一个禅修小组吗?san hose上座部禅修的帖子怎么没了?
台湾居士曾银湖的学佛经历和佛法观 (转载)真心请教坚持禅修的方法
一篇不错的对部派和大乘各体系思想的总结有人去过Abhayagiri,无畏山么?据说跟万佛城颇有渊源
印度佛教简史误生天界的禅修比丘zy
印度佛教简史(修订版)阿姜敦:法语微言Zz
转帖《缅甸禅修之旅》thai forest monks: 怎样证量enlightenment
[合集] 想打长老光头的在家人[合集] 南传的朋友
[转贴]佛法与不二论Ajahn Chah - Mindful Way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禅修话题: 佛教话题: 泰国话题: 上座部话题: 美国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w
发帖数: 2051
1
英文链接:http://www.press.uchicago.edu/Misc/Chicago/089002.html
中文来自 http://bbs.theravada-chinese.org/thread-156-1-2.html
上座部在美国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893年,阿那格雷卡·达磨波罗(Anagarika
Dharmapala)在世界宗教大会上的讲演。
达磨波罗1864年生于斯里兰卡(当时称锡兰),俗名唐·大卫·海瓦维沙尼(Don
David Hewavitharne),先是一名独身居士,后改名Anagarika Dharmapala,意为“独
身修行者”“护法”。他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到亨利·斯蒂尔·沃尔科特(Henry
Steel Olcott,1832–1907)和海伦娜·佩特罗芙娜·布拉瓦斯基(Helena Petrovna
Blavatsky,1831–1891)的影响,他们分别于1878年和1880年到印度和锡兰访问,达
磨波罗一生在世界各地传播佛教。

在那次世界佛教大会上,达磨波罗讲到了佛教、基督教和科学探索的共同之处,他
说:“佛教极力主张自依和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并“接受进化论是唯一正确的”。19世
纪末20世纪初,美国理论学家和其他人也受到了上座部佛教这一思想的影响。缅甸和斯
里兰卡的僧团1966年到美国参访,在此之后,首个上座部佛教组织在华盛顿特区成立。
华盛顿佛寺(The Washington Buddhist Vihara)和位于纽约的佛教研究中心(
Buddhist Study Center),是美国最早的两个上座部佛教组织,都是由亚洲人和在美
国亚裔联合创办。
华盛顿佛寺1966年创建于华盛顿特区。1964年斯里兰卡大长老慧狮尊者(Most
Venerable Madihe Pannasiha Mahanayaka Thera)来美国参访,在亚洲基金会的安排
下,恰好赶上了华盛顿的卫塞节,这是佛教中纪念佛陀诞生、涅槃和觉悟的节日。慧狮
尊者和斯里兰卡大使馆的一些人一起在公园参加了庆祝,经过跟大使馆官员的一番交谈
后,决定在美国建立寺院。他返回斯里兰卡,从塞瓦迦佛学会(Sasana Sevaka
Society)筹集了资金来建立寺院。塞瓦迦佛学会是一个由居住在美国的斯里兰卡人和
美国人组成的佛教僧侣和居士组织。
另外一位斯里兰卡尊者Ven. Bope Vinitha,在哈佛大学就读两年之后返回了斯里
兰卡,他被邀请重新回到美国主持华盛顿佛寺。1966年12月,他运来了一尊佛像和佛舍
利来到佛寺,在西北16大街的唯一神普救教堂举行了首次会议。1967年,佛寺从泰国政
府手中廉价购买了西北16大街5017号的楼房,直到今天仍在集会。华盛顿佛寺从创立之
初就是一个国际性的寺院,这里用英语举行活动,来自斯里兰卡、泰国、孟加拉共和国
、缅甸和美国的佛教僧侣和佛教友人成为寺院的常客。斯里兰卡人和其他的亚洲人到这
里来为各种活动和典礼做义务法工,美国白人来参加禅修课程,学习经文。许多国家的
僧侣常年生活居住在佛寺。2001年1月,佛寺来了4位僧人,两位来自斯里兰卡,一位来
自尼泊尔,一位依缅甸传统在旧金山受戒的美国白人。也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泰国
和美国的佛教徒在纽约创立了佛教研究中心,在此多年后,泰国僧院Wat
Vajiradhammapadip在纽约成立。
20世纪70年代:创立时期
上世纪70年代初,斯里兰卡和泰国居士和僧侣开始建立寺院,最早是在加利福尼亚
。一些白人希望成立第一个昆钵舍那禅修静居中心美国分会,内观禅修会(The
Insight Meditation Society ,IMS)由此诞生。
1972年,一位一直居住在新加坡的斯里兰卡尊者喜吉祥长老(Ananda Mangala
Thera)来到洛杉矶参访,在一些斯里兰卡家庭的请求下,创立了佛教协会。1973年,
斯里兰卡移民团体成立了一个信息委员会,经过和两位参访的斯里兰卡尊者商量,他们
于1975年合并成为斯里兰卡——美国佛法协会,几年之后,开始筹集资金建立了一个寺
