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辟支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S**U
发帖数: 7025
1
从几段大般若经的经文来看般若经修行方法吧。原始佛法修习定慧的方法,大般若经引用,龙树解释也是菩萨修行方法。
大智度论卷第十九 释初品中三十七品
〔经〕「菩萨摩诃萨,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中,不生故应具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
〔论〕问曰∶三十七品是声闻、辟支佛道,六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道,何以故于菩萨道中说声闻法?答曰∶菩萨摩诃萨,应学一切善法,一切道。如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悉学一切善法,一切道;所谓乾慧地乃至佛地。是九地应学而不取证,佛地亦学亦证。
复次,何处说三十七品但是声闻、辟支佛法,非菩萨道?是般若波罗蜜摩诃衍品中,佛说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是摩诃衍;三藏中亦不说三十七品独是小乘法。佛以大慈故,说三十七品涅盘道,随众生愿,随众生因缘,各得其道。欲求声闻人,得声闻道;种辟支佛善根人,得辟支佛道;求佛道者,得佛道。随其本愿,诸根利钝,有大悲、无大悲。譬如龙王降雨,普雨天下,雨无差别。大树大草,根大故多受;小树小草,根小故少受。
大智度论卷第二十
释初品中三三昧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
〔经〕「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2
这是辟支佛的定义,和定义过不去没什么意义。
如果辟支佛可以教人以圣道,就不是辟支佛,而是正等正觉的佛了。
用河马的类似话说:
以凡夫的眼界凭文字来妄解涅磐阿解脱阿的境界,
揣测辟支佛应该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能力,
津津有味说了几百遍辩了几百遍,
说也说不清,有嘛意思啊...
b*****l
发帖数: 3821
3
这是辟支佛的定义,和定义过不去没什么意义。
如果辟支佛可以教人以圣道,就不是辟支佛,而是正等正觉的佛了。
用河马的类似话说:
以凡夫的眼界凭文字来妄解涅磐阿解脱阿的境界,
揣测辟支佛应该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能力,
津津有味说了几百遍辩了几百遍,
说也说不清,有嘛意思啊...
d**********6
发帖数: 237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妙法莲华经 简介
1.佛讲《法华经》前,有5000人退席不听此经,佛却不制止他们离去,并开示大家这
5000人为增上慢人,不堪承受大法,而仍留在会场的弟子则为堪能信受大法、大根大本
之人。这是佛在引导众生归入此《法华经》,用了41年之久一直做引导,今天才开口讲
此真法《法华经》,还有这么多的人不受持此经。如果佛不做41年的引导,将有多少的
人退席,数目将更多。
【原文】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
为汝分别解说。”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
座起,礼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
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
矣。汝今善听,当为汝说。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2.佛关门讲真话,诸佛出世的最终目的只为宣讲这部经,此经最为上乘,是一佛乘
,再没有第二部经能使众生成佛。《法华经》乃本末究竟、一实相应。
【原文】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
。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常乐我净
以前说明了佛法中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和无住处涅槃的四
种涅槃(见帖:什么是涅槃)。
其实这其中,唯有诸佛具足证得这四种涅槃,称为大般涅槃。而如来大般涅槃则具
有常、乐、我、净这个四德;因为,如来涅槃心体这第八无垢识已经断尽了二种生死,
恒常不变,没有生灭,所以称为“常”;又,如来不仅断尽一念无明烦恼障的现行,也
断尽一切习气种子及无始无明上烦恼随眠,永远寂灭,没有丝毫的烦恼,所以称为“乐
”;而如来涅槃心体第八无垢识是真实、不变异、得大自在,所以称为“我”;又,如
来究竟解脱一切染污垢秽,所以称为“净”。
就如同《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中有圣教这样开示:
【若言我者,则是如来。何以故?身无边故,无疑网故。不作不受故名为常;不生
不灭故名为乐;无烦恼垢故名为净;无有十相故名为空;是故如来常乐我净,空无诸相
。】(《大般涅槃经》卷三十)
常、乐、我、净,讲的是佛地第八无垢识真如心体以及佛地佛性的性用,并非菩萨
地,更不是凡夫众生的境界。《阿含经》中曾提到佛的“解脱色”,说“诸佛有解脱色
常住不坏,利乐有情永无穷尽”。大乘经中也说,诸佛有三种意生身及庄严报身,...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6
【八】
我想我之前曾简短讲过这个
龙树菩萨写了【中观论】
他在礼敬的部分写道(仁波切以藏文读诵)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意思是 佛陀是唯一的 是最殊胜的说法者或老师
这不只是种虔敬的表达
也不是诗意的写法
佛陀是殊胜的说法者或导师
藏文称为‘嘉华滇巴’这句话其实是有要义的
任何非佛者
包括十地菩萨在内 都没有佛那样的功德
那实际上是佛的十力之一 第十力是非常殊胜的力量
显然的 不要说我们
像我这样试图在此授课的人
就连十地菩萨都没有这个力
当像我自己这么平凡
有污染的有情众生 当我们教法时
会用很多很多的方法 这其中的大部分方法
都是很平凡的 有污染的
首先 如果你不小心 动机会是来自于
想要得到权力 财产 徒众
供养那类的污染
但即便如此 非常偶尔的时候
像我这样的人偶尔也会有 某种慈悲心 真心
为了利益他人而给予教法 不殊胜的老师可用的方法
基本上我们就是猜测
你...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与成佛(─)
缘起
末法时世“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凡夫外道不知三涂苦果之可怖,竟争相妄称已成
佛道,尽皆以佛法名相包装著外道法来笼罩众生,有心学佛的人,往往因为缺乏佛法的
正确知见而不具择法觉分,遂为各种表相所蛊惑,或被名师的邪说所诳骗,有人因而损
财失身、家庭破碎,乃至更多人随顺邪师造下谤佛、谤法、谤僧、大妄语等等重大恶业
犹不自知,实在令人悲愍。“佛教与成佛”系列文章的推出,就是要为大众概略解说佛
陀教法的整体内容:包括成佛应有的殊胜不可思议功德——函盖菩萨道五十二位阶一切
修证内涵的具足圆满,也包括三界六道的介绍、因缘果报的道理、人天乘次法等等,期
盼能为大众普遍建立起佛法的基本正确知见,而能以此检验一切人说法之正讹,则不惟
自己能不再被邪说所误导,乃至能救护家人亲友免于邪师的荼毒,成为有智慧的学佛人。
第一篇——总说
自古以来“学佛”这件事总是不断地流传著,当世间有战乱、饥荒、疾疫等等天灾
人祸的时代,“学佛”大约就只有极少数生活资财无缺者能参与;若是在富裕升平的世
代,则“学佛”就会更为普遍,而且人数也会更多。这个现象就显示了:想要“学佛”
是必须有相应的福报才行!只是,这些自称...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8
借楼一用, 原始佛法中提到的大乘
《长阿含经》(卷2):
尔时。世尊与诸大众。譬如力士屈伸臂顷。忽至彼岸。世尊观此义已。即说颂曰
佛为海船师  法桥渡河津
大乘道之舆  一切渡天人
亦为自解结  渡岸得升仙
都使诸弟子  缚解得涅槃
《增壹阿含经》 (卷1) T02, p0550c
如是阿含增一法   三乘教化无差别
佛经微妙极甚深   能除结使如流河
然此增一最在上   能净三眼除三垢
其有专心持增一   便为总持如来藏
《增壹阿含经》 (卷1) T02, p0550c
契经一藏律二藏   阿毘昙经为三藏
方等大乘义玄邃   及诸契经为杂藏
《增壹阿含经》 (卷45) T02, p0792b
今此众中有四向.四得及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其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三乘之道
者。当从众中求之。所以然者。三乘之道皆出乎众。
《增壹阿含经》 (卷45) T02, p0792c
此是声闻乘。此是辟支佛乘。此是佛乘。
《增壹阿含经》 (卷16) T02, p0626a
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作声闻.缘觉.佛乘者。悉成其愿。
《增壹阿含经》 (卷20) T02, p0653a
若法在世者。便有须陀洹...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9
借楼一用, 原始佛法中提到的大乘
《长阿含经》(卷2):
尔时。世尊与诸大众。譬如力士屈伸臂顷。忽至彼岸。世尊观此义已。即说颂曰
佛为海船师  法桥渡河津
大乘道之舆  一切渡天人
亦为自解结  渡岸得升仙
都使诸弟子  缚解得涅槃
《增壹阿含经》 (卷1) T02, p0550c
如是阿含增一法   三乘教化无差别
佛经微妙极甚深   能除结使如流河
然此增一最在上   能净三眼除三垢
其有专心持增一   便为总持如来藏
《增壹阿含经》 (卷1) T02, p0550c
契经一藏律二藏   阿毘昙经为三藏
方等大乘义玄邃   及诸契经为杂藏
《增壹阿含经》 (卷45) T02, p0792b
今此众中有四向.四得及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其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三乘之道
者。当从众中求之。所以然者。三乘之道皆出乎众。
《增壹阿含经》 (卷45) T02, p0792c
此是声闻乘。此是辟支佛乘。此是佛乘。
《增壹阿含经》 (卷16) T02, p0626a
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作声闻.缘觉.佛乘者。悉成其愿。
《增壹阿含经》 (卷20) T02, p0653a
若法在世者。便有须陀洹...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10
有些人虽然精进行持善法,即生中却遭受各种痛苦和违缘,这是消除恶业的好现象。与
此相反,有些人虽然积累了滔天大罪,今生却过得越来越幸福快乐,不必感受任何违缘
和痛苦,但这种暂时的快乐并不妙,这是往昔的点滴善果在现世成熟,之后便会彻底耗
尽,如今所造的恶业虽然暂时没有成熟,但必将于后世成熟,那时就永远没有解脱的机
会了。这就是所谓的“重罪者临堕地狱,福德犹如降大雨”。
就像播下种子后不可能马上收获庄稼一样,造了善恶业后也不可能立即现前苦乐果报,
但无论如何,因果是不会空耗的,以后必定会成熟相应的果报。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道
理,否则很可能在遇到违缘时对因果产生邪见。
关于造业之后必定感果之理,龙树菩萨曾经开示道:“有者所造诸罪业,纵未即时如刀
砍,然死降临头上时,罪业之果必现前。”有些人造了罪业后,虽然不像身体被刀砍后
立即流血那样迅速感受果报,但在死亡降临(或罪业成熟)时,果报必定会毫厘不爽地
现前。《无量寿经》中也说:“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因此,
有些人造了罪业后,并没有立即显现恶果,反而在一段时间内过得很快乐,这些愚人甚
至会觉得越造罪业越幸福,这样的想法完全是不...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1
的确有定性声闻 (不迴心阿罗汉)的开元 :如
《楞严经》曰:「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於寂灭,精妙未圆。於命明中,
分别精麤,疏决真偽,因果相酬,惟求感应,背清净道:所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居
灭已休,更不前进,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定性声闻。
五性(名数)法相宗所立。一切眾生之机类,分為五性,而定成佛不成佛:
一、定性声闻,有可开阿罗汉果之无漏种子者。
二、定性缘觉,有可开辟支佛果之无漏种子者。
三、定性菩萨,有可开佛果之无漏种子者。
四、不定性,有二种三种之无漏种子者。此中有四种:一、菩萨声闻不定,有佛果与罗
汉果之二种子者。二、菩萨缘觉不定,有佛果与辟支佛之二种子者。三、声闻缘觉不定
,有罗汉果与辟支佛之二种子者。四、声闻缘觉菩萨不定,有罗汉果与辟支佛与佛果之
三种子者。
五、无性,无三乘之无漏种子,但有可开人天果之有漏种子者。

