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 发帖数: 70028 | 1 释永信近照
每天都有大量游客涌来,探访他们心目中的少林
这样一个身处漩涡、争议和风波当中的名寺方丈,他“心中的少林”究竟是什么样子?他所做的一切究竟有着怎样的思想支撑?
少林文化首次走入联合国总部。美国时间10月9日,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携少林文化代表团成员来到联合国总部,展示少林功夫,宣扬少林文化。此行,释永信率领36名武僧是来参加在洛杉矶举行的首届北美少林寺文化节。
社会舆论对僧人有着一些固有的看法,比如出家人好像就应该在深山老林里,守着青灯古佛一辈子和佛经打交道,但释永信显然不是。他不但入世,而且十分积极。
8月中旬,记者去见释永信时,少林寺正在举办2013年少林问禅之“机锋辨禅”活动。释永信给获奖选手颁了奖。随后,8月21日,他赴台参加2013年国际供佛斋僧祈福法会,并和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进行了会面;之后又受俄罗斯总统普京之邀,参加9月1日开始的2013年国际军乐节。
回国后不久,他又相继在少林寺与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美国联邦初审法院法官刘成威会面。期间又出席了第二届“天地之中(嵩山)——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论坛”。
这仅仅是他8月中旬到9月初不到一个月的日程,这还不包括没有报...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1489 | 2 这样一个身处漩涡、争议和风波当中的名寺方丈,他“心中的少林”究竟是什么样子?
他所做的一切究竟有着怎样的思想支撑?
少林文化首次走入联合国总部。美国时间10月9日,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携少林文化
代表团成员来到联合国总部,展示少林功夫,宣扬少林文化。此行,释永信率领36名武
僧是来参加在洛杉矶举行的首届北美少林寺文化节。
社会舆论对僧人有着一些固有的看法,比如出家人好像就应该在深山老林里,守着
青灯古佛一辈子和佛经打交道,但释永信显然不是。他不但入世,而且十分积极。
8月中旬,记者去见释永信时,少林寺正在举办2013年少林问禅之“机锋辨禅”活
动。释永信给获奖选手颁了奖。随后,8月21日,他赴台参加2013年国际供佛斋僧祈福
法会,并和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进行了会面;之后又受俄罗斯总统普京之邀,参加
9月1日开始的2013年国际军乐节。
回国后不久,他又相继在少林寺与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美国联邦初审法院法官
刘成威会面。期间又出席了第二届“天地之中(嵩山)——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论坛”。
这仅仅是他8月中旬到9月初不到一个月的日程,这还不包括没有报道的诸多会见和
活动。可以说,忙得不亦乐... 阅读全帖 |
|
y****w 发帖数: 39 | 3 转自慈诚罗珠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4975a20101nwlu.html
此文将向大家介绍一个麦彭仁波切的窍诀:调服心的过程。为什么要了解调服心的过
程呢?刚开始修行的时候,会遇到很多修行上的困难。如果不了解修行途中的路况,不
知道如何应对,就会有挫败感,以致失望、懈怠甚至退失。麦彭仁波切的这个窍诀虽然
文字不多,但内容却非常丰富详尽。
一、总述
所有大乘佛法的修行窍诀,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关键问题:首先,一切外在的物质世界
,以及内在的各种感受,都是心的现象,都是我们的内心创造出来的一种幻觉。除了我
们的八识等精神的幻觉之外,没有一个真正的轮回。天界、非天等善趣,地狱、饿鬼等
恶趣,也都是心的幻觉。除了心的幻觉以外,六道众生都不存在。第二,精神自己的本
体,也是空性。虽然在龙树菩萨的《中论》,与月称菩萨的《入中论》等论典当中,并
没有明显地讲外在的世界是内心的现象,但龙树、月称菩萨的弟子们后来写的有些关于
中观实修过程的论典中,却承认了一切外境都是心的现象。因为修行的时候必须这样,
平时可以去观察十二处、十八界等等,抉择一切都是空性。...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4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
亦名禅那理行诸诠集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禅源诸诠集者,写录诸家所述,诠表禅门根源道理。文字句偈,集为一藏,以贻后代。
故都题此名也。禅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中华翻为思惟修,亦名静虑,皆定慧之通称
也。源者是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称
为禅那。此性是禅之本源,故云禅源。亦名禅那理行者,此之本源是禅理,忘情契之是
禅行,故云理行。然今所集诸家述作,多谈禅理,少谈禅行,故且以禅源题之。今时有
但目真性为禅者,是不达理行之旨,又不辨华竺之音也。然亦非离真性别有禅体。但众
生迷真合尘,即名散乱。背尘合真,方名禅定。若直论本性,即非真非妄,无背无合,
无定无乱,谁言禅乎?况此真性非唯是禅门之源,亦是万法之源,故名法性。亦是众生
迷悟之源,故名如来藏藏识(出楞伽经)。亦是诸佛万德之源,故名佛性(涅槃等经)
。亦是菩萨万行之源,故名心地(梵网经心地法门品云,是诸佛之本源,是菩萨道之根
本,是大众诸佛子之根本)。万行不出六波罗蜜,禅门但是六中之一,当其第五,岂可
都目真性为一禅行哉?然禅定一行最为神妙,能发起性上无漏智慧,一切妙用,万德万
... 阅读全帖 |
|
y****w 发帖数: 39 | 5 转自慈诚罗珠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4975a20101nwlu.html
此文将向大家介绍一个麦彭仁波切的窍诀:调服心的过程。为什么要了解调服心的过
程呢?刚开始修行的时候,会遇到很多修行上的困难。如果不了解修行途中的路况,不
知道如何应对,就会有挫败感,以致失望、懈怠甚至退失。麦彭仁波切的这个窍诀虽然
文字不多,但内容却非常丰富详尽。
一、总述
所有大乘佛法的修行窍诀,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关键问题:首先,一切外在的物质世界
,以及内在的各种感受,都是心的现象,都是我们的内心创造出来的一种幻觉。除了我
们的八识等精神的幻觉之外,没有一个真正的轮回。天界、非天等善趣,地狱、饿鬼等
恶趣,也都是心的幻觉。除了心的幻觉以外,六道众生都不存在。第二,精神自己的本
体,也是空性。虽然在龙树菩萨的《中论》,与月称菩萨的《入中论》等论典当中,并
没有明显地讲外在的世界是内心的现象,但龙树、月称菩萨的弟子们后来写的有些关于
中观实修过程的论典中,却承认了一切外境都是心的现象。因为修行的时候必须这样,
平时可以去观察十二处、十八界等等,抉择一切都是空性。...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6 张中行的
贴第一章,喜欢的自己去看吧
搞完脑子回来说2句, 兔熊会很高兴的, 谢谢!
第一章 弁言
1.1.1 缘起(一)
想起我与禅的关系,说来话长。最早大概是青少年时期,看《红楼梦》,第九
十一
回写黛玉和宝玉用禅语问答:
黛玉乘此机会,说道:“我便问你一句话,你如何回答?”宝玉盘着腿,合着
手,
闭着眼,撅着嘴道:“讲来。”黛玉道:“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
你好,
你怎么样?宝姐姐前儿和你好,如今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今儿和你好,后来不和
你好,
你怎么样?你和他好,他偏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不和他好,他偏要和你好,你
怎么
样?”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黛玉道:
“瓢
之漂水,奈何?”宝玉道:“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黛玉道:“水止珠
沉,
奈何?”宝玉道:“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黛玉道:“禅门第一戒
是不
打诳语。”宝玉道:“有如三宝。”
... 阅读全帖 |
|
y***i 发帖数: 11639 | 7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0398.html
仁波切:这次,我们要讲“疼痛”的禅修。我从这里知道,你们现在都有一些疼痛
了。(仁波切笑)因为坐在垫子上太久了!现在你有很多禅修的辅助,所以你们多幸运
!疼痛非常好,非常容易让我们的禅修进步,为什么呢?因为“疼痛”具有特别的力量
,我们称它有一种磁力,磁力的力量,它会自然把你的注意力,拉到疼痛上。有没有?
