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礼记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b****a
发帖数: 4465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刘少奇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刘少奇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一)
1958 年6月14日,刘少奇在同全国妇联党组织负责人的谈话中说:“中宣部印了一本有
关空想社会主义的资料,其中有一段是康有为《大同书》写的。康有为27岁(一说25岁
)写《大同书》,要破除九界,即国家界限、男女界限、家庭、私有财产………。毛泽
东讲话时,也提到康有为的《大同书》(按: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书中说:
‘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达到大同的道路。’《毛泽东选集
》第四卷,第1471页--笔者注)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想法,在那时没有实现的条件,现
在马克思主义者抓住了阶级斗争,已经消灭阶级或正在消灭阶级的过程中,这样,把空
想社会主义者不能实现的空想实现了。” 刘少奇在谈话中把托儿所、公共食堂等这样
一些生活服务组织视为“大家趋向共产主义”。他提倡家务劳动社会化、解放妇女劳动
力、办食堂、托儿所、洗衣房等服务性事业。他说:“可以搞很多事业,象空想社会主
义者所说,小孩子多大年龄就到什么地方去,到处有花园,老人有养老院,还有戏院、
小学、图书馆、电影院……搞得好可以达到这种境地。我们到共产主义不要多远,十五
年可以赶上美国,...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2
南方周末 2011-02-24 22:58:09
洪流之后是盲流。狂热和激情之后,谁也不知道该干什么。虽然我在外面换了身份
,也叫做红卫兵,白吃白喝四处闲逛,像个真理化身似的横扫牛鬼蛇神,可我的父母却
仍被同样是红卫兵的年轻人横扫。
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了中国红卫兵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全国各地红卫兵开始大串连
作者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
“革命大串连的洪流汹涌澎湃。大串连,是出现在中国地平线上的新生事物,是群
众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伟大创造。大串连,是广大革命师生和红卫兵的革命大熔
炉,是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最大的最好的学校。大串连,把文化大革命的烈火燃遍全国。”
———《人民日报》1966年11月27日的报道
【第一部】铁流
>>有蒸汽就一定有吃的,我们决定闯进去。卸开一块门板,发现里面居然是一口大
蒸锅,锅上居然有一个硕大的甑子,甑子里面更让人喜出望外的,居然是有一两百只枕
头形的热粽子。饿极了的红卫兵已经全然不顾一切,撕开热气腾腾的粽叶,狼吞虎咽地
往嘴里塞了几口。毕竟是大学生,那个戴了眼镜的大学生建议,“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
兵,也要像长征的红军一样,给老乡留...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H****S
发帖数: 1359
4
最大的可能是韩寒无意中翻倒了礼记这个典故,然后又看了什么其他书写周礼中也有类
似的说法,于是用了这个书名。韩寒的古文也许撑死是个average,但是这并不妨碍用
典。如果把礼记这个说法展开,写上个几十页那才叫真牛逼。这样的人确实有,熊逸《
春秋大义2》关于“春王正月”这四个字写了超过150页,注文有将近300条,古今东西
旁征博引,这才是真厉害。真心希望肘子能去打打熊逸的假,真正的牛人需要这种被动
的炒作!
t******o
发帖数: 2792
5
他是说在礼记上看到三重,三重是三件事。如果是三样郑重的事情,叫三重门好像不好
理解。
然后他自己又说周礼,周礼是三重帘幕,那这个三重门就很有可能受到三重帘幕的启发。
所以我觉得他有可能把两个“三重”硬扯在一起起了个书名。
我可没有想辩护说韩寒很有学问的意思,但对他这个“重”字的攻击也未必靠谱。
毕竟礼记和周礼中“重”很可能就是一个读音。
t******o
发帖数: 2792
6
韩寒说了“三重”引自礼记和周礼
现在看是两个读音
我是说先秦时,礼记和周礼中“重”有可能是一个读音。
作者有权利选择一个读音为书命名。
我可没说“难道平声就一定要念chong2?”
我楼上是说不知道当时读chong2还是zhong2,
你说的zhong1当然我没有证据否定。
k***g
发帖数: 7244
7
呵呵,你这个槽点太多了,都吐不过来了。《礼记·间传》上说:“去麻服葛,葛带三
重。”。按照你的解释,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葛带”这种东西肯定特别厚;
2. 天下的男子都是“王”;
还有引用东西的时候要自己先搞明白,不单是说你引的《礼记》和《周礼》,还有《说
文》上这个“从壬东声”,你把断句和意思弄明白了吗?
h*****5
发帖数: 566
8
少为人知的中国古代蔬菜-瓠、葵、薤 — 瓠
瓠,葫芦科(Cucurbitaceae)葫芦属中的栽培种,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学名
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Standl.(syn.L.leucantha Rusby),别名瓠子、扁蒲、
蒲瓜。染色体数2n=2x=22。每100g嫩果含水分95g左右、蛋白质约0.6g、脂肪0.1g及碳
水化合物3.1g,还含有其他矿物质及维生素等。在亚洲热带和非洲热带地区多食用嫩果
。成熟果作容器西非以嫩苗和嫩叶作菜。用作嫁接西瓜的砧木防西瓜枯萎病。植物学性
状:浅根系,侧根较发达,主要分布在表土20cm内,根的再生力弱。茎蔓生,中空,上
被白色茸毛,蔓长3-4m以上。卷须分叉。分枝力强,茎节易生不定根。单叶互生,心脏
形或肾脏形浅裂,叶缘有尖齿,叶柄长,顶端具腺体两枚,被茸毛。雌雄异花同株,单
花腋生,偶有两性花。雌雄花萼片和花瓣各5,被柔毛。雄花,雄蕊3,花药合生成头状
;雌花花柱短,柱头3,膨大,2裂,子房下位。瓠果,扁圆,长圆或有束腰等形状嫩果
绿色。果肉白色肉质,胎座发达。老熟果肉变干,外皮坚硬,黄褐色,茸毛逐渐消失...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8966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史>和<书>有什么区别?
书是特指尚书,诗指的是诗经,礼是礼记,知书达礼就是尚书跟礼记都看过,很熟悉的
意思。
s*****V
发帖数: 21731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载】夏王朝,从疑古说起
大禹的父亲治水没有成功,天帝命令祝融将其杀害于羽山;而几百年之后,到了成汤灭
夏时,祝融又一次助汤灭夏,降火于夏城。(《墨子-非攻下》)时间上虽然相跨几百
年,可是祝融这个火正官都要出来和夏王过不去.大禹的父亲治水不成而被杀,可还偏
要将治水的任务又交给他的儿子禹接着干,最后还要将王权一并交出去。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
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高唐,帝舜为有虞。帝
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这些记载前后有些矛盾。前面讲到禹都是同姓,后面为何
到了禹又变成姓姒氏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
因为大家不怀疑司马迁,所以信之不疑。可是,夏的祖先、商的祖先、周人和祖先竟然
是差不多同一个时期的人,那么这三支不同的部族在地望上为什么总是挤在一处?商代
的远祖专家考证后认为是帝喾,灭夏的商王成汤自是帝喾的后代。而颛顼是大禹的祖父。
照理这是两个各自独立发展的不同部落或氏族,但奇怪的是这两个并行发展的部族,居
然全都与一个叫有莘氏的小国攀亲,且攀亲不止,难道这个位于河南濮阳一带的小国专
出产美女?