庙。 1976年7月4日,毗亚难达·化普乐(Walpola Piyananda)尊者到达美国,成为该
寺院主持。在机场,他被请来参加费城200周年纪念游行,他和其他僧侣带着一尊佛像
坐在敞篷轿车里。他从那里去了西北大学,之后返回加利福尼亚,在斯里兰卡委员会的
请求下,做了这个刚刚创立不久的寺院的主持。他和另一位斯里兰卡尊者Pannila
Ananda Nayake Maha Thera联合,他们住在由斯里兰卡——美国佛法协会在加利福尼亚
好莱坞所购买的同一座房屋里,合并变成洛杉矶佛寺(Los Angeles Buddhist Vihara
)。就像许多早期的斯里兰卡和泰国寺院一样,这个寺院不仅由斯里兰卡人来礼拜,还
有老挝和柬埔寨人。
到了70年代末期,矛盾开始出现,争端起于由谁来管理寺院。毗亚难达尊者被驱逐
出寺,他和他的追随者于1980年建立了一座新寺院——法胜佛寺(Dharma Vijaya
Buddhist Vihara),意为“真理的胜利”。
在1970年到1974年之间,泰国移民也开始在洛杉矶和华盛顿特区筹建寺院。泰国
Wat Vajirathamsathit僧院的Phrakhru Vajirathammasophon尊者接受邀请,到洛杉矶
来教授并主持各种仪式活动。
那一年,泰国社区团体成立了泰—美佛教协会,3位来美参访的僧人打算建立寺院
。1971年6月,一个由Phra Dhammakosacharn尊者带领的泰国僧团来到洛杉矶,信众开
始筹集资金,购买土地。1972年,有人捐赠了土地和房屋,并开始建造一个主厅,一个
两层的泰式小楼,1979年竣工投入使用。在大堂里专用的佛像和两套经文由是僧侣和泰
国信众运到美国,1979年,泰国国王和王后亲自主持了为Wat Phra Chetuphon 寺院挑
选佛陀画像的工作。自1971年以来,洛杉矶泰国僧院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已是美国最大
的泰国寺院,每年接待数千人。
就像在洛杉矶一样,华盛顿特区的泰国信众也开始筹集资金建立自己的寺院,两位
泰国僧人1974年间居就住在那里。纽约Vajiradhammapadip寺院,丹佛Wat
Buddhawararam 僧院,和芝加哥的Wat Dhammaram都是建于1979年之前。这些寺院大部
分由泰国人加入,早期也有老挝人。1977年,还成立了一个保护性组织比库理事会,来
监督在美国的泰国寺庙。
内观禅修会(IMS)是第一个完全由非亚裔成立的上座部佛教组织,建于70年代中
期。60年代末70年代初,主要是本土的美国白人到亚洲旅行参访,返回之后成立了这个
组织。
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在和平队(Peace Corps)和亚洲许多家寺庙
僧院呆了7年之后,于1972年以僧侣身份返回美国。约瑟夫·戈德斯坦(Joseph
Goldstein)也是70年代返回的居士,也在泰国和平团队、僧院以及整个东南亚的禅修
中心呆了不少时间。莎伦·索兹伯格(Sharon Salzberg)是内观禅修会的第三位奠基
老师,跟随在印度、尼泊尔、不丹、西藏和缅甸的老师们学习佛法之后,返回美国,
1973年,杰克·康菲尔德在马萨诸塞州剑桥的一次聚会上遇到了西藏活佛邱阳创巴(
Chogyam Trungpa),1974年夏天,创巴邀请他来到科罗拉多的博尔德,在他新成立的
一所学校那洛巴学院(Naropa Institute)担任教师。正是那年夏天在那洛巴学院,杰
克·康菲尔德邂逅了约瑟夫·戈德斯坦,两人相交莫逆。这为此后的10年里,他们在美
国白人中教授上座部佛教铺平了道路。
尽管泰国人和斯里兰卡人建立了寺庙,希望引入本国实行的上座部佛教,康菲尔德
、戈德斯坦、索兹伯格和其他早期的教师,对上座部在泰国或缅甸大众中的流行的实践
方式并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昆钵舍那观禅、或内观、禅修。最早普及是在缅甸居
士中,这种禅修方式着重于生命的觉醒,随着禅修深入,会出现身体和精神上的体验,
使他们能清晰地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
康菲尔德认为,大部分的亚洲佛教徒并没有真正地实践佛教,他解释说,那些早期
的老师“必须学会简化我们所学的修法,为西方人提供一种简洁明了而直接的佛教修行
方式。我们去除了大量的东方文化、宗教仪式和礼仪这些作为亚洲背景的东西…我们认
为,对美国人来说,这是一种不必要的障碍。这似乎告诉我们,按我们的文化,对那些
希望追求修行实践的人来说,简化的、直接面向心智的训练是最好的。”去掉了通常所
谓的“文化包袱”,这些最早的白人教师致力于寻找一种佛教的“原始教义”,他们认
为这才是内观禅修的核心,让内观以一种“西方法器”的形式来传播原始佛教。迷幻药
和其它药物也给禅修实践带来了许多早期的修习者。(注)
1974年在那洛巴学院会面之后,杰克·康菲尔德和约瑟夫·戈德斯坦开始在
全国教授禅修静坐,莎伦·索兹伯格和杰奎琳·施瓦茨也加入进来,他们一起创办了一
所禅修中心,教授自我主导的禅修静坐。1975年5月19日,中心与内观禅修会合并,旨
