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 发帖数: 8107 | 1 ☆─────────────────────────────────────☆
SeeU (See you) 于 (Fri Nov 26 21:14:34 2010, 美东) 提到:
感恩节到师姐家吃晚饭(她开玩笑说我去应供),师姐刚从澳洲禅修一月归来,气色极佳,脸色红润,连皱纹都似乎消失了。师姐得了三禅,习性大变,过去狂爱华衣美食呼朋引伴玩耍,话痨一个,是个气场强大的女人,家里几个男人都乖乖听她的。现在只想禅悦为乐,平日闭门谢友
贝虬纾眯兄晃蓿路蟀胨腿耍约赫掌既恿耍バ吹奈恼乱捕簟!刚庑┒际窃銮课野矗静换岽纯炖帧!故闳缡撬
师姐听我说最近不想禅修,想找女友,直呼「Mara 已经在你脑里建立了根据地。你要小心。」「不过 Mara 其实也很好对付,阿含经中 Mara 一旦被识破,就说 "The monk knows me." and disappears.」
「你现在不要急著找女友。把精力放在修禅定,得到禅悦后你就不会想找女友了。维持好的 relationship 或婚姻都是很累的事,两个人要互相迁就。你自己的烦恼都无法断除,LP 还指望你替她排忧解难。两个充满烦恼的凡夫纠缠在一...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2
“心一境性”或者初禅,应该与”禅那”的争议一样
禅那几乎是禅定的同义词
可能多数人认为”禅那”指安止定、”心一境性”、能所合一,也就是杂阿含中说的
”净念、一心”。
而剎那定、近行定还不算禅那,也就没达到初禅。
但杂阿含中说的初禅并没有 ”净念、一心” (心一境性)
不知为何后世人都说初禅必须有”心一境性”?
缅甸禅师诠释“禅那”区分为止禅禅那、观禅禅那
但有学者指出”观禅禅那”没在巴利经、论及注释文献提到。
另有学者温宗堃认为巴利注释文献里,“观相(禅那)”具有“燃烧义”及“观照义”,
”观禅禅那”未出现在巴利注释文献中,但其内涵与注释书的“观相(禅那)”相合,
因此“禅那”不仅属于色界、无色界可称为禅那,毗婆舍那乃至出世间的道、果,亦涵
盖于禅那的范畴中。
我认为,既然佛教的”禅那”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
那么安止定或”能所合一”的心一境性如何思维修或静虑呢? 不懂
我认为,很可能佛教的禅那或者杂阿含中说的”净念、一心,并不一定是”能所合一”
也就是说,佛陀说的四禅有两种,
对于直接找佛陀修行的人,佛陀说观禅四禅
外道已经修了安止定的人,佛陀说止禅四禅
当时有很多外道跳槽找佛陀修... 阅读全帖 |
|
w******o 发帖数: 442 | 3 I found following on net, but do not know if it is correct?
无所缘的禅修
直入自心的根源:安住在赤裸的觉性中。
——帝洛巴,《恒河大手印》
父亲一开始教我将心自然地“安住在赤裸的觉性中”时,我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明
明没有安住之地,叫我怎么把心“安住”在上面呢?
幸运的是,我父亲那时已经去过许多国家,遇到了不少人,也跟他们聊过他们的生
活、难题或成就等。这的确是身着僧袍的好处之一,因为人们通常会觉得你很有智慧或
是个重要人物,因而愿意敞开心胸跟你倾诉他们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父亲举了一个饭店职员的故事来说明如何安住自心,他每天都要站在柜台后面8个
小时,帮客人办理住房、退房登记,听客人对房间不满的抱怨,还要时常跟客人争论账
单的事。因此,每当快要下班的时候,他总是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工作了一整天,他已
筋疲力尽,满心期待回家之后泡个舒服的热水澡,再躺在床上深深吐一口气,让自己完
全放松。接下来的这几个小时只属于他自己,他不需要穿着制服站在那儿,不需要听别
人抱怨,也不需要盯着电脑屏幕确认客人的订房,以及查询是否还有空房。
这就是... 阅读全帖 |
|
w******o 发帖数: 442 | 4 I found following on net, but do not know if it is correct?
无所缘的禅修
直入自心的根源:安住在赤裸的觉性中。
——帝洛巴,《恒河大手印》
父亲一开始教我将心自然地“安住在赤裸的觉性中”时,我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明
明没有安住之地,叫我怎么把心“安住”在上面呢?
幸运的是,我父亲那时已经去过许多国家,遇到了不少人,也跟他们聊过他们的生
活、难题或成就等。这的确是身着僧袍的好处之一,因为人们通常会觉得你很有智慧或
是个重要人物,因而愿意敞开心胸跟你倾诉他们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父亲举了一个饭店职员的故事来说明如何安住自心,他每天都要站在柜台后面8个
小时,帮客人办理住房、退房登记,听客人对房间不满的抱怨,还要时常跟客人争论账
单的事。因此,每当快要下班的时候,他总是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工作了一整天,他已
筋疲力尽,满心期待回家之后泡个舒服的热水澡,再躺在床上深深吐一口气,让自己完
全放松。接下来的这几个小时只属于他自己,他不需要穿着制服站在那儿,不需要听别
人抱怨,也不需要盯着电脑屏幕确认客人的订房,以及查询是否还有空房。
这就是... 阅读全帖 |
|
f********4 发帖数: 253 | 5
观察,确切的说是vipassana,的确是万能药,而且还是唯一能从根本上解决一切问题
的药……那些来的快的只是表面上暂时解决而已,尤其是解决导致情绪痛苦的问题,即
便解决了目前这个,但因为这缘生缘灭的世界永远不会因我们的愿望而改变,总会有其
他的问题继续产生困扰的,从没听说有一个人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可能的话大概也不
需要佛法了……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另外我个人可以说没有修止禅的经验……不过文章倒是看过一些。不知道你听没听说过
黄卡,以前想靠这个开发照相记忆,现在想来跟修止禅很接近,不过因为太懒了没多少
进展就放弃了……只要盯着那张图看的话过一段就会产生残影,闭眼专注这个残影等它
消失后继续这个过程。似乎持续练习的话不再需要看黄卡眼前也能显现出它的样子,想
开发照相记忆的就练习操纵变换这个影像,想修止禅的我认为专注这个影像就行了。通
过不断的寻伺某个目标去除五盖引起喜乐,进而强大的一境性得以建立,止禅应该基本
就是这个原理。
另外止禅的修习好像比通过观禅证涅槃都困难……
runsun的文章里提到过
=================
道澄尊者说,在缅甸... 阅读全帖 |
|
r******4 发帖数: 178 | 6 >在我看,这些较禅宗的看话头,还是要粗糙一些的。
我所知道的看话头,是典型的止禅。
