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aterWorld版 - 迁都到长沙是最好的
相关主题
李启铭VS药家鑫 转文章,王大治,凌潇肃都是西安人
最让汉人感到羞耻的城市是南京西安男人是关中汉子的典型代表 - 朴实、顾家、负责任
拧人(2声)还是拧人(3声)?朱元璋乃是高丽人 韩网友吁重写历史
《功夫熊猫2》是赤裸裸的外发和种族歧视片! (转载)谁在逼朱元璋残酷斩杀功臣
为什么中国总会出现南北对立情况,南北互相看不惯?日本天皇一定后悔了
看看朱棣修长城就知道长城的作用了悲痛得想哭----张妙家人一分钱赔偿也不要只要药的死
中国十大篡位皇帝没有导演敢把老毛拍成一个野心家吧
讲讲西安人的特点 (转载)目前来看,中国迁都时机已经成熟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朱元璋话题: 迁都话题: 南京话题: 北京话题: 朱棣
进入WaterWorld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x
发帖数: 2382
1
长沙地处全国中心,又是龙兴之地,水源充足,四通八达,高铁通了之后这就是全国5小时
大都市圈的中心,必然使得四夷臣服.湖南人性格豪爽,不像江浙一带温柔之乡惑君祸国.
湘女多情却又激人上进,而芒果台也举世瞩目,是都城理想之地.
当然,如此高调纪念辛亥革命也可能是要迁都武汉
迁都!朱元璋:不迁都心里不踏实,朱镕基:我们不得不迁都。
朱镕基与朱元璋有“神似”之处,身上透露的是大国总理之威严,都力主严惩贪官,其
主政期间不少高层贪官被处死。这两位老朱,还有一点共同,就是都提出迁都。
潘 谷西老先生是东南大学建筑系著名教授,是大陆大学教材《中国建筑史》的主编,
早年毕业于民国中央大学。几年前,我曾就城市考古问题,专门到南京鸡鸣寺附近 的
东大兰园生活区寓所,拜访了潘先生。当时,建议北京迁都的议论颇多,潘先生结合南
京母城、东晋时期台城(唐代著名诗人韦庄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 十里堤”
诗句即源于此)城址的发现,认为,中国古都文化有三大类型,即以西安(长安)为代表
的黄河流域文化;以南京(建康)为代表的长江流域文化;以北京 (大都)为代表的渤海
文化。择地建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政治因素往往是最先考虑的,中国古代这三大都
城文化里都掺杂了很多的政治因素,其形成并非偶然。
在 这个三类型中,长江流域型古都文化是多灾多难,南京至今都是短命王朝之都,但
却是包括北京、开封等多个城市的“母本”。南京兴起于东吴,盛于东晋,又经 宋、
齐、梁、陈四朝,其间历270余年,这段时间是南京都城文化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但
这一辉煌后因隋文帝杨坚的一道圣旨而遭遇灭顶之灾——“建康城邑并 平耕垦”,帝
王之都落到了菜园的地位。可以这样认为,隋文帝是南京城的最大历史罪人。但在近八
百年后,南京城出了一个贵人,他就是朱元璋,是朱元璋让金陵 这块“帝王州”再呈
辉煌。南京人至今提起这事,还感激“朱和尚”呢,是这位安徽“乡下人”让南京城里
人长了最大的一回脸。
事实上,朱元 璋从定都应天(南京)的第一天起,心里就不踏实,觉得南京非大明的
万年帝都,疑神疑鬼的,至死都是一块心病。后来有人指责明朝迁都北京是明成祖朱棣
的想法 和所为,其实不是,最先有此念头的正是朱元璋本人,朱元璋在称帝元年确定
的“两京制”,才是朱棣迁都北京的第一大由头,朱棣并没有违反朝纲和先帝遗训。
什 么叫两京城?即一国两都制度。此制源于西周,当时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即今西安
,后周公姬旦又在洛邑营造了一座新城,即今洛阳,洛邑后来成为东周的都城。此 后
,“两京制”影响了中国多个朝代都城的兴建,如汉、唐两朝也是“两京”,有东都洛
阳,西都长安。史上的短命王朝里拥有“两京”的更多,如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魏、北