过去,你有疼痛的经验时,会觉得你的心是不是总是到疼痛上?过去曾有疼痛经验的请
举手。(大部分的人都举手。)
仁波切:很好。当你疼痛时,心会一再地回到疼痛上,有这样经验的请举手。(大
部分的人都举手。)
仁波切:所以当你疼痛时,心自然地就会到疼痛上,你会觉得:“真不好!”你会
认为疼痛不好:“它伤害我!”会有恐惧感:“我怎么样才能没有这个疼痛呢?”这就
是希望、希求。这种希求和恐惧,让你的疼痛更严重。举个例来说:这里有油点着... 阅读全帖 |
|
d*********d 发帖数: 192 | 8 转自智悲佛网之佛教与科学
(日)铃木大拙, (美)弗洛姆(Fromm,E.)著
禅宗对于实体的趋近法,虽然可以界定为前科学的,有时却是反科学的,因为禅与科学
所追寻的方向正好相反。这并不必然说禅是反科学的,而只是说,要了解禅,我们必须
要采取另一种立场,而这个立场到现在为止,都被科学家们当作“非科学的”而加以忽
视或抹杀。
科学一致都是离心的、外向的,它们“客观地”看着它们取来做研究的物体。如此它们
所采取的立场,乃是将物体同它们分开,保持距离,而从不想把它们自己同所研究的对
象相认同。即使当它们为了自我省察而向内看,它们也小心地把内在的东西向外投射,
如此使得它们自己同自己离异,于是乎,内在的东西并不属于它们自己。它们是彻底地
惧怕变得“主观”。
但我们必须记得,只要我们站在外边,我们就永远是局外者,而就为这个原因,我们就
永不能得知物体本身,而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都是关于它——而这意谓我们永不能得知
我们的真正自我是什么。因此,我们是永远不能预期科学家们可以达到自我,无论他们
是何等渴望。无疑,关于它,他们可以说得很多很多,而这是他们所能做的一切。
如此,禅劝诫我们,如果想真正得识自...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9 解脱道之五种邪见
关于解脱的邪见。解脱邪见大略有五种。
第一种解脱的邪见就是认为只要每天打坐一念不生,那就是涅槃。捨报时就想要用这个
一念不生的灵知心去进入涅槃,这是第一种解脱的邪见。不但是修行者如此,连大法师
也想要用这个觉知心去入涅槃,而觉知心是不能入涅槃的;如果可以用觉知心入涅槃的
话,那就表示佛说错了;因为佛说『涅槃寂静』,涅槃之中无有见闻觉知、无受无想、
无能觉与所觉、没有做主的心。可是有些大法师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处处做主的
这个觉知心灵知心就是涅槃心,这很明显是未断意识我见的凡夫,连初果都未証,何来
涅槃?以上是关于解脱与涅槃的第一种邪见。
第二种解脱的邪见是想要用做主的心入涅槃,就是「我」要入涅槃。因为他知道涅槃是
寂静没有『见闻觉知』的,可是他又认为如果涅槃之中没有觉知,那不就跟断灭、睡著
无梦一样?那「我」到哪里去了呢?我消失掉了,这怎么可以,于是他认为是做主的我
入涅槃,这种邪见,太多学人均不免。
第三种解脱的邪见是想要用色界身去入涅槃。修得无想定的人认为涅槃既然没有见闻觉
知及做主的我,又处处找不到第八识,应该没有第八识,那就把自已灭掉而留住色界天
的天身入...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0 http://ccbs.ntu.edu.tw/taiwan/md/md01-01.htm
人间佛教的困局——以新雨社和现代禅为中心的一个考察
本文口头发表于∶1999.10,「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台北∶弘誓
文教基金会。
提要
印顺导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尽管在台湾佛教界逐渐成为主流思想,但却遭遇一些
困局。其中,来自新雨社和现代禅的批评,显然无法漠视。这两个台湾当代新兴佛教教
派,对人间佛教的批评,主要有两点∶一、「人间佛教」不曾提供一套具体的修行方法
。二、「人间佛教」所强调的「不急求解脱」的思想,被视为不关心究极的解脱。本文
试图透过这两个新兴教派的访谈和调查,来说明以上这两点批评的成因。
「人间佛教」这个理念,最早是由《海潮音》杂志社同仁、慈航法师、法舫法师等人所
倡导 [1] 。然而,真正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则是印顺法师(1906—),在1951年,所开
始大力推广的人间佛教 [2] 。
印顺所推广的人间佛教,在中国大陆并没有引起什么注意;但却随著他的移居台湾(
1953年1月),引起台湾佛教界的极大回响。直接受到这一理念影响的台湾佛教教团,包
括隶属旧传统...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1 首先介绍“狂禅”,狂禅有两种:一种是有悟的狂禅,一种是没有悟的狂禅。什么
是悟呢?悟就是要证悟我们的本心——真如,也就是第八识,第八识又称为阿赖耶识,
祂就是如来藏。如来藏就是如来宝藏的所在,也可以说是如来功德智慧所藏身的地方;
祂也是法界的实相,也是第一义。第一义就是第一因,为什么会有我们的五阴、身心出
现在这一个世间?为什么会有世界、山河大地?这都是因为有如来藏,因此祂就是大乘
佛法精神的所在,所以证悟就是要悟如来藏。
可是证悟有浅有深,依证悟的般若实相智慧来说,可以分为总相智、别相智、道种
智和一切种智的差别;所以不是证悟如来藏以后,就马上能够断尽一切烦恼,马上就能
够成就佛道,而是要悟后起修。悟后要修什么呢?悟后要修六度波罗蜜,也就是悟后要
依止如来藏来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依止如来藏来修这六度,断除
一切烦恼;经过菩萨道的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等觉、妙觉位,才可以成
就佛道。所以根据每一个人往世福德、智慧修证的差异,这一世证悟就会有深有浅不同
的差别;有人证悟是七住位,有人证悟是十回向位,有人证悟是十行位或是十住位,乃
至有人证悟就可以进入初... 阅读全帖 |
|
r**m 发帖数: 1825 | 12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7826974/
来自: 皮夹克 2015-07-22 16:06:33
标题:为何帕奥禅法是有问题的观想禅法(个人体会,理性探讨)
注:最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陷在帕奥的观想禅法中很多年,之前我只简略质疑过帕奥禅
法,从来没有详细论述过自己的观点,所以在我总结马哈希禅法经验之前,整理一下之
前我为何质疑帕奥禅法的具体经验体会,此文最好参考帕奥禅法的一些和我观点对立的
文章做总体对比参考,去除我个人主观意见,各位自己辨别。
本人曾今修了一年帕奥禅法,亲自去西双版纳的帕奥禅修中心禅修了两个月,修了一些
帕奥禅法的止禅,也修了一些帕奥禅法的观禅,修到自己眼前发光,身体发光,期间也
听了不少小参,之前的博文之中我有提到过帕奥禅法是观想,但一直没有详细论述我的
观点,这里提供一些个人体会作参考。
质疑帕奥并非因为本人最欣赏马哈希禅法,我实际上也很赞同动中禅,葛印卡,雪吴敏
,泰国缅甸各派大部分的传统四念处禅法,个人认为目前各派禅法中,大部分都没有问
题,只是基础对象不同,辅助提起正念的小技巧不同,总体方法...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3 已经讲了菩萨要怎么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四度波罗蜜,现在所要讲的是
菩萨要怎么修行禅那波罗蜜?
