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如是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G**W
发帖数: 1865
1
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受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想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行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识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精虚迥无所
有。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於虚空别见狂花。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色阴当知亦
复如是。阿难是诸狂花。非从空来非从目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
若有出入即非虚空。空若非空自不容其花相起灭。如阿难体不容阿难。若目出者既从目
出还从目入。即此花性从目出故当合有见。若有见者去既花空旋合见眼。若无见者出既
翳空旋当翳眼。又见花时目应无翳。云何晴空号清明眼。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
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於空相摩。
於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受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是诸幻触。不从空来不从掌出。
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能触掌何不触身。不应虚空选择来触。若从掌出应非待合。又掌
出故。合则掌知离即触入。臂腕骨髓应亦觉知入时踪迹。必有觉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
身中往来。何待合知要名为触。是故...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一因的真实义
看见达照法师写的文章:《邪因外道-萧平实的“造神运动”》,不得不让人摇头
,世上竟然有这么荒谬的出家人,连最基本的佛法知见──能生万法的第一因,也就是
万法都要以真心第八识为根本依的道理都不知道,却在这里大放厥词,洋洋得意写了二
万多字来毁谤 平实导师,曝露他对佛法的无知,也曝露他没有任何佛法正知见。像这
样的人,若非处于末法时代,何能至此?真是可悲、可叹啊!也因此缘故,本文辨正,
都不尊称达照法师,仅以达照称呼之,何以故?达照本身没有佛法正知见故,将外道法
引入佛门,破坏 佛的正法故,毁谤完全符合 佛说的胜义僧 平实导师故;然而契经都
说,一但谤佛、谤法、谤胜义僧,其戒体(不论是声闻戒体或菩萨戒体)已失,本质已经
不是出家人,仅具有出家表相的凡夫而已,所以不尊称为达照法师,仅称达照而已。
一、第一因的真实义:
所谓第一因,即是无上因,表示没有其他的因可以超过祂,因为这个第一因、无上
因就是 佛所说的真心第八识,何以故?当中阴身投胎时,是由真心第八识携带意根投
胎于受精卵中。由于第八识有大种性自性的关系,能够执持受精卵,能够接触四大、摄
取四大,长养这个受精卵,使得这个受精卵能...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性自性非性涅槃
楞伽经云:

“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槃,云何为四?谓性自性非性涅槃、种种相性非性涅
槃、自相自性非性觉涅槃、诸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槃,是名诸外道四种涅槃;非我所
说法。大慧!我所说者,妄想识灭,名为涅槃。”
疏︰《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槃,云何为四?此谓第一、“诸法有自性”之非
性涅槃;第二、“种种相有自性”之非性涅槃;第三、“觉察自相自性非性”涅槃;第
四、“五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槃;如是名为诸外道之四种涅槃;非我释迦牟尼所说
正法。大慧!我所说者,乃是妄想识灭除,名之为无余涅槃。》
诸外道辈,于无余涅槃生种种误解,归纳为四种。佛门中之未悟三乘菩提者亦复如
是,于涅槃生种种误解。每有乡愿者语余曰:“你说你的法,我说我的法,何必评论谁
对谁错?”然观此经佛所说法,一再提示外道邪见而析辨之;《大般涅槃经》四十卷中
,亦一再提示外道邪见而析辨之;《解深密经……》等亦复如是,一再提举外道邪见而
析辨之。
学人当思︰以世尊贵为三界导师之尊,何必与彼粗浅外道一般见识?为难外道?乃
至踵随六师外道之后,遍至各大城一一破斥六师外道?此因无他,乃是藉破除邪见之说
,能令闻者易于解...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7788
4
来自主题: SUDA版 - [合集] 苏州十大爱情故事
☆─────────────────────────────────────☆
GUSU (唐寅) 于 (Sun Aug 22 16:10:52 2010, 美东) 提到:
双剑化龙——干将与莫邪
【故事梗概】干将奉吴王阖闾之命铸剑二枚。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
候天伺
地,阴阳同光,百神临观,天气下降,而金铁之金不销沦流,始终未成……若铸剑不成
,必得
吴王赐死。妻莫邪曰:“夫神物之化,须人而成……先师亲烁身以成物,吾何难哉?”
说完,
乃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女童男三百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
曰莫
邪。干将匿其阳,出其阴而献之。吴王得知剑藏,遂扣干将。剑忽从匣中跃出,化龙而
去,干
将亦携阳剑腾飞而往。干将莫邪,双剑化龙,千古爱情之绝唱,自此无人称勇士。(采
自《吴
越春秋》)
【与苏州渊源】干将莫邪为姑苏(苏州)人氏,故事发生在春秋吴国之姑苏城。城内旧
有干将
坊,干将墓。今苏州有干将路与莫邪路纪念二人,其中,干将路为原干将坊衍化而成。
泛舟五湖——范蠡与西施
【故事梗概】公元前494年,吴国打败越国。越王勾践采纳大臣提出的“美人计”。大... 阅读全帖
x****6
发帖数: 4339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苏子瞻 太牛逼立体了
苏子瞻 太牛逼立体了!
西方鄙视天朝没有史诗,这篇文章堪比史诗,无论是篇幅、气势还是涵盖的内容。
这篇文章是佛教为了超度鬼魂而进行的“打焰口”仪式的祈祷文。
原文更长,这里节选最精彩部分,前一段召唤各种孤魂,后一段给他们喂食,“来受甘
露味”。
据虔诚做这个仪式的人介绍,做仪式的时候,能够观感到鬼魂聚集在自己身边。
。。。。。。
一心召请。累朝帝主,历代侯王。九重殿阙高居,万里山河独据。西来战舰,千年
王气俄收。北去銮舆,五国冤声未断。呜呼!杜鹃叫落桃花月,血染枝头恨正长。如是
前王后伯之流,一类金灵等众。
一心召请。筑坛拜将,建节封侯。力移金鼎千钧,身作长城万里。霜寒豹帐,徒勤
汗马之劳。风息狼烟,空负攀龙之望。呜呼!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如是
英雄将帅之流,一类神魂等众。
一心召请。五陵才俊,百郡贤良。三年清节为官,一片丹心报主。南州北县,久离
桑梓之乡。海角天涯,远丧蓬莱之岛。呜呼!官贶萧萧随逝水,离魂杳杳隔阳关。如是
文臣宰辅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黉门才子,白屋书生。探花足步文林,射策身游棘院。萤灯飞散,三年
徒用工夫。铁砚磨穿,十载谩施辛苦。呜呼!... 阅读全帖
x****6
发帖数: 4339
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苏子瞻真是牛逼,诗词歌赋
苏子瞻真是牛逼,诗词歌赋,样样顶级!