先是大禹的父亲鲧... 阅读全帖
w**********i
发帖数: 847
11
《礼记·祭统》曰:“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古人曾经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古代祭天祭地是为了巩固皇权的受命于天思想,皇帝祭礼的耗费与庄重,在人人平等无
谓阶级的现代还有必要重现么?这种象征代表意义如此高规格的礼仪如果复兴,又需要
什么级别的人去作主祭呢?文化传承,不是这些虚礼来体现的,欧州过去皇帝都得教皇
加冕,现在不也只能当个主婚的吉祥物么?
比起祭天祭地的虚无,国家领导每年广场告慰英灵反而让我感受到了祭礼的意义。而只
是为游客观光作秀的现代祭礼,好歹也有点娱乐人民普及古典文化的作用。这跟古代祭
礼的深重意义并不冲突,也没有必要对立,这些都是文化传承。如果说神圣伟大的历史
文化不能演绎,那如此多神话宫廷王朝的美剧电影又是干嘛呢?记住、怀念并骄傲,而
不是遗忘、鼓吹盲从和形式主义。
礼记有专门篇幅述写人牲,商周时代普遍用人牲祭祀陪葬,直至汉代甚至明代都有活人
祭祀陪葬的史料记载,这种严苛到野蛮的祭礼,在全世界都曾有过。但在现代认同自由
民主人权至上的环境下,在各种宗教宗族势力仪式都衰微的情况下,没有人再去进行象
征意义浓重的仪式了,反而纳粹这种很喜欢用仪...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141
12
隋炀帝即位后,大兴土木,他造的西苑方圆二百里,役使的民夫超过百万。苑内分十六
院,聚集精美的石头堆成山。凿池做成五湖四海的规模。下诏令凡天下所有珍异的鸟兽
草木,全部送至长安。西苑十六院的名称都是隋炀帝亲自所起,每院有二十位美女,选
炀帝经常幸御的那个为首。院里的树叶冬天凋落后,就剪彩绢为花,点缀于枝条。冬天
,杨广所到的宫院,池沼中的冰得赶快凿掉,用彩绸剪成莲叶荷花布置在上。隋炀帝又
凿了五湖,这每湖方圆都有四十里。湖中积土石为山,山上有雕刻精美的亭台楼阁,澄
碧的湖水四周环绕。接着又凿了北海,方圆四十里。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山,
山上都是台榭回廊。到了大业六年,后苑草木鸟兽逐渐繁息茂盛。炀帝的离宫遍天下,
自长安至江都,置离宫四十余所。各离宫都置备大量宫女。炀帝照《礼记·昏义》所说
的,置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共一百二十人。其实《礼记·昏义》
的说法,只是古人设想的一种制度,并未真正实行过,而炀帝却替古人实行了。
隋炀帝造迷楼,互相连属,回环四合,进入迷楼的无不迷路,连续几天都出不来。隋炀
帝对左右说:“就是仙人游在其中,也会迷路。”他在迷楼上设了四副宝帐,分... 阅读全帖
w*********4
发帖数: 1769
13

汉高祖的谥号本来就是“高”。但是“高”字,并非礼记中的谥字(礼记中有所有的谥
号)。谥号本来是后人对过世皇帝、君主的评价。而刘邦死后,大臣议谥号,用“高”
字的意思,是说在打天下的过程中,刘邦的功劳最高,所以谥号曰高祖。这也和汉初的
一个著名政治盟约有关:即“非刘氏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侯,如有违誓,天下共讨
之”。
h*h
发帖数: 27852
14
《古本竹书纪年》全文 (2011-05-25 13:01:05)
标签: 文化 分类: 上古三代史
《古本竹书纪年》简介
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据《晋书卷
五十一》可知原书十三篇。竹书纪年是编年体史书,记载先秦时期的历史,与传统正史
记载多有不同,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书纪年又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
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
各种版本
自西晋时期出土以后,竹书纪年先后经历晋人荀勗﹑和峤考订释义的"初释本" 竹
书纪年,卫恒、束皙考正整理的"考正本",宋明时期的"今本",清代的"古本"。原文竹
简亡佚,而初释本、考正本也渐渐散佚,今本被清儒斥为伪书。现今较为精准的是方诗
铭《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版本争议
《竹书纪年》原简可能在永嘉之乱时亡佚﹐但初释本和考正本仍继续传抄流行。直
到唐玄宗开元以前此书仍旧存在。宋《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
》已不加著录﹐可能在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传抄本也逐渐散佚。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
出现的《竹书纪年》刻本﹐春秋战国部分均以周... 阅读全帖
u*****a
发帖数: 9489
15
以思想史读上博“楚”竹书
程一凡

  一概论

  思想的传承发展有一定的次序与途径,历史的习作正在于弄清这些进退、消长
、陵替、变革、显隐、浮沉的种种过程与事实。这些过程是不能随意更动的,正因为如
此,我常与朋友们说历史中没有自由,而过去里唯一的自由在于未生、未成、未已之时
,既已成事,则史家惟有循迹以求其真而已。

  大凡古文献之出总给人很大的振奋,当然解读的困难总是有的。但当这些困难
解决后我们的报偿是高的、广的,我们看到是一片新的景象,陌生但熟悉,好像浪子回
头,家人重逢。奇怪的是这些感觉在展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时都不存在,相
反,我们得到的是一种浑然的陌生感,要我们从上 博“楚”简中窥出一些公元前四世
纪思想的楷模可说是难上加难,满目所见倒是思想的贫乏与乖离,我们甚至不知道这些
文句与前四世纪文化有任何关系。

  记得约莫是十年前吧,有什么人家献出了什么古兵法,经过鉴定说是伪造的,
专家们一片喊打,也是该位仁兄计划得不周详吧,成了作伪事业的牺牲者。如果是功夫
高的,各种机缘、因素堆摆起来都是正面的,...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华简是不是曹操墓?