在“为那些按照上座部传统实践禅修的人提供一个隐居静修的环境。”当年11月,中心
向一些可能的赞助者发了封信,表达了希望获得赞助购买房屋的意图。1976年1月,内
观禅修会在马萨诸塞州的巴雷购买了75英亩的农田和一处楼房,距离波士顿大约两个半
小时程。楼房原是试行天主教的寺院,不仅有单人的小房间,还有集体空间,和一个大
礼堂,厨房以及餐厅设施。购买这座楼房不久,有人爬上20层的外梯,在主入口重新设
置了字母“Metta”,巴利语意为“慈爱”。
内观禅修会成立之初,老师们就有意把以上座部佛教传统作为中心的基础。回想起
来,约瑟夫•戈德斯坦目前认为,这个基础成为中心的核心和力量的源泉。“这
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即使这里将有很多来自传统上座部佛教国家的非常著名的老师,
也保证了中心不会变质。”戈德斯坦回忆说,“我们觉得,这是真正的淡化偶像崇拜”。
购买楼房之后几个月,中心提供了老师指导课程和自我静修,主要以缅甸禅修大师
马哈希西亚多、乌巴庆和泰国传统森林僧阿姜•查(Ajahn Chah)的方法为主。
典型的禅修持续10天,在此过程中参加者保持完全静默。另一种3个月的禅修,则是模
仿东南亚僧侣实行的3个月的雨安居,从每年秋季9月到12月。杰克•康菲尔德、
约瑟夫•戈德斯坦、露丝•丹尼森(一位德籍女子,曾在印度和缅甸参学,
跟随缅甸导师乌巴庆学习),以及其他几位老师负责早期的课程指导。大部分人几乎没
有什么教学经验,只是努力地把他们在亚洲所学传播到美国来,他们强调保持“正法”
,或佛陀教导。
莎伦•索茨伯格回忆说,早期教师们所担心的问题是,采用佛教传统意味着
什么。沉浸在亚洲形象化和比喻中,竭力寻找不变的本质,然后在新时空中把这个本质
表达出来。索茨伯格曾经写下这样的话:“我们正在发觉新的比喻。这把我们和现实联
系起来,教导一种超越时空的东西”。
内观禅修会的教师和他们的亚洲老师之间的联系是牢固而持久的。泰国森林僧阿姜
•查、缅甸禅师马哈希尊者、班迪达尊者、喜戒尊者(U Silananda),印度在家
导师阿那格雷卡•穆宁达(Anagarika Munindra)和蒂帕嬷(Dipa Ma)。达赖喇
嘛也曾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访问内观禅修中心,中心的教师也返回亚洲向他们的老师学
习。
尽管第一代上座部佛教组织大部分都由亚洲人和美国白人建立,但他们之间却少互
相往来。他们偶尔会有共同的教师,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彼此影响。比如,在1979年和
1982年间,著名的缅甸禅师马哈希西亚多到美国和欧洲旅行,传播佛陀教导。另外一位
缅甸尊者唐卜陆(Taungpulu Kaba-Aye)西亚多也受丽娜•瑟卡之邀到美国。丽
娜生于缅甸,父母都是印度人,她到美国来念研究生。
1979年,马哈希西亚多和喜戒尊者、凯拉萨尊者(U Kelatha)来到美国,一
部分原因是回应内观禅修会邀请来指导禅修。在美国期间,他们参观了旧金山海湾地区
的缅甸社区。在缅甸社区的请求下,马哈希西亚多同意在自己返回缅甸之后,让喜戒尊
者和凯拉萨尊者留下。此后不久,(1979年10月到1980年2月之间)早期的美国缅甸佛
教组织之一,美国上座部佛教协会成立。作为在家居士协会,它创立了法喜寺(
Dhammananda Vihara)。 这座寺院合并了早先在洛杉矶的缅甸寺院和在加利福尼亚博
尔德•克里克地区的唐卜陆佛寺(Taungpulu Kaba-Aye Vihara)。这些寺院建立
不久,华盛顿特区和其它城市也开始建立更多的缅甸寺院。
这两年间,除了白人的上座部佛教行者,还有老挝和柬埔寨也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建
立了自己的最早寺院。从老挝和柬埔寨来的移民在1980年达到高峰,而这些早期的信徒
群体来的更早。
1978年以前,在华盛顿特区的柬埔寨人只能到华盛顿佛寺来。1978年,华盛
顿特区建立了柬埔寨佛教信徒的最早的寺院Wat Buddhikarana,当时人们信仰转变,开
始朝向共同的信仰。70年代末,红色高棉政权在整个柬埔寨恐怖统治地区有系统地杀害
佛教僧人,少数幸存的僧人来到美国,加入了早期的寺庙组织。
老挝人在1980年之前到泰国地区或其它中心的寺院,1979年他们自己开始组织建寺
。1980年,老挝僧人在一个租赁的物业中形成了一个小型社区。老挝佛教协会购买了一
栋房产和一英亩大的土地,开始举行佛教活动,但由于当地区划法规带来的问题,寺庙
经数年后搬迁。
按照佛教传统,当一个国家中善良家庭的儿女都能进入寺院,佛陀教导才算真正传
到这个国家。按照这个逻辑,佛教在一个新地区的完全建立,只有当本地人都进入僧团
,或僧侣秩序中。在60年代到70年代之间,随着一批美国人到东南亚出家,美国本土的
早期上座部佛教中也有了较高级的僧人。
斯科特•约瑟夫•杜普雷,加州人,1975年到斯里兰卡僧院成为一名佛
教中的初级僧侣沙马内拉,法名罗侯罗(Yogavacara Rahula)。1979年5月,他在洛杉
矶的泰国僧院更为更高级僧人。还有斯里兰卡尊者Jinaratana(导师)、Dhammaratana