。。。
一心召请。累朝帝主,历代侯王。九重殿阙高居,万里山河独据。西来战舰,千年王气
俄收。北去銮舆,五国冤声未断。呜呼!杜鹃叫落桃花月,血染枝头恨正长。如是前王
后伯之流,一类金灵等众。
一心召请。筑坛拜将,建节封侯。力移金鼎千钧,身作长城万里。霜寒豹帐,徒勤
汗马之劳。风息狼烟,空负攀龙之望。呜呼!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如是
英雄将帅之流,一类神魂等众。
一心召请。五陵才俊,百郡贤良。三年清节为官,一片丹心报主。南州北县,久离
桑梓之乡。海角天涯,远丧蓬莱之岛。呜呼!官贶萧萧随逝水,离魂杳杳隔阳关。如是
文臣宰辅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黉门才子,白屋书生。探花足步文林,射策身游棘院。萤灯飞散,三年
徒用工夫。铁砚磨穿,十载谩施辛苦。呜呼!七尺红罗书姓字,一抔黄土盖文章。如是
文人才子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出尘上士,飞锡高僧。精修五戒净人,梵行比丘尼众。黄花翠竹,空谈
秘密真诠。白牯黧奴,徒演苦空妙偈。呜呼!经窗冷浸三更月,禅室虚明半夜灯。如是
缁衣释子之流,一类觉灵等众。
一心召请。黄冠野客,羽服仙流。桃源洞... 阅读全帖
x****6
发帖数: 4339
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希望佛法常驻菌斑
可以打个焰口,借苏东坡这篇 焰口召请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地藏王菩萨。
一心召请。
累朝帝主,历代侯王。九重殿阙高居,万里山河独据。
西来战舰,千年王气俄收。北去銮舆,五国冤声未断。
呜呼!杜鹃叫落桃花月,血染枝头恨正长。
如是前王后伯之流,一类金灵等众。
一心召请。
筑坛拜将,建节封侯。力移金鼎千钧,身作长城万里。
霜寒豹帐,徒勤汗马之劳。风息狼烟,空负攀龙之望。
呜呼!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
如是英雄将帅之流,一类神魂等众。
一心召请。
五陵才俊,百郡贤良。三年清节为官,一片丹心报主。
南州北县,久离桑梓之乡。海角天涯,远丧蓬莱之岛。
呜呼!官贶萧萧随逝水,离魂杳杳隔阳关。
如是文臣宰辅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
黉门才子,白屋书生。探花足步文林,射策身游棘院。
萤灯飞散,三年徒用工夫。铁砚磨穿,十载谩施辛苦。
呜呼!七尺红罗书姓字,一抔黄土盖文章。
如是文人才子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
出尘上士,飞锡高僧。精修五戒净人,梵行比丘尼众。
黄花翠竹,空谈秘密真诠。白牯黧奴,徒演苦空妙偈。
呜呼!经窗冷浸三更月,禅室虚明半夜灯。
如是缁衣...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8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如何带领佛教徒归主
佛教网摘站:辨破《楞严百伪》——释愍生法师辨(1)
作者简介--释愍生
愍生法师,一九二六年出生。二十岁出家;早年亲近上海下仁老法师。一生专研三
藏,致力弘扬佛法,兴办佛教教育,培植人材。历任宝觉佛学院院长、住持,香港佛教
联合会义务司库。教学之余,常于海内外弘法,讲经说法四十年,辩才无碍,为教界所
称誉。对《楞严经》造诣尤深,曾讲述《楞严经》先后达十三次之多。今以法师精研《
楞严》之心得,驳斥吕澄作“楞严百伪”之谬说,堪称护法卫教之雄辩。