这是丁进的文章
清华简《耆夜》篇礼制问题述惑
[摘 要]清华简《耆夜》在礼制方面与传世文献多有抵触。认可《耆夜》篇反映的
礼制为西周早期礼制,那么现有礼学知识体系将被颠覆,礼学史将要改写。《耆夜》不遵
循“公卿不为献主”原则,违背君主不酬“献主”规则,似不明确设立“献主”角色的目
的。本国人士称“客”不称“宾”,与西汉以下文献用词习惯接近。“献主”不献酒反
而酬酒,违背设立“献主”的初衷。关于武王、周公作诗的描写与诗乐一体的宗周礼乐
制度不符合。武王、周公所作诗句与酬酒仪注矛盾。周公做诗无视武王的存在,有“出
位”之嫌。从礼制角度看,《耆夜》篇疑点颇多,其真伪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讨论。
[关键词]清华简 《耆夜》 礼制 疑惑
[作者简介]丁 进(1962-),男,安徽省青阳县人,文学博士,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
术传媒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经学与先秦文学。
[中图分类号]K8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041( 2011) 06-0123-
08
清华简《耆夜》篇图版正式公布前,主要整理者李学勤教授就已经在《光明日报》
上发表部分整理成果,引起了史学界和文学界的热烈...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43
17
皇帝与皇后的洞房花烛夜有何奇特礼节?“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这是北宋着名诗人苏轼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春宵一刻值千金”,对于普天之下寻常的黎民百姓是如此,而对于那些“一朝选入君王侧”皇后嫔妃也概莫能外。尤其是那些入选为正宫的皇后,更是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婚时刻的洞房花烛之夜。
一个美丽的女人进入皇帝的后宫而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与民间百姓结婚在程序上大体相同,一般也要遵守《礼记》中约定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亲迎。不同的是,皇家的大婚仪式更为隆重和讲究。被选为皇后的女方,也能接到皇帝派人送来彩礼,但皇帝绝不会亲自去迎亲,而是让皇后的娘家人隆重地送上门。皇帝即便想多结几次,也是不是那么随便的,要花大价钱的。
皇后与皇帝结婚时也要进“洞房”,但与民间洞房的习俗不一样,皇后与皇帝结婚的洞房并不在皇帝自己原来的寝宫内,也没有固定的洞房,一般都把举行仪式的地方当作大婚之夜的洞房。
明清两朝皇帝结婚一般在坤宁宫举行。坤宁宫是皇宫中后三宫的第三宫,在明朝是皇后的寝宫,清朝时将东面两间设为皇帝大婚时的洞房,西面五间则改为祭祀萨满教的神堂。...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70
18
说到先秦,我们都知道苏秦这个人,苏秦是个文人,战国著名外交家,纵横六国,靠嘴
吃饭,但却在中国武术史上留下了一个招式命名:苏秦背剑。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苏秦会武,他每次出行云游,不仅带书,还要持剑,且持剑的方式与众不同。先秦
人背剑,大多是剑柄在上,剑尖朝下。而苏秦背剑之时却是反之:剑柄在下,剑尖朝上
,斜跨于背。这种奇特的背剑方式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苏秦成名后,中华武术
界便将这一招,命名为“苏秦背剑”。这种命名就像天文界中,把一块天体起了个天文
学家的名一样,比如“哈雷彗星”。可见,说客苏秦在武术界中的地位。
有野史小说描述,和“说功”一样,苏秦剑术师从鬼谷子,鬼谷子教他的是简约剑法、
快剑突刺。说不管敌人如何挥剑,你只一剑快刺,只要做到“快稳准狠”四个字,自保
足矣。苏秦自然信奉老师,寻常练剑便是千遍万遍的突刺快剑,终于练成。有一次出行
,遇到劫匪劫他的车,他利用简约剑法,十剑之内让所有大盗倒地。
苏秦的剑术真的像传说中的那么高超吗?野史小说仅此一说,不足为据。要探究真相,
还是要从严肃的正史中寻找答案。
司马迁的《史记》对苏秦生命最后时刻的描述,可见其武功端倪——“齐大...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70
19
说到先秦,我们都知道苏秦这个人,苏秦是个文人,战国著名外交家,纵横六国,靠嘴
吃饭,但却在中国武术史上留下了一个招式命名:苏秦背剑。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苏秦会武,他每次出行云游,不仅带书,还要持剑,且持剑的方式与众不同。先秦
人背剑,大多是剑柄在上,剑尖朝下。而苏秦背剑之时却是反之:剑柄在下,剑尖朝上
,斜跨于背。这种奇特的背剑方式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苏秦成名后,中华武术
界便将这一招,命名为“苏秦背剑”。这种命名就像天文界中,把一块天体起了个天文
学家的名一样,比如“哈雷彗星”。可见,说客苏秦在武术界中的地位。
有野史小说描述,和“说功”一样,苏秦剑术师从鬼谷子,鬼谷子教他的是简约剑法、
快剑突刺。说不管敌人如何挥剑,你只一剑快刺,只要做到“快稳准狠”四个字,自保
足矣。苏秦自然信奉老师,寻常练剑便是千遍万遍的突刺快剑,终于练成。有一次出行
,遇到劫匪劫他的车,他利用简约剑法,十剑之内让所有大盗倒地。
苏秦的剑术真的像传说中的那么高超吗?野史小说仅此一说,不足为据。要探究真相,
还是要从严肃的正史中寻找答案。
司马迁的《史记》对苏秦生命最后时刻的描述,可见其武功端倪——“齐大...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0
精选 | 三千年吃肉史:羊肉才是汉族最贵族的食物
2016-03-04 唐元鹏 国家人文历史
文 | 唐元鹏
转自<<新周刊>>第427期(微信ID:new-weekly),本文经《新周刊》授权转载,转载
请联系原出处。
在很长的历史阶段,汉人都是以牛羊肉为高大上的肉类,吃牛吃羊是士大夫阶层的专利
,这种饮食习惯直到今天仍影响着肉菜市场的物价。
鸿门宴中有这样一段,樊哙冲入大帐,要救刘邦。项羽见来了一位莽撞人,饶有兴趣地
说道:“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
(zhì)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樊哙像(资料图)
樊哙像(资料图)
这一幕项羽又赐酒,又给肉,许多人解释为项羽对樊哙很器重。但如果在某个宴席上,
主人给你四升酒让你喝下去,哪里有一点器重之意?还被迫生吃猪肘,分明是项羽戏耍
侮辱樊哙。
在古代的饮食习惯中,猪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非高大上的肉食,“天子食太牢,牛羊
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只有牛羊才是上等的肉,到了宋朝,这种饮食特点被最大限度地发挥,时至今日牛羊肉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五千年辉煌神传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尧‧舜‧禹
【千古英雄人物】尧舜禹(4) 顺天意帝尧禅舜
一、尧寻访继承人
尧清楚自己的儿子丹朱德才不足以继承帝位,他时常注意寻访继承自己帝位的人。
《吕氏春秋》记述,尧以天下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婉言谢绝。
《高士传》记载,帝尧让位给许由,他不接受,说自己要“修身养性,不问世事。”
尧欲以天下让巢父,巢父也不受。
尧又让位于蒲衣子,蒲衣子说道:“帝勿过分焦虑,贤人早降人世,近日即可得也。”
尧征询四岳,谁能继承帝位,四岳向帝尧推荐了舜。
二、风雨童年
在古冀州平阳之西南数百里有一个小小村落,叫姚墟,其中一户人家姓虞,是颛顼的后
代。舜就出生在这户人家。
据《史记》,舜的父亲是瞽叟,母名握登。
舜,名“重华”,传说目有双瞳而得此名,舜是其谥号,《谥法》说:“仁圣盛明曰舜
。”
瞽叟和握登生了两个儿子,舜是其次子,生于姚墟,故姓姚。自小聪明睿智,排行第二
,所以又叫仲华。
据《竹书纪年》,舜“母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目重瞳,故名重华”。
此外,舜的形体还有许多奇异之处:他的掌心,有文如“褒”字,前额突出,眉骨隆起
,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2
四书五经可以说是我们的本源文化,读四书五经,我们会发现在《诗经》、《书经》、
《礼记》中“上帝”一词出现频率很高,远古的《尚书》(书经)中“上帝”一词出现
的频率最高,《诗经》、《礼记》次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
“上帝”一词出现频率较低。这说明远古的原始资料记载了,我们祖宗对“上帝”的崇
拜与信仰。
j****7
发帖数: 667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轩辕(黄帝)与匈奴的关系ZZ
引言:上古华夏历史一直极力诠释“人之初,性本善”,现在不妨用“人之初,性本恶
”的角度去看待上古华夏历史,历史真相只有越辩才能越明,欢迎质疑。
我们认作“始祖”的黄帝到底是什么民族出身?他到底说什么语言?这是一个特别重要
的问题,需要着重讨论。其实他的名字已经把答案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了: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轩辕”是黄帝的
名字,“黄帝”则是后人加给他的谥号。游牧文化的一大特征就是以族名为人名,部族
不会消亡,因此这个名字也会在历史上不断出现,那么还有谁以“轩辕”为名呢?先秦
古籍中匈奴被记作“猃狁”(xian yu),“轩辕”与“猃狁”读音相同,其实是同一
个族名的异写,原来黄帝与匈奴是完全的同类!
