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总理大臣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w****2
发帖数: 12072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陈晓平:唐德刚的硬伤太多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01:17:58 2014, 美东)
自1999年岳麓书社推出了超级减肥版的《晚清七十年》以来,该书被无数名人非名人反
复推荐,俨然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必读书”,唐氏也被捧上了神坛。由于“糖粉”阵容
强大,批评的声音几被淹没。虽然唐德刚关于北洋海军“主炮晾衣”一说,已被海军史
研究者陈悦驳得体无完肤,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唐氏治学粗疏,是一以贯之。从专业角
度看,《晚清七十年》可以说是浪得虚名之作,硬伤太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本文
拟引用可靠史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略举数例,暴露唐氏史学功力的不足,读者自可举一
反三,重估该书的实际价值。近几十年晚清史研究成绩斐然,史料整理和考证方面成绩
更加突出,已非唐氏所能想见。
本文所引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原文,用的是远流版五卷本,为免繁琐,仅注出册数和
页码,如第四册第87页,注作“四,87”。
(1)李鸿章 “李鸿章是荣禄的政敌。...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
“扶不起来的太子”毛远新早年风流韵事
大中小2015-01-04 19:59:00
多维历史
毛远新是毛泽东之弟毛泽民与朱旦华之子,生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毛岸英死后
不久,毛泽东将毛远新招致身边,对其呵护备至,如同“太子”一般培养。文革开始后
不久,毛远新作为毛泽东的重要棋子,被安置在林彪四野系统的根据地——东北军区,
同时让亲信陈锡联辅佐。然而被寄予厚望的毛远新并没有能力达到毛泽东的要求。《毛
泽东对周恩来——共和决战》的作者方丈在文中指出,这位太子实在是太不中用,从
1968年起,他把在东北的6、7年宝贵光阴,用来玩女人和洗照片。他一个军工同学也没
有搜罗,也没建立自己的新干部基地。除此之外,作者还提出,1968―1973年,林彪集
团和毛远新的关系,实际是文革大转折的关键。以下为《毛泽东对周恩来——共和决战
》前三章全文摘录。
毛泽东与侄子毛远新在天安门
众所周知,如果毛泽东没有发动文革,今天生活会是另一番景象。毛泽东改变了那个年
代所有人的生活。至于他为什么要这么作,和怎么作的,是和文革有关的最重要最中心
的问题。
1958年毛泽东抛开当时的经济领导部门,自己提出”三面红...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陈晓平:唐德刚的硬伤太多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01:17:58 2014, 美东)
自1999年岳麓书社推出了超级减肥版的《晚清七十年》以来,该书被无数名人非名人反
复推荐,俨然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必读书”,唐氏也被捧上了神坛。由于“糖粉”阵容
强大,批评的声音几被淹没。虽然唐德刚关于北洋海军“主炮晾衣”一说,已被海军史
研究者陈悦驳得体无完肤,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唐氏治学粗疏,是一以贯之。从专业角
度看,《晚清七十年》可以说是浪得虚名之作,硬伤太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本文
拟引用可靠史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略举数例,暴露唐氏史学功力的不足,读者自可举一
反三,重估该书的实际价值。近几十年晚清史研究成绩斐然,史料整理和考证方面成绩
更加突出,已非唐氏所能想见。
本文所引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原文,用的是远流版五卷本,为免繁琐,仅注出册数和
页码,如第四册第87页,注作“四,87”。
(1)李鸿章 “李鸿章是荣禄的政敌。... 阅读全帖
k**********4
发帖数: 16092
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小黄人太子毛远新秘闻
众所周知,如果毛泽东没有发动文革,今天生活会是另一番景象。毛泽东改变了那个年
代所有人的生活。至于他为什么要这么作,和怎么作的,是和文革有关的最重要最中心
的问题。
1958年毛泽东抛开当时的经济领导部门,自己提出”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发动大跃进,造成中国经济大灾难。这件事情成为毛泽东的心病。在中共历
史上,如果领导人有重大失误,必然保不住自己的领导权。如陈独秀因为大革命失败而
被开除党籍,张国焘因为西进失败而被整肃。遵循这一传统,跃进刚刚失败,彭德怀就
站出来向毛泽东的领导权挑战。毛泽东在59年庐山会议镇压了彭德怀和其他人之后,为
了挽回跃进失败,在1960年搞了第二次跃进。伴随这场二次跃进的,是毛泽东倡导的阶
级斗争。因为当时经过58、59年的一次跃进,人民生活已经十分困苦,再次跃进阻力很
大。所以必须加强强迫性,才能推进二次跃进。这场二次跃进造成60年的全面减产,农
民生活更为困苦,饿死的人大幅增加。毛泽东在60年秋收之后,得知二次跃进失败,农
民大量饿死。就放弃了对经济的领导权,让刘少奇接任。他自己去专心研究阶级斗争。
毛泽东这次让权,一来可以让刘少奇对付...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5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美国的那些事1
晚清留美幼童被撤回后的命运(图)
2014-01-30 04:40【字號】 大 中 小
【正体版】 【打印机版】
2014/01/26/20140126122726440.jpg
留美幼童
【看中国2014年01月30日讯】
清同治十一年七月九日(公元1872年8月12日),上海港。一艘轮船启锚了。船上30名统
一着装的中国幼童向码头上送行的亲人挥手惜别,分外惹人注意。他们中很多人连县城
都没去过,但现在即将远行,目的地是传说中的美国。
被曾国藩称为“中华创始之举,古来未有之事”的官派学生留洋活动,至此拉开了序幕
。对这个有着悠久文明,向来把异国篾视为“夷”的国家来说,迈出这一步并不容易。
幼童与美国的相遇
清政府送学生留洋,何以选择美国?
首先不能不说,在对华交往中,美国是当时西方列强里不良记录最少的国家,清廷对美
国有一种信任感。
其次要谈到“蒲安臣条约”。蒲安臣于1861年至1867年担任美国驻华公使,任内因主张
对中国采取合作政策,并调停了中外多起外交纷争,成为第一个对清政府具有重大影响
的外国公使,离任后还被清政府聘为出使大臣,委托他代表中国政府访问欧美。1868年
7...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6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美国的那些事1
晚清留美幼童被撤回后的命运(图)
2014-01-30 04:40【字號】 大 中 小
【正体版】 【打印机版】
2014/01/26/20140126122726440.jpg
留美幼童
【看中国2014年01月30日讯】
清同治十一年七月九日(公元1872年8月12日),上海港。一艘轮船启锚了。船上30名统
一着装的中国幼童向码头上送行的亲人挥手惜别,分外惹人注意。他们中很多人连县城
都没去过,但现在即将远行,目的地是传说中的美国。
被曾国藩称为“中华创始之举,古来未有之事”的官派学生留洋活动,至此拉开了序幕
。对这个有着悠久文明,向来把异国篾视为“夷”的国家来说,迈出这一步并不容易。
幼童与美国的相遇
清政府送学生留洋,何以选择美国?
