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证法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B***o
发帖数: 133
1
黄念祖老居士述
(以一九八九年于北京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录音为基础)
五愿原文
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一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
涅槃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二·定成正觉愿》
二、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魏
译·第十二愿》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夏会本
·第十三·光明无量愿》
三、设我得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
三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魏译·第十五愿》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
,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五·
寿命无量愿;第十六·声闻无数愿》
四、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魏译·第
十七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
,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七·诸佛称叹愿》
五、设我得佛,十...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54
2
皈依:皈依 戒杀茹素 祈祷 善良
皈依
因为众生的根基不同,所以释迦牟尼佛安立了八万四千法门,毫不夸张地说,所有
众生都能在佛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修持方法,而如法皈依是开启一切正法之门,是修持
这些佛法的前提。
皈依是誓愿将佛教作为自己的信仰,跟随佛法僧三宝修学正法。当一个人真正从内
心生起皈依三宝的善念时,这一定是往昔行持过很多善业的显现。
有人认为“佛祖心中留”就可以,没必要非皈依不可。心中有佛很好,也是往昔积
累诸多善业的显现,但这还不够。皈依是寻求三宝的加持,从六道轮回中获得解脱。不
寻求皈依,就像掉进大海的人不主动寻求救护,无法获得三宝究竟的加持。
有些修法一定要有传承才能修持,没皈依的人不能得到传法和灌顶,即使求到也不
能如理如法地修持。皈依以后再求法,这才如理如法。
印度大成就者阿底峡尊者曾说:皈依的戒体是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的基础。
不具备皈依戒,其他的戒体都无法得到,所以也不能修持相应的法门。佛法包括教法和
证法,不实际修持无法实现解脱轮回。
阿底峡尊者是印藏公认的持教大德,也是在藏地开创佛法后弘期的领袖。他到藏地
后,在法会上几乎首先都是宣讲皈依,被称为“皈依班智...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
四大菩萨
(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
文珠法师讲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五日于香港九龙政府文化中心
一、智慧的意义
二、智慧的类别
三、智慧的证得
四、智慧的代表—文殊菩萨的本迹
四、智慧的代表—文殊菩萨的功德
五、智慧的重要
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
各位法师、居士、听众,今晚本人又出席宝莲寺主办的佛学讲座,非常高兴。特别是今
晚是举世狂欢的圣诞之夜,各位竟然放弃物质的享受,谢绝一切人事的应酬,出席本人
主讲的佛学讲座,共同讨论佛法,争取高级的精神食粮,更加令本人倍感兴奋外,不得
不佩服各人善根深厚,且独具慧眼。因为今晚此刻,即八时零六分此刻,世界各地,很
多人都在举行圣诞舞会,或共进圣诞大餐;可谓锦衣玉食,享尽人间富贵荣华。但世界
各地,同时在此一刻,即八时零七分此刻,不知多少人在饥寒交逼中,无法度此寒夜;
不知多少人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瑟缩街头,受尽寒风严雪的折磨。甚至有人在战争祸
乱中,受尽战火洗礼,备受生命威胁。香港人,非常有福气,由于积福向善所致,往往
逢凶化吉,遇祸成群。但在平安享乐中的我们,可曾想及他们的凄苦,而寄予同情,或
思以拯救?
虽然,站在因果定律方面说,人生的痛苦与快...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藕益大师:教观纲宗/释义
教观纲宗 / 释义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释义
----------------------------------------------------------------------------
----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
然统论时教。大纲有八。依教设观。数亦略同。八教者。一顿。二渐。三秘密。四不定
。名为化仪四教。如世药方。五三藏。六通。七别。八圆。名为化法四教。如世药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藏以析空为观。通以体空为观。别以次第为观。圆以
一心为观。四观各用十法成乘。能运行人至涅槃地。藏通二种教观。运至真谛涅槃。别
圆二种教 观运至中谛大般涅槃。藏通别三。皆名为权。唯圆教观。乃名真实。就圆观
中。复有三类。一顿。二渐。三不定也。为实施权。则权含于实。开权显实。则实融于
权。良由众生根性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且约一代。略判五时。一华严时。正说圆
教。兼说别教。约化仪名顿。二阿含时。但说三藏教。约化仪名渐初。...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5
心经略说
2011-08-22 21:23:06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98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这是先师夏莲老讲《心经》时的一句宝贵开示..... 正
是画龙点晴。修行无论那一宗,都必须以般若为导引,才能直趋觉岸......(以一九八
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
其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
作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
七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
什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
首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尔时婆伽...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6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
2011-09-04 08:49:58 来源:净宗学会 作者:夏莲居居士 评论:0 点击:162
净宗学会课诵本之四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观自在菩萨章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观音圆通章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藏教典,若显若密,言观音者,凡百数十部,法华,楞严,华严,三大部中,皆有观
音章,唯法华普门品流通最广,楞严圆通章,虽有别行之本,而持诵已少希矣。又于华
严观音章,则未见有别行刊印之本。良由华严经海,卷帙浩博,前后三译,遍读非易。
东晋义熙十四年,佛度跋陀罗初译六十卷,与唐证圣天册间,实叉难陀重译八十卷,均
非全部,迨贞元间,三藏般若所译四十卷出,始为灿然大备。东晋与唐初译本,观音章
均在入法界品中,仅有长行而无偈颂。贞元所译四十卷,统名曰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
行愿品,观音章即在其内。考诸唐代贞元十一年十一月,南天竺乌荼国,进奉梵夹,次