了。
a****a
发帖数: 26187
12
☆─────────────────────────────────────☆
yushengyan (玉生烟) 于 (Mon Jul 11 23:18:59 2011, 美东) 提到:
后院有个转动的喷头在浇菜地。天快黑了,估计也差不过浇好了,就去关水。
正好出差的LD打来电话,就边接电话,边在后院信步。右边菜地都在开花结果,左边草
地绿油油如地毯,手上还有电话聊天,好不惬意。突然,脚尖前面不到10厘米远的地方
,一条长长弯弯的东西在游动!
吓死我了,一条大蛇啊, 尖叫声也吓着了电话那边的LD, 还好,手机没吓掉。
看我停住了,蛇也停住了。是条黑色(墨绿)花纹的蛇,在绿草地里里面,傍晚已经看
得不是十分清楚了。请示LD, 是放走还是正法, LD说,赶走算了,你别打不死反弄出
危险了。
遭到LD鄙视后,看旁边正好扔这个除草的长柄锄刀, 就一只手握着电话直播,另一只
手握着锄刀打蛇。
几次下刀均没伤到要害,蛇先是想朝篱笆外面方向逃,后又转过头来攻击锄刀。吓得我
一度后退连连。正要扔下手机,双手作战,突然锄刀好像正好打到了7寸,蛇不游动了。
于是又连续作战,确认它不会再窜起来给我...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790
13
欲界六层天
第一层天是四天王天,有持国、增长、广目、多闻等四大天王及其所部之天众;
第二层天是忉利天,又叫三十三天,帝释天在中央,其四方各有八天;
第三层是夜摩天,没有昼夜,以莲花开合分时;
第四层天是兜率天,又叫知足天,释尊成佛以前,在兜率天,从天降生人间成佛,未来
佛也住在兜率天,将来也从兜率天下降成佛,来救世普渡众生;
第五层天是化乐天,谓自化五尘之欲而娱乐故;
第六层天叫他化自在天,此天为欲界之主,以破坏他人欢乐幸福为乐,魔王波旬就住在
此,是他请求佛陀涅槃,佛陀由于慈悲心听了他的话,在佛陀寂灭之后,波旬转而说,
等到末法时期我要带领众弟子穿上你们的衣服,装扮成你们的样子来灭你的法。
佛陀寂灭之后,未来佛未来之世是无佛之世。出生在无佛之世,以智慧独自悟道,通说
为观察十二因缘,进而得到证悟而解脱生死、证果之人,即为辟支佛。辟支佛是缘觉乘
的最高果位,但并不完全等于觉行圆满、无上正等正觉。魔王波旬的儿子将来会修成辟
支佛,而波旬将来天命终了,会直接堕入地狱,然后他沉痛忏悔才能出地狱,后上升到
忉利天,在天上修佛法而得度。
l*****y
发帖数: 256
14
发信人: CSky (Burning Life), 信区: Wisdom
标 题: 元音老人论密宗九乘次第 及禅宗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Mar 1 17:36:01 2003), 转信
摘自元音老人《中有成就秘笈》
针对本密法,孙景风居士讲:“听闻的人,至少要明白‘九乘教义’,具有瑜伽初
步的智解,才能心印相合,融会贯通,事理无碍。”(见原文三十八页)这就要求听到
这个法的人要有相当的智慧才行(并不是阿猫阿狗都能听得懂)所以在这里我们先讲一
下密宗的“九乘教义”。“九乘”就是指外三乘,内三乘和密三乘(见下图):
┌声闻乘
┌外三乘——│辟支佛乘
│     └菩萨乘

