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 发帖数: 32122 | 1 一说是宋代为了避讳赵玄朗
其实,可能人家就是叫李元霸
李渊一大堆儿子叫李元X
4.姑臧郡公→齐王→除籍→海陵郡王→巢刺王李元吉(母窦皇后)
5.楚哀王李智云[8](母万贵妃)
6.赵王→荆王李元景(母莫嫔)
7.鲁王→汉王李元昌(母孙嫔)
8.酆悼王李元亨(母尹德妃)
9.周王李元方(母张婕妤)
10.郑王→徐康王李元礼(母郭婕妤)
11.宋王→徐王→韩王李元嘉(母宇文昭仪)
12.荆王→彭思王李元则(母王才人)
13.滕王→郑惠王李元懿(母张宝林)
14.蜀王→吴王→霍王李元轨(母张美人)
15.豳王→虢庄王李凤(母杨美人)
16.汉王→陈王→道孝王李元庆(母刘婕妤)
17.郐王→邓康王李元裕(母崔嫔)
18.谯王→舒王李元名(母小杨嫔)
19.魏王→燕王→鲁王李灵夔(母宇文昭仪)
20.许王→江安王李元祥(母杨嫔)
21.密贞王李元晓(母鲁才人)
22.滕王李元婴(母柳宝林) |
|
s**r 发帖数: 669 | 2 古代有姓氏之分,栾氏,韩氏本是姬姓,赵氏的情况就有些复杂了。
到满,且骓不熟悉,《国语》、《左传》好像都没有提到。屠岸就出过2,3个史书有载
的人物,到底有没有狄人的血统也不是很清楚。
推荐你们看一看天涯网,虎公的《晋国诸卿家族史》
zz
栾氏,为晋国公族,晋靖侯之后。栾枝是文公时代的重要辅臣,其孙栾书后来担任晋国
正卿十余年(前587-前572年),栾书之孙栾盈为范氏驱逐出晋国,前550年潜回晋国复
仇,事败后被灭族,退出晋国政坛。
韩氏为晋君同族,曲沃桓叔生子名万,封于韩地(在今山西省河津县),韩氏创立。韩
氏在惠公时期地位显赫,晋文公时期地位较低,但后来韩厥活跃晋国政坛近50年,最终
担任执政(前572-前566年),韩氏确立晋国大族地位;韩厥之子韩起执晋国之政长达
27年(前541-前514年),韩氏愈大。前453年与赵、魏两家攻灭智氏,最终三分晋国。
赵氏可谓是个古老的家族,根据《史记-赵世家》,赵氏与秦同祖,是传说中颛顼
帝(黄帝之孙,号高阳氏)的苗裔,据说颛顼的一个孙女叫女脩,女脩吞了一只燕子的
卵,因而怀孕(这种情况一般都是野合的美化说法),生了个儿子叫“大业”。大业的... 阅读全帖 |
|
h******x 发帖数: 10156 | 3 洛阳金村古墓------8位周天子王陵
1928年夏秋之际,大雨多日不停,村东的农田忽然塌陷,露出一个大洞。村民
进洞探奇,发现了编钟,这才知道下面是古墓。原来,这一带是东周王陵和贵族墓地,
墓中陪葬了无数青铜礼器。这些文物虽历经千年,仍完好如初。编钟等乐器仍可演奏,
声音洪亮,音律动听。每逢雷雨天气,雷声和古乐器振动的频率一致,于是便有了天上
地下的共鸣现象。百姓不知其中缘由,传说这是“龙脉”在跳。另外,由于金村地下古
墓很多,影响了地下水的分布,掘井不易,于是就有了独特的“串井”现象。
金村地下的惊世发现,使得众多文化盗贼垂涎三尺。加拿大人怀履光、美国人华尔
纳等所谓的学者和传教士,以及国内的一些古玩奸商,威逼利诱当地农民为他们盗墓。
从1928年至1932年,这些人带着荷枪实弹的卫兵,在金村一带公开盗挖文物,
共盗掘大墓8座,出土文物数千件。这些珍贵的文物被盗贼们用马车运到洛阳,然后转
运出国。其中华尔纳盗走的玉器精品最多,其他文物被运往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存
留国内的文物微乎其微。
《洛阳金村古墓聚英》一书共收录金村出土的文物238件,其中大多数珍贵文物
流失海外。这些... 阅读全帖 |
|
r**********g 发帖数: 22734 | 4 每况愈下,周人自己作践自己。到后来分东西周,战国策里头都看过东周欲为稻,西周
不下水。基本上已经堕落为两个村长聚众斗殴的水平了。
周天子要是自己守好礼法,坚持原则,即使没有土地,还是可以作为联合国秘书长一样
的存在。可惜后期周王一个比一个萎缩 |
|
h***i 发帖数: 89031 | 5 秦始皇的祖先本来是效忠纣王被杀的
后来养马接受周王得分封,接受了周礼,也就成汉人 |
|
r**********g 发帖数: 22734 | 6 说实话,称霸的是管仲不是小白。小白自己没有什么能耐。而我看那时候管仲还有那么