我们现在来看 马鸣菩萨怎么说:“知法性无动无乱是清净禅度,随顺修行禅那波
罗蜜。”(《大乘起信论》卷2)
我们首先来看这一段菩萨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修学禅那的时候他要怎么转依如来藏
来修行?禅那指的是四禅八定,四禅八定叫作八次第定,也就是说你一定要先证得初禅
,才能证得二禅乃至证得四空定;那么初禅到底要怎么修?想要证得初禅先要修定,然
而定要怎么修?定的意思就是说,制心一处而不动摇,为什么要制心一处呢?因为我们
的心不断地攀缘六尘——想东想西,所以我们就要选择一个境界来让心安住在那个境界
上面而不动摇;然而我们的心并不是说,你想要安住在那边祂就会乖乖地安住在那边!
所以要用各种方法来让祂停在那个位置上面。譬如说有人就用数息,不断地观察自己的
息进息出,用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的心安住在息进息出这个境界上面。当然制心一处不是
只有一种方法,譬如说持名念佛,把自己的心安住在自己念佛的声音上面;还有观想念
佛,观想念佛是去观想佛的形像,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然后去观想...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4 继续上一次的内容,来为各位讲说声闻道中二果与三果的修证。首先我们先来复习
一下,上一次所说的为什么众生沉沦在生死的大海之中,而不能解脱呢?因为众生有无
明,所谓的无明就是众生不了解三界五阴诸法都是无常、苦、空、非身、无我的,所以
众生会把五阴法当做是真实的、常住的、可乐的、值得追求的;这样的无明在解脱道来
说,就是会障碍众生出离三界不得解脱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为什么众生不能出离三
界呢?因为有这个无明(又叫作一念无明),众生在现前的一念当中,就已经被这个无
明所缠绕,所以就会一世又一世的轮回而不得出离。那么一念无明的内容又包括哪些呢
?一念无明包括了:见一处住地烦恼,欲界爱住地烦恼,色界爱住地烦恼,无色界爱住
地烦恼。其中无色界爱住地烦恼,又叫作有爱住地烦恼。简单的来说,就是众生爱乐于
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境界,被这个爱乐所绑住,所以就会在三界当中轮回;这三界住
地烦恼的背后,是因为有我见,也就是见一处住地烦恼(才会轮回生死不得解脱)。
比方说我爱这个东西,我讨厌那个境界;众生要产生喜爱或厌恶,它的先决条件,
就是必须要有“我”的存在;如果没有“我”,也就不会有这一些...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1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5c26401010at5.html
1.要离五盖——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按照我们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一种禅
定,都要进入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这样渐进地修上去。要入定,就要具备一些因
缘,就是当时要离五盖。所谓五盖是:昏沉、掉悔、嗔、疑,还有贪欲。当这些烦恼
没有现前的时候,如果修法正确,都有机会入定。如果有这些烦恼在的话,就很难入
定。除了烦恼的因缘之外,我们身体上有某些障碍,也会影响我们入定。
初禅的觉受——要入定,首先要有入定前的一些觉受。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身心都
很舒适,修法又很正确,那么,他要入定之前会产生轻安的现象。即全身非常舒服,
一般人的感觉是全身轻飘飘。初学禅定的人,在入定前会有轻安现象:有些人会觉得
身体越来越大,甚至整个身体都在膨胀,大到他会觉得充满这个世间;有人会觉得身
体越来越小,或身体浮起来。这些都是轻安的现象,这种现象过后,就会产生很快乐
的感受,这都是入初禅前轻安的觉受。在禅定里,初禅、二禅、三禅都有不同的快乐
感受,到了四禅就没有乐受了。
入定的人一定会觉得全身很舒服很快乐,...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SeeU (See you), 信区: Wisdom
标 题: 胡适谈禅闹的笑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10 00:25:08 2012, 美东)
胡适谈中国禅学的发展 (上) 一二讲
http://hushihhc.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3629.html
印度禅的境界到底怎样呢?计算起来,有好几种的说法,现在略述其重要的∶
第一是“四禅”,也叫作“四禅定”。即∶最初用种种法门帮助你消除种种烦恼欲望,
到无忧无欲的境界,便是初禅。但初禅还有思想,还要用脑,再把一切觉、观都除去,
自然得到一种“欢喜”(joy),便是第二禅。但第二禅还有欢喜,连欢喜也不要,只有
一种心平气和、舒舒服服的“乐”的境界,便是第三禅。到了连这种舒舒服服的“乐”
都没有了,即得“不动处”,只是一种“调”,即安稳调适,便到第四禅。
初禅还用思想,第二禅还要高兴,第三禅还觉舒服,第四禅则只有调和,要如何便如何
,驾驭我们的心,好像马师之驭良马,随所指挥,无不调适。
其次,四禅之外,还有四种境界... 阅读全帖 |
|
d*********d 发帖数: 192 | 17 无意识”一词,我所指的含意,可能和心理分析家不同,我必须把我的立场解释一下。
第一,对无意识的问题我所采取的是什么态度呢?
假如我可以用“无意识”这个词,我得说,我的“无意识”是“后科学的”或者“前科
学的”。你们各位都是科学家 ,而我是一个禅者,我的态度是“前科学的”——有时
我怕甚至是“反科学的”。“前科学的”不是一个恰当的用词,但它似乎表达了我所希
望要它表达的。“后科学的”也不算坏,因为禅是在科学或智化作用占据了整个人类研
讨领域一段时期之后,发展起来的;而禅要求我们,在无条件地的把人类活动整个领域
交给科学全权统治之前,我们得停下脚步,在自己心里反省,看看事物是否像它们所应
当的样子完好无病。
在对于实物的研究上,科学的方法从所谓的客观观点来看一个物体 [对象]。譬如说,
设如这张桌子上的一朵花是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家们会把她施诸各种各类的分析,植
物学的、化学的、物理学的,等等;并把他们从各自研究角度,所得关于花的知识告诉
我们,并且说,对于花的研究已经尽了,不再有其他事情可述——除非是在其他研究中
,偶然还有新的发现。
因此,科学对于实体的研究之主要特征,是去描绘一个物体...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8 胡适谈中国禅学的发展 (上) 一二讲
http://hushihhc.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3629.html
印度禅的境界到底怎样呢?计算起来,有好几种的说法,现在略述其重要的∶
第一是“四禅”,也叫作“四禅定”。即∶最初用种种法门帮助你消除种种烦恼欲望,
到无忧无欲的境界,便是初禅。但初禅还有思想,还要用脑,再把一切觉、观都除去,
自然得到一种“欢喜”(joy),便是第二禅。但第二禅还有欢喜,连欢喜也不要,只有
一种心平气和、舒舒服服的“乐”的境界,便是第三禅。到了连这种舒舒服服的“乐”
都没有了,即得“不动处”,只是一种“调”,即安稳调适,便到第四禅。
初禅还用思想,第二禅还要高兴,第三禅还觉舒服,第四禅则只有调和,要如何便如何
,驾驭我们的心,好像马师之驭良马,随所指挥,无不调适。
其次,四禅之外,还有四种境界,即“四念处”。此四处∶
(一)、“空无边”,就是想到空处。如眼是空的,鼻是空的,一一地想,想到只有空。
譬如藕,只想其孔,越想越大,全不见白的藕了。想到全世界,也作如是观。
(二)、“识无边”,“空无边”还有想,便是一种印象,想到...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19 世界和自我只存在一刹那,每个刹那都是不同的世界,每个刹那都是不同的自我(非连
续性,分立性)。
被观察者存在一刹那,观察者同样存在一刹那。
我们可以接受被观察者是无常的,却忽视了观察者同样也是无常的。
没有不变的观察者,无论是自我,灵魂还是所谓的心。只有观察本身。
刹那的观察的导致刹那的“实在",连续性的观察导致连续性的“实在”,这些微小的“
实在”被瞬时记忆所拼凑,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现实世界的图景。这现实世界只存在于我
们的大脑中,而不存在于真实的宇宙当中。
“实在”只有在被观察才有意义,脱离观察,“实在”将失去意义,至少,它不是我们
大部分人能够理解想象的。
实在或者说现象并非是独立的一直在那里,而是观察创造了被观察的现象的产生。认为
被观察者一直在那,和观察无关,是思维的严重误区,也是产生常见和我见的重要基础
。
不间断的观察导致不间断的现象的生灭,生灭的不断延续就是轮回的本质。
观察和被观察者并非不二,而只是不同的缘(条件)。
不是心造万物,而是观察导致所谓实在世界的产生,观察和被观察者都是缘,没有一个
是创造者,也没有一个是被创造者。唯物论和唯心论都是错误的。
观察和被观察者同...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20 世界和自我只存在一刹那,每个刹那都是不同的世界,每个刹那都是不同的自我(非连
续性,分立性)。
被观察者存在一刹那,观察者同样存在一刹那。
我们可以接受被观察者是无常的,却忽视了观察者同样也是无常的。
没有不变的观察者,无论是自我,灵魂还是所谓的心。只有观察本身。
刹那的观察的导致刹那的“实在",连续性的观察导致连续性的“实在”,这些微小的“
实在”被瞬时记忆所拼凑,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现实世界的图景。这现实世界只存在于我
们的大脑中,而不存在于真实的宇宙当中。
“实在”只有在被观察才有意义,脱离观察,“实在”将失去意义,至少,它不是我们
大部分人能够理解想象的。
实在或者说现象并非是独立的一直在那里,而是观察创造了被观察的现象的产生。认为
被观察者一直在那,和观察无关,是思维的严重误区,也是产生常见和我见的重要基础
。
不间断的观察导致不间断的现象的生灭,生灭的不断延续就是轮回的本质。
观察和被观察者并非不二,而只是不同的缘(条件)。
不是心造万物,而是观察导致所谓实在世界的产生,观察和被观察者都是缘,没有一个
是创造者,也没有一个是被创造者。唯物论和唯心论都是错误的。
观察和被观察者同... 阅读全帖 |
|
d*********d 发帖数: 192 | 21 “无意识”一词,我所指的含意,可能和心理分析家不同,我必须把我的立场解释一下
。第一,对无意识的问题我所采取的是什么态度呢?
