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释证
首页 3 4 5 6 7 末页 (共10页)
p******1
发帖数: 177
1
劝学“般若摄颂”的十七个理由
1、般若是根本
《般若摄颂》云:“不明此理舍根本,愚昧不解寻枝叶。”至尊上师索达吉仁波切在《
般若摄颂略释》中说:“很多人不懂得、不明白般若波罗蜜多是一切万法的根本,因而
舍弃了一切诸佛之根本的般若法门。犹如树根般的般若空性舍弃了,而在他处寻求如树
枝和树叶般的劣乘法,这样,也得不到究竟、真实的佛陀果位。”
2、切勿舍本逐末
《般若摄颂略释》云:“《大智度论》中引用了一个教证:如果菩萨舍弃般若空性而修
学其他的一些经典,终究不可得萨婆若,其中‘萨婆若’即是指圆满遍智。这就是所谓
的‘舍本逐末’……作为一个希求解脱道的大乘佛教徒来讲,一定要希求甚深的空性法
门。
现在,有些人强调《太上感应篇》、有些人强调《弟子规》、有些人强调《了凡四训》
,这些在刚开始时,强调一下也未尝不可,但把它当中一种最究竟、解脱的因缘,那可
真是舍本逐末了!如果只是宣传、弘扬这些法,而将般若空性放置一旁,说道:空性是
很甚深的,你们不要去翻看,这种说法真的是魔业,魔已入心。因为若没有空性就不能
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圣者的果位也绝对得不到。”
3、若舍,离解脱尚远
《般若摄颂略释》云:“...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
四大菩萨
(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文珠法师讲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六日于香港九龙政府文化中心
一、普通众生的愿行
二、出家修行的愿行
三、普贤菩萨的愿行—普贤菩萨的故事
三、普贤菩萨的愿行—普贤行愿的德目
三、普贤菩萨的愿行—普贤行愿的功德
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今天讲的题目,是无边的愿行。愿是愿望,志愿;行是行为,作为。由个人的志愿,策
动个人的行为;由个人行为造作的实践,去完成个人的愿望,名之为愿行。
没有实践的愿望,类于空谈,没有理解的实践,变为盲从。盲从与空谈,皆是偏差,无
法获得学佛的真实利益。因此,昨晚劝导各位勤求佛的智慧,目的在理解佛所说的真理
;今晚讲无边的愿行,是希望各位,由愿行的实践,亲证佛所说的真理。如是以智慧的
理解力,策动愿行的实践;以愿行的实践,亲证智慧的理解。以智导行,以行证智,解
行并进,始可完成学佛的志愿,达到成佛的愿望。否则,说甚么即生成佛,一生解脱,
皆是欺世妄语,魔鬼技俩,除了急功好利愚痴的人,盲从附和外,智者诚应审察谛观,
洞悉真伪,免堕魔眷。现在,将一般人的愿行,出家人的愿行,及普贤菩萨的愿行分三
点说明。同时介绍普贤菩萨的故事及其功德。
...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3875
3
时间:2011-06-10 11:27:00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
羊城晚报讯 记者林福益报道:6月6日18时47分,在新浪微博上出现一条“都
江堰普照寺的尼姑,有钱啊,买的是600多万元的房子。这年头,还有什么信仰是靠谱
的?”的博文,并附有《商品房买卖合同摘要》和当事人释果证的身份证照片。该微博
一出,立即引来了众多网友围观。
羊城晚报记者从6月7日、8日、9日连续三天向四川方面求证事实,9日下午,
成都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新闻发言人红晓向羊城晚报记者证实:的确有这么一回事,不过
,房产并非尼姑本人的,而是寺庙的,这种做法不规范,该局已于5月23日作出了处理
决定。
微博爆料:
普照寺尼姑买600万元豪宅
记者从新浪网上看到,发微博的网友叫“龙灿”,来自四川成都;而当事人叫
“释果证”。在网上见到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摘要》中见到:开发商是成都黄河房地产
开发有限公司,买受人写的是:释果证,合同签约号为:915486。
当晚,已有68名网友对此事发表了评论。网友“刘勃麟”问“这是真的吗?”
,网友“凭直觉2011”说:“真的假的?靠谱吗?不敢相信。”发帖人“龙灿”6日晚
10时15分回复...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
第1章 禅宗之源——从达摩到弘忍
本世纪初,随着敦煌禅籍的发现和研究,禅宗及其宗派源流问题,日益引起世人
的关注,尤其是中日佛教学者的高度重视。有关禅、禅学、禅宗的研究著作不断涌现,
这就为深入研究禅宗宗派源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诸说纷纭
禅、禅学、禅宗是相互关联而又各不相同的一系列概念。禅是古印度宗教通过打坐
使心念安定下来的实践。在释迦牟尼以前,印度即是以生天为坐禅目的的思想;至释迦
牟尼时,始展开远能苦乐两边,以达中道涅槃为目的之禅。此后,印度佛教的禅观思想
日趋发达,无数禅经应运而生。汉末传入中国的禅经,多系传承小乘承统的禅观思想,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出四卷《楞伽经》,即列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禅、如来禅四
种禅。菩提达摩(即达摩多罗)所传(东晋佛陀跋陀罗所译)《禅经》所说自性清净禅
。禅学是关于修禅定的学说,而禅宗则是以达摩为初祖、以直探以源、见性成佛为宗旨
的大乘佛教宗派。中国禅宗的创立,有佛陀扇多说、达摩说、道信弘忍说、六祖惠能说
、马祖道一说等。
第一、佛陀扇多说。太虚大师持此说。太虚《与胡适之论菩提达摩书》说:“禅宗
所奉为初...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九乘次第
摘自 释智诚 法师 般若锋兮金刚焰
五部大论和三主要道基本都是显教法义,关于密法,于此不便详述。谨恭录至尊上师益
西彭措堪布《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中有关“九乘次第”(前译宁玛派判教体系)的内容
,愿有缘之士能从中领略藏地显密教法之概貌:
“内道宗派从最低,直至究竟金刚顶,
此九种乘之数量,具有安立理由故,
如高低乘有多种,然需安立三乘等。
正是因为以‘见’分乘,故宁玛巴自宗把内道从最低的声闻乘至最顶大圆满之间分
为九乘是有道理的,如同乘虽然有由低到高的众多安立方法,而安立为三乘有道理一样
。(中略)众生根机粗略可分为上、中、下三种,每种又可各自分为三种,即下下根,
下中根、下上根……直到上上根。调伏下下根众生的是声闻乘,调伏下中根的为独觉乘
,调伏下上根的为菩萨乘,这三乘总称为招引出离外三乘(因显宗分开轮回、涅槃,而
