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7 发帖数: 808 | 1 釋迦牟尼佛的可靠生平
釋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前,人們稱他為悉達多太子,這是因為他的父親是迦毘羅衛國的統
治者。當時,他處在兩種文明交錯激發的時代:屬於雅利安人[9]傳統的、西方的、《
吠陀》祭祀信仰的婆羅門文化[10],以及非雅利安民族革新的、東方的、《奧義書》理
性思辨的剎帝利文化[11]。不同文化的激盪,成就了一個思想自由,朝氣蓬勃,有利於
探索人生真義的環境。悉達多太子生長在皇室中,生活富裕,自幼在宮中學習傳統的婆
羅門文藝和武技,為王位的繼承而準備。十六歲時,與耶輸陀羅公主結婚,後生得一子
,名羅睺羅。然而,受到當時探求人生真義,尋求解脫風潮[12]的影響下,於二十九歲
時,捨棄富裕的生活,離開皇宮,選擇了出家求道的沙門[13]修行生活。
釋迦牟尼佛的修學歷程
修行生活的第一階段,是禪定的修習。禪定是當時東方非雅利安民族的文化特色,
與苦行一樣,是當時沙門修行者的主流風潮。離開皇宮以後的悉達多,先後跟隨了兩位
老師,很快地修到禪定的最高境界,但仍然不覺解脫[14]。於是,轉而進入苦行林,以
斷食、少食、閉氣、睡釘床、倒立、日曝、坐冰、……等等方式修苦行,尋求涅槃解脫
。六年過去了,... 阅读全帖 |
|
i********7 发帖数: 808 | 2 從《阿含經》中所記錄佛陀的教說來看,釋迦牟尼佛的自覺解脫,是不離現實身心苦迫
的理性覺察與實證,所以解脫後說法的內容,也充分地展露著這樣的理性特質,總是在
現實身心可以經驗的範圍中,以大家普遍可以理解的事理來說明。比如說,從我們的眼
所見、耳所聽、鼻所聞、舌所嚐、身所觸、意所識等,以及從這些感官與外境、意識與
心境的反應而有的認識、感受、想像、意圖等等,來解說。這是因為,如果想離開這些
現實的身心經驗,來談苦迫的止息,只有不知所云,徒增大家的困擾而已[7]。佛陀教
導的重心,總是如此的親切,在日常生活中,「如實知」[8]我們身心反應的種種,從
身心作用的解析中,告訴我們如何去覺察、探究憂悲惱苦,煩惱苦迫的滋生源,以及如
何從這些日常生活的身心反應中,導正我們的觀念,修正我們的行為。凡此種種的教導
,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實際可印證的。佛陀這樣的教導內容,與祭祀、祈禱、占卜
、咒術、神通等印度當時的流行風潮[9],都不相關,因為祭祀、祈禱、占卜、咒術、
神通,不與造成苦迫的主要原因有關,也不是止息身心苦迫的關鍵方法。佛陀教導的方
法,必然扣緊著身心反應中,貪愛、主宰欲、我見、我慢與無明的... 阅读全帖 |
|
n**********a 发帖数: 438 | 3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baiyejing/default.php
(6)恰嘎國王──侮聖懺悔 王位復得
一時,佛在舍衛城。有位名布德作拉巴Ra多扎的人依靠佛陀的加持力遣除了三
界輪迴的痛苦,獲證聖者羅漢果位,因感世尊恩深似海而發願度化無邊的眾生以報佛恩
。他觀察所化眾生的時、處、因緣等,得知南方果賢巴(印度六大城市之一,漢譯薩彌
城)的眾生與他有緣,而且得度時機已成熟,於是,身披袈裟、手持缽盂前往果賢巴城
化緣。果然得到一有名大施主及其眷屬的長期供養。尊者應他們的根機、意樂傳授了相
應的佛法。有的得暖位(Usma Gata,此位可燒除煩惱,接近見道無漏慧而生有漏之善
根,並以此位觀欲界、色界、無色界之四諦及修十六行相,生有漏觀慧。修至此位即使
是退欲而斷根造惡業,乃至墮入惡趣,然而終必能得聖道而入涅槃)、頂位(Murdhana
,於動搖不安定之善根──動善根中,生最上善根之絕頂位,乃不進則退之境界,於此
修四諦、十六行相,修至此位即使退墮地獄也不至... 阅读全帖 |
|
i********7 发帖数: 808 | 4 大众部的传诵:
增壹阿含41品1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釋翅迦毘羅衛尼拘屢園中。
是時,摩呵男釋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爾時,摩呵男釋白世尊言:
「躬從如來受此言教:『諸有善男子、善女人斷三結使,成須陀洹,名不退轉,必
成道果,更不求諸外道異學,亦復不觀察餘人所說,設當爾者,此事不然。』我若見暴
牛、馬、駱駝,即時恐懼,衣毛皆豎,復作是念:『設我今日懷此恐懼,當取命終者,
為生何處?』」
世尊告摩呵男:
「勿起恐畏之心,設當取命終,不墮三惡趣,所以然者?今有三消滅之義,云何為
三?如有著於婬欲而起惱亂,復起害心向他人,已無此欲,則不起殺害之心,於現法中
不起苦惱;諸有惡不善法,欲自害己,設無此者,則無擾亂,便無愁憂,是謂:摩呵男
!此三義,諸惡不善法便墮在下,諸善之法便在於上,亦如酥瓶在水中壞,是時,瓦石
便沈在下,酥便浮在上,此亦如是,諸惡不善之法便在於下,諸善之法便浮在上。
摩呵男!當知:我昔日未成佛道,在優留毘六年勤苦,不食美味,身體羸瘦,如似
百年之人,皆由不食之所致,若我欲起時,便自墮地。
時,我復作是念:『設我於中命終者,當生何處?』
時,我復作是念:『我今命終者... 阅读全帖 |
|
n**********a 发帖数: 438 | 5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27
庚四、成就妙行願
一切妙行皆成就。
此句是總說成辦二利的一切無盡妙行,悉皆成就。洛欽大譯師說此是消除一切
障垢的對治力。
華嚴廣開二門引導行者入於薩婆若解脫大海,一者文殊理門,二者普賢行門。
但很多人知之甚少,妄加評說:「般若空性之中,那裡還容你建立行門,因為離言絕相
、一切悉皆空寂的原故。又法身體中一切具足,何苦受此無益劬勞呢?」豈不知圓頓門
中理行並駕,悲智交融,以文殊智慧印持萬行,則無須捨棄差別萬行。以普賢萬行莊嚴
法身,也不離根本智慧。不壞世俗而入於真如,不離開真如而安立世俗萬行。具智慧眼
所以不會沉溺生死海中,廣運大悲因此不會耽滯涅槃彼岸。一切善法是菩薩入聖者位的
資糧,六度萬行是助成佛道的階梯。具足眼目而不行走怎麼能到達無熱惱的清涼池呢?
