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知识青年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O***2
发帖数: 622
1
“文革”之疯狂、之残忍、之乖戾,对人性的极度摧残与灭绝,令人晕厥,古今无有,
空前绝后,无法用文字描叙。当时的中国,像刮起了十六级台风,摧枯拉朽;又像印度
洋大海啸,席卷一切。整个国家就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一样,所有人都被卷入其中。
人们像发烧至失去理智,至疯狂,血脉贲张;又像鬼魂附体一般不由自主。不分男女老
幼,不分地域白昼,人人脸上绽著无拘的笑容,个个大脑一片空白,完全没有自己的思
维,唯有“造反”二字。人人都彻底放开,个个都畅快淋漓,没有任何约束。时而像潮
水漫卷,急进骤出;时而似无头苍蝇,忽东忽西;时而如旷野中奔跑的野兽,亡命狂奔
;时而像泄劲的种马,徘徊踯躅。疯狂之极,荒唐之极,邪性之极,迷乱之极,真是群
魔狂舞!那无尽的喧嚣、难抑的激情、极度的狂热、无止的膨胀,亘古未见,绝无仅有
,永不会再有。整个中国就像一个失去控制的大疯人院!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多年后
回忆起来仍恍若梦中,至今也想不明白人为什么会变成那样。
那漫延全国的武斗滥杀,造就了多少腥风血雨!毛泽东公开支持武斗:“我才不怕打,
一听打仗我就高兴,北京算什么打?无非冷兵器,开了几枪。四川才算打,双方都有几
万人,有...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6009
2
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反对经济主义联络总部
一九六六年
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渐趋深入时,以陈丕显、曹荻秋为首的上海旧市委眼看末日
就要来到,他们怕得要死,恨得要命。陈丕显指示他的部下:“要独立自主,各自为战
”、“对群众不要对立,有些问题能解决就解决”、“经济问题要放宽,不要顶”。在
这一黑指示下,黑市委的老爷们从十一月中旬开始,在所有制隶属、工资福利和劳动调
配等问题上签了大量的字,批了大量的钞票,许了大量的愿。于是反革命经济主义妖风
渐渐刮起。
十一月中旬:
回到市区企业作临时工的下放工人在静安区文化馆集会揭发批判精减安置工作中的
问题,要求改变“四.六”分配制度。当时,由王少庸代表上海旧市委作了四点黑指示
,指示的中心主要是解决经济问题,而回避精减安置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王
少庸四点黑指示的精神,成立了以王克为首的工作小组,小组成立后,着手处理“四.
六”工问题。通过两次协商,决定从一九六七年起工资100%归下放工人,口粮由生产队
供应,5%的公积金、公益金由国家支付,国家因此全年要拨款二百万元。对这一事件的
处理,就是以陈丕显、曹荻秋为首的上海黑市委阴谋转移斗争大方向,刮起经... 阅读全帖
n********t
发帖数: 1843
3
柏兆俊 加州大学Davis分校计算机系 数学系教授、计算机系主任(复旦大学数学博士)
陈贵强 牛津大学数学教授,原西北大学数学教授 (中国科学院数学博士)
范剑青 普林斯顿大学运筹与金融工程系讲座教授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统计学博士)
何华 野村国际董事总经理,原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 (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博士)
李骏 斯坦福大学数学教授(哈佛大学数学博士 1978年首届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第一
名)
李坚 华盛顿大学数学教授,复旦长江讲座教授(MIT博士)
李乐德 耶鲁大学商学院管理学教授(西北大学博士)
刘建国 杜克大学数学教授,原马里兰大学数学教授 (UCLA数学博士、计算数学)
陆盈 斯坦福大学生物统计系教授
孟晓犁 哈佛大学教授、统计系主任
孙路平 美国花旗银行总部Technical Specialist
魏景东 摩根斯坦利执行董事
徐幼于 德意志银行执行董事
姚大卫 哥伦比亚大学运筹学教授 (多伦多大学博士)
叶可英 弗吉尼亚大学统计系教授
应志良 哥伦比...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4
http://blog.people.com.cn/article/1361084039381.html
中国农民-国家建设的第一功臣:毛泽东时代的农民:一·勒紧裤带作奉献
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都市愤青,如果以为农民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被人看不起的,才
处处吃亏的,那就特错大错了。我用四句顺口溜,概括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民的生存状况
和社会地位:
勒紧裤带作奉献,遵照指示来种田。进城必须当日返,忆苦大会当教员。
前两句是农村人人都得照办的。第三句是农民进城的规矩,家庭成分不同,遵循的规章
制度也不同。最后一句是只限于贫下中农才有的政治权利。
一·勒紧裤带作奉献
我们都说新中国是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这种说法是极不严谨的,也是极不实事求是
的。工人农民是国家的主人翁,说他们被剥削太不好听,那就叫做为国家做奉献吧。毫
无疑义,我国农民是为国家奉献最大的阶层,其次是工人,再次是从事技术和中小学教
育工作的知识分子(大学教授的正常工资相对是较高的,只有受迫害后才会遭遇不公平
经济待遇)。农民历来就是我国最辛苦最贫困奉献最多回报最少的阶层。60-70年代,
在农村,一个工(10分,一个壮劳力一天的劳动...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5
虎肉和和了左哥到底算无产阶级呢,还是资产阶级?
————————————
送交者: 大陆人 于 北京时间 22时 5/05 () [大陆人累积10845分]
主题:血泪铸成的事实──共产党山东杀人触目惊心
[史海钩沉] 横眉更多文章请看博讯文坛横眉专栏
作者:吉子
我出生在山东一个农村,在清朝年间祖上出过三位太学士,直到我父亲这辈,代代都是
读书人,我爷爷二十几岁就当教书先生。因为我爷爷为人耿直,很有办事能力,又有点
学问,十里八村的人都找他办过事,被当地推选为片长(相当于区长)共产党在1945年
就进驻我们那个地区,听爷爷说过,当时共产党一去时就把当地二十几个比较有名望的
人,也就是有些土地家产的人,召集去开了一个会,名曰:绅士名流座谈会,内容主要
是讲共产党的政策如何的好,叫这些人怎样带头拥护共产党(后来这些留名的人几乎全
部被杀掉了)。因为当时共产党的力量不够,国军来了他就跑,国军走了他就来,后来
势力大了,他就开始发动人斗地主了。开头的时候,老百姓大多数都看不起他们,穿的
又土,象个土匪一样,都管他叫土八路,正经老百姓是不听他们的,他们就利用那些地
痞流氓,这些人游手好闲,偷鸡... 阅读全帖
r*****2
发帖数: 2682
6
1966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负责筹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
一、二、三师设在内蒙古西部的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境内,四、五、六师设在内蒙古
东部的锡林格勒盟境内;由于锡林格勒盟草原地区不适于发展农业和超量发展畜牧业,
内蒙古兵团不得不将四师从锡林格勒盟迁到了巴彦淖尔盟,使“东三师、西四师”的格
局变成了“东二师、西四师”的态势。1971年,内蒙古兵团已有41个团(包括2个工业
团和4个相当于团级的工矿企业)职工为10.1万人,其中有知识青年7.55万人,复员转
业军人和留厂职工2.57万人,现役军人近6千人,另有家属3.8万人,共计14.5万人。
1972年,内蒙古兵团总人数为17万人,职工(包括知识青年)13万人。至1975年,内蒙
古兵团下设农牧业团35个,厂矿企业单位34个,在职人员11万余人。
这就是你说的当年水草丰美风吹草低的内蒙古草原
内蒙古开垦
c*********d
发帖数: 9770
7
论林彪反党集团的社会基础
On the Social Basis of the Lin Piao Anti-Party Clique
姚文元
by Yao Wen-yuan
[This article is reprinted from Peking Review, #10, March 7, 1975, pp. 5-10.]