《史记》曰:黄帝“北逐荤粥”,这个“荤粥”又是猃狁的异写。在争霸黄土高原的战
争中,“轩辕”击败了本是同类的“猃狁”。胜利者入主中原变成了“黄帝”,猃狁留
在北方成了“戎”和“狄”。但他们原本是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生存方式,有相同
文化传统的阿尔泰游牧民族。“猃狁”和“轩辕”的区别只是选用了不同的汉字去注音
这个族名,故先泰史籍中还有许多异写,...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4
商代銅器銘文中的“遘祭”及相关问题研究
“遘祭”的“遘”字,铭文中一般作“”,也作“”。如《保卣》中就是如此。《说文
解字》:“遘,遇也。”《尚书·金滕》:“遘厉虐疾。”可见这是“遘”字的本意。
但是,出现在商代金文中的“遘”字,还有另外一种含义,即“遘祭”。如《四祀邲其
卣》,在卣底圈足内有铭四十二字,铭文云:
乙巳,王曰:尊
文武帝乙宜。
才召大庭,遘乙。羽日丙午,。
丁未,煮。己酉,王
才榛,邲其易貝。
才四月,佳
王四祀羽日。
此卣盖内有“亚獏犬父丁”五字。
“亚獏犬”是器主族氏,“父丁”是所祭之先人,记载商王祭祀文武帝乙和邲其受商王
赏赐之事,“文武帝乙”是帝辛之父帝乙,这件卣作于帝辛四年。
宋镇豪先生在《夏商社会生活史》一书中解释说:“铭文记商王帝辛在召大庭举行尊宜
的祭祀父王文武帝乙的行事,亲自操持其烹饪礼仪,自乙巳日开始,到次日丙午主持了
将食物或调料投放入炊器的仪式,到第三日丁未又用煮的烹饪法,文火炖烧,熟而敬献
神灵。前后进行三天,颇如《礼记·内则》说的 ‘八珍’之一‘炮豚’的部分烹饪操
作,牲体经宰杀切件和初步烧炮后,又‘钜镬汤,以小鼎芗(香)脯于其中,使其汤毋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5
古文字和《周易》经传中出现人物的考古学研究
《周易》经传中出现的人物,种类繁多,大人、小人、王、君子、大君、武人等等,随
着历史的流失,我们已经无法复原那些名称背后的真正指代人物究竟是谁。但是,有些
人物则因为其史实的唯一性而迫使我们不得不去面对,伏羲、神农、高宗、帝乙、文王
、康侯、箕子等人物,他们或者是历史上的曾经存在过的真实人物,或者是当时神话传
说中的人物,这些人物因为生活年代的不同,客观上也可以作为判断《周易》文本成立
的具体时间段的重要证据之一。随着最近几十年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研究的进展,对这些
人物史实的重新审查和考证成为可能。
1942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了战国楚帛书甲篇。其内容上出现了伏羲和女娲名字以及
相关的创世神话,即:
“曰故(有)熊包戏,出自(帝)震,居于雎(山),厥□渔渔,□□□女,梦梦默默
,亡章弼弼。□每水□,风雨是阏。乃取□□子(氏)之子,曰女皇,是生四子。”
楚帛书是战国时期之物,则可以证明至少当时已经存在着伏羲和女娲的创世传说。如此
成熟而又系统的文献史料的出土,证明了在战国时代以前的西周中期到春秋初期之间就
已经存在着伏羲和女娲的神话传说,《易传...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
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
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年,他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
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在日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古代文史之学。1916年,应上
海犹太富商哈同之聘,他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金文的研究。
1922年,他受聘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经晚清陕甘总督升允推荐,他出
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受聘出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开设了
“古史新证”、《说文》、《尚书》、《仪礼》等专业课程,他的个人研究范围和当时
指导的学生科研范围涉及到了(1)传统经学(含《书》、《礼》、《诗》),(2)传
统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述评
毫无疑问,金文研究在郭沫若先生(1892—1978)的旅日中国古代史研究活动中占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历史和公正地评价郭老在20世纪中国历史学领域的地位和突出贡献
,这肯定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大任。特别是在清末民初之际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罗振
玉老先生的《贞松堂集古遗文》、《贞松堂集古遗文补遗》、《贞松堂集古遗文续编》
、《殷文存》、《殷文存续》等名著接连出版,直至最后出现的《三代吉金文存》一书
成了中国古代金文研究图录类著作千古难得的经典文集,而他的学生、儿女亲家和友人
-----传统历史学的最后一位大师级学者王国维先生,却以横空出世的气魄,贡献给学
术界《观堂古金文考释》、《观堂集林》、《宋朝金文著录表》和《国朝金文著录表》
等惊世名作之后,两座丰碑竖立在那里,金文研究几乎成了当时学术界难于上青天的蜀
道、还有几个人愿意问津于此呢?!正是在这一冷酷的环境下,加之旅居日本的寂寞和
无奈,郭老开始了利用甲骨文、金文史料对中国古代社会和历史展开全新研究的治学里
程。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一书,就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
研究两...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隋炀帝杀父淫庶母之谜 (转)
隋炀帝(569~618年),即杨广。隋文帝之子,在皇帝位9年。即位后大兴
土木,修筑宫殿,开掘运河,开辟驰道。因每项工程均耗人、物无数,国运渐衰。各地
起义烽火连天,隋朝覆灭。其在江都被禁军将领宇文化及缢死。一说其是弑父篡位。
隋炀帝还未出生,怀孕的独孤皇后某夜梦见一条龙从身中钻出来,在天空中飞了十
多里,然后坠落于地,尾部折断了。独孤后将这个梦告诉隋文帝。文帝沉吟不语。传说
隋炀帝出生的时候,红光漫天,乡间牛马皆鸣。
隋炀帝三岁时,一天在文帝身边玩。文帝抱着他玩视良久,然后叹气说:“此儿极
贵,然而破灭杨家的恐怕也是他。”隋炀帝到了十岁左右,喜欢读书,甚至于方药、天
文、地理、伎艺、术数,无不通晓。然而他性子偏急,阴贼刻忌,好猜测别人的心理。
自权臣杨素死后,隋炀帝开始肆无忌惮地淫乐。
炀帝即位后,大兴土木,他造的西苑方圆二百里,役使的民夫超过百万。苑内分十
六院,聚集精美的石头堆成山。凿池做成五湖四海的规模。下诏令凡天下所有珍异的鸟
兽草木,全部送至长安。西苑十六院的名称都是隋炀帝亲自所起,每院有二十位美女,
选炀帝经常幸御的那个为首。院里的树叶冬天凋落后,就剪彩绢为花,点缀于枝条...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国学?