永明大師云:「方便般若,常相輔翼,真空妙有,恒共成持。」《法華經》中萬善都歸
向菩提佛果,如在三寶前合掌禮... 阅读全帖 |
|
i********7 发帖数: 808 | 6 杂阿含经65:
佛陀指出禅观是如实观察: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所以者何?
比丘!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如實觀察。
云何如實觀察?“
那么如实观察的内容呢?
”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滅;此是受……想……行……識,此是識集,此是識滅。
云何色集?受、想、行、識集?“
观察五阴的集与灭为如实观察,不是自己在静坐中自己想象,比如不净观,慈心观之类。
那么什么是五阴的集?
”愚癡無聞凡夫於苦、樂、不苦不樂受不如實觀察此受集,受滅,受味,受患,受離;
不如實觀察故,於受樂著生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
如是,純大苦聚從集而生,是名色集,是名受、想、行、識集。 ”
那么什么是五阴的灭?
“云何色滅?受、想、行、識滅?
多聞聖弟子受諸苦、樂、不苦不樂受如實觀察受集,受滅,受味,受患,受離;如
實觀察故,於受樂著滅,著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老、病、死、
憂、悲、惱、苦滅,如是,純大苦聚皆悉得滅,是名色滅;受、想、行、識滅。”
“是故,比丘!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
比丘!禪思住,內寂其心,精勤方便,如實觀察。」
佛... 阅读全帖 |
|
n**********a 发帖数: 438 | 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fdf2120102dwxf.html
皈依問答(十四):為什麼說無上救護即法寶?
答:法寶是導師佛陀救護無邊眾生的無上方便,是眾生擺脫凡夫的業障身,獲
得清淨的解脫果位的殊勝方法,法寶中所開示的八萬四千法門,是一切外道法門和世間
學問中所根本不具備的,因此說無上的救護是法寶。也就是說,眾生只要努力地聞思修
行,並且證得佛陀所慈悲宣說的種種解脫法門,就能獲得暫時以及究竟的救護。
佛陀是醫王,具有最高的醫療水平,能醫治世界上一切苦因苦果之痾疾。世間
的醫生診斷後,依靠藥物來療治疾病,而導師佛陀則是針對眾生的八萬四千種煩惱病、
業障病,根據眾生不同的根基、意樂等特點,開出了八萬四千種法門的藥。一個人病重
時,會極度地信賴醫生,會嚴格地根據醫生的囑咐按時按量地服藥,這樣病就會治好,
同樣,煩惱與業障深重的眾生,也應該認識到自己已經病入膏肓。儘管如此,也並非無
藥可救,如果完全按照佛陀的囑咐行事,聞思修行佛陀提供的藥物──能提供無上救護
的法寶,就能很快病癒,獲得種種暫時和究竟的安樂。
... 阅读全帖 |
|
i********7 发帖数: 808 | 8
这些经文是特别引给你看的,大部分法友不喜欢看这么多的经文。
在杂阿含和相应部里有共说什么是五阴的集:
相应部蕴相应56经:
“。。。以食集而有色集;以食滅而有色滅。。。”
“。。。以觸集而有受集;以觸滅而有受滅。。。”
“。。。以觸集而有想集;以觸滅而有想滅。。。”
“。。。以觸集而有行集;以觸滅而有行滅。。。”
“。。。以名色集而有識集;以名色滅而有識滅。。。”
杂阿含59经:
"云何色集?云何色滅?云何受、想、行、識集?云何受、想、行、識滅?
愛喜集是色集;愛喜滅是色滅。
觸集是受、想、行集,觸滅是受、想、行滅。
名色集是識集;名色滅是識滅。"
关于五阴的集与灭:
佛陀指出禅观是如实观察: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所以者何?
比丘!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如實觀察。
云何如實觀察?“
那么如实观察的内容呢?
”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滅;此是受……想……行……識,此是識集,此是識滅。
云何色集?受、想、行、識集?“
观察五阴的集与灭为如实观察,不是自己在静坐中自己想象,比如不净观,慈心观之类。
那么什么是五阴的集?
”愚癡無聞凡夫於苦、樂、不苦不...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9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10 14:07:20 2012, 美东) 提到:
欢迎大家引用杂阿含和相应部讨论 :)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10 14:21:15 2012,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65:
佛陀指出禅观是如实观察: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所以者何?
比丘!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如實觀察。
云何如實觀察?“
那么如实观察的内容呢?
”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滅;此是受……想……行……識,此是識集,此是識滅。
云何色集?受、想、行、識集?“
观察五阴的集与灭为如实观察,不是自己在静坐中自己想象,比如不净观,慈心观之类。
那么什么是五阴的集?
”愚癡無聞凡夫於苦、樂、不苦不樂受不如實觀察此受集,受滅,受味,受患,受離;
不如實觀察故,於受樂著生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 阅读全帖 |
|
n**********a 发帖数: 438 | 10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27
庚四、成就妙行願
一切妙行皆成就。
此句是總說成辦二利的一切無盡妙行,悉皆成就。洛欽大譯師說此是消除一切
障垢的對治力。
華嚴廣開二門引導行者入於薩婆若解脫大海,一者文殊理門,二者普賢行門。
但很多人知之甚少,妄加評說:「般若空性之中,那裡還容你建立行門,因為離言絕相
、一切悉皆空寂的原故。又法身體中一切具足,何苦受此無益劬勞呢?」豈不知圓頓門
中理行並駕,悲智交融,以文殊智慧印持萬行,則無須捨棄差別萬行。以普賢萬行莊嚴
法身,也不離根本智慧。不壞世俗而入於真如,不離開真如而安立世俗萬行。具智慧眼
所以不會沉溺生死海中,廣運大悲因此不會耽滯涅槃彼岸。一切善法是菩薩入聖者位的
資糧,六度萬行是助成佛道的階梯。具足眼目而不行走怎麼能到達無熱惱的清涼池呢?
永明大師云:「方便般若,常相輔翼,真空妙有,恒共成持。」《法華經》中萬善都歸
向菩提佛果,如在三寶... 阅读全帖 |
|
|
n**********a 发帖数: 438 | 12 敬錄自《皈依問答》 益西彭措堪布 開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fdf2120102dwgw.html
皈依問答(一):修學佛法有沒有捷徑?