毛主席在讲到必须搞清楚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专政的问题时明确指出:“林彪一类如上
台,搞资本主义很容易。因此,要多看点马列主义的书。”这就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
问题:即“林彪一类”的阶级本质是什么?林彪反党集团产生的社会基础是什么?把这
个问题弄清楚,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对于坚定地执行党在社会
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一步一步地造成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条件,
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SPEAKING of the necessity for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question of the
proletariat exercising dictatorship over the bourgeoisi...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8
核心提示:《凤凰周刊》最新一期刊出文章《王岐山脸谱》,文中写到,“时日一长
,如何避免老友生疏,或是被认为官大了不好相处就成了难题。王岐山夫妇想出两全之
策:宁愿邀请朋友们到家里做客,开伙煮饭,而且王岐山夫妇几乎都不喝酒。这样一来
既遵守了中央的规定,挡住了一些应酬,又能和朋友们正常交往。”
原标题:王岐山脸谱
王岐山准备用五年时间坚决遏制腐败的势头,为党风的根本好转打下基础。过往一
年,王为带头遵守中央规定而推掉了各种人情往来,为避免与老友生疏,王岐山夫妇宁
愿邀请一些朋友到家里做客,开伙煮饭。
记者/吴如加林子敬
2012年11月15日,王岐山当选中纪委书记。他曾对友人称,因为年龄原因,或将只
担任一届中纪委书记。本届任期五年,他将以“倒计时”的心态,逐步往前推进,力争
为彻底扭转风气、遏制腐败打好基础。
因过往多次临危受命的经历,舆论普遍将王视作解决问题的高手。此次中共决定安
排王岐山执掌中纪委,解决最棘手亦最迫切的腐败问题。履新中纪委后,王岐山在一次
座谈会中强调,“党的作风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接下来,在他执掌中
纪委的这一年之内,多位省部级高官落马。
纪检是王此...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6101
9
就是应当美化上山下乡,不美化才是不正确的
-----数学
美化上山下乡的言论不违反宪法,也不属于敌对势力的议论,因此,人们是有这种学术
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又不是美化侵略战争,美化资本家剥削。美化上山下乡,将上山下
乡视为一件美好的事情,这是一种正能量。人们美化任何事物都是有这个权利的,都是
一种艺术。
而我下面的描述,支持我的基本理论,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因此
这就让反对上山乡下的人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首先,有人说上山下乡是因为要解决城市就业问题,这就很好,就是说,到农村去工作
,也是一种就业,不能够认为去农村就叫流放,就不是就业。
第二,上山下乡都是要求本人志愿的,而且有一些人是不允许去的,包括我本人申请上
山下乡都是被拒绝的。想要不去上山下乡其实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泡
病号。泡病号的技术是成熟的,最简单的,往自己的尿里渗上一滴血,就成了肾炎,于
是就可以呆在城市。
第三,上山下乡是一种福利,是一种好处,所以,必须国家批准,你才能够得到。我为
什么当年申请上山下乡被拒绝后,不能够自己去?因为自己去代价太大,大到远超出自
己的经济能力。
你想想...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32828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组图:1978年云南五万知青罢工下跪请愿回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13 08:25:01 2014, 美东)
2013年10月10日15:01
在1978年冬到1979年春,云南的西双版纳发生了一场五万知青罢工请愿大返城的事件。
图:云南五万知青罢工下跪、请愿,要回家!
我们要回家,这是云南知青的呼喊!
云南知青在北京请愿。
云南知青率先喊出了“我们要回老家去”。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在1955年。那时的情况肯定是无法与“文革”中
的上山下乡相比较的。
在“文革”前的知青上山下乡无论是规模上还是历史的影响上都是无法与我们现在所说
的“文革”中知青上山下乡比较的。
关键是那时还没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没有领袖们决策时复杂的政治意识。
根据记载,在毛泽东的这个指示发表以后,全国大中城市上山下乡落户的知青,已超过
“文化大革命”前10余年知青总数的几十倍,数百万大中学生浩浩荡荡地奔赴祖国内地
和边疆的广...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ZZ 刘伍明,牛谦在1977
转自 http://www.stdaily.com/other/dengxiaoping/chunsongcontentzhang7.htm

原书名《春晖》 ,第五章 重开高考之门 ,标题是我加的

.......

公元1977年10月22日。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二营所在的西双版纳景洪农场。

尽管已是金秋时节,但空气里还是没有多少凉意。

天刚亮,刘伍明就和战友们钻出自己亲手搭建的草屋,奔向橡胶林。割胶,这是他高
中毕业后来到这里两年半以来的主要工作。

虽然已经快到停割的季节了,但属于他任务范围内的200棵橡胶树,每天还得挨个割
过去。在树上划一道口子,树底下放一只碗,奶一样的胶汁就顺着口子流出来,流进碗
里。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一般要3个小时,直到中午温度升高,胶汁停止流淌为止。

中午,大家都纷纷收工下山吃饭了,地里只剩下刘伍明。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今天
割胶的时候下手有些重,割深了,胶水还在流淌。他就坐在树底下等着。


忽然,营部平时很少使用的高音喇叭响了起来,不断地重复着一句话。刘伍明仔细听
,明明听清楚了,...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12
“文革”有位部级干部爱潜规则女演员
来源:南方都市报

  吴思先生提出的“潜规则”这一概念,如今是极其流行了,它有助于人们理
解历史,理解历史中那些大大小小、千奇百怪的事情。当然,如果这个概念仅仅只能解
释历史,它就决不会在现实中如此流行。吴思先生从中国历史中提炼出了这个概念,不
出几年时间,却已在引车卖浆者嘴上频频出现,说明这一概念对现实更有针对性。这个
概念甚至迅速动词化,某某欲对某某“潜规则”、某某被某某“潜规则”、某某为达某
种目的而“被潜规则”,诸如此类的说法,每天都能从网络、报章、杂志上看到。

  在中国,比那显规则更起作用的,实际上是那潜规则。就是在那很特殊的“文
革”时期,潜规则又何曾销声匿迹?