>止、观都是方法。对于易散乱的众生,由止入手,是按部就班;由观入手,也是以毒攻
>毒。而且人家修止法的,后面也不见得没观;修观法的,当然也可以摄止。只因自己搞
观怎么能说是以以毒攻毒?这说明你恐怕根本不懂观是什么。
修止法的,当然未必没观,但关键在于,他是否懂怎么观,是否懂怎么出定,这些都极
其细节。
根据我的观察和判断,大乘里面,几乎90%修行人完全弄错。误把止禅里面的观,当成
所谓的止观双运,更把定中境界当成开悟。大乘里面,看不到很纯粹的四念处观禅修法。
如果有,也就六祖说的无念,无住,无相的禅法非常像,但是后期演变成看话头,包括
什么所谓的禅净双修,这些已经出问题。
>了就说别人的止法不对没有意义。
一定要明辨清楚,否则只会走错路。关于止和观,止禅和观禅,这是修行极其重要的基
础,必须要清楚。
》这些大师说修观的时候要从定里出来,不是说就不要修定了。两个概念。
我并无否定说不能修禅定,我说的是四禅八定是未必需要的,如果要修观,必须从四禅
八定当中出定才可以。
而我说的修观所产生的刹那定,和四禅八定 |
|
a*******2 发帖数: 465 | 7 禅修的方法(第四讲)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10月2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修持禅定的方法有很多,前几天讲了共七种,但都属于有相禅定。今天讲无相禅定
,也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专注。
前行:首先,通过一些方法将身、口、意三门调整到最适当的状态,让身口意三门
清净下来。然后,皈依、发心。这些内容和前面讲的一样。
正行:双目凝视前上方的虚空,心里不着任何所缘,即什么也不想。将心放在前上
方的虚空中安住。
双眼睁大盯住前上方的虚空,注意力要特别集中,内心特别专注。双眼凝视的方向
是前方、上方的虚空,向上看。
入定的时间不要太长,要从那个状态中出来。这里说的入定,也可能有这种情况:
阿坝曾有一个修行者,他在森林里修持禅定。有一次,他也不是特意入定的,是自然入
定的。当时他正准备吃饭,突然入定了,在入定的状态中很长时间没有出来。当他出定
的时候,碗里的东西已经腐烂了。他自己不知道,觉得就是一瞬间。
入定时间不要太长,还是要出定,放松一下,然后再以刚才我所讲的那种方式专注
。但是有的时候,也可以先不专注,先观察一...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8 掌中之叶
止禅(禅修)的基础 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悉达多学院 编译
序
【掌中之叶――止观】
一时,世尊在憍赏弥黄檀树林里。那时世尊捡起几片黄檀树叶放在手中,然后问比丘们
说:「诸比丘,你们认为如何?是我捡起来放在手中的这几片黄檀叶子比较多呢?还是
头顶上黄檀树林里的叶子比较多?」比丘们回答说:「世尊捡起来放在手中的黄檀叶子
很少,而头顶上黄檀树林里的叶子很多。」世尊说:「同样地,诸比丘,我所了悟但没
有宣说的法很多,而我(志在)宣说的法很少……。」――出自《相应部.56谛相应.
第 31经》为何世尊只对弟子们宣说「掌中之叶」这般少的法呢?因为这「掌中之叶」
的法是有利益的、与梵行的基础相关、导向厌离、离贪、灭尽、寂静、胜智、正觉、涅
槃,所以佛陀志在对弟子们宣说「掌中之叶」的法。这便是本书的缘起。这「掌中之叶
」的法又是什么呢?这「掌中之
叶」的法就是四圣谛。只有四圣谛才是真正导向厌离、离贪、灭尽、寂静、胜智、正觉
、涅槃的法。虽然世尊还宣说其它如布施、持戒、生天、感官享受过患、出离殊胜等善
巧法门,但是一切善巧法门都志在归向这究竟解脱法门――止观禅法。四圣谛是诸佛不
共(特有)的...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9 禅关策进
禅关策进序
禅曷为有关乎。道无内外,无出入。而人之为道也,有迷悟。于是大知识关吏,不
得不时其启闭,慎其锁钥,严其勘核,俾异言服私越度者,无所售其奸。而关之不易透
,亦已久矣。予初出家,得一帙于坊间,曰禅门佛祖纲目。中所载多古尊宿自叙其参学
时始之难入,中之做工夫经历劳苦次第,与终之廓尔神悟。心爱之,慕之,愿学焉。既
而此书于他处更不再见。乃续阅五灯诸语录杂传,无论缁素,但实参实悟者并入前帙,
删繁取要,汇之成编,易名曰禅关策进。居则置案,行则携囊。一览之则心志激励,神
采焕发,势自鞭逼前进。或曰,是编也,为未过关者设也,已过关者长往矣,将安用之
。虽然,关之外有重关焉。托伪于鸡声,暂离于虎口,得少为足,是为增上慢人。水未
穷,山未尽,警策在手,疾驱而长驰,破最后之幽关,徐而作罢参斋,未晚也。
万历二十八年,岁次庚子,孟春日,云栖祩宏识。
禅关策进。后学云栖寺沙门祩宏辑。
一、诸祖法语节要第一
诸祖法语,今不取向上玄谈,唯取做工夫契紧处。又节其要略,以便时时省览,激
励身心。次二诸祖苦功,后集诸经引证,俱仿此。
筠州黄檗运禅师示众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 阅读全帖 |
|
r******4 发帖数: 178 | 10
天台的止观双运我还没有认真看过,暂时不好评价。
止有两种止,观,有两种观,如果是四禅八定的止和四禅八定的观,这种所谓的止观双
运则是不能解脱的。
观念头来来去去,变化,这个像我说的观禅,但是未必,关键要看当中到底出怎么个观
法。
我说的观禅是密集的对每个念头(一个念头是一个所缘)都要进行识别觉知,而不是观
到念头的起起伏伏。(念头起起伏伏整体成为所缘)
另外,在观思想念头的时候,对于身体的疼痛,外界的声音等等,都是要进行观察识别
的,而绝不能忽略拒绝。
禅宗的观心法门有点像观禅,但是细节程度要比上座部佛教的差距很大。
说止是比较初级的定是大错误,这说明你没弄懂什么是止禅,什么是观禅,甚至不了解
止和观到底是什么。所谓止观双运更是弄错。
止,四禅八定里面的最高定,非想非非想定,都是止,怎么能说初级?
在止的基础上起观,一定是要从四禅八定当中出来,这个时候起的观,才是正观。 |
|
a**u 发帖数: 8107 | 11 ☆─────────────────────────────────────☆
purdueguy (深信因果 往生净土) 于 (Sat Aug 14 12:04:20 2010, 美东) 提到:
如题
不希望runsun同学进来,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不希望又成为一个打
架的帖子。
我最近想打坐,所以来问。
谢谢大家,也谢谢runsun同学。
☆─────────────────────────────────────☆
lingsu (dunzie) 于 (Sat Aug 14 14:22:59 2010, 美东) 提到:
网上一搜一堆材料
☆─────────────────────────────────────☆
Yisu (yisnotme) 于 (Sat Aug 14 14:25:26 2010, 美东) 提到:
真正的禅宗是不太讲打坐的. 南传并不是十分了解, 看过一些阿姜查关于打坐的文字.
看上去很像小止观, 也就是数息, 随, 止, 观, 还, 净. 个人理解禅宗的日常修行, 类
似四念住中的心念住.