佛本无法可说,以有四悉檀因缘故,随机应说。若以无法可说而言,佛于四十九年
未说一字,以名言无实故。如以有法可说而言,离经一字使同魔说,以藉假修真故。无
论有说无说,主旨欲令众生,入佛知见也。由此可知,一切皆是佛法,又复皆非佛法,
以法无自性,故法不定法。《金刚经》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又云:“法尚
应舍,何况非法?”若明此理,何需于鸡蛋里挑刺?
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理,即证其说。诸小乘经,以三法印,印定无误。试问《楞
严》何处乖违大小乘印?吕澄全以是非之心、庸俗之念、妄想分别,刻意制造过失,引
人随落深渊,诚乃罪过无边!况经四依说:“依...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9
☆─────────────────────────────────────☆
bdbd (kakali) 于 (Sat Feb 20 20:49:57 2010, 美东) 提到:
首先要分辨禅相-----遍作相、取相、似相,其次是要找到有分心,而不是急于分辨自
己在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没有见到遍作相、取相、似相,那是连初禅的边边都没有挨到,强行去分辨那只能是心
理安慰。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首先,要确定你自己的修行业处,比如入出息念、慈心禅那等,
对于不同的禅定方法,禅相会不一致。
这里只描述入出息念,对于入出息念,业处是人中部位经过的呼吸。
1、遍作相的初始阶段:修行到一定阶段,最先可能会出现光,有些禅修者会感觉眼前
好像有一片像云、像烟一样的淡白色光;有些禅修者会感觉好像有一层白雾笼罩着自己
;有些禅修者感觉在额头、眼前或者脸前有光。这些是遍作相的初始阶段。
2、遍作相的遍作定阶段:当定力提升时,出现在接触点(人中)附近的如烟、如雾状
的灰白色光,也称为“遍作相”;而此时的定力则称为“遍作定”
3、取相阶段:当心专注在遍作相时,定力将能得到提升。此时,出现在接触点... 阅读全帖
O*********9
发帖数: 552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学佛最初之决定---ZT--GS
学佛最初之决定
凡人到歧途莫决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时候,一切疑怖恐慌,随之而起。忽有人指示
究竟,使勿入险道,则其人之感激诚不可名状。然又有人焉,已入险道而不自知,设有
人指示究竟,彼终不信。必亲到遇险时,无处问津,发生恐怖时,方为之指示,彼始信
入。然又有人焉,虽入险道,急求指示。虽有人指示其究竟,但多疑之劣性不除,转因
指示太易而生疑虑,常恐受欺,转而不信,指示亦终无益。此三等人,比比皆是,甚矣
度人之难也。是故世上迷人倍多,转辗自误,更以误人。此佛菩萨大悲心之所由启发欤?
佛说法四十九年,种种法门,一言以蔽之曰“为人决定”。惟菩萨每度人于未信入
之始,或勉强而行之,佛则度人于合机之时,不必徒劳白费,亦无丝毫得失成败之见,
随缘启之而已。
学佛伊始,人不独应求善知识为之决定,亦当自己一决定也。先问自己究为何事学
佛?曰为求究竟。问云何谓究竟?则曰世间一切一切,如苦乐事,如妻财子禄,终究不
实,过眼成空,昙花一现,终归生灭,痛苦竟无了期。如此有也苦,无也苦。若云一切
不要,又是落于断灭,佛所不许。若云一切都要,又是落于贪著,佛又不许。因此世间
愉乐,纵使十分满足,亦只暂时的空喜,不是究... 阅读全帖
l*t
发帖数: 1695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净业障经一卷
尔时世尊复告阿难。譬如日光所至之处破众闇冥。如是阿难。若有众生得闻此经。当知
是处有大照明。能令众生于一切法得无障碍。尔时阿难前白佛言。世尊。云何众生于一
切法得无障碍。佛言。且止阿难。何用问此。如是事为如来若说障与无障诸天世人皆当
惊疑。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愿说障碍不障碍法。诸菩萨闻。能于后时
五浊恶世。于诸世法不生染着。佛告文殊师利。夫障碍者。贪欲是障碍。嗔恚是障碍。
愚痴是障碍。布施是障碍。持戒是障碍。忍辱是障碍。精进是障碍。禅定是障碍。智慧
是障碍。佛想是障碍。法想是障碍。僧想是障碍。空想是障碍。无相想是障碍。无作想
是障碍。无行想是障碍。不生想是障碍。文殊师利。取要言之。若于诸法有缚有解。当
知如是皆是障碍。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云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
慧是障碍法。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一切诸法性无障碍。而诸凡夫愚小无智自生分别
。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而作障碍。所以者何。文殊师利。凡愚之人行布施时。
于悭众生不生恭敬。以不恭敬便生嗔心。以嗔心故堕大地狱。身自持戒。见犯戒者而生
轻慢。说其过恶令他闻之生不恭敬。以不恭敬故堕于恶趣。自修忍辱。以...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上之三教,摄尽佛一代所说之经,及诸菩萨所造之论。细寻法义,便见三义全殊,一法
无别。就三义中,第一第二空有相对,第三第一性相相对,皆条然易见。唯第二第三,
破相与显性相对,讲者禅者同迷。皆谓同是一宗一教,皆以破相便为真性。故今广辨空
宗性宗有其十异:一,法义真俗异;二,心性二名异;三,性字二体异;四,真智真知
异;五,有我无我异;六,遮诠表诠异;七,认名认体异;八,二谛三谛异;九,三性
空有异;十,佛德空有异。
初,法义真俗异者。空宗缘未显真灵之性故,但以一切差别之相为法。法是俗谛。照此
诸法,无为无相,无生无灭,无增无减等为义。义是真谛,故智度论以俗谛为法无碍辩
,以真谛为义无碍辩。性宗则以一真之性为法,空有等种种差别为义。故经云,无量义
者从一法生。华严十地亦云,法者知自性,义者知生灭;法者知真谛,义者知俗谛;法
者知一乘,义者知诸乘。如是十番释法义二无碍义,皆以法为真谛,以义为俗谛。
二,心性二名异者。空宗一向目诸法本源为性,性宗多目诸法本源为心。目为性者,诸
论多同,不必叙述。目为心者,胜鬘云,自性清净心。起信云,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百度百科
相宗的根本经典与传承
综述
以下内容皆取自成观大法师撰写之“相宗系列”书籍
要了解相宗(即法相宗,又称瑜伽宗,或唯识宗),也必须稍微了解一下中观派;
因为正如唐代义净三藏在其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所言:“所云大乘,无过二
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中观则俗有真空,体虚如化;瑜伽则外无内有,事皆唯识。
”由是可知,大乘佛法有两大法脉或学派,一是中观学派,二是瑜伽学派。
中观学派是尊龙树菩萨为始祖,以其《中观论》及《十二门论》为根本论典,其后
传至提婆菩萨,着有百论,即与龙树之二论合称“三论”其传承者为罗睺罗跋多罗、青
目、婆薮、佛护、青辩等。在中国之弘传者则为鸠摩罗什,至唐,吉藏大师而集其大成
,因而开创“三论宗”。此处所说的中观学派是狭义的中观派;此派虽名“中观”实是
以空观(第一义空、一切法空)而涵摄空、假、中三观,故名:中观,又称“空宗”。
其根本经典为般若诸经与三论。
广义的中观学或空宗则包括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因为这些宗派都以中观学派
的创始者及其经典为立宗之主要根据,故在大乘八大宗中,除法相宗与律宗外,其余诸
宗基本上都属于性宗(空宗)所摄(以其相对于“相宗”,切研习之本...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五蕴与我
(三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非是我。
若色是我者。不应于色病.苦生。亦不应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色无我故。于色
有病.有苦生。亦得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于意
云何。色为是常.为无常耶。比丘白佛。无常。世尊。比丘。若无常者。是苦不。比丘
白佛。是苦。世尊。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于中宁见有我.异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
.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
.不异我.不相在。如是观察。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
阴非我.非我所。如实观察。如实观察已。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无所
著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佛说此经已。诸比丘
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石记:
色不是我,色中无我,色我二法,互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段有一个前提,即是:“我”是随心自在的。比如,色如是我,我不想生病,则不当
病。又,色如是我,则能想所想,当是一体,而不可能有...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杂含读记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Tue Aug 9 12:20:14 2011, 美东) 提到:
(一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稽首佛
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今当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修
不放逸。修不放逸已。当复思惟。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须发。身着法服。信家.非家
.出家。为究竟无上梵行。现法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快说此言。云当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
独一静处。修不放逸。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如是说耶。比丘白佛。如是。世尊。佛告比
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比丘。若随使使者。即随使死。若随死者。为
取所缚。比丘。若不随使使。则不随使死。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比丘白佛。知已
。世尊。知已。善逝。佛告比丘。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比丘白佛言。世尊
。色随使使.色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为取所缚。如是受.想.行.识。随使
使.随...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圆觉经 10: 普觉菩萨
问: "末世众生离佛的时代逐渐久远,圣贤隐藏不出,邪法增多炽盛,此时应当让众生
去求什么人,遵依什么样的教法,修行什么样的行法,除却什么样的弊病,发起什么样
的誓愿?能使这些没有慧目的众生不堕落于邪见。"
答:"“善男子,末世众生想发大乘心,寻求教导众生修行善法的人,应当找有正确知识
和见解的人,心不执着于名相,不执着于声闻缘觉境界。虽现被世俗事务所烦扰的尘劳
相,但内心永远清净。有时虽示现有过错,但仍然赞叹清净的行为,不使众生作恶止善
。求得这样的人就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末世众生见到这样的人,应当不惜生命去供养他。这些善知识在行、住、坐、卧时都
显现清净,有时也示现种种过失,但不要对其心生傲慢,更何况仅贪恋食物、钱财、妻
子、眷属。如果善男子对这些好的教友不起丝毫恶念,就能最终成就圆满正觉,心花散
发光明,普照十方国土。
“善男子,那些善知识所修证的圆觉法门,应当远离四种弊病。这四种弊病是什么?
“一是作病。如果有人这样说,我于本心上生起种种造作行法,以此欲求圆满觉悟。但
是圆满觉性不是由造作而得来的,所以说是弊病。
“二是任病。如果有人这样说,我们现在不必断除生死轮回,不必去... 阅读全帖
H******9
发帖数: 2766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梦幻观法
http://www.phathoc.net/PrintView.aspx?Language=vi&ID=724401
夢幻觀初探
惠空法師
目次
一、前言
二、大乘三系經論、禪、密典籍對夢幻觀本質的說明
(一)般若中觀系經論對夢幻的詮釋
(二)唯識系經論對夢幻的詮釋
(三)如來藏系經論對夢幻的詮釋
(四)禪宗典籍對夢幻的詮釋
(五)密教典籍對夢幻的詮釋
三、夢幻觀在三系、禪、密典籍中的實際禪觀操作
(一)般若中觀系的夢幻禪觀
(二)唯識系的夢幻禪觀
(三)如來藏系的夢幻禪觀
(四)禪宗典籍中的夢幻禪觀
(五)密法「大手印」中之夢幻禪觀
四、大乘禪法之夢幻觀的比對
五、結論