│     ┌事业部
九乘次第——│内三乘——│行持部
│     └瑜伽部

│     ┌玛哈约嘎(大瑜伽,即大相应)
└密三乘——│阿努约嘎(随瑜伽,即圆满相应)
└阿底约嘎(极瑜伽,即大圆满相应)
外三乘就是显教的声闻、辟支佛和菩萨。主要讲的是教理,让我们明白怎样才能修成罗
汉?怎样才能修成辟支佛?怎样才能修成菩萨?如何才能证成佛?先要知道这些教理,
然后才能精修密法。假如我们在修密法
l******j
发帖数: 1728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发菩提心的人好惨
授记如果是必须的,那所谓的认可就带有允许的含义。就是说即使是其他因缘都具足了
,修持的够了,即使没有授记,就没有license.
“已经从佛陀那里得到授记,未来将成为辟支佛、上首弟子和大弟
子的人也不能证得佛果,因为他们肯定只会如佛陀所授记的那样,分别证悟辟支菩提、
上首弟子菩提与大弟子菩提”
辟支佛、上首弟子和大弟子被佛一旦授记,不管如何修行也永世不得翻身,还不是大不
幸?干脆也别修行了。
佛性是众生的共性,不是说就是大乘如来藏,四圣谛的根本不就是众生皆可解脱涅磐吗
?哪里来的三六九等?
S**U
发帖数: 7025
16
维摩诘所说经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
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尔时
天女问舍利弗。何故去华。答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天曰。勿谓此华为不如法。所以
者何。是华无所分别。仁者自生分别想耳。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若无所分
别是则如法。观诸菩萨华不著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
畏生死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已离畏者一切五欲无能为也。结习未尽华著身耳。结
习尽者华不著也。舍利弗言。天止此室其已久如。答曰。我止此室如耆年解脱。舍利弗
言。止此久耶。天曰。耆年解脱亦何如久。舍利弗默然不答。天曰。如何耆旧大智而默
。答曰。解脱者无所言说故吾于是不知所云。天曰。言说文字皆解脱相。所以者何。解
脱者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文字亦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是故舍利弗。无离文字说解脱也。
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是解脱相。舍利弗言。不复以离婬怒痴为解脱乎。天曰。佛为增上
慢人。说离婬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婬怒痴性即是解脱。舍利弗言。善哉
善哉。天女。汝何所得以何为证辩乃如是。天曰。我无得无证故辩如是。...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17
摘自
http://www.bskk.com/thread-2655187-1-1.html
“四阿含经里之教义的任何一偈当中,都为具足诸佛之教,以及具足辟支佛、声闻之教”
所以不要小看劝人为善、导人向佛的善举。
---------------------------------
增一阿含经卷一
大迦叶问阿难曰。云何。阿难。增一阿含乃能出生三十七道品之教。及诸法皆
由此生。阿难报言。如是。如是。尊者迦叶。增一阿含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皆由此生
。且置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迦叶问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
及诸法。时。尊者阿难便说此偈
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所以然者。诸恶莫作。是诸法本。便出生一切善法。以生善法。心意清净。是故。迦叶
。诸佛世尊身.口.意行。常修清净。迦叶问曰。云何。阿难。增壹阿含独出生三十七
品及诸法。余四阿含亦复出生乎。阿难报言。且置。迦叶。四阿含义。一偈之中。尽具
足诸佛之教。及辟支佛.声闻之教。
所以然者。诸恶莫作。戒具之禁。清白之行。诸善奉行。心意清净。自净其意。除邪颠
倒。是诸佛教。去愚惑想。
云何。迦叶。戒清净者。意岂不净乎...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311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业之网
转自:http://baike.baidu.com/view/680105.htm
简介注:关于魔王波旬:欲界第六天的天主/六梵天主,就是魔王波旬。他假装皈依了
佛门,过去因供养过辟支佛的福德得以成为六梵天主。是他请求佛陀涅槃,佛陀由于慈
悲心听了他的话。在佛陀答应离开之后,波旬转而说,等到末法时期我要带领众弟子穿
上你们的衣服,装扮成你们的样子来灭你的法。波旬由于引人入外道,引人误入歧途,
所以被称为魔王。
六欲天天分为:欲界天、色界天和无色界天(空界天)。“欲界”是六道所居,
欲界众生有淫欲心。欲界越高,淫欲心越淡,分别是交、抱、握、笑、视。欲界天有六
层,亦称“六欲天”,其特征主要是有乐、欲。
欲界六天欲界六天:第一层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腰。第二层是“忉利天
”,在须弥山顶,是帝释天住的地方,也叫三十三天(东南西北每一方横向有八天,加
中央一天)。第三层是“夜摩天”,不论日夜都是亮的,它是以莲花开了做为白天,莲
花合起来做为黑夜,天很长。第四层是“兜率天”,弥勒菩萨就住在“兜率天宫内院”
龙华道场,外院仍是天神所居。第五层是“化乐天”。第六层是“他化自在天”,是(
欲界)天...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19
佛陀最初的侍从
目前大部分寺院的大雄宝殿的中央,莲座上佛陀圣像的旁边,总是左边站着大迦叶,右
边站着阿难陀,但佛陀最初弘法的时候却不是这样。
佛陀成道的最初两年中,舍利弗和目犍连就皈依佛陀,从他们皈依佛陀起,目犍连就站
在佛陀的左边,舍利弗则站在佛陀的右边。除去他们到别的地方去弘化,就一直不曾离
开过佛陀。
舍利弗随佛陀出家半个月后才尽诸结漏,断除烦恼,而目犍连只用七天的时间,即尽结
漏,现神通力,证得阿罗汉的神通智波罗蜜。
目犍连,身材颀长,方脸大耳,面容表现出坚毅的神情,他很乐观,很勇敢,常为正义
之事打抱不平。
佛陀的比丘弟子中,有神通的弟子非常多,而目犍连被推为神通第一,就是因为他在教
化中常显神通,佛陀虽不许弟子显异惑众,但对目犍连的神通却常常称许。
因中发愿求神通
目犍连为什么会有神通?关于这点,是他过去生中有着一段微妙的因缘。
目犍连过去生中本是一个以捕鱼为业的渔夫,常在海边捕捉鱼虾出卖,以这样的方法来
求财生活,日复一日,终于天良发现,觉得这种求财的方法是大苦业。他觉得一个人今
生应做来生的功德,由于这一念向善之心,他就决意改业为生。没有多久,他见到城中
有一位辟支佛,...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0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大教缘起第三
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现大光明,数千百变。
尊者阿难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净。光颜巍巍,宝刹庄严。从昔