年六月,奉诏于长安崇福寺开译,十四年二月译毕。参加译事者,罽宾国三藏般若外,
如宣梵译语,笔受迥缀,润文校勘,证义证禅诸职,俱为一...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54
7
往生西方
极乐世界
佛菩萨的净土很多,都具有同样不可思议的功德,但由于诸佛菩萨往昔的因缘与愿
力不同,有的净土一地以上的菩萨才能去,比如东方现喜刹土;;有的净土凡夫虽然能
够前往,但因为业障深重,无法现量看到,比如文殊菩萨的圣地五台山、普贤菩萨的圣
地峨嵋山,而阿弥陀佛的净土极乐世界是凡夫也可以带业往生的。
阿弥陀佛初发菩提心时,发愿如果将来他能成佛,凡是念他的圣号,忆念他、祈祷
他、想到极乐世界的众生,如果没能往生到极乐世界,他就不成佛。而阿弥陀佛已经成
佛,正在极乐世界广转法轮,他所有的发愿都实现。所以祈祷阿弥陀佛、发愿往生极乐
世界,比发愿去其他刹土更容易实现。
阿弥陀佛与南瞻部洲的众生因缘很近,到了极乐世界以后,我们将永远从痛苦的轮
回中得到解脱,并在阿弥陀佛的加持下,最快七天就可以成佛,实现自利利他的心愿,
任运度化众生,这是阿弥陀佛的悲心与愿力所致。
往生极乐世界后,可以随愿前往所有佛菩萨的净土,拜见诸佛菩萨,获得加持。关
于极乐世界的功德,在汉传佛教的《净土五经》和藏传佛教的《净土教言》等经论中都
有详尽的宣讲。
净土法门
现在是末法时期,修行佛法的违缘多、顺缘少,而且众...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54
8
闻思修
闻思
学佛不能只在表面,真正修持才有可能解脱,不修不可能解脱,皈依后就应该开始
修持佛法。
只要切实修行,肯定会有进步。上等修行者天天都在进步,中等修行者月月进步,
下等修行者也会年年进步。如果修行一直没进展,应该是没掌握要领。
只有了解佛法,才能真正地修持。了解佛法的途径首先就是听闻,经过闻思才能理
解,理解之后再修持,很容易获得成就。不懂就去修,一般根基的人很难修成。
闻思充分才能对佛法生起坚定的信心,即使全世界的人说因果不存在,你也不会动
摇。一个人即使已经剃度出家,也许还会贪恋金钱、名誉,这说明他的正知正见不够稳
固。如果闻思究竟的话,所作所为都会与佛法相应。
修行中很多旨在去除痛苦根源的方法本身看上去也很苦,如果没有巨大的信心,坚
信只要去除根源痛苦就会消失,并且如果缺乏冷静理性的分析、判断来支持这种信心,
我们恐怕很难在寻求解脱的道路上坚持下去。
学佛一定要稳重,内心不稳重的话,今天学佛,明天就可能跑去学别的。
佛陀说的很多道理,非常深奥,不用功闻思,是无法理解的。自己都不明白,就更没
有办法弘法利生了。我从十几岁到二十五岁,可以说是废寝忘食地学;二十五岁开始一
边...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八节课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
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须菩提,发菩提心的菩萨若认为‘我应庄严佛土’,则非真正的菩萨。为什么呢?因
为如来所说的庄严佛土,只是名言假立,实相中根本不存在,庄严佛土也是一种执著。”
在名言中,菩萨应该庄严佛土,《现观庄严论》说:“三清净地的菩萨,先要严净自己
未来成佛的殊胜刹土。”例如,《华严经》、《大日经》提到了华藏庄严世界海;《密
严经》宣说了密严刹土的无尽庄严;《无量寿经》中讲阿弥陀佛依靠不可思议的发心,
庄严无边功德的极乐刹土;还有藏传佛教许多大德的净见量前所现的香巴拉刹土、红色
吉祥铜山(莲师刹土)等等,这些刹土在名言中都是存在的。但菩萨如果执著它,就不
是真正的菩萨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庄严刹土并非实有,只不过是清净心的化现,类
似唯识的清净依他起[ 清净依他起:指清净刹土与现在佛净见境中的刹土、七宝以及光
芒耀眼的无量殿等一切现相。]。如《维摩诘经》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既然名言中存在庄严刹土,仔细观察时又不存在,这二者是否矛盾呢?并不矛盾。麦彭
仁波切在...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消除头脑里的“应该”zz
你是说关于哪地不退么?好啊。
这里有个简短的总结:
http://www.bodhiinstitute.org/forums/index.php?topic=30965.10;w
南无布达亚:
不退转为梵文Arinivarta-niya 或 Avaivartika的意译,音译“阿毗跋致”、“阿惟越
致”,略称“不退”。谓所修功德善根不再退失。   菩萨之不退转有信、位、行、
证等说,诸宗所立有别。法相宗以第六信为信不退位,第七住为住不退位,初地以上为
证不退位,八地以上为行不退位。天台宗就别教谓,初住至七住为位不退(断见思惑,
不退堕三界生死),八住至十回向为行不退(不退失利他之行),初地以上为念不退(
不失中道正念);就圆教而言,则初至七信为位不退,八信至十信为行不退,初住以上
为念不退。
南无布达亚:
修行佛道过程中,以既得悟之功德,而入于不退失之地位称为不退。三不退即:1
。位不退:既修得之位不退失。2。行不退:所修之行法不退失。3。念不退:正念不退
转。此三不退配以菩萨之行位,诸宗说法不一。   法相宗依万劫修因入十住之位,
成就唯识观,无复退堕恶业流转生死之位,称位不退;既入...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温玛拉尊者的开示
温玛拉尊者的开示要点
尊者简介
温玛拉尊者于1938年出生于缅甸曼德勒郊外一个叫干拜(Kam Bai)的小村庄。
尊者刚出生时,身体严重缺陷,手脚紧缩无法移动,眼睛也无法睁开,但七日后总算在
父母亲的亲情呼唤及不断求佛力加持下,终于慢慢睁开他的双眼。 13岁时他被送到村
中的寺院为沙弥,每天跟着上师学习经典与仪轨,20岁受完具足戒正式成为比丘,25岁
时开始参访高僧学习各种修证法门,包括如:马哈希禅修法、莫哥禅修法,以及当时缅
甸有名禅师的各种教法。经历长达五年的杂修,直到30岁那年开始接触安那般那(观呼
吸),尊者首先经短暂试验后,即能很快地有不同于以前所学的各种法门的领悟,尊者
即将往昔所学的各种法门及所有经典全部舍弃不用,开始废寝忘食地一门深入。每天除
了外出托钵乞食、用餐及很累躺下睡觉外,都在小舍利塔中的单人禅座上用功,一日之
中应有十小时以上于观呼吸一出一入。刚开始也很杂乱,约经二个月的锻炼,在每日的
行、住、坐、卧中一心不乱,自由自在地应用自如。两年内终于降伏内心意根,开始能
掌握身心,直至40岁时,总算成功。但他仍如往常般当一位平常僧,每天仍外出托钵乞
食。目前,尊者是居...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39
12
原帖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hma4.html
拉拉杂杂也说禅之四:开悟后就是“见性成佛”了吗?
禅宗祖师,确实有这个说法。
如《坛经》里五祖云: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
师、佛。
但坡主于此颇腹非,后有幸见元音师(弥勒菩萨)明示,乃确认下说。
这个“见性成佛”的“佛”,其实认真地说,并不是如释迦佛阿弥陀佛那样究竟的果地
佛,而是堪作上师引领众生修行的肉身活菩萨如西藏的大喇嘛或法王之类。佛经里讲得
很明白,在娑婆世界这一段时间内示现肉身成佛者,前为释迦佛,后来者乃未来下生的
弥勒佛,中间无圆满化佛。确实如此,经里记载,佛陀有许多大神通,比如说能请得诸
佛菩萨满天飞,还能把手掌一扬便把其它佛土如西方净土展现给大家看,这些个能力,
经里提到的许多佛都表演过,可是释迦佛走后却楞没见哪位厉害的修行人能做到过。所
以坡主爱将这“见性成佛”改称“见性见佛”。为何改?因为这话让好些人产生误解,
乃至有为抬高自己而贬佛谤经,说许多佛能做到的大神通乃是编造者(“我肯定见性开
悟了,那为何释迦能做那些事我不...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13
第三世多智钦·晋美丹贝尼玛(1865—1926)
藏历第十四绕迥木牛(1865)年二月十八(星期一)晚上,第三世多智钦·晋美丹贝尼
玛诞生于阿嘉珠部落努氏族嘉贡家族。出生地点是迦日峨巴——果洛的上玛山谷的一座
神山,他母亲图囸匝索南措就住在那里。他父亲是杜炯林巴(1835—1903),著名的大
成就者和大掘藏师。出生时他父亲住在卓普,离开迦日大约一英里开外的小峡谷中的一
个隐修处。他父亲给他起名为索南丹增。
多智钦有七个弟弟,他们也都是著名的转世珠古:钦哲珠古匝林旺嘉(1868—1907)—
—多钦哲的转世化身,在多智钦寺和尼佐寺坐床,但他和父亲待在一起。珠古智美沃瑟
(即贝玛卓度桑阿林巴,1881—1924)成为著名的智者和掘藏师,他的法侣是著名的上
师——拉萨的德威多杰(通常被称为色囸康卓)。哲约·仁增千摩的转世珠古弥庞多杰
年轻时就去世了。珠古贝玛多杰——萨嚓喇嘛的转世之一,住在多智钦寺照顾多智钦及
其寺院。珠古拉多(1885—?)是昔青(gShi Ch'en)寺阿傍固钦的珠古。珠古南喀晋
美(1888-?)被认定是华智仁波切的转世化身之一,住在石渠。珠古多杰扎都(1892
—1... 阅读全帖
j********0
发帖数: 47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评判是正法还是邪法 ?