一、前言
激起我寫這篇《夢幻觀初探》的緣起,最初有二點:一是《金剛經》的偈頌;一是《摩
訶般若波羅蜜經》及《大智度論》的十喻。
在《金剛經》最後的偈頌中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為什麼在《金剛經》的結尾,要對一切有為法做如是這般夢幻的觀察?而且強調是
「應做」如是觀呢?我們可以說,這首偈頌所要闡述的意義,在告訴我們──世間的一
切現象都是夢幻的,而這就是我們應該去面對的一個事實!...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8
Similar story at 北传:杂阿含93经, 南传:增支部7集47经
北传:杂阿含, 长身婆罗门证果.
But 害怕被杀 is not mentioned in either version.
杂阿含93经[正闻本1268经/佛光本1152经](婆罗门相应/八众诵/只夜)(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拘萨罗人间游行,至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时,有长身婆罗门作如是邪盛大会∶以七百特牛行列系柱,特牸、水牛及诸羊犊,
种种小虫悉皆系缚,办诸饮食广行布施,种种外道从诸国国皆悉来集邪盛会所。
时,长身婆罗门闻沙门瞿昙从拘萨罗人间游行,至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作是念∶
「我今办邪盛大会,所以七百特牛行列系柱,……乃至小小诸虫皆悉系缚,为邪盛
大会故,种种异道从诸国国来至会所,我今当往沙门瞿昙所,问邪盛法,莫令我作邪盛
大会,分数中有所短少。」
作是念已,乘白马车,诸年少婆罗门前后导从,持金柄伞盖\,执金澡瓶,出舍卫
城,诣世尊所,恭敬承事。
至精舍门,下车步进,至于佛前,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
「瞿昙!我今欲作邪盛大会,以七百特牛行列系柱,……乃至小小诸虫皆悉系缚,
...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19
心经略说
2011-08-22 21:23:06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98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这是先师夏莲老讲《心经》时的一句宝贵开示..... 正
是画龙点晴。修行无论那一宗,都必须以般若为导引,才能直趋觉岸......(以一九八
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
其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
作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
七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
什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
首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尔时婆伽...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20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ZZ)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团四
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于教
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胡说
八道,胡作非为,其祖宗就是第一结集经典时的窟外结集分子。这些不守戒律搞外道的
沙门对智慧第一的舍力弗经常代佛说法及多闻第一的阿难诵出经藏和苦行第一的大迦叶
主持窟内结集大会极其不满和忌妒,甚至不相信舍力弗讲的是佛法及阿难诵出的是佛经
,加上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更多
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量的佛经及
咒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初期只为攻击舍力弗和阿难等。这些伪经的共同特征:
这一部经或大乘经最好,大肆吹虚,念经或念咒或念佛如何如何神奇有功徳,攻击贬低
佛教,谩骂佛的大弟子舍力弗阿难等。显而易见,这些伪经是大众部邪教徒为攻击佛弟
子和摧毁佛教有意编造的,是欺世害人的。),并将其贬称为小乘.数年后,...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下的力量

依佛陀原来的说法,解脱是有分的
会先”心解脱”,然后”慧解脱”
依据经典杂阿含第1、2经,
“喜贪尽,说心解脱”。 “欲贪断者。说心解脱”
喜贪尽、欲贪断,说的都是三果或三果向
但是seeU说,杂阿含通常”无漏”就会说”心解脱、慧解脱”同时用
心解脱可能未必就是三果
听说南传也有说法是,”心解脱”称为”定解脱”,依”定”而解脱。
我的看法是
如果四果也称心解脱,那就没必要用心解脱、慧解脱两个词
其他许多经,如第1、2、710经等等,则说得很明白
心解脱就是喜贪尽、欲贪断,那就是三果
第710经也说明,慧解脱,解开无明结,那就是四果
所以,我认为,应该是说有个程序,先心解脱,然后慧解脱的意思。
大正藏杂阿含第一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
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
。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后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81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下的力量
谢谢两位的讨论和解释!
对于概念的定义的认同,对我来说,只是与朋友交流和读书的时候能有个基础。在这个
层面,我正在把概念本身放下,所以任何概念的定义,只是增加了一个同词异意的“宽
度”而已,并不能对我产生指导意义。
但是,如果讨论的结果是不同,那倒是属于我依然在倚重借力的层面归类的“框架概念
”了,对于我理解后面要走的路有利。
五石兄,我感觉你对“解脱”这个词太敏感了,并且认为解脱只有一态。其实,从解脱
这个词本身来说,不就是在一个特定的角度不再受束缚了嘛,没有说不受束缚了以后只
有一态呀?就好比你把自己绑了起来,你“解脱”松绑以后,只有一态吗?
这样说,是因为我认为道有两态,一是不分的混沌的道,二是空有回叠的道。要说轮回
,我也认为那空有回叠是一大轮回,而我们人生六道倒是小轮回了。所以是不是解脱也
能分两层呢?一是脱小轮回,二是脱大轮回?
对于佛陀这段经文的理解,我的感觉,是如果按照你的那样去解释,强调同,说出异只
是指出不同的道可走的话,你觉得,那些问问题的人,障碍在哪里?佛陀说那番话,是
如何引导解障的?佛陀可不是为说而说的人呀,对不对?必然是有所指,有所引的。
你看了我在“佛的...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下的力量