首先不能不说,在对华交往中,美国是当时西方列强里不良记录最少的国家,清廷对美
国有一种信任感。
其次要谈到“蒲安臣条约”。蒲安臣于1861年至1867年担任美国驻华公使,任内因主张
对中国采取合作政策,并调停了中外多起外交纷争,成为第一个对清政府具有重大影响
的外国公使,离任后还被清政府聘为出使大臣,委托他代表中国政府访问欧美。1868年
7...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7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陈晓平:唐德刚的硬伤太多了
自1999年岳麓书社推出了超级减肥版的《晚清七十年》以来,该书被无数名人非名人反
复推荐,俨然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必读书”,唐氏也被捧上了神坛。由于“糖粉”阵容
强大,批评的声音几被淹没。虽然唐德刚关于北洋海军“主炮晾衣”一说,已被海军史
研究者陈悦驳得体无完肤,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唐氏治学粗疏,是一以贯之。从专业角
度看,《晚清七十年》可以说是浪得虚名之作,硬伤太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本文
拟引用可靠史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略举数例,暴露唐氏史学功力的不足,读者自可举一
反三,重估该书的实际价值。近几十年晚清史研究成绩斐然,史料整理和考证方面成绩
更加突出,已非唐氏所能想见。
本文所引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原文,用的是远流版五卷本,为免繁琐,仅注出册数和
页码,如第四册第87页,注作“四,87”。
(1)李鸿章 “李鸿章是荣禄的政敌。李之下放广州就是受荣禄排挤而去的。”(四,
87)
(2)“命于式枚草遗折荐袁世凯代己为直隶总督”(四,184)
(3)翁同龢 和李鸿章“平分朝政”?
(4)“是康、梁等激进派的家长与护法”?
(5)罢官出于光绪帝主动
(6)戊戌年仍享有“独对”之权?
(7...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8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战前大清:没落的王朝
2014年06月17日14:17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清政府中的洋务派开始着手进行改革,以“自强”和“求富”
为口号进行了一场大规模学习西方工业化的运动。但这是一场在维护封建皇权的前提下
进行的改良运动,没有改变政治体制。整个大清就像是一轮正在落山的太阳,积重难返。
【官场腐败官员缺乏现代政治、经济常识】一方面很多省都喊叫冗员过多,另一方面从
中央到地方都感到熟悉“洋务”的人员奇缺。冗员又成为官场腐败的温床。
从1861年登台到1908年去世,慈禧是这48年间统治清朝的绝对权威。这些年间,大清经
历了洋务运动、甲午战败、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等大事。慈禧把维护个人权威和享
受放在首位。为了过60大寿,在甲午海战爆发的当年,她不惜挪用海军军费重修颐和园
。图为宫中的慈禧。
大清名义上的皇帝是光绪。1874年,同治帝驾崩,在争权的斗争中,年仅四岁的载湉在
慈禧的运作下登基,年号光绪。他一生受制于慈禧,从未真正施展自己的抱负。1894年
,光绪24岁,不知战争为何物。从帝师翁同龢到军机处,绝大多数是文官,很少有人打
过仗。图为光绪画像。
军机处是清政府的中枢权力机关。从1861年到1884...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9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战前大清:没落的王朝
2014年06月17日14:17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清政府中的洋务派开始着手进行改革,以“自强”和“求富”
为口号进行了一场大规模学习西方工业化的运动。但这是一场在维护封建皇权的前提下
进行的改良运动,没有改变政治体制。整个大清就像是一轮正在落山的太阳,积重难返
。【战前日本请点击:崛起的帝国】
http://slide.news.sina.com.cn/j/slide_1_45272_61694.html
【官场腐败官员缺乏现代政治、经济常识】一方面很多省都喊叫冗员过多,另一方面从
中央到地方都感到熟悉“洋务”的人员奇缺。冗员又成为官场腐败的温床。
从1861年登台到1908年去世,慈禧是这48年间统治清朝的绝对权威。这些年间,大清经
历了洋务运动、甲午战败、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等大事。慈禧把维护个人权威和享
受放在首位。为了过60大寿,在甲午海战爆发的当年,她不惜挪用海军军费重修颐和园
。图为宫中的慈禧。
大清名义上的皇帝是光绪。1874年,同治帝驾崩,在争权的斗争中,年仅四岁的载湉在
慈禧的运作下登基,年号光绪。他一生受制于慈禧,从未真正施展自己的抱负。1894年
,光绪2...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10
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及阁僚共19人公开了自去年内阁成立时各自持有的资产额
。包括配偶等家属财产在内,每人总资产平均为1.0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90万元),是
野田前内阁(人均5067万日元)的两倍。分析人士认为,日本人非常看重内阁成员公开财
产,阁员一旦违规操作财产申报将会导致民意严重下滑。
卸任阁僚也公布资产
在15日公布的安倍内阁资产中,副相兼财相的麻生太郎资产额最高,总资产达4.71
亿日元,超过1亿日元的共有6名阁僚,资产最少的是外相岸田文雄(2130万日元)。
此次资产公开对象为首相、阁僚、副大臣、政务官、各自配偶以及抚养子女资产,
前内阁卸任阁僚资产也一并被公布。资产包括统计对象所有土地、建筑(固定资产税课
税标准额)、存款、有价证券等,贷款和借款等不在列。
统计显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资产为1.08亿日元,是前任首相野田佳彦(1693万日
元)的6倍多。安倍除在故乡山口县内拥有9处住宅用地共计3047万日元外,还在该县和
山梨县拥有共计5121万日元房产。
安倍内阁成员平均土地资产为5258万日元,约为野田内阁(1983万日元)的2.7倍。
其中财务相麻生太郎土地资产...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11
逃亡大使馆:从急先锋到替罪羊
雪珥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的大
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关注
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逃亡者
这一天,大清国全国人大(“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邮传
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判程
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会史
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2天(10月25日),资政院还只是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部长职务。路透社(
Reuter)从北京发出的电文说,资政院此举,给大清政府出了道难题:要么服从资政院
的要求,赶走一位“忠诚的官员”;要么否决资政院的要求,但这相当于向宣称代表大
多数人民的资政院开战。这篇电文被次日(26日)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曼彻...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63
12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满清的王立军事件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unfair (unfair),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满清的王立军事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5 21:12:22 2012, 美东)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的大
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关注
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逃亡者
这一天,大清国全国人大(“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邮传
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判程
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会史
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2天(10月25日),资政院还只是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部长职务。路透社(
Reuter)从北京发出的电文说,资政院此举,给大清政府出了道难题:要么服从资政院
的要求,赶走一位“忠诚的官员”;要么...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63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满清的王立军事件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的大
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关注
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逃亡者
这一天,大清国全国人大(“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邮传
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判程
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会史
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2天(10月25日),资政院还只是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部长职务。路透社(
Reuter)从北京发出的电文说,资政院此举,给大清政府出了道难题:要么服从资政院
的要求,赶走一位“忠诚的官员”;要么否决资政院的要求,但这相当于向宣称代表大
多数人民的资政院开战。这篇电文被次日(26日)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曼彻斯特卫报》(The Manchest...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63
1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满清的王立军事件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unfair (unfair),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满清的王立军事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5 21:12:22 2012, 美东)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的大
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关注
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逃亡者
这一天,大清国全国人大(“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邮传
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判程
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会史
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2天(10月25日),资政院还只是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部长职务。路透社(
Reuter)从北京发出的电文说,资政院此举,给大清政府出了道难题:要么服从资政院
的要求,赶走一位“忠诚的官员”;要么... 阅读全帖
O***2
发帖数: 622
15
辛子陵:毛泽东传位心路追踪——打开文化大革命黑匣子的密码(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如狂飙突起,把全国人民吹得晕头转向,也把全世界的观察家们
惊得目瞪口呆,不知毛泽东要干什么。许多善良的知识分子都是从正面意义上理解毛泽
东的。认为他的本意是要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要发动群众改造党,监督党,
使党革命化和民主化。这历史的一幕过去了四十多年之后,留下的浩瀚的决议、文告、
公报、声明、社论、传单、大批判文章以及各种不同角色的当事人的回忆录,仍使人眼
花缭乱,扑朔迷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毛泽东就是要把他的真实
意图深深地掩藏起来,这个目的他在相当程度上达到了。例如至今有人说毛泽东充满了
高尚的动机,是林彪、江青两个反党集团把事情搞乱了。其实,返璞归真,事情原很简
单,毛泽东要掩盖三年大跃进(主要是饿死三千七百五十万人)的错误,又犯了十年文
化大革命的错误,弄巧成拙,越描越黑。“人相食,你我要上书的!”刘少奇这话对毛
泽东的刺激太深了。要使自己死后不被清算,靠刘少奇是不行了。至于林彪,只是打倒
刘少奇的一根棍子,为了打鬼,借助钟馗而已。他玩接班人这张牌最终是要传位...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太原道 微信号tydaocom
原创:李淳 太原道 微信号tydaocom
功能介绍
山西地域文化网站太原道的公众平台,致力于三晋文化的传播,这里有山西的文化、历
史、民俗、旅游、民歌、戏曲、名人、晋商……
█ 大明兵部尚书、督师孙传庭,电影《大明劫》剧照
明史有“传庭死而明亡矣”的说法。《明史·孙传庭传》还称“传庭死,关(潼关)内
无坚城矣。”“传庭败死,贼(李自成起义军)遂入关,势以愈炽。存亡之际,所系岂
不重哉!”