答:有。這個捷徑就是對佛法僧三寶具有信心,尤其對一切法寶都生起是修行
的具體教授的信心,深信通過聞思修佛法,可以去除執著、煩惱、業障,可以產生出小
到克服眼前的煩惱,大到乃至迅速成就佛果的不可思議的功德。這樣的信心,就是修學
佛法的捷徑,它能促使學人產生求證的願望,並且為了求證佛法,開始精進地聞思。生
起了這樣的信心,就抓住了修學佛法的根本,就能有利地克服修學佛法過程中的各種困
難和障礙,快速順利地進步。 |
|
n**********a 发帖数: 438 | 13 敬錄自《皈依問答》 益西彭措堪布 開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fdf2120102dwgw.html
皈依問答(一):修學佛法有沒有捷徑?
答:有。這個捷徑就是對佛法僧三寶具有信心,尤其對一切法寶都生起是修行
的具體教授的信心,深信通過聞思修佛法,可以去除執著、煩惱、業障,可以產生出小
到克服眼前的煩惱,大到乃至迅速成就佛果的不可思議的功德。這樣的信心,就是修學
佛法的捷徑,它能促使學人產生求證的願望,並且為了求證佛法,開始精進地聞思。生
起了這樣的信心,就抓住了修學佛法的根本,就能有利地克服修學佛法過程中的各種困
難和障礙,快速順利地進步。 |
|
n**********a 发帖数: 438 | 14 敬錄自《皈依問答》 益西彭措堪布 開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fdf2120102dwja.html
皈依問答(三):皈依導師佛陀後,為什麼又要皈依法寶?你能至少說出法寶
的五個功德嗎?
答:佛陀曾經也是凡夫,正是依靠佛法進行了精進的修行,才最終斷除了一切
的障礙,圓滿獲得了一切的功德,而成為了人天的導師。同樣,法寶也是佛陀用來度化
一切眾生的最主要的方法,眾生聞思修行法寶所作的法供養,是佛陀最大的願望。佛陀
之所以對眾生具有無比的恩德,正是因為傳授了這些世間難遇的法寶。所以皈依佛陀,
以佛陀為導師,必然意味著需要皈依法寶,而皈依法寶最好的方法,即是生起獲證法寶
功德的意願,展開精進的聞思修行。
法寶的眾多功德,在《隨念三寶經》中有詳細的開示,具體有:是佛陀按照所
證悟的法理而作的善妙的宣說(善說),能夠斷除障礙,圓滿功德,使眾生獲得究竟的
安樂(梵行)。聽聞到即能使人產生強烈的信心(初善)、思維後能使人對能這條解脫
的安樂之道產生確定無疑的定解(中善)、修行後產生真正的智慧,脫離輪迴(... 阅读全帖 |
|
n**********a 发帖数: 438 | 15 敬錄自《皈依問答》 益西彭措堪布 開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fdf2120102dwxf.html
皈依問答(十四):為什麼說無上救護即法寶?
答:法寶是導師佛陀救護無邊眾生的無上方便,是眾生擺脫凡夫的業障身,獲
得清淨的解脫果位的殊勝方法,法寶中所開示的八萬四千法門,是一切外道法門和世間
學問中所根本不具備的,因此說無上的救護是法寶。也就是說,眾生只要努力地聞思修
行,並且證得佛陀所慈悲宣說的種種解脫法門,就能獲得暫時以及究竟的救護。
佛陀是醫王,具有最高的醫療水平,能醫治世界上一切苦因苦果之痾疾。世間
的醫生診斷後,依靠藥物來療治疾病,而導師佛陀則是針對眾生的八萬四千種煩惱病、
業障病,根據眾生不同的根基、意樂等特點,開出了八萬四千種法門的藥。一個人病重
時,會極度地信賴醫生,會嚴格地根據醫生的囑咐按時按量地服藥,這樣病就會治好,
同樣,煩惱與業障深重的眾生,也應該認識到自己已經病入膏肓。儘管如此,也並非無
藥可救,如果完全按照佛陀的囑咐行事,聞思修行佛陀提供的藥物──能提供無上救... 阅读全帖 |
|
|
n**********a 发帖数: 438 | 17 敬錄自《皈依問答》 益西彭措堪布 開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fdf2120102dwgw.html
皈依問答(一):修學佛法有沒有捷徑?
答:有。這個捷徑就是對佛法僧三寶具有信心,尤其對一切法寶都生起是修行
的具體教授的信心,深信通過聞思修佛法,可以去除執著、煩惱、業障,可以產生出小
到克服眼前的煩惱,大到乃至迅速成就佛果的不可思議的功德。這樣的信心,就是修學
佛法的捷徑,它能促使學人產生求證的願望,並且為了求證佛法,開始精進地聞思。生
起了這樣的信心,就抓住了修學佛法的根本,就能有利地克服修學佛法過程中的各種困
難和障礙,快速順利地進步。 |
|
w****g 发帖数: 570 | 18 自在森林 - 黄国达
甲:您目前如何修行?有沒有修止觀或四念處的法門?
乙:我沒有修止觀或四念處,修行要用「真心」,不要用「妄心」來修,止觀或四念處
還是生滅心,不能見到不生不滅的佛性,要明心見性就要用「真心」來修。
甲:你所說的「真心」怎麼修?
乙:我用「無相拜佛」、「無相念佛」來修,不用任何形相來拜佛、念佛。
甲:拜佛、念佛不就是形相嗎?如何說是無相?
乙:無相就是一念不生,如同參話頭,念頭未生前是無相、是真心,念頭生起是有相、
是妄心。
甲:你現在是有相還是無相?
乙:我現在是有相。
甲:怎麼到達無相?
乙:我在修「無相拜佛」、「無相念佛」很專心的時候,就可以體驗到無相。
甲:你體驗到無相,對你的身心有什麼幫助?能否降低煩惱?
乙:可以啊!
甲:以我的淺見,你的體驗是「無分別定」的可能性居多,並沒有「見法」的智慧。
乙:一念不生、如如不動就是不生不滅的常住真心,這不就是明心見性嗎?