依佛陀原来的说法,解脱是有分的
会先”心解脱”,然后”慧解脱”
依据经典杂阿含第1、2经,
“喜贪尽,说心解脱”。 “欲贪断者。说心解脱”
喜贪尽、欲贪断,说的都是三果或三果向
但是seeU说,杂阿含通常”无漏”就会说”心解脱、慧解脱”同时用
心解脱可能未必就是三果
听说南传也有说法是,”心解脱”称为”定解脱”,依”定”而解脱。
我的看法是
如果四果也称心解脱,那就没必要用心解脱、慧解脱两个词
其他许多经,如第1、2、710经等等,则说得很明白
心解脱就是喜贪尽、欲贪断,那就是三果
第710经也说明,慧解脱,解开无明结,那就是四果
所以,我认为,应该是说有个程序,先心解脱,然后慧解脱的意思。
大正藏杂阿含第一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
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
。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后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81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下的力量
谢谢两位的讨论和解释!
对于概念的定义的认同,对我来说,只是与朋友交流和读书的时候能有个基础。在这个
层面,我正在把概念本身放下,所以任何概念的定义,只是增加了一个同词异意的“宽
度”而已,并不能对我产生指导意义。
但是,如果讨论的结果是不同,那倒是属于我依然在倚重借力的层面归类的“框架概念
”了,对于我理解后面要走的路有利。
五石兄,我感觉你对“解脱”这个词太敏感了,并且认为解脱只有一态。其实,从解脱
这个词本身来说,不就是在一个特定的角度不再受束缚了嘛,没有说不受束缚了以后只
有一态呀?就好比你把自己绑了起来,你“解脱”松绑以后,只有一态吗?
这样说,是因为我认为道有两态,一是不分的混沌的道,二是空有回叠的道。要说轮回
,我也认为那空有回叠是一大轮回,而我们人生六道倒是小轮回了。所以是不是解脱也
能分两层呢?一是脱小轮回,二是脱大轮回?
对于佛陀这段经文的理解,我的感觉,是如果按照你的那样去解释,强调同,说出异只
是指出不同的道可走的话,你觉得,那些问问题的人,障碍在哪里?佛陀说那番话,是
如何引导解障的?佛陀可不是为说而说的人呀,对不对?必然是有所指,有所引的。
你看了我在“佛的...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25
清净法师:朝圣楞严——《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缘起
南无阿弥陀佛!
各位法师慈悲,各位居士慈悲!今天是2013年12月24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是西
方的平安夜,也是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的圣诞,在这个吉祥的日子里,沙门释清净作为
天台宗第四十六世传人,非常欢喜和大家一起学习无比殊胜的《大佛顶首楞严经》,以
此方式来纪念祖师的丰功伟绩和深恩厚德。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今天能幸遇《大佛顶首楞严经》,完全是蒙智
者大师的缘起和恩德。智者大师(538—597) ,南朝陈、隋时代的高僧,后人尊称为东
土释迦,是中国天台宗的开宗祖师。
佛教传说《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来藏在龙宫,龙树菩萨至龙宫说法,见龙藏中有此
经,拜阅之下,叹为稀有,为利益阎浮提众生,便将全经默记在心,出龙宫后,将此经
记录下来,呈给国王,国王视之为稀有法宝,珍藏在国库中,禁止传到外国。
《楞严经》尚未传到中国之时,就已久负盛名了。公元580年印度的僧人来到中国
,拜访智者大师,谈到天台止观中“一心三观、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的观点和印度的
《楞严经》中的意趣相符。智者大师一生弘扬天台止观,成就殊胜,自然对素未谋面的
《楞严...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6
藏传佛教无上瑜伽灌顶 (止观双运丶乐空双运)
藏传佛教(喇嘛教)依据《时轮本释》有十五次第灌顶,前七个灌顶都是水灌顶,都与佛
法修行的实证无关;在水灌顶之上,有为正式修行的密教行者而作的「瓶灌顶」,分两
阶(各有四灌):
第一阶,喇嘛和一位明妃交合而射精,然後搜集上师与明妃混合後的淫液给受密灌的信
徒吃。再上一阶,是由喇嘛性交九位明妃,再搜集全部淫液给受密灌的信徒吃,然後把
全部或少至一位明妃交给受灌的信徒,依喇嘛的教导当场合修双身法;如是一位明妃或
九位明妃的差别,和受密灌者的根器之不同──当然是由喇嘛依信徒的供养金及信受度
来决定其根器。
弟子为受藏传佛教的无上瑜伽灌顶,启请上师;上师则以心种子放光召入诸灌顶佛及明
妃於虚空中交合,弟子以五甘露等而作供养得以「清净,转识成智」注(1)。
水灌顶的要义,喇嘛观想密教如来溶化於水,入於口中而为灌顶;从自己的金刚尿道流
出,住於喇嘛所观想出来的明妃的莲华(生殖器)阴蒂之中,最後转变庄严而出生为不
动如来及明妃互相交合受乐。所观想出来的这种如来明妃性交等至(达到性高潮),大
贪溶化(射精出来而)灌入喇嘛顶门中,随即向下流至喇嘛的金刚尿道而出...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7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譚嗣同:仁學
仁學
作者:譚嗣同 清
目录
■1 自敘
■2 仁學界說二十七界說
■3 仁學一
■3.1 一
■3.2 二
■3.3 三
■3.4 四
■3.5 五
■3.6 六
■3.7 七
■3.8 八
■3.9 九
■3.10 十
■3.11 十一
■3.12 十二
■3.13 十三
■3.14 十四
■3.15 十五
■3.16 十六
■3.17 十七
■3.18 十八
■3.19 十九
■3.20 二十
■3.21 二十一
■3.22 二十二
■3.23 二十三
■3.24 二十四
■3.25 二十五
■3.26 二十六
■3.27 二十七
■3.28 二十八
■3.29 二十九
■3.30 三十
■4 仁學二
■4.1 三十一
■4.2 三十二
■4.3 三十三
■4.4 三十四
■4.5 三十五
■4.6 三十六
■4.7 三十七
■4.8 三十八
■4.9 三十九
■4.10 四十
■4.11 四十一
■4.12 四十二
■4.13 四十三
■4.14 四十四
■4.15 四十五
■4.16 四十六
■4.17 四十七
■4.18 四十八
■4.19 四十九
■4.20 五十
自...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28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十)
卷十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
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河山。如镜鉴明。来无所粘。过无踪迹
。虚受照应。了罔陈习。惟一精真。生灭根元。从此披露。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
其类。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清扰。为浮根尘。究竟枢穴。
此则名为。行阴区宇。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
水。名行阴尽。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
研。穷生类本。于本类中生元露者。观彼幽清。圆扰动元。于圆元中。起计度者。是
人坠入二无因论。一者。是人见本无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机全破。乘于眼根八百
功德。见八万劫所有众生。业流湾环。死此生彼。只见众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外。冥
无所观。便作是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由此计度。亡正遍知
。堕落外道。惑菩提性。二者。是人见末无因。何以故。是人于生既见其根。知人生
人。悟鸟生鸟。乌从来黑。鹄从来白。人天本竖。畜生本横。白非洗成。黑非染造。
从八万劫。无复改移。...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ish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Fishing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6 15:07:19 2011, 美东)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作者:梁由之 分类:百年五牛图 提交日期:2006-8-28 11:06:00 浏览:5784
目录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二.旧时王谢早无家
三.吾侪所学关天意
四.残废流离更自羞
五.浮海宣尼未易师
六.老岁为诗欠斫头
七.著书唯剩颂红妆
八.斯文自有千秋业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1927年,岁次丁卯,是个不寻常的年头。
单说这年的6月2日,农历端午节前两天,一代文史大师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
1877-1927)百岁功名才及
半,,却突然出人意料地在北京颐和园鱼藻轩投水自沉,当时约是上午11点。相隔十余
米处,刚好有个清道夫目击此
事,当即跃入水中将人救起,前后不到两分钟时间。...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ish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Fishing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6 15:07:19 2011, 美东)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作者:梁由之 分类:百年五牛图 提交日期:2006-8-28 11:06:00 浏览:5784
目录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二.旧时王谢早无家
三.吾侪所学关天意
四.残废流离更自羞
五.浮海宣尼未易师
六.老岁为诗欠斫头
七.著书唯剩颂红妆
八.斯文自有千秋业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1927年,岁次丁卯,是个不寻常的年头。
单说这年的6月2日,农历端午节前两天,一代文史大师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
1877-1927)百岁功名才及
半,,却突然出人意料地在北京颐和园鱼藻轩投水自沉,当时约是上午11点。相隔十余
米处,刚好有个清道夫目击此
事,当即跃入水中将人救起,前后不到两分钟时间。... 阅读全帖
j****e
发帖数: 12067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zz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6 15:08:13 2011, 美东)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Fishing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6 15:07:19 2011, 美东)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作者:梁由之 分类:百年五牛图 提交日期:2006-8-28 11:06:00 浏览:5784
目录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二.旧时王谢早无家
三.吾侪所学关天意
四.残废流离更自羞
五.浮海宣尼未易师
六.老岁为诗欠斫头
七.著书唯剩颂红妆
八.斯文自有千秋业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1927年,岁次丁卯,是个不寻常的年头。
单说这年的6月2日,农历端午节前两天,一代文...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32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作者:梁由之 分类:百年五牛图 提交日期:2006-8-28 11:06:00 浏览:5784
目录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二.旧时王谢早无家
三.吾侪所学关天意
四.残废流离更自羞
五.浮海宣尼未易师
六.老岁为诗欠斫头
七.著书唯剩颂红妆
八.斯文自有千秋业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1927年,岁次丁卯,是个不寻常的年头。
单说这年的6月2日,农历端午节前两天,一代文史大师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
1877-1927)百岁功名才及
半,,却突然出人意料地在北京颐和园鱼藻轩投水自沉,当时约是上午11点。相隔十余
米处,刚好有个清道夫目击此
事,当即跃入水中将人救起,前后不到两分钟时间。池水甚浅,甚至连王国维背后的衣
服都未浸湿,他并没有呛水。但
湖底满是淤泥,王国维入水时头朝下并用了相当力量,以致口鼻都为淤泥湮塞,清道夫
托他出水后又不知道如何及时抢
救,观堂终于窒息而死。
莫道昆明池水浅,一样呜咽送大贤。
王国维给儿子贞明留下了... 阅读全帖
n*********s
发帖数: 256
33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转载)海涛法师-素食主义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newcomments (New Comments),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载)海涛法师-素食主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4 03:12:41 2017, 美东)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937.htm
素食主义