陈品中..
一、什么是国学?
国学大师吕思勉曾说:“国学者,吾国已往之一种学问。”我的理解,国学不能简
单定义为“中国古代哲学”,那是狭义的,有失偏颇的。国学是几千年来老祖宗流传下
来智慧。举凡哲学、宗教、政治、经济、教育、法学、史学、军事、科技、戏曲、书法
、国画、国乐、中餐、中医、武术等皆是国学的范畴。国学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人类
文明传承数千年的密码。
二、为什么要学习国学?
学习是因为我们不懂!或者虽然懂了却不去施行。
不懂就无法传承,懂了却不去施行就像捧着金饭碗乞讨,也就失去了民族的根!
五四运动以来,全盘西化的思潮泛滥,抛弃老祖宗的智慧成为一种时尚,崇洋媚外
成为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不可否认,西方文明作为地球文明的一种样式有很多可取之
处,但这并不能成为抛弃中华文明的理由,不能成为整个国家几十年不学国学的依据。
时至今日,面对现实社会种种弊病,人们越来越发现国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正确之
道。由于了解中华文化的西方人的大力推崇,我们突然发觉被我们扔进垃圾堆里的国学
居然这么值钱,这才开始重视,国学热才如春风般吹拂整个神州大...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5579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孔子与人殉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N种解释
话分明
来自: 话分明 2010-01-25 18:14:53
在电影《孔子》的开场,孔子救下一个要被殉葬的男孩。据该电影的编剧陈汗所言,这
是一个虚构的情节。由于孔子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话,而陈汗认为,孔子这
句话的意思是说,开始用佣来殉葬的人都该断子绝孙。因此这样的虚构是合情合理的—
—连用俑来殉葬都反对,何况用真人呢?(见《瞭望东方周刊》2010年第四期对陈汗的
访谈)
我还没有看过电影《孔子》,不过上午在郑渊洁的博客里看到一篇文章“我没看《孔子
》先哭了”。其中对“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另有解释。郑渊洁认为,历史上活人殉葬
在前,而俑人殉葬在后,后者是一种进步。因此真相是,“孔子反对用假人代替真人陪
葬,认为这坏了老规矩,甚至诅咒第一个获得俑专利的人断子绝孙,无后。”进而怀疑
电影有美化孔子之嫌。
当然,郑的这篇博文,不但颇有些调侃的意味,而且自觉地散发出一股无知者无畏的气
势,因此不能十分当真。尽管如此,它还是引起了我的疑心——莫非陈汗的理解也有牵
强之处?于是我开始调查相关的资料。由于不是搞文史哲专业的,我没有去论文数据库
搜索,而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1
七情由来自有因,苦乐不同一念间,身心对应无偶然,正法修炼破迷音。〞《礼记&#
8231;礼运》中对世界大同提出非常明确的蓝图,只是这样的美好境界却往往受到人情
物欲的影响而难以实现。《礼记‧礼运》中说:〝何谓人情?喜、怒、哀、惧、
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不用进学校去学,人就有这七情。
详文请见:
http://t.cn/RBRYjJi
t*****k
发帖数: 2547
32

http://www.007ht.com/news-1.asp?id=87
筷子,古称箸,是东亚民族常用的饮食工具,用以夹起食物及把食物运往口里。筷子是
大约三千到五千年前发明的, 有木头, 竹子, 金属, 象牙, 和现代的塑胶。
各国筷子的特色
中国:筷子大多为近似立方体,只在头部与尾部比较略细。由于竹的生长比较快和广泛
,竹筷的使用率很高。也有特别为烹调用的巨型长筷,日语称为“菜箸”。
日本:筷子头是尖的,通常都是木制,也有包漆的,名称沿用中国古语“箸”。
朝鲜半岛:因为战乱关系,为使筷子更耐用,他们的筷子都是扁平的两片金属做成的。
筷子与刀叉折射中西文化差异 暗藏科学原理
提起筷子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每天吃饭的家伙什,一双在手方便实用,除了汤以外
,保您可以席卷全桌。很多用惯了筷子的国人对老外的刀叉很不以为然,就是吃个饭嘛
,还要刀子、叉子、勺子一长排,一不小心遇到大块的食物还要双手启动,实在是麻烦
。每每想到此处,心中便禁不住生发出很多自豪感来。也许你猜不到,其实这简简单单
的两根小棍里,可是大有学问。
筷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代,之所以得名与江南民间忌讳有关。
说起为人类饮食服...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33
摘要:如果你有机会读一下中国历代精英,包括近现代的康熙和毛泽东等伟人对中国人
口政策的安排和设计,你就会感叹:中华民族真是个生命力极其强悍的民族。中华民族
对人口政策的重视和精心把握,将可以保证中国能够在未来可能的世界大战中生存下来。
=================================================================
中国古代的人口政策
自从中国古代起,中国的政治精英就非常重视人口增殖对文明的传承作用。不得不说,
中国成为人口大国是自古以来的历代精英精心设计的结果
古代生存条件恶劣,瘟疫、疾病、自然灾害、猛兽、战争、饥荒等常使得人口
剧减。人类繁衍非常缓慢,并且充满风险。很多曾经辉煌的民族都先后灭绝。繁衍后代
是一种动物本能。但是如何使得这种本领得到强化,就是生育文化。现在幸存的民族都
经过长期的摸索,建立起一套生育文化,这些生育文化支撑着民族的持续发展。
中华民族人口一直居世界第一,除了比较有利的地理环境外,更得益于独特的中华生育
文化。中华生育文化可以归纳成两点: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强调
的是利益和精...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34
谈到生育观念,我来告诉你,中国人传统生育观念是怎么来的。
==========================================
中国成为人口大国是古代精英精心设计的结果
古代生存条件恶劣,瘟疫、疾病、自然灾害、猛兽、战争、饥荒等常使得人口
剧减。人类繁衍非常缓慢,并且充满风险。很多曾经辉煌的民族都先后灭绝。繁衍后代
是一种动物本能。但是如何使得这种本领得到强化,就是生育文化。现在幸存的民族都
经过长期的摸索,建立起一套生育文化,这些生育文化支撑着民族的持续发展。
中华民族人口一直居世界第一,除了比较有利的地理环境外,更得益于独特的中华生育
文化。中华生育文化可以归纳成两点: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强调
的是利益和精神激励;“万恶淫为首”是通过将“性”局限于夫妻而保护生育器官、维
持社会道德(看看现代“性解放”所引起的社会问题和低生育率就知道为什么“万恶淫
为首”)。因此中华生育文化可以浓缩成两个字:“利”、“性”。“利”指的是“百