正如后来清代诗人所说:“劳臣一剑系沧桑,角鼓悲风绕战场”(沈会霖)“国家之乱
谁为基,英雄数尽际亦危”(清代诗人冯云骧)。
孙传庭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兵败身亡的25年间,
由永城知县,逐步升至兵部尚书,统领七省军务,先后参与并直接指挥了数十次对民军
的镇压战争。他以独有的聪明智慧、多谋善断和出色的战略战术,使农民起义军多次处
于危亡之境,几近彻底失败。后来由于多种原因,他兵败潼关,在有机会逃命之时,他
带不多的部下冲入敌阵,慷慨赴死;其妻率三妾及婢女跳井而亡。可谓满门忠烈。崇祯
帝因为没找到孙传庭的尸首,认为他逃匿了,而不给褒蔭(褒奖和给他的后人以恩惠)
直... 阅读全帖
r****5
发帖数: 95
17
(以下文字摘自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
唐氏认为:
“大清不亡,我军不败,实无天理,然非战之罪也。”
“甲午黄海之战时,……这十四管带经笔者约略调查,似乎全是马尾水师学堂
的毕业生。最不可想象者是,他们十四人中,至少有十人是马尾船校「第一期
」的同班同学……在这十四管带之中,有四人在黄海之上阵亡殉国。有三人因
战败随丁提督愤恨自杀。另一人显然含寃而死。--真是惨烈之至!
梁启超说:甲午战争是李鸿章「以一人而敌一国」。同样的,那空前绝后的鸭
绿江口黄海大战,也是马尾船校以一校一级而大战日本一国呢!
马尾!马尾!我为尔欢呼。您在五千年中华通史上,青史留名,永垂不朽!”
转文共分8段:
(1)世界第八位海军
(2)北洋舰队的虚实
(3)海军衙门是个大「肥缺」
(4)老太后不如小阿巴桑
(5)翁李之争
(6)为黄海血战平反
(7)劣等洋员的谏言不可信
(8)刘步蟾战绩辉煌)
世界第八位海军
在甲午战前,我们的大清帝国也有一支相当可观的海军呢!它拥有装甲十四吋,
配备有十二吋巨炮的七千吨主力舰二艘,和各式巡洋舰、鱼雷艇数十条。每次操
演起来,摆出「船阵」,也是樯橹如云,旌旗蔽空,气势非凡呢!如把这...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泽东,接班人与文革起源
辛子陵
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南京军事学院出版社社长、
国防大学《当代中国》编辑室主任等职。其七十万字巨著《红太阳的陨落:千秋功罪毛
泽东》影响甚大。
1966年文化大革命如狂飙突起,把全国人民吹得晕头转向,也把全世界的观察家们
惊得目瞪口呆,不知毛泽东要干什么。许多善良的知识份子都是从正面意义上理解毛泽
东的。认为他的本意是要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要发动群众改造党,监督党,
使党革命化和民主化。这历史的一幕过去了四十多年之后,留下的浩瀚的决议、文告、
公报、声明、社论、传单、大批判文章以及各种不同角色的当事人的回忆录,仍使人眼
花缭乱,扑朔迷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毛泽东就是要把他的真实
意图深深地掩藏起来,这个目的他在相当程度上达到了。例如至今有人说毛泽东充满了
高尚的动机,是林彪、江青两个反党集团把事情搞乱了。其实,返璞归真,事情原很简
单,毛泽东要掩盖三年大跃进(主要是饿死三千七百五十万人)的错误,又犯了十年文
化大革命的错误,弄巧成拙,越描越黑。“人相食,你我要上书的!”刘少奇这话对毛
泽东的刺激太深了。要使自己死后... 阅读全帖
r******j
发帖数: 780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戈登赠言李鸿章 之真伪考
原作是这里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1576381.html
然而现在中国人之作伪习气大盛,所谓无图无真相,有图纯ps,所以遇到这种惊人言语
,不妨赶快考证一二。
靠所谓《李鸿章全集》作者顾廷龙 / 戴逸,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于2007年6月,但是
这个是收集李鸿章已出及散佚文稿编著而成,所以里面出现的资料早有其他渠道已经出
版过。如这里提到的《译署函稿》,出自《合肥李文忠公未刻稿》
这个《合肥李文忠公未刻稿》是李鸿章清朝同治年间及光绪年间与同僚往来的书信集,
包括《海军衙门函稿》一册、《朋僚函稿》四册、《译署函稿》二册。其中《海军衙门
函稿》收录有醇亲王(光绪帝生父)、庆郡王与李鸿章往来信件。还有丁汝昌等写给李鸿
章的信件,所谈的都是海军衙门的公事。《朋僚函稿》四册,皆为李鸿章致朋僚信札,
包括其致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信札340余通。《译署函稿》二册 164通,多为李鸿章致
译署亲王函稿。译署就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同治元年设立,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恭
亲王、庆亲王任首席大臣,下设南北洋通商大臣,1870年,李鸿章继曾国藩之后任直... 阅读全帖
q********8
发帖数: 372
2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Kayaker: 中国大审判
六、中国大审判
1、南京审判
在中华大地欢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
锣鼓声中,从14年艰苦抗战中取得胜利的中国人民,将昔日横行中国的日本
战犯迅速尽快逮捕,可谓扬眉吐气,大快人心!
