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灵明
首页 上页 1 2 3 (共3页)
O*********9
发帖数: 552
1
书籍简介
挖掘辉煌的希伯来文化遗产,诠释睿智的《塔木德》圣典精华。犹太人十分注重对宗教
经典著作的学习和运用。《圣经》、《塔木德》等,规范了犹太人的行为,成了他们生
活的准则,使他们能够沿着不断进取和追求卓越的轨迹发展。《塔木德》使人学会处世
,领受智慧,仁义,公平,正直的训诲。使愚人灵明,使少年人有知识和谋略。使勤奋
的人增长学问。
王行健
把《塔木德》奉为行为处世的指南
在希伯来语中,“塔木德”(Talmud)的意思是“伟大的研究”,这是一部犹太人作为
生活规范的重要书籍。
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灭之后,大批犹太人被沦为“巴比伦囚虏”。这样,巴比伦
逐渐发展为犹太人最主要的文化和精神中心,集中了许多有影响的犹太贤哲和宗教研究
人员,形成了一个享有很高威望和领导地位的学者阶层。他们以维护犹太教传统及犹太
精神价值为己任,潜心研究神学,著书立说,在公元2世纪至6世纪之间编纂了犹太教口
传律法集,即《巴比伦塔木德》和《巴勒斯坦塔木德》,统称《塔木德》,形成了塔木
德文化。由于《巴比伦塔木德》编纂于《巴勒斯坦塔木德》之后,经精通摩西律法的拉
比们的研究,更主要是犹太实际生活中的实践,所
d****u
发帖数: 71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开悟后
修道的差别再续

别人修道是修道、日常生活是日常生活,我修道是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是修道;别人
因修道偏离日常生活,我只要日常生活不偏,修道也不会偏。
什么是修道?那是心入道,不受物累,只有如此才能身心渐化,才能形神俱
妙,才能既悠游于世间,而又不为世所累,老子为什么叫虚无自然,虚无是大道的体,
自然是大道的用,一切的本性虚无,一切又是自然存在,它们能分开吗?能离开生活去
修道吗?告诉你吧!实践中那种空与实同在,真空与妙有俱在,虚无的本性与自然事物
的同在,确实很玄妙啊!
道在人是什么?那是人的一灵明啊!它时刻伴随着你,只不过日常生活中你
易忽略它的存在罢了,你清静一下,找到它,你猛然就会发现,天哪!它就是我、我就
是它,它就是我自己啊!也只有在此时你才真正明了,日常生活就是修道,修道就是日
常生活,这时你和我一样,修道就无差别了。

2006年9月21日心印随笔于漠
Y**u
发帖数: 5466
3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
明。本觉明妙。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
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佛言
。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
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
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
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如来说:富楼那啊!正如你所说,世间一切本然清净,为什么突然现出山河大地?你没
有听如来宣说觉的真性是无上的明,是无上认知了别智慧,本真的觉亦是认知了别的无
上灵明吗?富楼那说:世尊,我曾常听闻佛宣说这个义谛。如来说:你所说的觉明,指
的是觉的本性是无上认知了别智慧呢?还是只是无了别智慧的觉,即不明的觉,而我们
则要去明了它,所以称它为明觉?富楼那说:如果以不明来称名觉,那么觉就无听明了
,如来说:如果觉没有能认知别的明的智慧,那就不会有什么明觉。有
a***n
发帖数: 1993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华严心要法门注
答顺宗心要法门
唐清凉国师 澄观 撰
圭峰沙门 宗密 注
至道本乎其心(诸佛众生迷悟本也)心法本乎无住。(万法之宗。本乎无住。即心体
也。净名经云。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心体。灵知不昧(莹净之理)。
性相寂默。(性即空空绝迹。相即星象粲然)包含德用(性包含于神用。具尘沙之无
边)。
该摄内外。(相该摄于内外。亦不在于中间)能广(无外也)能深(无内也)。
非有非空。(妙有不空。真空不有)不生不灭(非四相所迁也)。
求之不得。弃之不离(明一真心地。绝取舍之情)。
迷现量则惑苦纷然。(迷本逐末)悟真性则空明廓彻(返本还源)。
虽即心即佛。唯证者方知。(凡圣一真。犹来见隔。见在即凡。情忘即佛。智与理
冥。境与神会者。方知也)。
然有证有知。则慧日沉没于有地(若存证知。则弃内而外求。即滞于有)。
若无照无悟。则昏云掩蔽于空门(若忘智忘照。则外忘缘而内忘照。即滞于无)。
但一念不生。前后际断。(妄心不生。二际俱断)照体独立。物我皆如(真智现前。
我及我所。悉皆同体)。
直造心源。无智无得。(至理虚玄。言忘虑绝。不可以识识。不可以行得)不取不舍
。(性自天真。本无取舍)无对无修。(本非对待。岂有修...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T: 信仰大乘15年后的认识
引用你自己贴的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Wisdom/31495547.html
万有均在心性光明中显现(明),而自心又能灵知不昧(觉)。这现和知都是心性的妙用,
心性空无有体(空),或故名为明空妙觉,或名自然智慧,此乃吾人之真
心。
大圆满心部认为,心体是觉空无别。
这个灵明空寂之心,佛与众生同具。心部求悟此本空心体,即悟此明空觉性,亦即是所
谓为见性成佛。
a***n
发帖数: 1993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2章 曹溪一脉
第2章 曹溪一脉
一、慧能求法
慧能,一作惠能,原籍范阳(今北京大兴、宛平一带)人,俗姓庐。父名行瑶,早
年做官,后来遭贬,于唐武德三年(620)被流放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娶当地