在佛法中,如何评判是正法还是邪法? 这是学佛人都应该要面对、思惟、捡择的一个问
题。
世尊在经中(如《佛临涅槃记法住经卷1》、《佛说法灭尽经》、《楞严经卷第九》 等
)已预记末法时期,天魔波旬遣魔子魔孙披如来衣,住如来家,食如来食,坏如来法。
在此末法的现在,邪法充斥盈野也就不足为奇了。面对浩翰无边的佛法,到底那一个
是正法,那一个是邪法? 若无仔细的思惟与筛检,而将邪法误以为正法,并依之而薰习
、修学而不自知,其果报可能无法想像,甚至有比破戒(《大慧普觉禅师书》卷26)而下
堕三恶道还严重的可能,如是岂非冤枉至极? 学佛人应知佛法中,只有依佛的正法修学
才有正果可得、可证,若依邪法修学而欲得正果岂非痴人说梦。
在佛法里,何谓是正法与邪法呢? 依法修学而能成就亲证果位者即是正法,不能成就证
果的法皆是邪法。那又该如何评判呢? 佛法由释迦牟尼佛所开示、教导而传下,故正法
与邪法的分际,本就应以世尊的经律做为正邪的评判标准。亦即:如与世尊所说经律的
义理相契合的法即是正法,如有相悖者即是邪法。
例如:世尊在《阿含经》中授记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由此当知,在弥勒尊佛下生之前,
必定无应身佛住世。...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5
「一悟即至佛地、见性成佛」
乃是方便说,非究竟说:
六祖坛经云︰「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又云:「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又云:「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又云:「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今有
一般迷人,妄想一悟成佛,乃引述上开坛经之方便说法,以证明月溪法师所说「悟后一
切种子和盆托出」之邪说。殊不知坛经所说只到见性为止,见性后应如何修到究竟佛地
?则不曾着墨。而上列所谓「成佛」亦只是方便说,乃是理上的佛,非是究竟佛。有经
为证:
《父子合集经》卷20《佛云︰「大王,何谓佛法?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时净饭王
闻是说已,白言︰「世尊,若一切法皆佛法者,一切众生皆应是佛。」佛言︰「大王,
众生不住颠倒见者即是佛也。大王,所言佛者,或名真如,或名实际,或名法界。但依
俗谛推求诠表,非胜义谛作是说也。」》坛经所说「一悟即至佛地」亦复如是,但依俗
谛推求诠表,方便说为佛,非依胜义谛所说究竟佛也。故六祖所谓「一悟即至佛地」乃
是「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非是究竟佛也。
譬如坛经亦言︰「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是
否...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6
「一悟即至佛地、见性成佛」
乃是方便说,非究竟说:
六祖坛经云︰「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又云:「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又云:「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又云:「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今有
一般迷人,妄想一悟成佛,乃引述上开坛经之方便说法,以证明月溪法师所说「悟后一
切种子和盆托出」之邪说。殊不知坛经所说只到见性为止,见性后应如何修到究竟佛地
?则不曾着墨。而上列所谓「成佛」亦只是方便说,乃是理上的佛,非是究竟佛。有经
为证:
《父子合集经》卷20《佛云︰「大王,何谓佛法?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时净饭王
闻是说已,白言︰「世尊,若一切法皆佛法者,一切众生皆应是佛。」佛言︰「大王,
众生不住颠倒见者即是佛也。大王,所言佛者,或名真如,或名实际,或名法界。但依
俗谛推求诠表,非胜义谛作是说也。」》坛经所说「一悟即至佛地」亦复如是,但依俗
谛推求诠表,方便说为佛,非依胜义谛所说究竟佛也。故六祖所谓「一悟即至佛地」乃
是「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非是究竟佛也。
譬如坛经亦言︰「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是
否...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7
「一悟即至佛地、见性成佛」
乃是方便说,非究竟说:
六祖坛经云︰「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又云:「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又云:「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又云:「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今有
一般迷人,妄想一悟成佛,乃引述上开坛经之方便说法,以证明月溪法师所说「悟后一
切种子和盆托出」之邪说。殊不知坛经所说只到见性为止,见性后应如何修到究竟佛地
?则不曾着墨。而上列所谓「成佛」亦只是方便说,乃是理上的佛,非是究竟佛。有经
为证:
《父子合集经》卷20《佛云︰「大王,何谓佛法?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时净饭王
闻是说已,白言︰「世尊,若一切法皆佛法者,一切众生皆应是佛。」佛言︰「大王,
众生不住颠倒见者即是佛也。大王,所言佛者,或名真如,或名实际,或名法界。但依
俗谛推求诠表,非胜义谛作是说也。」》坛经所说「一悟即至佛地」亦复如是,但依俗
谛推求诠表,方便说为佛,非依胜义谛所说究竟佛也。故六祖所谓「一悟即至佛地」乃
是「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非是究竟佛也。
譬如坛经亦言︰「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堪布曲乔尊者传
作者:班玛贤瑟塔益堪布
译者:迦造(觉海)堪布

严密刹土法界宫殿中,三世一切诸佛总集体,
无缪直指自心法身者,根本上师足前我祈请!
远离世间八法的我的大恩根本上师堪布曲恰尊者在佛陀时代就被预言,在《大乘言教》
授记说:“此译师嘉瓦却央,生在印度北方一个外道盛行的地方,那时他的名字叫德瓦
赞扎,末法时代,他降生名号为曲英。”这个授记与《伏藏授记》中“莲师座前您是嘉
瓦却央”完全一致。
马头明王的化身嘉瓦却央转世持明者仁增邓登多杰说:“朗钦白胜的化身名为达玛(法
),来世与金刚持无别。布玛木扎到康区南方,生于猴年名为达玛(法)班杂(金刚)
,他将为妙乘佛法做出无比殊胜的功德。”此处预言了尊者的属相和名字。
《香如宝藏》中说:“贝玛拉米扎的转世,他修持、弘扬佛法如阳光一样。”《打开空
性密藏窍诀的钥匙》中说:“一个护持正法,诸多授记赞美持法(曲)名的人,从东方
出现。”在《住世祈祷文·不坏金刚之音》中说:“法界(曲英)无戏论,遍满(乔达
尔)虚空。示现幻化文殊麦旁,转世化身殊胜上师。”这里授记了尊者是布玛木扎(无
垢友)、莲花生大士和麦彭仁波切等圣者化身。
成就者多知钦授记说:“玉扎转世...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学佛务必从根本上著手
<学佛务必从根本上著手>
学佛务从根本上着手,否则尽是外道魔业,反加生死,入手即须谨防,此责任全在
于师,不可因其初学而误之也。根本者,心地法门也,宗下直证法之可 贵,在使学人
勿远绕圈子,直下荐取,说悟就悟。本来众生是佛,因迷而成众生,一醒遂又是佛,所
以本极容易。奈无始无明所覆,如荡子狂迷外走,不生厌心,即 不肯回家。佛祖种种
言说引导,只是引其自觉,遂成为教;一闻即悟而归宗者为顿;久教始觉而求归宗者为
渐,是人的因缘利钝问题,于法无顿渐也。迷在自心,悟 亦在自心,成佛成众,亦在
自心,入生死,出生死,亦在自心。离自心更有何事可说,离自心而谈宗说教,正如画
饼充饥,万年不饱。故知心地法为根本也。
学佛只是学成个佛的意境,意境一著实即成六道,一空灵即成佛。凡一切经论言句
只是要你心境空灵不离一切。不著一切,所谓“若人欲知佛境界,当净其 意如虚空。
远离妄想及诸取,令心所向皆无碍”。世人处处自碍,所以入生死而不觉,“当净其意
”四个字何等简捷了当,哪有许多言句理论。且道“其意”是谁的 意,“当净”是谁
的事业,为师的且勿先...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2166
20
六识并非要去证的, 而是佛祖提出来要我们‘不住’的。
打坐的要求是要求看到六识的运作,目的为明白其虚妄无我性质,去除对他们的痴迷。
看不到的无法理解,是不是
无法看到,无法听到,无法想到,无法抹到,人在他不在东东, 每个宗派都给起个名
子。随便起啥都行。
到了那个境界,你无法知道他,回到世上,你就是圣者,你随便叫他啥都行。
你叫他如来藏,六祖叫他佛性。 都是有人无他,有他无人的性质。
另外 - 证无我就是证法无我众生无我, ‘我’作为参照物坍塌了, 那里还有众生,
哪里还有这里那里。

识.