从1945年8月到1947年5月,中国各地共逮捕日本战犯2357名,
相继在北平、南京、上海、汉口、广州、太原、徐州、济南、台北、沈阳等地,设
立审判战犯的军事法庭。经过各地的紧张审判,35名战犯被执行死刑,遣返回日
本者933名,引渡出国者27名,尚有在押战犯1137名,转移到司法机关者
100名。
为统一审判在华日本战犯,中国于1946年2月15日正式成立国防部审判
战犯军事法庭,任命石美瑜为庭长,王家楣为主任检察官,任命李波、徐乃堃、高
硕仁、施泳等为检察官,陆起、李元庆、林建鹏、叶在增、孙建中、龙钟煌、张体
坤等为审判官,统一审判由中国驻日代表团引渡和从全国各地法庭移交的日本战犯。
这又是正义与邪恶的大较量。在全国人民的强烈呼声下,中国军事法庭对屠杀
南京人民的刽子手谷寿夫、屠杀300多个中国人的乙级战犯田中军吉、在南京紫
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的...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8600
21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2/02/14/1639150.html
史海:1911年盛宣怀逃亡美大使馆 迅速轰动世界(图) 中国经营报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的大
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关注
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一、逃亡者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继续说,据传,盛宣怀逃入了美国使馆,随后在10名外国士兵的
护送下前往天津。但在该报向美国使馆查证时,使馆参赞爱德华对此予以否认。
1911年10月27日,大清国国会(“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
邮传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判程
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会史
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2天(10月25日),资政院还只是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部长职务。路透社从北京
发出的电...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147
22
中文:http://www.fmprc.gov.cn/web/zyxw/P020170802541371281020.pdf
英文:http://www.fmprc.gov.cn/mfa_eng/zxxx_662805/P020170802542676636134.pdf
印度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界进入中国领土的事实和中国的立场

1. 洞朗地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亚东县,西与印度锡
金邦相邻,南与不丹王国相接。1890 年,中国和英国签订《中
英会议藏印条约》,划定了中国西藏地方和锡金之间的边界。
根据该条约规定,洞朗地区位于边界线中国一侧,是无可争
议的中国领土。长期以来,中国边防部队和牧民一直在该地
区开展巡逻和放牧活动。目前,洞朗地区与锡金之间的边界
是中印边界锡金段的一部分。
2. 2017 年 6 月 16 日,中方在洞朗地区进行道路施工。
6 月 18 日,印度边防部队 270 余人携带武器,连同 2 台推土
机,在多卡拉山口越过锡金段边界线 100 多米,进入中国境
内阻挠中方的修路活动,引发局势紧张。印度边防部队越界
人数最多时达到 400 余人,连同 2 台推...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3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7
第七章洋务文化教育的开端
一、举办洋务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
洋务文化教育,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为适
应洋务活动需要所举办的文化教育事业。这种事业,既与清政府同外国资本
主义国家打交道的外交活动有关,也与办洋务企业的经济活动及一切政治、
军事活动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洋务文化教育涉及面是比较广泛的,它培
养了包括翻译、外交、律例、科学技术、企业管理、电报、矿务、冶炼、机
械制造、水陆军事等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这些文化教育事业,主要是由于
洋务派在洋务活动实践中,意识到培养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性而逐渐举办
的,是适应洋务活动的具体需要进行的。因此,虽有一些计划,但并无远景
规划和战略目标,因而基本上是被动的,尤其在洋务运动开始时是如此。
首先意识到紧迫需要的是通事(翻译)人才。清政府在与洋人打交道中
使用通事,并不是到鸦片战争之后才开始的,更不是到1860年《北京条约》
签订后才开始,而是早已有之。那时的通事,主要是由于广州一口对外贸易
等活动,和澳门一隅同洋人接触及传教士的活动等关系,而自发的出现和形
成的“通事”群。没有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只有在北方因与沙俄交往... 阅读全帖
m********1
发帖数: 368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述戈登回国》二文句读商榷
余复录《述戈登所闻并该提督行止》《述戈登回国》二文,欲擅标句读以便知其意。然颇惑于此,断句及引号使用不同则其义大相径庭。余觉李鸿章仍主张挽留戈登而不得,戈登虽“喜听闲言”,然在李鸿章看来亦为中國着想,并不在意威妥玛所说“非但无益于中国,抑且有损于中国”。戈登本人去意坚定。乞诸贤指教正确句读。
“在此恐招各国洋人猜忌”与“连日接阅上海洋人新闻纸谣言纷纷,甚爲恼闷”所谓何事,为何遭洋人猜忌?从ratnaraj(洪炉点雪)兄解,盖为戈登与赫德绝交并赠言李鸿章有关总税务署之事。
“威使既劝速归,正合我意”中,“我”何所指?此语为戈登所言耶?亦或从ratnaraj(洪炉点雪)兄解,为李鸿章所言耶?
又,戈登于中俄伊犁事件中,究竟起何作用?是否仅为总理衙门出谋划策?
略注:
函稿均为李鸿章发给恭亲王奕䜣的,奕䜣时任领班军机大臣、领班总理衙门大臣。
崇公,即崇厚,满州镶黄旗人。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捐赀入官。历三口通商大臣、署直隶总督、出使法国大臣、户部侍郎、吏部侍郎、署盛京将军、总理衙门大臣。1878年出使俄国全权大臣,与俄国谈判,擅自签订《里瓦几亚条约》,使中国... 阅读全帖
f**********d
发帖数: 4960
2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鹰龙之舞:晚清中美战略对话
星条旗和黄龙旗在南中国的海风中猎猎飘扬。
演武亭前方的海岸边,已经搭起了一座巨大的临时建筑,中西合璧,类似欧洲的凯
旋门,又类似中国的牌坊。两侧一字排开的立柱上,对称斜插着中美两国国旗。牌坊的
两个主塔上,是两国国旗,而中间的横额上,则是由灯泡组成的两国国旗图案,即使在
夜晚,也能让国旗熠熠生辉。
这是1908年10月30日,厦门。
在大清海军“飞鹰号”驱逐舰的引领下,8艘涂抹着耀眼白色的美国战舰徐徐进港
。在港内迎接的大清主力巡洋舰“海圻”、“海容”、“海筹”、“海琛”,此时开始
整齐地鸣放19响礼炮,美国军舰则鸣炮还礼,炮声震耳欲聋。
到访的正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支环游世界的远洋舰队“大白舰队”(The Great
White Fleet),以舰身涂抹白漆而得名。这是美利坚面向世界的第一次武力炫耀,而
在亚洲,它的威胁目标就是日本。访问中国的,是“大白舰队”的第一、二分舰队,集
中了“大白舰队”一半的主力舰。
唐绍仪本来期待的,是与罗斯福总统的战略会谈,一旦缔结三国同盟,整个世界历
史将因此而改向
1908年 中美德同盟流产
中国政府对“大白舰队”的到访十分重视,政治局委员(军机大臣)...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编者按:
光绪元年腊月二十八日,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亲赴保定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两
度举行会谈,就日本军舰“云扬号”入侵朝鲜江华岛事件以及学习西方、变革服制、尊
重妇女、举借外债等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北京大学哲学系科技史教授周程基于
1899年在日本出版的《森先生传》中所揭载的对话记录,译介、分析了这场精彩对话的
主要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尽管李鸿章组建了一个人数众多的幕府,但由于无法破除人
身依附关系、建立独立的智库,以致他很难听到不同的意见,学到有价值的新知。结果
,中国洋务派领袖李鸿章在同日本西化派先锋森有礼的论战过程中无法占据明显优势也
就在所难免。
撰文 |周程(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责编 | 吕浩然
●●●
光绪元年,中国洋务派领袖李鸿章(1823—1901)和日本西化派先锋森有礼(1847—
1889)曾就1875年日本军舰“云扬号”入侵朝鲜江华岛事件以及学习西方、变革服制、
尊重妇女与举借外债等问题在保定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国内媒介已经刊发了不少论
及这场对话的文章,但作者大都参考的是《李文忠公全集》中收录的《日本使臣森有礼
署使郑永宁来署晤谈节略》[1]或《...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7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5
第五章近代军用工业之二——马尾船政局①
一、建造轮船工厂的历史必然
马尾船政局,是1866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创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
个制造轮船的专业工厂。它的产生和建成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和英法联军入侵的战争中,亲身体验到西洋坚船利炮
的威力,朝野上下纷纷讲求造炮制船“师夷长技”。这不仅成为一种思潮,
且也已有具体实践。例如,在鸦片战争中,潘仕成试造成水雷①,且捐造成一
艘可用于外海作战的仿美国三桅夹板船②;福建晋江丁拱辰不仅辑有《演炮图
说》,且试造了长4尺2寸、阔1尺1寸用蒸汽作动力的实验性的小火轮船,
“惟质小气薄,不能远行”③。进入60年代后,除曾国藩试造轮船于安庆内
军械所外,左宗棠亦于1864年试造成小火轮一艘,驶行于西湖之上。
上述那些造火轮船的思想和实践,主要是为了抵御外侮,同时也有防海
盗和镇压人民起义的目的。镇压人民起义是反动的,但对于“防海盗”就要
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斥为反动。对马尾船政局的创建说,抵御外侮是其主
要目的,而“御外”又有军事和经济两个方面。船政局的创办者闽浙总督左
宗棠说:现令“泰西诸邦均以机器轮船横行海上,英、法、俄、德又...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9589
28
史上最冤李鸿章:生前背黑锅 死后被拖尸
送交者: 鬼少爷
文章摘自:《重读晚清六十年》
常说时世造英雄,其实时世也造替罪羊的!