李氏女为妻,唐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初八日生下慧能。慧能三岁时,父亲不幸亡
故,母守志鞠养,孤儿寡母,穷苦无依,生活极为艰辛,在如此境遇中长成的慧能,聪
颖早慧,事母至孝,日日砍卖柴,奉母度日。不觉光阴荏苒,慧能已长大成人。
慧能二十四岁那年,一日去市上卖柴,忽闻有人诵读佛经,据说慧能“一闻经语,
心即开悟”,便问客人读的是什么经?客人告诉他,读的是《金刚经》。又问客人从何
处来?如何得到此经?客人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今湖北黄梅县西北)东山寺来,那里
有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主持传法,门徒有一千多人,我前往礼拜,总得以听受此经。慧
能一听。心生羡慕,萌发了去黄梅跟从弘忍大师学习佛法的念头。客人本是一位热心的
信徒,见慧能对佛法如此虔诚,便赠送他十两纹银,让他回去安置好老母的衣食生活,
再到黄梅去参见五祖弘忍大师。
慧能辞别母亲后,便来到黄梅求见弘忍。据说,慧能...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3章 北宗正义
第3章 北宗正义
一、神秀门庭
弘忍之后,神秀一系成为北方势力最大、范围最广的一宗,是当时中国禅门之中心
,迨至唐中期以后,慧能一系方反攻北方,取代了北宗的地位,从此改写了中国禅宗史
。宋代以来的禅史灯录,基本以南宗谱系来写。推崇慧能一系,尤其对日后兴起的五家
七宗之禅的弘传,更是铺天盖地,使曾经盛行一时的神秀一系几近湮没,弘忍门下的传
禅之史亦被修正。长期以来,人们只能从南宗所传典籍中了解北宗禅法,这不免产生许
多不符史实之处,而曲解神秀一系。
神秀(605-706)生于隋大业元年(605),俗姓李,陈留尉氏(河南尉
氏县)人,年十三,“属隋季王世充扰乱,河南山东饥疫,因至荧阳义仓请粮,遇善知
识出家。便游东吴,转至闽,游罗浮、东、蒙、台、庐诸名山,嘉遁无不毕造。学究精
博,采《易》道,味黄老及诸经传。自三古微赜,靡不洞习。”他在游历期间,内外兼
修,博综多闻,受老庄玄学、《书》、《易》大义、三乘经论和《四分》律仪等儒释道
的全面熏陶,使他“说通训诂,音参晋吴,”具备了日后成为一代教主的才学。神秀二
十岁时,在东都天宫寺受戒,四十六岁至蕲州黄梅...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8
甲、论因果之理
●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
要图。【书二】十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今时若不以因果为救国
救民之急务,任汝智巧道德,如何高超,皆属虚设。以不讲道理,兼无王法故也。【书
二】十一
●古之圣贤,无不战战兢兢,以自操持,故其心不随富贵穷通所转。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今之人,于日用云为,父子、兄弟、夫妇之间,尚不能一一如法。稍
有知见,便妄企作出格高人。未得其权,则肆其狂妄之瞽论,以惑世诬民。已得其位,
则逞其暴虐之恶念,以误国害民。其病根,皆在最初其父母师友,未曾以因果报应之道
,以启迪之也。使稍知因果报应,则举心动念,皆有所畏惧,而不敢肆纵。即不欲希圣
希贤,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可得也。以故天姿高者,更须要从浅近处着
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少时栽培成性,如小树标使壁直。及至长成,
欲令其曲,不可得也。【书二】十一
●医家治病,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譬如有人咽喉臃肿,饮食难入,气息难出。必
先消其肿,然后方可按其病原,调理脏腑。若不先消其肿,则人将立毙。纵有治本之良
方...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T 观心正脉-4
观心的第四个阶段:破俱生我执
观心的第二个阶段开始,是破有——破除对念头的执着与认同。观心的第三个阶段
,是破空——破除对无念的执着。
到第三个阶段的观心修持中,行者就己明了,“念头”不仅仅是心理方面的现象,
包括一念不生的“空”其实也是一念。乃至我人的身体状态、性格、观念、学识等等,
无不是一念。甚至所见、所闻、所感、所知(见闻觉知)的一切对象,究其实,也不过
是一念。果能有如此见地,则解脱气象,便油然而生了。“见惑”基本断除,对世间一
切道理,皆能了然,不再有疑。断见惑,在禅宗就是“见道”,也是破初关的开悟。当
然,这其中还需要有功夫的配合。
之所以说在第三阶段,“基本”断见惑,是因为,此时还有极细微的执着还没破除
——即对这一“知”的执着。而这一“知”其实也是一念,也是一种分别作用,只是它
极细微,没有很强的定力根本不能发现,还以为它一直是如如不动呢。这个知道有念,
知道无念的这一“知”,较之念头,较之无念,它确实是像一个见证者一般,如如不动
,见证着念头的生灭来去,也见证着无念的空灵。(印度的瑜伽境界也只到此为止,称
之为“灵性”)。
殊不知,它既然知道有念,知道无念,这其中就...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真面目 节选
这是冯达庵的著作中的一段,给出佛教发展大概的轮廓。
------------------------------
第三节  小乘发展期
释尊在世,三乘一乘虽无所不谈,总以小乘摄机至众。当时学风一若小乘为
无上正法;习大乘者甚属希有。五种法藏,亦以小乘部之经律论三藏最为需要。
实践此中教法,全仗导师之力。佛将涅盘,诸比丘相率哀求留寿,职是之故。
然佛则付嘱摩诃迦叶继承领导之位,以其洞达佛教真面目;且"头陀"第一为
大众素所景仰,足资矜式也。
佛示灭时,诸比丘再三请佛住世,佛言:"汝等不应作如是语。我今所有无上
正法,悉以付嘱摩诃迦叶。是迦叶者当为汝等作大依止。"此《涅盘经》卷二之言
也。头陀者,抖擞之义;谓振刷精神与烦恼奋斗也。必自刻苦始:衣粪扫衣;食
不过午;住在冢间,长坐不卧;以此为基,日常不觉其苦,庶能不被烦恼制伏云
尔。
佛教以一乘为正宗;三乘为预科。与一乘宗旨真实相应,即达佛教真面目。
习之精熟,能接十方如来法流转加持一切众生,使三乘学人皆得实证果位;否则
不足为三界导师。是故小乘领导之人,亦须先自明宗,乃有实力。灵山会上佛对