甲:見法性是看清一切法緣生緣滅、空寂如幻而不疑不惑,不是有時見、有時不見,而
是沒有錯覺和執見,時有時無的那是定。禪宗六祖大師說:「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可見,重... 阅读全帖 |
|
|
|
n**********a 发帖数: 438 | 21 用石頭打狗,狗不追人而反咬石頭;用石頭打獅子,獅子不追石頭而直接攻擊
人。同樣,在遇到痛苦、打擊時,愚者只知一味怨恨外境,從來不往內觀察,看自己有
何不足;智者卻明白痛苦並非來自怨敵,而是源於自己的煩惱,若沒有煩惱,怨敵再厲
害也無濟於事。所以,不一樣的智慧,成就不一樣的人生。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微博
http://weibo.com/suodj |
|
|
l**a 发帖数: 5175 | 23 依自性涅槃只有一種。依分別的根據則成兩種:有餘涅槃界與無餘涅槃界。依不同的方
面,涅槃有三種:空、無相與無願。
涅槃是一個不能再分解的究竟法。它是完全出世間的,而只有一個自性,那就是完全超
越有為世間的無為不死界。
依分別的根據則成兩種;該分別的根據是(體驗它的)五蘊是否還存在。
阿羅漢所體驗的涅槃界名為“有餘涅槃界”(sa-upādisesa-nibbānadhātu),因為
雖然一切煩惱已滅盡,但由於過去執取所產生的諸蘊還存在。在注疏裏也被稱為“煩惱
之滅盡”(kilesa-parinibbāna)。
在阿羅漢死時所證得的涅槃界名為“無餘涅槃界”(anupādisesa-nibbānadhātu)
,因為五蘊已完全被舍棄,不再後有。在注疏裏也被稱為“諸蘊之滅盡”(khandha-
parinibbāna)。
依不同的方面,涅槃有三種:
涅槃被稱為空(suññata)是因為它毫無貪嗔癡,也因為它毫無一切有
為法;
被稱為無相(animitta)是因為它毫無貪嗔癡之相,也因為它毫無一切有為法之相;
被稱為無願(appaṇihita)是因為它毫無貪...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24 阿弥陀佛.lila悲天悯人的慈悲胸怀,令人敬佩. 末学想本版不论佛道儒,都讲济世救人,
人身难得,尽量多做对自他都有意义的事.现在新闻里又在报道禽流感.末学找到上次禽
流感净空法师的开示,敬录如下:
无智亦无得:净空法师谈禽流感
預防「禽流感」的方法
這幾天,有同學拿了幾張剪報給我看,世界許多地方爆發禽流感,傳染到人身,非常嚴
重。世界衛生組織和醫學家都提出警告,現在還沒有藥物能夠治療。有同學問我,有沒
有預防的方法?有!問題是我們信不信。佛在經中一再教導我們:世出世間法總離不了
因果定律。人與人、人與一切眾生相處,不外乎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四種緣。
心清淨心慈悲,能不受病毒感染。清淨心,慈悲心能夠解毒。我們要認真努力修清淨心
,修平等心。菩提心,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之心。只要我們用這種心處事待人接
物,就不會感染病毒。即使跟帶病毒的人在一起,也不會被感染。為什麼?免疫力太強
了。病毒也是如來。迷時,皆是如來病,皆是如來毒;覺後,皆是如來之妙用,病毒就
化解了。世間萬事萬物,沒有一法離開自性。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離開自性,亦
無有病毒可得。病毒因...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5 ZT: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著名的精神心理學家伊恩.史蒂芬森教授
(Professor Ian Stevenson) 。他40多年來對生命輪迴課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收集了
3000 多個證實輪迴的案例, 研究物件遍佈世界各地,有美國、加拿大、南美洲、歐洲、
西亞和東南亞。他主要研究的對象是具有前生記憶能力的兒童和少年。這些人有的能敘
述自己前生的遭遇,有的能認識自己前生的家屬朋友, 有的會講前生在其他國家講的語
言等等。他的代表作有 20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 【20個輪迴案例】,
Where Reincarnation and Biology Intersect 【輪迴學與生物學的融彙】,Children
Who Remember Previous Lives: A Question of Reincarnation【從具有前生記憶的
孩子研究輪迴問題】。 他對每一個案例,都本著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一絲不茍地訪問
、調查、核實, 並且連續多年追加調查。他證實輪迴的科研成果在美國乃至世界精神心
理醫...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26 今日回顧李老師於佛法的判攝抉擇,我個人對他的瞭解如下:
李老師基本上以緣起性空見為根本見地,接近中觀應成派的看法;然而與月稱、宗
喀巴、達賴等師不同的是,李老師謹守經驗主義的立場,不去討論他沒有親證體驗的事
;因此對於阿賴耶識,他不像月稱等應成中觀師那樣公然否定阿賴耶識的存在。李老師
並認為各系的佛法都只是「渡江之筏』而已—它們是讓人用來修行解脫的—令人達到唯
證乃能相應的涅槃體驗,因此他比較重視它們在修證上的有效性,理論是否嚴密完美較
不在意。有一次在私下場合,李老師曾經對我說,他認為 龍樹菩薩的中觀只是嚴謹地
立足在現象論及經驗主義的立場來觀察身心現象界,由此得到「戲論滅盡」的見地與體
證,如此可以止息無明與貪愛而解脫,他自己也因此身心脫落的體驗不斷的生起與深入
。唯識真常經論,他比較沒有深入去研究;因為他注重實證涅槃體驗,唯識較繁瑣,他
較不喜歡,就實證來說,能真正掌握簡潔扼要的中觀大意就夠了。唯識宗立阿賴耶識,
對他來說,像是基督教的上帝,從哲學上來看,是囑於第一因的問題,如何證明呢?因
此嚴守經驗主義的立場——擱置判斷。現代禪的禪,最貼切的表達可說是「中觀禪」。
p.301也...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7 梭巴仁波切對癌症患者的建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6 00:45:54 2013, 美东)
如同一般會以手術跟藥物治療癌症,佛法是另外一種治療癌症的方法,以下便是我從佛
法給予治療癌症的建議。
即便佛法並不能舒緩或治療癌症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不過佛法能夠淨化惡業及障礙---
罹患癌症的因,而且能夠在心續種下解脫輪迴的種子。愈投入修行,愈禪修空性及菩提
心,你就離解脫和成佛愈近。毫無疑問地,如果你修菩提道上的三主要道、修菩提道次
第,還有密乘(方便以及智慧),會讓你愈接近解脫,而且愈接近能幫助無量眾生從輪
迴苦海裡解脫,以及引領眾生證得佛果位。如果你如此修行,即使癌症沒有被治癒,未
來世你也不會再罹患癌症,或者是只會有一小段時間罹患癌症,代替未來許多生生世世
一再罹患癌症。
一、藏藥
我的觀察是名為「Khung Na」藏藥對治療癌症特別有幫助。可以持續兩週早晚各服用三
顆。印度達蘭莎拉的兜率天淨土中心、尼泊爾柯槃寺或藏醫可取得此藏藥。
二、修藥師佛或龍王佛
修藥師佛,如同修龍王佛一樣,對於癌症患者都非常有幫助。
龍王佛心咒:
答雅踏 嗡 答踏噶踏 巴嘎梵 拿嘎 ... 阅读全帖 |
|
H******9 发帖数: 2766 | 28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
名,強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
,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
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慾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
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無,唯見於空。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慾豈能
生。慾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
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
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
沉苦海,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 阅读全帖 |
|
H******9 发帖数: 2766 | 29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
名,強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
,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
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慾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
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無,唯見於空。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慾豈能
生。慾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
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
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
沉苦海,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30 你是说涅磐是对空的超越,而不是空吗?