点天下观,要尊王,所以很大程度上是借齐救周。
重耳就狠多了,救了周王就大开口要这要那。 |
|
C********a 发帖数: 367 | 7 其实我倒觉得楚国要求升官倒不是无礼,毕竟当时爵位跟封地是有关系的,爵位高封地
大,子爵的封地肯定比公侯伯要小(除了周王的某些姬姓直系亲属)
之后楚国打南边的百越,又往东扩张,随着地盘的扩大也完全应该给升个官,说白了,
我相当于帮你周朝往外开拓领土了,没功劳也有苦劳,没苦劳也有疲劳
但是要求王爵,跟周天子一样就有点儿说不过去了 |
|
k***r 发帖数: 13724 | 8 还是春秋思维我觉得,就是想当个霸主,还率诸侯朝见周王。
四处乱咬其实都咬到了,河西夺取了,邯郸打下了,第一次围魏救赵后把齐国也打垮了
,再加把力七雄里就剩4个了。 |
|
|
r**********g 发帖数: 22734 | 10 看看洛阳的位置,周王敢造次三晋直接拿下。其他各国只有一起呵呵 |
|
rh 发帖数: 3901 | 11 分析的很好,受教了
另外有个小问题请教,周王原来算不算商朝的官? |
|
c********g 发帖数: 15629 | 12 这篇,说是转自乌有之乡。当然,乌有之乡一般会站着农民军的立场上说话。
http://bbs.xhistory.net/simple/?t19814.html
张献忠屠蜀考辩―兼论屠蜀的真凶
作者:叔子 转自:乌有之乡
张献忠屠蜀考辩―兼论屠蜀的真凶
去年是1644年后第6个甲申年,四川一些文化界名人(如流沙河)借此组织发表了
一系列所谓“反思大屠杀”的文章。反思历史本无可厚非,但细读这些文章却发现其内
容不过是依据《蜀碧》《后鉴录》之类在建国后被胡昭曦孙次舟王纲等学者据实批驳的
史料,对张献忠进行丑诋而已。遗憾的是学界对此并无回应,致使社会网络上谬论广传
。笔者在诸位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就此问题发一孔之见希望以正视听。
一从明代四川人口的分布看张献忠屠蜀
张献忠据有全川的时间非常短,自1644年8月张献忠攻占成都后,到1645年春明总
兵曾英即赶走大西守将占领重庆,同时川南也被明将王祥杨展等人占据,而川东北的山
地则控制在“摇黄十三家”等土匪武装的手中。此时的大西政权控制地区仅局限于以成
都平原为中心的川西北地区,据杨济堃先生考证在当时四川管辖的“府十一,直隶州六
,宣抚司一,... 阅读全帖 |
|
D*****i 发帖数: 8922 | 13 朕秦朝之后才成为皇帝专用,皇也是秦朝后皇帝专用。
在周代时,朕、皇二字贵族也可以用。比如2003年陕西眉县出土的西周晚期单氏家族青
铜器上,器物主人自称朕,称其父为皇考。这里当然不是器物主人有谋逆之心,因为器
物主人专门提到感谢周王的恩典,为此特地铸造铜器纪念。 |
|
K**********i 发帖数: 22099 | 14 你说得对,但是像福王,李自成兵临城下了官员劝他拿钱出来他也不拿,这就是脑残了。
有反例,好像周王什么的就靠着临危散财守住了开封。 |
|
K**********i 发帖数: 22099 | 15 你说得对,但是像福王,李自成兵临城下了官员劝他拿钱出来他也不拿,这就是脑残了。
有反例,好像周王什么的就靠着临危散财守住了开封。 |
|
l***y 发帖数: 1166 | 16 《穆天子传》,又名《周王游行》,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期,记周穆王巡游事。
西晋时出土,经当时人整理分为五卷,今本将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一卷并入,共六卷。
《穆天子传》是《汲冢书》中唯一流传至今的一种。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汲郡人不凖盗发魏襄王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竹书。经荀勖、卫
恒、束晳等人整理成《汲冢书》七十五篇。《穆天子传》前五卷详细记载周穆王在位时
率师南征北战的盛况,也记述了周穆王得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
、绿耳等八匹好马,御者造父,伯夭作向导,在十三年至十七年进行了一次西征昆仑山