招致轮回的根本是集谛,消除集谛而引导众生出离轮回获得涅槃之乘为招引出离外三乘
);调伏中下至中上根的为事部、行部、瑜伽部,此三乘总称为苦行明觉内三乘(以极
多苦行,而明了佛所讲胜义之乘,为苦行明觉内三乘);调伏上下到上上根的为大瑜伽
(玛哈约嘎)、随类瑜伽(阿讷约嘎)、最...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6
唯识宗的创立
玄奘西行求法归来,通过翻译经典和传授学徒等方面的工作,将当时印度唯识学的最新
成果介绍到中土,最终创立了以佛教义学见长的法相唯识宗。玄奘在翻译佛典的过程中
,为中国佛教培养了一代精通唯识、因明学说的高僧,特别是其高徒窥基继承光大其学
说,留学僧人圆测将玄奘之学传播到新罗国,对于唯识学说广泛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说玄奘是法相唯识宗的创始人,是由于他把法相宗的主要经典都翻译成汉语并作了初步
的宣传;说窥基是法相宗的实际创始人,是因为窥基在玄奘所奠定的基础上,扩大了这
一宗派的理论影响。公正地说,法相唯识宗是玄奘、窥基两代高僧共同努力创立的。
第一节 玄奘与唯识宗的创立
依照现今学术界、佛教界的普遍认识,玄奘西行的时候,中国佛教已经处于学派佛教与
宗派佛教交替发展的时期。玄奘先后礼拜了十二位老师,但其中并不包括被认定为佛教
宗派的天台宗僧人,也没有礼拜三论宗的祖师吉藏为师。玄奘西行的动机之一就是出于
消弭学派佛教差别诠释所带来的混乱。回国之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佛教经典的翻译活
动,在其弟子们的继续努力下,终于创立了一个新的佛教宗派。
玄奘在国外之时,中土佛教界存在和发生的争论,...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7
五、节孝延寿 先曾祖妣毛母李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之马港,虔奉观音菩萨。先曾祖
端元公积学早逝,先高祖盛周公,高祖妣张太夫人,金太夫人均在堂,时甫三十二岁,
守节抚孤,以母兼父,孝养翁姑,以媳代子,周旋于两姑之间,曲尽孝道。且豪侠好义
,有丈夫气,急人之难,抚人之儿,亦劳怨不辞。清末洪杨之乱,湘军屡战于此,某日
闻寇警,急奉翁姑奔于前,襁负三子随于后,仓皇逃避,见侄被弃哀号,即禀翁姑:‘
媳有三子,弃一可也,兄惟此子,忍令绝嗣耶?’乃弃长子于途,携侄同逃。子追不及
,寇至欲兵之,询知其情,义而舍之,寇退,仍获团聚焉。迄翁姑先后弃养,家虽中落
,皆葬祭尽礼。而哀毁过甚,及次子先逝,孙曾多夭,积忧愁而生乳癌,溃痛甚剧,医
谓无救。吾祖躬率吾父祷于观音菩萨座前,忽梦大士教以青丝瓜捣敷而痊愈,延寿两纪
。四代同堂,晚景欢娱,精神矍铄,无疾而终,享寿八十有五。沔阳夏少平钟武先生为
立节孝传,刊入家谱。
六、孝延双寿 余岳父郑公文成老先生,岳母吴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南区郑家岭,迁
何婆桥之何家垄。佛神并信,尤敬奉观音菩萨。父早死,事母极孝,定省必敬,葬祭尽
礼。性均仁慈,无所矜饰,好善乐施,不使...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8
大乘是佛说 - 经论中的论证
一、大乘是佛说
《成唯识论》中,圣慈氏以七种因。证大乘经真是佛说。
一、先不记故。若大乘经。佛灭度后有余为坏正法故说。何故世尊非如当起诸可怖事先
预记别。
二、本俱行故。大小乘教本来俱行。宁知大乘独非佛说。
三、非余境故。大乘所说广大甚深。非外道等思量境界。彼经论中曾所未说。设为彼说
亦不信受。故大乘经非非佛说。
四、应极成故。若谓大乘是余佛说。非今佛语。则大乘教是佛所说。其理极成。
五、有无有故。若有大乘。即应信此诸大乘教是佛所说。离此大乘不可得故。若无大乘
。声闻乘教亦应非有。以离大乘决定无有得成佛义。谁出于世说声闻乘。故声闻乘是佛
所说。非大乘教不应正理。
六、能对治故。依大乘经勤修行者皆能引得无分别智。能正对治一切烦恼。故应信此是
佛所说。
七、义异文故。大乘所说意趣甚深。不可随文而取其义便生诽谤谓非佛语。是故大乘真
是佛说。
二、小乘经典,也承认大乘是佛说
《大正藏》第02册No. 0125增壹阿含经
契经一藏律二藏, 阿毗昙经为三藏;
方等大乘义玄邃, 及诸契经为杂藏。
安处佛语终不异, 因缘本末皆随顺;
弥勒诸天皆称善, 释迦文经得久存。
弥...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百度百科
相宗的根本经典与传承
综述
以下内容皆取自成观大法师撰写之“相宗系列”书籍
要了解相宗(即法相宗,又称瑜伽宗,或唯识宗),也必须稍微了解一下中观派;
因为正如唐代义净三藏在其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所言:“所云大乘,无过二
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中观则俗有真空,体虚如化;瑜伽则外无内有,事皆唯识。
”由是可知,大乘佛法有两大法脉或学派,一是中观学派,二是瑜伽学派。
中观学派是尊龙树菩萨为始祖,以其《中观论》及《十二门论》为根本论典,其后
传至提婆菩萨,着有百论,即与龙树之二论合称“三论”其传承者为罗睺罗跋多罗、青
目、婆薮、佛护、青辩等。在中国之弘传者则为鸠摩罗什,至唐,吉藏大师而集其大成
,因而开创“三论宗”。此处所说的中观学派是狭义的中观派;此派虽名“中观”实是
以空观(第一义空、一切法空)而涵摄空、假、中三观,故名:中观,又称“空宗”。
其根本经典为般若诸经与三论。
广义的中观学或空宗则包括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因为这些宗派都以中观学派
的创始者及其经典为立宗之主要根据,故在大乘八大宗中,除法相宗与律宗外,其余诸
宗基本上都属于性宗(空宗)所摄(以其相对于“相宗”,切研习之本...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赖耶识的内涵与外延
摘要
阿赖耶识又称为第八识、藏识、异熟识、阿陀那识、心、所知依等等,祂是大乘最
重要的秘密法,不共声闻与缘觉。阿赖耶识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的事实,所以祂有具体的
内涵与外延,也能让人观察到祂的存在。祂有种种的性状,而经论在描述祂时各有侧重
,以致在表面上看来差距很大,但在实证阿赖耶识的人看来,这些都是正确的描述。
大部分的西方和日本学者,都把佛教当做思想来研究,这其实是违背经教的,经教
中处处皆有要求实证的文字记载。这些学者因为偏见与方法上的错误,所得的结论也错
得很离谱。
阿赖耶识的内涵包括:祂是无始以来的存在,是不待他缘、本然的存在,是诸法的
根本因;祂隐藏于肉体内,维持众生的寿命,是众生所贪爱的对象,并且为众生内执为
我。
阿赖耶识的外延,则不是语言文字所能够表述的,因为祂正是语言文字所指涉的真
实事物。这只有大乘见道的菩萨能够了知.