(老师)、阿难达(Ananda)尊者和毗亚难达(Piyananda)尊者,都在美国主持仪式。
70年代末起,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和当地美国人发起成立
了上座部佛教中心。在美国本土,当地美国人也接受了较高等级的佛教位置。这5个亚
洲国家都有自己建立的寺庙,也都和本国保持着联系,而内观禅修会却没有正式的联系
,能将传承追溯到缅甸马哈希西亚多和泰国森林僧的传统教导。亚洲寺庙则是正式地由
亚洲僧人领导,居士整体进行修建和维护,而内观禅修中心则由白人居士建立和领导,
尽管也有亚洲的僧俗老师来参观或指导禅修。
在日常生活中,亚洲信众一般是进入他们本国的寺庙,如果没有本国寺庙,他们就
会进入其他亚洲寺庙。尽管他们可能并不理解某些佛教活动。在亚洲寺庙,大部分的唱
诵和仪式是以巴利语进行的,这是上座部佛教手稿所用的语言。尽管大部分信众都不懂
巴利文,但这种语言对很多人来说听起来却很亲切。他们进入一个寺院,虽然那里并不
讲本国语言,唱诵和仪式仍然让他们觉得很熟悉。亚洲僧侣偶尔也到这些寺庙参访或留
下来。
白人一般是到内观禅修会去,尽管他们也去华盛顿佛寺。在上世纪70年代,没什么
证据显示,他们还参加了由亚洲人或僧侣领导的其他上座部佛教组织。
(Anicca注:六七十年代美国很多嬉皮士,心灵空虚,喜欢吸毒迷幻,追求超
然的享受,去印度寻求大师,学各种的法,禅修也变成其中一种选项。部分人因此接触
到南传佛教的禅修,并走上正道。)
w*******w
发帖数: 2051
2
20世纪80年代:持续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不断有移民从上座部佛教国家到来,尤其是柬埔寨和老挝,5个亚
洲国家的寺庙数量都在不断增长。比如泰国在1980年有5个寺庙,到了80年代末,包括
那些和Mahanikaya、泰国比库理事会以及Dhammayut Order有联系的寺庙,就已经超过
40个。从泰国来的移民,那些在泰国出生的人建立的寺庙最初集中在东西海岸,大部分
在加利福尼亚。

(图1)1970-2000年间美国的泰国寺庙数量
大部分泰国寺庙在发展中沿袭了相似的方式。某个城市里一群信众要建寺庙,首先
成立一个委员会来考虑其中涉及的问题。他们经常从洛杉矶泰国僧院、华盛顿特区泰国
僧院,或所知的其他泰国寺院的僧人那里征求建议。僧人也经常来到当地参观或同信众
一起聚会,于是委员会便从当地的泰国人中募捐,购买或租赁一间套房或一个单人房间
,作为僧人的居所,通常是从在美国的泰国寺庙而不是其他国家的寺庙里请。
许多寺庙直到今天还保留着这些最初的建筑。而另一些寺庙,尤其是那些不断积累
财资的,有能力购买新的楼房或土地,通常开始兴建泰式房屋。许多寺庙从银行贷款来
继续建设,有些直到今天还欠着债务。一些寺庙使用了现有的建筑,像圣·路易斯的
Wat Phrasriratanaram佛寺,搬进了一个以前的上帝教堂会(Assemblies of God
church)。
在很多情况下,寺庙的建筑惯例也会被轻微修改,比如在泰国建筑中应当分开的房
屋,出于经济原因或实际需要,可能会连在一起。对许多泰国和其他亚洲寺院来说,要
区分商业街和居住区是很困难的,许多寺院不得不搬迁到宗教集中区。
柬埔寨在美国本土寺庙的数量在20世纪80年代增长最快,80年代普查时有16,044座
,90年代普查时增加到147,411座。柬埔寨尊者摩诃高沙难达(Ven. Maha Ghosananda
),是柬埔寨佛教僧伽前首领、已故的(Samdech Phra Sangha Raja Chuon Noth)的
弟子。他于70年代难民开始从柬埔寨涌入泰国时来到泰国,1978年他开始在难民营建立
佛寺,1981年来到美国,成为柬埔寨罗德岛佛教社区的首领,也使这里成为柬埔寨难民
社区在全世界所建立的佛教寺庙的中心。

1983年—1986年间,超过8位僧人从柬埔寨来到罗德岛首府普罗维登斯,被
派到对美国和加拿大敞开的41个寺庙中去,这些僧人中某些是通过泰国建立的寺庙中心
而来。事实上,当前许多领导柬埔寨寺庙的僧人都出生于泰国而长在柬埔寨,并会说高
棉语,但在学校里讲泰语。他们和泰国寺庙中的僧侣保持着牢固的友谊。

在80年代,主要由白人建立并参加活动的上座部禅修中心数量也有所增长,到中心
参加活动的人数也在增长。根据一个类似于报纸的杂志《询问心灵》(Inquiring Mind
)(该杂志由韦斯·尼斯科和芭芭拉·盖茨1983年创办于加利福尼亚)上面所列出的静
坐群体的数量显示,从1984年的16个增长到1989年的90个。上座部佛教禅修群体的数量
也不断扩张,1984年有16个群体分布在8个州,1989年达到90个群体分布在32个州。80
年代也建立了一些新的群体,如内观夏威夷分会,目前由白人在家导师斯蒂芬·史密斯
和米歇尔·麦克唐纳-史密斯领导,在不同的时期开始禅修课程。
课程的数量以及到内观禅修会(IMS)参加课程的修习者的数量在整个80年代增加
迅速,IMS在扩张过程中,围绕如何制度化和未来计划、财务等问题,也经历了一些成
长的痛苦。1986年,IMS管理、政策和财政方面的事务交由团体选出的9位委员负责。到
了80年代末,IMS有一位执行主管和一位副主管,领导整个组织通过了一项在90年代的
主体发展计划。IMS领导将主体发展计划看作是一个新老交接,作为一个“青年接替成