假如我可以用“无意识”这个词,我得说,我的“无意识”是“后科学的”或者“前科
学的”。你们各位都是科学家 ,而我是一个禅者,我的态度是“前科学的”——有时
我怕甚至是“反科学的”。“前科学的”不是一个恰当的用词,但它似乎表达了我所希
望要它表达的。“后科学的”也不算坏,因为禅是在科学或智化作用占据了整个人类研
讨领域一段时期之后,发展起来的;而禅要求我们,在无条件地的把人类活动整个领域
交给科学全权统治之前,我们得停下脚步,在自己心里反省,看看事物是否像它们所应
当的样子完好无病。
在对于实物的研究上,科学的方法从所谓的客观观点来看一个物体 [对象]。譬如说,
设如这张桌子上的一朵花是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家们会把她施诸各种各类的分析,植
物学的、化学的、物理学的,等等;并把他们从各自研究角度,所得关于花的知识告诉
我们,并且说,对于花的研究已经尽了,不再有其他事情可述——除非是在其他研究中
,偶然还有新的发现。
因此,科学对于实体的研究之主要特征,是去描绘一个物... 阅读全帖 |
|
r****r 发帖数: 755 | 22 选择正当禅修方法的准则
http://bbs.sutta.org/thread-6491-1-1.html
作者:乌荣悲(U Win Pe)
佛陀在《大念处经》中说:「对于凡夫,只有一条路可以导致清净,克服忧愁哀伤,袪
除苦楚悲痛,达致正道,体证涅槃。」这条路就是四念处:即发展对身、受、心和法的
专注力的内观禅修法。
专注的修习是一条大路,很多小路都自称可以进入它。各式各样宣称可以成功地建立起
专注的禅法都被提供出来,而《大念处经》本身亦提供了很多禅法和练习 —— 有利用
呼吸、身体的姿势、四大(地、水、火、风)和墟墓观等练习去建立专注;有利用乐、
苦、不苦不乐受去建立对感觉的专注;有利用为数十六种的心识去建立对心的专注;亦
有利用五盖(Five Hindrances)、五取蕴(Five Aggregates of Clinging)、内六根
(Six Internal Sense-bases)和外六尘(Six External Sense-bases)、七觉支(
Seven Factors of Enlightenment)和四圣谛(Four Noble Truths)等去建立和发展... 阅读全帖 |
|
r****r 发帖数: 755 | 23 选择正当禅修方法的准则
http://bbs.sutta.org/thread-6491-1-1.html
作者:乌荣悲(U Win Pe)
佛陀在《大念处经》中说:「对于凡夫,只有一条路可以导致清净,克服忧愁哀伤,袪
除苦楚悲痛,达致正道,体证涅槃。」这条路就是四念处:即发展对身、受、心和法的
专注力的内观禅修法。
专注的修习是一条大路,很多小路都自称可以进入它。各式各样宣称可以成功地建立起
专注的禅法都被提供出来,而《大念处经》本身亦提供了很多禅法和练习 —— 有利用
呼吸、身体的姿势、四大(地、水、火、风)和墟墓观等练习去建立专注;有利用乐、
苦、不苦不乐受去建立对感觉的专注;有利用为数十六种的心识去建立对心的专注;亦
有利用五盖(Five Hindrances)、五取蕴(Five Aggregates of Clinging)、内六根
(Six Internal Sense-bases)和外六尘(Six External Sense-bases)、七觉支(
Seven Factors of Enlightenment)和四圣谛(Four Noble Truths)等去建立和发展...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24
转贴大师法语以为纪念
http://smz20121215.pixnet.net/blog/post/42482674-%E5%A4%A7%E5%B
大师父班迪达尊者进一步解说两种禅修者:
“止乘者”(samatha-yanika)与“纯观乘者”(suddhavipassanayanika)。
止乘者必须让心专注在某个单一禅修目标,直到证得近行定或安止定。然后,他们会观
察禅支、禅心或者任何色法,以逐步培养观智,直到证得道、果。
纯观乘者必须把心专注在当下剎那生起的身心现象。这种剎那剎那的观察会产生剎那定
。若无剎那定,禅修者将连名色分别智也无法证得,更不必谈较高的智慧,如把握因缘
智,无常苦无我智,生灭智等等。
就纯观乘者而言,要逐步修得观智直到完全证悟,剎那定是不可或缺的。无论如何,没
有人能够在不修习毘婆舍那的情况下证悟。
在此,剎那定好比是由许多小纤维组成的绳子。每一条纤维都很脆弱,容易断裂。但是
,当他们缠绕成一条绳子时将变得很强壮。同样地,就纯观修行而言,由于目标剎那生
灭,定也只会剎那剎那生起,不可能很强。但是,如果你持续地观察所缘,连续而无间
断地培养牠,它便会强大到...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5 禅是什么?