☆─────────────────... 阅读全帖 |
|
r**m 发帖数: 1825 | 12 这是保存的runsun 过去的发言,提到贪著于定乐的危害
===================================================================
马哈西禅师实际反对修四禅八定,而且他也讲明了原因。
他说根据禅师的统计,在这个时代,只有不到2%的修四禅八定者从止禅升到观禅,其余
全部被止禅给迷惑了。他建议越过四禅八定,直接进行观禅,马哈西的禅法,也叫干观。
他的这个观点,我比较同意,我个人认为,被止禅迷惑的,绝对不止98%,恐怕是99.99%
他说的那个2%,可能是针对南传里面先修止禅,再修观禅的修行者。
在大乘和密乘里面,由于佛陀的内观几乎已失传,所以中招率高得厉害。
=====================================================================
先止后观的行者很多都陷在定中出不来,前功尽弃,这个大毛病大乘讲的很少,
就是南传里,真正修内观(干观)的,也主要是缅甸的禅师如马哈希一派的 (其实就
是缅甸帕奥禅师也不是纯粹的内观),泰国的阿姜查,阿姜李,阿姜摩诃布瓦等等我个
人认... 阅读全帖 |
|
|
t******g 发帖数: 17520 | 14 就我读的一些资料, 一个证果的人是不可能没有初禅的
至于初禅能否到4果, 这个就不知道了, 有人说可以, 有人说不会
这个是不会是指,随着修行深入, 自然而然一定会带到4禅
转个这个
亲身实践
——关于禪那境界(回忆阿姜放)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Seeing for Yourself———A monk recalls his teacher’s bootstrap method for
navigating the jhanas
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
原文版权所有 © 2004 坦尼沙罗比丘 。免费发行。 本文允许在任何媒体再版、
重排、重印、印发。然而,作者希望任何再版与分发以对公众免费与无限制的形式进行
,译文与转载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译版权所有 © 2005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 流通条件如上。转载时请包括本站连接,并登载本版权声明。
[简介: 本文原载于英文佛学杂志《三轮》2004年冬季刊。]
我最初开始跟我的老师阿姜放学习时,他递给我一本禅...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15 就我读的一些资料, 一个证果的人是不可能没有初禅的
至于初禅能否到4果, 这个就不知道了, 有人说可以, 有人说不会
这个是不会是指,随着修行深入, 自然而然一定会带到4禅
转个这个
亲身实践
——关于禪那境界(回忆阿姜放)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Seeing for Yourself———A monk recalls his teacher’s bootstrap method for
navigating the jhanas
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
原文版权所有 © 2004 坦尼沙罗比丘 。免费发行。 本文允许在任何媒体再版、
重排、重印、印发。然而,作者希望任何再版与分发以对公众免费与无限制的形式进行
,译文与转载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译版权所有 © 2005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 流通条件如上。转载时请包括本站连接,并登载本版权声明。
[简介: 本文原载于英文佛学杂志《三轮》2004年冬季刊。]
我最初开始跟我的老师阿姜放学习时,他递给我一本禅... 阅读全帖 |
|
r****r 发帖数: 755 | 16 ===================================================================
马哈西禅师实际反对修四禅八定,而且他也讲明了原因。
他说根据禅师的统计,在这个时代,只有不到2%的修四禅八定者从止禅升到观禅,其余
全部被止禅给迷惑了。他建议越过四禅八定,直接进行观禅,马哈西的禅法,也叫干观。
他的这个观点,我比较同意,我个人认为,被止禅迷惑的,绝对不止98%,恐怕是99.99%
他说的那个2%,可能是针对南传里面先修止禅,再修观禅的修行者。
在大乘和密乘里面,由于佛陀的内观几乎已失传,所以中招率高得厉害。
=====================================================================
先止后观的行者很多都陷在定中出不来,前功尽弃,这个大毛病大乘讲的很少,
就是南传里,真正修内观(干观)的,也主要是缅甸的禅师如马哈希一派的 (其实就
是缅甸
帕奥禅师也不是纯粹的内观),泰国的阿姜查,阿姜李,阿姜摩诃布瓦等等我个人认为
都是
先止后观的路子,所以读他们的自述,可以看到他们修行中 |
|
r******2 发帖数: 1021 | 17
另外纯观禅主要就是欠缺禅相,定力不足,但是在核心原理上,也和止禅是有类似性的。
刹那定也有心一境性,也会有喜的禅支,但是和止禅禅定不同的是,刹那定的所缘在高
速变化,它的稳定性也没有止禅那么高。
在修观禅的时候,也会对心识,心所,所缘有比较直接的体验,要懂得明辨。
观禅修得好的人,也必然会明白止禅是怎么回事,它只是欠缺止禅的定力,或者不修止
禅而已。 |
|
h***s 发帖数: 1716 | 18 说说我的观点/猜想.
对于问题1和2, 我猜想, "止"和"观"有相同的神经认知机制, 对应到禅修的实践上, 就
是两者的共同点, 活在当下,或者关注于当下(current moment). 这个有点象是禅修实
践中关于"正念"的核心思想.
对于3, 4, 我不知道.
对于问题5, 这个心到底指什么, 理论上还是模糊的. 这其实和人的"意识"这个概念可
以紧密类比. 意识可以为任何一个普通人所体验和实际知道, 但是没有一个确切的客观
对应. 既然这是个开放的问题, 话就只能说到此. 我相信, 心或者意识, 有对应的神经
学(物质)基础. 不过现在的科学还没有揭示它.
6, 关于"心路历程", 我相信, 现代神经生理/心理学,神经认知学和相关的其他学科已
经给出了线索. 简言概之, 应该就是一系列的外部/内部刺激(input/stimuli), 引发的
反应(output/response, 比如记忆, 联想, 预期, 模式匹配, 概念抽象, 等等), 而这
些输出可以作为反馈刺激, 也可以作为下一级处理的输入刺激, 如此连续不断的发生.
这些个假想, 可以和问题1, 2联系起来, 解释... 阅读全帖 |
|
h***s 发帖数: 1716 | 19 说说我的观点/猜想.
对于问题1和2, 我猜想, "止"和"观"有相同的神经认知机制, 对应到禅修的实践上, 就
是两者的共同点, 活在当下,或者关注于当下(current moment). 这个有点象是禅修实
践中关于"正念"的核心思想.
对于3, 4, 我不知道.
对于问题5, 这个心到底指什么, 理论上还是模糊的. 这其实和人的"意识"这个概念可
以紧密类比. 意识可以为任何一个普通人所体验和实际知道, 但是没有一个确切的客观
对应. 既然这是个开放的问题, 话就只能说到此. 我相信, 心或者意识, 有对应的神经
学(物质)基础. 不过现在的科学还没有揭示它.
6, 关于"心路历程", 我相信, 现代神经生理/心理学,神经认知学和相关的其他学科已
经给出了线索. 简言概之, 应该就是一系列的外部/内部刺激(input/stimuli), 引发的
反应(output/response, 比如记忆, 联想, 预期, 模式匹配, 概念抽象, 等等), 而这
些输出可以作为反馈刺激, 也可以作为下一级处理的输入刺激, 如此连续不断的发生.