年”,将IMS的管理交到下一代手中。奠基教师杰克·康菲尔德曾决定1984年秋季到加
利福尼亚去,IMS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受到这一影响。
昆钵舍那禅修课程70年代早期就一直在加利福尼亚开办,80年代杰克·康菲尔德到
来之后开始了新的方向,开始在“西方内观禅修”(Insight Meditation West,IMW)
教课,也就是以前的法基会(Dharma Foundation)。“西方内观禅修”1984年举行了
首次委员会,1987年在费城北部的马林郡购买了408英亩土地,并成立了一个募捐委员
会为建设工程筹款。80年代末建立了基金。除了费城之外,其它地方也如此。小的禅修
组织远远超出了已有规划而突飞猛长。
按照西方内观禅修(IMW)的纲领,比IMS更具有实验性,经常实行一些上座部佛教
和内观禅修以外的理念和技术。在一些禅修中心,内观禅修和心理治疗之间的界限是很
模糊的,IMW的教师比IMS教师更加公开地将心理治疗理念和他们的教法融合在一起。杰
克·康菲尔德最初从亚洲返回后,协助创建IMS之前,修完了心理学治疗方面的博士学
位,他在IMW的教课方法就是将昆钵舍那内观禅修和心理疗法、其它精神及治疗措施结
合。
S. N.葛印卡生于缅甸,父母是印度人。葛印卡随同乌巴庆在缅甸学习了14
年,1969年回到印度,向印度人教授内观禅修。80年代也开始在美国发展。在传统的葛
印卡禅修中心,尽管人们进入禅修中心,却并不把自己置于上座部佛教范围内。中心的
传承直接由缅甸在家导师乌巴庆发展而来。他从美国旅行回来以后,对10天的静坐课程
产生兴趣。约瑟夫·戈德斯坦、莎伦·索兹伯格和其他IMS的老师70年代都在印度的葛
印卡中心呆过一段时间。
葛印卡将他的教法追溯到佛陀,将内观禅修描述为“纯粹的科学”,说那是“老师
指出路径,每个人必须亲自走过。”从他开始教导的30多年里,葛印卡严格地避免用到
“佛教”和“宗教”这些词。葛印卡曾说:“对于我来说,佛陀从来没有建立一种宗教
,佛陀从来没有教导佛教,佛陀从来没有建立一个他个人的佛教。”某一天“佛教”产
生了,“佛陀的教导是普遍适用的,宗派化就贬低了佛陀的教法。”自1976年开始,葛
印卡以印度为基地,到了1982年,他开始指定在西方出生或成长的人作为助理老师。
尽管一些在葛印卡传统中学习的人会混合其他传统的观念,但葛印卡本人希望保持
教法的纯净免受其他影响。与IMS的老师不同,IMS老师的目标是找到佛陀教法的本质,
通过一种“西方法器”的形式来表达那些本质,而葛印卡传承中的修习者认为,这些教
法不需要改变或调整来适应西方人。
葛印卡和追随者认为,佛陀是位遍知一切的人,所以来自于他的教法不需要任何改
变。1980年,在印度葛印卡中心参加过禅修的人开始在美国租赁地点举办十日课程。
1982年,他们在马萨诸塞州的谢尔本福斯(Shelburne Falls)共同建立了Dhamma
Dhara内观禅修中心(Dhamma Dhara Vipassana Meditation center),这是第一个葛
印卡传承在印度以外的内观中心。
8个学生来参加了第一次课程,就像世界其他葛印卡中心一样,所有课程使
用葛印卡本人的录音带来进行教导,因此全世界所教授的十日课程都是一致的。每次课
程都有一位助理老师指导学生实际禅修,但葛印卡本人要求教师们在禅修课程中不掺杂
其他方法、技术或教义。
“在这种传统中,我们采用了一种非常保守的方法。” Dhamma Dhara内观禅修中
心目前的经理卢克·马修说,“我们觉得目前所得到的是那么好,这么多世纪以来,在
这么多文化中都发挥了作用,每件事情真的需要调整来适应美国的文化吗?我想说的是
,让我们调整文化,而保持内观原来的样子。”除了谢尔本的中心,1983年葛印卡的学
生还建立了加利福尼亚中心Dhamma Mahavana。这些禅修中心一开始就有很多白人怀着
对内观的极大兴趣来参加活动。
80年代不仅亚洲寺庙增加很快,白人禅修中心也有了很大发展。修行协会(
Bhavana Society)是一个由僧侣建立,亚洲人和美国白人都来参加活动的组织,由斯
里兰卡尊者德宝法师(Bhante Henepola Gunaratana)和美国在家禅修导师马修·弗里
克斯坦于1983年创建。德宝法师1968年从斯里兰卡来到美国,协助主持华盛顿特区的华
盛顿佛寺,1976年他在佛寺遇到了弗里克斯坦,当时弗里克斯坦来进行禅修指导。
几年之后,他们开始谈论德宝法师的梦想——建立一个禅修中心。1983年5月成立
了禅修协会并开始寻找土地以建立自己的中心。在筹集资金方面经过一次失败的尝试之
后,他们于1984年5月在弗吉尼亚西部购买了13英亩土地,几个月后开始在这里诵经、
举行演讲,并赞美那些捐资使他们能购买房产的人。
一年以后,他们开始动工,但遇到了很多实际问题。1987年5月,那位曾于1979年
在洛杉矶泰国寺接受了更高佛教职位的美籍尊者罗侯罗,和德宝法师取得了联系,要来
西弗吉尼亚修行协会逗留几周。德宝法师邀请他留下来。1987年8月,德宝法师在这里
主持了首次禅修课程,有17个人参加此次课程。德宝法师是华盛顿佛寺的僧侣首领,当
时他建立了修行协会。在1988年,他离开佛寺成为修行协会的会长。
像修行协会这样的社团,其重要性在三方会谈中可以反映出来。德宝法师曾在一本