百万人天证明迦叶默...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300
11
http://cclw.net/gospel/new/wdsmjy/htm/07.html
来自更深层灵界的召唤
-- 修道第六重境界
在进入修道第五重境界后,我体悟到天地间有一种与人性同一的创造力,进一步发
现天地有一伟大的慈爱存在,使人感到处处皆花香鸟语。
凭修道无路进入上帝之中
在修道的深层体会,若不执于「空」与「生」,将渐契会宇宙之慈爱,知还有超越
而有恩情的上帝,但人却无路凭修道进入上帝之中。
我一面体验上帝和人非常接近,从天地万物森罗之美,到人内心那通天的灵明,均
知有一伟大无比的道存在,从一花一草中,亦见其生命气息,必来自一庞大无匹的智慧
,上帝本应无所不在,故就在我们身边。
但另一面,我们却和上帝没有感通,我们和祂之间有一不能逾越的深渊,这大概就
是传统所谓的罪。
罪不是人性中一个恶的本体,却是人和上帝之间的隔绝,一种断绝了终极关系的状
态。人修道到深层,从万有的创造力而可发现上帝的存在,但又不能和上帝建立情际交
流的关系,面临神人间的黑暗深渊,正因人存在的本相是在与上帝隔绝的状态中。
而和上帝回复关系,也须上帝方面主动寻找人才可以,因情际关系必须是双向的,
人单向的追...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现代科学观看佛学--朱清时
2006年6月10日上午十时,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在松竹草堂开讲“松竹书院开
坛第一讲----《现代科学观看佛学》”。中国科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
师孙健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班学员陈喜庆、郝银飞、麻志华、王昌顺、任振良、邹
卫平,山东省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尚洪立、绿科集团董事长王英杰、中国政法大学
博士生窦希铭、郭光磊、朱金叶、曹刚峰、赵峰鹤、北大书法研究所徐寒教授、中国艺
术研究院崔自墨博士、《中国书法》杂志社严峻、中国画研究院龙瑞工作室文永生、北
大书法研究生唐书安、陈雨、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郭子彰、《中国书法全集》编辑部刘
智先、唐朝轶,中国书法在线刘天易等等在座。讲座由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松竹书院
山长刘正成先生主持。
朱校长首先引用量子物理的創始人玻尔说:“谁不惊异于量子理论,谁就没有理解
它。”廿世纪的另一位物理大师费曼甚至说:“我想我可以相当有把握地说,没有人理
解量子力学。” 他们的话反映出了量子物理学的神奇。再谈到巨人之争-爱因斯坦的
EPR实验,两只手套相互关联。
接着讲到世纪之争的实验检验—贝尔定理,两种观点两种结果,爱因斯坦的观点,
这两个光...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証悟的人死后会去那裹 ?
Z.T.
『近年每有佛门外道说言︰「悟后应另有一个清净所依,否则死后要到哪里去?」此种
人所悟不真,不明佛法,乃外道见也。一念无明若不断尽,死后必有所依,不须吾人另
寻所依,所依者一念无明起烦恼所生境界也。一念无明末断尽之人,即使修得四禅八定
,死后皆有所依,所依者三界中一切业果定法有为法境界,是有所得法,不能出离三界
生死。
故《大宝积经》卷85佛云:「亦无蕴界处,生于无所依,如是佛法身,非五眼能见。」
断尽一念无明者方能无所依,无所依方是究竟法。无所依、无所入、无所得,是证涅槃
圣人阿罗汉及八地菩萨境界,此境界无境界,方便说为「涅槃境界」,此中空无所有、
一无所依,方能不受生死。涅槃者断尽六七二识之执著,六七二识对祂们自己之执著断
尽,则不受一切境界,弃捨灵知心,灭尽六七二识而入涅槃,出三界生死。
[今有佛门外道,不明涅槃出生死之道理,乃大声疾呼,劝人悟后应觅所依。因其能
言善道,竟能蛊惑多人跟随。彼等妄想以思惟灵知觉观之心而取涅槃,此即“我见、人
见、众生见、寿者见”,凡夫外道邪见也。
若有境界或某一种心可依者,皆不离意识之依他起性及末那识之遍计执性,不离此二
识二性而欲...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35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t. 六祖接引惠明-- 南怀瑾
不思善,不思恶,于么时,哪个是本来面目? 南怀瑾
一个问题:“不思善、不思恶,于么时,”这三句话就是《六祖坛经》上六祖接引惠明
的时候,六祖叫惠明不思善、不思恶,“于么时”,“于么”就是唐代的术语,客家话
里头好像有这一句。这个还保存。闽南话有没有相(似的话?)……这个时候——“于
么”这一句话,中原、湖北人还有这句话——“么子”,你来做什么?有什么事啊?么
子,就是“于么”的么子。“于么时”,这个时候,“那(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这个“那(哪)个”是问号。后来有许多人讲禅学的,把“于么时”、正是这个时候
,不思善,“那个”——变成肯定语了,他说这个就是本性,完全错了,这个禅学这样
讲很危险了!
不思善、不思恶,这个时候,你要晓得,如果有一般人认为这是得道的境界,刚才首先
提过,是错误的。“不思善、不思恶”,当我们不思善不思恶,你就要看自己;有时愣
住了,也没有想好的、也没有想坏的,这是属于“无记性”。
那么无记性你说是哪一种“量”呢?这就很难讲。怎么很难讲呢?这个拿“三量”来讲
,意识境界——不思善不思恶是意识停止作用一下,暂时——不是“停止作用”,这个
话有语病,讲唯识讲因明...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5
☆─────────────────────────────────────☆
tmouse (猪头) 于 (Mon Jul 16 13:30:25 2012, 美东) 提到:
我原来是个佛教徒,因为从小看西游记呀,济公啊。以为那些都是真的,那些佛啊,菩
萨啊,真的可以救人脱离苦海,甚至觉得自己很有悟性,可以修行成未来佛,未来菩萨。
来美国后去寺庙,大家就念经啊,打坐啊。然后动不动隔三差五要搞法会拉,要捐钱拉
,好像捐点钱就可以,超度过世的亲人,还可以保平安拉。我就在想,这个钱怎么还能
用到阴间去?钱的法力比佛菩萨还大?