这些个假想, 可以和问题1, 2联系起来, 解释... 阅读全帖 |
|
f********4 发帖数: 253 | 20 探索另一种修行方式?如果是以解脱为目标的话应该没有任何必要吧……至少八圣道应
该是必须的。你为什么想要另一种解脱的方式?
南传现在应该公认证果必须体验涅槃,断结是道智的直接作用,从我见到的南传和非南
传地理范围的证果者的涅槃经历描述中推测应该也是这样,唯一的一个例外就是runsun
,我一直不认为他证果了……通过不靠止禅的纯观修法证果的应该都属于慧解脱吧?还
是你有不同的定义?而且证果后只要圣者定期禅修的话几乎随时都能以涅槃为所缘,这
种行为应该也不需要太深的定力
“果定(phalasamapatti)是圣弟子才能证入的出世间安止,而其所缘是涅槃。证
入果定的目的是当下得以体验涅槃之乐。在这些安止里生起的心是与圣弟子证悟的层次
相等的果心。如此四个阶级的圣人都能证入各自的果定,意即须陀洹能够证入须陀洹果
定;余者亦可以此类推。在证入果定之前,(圣弟子)先决意要证入果定,然后从生灭
智次第地培育诸观智,(直至证入果定)(见《清净道论》第廿三章、段六至十五)。
”
“ 一旦你有所体验,即使有时你没有进入寂止状态,每当有让人兴奋的事物时,
只要你专注观察,你会知道这不是真正的愉快,你总是会回...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庆祝Wisdom重见光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0 22:50:46 2009, 美东)
大大的错误!修止,只需要专注于所缘,这个足够。
比如我就在专注的看苹果,苹果是所缘,时时刻刻不离这个所缘,这就是修止,足够了。
随着专注力的提升,会出现止禅的关键,禅相,禅相是最稳定的,所以要牢牢把握禅相
,然后才能真正入初禅,如果不出现禅相,是绝对不能入初禅的,这一点南传公认。
为什么要求这样严格呢?这是因为止禅只是单纯的修心一境性,所缘必须是高度的纯一
。而只有禅相才是最纯的。
当你在修念佛的时候,刚开始状况,尽管你以为自己挺专注的,但此时所缘是很混乱的
,瞬间可能是佛号本身,瞬间可能是知道自己正在念佛号,瞬间可能是佛号的间隙,所
缘一直在变,这种状况,是无法入止禅的,心还在不断的摇动。不稳定.
修止,就单纯的修止,忌讳的就是所谓的止观双运。即一会专注所缘,一会知道自己正
在专注所缘,这种叫做四不像修法,既不能入四禅八定,也不能积 |
|
r****n 发帖数: 8253 | 22
二禅三禅四禅积累的定力更强大,更稳定,如果用于修观,会更锐利。
对于有大量时间打坐修行的出家人来说,安止禅是一个选择。而且他可以修出神通力量。
但是对于在家修行者来说,由于很难有有持续性的打坐时间,并缺乏良好的打坐环境,
安止禅可以说一条弯路,而不是直路。不过对于有些人未必,有些人本身适合修定,或
者曾经积累过比较强的定波罗蜜,他可以很快入安止禅定,而且安止禅定是一个非常好
的休息方式,并有强大的禅悦。他也可以一定程度增加修行的兴趣,但如果成了贪恋或
者执着于一些禅相,就是错误的。
现在还存在一种状况,就是相当多的人他本身修的即不是严格的安止禅,也不是真
证的观禅,而是一种四不像的安止禅,自己处在近行定的阶段晃悠,然后说成是止观双
运,这种是很糟糕的。 |
|
r****n 发帖数: 8253 | 23 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
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漏。世尊教我,及拘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
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
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佛
问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
==========================
看看这段,是典型的修止禅的出入息,因为里面有提到止禅的禅相,“出入如烟”,“
鼻息成白”,“化为光明”。可是止禅是绝对不可能解脱的,出入息的止禅,是修习观
禅的基础,通过修出入息的止禅,积累出定力以后,必须要改修观禅,出定后观察当下
现起的任何身心现象(四念住),然后才能解脱。
楞严作者读了一些佛经经典,但是并没有深入理解,于是把出入息的止禅(前部分)竟
然也列为一种圆通法门,非常荒唐。
另外还有大迦叶,他在佛教里面是解空第一,楞严的作者根据这个编造出了一个大迦叶
是在修空观。。。
这种低级的牵强附会的编造非常可笑,最可笑的是楞严作者竟然说印度是草菜不生,根
本就不了解印度的地 |
|
x******i 发帖数: 14369 | 24 世间禅与出世间禅——堪布“青年佛教学术研讨会”禅修主题演讲
一. 禅修的重要性
刚才,主持人请我讲《释迦牟尼佛修法仪轨》。关于这个仪轨,你们自己看一下就行。
这里,我只是稍稍补充一点。
首先,我想说的是,信不信佛教是你的自由。我们不会用任何一种方法引诱你进入。即
使有的人想出家,我也没同意。一般来说,我不是很赞叹知识分子来这里出家。我让他
们观察自己的心,这样的决定是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不然,你初到寂静地,刹那间产生了一种感觉:啊,出家是多么地清净啊!但是,时间
一长,你偶尔萌发的不成熟的发心就渐渐退失了。对你们自愿出家,我都是抱持这样谨
慎的态度,对你们信教更不会强求,会尊重你个人的决择。
在座的同学,有的对佛教有信心,但对佛教的教义又不太了解。带着这样一种信心,跟
着上师或什么人到处跑,既浪费时间,又容易趋入歧途。如果没有缘起,你不会值遇很
好的上师。各种修法是那么多,以后都可以求,这些都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系统地
学习佛法。
关于“禅修”,我先简略地讲一下禅修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上很多人,不
论是企业家、领导、还是学校里的老师都心力交瘁。从表面上看,科技发达给人...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25 ——堪布“青年佛教学术研讨会”禅修主题演讲
演讲人:索达吉堪布
一. 禅修的重要性
刚才,主持人请我讲《释迦牟尼佛修法仪轨》。关于这个仪轨,你们自己看一下就行。
这里,我只是稍稍补充一点。
首先,我想说的是,信不信佛教是你的自由。我们不会用任何一种方法引诱你进入。即
使有的人想出家,我也没同意。一般来说,我不是很赞叹知识分子来这里出家。我让他
们观察自己的心,这样的决定是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不然,你初到寂静地,刹那间产生了一种感觉:啊,出家是多么地清净啊!但是,时间
一长,你偶尔萌发的不成熟的发心就渐渐退失了。对你们自愿出家,我都是抱持这样谨
慎的态度,对你们信教更不会强求,会尊重你个人的决择。
在座的同学,有的对佛教有信心,但对佛教的教义又不太了解。带着这样一种信心,跟
着上师或什么人到处跑,既浪费时间,又容易趋入歧途。如果没有缘起,你不会值遇很
好的上师。各种修法是那么多,以后都可以求,这些都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系统地
学习佛法。
关于“禅修”,我先简略地讲一下禅修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上很多人,不
论是企业家、领导、还是学校里的老师都心力交瘁。从表面上看,科技发达...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6 已经讲了菩萨要怎么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四度波罗蜜,现在所要讲的是
菩萨要怎么修行禅那波罗蜜?