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生希有心。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
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去、来、现在佛佛相
念,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愿
为宣说。
于是世尊告阿难言:善哉善哉!汝为哀愍利乐诸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义。汝
今斯问,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功德百
千万倍。何以故?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阿难,如来以无尽
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难值难见,如
优昙花,希有出现。汝今所问,多所饶益。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无有障碍
。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
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阿难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1
萧平实语录:
然胎昧不障修道,若遇法缘,便能自行悟入,往世所修证般若智慧,又复现前,继续修
证,转更超胜前世。如余往昔多世出家于印度,虽得明心,未能见性;复于九百年前,
于先师(圆悟)克勤大师座下破参,又见佛性;虽未离胎昧,转生密宗觉囊派法中,亦
能自参自悟,而符佛旨;多世之后,生于江浙,现居士身,潜隐修道,唯度少数有缘人
,亦不造论著书,于世没没无闻,死已转生台湾。生台湾已,虽受名师知见所误,以致
学佛参禅六年方能自悟,然悟后复能渐修渐证,今得道种智,发起法眼,能辨诸方大师
邪见。”(《宗通与说通》)
——这段文字来自网络,如果与萧平实的书有出入,请提出异议!!!
《大智度论》中道种智的定义,看看菩萨证得道种智了,都可以作些什么!!!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说道,声闻道、辟支佛道、佛道,何等是菩萨道种智?”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生一切道种净智。须菩提,何等是道种净智?若诸法相貌
所可显示法,菩萨应正知;正知已,为他演说开示,令诸众生得解。是菩萨摩诃萨,应
解一切音声语言,以是音声说法,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如响相。以是故,须菩提,菩萨
摩诃萨,应先具足学一切道。
道智具足已,...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狂禅与狂密
首先介绍“狂禅”,狂禅有两种:一种是有悟的狂禅,一种是没有悟的狂禅。什么
是悟呢?悟就是要证悟我们的本心——真如,也就是第八识,第八识又称为阿赖耶识,
祂就是如来藏。如来藏就是如来宝藏的所在,也可以说是如来功德智慧所藏身的地方;
祂也是法界的实相,也是第一义。第一义就是第一因,为什么会有我们的五阴、身心出
现在这一个世间?为什么会有世界、山河大地?这都是因为有如来藏,因此祂就是大乘
佛法精神的所在,所以证悟就是要悟如来藏。
可是证悟有浅有深,依证悟的般若实相智慧来说,可以分为总相智、别相智、道种
智和一切种智的差别;所以不是证悟如来藏以后,就马上能够断尽一切烦恼,马上就能
够成就佛道,而是要悟后起修。悟后要修什么呢?悟后要修六度波罗蜜,也就是悟后要
依止如来藏来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依止如来藏来修这六度,断除
一切烦恼;经过菩萨道的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等觉、妙觉位,才可以成
就佛道。所以根据每一个人往世福德、智慧修证的差异,这一世证悟就会有深有浅不同
的差别;有人证悟是七住位,有人证悟是十回向位,有人证悟是十行位或是十住位,乃
至有人证悟就可以进入初...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对于全部佛经应有的态度
我们要来探讨的问题是:佛教徒对于全部佛经的态度怎么样?
这个部分我们要来说明一下,佛经主要是分成三大类,有人说是经典、律典、论典
;那或者说是分为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藏三藏。那这三藏其实也是由十二部所含摄
,所以有时候会谈到三藏十二部。这十二部的意思就是说,佛陀以十二分教为方便善巧
来教化佛弟子的。那 佛陀将声闻辟支佛的方便解脱法,菩萨成佛的究竟解脱法,来应
用十二分教来教导佛弟子,让有不畏惧生死的大心菩萨,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如来藏,真
实了解佛道三大阿僧祇劫的修道内容,而进入佛道的修道次第中,而世世常行菩萨道,
续佛法脉,自利利他直到成佛。那这十二分教的内容指的是什么?我们略说明一下:
第一类叫作契经,契经指的是以长行直说来宣说法教,它含摄了能贯穿连缀种种能
引义利、能引梵行的真实妙义,所以称为契经。
第二类称为应颂,应颂的意思就是说,长行以后呢,为了要让佛弟子容易记,所以
要以颂重颂一次,这个部分就称为应颂。
第三类称为记别,也就是记别弟子命终以后生到哪里,或者说佛弟子什么时候可以
成佛,那这样的内容称为记别。
第四类称为讽颂,讽颂的意思就是以两句偈、三句偈、四句偈不等,来...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我所认为的“明心见性”
大乘非佛说论的由来
作者:伊藤义贤
对于大乘非佛说论,若无专门知识的人,恐怕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吧!所以特先解说如
下:
盖释尊一代五十年间的教法,若把人天教摄入小乘教,就可大别为:小乘教与大乘教。
就中,人天教是于迷界教人怎样生于人问或天界的法门,故以转迷开悟为目的的释尊本
怀来说,当然这是一种方便教了。
小乘教就是小人所乘的教法之意。即为:只怀小志的声闻、缘觉(又称辟支佛或独觉)
者所乘的教法。这通常称为二乘人。当然其所证的果报亦不过是小涅槃的灰身灭智而已
。因为他,并没有大志,堪忍于永劫的修行以济度众生,而期证佛果大涅槃,只一心一
意想着早一天出离三界六道的轮回,速证阿罗汉果罢了。
大乘教就是大人所乘的教法之意。这与声闻、缘觉者不同,乃矢志累积永劫的修行,渐
进菩萨的五十二阶位,至于成佛而证入大涅槃的大志者所乘的教法。如上述,释尊宛若
医师的应病与药,对小乘人即教以小乘教法,对大乘人即授以大乘教法。把这些教法笔
录成书的,即所谓的三藏经典了。这又叫做一切经、大藏经。 其卷数据「开元释教录
卷第十」的记载,至唐开元十八年,共译出了五千四十八卷。 其后更陆绩地从印度传
译了许多经本到中...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5
☆─────────────────────────────────────☆
rafaelfifi (flying) 于 (Thu Sep 4 12:47:34 2008) 提到:
因为小乘吃三静肉,而大乘不吃肉,那佛陀怎么算呢?如果佛陀算大乘,那么大乘是不
是其实也可以吃肉呢?
☆─────────────────────────────────────☆
TheMatrix (TheMatrix) 于 (Thu Sep 4 14:30:49 2008) 提到:
你怎么知道佛陀是吃肉的?有什么证据?