那时侯拜菩萨,拜佛,觉得很亲切,都是小的时候电视上看到的,长得根我们差不多,
挺好。如来佛我知道他的来历,可是观音啊,药王啊,乱七八糟别的菩萨就不太清楚了
,好像每个菩萨管的东西还不一样,分工很明确。
直到有一天跑道某高曾开的什么万佛城。哇,那个高僧为自己铸了一个铜像,比如来的
还大,让一群小尼姑绕着他念经。这是什么人啊?忽然,觉得巨震撼,什么人,这么狂
妄。
然后又有一天,跑到某个真禅宗的庙,一个人居然自称是什么莲花活佛,50多岁就成佛
了,也给自己铸了象...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6
藏传噶举派的恒河大手印和汉传禅宗非常类似,youtube上有噶千仁波切传授的恒河大
手印视频:
http://www.lama.com.tw/content/edu/data.aspx?id=4394
噶千仁波切是公认的恒河大手印大成就者,他的传授极为珍贵。
台湾有书籍出版: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8833
这里还有谈噶举祖师弥勒日巴禅修: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41675
为什么要讲密勒日巴修定呢 ?有两个原因。其一他是用修定的方法获得大成就的人,他
是藏传佛教中实践佛法的代表人物,他自己说:“我是一个博地凡夫,此生此世,因刻
苦修行而得成就。”他既不是佛的化身,也不是菩萨转世,他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
这对于芸芸众生来说,更有说服力很强的榜样作用。他的高成就证实了众生都有佛性,
众生都可成佛这一道理。特别是他在修持实践中,不搞哲理佛法,不搞那种口头上高谈
阔论,实际上却不断我见不断烦恼的理论与实修脱节的修持。他的...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26:40 2013, 美东)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 阅读全帖
f*******7
发帖数: 44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偈子分享
祥瑞恒生(五)
---jodie
地球在一刻不停的清洗、淘汰、调整、净化、升华、提升,大势所趋。
宇宙光爱从不曾止息的照彻、温暖、加持、劝导、感化、引领,回天之力。
觉醒的人在扬升;沉迷的人在堕落。
宇宙规律,自然法则
极乐之花,尽情演化
因缘而起,生灭刹那
顺应规律,大道简易
轮回之根,出离之门
死生契阔,证悟无生
时节因缘如闪电,机缘错过难再现。
人生苦短,转眼之间韶华不复,万般荣耀归尘土。
唯有真正出离生死大海才能得到永久的安宁。
娑婆行客,大愿使者,何时灵明复归本源。
高天厚母把灵唤,快快觉醒心向善,
快快觉醒使命担,快快觉醒登法船,
快快觉醒把愿满,快快觉醒把家还。
心里急切涌动,耳畔声声呼唤,梦里轻声述说,几千年相思浓,爱推动...
一梦三千年,俯仰天地间
无常千般演,皮囊几多变
然,灵性不泯,妙明复现
感,恩师指点,心血奉献
看,灵子将才,谱写新篇
灵感如潮,华光初照
朗朗星河,心光恒明
宇宙妙不可言
一切都是恰到好处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看似安排,实则空融
冥冥之中,螺旋运行,
旋转扬升,顺应顺应
默然默然,慈视祝福。
感恩祝福。
(2013.10.19 17:10)
d**********6
发帖数: 237
19
如果离念灵知不是真心,为什么六祖慧能大师开示:“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
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
所谓真心就是背尘合觉,即离心意识,所谓歇下妄心,就是真心,换句话说,真心不在
别处,就在妄心里头。
六祖在彻悟之后所说的五个“何期自性”,表述的最为明白不过了。下面,我们就以六
祖的表述,即可看出与《金刚经》完全异曲同工,可见佛佛祖祖,纵经尘劫,永无变易。
(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金刚经》:“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声香味
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二)“何期自性本不生灭”。《金刚经》:“如来者,即诸法如义。”此即法性空寂
之义,即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三)“何期自性本不动摇”。——《金刚经》:“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如如者,
即自性。而动者是妄想什念,离开妄想执著就如如。
(四)“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金刚经》:“离一切相是名诸佛”。佛具足法、
报、化三身。法身人人本具,而报化身,则须如法修持而得(明心见性)。
(五)“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金刚经》:“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谛佛
,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凡夫之心,...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圣谛第一义
佛教中有“真谛”、“俗谛”的义理,“谛”就是真理的意思。真谛明空,俗谛明有,
真俗不二是圣谛第一义。这是教家穷玄极妙处。教家在精研教理时,把教分为五类。一
是小乘,二是大乘。大乘又分始、终、顿、圆四教,合共五教。小乘为有义,有法可修
,有道可成,有涅槃可证;大乘始教,从有入空,为大乘渐次教之开始,明一切皆空,
但未显一切众生悉具佛性之义;大乘终教为渐次教之终了,说真如缘起之理,倡一切皆
成佛者,明非空非有之义;大乘顿教,以顿彻理性,当下明心为教,乃即空即有义;大
乘圆教俱赅一切,圆融具德,乃非空而非有,非有而非空义,即“说有之时,纤毫不立
,说空之时,周遍法界”也。教家持论教义,先讲真谛、俗谛,就是先明空、有之义。
最后才讲第一义谛,那是最高的——空亦不可得,有亦不可得,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的
上乘义理。因此是教家最高原则。这是公案中梁武帝问达摩大师的问话,集结者就拿它
作为本公案的题目。
达摩祖师到中国来,第一个就是去看梁武帝。梁武帝是我们中国信佛的第一个皇帝
,他是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丞相),名字叫萧衍,他度很多人出
家为僧,建塔、造寺、塑像装金,自己还披袈裟上座讲...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谢安朔】造物主--大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a4e6a00102v4uo.html
当我们在生活中,能够时时处处觉察自心,觉醒身心贪欲习气,那么,生活本身就是
修行,人间处处皆是修行者圆觉自性的庄严道场。当我们敢于直面自心,赤诚袒露身
心污垢,以无上虔诚的心地,供养如来究竟佛义,那么,我们在人世间所遭遇的一切
善缘、恶缘,都会因心转境,世间因缘皆会成为圆满佛陀的增上缘。这即是迷时佛度
众生,悟时众生度佛,觉悟者,随顺众生诸缘,度尽自心烦恼,心空则法灭,众生与
如来,同体一性,本来性空,随顺生灭,不取一相,清净周遍,如如不动,是名如来

修行者如实面对自心,观察身心,心灵深处,依旧有很多深重、细腻、很难察觉的习
气罪恶。可是,我热爱这些罪恶,因为他们是我心灵的错误,是心灵曾经迷失后历史
的见证。罪恶就是曾经的我,为何我要去回避他,否定他?
