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知识青年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i***s
发帖数: 39120
1
这时,有人拿出一个小本子说,我们是自愿绝食,请大家都签个名。很快,211名知青在本子上签了名。然后参加绝食的知青全体跪在地上宣誓。许世辅领誓,大家 跟着他念。内容大概是,我们向皇天后土宣誓,绝食的目的是要求回家,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要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等。几百名知青齐刷刷跪在地上,场面异常 悲壮。绝食的知青们还给成都的亲人发了电报,告知勐定知青绝食的消息。
本文摘自《龙门阵》2005年第11期作者:杨全 原题为:《1979:云南支边知青大返城》
引子
1971年3月至7月,成都市应届毕业的初中生陆续来到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支边,前前后后总数达一万六千多人,如果加上重庆的知青总共有四万一千多人 在云南支边。“云南支边知青”,就成了这个群体的特殊称呼。1974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恢复了原国营农场建制,但是,知青们似乎并不认同,还是称自己是 某师某团某营某连的知青。到1978年,这几万名知青在云南已经度过了第八个年头。这期间,不断有知青通过各种渠道调离农场。尤其是1977年,大学恢复 招生考试,一些知青通过1977、1978两届高考离开了农场。1978年,成都市又在知青中进行了一次试题极其简单...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2
采访对象:曹谷溪,笔名谷溪。中国作协会员。1941年生于陕西省清涧县农村,曾任延川县革委会通讯组组长、《山花》文学报和《延安文学》主编、路遥文学院院长。1975年曾采访习近平,写成延川县大办沼气的通讯《取火记》。
采访日期:2016年1月23日
采访地点:陕西省延安市谷溪书馆
上篇
学习时报:曹老师,您好!习近平曾经不止一次地提到他当年在延川县梁家河的插队经历,也曾提到过他与您和路遥的交往。在您看来,以他为代表的这些“老知青”,为什么对那段岁月念念不忘?
曹谷溪:非常感激诸位来延安采访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先是担任延川县贾家坪公社的团委书记,知青一来,县里让我当“知青专干”,以后又调任县革委会通讯组组长,与全县插队知青有了更广泛的交往。也正是在那段时间,我与包括习近平在内的许许多多北京知青结下了深厚友谊。
对这一代知识青年而言,“插队”的经历,是从相对优越的城市到贫困农村的生活转变,从无忧无虑的学生到辛苦劳作的农民的身份转变,这几乎是所有知青始料未及的巨大蜕变。一个个激情澎湃的热血青年,下到农村来,与最底层的农民朝夕相处,了解了农民的生活、愿望、喜怒哀乐和人情世故,势必要经历非常艰难... 阅读全帖
P**5
发帖数: 7467
3
浙江下乡时3000女知青被奸污
2014-12-21 澎湃新闻网1642评
摘要浙江省1979年底的统计说,到上山下乡运动结束时全省共发生破坏上山下乡案件
2942起,其中属于一类案件(即迫害女知青案件)2557起,其中强奸、轮奸531起,奸
污1906起,猥亵、侮辱99起,诱逼婚31起,占案件总数86.9%,受迫害人数3248人。
《中国新方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史料辑录》
50余名知青志愿者,历时4年,从数以千计的地方志中辑录出的600万字史料集——《中
国新方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史料辑录》(六卷本)终于要出版了。
从2011年冬天开始,这些退休知青就从四面八方赶往上海浦东,登高爬下地搜罗上海通
志馆中的史料,后来又陆续到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辑录补充。
两位主编——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金光耀、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金大陆—
—也是“志愿者”,他们制定方案、培训团队、辨析释疑,并与部分知青共同完成文稿
资料的整理。
和刘小萌、定宜庄等第一代知青史研究者一样,金光耀和金大陆都曾亲历上山下乡运动
,后来在各自的领域耕耘,最近十几年才转而研究知青史。这种转向的原因,或许和那
些分文不取投...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14447
4
水利工地上的公社女社员
摄于1958年
偃师岳滩生产队食堂把饭菜运往田间
摄于1959年6月
吉林省知识青年去村外拾肥
摄于1964年
下乡知识青年高兴地做了赶马车的车老板
吉林,1967年摄
云南瑞丽的知青
项城的公社社员们
知识青年十姑娘采棉队
摄于1969年
1973年1月,海南岛广州生产建设部队某团业余文艺宣传队的知青们,经常自编自演文
艺节目,活跃部队文化生活。这是他们深入黎寨,为黎族群众演出。
1973年1月,海南岛广州生产建设部队某部知识青年电影放映队,经常跋山涉水,为各
团队知识青年和周边黎族、苗族等各族群众放映电影,丰富知青和老百姓的业余生活。
下放咸宁的知识青年
摄于1976年
1976年2月16日,女知青在林海雪原中运木材
1976年2月1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在边疆插队落户干革命,女子民兵连在林海
雪原巡逻守边防
I********l
发帖数: 8702
5
水利工地上的公社女社员
摄于1958年
偃师岳滩生产队食堂把饭菜运往田间
摄于1959年6月
吉林省知识青年去村外拾肥
摄于1964年
下乡知识青年高兴地做了赶马车的车老板
吉林,1967年摄
云南瑞丽的知青
项城的公社社员们
知识青年十姑娘采棉队
摄于1969年
1973年1月,海南岛广州生产建设部队某团业余文艺宣传队的知青们,经常自编自演文
艺节目,活跃部队文化生活。这是他们深入黎寨,为黎族群众演出。
1973年1月,海南岛广州生产建设部队某部知识青年电影放映队,经常跋山涉水,为各
团队知识青年和周边黎族、苗族等各族群众放映电影,丰富知青和老百姓的业余生活。
下放咸宁的知识青年
摄于1976年
1976年2月16日,女知青在林海雪原中运木材
1976年2月1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在边疆插队落户干革命,女子民兵连在林海
雪原巡逻守边防
I********l
发帖数: 8702
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也来说说68年知青那个帖子
毛时代的女性
水利工地上的公社女社员
摄于1958年
偃师岳滩生产队食堂把饭菜运往田间
摄于1959年6月
吉林省知识青年去村外拾肥
摄于1964年
下乡知识青年高兴地做了赶马车的车老板
吉林,1967年摄
云南瑞丽的知青
项城的公社社员们
知识青年十姑娘采棉队
摄于1969年
1973年1月,海南岛广州生产建设部队某团业余文艺宣传队的知青们,经常自编自演文
艺节目,活跃部队文化生活。这是他们深入黎寨,为黎族群众演出。
1973年1月,海南岛广州生产建设部队某部知识青年电影放映队,经常跋山涉水,为各
团队知识青年和周边黎族、苗族等各族群众放映电影,丰富知青和老百姓的业余生活。
下放咸宁的知识青年
摄于1976年
1976年2月16日,女知青在林海雪原中运木材
1976年2月1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在边疆插队落户干革命,女子民兵连在林海
雪原巡逻守边防
----------------------------------
2006年
民工的午餐
摄于2006年
散市,在三轮车上熟睡的孩子
2007年8月30日摄于北京团结湖农贸市场。他清晨4点钟就随父母去批发市场上货了
一位抱着儿子... 阅读全帖
I********l
发帖数: 8702
7
水利工地上的公社女社员
摄于1958年
偃师岳滩生产队食堂把饭菜运往田间
摄于1959年6月
吉林省知识青年去村外拾肥
摄于1964年
下乡知识青年高兴地做了赶马车的车老板
吉林,1967年摄
云南瑞丽的知青
项城的公社社员们
知识青年十姑娘采棉队
摄于1969年
1973年1月,海南岛广州生产建设部队某团业余文艺宣传队的知青们,经常自编自演文
艺节目,活跃部队文化生活。这是他们深入黎寨,为黎族群众演出。
1973年1月,海南岛广州生产建设部队某部知识青年电影放映队,经常跋山涉水,为各
团队知识青年和周边黎族、苗族等各族群众放映电影,丰富知青和老百姓的业余生活。