杂志上说,“如果你不保持上座部佛教的形式,那种原始的形式,最终人们将不知道它
是什么。”斯里兰卡人和美国人组成了管理委员会,亚洲人和美籍人都支持中心的财政
。美籍人通常到中心来参加禅修静坐活动,而亚洲人来向僧人和尼师做礼忏。当亚洲人
和美国人都来到修行协会时,就需要一定的外交手段来协商他们的活动。
“我们用更多的文化标志来分配。日常的参观者和禅修者大部分是美国人,” 德
宝法师解释说,“因为这里有僧人,我们偶尔也能体验一下文化风味。从佛教国家来的
人在满月的日子到来,或是提供午餐奉献给某个已经去世的人等等。而在寂静的禅修过
程中,某些参观者可能会想接受来自他们本国的特定习俗。偶尔在一次静默禅修中,餐
厅挤满了完全静默的美国禅修者,他们一边慢慢地吃饭,一边留神观看毗连的大厅里,
几个亚洲国家的家庭带着东奔西跑的孩子,坐在一起热闹地诵经。” 亚洲人和美国人
的混合群体,大多是年轻人在修行协会一起静坐,多年来夏天里经常这样。
在美国本土,较高的上座部佛教职位是1979年在洛杉矶泰国寺才有,到1989年在修
行协会也有了早期的沙马内拉职位。在美国,这一职位需要有史以来最大的来自上座部
佛教国家的僧侣集结,要有28位僧人和尼师。7月份时,在美国的柬埔寨、斯里兰卡、
泰国、缅甸、越南和老挝的比库戒尼,在修行协会举行集结,向3位男子1位女子授予了
这一职位。南加利福尼亚佛教僧伽理事会的斯里兰卡尊者拉塔那萨拉(Havanpola
Ratanasara)主持了仪式。
仪式开始要建一个界场(sima),这是一个物理区域的概念,用的是木头,在这里
僧侣们举行集会而没有在家众,才能授予佛教职位。汤姆·韦斯特、马修·弗里克斯坦
、希巴亚和米莎·科曼被授予职位。汤姆·韦斯特,加拿大人,在中心长久居住;马修
·弗里克斯坦协助创立了中心;希巴亚,日本男子,曾在大乘佛教学院出家,居住在洛
杉矶的斯里兰卡寺庙,这次仪式中他转变了信仰到上座部佛教。
在斯里兰卡、泰国、老挝、缅甸和柬埔寨,所有的上座部佛教女子职位都已在11世
纪末结束了。米莎·科曼并非由来自5个国家的僧人授予职位,而是接受Ven.
Dhammadeepa尊者的传承,这是来自越南的所有的戒尼职位。仪式持续了2个半小时,这
些是德宝法师第一次授予别人佛教职位,在以后的12年里,他在美国共为12或13个人授
予职位。
到了80年代末期,亚洲寺庙在美国的数量大大增加。随着人们对禅修的兴趣,西方
内观禅修和马萨诸萨州谢尔本的葛印卡中心建立,主要由白人上座部佛教修行者来参加
活动。而在西弗吉尼亚的修行协会,亚洲人和美国人都来参加。尽管很难由经验来证明
,一些美国白人也开始到国内的亚洲寺庙去参加禅修课程。随着修行协会有了佛教职务
,上座部佛教在美国进一步稳固了地位。在80年代,通过佛教会议,如南加利福尼亚佛
教僧伽会议(1980)、美国佛教代表大会(1987)和中西部佛教会议(1987),大部分
亚洲人和白人在某种程度上开始合作。亚洲和美国青少年修行者,有时也会通过校园里
的佛教组织一起合作。
德宝法师于1974年被任命为美国大学的佛教仪式主持,1989年,Bhante Uparatana
尊者接替了这一职务。1988年,斯里兰卡毗亚难达尊者被任命为新成立的加利福尼亚—
洛杉矶大学佛法协会(Buddhadharma Fellowship)首位主持,该协会为亚洲和美国佛
教信众服务。
w*******w
发帖数: 2051
3
20世纪90年代:混合增长
在20世纪90年代,主要由亚洲人和白人修行者建立并参加活动的佛教组织持续增长
,但也显示出新的特点:在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移民建立的寺庙里,出现了亚洲人和
美国人混合的局面,与此相反,那些由老挝、柬埔寨难民建立的寺庙却没有这种情况。
可能由于泰国、斯里兰卡和缅甸寺庙的僧侣及第一代移民能更好地掌握英语,使他们比
老挝和柬埔寨的僧侣及在家居士更容易被美国社会接纳。
保罗·纳穆瑞切(Paul Numrich)对芝加哥的泰国寺庙法乐寺(Wat Dhammaram)
、洛杉矶的斯里兰卡法胜佛寺(Dharma Vijaya Buddhist Vihara)进行了研究,首次
指出了这种亚洲人和本土美国上座部佛教修行者的混合特征。纳穆瑞切发现,在泰国和
斯里兰卡的每座寺庙不仅有该国人,而且都有白人群体。白人经常参加亚洲寺庙的活动
,尤其是泰国寺庙,作为亚洲人的配偶或家庭成员,白人来到这两个没有家族联系的寺
庙。比如在法乐寺,泰国人在周末来参加仪式,而白人通常在除了周末之外的每天晚上
来参加禅修课程和静坐。
这两个群体很少互相影响,尽管一周里面他们在同一个场地、不同的时间,接受同
样的僧侣的指导。在法胜佛寺(Dharma Vijaya)也是如此。有趣的是,来参加这两个
互相平行的群体的大多数非亚洲人都是男人,而与此相反,到内观禅修会(IMS)去的
大多数是女人。到寺庙去的泰国人和斯里兰卡人比美国白人要多,美国白人也较少在寺
庙担任领导职务。
然而纳穆瑞切并不知道,这两个平行的群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各有多少人。他的
研究显示,在90年代,美国上座部佛教群体的人口特征很复杂,不仅仅是修行者在亚洲
还是美国的地理上的划分,还包括彼此之间的文化和社会距离。