一、前言
阿赖耶识又称为第八识、藏识、异熟识、阿陀那识、心、所知依等等,祂是大乘最
重要的秘密法,不共声闻与缘觉。内涵与外延,则是语意学的术语。
内涵,是以语言文字形容特定的事物。例如,“依法令从事公务之人”,是刑法定
义“公务员”一词的内...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11
微博爆料:普照寺尼姑买600万元豪宅
记者从新浪网上看到,发微博的网友叫“龙灿”,来自四川成都;而当事人叫“释果证”。在网上见到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摘要》中见到:开发商是成都黄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买受人写的是:释果证,合同签约号为:915486。
当晚,已有68名网友对此事发表了评论。网友“刘勃麟”问“这是真的吗?”,网友“凭直觉2011”说:“真的假的?靠谱吗?不敢相信。”发帖人 “龙灿”6日晚10时15分回复:“真实无误”。网友“仙女甲”说,“尼姑职业化,此行有钱途”,网友“手机用户”说,“信仰只是一种神话,我早已醒来了!”而网友“漂流瓶”则不以为然:“仇富心理严重,为啥尼姑不能致富?”而网友“迅哥儿830”还作了一首诗:“自古名山僧道占,如今再无好仙山。佛佑比丘好财运,只好炒炒商品房”。
记者调查:房是寺庙资产落在住持名下
记者从网上查到,都江堰市是成都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下辖17个镇。而普照寺应该位于青城山。7日下午4时多,记者通过成都114查号台查不到普照寺的电话,因为“它没有登记”,无法与寺庙方面和释果证本人求证。7日下午5时多,记者电话联系上都江堰市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我所认为的“明心见性”
大乘非佛说论的由来
作者:伊藤义贤
对于大乘非佛说论,若无专门知识的人,恐怕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吧!所以特先解说如
下:
盖释尊一代五十年间的教法,若把人天教摄入小乘教,就可大别为:小乘教与大乘教。
就中,人天教是于迷界教人怎样生于人问或天界的法门,故以转迷开悟为目的的释尊本
怀来说,当然这是一种方便教了。
小乘教就是小人所乘的教法之意。即为:只怀小志的声闻、缘觉(又称辟支佛或独觉)
者所乘的教法。这通常称为二乘人。当然其所证的果报亦不过是小涅槃的灰身灭智而已
。因为他,并没有大志,堪忍于永劫的修行以济度众生,而期证佛果大涅槃,只一心一
意想着早一天出离三界六道的轮回,速证阿罗汉果罢了。
大乘教就是大人所乘的教法之意。这与声闻、缘觉者不同,乃矢志累积永劫的修行,渐
进菩萨的五十二阶位,至于成佛而证入大涅槃的大志者所乘的教法。如上述,释尊宛若
医师的应病与药,对小乘人即教以小乘教法,对大乘人即授以大乘教法。把这些教法笔
录成书的,即所谓的三藏经典了。这又叫做一切经、大藏经。 其卷数据「开元释教录
卷第十」的记载,至唐开元十八年,共译出了五千四十八卷。 其后更陆绩地从印度传
译了许多经本到中...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13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Fri Jun 13 02:49:05 2008) 提到:
特别说明:此段楞严经与GYFM无任何关系,该FM只是借用了GY的名字,混淆视听。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天竺沙门般刺蜜帝译)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
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
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
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
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
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4
第8章 临济法门(三)——杨歧宗的建立
一、杨歧宗的创立
杨歧方会(992-1049),袁州宜春(江西宜春)人,俗姓冷。二十岁在
筠州(江西高安)九峰山出家,曾到潭州(湖南长沙)随石霜楚圆习禅,后到袁州杨歧
山和潭州云盖山开辟道场,禅林称为杨歧方会禅师。古德评之曰:“杨歧天纵神悟,善
入游戏三昧,喜勘验衲子,有古尊宿之风。”方会本人也以担荷如来大法,赓续临济正
脉自任。楚圆迁化,方会将先师遗像挂在禅堂,集众举哀。方会指着遗像谓众曰:“我
昔日行脚时,被这老和尚将一百二十斤担子放在我身上,如今且得天下太平。”是说临
济宗风到他这里,纔传扬开来,取得一统天下的态势,从禅宗整个发展史看,正是从杨
歧方会开始,临济宗的影响和地位超过云门、曹洞,成为禅宗主流。
(一)心法双忘性即真
方会上堂法语有云:“百千诸佛,天下老和尚出世,皆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若
向这里明得去,尽与百千诸佛同参;若向这里未能明得,杨歧未免惹带口业。”是说方
会也别无伎俩,只是如历代祖师一般让人明心见性。真正的大禅师必然是对“心”、“
性”深有体悟,纔会以种种方便指导学人...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5
第13章 临济法门(四)——临济宗再次分流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临济宗发展到元代,分为南北两大传承系统。北方以海云印简为代表,南方则以
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为代表。印简一系与蒙古贵族关系密切,在元初被奉
为“临济正宗”,势力很大,但在禅学思想上并没有多少创新和发展。南方临济宗不仅
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宋代“看话禅”等传统禅法有所丰富和扩展,从而
使临济宗风仍保持一定生机和活力。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印简(1202-1257),字海云,俗姓宋,山西岚谷宁远(今山西岚县)人
。自幼出家,从学中观沼禅师,十一岁受具足戒,中观沼圆寂后,印简到燕京大庆寿寺
,从学于中和璋禅师,并接续其禅法。1235年,窝阔台差官选试天下僧道,印简被
推为住持。1247年,贵由皇帝命他统领僧众,赐白金万两。1251年,蒙哥即位
,命印简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印简死后,忽必烈命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
大师”,前此,成吉思汗曾赐号“寂照英悟大师”,成吉思汗的二皇后赐号“光天镇国
大士”。印简历事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四朝,...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藕益大师:教观纲宗/释义
教观纲宗 / 释义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释义
----------------------------------------------------------------------------
----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
然统论时教。大纲有八。依教设观。数亦略同。八教者。一顿。二渐。三秘密。四不定
。名为化仪四教。如世药方。五三藏。六通。七别。八圆。名为化法四教。如世药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藏以析空为观。通以体空为观。别以次第为观。圆以
一心为观。四观各用十法成乘。能运行人至涅槃地。藏通二种教观。运至真谛涅槃。别
圆二种教 观运至中谛大般涅槃。藏通别三。皆名为权。唯圆教观。乃名真实。就圆观
中。复有三类。一顿。二渐。三不定也。为实施权。则权含于实。开权显实。则实融于
权。良由众生根性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且约一代。略判五时。一华严时。正说圆
教。兼说别教。约化仪名顿。二阿含时。但说三藏教。约化仪名渐初。...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的核心是缘起”之谬
缘起法是不是佛教的核心?佛教正觉同修会已有多篇论文评述。本文仅从一位学佛
者的观点,以短文来辨正释印顺说“佛教的核心是缘起”,到底对不对?
释印顺在《唯识学探源》说:
《解深密经》的以缘起因果为依他起,作为染净迷悟的所依。这些大乘经,都是以缘
起为宗要的。大乘论方面,也大抵如此。特别是龙树菩萨的开示性空的缘起,反覆的
赞扬缘起,说它是佛法的究竟心要。《中观论》的八不颂是如此,《六十如理论》
也说
:“为应以何法,能断诸生灭?敬礼释迦尊,宣说诸缘起”!