下放咸宁的知识青年
摄于1976年
1976年2月16日,女知青在林海雪原中运木材
1976年2月1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在边疆插队落户干革命,女子民兵连在林海
雪原巡逻守边防
2006年
民工的午餐
摄于2006年
散市,在三轮车上熟睡的孩子
2007年8月30日摄于北京团结湖农贸市场。他清晨4点钟就随父母去批发市场上货了
一位抱着儿子登着三轮车的菜贩。生意和家,都不能没有
2009年9月26日摄于北京
国庆60周年来... 阅读全帖
I********l
发帖数: 8702
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主席对邓小平军事才能的评价
毛时代的女性
水利工地上的公社女社员
摄于1958年
偃师岳滩生产队食堂把饭菜运往田间
摄于1959年6月
吉林省知识青年去村外拾肥
摄于1964年
下乡知识青年高兴地做了赶马车的车老板
吉林,1967年摄
云南瑞丽的知青
项城的公社社员们
知识青年十姑娘采棉队
摄于1969年
1973年1月,海南岛广州生产建设部队某团业余文艺宣传队的知青们,经常自编自演文
艺节目,活跃部队文化生活。这是他们深入黎寨,为黎族群众演出。
1973年1月,海南岛广州生产建设部队某部知识青年电影放映队,经常跋山涉水,为各
团队知识青年和周边黎族、苗族等各族群众放映电影,丰富知青和老百姓的业余生活。
下放咸宁的知识青年
摄于1976年
1976年2月16日,女知青在林海雪原中运木材
1976年2月1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在边疆插队落户干革命,女子民兵连在林海
雪原巡逻守边防
2006年
民工的午餐
摄于2006年
散市,在三轮车上熟睡的孩子
2007年8月30日摄于北京团结湖农贸市场。他清晨4点钟就随父母去批发市场上货了
一位抱着儿子登着三轮车的菜贩。生意和家,都不能没有
2009年9月26日摄于北京
... 阅读全帖
I********l
发帖数: 8702
9
又来找抽?
水利工地上的公社女社员
摄于1958年
偃师岳滩生产队食堂把饭菜运往田间
摄于1959年6月
吉林省知识青年去村外拾肥
摄于1964年
下乡知识青年高兴地做了赶马车的车老板
吉林,1967年摄
云南瑞丽的知青
项城的公社社员们
知识青年十姑娘采棉队
摄于1969年
1973年1月,海南岛广州生产建设部队某团业余文艺宣传队的知青们,经常自编自演文
艺节目,活跃部队文化生活。这是他们深入黎寨,为黎族群众演出。
1973年1月,海南岛广州生产建设部队某部知识青年电影放映队,经常跋山涉水,为各
团队知识青年和周边黎族、苗族等各族群众放映电影,丰富知青和老百姓的业余生活。
下放咸宁的知识青年
摄于1976年
1976年2月16日,女知青在林海雪原中运木材
1976年2月1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在边疆插队落户干革命,女子民兵连在林海
雪原巡逻守边防
2006年
民工的午餐
摄于2006年
散市,在三轮车上熟睡的孩子
2007年8月30日摄于北京团结湖农贸市场。他清晨4点钟就随父母去批发市场上货了
一位抱着儿子登着三轮车的菜贩。生意和家,都不能没有
2009年9月26日摄于北京
国... 阅读全帖
I********l
发帖数: 8702
10
用毛时代的农民/知青/民兵对应改开时代的农民工,也叫田忌赛马?
毛时代的女性
水利工地上的公社女社员
摄于1958年
偃师岳滩生产队食堂把饭菜运往田间
摄于1959年6月
吉林省知识青年去村外拾肥
摄于1964年
下乡知识青年高兴地做了赶马车的车老板
吉林,1967年摄
云南瑞丽的知青
项城的公社社员们
知识青年十姑娘采棉队
摄于1969年
1973年1月,海南岛广州生产建设部队某团业余文艺宣传队的知青们,经常自编自演文
艺节目,活跃部队文化生活。这是他们深入黎寨,为黎族群众演出。
1973年1月,海南岛广州生产建设部队某部知识青年电影放映队,经常跋山涉水,为各
团队知识青年和周边黎族、苗族等各族群众放映电影,丰富知青和老百姓的业余生活。
下放咸宁的知识青年
摄于1976年
1976年2月16日,女知青在林海雪原中运木材
1976年2月1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在边疆插队落户干革命,女子民兵连在林海
雪原巡逻守边防
女民兵进入高射机枪阵地,严阵以待!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问天下谁能敌
民兵野外无线电报话训练
左二长的有点像某一个女影星,嘴角坚毅,
左三很不严肃。
女民兵:妇女们武装起... 阅读全帖
I********l
发帖数: 8702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近300年以来国女最辉煌的年代
毛时代的女性
水利工地上的公社女社员
摄于1958年
偃师岳滩生产队食堂把饭菜运往田间
摄于1959年6月
吉林省知识青年去村外拾肥
摄于1964年
下乡知识青年高兴地做了赶马车的车老板
吉林,1967年摄
云南瑞丽的知青
项城的公社社员们
知识青年十姑娘采棉队
摄于1969年
1973年1月,海南岛广州生产建设部队某团业余文艺宣传队的知青们,经常自编自演文
艺节目,活跃部队文化生活。这是他们深入黎寨,为黎族群众演出。
1973年1月,海南岛广州生产建设部队某部知识青年电影放映队,经常跋山涉水,为各
团队知识青年和周边黎族、苗族等各族群众放映电影,丰富知青和老百姓的业余生活。
下放咸宁的知识青年
摄于1976年
1976年2月16日,女知青在林海雪原中运木材
1976年2月1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在边疆插队落户干革命,女子民兵连在林海
雪原巡逻守边防

一个
f***e
发帖数: 5443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P235 (老来多健忘 能饮一杯无),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复旦历史教授:浙江下乡时3000女知青被奸污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4 11:33:33 2015, 美东)
发信人: P235 (老来多健忘 能饮一杯无),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复旦历史教授:浙江下乡时3000女知青被奸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4 11:30:30 2015, 美东)
浙江下乡时3000女知青被奸污
2014-12-21 澎湃新闻网1642评
摘要浙江省1979年底的统计说,到上山下乡运动结束时全省共发生破坏上山下乡案件
2942起,其中属于一类案件(即迫害女知青案件)2557起,其中强奸、轮奸531起,奸
污1906起,猥亵、侮辱99起,诱逼婚31起,占案件总数86.9%,受迫害人数3248人。
《中国新方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史料辑录》
50余名知青志愿者,历时4年,从数以千计的地方志中辑录出的600万字史料集——《中
国新方志知识青年上山下...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3
人民日报1974年01月07日第1版
专栏:
《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先后在《辽宁日报》和本报发表后,引起了一些人的议论。有
的赞成张铁生同志的反潮流精神,有的说张铁生的信是不对的。两种看法,反映了教育
战线两条路线、两种世界观的斗争。丹东市第六中学党支部抓住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进
行教育,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世界观,提高了教师们的觉悟。他们做得对,做
得好。这是抓大事,抓路线,抓政治思想工作的一个例子。
——编 者
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丹东市第六中学呈现一派生气勃勃的革命景象。教师们为了培
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为了适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需要,正紧张
地进行教学改革。开门办学的步子迈大了。一个个工农兵登上学校讲台;一批批教师下
乡、下厂接受再教育;一个个“兼学别样小组”如雨后春笋,遍及全校……。六中的同
志们兴奋地说:“张铁生的信象是一把火,烧旺了教育革命!”