所以啊,我们要接受自己身心深处的罪恶,要去爱这些罪恶,要去理解、包容、宽恕
这些罪恶,因为,他们就是我们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只有爱,可以温暖灵魂;只有
爱,能够融化恐惧;只有爱,可以善解一切冤仇。爱我们自己,原谅我们自己,接纳
...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22
阿赖耶识与修行
——摘自《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华夏出版社,2010年)
作为心体的第八阿赖耶识,在《阿含经》中已见提到。如唐译《本事经》 卷三、卷六
佛说“害阿赖耶”、“灭阿赖耶”;《增一阿含经﹒如来出现四德经》中佛说世间众生
爱、乐、欣、熹阿赖耶。此阿赖耶,释为着落处、依处、窟宅、家、藏,指被末那识执
为内在自我的深层心识或心体。
到部派佛学,对深层心识的探讨,成为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建立了“细意识”、“有分
心”、“根本识”、“一味蕴”、“穷生死蕴”、“果报识”、“实法我”、“胜义补
特伽罗”、“异熟果识”、“根本蕴”、“非即蕴非离蕴补特伽罗”等深层心识,以解
释仅用六识说难以说清的轮回主体和随眠(潜在的烦恼)等问题,实际上都是阿赖耶识
的“密意说”。但其说法较显粗糙,与诸法无我之佛法核心义较难调和,不足以圆满解
释心识及轮回现象,互相之间也争议不决。后来大乘唯识学依据《解深密经》、《阿毗
达磨大乘经》、《楞伽经》、《密严经》等,用第八阿赖耶识来代替部派佛学所立细意
识、有分心等,对此识作了精致的论述,建立了以阿赖耶识为本的阿赖耶识缘起论。
阿赖耶(梵ālaya),亦译阿梨耶、...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有许多人在学佛一段时间之后,了解到心中生起了无明烦恼,是去造作身、口、意
恶业的根源;因为已经深信因果,所以就很担心造作了恶业会下堕三恶道长劫受苦,所
以就开始努力地想要降伏烦恼,认为降伏烦恼是修行的首要工作。在禅修的道场中,大
都会教导打坐数息的方式来去除念头以及烦恼。可是无论是数息也好、念佛也好,大多
是修了十几年,还是无法数到一心不乱、妄想不起;这是因为不了解佛法的正修行是要
先见道,然后才是修道,这样才能真正地断除烦恼。如果只是不断地压伏烦恼,就像是
石头压草一样,这样只能暂时伏住烦恼种,并没有转化清净,当遇到重大的境界时,烦
恼终究还是会压抑不住而再度生起。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当中就特别强调:“如
凡夫人,前念不觉、起于烦恼,后念制伏、令不更生,此虽名觉,即是不觉。”(《大
乘起信论》卷1)就是说明:凡夫之人总是用错心,总是将虚妄的意识心当作是真心,
以为只要制伏妄心所生起的烦恼,就是佛法的修行;甚至以为让烦恼一段时间不现行,
就是开悟了。
在《六祖坛经》当中有记载:禅宗的五祖弘忍大师要传衣钵的时候,没有传给当时
的首座神秀,却传给了不识几个大字的南方蛮子慧能。当...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密空性见之略评
第一节 学密者的省思
学密宗多年,各种开示都指称:密宗的戒定慧、见修行果、信解行证都较显教超胜
,利根精进者甚至可以即身成佛,比起显教需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入初地,三大阿僧祇劫
才能成佛,差距实在难以想象。藏密强调自己观成佛菩萨的果位观修,来自历代成就上
师的灌顶与加持,因此精进求法修持,上焉者心契空乐明,证悟大手印;中焉者本尊观
想坚住,佛慢坚固;下焉者每天观修咒念不断,严戒精进,坚信临终时,必能光明解脱
或往生本尊刹土。
藏密典籍开示、观行知见,许多与显教不同;遇到戒律开遮持守、修学知见显密恰
好相反时,强调应依止胜妙的果地金刚乘见解,舍弃下劣的因地般若乘知见。“藏密超
胜显教”如果是事实的话,则密续开示、口诀导引开示,都应超胜或等同 释迦牟尼佛
的经典开示;藏密祖师证量,亦都应超胜或等同显教祖师证量。但为什么学了大手印、
大圆满、诵观空咒、入无分别平等住多年,执意识心不起妄念即是佛地真如,能离于三
界系缚,住于涅槃之境,即是轮涅不二,即身成佛;却连流通最普遍的《心经》都弄不
通,只知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在讲十八界的根源──第八识如来藏
,整篇《心经》都在描述第...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千多年前的一场吐蕃僧争
作者自己的见地就不对。下面就简单举两个例子吧。
“错悟者常会以为此处百丈禅师所说者,是让意识心不忆念诸法、空掉诸法之攀缘、住
于不分别诸法的境界中,误以为当时之灵明觉了心境就会犹如慧日一样的显现,就是悟
得与禅师一样之本来面目。“
让意识心不忆念诸法住于不分别诸法的境界中和空掉诸法之攀缘住于不分别诸法的境界
中是完全不同的。前一个是住于阿赖耶识中而不生分别,对应的是仍在轮回中的无想天
。文章中说这个是错路,是正确的见解。后一个空掉对于诸法的执著而不生分别,对应
的是《金刚经》中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明显是正路。文章中说这个是错
路,说明不懂如何实修空性。另外正觉会把阿赖耶识和如来藏等同起来肯定是不合佛理
的。阿赖耶识是识不是智,是和轮回而不是解脱相联系的。
”因此,真悟禅师悟后观行所观之心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以能思惟能分别之意
识心观察根本无分别智之智体如来藏心,以如来藏心体处于五欲八风中一向如如不动之
无分别相,对治一向受五欲八风所牵引与系缚之意识心,来伏除意识、意根的执著与烦
恼;”
无分别智不属于第六识能观察的范畴。“能思惟能分别之意识心观察根本无分别智之智
体...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26
人类几千年的自私为根基的文明将要彻底崩溃,无私文明即将兴起
此种几千年来流行的以自私为根基的文明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而难以为继!