海涛法师选辑

一.前言
二.世界名人素食观
三.世界名人素食小故事
四.美国素食主义
五.怎么吃才聪明?健康新主张
六.现代人吃什么才好?
七.饮食新概念
八.世界冠军的秘密
九.基督教的素食观
十.佛教的素食观
十一.结论

一.前言

长久以来,许多人都以为要吃肉才能得到营养,或是认为动物都是生来给人吃的,因此
何许多人听到‘吃素’时,第一个反应就是:‘吃肉有什么不好?成千上万的人都在吃
,我为什么不吃?’其实素食绝对是比肉食更具营养价值的饮食,而且没有肉食中一切
有害的物质。素食是远离恶疾、保持健康、美容养身的大自然良药。

回顾历史上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人物,有许多都是提倡素食非常卖力的,像佛教的释迦
牟尼佛、基督教的...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4
其实在附佛外道萧平实萧道长和他的弟子眼里,天下只有他一家是佛教,其他都是妖魔
鬼怪。
遍受大德斥、屡遭学人弃……我不破他,他必破我
——萧平实自诉内心文字辑录
◆其一:被萧某印证见道的弟子,因读月溪法师著作而否定萧某见解
末学原以为此生为当代诸佛子所应作者,已竟其功,乃竟突有一、二位已见道之同
修,因阅读已故某法师(月溪法师)著述而否定世尊正法,致使其怀疑,进而否定自己
所悟,欲于本心之外另觅本心。无数劫辛苦学佛参禅而得之见地,一朝弃舍,令人扼腕
叹息。
(——摘自《正法眼藏·自序》)
◆其二:萧某见解,被诸出家在家大师斥为梵我神我外道、为非佛法
三乘佛法俱说无我,然而无我之真实义,彼诸出家在家大师往往错会,便谓佛法无
我之理即是缘起性空、一切法空;若闻有人说有不空之如来藏,便诬指斯人为同于梵我
神我之外道,诽谤斯人所说法义为非佛法,诬谓斯人所弘传甚深微妙正法为不符原始佛
教正法。
(——摘自《我与无我·自序:出家人应袪除驼鸟心态》)
◆其三:萧某被藏密各宗、佛光山、慈济、法鼓山、中台山同声斥为外道
藏密各宗各派,以及法道同于藏密应成派中观的佛光山、慈济,法道同于藏密自续
派中观的法鼓... 阅读全帖
n*********s
发帖数: 256
35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转载)海涛法师-素食主义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937.htm
素食主义

海涛法师选辑

一.前言
二.世界名人素食观
三.世界名人素食小故事
四.美国素食主义
五.怎么吃才聪明?健康新主张
六.现代人吃什么才好?
七.饮食新概念
八.世界冠军的秘密
九.基督教的素食观
十.佛教的素食观
十一.结论

一.前言

长久以来,许多人都以为要吃肉才能得到营养,或是认为动物都是生来给人吃的,因此
何许多人听到‘吃素’时,第一个反应就是:‘吃肉有什么不好?成千上万的人都在吃
,我为什么不吃?’其实素食绝对是比肉食更具营养价值的饮食,而且没有肉食中一切
有害的物质。素食是远离恶疾、保持健康、美容养身的大自然良药。

回顾历史上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人物,有许多都是提倡素食非常卖力的,像佛教的释迦
牟尼佛、基督教的耶稣、回教的穆罕默德、儒家的孔子和孟子、道家的老子、印度耆那
教教主、中国的国父 孙中山、印度国父甘地、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天才科学家牛颐和
爱因斯坦、英国大文学家莎士比亚和萧伯纳、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印度大诗人泰戈
尔、德国大慈善家史怀哲、法国大政治家卢梭、希腊大...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3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中文散文第一大师
每个语言都应该有自己的大师,比如莎士比亚对英语,歌德对德语。没有大师的语言,
比如世界语,总是危险的。
中文当然有自己的大师,有意思的是,中文的诗歌和散文第一大师,都是来自西域。诗
歌是李白,散文是生于龟兹的鸠摩罗什。
有比较就容易理解。我们看鸠摩罗什和玄奘翻译的金刚经。鸠摩罗什译的金刚经有六千
多字,玄奘译本有一万多字,近似一倍了。人民群众对前者更加喜闻乐见。
金刚经最著名的偈语,鸠摩罗什译: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玄奘译:
“诸和合所为,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
另外一个偈,鸠摩罗什译:
“以色身见我,以音身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
玄奘译:
“诸以色观我,以音声寻我,彼生履邪断,不能当见我。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
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
看来,河南人玄奘的中文水平比不上西域鸠摩罗什啊。
再看开头叙述的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
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
,洗足已,敷座而坐。”
非常朴实。
玄奘译:
“如是我...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274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阿含经卷一
五陰誦第一(1)
一(一)(2)
如是我聞(3):
一時,佛住(4)舍衞國(5)祇樹給孤獨園(6)。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7),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
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8),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
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後有(9)。如觀無常,苦(10)、空(11)、非我(12)亦復如是。」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二)(13)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於色當正思惟,觀(14)色無常如實知。所以者何?比丘!
於色正思惟,觀色(15)無常如實知(16)者,於色欲貪斷;欲貪斷者,說心解脫。
「如是受、想、行、識當正思惟,觀識無常如實知。所以者何?於識正思惟,觀識
無常者,則於識欲貪斷;欲貪斷者,說心解脫。
「如是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
受後有。如是正思惟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l**o
发帖数: 491
38
大乘经典都是佛陀的法,佛陀知道会不断有人谤佛,谤法,所以佛陀的遗教就是在佛经
的开头第一句,写“如是我闻”。
大家知道三藏十二部经每一部经正文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的缘起及作用
当年佛在世49年讲经,大小几百会,任何一个法会,任何一部经典从来没有在任何一部
经典上提到“如是我闻”四字,包括在《法华经》《楞严经》皆未提起。而是在佛灭度
之前,由摩诃迦叶尊者授意阿难尊者向佛请法。当时呢阿难还有点情执,看到佛就要离
开大众而去,禁不住悲痛欲绝。所以由摩诃伽叶提醒,阿难尊者请问佛:“在您灭度以
后,我们众弟子在结集整理您老人家四十九年所讲一切经法每一部经时,开头如何设立
?”佛说:用“如是我闻”,这是佛的遗嘱。
这个开头语形成了以后,在当时起到四个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断除众疑。怎么个断疑呢?阿难尊者无量劫以来,虽然没有成正果,但是
阿难的形象非常庄严、心地非常慈悲善良。据说佛有三十二大人相,阿难就有三十。所
以当阿难将佛四十九年所讲之法一句一句讲出来,由法会大众共同通过的时候,第一句
讲出“如是我闻”大家就明白了。这是阿难代佛传法。否则的话,大家会以为,不是佛
灭度了么...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赠给跑日