齐、北周都是两个都城。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由于南京不是在“中国的中心”,就
想到了“两京制”。在明亡清兴以前,中国一直有两个“首都”,一 个南京,一个北
京。
由于“两京制”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特别是明成祖迁都北京的成功,成为目前不少专
家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实行“两京 制”,在保留北京“首都地位”的情况下,另择
地建都的最充分理由。后来时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也谈到了这个问题,朱对对美国媒体表
示,“如果(北京)沙漠化问 题不能予以控制,(中国)迟早要将首都迁往他处”,
此谈话曝光后,北京迁都的声音喊出了最强音。有学者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二首
都宜新建一处,择关中 地区为佳,这与朱元璋当年初定大明江山后的观点惊人相似。
朱元璋建国初期即要走出南京,除了北京是其考虑的都都城以外,拿到朝廷上由大臣参
议的还有凤阳、 关中、洛阳、开封。其中,关中是朱元璋最心仪的地方,视之为中国
都城最佳之处。
朱元璋当年在都城上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根据史料知道,朱元璋当年的定都过程还是颇
为痛苦的,可谓犹豫不决,再三反复,一直到死也未能完成他的迁都之梦。
1368 年,朱元璋在应天,即今南京皇袍加身。南京自古为虎踞龙蟠之地,有影响的已
历六朝,也有称十朝,有王者之气。以至于秦始皇都要把南京的龙脉挖断,这才有了
今天一条穿城而过的名河——秦淮河。南京周围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河海运发达,但
从全国来讲,地理位置并不理想,偏居东南,对巩固北方边疆极为不利。朱元 璋的政
权是从蒙古人手中夺来的,虽然元人退回了关外,但威胁无时不在。由于距离遥远,在
缺乏现代通讯设备的情况下,指挥作战十分困难。如果赋予边疆特别的 兵权,又担心
出乱子,反而惹祸,所以朱元璋不得不把大梁定为北京(行在),改称为北平府。同年
十月,划归山东行省,由四子朱棣主政,称燕王,下圣旨的时间 是洪武元年(1368年)
八月。
朱元璋这个人很迷信,而且“荣宗耀祖、衣锦还乡”的农民意识严重。当时他所在的皇
宫是颇通堪舆术的刘基 为他卜选的地方,处于钟山的西南脚边,原是一处低洼的面积
很大的湖塘。确定此处为皇宫地址后,朱元璋下令将这里的填平起殿。目前正在建设中
的南京地铁二线 号考古发掘证明,这个记载没有错,探测表明当年朱元璋为填湖是花
了大功夫的,共填了十二层,一层碎砖石间隔一层泥土。
皇宫建筑时有一个 故事,明人徐渭撰写的《英烈传》记载,当时刘基把填好的前湖地
作正殿基址,标桩打入水中后,朱元璋觉得基址逼仄,位置过窄,便将柱基往后面移动
一点。刘基 当时就断言,这样移一下也不坏,但大明王朝将来很可能有移都之周折。
此后果然言中。但从风水学上讲,皇宫所处位置确有严重缺陷,地势前高后低,而且不
是城 的中心地带,都城南京偏在中国的东南,皇宫则偏在都城南京的东北。时臣引用
《管子•度地篇》奏称,“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此事遂成朱元璋的
一块 心病。
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朱元璋提出另择地建都问题,由朝中大臣商议。就是这次“
定都会议”,在并非富庶之地的淮西平原上, 六年后平地冒出了一座城池。朱元璋决
定在他的老家、发祥之地临濠(凤阳)兴建中都,迁都于此。中都的具体地点是今凤阳
县城西南的凤凰山山脚下,由左丞相李 善长任总指挥,全面负责中都的营建,工匠多
时达百万人,到洪武八年(1375年)已成规模。当年四月朱元璋驾临中都视察,但令所
有史学家不解的是,在他回 视察回宁后,却突然宣布停止中都的营建。
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其理由是“以劳费罢之”,开支巨大。实际上不这么简单,