《七十空论》也说:“以诸法性空,故佛说诸法,皆从因缘起,胜义唯如是”。
从三乘圣者的自证方面看,从佛陀的言教方面看,从大乘论典方面看,处处都足以证
实缘起是佛法的心要。所以我说原始佛教的核心,是缘起。1
学佛者都会去探讨:所依是什么?如儿女之所依是父母,父母之所依是祖父母,再
往上推就是曾祖、高祖、天袓、烈袓、太祖,七祖想完了只有远祖、鼻祖,再往前推,
那就是人类的祖先从何而来了,这可是伤脑筋的事!所有的宗教除了佛教以外,其实没
有人搞清楚人类是怎样出生而有的。从前科技不发达是如此,现在科技发达了也是如此
,千年万年后还是会如此。...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38403
18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给基扫盲:佛教
佛陀的教化工作
传道的开始
佛陀初转法 轮,是在鹿野苑向五位苦行者,说了解脱法门,允许他们成为弟子,并称
“善来比丘”,他们便成了自然得戒的比丘弟子。在此五人之中,以阿若陈如的悟性
最快,听了佛陀的教法之后,随即证到了阿罗汉果,其他四人,也在不久之间,证了阿
罗汉果。
度了五位比丘之后,接着又在波罗奈斯的近郊,开始了佛陀的公开教化。那是由于一位
出身高贵的青年,耶舍的从佛入道,他的亲友数十人,也加入了佛教的僧团。满慈子、
大迦旃延等人,也于先后舍离外道,进入了佛法。他们在鹿野苑中,度过了第一个雨季
的安居生活,也就是在五个月之后,包括几位在家弟子,已达六十人之多。而且,佛教
的僧团之中,固然欢迎高等阶级的婆罗门族,同时也欢迎最下级的贱民出家。在听法之
时的位次尊卑,是依出家的先后,不依在俗的种族阶级,也不依年岁的老幼。
可是,佛的教法,不限于佛陀来宣说,而是更盼佛的弟子们,将各自所闻所知所见的佛
教法门,向广大的人间社会,作普遍和深入的阐扬。故在第一个雨季的安居生活终了,
佛陀便对弟子们说:“比丘们!我已脱离了人天的一切束缚;你们也是一样。比丘们!
为了许多人们的幸福和利益,去游行吧。...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中观因明旨趣之举异zz
姚南强
神泰《理门述记》曾说:“自古九十五种外道,大、小诸乘,各制因明。”其实因明就
其教义背景,主要与小乘的经部和大乘的唯识、中观相关,本文主要比较以唯识为教理
背景的陈那因明和汉传因明与主要以中观义为教旨的中观应成派和藏传因明二者在旨趣
上的区别。
一、 体系上重逻辑、知识论
汉传因明承续了陈那前期的因明著作与天主《入论》的“八门二益”框架,是以立破论
辩为内容的,知识论内容在其中只是论辩立破能否成立的一个条件而已。陈那《理门论
》将其称之为“立具”,现量与以量是构成能立的资具,这是指逻辑推理和论辩立破中
,作为前提、根据的命题有一个是否可靠的论识论前提。因此,八门中尽管真现量、真
比量、似现量、似比量占其一半,但从结构上却是为前四门真似立破服务的。在篇幅上
也体现了这样的定位,如天主《入论》二千一百多字中只有不到二百字是讲现、比量的
。窥基的《大疏》的八卷本,量论只在第八卷中约1/3。唐代诸疏中,专讲量论的,迄
今只见慧沼的《二量章》,学界还质题是伪作。而在法称因明中则不同,法称《释量论
》中把陈那《集量论》中的一个归敬颂专门扩展成为一个“成量品”,把因明化归内明
,把因明定...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0
作者:楼宇烈 [2001-9-29 17:38:48]

宗密(780—841)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一文中认为,禅修是三乘学人欲求
圣道的必由之途。然修禅者不可不知,禅法乃有浅深阶级之不同。他把禅门分为五等,
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和最上乘禅。在这五等禅中,宗密最为推尊的是
最上乘禅,亦即达磨所传之禅,中国禅宗所传之禅。对此最上乘禅之要旨,宗密概述说

“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
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
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磨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1

宗密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来概括达磨所传之禅法(其实主要是慧能以后禅宗南宗所传之禅法)的特点,应当说
是很准确的。试以《坛经》中所记述的慧能思想考之,他最强调也正是这几点。如慧能
的得法偈,即针对神秀的...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3章 北宗正义
第3章 北宗正义
一、神秀门庭
弘忍之后,神秀一系成为北方势力最大、范围最广的一宗,是当时中国禅门之中心
,迨至唐中期以后,慧能一系方反攻北方,取代了北宗的地位,从此改写了中国禅宗史
。宋代以来的禅史灯录,基本以南宗谱系来写。推崇慧能一系,尤其对日后兴起的五家
七宗之禅的弘传,更是铺天盖地,使曾经盛行一时的神秀一系几近湮没,弘忍门下的传
禅之史亦被修正。长期以来,人们只能从南宗所传典籍中了解北宗禅法,这不免产生许
多不符史实之处,而曲解神秀一系。
神秀(605-706)生于隋大业元年(605),俗姓李,陈留尉氏(河南尉
氏县)人,年十三,“属隋季王世充扰乱,河南山东饥疫,因至荧阳义仓请粮,遇善知
识出家。便游东吴,转至闽,游罗浮、东、蒙、台、庐诸名山,嘉遁无不毕造。学究精
博,采《易》道,味黄老及诸经传。自三古微赜,靡不洞习。”他在游历期间,内外兼
修,博综多闻,受老庄玄学、《书》、《易》大义、三乘经论和《四分》律仪等儒释道
的全面熏陶,使他“说通训诂,音参晋吴,”具备了日后成为一代教主的才学。神秀二
十岁时,在东都天宫寺受戒,四十六岁至蕲州黄梅...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2
第12章 曹洞法系(下)——元明清时期
一、福裕少林系传承
在为时不满百年的元代,中国佛教禅宗在南方的传承多为临济宗等的法脉,而曹
洞宗则多在北方弘扬,其中又以报恩行秀禅师(系雪岩如满师法嗣,为曹洞宗第十五世
)的法嗣雪庭福裕、华严至温、林泉从伦诸禅师以及俗家弟子耶律楚材、李之能居士等
为代表,尤以福裕在嵩山少林寺传承的一系为突出。
 (一)嵩山少林寺系
福裕禅师(1203-1275),字好问,号雪庭,太原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
)张氏子。自幼陪颖,五岁解悟《论语》,日了千言。九岁入学,读书一目十行,于乡
邻之中有“圣小儿”之佳誉,少时遭乱丧家,得道逢和尚劝导,于宋嘉定十七年(12
25)至仙岩投古佛和尚薙发脱俗,次年受具足戒。在古佛和尚处从学七年后,转投燕
京(今北京)行秀禅师,随侍十年,严受钳锤,精修猛进,久得印可,列为曹洞宗第十
六世。此后,应请主法于燕京奉福寺,时值金元交战,嵩山(今属河南省登封市境)少
林寺因战火波及,毁损严重,福裕禅师奉朝廷之命入主少林祖道庭,目睹殿堂荒芜破败
之状,发心重振。数年后,少林寺面貌一新。福裕...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3
观音灵感录续编
菩萨戒弟子惕园毛凌云敬述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 救刀兵劫
第三章 救灾祸难
第四章 救疾病苦
第五章 救产婴苦
第六章 善恶劝惩
第七章 示现接引
第八章 结劝流通
第九章 礼念方法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略叙圣迹
观世音菩萨是古佛再来,在无量劫前早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故称观音古佛。但以度
生念切,救苦心殷,不离寂光,倒驾慈航,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左辅,又为娑婆
世界释迦世尊之良弼,遍十方微尘国土,度二乘六道众生,共生极乐。应以何身得度者
,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虽常现佛身,而复普现菩萨、缘觉、声闻、及人、天、修罗、畜
生、饿鬼、地狱等九法界身;即山河道路,桥梁船筏,药草树木,楼台房舍,墙壁村落
等,亦随机化现,以施无畏,而垂济度。世人据迹而论,只云菩萨或大士而已。尤对我
等娑婆世界,因缘甚深,昼夜六时,常以大悲眼,观照世间一切众生,求救苦难、或求
赐福利、而称名之音声,即施护祐,拔苦与乐,故名观世音,简称观音。又名观自在,
谓自利利人皆能得大自在也。菩萨、简称也,音译具名为菩提萨埵;义译旧为大道心众
生,新译曰觉有情,又译大士。释为:菩者、觉也、度也,萨者、有情... 阅读全帖
a*********3
发帖数: 660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
南怀瑾先生是位极富神秘色彩之传奇人物,是极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国学大师。
早在五十年前,南怀瑾先生就在台湾弘扬传统文化,内容涵盖了儒、佛、道及诸子
百家,兼及医卜天文、拳术剑道、诗词曲赋,著述凡《论语别裁》、《老子他说》、《
孟子旁通》、《金刚经说什么》、《禅宗与道家》、《楞伽经大义》等三十余种,将古
老的中华传统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更加璀灿夺目的文化层面,开拓了全新的学术视野
,其影响深远。其后,先生又奔走於美国、香港、欧洲等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1988
年开始架设海峡两岸沟通的桥梁,2006年在苏州创办太湖大学堂。受益者无以计数。
南先生虽旅居香港,但深切关怀着大陆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晚年尤甚,谆谆
教导海外众多弟子赴大陆投资,引进先进科技,支持国家经济建设,率先在大陆投资修
建金温铁路。筹集巨额资金设立“光华教育奖学金”,为希望工程捐助拳拳爱心……凡
此种种,令人感佩。
南怀瑾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位传奇人物呢?