个人认为,中国历史上最冤的替罪羊当数李鸿章。大清的卖国贼只有一个,那就是掌握
大清实际权力的老太后,这是从所有权方面来讲的。当然,没有所有权的人,也不是没
有卖国的念头,但那仅限于谋求执政的在野者。
蒋廷黻先生在《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中笼统地说:北洋政府的执政者也有民族意
识,也不想卖国,可是内政又逼着他们都得卖国,因为他们需要外援。大体说来,在朝
者付出的代价较低,因为他需要的外援相对少;在野者付出的代价较高,为了上台,不
惜把卖国的支票开得更大些。
澳籍华人学者雪珥在他的《绝版甲午》中直接点名说:“那导致袁世凯被万民唾骂的‘
二十一条’,很多条款之前早就和南方的革命党人达成了共识,只是革命党一直没有机
会掌握政权,未及付诸实现而已。”
幸好,李鸿章跟他的老师曾国藩一样没有司马昭之心。否则他完全可以做些交易,拉些
外援,从两广自立开始,过把帝王瘾也不是不可能!
大清国是谁的?大家可别跟我说,大清是所有大清国民的。做奴才不能这么自作多情!
龚自珍的儿子带领...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隆科多之圈禁
雍正帝一继位,隆科多、年羹尧就成为股肱之臣。雍正帝先任命隆科多为总理事务大臣
,又把其父佟国维在康熙朝获罪失去的公爵赏给隆科多,又下命称隆科多为“舅舅”,
虽然雍正帝与隆科多辈分是甥舅,但皇帝公然称之为“舅舅”,却属于皇帝的封赏,不
是天然的。由此可见,皇帝的家事绝不仅仅是家事。此后提到隆科多时除了职务还要冠
以“舅舅”。同年十二月,任命他为吏部尚书,仍兼步军统领,次年命隆科多兼管理藩
院事,任《圣祖仁皇帝实录》和《大清会典》总裁官,《明史》监修总裁。雍正帝还赐
给他太保加衔,双眼孔雀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鞍马紫辔。这时的隆科多,作为“
密勿大臣”,是雍正帝在中央的左右手,参预处理重大事务,可算宠荣备至。有人说,
雍正帝“听用总理事务大臣等之言,所用者皆系伊等亲友”。
作为皇亲国戚、密勿重臣的隆科多,在揽权纳贿方面,与年羹尧可谓不相上下。他
在吏部,司官对他惟命是从,“莫敢仰视”。他掌管朝廷内外用人大权,对他经办的铨
选,人们称为“佟选”,可与“年选”相提并论。但是过度享受用人大权之际,就是触
犯皇帝的根本权力之时。
论才能隆科多远远比不上年羹尧,所以年羹尧看不起他,对皇帝说他是“极... 阅读全帖
i****r
发帖数: 1803
30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骑士的血脉42
骑士的血脉42
作者血珊瑚
出版河图文化有限公司
第一话初夜
第二话不像新年的新年
第三话太古风格
第四话最后的张狂
第五话天空之王
蒙斯托克共和国:主角的祖国,首都裴内斯(第二重要场录,后面的故事的发生地)
格拉斯洛伐尔市—主角的故乡(第一重要场景,故事开头的地方)
丹特同盟—正方的联盟,核心是一些老牌国家。
诺曼联盟:敌方的联盟,核心是一批新兴军事大国。
人物介绍
利奇:主角,十五岁少年一因为宪外导致血脉苏醒,在战争中寻找骑士真谛的少年。
海格特:主角最重要的合作者,年轻I代的将领中的领军人物,I个桀骜不驯的人管
理员大叔—剑
圣一主角的引路人,给予了主角“剑圣传承”。
艾斯波尔:三大神工之一,温和的老者?对于主角的M助极大。
莎尔夫人:三大神工之一,乖张的老太婆,是主角的支持者。
安妮莉亚女皇和密斯拉公主—同盟三大帝国之中帕金顿圣国的女主。
薇利亚:105小队扩充成兵团之后的副兵团长,性格直爽的女人。
维多利亚:105小队扩充成兵团之后,出任莉娜大队的副大队长,莉娜的后母,也
是莉娜天生
的对头。
蒂迪:玛格丽特的天生对头一和主角同龄的女孩,是个很像男孩的女孩。
雪蜜儿:帕金顿圣... 阅读全帖
I********l
发帖数: 8702
31
中美会谈备忘录(毛主席,周总理与基辛格)
会谈备忘录
参加会谈人士:毛泽东、周恩来、外交部长姬鹏飞、外交部长助理王海容、翻译唐闻生
、翻译沈若芸、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主任布鲁斯大使、国务院政策设
计部门主任洛穗
时间:1973年11月12日,星期一,下午5时40分至8时25分
地点:北京,毛泽东的寓所
(毛主席依序欢迎国务卿、布鲁斯大使及洛德先生并相互寒喧闹谈,摄影师在一旁拍照
。主席说睽违基辛格已久,他现在的地位更高了。国务卿回答,主席气色很好,主席说
自己感觉也不错。主席对布鲁斯大使说他跟布氏一样年岁渐增,但布氏看来年轻多了。
布鲁斯大使回答他没年轻多少。毛主席对洛德先生表示他非常年轻。)
毛泽东:各位讨论了些什么?