许多人认为涅磐就是空。
依分別的根據則成兩種;該分別的根據是(體驗它的)五蘊是否還存在。
阿羅漢所體驗的涅槃界名為“有餘涅槃界”(sa-upādisesa-nibbānadhātu),因
為雖然一切煩惱已滅盡,但由於過去執取所產生的諸蘊還存在。在注疏裏也被稱為“煩
惱之滅盡”(kilesa-parinibbāna)。
在阿羅漢死時所證得的涅槃界名為“無餘涅槃界”(anupādisesa-nibbānadhātu)
,因為五蘊已完全被舍棄,不再後有。在注疏裏也被稱為“諸蘊之滅盡”(khandha-
parinibbāna)。
依不同的方面,涅槃有三種:
涅槃被稱為空(suññata)是因為它毫無貪嗔癡,也因為它毫無一切有
為法;
被稱為無相(animitta)是因為它毫無貪嗔癡之相,也因為它毫無一切有為法之相;
被稱為無願(appaṇihita)是因為它毫無貪嗔癡的渴望,也因為它毫無渴愛之
欲。 |
|
I*******6 发帖数: 361 | 31 阿含经故事选 098.闡陀的證入
佛入滅後不久,在迦尸國波羅奈的鹿野苑中,住著許多長老比丘,闡陀長老也住在那
兒。
有一天傍晚,闡陀長老從禪坐中起來,在苑內到處找其他長老比丘,問他們說:
「長老比丘!請教導我吧!請為我說法,讓我能知法、見法,依法修學。」
長老比丘都教導他說:
「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
闡陀長老聽了以後心想:
「所有他們說的,我早已思惟過了。但是,一想到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一切
法歸於寂滅止息,一切愛盡、離欲、滅盡、涅槃,心裡就不由得混亂、害怕起來,不禁
想,果真如此,那我在哪裡?生命流轉的所依又是什麼?這跟我的觀察,我的經驗不一
樣啊!我不喜歡聽這樣的說法,到底還有誰能給我正確的教導呢?」
想來想去,想到了尊者阿難。他認為尊者阿難跟在佛陀身邊當侍者很久,佛陀也常讚
歎他,一定有能力為他說法,讓他知法、見法。於是,隔天闡陀長老一早就從鹿野苑出
發,沿路托鉢,長途跋涉,走到跋蹉國拘睒彌城的瞿師羅園,去見尊者阿難。
闡陀長老將他在波羅奈求法,但卻不滿意的困境,坦白地告訴了尊者阿難。尊者阿難
安慰他說:
「...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32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6.htm
下面是庄春江译的, 跟贴是 白化译的
问题就是 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
庄春江译的 佛在这里是诸如来
白化本是 佛, 似乎是佛陀本身?
雜阿含296經[正聞本477經/佛光本334經](因緣相應/雜因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今當說因緣法及緣生法。
云何為因緣法?謂:此有故,彼有;謂:緣無明,行;緣行,識;……乃至如是,
如是,純大苦聚集。
云何緣生法?謂:無明、行……。
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所覺知,成等正覺,為人
演說、開示、顯發,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緣生,有老死。
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
說、開示、顯發,謂:緣生故,有老、病、死、憂、悲、惱、苦。
此等諸法,法住,法空,法如,法爾,法不離如,法不異如,審諦、真、實、不顛
倒。
如是,隨順緣起是名緣生法,謂: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處、觸、受、愛、取
、有、生、老、病、死、憂、... 阅读全帖 |
|
|
S***n 发帖数: 1281 | 34 我觉得,需要一点引导来入门。入门以后就跟着自己的心学,反正就给自己一条什么都
不会永久,包括法和老师就可以了。这一条可能会在最后自行褪去。。。
至于系统,什么能忽悠你无我,你就选什么呗。你要去的葛因卡franchize了以后的内
观法门我就很喜欢,感觉很扎实。然后缘份也让我接触到更快速的法门,是泰山丁老师
的观念法,因为我自己有想快的心了。
我的方法,是自设框架,别的都是拿来主义,往框架里装。我的要求,是都要装下,不
能猴子掰苞米。。。
不过这样说,好像不是我的系统了。我的系统,主要是自己找执着的问题,自己去寻缘
份来解决。外来的,不是装,而是帮我使劲排障。排完障以后切身智慧往里装。。。
你说的那段四念处的评论,好像总该有个对错似的。其实刚开始修,要走的方向是:看
山不是山。。。等再高以后,又看回:看山还是山。。。但此山经过了不是山了,跟以
前的山能一样嘛。。。
又是又不是。。。
「四念處」又稱為「四念住」,是早期的佛教的修行方法,在北傳漢譯的『念處經』及
南傳巴利文第二十二經均有敘述。四念處的要義為如實觀,即「觀身如身、觀受如受、
觀心如心、觀法如法」,但是在後期佛教,四念處被窄化...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5 佛陀般涅槃後二百多年,印度阿育王時代。在有“花城”之稱的巴嗒厘子城中,居住著
依西達西和菩提兩位長老尼。她們兩位長老尼,都是具足戒行、喜樂禅那、博學多聞,
並且斷盡了一切煩惱的四果阿拉漢聖者。
有一天,她們進入巴嗒厘子城托缽,用完餐後一起走到恆河邊散步,在一處無人的沙
灘上,快樂地坐著。
菩提長老尼比較年長,她好奇地問依西達西長老尼:
“聖尼依西達西,你長得端莊可愛,又青春年少,你見到了居家的什麼過患,而導致你
出家,過著出離的梵行生活?”