的远行,越过漳水,行程九万里,以观四荒,北绝流沙,见到西王母,又驱驰阴山、蒙
古高原、塔里木盆地、葱岭等地,最后一卷抒写了周穆王对其美人盛姬的执著情爱和刻
骨相思,称《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
《穆天子传》有别于《左传》的历史传记体裁,以日月为序,虽名为传,实属编年,是
以周穆王的活动为中心的实录性散文。《隋书·经籍志》最早归列为“起居注类”。但
神话色彩强烈,胡应麟称之“小说滥觞”[1]。姚际恒以为《穆天子传》为伪书,法国
学者沙畹甚至以为穆天子并非周穆王,而是指秦穆公。西晋时... 阅读全帖 |
|
l*****i 发帖数: 20533 | 17 根据穆天子传记载,大队人马几天之内随随便便就先后登顶游览了昆仑和舂山,而且据
说后者还是“唯天下之高山”。可见这种‘高山’也就一地区性小山罢了。如果两个都
是雪山,那就纯属扯淡了。而且要记住,古时候的山可没什么人去开发旅游,如果远离
人烟,连砍柴的都未必有多少,根本没有路,几乎无法攀爬。就算周王可以驱动士兵开
路,也快不了。更可见其山并不高。
所以这个范围大不到哪里去。这样考虑的话,鉴于实际地形,撑死也就到陕西西部一带
了。 |
|
D*****i 发帖数: 8922 | 18 “诸侯王”这个称呼汉朝时才出现,先秦的典籍中没有。楚汉时同姓王异姓王满天飞,
但他们实权还不及春秋战国的诸侯,所以出现诸侯王这个不伦不类的词汇也不算什么大
不了的。
在周代礼法还没有乱的时候,拥有公爵称号的仅限于周王身边的重臣,比如周公、召公
级别的人物,一般担任太保、太师的职务。分封到外面的没有公爵,高的称侯爵,低的
有伯爵等。但是外面的诸侯死了以后,他的子孙和臣子可以尊称他为某某公,这不是爵
位,只是谥号而已。以齐桓公为例,《春秋》里说:“冬十有二月乙亥齐侯小白卒....
..(次年)八月丁亥葬齐桓公。”小白的爵位是侯爵,死后尊称为齐桓公。
到了战国时,礼法乱了,诸侯都称王了,但即便如此,也没有出现诸侯王这样的奇葩词
汇。 |
|
s*****e 发帖数: 16824 | 19 这种都是当年疑古论盛行时候的论调,那时候中国人自信心都没了,就随着老外说而已
。两朝事迹相似可能是由于传说的趋同,把不同人的事迹往对方身上安,结果两者的事
迹就变得越来越相同了,这种现象常有,但是要说传说中的那个人物都是瞎编的,那就
不靠谱了。况且商朝并没有灭绝,后代成为了宋国,如果说周朝竟然凭空编一个夏朝出
来,证明自己夺权的正义性,商人后代难道不会流传下相反的信息?这些信息春秋战国
的时候必然会公开的,因为如果真有的话,正是那些诸侯用来反对周王正统性的最好材
料,但是并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再一个就是甲骨文里对成汤是非常推崇的,如果没有
夏朝,那也就没有成汤灭夏这回事,那成汤的特殊地位就无法解释了。成汤并不是商朝
开国君主。再说,夏朝也有后代,就是杞人忧天的杞国,也一直流传到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还去杞国考察过夏礼,这一整套要是都是编的,那简直不可思议。 |
|
s*******7 发帖数: 399 | 20
===========
那些西周王陵都是推测的,搞出来后众口不一,专家们你说你的我说我的,逻辑和二里
头推测“夏”差不多。
“西周”和“夏”这俩个遗址,都没有殷墟证明“商”那样最具说服力。
西周王陵没有一座被发现,至少迄今为止如此。
西周的史料少得可怜,远远不及商,史书上“西周”周王的故事听起来还是半传说的样
子,比“夏”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阿戈说如果没有殷墟的出现,连“西周”是否存在过都会被怀疑。
===============================
阿戈即“阿根廷探戈”
=============================== |
|
j****c 发帖数: 19908 | 21 好吧,我重新把问题表述一下
周天子的王幾有千里之大,都城是镐京,但镐京也就是一个城,大小不过几十里,那镐
京之外是什么?
除了镐京还有别的城市吗?洛阳除外,洛阳跟周王幾不接壤
镐京之外的土地是谁在管理?有周六师的驻军吗?