正确地回答:什么都不是,什么也都是。
因为,凡是有形的、存在的,不管是物质的、精神的,还是生理的、心理的,只要
是可以看到的、可以追求的、可以依靠的、可以想像的,都不是禅的本身。所以禅宗主
张“不立文字”、“不可思议”。任何可以用语言、文字、符号来表达、说明的,都仅
是一种现象,而非禅的内容。禅,既非物质现象,亦非心理活动,仅可勉为其难地说它
是一种心法、一种普遍的事实。
一、既非如此亦非若彼的智慧功能
禅,起源于印度,原系一种定的修行与修行经验。传到中国,演化成为一个代号,
代表着能在生活中活用的,既非如此的,亦非若彼的智慧功能。可以称它是“无”,亦
可名其为“空”。既然是“无”,既然是“空”,就不该是通过见、闻、觉、知来接触
感受的现象了。
中国禅的功能,在其能使人于修行之后,达到“开悟见性”的目的。佛说一切众生
皆具佛性,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因此,许多人都希望悟佛知见,见到佛性。何谓“佛
性”?就是空相、空性。相,指一切有形的,可用思维或五官接触到的现象,包括我们
的生理、心理,以及身心以外的世间所包含的一切物理现象;性,则是不...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459 | 26 http://bbs.theravada-chinese.org/thread-2373-1-1.html
作者 Kuyule
2011年8月1日——13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卡玛兰迪禅师指导的马哈希四念处内观密
集禅修。十几天间,无论是在身体的调整和心灵的净化方面,都取得了超乎自己预期的
收获。现将这些收获与感悟整理成文字,献给敬爱的卡玛兰迪禅师,献给那些为此次密
集禅修的顺利开展而默默奉献着的人们。
一、收获
1、身体的调整
十几天的密集禅修,是我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并感受到了风大在身体调
整中的作用,从而增强了治愈疾病的信心。
(1)身体状况显著改善
·禅修前,我患有高血压病,虽然不是很严重,但两年多期间每天都要靠吃1片降压
药来维持血压。禅修期间,根据禅师指示,减为每日半片,血压竟然很正常。
·禅修前,我患有较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稍一疲劳,腰就会酸痛,严重时必须卧床
休息。禅修期间每天身体都很疲劳,但腰病却一直没犯。
·禅修前,我左边头和面曾因受风而麻胀不适,现在已无之前的不适感。
(2)感受到了风大在身体调整中的作用,增强了治... 阅读全帖 |
|
w*******w 发帖数: 2051 | 27 http://bbs.theravada-chinese.org/thread-2373-1-1.html
调身之良药 净心之妙方
——马哈希四念处内观密集禅修心得
作者 Kuyule
2011年8月1日——13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卡玛兰迪禅师指导的马哈希四念处内观密
集禅修。十几天间,无论是在身体的调整和心灵的净化方面,都取得了超乎自己预期的
收获。现将这些收获与感悟整理成文字,献给敬爱的卡玛兰迪禅师,献给那些为此次密
集禅修的顺利开展而默默奉献着的人们。
晨曦,云雾中的佛学院,犹如仙境般宁静
一、收获
1、身体的调整
十几天的密集禅修,是我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并感受到了风大在身体调
整中的作用,从而增强了治愈疾病的信心。
(1)身体状况显著改善
·禅修前,我患有高血压病,虽然不是很严重,但两年多期间每天都要靠吃1片降压
药来维持血压。禅修期间,根据禅师指示,减为每日半片,血压竟然很正常。
·禅修前,我患有较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稍一疲劳,腰就会酸痛,严重时必须卧床
休息。禅修期间每天身体都很疲劳,但腰病却一直没犯。
·禅修前,我左边头... 阅读全帖 |
|
a*******2 发帖数: 465 | 28 禅修的方法(第三讲)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10月1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继续讲修持禅定的方法。
第五种方法:观察分别念自身。
在相续中生起烦恼、分别念的时候,看它的自性。每个人的烦恼都不一样,有的贪
心重一点,有的嗔恨心重一点。若是贪心重,可以先去观察贪心的所依(对境),看看
是对何人何物生起了贪心;然后去观察贪心本身的自性,这个时候所有的烦恼、分别念
自然就会消失,即“自然解脱”。这种“解脱”不是真正的解脱,只是分别念暂时消失
了或烦恼暂时息灭了,称为“解脱”。自然解脱后,不要去想其他的,什么也不想,在
这样无缘的状态中放松、安住。
当烦恼、分别念再次生起的时候,又与先前一样。先观察它的所依对镜,然后再看
它的自性,这时它就会消失,在这样没有分别念的无缘状态中安住,保持这种状态,能
持续多久就持续多久。当烦恼、分别念再次生起的时候,再继续如是修持。
前面是以贪心为例进行的说明。其他所有的烦恼、分别念都可以这样去观想、修持
。有些人贪心或嗔恨心重,有些人嫉妒心强,有些人傲慢心大,都可以用这种方法特... 阅读全帖 |
|
r**m 发帖数: 1825 | 29 内观实践经验总结-如何高效突破观智(禅修重点)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8357821/
原地址字体看起来更清楚一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93e460b0102x76w.html
序
《内观实践经验总结》系列(大概三到四篇左右)是本人到目前为止禅修实践核心经验
的总结,是这次离开网络讨论前的最后几篇文章,应该是本博客目前为止最重要的一些
文章,写完这几篇文章后我准备继续密集禅修以突破初果,希望这些个人经验能够给各
位提供一些修行参考。
之前一直认为自己博客写的很清楚了,后来身边一些受我影响开始内观的人有时会征求
我的建议作修行参考,我发觉博客中很多实践细节实际上我讲的还不明白,这次主要目
的是详细分享个人所有重要经验的可操作性细节。
此系列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篇主要讲述获得禅修突破的主要几个重点因素(都
是本人血的教训总结而来,花费了我很多青春),之后的几篇我会分别从专修以及散修
,包括制定自己的修行计划三个具体操作层面来说明如何在实践中圆满这四个因素,其
中除了专修部分以马哈希禅法为例来...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30 卷九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
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欲习既除
。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身心
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
名大梵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
漏不动。名为初禅。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光光相燃。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吸持圆光。
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愁
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世界身心。
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阿难。此三胜流
。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
三... 阅读全帖 |
|
z***b 发帖数: 108 | 31 诸葛亮从刘备死后独揽大权一直到死,始终不肯放下手中的权力。刘禅等于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诸葛亮才是真正的蜀国执政者。有人说,诸葛亮之所以不放下权力,是因为刘禅对朝政不熟。这又是无稽之谈了。首先,刘禅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太子教育,但跟随刘备多年,总有些耳濡目染,绝不至于如诸葛亮所言的那样,在朝政上一无是处。
那么,这些观点里,恐怕也只有第四种观点让人有些信服。而刘备为什么要让诸葛亮从刘备的其他两个儿子里再选一个当皇帝呢?许多年来持此观点的人都认为,因为刘备认为刘禅没有人主之象,乃凡下之主。
刘禅真是这样的吗?
刘禅并非凡下之主
一般人认为刘禅是庸劣之主,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确认。第一,刘禅亲政后信小人远君子。但是,古代有哪个皇帝身边没有几个小人呢?如果仅凭这一点就认为刘禅是个混蛋皇帝,那显然就太不厚道了。就是他老子——刘备身边也有小人,那个小人已被定型多年,名字叫法正。
第二,不战而降。当时的形势不得不让刘禅做出被后人抓住把柄的事情,要么彻底灭亡,要么苟且求活,他选择了后一种。但这也并不能说他就是个混蛋,中国的皇帝不战而降的很多。当时,他跟不肯投降的儿子说了这样一段话:“现在大臣都说要投降,... 阅读全帖 |
|
r******2 发帖数: 1021 | 32 ☆─────────────────────────────────────☆
runsun (runsun) 于 (Mon Mar 9 10:37:45 2009) 提到:
今天看旧文,看到waichi谈到初禅和空无边处定,看到下面的论述,
==============
"一念代万念乃初禅境界-最高成就, 得到空无边处定"
==============
"例如行者觉得自已已修到第一界"欲界"最高, 已获空无边处定. 如何内外证明? "
==============
"修至空无边处定亦不离欲界"
===============
就如 "初禅", 即行者他 "心" 所 "进行" 的 "行为", 是 "置心一处", 而行者能置心
一处之时, 会因心从狂乱, 转成得某种程度之安 "定", 因此对比, 所以会产生喜乐觉
受, 因此称为 "离生喜乐", 开始能离开狂乱, 故安定而生喜乐感也.而如行者保持 "置
心一处", 老实行至尽, 最高修至空无边处定".