此种几千年来流行的自私的文明的彻底地被抛弃已经是箭在弦上而势在必行了!
此种几千年来流行的“自私”为根基的文明彻底要告别人类而走到尽头了!
因为这种文明除了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大群利益”得到相对的和谐而外,基本上属于
破落文明了,因为:
1、从本源深度上,自私为根基的文明无法避免人人的自我的“神、灵、魂、魄、体”
的挣扎以及“自身的神灵魂魄体”与外部世界的冲突挣扎。
因为人人本然自私,那么人人都妄想自身的自私欲望被别人满足而沾沾自喜或利用势利
智慧技巧等欺压在别人头上而得到别人的濡养供养,但是因为人人都已经不是傻子了,
那么,其只能得到一种“全部都是能人了,钱难挣了,人难被愚弄了,生存好艰难”的
愤懑、挣扎以及伤心、痛哭等等;
2、从本源层次上,自私为根基的文明造成:人人在家中是孝子贤孙而一旦离家外出就
成为整个社会的危害者、破坏者、他人利益的侵犯者掠食者,这已经是屡见不鲜的血的
事实摆放在众生面前!
那么,当此时也,即使有人其能装出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或者贤良...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21907
27
来自主题: Xibei版 - 强文一篇 (ZT)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ock 讨论区 】
发信人: knopfler (mark), 信区: Rock
标 题: 强文一篇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30 19:43:56 2011, 美东)
吴承恩竟然在《西游记》有一重大伏笔!!!!!!!(ZT)
今天闲着无聊又翻开了《西游记》大体看了遍,一重大发现,吴承恩竟然在《西游记》
有一重大伏笔。。
看《西游记》第五十七回,说是“六耳猕猴”化作孙悟空的摸样,伤了唐僧,后又和孙
悟空大打出手。。。这位假孙悟空,实力不用多说了吧,和真孙悟空一般无二,大战孙
悟空,闹到上天入地下海。在唐僧那:念紧箍咒,两个都喊疼,自然看不出哪个真假;
到天宫:拖塔天王拿照妖镜照,也看不出;又到观音那:观音也看不出。最后到幽冥处
阎罗那,经“谛听”听过之后,“谛听”却说:“我看出来了,却不敢说”。。。最后
还是如来老佛爷道出六耳真身并用金钵盂罩住,才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死。
这是整个故事,看似很简单,很完整,不过,我发现一个天大的伏笔。
咱现在先假设一下,被打死的那个是悟空,活的那个是六耳猕猴。我这不是胡说的,是
有道理的,一下是我的...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潘教授是物理学界的李洪志——拿哲学思辨当通讯技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18 16:06:13 2016, 美东)
量子意识——现代科学与佛学的交汇处
2015-10-18 朱清时 王育琨频道 微信号Wang-ditouli
功能介绍
王育琨 商业哲学家、心灵导师、管理专家、并购专家、财经作家。道行天下论坛发起
人之一,五洲联盟商学院执行董事兼百年企业研发中心主任,北京地头力管理机构创始
人兼董事长,全球并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山东大学经管学院特聘教授,多家企业集团
顾问。
朱清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获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亚洲
成就奖和汤普逊纪念奖。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自然科学发展到后来,发现意识是怎样都规避不了的,而且意识在自然科学理论中,
反而可能是最基础的。如果大家听懂了,为什么意识是规避不了的,而且意识在自然科
学理论中是最基础的,大家就可能知道自然科学最终应该会和佛学殊途同归...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9
我曾经走过了一段十分艰难,方向莫辨,痛苦迷茫的心路历程。现在终于重获生机,找
回了生命的本来面目,不再让自己可悲地游离于真正自己的人生之外。
在我的觉醒过程中,对我起到莫大帮助的包括而不限于:
自己骨子里天生的正气气节,也是中国人历代就具备的骨气;
自己自幼就萌发的悲天悯人的赤子之心,圣人情怀;
自己的和自幼家庭里面的十分深重的乐观思想与对未来的不磨希望;
再苦再难之中不甘心生命就此堕落沉沦消沉的本能;
对奥妙宇宙神奇力量的敬畏;
对从来奇迹总会降临我身的底气信念,以及人类生命内在潜力的信心;
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虚心学习和热心探索;
理性的思维辨别;
希望自己达到慈爱包容、不择亲冤的境界的美好愿望。
在此特将心得整理出来,希望能够给还在迷途中的人们以参考,少走一些弯路,未曾陷
入的人们不要重蹈我们的覆辙。
本篇每一章如果细述,单独都可以凝成煌煌巨著,而小子我的能力不足以涵盖如此广大
。这里并不想做知识性探讨,仅仅根据个人经历,陈述对我澄清困惑度过困境起到的助
益更大更明显的。这里只是抛砖引玉,点到为止了。有兴趣具体深入了解的可以直接去
看相关典籍著作,文末所列几篇可供参考。本文不是为... 阅读全帖
z***c
发帖数: 303
30
来自主题: CellularPlan版 - trek 2 触屏不太灵敏有什么好办法
熊大, 看不下去了。把所有膜都去除掉,那个膜是原厂保护屏幕的,肯定使用前要去除
掉,就是iphone带着那个也不灵明,也不要再加了,$48的东西不值得保护膜
i******s
发帖数: 566
31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如何参禅----虚云老和尚开示
诸位常时来请开示。令我很觉感愧。诸位天天辛辛苦苦。砍柴锄地。挑土搬砖。一天忙
到晚。也没打失办道的念头。那种为道的殷重心。实在令人感动。虚云惭愧。无道无德
。说不上所谓开示。只是拾古人几句涎唾。来酬诸位之问而已。
用功的入门方法
用功办道的方法很多。现在且约略说说。
办道的先决条件——深信因果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为。不要
说办道不成功。三涂少他不了。佛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