☆─────────────────────────────────────☆
rafaelfifi (flying) 于 (Thu Sep 4 14:40:50 2008) 提到:
什么才算证据?一切皆虚幻,我无证据。
☆─────────────────────────────────────☆
TheMatrix (TheMatrix) 于 (Thu Sep 4 15:10:12 2008) 提到:
就是佛经上说的。有吗?
☆──...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26
大乘是佛说 - 经论中的论证
一、大乘是佛说
《成唯识论》中,圣慈氏以七种因。证大乘经真是佛说。
一、先不记故。若大乘经。佛灭度后有余为坏正法故说。何故世尊非如当起诸可怖事先
预记别。
二、本俱行故。大小乘教本来俱行。宁知大乘独非佛说。
三、非余境故。大乘所说广大甚深。非外道等思量境界。彼经论中曾所未说。设为彼说
亦不信受。故大乘经非非佛说。
四、应极成故。若谓大乘是余佛说。非今佛语。则大乘教是佛所说。其理极成。
五、有无有故。若有大乘。即应信此诸大乘教是佛所说。离此大乘不可得故。若无大乘
。声闻乘教亦应非有。以离大乘决定无有得成佛义。谁出于世说声闻乘。故声闻乘是佛
所说。非大乘教不应正理。
六、能对治故。依大乘经勤修行者皆能引得无分别智。能正对治一切烦恼。故应信此是
佛所说。
七、义异文故。大乘所说意趣甚深。不可随文而取其义便生诽谤谓非佛语。是故大乘真
是佛说。
二、小乘经典,也承认大乘是佛说
《大正藏》第02册No. 0125增壹阿含经
契经一藏律二藏, 阿毗昙经为三藏;
方等大乘义玄邃, 及诸契经为杂藏。
安处佛语终不异, 因缘本末皆随顺;
弥勒诸天皆称善, 释迦文经得久存。
弥...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为何我生如此 (2010校对-zz
为何我生如此
业果法则的开示
喜戒禅师
郭姿妤 译
为什麽人有富有贫穷、长寿短命,聪明愚钝的差别?
佛教的业果法则能够解释人类差异及不平等的问题,
了解业果法则能帮助我们改善、掌握自己的未来。
业解释人生的差异
这一次的主题是业。许多人并非一生下来就是佛教徒,但却为佛教中业的理则所吸引,
因为它解释了为
什麽每个人都会有不同差异,以及明明是个好人为何却在这一生受尽苦难的原因。
我认识一名义大利人,他花了极大的精力去思考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及差异性的问题,
他一直反覆思索
这些问题,也询问过许多人,却一直得不到满意的答桉。有一天,他拿到一本佛书,当
阅读到有关业的法
则时,他非常满意业的解释。于是,他决定更深入地研读佛学,并前往东方剃度出家,
成为佛教僧侣,直
到他八十岁往生为止,都维持着佛教僧人的身分。这一切都是源于他被业的法则所吸引
的关係。
业不是道德轨范,如果认为它是道德轨范,那将令人不禁联想到会有个人坐在那儿审判
人类。其实,没
有任何人会坐在那儿审视人们所做的一切,只有业的法则。业不是道德审判,没有所谓
的赏罚,根据业
的法则,假使你做了一些善行,就会得到好的结果,反之,你做恶...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8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8:15 2011, 美东) 提到: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释恒强
一、自利利他的头陀行
二、以清净心说法
三、佛陀嘱法大迦叶
四、结集三藏
五、呵责是爱护
六、结语(含注释)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9:00 2011, 美东) 提到:
【提 要】 大乘佛教的信奉者一直以来对大迦叶等声闻众存在误解、偏见,说他们自利
独善,贬斥他们为“小乘”,讥毁他们为“痴犬”、“焦芽败种”,这都是不实、不公
的。大迦叶尊者行头陀行也有利他的一面,也常以清净心说法,乃至为正法久住而说法
。尊者人间乞食,随缘教化,也经管精舍,领众共修,利益大众。佛陀常常赞叹尊者、
维护尊者,以便在僧团中树立起尊者的威信,最后将佛法付嘱于他及阿难。佛陀涅槃后
,尊者即发起僧众忠实地结集佛陀的...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的真精神Zz
佛说十二支缘起,以无明为生死根本,谈解脱生死,自然要说明什么是无明。
南、北传的阿含经,一致说无明的意义是不如实知四圣谛,没有其他的含意。如实知见
四圣谛,则断尽「见所断烦恼」,渐断「修所断烦恼」,解脱生死。
初期大乘龙树的中观宗,立场是大乘与「佛法」基础相同,没有改变「佛法」对无明的
定义。中期大乘弥勒、无著、世亲所传的唯识宗,著重大乘与「佛法」不共处,如无著
<摄大乘论>以十事显示大乘胜过声闻,扩大了无明的范围,要经历十地才断无明所治
障。后期大乘的如来藏说,如<胜鬘经>等,提出了「分段生死」、「变异生死」两种
生死,以不知如来藏(佛性)为无明。如来藏是声闻、缘觉所不能见的,所以他们没有
断根本无明,只断「分段生死」,还有「变异生死」,依此解决自宗「回小向大」理论
上的难题。其实中观、唯识两宗主张三乘究竟,认为「回小向大」不可能。<胜鬘经>
说两种四圣谛,而实以佛性为生死依。
汉传佛教流行的,是如来藏说。「佛法」的主张少有人懂。
中观论 观十二因缘品∶
众生痴所覆 为后起三行
以起是行故 随行入六趣 以诸行因缘 识受六道身
......
但以是因缘 而集大苦阴 是谓为生死 诸行之根...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法的真精神Zz
☆─────────────────────────────────────☆
Yisu (大头教主) 于 (Thu Jun 23 13:39:00 2011, 美东) 提到:
人生的悲欢苦乐只是心的作用,一切造作也是心的作用,佛度众生,只是要人觉悟
,心上再来个心,了解人生的所以然。觉是感觉环境的幻化,悟是悟到自心的缘妄,外
不被环境所惑诱,内不被妄心所转辗,明白自己天然有个自主独立性体,虽然一时糊涂
妄作,一觉便回到本来。所谓悲欢苦乐,和一切一切,都是梦幻泡影,不再上当,这是
个自主独立的伟大精神。佛不自称是佛的功能,是一切人无贤无愚无大无小自有的功能
。佛法的真精神就在此。
人生欲解决这个大问题,借佛的导力是一二,靠自己的努力是八九,若全然想靠佛
或定要靠自己不依佛法,这都是大迷信,不是佛子。
佛说因果,不是有了佛才有因果,佛说平等,不是有了佛才有平等,佛说众生与佛
,本来不二,不二即是平等,是众生自己本来平等,特地做来不平等。论到外相,自然
有大小高下美丑种种的不同,不同就不平等了,但一切相是缘生缘灭,幻起幻落,同一
不实,这是平等的,所以平等是实,不平等是幻,而世人...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31
阿赖耶识与修行
——摘自《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华夏出版社,2010年)
作为心体的第八阿赖耶识,在《阿含经》中已见提到。如唐译《本事经》 卷三、卷六
佛说“害阿赖耶”、“灭阿赖耶”;《增一阿含经﹒如来出现四德经》中佛说世间众生
爱、乐、欣、熹阿赖耶。此阿赖耶,释为着落处、依处、窟宅、家、藏,指被末那识执
为内在自我的深层心识或心体。
到部派佛学,对深层心识的探讨,成为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建立了“细意识”、“有分
心”、“根本识”、“一味蕴”、“穷生死蕴”、“果报识”、“实法我”、“胜义补
特伽罗”、“异熟果识”、“根本蕴”、“非即蕴非离蕴补特伽罗”等深层心识,以解
释仅用六识说难以说清的轮回主体和随眠(潜在的烦恼)等问题,实际上都是阿赖耶识
的“密意说”。但其说法较显粗糙,与诸法无我之佛法核心义较难调和,不足以圆满解
释心识及轮回现象,互相之间也争议不决。后来大乘唯识学依据《解深密经》、《阿毗
达磨大乘经》、《楞伽经》、《密严经》等,用第八阿赖耶识来代替部派佛学所立细意
识、有分心等,对此识作了精致的论述,建立了以阿赖耶识为本的阿赖耶识缘起论。
阿赖耶(梵ālaya),亦译阿梨耶、...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才是真放下?
有提到放下问题 这里转一篇"如何才能真正放下"文供参考
有人问到:如何真正的放下?