====================
看到上面的论述简直让我目瞪口呆,这位自称早已证四果,想必自由出入四禅八定的的
waichi... 阅读全帖 |
|
J******s 发帖数: 7538 | 33 ☆─────────────────────────────────────☆
rainbowcc (去嗔师太cece) 于 (Fri Apr 8 23:06:43 2011, 美东) 提到:
4/1/11
没打坐/修心/观照。
4/2/11
同上。
4/3/11
同上。
4/4/11 周一
打坐:1小时
跑步:2迈
练舞:半小时
阅读: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记录:
新工作虽然基本适应了,生活中也有不少值得开心得事情,但身心仍无法轻安,心态有
细微的压力/焦虑。早上开车上班的路上看到初升的太阳和广袤的天空,提醒自己,修
心比工作重要多了,事实上没有什么比修心更重要了。虽然我。。。。。,可仍然充满
缺乏感和不安全感,深深地感到缺乏/不饱足/不轻安,什么都没有,一无所有。况且,
除了修心,还有什么好玩/有意思/有兴趣的么?修心已经上升到了人生意义的高度了。
可是一进公司,这些提醒就全部抛到脑后了,就沉陷进工作中去了,完全无法观照,连
观照的想法都不曾升起过。唉。
晚上回来,跑步练舞淋浴,然后,散盘,设置闹钟1小时。试图观照,很难观照,思绪
被工作粘连,很容易被工作上的事情纠着粘着,...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4 廖翎而(廖果文)整理
编按∶
开印法师简历∶马来西亚寂静禅林住持、曾随继程法师、修静长老、圣严长老、葛印卡老师及帕奥禅师修习止观禅法, 专研《阿含》、《清净道论》、《大智度论》等。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佛随念」(念佛),是采用古印度佛教早期的念佛方法,与中国佛教后来流行的「持名念佛」法门,有关系但不尽相同。早期佛教的念佛,如阿含(南传尼柯耶)、阿毗达磨,乃至大乘佛教《大智度论》里谈的,皆侧重于忆念佛陀的诸种功\德为主,内容是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或多加一个如来。
佛随念的功\德
有两种人不堕恶道∶第一种人是至少证得初果或以上的圣人,第二种人是因福业生善趣而不堕恶道者。
如果我们无法决定今生是否能证初果,至少也须具备第二条件,即平时多修福业布施、持戒、慈心禅、佛随念乃至毗婆舍那(观)智等善业而生起强大喜悦、信念及不退堕恶道。
佛随念也能令修行人提起正念,有对治恐惧的疗效。
时常念佛的人,成就时可证得欲界最高的定─近行定。由于他对佛陀的功\德了解愈深,信心愈稳,对世间的一切善恶、因果也愈加肯定,如此也可生起世间正见,免堕恶道。
...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35 无常的禅修
我们要如何观修无常呢?在大手印四加行(藏文“哦(恩)卓(ngondro)”)(注1)的
修持指示中提到:“这个世界及其中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尤其是众生的生命如同水上的
泡沫。我何时会死而变成一具尸体是不确定的,但在那个时刻,唯有佛法能帮助我,我
现在就必须精进地修行。”四加行的教本以五个要点阐明五种无常的主要禅修方法。
无常的第一种禅修方法是观修一切事物的变迁本质。一切事物生来就具有变迁的本
质,且应运于这个世界及其中的一切众生。我们周围的世界随时都在改变。夏委时,大
自然具有某种颜色及某种外形,但这些都逐渐地在改变;到了秋季时,它变得不一样了
,但秋天也不会永远驻留,秋天的特色将会被冬天所取代,但冬天所具有的特征也会逐
渐地改变,最后被春天所取代。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周围的一切都逐渐地、不断地在改
变,没有任何一件事物能免于改变。
现在,让我们来审察一下人。人也都会改变。就以我们的身体做为例子吧。当我们
小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具有某种大小、某种外形,而以某种方式思考。然后,当我们长
大一点、变成年轻的成人及稍后变成中年人时,我们的大小及外表都改变了,想法也改
变了。到了老年时,...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36 (二)深妙禅偈
有大福德始念佛 发菩提心修十善
佛说无上深妙禅 浅人当作浅法看
四仪庄严三业净 坚守重戒勿少犯
打破人我是非关 放下生平闲知见
谈玄说妙不相干 三字真传老实念
只此即是长夜灯 苦海慈航斩魔剑
要拔多劫生死根 直拼此身作呆汉
五宗八教一句收 切莫念外觅方便
过缓过急同是病 强想一心心愈乱
志坚如钢气如绵 不间不杂自成片
因心果佛互感应 根身器界潜转换
烦恼未伏念不一 习气不除佛不现
千万句如一句时 何愁不见弥陀面
此事非易亦非难 三昧全凭信行愿
第二个内容是深妙禅。怎么又谈到禅了,这是《大集经》的话:‘若人但念阿弥陀,是
名无上深妙禅。’不但是禅,而且是深的禅,妙的禅,而且是无上的深妙的禅。中国旧
日的知识份子(士大夫阶级)欣赏禅宗,鄙视净土,认为唯有禅宗才是高深玄妙之法,
至于净土只是愚夫愚妇的行径,其实他本人正堕在颠倒见之中,如大富盲儿身在宝中为
宝所伤。另外一种,目前有许多人,久修无功,
产生消极情绪,自认什么都不行,我看经不能深入,参禅更不是根器,学密还有许多怀
疑的地方,我什么也不行。所以我没有办法就只好念念佛吧!这个说法,表示这个人虽
然习净,但对于净宗缺乏正... 阅读全帖 |
|
n***e 发帖数: 146 |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须深经原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3 15:43:50 2009)
好, 我就基于我下面旧文来进一步简洁说 "慧解脱需不需
要四禅八定".
首先, 那些空有外表学术文字的研究者, 他们忽略了定之
"次第", 很明显的, "定", 当然有其庞大的各不同深度的 "定"
了, 这种各不同的深度, 就是 "次第".
而四禅八定, 当中各各自有不同的 "次第".
四禅八定, 为什么叫四禅八定呢? 到底是否1) 4种禅, 再加
上8种定, 指总共12种? 或者是2) 指只4种禅, 但这4种禅,
会造出总共8种定? 或者是3) 指总共只8种 "心" 相对获安
定, 而这8种, 全是各自程度和特色不同的 "定", 但当中, 有
4种程度和特色, 它应称为 "禅", 而另外的4种程度和特色,
它应称为 "定".
到底1)2)3), 答案是什么?
以下我们就看一看, 四禅八定此专门名词之术语:
初禅 = 置心一处, 离生喜乐.
二禅 = 定生喜乐. |
|
d******y 发帖数: 3668 |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须深经原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3 15:43:50 2009)
好, 我就基于我下面旧文来进一步简洁说 "慧解脱需不需
要四禅八定".
首先, 那些空有外表学术文字的研究者, 他们忽略了定之
"次第", 很明显的, "定", 当然有其庞大的各不同深度的 "定"
了, 这种各不同的深度, 就是 "次第".
而四禅八定, 当中各各自有不同的 "次第".
四禅八定, 为什么叫四禅八定呢? 到底是否1) 4种禅, 再加
上8种定, 指总共12种? 或者是2) 指只4种禅, 但这4种禅,
会造出总共8种定? 或者是3) 指总共只8种 "心" 相对获安
定, 而这8种, 全是各自程度和特色不同的 "定", 但当中, 有
4种程度和特色, 它应称为 "禅", 而另外的4种程度和特色,
它应称为 "定".
到底1)2)3), 答案是什么?
以下我们就看一看, 四禅八定此专门名词之术语:
初禅 = 置心一处, 离生喜乐.
二禅 = 定生喜乐. |
|
g**1 发帖数: 10330 | 39 http://www.xzbu.com/5/view-3179613.htm
摘要:加拿大华裔女大学生曹禅的原创音乐剧《时光当铺》在世界巡演,并在2011年大
邱国际音乐剧节和纽约国际实验戏剧节上获得很高荣誉。本文简介了曹禅特殊的成长经
历和艺术才华,指出《时光当铺》是一部反思加拿大华人移民史和美国“9·11”恐怖
事件后果的严肃戏剧,具有诗性、跨文化性和宗教性的特质,在叙事、结构、音乐、舞
蹈、布景等各个层面,都散发出浑朴、高贵、幽邃和华严的艺术光芒,体现出一位年轻
华裔女性对恩典问题的深度探讨。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5/view-3179613.htm
关键词:曹禅;《时光当铺》;音乐剧;诗性;恩典
中图分类号:I1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63(2012)2-0045-05
历史上,有这样的音乐剧吗?