  “文革”号称史无前例。在许多方面,的确如此。“文革”中的许多现象,诸
如鼓励子女与爹娘划清界线,甚至怂恿子女对亲爹亲娘拳脚相加,鼓励夫妻相互揭发、
相互把对方的枕边语私房话整理汇报,越穷越光荣,凭老茧上大学、交白卷成为英雄等
等,都有些破天荒,都几乎前所未闻。然而,即便在这样一个宣称要与传统的一切进行
最彻底的决裂...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13
说白了,就是你死我活的种族竞争。疆独跟藏独,从来就不缺少外力支持。
====================================
新中国时期新疆的分裂与反分裂斗争(转帖360)
1
来源: Minor 于 2014-08-02 18:36:26 [档案]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
被阅读:740 次 (107595 bytes)
字体:调大/重置/调小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以民族区域自治为核心,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各项民族政
策,赢得了各民族群众的衷心拥护,我们的民族工作也相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疆各
族人民真正得到解放,翻身做了主人。内地汉族同志进入新疆支援生产建设,各民族和
睦相处,团结一致,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但是与民族团结主流并存的是一
股从旧中国延续下来的分裂暗流,“赶走汉人”、建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分裂思
想一直阴魂不散。由于历史的原因,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潜藏的分裂暗流分为两支,
一支是伊犁“东突厥斯坦共和国”分裂活动的继续;另一支是南疆“东突厥斯坦...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解密时刻:偷听“敌台”美国之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4 22:34:20 2014, 美东)
解密时刻:偷听“敌台”美国之音
萧雨, 秋山, 杜林, 李肃
02.10.2014 17:13
华盛顿—
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政以后,美国之音就成为“敌台”。然而许多中国人却对这个“敌
台”情有独钟。今天,仍然有众多中国听众和观众还在通过美国之音获得外部世界的消
息。我们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美国之音和中国听众、观众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故事。
*引子*
魏京生:“那个时候开始,悄悄地在家里头,收音机打开慢慢找找找,找着了。”
吴弘达:“共产党、解放军占领上海,我爸爸每天,声音很小,听着那个电台。”
献给1942年以来美国之音的听众观众
魏京生:“很快地被我妈给发现了。不许听了,坚决不许听!”
吴弘达:“不许乱讲啊,不许跟别人讲啊,讲了要杀头的。”
龚小夏:“坐牢,一定是坐牢。”
吴弘达:“后来我知道偷听的是美国之音。”
...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4185
15
“知青”,是一个打着时代烙印的词语。全称“知识青年”,特指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
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
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
农村地区建立农场。1955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
有作为的。”在这句“最高指示”的鼓舞下,累计有1000多万知青上山下乡,形成19世
纪50、60、70年代中国的一道特别风景线。
当成百上千万的知青满怀热情来到农村劳动、生活时才发现,农村的确是一个广阔的天
地,但却未必“大有作为”。相当多的知青在劳动和生活中都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
1973年4月25日,毛泽东收到了一封知青来信。写信人是福建莆田上林公社一位叫李庆
霖的小学教员,他在长达2000多字的信中陈述了下乡知青生活上的困难境遇和上山下乡
运动中的一些阴暗面。李庆霖在文中以哭诉般的语言写道:
“毛主席,我深知您老人家的工作是够忙的,是没有时间来处理我所说的事。可是,我
在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困难窘境中,只好大胆、冒昧地写信来北京告御状了,真
是不该之至!”
...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698
16
周小平花千芳与我们这个时代的纠结(转载)
楼主:乡野村夫42013 时间:2014-10-17
几年前微博舆论风起云涌、大V公知甚嚣尘上的时候,我注意到自干五周小平。那
时只感觉这人很有点草根的幽默感。他自己杜撰了一个报纸好像叫啥东方今报,喜欢和
沉船派公知们针锋相对,整蛊讲段子很来劲。与他类似,还有王小石头等“小”字辈,
在当时都算是少数,辟谣打脸冲锋陷阵,志愿军一样,没有后台支持,被媒体人打压,
自生自灭,能在网上开辟出好大一片读者群也算不容易。他们的文章粗犷有力,谈不上
精品,错漏也不少,学院派看不上眼,不过在公知当道的酱缸生态圈里也算自然,毕竟
人家不是写论文。
总的来说,这些伙计比较会折腾,有人说他们像另一个阵营的袁腾飞,但我觉得不
太一样,他们有点草莽气,没那么装。比如周小平和花千芳都是江湖上跌摸滚爬过,据
说都没上过像样大学,一个是高中时就入伍,一个是初中没毕业就因为家贫而退学,早
早出来讨生活,不知真假。
后来他们的文章受到官方重视就不一样了。对手当然狠狠诅咒,即便是同情者,也
有不少人认为这是被招安。小字辈们自己倒是很兴奋,也难怪,以前打游击的地方武装
见到中央红军也...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2300
17
本文选自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原题为:伟大的受难者们
1969年17岁男H省菜农场某团某连副连长
1969年第一个报名支边——当干部带头吃苦——一封非常革命化的家信——妹妹在
农村被强奸——忍辱负重终于入了党——写血书发誓留在边疆农场——79年知青大返城
最后一个离开——今天的沉思
我今年三十四岁。"文革"开始时我十四岁,结束时二十四岁。您多半会想,我不像
有些入那样,"文革"一完,巳经满脑袋白发;也不像有的人虽然刚过半百,一生最好的
时光却全搭进去啦。我还蛮不错,是吧!可是,即使我活到七十岁,我也会认为,这十
年就是我的一辈子。
要想讲充分,几天几夜也不准够小我这个经历就特别浓缩了,行吗?
我着重说我在黑龙江支边那段经历吧。这以前我在学校,虽说也有不少感触,那算
嘛呢?跟我到黑龙江,在社会里一滚,这一比分量就差多了。人生在社会里——这是我
的体验。我喜欢文学,文学教绘我理解别人和自己,认识社会和人生。但我也恨文学,
它叫我太明白了,心里的负担也就更重。
我总想,为什么下乡这段在我或者我们这代人身上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呢?它不是
单纯的劳动,它是在"文化大革命"那特定的历史背景上,在...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443
1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怎样才能成为毛轮?
忽然有点“陈芝麻、烂谷子”想翻翻。那是1976年夏天。嚯,将近三十九年前。时代背
景是,年初中国知识分子敬仰的周恩来总理去世。四月发生北京大批市民借清明节悼念
周总理抗议“文革激进派”的事件,遭到镇压,俗称“四五运动”;周总理的接班人邓
小平被第三次“打倒”。七月唐山遭到毁灭性的超级大地震。
对此我们“知青”什么态度呢?都情绪激烈,公然反对“文革激进派”者大有人在。这
和北京一惯是中国文化、政治中心有关。北京的老少爷们都是“皇民”,总是一副“位
卑未敢忘忧国”的劲头;我就是其中的一位。“四五运动”时我在北京,真没料到老百
姓抗议会被如此无情镇压;北京此刻的政治空气一片肃杀气氛。当时我回农场真有点“
仓惶出逃”的感觉。到了农场我在宿舍里大谈自己看到的北京清明节市民抗议活动,讲
了好几个晚上。但最后大家是一片沉默,气氛压抑,内心愤慨,特别是北京、上海的“
知青”。
随后,“整肃”开始蔓延到全国各地。大家渐渐地不敢公开说“反动言论”,但私下里
还是个个义愤填膺。就在这时,男宿舍里发生意见不可思议的事儿。一位北京“知青”
的日记被偷看,然后上交“革委会”(“文革”中各级行政管理机构都叫革命委员... 阅读全帖
q*2
发帖数: 603
1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主席泽东的文治与武功
所以在“上层人士”看来,人民群众只不过一群“傻逼”而已?
为什么不直接把背后的道理说出去?
——至少可以放在报纸上、教材里
“屁民”连这都看不懂,“知识青年”下乡又有何意义?向落后学习?