我们现在来看 马鸣菩萨怎么说:“知法性无动无乱是清净禅度,随顺修行禅那波
罗蜜。”(《大乘起信论》卷2)
我们首先来看这一段菩萨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修学禅那的时候他要怎么转依如来藏
来修行?禅那指的是四禅八定,四禅八定叫作八次第定,也就是说你一定要先证得初禅
,才能证得二禅乃至证得四空定;那么初禅到底要怎么修?想要证得初禅先要修定,然
而定要怎么修?定的意思就是说,制心一处而不动摇,为什么要制心一处呢?因为我们
的心不断地攀缘六尘——想东想西,所以我们就要选择一个境界来让心安住在那个境界
上面而不动摇;然而我们的心并不是说,你想要安住在那边祂就会乖乖地安住在那边!
所以要用各种方法来让祂停在那个位置上面。譬如说有人就用数息,不断地观察自己的
息进息出,用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的心安住在息进息出这个境界上面。当然制心一处不是
只有一种方法,譬如说持名念佛,把自己的心安住在自己念佛的声音上面;还有观想念
佛,观想念佛是去观想佛的形像,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然后去观想...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xiaoputi (小菩提), 信区: Wisdom
标 题: 世间禅与出世间禅——索达吉堪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14 14:43:08 2012, 美东)
世间禅与出世间禅——堪布“青年佛教学术研讨会”禅修主题演讲
一. 禅修的重要性
刚才,主持人请我讲《释迦牟尼佛修法仪轨》。关于这个仪轨,你们自己看一下就行。
这里,我只是稍稍补充一点。
首先,我想说的是,信不信佛教是你的自由。我们不会用任何一种方法引诱你进入。即
使有的人想出家,我也没同意。一般来说,我不是很赞叹知识分子来这里出家。我让他
们观察自己的心,这样的决定是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不然,你初到寂静地,刹那间产生了一种感觉:啊,出家是多么地清净啊!但是,时间
一长,你偶尔萌发的不成熟的发心就渐渐退失了。对你们自愿出家,我都是抱持这样谨
慎的态度,对你们信教更不会强求,会尊重你个人的决择。
在座的同学,有的对佛教有信心,但对佛教的教义又不太了解。带着这样一种信心,跟
着上师或什么人到处跑,既浪费时间,又容易趋入歧途。如果没有缘起,你不会...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2286 | 28 禅修与现代生活
堪布慈诚罗珠
一、什么是禅
随着人们对心灵需求的逐步重视,禅修,已经开始纳入很多人的生活轨迹。禅,也似乎
成为了一种时尚的代名词。在城市乡村的很多地方,无论是寺院、茶馆、餐厅、会所,
常常能看到“禅”的踪影。那么,究竟什么是禅呢?
从印度佛教诞生至今,禅,已经有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汉传佛教的禅学,也有上千
年的历史了。
“禅”是外来词,为印度梵文Samadhi的音译,翻译成中文,叫做禅、禅定或三摩地。
也即使人心安定、平静下来的方法。在禅的后面加上“定”字,不但没有失去原来的音
和义,而且更能让人了解禅的内涵。
现代文明所衍生的浮躁与虚荣,激活了人的物欲。快速的生活节奏,高度的工作压力,
已经把人心逼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此时此刻,禅定,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危机的最佳
选择。
禅有三种:
第一种禅,是佛教最高端的禅。这种禅在中国的开山祖师,是达摩祖师。达摩《血脉论
》中说:“直见本性,名之为禅。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自古至今的禅宗,都一直
在修这种禅。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就描述了这种开悟、证悟、顿
悟的境界,这也是所有佛教徒所追求的、非常高端的境界——...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1415 | 29 >发信人: rapier (Peace), 信区: Wisdom
>标 题: runsun 这段话是字字珠玑, 推荐收精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3 16:18:49 2009)
>===================================================================
>马哈西禅师实际反对修四禅八定,而且他也讲明了原因。
>他说根据禅师的统计,在这个时代,只有不到2%的修四禅八定者从止禅升到观禅,其余
>全部被止禅给迷惑了。他建议越过四禅八定,直接进行观禅,马哈西的禅法,也叫干
观。
>他的这个观点,我比较同意,我个人认为,被止禅迷惑的,绝对不止98%,恐怕是99.
99%
>他说的那个2%,可能是针对南传里面先修止禅,再修观禅的修行者。
原来还有这个数据
>在大乘和密乘里面,由于佛陀的内观几乎已失传,所以中招率高得厉害。
大乘的”观” 到底是如何观? 观什么?
我不太清楚 你知道吗? 能说说吗?
================================================= |
|
b*****n 发帖数: 662 | 30 来源: 佛教导航
http://www.fjdh.com/article/2006/06/2224534728.html
论王守仁与佛教——排禅入天台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3日
来源:觉群季刊目录 总第十五期 作者:惟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王守仁是我国明代理学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一生中存在着许多禅迹,比如经常出入佛寺
与禅师们亲密交流等等,但这些可以说都是表面现象,所以并不重要;王守仁思想的渊
源及其思想精华,或者说思想深层本质内容却是排斥禅宗的;他思想上的援佛入儒,着
手点却是契入天台的心性义理之学。
一、王阳明生平禅迹(略)
二、先进后出(略)
三、契入天台
尽管王阳明行迹上禅迹斑斑,但这些都是表面的,其思想上是辟禅的,是经过了接受佛
教、援佛入儒、辟禅,而最终找到了他的思想渊源——天台佛学的历程。最终我们并不
难发现其思想精华部分都可以在天台找到原形,或者说是对天台的充分吸收和再发展。
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
新儒家比道家、佛家更为一贯地坚持道家、佛家的基本观念。他们比道家还要道家,比
佛家还要佛家。
(一)“心外无物”与 “一念三千”
“心外无物...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557 |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freeman08 (平常心),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禅、定、观、日常、行尽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16 12:25:03 2011, 美东)
这是从我的历史记录中找出来的一篇,经常看的。
其中谈到定-观-全观的关系。不过waichi估计是经常故意把词混淆着用,
免得人背书背的太熟,反而不知道自己到底懂不懂了。全观和修全观大概也不一样。
我从这后面所得的是:你必须在所有不同情况下,都清醒,才算是真清醒。
只能做自己喜欢的、习惯的,还算是执着、attachment.
再一个就是要有次第,和一门深入,
一开始不能四处出击,不断变换。
但到一定时候,就必须变换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执着。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全部实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22 22:19:26 2008)
笑翻.