G**W
发帖数: 1865
21
《藏密上师大言录》:颟顸的成佛说
三世诸佛皆以断二障(烦恼障与所知障)、除二生死(分段生死与变异生死),成就一
切种智为核心,佐以无量福德(成就三十二大人相)及无量三昧(成就无量神通)而成
就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等不可思议功德。“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
,因次第尽。”汉传禅净台贤,诸宗诸祖皆同此说。六祖大师虽有“一悟即至佛地”之
说,但古来祖师均能明辨:这是六祖大师着眼于“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理体而作之方
便说,并不会因此而推崇六祖大师已证事理圆融之究竟佛果。
然,藏密的祖师们,无视成佛之道的理路、内涵、次第及行门,妄想舍离三大阿僧
劫的勤苦修习历程。为显示密教法门超胜于显教,创造了诸如男女双修享乐成佛、观想
双修享乐成佛、观想佛身成佛、观想阿字成佛、与佛光合一成佛、安住无妄念成佛等等
形形色色的速成佛法。说藏密一脉笼统佛性、颟顸佛法,不为过也。兹举一例:
“爾時藏王太妃,禮請大士開示即身取證簡要之法。大士告太妃言:……妄念起時
,勿隨勿制。緣境違順,塵影好丑,不起愛憎。惟常覺照,而忘覺照。佛心自心,本自
如如。我見破盡,心一境性,即是成佛。”(摘自《蓮花...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22
《耳根圆通法门》元音老人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讲于深圳
http://www.yxjs.org/wenji/03_yyasl/01_ffxzxy/13_egytfm.htm
甲、修证法要
观世音菩萨于《楞严经》耳根圆通章中对我们说:“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
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
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我们修法用观世音菩萨耳根圆照,返闻闻自性的方法来做功夫最易得力。因为我们
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在六根中最灵敏、最锐利。用之修行,故极易成就。我们在修法
时要一切放下,集中心力倾听自己心念咒的无声之声,要一字一字听得分明,才能把整
个身心——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全都摄牢而不起妄念,从而证入三昧,打
开本来,亲见佛性。我们修心中心密法,就是把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两位菩萨的用
功法门合起来进行的。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念佛时说:念佛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我们现在用观世音菩萨所选择的六根中最利的耳根,统摄其他五根的方法来绵密持咒
,也就是照大势至菩萨所说“都摄六根,净念...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儒道佛]求憨山大师书读
憨山大师《般若心经直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f18eb0100nxmw.html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此经题称般若者何?乃梵语也,此云智慧。
称波罗蜜多者何?亦梵语也,此云到彼岸。
谓生死苦趣,犹如大海,而众生情想无涯,无明不觉,识浪奔腾,起惑造业,流转
生死,苦果无穷,不能得度,故云此岸。惟吾佛以大智慧光明,照破情尘,烦恼永断,
诸苦皆尽,二死永亡,直超苦海,高证涅槃,故云彼岸。
所言心者,正是大智慧到彼岸之心,殆非世人肉团妄想之心也。
良由世人不知本有智慧光明之心,但认妄想攀缘影子,而以依附血肉之团者为真心
,所以执此血肉之躯以为我有,故依之造作种种恶业,念念流浪,曾无一念回光返照而
自觉者。日积月累,从生至死,从死至生,无非是业,无非是苦,何由得度?
惟吾佛圣人,能自觉本真智慧,照破五蕴身心,本来不有,当体全空,故顿超彼岸
,直渡苦海。因愍迷者,而复以此自证法门而开导之,欲使人人皆自觉悟,智慧本有,
妄想元虚,身心皆空,世界如化,不造众恶,远离生死,咸出苦海,至涅槃乐。
故说此经,经即圣人之言教,所谓终古之常法也。
【观自在菩萨...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记诵佛经
善知识所应该具有的法相经论上说的很清楚。您在网上一搜就能找到下面这些。难点在
于花时间精力去观察识别。
《华严经》云:“何为善知识?为引导一切有情,故见无有不同;超越世间故与众皆不
同;所作所为具义故饶益无量有情。”
一、三乘善知识之法相 二、如何依止善知识
如何才能趋入解脱正道,而证得涅槃正果?须知,解脱道的根本,即是依止善知识,故
应如《功德藏》所说:“首先善巧观察师,中间善巧依止师,最后善巧学意行,此人必
将趋正道。”以此次第才能趋入解脱道。
辛一、三乘善知识之法相分三:一、小乘善知识法相 二、大乘显密共同善知识法相
三、密宗金刚上师之法相
壬一、小乘善知识法相
释迦光尊者在《戒律三百颂》中,这样认定小乘善知识的法相:“具足戒律并通达仪轨
,慈爱病人眷属戒清净,赐予教法并资助财物,适时教诲此即为上师。”
小乘善知识必须具备清净的戒体,并且通达戒律遮持的学处;具有慈悲心,能善加照顾
病人;其眷属戒律清净;能以布施财物和正法而精勤饶益弟子,并在适当的时机教诫弟
子。这些是小乘善知识应具的法相。
壬二、大乘显密共同善知识法相
《华严经》云:“何为善知识?为引导一切有情,故见无不同;超越...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怎么区别披着羊皮的狼?
区别正统佛教和外道很困难,不仅初学弟子无法分别,久学者也大部份懵懂.
佛法不外解脱道与佛菩提道。初转法轮(二乘法)的解脱道以如来藏(阿含经中称为本际
,入胎识的识,或齐识而返的识,也就是第八识) 为本,修学者只要断我见、我所、我
执即可证得解脱果。若无不生不灭的本际存在,而观一切苦、空、无常、无我、或缘起
性空,如是而修而学,终致一切皆空,岂非成断灭空?
既然一切皆空,修学佛法又有何益? 不依如来藏而言的一切皆空、缘起性空即成断见、
无因论的外道邪见。邪见非正见、非正法,行者依此修学,不仅学之无益更会有不可爱
的异熟果报。学佛人岂可不慎? 二乘法的解脱道以知有本际(即如来藏) 不坏,现观五
阴十八界的虚妄、苦、空、无常、无我,再依世尊所教的四圣谛、八正道断除五阴的执
着(唯本际如来藏独存) ,这才是修学声闻解脱道的正法。依此正法修学、观行,方有
解脱果可证、可得。若仍执持任一阴(如识阴中的离念或有念灵知的觉知心,即意识心)
为常住,此即是常见。常见、断见皆非正见,依之修学不得初果。一切邪见、邪法皆因
执六识为本故,不解阿含经中佛所说入胎识的识、非我不异我的我、如来藏、…本际等
等即是第...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
2011-09-04 08:49:58 来源:净宗学会 作者:夏莲居居士 评论:0 点击:413
净宗学会课诵本之四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观自在菩萨章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观音圆通章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藏教典,若显若密,言观音者,凡百数十部,法华,楞严,华严,三大部中,皆有观
音章,唯法华普门品流通最广,楞严圆通章,虽有别行之本,而持诵已少希矣。又于华
严观音章,则未见有别行刊印之本。良由华严经海,卷帙浩博,前后三译,遍读非易。
东晋义熙十四年,佛度跋陀罗初译六十卷,与唐证圣天册间,实叉难陀重译八十卷,均
非全部,迨贞元间,三藏般若所译四十卷出,始为灿然大备。东晋与唐初译本,观音章
均在入法界品中,仅有长行而无偈颂。贞元所译四十卷,统名曰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
行愿品,观音章即在其内。考诸唐代贞元十一年十一月,南天竺乌荼国,进奉梵夹,次
年六月,奉诏于长安崇福寺开译,十四年二月译毕。参加译事者,罽宾国三藏般若外,
如宣梵译语,笔受迥缀,润文校勘,证义证禅诸职,俱为一...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多看书对学佛有帮助吗?