难道不应该是反过来,知识青年下乡“办教育”?
c*********d
发帖数: 9770
20
http://gov.bsyjrb.com/content/2012-11/30/content_2494.htm
邓小平与百色起义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2-11-30 15:30:59
http://www.gxnews.com.cn 2004年12月11日16时59分 来源:新桂网-右江日报
秀丽的山城百色,枕山带江,雄居滇、黔、桂三省交通枢纽,是战争时期的兵家重地。
75年前,这里因为红七军的建立而在历史中闻名于世;75年前,这里因为有了邓小
平伟岸的身影,而今在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中永远占据着重要的一页。
1929年10月13日早晨,南宁洋关码头,一派繁忙景象:一队队荷枪实弹的士兵
奔向码头;一辆辆载满军火的汽车驰往码头……
翌晨,邓小平率警卫部队和工作人员,指挥满载着军械物资的船队,溯右江驶往右江地
区的百色,张云逸等同志则率领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和教导总队2000多人,从右江两
岸掩护船队前进。
22日,邓小平与张云逸率部到达右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百色城。部队按邓
小平的指导部署:第四大队一个营驻恩隆,一个营开往恩阳那坡,一个营驻果德,邓小
平和张云逸亲率教导总队... 阅读全帖
M**S
发帖数: 3483
21
农村青年向知识青年学知识?你确定你看的文革的书不是盗版的?年轻人对文革的美好
想象我老也真是LOL了。你让当时字都认识不了几个的广大农村青年学知识真是让人家
情何以堪啊。
“广大知识青年接收贫下中农再教育”,你把这话大声念三遍再上来跟我讨论文革。
已转joke,不谢。
z**********e
发帖数: 22064
22
http://bbs.voc.com.cn/topic-6444968-1-1.html
作者: 姜太公的小岛 时间: 2015-3-18 15:01
王克明:可以给上山下乡运动盖棺了
王克明:知青,农业文明的亲历者
史铁生说,他想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使知识青年记住了插队的日子。在他,插队的
日子是“无边的黄土连着天”,“深褐色的犁迹在走”,“歌声吹散开在高原上”,“
他们还在窑里睡着懒觉”……史铁生所记,是黄土高原、传统农业、山间窑洞、古老民
歌,是插队在陕北的北京知青,对一段往日经历的苦苦感受,对一种古老文明的深深记
忆。在那种文明里,知青曾经的生活方式,或与之融洽,或形成反差,苦心劳骨,饿体
乏身,动心忍性,增益不能,刻写了独特的上山下乡时代印记。
今天,当文明发生变迁的时候,我们在回首间已经看清,那是传统农业文明的一个
时代印记。
黄土高原已不是老知青的熟悉故地
三十多年来,我三十多次回陕北,回**队的余家沟。脚下那条只能步行、弯弯曲曲
的山间小路,我眼见它慢慢扩宽,眼见它渐渐取直,眼见它铺平柏油,可以开车直抵深
山了。今天的余家沟,植被覆盖,苹果满山,相比它村,人丁兴旺。但还是...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23
本主题共有 5 篇文章,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返回讨论区]
[回复本文][原帖] 发信人: tulsi(蓝袜子), 信区: masterpiece
标 题: 葛岩:七十年代:记忆中的西安地下读书活动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12年09月03日08:52:35 星期一)
http://www.yantan.cc/bbs/thread-112637-1-1.html
[转帖] 七十年代:记忆中的西安地下读书活动
作者:葛 岩
从1960年末期开始,不少曾积极参于文革的大中学生失意于现实。其中的一些人开始阅读
禁书,形成今人所说的地下读书活动。这种时为禁忌的活动分布广泛,参与者众多,在某
种程度上,是19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在民间的序幕,是催生日后许多理想主义文化精英的
摇篮。《今天》杂志的诗人中、“星星画派”的艺术家中,《走向未来》丛书的编辑中和
参与改革设计的策士中,不少人是在地下读书活动时开始了其知识和文化的准备。对此,
坊间已经有了相当数量的回忆和评论。
不过,从1968年上山下乡开始至 1977年恢复高考,地下读书活动延续十年之久。
其间
,“老三届”中学毕业生,...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被忽略了的中共抗日功勋
去年九三阅兵纪念抗日胜利七十周年,威武雄壮的现代化军队豪迈辉煌地举出狼牙山平
型关刘老庄军旗,表示日本鬼子就是在那些他们从未见过的旗帜下被赶走的,实在不伦
不类。由此想到我们的一些理论家历史家们总拿当年八路军新四军去跟正面战场中国军
队比战绩,真是选错了门道。且不问举行多少次会战你参没参加、牺牲多少个将军你有
几位,只看那战争的态势,除了战事初起第二战区和阎锡山将军共同御敌和1940年违背
毛泽东“山地游击战方针”的“百团大战”,在中国大地上哪里有国共一方日寇一方的
互相对垒?明明是日寇侵略步步进逼,国军抵抗步步退守“以空间换时间”等待美英外
援,而共军却在日寇背后“以时间换空间”,逐日扩大“根据地”扩充兵员壮大自己;
八年抗战正面对垒的双方死伤近千万而解放区兵员剧增人口上亿。要是没有美日太平洋
战争,可见的结果倒是日寇烧杀抢掠扫平国民党统治区,回头一看却已全国山河一片红
,迟早只好夹着尾巴滚下海去。这样的结果倒也是“中国人民的胜利”,可是,如果这
就是中共的全部“抗日”贡献,不正是以日寇为先锋去“解放全中国”吗?真有脸面这
样去宣扬去自夸吗?