长忆峨嵋路 绳床月满天
1918年,南怀瑾先生诞生於浙江温州乐清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到17岁时,除精研
四书五经外,涉猎遍及诸子百家,同时苦心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医药卜...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25
从初禅到四禅是怎么回事,天台智者大师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中讲得很详细。初
禅部分如下:
http://sutra.goodweb.cn/lon/other46/1916/1916-07.htm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卷第五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弟子法慎记
弟子灌顶再治
释禅波罗蜜修证第七之一
上已广明内外方便。行者若能专心修习。系念禅门。必有证验。是故第七广明修证
。故经言。修我法者。证乃自知。今明修证中。自开为四。第一修证世间禅相。第二修
证亦世间亦出世间禅相。第三修证出世间禅相。第四修证非世间非出世间禅相。
今第一释修证世间禅者。则为三。一四禅。二四无量心。三四无色定。
今前释修证四禅。四禅者。一初禅。二二禅。三三禅。四四禅。今论色界根本正定
。但说有四。若通方便中间。是则不定。若萨婆多人。说有未到地。及中间禅。足四禅
为六地定。若昙无德人。例不说有未来禅。而说有欲界定中间禅。以为六地定。若摩诃
衍。及瞿沙所明。则具有欲界未到地中间禅。足四禅为七地定。此中融会。以义推之。
今据正禅而论。但说有四。第一释初禅修证。如经偈说:
离欲及恶法 有觉并有观
离生及喜乐 是人入初禅
已得离婬火
a***n
发帖数: 1993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10章 法眼宗风
第10章 法眼宗风
一、文益创法眼
文益(885-958),俗姓鲁,余杭(杭州)人。年甫七岁,即投新定之智
通院全伟落发,弱龄即受具戒于越州(绍兴)之开元寺。后于明州(宁波)育王寺希觉
禅师门下习律,同时“傍探儒典,游文雅之场”,希觉称他为“我们之游、夏”。后到
福州长庆寺谒长庆慧棱,未契玄旨,乃结伴从西湖出游,因大雨,停留在城西之地藏院
,得参桂琛。桂琛问他:“行脚作么生?”文益曰:“不知。”琛曰:“不知最亲切。
”文益豁然开悟。又指庭下片石问他:“寻常说三界惟心,万法唯识。且道此石在心内
。在心外?”文益曰:“在心内,”琛云:“行脚人著甚么来由安片石在心头?”益窘
无以对,遂放下包袱,依止月余。从“词穷理绝”处悟“一切见成”、言下大悟。至临
川(江西抚州),州牧请住崇寿院。由此传法,四远参徒翕然而至,不下千人。南唐初
(937后)受江南国主李氏之请,住金陵报恩院,号净慧禅师,再迁清凉寺,持续开
堂。异域慕其法者,涉远而至。玄沙正宗,兴于江表。周显德五年(958)卒,谥大
法眼禅师。著有偈颂、真赞、铭记、诠注等,共数万言,流布天下。现存《语录》、《...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7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
2011-09-04 08:49:58 来源:净宗学会 作者:夏莲居居士 评论:0 点击:162
净宗学会课诵本之四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观自在菩萨章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观音圆通章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藏教典,若显若密,言观音者,凡百数十部,法华,楞严,华严,三大部中,皆有观
音章,唯法华普门品流通最广,楞严圆通章,虽有别行之本,而持诵已少希矣。又于华
严观音章,则未见有别行刊印之本。良由华严经海,卷帙浩博,前后三译,遍读非易。
东晋义熙十四年,佛度跋陀罗初译六十卷,与唐证圣天册间,实叉难陀重译八十卷,均
非全部,迨贞元间,三藏般若所译四十卷出,始为灿然大备。东晋与唐初译本,观音章
均在入法界品中,仅有长行而无偈颂。贞元所译四十卷,统名曰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
行愿品,观音章即在其内。考诸唐代贞元十一年十一月,南天竺乌荼国,进奉梵夹,次
年六月,奉诏于长安崇福寺开译,十四年二月译毕。参加译事者,罽宾国三藏般若外,
如宣梵译语,笔受迥缀,润文校勘,证义证禅诸职,俱为一...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8
远离邪命非法:《阿含经》里释迦牟尼佛对出家众所示占相、咒术的态度
──兼论他对神通的看法(注1)──
罗正心
国立政治大学、私立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
页次:9-28页
东方宗教讨论会论集新3期(1993.10出版)
一、前言
占相、咒术与神通似乎一直是人类感兴趣的,而在传统与习惯的
认知里,它与宗教有某种关连 (注2)。由于宗教与神通方术若即若离
,在佛教一般性介绍或入门的书籍,常有针对两者关系的澄清 (注3)
。其实从佛典中看,占相、咒术自为一范畴,神通另为一范畴;而佛
教徒有在家与出家人之分,佛陀允许在家人做的,不一定同意出家人
做。本文仅探讨佛陀对出家人表示有关占相、咒术的态度,兼论他对
神通的看法。简单地说,佛陀明白地反对出家人从事占相、咒术,而
有条件地许可神通的表现。但如果以它们为手段,于身外有所希求,
或满足现世利益(如名闻利养)为目的,则皆在释迦牟尼佛反对摒斥之
列。在后文可以发现,它们与调伏自身贪、瞋、痴,以解决世间烦恼
(如老、病、死、无常诸苦),达到涅盘或心解脱为目的之佛法有别。
本文系以《大正新修大藏经》里的《阿含经》 (长、中、杂、增
一、别...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
2011-09-04 08:49:58 来源:净宗学会 作者:夏莲居居士 评论:0 点击:413
净宗学会课诵本之四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观自在菩萨章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观音圆通章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藏教典,若显若密,言观音者,凡百数十部,法华,楞严,华严,三大部中,皆有观
音章,唯法华普门品流通最广,楞严圆通章,虽有别行之本,而持诵已少希矣。又于华
严观音章,则未见有别行刊印之本。良由华严经海,卷帙浩博,前后三译,遍读非易。
东晋义熙十四年,佛度跋陀罗初译六十卷,与唐证圣天册间,实叉难陀重译八十卷,均
非全部,迨贞元间,三藏般若所译四十卷出,始为灿然大备。东晋与唐初译本,观音章
均在入法界品中,仅有长行而无偈颂。贞元所译四十卷,统名曰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