为什么会有人有这个疑问呢?因为很多人常常会听到要放下,但是如何才算真正的
放下呢?要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要来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放下呢?要放下
,当然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我们有所提起,而且所提起的这个东西,会造成一些
负担,会造成一些困扰,甚至于会有让我们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它
放下;所以我们之所以要放下,是因为我们已经有所提起。
接下来,我们来想一个问题:我们怎么去体会把一件事情放下呢?这个放下是有一
些功德的。我们来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说,假使我们拿个重物,左手拿了一个袋子,
这个袋子有十几公斤重,右手也提了一个袋子,这个袋子也有十几公斤重,在路上刚好
碰到一位好朋友,于是就开始聊天,聊啊!聊啊!时间一久,我们就会觉得我们提的重
物怎么越提越重,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物品放下,我们就会觉得
非常的轻松,所以这是有功德受用的。同样的,有些人在搬运公司工作,当他背著电冰
箱爬楼梯的时候,突然间碰到熟人,这个熟人跟他聊天,时间一久,他越背是越辛苦...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陈达:辱佛一报九万年 现代人当知深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1 08:00:37 2015, 美东)
一次将吃饭,瞅一饿鬼现。尊者目犍连,见其身似炭。
肚子大如鼓,喉细像针管。口中吐火焰,自行扑烧脸。
东西拿嘴边,均把铁水变。整日苦哀号,饥渴受熬煎。
寻找食物忙,东奔西走颠。尊者请教佛,饿鬼何前缘。
弟子皆洗耳,佛陀开示言。事在很久前,舍卫城里面。
一户富人家,生意兴隆店。甘蔗榨汁卖,雇工多满满。
有位辟支佛,求汁到家院。敬佛心诚虔,偏巧有事牵。
富人要外出,布施嘱妻办。太太满口应,取汁时转念:
汁来之不易,从来不舍散。如果今给他,不引多人缠?
悭吝之心起,秽水钵里添。加点甘蔗汁,后将钵送端。
辟支佛识破,倒掉污水还。悭贪之妇人,不久归阴间。
不礼并辱佛,饿鬼道轮转。常遭饥渴罪,业火自身燃。
她的此苦报,要经九万年。此事传到今,仍把良知唤。
天理最公平,天法自威严。人佛差太远,人当知深浅。
f****o
发帖数: 8105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陈达:辱佛一报九万年 现代人当知深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1 08:00:37 2015, 美东)
一次将吃饭,瞅一饿鬼现。尊者目犍连,见其身似炭。
肚子大如鼓,喉细像针管。口中吐火焰,自行扑烧脸。
东西拿嘴边,均把铁水变。整日苦哀号,饥渴受熬煎。
寻找食物忙,东奔西走颠。尊者请教佛,饿鬼何前缘。
弟子皆洗耳,佛陀开示言。事在很久前,舍卫城里面。
一户富人家,生意兴隆店。甘蔗榨汁卖,雇工多满满。
有位辟支佛,求汁到家院。敬佛心诚虔,偏巧有事牵。
富人要外出,布施嘱妻办。太太满口应,取汁时转念:
汁来之不易,从来不舍散。如果今给他,不引多人缠?
悭吝之心起,秽水钵里添。加点甘蔗汁,后将钵送端。
辟支佛识破,倒掉污水还。悭贪之妇人,不久归阴间。
不礼并辱佛,饿鬼道轮转。常遭饥渴罪,业火自身燃。
她的此苦报,要经九万年。此事传到今,仍把良知唤。
天理最公平,天法自威严。人佛差太远,人当知深浅。
a***a
发帖数: 1258
35
俺很敬佩释迦牟尼佛阿罗汉辟支佛。。。
有几个凡人做到了他们的境界?