我在这里不是给爱党同志们泼冷水,相反却是... 阅读全帖
j**f
发帖数: 3137
25
王克斌:重回200号
http://hx.cnd.org/?p=130717
1975年初,结束在显示仪器厂的开门办学,回到清华工程物理系。我承担了给放射化学
专业讲核辐射测量及剂量防护的综合课程。5月,和即将毕业24班(1972年入学)的部
分学生到401(原子能所)作毕业设计。带队的是学生党支部书记许祥源,后来他从海
南跟王岐山进京,当了首都师范大学校长。我和三位学生在7室参加锗锂测井的研制工
作。401所的工作人员有赵景奇、王远大和鲁先娥。
这个项目的核心是探索一种方便可靠的装置勘测铀矿资源。锗锂漂移探测器在当时是一
种新型探测器,用于探测伽马射线,它的优越性在于高能量分辨。在地下可以用它测量
铀核衰变子体的伽马射线,从而准确判断矿体中的铀含量。锗锂漂移探测器也有不方便
的地方,它在使用和储存的过程中需处于低温状态,一般靠液氮维持在零下190度C附
近。由于液氮消耗快,不利于野外操作。故该小组建议采用丙烷作为制冷剂,弥补液氮
的不便。丙烷的化学式为C3H8,通常为气态,但可以压缩成液态。虽然液态丙烷的温度
比液氮高,会降低探测器的分辨率,但便于携带,持续时间也长。
锗锂测井项目主... 阅读全帖
j**f
发帖数: 3137
26
王克斌:重回200号
http://hx.cnd.org/?p=130717
1975年初,结束在显示仪器厂的开门办学,回到清华工程物理系。我承担了给放射化学
专业讲核辐射测量及剂量防护的综合课程。5月,和即将毕业24班(1972年入学)的部
分学生到401(原子能所)作毕业设计。带队的是学生党支部书记许祥源,后来他从海
南跟王岐山进京,当了首都师范大学校长。我和三位学生在7室参加锗锂测井的研制工
作。401所的工作人员有赵景奇、王远大和鲁先娥。
这个项目的核心是探索一种方便可靠的装置勘测铀矿资源。锗锂漂移探测器在当时是一
种新型探测器,用于探测伽马射线,它的优越性在于高能量分辨。在地下可以用它测量
铀核衰变子体的伽马射线,从而准确判断矿体中的铀含量。锗锂漂移探测器也有不方便
的地方,它在使用和储存的过程中需处于低温状态,一般靠液氮维持在零下190度C附
近。由于液氮消耗快,不利于野外操作。故该小组建议采用丙烷作为制冷剂,弥补液氮
的不便。丙烷的化学式为C3H8,通常为气态,但可以压缩成液态。虽然液态丙烷的温度
比液氮高,会降低探测器的分辨率,但便于携带,持续时间也长。
锗锂测井项目主... 阅读全帖
h*****l
发帖数: 3857
27
2016 年4 月中旬,西雅图学院系统(Seattle Colleges)宣佈,任命亚利桑那梅萨社
区学院校长潘寿安(Shouan Pan, Ph.D)为西雅图学院系统总校长,接替6 月退休的
总校长吉尔·维克菲尔德(Jill Wakefield)。潘寿安曾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当年
农村的磨练让他受益匪浅。
当官为的是让年轻人受教育
潘寿安出生在中国安徽省,高中毕业后,作为知识青年被下放到安徽寿县。在寿县的两
年里,他做过农民,插过秧、养过猪、养过鷄,生活虽然艰苦,但潘寿安觉得很开心,
学习了生活常识,也了解了中国农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了养家煳口而辛勤劳作的韧
劲。“文革” 结束后,潘寿安参加了招生制度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进入合肥工业大
学学习英语专业。毕业后,潘寿安留校教书。1984 年,潘寿安得到了出国进修的机会
。于是,他于1985 年前往匹兹堡大学进修,后获得科罗拉多州立大学高校学生人事管
理学硕士学位、艾奥瓦州立大学高等教育管理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潘寿安在亚利桑那社区大学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在那里,他了解到美国的社区
大学主要是为了服务社区。社区大学的学生成绩并非很好,但...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8
作者:彭小明
中国政坛即将接纳一代知青中的政治人物成为主要领导人,于是“知青”道路的文学作
品又应运而生,尤其是所谓的青春无悔之类的喧嚣又再度红热起来。可是知青道路的“
青春无悔说”立刻遭到了迎头痛击,至少在网络世界变得难以藏身。
这里介绍一下黄宗英的情况。她是1949年前的老影星之一,后来改行写报告文学,晚年
以黄昏恋(对象是卧底文人冯亦代)出名。老知青痛恨上海女作家黄宗英!她是万恶的
上山下乡政策的吹鼓手,并籍此浪得名作家之名。德国人民不仅清算纳粹希特勒、戈倍
尔和东德昂纳克、克伦茨的罪行,也要追究具体作恶的刽子手和吹鼓手。德国小说《朗
读者》告诉人们,希特勒建立了奴役人民的暴政,女狱卒汉娜则是押解和驱遣犹太妇女
儿童走向焚毁的凶手。毛泽东发动了驱遣青年下乡的运动,黄宗英也是强迫下乡的帮凶。
知青下乡是现代中国人绕不开的悲情话题。两千万男女青年在无外敌入侵的和平时期从
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边疆的大规模强制迁徙,牵动了中国主要大中城市的每一个家庭
和单位。造成了亿万人民财产、生命、亲情、婚恋、教育、就业一系列的严重困难,影
响了中国社会几代人的命运和精神面貌。这一场重大的变乱,牵涉其... 阅读全帖
a***m
发帖数: 5037
29
采访对象:戴明,1952年生。北京市海淀区西颐中学学生,1969年1月与习近平一起到
延川县梁家河大队插队,住同一孔窑洞。1970年招工离开梁家河,曾做过教师、科技副
县长,西安地质学院产业处处长,在长安大学公安处副处长(正处级)任上退休。
采 访 组:本报记者 邱 然 黄 珊 陈 思 等
采访日期:2016年6月6日
采访地点:中央党校电视台演播室
上篇
采访组:戴明同志,您好!1969年,您与习近平一起到陕北的梁家河村插队。请您
讲一讲当年知青插队的背景和选择到陕北去的原因。
戴明:知青插队的背景,简单来说,就是席卷全国的“上山下乡”运动。我们当时
都在学校上学,毛主席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
必要。”这个号召一发出,每一个人都必须积极响应。实际上,我们当时也谈不到“想
去”或者是“不想去”,这就像是一场巨大风暴,把我们都卷到里面了。如果我们不响
应号召,那肯定不行。如果不走,居委会的老太太、学校的老师、革委会的工作人员,
就会天天找上门来谈话,动员我们下乡插队。
根据国家安排,我们那一批知青,插队的目的地主要是山西和陕西。我问我父亲是
去山西好,还... 阅读全帖
K**W
发帖数: 6346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
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
采访对象:王燕生,1951年生。北京市人大附中学生,1969年1月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
县梁家河大队插队,住同一孔窑洞。当年底参军入伍,复员后曾在工厂和科研单位工作
。1993年出国留学。2011年退休前在外企任职。
采 访 组:本报记者 邱 然 黄 珊 陈 思 等
采访日期:2016年5月11日
采访地点:中央党校电视台演播室
采访组:王燕生同志,您好!很高兴采访您,请您讲一讲当时知识青年下乡插队的大背
景。
王燕生: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市里
吃闲饭!》的文章,公开发表了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很有必要”的指示。那个时候,全国各地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传达毛主席的指示,大家熬
着夜上街游行,敲锣打鼓。
z**********e
发帖数: 22064
31
人民日报1973年08月16日第3版
专栏:
杨浦
七月十九日,《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了下乡知识青年张铁
生的一封信。
这封信,洋溢着反潮流的革命精神。
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按照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废除了旧的高等学
校入学考试制度,实行了新的大学招生制度:从有实践经验的工农兵和上山下乡知识青
年中选拔大学生。招生制度的这个重大改革,向工农兵敞开了高等院校的大门,在教育
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一切革命的新生事物,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会碰到阻力。新的大学招生制度,在实行的
过程中,也必然会有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从工农兵中选拔大学生,在无产阶级
政治挂帅的前提下,在群众评议、推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文化考核,是为了了解被
推荐对象的实践经验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把这种文化考核同过去修正主
义教育路线统治下的入学考试制度混为一谈,当作一道“关卡”,以“分数”为录取入
学的主要标准,这就是旧思想、旧习惯势力的一种表现。
在旧思想、旧习惯势力的面前,张铁生同志采取的是什么态度呢?这个下乡锻炼已经五
年、现在担任着生产队长的知...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2
人民日报1977年11月26日第1版
专栏:
编者按:“四人帮”及其在辽宁的那个死党一手炮制的反革命小丑张铁生的所谓《一份
发人深省的答卷》,一九七三年七月十九日首次在《辽宁日报》加“编者按”刊登。“
四人帮”控制的《文汇报》八月二日最先转载。八月四日,反革命野心家迟群在一次会
上煽风点火,封张铁生为“全国第三个反潮流的人物”。八月十日,阶级异己分子姚文
元直接操纵的《人民日报》,加“编者按”突出转载。“答卷”一时成了所谓“反潮流
”的代表作,张铁生成了不可一世的“新闻人物”,吹捧他的黑文充斥报刊,交“白卷
”、“闹而优则仕”之风流毒全国,在“四人帮”篡党夺权的罪恶史上留下了极为可耻
的一页。
张铁生的所谓“答卷”刚一出笼,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亿万人民就群起而攻之。广
大读者纷纷写信、打电话,进行批驳和抗议,痛斥张铁生这个“大学迷”并不是“四人
帮”在辽宁的那个死党所说的什么“金条”,而是“一块废铜渣”,指出今后几十年我
国的科学技术如果上不去,要由张铁生的黑后台负责。据不完全统计,所谓的“答卷”
发表后短短半个月时间内,仅《人民日报》就收到全国各地广大群众的批判信、抗议书
和批判稿...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3
王颖/石彤
本文选自《妇女研究论丛》2016年第5期第68-78页
摘要:1949年新疆解放,在屯垦戍边的背景下,新疆动员大量妇女进疆。其后,组织对
妇女的婚姻动员经历了从组织安排到道德婚姻和自主婚姻的转变。妇女个体的进疆选择
本身就是对于传统依附的性别模式的抗争。面对组织动员的婚恋,新疆支边妇女对婚姻
模式和组织力量发展出了一套自我解说逻辑。新疆支边妇女关于婚恋的历史记忆和叙述
,将为我们理解集体主义时期组织动员下个人生活的集体整合提供例证。更为重要的是
,妇女在个体与组织的张力中能动地寻求和获取妇女自我解放之路的同时,也完成了对
于国家和组织正义的守护。
一、问题的提出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同年12 月中央发布《关于一九五〇年军队参加生产建
设工作的指示》,要求人民解放军“应当负担一部分生产任务,使我人民解放军不仅是
一支国防军,而且是一支生产军,借以协同全国人民克服长期战争所遗留下来的困难,
加速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1]。1951年1月新疆军区政治部发出指示,要求各部队广
泛深入地开展以“在边疆长期安家立业为中心内容的思想教育运动”,号召全体指战员
树立“屯垦军”“...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3735
3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泽东的意义!