行愿品,观音章即在其内。考诸唐代贞元十一年十一月,南天竺乌荼国,进奉梵夹,次
年六月,奉诏于长安崇福寺开译,十四年二月译毕。参加译事者,罽宾国三藏般若外,
如宣梵译语,笔受迥缀,润文校勘,证义证禅诸职,俱为一... 阅读全帖
x*m
发帖数: 276
30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佛教圣典
佛教圣典
关世谦居士译
每个人都有迷与苦为渊源的烦恼,想从这烦恼的羁绊中挣脱,有五种方法:
第一,对事物的见地须正确,辨别它的前因与后果。一切苦的根源,是由于心中有
了烦恼,一旦烦恼祛除,就会显现出无苦境界的正知。
因为见地有错误,生起对‘我’的思虑及忽视原因与结果的法则,被这错误的思虑
所拘束而生起烦恼,陷入苦与迷的境地。
第二,抑制欲望,使烦恼镇伏。以光明正大的心,制服眼、耳、鼻、舌、身、意六
根所发起的欲望,把产生烦恼的根本斩断。
第三、使用物品须合适,思考要正当。选用衣著和食物时不要考虑是为享乐,考虑
到衣服是为防御寒冷和暑热,以及遮护羞耻;食物是维持修道的根本,是为滋养身体。
有了如此正当的思考,烦恼将无由生起。
第四,凡事都须忍耐。忍耐寒、暑、饥、渴、辱骂,毁谤更要忍耐,因为接受忍耐
可以消灭燃烧己身的烦恼之火。
第五,远离不应去的所在,远离不可交的朋友。如能做到这一点,烦恼的火焰则消
逝殆尽。(——巴利本中部二·一切漏经)
佛陀篇
第一章 历史上的佛陀
第一节 伟大的生命历程
(一)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在罗希尼Rohini河流域,释迦族老早就建都在迦毗罗
Kapila城。国...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31
迎接佛陀第一人
须菩提尊者体证了空理,很会宣扬空理,他的一切行住坐卧,也最能表现空理。
有一次,佛陀忽然外出,不在僧团内,佛陀所有的四众弟子到处寻找,都不知道佛陀的
去处。后来天眼第一的阿那律以天眼观察,知道佛陀到忉利天为圣母摩耶夫人说法,大
概要三个月的时间才回来。阿那律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大家都非常思念,每个弟子对
佛陀都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
三个月很快过去了,佛陀重临人间,当佛陀还没有到达僧团的时候,知道的弟子都争先
恐后出去迎接。那时须菩提正在灵鹫山的窟中缝衣,他听到传报佛陀下降人间的消息,
随即站起来想放下手中的衣服前去迎接,正在这时,他心中一动,又再回到自己原来的
位置,心中想道:“我现在去奉迎佛陀的圣驾,是为了什么呢?佛陀的真身,不是在眼
耳鼻舌身意上可见,我现在去迎接佛陀,把佛陀的法身当做地水火风四大的和合,这是
没有真实的认识诸法空性。不认识诸法的空性,就见不到佛陀的法身,因为佛陀的法身
,诸法的空性,是没有造作主,也没有所造作。要想见到佛陀,则一定先要了解五蕴四
大是无常的,明白所有的一切是空寂的,知道森罗万象的诸法是无我的。没有我,也没
有人;没有作,也没有所...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32
迎接佛陀第一人
须菩提尊者体证了空理,很会宣扬空理,他的一切行住坐卧,也最能表现空理。
有一次,佛陀忽然外出,不在僧团内,佛陀所有的四众弟子到处寻找,都不知道佛陀的
去处。后来天眼第一的阿那律以天眼观察,知道佛陀到忉利天为圣母摩耶夫人说法,大
概要三个月的时间才回来。阿那律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大家都非常思念,每个弟子对
佛陀都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
三个月很快过去了,佛陀重临人间,当佛陀还没有到达僧团的时候,知道的弟子都争先
恐后出去迎接。那时须菩提正在灵鹫山的窟中缝衣,他听到传报佛陀下降人间的消息,
随即站起来想放下手中的衣服前去迎接,正在这时,他心中一动,又再回到自己原来的
位置,心中想道:“我现在去奉迎佛陀的圣驾,是为了什么呢?佛陀的真身,不是在眼
耳鼻舌身意上可见,我现在去迎接佛陀,把佛陀的法身当做地水火风四大的和合,这是
没有真实的认识诸法空性。不认识诸法的空性,就见不到佛陀的法身,因为佛陀的法身
,诸法的空性,是没有造作主,也没有所造作。要想见到佛陀,则一定先要了解五蕴四
大是无常的,明白所有的一切是空寂的,知道森罗万象的诸法是无我的。没有我,也没
有人;没有作,也没有所... 阅读全帖
r******3
发帖数: 586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密宗慣於狡辯的謊言!zt
1、狡辩言藏密没有男女双身修法。
藏密究竟有没有双身修法,事实胜于雄辩,有藏密诸师的著作为证!藏密著作那洛六法
云:【密宗有四大部:一、无上密宗,二、瑜伽密宗,三、行密宗,四、作密宗是也。
除无上密宗外,其余下三部密宗,皆无抱明母之修法。】显然,藏密诸师所说无上密即
是双身修法,抱明母者即是抱女人合修淫乐之“乐空不二”法门。
而且密宗诸师谓:【若不修男女双身修法,不可能成法身佛、报身佛。】有书记载为证

《《上乐王之修持不止一样,末而斡(马尔巴)喇嘛、秋既喇嘛、觉洛若喇嘛所传者,
各各不同,有六十二样之上乐王,皆有坛城。上乐王与喜金刚均注重丹田火之修持,修
之以供养身内无量无数之佛。但不得上师欢心者,修之仍无悉地。修者视己身如坛城,
以丹田火供养诸佛,此层甚为紧要。并修坛城中一切轮子转的道理,起分修法系严独勇
、无成佛之望。如欲成就,必修双身;正分修丹田火,即是修双身;故起分修后,必修
正分(必修双身法),始能成就。》》(那洛六法道然巴洛布仓桑布讲述,卢以照笔录
,晨曦文化公司1994.8.初版-P52)
又云:
《《那洛空行母系「上乐佛母」,上乐王系五大金刚之一;五大金刚乃:上乐王...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开悟——贾题韬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35
伊拉克战争——刀兵劫——杀生的因果
佛教界的祈祷(贝诺仁波切、净空法师)
版主注:受一网友的提醒,鉴于眼下正在进行的伊拉克战争,末学搜索了有关战争
(刀兵劫)的前因后果的佛学论述。这篇文章是李炳南老居士讲述的,李老已经于1986
年离我们而去,他的遗著仍然开示着我们。
千百年来碗里羹 冤深似海恨难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 但听屠门夜半声
李炳南老居士讲 林看治居士笔记
戒杀是息刀兵之本
诸位老师,各位佳宾大德,各位同修:学人今晚第一次来谈谈浅近的佛法,与诸位互相
来研究,敬请诸位多多指教。我们人生,生存在这世间,一种苦未了,一种苦又再来,
可以说是八苦交煎,苦不堪言, 真受不了!但是除了八苦以外,还有许多未定的苦,
如刀兵灾祸,真是一言难尽。
甲、刀兵来源
我们大家要明白,这些痛苦是从何处来的?凡事不离因果,过去造了八苦的因,现在就
要受八苦的果,了知因果的关系,就知道刀兵劫也是一种果报。可是有一部份人,不相
信万法皆有因果之说,因为他没有研究佛法,所以就不相信因果的道理!既然不信因果
,那么刀兵劫是什么原因,且请你说说看!好,我们就来追求到底,看看刀兵劫的原因
是什么?