它由斯坦福大学28位莘莘学子出演,他们来自各个专业和族裔,平均年龄21岁,边
求学边打工。
它在斯坦福校园连续上演12场,场场爆满,有的观众长途驱车,站着,泪眼看完演
出。
它在世界巡演,走进韩国大邱、中国澳门、成都、北京、加拿大...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0 开印法师讲课╱廖翎而(廖果文)整理
马来西亚寂静禅林住持、曾随圣严长老、葛印卡老师及帕奥禅师修习止观禅法, 专研《阿含》、《清净道论》、《大智度论》等。
「佛随念」(念佛),是采用古印度佛教早期的念佛方法,与中国佛教后来流行的「持名念佛」法门,有关系,但不尽相同。早期佛教的念佛,如阿含(南传尼柯耶)、阿毘达磨,乃至大乘佛教《大智度论》里谈的,皆侧重于忆念佛陀的诸种功\德为主,内容是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或多加一个如来。
佛随念的功\德∶
有两种人不堕恶道∶一是至少证得初果以上的圣人,二是因福业生善而不堕恶道者。
如果我们无法决定今生是否能证初果,至少也须具备第二条件,即平时多修福业布施、持戒、慈心禅、佛随念,乃至毘婆舍那(观)智等善业,而生起强大喜悦、信念及不退堕恶道。
佛随念也能令修行人提起正念,有对治恐惧的疗效。时常念佛的人,成就时可证得欲界最高的定─近行定;由于他对佛陀的功\德了解愈深,信心愈稳,对世间的一切善恶、因果也愈加肯定,如此也可生起世间正见,免堕恶道。
如何修习?
刚开始练习时,可选择一尊自己看了感到欢喜的... 阅读全帖 |
|
t*****r 发帖数: 39 | 41 原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hlw5.html
金刚禅直说
作者:和尚坡主
拉拉杂杂也说禅之一:什么是禅?
这个问题,其实又可以转化成“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如何是佛”。。。之类。这问题
正如同对艺术家们问“什么是艺术”一样,其实没几人能痛快回答你的,因为有些人是
假冒禅师自己也不知道遂乱背些云遮雾罩前人唾余或空谈玄话来抵挡、或者道“我也不
知道”或者“拖拉机(反正乱说就成)”,有些人虽是真禅师但茶壶嘴倒不出饺子表达
不出来感觉像是鸡无法与鸭说,遂乱扯淡曰:“麻三斤”“柏树子”之类。
但坡主是个老实人,俺会选择答“很抱歉我真不知道”“我表达不出来”之类,不会用
“挡回去”这一妙招。
现在切入正答:
禅,就是“金刚般若”,或者说成“宇宙中最高的大智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上正等正觉”,也可简单说成“佛智”。
一切诸佛菩萨故意化现在我们及其它低境界众生世界中的操作,皆是为使众生悟入佛之
境界,或者说是为使众生证得本有的佛性,也就是破其迷开其悟让众生悟禅理解开发出
佛的那种大智慧,能解或证得那种大智慧者,便是真实行佛家业...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42 转自豆瓣
亲见无我,法味清凉
——记圣水寺四念住密集禅修
沙利子2013/10/26
一、缘起
一个人会相信佛法总有一些因缘,如果这些因缘没有成熟,那么总是难免对面不相识的
,相信很多禅修者都有这个体会。佛渡有缘人,这也是佛法的奇妙之处。我很庆幸,由
于对历史、文献的重视,在对佛法产生兴趣后,很自然就寻到了最具原始风貌的南传佛
法,避免了很多弯路。从闻思到禅修实践,是每一个学佛人都会经历的道路,我也不例
外。刚开始我也只是阅读巴利经藏,后来才对禅修感兴趣,并在闲暇之余尝试实践禅修
。
最初我主要练习安般念,断断续续,大概有两年左右时间。后来,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
欢禅坐中的宁静,不喜欢外界的吵闹,有时候结束禅坐后脾气反而更差。那时我并不太
了解止禅与观禅的差异,当我明白止禅只是压制住人的烦恼,并不能真正减少烦恼时,
我开始查阅修习观禅的方法。
在看了恰宓尊者的一个指导行禅的视频后,我尝试练习行禅,我练习的并不是很多,但
一次我突然发现感觉不到自己的双脚、双腿,甚至身体的感觉也很模糊,我很慌乱地低
头去看自己。这次经历让我对马哈希禅法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开始尝试了解它。但那时
候,我对很多禅...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43 转自豆瓣
亲见无我,法味清凉
——记圣水寺四念住密集禅修
沙利子2013/10/26
一、缘起
一个人会相信佛法总有一些因缘,如果这些因缘没有成熟,那么总是难免对面不相识的
,相信很多禅修者都有这个体会。佛渡有缘人,这也是佛法的奇妙之处。我很庆幸,由
于对历史、文献的重视,在对佛法产生兴趣后,很自然就寻到了最具原始风貌的南传佛
法,避免了很多弯路。从闻思到禅修实践,是每一个学佛人都会经历的道路,我也不例
外。刚开始我也只是阅读巴利经藏,后来才对禅修感兴趣,并在闲暇之余尝试实践禅修
。
最初我主要练习安般念,断断续续,大概有两年左右时间。后来,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
欢禅坐中的宁静,不喜欢外界的吵闹,有时候结束禅坐后脾气反而更差。那时我并不太
了解止禅与观禅的差异,当我明白止禅只是压制住人的烦恼,并不能真正减少烦恼时,
我开始查阅修习观禅的方法。
在看了恰宓尊者的一个指导行禅的视频后,我尝试练习行禅,我练习的并不是很多,但
一次我突然发现感觉不到自己的双脚、双腿,甚至身体的感觉也很模糊,我很慌乱地低
头去看自己。这次经历让我对马哈希禅法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开始尝试了解它。但那时
候,我对很多禅... 阅读全帖 |
|
a*******2 发帖数: 465 | 44 全文在线阅读:http://www.dymf.cn/Item/16019.aspx
第一讲;
禅修的方法(第一讲)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9月29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开始讲一些禅修的方法。百日共修已经学修到了三特加行。三特加行有共同和
不共同的方法,现在学的都是共同的方法。不共同的方法是大圆满(阿底瑜伽)独有的
加行修法,这些不是随便公开学修的。共同的修法主要是身、语、意三个要点。
调整身、语、意,将身语意调整到最适当的状态,这样禅定会自然产生,很多世出
世间的功德也会自然圆满。但是身、语、意要调整到最适当的状态,也是很有难度的!