於是,依西達西長老尼,講述了她那坎坷曲折的人生經歷:她出生在中印度西南方,阿
槃提國的伍揭尼城中,一個很富翁的家庭。
她的父親,不僅有錢而且品德很好,非常疼愛自己的獨生女依西達西,她從小就接受
良好的教育,使她變得既賢淑又可愛。等她到婚齡時,父親把她嫁給薩給德城的,一個
門當戶對的富貴人家子弟。依西達西成為人妻之後,她恪守婦道。
她在未嫁時,就很孝順自己的父母,為人妻後也很孝順公婆。每天起早貪黑,凡事都
恭親力行,照顧家人無微不至。
因此,當時的依西達西,是古印度婦女中,賢妻良母的優秀典范。可是好景不長,她
在夫家只做了一個月時間的新娘。
有一天,...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36 樓主的ZT感覺會使人將因緣果報 和 業 的概念混淆了
轉貼一個更加直接明了, 哈哈哈
還有好多, 自己看吧
看了以後精心東坡,
出門不說自己下輩子是禽畜類的大牲口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了。。。。。
http://book.bfnn.org/books2/1946.htm
《佛說善惡因果經》簡譯
佛在祇樹給孤獨園時,阿難請問八吐命運為何千差萬別?佛告訴阿難:都是由於前世用
心不同,例如:
1.前世忍辱,今生相貌端正。
2.前生愛發脾氣,今生長相醜陋。
3.前世貪心又吝捨,今生貧窮。
4.前生禮敬三寶,今生高官顯要。
5.前世驕傲輕視人,今生出身下賤。
6.前世對人恭敬,今生身形高大。
7.前生輕視正法,今生身材短小。
8.今生兇狠不認錯,前世是羊。
9.今生紅眼睛,前世吝惜火光明。
10.今生眼小如麻雀,前世縫鷹鳥眼。
11.今生啞吧,前世毀謗正法。
12.今生耳聾,前世不喜歡聽正法。
13.今生缺齒,前世愛啃骨肉。
14.今生鼻塞,前世燃不好香供佛。
15.今生兔唇,前世愛釣魚。
16.今生皮膚黑,前世佛像安在屋簷下煙薰處。
17.今生手腳殘廢,前世看到師長不肯起立致敬。
18.今生駝背...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37 。。。。。佛陀是直接從問題的根本錯誤處——我見,來著手糾正的:在過去的生命裡
,沒有一個實在的、常住的、獨存的內涵,不管稱他是我、真我、靈魂、實我、自性等
的;在當下的生命中也沒有;就是將來從死(這一期生命)到生(下一期生命)的過程
中也不會有。在生命流轉的任何時空裡,經由蘊、處、界的交互作用,不斷地有新的業
力生成,舊的業力消逝、潛存。業力,是「經驗的反應」,「生活的遺痕」,也可以理
解為「自己的行為,對自己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主要是在自己的心、意、識中作
用,乃至從此世(生)至他世(生),不斷地消長、變化著。若就積聚、記憶的作用,
說是心;若就對來生愛染、執取的作用,說是識(有取識)。但不管怎麼說,這當中,
不存在任何恆常、不變的部分,可以視為真我的。所以,佛陀會在《中阿含第201——
嗏帝經》,呵責嗏帝比丘「今此識,往生不更異」的說法了。
兔子王: 所谓有往生不更异的识,只不过是强力“有我”的背景下生出的寄托而已,
这些人通常会口头说不是神我, 梵我,其实宣扬的还是神我梵我
==================================================...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281 | 38 你说得很对。。有为与无为,是一体两面。。
多说几个概念,是为了扩展思路的。。修正那些佛陀说过的“绝对化”正确,佛陀没说
过的就不正确的固化排斥性倾向。。
水过石滩。。水,本无形。。因石而有形。。
智慧,最后会纳下一切。。
之實際,是無二無別的;而從「世俗假名有」來看,世間是世間,涅槃是涅槃,是不能
夠混淆的。否則人人是佛,根本不需要佛教,更不用說禪定與修證了!
一般的聲聞人,將生滅的有為與寂滅的無為看成是隔別的,也就把有為與無為,世間與
涅槃,煩惱與菩提對立了起來。大乘深觀一切法緣起無自性,觀色等五蘊當體即空,不
離有為說無為,不是離開生死另求涅槃,所以說「世間即涅槃」、「煩惱即菩提」。我
們應當知道這是因「隨人所宜」的對治作用而說的,若對此深義沒有正確理解的話,很
容易產生偏頗的副作用。 |
|
S***n 发帖数: 1281 | 39 你说得很对。。有为与无为,是一体两面。。
多说几个概念,是为了扩展思路的。。修正那些佛陀说过的“绝对化”正确,佛陀没说
过的就不正确的固化排斥性倾向。。
水过石滩。。水,本无形。。因石而有形。。
智慧,最后会纳下一切。。
之實際,是無二無別的;而從「世俗假名有」來看,世間是世間,涅槃是涅槃,是不能
夠混淆的。否則人人是佛,根本不需要佛教,更不用說禪定與修證了!
一般的聲聞人,將生滅的有為與寂滅的無為看成是隔別的,也就把有為與無為,世間與
涅槃,煩惱與菩提對立了起來。大乘深觀一切法緣起無自性,觀色等五蘊當體即空,不
離有為說無為,不是離開生死另求涅槃,所以說「世間即涅槃」、「煩惱即菩提」。我
們應當知道這是因「隨人所宜」的對治作用而說的,若對此深義沒有正確理解的話,很
容易產生偏頗的副作用。 |
|
n********n 发帖数: 8336 | 40 如來藏思想不是佛教
松本史朗 著 呂凱文 譯
法光雜誌 v.101 (1998.02 )
法光雜誌編輯委員會
前言
如同題目[1]所示,我認為「如來藏思想不是佛教」。以下將說明其理由。
為了論證如來藏思想不是佛教,首先將說明如來藏思想是什麼、佛教是什麼,然後再辨
明兩者不同。總之嚴格說來,我想考察如來藏思想是什麼、佛教是什麼。
佛教是什麼?