你个真正的 “心"一定是如如不动的, 没什么狂乱, 你个真正
的 “心" 也一定是...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32
先说南传是这样看观禅的四禅
班迪达尊者在“今生解脱”说明”禅那”有两种:止禅(samatha jhAna)与观禅(
vipassanA jhAna)
止禅,如一般所说,以”概念法”为所缘。
观禅,以「胜义法」(paramatthad h a m m a )为所缘。
观禅的初禅
寻 伺 喜 乐 心一境性
前四个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但”心一境性”可能就属定义或对这个词的看法的不同了
先为有些可能对一些名词还不了解的人解说一下。
概念法,指自己想出来的东西。例如看着红香头,久了,自己心里想象有一片红光,这
个自己心里想象的红光,就是”概念法”
胜义法,应该指可直接感觉到的自己的身心
寻,找到一个所缘。 观禅所缘是自己身心的某件。
伺,在这所缘继续观察,一直一直一直盯着。 观禅,就是一直一直观察。
喜,乐。
因为不断观察,直到离五盖(贪 嗔 掉举 昏沉 疑),心中就出现喜乐
然后,
当前四禅支出现,心变得宁静,不散乱地专注于观察的所缘,
这称为”心一境性”。
这时可以看到心念、身,剎那生灭,不会一整片。心要清净到这种程度。
也就是”名色分别”。看清楚看到心念一起,身体如何动作。
然后...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33 (二)深妙禅偈
有大福德始念佛 发菩提心修十善
佛说无上深妙禅 浅人当作浅法看
四仪庄严三业净 坚守重戒勿少犯
打破人我是非关 放下生平闲知见
谈玄说妙不相干 三字真传老实念
只此即是长夜灯 苦海慈航斩魔剑
要拔多劫生死根 直拼此身作呆汉
五宗八教一句收 切莫念外觅方便
过缓过急同是病 强想一心心愈乱
志坚如钢气如绵 不间不杂自成片
因心果佛互感应 根身器界潜转换
烦恼未伏念不一 习气不除佛不现
千万句如一句时 何愁不见弥陀面
此事非易亦非难 三昧全凭信行愿
第二个内容是深妙禅。怎么又谈到禅了,这是《大集经》的话:‘若人但念阿弥陀,是
名无上深妙禅。’不但是禅,而且是深的禅,妙的禅,而且是无上的深妙的禅。中国旧
日的知识份子(士大夫阶级)欣赏禅宗,鄙视净土,认为唯有禅宗才是高深玄妙之法,
至于净土只是愚夫愚妇的行径,其实他本人正堕在颠倒见之中,如大富盲儿身在宝中为
宝所伤。另外一种,目前有许多人,久修无功,
产生消极情绪,自认什么都不行,我看经不能深入,参禅更不是根器,学密还有许多怀
疑的地方,我什么也不行。所以我没有办法就只好念念佛吧!这个说法,表示这个人虽
然习净,但对于净宗缺乏正...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34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全部实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22 22:19:26 2008)
笑翻.
你个真正的 “心"一定是如如不动的, 没什么狂乱, 你个真正
的 “心" 也一定是能起用. 你正是全没啊.
你的所谓全观的根本就是妄心. 把常人见脑杂念就称为全观,
你的全观之心是死的呀? 它不能起用呀? 它不能专一做事的
呀? 你日常做事很心散, 不能很专心的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
心, 就是修专心禅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心, 就不能全观呀?
别人心不专一做事, 或心专一做事, 也能全观. 而你却是个死
的妄乱心, 不专一做事就伪成全观, 即连全观又专一做事之
能也没.
谈到观明暗你更是笑坏人, 明暗本就指全部, 明暗本就指一
切有形无形, 别人观一切就不是全观, 你观一切就就是全观.
呵呵.......无耻的runsun, 自己才著空修初禅而不自知, 稚幼
行为, 笑坏人喔. :) .......................
==
对付自欺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表演, 然后指出任其左闪右避,
并不时...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35 这是从我的历史记录中找出来的一篇,经常看的。
其中谈到定-观-全观的关系。不过waichi估计是经常故意把词混淆着用,
免得人背书背的太熟,反而不知道自己到底懂不懂了。全观和修全观大概也不一样。
我从这后面所得的是:你必须在所有不同情况下,都清醒,才算是真清醒。
只能做自己喜欢的、习惯的,还算是执着、attachment.
再一个就是要有次第,和一门深入,
一开始不能四处出击,不断变换。
但到一定时候,就必须变换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执着。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全部实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22 22:19:26 2008)
笑翻.
你个真正的 “心"一定是如如不动的, 没什么狂乱, 你个真正
的 “心" 也一定是能起用. 你正是全没啊.
你的所谓全观的根本就是妄心. 把常人见脑杂念就称为全观,
你的全观之心是死的呀? 它不能起用呀? 它不能专一做事的
呀? 你日常做事很心散, 不能很专心的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
心, 就是修专心禅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心, 就不能全观呀?
别人...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zoun (Light be with you.),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北美寺庙及禅修中心总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13 13:27:08 2012, 美东)
当代直贡噶举的大成就者噶千仁波切,在Chino Valley, AZ 的道场:
www.garchen.net
噶千仁波切简介
藏传佛教止贡噶举派三大活佛,是指历史上,当止贡法王的转世灵童尚未寻获或年
幼时,有资格担任摄政法王的噶千、洛千与尼宗赤千三大仁波切,如果加上现任止贡法
王幼年的摄政─赤扎仁波切,就成为止贡噶举四大活佛。
其中,又以噶千仁波切的转世世系最为久远,第一世噶千仁波切是止贡噶举创教祖
师─吉天颂恭的心子─噶当巴,此后诸世皆与历代止贡法王互为师徒。此生─第八世噶
千仁波切(1937- ),系由第三十四任止贡法王滇津喜威罗卓(持教和慧,1874-1943) 所
指认。并以洛千、洛锺楚为主等上师处,领受全部止贡派灌顶与教法。十九岁闭关修持
《大印五支》与普巴金刚圆满,随即因时局变化,被以莫须有的... 阅读全帖 |
|
r******2 发帖数: 1021 | 37
止禅禅定,也就是四禅八定当中不可以观到念头。
观禅禅定,也就是刹那定可以观到念头。
我们通常说的禅定,是指四禅八定的止禅禅定。
但实际根据经典以及注释书,禅定包含两种,止禅禅定和观禅禅定。
waichi和他的弟子们修的东西,即不是止禅禅定,也不是观禅禅定,叫做四不像禅定。
当然,称呼为专注还算勉强可以吧。 |
|
Y**u 发帖数: 5466 | 38 ☆─────────────────────────────────────☆
wuyu (wuyu) 于 (Thu Sep 22 11:39:16 2011, 美东) 提到:
请各位继续批评指正,谢谢!