而然就认为植物既然是生命,那么佛教徒的不杀生就是解释不通的,甚至还有人以“佛
教徒不是没有区分心吗?为什么对动物一个态度,对植物是另外一个态度?”以此来攻
击佛教徒。
,因为佛教认为,生命不仅仅是以这两种形态存在的,还存在其它生命形式。佛教对众
生的划分是以有情和无情来区分的。我们所认知的植物在佛教里是被划分在无情众生中
的,我们吃的五谷、蔬菜、瓜果都在无情众生行列。
有喜怒哀乐等种种觉受,人类和动物都属于这类众生,因为都有这样的觉性。
到的,阿罗汉住在这个世间一个星期吃一餐,辟支佛半个月吃一餐。到了色界天人饮食
不要了,色界天是得禅定的人,得到初禅财色名食睡都没有了,这是功夫。我们在这个
世间叫业报,你必须要有饮食,没有饮食你就不能够存活,你不能存活你也脱离不了六
道轮回,在六道里头总是冤冤相报,这个道理很深,给你说两个星期都说不完。必须要
吃,你就想想看,你是吃人好、是吃动物好?这就有选择,你是吃你父母好,还是吃别
人好?你不会吃你父母,你会吃别人。人跟动物比: 慊故浅远铮怀匀耍蝗绻
锔参锉龋悄慊故巧岬舳铮灾参铩...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36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佛经故事】思无常,观不净 (ZT)
【佛经故事】思无常,观不净
思无常,观不净(转自中台世界)
佛在波罗奈国鹿野园中,与五百大比丘说法。佛陀开示大众:当思无常,于一切时一切
处。若能常思无常,便能断除欲爱、色爱;若无色爱,则能尽断憍慢、无明。为什么这
么说?现在告诉你们一段过去的因缘。
久远劫前,有一位辟支佛名为善目,相貌端正,面色如桃花,举手投足优雅庄严,不仅
口中散发优钵花香,身体也有栴檀香味。
一天,善目搭着袈裟、持着钵,入波罗奈国乞食,来到一位大长者家门口,默然而立。
长者的女儿看见门外有一位沙门,容貌殊特,庄严无比,而且身口发香,于是起了淫欲
心,走到比丘面前,说道:「你的长相如此端庄,世间罕见,我虽是女人,但也相貌端
正,可与你共成一对。而且,我家中富有,珍财宝贝无量,可供你享用。沙门的生活很
艰苦吧?」
善目问:「你现在贪爱我身体的哪一处呢?」
长者女回答:「我喜欢你的眼睛,也喜欢你口出妙香,身体有栴檀香味。」
善目便以右手把眼睛挑出来放在左手,告诉长者​​女:「你贪爱的眼睛,
就是这个!你看看这眼睛流着不净,就像臭秽的脓疮,也像水泡一样虚妄不实,欺骗着
世人。眼、耳、鼻、口、身、意...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37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佛经故事】思无常,观不净 (ZT)
【佛经故事】思无常,观不净
思无常,观不净(转自中台世界)
佛在波罗奈国鹿野园中,与五百大比丘说法。佛陀开示大众:当思无常,于一切时一切
处。若能常思无常,便能断除欲爱、色爱;若无色爱,则能尽断憍慢、无明。为什么这
么说?现在告诉你们一段过去的因缘。
久远劫前,有一位辟支佛名为善目,相貌端正,面色如桃花,举手投足优雅庄严,不仅
口中散发优钵花香,身体也有栴檀香味。
一天,善目搭着袈裟、持着钵,入波罗奈国乞食,来到一位大长者家门口,默然而立。
长者的女儿看见门外有一位沙门,容貌殊特,庄严无比,而且身口发香,于是起了淫欲
心,走到比丘面前,说道:「你的长相如此端庄,世间罕见,我虽是女人,但也相貌端
正,可与你共成一对。而且,我家中富有,珍财宝贝无量,可供你享用。沙门的生活很
艰苦吧?」
善目问:「你现在贪爱我身体的哪一处呢?」
长者女回答:「我喜欢你的眼睛,也喜欢你口出妙香,身体有栴檀香味。」
善目便以右手把眼睛挑出来放在左手,告诉长者​​女:「你贪爱的眼睛,
就是这个!你看看这眼睛流着不净,就像臭秽的脓疮,也像水泡一样虚妄不实,欺骗着
世人。眼、耳、鼻、口、身、意...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38
一篇因果观察的文章。
包含阿秋喇嘛的观察,亚青寺白玛呈列活佛的观察,阿松活佛的观察。
还有通过回忆,催眠等方式追忆到前世等等情形的。
一系列公案,让我们在诚信因果的同时,回顾自己的所作所为,或欣慰,或惭愧。
一一对应,比照自身,过咎自改,功德增上。
本文分作八类(一,杀生之异熟果;二,对世间物质生贪之异熟;三,说粗暴语之异
熟;四,享用僧财之异熟;五感受诸业之异熟;六,善业异熟;七,因业力而真实回忆
前世之情况。八,依催眠而忆前世者。)大神通者讲述148例真实的前世今生因果故事
!请见者多多转载,利益有缘!
前世今生因果分类直指
(来自阿秋喇嘛、白玛呈列活佛、阿松活佛的观察)
先发殊胜菩提之心,
继攒三阿僧祗二资,
终获究竟圆满佛果,
敬礼第四佛释迦佛!
其无欺教言之甘露精华,
惠施法恩于堪忍刹众生。
然因众生业显不思议力,
而有不悟或错解之士夫。
故以佛经典及正法教言,
成就者所见境界之实证,
对现前之无欺因果分类,
而成此圣者教言之汇编。
一般而言,古往今来,传播到南瞻部洲许多国家的佛法。虽有兴有衰,但其精华至今
未泯灭!不仅皈依三宝之世风尚存,且有具缘众生依...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9
由于亚利安白人征服印度次大陆,于是从《吠陀》中诵出种姓阶级制度,经过演变
而形成从古至今牢不可破的阶级制度。种姓阶级制度是人类从原来彼此平等之中,依于
征服的权力关系而建立不平等阶级的具体代表。阶级压迫是人类众苦的来源之一,而阶
级的产生通常与一个社会的信仰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在封建的社会中,通常会建立不可
跨越的阶级制度,以宰制他人,维护自己的权力,并且以权力掌控资源。古代的君权神
授、门第世袭制度,都制造出社会阶级高低的差别,也制造出绝对的权力阶级,以压迫
底下的阶级。
古印度婆罗门思想有极严格的种姓制度,是极端的阶级制度;高阶种姓对于低阶种
姓拥有绝对的权力,可以任意支配宰制,产生极大的剥削与压迫的痛苦。而这种阶级压
迫是依据个人出生时的父母、家庭、种姓等等背景而决定,无法因为个人的努力、才华
与智慧而有任何的改变。因此,种姓制度是阶级压迫的重要根源与代表,也是佛教寻求
解脱所要超越的对象之一。种姓阶级制度正是象征人类社会,人为建立的种种阶级不平
等的具体代表。例如权力、财富、种族、民族、肤色、美丑、语言、职业、地域、地位
、政党、知识能力、生产技术,乃至现代所独有的数位落...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425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时长老须菩提。问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士。如来不得佛境界耶。文殊