(一)身的要点
不用说心,就连身体要真正保持一个适当的状态或姿态,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比如
说,毗卢七坐也是很难做到的。毗卢七坐是常用的一种身姿,大乘和小乘都用这个方法
。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在身体姿态方面都是有要求的。让身体完全放松也是很重要的
,若是身体没有完全放松,也没有保持一个适当的状态,禅定很难产生。即使产生了,
有时候也许能入定,但是很容易出现障碍,所以,身体...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45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上来十意,理例昭然。但细对详禅之三宗,教之三种。如经斗称足定浅深。先叙禅门,
后以教证。
禅三宗者,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寄宗,三直显心性宗。教三种者,一密意依性说相
教,二密意破相显性教,三显示真心即性教。右此三教如次同前三宗相对,一一证之,
然后总会为一味。今且先叙禅宗。
初,息妄修心宗者。说众生虽本有佛性,而无始无明覆之不见,故轮回生死。诸佛已断
妄想故,见性了了,出离生死,神通自在。当知凡圣功用不同,外境内心各有分限。故
须依师言教,背境观心,息灭妄念,念尽即觉悟,无所不知。如镜昏尘,须勤勤拂拭,
尘尽明现,即无所不照。又须明解趣入禅境方便,远离愦闹,住闲静处,调身调息,跏
趺宴默,舌拄上腭,心注一境。南侁北秀保唐宣什等门下,皆此类也。牛头天台惠稠求
那等,进趣方便,迹即大同,见解即别。
二,泯绝无寄宗者。说凡圣等法,皆如梦幻,都无所有,本来空寂,非今始无。即此达
无之智,亦不可得。平等法界,无佛无众生,法界亦是假名。心既不有,谁言法界?无
修不修,无佛不佛。设有一法胜过涅槃,我说亦如梦幻。无法可拘,无佛可作。凡有所
作,皆是迷妄。如...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46 我们现在谈谈禅修。我不知道“禅修”是否为藏文‘贡’或梵文‘瑜伽’的正确翻译。
‘瑜伽’的藏文翻译是‘纳久’,‘纳久’是一个很伟大的字。‘纳’表示正常,‘久
’表示财富,因此当你禅修时,理想上你应该在培养“正常财”。‘瑜伽’和‘贡’这
两个字暗示着,它们和我们稍早谈的习惯于这个见地有关。
大部分的禅修技巧有点像是安慰剂或是假药。我并非在杜撰,这是佛陀自己教授的。他
说,一个禅修者最后真正的挑战,正是我们所修持的道。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段话,
他还给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渡船到彼岸。如果你要到彼岸,就必须搭船;一旦到达彼岸
,就该舍弃那艘船;如果你仍站在船上,就是没有上岸。你会发现,很多佛教徒非常执
着于这艘船——佛教,他们甚至不知道,佛陀从来都不是佛教徒。这种佛教落入我先前
提到的第二类——整体,而非组成部分。
但尽管如此,这是唯一可行之路,因为我们像是病人,佛陀是医生,我们的疾病是混淆
不清。比方说看到海市蜃楼,相信那就是水;而我们又是如此饥渴,所以非常需要水。
当老师告诉我们:“嘿,你看,那是海市蜃楼,不是水。”我们当中只有极少数的人感
觉松了口气,不再感觉失望。即使老师告诉我们那只是海... 阅读全帖 |
|
r**m 发帖数: 1825 | 47 http://bbs.foyuan.net/thread-271610-1-1.html
本帖最后由 新皮夹克 于 2015-8-25 17:32 编辑
《解脱道论》是比《清净道论》大概早两三百年的赤铜牒部(现在的上座部)论著,有
学者认为,《解脱道论》就是《清净道论》的古本,日本长井真琴认为觉音把《解脱道
论》的原本全部修改后,再增补形成《清净道论》。
此文主要比较在入出息念的修行细节中两本论的差异,比如似相是如烟如雾如珠的《清
净道论》反而在《解脱道论》中被称为异相,比如觉知身而入出息在《解脱道论》中就
是觉知身体的身而入出息,不是指呼吸本身。
如何看待这种冲突需要每个修行者自己去判断抉择。
一 什么是入出息念正确的似相
《解脱道论》卷第七专门谈到两种禅相,一种是正确的:
“彼坐禅人,以九小烦恼清净心,现念入息,彼相得起。名相者,如抽绵抽古贝,触身
成乐触,如凉风触身成乐触,如见入出息风触,鼻口唇念作风想,不由形色,此谓相。
若坐禅人,以修多修相成增长,若鼻端增长,于眉间于额,成多处住,成满头风,从此
增长,满身猗乐,此谓具足。”
一...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48 简单给这篇文化总结一下,并补充一些东西
1.原始佛教经典当中的禅那(中国也翻译成禅定)一词,从巴利文含义来看,则重于观
照,观察,而巴利文是佛陀在世时候说的语言,所以很有参考意义。中国人翻译成禅定
以后,将禅那的本身观察的含义给弄没了,更强调了专注的“定”。让人误认为佛教是
以修四禅八定的专注禅定为核心的。但实际,佛教更重视修“观”。并且和四禅八定是
不同的。
2.禅那分两种,一种是奢么他禅那,一种是毗婆舍那禅那,奢么他禅那后来成为禅定以
及四禅八定的同义词,但实际这个是有问题的。因为还有另外一种毗婆舍那禅那。但是
当大家都公认禅定是指四禅八定以后,这个也就不成为错误了。但是需要明白禅那确实
不仅仅包括四禅八定。
3。毗婆舍那禅那实际就是修观禅时候的刹那定,这个在三藏经纶和论述以及疏钞里面
已经有明显的证据(我曾经找出大量,但此处没贴出)
4.如果是四禅八定,也就是奢么他禅定,那么它的所缘必须是固定,单一的概念法
5..如果是毗婆舍那,也就是修观,那么对象一定要是代表真实法的五蕴身心现象。绝
对不能是包括禅相的光在内的概念法。
6.毗婆舍那意思并不仅仅是观察,而是指如实观察五蕴诸法的三 |
|
O*********9 发帖数: 552 | 49 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学佛互相毁谤,不知不觉中就造了业。学净的人不知道密宗,就瞎说密宗是鬼神教
,只有净土最好。我曾经在东北听过XX大师说密宗最不好。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大师,
我听后问他:“你修净土,是不是念密咒?念大悲咒?念往生咒?念十小咒?”他答:
“是啊!”我说这些咒不是密咒吗?您自己离不开密宗,毁谤佛法有罪啊!即便是律宗
弘一大师,也曾说过密宗是鬼神教,后来他看了密宗全文,才知道密宗这么完美,从浅
入深,从小到大,和禅宗无二无别,才知道自己错了,写了一篇忏悔文收录在文集里。
谈密 密宗修持次第
这些都是不知道密宗而信口瞎说,只知道自己,不知道别人,信口瞎说。密宗是鬼
神教吗?密宗一开始,免不了有一点鬼神的意味,那是因为西藏人根器差,他们要有点
神秘、有点感应,要想神秘就得靠鬼神快些,学佛法就慢。密宗修到后面与鬼神就不相
干了,密宗讲九乘次第,讲九步法。初讲外三乘,也就是先学显教、学小乘、学佛乘、
学菩萨乘。这些教理都要通达后,才修内三乘。内三乘是实际修行,教理通了再修密法
。这个法教怎么消业障、除灾、治病、发财等。发财便是财神法,财神就是鬼神,所以
是有鬼神法,不是没有。但这是...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50 禅关策进
禅关策进序
禅曷为有关乎。道无内外,无出入。而人之为道也,有迷悟。于是大知识关吏,不
得不时其启闭,慎其锁钥,严其勘核,俾异言服私越度者,无所售其奸。而关之不易透
,亦已久矣。予初出家,得一帙于坊间,曰禅门佛祖纲目。中所载多古尊宿自叙其参学
时始之难入,中之做工夫经历劳苦次第,与终之廓尔神悟。心爱之,慕之,愿学焉。既
而此书于他处更不再见。乃续阅五灯诸语录杂传,无论缁素,但实参实悟者并入前帙,
删繁取要,汇之成编,易名曰禅关策进。居则置案,行则携囊。一览之则心志激励,神
采焕发,势自鞭逼前进。或曰,是编也,为未过关者设也,已过关者长往矣,将安用之
。虽然,关之外有重关焉。托伪于鸡声,暂离于虎口,得少为足,是为增上慢人。水未
穷,山未尽,警策在手,疾驱而长驰,破最后之幽关,徐而作罢参斋,未晚也。
万历二十八年,岁次庚子,孟春日,云栖祩宏识。
禅关策进。后学云栖寺沙门祩宏辑。
一、诸祖法语节要第一
诸祖法语,今不取向上玄谈,唯取做工夫契紧处。又节其要略,以便时时省览,激
励身心。次二诸祖苦功,后集诸经引证,俱仿此。
筠州黄檗运禅师示众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