除了这些平行群体,几个由亚洲人和白人领导并参加活动的上座部佛教中心在90年
代开始成立。1990年,泰国僧人阿姜苏瓦特(Ajahn Suwat Suvaco)在加利福尼亚圣地
亚哥郊外的60英亩的鳄梨丛林创立了慈林寺(Metta Forest Monastery),也称慈心寺
(Wat Metta)。那时阿姜苏瓦特已经是一位出家超过50年的僧人,他在几位最受尊敬
的泰国老师的指导下,花了40年时间在泰国森林里修行。到美国10年之后,主要在一位
美国佛教修行者的捐助下,他开始创立禅修中心。
坦尼沙罗(Thanissaro)比库是一位美国白人僧人,俗名杰弗里·德格拉夫(
Geoffrey DeGraff),毕业于奥伯林学院,70年代到泰国出家,主要在阿姜放(Ajahn
Fuang Jotiko)的指导下修习禅定14年,阿姜放是泰国森林系的导师。老师离世之后数
年,坦尼沙罗比库返回了美国。
1991年,他开始协助领导慈林寺,1993年他成为寺院主持。得到泰国人、老
挝人在财务方面的实际支持,以美国人为主来发展寺庙。在慈林寺保持着禅寺或僧院的
形式,以法为中心。坦尼沙罗比库认为,佛法在美国的状况可以描述为某种类似于电话
游戏的事情:“某个事物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直到它变得面目全非无法辨认”。为了从
某种程度上遏制这种趋势,他将来自泰国森林系僧侣的大量开示和教法翻译成英文,免
费向全国发送。
一位英国僧人阿姜阿玛罗(Ajahn Amaro),在加利福尼亚协助创立了无畏山寺(
Abhayagiri Monastery),这是由白人僧侣建立并领导的寺院,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和亚
洲人都来此参加活动。阿姜阿玛罗俗名杰瑞米·霍纳(Jeremy Horner),大学毕业后
去了泰国,在Wat Pah Nanachat禅寺学习,这是一所泰国森林系导师阿姜查为西方学生
建立的森林寺院。阿姜阿玛罗1979年取得僧人资格,随后返回英国,住在阿姜查派系的
寺庙里。
1990—1995年间,阿姜阿玛罗到美国参访了几次,在不同的佛教组织指导禅
修。加利福尼亚的一群信众支持者组织起来成立了护僧基金会(Sanghapala
Foundation),1995年,阿姜阿玛罗与其他3位僧人在旧金山北部的贝尔斯普林隐修院
(Bell Springs Hermitage)度过了3个月的雨安居。
阿姜苏美多(Ajahn Sumedho)是阿姜查体系在西方最高级别的僧人,他和中国大
乘僧人,也是加利福尼亚万佛城的主持的宣化上人成了朋友。宣化上人离世之前,把万
佛城附近的120英亩林地赠与阿姜苏美多僧团,新寺院名为Abhayagiri,意思是“无畏
山”,是承袭斯里兰卡古都Anuradhapura的古老寺院而命名。在这里,上座部和大乘僧
侣曾经住在一起。寺院1996年6月开放,由阿姜阿玛罗、阿姜帕森诺(Ajahn Pasanno)
和一位加拿大人共同主持。支持寺院的资金来自美国人和泰国人。加利福尼亚弗里蒙特
市Wat Buddhanusorn寺院的泰籍主持Maha Prasert,也是该寺院的好友。
在最初几年里,寺院主要是白人来参加活动,此后有泰国人、老挝人和柬埔寨人。
寺院用语以一种有组织的形式传播,阿姜阿玛罗说,现在“两个团体(亚洲人和美国人
)之间关系融洽,没有摩擦,他们看起来在彼此群体里都很高兴。”1988年的卫塞节,
随着悲法尊者(Karunadhammo )成为比库,无畏山寺有了第一个完整意义的比库职位
。悲法尊者是一位白人,出生于北卡罗莱那州。
阿姜阿玛罗将上座部的传统描述为“非常有效”,在美国的亚洲人和美国人中都起
作用。他认为,寺院的形式是很重要的。“人们必须懂得放弃和过独身生活不是什么神
秘的怪事,而是从精神的禁锢中超脱出来…为什么要做佛教僧人?为什么要生活在森林
里?我想,答案是为了让生活变得简单,这是最快乐的方式。”
得益于在泰国和美国独特的经历,阿姜阿玛罗和其他第一代白人僧侣通过很多方式
,很善于跟泰国的第二代交流,也帮助他们的第一代父母理解孩子的感受。比如,曾有
一个美国出生的泰国大学生,找到阿姜阿玛罗,向他询问自己是否应该跟男朋友住在一
起。她说,这个问题她永远都不会去问她的第一代父母。
阿姜阿玛罗和其他无畏山寺的僧侣为麻省理工大学、华盛顿大学及其他大学的泰国
学生团体举办夏季禅修营,也更加正规。据阿姜阿玛罗观察,“白人僧侣和泰国孩子们
之间的交流很容易。”
在整个90年代的美国,无论是白人领导的寺庙、亚洲人和白人僧侣共同领导的寺庙
,还是亚洲僧侣单独领导的寺庙中,各年龄段的男子随时间阶段而被授予教职。在泰国
和其他一些亚洲国家,年轻男子可以临时出家几周或几个月,作为一种成年仪式。也是
一种年轻男子感激他们家庭的方式,尤其是感谢母亲生养他们,并作为准备结婚的表示。
在华盛顿佛寺和美国的泰国寺庙创立之初,就有临时出家授戒的方式,一直延续到
90年代。在无畏山寺,除了悲法尊者以外,还有8人被授予沙马内拉(最初职位),5人
被授予比库(更高职位)。90年代期间,坦尼沙罗比库给两位美国人授戒,同期德宝尊
者也在继续为人授戒。2002年6月,Wat Buddhanusorn寺院的创始人、泰籍主持Maha
Prasert也在加利福尼亚的弗里蒙特,给一位泰国移民和一位曾住在离寺庙不远处的美