利菩萨言。大德。汝为得声闻境界不。须菩提言。大士。圣心解脱无

境界。是故我今无境界可得。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佛亦如是。其

解脱无有境界。云何而谓有所得乎。
须菩提言。大士。汝今说法。可不将护初学心耶。文殊师利菩萨言。

德。我今问汝。随汝意答。如有良医欲治人病。为将护病人心故。不

辛酸咸苦应病之药。能令其人病得除差至安乐不。答言不也。文殊师

菩萨言。大德。此亦如是。若说法师。为将护初学心故。隐甚深法而

为说。随其意欲演□浅义。能令学者出生死苦至涅盘乐。无有是处。
说是法时。众中有五百比丘僧。诸漏永尽心得解脱。八百诸天子。远

离垢得法眼净。复有七百诸天子。闻其辩才深生信乐。皆发阿耨多罗

藐三菩提心。
尔时须菩提复白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士。汝颇亦於声闻乘。而生信解

又以此乘法度众生不。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我於一切乘皆生信解

大德。我信解声闻乘。亦信解辟支佛乘。亦信解三藐三佛陀乘。
须菩提言。大士。汝为是声闻。为是辟支佛。为是三藐三佛陀耶。文

师利菩萨言。大德。我虽是声闻。然不从他闻
A****a
发帖数: 274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waichi偶像月溪法师的胡说八道
佛教有四乘:小乘、中乘、大乘、最上乘,这个最上乘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样讲的。
法华经以羊车喻小乘,鹿车喻中乘,牛车喻大乘,大白牛车喻一佛乘。
小乘,亦名声闻乘,谓闻佛之声教,悟四谛之理,断见思之惑,而人於涅盘者也。乃佛
道中最下根者所修,胜鬘宝窟云:「声闻者,下根从教立名,声者教也」,声闻乘所修
法门为四谛,即苦集灭道是也,苦是受报之果,集是招果之因,灭是断招果之因,道是
得寂灭之果,换言之,修四谛者,即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是也。谛是审实之意,其修法乃
将六根断倒,澄心静虑,乃至仅存一点净念,此即小乘所达之境界,其果为阿罗汉果。
小乘人修行,其动机在於厌生死烦恼,而求清净寂灭,认为灵性中本无苦恼 ,一切苦
恼,皆
由六根招集起来,故欲得清净寂灭之乐,只有修道,将六根停止,使不生招集作用,眼
不见,耳不闻,鼻不嗅,舌不尝,身不触,意不想,六根既断,六户已闭,灵性中仅有
清净一念尚存,寐静快乐,此即小乘所证之道果也,然六根虽暂断,而清净之一念,未
能放弃,非究竟也。
中乘,亦名缘觉乘,谓观因缘而悟解也,旧称辟支佛,所证果为辟支佛果,中乘所修法
门为十二因缘,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
r****n
发帖数: 8253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发菩提心的人好惨
帕奥尊者的回答:
问: 想修行菩萨道的人,要如何做才能只证到行舍智,不证道智?
答:如果他是一位已经得到授记的菩萨,除了在他即将成佛的最后那一世之外,无论他
如何精进修行,都不可能证得任何道果。即使是尚未得到授记的人,如果他具有想要成
佛的强烈意愿,那么他的观智提升到行舍智时就会自动停在那里。
问:是否有不能证得佛果的人?
答:根据南传佛法,有几种人不能证得佛果:第一种人是佛陀,因为佛陀已经证得佛果
,他不能再证得佛果。已经从佛陀那里得到授记,未来将成为辟支佛、上首弟子和大弟
子的人也不能证得佛果,因为他们肯定只会如佛陀所授记的那样,分别证悟辟支菩提、
上首弟子菩提与大弟子菩提。证悟之后就不再有来生,不再有名色来履行十波罗蜜。再
者,已经证悟任何一种道果的人也不能证得佛果,即使是证得最低的道果——须陀洹道
果的人。须陀洹最多再经过七番生死就会断尽一切烦恼,在最后一世死亡之后即进入般
涅盘,他没有时间去履行至少要历经四阿僧祇劫与十万大劫来积聚的十波罗蜜。
至于普通弟子,如果已经从佛陀那里得到授记,他们也不能证得佛果,因为他们肯定会
如佛陀所授记的那样成为普通弟子。然而,如果还未曾得到佛陀
l******j
发帖数: 1728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发菩提心的人好惨
恕我直言,这个越说越像邪教了。
这个“授记”,授个啥?记个啥?佛陀涅磐了,找谁去授记?佛陀的授记成了个决定他
人命运的主宰,那众生平等,众生都有佛性就是屁话!
"已经从佛陀那里得到授记,未来将成为辟支佛、上首弟子和大弟
子的人也不能证得佛果,因为他们肯定只会如佛陀所授记的那样,分别证悟辟支菩提、
上首弟子菩提与大弟子菩提。证悟之后就不再有来生,不再有名色来履行十波罗蜜。再
者,已经证悟任何一种道果的人也不能证得佛果,即使是证得最低的道果——须陀洹道
果的人。须陀洹最多再经过七番生死就会断尽一切烦恼,在最后一世死亡之后即进入般
涅盘,他没有时间去履行至少要历经四阿僧祇劫与十万大劫来积聚的十波罗蜜。
至于普通弟子,如果已经从佛陀那里得到授记,他们也不能证得佛果,因为他们肯定会
如佛陀所授记的那样成为普通弟子。然而,如果还未曾得到佛陀授记,他们就还可以修
习菩萨道,履行十波罗蜜,也许终有一天能得到佛陀授记为菩萨。如果你愿意的话,你
可以尝试,但是成功的机会是相当小的。"
a*******g
发帖数: 867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传大藏经·佛本生》初探
"本生"和其它巴利经典不同。在其它巴利经典中,只谈佛、辟支佛、罗汉、
比丘和比丘尼,没有"菩萨"的位置。而本生的547个故事讲的都是菩萨,塑造的都是"光
辉的菩萨形象",把"菩萨"抬举到甚高的地位。在"大孔雀本生"(Mahmora Jtaka)中
,连辟支佛都要向菩萨行礼致敬,这样的记载在巴利三藏其它经典中是十分少见的。在
宣扬"菩萨济世"这一点上,南传佛本生与北传的大乘佛教取得了共识,表现了大体上的
一致。
Y**u
发帖数: 5466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临济录(白话)
一, 如何学佛法
师开示给大家说: 今天我们学佛法, 一定要有真正的见解。有了真正的见解,才能生
死不染,去住自由。 不要去追求殊胜, 殊胜自己就会来。学道的人啊, 以前的
大德们, 都有度人的方法。 我在这里, 只要你不被别人迷惑。要用就用, 千万不要
迟疑(迟疑是住)。今天的学人不明白, 毛病在什么地方呢?毛病就在不自信。你要
是不自信,就会来来回回被一切境转而不得自由。你要是能停下时刻向外追求的念头,
就跟祖师们没有什么区别。你认得佛祖吗? 你面前听法的就是。学人自不信, 所以
向外求。就算有所得, 也都是文字胜相, 到头也不能理解佛祖的意思。 大家千万不
要搞错呀,现在不去认识, 又是万劫千生后的事了。三界中轮回, 依境而转,驴头肚
里生。学道的人啊, 我的见解和释迦佛是一样的。今天这里, 自性时刻作用,不是全
在吗?一道神光,也从来没有停过。 如果能看到这里, 就是一生无事人。各位,三界
犹如火宅,再不是你安全停靠的地方。无常要命的鬼, 随时要命, 不管男女老少。
要想和佛祖一样,千万不要向外追求。你一念心上清净光,就是你屋里的'法身佛';你
我一念上无分别光,就是你屋里'报...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6
这个说的有理。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
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
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
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
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毘沙
门身得度者,即现毘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
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
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
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
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
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
罗、迦楼罗、紧那罗、摩 [目*侯] 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应
以执金刚神得度者
Y**u
发帖数: 5466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临济录(白话)
☆─────────────────────────────────────☆
Yisu (yisnotme) 于 (Thu Sep 16 10:27:47 2010, 美东) 提到:
临济录(白话)
临济是禅宗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很多人知道临济开了棒呵之风,却不知道临济对禅
宗, 乃至佛法修行做了很多具体的开示。 禅宗向来只重心法,不重文字, 让你感到
无下手的地方。因而临济的这些开示对我们了解禅宗的心法, 树立正确的见知有很大
的意义。 我在网上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白话翻译, 因为我知道如果只贴原文恐怕少有
人有耐心去看。 所以借这个楼, 我今天开始一点点翻译, 并一并附上原文。如果有
翻译不到的地方, 还请多多原谅, 并指正。
Part 1: 如何学佛法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438985_3.html
Part 2: 如何学佛法 (Continue)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439279_3.html
Part 3: 真出家
http://www.mitbbs...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48
我理解证得阿罗汉果,就是四果的,活着的时候体验的那个就是余依涅磐
死了的话,就是无余依涅磐。
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被叫做阿罗汉的原因吗?我的理解对吗?
入涅槃(最后的涅槃)是一种色、受、想、行、识五蕴以及一切与诸蕴有关的法都已停止不起
作用的状态。所以,这是一种相对性不存在的境界。它是超外界一切相对事物的。它不是因的
果,不是生起果的因。既不是道,亦不是果。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无为。苦,生苦之因的爱
欲是世间的,涅槃则不是世间的,而在缘起法之外。所以,它是超因果的。一切世间法都是有
关系的,相对的,而作为无关系的涅槃则是绝对的。
不管彼以何感受领会,是乐,非乐,非乐非不乐,彼领会不执著,不被所缚。彼知身体解体
(生命本能结束以后),一切感受,一切体会,都会变成冷静,都会是安定。犹如油灯燃烧,
靠油与灯芯,油与灯芯烧完,由于燃料缺乏,灯即熄灭。如是,当比丘体会身体最后结束感受
时,彼知道:“我已体会到身体最后结束之感受。”当彼体会生命最后结束之感受时,彼
知:“我已体会到生命最后结束之感受。”彼知“身体毁坏,生命最后结束,现此一切受,非
快乐,将变成冷静。”因此,一个人有如此天赋,被赋与此最...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度教的不二论
坛经自称最上乘,顿悟成佛,看不上证初果吧。没看过禅宗从四圣谛的角度解释参话头。用如来藏角度,可以解释参话头-参到妄念不起,见不生不灭的佛性。禅宗后来有人立三关,证果次第也不同声闻。
原始佛法承认有辟支佛,可以见飞花、落叶而证果,禅宗开悟成辟支佛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最好是有阿罗汉与禅宗彻悟的见面,看是不是认可证果。禅宗彻悟的是不是没有失念的时候,长期共住观察也可以知道。
a*****y
发帖数: 33185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第三章 老师与学生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加入时间:2010-7-9 16:04:03  点击:152
第三章老师与学生
良师的特质
给予业处的善友(良师)是:亲切认真可敬者,讲说温和言语者,能做深奥谈论者,不
会无因催促者。(《增支部.七法集.第36经》)具备如此等特质、真心要利益人、侧
重于进展的人称为「善友」。《清净道论.第三章.第61段》许多修行者经常会问这样
的问题:「我应该跟随多位老师或者跟随一位老师学习?」答案是:「就第一级修行者
而言,最好是跟随一位很好的老师。从这位老师学到所有止禅与观禅的精要之后,你可
以再去跟随多位老师学习。」为何如此呢?因为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老师有时会有不
同的方法与途径。有时他们所讲的话听起来似乎彼此矛盾,但是事实上他们所谈的道理
是一致的,只不过从完全相反的途径去契入它而已。因此,为了避免混淆,刚开始最好
跟随一位很好的老师学习。当你的基础稳固之后,你可以跟随多位老师学习。那时你可
以学到通向涅槃的多种途径。然后你就能成为真正善巧的老师,能够针对不同根性的人
,给予不同的修行方法,就有点像佛陀那样。
好的禅修导师就像好的医生...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