首先,關於佛教是什麼?我先說自己的意見。就結論而言,我認為佛教是主張無我
說、緣起說。然而,這裡所謂的「緣起說」並不是指重重無盡的法界緣起或是相依相待
的、同時的、空間的緣起。我所謂的緣起主要是指十二支緣起;依據《律藏》〈大品〉
所載,我相信釋尊是順逆地觀察十二支緣起而證悟。
然而一旦有這種言論,馬上就會招來所謂學術批判的聲音。這些聲音包括:釋尊的證
悟與緣起無關,或十二支緣起乃後代成立,或更極端的是認為釋尊的證悟與奧義書或原
始耆那教哲學之間在本質上不相違背。礙於篇幅所限,本文並不容許我就原始佛教(初
期佛教)的種種解釋深入問題討論[2],可是基於兩個前題考量下,我敢主張釋尊是證
悟十二支緣起。第一...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281 | 41 这文章写得挺有启发的。。
但在带来“打破”的启发效果的同时,却强化了概念的清晰边界,形成了鲜明的对立,
这恰是我想要纠正一下的。。
因为,破,不是为了立的。。
概念,本就是缘起,本就是可以借用的。。但也恰恰是最终要抛弃的。。并且,就因为
是缘起,所以也应该是与时俱进的。。
我这个论断,也同样会面临着这个命运。。
由此,也就能看出修佛的“无奈”---那就是:不立,就无法破。。立了,破了,却太
容易立得过牢了。。以后还要去破。。
但从这个“无奈”之中,却能明白修佛的方法论。。。
的、同時的、空間的緣起。我所謂的緣起主要是指十二支緣起;依據《律藏》〈大品〉
所載,我相信釋尊是順逆地觀察十二支緣起而證悟。
然而一旦有這種言論,馬上就會招來所謂學術批判的聲音。這些聲音包括:釋尊的證
悟與緣起無關,或十二支緣起乃後代成立,或更極端的是認為釋尊的證悟與奧義書或原
始耆那教哲學之間在本質上不相違背。礙於篇幅所限,本文並不容許我就原始佛教(初
期佛教)的種種解釋深入問題討論[2],可是基於兩個前題考量下,我敢主張釋尊是證
悟十二支緣起。第一是為了要對抗客觀主義的學術,亦即視學術為客觀的想法,以及對
抗...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42 佛陀為何不願意回答有關「十四難」的問題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比丘喜好思惟「十四難」的問題,他每天反覆思考着這些問題,卻
無法找出答案,這令他寢食難安。有一天,比丘終於忍不住了,帶着自己的衣缽走到佛
陀的住處,跟佛陀說:「佛陀,請為我解答十四難的問題,如果我明白了,就繼續留在
僧團。如果您無法為我解答,我就要離開您,另尋名師了。」
佛陀看着這位比丘,感慨地說:「你真愚痴啊!我一生說法度眾,幫助所有眾生解脫老
病死的煩惱。此生老病死的問題才是當務之急。至於你問的十四難,只是無意義的辯論
而已,對於實際的解脫煩惱而言,一點幫助也沒有。如果解釋給你聽,既非真實道之理
,對修行、解脫又有何助益。」
接着佛陀又舉了一個譬喻繼續說道:「就好像有人被毒箭射中了,親人急着幫他找醫生
取出毒箭治療,但是這個人卻說不行。他要先知道醫生姓什麼?住哪裡?父母是誰?今
年幾歲?還要問清楚身上的箭是出自那一座山?用什麼樹木造的?用什麼羽毛當箭翎?
什麼人製作的?射箭的弓是什麼材質做的?箭上的毒藥出自何地?藥名是什麼?……這
位中箭受傷的人,非要等到問清全部的問題才肯接受治療。」這時,佛陀停頓了一下,
反問比丘:「這個...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43 佛陀的沈默回應
有一次,一位婆蹉族的出家外道遊行沙門,到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北方的迦蘭陀竹
園精舍拜見佛陀,問佛陀說:
「瞿曇!有『我』嗎?」
佛陀什麼話也不回他,只以沈默回應。
「那麼,瞿曇!沒有『我』嗎?」婆蹉族出家外道繼續追問。
佛陀還是以沈默回應。
這樣再問、三問,佛陀都是以沈默回應。
那位婆蹉族出家外道心想,他已經連續問了三次佛陀都不回答,繼續留下來也沒意
思,便起身離開了。
這時,站在佛陀後面擔任侍者的尊者阿難,感到很不解地問佛陀:
「世尊!為什麼您都不回答他呢?這樣豈不是讓他誤以為您無法回答他的問題,而
成為邪見嗎?」
佛陀回答尊者阿難說:
「如果我回答他『有我』,這不是和那些執於『常見』的沙門、婆羅門一樣了嗎?
豈能和我『一切法無我』的證知一致?
如果我回答他『無我』,這不是和那些執於『斷見』的沙門、婆羅門一樣了嗎?徒
增那位已經習慣執於『有我』的婆蹉族出家外道的困惑,心想:先前我所賴以理解的『
有我』都不存在了。
之前執於『有我』常見的人,聽了『無我』以後,如果還在『有我』的舊思惟中,
以為有『我』可以斷除,這樣,又陷入了斷見。如來超離了常見與斷見兩邊的思惟範圍
,站在...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44 佛陀的沈默回應
有一次,一位婆蹉族的出家外道遊行沙門,到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北方的迦蘭陀竹
園精舍拜見佛陀,問佛陀說:
「瞿曇!有『我』嗎?」
佛陀什麼話也不回他,只以沈默回應。
「那麼,瞿曇!沒有『我』嗎?」婆蹉族出家外道繼續追問。
佛陀還是以沈默回應。
這樣再問、三問,佛陀都是以沈默回應。
那位婆蹉族出家外道心想,他已經連續問了三次佛陀都不回答,繼續留下來也沒意
思,便起身離開了。
這時,站在佛陀後面擔任侍者的尊者阿難,感到很不解地問佛陀:
「世尊!為什麼您都不回答他呢?這樣豈不是讓他誤以為您無法回答他的問題,而
成為邪見嗎?」
佛陀回答尊者阿難說:
「如果我回答他『有我』,這不是和那些執於『常見』的沙門、婆羅門一樣了嗎?
豈能和我『一切法無我』的證知一致?
如果我回答他『無我』,這不是和那些執於『斷見』的沙門、婆羅門一樣了嗎?徒
增那位已經習慣執於『有我』的婆蹉族出家外道的困惑,心想:先前我所賴以理解的『
有我』都不存在了。
之前執於『有我』常見的人,聽了『無我』以後,如果還在『有我』的舊思惟中,
以為有『我』可以斷除,這樣,又陷入了斷見。如來超離了常見與斷見兩邊的思惟範圍
,站在...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45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055.htm
055.佛陀的無記回答
有一次,一位名叫鬱低迦的外道出家修行者,到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拜訪佛陀。問
訊寒暄後,外道鬱低迦問:
「瞿曇!世間有邊嗎?」
「鬱低迦!這是無記。」佛陀回答。
「那麼,瞿曇!世間無邊嗎?」
「鬱低迦!這也是無記。」
「瞿曇!那,世間是常呢?還是無常?生命的本體是身體呢?還是與身體異離的?