作者是。”又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楞严经说
。“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故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乃必然的道理。谈到因果。我说两件故事来证明。
一。琉璃王诛释种的故事。释迦佛前。迦毗罗阅城里有一个捕鱼村。村里有个大池
。那时天旱水涸。池里的鱼类尽给村人取吃。最后剩下一尾最大的鱼。也被烹杀。祗有
一个小孩从来没有吃鱼肉。仅那天敲了大鱼头三下来玩耍。后来释迦佛住世的时候。波
斯匿王很相信佛法。娶释种女生下一个太子。叫做琉璃。琉璃幼时在释种住的迦毗罗阅
城读书。一天因为戏坐佛的座位。被人骂他。把...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32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把修行落实于当下 (zt)
我们的思想往往不是想过去,就是想未来。今天的事很少想,当下的事想得更少。总是
在追悔昨天或幻想明天,这就是脱离实际。
所以说,抓住当下就是抓住机遇。不晓得抓住当下的人,永远都抓不住机遇!修行也是
这样。着力照顾当下的心念,清明自觉,清净无染。分分秒秒如此,心心念念如此。
久而久之,就能把握自己,灵明觉照,当下自觉,当下自在。用最实质、最直接的方法
断分别心。并且断在当下。既是在念头刚刚起时,立即回想:“刚才的念头是不是在分
别?是不是贪、嗔、痴?”如果是,立即停止不再往下想。久而久之,分别的习气才能
消除。这就是反观内照,观照自己,察觉分别,剪除习气。这种修法,是直接从第六识
及第八识上修,不仅断掉当下的分别,而且可以修改第八识里过去储存的程序。因此,
它是较高层次的修心方法。
i******s
发帖数: 566
33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梦参老和尚新春法语
2012年 岁在壬辰
梦参老和尚新春法语 时年九十八岁
法法皆是法性,没有彼也没有此,没有彼此。
法界没有净秽之分,无碍圆融。
要是分别的说,净土的人生不到秽土去,秽土的人也不会到净土去,各各不相干。
要是融通的说,在秽土也能生到净土,净土也能够示现到秽土。
这种道理非常的深,因为我们现在是识分别。
性无分别,这叫真性灵明。
这个法,就是妙法。
M****o
发帖数: 7045
34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转载一篇
标题:入圣时刻
作者:品花
一、凡圣之别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谓圣,圣而不
可知之谓神。
这段话是孟子的。拿孟子来说孔子和释迦牟尼,似乎有点不对劲;但闻道固然有先后,
道总是无差别的道,所以不如就这样吧。我还是很认可这段话的。
孟子的“善”是通往一切高等境界的基础,类似佛家所谓“善根”,也就是内心对于美
好境界的初始向往动机,无此则无它;下一步是用行动来回应初始欲望,用行动践行“
心中一动”的一点灵明,从而形成关照,因此这种高一个层级的境界叫做“信”——信
者,诺必践也。信,是人类超凡入圣历程在实际行为层面的起点,善而不信,必然无果
而终;后面的两重境界是“美”和“大”,这两者的解释很妙,在各自内部都形成一种
循环互文关系:充实之谓美,是人充实实践,还是实践充实人?是实践和历程为作为主
体的人注入光辉,还是人为实践历程敷上色泽?这根本就不是选择题嘛。总之,这两个
境界描述的是人在向善之路上渐行渐远,渐有所得的状态。
所以说,孟子是个了不起的人。明明是凭空而来的洞见,在认知逻辑上却展开了严密的
逐级推导,层层深入,无懈可击。
然后就是“圣”,孟... 阅读全帖
b*******3
发帖数: 120
35
约 书 亚 记
9:3 基遍的居民听见约书亚向耶利哥和艾城所行的事、
** 见申20:11.
9:4 就设诡计。假充使者、拿旧口袋、和破裂缝补的旧皮酒袋、驮在驴上、
** 诡计-也可译成灵明、聪明;见箴8:12.
旧口袋,旧皮酒袋 - 得救前信徒所背负的俗世的信仰。
驴 - 象征真信徒
9:5 将补过的旧鞋穿在脚上、把旧衣服穿在身上、他们所带的饼都是干的、长了霉
了。
** 旧鞋,旧衣服 - 没有救恩的‘福音’。在我们得救前,我们鞋、衣服、饼都不新,
不能满足我们。
脚上 - 我们的意愿,人生的道路。
饼 - 属灵的粮食。
9:6 他们到吉甲营中见约书亚、对他和以色列人说、我们是从远方来的.现在求你
与我们立约。
** 约书亚 - 名字意为耶和华拯救,象征基督。
远方 - 从不信到信是一条多么漫长的路啊!
9:7 以色列人对这些希未人说、只怕你们是住在我们中间的.若是这样、怎能和你
们立约呢。
** 教会会众对神的救恩计划却不了解。
9:8 他们对约书亚说、我们是你的仆人。约书亚问他们说、你们是甚么人、是从那
里来的.
** 我们是你的仆人 - 当罪
x*m
发帖数: 276
36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佛教圣典
佛教圣典
关世谦居士译
每个人都有迷与苦为渊源的烦恼,想从这烦恼的羁绊中挣脱,有五种方法:
第一,对事物的见地须正确,辨别它的前因与后果。一切苦的根源,是由于心中有
了烦恼,一旦烦恼祛除,就会显现出无苦境界的正知。
因为见地有错误,生起对‘我’的思虑及忽视原因与结果的法则,被这错误的思虑
所拘束而生起烦恼,陷入苦与迷的境地。
第二,抑制欲望,使烦恼镇伏。以光明正大的心,制服眼、耳、鼻、舌、身、意六
根所发起的欲望,把产生烦恼的根本斩断。
第三、使用物品须合适,思考要正当。选用衣著和食物时不要考虑是为享乐,考虑
到衣服是为防御寒冷和暑热,以及遮护羞耻;食物是维持修道的根本,是为滋养身体。
有了如此正当的思考,烦恼将无由生起。
第四,凡事都须忍耐。忍耐寒、暑、饥、渴、辱骂,毁谤更要忍耐,因为接受忍耐
可以消灭燃烧己身的烦恼之火。
第五,远离不应去的所在,远离不可交的朋友。如能做到这一点,烦恼的火焰则消
逝殆尽。(——巴利本中部二·一切漏经)
佛陀篇
第一章 历史上的佛陀
第一节 伟大的生命历程
(一)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在罗希尼Rohini河流域,释迦族老早就建都在迦毗罗
Kapila城。国...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372
37
来自主题: _BibleStudy版 - 人生经历的真实回声
人生经历的真实回声─认识圣经文学系列之四:智慧文学
郭秀娟
圣经里最富文学与哲学意味的书卷,首推智慧书;一般指约伯记、箴言和传道书,
新约则以雅各书最接近旧约的智慧文体。
哲学(philo-sophy)这字在希腊文,就是由「喜爱」和「智慧」组成。
何谓「智慧」?