周恩来:扩张主义。
基辛格:没错。
毛泽东:是谁在扩张,他吗?(指着基辛格)
周恩来:他先开始,其他人也跟进。
基辛格:关于均势,贵国外长不时批评我们,但我认为他了解真正的源头。
毛泽东:但那种扩散主义是微不足道,你们不该怕他们。
基辛格:我们并不怕他们,主席。每隔一时间,我们就得采取像两周前那样强烈的措施

毛泽东:那些措施还不错。那时我们还无法说服...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2048
3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六四事件各国反应
"六四"惨案的发生,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头号大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在公开谴责的
同时,宣布对中国实施制裁。一些著名人士、亲华友人也纷纷发表声明,不问国事的宋
美龄发表了声明,素与中共高层有良好关系巨频繁走动的陈香梅、韩素音也予谴责,亲
华友人伊东正义、樱内义雄集会发表抗议声明,长期在中国生活的美国著名农学家威廉
.欣顿(韩丁),公开发出要求国际社会禁止向中国出口粮食的呼吁,中国在海外的留
学人员中有六百八十三人声明公开退党,其中在美国及加拿大就读的三百O七人于六月
二十九日宣布集体退党。现将一些主要国家、国际组织及台湾、香港、澳门的谴责声明
、制裁措施摘要如下。
美国:六月五日上午,布什总统宣布对中国采取五项行动:一,暂停政府对政府的一切
武器销售和商业性出口;二,暂停美国和中国军事领导人之间的互访;三,同情地重新
研究中国留美学生要延长逗留时间的请求;四,通过红十字会向那些在突然袭击中受伤
的人提供人道主义的医疗援助;五,在中国的事态不断揭开的同时重新研究我们的双边
关系的其它一些方面。当天中午,布什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了四名中国留美学生,
并进行了四十分钟的会谈。五日,美众议院以...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离开欧盟,中国成关键合作伙伴
英国首相将访华 法媒:离开欧盟,中国成关键合作伙伴
发布时间: 2018-01-26 07:20:11 来源:欧洲时报网 浏览次数:97 评论:0
2016年9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杭州会见来华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的英国
首相特雷莎·梅。(图片来源:中新社)
【欧洲时报网】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将于1月31日至2月
2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并举行新一轮中英总理年度会晤。
内部人士:陪同代表团极具分量 但规模不会太大
央视新闻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1月2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宣布了以上消息。
华春莹说,特雷莎·梅首相即将对中国进行的访问是2015年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行历史
性国事访问,双方宣布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中英关系黄金时代
之后,双方首次举行总理年度会晤。这也将是特雷莎·梅就任首相之后首次访华,对于
新形势下中英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访问期间,中方领导人将同特雷莎·梅首相分别会见和会谈,就中英关系以及共同关心
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特雷莎·梅首相还将赴上海市和湖北省武汉市参观访
问。
华春莹还表... 阅读全帖
S***x
发帖数: 2382
34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迁都到长沙是最好的
长沙地处全国中心,又是龙兴之地,水源充足,四通八达,高铁通了之后这就是全国5小时
大都市圈的中心,必然使得四夷臣服.湖南人性格豪爽,不像江浙一带温柔之乡惑君祸国.
湘女多情却又激人上进,而芒果台也举世瞩目,是都城理想之地.
当然,如此高调纪念辛亥革命也可能是要迁都武汉
迁都!朱元璋:不迁都心里不踏实,朱镕基:我们不得不迁都。
朱镕基与朱元璋有“神似”之处,身上透露的是大国总理之威严,都力主严惩贪官,其
主政期间不少高层贪官被处死。这两位老朱,还有一点共同,就是都提出迁都。
潘 谷西老先生是东南大学建筑系著名教授,是大陆大学教材《中国建筑史》的主编,
早年毕业于民国中央大学。几年前,我曾就城市考古问题,专门到南京鸡鸣寺附近 的
东大兰园生活区寓所,拜访了潘先生。当时,建议北京迁都的议论颇多,潘先生结合南
京母城、东晋时期台城(唐代著名诗人韦庄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 十里堤”
诗句即源于此)城址的发现,认为,中国古都文化有三大类型,即以西安(长安)为代表
的黄河流域文化;以南京(建康)为代表的长江流域文化;以北京 (大都)为代表的渤海
文化。择地建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政治因素往往是...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5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美国的那些事1
1881年度事件:朝廷下旨中途召回留美幼童
1872年8月,第一批幼童30人从上海港乘船出发前往美国。其后三年,1873、1874、
1875每年各有一批,共120名幼童(年龄在10—16 岁间)到美国留学。留学年限定为15年
,另加2年游历以验所学,加上行前在上海预备学校肄习一年中西文,共计将近20年时
间。史称“晚清幼童留美计划”。计划最强力的推动者李鸿章曾如此表述其目的:“求
洋人擅长之技,而为中国自强之图。”
尽管在启动之初,李鸿章屡次言及须不畏艰险与流言,绝不使计划流产,但最终,他没
有能够坚持到底。伴随着李鸿章对留美幼童计划进展的失望,1881年6月28日,总理衙
门照会在美国的幼童出洋肄业局,令全体师生尽速返华。留美幼童被分三批启程,于
1881年秋返回中国。至此,始于1872年,历经10年的中国第一次官派留学以失败告终。
一度拟将推动留学教育以开启民智作为自己毕生事业的容闳痛心疾首:“毕生志愿,既
横被摧毁……顿觉心灰,无复生趣。”后来他在天津见到李鸿章,严厉指责这位洋务老
臣没有尽力保全这一事业。然而,容闳所不知道的是,李鸿章本就是撤回留美幼童的强
力主张者——188...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6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美国的那些事1
1881年度事件:朝廷下旨中途召回留美幼童
1872年8月,第一批幼童30人从上海港乘船出发前往美国。其后三年,1873、1874、
1875每年各有一批,共120名幼童(年龄在10—16 岁间)到美国留学。留学年限定为15年
,另加2年游历以验所学,加上行前在上海预备学校肄习一年中西文,共计将近20年时
间。史称“晚清幼童留美计划”。计划最强力的推动者李鸿章曾如此表述其目的:“求
洋人擅长之技,而为中国自强之图。”
尽管在启动之初,李鸿章屡次言及须不畏艰险与流言,绝不使计划流产,但最终,他没
有能够坚持到底。伴随着李鸿章对留美幼童计划进展的失望,1881年6月28日,总理衙
门照会在美国的幼童出洋肄业局,令全体师生尽速返华。留美幼童被分三批启程,于
1881年秋返回中国。至此,始于1872年,历经10年的中国第一次官派留学以失败告终。
一度拟将推动留学教育以开启民智作为自己毕生事业的容闳痛心疾首:“毕生志愿,既
横被摧毁……顿觉心灰,无复生趣。”后来他在天津见到李鸿章,严厉指责这位洋务老
臣没有尽力保全这一事业。然而,容闳所不知道的是,李鸿章本就是撤回留美幼童的强
力主张者——188...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7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简论丁韪良
孙邦华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0年03期
【原文出处】《史林》(沪)1999年04期第84~91,94页
【作者简介】孙邦华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 Martin), 近代使华的美国长老会传教士,
以基督征服中国为职志,但他寓华数十年却又以办学校、译西书为活动轨迹。他的传教
热情如何?办学译书活动与传教布道究竟有何内在联系?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番分析。
  一 传教热情
鸦片战争以后,在坚船利炮和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下,英美等国的新教传教士接踵而
至,相继深入通商口岸、内地自由传教,以达到“使中国基督教化”的目的。丁韪良正
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里,来华讲经布道的。
丁韪良于1827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里沃尼亚的一个贫寒的牧师之家,在十个兄
妹中排行第八。他的父亲是长老会牧师,并用两个传教士(William Alexander和
Parson Martin,分别到三明治岛和巴勒斯坦传教的传教士)的名字,为他取名,据此
可见父亲对他寄予的期望:将来成为传教...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38
虽然已经是2019,但毕竟还没过春节,眼下还是戊戌年。我们和120年前的百日维新之
间还是隔着两甲子的整数,发篇文章纪念一下不算过时。
在几十年来的历史课本上,戊戌变法是与辛亥革命,解放战争胜利相提并论的大事。但
真到了戊戌年却很少见到官方组织的纪念活动,可能是觉得120年不如100年名正言顺?