善孝为先”,“性”指的是“万恶淫为首”。
1、百善孝为先
《孟子.离娄》中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孝三...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29
3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2e061.html
“方舟子先生说,《三重门》的书名是什么意思我在采访中说不知道,反而我父亲记得。
《三重门》的名字来自《礼记.中庸》——"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这是
啥子意思呢,朱熹批注了以下,三重就是礼仪,制度和考文。虽然郑玄对此有着不同的
解读,但我当时的确是以礼仪,制度,考文为释而取的书名。为了如何让书名显的有文
化一点我反复的思量,终于才有了取自《礼记》的一个书名,而且这两个字往前其实应
该追究到《周礼》。诸位觉得装逼么,于是我在之后的采访中便不好意思再回答。而那
次采访,我完全是不想搭理一帮笨蛋,就像我这次打心底不想搭理另一帮笨蛋一样。至
于我父亲,他为我骄傲,他也不会察觉到我的心态变化,自然记得。我是1982年出生,
我父亲1958年出生,完全的两代人,虽然我父亲写的一手好文章,如果一个1958年出生
的人能假装一个1982年出生的人写文章,并获得同龄人很多年的喜爱,稍有常识就知道
这不可能。我的文章是我父亲代写,或者有团队代写的,稍微写过几篇文章的人就知道
这在操作上... 阅读全帖
B*G
发帖数: 13438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方舟子的所谓“质疑”
我不大明白,方舟子老师号称证据狂人,他有没有读过三重门这本小说呢?小说里面提
到三重门有两回,第一回是直接引用了礼记,第二回是说他们中学有高一高二高三三座
楼,从三个门洞依次望过去,高中生活就是三重门。韩寒不知道礼记应该读重要的重,
是他文盲,但是他小说里面第二回的意思很明显啊,所以这个书名读成三虫门根本也没
什么错。我很早就看过这个小说,看完以后只记得三重门是说的高一高二高三,现在无
论是质疑还是维护韩寒的人,看来都没有真正看过三重门这部小说。
c*********d
发帖数: 9770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亦明:方老偷,老是偷
http://www.wyzxsx.com/Article/view/201201/289415.html
第二标题:《方舟子造假第七十二案:偷文批韩》
贼喊捉贼之抄剽惯犯方舟子
方舟子本名方是民,海内华人叫他“方老师”,海外同胞叫他“方小偷”。本人土洋结
合、删繁就简,得出“方老偷”这个新的称呼。既然是土洋结合,当然得有对应的洋文
。方老偷的洋文title是Tealer Fang。看官千万别去查字典,你查不到tealer这个词。
它由teacher(老师)和stealer(小偷)两个英文单词合并而成,乃是亦明兄特意为“
方老偷”到美国“陪妓”(陪新华社“妓者”刘菊花到美国行骗)而量体定制的一件新
装。【注:“妓者”是方舟子对中国记者的通称。】
话说方老偷从高中一年就开始偷,偷到今天,被挖出来的赃物已经凑足了一本五十万字
的大书(见亦明《方舟子抄袭剽窃年谱》,[www.2250s.com])。由此可见,“老偷”
这个称呼,既非虚名,亦非浪得。不过,“老偷”二字不仅仅是一个名词,它还是一个
动词短语,意思是“总是偷”。而本文要说的,就是他的最近一起偷袭案。
2012年1月21日,方舟子与...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38
要结束全球目前这种诸侯割据、狼烟似雾、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局面,中国还是必须
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绿化环境改造和加快下一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技术发展,尽快
让中国人口回复到自然增长的状态,为以后南取脚趾,西举巴、印,东割膏腴之地,北
收要害之郡做好人口准备。
===============================================
中国成为第一人口大国是古代精英精心策划的结果
--辩证看待中华传统生育文化
作者:易富贤
古代生存条件恶劣,瘟疫、疾病、自然灾害、猛兽、战争、饥荒等常使得人口剧减。人
类繁衍非常缓慢,并且充满风险。很多曾经辉煌的民族都先后灭绝。繁衍后代是一种动
物本能。但是如何使得这种本领得到强化,就是生育文化。现在幸存的民族都经过长期
的摸索,建立起一套生育文化,这些生育文化支撑着民族的持续发展。
中华民族人口一直居世界第一,除了比较有利的地理环境外,更得益于独特的中华生育
文化。中华生育文化可以归纳成两个点: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强
调的是利益和精神激励;“万恶淫为首”是通过将“性”局限于夫妻而保护生育器官、
维持社会道德(看看现代... 阅读全帖
t****v
发帖数: 9235
39
马悦然(Goran Malmqvist,1924-),高本汉的学生,斯德哥尔摩大学东方语言学院中文
系汉学教授和系主任,瑞典文学院院士、欧洲汉学协会会长,著名汉学家。是诺贝尔文
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也是诺贝尔奖评委中唯一深谙中国文化、精通汉语的汉学家。
现为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荣休讲座教授。马悦然教授毕生致力于汉学研究,并于欧洲及
澳洲的多所著名大学教授中文与文学翻译达四十年之久。
马悦然,男,1924年6月6日出生于瑞典云雪平(Jönköping)市。著名汉学家
,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毕生致力于汉学研究,翻译过《水浒传》《西游记
》《桃花源记》和辛弃疾的大部分诗词等,组织编写了《中国文学手册》,并向西方介
绍了《诗经》《论语》《孟子》《史记》《礼记》《尚书》《庄子》《荀子》等中国古
典著作。[1]   2011年5月,被中国内地某网络推手利用炒作,曝出"翻译门”事件。
[2]编辑本段钻研东方古代哲学  马悦然不仅钻研古代语言,而且对东方古代哲学极
为感兴趣,在入学的头两年,他读了不少东方古典哲学著作。其中,老子的《道德经》
即使他产生强烈兴趣,又使他... 阅读全帖
R****a
发帖数: 6858
40
无论何时, 无论何地, 都不要忘记一个文明的载体是人口, 没有人口, 就无所谓文明了
. 当上亿赤贫愚昧的黑穆三墨冲过来的时候, 再精致再悠久再先进的文明也什么都不是
了, 也只能灭亡了
=================================================================
中国成为第一人口大国是古代精英精心策划的结果
--辩证看待中华传统生育文化
作者:易富贤
古代生存条件恶劣,瘟疫、疾病、自然灾害、猛兽、战争、饥荒等常使得人口剧减。人
类繁衍非常缓慢,并且充满风险。很多曾经辉煌的民族都先后灭绝。繁衍后代是一种动
物本能。但是如何使得这种本领得到强化,就是生育文化。现在幸存的民族都经过长期
的摸索,建立起一套生育文化,这些生育文化支撑着民族的持续发展。