还是在去年七月,大学招生要进行文化考核的消息传到了丹东六中,教师们想到过去高
考的情况,也格外忙碌起来。有的挤时间给回城准备高考的知识青年补习功课;有的教
研组按照知识青年来信要求,编印了厚厚的高考参考资料...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4
人民日报1977年11月26日第1版
专栏:
红旗杂志编辑委员会
编辑同志:
《人民日报》八月十日刊登了下乡知识青年张铁生的一封信,并为此加了“编者按”,
同时转载了《辽宁日报》的“编者按”。我反复阅读了这封信和两个编者按。我想把自
己对这封信的见解谈一谈。
我认为,张铁生的信提出了下乡知识青年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红与专的关系
问题,如何正确对待上大学和留在农村干革命的问题。
社会主义大学招生的基本条件,既要政治条件好,又要有业务基础知识,既不需要无业
务基础知识的清谈家,更不需要只有业务知识而无政治头脑的书呆子。
张铁生在信中说:“自己的政治面貌和家庭、社会关系等都清白”,而且“自一九六八
年下乡以来,始终热衷于农业生产,全力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由于“每天近十
八个小时的繁重劳动和工作,不允许我搞业务复习”,因而“对于几何题和今天此卷上
的理化题眼瞪着,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是说,对卷面上学过的最起码的知识忘
得一干二净。对这些知识,他说“有两天的复习时间,我是能有保证把它答满分的”。
可见卷面上的题并不难。但是,在下乡后的五年中,连“两天的复习时间”都没挤出来
,...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致敬!纪委王岐山
2017-10-24我爱着蓝色的海洋微信号wuyongacg
功能介绍
有趣、有用、有料
他的经历是一代共和国同龄人的样本,也是不可复制的个人道路
地质学者、西北大学副校长张伯声先生曾向前来请教的学生这样讲述自己最著名学
术成果的得来:20世纪20年代,坐船赴美。旅途漫长,他坐在船头,天天看浪,看大江
大海的“涌”,突然冒出个想法:为什么这浪涌不是直上直下的?根据既往所学,他认
为,海浪这种涌动的方式,从力学上讲是最省力的,进而想到,“大自然地壳的构造,
一定是以最省力的方式在运动。”受此灵感启发,他推导出“地壳波浪镶嵌”学说,获
得国际承认。
向张先生请教的学生中,一名历史系学生事后回忆说,老校长的讲述,“让我感受
到历史的潮流。人类历史的潮流与大自然实际上有一样的属性。那就是:顺历史潮流者
昌,或者叫赢;逆历史潮流者亡,或者叫败。因此,要顺潮流而动。”
这位善于吸纳和推演的学生,叫王岐山。1973年作为工农兵大学生进入西北大学就
读,时年25岁。从波中一叶到浪中掌舵,老校长的启迪“对我一生都有影响”。
饥饿的现实感
北京35中高二学生王岐山上山下乡去了延安,那是1969年元月。
冯...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16
来自主题: Returnee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Bloodthirsty(吸血鬼), 信区: Returnee
标题: 和一位曾经当过知青的“海归”聊天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Wed Aug 30 09:51:20 2017,GMT)
和一位曾经当过知青的“海归”聊天,提到两次“插队”:知青上山下山和大批知识分
子出国,不知不觉地发现,这两次知识分子“大迁移”后,中国经济和国力都立刻上了
一个大台阶。这是巧合还是有直接联系?
第一次知识青年上山下山,处于文革后期。此时工厂停工,学校停课,商品缺乏,即没
有股市也没有房市,说中国经济“处于崩溃边缘”都算客气的。文革闹到现在,既然大
权已经到手,谁当权谁也要搞经济了。
可是大家闹革命闹的太嗨了,工厂没有招工空间,大专院校也不招生,几年积累的中学
和大学毕业生怎么办?特别是这些破坏力巨大的革命小将就像孙悟空,放出去打砸抢轻
车熟路,收回来搞建设困难重重。所以让中国从“革命模式”转成“经济模式”势比登
天还难。
不过毛主席脑袋一拍祭出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绝招。文革虽然闹的波澜壮阔,但主战
场在城市。让革命小将离开城市等于釜底抽薪,革命主力走了,革命热度立马下降。全
国“复工闹... 阅读全帖
P**5
发帖数: 7467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P235 (老来多健忘 能饮一杯无),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复旦历史教授:浙江下乡时3000女知青被奸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4 11:30:30 2015, 美东)
浙江下乡时3000女知青被奸污
2014-12-21 澎湃新闻网1642评
摘要浙江省1979年底的统计说,到上山下乡运动结束时全省共发生破坏上山下乡案件
2942起,其中属于一类案件(即迫害女知青案件)2557起,其中强奸、轮奸531起,奸
污1906起,猥亵、侮辱99起,诱逼婚31起,占案件总数86.9%,受迫害人数3248人。
《中国新方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史料辑录》
50余名知青志愿者,历时4年,从数以千计的地方志中辑录出的600万字史料集——《中
国新方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史料辑录》(六卷本)终于要出版了。
从2011年冬天开始,这些退休知青就从四面八方赶往上海浦东,登高爬下地搜罗上海通
志馆中的史料,后来又陆续到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辑录补充。
两位主编——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金光耀、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8
人民日报1977年11月26日第1版
董金铄一九七三年写的批判张铁生的两封信
红旗杂志编辑委员会
编辑同志:
《人民日报》八月十日刊登了下乡知识青年张铁生的一封信,并为此加了“编者按”,
同时转载了《辽宁日报》的“编者按”。我反复阅读了这封信和两个编者按。我想把自
己对这封信的见解谈一谈。
我认为,张铁生的信提出了下乡知识青年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红与专的关系
问题,如何正确对待上大学和留在农村干革命的问题。
社会主义大学招生的基本条件,既要政治条件好,又要有业务基础知识,既不需要无业
务基础知识的清谈家,更不需要只有业务知识而无政治头脑的书呆子。
张铁生在信中说:“自己的政治面貌和家庭、社会关系等都清白”,而且“自一九六八
年下乡以来,始终热衷于农业生产,全力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由于“每天近十
八个小时的繁重劳动和工作,不允许我搞业务复习”,因而“对于几何题和今天此卷上
的理化题眼瞪着,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是说,对卷面上学过的最起码的知识忘
得一干二净。对这些知识,他说“有两天的复习时间,我是能有保证把它答满分的”。
可见卷面上的题并不难。但是,在下乡后的五年中,连...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张铁生的信促进了教育革命——《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在丹东市第六中学引起的变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6 00:15:42 2017, 美东)