达真堪布仁波切开示:
在网络里,人们都惯于查阅各类信息,全世界发生的事情都知道。但是这对你的修行不
一定有益。因为你现在没有达到不受影响的程度,总会受影响的。若你不受影响,就可
以放心看。之前,还是少看为好。
我们现在看经书,研究相关内容也是如此。若自己没有辨别、取舍的能力,就听自己上
师、善知识的安排,让你看就看,不让你看就不要看。这不是想控制你,左右你,而是
怕你受影响,怕你走偏了,没有别的意图。若是你自己有分辨、取舍的能力,就不用怕
受影响。那么,哪些内容是可以看的?符合三藏的内容都可以学,可以研究,这样对你
的修行、解脱只有帮助和利益,但首先你要有这个能力。
首先,学习三藏,研究三藏,这是学佛。小乘有三藏,大乘也有三藏;显宗有三藏,密
宗也有三藏。你学习三藏了吗?你研究三藏了吗?很多人想看这部经,那部经,想看这
本书,那本书。若是这些符合三藏的内容,可以看,可以研究;否则,不允许看,不允
许研究。除非你已经成就了,有定力了,那时你看什么都行,甚至看外道的、世间的各
类书都可以。因为这些书都动摇不了你,影响不了你,你只是了解了解,看看而已,多
掌握点知识,这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491
28
在我所遇到的各种学说中,包括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以及其他的宗教,没有一个能最
终解决我的疑惑,而且愈研究愈觉得迷惑。在遇到了佛教后,我才找到了慈悲与智慧的
究竟正道,在解除人类痛苦和博大精深方面,佛法超过了其他任何一门学说,而且愈研
究愈有兴趣。
瑞士的德维兹教授也有同样的体验:“不管我是否是佛教徒,我已经观察了世界上所有
伟大的宗教体系,我最后得知从意境美妙和博大精深来看,没有哪一种宗教能超过佛教
的四圣谛八正道,因此我愿意按八正道去安排我的生活。”
世界上林林总总的各种宗教,大多数都有导人向善、净化社会的良好功能,因此信教的
人与不信教的人在性情、人格上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1993年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
师在加拿大与一百多位博士的座谈会上说:没有学过宗教的人,难以确立一种正确的行
为标准,学过宗教的人行为、处事则会更趋于合理。而在所有宗教中,最为殊胜的即为
佛教。
关于佛教殊胜的观点,并非只是佛弟子的一种偏执之词,人们可以通过对流行于世的浩
瀚佛教经论所诠释的丰富涵义与其余宗教涵义之间作冷静、客观的比较,即可得出上述
结论。
比如在理论上,佛法包含了所有宗教导人向善的特点,也具体...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涅槃
什么叫作涅槃?所谓涅者不生,盘者不灭,涅槃就是不生不灭。也就是说,祂从本
以来没有出生过,未来也不会消灭,这样的涅槃才是真正不生不灭的法。涅 槃表示从
本以来没有出生过,故名“不生”;既然是不生,当然也就不会有所谓的“灭”,故名
“不灭”;合此不生与不灭的体性,所以涅槃亦名为不生不灭。
涅槃有四种,那就是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及无住处涅
槃;其中二乘人只能证得前二种涅槃,不证后二种涅槃,菩萨则必须亲证四种涅槃才能
成就佛道。

1.二乘所证两种涅槃

什么是“二乘”,二乘就是声闻菩提跟缘觉菩提。声闻菩提就是成就阿罗汉的法,
缘觉菩提就是成就辟支佛的法。为什么是菩提呢?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觉悟涅槃 的
道路,或是觉悟涅槃的方法就是菩提。二乘所觉悟的涅槃跟大乘所觉悟的涅槃是不一样
的;二乘所觉悟的涅槃,是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大乘所觉悟的涅槃是有余 依涅槃、
无余依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及佛地的无住处涅槃.

什么是二乘的圣人呢?就是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
还有辟支佛,这些就是二乘圣人。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宇宙生命的“事实真相”
佛教自称是“正法”,别的宗教也可以称他们是“正法”,凭什么说您们是“正法
”,别人不是?
“正法”是有一定的标准的,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不是没有理性的标
准。“正法”就是对我们所面对的世界及生命的现象,能够提出符合“事实真相”及可
以亲身验证的事实证据,才能称为“正法”。因为,正法是说明宇宙生命的“事实真相
”,故也称为“实相”。由于,释迦牟尼佛说出了“实相”,所以,众生才能够根据“
实相”的法道,逐渐修行而亲证解脱及成佛。
正法是有层次差别的,邪教以杀害众生作为正法,正教以行善求生天堂作为正法,
或以修定求生色界天、无色界天作为正法,但不究竟。佛教的小乘与中乘是以断除生死
轮回,实证无余涅槃作为正法,仍未究竟。佛教的大乘是亲证法界实相而且悟后进修到
成佛来广利众生,以此为正法,才是究竟。
既然“事实真相”才是“正法”,当然是可以亲身验证的,不是想像、猜测的学说
或议论而已。由于,佛教是强调亲身验证,是富有实证的精神,也符合现代科学的实验
精神。
佛法所谓的“明心见性”也以同样的“实证精神”加以检验,并亲身体验以确定其
正确性。佛教的“正法”正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1
四、《阿含经》中相关的述說及其意义略探
既然佛陀主张正住者是可以实证的实体,那么《阿含经》中必然会有叙述其具体属
性、功能之记载,才足以证明正住者确实是佛陀亲自实证的,以及本文提出对存有的定
义所作的論述,确实是符合佛陀的初衷。《阿含经》中确实是有许多相关的记载
,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然而,此系旁論,故仅以《阿含经》为限,略举
一二以供參考证明。《杂阿含经》卷2: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諸比丘:「有五
种种子,何等为五?谓:根种子、茎种子、节种子、自落种子、实种子。此五种
子不断、不坏、不腐、不中风、新熟坚实,有地界而无水界
,彼种子不生长增广。若彼种新熟坚实、不断、不坏、&#
63847;中风,有水界而无地界,彼种子亦不生长增广。若彼种子新熟坚实
、不断、不坏、&...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现量 比量 至教量
传统的僧伽及居士于佛教中修行,是在寺院、道场中以“闻、思、修、证”的阶段
步骤,进行戒、定、慧的“闻熏”而开始学习,努力迈向最后“亲证”的目标。但由于
“亲证”的目标极难以达到,似乎不是每一位修行者所能企及;于是近代僧伽及居士的
修行便转往学术方向发展,以发表学术论文、获得高等学位,取代“亲证”的目标;并
以取得高等学位作为类似修证的表彰,于是开始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法
师出现于台湾佛教界,形成另外一股风潮。
但是“闻思修证”的学习阶段是一个必要的、不可躐等的过程,而且只有从最后“
证”的阶段,才能藉由至教量(圣教量)之印证,最终确认前三阶段学习内容的正确性。
释尊自证的内涵是宇宙生命的“实相”,“实相”即是所有“事实真相”的根源之
意。《阿含经》中释尊经常要求闻法弟子“如实观察”,所谓“如实观察”的意义是:
经过对“事实”的深入观察及比对验证无误,才能确认自己所证是否符合释尊证悟的内
涵。只有通过事实的验证才能称为“实相正理”,才能说这不是“假设”、“想像”,
也不是只停留在“闻、思”或逻辑推演中,这正是释尊说“如实观察”的真实意旨,也
是佛教实事求...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虚空粉碎 大地沉落
要与大家一起讨论的议题是:禅宗就是禅定吗?