中华民族人口一直居世界第一,除了比较有利的地理环境外,更得益于独特的中华生育
文化。中华生育文化可以归纳成两个点: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强
调的是利益和精神激励;“万恶淫为首”是通过将“性”局限于夫妻而保护生育器官、
维持社会道德(看看现代“性解放”所引起的社会问题和低生育率... 阅读全帖
w******k
发帖数: 1382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唐都长安中的留学生(图)
http://www.newsancai.com/images/stories/newphoto/2013/08/tradition/20130801changan1.jpg
唐都长安中的留学生(图)
2013-08-01
长安城南北长8470米,东西长9550米,周长约35公里有余,大于现在的北京旧城,相当
现在明建西安旧城的五倍。
【新三才综合】经过几个世界的发展沉淀,不同思想流派、地域和种族的文化在唐代融
合,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海陆交通的开辟带来了大量外国使臣、商人和留学
生,其中很多在唐都长安学习、居留。唐王朝是如何录取、管理留学生的呢?他们对传
播中国文化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大唐长安 世界之都
长安是东西方交通的枢纽。西汉以来,东西方的交通主要是经由陆海两条路。西域诸国
从陆路来唐必须经由长安,东亚和南亚诸国经唐朝陆路与西域交通,也必须经由长安,
并且往往在长安停留。长安是文化繁荣的都市,也是交通频繁、宾客辐凑的都市。
长安不仅是唐朝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唐太宗在秦王府开文学馆,广引文
学之士,即位后又置弘文学馆,精选天下文儒。弘文殿聚集群书,多至二...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7039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穆斯林到底为什么不吃猪肉?
科普一下, 这个上人民日报的应该是权威解释。
回民为什么不吃猪肉——《人民日报》马坚
猪肉是中国人主要的肉食,回民也是中国人,而且在大部分地区与汉民杂居,他们却不
吃猪肉。回民为什么不吃猪肉呢?汉民固然不知道,一般回民也说不出什么理由来。“
疑思问”,本是人之常情,故汉民常常向回民提出这个问题来。回民不能做圆满的答复
,故不愿别人向他们提出这个问题。回民不吃猪肉,已经够奇怪了;不许别人问,更加
奇怪,真令人觉得有几分神秘。 回汉同胞之间,因为这个问题,在反动统治的时代,
曾发生了不少的摩擦和纠纷,曾影响了回汉同胞之间的团结和互助。在人民民主专政的
时代,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有澄清的必要。
(一)古代各民族对于猪的看法古代的埃及人认为猪是污秽的,牧猪的人不得入寺庙。
希腊人和罗马人却以猪为赎罪的祭品。除巴比伦人外,闪族人都不吃猪肉。哈兰人(
Harranians)平常不吃猪肉,但每年吃一次。汉族的祖先是不吃猪肉的,但他们祭天地
的时候用牛,故牺牲二字从牛。礼记上说:“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天
也:用骍犊。”(祭法)祭宗庙、山川或衅钟的时候,也大半用牛或用羊,如“告朔之
饩羊”,...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7039
43
按: 中国古人也以不吃猪肉为贵,是有道理的。日本人十九世纪之前不吃猪肉,说明
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保留着古代某些习俗特征。回族不食猪肉,是因为猪被认为不
洁, 淫乱。 按照可兰经的教义,在灾难和极端情况下,吃猪肉是可以的。
回民为什么不吃猪肉——《人民日报》马坚
1951年
猪肉是中国人主要的肉食,回民也是中国人,而且在大部分地区与汉民杂居,他们却不
吃猪肉。回民为什么不吃猪肉呢?汉民固然不知道,一般回民也说不出什么理由来。“
疑思问”,本是人之常情,故汉民常常向回民提出这个问题来。回民不能做圆满的答复
,故不愿别人向他们提出这个问题。回民不吃猪肉,已经够奇怪了;不许别人问,更加
奇怪,真令人觉得有几分神秘。 回汉同胞之间,因为这个问题,在反动统治的时代,
曾发生了不少的摩擦和纠纷,曾影响了回汉同胞之间的团结和互助。在人民民主专政的
时代,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有澄清的必要。
(一)古代各民族对于猪的看法古代的埃及人认为猪是污秽的,牧猪的人不得入寺庙。
希腊人和罗马人却以猪为赎罪的祭品。除巴比伦人外,闪族人都不吃猪肉。哈兰人(
Harranians)平常不吃猪肉,但每年吃一次。汉族的祖先...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24594
4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习胖也是个装逼成瘾的货色
习近平的“书单”
●第一份“书单”
“我读过很多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如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他
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今年2月7日,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
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第一次向全世界列出了自己的一份阅读“书单”。
●第二份“书单”
3月27日,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了讲话。习近平表示,“
我青年时代就对法国文化抱有浓厚兴趣,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我
。读法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史的书籍,让我丰富了对人类社会政治演进规律的
思考。读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圣西门、傅立叶、萨特等人的著作,让我
加深了对思想进步对人类社会进步作用的认识。读蒙田、拉封丹、莫里哀、司汤达、巴
尔扎克、雨果、大仲马、乔治·桑、福楼拜、小仲马、莫泊桑、罗曼·罗兰等人的著作
,让我增加了对人类生活中悲欢离合的感触。”
●部分书籍
此外,据早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公开报道中习近平明确提及书名或引用过其中内容的著
作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史记...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三国的女人哪里去了?