你的肯定就是个笑话。自慢到当佛陀代言人了。
中部第九十五 商伽经
“尊者瞿昙!若然,如何护持真理耶?如何护持真理耶?我问尊者瞿昙真理之护持。”
“跋罗陀皤阇!若对人有信,如是则对我有信,如是之言即护持真理者。然必不至达于
:“只此为真,他为伪”之结论。跋罗陀皤阇!如是为真理之护持。如是为真理之护持
,我说如是之真理护持。然如是达于真理之觉证则不能至。跋罗陀皤阇!若对人生喜、
有随闻、有相省虑、有见欢受,如是对我则有见欢受、如是之言即护持真理者。然必不
至达于:“只此为真、他为伪”之结论。跋罗陀皤阇!如是为真之护持,如是为护持真
理我说如是之真理护持。然达真理之觉证则不能至。”
r****n
发帖数: 7315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真有我
http://ref.kosmos.dreamhosters.com/?cat=46
黄叶闲谈 (维摩精舍丛书之二)
口授:盐亭袁焕仙先生
编撰:乐清南怀瑾
南充徐剑秋
记义:盐亭范天笃
记事:潼南傅仲穆
广汉扬光代
记言:盐亭黄人俊
盐亭王乃鹤
校讹:峨山大坪寺释通远
峨山大坪寺释通宽
华阳吕寒潭
西充扬介眉
结稿: 隆昌饶盛华
《黄叶闲谈》序
序曰:大言希声,大听绝闻,大道无阶,不即匪亲,求之转远。其趣学也,不亦难乎?
抑已渊矣。
焕师乃口授兹篇,一改平昔壁立千仞之风,而嗫嗫如老妪谈者,盖黄叶止啼,诱掖初机
,将以无阶而阶,求大言于声,大听于闻也。曰一门.曰六法,信口赴机耳。 虽然依
言立义,立处即真,苟至于真,则又一毫不寓,万相咸该,如牟尼珠然。方方显色,色
色透圆,而于是珠者色欤?圆欤?噫!其初学之津梁,入德之胜径者 矣。人俊躬味斯
法,妙逾灵兰,义不忍埋,发付之梓,乃揭于同侪,曰还家要道,及寝良规,于是乎在。
门人盐亭黄人俊敬序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十二月
第一讲 缘起
维摩精舍第一届行七已,诸子日集,每兴难问。若曰:“向上一路,千圣不传,然则入
者何入?趋者何趋?百工之术尚有径...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赠给跑日
☆─────────────────────────────────────☆
tsglxd (想和正人君子抬杠) 于 駱 提到:
《佛陀的启示》《What The Buddha Taught》
斯里兰卡 Bhante Walpola Rahula 罗侯罗.化普乐法师 中译者:顾法严 本中译作品与
郑于中 翻译的 <佛法> 为同一原书的不同译本
那年轻的婆罗门,就请佛解释应如何护法。
佛说:“如人有信仰,而他说‘这是我的信仰’,这样可说是护法了。但这样说过之后
,他却不可进一步地得出一个绝对的结论:‘只有这才是真理,余者皆假。’
换言之,谁都可以相信他所喜爱的,也可以说‘我相信这个’。到此为止,他仍是尊重
真理的。但是由于他的信仰,他却不能说唯有他所相信的才是真理,而其他一切都是假
的。”
佛说:“凡执著某一事物(或见解)而藐视其他事物(见解)为卑劣,智者叫这个是桎
梏(缠缚)。”
参考资料:《佛陀的启示》
☆─────────────────────────────────────☆
lingsu (dunzie) 于 (Fri Aug 6 20:33:54 2...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42
悬 论
一 释题目
此经题,即是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此题中佛说二字,显说经之主。
说经有菩萨、弟子、诸天、鬼神等所说,与佛理相应、为佛印可者,皆为佛说;一切
经首云佛说者,即此意也。此经皆优波离与佛相问答之辞,阿难结集者也。梵语佛陀
,简称曰佛,华言觉者,即觉悟宇宙一切真实谛相;故凡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者,皆名
曰佛,此是通称。但此佛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也;以释尊应化此土为娑婆教主,故此世
一切经典皆释尊所说,是以佛说者即释尊所说也。佛云何说法?诸法性相离一切相,
所谓『离文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微妙难思,自内所证。法华经云:『诸法
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诸众生说』。佛以大悲愿力,为诸众生开示悟
入佛之知见,令未解脱者解脱、未悟者悟。佛已无一切生死烦恼,已证涅盘菩提,但
诸众生犹没在苦则所愿尚未满足,亦即为佛果未圆满;一切经皆是将佛所证境,以方
便善巧而施设之教化。现所讲者,即诸经中之一经尔。
观、即能观之智,所观之境即是弥勒上生。菩萨是通名,发菩提心,集修福慧资
粮,行菩萨行,由十信至等觉五十一位皆名菩萨;故菩萨名字极其广泛。同一世界有
无量无...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开悟——贾题韬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44