所以绝大多数相关历史讨论都是民间自发进行的——和戊戌百年纪念相比,20年来最大
的变化是网络信息资源向平民开放,普通人构成了历史讨论的主体。
这么多人参与讨论,话题必须从共享的一些知识背景开始。在60%年轻人都要参加高考
的今天,中学教科书虽然未必是“共识”,但肯定是绝大多数人历史观的重要来源,戊
戌变法也不例外。
翻开历史课本,戊戌变法被定性为一场失败运动,但对运动本身的性质,对运动关键人
物,都是绝对的正面评价。变法的目的是“拯救民族危亡”,成就是“在思想文化方面
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只是因为顽固派的“阻挠与破坏”才失败。与之对应,领
袖康有为的定性是“先进的中国人”。在一部秉承进步史观的教科书中,这是非常高的
历史称号。
戊戌变法和康有为的教科书形象
然而,眼下的互联网,随便搜索一...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39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第七十五章 天堂和地狱
1859年8月,两宫太后及皇上下喻,晋景祥和硕乾亲王,世袭罔替,总理政务院,监国
摄政。
政务院十多个部衙随即迁去了南京,总理王大臣下委任状,各部衙主管为外务大臣
邹凯之:商务大臣李小村:财政大臣龚秉常;工务大臣袁士城;教务大臣郭良俊:农务
大臣李鸿章:交通大臣伊哈奇:法务大臣李塞臣;卫生大臣毛披熙:监察大臣周京山;
巡捕总部总管苏纳等。
李小村、周京山、李塞臣三人加少保,同时各房官员俱有升赏。
大将军王同时改平远军制,平远军步兵、水兵团由大将军绕领,步兵团设五镇一卫
,实则还是六镇,每镇一万五千人,提督第一镇步兵统领袖保,加子爵;提督第二镇步
兵绕领哈里奇,加子爵:提督第三镇步兵统领韩进春,加子爵;提督第四镇步兵统领赵
三宝,加子爵:提督第五镇步兵统领苏红娘,加伯爵:第六镇为卫戍部队,大将军王亲
领,拱卫南京。
平远水军提督马大勇,加子爵。
每镇下设三个步兵团,由总兵官绕领,再往下,则是步兵、炮兵等各营,如此平远
军各级军官各有升赏,自是一片欢欣鼓舞。
实际上,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封赏,比如内务局编为内务府,总管瑞四被赏穿黄马
褂、加子爵等等。
一小驴肉馆后的客...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40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第七十五章 天堂和地狱
1859年8月,两宫太后及皇上下喻,晋景祥和硕乾亲王,世袭罔替,总理政务院,监国
摄政。
政务院十多个部衙随即迁去了南京,总理王大臣下委任状,各部衙主管为外务大臣
邹凯之:商务大臣李小村:财政大臣龚秉常;工务大臣袁士城;教务大臣郭良俊:农务
大臣李鸿章:交通大臣伊哈奇:法务大臣李塞臣;卫生大臣毛披熙:监察大臣周京山;
巡捕总部总管苏纳等。
李小村、周京山、李塞臣三人加少保,同时各房官员俱有升赏。
大将军王同时改平远军制,平远军步兵、水兵团由大将军绕领,步兵团设五镇一卫
,实则还是六镇,每镇一万五千人,提督第一镇步兵统领袖保,加子爵;提督第二镇步
兵绕领哈里奇,加子爵:提督第三镇步兵统领韩进春,加子爵;提督第四镇步兵统领赵
三宝,加子爵:提督第五镇步兵统领苏红娘,加伯爵:第六镇为卫戍部队,大将军王亲
领,拱卫南京。
平远水军提督马大勇,加子爵。
每镇下设三个步兵团,由总兵官绕领,再往下,则是步兵、炮兵等各营,如此平远
军各级军官各有升赏,自是一片欢欣鼓舞。
实际上,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封赏,比如内务局编为内务府,总管瑞四被赏穿黄马
褂、加子爵等等。
一小驴肉馆后的客... 阅读全帖
f**********w
发帖数: 210
41
中国的近代史,一座庐山就是一部中国啊,近代史。我们那年去都是特逗,赶着庐
山那些别墅拍卖,就是毛泽东、蒋介 石住过的别墅拍卖。广告词绝了,立着那大牌子
,我们都在那牌子底下亲切合影。蒋介石失去的,毛泽东得到的,你掏钱就是你的。哇
,绝了!这玩意儿太来劲了! 反正咱就是没钱,不然我一定要得到一座。太好了,这
玩意儿。
在庐山开会,这庐山会议,因为全国都饿死人了嘛,到处都是饿死人的现象。你不
是太平盛世,尧天舜日么,你到处饿死人,这玩意儿你咋整啊。于是毛泽东就要开 会
,总结一下。毛泽东认为,总的形势是成绩很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饿死多少人啊
?几百万!“前途光明”!几百万?太少了,接着来!才牺牲了几百万,我 们不害怕
,牺牲了两千万才建立了共和国。所以毛泽东在会上胡喷,完了之后,就以他喷的这个
东西,讨论嘛,大家就讨论,结果这一讨论就出问题了。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副部长彭德怀元帅去东
欧访问,回国正好赶上庐山会议。毛 泽东在会上这么一喷,在会上气氛他没有感受到
,直接就赶上小组讨论,以毛泽东这东西作讨论,正好分在西北组。彭德怀一看就急了
,不同意... 阅读全帖
d*****0
发帖数: 68029
42
【男】 各位观众,晚上好。今天是光绪二十五年十月初六,西历1900年11月6号,距太
后大寿还有5天。这次节目的主要内容有:
【女】 《太后懿旨选》出版发行。
【男】 全国各地官员、百姓继续深入学习、落实太后“圆明园讲话”精神,以“
讲话”精神指导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女】 久经考验的大清皇室忠诚战士、大清人民的优秀儿子张文襄公之洞逝世。

【男】 皇帝陛下接受新任三国公使递交的国书。
【女】 长篇通讯《人民的好公仆——常贝勒》。
【男】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发言人就日本海军在东海阻拦我北洋水师正常航行一事
发表谈话。
【女】 全国农村稳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男】 朝鲜、越南、南掌领导人电贺太后诞辰。
下面请看详细内容。

【女】 由翰林院编辑、龙兴书局出版的《太后懿旨选》,今天起在全国各地发行
。这本书收录了太后近年来的诏书共75篇。其中有部分篇目是以前未公开发布的。该书
全面阐述了我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规律,为我朝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切换画面)礼部侍郎李鸿藻出席了发行仪式...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43
再论义和团拆毁铁路电杆的主要原因——兼回袁伟时先生
【关于本人身份的重要声明】
近来网上盛传,反驳袁伟时先生的网友“子乔”,也即本人,是史学界的某位老前
辈。特声明如下:本人今年30出头,企业职工,普通网民,并无学术背景,更无其它身
份。网友若见此类传闻,恳请代为澄清,不胜感激之至。如转贴本文,烦将此声明一同
转贴。
再论义和团拆毁铁路电杆的主要原因——兼回袁伟时先生
作者:子乔
【摘要】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拿“主义”压人而回避“实际”。
二、“义和团拆毁铁路电杆与‘敌视现代文明’基本无关”只是一个事实判断,不
能与价值判断混淆。
三、义和团的口号主要用于宣传,不能只看口号而忽视对实际行动及其背景的分析
;就是口号本身,定性为“敌视现代文明”也不准确。
四、袁伟时先生仍在重复此前的错误逻辑,以义和团拆毁卢保铁路的开始时间来否
定它拆毁津卢铁路是为了阻挡侵略军。
五、义和团是极端的反洋教组织,大部分义和团在大部分时期并不主动侵害非教民
;这个事实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六、袁伟时先生处理材料很不严谨,继续误导读者。
笔者在网上看到了袁伟时先生的一篇文章《中国历史教科书风波忧思》(以...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再论义和团拆毁铁路电杆的主要原因——兼回袁伟时先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10 04:06:22 2011, 美东)
【关于本人身份的重要声明】
近来网上盛传,反驳袁伟时先生的网友“子乔”,也即本人,是史学界的某位老前
辈。特声明如下:本人今年30出头,企业职工,普通网民,并无学术背景,更无其它身
份。网友若见此类传闻,恳请代为澄清,不胜感激之至。如转贴本文,烦将此声明一同
转贴。
再论义和团拆毁铁路电杆的主要原因——兼回袁伟时先生
作者:子乔
【摘要】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拿“主义”压人而回避“实际”。
二、“义和团拆毁铁路电杆与‘敌视现代文明’基本无关”只是一个事实判断,不
能与价值判断混淆。
三、义和团的口号主要用于宣传,不能只看口号而忽视对实际行动及其背景的分析
;就是口号本身,定性为“敌视现代文明”也不准确。
四、袁伟时先生仍在重复此前的错误逻辑,以义和团拆毁卢保铁路的开始时间来否
定它拆毁津卢铁路是为了阻挡侵略军。
五...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45