不是高手,一些古代的常识而已。
百度来的:
很多人都说,中国古代是“一夫多妻制”。这话错了,如果你当真生在古代而说这句话
,一定会被人目为不守礼法之徒。中国古代,仍然是一夫一妻制,姬妾是不能算做合法
配偶的,如果一定要说,那就只能是“一夫一妻多姬妾制”。
妾在家庭中,虽然承担着生儿育女的义务,却享受不了“妻”的待遇。为什么呢?最初
的原因很简单——为妻的女子,家庭出身都要高于妾。妾一般都来自卑贱低下的家庭,
甚至是战败方奉献的礼品。
因此,妻为“娶”,而妾为“纳”,娶妻时送到岳家的财物被称为“聘礼”,而纳妾时
给予的财物,则被称为“买妾之资”。
典故
《谷梁传》:“毋为妾为妻”。就是说,妾没有资格扶正为妻,有妾无妻的男人,仍是
未婚的“钻石王老五”。而嫡妻死了,丈夫哪怕姬妾满室,也是无妻的鳏夫,要另寻良
家聘娶嫡妻。
《唐律疏议》明确规定:“妾乃贱流”、“妾通买卖”、“以妾及客女为妻,徒一年半
。”
《汇苑》:“妾,接也,言得接见君子而不得伉俪也。”原来妾不过是男女交接之用,
她们只能与丈夫亲昵,却没有资格称夫妻。
《礼记》:“妾合买者,以其贱同公物也。”同样是与丈夫共枕、为丈夫生育儿... 阅读全帖
U***g
发帖数: 330
46
参考百度词典:http://dict.baidu.com/s?wd=%E6%88%96
或[huò]
生词本
英文解释 - 中文解释
英文解释
简明释义 详细释义
<副>(或许; 也许) perhaps;maybe;probably;
<连>(或者) or;either... or...;
<代>[书] (某人; 有的人) someone;some people ;
以下结果由 金山词霸 提供
参考新华在线词典:http://xh.5156edu.com/html3/10829.html

huò
也许,有时,表示不定的词:或许。或者(a.也许;b.连词,用在叙述句里,表示选择
关系。均亦单用“或”)。或然。或则。
某人,有的人:或告之曰。
稍微:不可或缓。不可或忽。不可或缺。
或者
笔画数:8;
部首:戈;
笔顺编号:12511534
详细解释:

huò
【代】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象城形),从戈(以戈守之)。表示以戈卫国。本义:国家。用本
义时读yù)有人,有的——泛指人或事物〖some;someone〗
或,有也。——《小尔雅·广言》
或跃在渊。——《易·乾》
殷其弗或...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8403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uperbody (很man),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汉族原本是个非常尚武的民族(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10 01:52:59 2015, 美东)
说到先秦,我们都知道苏秦这个人,苏秦是个文人,战国著名外交家,纵横六国,靠嘴
吃饭,但却在中国武术史上留下了一个招式命名:苏秦背剑。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苏秦会武,他每次出行云游,不仅带书,还要持剑,且持剑的方式与众不同。先秦
人背剑,大多是剑柄在上,剑尖朝下。而苏秦背剑之时却是反之:剑柄在下,剑尖朝上
,斜跨于背。这种奇特的背剑方式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苏秦成名后,中华武术
界便将这一招,命名为“苏秦背剑”。这种命名就像天文界中,把一块天体起了个天文
学家的名一样,比如“哈雷彗星”。可见,说客苏秦在武术界中的地位。
有野史小说描述,和“说功”一样,苏秦剑术师从鬼谷子,鬼谷子教他的是简约剑法、
快剑突刺。说不管敌人如何挥剑,你只一剑快刺,只要做到“快稳准狠”四个字,自保
足矣。苏秦自然信奉老师,寻常练剑便是千遍万遍的突刺快剑,终... 阅读全帖
u*****a
发帖数: 9489
4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马坚教授:回民为什么不吃猪肉
回民为什么不吃猪肉
猪肉是中国人主要的肉食,回民也是中国人,而且在大部分地区与汉民杂居,他们却不
吃猪肉。回民为什么不吃猪肉呢?汉民固然不知道,一般回民也说不出什么理由来。“
疑思问”,本是人之常情,故汉民常常向回民提出这个问题来。回民不能做圆满的答复
,故不愿别人向他们提出这个问题。回民不吃猪肉,已经够奇怪了;不许别人问,更加
奇怪,真令人觉得有几分神秘。 回汉同胞之间,因为这个问题,在反动统治的时代,
曾发生了不少的摩擦和纠纷,曾影响了回汉同胞之间的团结和互助。在人民民主专政的
时代,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有澄清的必要。
(一)古代各民族对于猪的看法古代的埃及人认为猪是污秽的,牧猪的人不得入寺庙。
希腊人和罗马人却以猪为赎罪的祭品。除巴比伦人外,闪族人都不吃猪肉。哈兰人(
Harranians)平常不吃猪肉,但每年吃一次。汉族的祖先是不吃猪肉的,但他们祭天地
的时候用牛,故牺牲二字从牛。礼记上说:“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天
也:用骍犊。”(祭法)祭宗庙、山川或衅钟的时候,也大半用牛或用羊,如“告朔之
饩羊”,就是明显的例证。他们对于羊的观念是很好的,故“美”、“善”、“义”...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17225
4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大数据分析:习近平用典300句
http://news.hexun.com/2015-02-28/173618656.html
纵观习近平历次重要讲话发现,他善于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来阐述思想。诸子
百家,唐诗宋词,被其信手拈来,寄意深远。而用典的背后是“治世”,梳理《习近平
用典》一书中他曾引用的近300条典故,发现习近平用典也有自己的偏爱。他最常引用
的书籍是哪些,最多引用哪些大家的说法,从中也能折射出习近平的一些治理思想和执
政风格。
最常引用《论语》:从儒学经典中寻找解决现实难题的方法
习近平在所有讲话中引用次数最多的是源自儒学经典的名言,其中,他引用《论语
》11次,《礼记》6次,《孟子》4次,《荀子》3次,《尚书》、《二程集》等儒学经
典著作也被多次引用。
这不是偶然的,习近平对儒学的关切由来以久。早在2013年11月26日,他就参观儒
家圣地曲阜孔府,并在孔子研究院拿起《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这两本书翻阅
,说要“读一读”;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到北大看望了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汤一介;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北京参加了纪念孔子诞辰256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他对儒家
文化价值观的论述成了当... 阅读全帖
a****r
发帖数: 12375
50
“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
座谈会上再次谈到读书的话题,引发各界关注。
今年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向媒体公开自己的阅读书单,这其中
包括历史典籍、文学名著、当代文学及佛学传记等,涵盖古今中外
的名著经典。
为此,《读书》版特辑习近平推荐的书单,读者们不妨沉浸于
这些经典著作,有时间静下心来重拾书香,感受更多美好。
俄罗斯文学作品
今年2月7日,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就
曾提到数位俄罗斯文学名家,包括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代表
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克雷洛夫(代表作《大炮和风帆》)、
亚历山大·普希金(代表作《上尉的女儿》)、尼古莱·瓦西里耶
维奇·果戈里·亚诺夫斯基(代表作《钦差大臣》)、米哈伊尔·
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代表作《大贵族奥尔沙》)、伊凡·谢尔
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代表作《父与子》)、费奥多尔·米哈伊洛
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作《罪与罚》)。
在10月15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说,他喜欢普希金的
爱情诗和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
之间,他更喜欢托...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