人民日报1974年01月07日第1版
专栏:
《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先后在《辽宁日报》和本报发表后,引起了一些人的议论。有
的赞成张铁生同志的反潮流精神,有的说张铁生的信是不对的。两种看法,反映了教育
战线两条路线、两种世界观的斗争。丹东市第六中学党支部抓住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进
行教育,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世界观,提高了教师们的觉悟。他们做得对,做
得好。这是抓大事,抓路线,抓政治思想工作的一个例子。
——编 者
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丹东市第六中学呈现一派生气勃勃的革命景象。教师们为了培
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为了适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需要,正紧张
地进行教学改革。开门办学的步子迈大了。一个个工农兵登上学校讲台;一批批教师下
乡、下厂接受再教育;一个个“兼学别...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董金铄一九七三年写的批判张铁生的两封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6 00:21:32 2017, 美东)
人民日报1977年11月26日第1版
专栏:
红旗杂志编辑委员会
编辑同志:
《人民日报》八月十日刊登了下乡知识青年张铁生的一封信,并为此加了“编者按”,
同时转载了《辽宁日报》的“编者按”。我反复阅读了这封信和两个编者按。我想把自
己对这封信的见解谈一谈。
我认为,张铁生的信提出了下乡知识青年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红与专的关系
问题,如何正确对待上大学和留在农村干革命的问题。
社会主义大学招生的基本条件,既要政治条件好,又要有业务基础知识,既不需要无业
务基础知识的清谈家,更不需要只有业务知识而无政治头脑的书呆子。
张铁生在信中说:“自己的政治面貌和家庭、社会关系等都清白”,而且“自一九六八
年下乡以来,始终热衷于农业生产,全力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由于“每天近十
八个小时的繁重劳动和工作,不允许我搞业务复习...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21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中国秘密战-3
第三章 三八式:步枪、干部、中社部“中统”、“军统”
中共情报、保卫史分期,以作者的看法,可分初创时期、成熟时期、建设时期、破坏时
期、法制时期。
初创时期,自1927年中央特科创立、1931年国家政治保卫局成立起,至1937年抗日战争
爆发。
成熟时期,自1937年中央成立特别工作委员会、1939年成立中央社会部起,跨越抗日战
争、解放战争两个阶段,至1949年9月30日建国前的中央情报部、中央军委公安部。
建设时期,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分别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央调查部、总
参二部起,至1966年“文革”前。
破坏时期,自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发动,砸烂公检法起,至1976年秋粉碎四人帮,恢复
公检法。
法制时期,自1978年底三中全会决议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颁布刑法、刑事诉讼法,恢
复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设立国家安全部起,制定1982年宪法,全面加强法制建设。
1938年这个年份,之所以被作者看成中国情报、保卫工作的历史分期,是因为,在这一
年,中国政坛的国民党、共产党,这两大政党,在情报、保卫工作方面,都大力进行组
织机构变动、方针路线调整、人事选拔培训、工作扩展部署... 阅读全帖
P**5
发帖数: 7467
22
学者:文革时期下乡女知青被迫用肉体换取回城?
时间:2013-9-18 4:21:41 作者: 来源:新华网 编辑:梵音
“1972年,安徽某县首次由贫下中农推荐上大学,全县数万知青展开大规模竞争,
最终有七十余人获得幸运,在进行上学前体检时,七十余名女知青没有一名是处女,而
且不是陈腐性裂痕,她们都是在招生通知发下以后失去贞操的。”
这则“女知青用身体换回城通行证”的故事,在微博和论坛里被疯狂转播;同时,
其真实性也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有一些质疑看起来也很有道理,譬如:“1、大学体
检竟有妇检且做数字统计?2、全国知青总数约1600万,安徽哪个县能分得数万知青?
……
这些质疑站得住脚吗?这则故事,是真的吗?
网络上的各种流传,在交待史料来源时大错特错
微博、论坛以及纸媒网站,在转载这则“女知青用身体换回城通行证”的故事,并
交待史料原始来源的时候,无一例外都说是来自邓鹏教授编著的《无声的群落:文革前
上山下乡老知青回忆录》一书;甚至有纸媒网站刊文,直接注明文章的作者就是邓鹏先
生。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事实上,这则故事的原始来源,是一篇1991年发布的报告
文学,与2009年才出版... 阅读全帖
i*****y
发帖数: 3449
23
同骄横跋扈的土皇帝蒋小山相比,第一师二团六营连长张国良又是另外一种类型。张国
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原在沈阳军区某部“雷锋团”任排长。该部队赴中老边境执
行战备任务,给当地建设兵团留下一批骨干,张国良就是骨干之一并由此擢升连长。张
国良是城市兵,初中文化,从感情上与城市来的知识青年具有某种天然联系。张连长的
最大特点是注重军容风纪和个人卫生,平时胡子总是刮得干干净净,头发一丝不乱,衬
衣领子一尘不染。他随身带着小镜子和小梳子,哪怕上山劳动也决不肯邋里邋遢,这就
给那些爱清洁的小知识分子留下一个讲文明的好印象。注重个人卫生决不意味着惧怕劳
动。相反,在一些关键性的生产劳动中,比如大开荒,大会战,拦河筑坝,等等,张连
长常常以身作则,带领知识青年卷起袖子大干。这种身先士卒和身体力行的精神在当时
兵团的现役军人中是不多见的,因此他多次获得上级嘉奖,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张
连长还善于做过细的思想工作。他特别擅长个别谈心,不仅同女知青谈,也同男知青谈
,和风细雨,深入人心,使受教育的知青都很感动,连长窗口的灯光也因此常常亮到深
夜。这个连队的生产指标月月超额完成任务,连队也被评为“再教育”先...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24
农民:上山下乡运动中的失语者
他们曾被当作资本原始积累的工具;他们曾被强行纳入到一种奇特的城乡二元体系当中
;他们曾经丧失了自由迁徙的权利;他们曾经无法支配自己绝大部分的劳动成果……农
民是他们的阶层身份,他们是这个国家的失语者,当知青们如潮水般涌来,又如潮水般
退去,再如潮水般争相回味往事的时候,他们仿佛只是一种装饰性的历史背景……
官方资料承认:知青下乡与农民争土地、争工分、争口粮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1968年毛泽东如是号召。
随后,全国兴起上山下乡的热潮。毛泽东的号召夹在《人民日报》一篇报道的编者按语
中发表的,这篇报道名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市里吃闲饭!”