其实禅宗不是禅定,禅宗与禅定两者差异是非常的大;但是很多人却是误会了,以
为禅宗就是禅定。如果以为禅宗就是禅定,那误会就非常大,禅宗实证的内容也不是禅
定所证的内容,并且禅宗的悟入也不是透过禅定的方法而悟入,而是透过参禅的方法,
最后一念相应而悟入。
我们先从实证的内容来说:禅宗所实证的内涵不是禅定的内容。因为一般禅定的实
证内容是属于三界境界,例如四禅八定的世间有为的境界,这样的境界内容只是通于世
间法而已;因为禅定的实证内涵乃是意识境界,是与世间共,也与外道共。但是,禅宗
所证悟的标的却不是这些三界境界,禅宗所证悟的内容也不是意识境界,禅宗证悟的内
容是与禅定所证的内涵大大不同;禅宗所证悟的标的乃是亲证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
,也就是生命的本源、因果的所依。这个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又名阿赖耶识、异熟识、
真如,乃至有的经典直接叫作识、如、心;这个心的实证内涵不是第六识的境界,它所
实证的部分,禅宗所实证的内容乃是实证第八识真心,而不是七转识的妄心。佛陀及诸
大菩萨,常常会依于不同的根器众生,或依于不同层面,来用种种不同的名称...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4
唯识与如来藏的争论,是近代才有的现象,最初,由提出“法相唯识学”的瓯阳竟
无居士(1871—1943),与提出“法界缘觉教法”的太虚法师(1889—1947)揭开了至今将
近百年的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之争论,争论孰能真正代表佛法的正统义旨。接在太虚法师
与欧阳竟无之后,则有印顺、王恩洋、吕溦、雄十力等人各自以自己所宗的思想理论提
出种种的佛法见解,互起争执,遂使得世人产生了民初佛法大兴盛矣的表相,至今仍然
有人心向往之,然而世人却不了解,事实上佛法的真正义旨,经过了这样的各自争论之
后,所得出来的结论,却已使得本来完整圆满的 佛陀法教,变成了支离破碎,各自为
论,以己为宗的戏论佛法现象情况,错解了佛法义旨,破坏了后世的佛弟子们修学真正
佛法的道路。自瓯阳竟无生存的时代往前推移几千年以迄佛世,所有的佛弟子们,包括
中国与印度的佛法修学者,纵然有中观与唯识的分门别派,然而普遍地都承认阿赖耶识
是第八识,如来藏也是第八识,为何在民国初年左右时期的这些前人会提出这个问题来
呢?他们之所以会对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产生不如理的作意,咎在自身未证法性,因为不
能自宗通达的缘故,因此对于不一不异,名相...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一佛乘,无二无三
诸佛说法都有“四悉檀”,就是从四个方向演述种种法,遍施给一切众生,让众生
能成就佛道。因为众生根器千差万别,因此诸佛施教法无定法,依四悉檀,随众生心根
器而为众生说法。四悉檀就是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
世界悉檀是宣说娑婆世界三界六道,乃至十方三世诸佛世界的世界相,含括了三世
流转的时间迁移,以及四至周边的空间范围,这无量无边的世界正是众生流转生死的世
界,也是众生成就道业的世间。第二是为人悉檀,也称为各各为人悉檀,就是应众生各
别的根基与能力,而述说各种能出离世间得解脱的法门,让众生据以修学而生起善根,
因此又称为生善悉檀。第三是对治悉檀,就是针对各各众生不同的贪瞋痴等烦恼,因病
而给予法药,这是为了教导众生灭除烦恼垢染、消除恶业;因为能断除众生的种种恶行
与恶业,所以又称为断恶悉檀。第四法是第一义悉檀,是破除一切的论议言说,直接以
第一义来诠解阐明诸法实相之理,让众生真正契入实相,因此又称为入理悉檀。
世尊说法时常因说法时机不同,闻法弟子因缘差异,应机逗教,为了能度人解脱而
有这四悉檀的随宜说法,以利益弟子。或者为说世界悉檀,或者为说为人悉檀,或者说
对治...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释印顺在《唯识学探源》1 中说:“能为因性是相续展转就有的,就像植物的根茎
叶一样,成为前因后果的连索。”释印顺的意思是说,世间诸法都是前法引生后法,前
法即是后法的生起因,这样诸法就能成就相续辗转的现象。他又说“业是过去了,但还
能感果”;可是,前法既然已经不存在了,为什么又能引生后法?为什么业过去了却还
能感果?释印顺没有解释。然而,因果现象既然能够不错乱的如实存在,有情过去世所
造作的业既然能感得后世的果报皆不错乱,那就表示必定各自都有一个能含藏诸业种子
、而且刹那至永久都不会坏灭的真实法存在。所以有情所造作的种种业行,才能被如实
保存著而不会失坏,也才能在未来缘熟之时,现行而成就因缘果报的现象,这是一切有
智者都必然能够理解以及信受的正理。就好比植物的种子虽能长出根茎叶乃至发育而长
成,然而种子也要依附于大地才能发芽乃至成长,不是存在于虚空之中;也就是必须要
依附于大地作为根本,在外界的水分、阳光、空气等等缘具足,种子才有持续变异与生
长的功能。然而,释印顺却说:【为解决这因果不相及而能成为因果的现象,才采用了
种子生果的比喻。】(《唯识学探源》页168)【后代的唯识学...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的核心是缘起”之谬
现在网上对于南传菩萨道的理解主要出自明昆三藏持者大長老的书,而他写书的依据是
南传小部中的本生经(释迦佛历劫以来行菩萨道的故事),佛种性经(二十八诸佛的故
事)和所行藏经(释迦佛过去世积累十巴拉密的故事)。
大长老的书基本上是对南传小部中部分经的意译。比如在讲到释迦佛在被燃灯佛授记的
时候,用到的就是佛种姓经中第二品,燃灯品。
【南传小部】佛种姓经 二 第一佛 提盘迦〔燃灯〕
五二 予于其处解发,将树皮之衣及兽皮布敷于泥土之上而俯伏。
五三 「佛与弟子等俱,踏予而行,勿踏泥土,此应为予之利益。」
五四 予俯伏地上起如是念:「予以望今烧尽予之烦恼。
五五 予于此处有何要耶?以行异相而证法,予达一切智,于人天世界成佛。
五六 予唯一人度、作显示力量之人、有某种之要。达一切智度人天世界。
五七 为最上人,予依此决心达一切智,度数多之诸人。
五八 断轮回之流,灭三之生有,乘正法之船,度人天世界。〔然希望将成佛人〕。
五九 生为人,得为〔男〕性,有因缘见佛奉侍,出家,具德,奉仕与愿心,结合
此八种之法〔完成作佛之决心〕。」
这段是说释迦佛不愿在燃灯佛前证果解脱,而是发愿成佛。并...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诸法实相即缘起性空的中道?
释印顺在《般若经讲记》中说:“佛陀创觉了诸法实相,即缘起性空的中道。”1
然而,他所谓的“诸法实相”与“缘起性空的中道”却不是佛陀所开示的中道实相——
第八识真心如来藏;而是否定第七、第八识而说的无因唯缘之意识心中“缘起性空、一
切法空”的概念,本质即是无因论、断灭空的六识论恶邪见。但释印顺却又怕被说是断
灭见,因此就施设建立了“意识细心”及“灭相真如”,正是兼具了断常二见,完全落
在二边,哪里会有中道可说!