记得一九七三年中共中央办公室发放到农村大队部一级的红头文件﹐开篇赫然地有一段
毛泽东最高指示﹕“有人骂我是秦始皇﹗何止﹖秦始皇焚书坑儒﹐杀了四佰多儒生﹐…
…”接着是毛泽东的自述﹐从镇反三反五反肃反……直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所杀知识
分子的具体数字﹐可惜在下记忆力不好﹐忘记了。
现根据中共官方研究机构编写的《建国以来历次政治运动史实》摘要如下﹕“毛泽东发
动的历次政治运动﹐杀死﹑整死﹑逼死和饿死的总人数为二千六百余万。”这是官方大
大缩小了的数字﹐根据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穗芳博士统计﹐中共建政以来毛泽东杀
了四千多万中国同胞﹐其中大部分是有文化有学识的知识分子﹐比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死
亡人数还要多﹗希特勒虽然坏﹐但对自己德国同胞没有那么狠﹐只有毛泽东才下得手﹐
专找中国人来杀﹐杀得越多越伟大越光荣越正确﹐杀的手段比当年希特勒屠杀犹太人还
要残忍﹐说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完全悖离事实。
为了证明这是百分之百的谬论﹐必须弄清共产党和毛泽东对中国人民的概念﹕他们所指
的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就是五星红旗的内涵。在与国民党斗
争时﹐共产党和毛泽东联合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邢卓(作者系作家
http://www.yhcqw.com/html/qlj/2008/422/084221224294EDBB2050D1G5HF237KAK168.html
王亚卓事件始末
作者:邢卓(作者系作家、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给黄帅写信
1973年严冬,内蒙古乌梁素海边的荒草枯木笼罩在肃杀的寒气中。内蒙古建设兵团十九
团团中心学校的老师们,聊起当前教学状况,心情郁闷,神色忧伤。
夏季时候,工农兵上大学的风潮中冒出了个“白卷先生”张铁生,紧接着北京又杀出了
个反“师道尊严”的小学生黄帅,几篇搅乱教学秩序、对抗老师的日记见诸首都的重要
报刊。在其带动下,大量的“反潮流”英雄小将横空出世,把教育界搅得狼烟四起。
团中心学校虽处地偏境,可北京的一响一动在这里皆有回应。学黄帅的孩子们向所谓“
师道尊严”猛烈开火,学校被折腾得满目疮痍。这里的老师们都是响应号召敲着锣鼓来
边疆搞建设的“知青”,这会儿成了受攻击的标靶,令他们心气难平,于是,私下里酝
酿集体辞职!
读书的是资产阶级“小绵羊”,造反的是无产阶级“排头兵”,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团
政治处的学习会上,我忍不住发了一通牢骚,有人默不作声,有人出语附...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43070
36
编者按:近日,北大教授于鸿君就大学生就业问题撰文《启动“新时期上山下乡工程”
》,以下为文章全文。
(一)
当前,受金融危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据统计,2009
年全国有610万高校应届毕业生,历年累积的未就业的大学生有250多万,目前全国共有
860万大学毕业生等待就业。同时,2000多万失业农民工同样需要就业,还有几百万自
然增加的青年等待就业,当然还有其他方面,如复转军人、新增农民工等。据测算,今
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最多为900万。两者之间的缺口显而易见,结合当前的经济形
势来看,我们面临的就业形势是极其严峻的。
等待就业的860万大学毕业生是家庭和国家培养的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之一,如果得不
到充分就业,不仅是家庭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会影响到
社会的正常运行。因此,做好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是我们面临的最为迫切的任务。
但是,城市的就业容量十分有限,历年累计的250多万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就是明证。
长期累积下去,没有哪个社会能够负担,而且愈来愈严重,人力资源的浪费也将长期存
在。因此,必须以改革创新的思路,立足长远发展,面对... 阅读全帖
z*****g
发帖数: 75
37
黄丽丽,出生在上海,1975年高中毕业后分配到北大荒当知青,由于父母害怕如此漂亮
的女儿只身到如此遥远的地方吃不了那个苦,就托人找街道领导说孩子有肝炎,提前找
到了亲戚医生开了证明,就没按时下乡。可装病有装病的麻烦:不能出来找个临时工挣
钱。在家待着太无聊,她就下决心下乡去锻炼。这在家里无所事事,就比坐牢还难。坐
牢除了无期徒刑,基本上都有个时间盼头,哪怕是二十年。可这蹲在家里假装养病,不
知道何时国家才会取消知青下乡政策。可她拧不过母亲的执拗,只好下决心在家里把牢
底坐穿。
凑合了不到一年,丽丽再也不忍受了了,便跟父母摊牌:不下乡蹲在家里什么时候是个
头?那干脆死了算了。那么多人都下乡了,人家不也活着呢?我也要去经风雨见世面!