【关于本人身份的重要声明】
近来网上盛传,反驳袁伟时先生的网友“子乔”,也即本人,是史学界的某位老前
辈。特声明如下:本人今年30出头,企业职工,普通网民,并无学术背景,更无其它身
份。网友若见此类传闻,恳请代为澄清,不胜感激之至。如转贴本文,烦将此声明一同
转贴。
再论义和团拆毁铁路电杆的主要原因——兼回袁伟时先生
作者:子乔
【摘要】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拿“主义”压人而回避“实际”。
二、“义和团拆毁铁路电杆与‘敌视现代文明’基本无关”只是一个事实判断,不
能与价值判断混淆。
三、义和团的口号主要用于宣传,不能只看口号而忽视对实际行动及其背景的分析
;就是口号本身,定性为“敌视现代文明”也不准确。
四、袁伟时先生仍在重复此前的错误逻辑,以义和团拆毁卢保铁路的开始时间来否
定它拆毁津卢铁路是为了阻挡侵略军。
五、义和团是极端的反洋教组织,大部分义和团在大部分时期并不主动侵害非教民
;这个事实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六、袁伟时先生处理材料很不严谨,继续误导读者。
笔者在网上看到了袁伟时先生的一篇文章《中国历史教科书风波忧思》(以下简称
《忧思》)。袁先生用部分篇幅对笔者进行了反驳... 阅读全帖
m********3
发帖数: 3280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大清王朝的中国梦
一百多年以前,慈禧问李莲英,「中国饱受列强之蹂躏,推广洋务可否成为能够为世界
强国」,李莲英答「论军事我大清有亚洲第一北洋舰队保家,论外交又有李鸿章这样的
杰出外交家,论财力我大清国库充实修个颐和园砸的银子就能把洋人看傻,综上这些安
能不使我大清成为世界强国?」然而接下来事情的发生却并没安清朝当政者预料的那样
,北洋舰队就覆灭了,李鸿章死了,洋人组织八国联军打进来迫使统治者把国库掏空了
都陪不上八个国家要求的赔款,这一切就像做梦一样但它确实发生了,大清王朝欲成为
世界强国的中国梦就这样无声的溧灭在这一系列打击之间。
说句公道话,如果说清朝在鸦片战争前是奉行闭关锁国政策,那么在第二次鸦片战
争后清朝则在洋务大臣们高喊「改革」口号下向世界打开了国门,通过施行改革开放不
但与西方诸国互通有无,为方便和洋人打交道还专门设立了总理衙门,为了把自己标榜
为世界文明国家,大清还特意废除了剐刑和凌迟处死等在中国延续了几百年的酷刑,不
仅如此,大清还试图用发展经济来拉近与西方列强的距离,通过改革开放又在大清苦心
经营多年下,上海一跃成为中国经济最繁华富饶的城市,以至于1879年爱迪生刚刚发明
电灯不久,...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5016
47
朝鲜战争 - 英国篇zz
(一)
英美“特殊关系”一词,最早是由英国前首相Winston Churchill 温斯顿 丘吉尔于
1946年提出的。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富尔敦市发表的“铁幕演说”
中说道:“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
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有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
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
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富尔敦演说公开并明确的发出了冷战的信号,表明西方国家已经开始把苏联看成是最大
的威胁。而斯大林在3月13日的一次谈话中对此进行了回击,他说丘吉尔“是要在盟国
中散播纠纷的种子”,“是号召同苏联进行战争”。
冷战初期,由于文化、历史和军事安全利益上的相同点使得英美两国在二战时期建立的
“特殊关系”通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以新的军事同盟的形式得以延续和发展。
英国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最主要支持和积极参与者。在欧洲这个被英美两国都视为
与苏联斗争的最重要的场所,英美国间进行了广泛的国际战略合作,达到了高度的协调...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8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北洋六镇的建立和装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af291f10101i04c.html
游山觅友 http://blog.sina.com.cn/u/3673330161 2014-01-16 03:59:15
北洋六镇的建立和装备
二 北洋六镇和三十六镇
(一)北洋六镇的建立和装备
1.常备军的建立和六镇形成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即对新建陆军进行改
革,将军权集中于参谋、教练、兵备三处:段祺瑞为参谋处总办(原武卫右军炮队统带
);冯国璋为教练处总办(原武卫右军步兵营统带);王士珍为兵备处总办(原武卫右
军工程营总办);王英楷为总参议。并上奏创办常备军。于是“武卫右军”又演化出“
常备军”②各镇。
同年,袁世凯又拟出“常备军”营制饷章。使“常备军”又比“武卫右军”进一步
西方化;军队规模也更加扩大。清朝原为募兵制,自创办新军以来,一直未改;“常备
军”则一改以前的募兵制为西方的征兵制,即设常备、续备、后备三种性质和任务不相
同的军种。兵丁由民间“计丁抽练”,民丁视此为正常当差。应征者条件是:“实系土
著良民,年在十八九以上,二十五... 阅读全帖
d*****0
发帖数: 68029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aye520 (哈哈), 信区: History
标 题: ZZ大清国皇家电视台《新闻联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19 20:21:43 2011, 美东)
【男】 各位观众,晚上好。今天是光绪二十五年十月初六,西历1900年11月6号,距太
后大寿还有5天。这次节目的主要内容有:
【女】 《太后懿旨选》出版发行。
【男】 全国各地官员、百姓继续深入学习、落实太后“圆明园讲话”精神,以“
讲话”精神指导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女】 久经考验的大清皇室忠诚战士、大清人民的优秀儿子张文襄公之洞逝世。

【男】 皇帝陛下接受新任三国公使递交的国书。
【女】 长篇通讯《人民的好公仆——常贝勒》。
【男】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发言人就日本海军在东海阻拦我北洋水师正常航行一事
发表谈话。
【女】 全国农村稳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男】 朝鲜、越南、南掌领导人电贺太后诞辰。
下面请看详细内容。

【女】 由翰林院编辑、龙兴...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50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8
第八章洋务路线的改善及战略性转变
一、列强从加强经济侵略到新的武装入侵
所谓洋务运动路线的改善,主要是指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清政府
由镇压人民革命为主转变为抵御外侮为主,由举办和发展军用工业以求强为
主转变为举办和发展民用工业以致富为主。这种政治路线的改善和战略性转
变,固然是体现了洋务运动本身发展深入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也是对外国资
本主义列强利用“中外和好”幌予加强经济文化侵略,并由“中外和好”变
为军事上武装入侵的客观形势所作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一个进步。
首先叙述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加强经济侵略简况。自1860年《北京条
约》签订之后,侵略者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他们为了将中国人民革命运动镇
压下去,暂时放松了武装入侵,而根据天津、北京两个条约所给予的特权,
利用所谓“和好”之机,在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等方面进行肆无忌惮的侵略,
而特别是加强经济侵略。众所周知,鸦片战后中英于1843年订立的第一个协
定税则,进口货物税率比之战前降低了58%至79%之间,1858年《天津条
约》所定的税率比1843年又降低了13%至65%之间;1842年的《南京条约》
及其附约并无值百抽五的明文规...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