籍白人迈克尔·莱福特授戒。
由亚洲人和美国佛教修行者领导的佛教组织越来越多,举行的活动也越来越多。除
此之外,亚洲寺庙和白人禅修中心也不断增长。比如,在美国的泰国寺庙数量1989年为
40多所,到了1999年末超过了75所。根据《询问心灵》(Inquiring Mind)所列出的数
字,和堂·莫瑞利《佛教美国》的“非科学研究”显示,禅修群体的数量90年代也在不
断增长。
1989年,在距离IMS一英里以外,巴雷佛教研究中心(Barre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成立,致力于“在学习和实践之间、学者和行者之间、古典正规传
统和现代质疑精神之间找到有意义的桥梁”。1990年3月,它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同年
,IMS指定了一位执行负责人,其组织和运作变得更加专业化。
莎伦·索茨伯格认为,巴雷佛教研究中心有助于人们理解他们和亚洲之间的关系,
而IMS是基于实践的。“在创立IMS的时候,我们所做的是基本的事情(如禅修实践)。
我们不了解历史,对亚洲传统的关系也知之甚少,尽管我们在亚洲花了大量时间学习并
获得利益。但对此体会更多的是,我们今天在这里,或许明天就不在了…多年来事情就
是这样发展的。自从那时起,时间改变了很多东西,我们的教学和传统之间的关系改变
了很多。现在我认为,当我们创立这个地方的时候,才了解了更多的历史,通过这个将
长期存在的中心播下了种子,这也将对这些教法在本国的传播产生重大影响。”
在巴雷佛教研究中心的激励下,约翰·布利特也在90年代初创立了“内观之道”(
Access to Insight),这是一个包含了超过700部佛经、数百篇文章及上座部佛教相关
书籍的网站。该网站是对《法种档案》(Dharma Seed Archive)的补充,《法种档案
》是上座部佛教在美国的教法的录音集,开始于80年代早期。
“西方内观禅修”(Insight Meditation West)1993年时将名字改成了“精神磐
石禅修中心”(Spirit Rock Meditation Center)。他们1991年时有了第一个居住车
,建造了第一所房屋,聘用了一位执行负责人。在90年代的十年间,随着不断筹款和建
房,他们在1998年有了第一个居住禅修地点,在加利福尼亚的地位也逐渐巩固。
90年代还成立了一系列小型研究团体,益友活动项目(Kalyana Mitta
program,意为“心灵之友”)是其中之一,由两家支持者运行。1997年,“精神磐石
”的詹姆斯·巴拉兹(James Baraz)创立了律法领导团(Community Dharma Leaders
)。他解释说:“很明显,有很多学法者去寻找指导,却没有足够的老师来教导。也有
很多非常有经验的修行者,他们接触到了某些真正的智慧,也致力于为法服务。”在整
个90年代,“精神磐石”为男女同性恋者、有色人种、家庭以及年轻人开办禅修课程。
90年代末,阿姜苏美多带来了一些阿姜查的遗骨作为对中心的祝福。
m*******g
发帖数: 410
4
sadhu,sadhu
d******e
发帖数: 4192
5
康菲尔德认为,大部分的亚洲佛教徒并没有真正地实践佛教,他解释说,那些早期
的老师“必须学会简化我们所学的修法,为西方人提供一种简洁明了而直接的佛教修行
方式。我们去除了大量的东方文化、宗教仪式和礼仪这些作为亚洲背景的东西…我们认
为,对美国人来说,这是一种不必要的障碍。这似乎告诉我们,按我们的文化,对那些
希望追求修行实践的人来说,简化的、直接面向心智的训练是最好的。”去掉了通常所
谓的“文化包袱”,这些最早的白人教师致力于寻找一种佛教的“原始教义”,他们认
为这才是内观禅修的核心,让内观以一种“西方法器”的形式来传播原始佛教。迷幻药
和其它药物也给禅修实践带来了许多早期的修习者。(注)
----------------------------------------有意思.....
d******e
发帖数: 4192
6
这里在过长周末,假日愉快.

【在 m*******g 的大作中提到】
: sadhu,sadhu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Ajahn Chah - Mindful Way印度佛教简史(修订版)
美国慈林寺(Metta Forest Monastery)简介(ZT)转帖《缅甸禅修之旅》
Ajahn Chah Speaks[合集] 想打长老光头的在家人
How did Ajahn Sao Teach[转贴]佛法与不二论
可以组织一个禅修小组吗?san hose上座部禅修的帖子怎么没了?
台湾居士曾银湖的学佛经历和佛法观 (转载)真心请教坚持禅修的方法
一篇不错的对部派和大乘各体系思想的总结有人去过Abhayagiri,无畏山么?据说跟万佛城颇有渊源
印度佛教简史误生天界的禅修比丘zy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禅修话题: 佛教话题: 泰国话题: 上座部话题: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