在大风大浪里锻炼成长,而不是躲在家里让父母养着作假当病人。这样,1976年初,丽
丽就下乡去了北大荒。她就成了她们那个生产队最后一位来到北大荒的上海知青。
丽丽是高中里的第一美女,她不仅学习好,性格特别开朗,深受老师们和男同学们的喜
欢和女同学们的羡慕嫉妒恨。好在丽丽不计较,跟女同学们的关系也算融洽。皮肤白皙
的她又在屋里装病捂着,到北大荒后跟在那里战天斗地与...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518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haodian (有熊),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毛时代的教育该为“鸿浩之志”背锅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13 00:26:53 2018, 美东)
按语:近日,北大校长在120周年校庆演讲时将“鸿鹄之志”错念成“鸿浩之志”,引
发热议。对此,校长公开道歉,解释是因为文革耽误他的教育。本文指出,因为资源有
限,战略家们在实践中的选择介于发展少数人的高质量教育或是大众(但更初级)教育
体制两者之间。多数发展中国家选择了前者:印度可能是最好的例子。无疑,印度的一
些毕业生位于世界顶尖,从这个意义而言,印度方式是成功的。然而,硬币的另一面则
是文盲率长期维持在很低的水平,女性尤为如此(Dreze and Sen 2002)。
与其相对,在1970 年代,毛泽东晚期的中国选择了一套全民教育体制,为了实现教育
平等,尤其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所作出的种种举措,让失利者们极为苦闷的真正原因
是传统阶级特权的消灭。他们往往以哀叹毛泽东时代晚期教育质量降低来掩饰自己的反
感。
作者|布拉默尔(Chri...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518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haodian (有熊),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文革十年,这些真实情况不该被掩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5 00:05:23 2018, 美东)
摘要: 10年文革,已经过去30多年,有人却用抹杀记忆的残忍方式,给下一代输灌了一
些事实。道德沦丧,信用崩溃,价值观念严重背离的事实,就是掩盖历史的结果。
1 文革期间外交上是“闭关锁国”吗?
亚 洲
国名 建交日期
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 1968.1.31
科威特国 1971.3.22
土耳其共和国 1971.8.4
黎巴嫩共和国 1971.11.9
塞浦路斯共和国 1971.12.14
日本国 1972.9.29
马尔代夫共和国 1972.10.14
马来西亚 1974.5.31
菲律宾共和国 1975.6.9
泰王国 1975.7.1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1975.10.4
非 洲
赤道几内亚共和国 1970.10.15
社会主义埃塞俄比亚 1970.11.24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 1971.2.10
喀麦隆联合共和国 1971.3.2...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的教师怒了
教育部给教师《师德》划红线,中国的教师们怒了! 应该说点什么:1442万教师出了
几个败类?1000多万公务员中又有多少腐败分子?凭什么就单给教师《师德》划红线?!
给官员高薪养廉,结果人家贪污几十亿,还能感动中国,而将教师工资待遇与公务员分
开,始终不涨,偶尔有偿家教就十恶不赦;说教师还有两个假期,你们也不问问假期给
老师安排了多少没用的培训;要求老师不能打学生,不能骂学生,不能体罚学生,好,
那老师不管了,又说老师不负责任,管严一些吧,又说限制学生个性发展。不打不骂,
不批评不体罚,你让老师怎么管,说要用沟通和真心感化学生。你当老师是如来佛祖啊
,你怎么不把快要枪毙的贪官或杀人犯送到学校来让教师们感化。
说老师应该像蜡烛一样无私奉献,这话让人听得恶心,这都什么时代了,你问问你们家
现在有几根蜡烛,这时代谁用得着蜡烛,谁看得起蜡烛,再说了,既然你把教师当蜡烛
,凭什么要求其发出白炽灯的亮度,你给教师们这个待遇了吗?
这个社会现状存在着一种病态的发展趋势,教师待遇和教师地位被一再的贬低,惊闻教
师不让作弊遭打,惊闻教师没收手机被杀死,这是什么时代?连学生准考证填错都是监
考老师的错,... 阅读全帖
b***y
发帖数: 14281
41
进入70年代以后,开始允许知识青年以招工、從軍、考试、病退、顶职、独生子女、身
边无人、工农兵学员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名义逐步返回城市。到70年代后期,出现了
大规模的的抗争,知青们通过请愿、罢工、卧轨、甚至绝食等方式的抗争强烈要求回城
,其中以在西双版纳的抗争最为出名。[4]
1978年10月,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决定停止上山下乡运动并妥善安置知青的
回城和就业问题。1979年后,绝大部分知青陆续返回了城市,也有部分人在农村结婚“
落户”,永远地留在了农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上山下乡运动
事实上绝大多数知青都回城了,留在当地的都是和当地人结婚以后自己不想折腾了的。

发帖数: 1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张春桥的幽灵在飘荡
作者: 王友琴
1976年10月6日晚,毛泽东的妻子江青和张春桥等四人突然被逮捕和囚禁。他们被叫做
“四人帮”。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占据了中国权力场排名最前的六人中的四个。张春桥
当时是中国第四号权力人物。“四人帮”被逮捕,与27天以前毛泽东的死亡,是导致文
革结束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四年之后,1980年底,“特别法庭”对林彪和“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审判中
。张春桥被判“死刑缓期执行”,两年后改为无期徒刑,1998年“因病保外就医”,
2005年因病死亡,88岁。
40年过去了,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四人帮”的姓名。但是,在2016年纪念文革发
动五十年的活动中,“四人帮”的主要人物张春桥的名字又被人捧起来,他的幽灵在飘
荡。这是怎么回事呢?
1、张春桥1976年秘访柬埔寨的纪录片
2014年,奥斯卡电影奖项中,柬埔寨人制作的《遗失的影片》(The Missing Picture
)是被提名的四部“最佳外国影片”之一。这是一部关于“赤柬”也就是柬埔寨共产党
统治时期(1975-1979)人民的悲惨遭遇的电影,展现了柬埔寨人民怎样被从城市的家
中驱逐,怎么在集体农场进行超强体力... 阅读全帖
L*********g
发帖数: 3001
4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林彪真牛逼
林彪反党集团如何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如何穷奢极欲地追求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
,如何利用资产阶级法权为自己干种种见不得人的阴险丑恶的勾当,人们已揭发批判了
很多。但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反革命政变计划《“571工程”纪要》,这个计划中,林彪反
党集团用以煽动或挑拨各个阶级中某些人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不是别的,正是资产阶
级法权思想。或者说,这个计划中所代表的阶级利益,除了老的资产阶级之外,正是一
部分新的资产阶级分子,以及少数想得用资产阶级法权发展资本主义的人。因而它攻击
的矛头便对准了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因而它特别仇恨我国无产阶级专政下通过
社会主义革命对资产阶级法权进行的某些限制。
对于机关干部参加五.七干校,林彪反党集团诬蔑为“变相失业”;精简机构,接
近群众,被他们攻击为打击干部。他们认为干部应当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所以一参
加集体生产劳动就变成“失业”。这是挑动机关工作人员中一部分想扩大资产阶级法权
,做官当老爷、有严重资产阶级生活作风的人,反对党的路线,反对社会主义制度。
对于知识分子同工农相结合,上山下乡,林彪反党集团诬蔑为“等于变相劳改”。
一批又一批有共产主义觉悟的青年...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2262
4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延安整风被骂了几十年
延安整风被骂了几十年,国民党一样整风,杀知识青年只怕更多
**********
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军事训练团体中有一个异军突起的组织,曾经显赫一时,这就
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简称战干团。共设4个团)。1940年
上半年,战干一团在全团数千名学生中,以清查“异党”为名,先后在四川省綦江县(