建国初期固然 财力不甚雄厚,但当时已营建敢六年,费了巨资,这么说停就停了,不
更造成了财力的浪费?据说是刘基反对,称这里不适应建帝都,可以是帝乡但不能作帝
都。另 外一说是工匠在营建过程中,破坏了朱家的万年根基,惹恼了他,还杀了不少
工匠。后世则有史学家分析,真正原因是朱元璋担心,从中都的营建中看到了乡党势力
的形成,与他从临濠一起出来打天下的“安徽老乡”功臣观念膨胀,对他朱氏王朝存
有潜在不利,这与他以后大开杀戒,弄死所有臣成一样,都是出于江山的考虑。
中 都停工后,之前已有大臣建议定都宫室完备、可省民力的北京。朱元璋采信了这一
点,遂定北京为“京师”,但朱元璋却从没有到北京去主政过朝政,也就是说从没 有
在北京办公过。洪武十一年(1378年),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又罢北京,恢复南京的京师地
位。但南京皇宫的“南高北低”之严重风水缺陷,有悖帝王居高临下 之尊,这块心病
让朱元璋闷闷不乐,遂对南京的京师地位再起疑心。怎么办?于是有大臣提出了几个方
案,一是主张择位置适中,地势固若金汤的关中为都,二是主 张择古城洛阳为都,三
是择汴梁为都。而朱元璋一度也曾看好汴,还亲自去了河南,考察了开封,并定之为“
北京”。
在朱元璋的心目中,最理 想的定都之处却不是开封,而是在关中,即今天陕西境内。
关中,也称关中平原,指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约500米,又称关中盆
地,其北部为陕 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农业发达,人口众多,
系富庶之地,史称“八百里秦川”。在这里定都,才是真正的“中国”。而且,关中是
中国最典 型的以西安为代表的黄河流域都城文化所在,也是中华民族的起兴之乡,炎
帝、黄帝曾族居于此。当年刘邦与项羽争天下时,相羽称王关中,刘邦为此怀恨在心。
所 以,视刘邦为革命偶像的朱元璋,最看好这片风水宝地。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着
手迁都前的调研工作,朱元璋派太子朱标赴陕西考察地理形势。《明史•兴 宗传
》专门记录了这件事:“(洪武)二十四年八月,敕太子巡抚陕西••&#
8226;•••比还,献陕西地图,遂病。病中上言经略建都事,明年四
月丙子薨。”从这段文 字里看出,朱元璋对去关中建都是真心的,也是慎重的,不然
不会让太子亲去。但就是这次“关中考察”,朱标在回京途中得了重病,回到南京后的
第二天春天(明 年四月)就病死了。
后世史学家认为,当年如果朱元璋建都关中,如果太子朱标没有病死,中国的历史肯定
要改写,朱棣后来起兵谋反,把侄子 朱允炆赶出南京皇宫,是可以避免的。但历史与
朱元璋开了一玩笑,也给中国历史带来一个遗憾。朱标的病世,让朱元璋的精神受到了
沉重的打击,深深地刺激了 他。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顾炎武在其《天下郡国利病
书•南京宫殿》描述了朱元璋当时的心情,望天长叹,“废兴有数,只得听天。
愿鉴朕此心,福其字孙”。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又将南京确定为京师。
在朱元璋死后,他的定都“关中之梦”就没有人再提起了。1399年,朱棣以靖难(清君
侧)之 名义起兵, 对抗建文帝的削藩行动。1402年,朱棣从金川门攻入南京城后,建
文帝朱允炆自焚(另一说出家为僧,史上一直存在争议),朱棣夺得了皇位。但当了皇
帝后, 朱棣仍以南京为京师,而不是立即迁都到北京。不过,他提高了北京的地位,
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朱棣改北平为北京,但前面加“行在”,以示与南京的 区
别。当时身在南京的朱棣不时北上,遣将派兵,抗击北元的骚扰。以明史专家吴晗的观
点为代表,出于对北元威胁的考虑,朱棣才下定决心迁都,营建北京。永乐 十八年(
1420年)九月,正式定都北京,从此北京就成了中国政治中心,直至现在中华人民共和
国。