“不在城市里吃闲饭”,这句话传达的意图甚是明了,当时城市劳动人口过剩,政治高
层推动上山下乡运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将过剩的城市劳动人口转移到农村去。
农村无法一下子消化大规模的人口,再说当时大部分农村的劳动力已富余了。土地有限
,增人不增地,有农民抱怨说,个人收入减少了,极端就像在广东台山县,那儿的劳动
力已经太多了,以致农民不得不轮流出工。可以说,知青对于农村来说是个负担,知青
的到...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14447
2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历史的对称
历史不仅重复,而且是对称的。
三十多年前右派将毛的头像印在钞票上,欺世盗名,这一天标志着毛时代结束的开始。
历史的对称注定了总有一天右派党将丢掉这个早已不能自洽的招牌。不论是名义还是实
质。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民已经觉醒,这一天标志着邓时代结束的开始。
邓产党已经黔驴技穷了,手握亿万财富仍索取无度,不能为中国亿万受苦人解决住房养
老医疗教育问题。他们讲不出道理,也拿不出理论,更不能平等的跟人民对话。他们做
的一切,都是在巧取豪夺,榨取血汗,制造不平等。
邓产党已经时日无多。指望邓产党能够千秋万代的那些走狗,你们也睁开狗眼看看吧,
全世界还有哪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像你们的主子这样厚颜无耻这样贪婪残忍?先富们觥筹
交错,名车豪宅亿万家财还要对劳动者敲骨吸髓;贫困者艰难度日,吃个路上捡来的葡
萄也要被你们的文狗耻笑。
人民在怒吼:看病不管,上学不管,住房不管,养老也不管。就知道扯你妈的鸡的屁。
这样的日子,活着也是行尸走肉,金钱的奴隶,去你妈的先富。
邓时代三十年反面教育,培养出来亿万人肉电池,终将成为挖掘买办官僚先富党坟墓的
生力军,你们都去坟墓里继续抱团取暖吧。
和这些用谎言和暴力统治人民的吸血...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26
·秦 晖·
五,“知青下乡是巩固专政的需要”?——在意识形态话语的背后
其实,有很多的事都标榜同样的意识形态理由,细看却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就
以“十年文革”期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而论,现在无论称赞的还是反对的,
都把它与1950年代“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以来的知青史相联系,1968年关于知青接受贫
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12·22“最高指示”发表后,“大有作为,很有必要”
更常被连成简明的口号,认为这都是基于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改造世界观、培养革
命接班人、解决“三大差别”等意识形态动机。甚至连近年否定上山下乡的著作,也是
把这些“极左思想”当作主要归咎对象的〔43〕。
但史实却是:1955年“大有作为”的那些人并非城市知青,甚至也不是乡村“小资
”。按原资料的叙述,其实是郏县大李庄乡因为搞合作化,“全乡在贫农和下中农里面
,有7个没升学的中学生和25个高小毕业生,把两个中学生分配到老社,其余的全部分
配到7个‘社架子’去,以便解决会计和记工员不够的困难”〔44〕。人家原来就是有
点文化的“贫下中农”(其时去土改未远,“贫下中农子弟”尚未长成,贫下中农本身
有人读过书...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518
27
** 转者按:中国现在的阶级社会,资产阶级当道,才是现在教育不平等的最大问题
2018-12-20 20:55
178
原作者: 苜蓿 来自: 人民食物主权论坛
食物主权按:最近《冰点周刊》发布的《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让挤过独木桥的考试
大军们感动不已。这块屏幕是直播的屏幕,这个故事是成都七中帮扶禄劝一中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的叙述里,从四川都市到云南乡村,技术进步似乎填补了二者在资源上的巨
大鸿沟。上游向下游无私传输先进知识和信息,下游的拼搏追赶激励上游奋发努力,这
仿佛成为了“先富带动后富”的理念在教育领域率先实现的结果。
“共同富裕”的教育平权似乎指日可待,寒门学子的春天也即将被技术的钥匙解锁。然
而,技术真的能够成为拯救农村教育危机的诺亚方舟么?
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 者 | 苜 蓿 人民食物主权志愿者
责 编 | 侯 戈
排 版 | 童 话
《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一文一出,惹得无数人落泪。248所贫困地区的中学、7.2万
名贫困地区的中学生,因为接入了名校的课程直播,全天候跟随号称“中国最前列的高
中”的成都七中同步上课、作业、考试,当地高考升学率获得了巨大的提升。
...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1846
28
农民:上山下乡运动中的失语者
他们曾被当作资本原始积累的工具;他们曾被强行纳入到一种奇特的城乡二元体系当中
;他们曾经丧失了自由迁徙的权利;他们曾经无法支配自己绝大部分的劳动成果……农
民是他们的阶层身份,他们是这个国家的失语者,当知青们如潮水般涌来,又如潮水般
退去,再如潮水般争相回味往事的时候,他们仿佛只是一种装饰性的历史背景……
官方资料承认:知青下乡与农民争土地、争工分、争口粮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1968年毛泽东如是号召。
随后,全国兴起上山下乡的热潮。毛泽东的号召夹在《人民日报》一篇报道的编者按语
中发表的,这篇报道名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市里吃闲饭!”
“不在城市里吃闲饭”,这句话传达的意图甚是明了,当时城市劳动人口过剩,政治高
层推动上山下乡运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将过剩的城市劳动人口转移到农村去。
农村无法一下子消化大规模的人口,再说当时大部分农村的劳动力已富余了。土地有限
,增人不增地,有农民抱怨说,个人收入减少了,极端就像在广东台山县,那儿的劳动
力已经太多了,以致农民不得不轮流出工。可以说,知青对于农村来说是个负担,知青
的到... 阅读全帖
F*V
发帖数: 3978
29
来自主题: CanadaNews版 - 历史的对称
历史不仅重复,而且是对称的。
三十多年前右派将毛的头像印在钞票上,欺世盗名,这一天标志着毛时代结束的开始。
历史的对称注定了总有一天右派党将丢掉这个早已不能自洽的招牌。不论是名义还是实
质。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民已经觉醒,这一天标志着邓时代结束的开始。
邓产党已经黔驴技穷了,手握亿万财富仍索取无度,不能为中国亿万受苦人解决住房养
老医疗教育问题。他们讲不出道理,也拿不出理论,更不能平等的跟人民对话。他们做
的一切,都是在巧取豪夺,榨取血汗,制造不平等。
邓产党已经时日无多。指望邓产党能够千秋万代的那些走狗,你们也睁开狗眼看看吧,
全世界还有哪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像你们的主子这样厚颜无耻这样贪婪残忍?先富们觥筹
交错,名车豪宅亿万家财还要对劳动者敲骨吸髓;贫困者艰难度日,吃个路上捡来的葡
萄也要被你们的文狗耻笑。
人民在怒吼:看病不管,上学不管,住房不管,养老也不管。就知道扯你妈的鸡的屁。
这样的日子,活着也是行尸走肉,金钱的奴隶,去你妈的先富。
邓时代三十年反面教育,培养出来亿万人肉电池,终将成为挖掘买办官僚先富党坟墓的
生力军,你们都去坟墓里继续抱团取暖吧。
和这些用谎言和暴力统治人民的吸血... 阅读全帖
P**5
发帖数: 7467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P235 (老来多健忘 能饮一杯无), 信区: History
标 题: 1972年安徽某县七十余名女知青为上大学全部失去贞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4 11:19:48 2015, 美东)
学者:文革时期下乡女知青被迫用肉体换取回城?
时间:2013-9-18 4:21:41 作者: 来源:新华网 编辑:梵音
“1972年,安徽某县首次由贫下中农推荐上大学,全县数万知青展开大规模竞争,
最终有七十余人获得幸运,在进行上学前体检时,七十余名女知青没有一名是处女,而
且不是陈腐性裂痕,她们都是在招生通知发下以后失去贞操的。”
这则“女知青用身体换回城通行证”的故事,在微博和论坛里被疯狂转播;同时,
其真实性也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有一些质疑看起来也很有道理,譬如:“1、大学体
检竟有妇检且做数字统计?2、全国知青总数约1600万,安徽哪个县能分得数万知青?
……
这些质疑站得住脚吗?这则故事,是真的吗?