今重庆市綦江区)的枣子园、桥河、湾滩子和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的广兴、五福
、贾嗣等驻地,大搞酷刑逼供,致残、活埋、杀害学生数百名,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綦
江惨案”。
武昌建团
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中日军事力量悬殊,不到半年时间,北平、天津、上海、南京、
杭州等中心城市及华北、华东广大地区相继沦陷。国民政府名义上迁都重庆,实际上政
治及军事指挥重心设在武汉,武汉成为全国抗日运动的中心。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力
量推动下,1938年1月,国民政府决定改组军事委员会,仿效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北伐
军经验设立政治部,陈诚任部长,周恩来、黄琪翔任副部长,下设一厅(掌管军队政治
训练及军中党务)、二厅(掌管民众运动)、三厅(掌管宣传工作)、总务厅、秘书处
等部门。政治部成立后,各部队也要...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70年代,无与伦比的照片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70年代,无与伦比的照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1 20:22:23 2019, 美东)
必记本 必记本 微信号 yxbijiben
功能介绍
国内首家知识匠聚合平台,专注知识生产与分发,为您幽默解读专业术语、通俗普及深
奥知识,满足学习深造、高效工作及品质生活需求。这是学生的必记本,白领的能量餐
,商务社交的充电器。#懒人上进必备神器#
1970年,幼儿学大人。晓庄/摄。
1970-1979年,这10年属于20世纪的70年代。
70年代,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特别的年代,这是一个转型的时代,一个迈入新时代的时
代。
国家迈入发展经济,改革开放道路。
今天我们翻阅70年代一张张老照片,难以想象,今天的经济发展成果是在40年前那样的
一个时代开启的。
德兰/文
1970年,辽宁省海城县,女知青在劳动之前学习。许魁武/摄。
1970年,吉林。朱宪民/摄。
1970年,河南潢川县黄湖农场团中央五七干校,第一批“走出去”插队的...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王克斌:重回200号
http://hx.cnd.org/?p=130717
1975年初,结束在显示仪器厂的开门办学,回到清华工程物理系。我承担了给放射化学
专业讲核辐射测量及剂量防护的综合课程。5月,和即将毕业24班(1972年入学)的部
分学生到401(原子能所)作毕业设计。带队的是学生党支部书记许祥源,后来他从海
南跟王岐山进京,当了首都师范大学校长。我和三位学生在7室参加锗锂测井的研制工
作。401所的工作人员有赵景奇、王远大和鲁先娥。
这个项目的核心是探索一种方便可靠的装置勘测铀矿资源。锗锂漂移探测器在当时是一
种新型探测器,用于探测伽马射线,它的优越性在于高能量分辨。在地下可以用它测量
铀核衰变子体的伽马射线,从而准确判断矿体中的铀含量。锗锂漂移探测器也有不方便
的地方,它在使用和储存的过程中需处于低温状态,一般靠液氮维持在零下190度C附
近。由于液氮消耗快,不利于野外操作。故该小组建议采用丙烷作为制冷剂,弥补液氮
的不便。丙烷的化学式为C3H8,通常为气态,但可以压缩成液态。虽然液态丙烷的温度
比液氮高,会降低探测器的分辨率,但便于携带,持续时间也长。
锗锂测井项目主要有两个任务,一个是设...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47
来自主题: RisingChina版 - 九评共产党之4、5、6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九评共产党之4、5、6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25 11:52:06 2011, 美东)
【九评共产党之四】评共产党是反宇宙的力量
前言
中国人非常重视“道”。古时暴虐的帝王被称为“无道昏君”,做事不符合公认的
“道德”标准叫做“没道理”,就连农民造反还要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老子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
之曰道。”也就是说,“道”中产生了天地。
而近百年来,共产幽灵的轰然入侵,形成了一股违背自然,违背人性的力量,造成
了无数的痛苦和悲剧,也将人类文明推到了毁灭的边缘。其叛“道”的种种暴行,自然也
就反天反地,从而成为一种反宇宙的极恶势力。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人自古以来相信和遵守天人合一,
人与天地溶合,相依生存。天道不变,循环有矩;地循天时,四季分明;人尊天地,感恩
惜福。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在中国人的概念里,天文、地理、历法、医学、... 阅读全帖
l*******g
发帖数: 28502
48
☆─────────────────────────────────────☆
jeffh (Jeffh) 于 (Thu Dec 9 12:24:22 2010, 美东) 提到:
记者记录深圳30年大逃港 百万内地人曾越境香港
作者:港大蛇口仔 提交日期:2010-12-8 18:19:00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林天宏
从陈秉安家位于14楼的阳台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圳蛇口的深港西部大桥。这座
由深港两地合作兴建、于2007年投入使用的白色大桥,是连接深圳与香港的重要通道,
在大多数时间里,桥上车流滚滚,一片繁忙景象。
但在碧水白桥背后,却有着一段几乎被人遗忘的惨痛历史——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
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 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
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深港西部大桥所在的深圳湾,便
是当年逃港者的一条主要路线。
为了弄清这段历史,陈秉安前后用了22年时间,采访了百余名相关人物,收集了大
量资料。今年10月,其长篇报告文学《大逃港》公开出版。
在一些历史研究者看来,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 阅读全帖
l*******g
发帖数: 28502
49
☆─────────────────────────────────────☆
Zhongrui (Karl Max) 于 (Wed Jul 20 23:57:31 2005) 提到:
毛泽东为什么总和中国的资产阶级思想知识分子过不去

文章来源: Jin7 于 2005-07-13 23:19:14 给 Jin7 发送悄悄话

在这一点上我也有一个认识过程。在文革刚结束也就是说拨乱反正的时候,我也是以
为毛泽东不应当这么对待知识分子,不应当把他们打成右派强迫他们去干农活,不应当把
他们当作臭老九对待。甚至想到,如果毛泽东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我们国家的文
化教育科学等事业将会获得怎样的发展啊。
改革开放已经有二十年,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观察了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这期间的所
作所为,不得不承认毛泽东这么做实在是非常正确的事。
先比较一下在毛泽东领导下的知识分子作出的成就和改革开放之后的知识分子作出的
成就。
先说音乐,中国历史上最好听的大合唱是"黄河大合唱",而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在延
安窑洞创作出来的,也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21010
50
来自主题: RuralChina版 - 中国的计划生育有其历史原因
中国的计划生育有其历史的原因。
社会进入农奴制后,由于大量农民被封闭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没有其它工作可干,也不
能自由迁移,这样同房率、怀孕率高,人口大增。先实行农奴制的日本、朝鲜的人口密
度在中世纪就大大于中国;俄罗斯进入农奴制度后人口大增,为强大而打下了基础;但
波兰反过来原本很强大,但17世纪竟然是欧洲最早进入民主制度的(民主、自由会导致
人口增长率降低甚至人口下降),加上被统治下的乌克兰农奴(哥萨克)起义投奔俄国
,导致衰弱...
中国社会从没有进入过完整的奴隶制、真正封建制度,除有部分奴隶制特性的明朝外,
人们有广泛的自由,自古到明朝末年人口一直在几千万到一亿之间。清朝的女真进入了
完整的奴隶,统治中国时有奴隶制度的特性,但由于旗人人口太少,特性不明显,但对
被限制的汉人来说也是有影响的,加上税制改革、新粮食品种的引进,中国人口到清朝
末增长到了4亿多,但同时日本却达8千万,中国人口之比远小于现在,抗日战争中日军
队死亡交换率为4-10:1,长期打下去,中国的人口比日本先消亡......。
解放后的户口制度,在对人口的影响的功能上类似于农奴制度,并且连城市人也被限制
自由迁移、...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