一、凡智知...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6
【八】
我想我之前曾简短讲过这个
龙树菩萨写了【中观论】
他在礼敬的部分写道(仁波切以藏文读诵)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意思是 佛陀是唯一的 是最殊胜的说法者或老师
这不只是种虔敬的表达
也不是诗意的写法
佛陀是殊胜的说法者或导师
藏文称为‘嘉华滇巴’这句话其实是有要义的
任何非佛者
包括十地菩萨在内 都没有佛那样的功德
那实际上是佛的十力之一 第十力是非常殊胜的力量
显然的 不要说我们
像我这样试图在此授课的人
就连十地菩萨都没有这个力
当像我自己这么平凡
有污染的有情众生 当我们教法时
会用很多很多的方法 这其中的大部分方法
都是很平凡的 有污染的
首先 如果你不小心 动机会是来自于
想要得到权力 财产 徒众
供养那类的污染
但即便如此 非常偶尔的时候
像我这样的人偶尔也会有 某种慈悲心 真心
为了利益他人而给予教法 不殊胜的老师可用的方法
基本上我们就是猜测
你...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成佛之道
释印顺的成佛之道

释印顺的《成佛之道》等书,偏离了如来正法,甚而转向藏密外道及欧日学术界求
学,加上他个人对三藏经论的不完全信受以及不如理的依文解义与意识思惟,因而割裂
佛法、自成体系,却又被无知的徒众与学者推崇、继承而成了“印顺学派”的一家之言
。释印顺的这些思想及作为,不仅突显其落在世俗法的心行与表现,况且以种种自外于
佛法的创见引为个人的成就,而非如实宣说佛陀的教法,已造下谤佛、谤法的最重罪,
岂可与圣玄奘菩萨相提并论?可说是无知者的牵强附会、类比失当。这可说是蓝教授及
印顺学派为了高抬释印顺的“佛学成就”,所作攀龙附凤的不智之举。
且看释印顺及其徒众对《成佛之道》一书的介绍:
佛法的统贯条理,对于一般信众的持行来说,原是不能苛求的。但宏传佛法的大德
们,是不能不有的必要胜解。这才能应机说法,而始终保持佛法的完整性,不致于落入
杂乱与偏向的窠臼。……虚大师深感于中国佛教末流的空疏贫乏,所以以“五乘共法”
,“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统摄一切佛法,开显由人而成佛的正道。这与西藏
宗喀巴大师,宗承印度的中观与瑜伽,以“共下士道”,“共中士道”,“上士道”,
而综... 阅读全帖
c*******u
发帖数: 12899
38
☆─────────────────────────────────────☆
GoodToCU (无心) 于 (Wed Apr 25 16:40:16 2012, 美东) 提到:
认为给孩子保留中国国籍选项无所谓的父母请跳过。
如果你的孩子在美国出生的时候你们还没有拿到绿卡。
按国籍法第五条,你的孩子有中国国籍。
然后你们拿绿卡了并不代表孩子中国国籍
的自动丧失。按国籍法第十四条规定:
“中国国籍的取得、丧失和恢复,除第九条规定的以外,
必须办理申请手续。未满十八周岁的人,可由其父母或
其他法定代理人代为办理申请。”
所以如果可能请为你的孩子申请旅行证而不是回国的
签证。如果签证,以后我国政府可能说申请签证就相当
于丧失中国国籍的申请手续。
另外国籍法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本法公布前,已经取得中国国籍的或已经丧
失中国国籍的,继续有效。
=========================
这个主题里已经有长达142楼的讨论。下面是我
看完后的UPDATE:
-----------------------------------
发信人: GoodToCU (无心), 信区: ...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觉囊派
藏传佛教觉囊派
刘立千  著
一、觉囊派的传承
觉囊是地名,全名觉摩囊,在西藏日喀则专区的拉孜县境彭措林寺东的一座
山沟内,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觉囊寺是公元十三世纪时衮邦?吐吉尊追①
(1243─1313)所建。他初是萨迦派僧,曾为萨迦八思巴弟子。后来他从衮钦?却
古沃色②听《时轮讲解》和《六支瑜伽》③,得到却古沃色暗以他空见解释时轮
的教授,经过实修,证悟了他空中观④乐空双运之理。他又以他空见讲解《时轮
六支瑜伽》。于是遂独成一派,因其驻锡地为觉摩囊后遂称为觉囊派。(《青
史》904-905页)。
他空见最早的创造人为裕莫?木居多吉⑤,公元十二世纪时人,从裕莫起已
暗传七代才到衮邦?吐吉尊追。裕莫初是个瑜伽行者⑥,出家更名迪巴杰布,曾
亲近索律师等大德甚多。又从克什米尔班钦?达瓦贡布听讲《时轮》法。依达
瓦贡布弟子卓敦?南拉孜⑦译师学《时轮本续经》以及注疏要门⑧等,还学《密
集》⑨的明炬释和要门等,随后到后藏乌郁⑩地方专修《时轮法》,定中见到空
色天身⑾从内显发,又阅《如来藏经》等经,说“一切众生皆本具相好庄严⑿之
佛身,名如来藏⒀。于是生起胜义本有⒁之他空见。木居多吉将时轮教授和这... 阅读全帖
i***r
发帖数: 292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Z)
三、佛陀嘱法大迦叶
(一)大迦叶的证德与威信
大迦叶尊者是一位严谨的比丘,终生持头陀行,修清净梵行,他所证的果德,决
非一般凡庸之辈能望其项背的。虽然他“长须发,着弊纳衣”,为六群比丘、比丘尼所
憎恶,但由于尊者严持戒律,精进办道,证德高广,因此自然得到人天的礼敬。如《十
诵律》中说到大迦叶“多知广识”,佛陀涅槃后,“四部众尽皆恭敬、信受其语”,大
众听说大迦叶从波婆城来要到拘尸城后,“皆出到半道”奉迎,“头面敬礼”。[33]这
说明当时的大迦叶在佛教四部众中很有威信,几乎成了僧团的领导者。就连天帝释都想
尽办法供养大迦叶,甚至变化为丑陋不堪的织妇,因为大迦叶“心怀哀愍贫穷孤陋、病
苦疾者”。[34]又如经中说,在一个小雨的晚上,天帝释为大迦叶“持伞盖覆灯”,“
随摩诃迦叶后行”。[35]
而那些不敬信、不尊重大迦叶的六群比丘、比丘尼,屡屡为佛、僧团及广大信众
所嫌责。如律中记载吐罗难陀(偷罗难陀)比丘尼有一次在给别人讲法时,大迦叶碰巧走
到那里。听法的人因此站起来,独吐罗难陀端坐不动,众人就说她这样“极为不善”。
而吐罗难陀自恃“我是释女,从佛出家”,大骂大迦叶,说他是“外道邪徒”,...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41
佛教空性观
——北京大学哲学系演讲
(2010年6月24日上午)
(视频: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9
主持人致辞:
今天非常荣幸能请到索达吉堪布,给我们讲一讲藏传佛教的思想。
堪布这次能来北大,是一个很殊胜的因缘。大家都知道,藏传佛教有许多非常优秀的东
西,也有它的教育思想,可是当今学术界,对此研究得还不充分,在教学上有欠缺。而
且,藏传佛教与藏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在这方面,我们了解得也不是很多。同时,堪
布的修证境界非常高,若能从另一个层面上介绍佛学,跟我们这些大学老师讲述佛学,
可能完全不一样。
北大历来推崇多元文化兼容并蓄,我们的学生在学术上也有一种包容和热爱,所以今天
真的很荣幸能请到堪布到北大哲学系作一个讲演。这次的活动,很大程度上,是由热心
于藏传佛教研究的一些同学发起的。他们的这种热情,我们一定要悉心爱护,这对我们
老师也是一种鞭策。我们这些老师,基本上都是研究汉传佛教、印度佛教的,所以同学
们的热情,鞭策老师们也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下面,我们师生一起来听堪布的开示,
掌声有请——
缘 起
今天,很高兴来到...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2
我的皮毛知识是没有能力回答你的问题的,看这个帖子吧:
五部大论的汉译名为:《释量论》、《现观庄严论》、《中观论》、《俱舍论》、《律
宗论》。这五部大论,包括了藏传佛教显宗基础原理。一般僧人全部学完需十五年左右。
下面,略加介绍五部大论:
(1)《释量论》