实际上,虽然朱元璋心目中认为关中最 适合建首都,但最现实、有可能的地方是北京
的。但朱元璋这个人很迷信,听信了当时翰林修撰鲍频的话而最终作罢。鲍频认为,胡
主(蒙古人)起自沙漠,立国在 燕,及是百年,地气已尽,元朝已在那里灭亡了,大
明王朝不宜再选亡国之都作为中央和宫室之所。所以,朱棣迁都北京后,对此也心存疑
惑。那时元朝的残余势力 不断在北方骚扰,危害边境。有大臣分析,这是蒙古人尚残
存王气之原因,导致频频他们犯上作乱。于是朱棣接纳堪舆家建议,在故宫的后面(北
边)筑造了一座大 山——即现在的景山,进行“镇压”。
朱棣在迁都北京,并没有改变南京的首都地位。同时下达诏令:自十九年(1421年)正
月,南京、北 京同为京师,但北京去“行在”二字。同时取南京各衙门印信给京师,
另外铸造南京各衙门印信,皆加“南京”二字。为此朱棣专门说了一段,称“朕荷天地
祖宗之 祜,继承大宝,统驭万方,祗勤抚绥,夙夜无间。乃者仿成周卜洛之规,建立
两京为子孙帝王永远之业。”’这在《明太祖实录》上有记载。
但 在朱棣死后又出了一个反复。朱棣的长子朱高炽推翻了父亲的生前决定。洪熙元年(
1425年)三月,承继皇位的朱高炽(仁宗)决意恢复南京为京师,并令内监 王景弘等修
治南京宫殿,重新要求北京诸司皆加“行在”二字,复北京行部及行后军都督府。同年
四月设北京行都察院,南北两京官吏,互为征调。但朱高炽多病, 只当了一年的皇帝
就死掉了,生前并未到南京理政过,仅派长子朱瞻基在南京打理。朱高炽为什么要否定
他老子定的决定?这也是一个谜,或许是他与朱棣的父子关 系不和,从史载上看,朱
棣喜欢的是二子朱高煦,朱高煦在他夺权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比较英武,一度想
废掉朱高炽的皇太子身份,立朱高煦,朱棣认为朱高 炽过于文弱。
朱高炽死后,朱瞻基继位后,年号宣德,史称宣宗,但朱瞻基也未到南京办公过,在北
京主理朝政;宣宗死后,长子朱祁镇继位, 年号正统,史称英宗。正统六年 (1441)八
月,宁波知府郑恪上书劝谏英宗定都京师,改号南京,被当值大臣压下未报。同年十一
月,以重修宫殿成,再一次去掉北京的“行在”二字,复定京 师,北京的京师地位得
到最终确定。这也标志着朱元璋的“定都关中”之梦彻底破灭,他的子孙未能替他圆梦
,直到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占北京,闯进皇 宫,崇祯帝朱由检自缢明灭。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明朝从此定都北京,由于是“两京制”,南京也是首都,亦设文武
诸衙门,负责江南地区的安全和租赋的征收。不过其权力多有限制和削弱,成为“养望
之所”,实为名义首都。
从 上述朱元璋对都城的犹豫不决,大明王朝都城反反复复的情况来看,迁都确是一件
极为重要的“国家动作”,需要慎重再谨慎,考虑再考虑,如果从地理位置、战略 及
历史文化角度看,湖北地区确实是定都的最佳位置。朱元璋与朱镕基,跨越六百年时空
的“一家人”先后都想到了北京迁都问题,或许是历史的一种巧合,但如果 从过去迷
信的角度谈,是不是也蕴藏着某种天意?影响迁都的因素太复杂了,真是“废兴有数,
只得听天”。如同朱元璋到死也未能如愿一样,北京迁都,以前仅仅 是学术层面的一
种议论,可是随着中国北方缺水越来越严重,缺水的北京人口反而越聚越多,迁都问题
越来越迫切,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河北考察时曾说,如果风沙 问题无法彻底解决,就
只能考虑迁都了。 最近这个问题更是提上了人大。
2006 年3月,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479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
案,要求将首都迁出北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胡世详说,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 国首
都已经将近一个甲子,而目前北京周边环境恶化严重,沙尘暴频繁袭击已经向人们敲响