我想起儿子在基督教幼稚园的新生入学日。老师在黑版上写著WISE,先问有谁会念,
会的到老师耳边小声讲,接著问小朋友这字的含意。孩子纷纷抢答,有「聪明」、
「听话」、「诚实」、「勇敢」、「读很多书」等,家长莫不希奇小孩的灵巧,竟
能给出这么高水准的答案。但是,当一个小男生说道:「做对的事」,只听见全场
一片赞叹之声!
韦氏大辞典对「智慧」的定义,包含知识、洞察力和判断力三个层面,这和圣经论
到智慧的内涵和目的(箴一1~6),相当接近:
以色列王大卫儿子所罗门的箴言,要使人晓得智慧和训诲,分辨通达的言语;使人
处事,领受智慧、仁义、公平、正直的训诲;使愚人灵明,使少年人有知识和谋略;
使智慧人听见,增长学问,使聪明得著智谋;使人明白箴言和譬喻,懂得智慧人的
言词和谜语。
箴言大多是精练的格言,是希伯来人从具体经验,归纳而得的生活准
w*******e
发帖数: 6802
38
来自主题: _BibleStudy版 - 【一年精读圣经】7/8 箴言 第8章
【八12~13】
这两节必定是组成一对的。真正的智慧是谨慎而富于机智的(关于灵明与谋略──AV「
机智的发明」,现中「健全的判断力」──见分题研究:「Ⅰ 多面的智慧」第4点,
原书第34页),然而却是植根于敬畏耶和华(13节;参,一7),这样可以免于犯上世
俗智慧的错误(参,太十16)。注意恨恶有两次(13节),第二次是智慧所说的。敬虔
所厌恶的,也就是智慧所恨恶的:在此没有关切上的冲突。——《丁道尔圣经注释》
【智慧的赏赐(八14~21)】
从第14~17a节,所有代名词与人称代名词我(中文都一样,英文则有 mine、I、me 之
别),都是强调用词,所以支配整段经文的,可能是智慧本身,而不是它的受益者(14
~17节),也不是它的益处(18~21节)。第17节对寻求之人的保证,参雅各书一5~8
;并见一28的注释。
这些益处到底是属物质的,还是不属物质的呢?当然是两者都有,但最主要的还是后者
。如果掌权之人(15、16节)需要智慧,乃是为了施行公平,而不是为了利益。如果丰
富(18节)是由智慧所赐的,也就伴随着尊荣与公义(虽然公义在第18节也可以有次要
的意思「成功」──现中、RS... 阅读全帖
h*******d
发帖数: 1191
39
来自主题: _BibleStudy版 - 【一年精读圣经】7/8 箴言 第8章
思考题:
1. 智慧在大声呼唤,你听到后有何种回应?
我们应该回转,应当听智慧的言语,公义并真理的话,因为它是以灵明为居所,又寻得知识
和谋略.
2. 对有些罪我恨之入骨,对有些罪却不那么……
你会有这样的感受吗?
有这样的感受,对于很明显的罪比如奸淫掳掠等很憎恶,但是在工作生活中很多事上免不
了爱世界,发脾气有怨言常常不自觉又流露出来
3. 8:22-31 在创世之初就有了,智慧到底是什么?
智慧就是神性的一面,是自有永有的.当我们信入主并接受基督耶稣时,我们就有从神来
的智慧.
4. 本章你最喜欢或者有感动的经文是什么?
32 众 子 啊 , 现 在 要 听 从 我 , 因 为 谨 守 我 道 的 , 便 为 有 福 。
33 要 听 教 训 就 得 智 慧 , 不 可 弃 绝
34 听 从 我 、 日 日 在 我 门 口 仰 望 、 在 我 门 框 旁 边 等 候 的 , 那
人 便 为 有 福 。
35 因 为 寻 得 我 的 , 就 寻 得 生 命 , 也 必 蒙 耶 和 华 的 恩 惠 。
w*******e
发帖数: 6802
40
来自主题: _BibleStudy版 - 【一年精读圣经】7/9 箴言 第9章
【智慧建造房屋,鉴成七根柱子表示什么?箴九1】
答:在这一章中,智慧又再一次的人格化,显在人的眼目中,智慧好像是一个慈蔼的主
妇,她设摆丰盛的筵席,请无知愚蒙的人来吃喝,并要他们舍弃愚蒙,就得存活,走光
明的道(2-6)。关于这里所说的七根柱子是表示什么?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神创造
七日的代表,有人认为是七种学艺,甚至于说是箴言的头七章。但有许多人辩论说,这
个七的数字,并不含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公然而不论如何说法,我们总可以把这七根柱
子,认为是知识、谋略、真智能、灵明、智谋、训诲和聪明等这七种内涵。这里每一种
特征都经常在箴言书内出现(箴一2,4,二6,7,三19,五2,六23,八5,11,12),
九10),每一种都是智慧的一面,都是一根柱子(参赛十一2)。笔者认为这种启示,
不仅是在旧约中显明,而且也在新约中得到一点新的发现,如在雅各书说到「惟独从上
头来的智能,先是清洁,后是和平,温良柔顺,满有怜悯,多结善果,没有偏见,没有
假冒」(雅三17)等;这里的七种属灵德行也可以说是七根柱子,不过是显示这智能另
一方面的七种含意而已。总而言之,这前后所提的七根柱子,是用来建造这一所智慧... 阅读全帖
x*********s
发帖数: 5554
41
来自主题: _BibleStudy版 - 请推荐短文网址
嗯,我就读过一期。。。
后来读了小半年灵明日粮,后来也不读了。
现在看 heaven word 7, 每天6分钟。。。
首页 上页 1 2 3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