网络上的各种流传,在交待史料来源时大错特错
微博、论坛以及纸媒网站,在转载这则“女知青用身体换回城通...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1
http://www.hegang.gov.cn/whhg/whysjj/2011/09/14508.htm
发布时间:2011-09-05
萝北的知青文化是指广大知青在萝北大地上,用泪水、汗水、热血所创造的物质财
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广义讲,它是城市与乡村文化交流碰撞的结果,两种文化相互激荡,相互促进,
相互同化,相互融合,为先进理念推动蛮荒文明提供了源泉与动力。从狭义讲,它是知
青个体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生产劳动中,在各条战线的工作和生活中,在和当
地人民的情感交流中,在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各种文化的碰撞中,逐渐发展和形成
的一种无私奉献、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
萝北知青文化所展示的是22,596名知青在萝北大地上勾划的一幅冰雪纷飞时的激
情,冰雪覆盖下的暖情,冰雪融化后的真情的一幅美丽画卷。
知青,是知识青年的简称,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主要是
指在学校受过教育,然后在“上山下乡”政策下,有组织的到兵团或农村从事生产劳动
和各项工作的青年人。从1962年5月,首批哈尔滨30名知青来到名山农场开始,到1976
年8...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手段”比“目的”更重要(下)——从毛泽东发动文革的“思想史研究”谈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6 16:47:10 2016, 美东)
·秦 晖·
五,“知青下乡是巩固专政的需要”?——在意识形态话语的背后
其实,有很多的事都标榜同样的意识形态理由,细看却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就
以“十年文革”期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而论,现在无论称赞的还是反对的,
都把它与1950年代“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以来的知青史相联系,1968年关于知青接受贫
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12·22“最高指示”发表后,“大有作为,很有必要”
更常被连成简明的口号,认为这都是基于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改造世界观、培养革
命接班人、解决“三大差别”等意识形态动机。甚至连近年否定上山下乡的著作,也是
把这些“极左思想”当作主要归咎对象的〔43〕。
但史实却是:1955年“大有作为”的那些人并非城市知青,甚至也不是乡村“小资
”。按原资料的叙述,其实是郏县大...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33
男干部择偶难,不止是基层情况,高级干部也难。别看延安来了不少女青年,但人
家未必看上老干部。延安流行一个段子:有个女知识青年与老干部谈恋爱,晚上散步,
女青年说:今晚的月亮真好看。老干部说:好看什么?铜洗脸盆子!
本文摘自《中国秘密战》,郝在今著,金城出版社出版
延安本是偏远小城,本地人口不过千把。中共中央和三大主力红军的到来,迅速改
变人口构成,最大特点是: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许多男性老干部、老红军找不到妻子,
大家都是光棍,眼睛就瞄准当地女青年。别看陕北是个穷地方,男人女人却形象出色。
这里古来为各族征战之地,当然也有血统交融之优势,陕北人生得身材高挑,鼻梁挺直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美得很。
杨玉英是清涧人,十几岁就是个俊俏姑娘,被招收到红军宣传队。保卫局不少人盯
上杨玉英,组织上却先照顾领导,于是周兴得以较早成婚。尽管男人们主动进攻,可陕
北当地的姑娘资源还是太少,组织上想了很多办法还是不够调剂。抗战开始作战部队大
多开拔,新来的知识青年大多还是男性,据说,延安的男女之比是:18∶1!
新来的知识青年中有不少女性,知识女性的来临改变了延安的风景。这些女性无不
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成都有个“青训班”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0247
唐龙潜
“青训班”的全称叫成都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训练班,开办于1964年,其组织领导机构
是当时的共青团成都市委。
1964年的上山下乡动员工作大致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一方面官方喉舌正进入一种热烈
的舆论准备,《人民日报》开始辟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专栏,河北的邢燕子、天
津的侯隽,以及江苏的董加耕等下乡、回乡而“大有作为”的事迹正在广泛宣传报道。
但从全国来看,城市知青下乡还未形成一种运动,缺乏规模,理论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特别是如何组织实施的手段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摸索、探讨、总结。另一方面,潜在的
上山下乡对象已经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广泛存在,他们是在高中、大学升考中被淘汰而又
无法在城市就业的待业青年。在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是被升学录取过程中贯彻的“阶级
路线”贯彻下来的人,时髦的称谓叫“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因为家庭没有什么问题的
青年,即使被升学的分数线拒之门外,也大多能够通过就业这一关。那时当个工人或售
货员什么的是只需“政审”而无须进行文化考核的。只有... 阅读全帖
J*******3
发帖数: 1651
35
历史转折中,还原真实的邓小平
转贴《历史转折下的邓小平》
作者:文贝 · 时间:2014-08-20
文献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
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
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由于文献的历史性和权威性,文献许多
时候被当作信史,成为固化的历史而被引证。正因为此,文献需要客观、公正、全面、
真实。
中央文献研究室与中央党校、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编译局、人民日报社、求是杂志社
、光明日报社、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一样,同
属于中共中央的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和党中央的工作
部门,它的主要任务是编辑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著作,研究他们的思想和生平,编辑
、研究党和国家及军队的当代文献和历史文献。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著作集,党的重要
文献集,老一辈革命家传记、年谱、手迹、画册和宣传。目的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武
装全党、教育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服务。
中央文献研究室为中共中央直属正部级单位,内部...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6
文贝:《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失去民众的信任
发表于 2015 年 10 月 02 日 由 舟巷
文献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
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
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由于文献的历史性和权威性,文献许多
时候被当作信史,成为固化的历史而被引证。正因为此,文献需要客观、公正、全面、
真实。
中央文献研究室与中央党校、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编译局、人民日报社、求是杂志社
、光明日报社、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一样,同
属于中共中央的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和党中央的工作
部门,它的主要任务是编辑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著作,研究他们的思想和生平,编辑
、研究党和国家及军队的当代文献和历史文献。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著作集,党的重要
文献集,老一辈革命家传记、年谱、手迹、画册和宣传。目的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武
装全党、教育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服务。
中央文献研究室为中共中央直属正部级单位,内部设七个... 阅读全帖
i*****y
发帖数: 3449
37
独立一营教导员蒋小山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和心情舒畅。对他来说,四十三岁
的人生道路仿佛从现在才刚刚开始,一切有如行云流水,日上中天,连小鸟的歌唱都仿