现代“原始”佛法的同学太让人失望了。
大乘经不清楚,南传的经典也不熟悉。
所谓“南传的对应经,似乎也没有说人寿越来越短,待考。”
不知道是装鸵鸟呢?还是不了解南传的经典。
南传长部 《转轮圣王师子吼经》
如是,诸比丘!因对贫穷者不给与财宝,贫穷者即越增多,由于贫穷者之增多,偷
盗便益滋增;由于偷盗之滋增,刀杖便滋增;由于刀杖之滋增,杀害便频发;由于杀害
之增多而屡行妄语,由于妄语横行,彼等众生之寿命缩短、颜色衰退。由彼等寿命之缩
短、颜色之衰退,人寿由八万岁,至其子成为四万岁。
诸比丘!人寿四万岁时,有人以盗心而窃取他所不与之物。人人捕捉彼,以示刹帝
利灌顶王,曰:“大王!此男子,以盗心而窃取他所不与之物。”
如是告已,诸比丘!刹帝利灌顶王告彼男子曰:
“汝!汝以盗心而窃取他所不与之物,为事实耶?”
于故意妄语,言:“大王!我没窃取。”
如是,诸比丘!因对贫穷者不给与财宝,贫穷者便益增多……广说如第十四节……
寿命缩短,颜色衰退,由人寿四万岁,至其子成为二万岁。
诸比丘!人寿二万岁时,有人以盗心而窃取他所不与之物,他人以此告灌顶王,言
:“大王!如斯、如斯之人,以盗心而窃取他所不与...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144
45
阿底峡尊者造论
邵颂雄居士翻译
梵名:Madhyamakopadesa-nāma
藏译:dBu ma'i man ngag ces bya ba
〔藏译者敬礼〕
顶礼世间怙主
〔造论者敬礼述意〕
谁之语光明 令我愚昧众 绽开心中莲 顶礼最胜士
此〔论所说〕,乃大乘中观之口诀。
〔资粮道〕
初,我等当先了知,于短视之凡夫而言,世俗诸法皆因果等一切建立,如其显现而为真
实。然于胜义,或于真实,则凡世俗所显现诸法,若以诸大因分析而了知,连发尖百分
一之微量亦不可得。
〔加行道:〕
下来,即于舒适之座垫上结跏跌坐,如是片刻,〔观修如下〕:
〔一·业因缘起〕
〔执以为〕实事(dngos po)者分二:色法及非色法。此中诸色法为极微尘聚。彼若依
方分(phyogs cha)之差别作分析,则最极细微亦无身,极无显现①。
〔二·相依缘起〕
非色法者,即心也。彼亦如是,过去之心已止已灭;未来之心未生未起;现在之心亦难
如是观察。以其无色、离形、如虚空,故不成立。抑或以其离一与多、或以无生、或以
彼自性光明等正理之利刃,而作观察、分析,可悟知其不能成立②。
〔三·相对缘起〕
如是,若于一切事法之体性,既不...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受想行识根本
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
于空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受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是诸幻触,不从
空来,不从掌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能触掌,何不触身。不应虚空,选择来触。
若从掌出,应非待合。又掌出故,合则掌知,离则触入,臂腕骨髓,应亦觉知入时踪迹
。必有觉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来,何待合知,要名为触。是故当知,受阴虚
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石解:受阴非虚妄。不必多说。
******************************
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悬崖,足心酸涩。想阴当知,亦复如是。
阿难,如是酢说,不从梅生,非从口入。如是阿难,若梅生者,梅合自谈,何待人说。
若从口入,自合口闻,何须待耳。若独耳闻,此水何不耳中而出。想蹋悬崖,与说相类
。是故当知,想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石解:想者,心相也。说酢其实是想酢的反映,与下文思蹋互应,都是思想活动。这个
貌似真实的思想活动就是想阴。想阴不是从想的对象生起来的,也不是从能想的感官这
里生起来的。用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就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很...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706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阿含经】第923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调马师名曰只尸。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观世间甚
为轻贱。犹如群羊。世尊。唯我堪能调马。狂逸恶马。我作方便。须臾令彼态病悉现。
随其态病。方便调伏
佛告调马师聚落主。汝以几种方便调伏于马
马师白佛。有三种法调伏恶马。何等为三。一者柔软。二者粗涩。三者柔软粗涩
佛告聚落主。汝以三种方便调马。犹不调者。当如之何
马师白佛。遂不调者。便当杀之。所以者何。莫令辱我。调马师白佛。世尊是无上调御
丈夫。为以几种方便调御丈夫
佛告聚落主。我亦以三种方便调御丈夫。何等为三。一者一向软柔。二者一向粗涩。三
者柔软粗涩
佛告聚落主。所谓一向柔软者。如所说。此是身善行。此是身善行报。此是口.意善行
。此是口.意善行报。是名天.是名人.是名善趣化生.是名涅盘。是为柔软
粗涩者。如所说。是身恶行。是身恶行报。是口.意恶行。是口.意恶行报。是名地狱
.是名畜生.是名饿鬼.是名恶趣.是名堕恶趣。是名如来粗涩教也
彼柔软粗涩俱者。谓如来有时说身善行。有时说身善行报。有时说口.意善行。有时说
口.意善行报。有时说身恶行。有时说身恶行报。有时说口.意恶行。...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8
四大菩萨
(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
文珠法师讲述
一、孝道的意义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圣号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本迹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道场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孝道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功德
三、孝道的重要
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
一、孝道的意义
何谓孝道?孝是孝敬、孝顺、孝养;道是必然、或必经之道。合言之:孝道,是为人子
女,或为人弟子,对于父母师长,必须恭敬顺从,供养侍奉的正道。或问,时间巨轮,
将进入廿一世纪,科学早已征服太空,还在谈论孝道,是否适宜?有无需要?我的答案
是:绝对适宜,十分需要。因为,科学虽然已经征服太空,而美国太空总署,亦已正式
宣布永久太空站的计划,并决定斥资二百多亿万美元,开始进行建设永久太空站。但科
学始终无法征服人类,特别是人类内在的理性,灵性、和感性。
人的理性,或可转移倾向于科学的研究,但人的灵性,无法脱离宗教信仰,人的感性,
更无法忘怀父母师长养育教导的恩情。人以感恩图报之心,尊重恭敬父母师长的意见,
服从执行父母师长的命令,供给父母师长生活上物质所需,给予父母师长精神上的慰藉
,使父母师长生有所养,老有所终,便是孝...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9
六字真言法要
六字真言法要
班禅大师讲
民国二十年六月,请护国宣化广慧大师班禅讲六字真言於宝华山之护国圣化隆昌寺
,僧俗与会听法者四百馀人。大师於先一日洁身净虑,著法服,陈十供,礼阿弥陀佛、
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及其本宗初祖宗喀巴大师,行其本宗所传之瑜伽正法,凡一
昼夜,不寝不食,虔诚之情,为内地说法者所未有。时至,整容正衣於佛殿;礼拜已,
始登座持诸种加持真言,而後演说法要曰∶
昔观世音菩萨为阿弥陀佛之高弟,具足诸行、等解万法、等慈众生,发大誓愿曰∶
「尽我形寿,遍度一切众生,若有一众生不得度者,我誓不取正觉。若我於众生未尽度
之时,自弃此宏誓者,则我之脑裂为千片。」发此誓已,专心极意,悲智双运,现诸神
变,应境行化,度脱众生。如是经无量劫,其所度脱之众生,尽恒河沙所不能计。而环
顾世间众生,生者无量,而愚痴堕落,受诸痛苦;造诸恶业者,亦复无量;轮回不已,
则众生之苦终不能绝。於是菩萨生大忧恼,谓∶「众生之苦,乃与众生之生以俱来;世
间既存,苦何能已?苦若不已,度岂能尽?昔年之誓,是徒自苦,而於众生亦无有益;
无益之行,何必坚持?」此退转心甫生,而应誓之相已现,菩萨之脑,忽然自裂...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