佛法所说真正的中道是指胜义谛的真实中道,也就是诸法实相—第八识真心如来藏
—之涅槃中道体性。譬如《央掘魔罗经》卷 4:
(佛告文殊师利:)“是故如来说一乘中道离于二边,我真实、佛真实、法真实、
僧真实,是故说中道名摩诃衍。”尔时,央掘魔罗白佛言:“世尊!众生不知中道,妄
想说余中道。”2
就如经中所开示的,此唯一佛乘的大乘中道才是真正的中道,但因甚深微妙故众生
难知难解,因此世尊虽然在初转法轮时即已为众生宣演此涅槃本际之中道实相,然二乘
人不知不解唯一佛乘的胜妙义理故,闻佛开示后就解读成二乘法修行事相上之中道。譬
如《中阿含经》卷 43〈根本分别品〉:
莫求欲乐极下贱业、...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能为因性与根本因
释印顺在《唯识学探源》1 中说:“能为因性是相续展转就有的,就像植物的根茎
叶一样,成为前因后果的连索。”释印顺的意思是说,世间诸法都是前法引生后法,前
法即是后法的生起因,这样诸法就能成就相续辗转的现象。他又说“业是过去了,但还
能感果”;可是,前法既然已经不存在了,为什么又能引生后法?为什么业过去了却还
能感果?释印顺没有解释。然而,因果现象既然能够不错乱的如实存在,有情过去世所
造作的业既然能感得后世的果报皆不错乱,那就表示必定各自都有一个能含藏诸业种子
、而且刹那至永久都不会坏灭的真实法存在。所以有情所造作的种种业行,才能被如实
保存著而不会失坏,也才能在未来缘熟之时,现行而成就因缘果报的现象,这是一切有
智者都必然能够理解以及信受的正理。就好比植物的种子虽能长出根茎叶乃至发育而长
成,然而种子也要依附于大地才能发芽乃至成长,不是存在于虚空之中;也就是必须要
依附于大地作为根本,在外界的水分、阳光、空气等等缘具足,种子才有持续变异与生
长的功能。然而,释印顺却说:【为解决这因果不相及而能成为因果的现象,才采用了
种子生果的比喻。】(《唯识学探源》页168)【后代的唯识学...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上人下人
僭称释证严为“上人”也同样是虚有其名,无其实质。且看“慈济人”怎么说:
“上人”为佛教常见词汇,常用于佛门直系长辈,在唐朝佛教僧院之内,“上人”
之称谓泛指为“长辈”之意。……慈济人称证严上人为“上人”,是佛弟子对皈依师父
的尊称;慈济人亦尊称印顺导师为“师公上人”,而印顺导师的剃度师父,后人也称“
清念上人”。且佛教界亦有“宣化上人”、“法然上人”……等11
这样为“上人”一辞作解释是很浮泛、很世俗的,不论说是泛指“长(前)辈”、
或对“归依师父”的尊称,或更举教内其他类似的例子……等种种的说词,都只是以这
些理由来掩饰个人僭越上人之名的动机与行为,在明眼人看来是欲盖弥彰。因为,上述
的泛指、常用或尊称,既不是佛教的定制,且未考究其本质与内涵,让人觉得这样的称
呼很随意,似乎是人云亦云的盲目跟风。
据说释证严以前自称“法师”,自从 1988年 11月的慈济月刊,于内文的副标题第
一次称她为“上人”测水温之后,于 1989年 10月的慈济月刊封面就正式以此为名了。
接下来,为了庄严此“上人”之名号,就得要信众们行恭迎、跪拜之礼,来神格化释证
严的形象。
外界质疑慈济宗门以“上人”这个称...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
我们略说了佛法的两大甘露法门,也就是解脱道与佛菩提道,并且从各种不同的层
面,来说明佛法中的这两个主要道之间的差别法相。我们要接续上一个单元的主轴,也
就是要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明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的道理所在,并且也要详细的来解
说这两个主要道修行的内涵和修学次第。
前面我们说过,二乘法是属于解脱道的修行,也就是经由断除我见和我执以后,烦
恼灭尽了而取证解脱果,从此不再受生于三界之中,因此而得以免除生死轮回之苦;而
大乘菩提的修行,则是从亲证第八识入手,然后依次第进修,圆满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
证过程以后,得以成就究竟的佛道。然而在这当中,大乘菩萨同样是要断除烦恼障,要
修证解脱的法门;而二乘菩提的行者,虽然可以断尽烦恼取证解脱了,但是他们却不知
也不证大乘菩萨所亲证的实相心----如来藏,因此而说大乘菩提所修所行函盖解脱道。
也就是说,菩萨在解脱果方面如果无法圆满,当然也就无法成佛了。
接下来,我们想从两个层面来说明“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的道理所在。第一个层
面,是从“佛菩提道之四圣谛函盖解脱道之四圣谛”这样的角度来作说明。
四圣谛是所有的佛子们所耳熟能详的法道,但是对于四圣谛...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明点与脉气
密宗之明点与脉气,在密宗中之地位极为重要;其所以重要之故,乃因其与密宗
之禅定、临终迁识、双身修法之成佛修行法道、证得果位……等,皆息息相关;下自凡
夫地,上至“佛果”之修证,悉以明点及脉气而贯串之,是故明点与脉气在密宗之修行
法门中,占有极为重要之地位。
明点、脉气、无上瑜伽双身修法,此三者乃是后期密宗修行法门之根本,密宗说之
为“佛教禅定”,三者之关系极为紧密。一般而言,密宗行者必须修成明点与脉气之后
,方有资格接受乐空双运(男女双身修法)之秘密灌顶,以及其后之真修双身法;是故明
点与脉气,是密宗行者入门修学“即身成佛”法门之必修课程。有师云:
“吾人之命在中脉之内,此脉处脊骨之中,外白内红;脉上有疙疸(有时称为“和
和”),其状如蛇吞蛋后所有之现象,蛇身宛比中脉,蛋喻疙疸。此种疙疸有三,以丹
田火焚之:犹如夫妇媾合、一切脉中之气聚于密处、将出精时之甚乐样子;当精将出未
出之际,急念拨雌,将精关闭住,其精不出身体,日强而又极乐。能如此做者方可修,
若不能将精关闭住,万不可修。因精一泄,则悉地全去,前功囊弃,故只有聪明之人可
修。”
密宗中人大多主张须有脉气与明点之功夫圆满...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止观之最严重的岔路
我们所说的《广论》乃是完整的《广论》,而不是局部、半边的《广论》。其实真
正了解的人就知道:宗喀巴所说的完整性《广论》是有两个部分,如果要讨论《广论》
的内容,那就得要函盖这两个部分,才是可以看到完整性《广论》所说的核心法义内容
,不然就会不了解宗喀巴真正的意思而误用。
至于完整的《广论》是哪两个部分呢?也就是《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及《密宗道次
第广论》这两个部分,如果深入《广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的关联性去了解的话,那就
可以看得很清楚完整的《广论》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因此在我们这一系列的课程当中,
每一位主讲老师都是针对这个完整性的《广论》来说明,而不是用半边、半部、局部的
《广论》内涵来说明。也就是说,是以整个《菩提道次第广论》加上《密宗道次第广论
》这两部分完整的《广论》,来说明密宗喇嘛教宗喀巴的真正的完整主张。
所以透过我们这样子举证说明以后,大家其实就可以知道《密宗道次第广论》和《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不可分的;我们也可以知道密宗喇嘛教以及《广论》所说的内容,
其实并不是佛法,只是很标准的外道法,透过佛法的包装而已。这样就可以让社会上广
大良善的佛教修行人,他们不会冤枉的而...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忍、法忍、无生法忍
大家都知道忍辱是大乘菩萨所修六度之一,也是地上菩萨所修十波罗蜜多之一,称为
忍辱度或忍辱波罗蜜。所谓“他人加毁,名之为辱,于辱能安,目之为忍 "
可见忍辱表现出来,最平常的心行法相就是忍耐;就是面对不如意的环境,而不生瞋
恨怨恼的心。但佛法中讲忍,还有另一个层面的意义:所谓于法实相安住名忍。就是面
对深妙乃至闻所未闻法,依自己的智慧难以了知、难以理解,甚至不可思议,但却是诸
法实相时,心不惊怖能安忍,就是接受而安住不动摇。因此,对于菩萨六度的第三度忍
辱波罗蜜,经中也有只称为忍波罗蜜,或者称为安忍波罗蜜,是菩萨历经三大阿僧祇劫
修习成佛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所应学事之一。在经论中,忍有不同的分类;例如在菩萨
《优婆塞戒
经》中,【佛言:“善男子!忍有二种:一者世忍、二者出世忍。能忍饥、渴、
寒、热、苦、乐,是名世忍。能忍信、戒、施、闻、智慧,正见无谬,忍佛、法、僧,
骂詈、挝打、恶口、恶事,贪、瞋、痴等,悉能忍之;能忍难忍、难施、难作,名出世
忍。】又像《解深密经》中圣教【忍三种者:一者耐怨害忍,二者安受苦忍,三者谛察