佛是一曲悦耳的颂歌。世界对他来说好比一盘玩具,他爱怎样摆弄就怎样摆弄。如果说
蒋小山前半生的行伍生涯是一部磕磕绊绊的个人奋斗史,那么自从他被任命为云南生产
建设兵团独立一营教导员时,他感到他的个人命运终于出现重大转机。蒋小山,山东沂
蒙人,文化程度相当于初小(扫盲班毕业),一九四七年入伍。曾多次立功,也犯过大
错(调戏妇女),因此职务始终在连级与副营之间徘徊。直到一九七〇年兵团组建,蒋
小山才被任命为独立一营教导员兼党委书记。独立营是副团级单位,下辖十几个连队,
有知识青年两千余人。独立一营远离上级机关,自成一方,教导员是一把手,山高皇帝
远,百里之内,他的话就是最高指示,最高指示谁敢不乖乖服从呢?“老子窝囊了二十
年,×他妈!今天轮到老子舒坦舒坦了。”蒋小山常常这样对部下说。事实上这话的确
不假。在独立一营,教导员既然握有全营知识青年的生杀予夺大权,他为什么不把二十
年没能享受的权力滋味好好从头品尝一番呢?二连有个北京知青毕某,以...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知青之歌》蒙难记
2014-02-08 21:27:49
《知青之歌》蒙难记
黄老道札记
1969年,有一首《南京知青之歌》由回家知青中口口相传,在长三角至上海,又随着知
青返乡传至东北及各地。这年8月,苏联莫斯科广播电台的华语广播播放了这首歌,他
们称之为《中国知识青年之歌》。当时正值中苏两国因边境争端和意识形态分歧而处于
严重对立的非常时期,莫斯科广播电台频繁演唱这首歌。一个月后,南京街头的大批判
专栏开展对这首歌的口诛笔伐,它已被定性为“反动歌曲”,“说出了帝、修、反想说
的话,唱出了帝、修、反想唱的声音”。
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飞翔,美丽的扬子江畔是可爱的南京古城我的家乡,啊长虹般的大桥
直插云霄横跨长江,威武的钟山虎踞在我的家乡。
辞别了妈妈再见了家乡,金色的学生时代已载入了青春的史册一去不复返,啊未来的道
路多么艰难多么漫长,生活的脚步深浅在偏僻的异乡。
跟着太阳起伴着月亮归,沉重地修理地球是光荣而神圣的天职我的命运,啊用我们的双
手绣红地球赤遍宇宙,憧憬的明天相信吧一定会到来。
歌的曲调深沉舒缓,由《塔里木,我的第二故乡》曲谱基础上,稍作改动,重新填词,
表达出知识青年情绪低落的思乡情绪,... 阅读全帖
p***i
发帖数: 194
39
文献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
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
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由于文献的历史性和权威性,文献许多
时候被当作信史,成为固化的历史而被引证。正因为此,文献需要客观、公正、全面、
真实。
中央文献研究室与中央党校、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编译局、人民日报社、求是杂志社
、光明日报社、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一样,同
属于中共中央的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和党中央的工作
部门,它的主要任务是编辑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著作,研究他们的思想和生平,编辑
、研究党和国家及军队的当代文献和历史文献。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著作集,党的重要
文献集,老一辈革命家传记、年谱、手迹、画册和宣传。目的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武
装全党、教育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服务。
中央文献研究室为中共中央直属正部级单位,内部设七个局级机构。根据业务区分,除
办公厅和科研管理部和局级出版社以外,还有第一至第五编研部。第一编研部...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7039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拔高邓小平 戏说编历史
拔高邓小平 戏说编历史
作者:文贝
2014.08.22
电视剧《历史转折下的邓小平》总编剧龙平平,是现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
主任,长期从事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当代文献的编辑研究工作。作为历史见证人和长期邓
小平研究者,理应了解情况,把一个真实的历史场景和邓小平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恰恰
相反,由于他对邓小平“高大全”思想的固化,画蛇添足的违背历史事实,反而使这部
具有纪念意义的作品弄巧成拙。
看过《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前几集的人都有种印象,编剧和导演像是从另一星球的过
来人,根本不了解那个时代。其中的许多情节完全脱离了真实,从而让作者想诠释的政
治理念黯然失色。不仅没有勾起人们对邓小平的怀念,反而玷污了他曾经的辉煌。
作为政治性文艺作品,虽然电视剧不似传记片那样主要情节受历史人物本身事迹的制约
,不能凭空虚构,只允许在真实材料的基础上作合情合理的添加和润色。但作为表现时
代尤其是以真名实姓表现的电视剧,它的润饰和加工也必须真实合理,不能像历史片那
样想像和假设推理。
比如粉碎四人帮是毛泽东的生前部署,按编剧的解释是毛泽东曾说过“上半年解决不了
,下半年解决;今年解决不了,明年解决,...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读书运动(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6f61420100bq5j.html
夏冬红 http://blog.sina.com.cn/davidxiadh 2008-11-20 22:37:47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读书运动(2)
六八年人:思想史上的开先河者
自1968年下半年起,一场当代中国史上规模最大的城镇青年的下放/流放运动在毛
泽东的倡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其名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自至1978年底,
大约1623万人被下放到农村,农场和基层,其中包括“老三届”(66,67,68届)中学毕
业生近460万人和“老五届”大学毕业生近67,5万多人。【21】不管目下学界如何解释
这场运动的最终动因,但曾被毛泽东器重与信赖的红卫兵此时已被划为应当接收改造的
“知识分子”范畴和应当“接收再教育”的革命对象已是路人皆知的事实。因此,不管
主观愿望如何,在客观上,“上山下乡”的发动都是毛收回给青年学生的结社自由权并
企图从组织上作为一个整体彻底打散他们的运动。然而,事与愿违。这场运动使所有的
青年学生的地位直降到水平线下,从而使他们抛弃前嫌,消弭派性,如同...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8925
42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积累的待业人员已达2000万,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
来待业人数的最高值。如北京市待业人员4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6%,平均每2.7户
城市居民中有一个待业人员。天津市待业人员最多达到3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11.7%。待业人员包括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以及新增的城市闲散人口,其中前者占多
半。
1979年12月,李先念在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上表示,上山下乡运动劳民伤
财,得不偿失。1980年,中央彻底结束了持续25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1980
年代初,大批知识青年陆续返城,许多成为待业青年,加剧了社会治安恶化。当时
根据全国调查,要求回城及复职的人员共有9类,除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外,还有1960
年代初被精简回乡的职工要求复工,“社来社去”的大学及中专毕业生要求国家统一分配
等等。城市积累了大批待业人员,同时还要接纳大批返城人员,这使就业形势进一步困
难,社会治安恶化。
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及刑事案件立案53万起;1980年,全国立案75万余起,
其中大案5万余起;1981年,全国立案89万余起,其中大案6.7万余起;1982...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38600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US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beijingren (to thine own self be true), 信区: USANews
标 题: 为毛泽东辩护——兼谈邓小平的历史责任和本来面目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9 09:45:08 2017, 美东)
为毛泽东辩护——兼谈邓小平的历史责任和本来面目
作者:旅居新加坡学者董玉振博士
(1998年9月于新加坡文礼住所)
主要内容:
人本经济的成功尝试
计划生育与农民
民主与独裁
知识分子,反右与“文革”
毛泽东与个人崇拜
毛泽东与女人
邓小平的历史责任及本来面目
结语
新中国建国五十周年就要到了。作为新中国创建人的毛泽东至今受到各种议论、批评
、甚至指责谩骂。当今日的中国面临什么困难时(如城市住房紧张在于毛泽东没搞计划
生育等),人们还象八十年代那样将毛泽东作为代罪羊。至于这些指责的合理性已没有
人深究了,因这些指责一般都不会遇到强有力的辩护;甚至中共中央也不会正式出面为
毛辩护,因担心这可能导致外界对改革开放方向的误解。
今年九月九日,是毛泽东逝世二十二周年祭日,...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2198