第三篇:慈心念
慈心念的在修行中最重要修行之一。我个人认为,慈心念,安般念,身心受念住,应该
是初学者修行的三个支柱。佛法修行中,除了以解脱为目的的念住修行是佛家独有外,
其他的业处在别的入世宗教中都可能会有类似的方法。所以,有人如果认为“ 慈心念
”类似基督教里祷告,我也赞成。慈心禅练习的内容我已在第二章安般念的前方便中讲
过,此处不在赘述。一般我会在安般息念前,睡前做全套练习。平时则只以柔软慈爱的
心态祝福境遇所缘“快乐智慧无烦恼”或“福慧圆满”。佛法里对慈心禅作用有明确定
位。根据心法及心所法我们还可以对慈心禅的法理进行推测。
对于念住修行的“观禅”,作为“止禅”的“慈心念”和“安般念”所培养的定力是必
不可少的。慈心禅的独特作用还表现在他是在“轮回”中最好的保护法之一。我们知道
,慈悲也是”四梵住”的组成部分,即入世修行的最高层”梵天”所持有的品质。佛法
认为它的功...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9 泉边林下
1:过度追去安住分而忽略观察分;
很多修行禅那者过分追求禅定,而忽略了禅定中的观察。把佛教的禅那修成单纯的寂止
,这样的话,即使寂止修得很成功,也只是某个禅天的禅那,和我们的解脱目标相差实
在太远,所以般若观非常重要。很多人过分迷恋四禅八定,老实说,我们用一生的时间
能实现四禅八定吗?即使实现了,又能够解脱吗?实际上初步修行禅定者即使他有安住
的能力,他的安住时间不允许超过整个禅那的百分之十,也就是说,初期的禅定者要求
在十分之九的情况下是在观察分。有的人把四禅八定和禅宗划在一起,这完全是个误解
,佛教的禅那区别与四禅八定的正是观察分,借用禅定力量来突破能所对立的执着,把
禅定当做契入本觉的手段和助力,在奢摩他的基础上做毗婆舍那。也就是用在寂止的基
础上做观察修,因此正见的树立特别重要。
2:修法的单调性
用单一的手段调服自相续,比如修数息观的不会灵活利用不净观,修念佛观的不能灵活
观心等等,我们调整自己心相续方法有很多种,要根据自己心的现量来做调整,比如烦
恼非常重的要用剖析调服,心的粗分已经初步安定的情况下用直视调服,直视调服还要
根据自己心的现量做粗直视和细直视调服,... 阅读全帖 |
|
w**u 发帖数: 311 | 40 Sekon,
“ 师兄”受不起, 你谦虚了,你学佛比我早.
一般来说, 观禅要有一定的定力基础. 许多行者先修止禅至少到近行定 (有些传承一
定要初禅),再修观禅。的确是 “纯了才有敏锐“。
止禅特点是排他的,只专注于一个所缘。所以,纯净没杂念,并能长期持续是要求。
观禅得要求是对真实法的洞察力。洞察力包括,1)速度,像高帧显微镜,强调的是当下
,是时间的质量,我称为“敏捷” (不是敏锐)2)分辨度,就像超高分辨显微镜,强
调的是空间的质量,我称为“精细”。3)范围,就好象高像数,我称为“全面”。
实践上,阿姜查不喜欢分止禅或观禅。马哈西体系不单独练止禅。 |
|
a**u 发帖数: 8107 | 41 ☆─────────────────────────────────────☆
bdbd (kakali) 于 (Sat Feb 20 20:49:57 2010, 美东) 提到:
首先要分辨禅相-----遍作相、取相、似相,其次是要找到有分心,而不是急于分辨自
己在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没有见到遍作相、取相、似相,那是连初禅的边边都没有挨到,强行去分辨那只能是心
理安慰。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首先,要确定你自己的修行业处,比如入出息念、慈心禅那等,
对于不同的禅定方法,禅相会不一致。
这里只描述入出息念,对于入出息念,业处是人中部位经过的呼吸。
1、遍作相的初始阶段:修行到一定阶段,最先可能会出现光,有些禅修者会感觉眼前
好像有一片像云、像烟一样的淡白色光;有些禅修者会感觉好像有一层白雾笼罩着自己
;有些禅修者感觉在额头、眼前或者脸前有光。这些是遍作相的初始阶段。
2、遍作相的遍作定阶段:当定力提升时,出现在接触点(人中)附近的如烟、如雾状
的灰白色光,也称为“遍作相”;而此时的定力则称为“遍作定”
3、取相阶段:当心专注在遍作相时,定力将能得到提升。此时,出现在接触点...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42 第9章 云门家风
一、文偃机用
云门宗,亦称云宗,以云门文偃为宗祖,因文偃住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举扬一
家宗风,后世取其的居山名而命宗。
文偃(864-949),俗姓张,苏州嘉兴人,幼年依本地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
。敏质生知,慧辩天纵。及长,至常州毘陵坛受具足戒。侍奉志澄数年,偏览诸经,深
究律部。虽持戒清业,而心事未了,乃辞志澄往睦州参学,经数载,尽得睦州和尚之法
。又谒雪峰义存,据《云门匡真禅师录》载:他至雪峰庄,见一僧乃问:“上座今日上
山去耶?”僧曰:“是”,师曰:“寄一则因缘,问堂头和尚,只是不得道是别人语。
”僧曰:“得”。师曰:“上座到山中见和尚上堂,众纔集便出,据腕立地曰:‘这老
汉项上铁枷,何不脱却?’”其僧一依师教。果然,雪峰一闻此僧语,便下座拦胸把住
曰:“速道!速道!”僧无对。峰拓开曰:“不是汝语。”僧曰:“是某甲语。”峰曰
:“侍者将绳棒来。”僧曰:“不是某甲语,是庄上一浙中上座教某甲来道。”峰曰:
“大众去庄上迎取五百人善知识来。”次日文偃上雪峰,峰纔见便曰:“因甚么得到与
么地!”师乃低头,从兹契合。温研积稔,密以... 阅读全帖 |
|
f********4 发帖数: 253 | 43 初禅有的是寻伺,觉观是不恰当的翻译。再说二禅就无寻无伺了……止禅是高度专注于
一个目标达到一种非常平静的境界,任何专注目标以外的心理活动都会妨碍入禅;而观
禅可以以任何不需经思考诠释而直接体验到的究竟法为目标,目的是洞悉它们无常苦无
我的真相。止禅的目标只能是概念法,因为究竟法是不停生灭变化的,很不稳定,以其
为目标不能让心足够安稳。因此一个人不可能既止又观,如果一个人既想止又想观结果
必然是既不能止也不能观……
不知道我书背错了没有……
另外帕奥体系的争议我记得主要是他们主张证果必须要观过去未来的名色,并且必须细
致到不能再分解的程度,而且要观察所有种类的名色,甚至还要观察他人的名色……假
如真要这样的话整个南传佛教界估计只有帕奥体系证的果是真的了…… |
|
t*****r 发帖数: 39 | 44 原贴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bj33.html
佛学精通----金刚禅法讲义
深入篇-------金刚禅法讲义(6.0版)1
1.什么是禅
佛教里有句重要的话:教是佛的口,禅是佛的心。我们讲的第一个题目就是:什么是禅
。佛讲般若类经典,用了22年。佛讲了很多,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内核,就是《大般若经
》,有600卷。《大般若经》里最精华的部分,是《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五千字左右
。再往简化里说,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观世音菩萨讲的,二百多个字。这部经的
含义再浓缩,就是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文翻译成: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再