真我在死後是存在的呢?還是不存在?」
「鬱低迦!這些都是無記。」
「瞿曇!您說這些都是無記,那到底您的主張是什麼呢?」
「鬱低迦!我以自己正覺的體證宣說,使眾生得以和我一樣,徹底地脫離憂苦煩惱
,盡苦而正覺解脫。」
「瞿曇!那您說說看,世間到底有多少比例的人,是走您所體證的這條路出離解脫
的呢?是半數?或是三分之一?」
到此,佛陀就沈默不回答了。縱然外道鬱低迦再三追問,佛陀都沈默以應,不予回
答。
這時,在旁邊的尊者阿難心想:不能讓鬱低迦這位修行人,錯以為他問倒了佛陀,
錯以為佛陀害怕了答不出來!於是,尊者阿難就接下話題,回答說:
「鬱低迦!就讓我打個比喻吧:譬如有一位國王,在邊境建了一座十...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46 我前段時間貼過 一切煩惱經
裡面是這樣說的
所以考慮中陰身本事就是一種煩惱
我只要在意我的發心就好了
他這樣不如理作意:『我過去世存在嗎?我過去世不存在嗎?我過去世是什麼呢?我過
去世的情形如何呢?我過去世曾經是什麼,[後來]又變成什麼?我未來世存在嗎?我
未來世不存在嗎?我未來世會是什麼呢?我未來世的情形如何呢?我未來世會是什麼,
[以後]又變成什麼?』或者,他現在內心對現在世有疑惑:『我存在嗎?我不存在嗎
?我是什麼?我的情形如何?這眾生從何而來,將往何去?』
當他這麼不如理作意時,六種見的某個見生起:『有我的真我』之見會真實、堅固地生
起,或者,『沒有我的真我』之見會真實、堅固地生起,或者,『我就以真我認知真我
』之見會真實、堅固地生起,或者,『我就以真我認知無真我』之見會真實、堅固地生
起,或者,『我就以無真我認知真我』之見會真實、堅固地生起,抑或有這樣的見:『
這個說話的、能感受之我的真我到處經驗善、惡業的果報,而這個我的真我是常的、堅
固的、常恆的、不變易法,它將正如等同常恆那樣存續。』比丘們!這惡見被稱為:叢
林之見;荒漠之見;歪曲之見;動搖之見;束縛之見。比丘們!被見之...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47 虽然我也认为印顺导师不懂缘起法和唯识的道理。
因为他理解的缘起法跟物理学、化学的物质相生,或者心理学里的心理现象
先后继其、引发没有本质差别。属于用世间法附会佛法。
不过,作者这一流派很大可能也是对经典有误解。
《雜阿含經》第287經
http://buddhaspace.org/agama/sub/287.html
作者引的经典只是前一段,“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
并不是经典完整的意思。
完整的佛经是两段意思,而不是仅仅作者引用的第一段,我在后面分了两段,
方便阅读,放在后面。
第一段的意思实际上是说我当年“未成”正觉时的证量【我憶宿命未成正覺時】。那时
候只能做到“齊識而還,不能過彼”。
这第一段又分成两小段,一个是顺思维缘起,一段是逆思维缘起。但是不管顺逆,都是
停留在
“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的证量。
第二段,才是说的后来真正证道的过程,【我復作是思惟】,是说我进一步这么思维,
然后才进一步认识到:【無明無故行無,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这时就不是原
来的【齊識而還,不能過彼】了,而是能做到【行滅故 识 灭】。
只有当佛做到了这个的时候,他才说自己得了古仙人道,... 阅读全帖 |
|
n****f 发帖数: 905 | 48 今天, 輕鬆一下, 說幾個笑話:
有人問青海:『印心開悟是否指登至歡喜地?』
青海:當然,印心開悟時心很歡喜,所以說歡喜地,印心以後不會懊惱,不會變成懊惱
地(師父笑),不過不要執著太多名稱。
作者註釋: 歡喜地是歡喜的一群人聚集的地方, 好歡喜!
青海(自述):『修觀音法門的人,如果不聽師父指導,修不好的話,還會再回來做人
,找到師父以後再印心、再修行,如果還是修不好,那就再來一次、二次、三次,最多
四次而已,但是不會下三惡途,所以說「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作者註釋:原來四重恩是印心四次, 下濟三途苦是不會下三惡途啊!
青海(自述):『但是無上正等正覺,也是一種小等級』
作者註釋:那大等級是什莫?你懂得。
青海(自述):『在印心時,你馬上可以聽到內在的聲音並看到內在的光,這種情況可
以稱為「頓悟」或「即刻開悟」』。
作者註釋:原來所謂的「即刻開悟」是見光,聽音。每年七月四號晚上我都開悟, 悟
得不行不行的, 地動山搖, 漫天金光! |
|
发帖数: 1 | 49 眠熟無夢時,可以見聞覺知的前六識既然都不運作了,為什麼人不會睡死永遠醒不過來
,甚至清晨鬧鐘響時還聽得到呢?在 2007 年 11 月號第 69 期的《科學人》雜誌上,
有這麼一篇名為〈意識如何產生?鬧鐘為何可以在睡覺(無意識)的人身上引發意識?
〉的文章,兩位享譽國際的腦科學專家 Christof Koch 及 Susan Greenfield 提出各
自的看法來解釋為何熟睡之後,已經在沒有意識的狀態之下,人還聽得到鬧鐘響的機制
(註1)。柯霍提到因為「腦幹裡有一個叫藍斑核(locus coeruleus)的腦區,該處的神
經元會對聽神經突發的強烈刺激產生反應,於是馬上採取行動,將一種化學訊息散佈到
視丘與大腦皮質,最後的結果就是大腦皮質與周邊構造醒了起來。……這種神經活動只
需花幾分之一秒的時間,並且讓你意識到鬧鐘響」;格林菲爾德則認為「任何強烈的感
覺刺激(像是強光),都會引發意識,因此腦子沒有任何一個特定區域負責把人叫醒。
鬧鐘鈴聲喚起意識,不是因為刺激的質(這裡的例子是聽覺)不同,而是量(大小聲)
的不同」。兩位專家雖然從大腦的神經細胞元及連結運作功能的觀點提出各自的看法來
...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50 作者:AMOHA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222707/answer/420315429
来源:知乎
大乘心經是假佛教經典
佛入滅後佛教中有些叛徒信仰和原來佛教教義不合,
不過那些佛教的叛徒不反省自己錯誤反而發明「大乘」經典
自誇自己的錯誤信仰是高級「大乘」,
抹黑佛說的佛法是低級「小乘」、假的「非實化城」,
瞎掰佛用低級「小乘」、假的「非實化城」詐騙「怯弱下劣」的佛弟子,
稍微有點理智就知道真正的佛不會抹黑佛自己說過的佛法是低級「小乘」、假的「非實
化城」。
說穿了「大乘」經典就是打著佛教招牌反佛教的假佛法,
很多附佛外道都學會了「大乘」經典的詐騙手法,
那些附佛外道會說他們學的是比較高級的佛法,佛教學的是比較低級的佛法。
「大乘」「妙法蓮華經」就是典型「打著佛教招牌反佛教」的「假佛經」。
http://tripitaka.cbeta.org/T09n0262_001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
無二亦無三。 除佛方便說。
但以假名字, 引導於眾生,
說佛智慧故, 諸佛出於世。
唯此一事實, 餘二則非真,
終...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