《释量论》是古代印度的因明学名著,此处的“因”指推理的依据,“明”为通常
之学。顾名思义,因明学就是关于推理的学说。现代逻辑学将印度因明学列为古逻辑学
之一种,是专门研究思维和思维规律的一门学问。因明学深奥难学,极费时间,当代的
汉地僧众很少有舍得花时间去研习的。有的学者甚至非议因明学,将印度佛教衰微之原
因也归于因明唯识等学问的日趋学术化,每一门学问非穷一生之功而不能精通,一与百
姓越来越远。这种责难也不无道理。汉地净土宗大弘的原由之一,便是其修证简单,目
的明确,易为百姓接受。但有一个事实是,许多跟外道辩论而取得最终胜利之大德,多
是因明学大师。千年来,佛教就是在与外道的辩论中渐为更多的人所理解,进而信仰。
一个仅想自己往生净土者固然可以不必学习因明,而一个大德便不能不学习因明。我看
过不少佛学著作,有许多...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43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侮蔑佛陀为“鬼神”,佛法为“鬼神之法”的做法,是自己砸自己的招牌
萧平实又说:“结手印,诵咒是鬼神所说法。”
“手印”是一种象征性的语言。除了萧平实这样的无知的狂徒,谁也不会把“结手印”
当成密宗的特征。看来萧平实连汉传佛教的寺庙都未曾进入过。如果进过寺庙,不会看
不到寺庙中三世佛、八大菩萨等雕塑佛像,如果看到各种雕塑佛像,不会看不到,各种
佛像所结不同手印。萧平实如果长眼睛,不会看不到这个铁的事实。既然“结手印”是
鬼神所传的法,那么显宗佛教的佛像手印也是“鬼神所传”的法了。
又如凡是修定坐禅的人,都依毗卢七法的坐势打坐。在毗卢七法中就有双手结定印之法
。如果“结手印”是鬼神所传之法,那么毗卢七法中也有鬼神之法了?萧平实声称他们
也在习禅打座,肯定是不用毗卢法了,若依毗卢七法而坐,就会有习“鬼神之法”之嫌。
又“密咒”不仅密宗经典有,而且《般若》、《华严》、《阿含》各个经典中都有,如
《般若心经》中说到:“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其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在《大般涅槃经》中说:“善咒者以咒力故,能令如是老毒龙金翅鸟等,恶象狮子虎豹
豺...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44
来自主题: Family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26:40 2013, 美东)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45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我所见的真感应
弥陀接引、陀罗尼被现金莲花
灵蛇报恩
放生行善,众教奉行
业报难逃偿宿债
随缘,欢喜放生
今能念佛,又能放生,九品莲台高步无疑
大龟报恩
人间行者
存心愈大,植德弥深
浩瀚师恩,无以为报
十年放生有感
后记
放生十...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给新同学们一个建议
法是什么?在圣典中,法字的使用范围很广,如把不同的内容,条理而归纳起来,可以
分为三类∶一、文义法;二、意境法;三、(学佛者所)归依(的)法。
释尊说法,重在声名句文的语言,书写的文字,以后才发达使用起来。语言与文字
,可以合为一类。因为语文虽有音声与形色的差别,而同是表诠法义的符号,可以传达
人类(一分众生也有)的思想与情感。如手指的指月,虽不能直接的显示月体,却能间
接的表示他,使我们因指而得月。由于语言文字能表达佛法 [P6] ,所以也就称语文为
法;但这是限于表诠佛法的。如佛灭初夏,王舍城的五百结集,就称为「集法藏」。然
此能诠的语文法,有广狭二类∶一、凡是表诠佛法的语文,都可以称为法,这是广义的
。二、因佛法有教授与教诫二类,在教化的传布中,佛法就自然地演化为「法」与「毘
奈耶」二类。等到结集时,结集者就结集为「法藏」与「毘奈耶藏」。与毘奈藏耶相对
的法藏,那就局限于经藏了。
意境法
『成唯识论』说∶「法谓轨持」。轨持的意义是∶「轨生他解,任持自性」。这是
说∶凡有他特有的性相,能引发一定的认识,就名为法,这是心识所知的境界,在这意
境法中,也有两类∶一、「别法处」∶佛约六根...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26:40 2013, 美东)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提心的修法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居士)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曰:「无量寿经三辈往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
之心。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
生生有佛国土心。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
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又《安乐集》曰:「依天亲《
净土论》(即《往生论》)云,凡欲发心会无上菩提者,有其二义:一者,先须离三种
与菩提门相违法。二者,须知三种顺菩提门法。何等为三: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
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三者方便门
,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顺菩提门者
,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即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何等为三:一者无染清净
心。不为自身求安乐故。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自身求乐,即违菩提门。是故无染清
净心是顺菩提门。二者安清净心。为拔一切众生苦故。……三者乐清净心。欲令一切众
生得大菩提故。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菩提是毕竟常乐处,若不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
者,则违菩提门。...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更严重千万倍的过失
双身法的藏传密教到底是喇嘛教还是佛教?如影随形跟随佛教约有一千五百多年
的密教,到现在还是有许多人分不清藏传密教到底是不是佛教?有人说佛教不是有禅、
律、密、净吗?那密就是佛教的一宗又复何疑?可是佛教之密就是喇嘛教之密宗吗?把
喇嘛教称为藏传佛教而说它是超越佛教显宗的金刚乘密宗,这就是密教借壳上市,绵延
一千多年而不绝的原因。造成这个误会的主要原因是领导佛教界的僧伽、居士们没有智
慧去辨别,任其渗入佛教,最后将是李代桃僵,由密教取代了佛教,而真正的佛教就不
见了!这不就是印度佛教灭亡于密宗的历史写照吗?
为什么密教取代佛教,佛教就会灭亡?这就值得学佛人认真地去探讨其中的道理和
原因,才不至于被误导。否则像印顺法师他明明知道密教的所作所为,却还是把它当作
佛教,而且努力弘扬它的某些教义,看来密教对于无智慧的修行人还真是有它致命的吸
引力。大家可以想一想,修行人是背俗的,所谓“俗之所珍,道之所贱;道之所珍,俗
之所贱。”学佛人努力要远离财色名食睡、酒色财气,贪权力、名闻利养等等都要舍离
,可是密教却不必舍离,反而要你大贪特贪,美名为以贪止贪。所以密教当人王也要当
法王,既喝酒也要... 阅读全帖
首页 3 4 5 6 7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