法忍。】还有在《大智度论》中 龙树菩萨开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打开成佛之道的大门
我们常听到有的人说,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意思是说进入佛法的大海,有非常多
的方便善巧法门,然而在这么多的方便善巧法门里面,是不是有一种法门,既迅速又确
实的可以帮我们打开成佛之道的大门呢?有!真的有这种法门喔!那个法门叫作大乘见
道。大乘见道就是禅宗的开悟明心,开悟明心是大乘佛法的入道之门,也是佛菩提修证
的根本。唯有明心开悟了,在找到第八识如来藏(以后),才能够次第的进修佛菩提道
!否则永远都只能在外门修学六度万行,永远也进不了佛法的大门。
达摩祖师曾经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
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达摩祖师。也就是说,开悟明心,这是诸
佛的无上妙道,怎么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就想要来求取大乘见道呢?而是应该要难行
能行、难忍能忍,而且要历经无量无数劫的“旷劫精勤”,才能够来证得这个诸佛无上
妙道的实相心如来藏啊!但是在开悟明心之前,就必须要具备有一些条件,才能够使我
们破参的因缘早日成熟!为了帮助大家,我们就把这些条件,分成七点为各位作说明:
第一要闻法阅经,建立知见。在闻法阅经之前,就应该要先亲近善知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6
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
次叙蕴我、处我、界我,及其生起次第,广令佛门四众可以依之实地观行而断我见
。若此界众生能断我见之人数极众者,则此界将可渐转清净,由众生之净业因缘故,可
以渐渐成就人间净土也。若佛门弟子中之多数人已断我见者,则必舍弃世相法上(广建
寺院、追求佛教界第一)之营谋,而开始注重人类心性之改善:以教导众生断除我见为
主要弘法内涵,以教导众生舍离我所(财色名食睡)之贪著为主要内涵,即可令社会清
净而不再有人干犯恶业、作奸犯科,则使国土渐转清净,人寿亦可因而渐次增长,福报
亦可因而日渐转增,从此以后,不再以建造金碧辉煌、一尘不染之寺院而可名为人间净
土也!人间净土之成就,在于心净则土净,而非泥土大地之清净故;心方是真实之土故
,众生心净则国土亦将随之渐渐清净,净业使然故。如是方是真实人间净土之建设者。
甲、五蕴我
五蕴我者,谓色蕴、识蕴、受蕴、想蕴、行蕴。蕴者何义?谓众集义、积聚义。
色蕴者,谓人类色身由四大物质所造成,经由父精母血而成就,经由四大所成之食
物而长养,是故新陈代谢、念念变异、生住异灭,由生而长,由长而变异、而老,由老
而死;有生则必有灭,是由物质...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宗就是禅定吗?
禅宗就是禅定吗?其实禅宗不是禅定,禅宗与禅定两者差异是非常的大;但是很
多人却是误会了,以为禅宗就是禅定。如果以为禅宗就是禅定,那误会就非常大,禅宗
实证的内容也不是禅定所证的内容,并且禅宗的悟入也不是透过禅定的方法而悟入,而
是透过参禅的方法,最后一念相应而悟入。
我们先从实证的内容来说:禅宗所实证的内涵不是禅定的内容。因为一般禅定的
实证内容是属于三界境界,例如四禅八定的世间有为的境界,这样的境界内容只是通于
世间法而已;因为禅定的实证内涵乃是意识境界,是与世间共,也与外道共。但是,禅
宗所证悟的标的却不是这些三界境界,禅宗所证悟的内容也不是意识境界,禅宗证悟的
内容是与禅定所证的内涵大大不同;禅宗所证悟的标的乃是亲证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如来
藏,也就是生命的本源、因果的所依。这个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又名阿赖耶识、异熟识
、真如,乃至有的经典直接叫作识、如、心;这个心的实证内涵不是第六识的境界,它
所实证的部分,禅宗所实证的内容乃是实证第八识真心,而不是七转识的妄心。佛陀及
诸大菩萨,常常会依于不同的根器众生,或依于不同层面,来用种种不同的名称,来称
述这个第八识真心阿赖耶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四无记(十四难)
有人提出 “佛陀缺乏深入的理性思辨,拒绝形而上的思考(十四无记的提出以及对生
灭机制缺乏深入的理性审视)”. 在此以下文予以辨证.
十四无记(十四难)
一、绪论
十四难是佛教建立前便存在的难解命题。佛陀对于十四难所指向“如来藏真实存在”的
命题是没有能力回答,才说为无记?还是有能力回答,而为有记?
十四难的基本命题,归纳区分为下列四组命题:
1、如来是常、如来无常、如来常亦无常、如来非常非无常。
2、世间是常、世间无常、世间常亦无常、世间非常非无常。
3、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有边亦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
4、身与命同、身与命异。
十四难在佛学的历史文献中已经有极多的讨论,例如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卷2,并
不认为十四难是“存而不论”,而是提问者有邪见过失,若是给予回答反而有罪过,所
以佛陀给予置答。
复次十四难中,若答,有过罪,若人问:“石女、黄门儿长短好丑何类?”此不应
答,以无儿故。复次此十四难是邪见,非真实;佛常以真实,以是故,置不答。复次置
不答,是为答。有四种答:一决了答,如佛第一涅槃安隐;二解义答;三反问答;四置
答。此中佛以置答,汝言无一切智人,有是言而无义,是大妄... 阅读全帖
g****y
发帖数: 141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USTC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slaker (獾), 信区: USTC
标 题: 疯人院(6)----Xie_Song(没头脑)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at Jun 10 02:31:32 2000) WWW-POST
(6)
你可曾仔细观察过漫天飞舞的雪花,在它们最终跌落之前,谁能
预言它飞行的轨迹?面对死亡时的回眸,遥望一生的路程,其中有多
少我们可以把握?犹如雪花终将飞落,我们终将走向死亡,为我们生
命的轨迹划一个句号,然而,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我们在这个纷纷扰
扰的尘世中飞舞?
我一直试图追朔事故的起点,但就象要弄清一个火车上的陌生人
是经历了怎样的曲折才坐到我对面一样,结果显然是徒劳的。唯物辨
证法总是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这等于没说,这个具有普
遍意义的答案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事情似乎是由一只该千刀万剐的蚊子引起,这是我所能追朔到的
最远点。它在矬子入定以后钻进矬子的鼻孔里,矬子因此打了一个巨
响的喷嚏,矬子的霉运由此而始。
他开始是不再允许我们管他练的功叫撅屁股功
A*********g
发帖数: 268
50
来自主题: PKU版 - 北大的两只眼睛-By Monic
北大的两只眼睛
数学学院95级 殷俊
在不少人看来,我们理科生的燕园生活要比文科的同学单调得多。当我刚进入北大时,我
也是这样想的,甚至我们的班主任也是这样想的,记得他在第一次班会上写了这样一副对
联:“世事洞明皆代数,人情练达既分析。”
后来的生活似乎证明了这一点,我面对的是每周三十多节的必修课、厚厚四大本的习题集
,放下的是写了五年的诗集、吹了十年的笛子。我们学了三个月,总算弄明白了一个三百
年前的定理。彷徨中我写了一封信给我高中的班主任——正式在他的鼓励下我报考了北大
而且填了“全部服从”。他的回信只有一句话:“北大的精神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
是啊,北大精神是做出来的,当我在清晨第一个进入自习室,当我在深夜最后一个离开图
书馆,当我熄灯后打着手电继续寻求一个公式的另一种证法,我不都在实践一种北大精神
吗?
我们没有能力舞文弄墨,却能用我们的语言——数字谱写诗篇。这诗篇比一切推敲都精炼
,也比一切朦胧诗都朦胧——不信你来读读看?
我们没有心情浅斟低唱,却能在科学中发现自然界最深刻的美。对于哥德巴赫猜想,一位
同学是这样理解的:“哥德巴赫说/两人之爱/总可以分成两部分/无数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