44
经济受影响,餐饮外卖服务行业大规模亏损,大批社会底层失业,情况和83年第一次严
打之前的社会背景何等相似。
预计这波过去以后 国内盗窃抢劫等刑事案件将大幅增加,尤其是东北和西北西南等经
济落后地区。
1983严打背景: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积累的待业人员已达2000万,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
来待业人数的最高值。如北京市待业人员4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6%,平均每2.7户
城市居民中有一个待业人员。天津市待业人员最多达到3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7%
。待业人员包括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以及新增的城市闲散人口,其中前者占多半。[3]
1979年12月,李先念在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上表示,上山下乡运动劳民伤财
,得不偿失。1980年,中央结束了持续25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3]1980年代初
,大批知识青年陆续返城,许多成为待业青年,加剧了社会治安恶化。[4]当时根据全
国调查,要求回城及复职的人员共有9类,除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外,还有1960年代初
被精简回乡的职工要求复工,“社来社去”的大学及中专毕业生要求国家统一分配等等
。城市积累了大批待业人员,同时...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38600
45
为毛泽东辩护——兼谈邓小平的历史责任和本来面目
作者:旅居新加坡学者董玉振博士
(1998年9月于新加坡文礼住所)
主要内容:
人本经济的成功尝试
计划生育与农民
民主与独裁
知识分子,反右与“文革”
毛泽东与个人崇拜
毛泽东与女人
邓小平的历史责任及本来面目
结语
新中国建国五十周年就要到了。作为新中国创建人的毛泽东至今受到各种议论、批评
、甚至指责谩骂。当今日的中国面临什么困难时(如城市住房紧张在于毛泽东没搞计划
生育等),人们还象八十年代那样将毛泽东作为代罪羊。至于这些指责的合理性已没有
人深究了,因这些指责一般都不会遇到强有力的辩护;甚至中共中央也不会正式出面为
毛辩护,因担心这可能导致外界对改革开放方向的误解。
今年九月九日,是毛泽东逝世二十二周年祭日,电脑网络上照例是一阵对毛泽东的
批评和指责。作者再也按捺不住积蓄多年要还毛泽东本来形象的冲动,为毛泽东,也为
自己和千百万人的感受和尊严辩护,为本来属于中华民族的一份荣耀辩护。也为了纠正
已被扭曲二十年的一段历史。而扭曲这段历史的始作俑者就是邓小平和中共中央。
人本经济的成功尝试
(说明:该章内容在写《巨人的背影...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6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知青之歌》蒙难记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知青之歌》蒙难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30 08:07:39 2014, 美东)
2014-02-08 21:27:49
《知青之歌》蒙难记
黄老道札记
1969年,有一首《南京知青之歌》由回家知青中口口相传,在长三角至上海,又随着知
青返乡传至东北及各地。这年8月,苏联莫斯科广播电台的华语广播播放了这首歌,他
们称之为《中国知识青年之歌》。当时正值中苏两国因边境争端和意识形态分歧而处于
严重对立的非常时期,莫斯科广播电台频繁演唱这首歌。一个月后,南京街头的大批判
专栏开展对这首歌的口诛笔伐,它已被定性为“反动歌曲”,“说出了帝、修、反想说
的话,唱出了帝、修、反想唱的声音”。
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飞翔,美丽的扬子江畔是可爱的南京古城我的家乡,啊长虹般的大桥
直插云霄横跨长江,威武的钟山虎踞在我的家乡。
辞别了妈妈再见了家乡,金色的学生时代已载入了青春的史册一去不复返,啊未来的道
路多么艰难多么漫长,生活的脚步深浅在偏僻...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7
http://hx.cnd.org/?p=102289
文献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
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
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由于文献的历史性和权威性,文献许多
时候被当作信史,成为固化的历史而被引证。正因为此,文献需要客观、公正、全面、
真实。
中央文献研究室与中央党校、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编译局、人民日报社、求是杂志社
、光明日报社、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一样,同
属于中共中央的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和党中央的工作
部门,它的主要任务是编辑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著作,研究他们的思想和生平,编辑
、研究党和国家及军队的当代文献和历史文献。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著作集,党的重要
文献集,老一辈革命家传记、年谱、手迹、画册和宣传。目的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武
装全党、教育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服务。
中央文献研究室为中共中央直属正部级单位,内部设七个局级机构。根据业务区分,除
办公厅和科研...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马英八:我弟弟要滚蛋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读书运动(2)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6 00:10:58 2016, 美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6f61420100bq5j.html
夏冬红 http://blog.sina.com.cn/davidxiadh 2008-11-20 22:37:47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读书运动(2)
六八年人:思想史上的开先河者
自1968年下半年起,一场当代中国史上规模最大的城镇青年的下放/流放运动在毛
泽东的倡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其名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自至1978年底,
大约1623万人被下放到农村,农场和基层,其中包括“老三届”(66,67,68届)中学毕
业生近460万人和“老五届”大学毕业生近67,5万多人。【21】不管目下学界如何解释
这场运动的最终动因,但曾被毛泽东器重与信赖的红卫兵此时已被划为应当接收改造的
“知识分子”范畴和应当“接...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49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胡耀邦的祸国殃民之作
马戎 北科大齐民学社
在文化大革命时,我是北京景山学校的一名中学生,1968年8月报名去插队,作为北京
知青来到内蒙古牧区。当时北京知识青年插队去边疆地区的人数很多。我插队的地点是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旗沙麦公社,那五年的时间我们在这个纯蒙古族草原牧区当牧民
,住蒙古包、骑马放羊,在不同季节逐水草游牧,知识青年努力学习蒙语,努力适应草
原游牧生活。当年的这段经历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那时的牧民非常欢迎毛主席派来的知识青年,给我们安排蒙古包、畜群,在生活条件方
面给我们安排得很好。当时北京的学校都停课,也没有参加高考上大学的可能性,我们
这些中学生们都憧憬着上山下乡,希望能够在这个广阔天地中有一番作为,到农村牧区
去就是为了接受“再教育”,向贫下中农学习。我们当时就是这样做的。
在插队期间我们必须学蒙语,因为那儿除了大队书记会说几句汉话,整个大队没有什么
人会说汉话,所有的日常生活交流、生产活动安排都是使用蒙语,我没有学习蒙文,采
用的办法是用汉字标注蒙语口语。牧民们跟知青的关系都很好,也很愿意教我们。
到了1968年底、1969年初的时候,在内蒙古发生了针对“内蒙古革命党”(简称“...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50
其实大家不必苛责韩寒,人家水平本就如此啊,人家也从没冒充过大师,公知。实在是
他那成堆粉丝水平太低太差,把心中偶像捧的那么高,现在一旦失望了,又去说人家是
五毛。
+++++++++++++++=
谌旭彬:暴民论、国民素质论可以休矣
岁末年终,下面这段文字在互联网上流传甚广:
“我们幻想一下革命,假设,革命到了中段,学生,群众,社会精英,知识分子,
农民,工人,肯定不能达成共识。而我们一直忽略了一个人群,那就是贫困人口,这个
数目大概是两亿五千万。你平时都不能注意有他们的存在,因为他们甚至从来不使用互
联网。既然革命能够发展到中段,必然已经诞生了新的领袖。没有领袖的革命一定是失
败的,白莲教起义就是很好的例子,而有了领袖的革命,也不一定好到哪里去,太平天
国又是很好的例子。中国式的领袖,绝对不会是你现在坐在电脑前能想象的那些温厚仁
慈者。这样的一个领袖,八成独断专横自私狂妄狠毒又有煽动力,是的,听着有点耳熟
。但中国人就吃这一套,也只有这一套才能往上爬,这个社会习惯了恶人当道,好人挨
刀。文艺青年们看好的领袖一个礼拜估计就全给踢出局了。而越是教育水平高的人,越
不容易臣服与领袖。所以这...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