简单地讲就是:佛的智慧。或者就是“佛智”两个字。再少一点,就一个字,那就是“
禅”。这个禅,就是我们众生内心的佛性,在我们内心,每个人每个众生内心,都有。
实际上我们在做人的时候,能用到这个佛性的功能可能很少,不到亿分之一。一切佛的
智慧德能,就在我们内心里面。佛在菩提树下觉悟时也讲: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
具如来智慧德能,只因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个佛性是我们本有的。举个例子
,比方说你... 阅读全帖 |
|
t*****r 发帖数: 39 | 45 原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bj37.html
190.艺术哲学
在精神食粮里,除去佛法和宗教,一般世间文化人所喜欢的,那就是艺术了。按丰子恺
先生的表述: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艺术),第三层是灵魂生活(宗
教)。艺术这一层也是修行人应该有所了解的。现在的欧洲人往往瞧不起美国人认为他
们根本不懂艺术俗不可耐,也瞧不起今天的中国人,说咱们是Live to work(为工作而
活着),象群蚂蚁一样只知道卖命地工作活在第一层,而他们是work to live(为生活
而工作),他们所谓的生活,一般就指艺术生活第二层,也就是欣赏绘画、戏剧、古典
音乐、滑雪、看斗牛欣赏残杀众生、以及英国富人喜欢的猎狐等等。欧洲人认为他们的
艺术生活已经很发达了,法国的绘画、英国法国的文学等等,都是足以引以为傲的、美
国人呢在这方面显得比较愚痴,多喜欢看一些比较低级动物化的东西,如打球、赛车、
马戏、脱衣舞、打拳等等,美国佬都是些没文化的暴发户俗不可耐,所以欧洲人瞧不起
他们。
实际上人类在一二层的创造都是附属于肉体的、只有肉身存在时... 阅读全帖 |
|
|
a*****y 发帖数: 33185 | 47 简介
南传佛教是由印度向南传到斯里兰卡并且不断发展形成的佛教派系。在教义上,南
传佛教传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遵照佛陀以及声闻弟子们的言教和行持过修行
生活,因此称为「上座部佛教」(Theravàda)。上座部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
、泰国、柬埔寨、寮国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我国云南省的傣族、布朗族、崩龙族
一带地区。上座部佛教使用的经典语言属于巴利语体系,所以也称为「巴利语系佛教」。
上座部佛教流传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现在我们不能够更系统一点地去
了解和上座部佛教同时或者更晚时期盛行过的其它部派佛教(说一切有部除外),因为
他们大多数是在漫长的岁月之中湮灭无闻了,遗留下来的至多是一两部经典论著,甚至
只是片言断语。然而,南传佛教不但非常完整地保存了一套巴利语三藏圣典以及许多重
要文献,而且这些经典是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相当大的地域中唯一不可争辩的权
威性著作。在南传佛教国家,我们至今依然还能够看到按照佛陀当年所教导的行为规范
一样过着剃除须发、三衣一钵、托钵乞食、半月诵戒、雨季安居等等如法如律生活的比
库[1]僧团,使我们仍然能够亲切地感受到最接近于二千五... 阅读全帖 |
|
a*******2 发帖数: 465 | 48 全文在线阅读:http://www.dymf.cn/Item/16019.aspx
第一讲;
禅修的方法(第一讲)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9月29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开始讲一些禅修的方法。百日共修已经学修到了三特加行。三特加行有共同和
不共同的方法,现在学的都是共同的方法。不共同的方法是大圆满(阿底瑜伽)独有的
加行修法,这些不是随便公开学修的。共同的修法主要是身、语、意三个要点。
调整身、语、意,将身语意调整到最适当的状态,这样禅定会自然产生,很多世出
世间的功德也会自然圆满。但是身、语、意要调整到最适当的状态,也是很有难度的!
(一)身的要点
不用说心,就连身体要真正保持一个适当的状态或姿态,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比如
说,毗卢七坐也是很难做到的。毗卢七坐是常用的一种身姿,大乘和小乘都用这个方法
。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在身体姿态方面都是有要求的。让身体完全放松也是很重要的
,若是身体没有完全放松,也没有保持一个适当的状态,禅定很难产生。即使产生了,
有时候也许能入定,但是很容易出现障碍,所以,身体...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1415 | 49
我翻遍杂阿含,也没看过佛陀说空入处、识入处…是”禅”
通常是直接说四禅,
也有很少地方,在四禅之后再接空入处、识入处…,
所以”禅”并不是指空入处、识入处…
而禅分为专注禅(止禅)、观禅,是后世人分的,
杂阿含中没看过,所以不是佛陀分的,
佛陀只有说”禅”
在佛陀的语义里的”禅”,指现代人所说的”观禅”吗?
这很有可能,
因为多处说到三禅”住正念正智”
而”正念正智”是佛陀整个杂阿含修行方向及内观中,到处都看得见,非常重要
“禅”也可指现代人说的专注禅(止禅)吗?
也许可以,但看起来不是重点
但是,在专注禅中,无法控制,那要如何照杂阿含中的方法修行呢? 不知
所以认为专注禅,不是重点
出专注禅可以做深观,那么进到专注禅的初禅出来就可,为何要进二禅三禅四禅?
也许当时许多外道很熟练专注禅,入佛陀门下后,发现出专注禅时可以深观,
因此佛陀顺应每个人情况不同,没有阻止他们练习,
只要求把重点放在最重要的
日常生活对六根五蕴的内观、内观什么、正确心态、正确的修行方向(道路)上。
另外,专注禅可以发展出神通,当有宿命通、天眼通时,
可以看见自己别人如何在六道中翻滚,佛陀说这是三明的明, |
|
r*******c 发帖数: 1060 | 50 有人看过这篇文章么:
年少修行忆事
作者:无名氏
我在台湾出生,出生的时候,佛陀已经入灭了近二千五百年。小时候,我有时会带
着一种惶恐的心情靠近镜子,望着镜中人,摸摸脸,揑揑身体,问自己:「这是谁?」
我甚至于闭起眼睛,注意呼吸几分钟,努力的想自己「生从何来」,然而答案依然没有
浮现,我总有懊恼的感觉。那时,我觉得大部份的人,每天活着,活得那么的老神在在
,竟然都不会想要出离一再循环的生死牢狱(rodha, Vism.495),实在不可思议。隐隐
约约之中,我似乎已在寻根,寻找一条能够「终结生死」(ni-rodha﹐灭,无牢狱(之灾
) )的理路。
在我七岁左右的时候,就由父亲的口中得知,印度曾经有一位释迦牟尼佛,因为体
悟了人生有生、老、病、死的苦,于是透过修行而悟道(脱离生死轮回)。佛陀的修行故
事,在我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可说是记忆犹新,这让我更加的肯定──确实是有个
「出脱生死之道」;那时,我生起了想要修行的心意,可是又不敢说出来。家人及身边
的人都没有在修行,我没有可学习的对象,也不知道何处可找到正确的方法。在缺乏老
师及经书的引导下,我也只能独自摸索。
一...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