了警钟。北京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达到极限,因而,将首都迁出北京,不 仅可以极大地
缓解北京的压力,而且可以带动新首都周边的经济快速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九届人
大代表、湖北省副省长吴端木说,首都迁出北京后,将有郑州、 西安、洛阳、开封等
地可供选择。据专家分析,西安的自然条件也并不十分乐观,而洛阳、开封基础设施较
差,因而将首都迁往郑州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河南省省 委书记徐光春说,目前河南
的经济在全国比较落后,把首都迁往河南将极大地带动河南的经济发展,提供大批工作
机会,从而解决很多社会问题。河南地处中原,郑 州交通便利,作为首都将很方便对
全国的管理。他说,如果首都迁往郑州,那么河南省省会将考虑重新迁往开封。
诸多专家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说:为了提高首
都政治中心建筑环境的改善,应在一定时期、条件允许时,考虑建设新行政区 的可能
。2006年4月17日,胡星斗在其“中国问题学”网站上发表文章,提出了迁都的基本设
想,2006年5月9日,胡星斗上书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 务院,建议分都、迁都和修
改-宪-法,提出把政治首都迁往更加适宜与安全的地方如河南南阳等地,该文引起了强
烈的反响。
2007年11月,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上撰文说,元明清
选择北京,主要基于大一统政权奉行“塞北本位”的利益需要,尤其是 明成祖迁都北
京,目的是“天子守边”,巩固江山。1949年新中国定都北京,有接近当时的友好邻国
前苏联之意。时至今日,依靠现代通讯和交通工具,中国已 无须“天子守边”。自鸦
片战争以来,东方已经逐步取代北方成为对华最大军事威胁的方向。梅新育指出,近年
北京的发展,碰到水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空气污染 等难题,还受到北方荒漠化的威
胁。北京地处缺水地区,一座近2000万人口的巨型城市,水资源已“超负荷”。南水北
调、搬迁首钢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反而可能给南方及周边省份带来压力。另外
,不断膨胀的人口和产业,对北京的生活品质带来挑战。环境污染、房价居高不下也随
之而来。从长远来看,迁都有助于 化解上述问题。就中短期而言,国内外对奥运之后
的中国经济前景仍然看好,迁都有助于提供新的经济题材。
从上可见,迁都问题已经引起中央和社会各阶层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迁都已经在很大程
度上成为中国人民的共识。我们认为,迁都势在必行,只是需要选择恰当的时间和时机
的问题。
1 (共1页)
进入WaterWorld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目前来看,中国迁都时机已经成熟为什么中国总会出现南北对立情况,南北互相看不惯?
朱元璋穷和尚, 老毛师范生,都统一中国,韩寒写两篇看看朱棣修长城就知道长城的作用了
中国应该恢复斩首,剐刑,像朱元璋那样剥皮填草中国十大篡位皇帝
[合集] 目前来看,中国迁都时机已经成熟讲讲西安人的特点 (转载)
李启铭VS药家鑫 转文章,王大治,凌潇肃都是西安人
最让汉人感到羞耻的城市是南京西安男人是关中汉子的典型代表 - 朴实、顾家、负责任
拧人(2声)还是拧人(3声)?朱元璋乃是高丽人 韩网友吁重写历史
《功夫熊猫2》是赤裸裸的外发和种族歧视片! (转载)谁在逼朱元璋残酷斩杀功臣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朱元璋话题: 迁都话题: 南京话题: 北京话题: 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