有回帖说畿内诸侯,但貌似周公召公这些畿内诸侯的封地都是在镐京里面的。而周天子
朝堂上的卿士都是由虢公郑伯这些诸侯世系的,但这些诸侯的封地不在王幾。 |
|
H*******s 发帖数: 537 | 22 相对而言,畿内诸侯的地盘较小,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郑国,地方一开始也就是陕西省
渭南市的华县,土地面积不能和那些东方大国相比,当然后来郑国随着平王东迁,升级
成畿外诸侯了,还在春秋伊始小霸一时。但是它们也是有财政权,周王分封的畿内诸侯
基本上是自己身边的有功的大臣和亲戚,作为他们的俸禄田。至于军队,我认为也有,
就那个郑国来说,郑武公就是护送周平王东迁的一个诸侯,我想不可能独自护送吧,他
也是有自己的一套班子的。
但是不论什么诸侯或者方国,都要向周天子纳贡,否则周天子就要派兵征讨。所以我不
太赞同molen所说的周天子就是个虚君,到了东周是越来越虚,至少在西周可是一点都
不虚,比如周共王时,有个叫做眉敖的方国(连诸侯都不是),因为不朝贡而被周共王
给收拾了,乖伯簋铭文记载道:惟王九年九月甲寅,王命益公,征眉敖。益公至,告。
二月,眉敖至,見,獻。袁腾飞谈到西周时,总说:“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
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也许袁腾飞有时候吹的没谱,但这句话可是一点都
不假,不来朝贡,我就来打你,即使不是我分封的诸侯,只是个方国也不例外,这就是
周天子在西周时期的范。 |
|
M********c 发帖数: 11672 | 23 最早文字是被统治阶层垄断的,春秋战国时代更多的人有了学习文字的机会,看看孔子
收的徒弟就知道了。而且一些学者周游列国,也有利于文字和知识的传播。各国求才若
渴,给了各个学派萌发的土壤,只要自己的学说打动了其中一个国家的一个君主,就有
了应用的空间。尽管各国之间交战,但各个国家的存在较长,国家的内部相对稳定,也
给学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在周王的共同
统治下。所以在一国形成的思想可以传播到更多的国家去,各种思想可以异国交流发展
,并获得认同。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形成了当时百家争鸣的思想大爆发。
这么完美的学术环境,在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次数并不多。
之后的中国大一统,各种学术思想受到皇权压制,只能在儒家的框框里找突破,就失去
了活力。其后的乱世,要么战争灾荒频繁,要么国家存在时间极短,要么是由文化落后
的部族统治,都不可能产生文化思想上的突破。 |
|
v**e 发帖数: 8422 | 24 强力反弹 有限扩张
——话说中国民族的强势生存之二
民族生存的根本在于抵御外来族群的欺凌与侵略。也就是说,战争能力的文野强弱
,决定着这个民族的命运。战争能力低下,或迟或早都要灭亡。这是民族发展史的铁则。
中国民族其所以具有悠长的耐久力,根本之点就在于对外来危险无与伦比的抵御消
解能力。在数千年沧桑中,这种能力已经臻于化境,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总结中国
历史,这种抵抗艺术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强力反弹,有限扩张。面对强敌,坚
决反击,此所谓强力反弹。反击胜利,适可而止,此所谓有限扩张。从总体上看,中国
民族在每次战胜大危机之后,都没有西方帝国或东方成吉思汗式的爆发扩张,而总是将
胜利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对于这个“度”的把握,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深邃的战略洞
察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奋起反击不难,大胜之后适时刹车却极难。历史上举凡曾经
强大而一朝覆亡的帝国民族,如古罗马、拜占庭、西夏、辽、金、元、希特勒第三帝国
等,莫不是不知进退而衰竭枯涸。否则,这种把握如何称得上艺术境界?
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兵书最多的国家。春秋战国的学问家流派中,兵家堪称威名赫赫
。在中国,知兵而成“家”成“学”者... 阅读全帖 |
|
w**a 发帖数: 2461 | 25 晋国那块地,原来是古唐国,后来周王把这块地给了他弟弟,才叫晋。周朝是西面来的
,晋国也不算正宗。
北方平原中央的那块地,有时候叫晋,有时候叫唐。 后来的晋朝和唐朝的来历就是在
此。这块地的土著叫唐尧氏,
那块地是原来商朝的商王给他们的。 唐尧的后代主要是姓刘唐杜3个姓。姓刘的做过皇
帝,所以后裔最多。不过,现在多数姓刘的,都是胡人后裔,真正的华夏刘姓,是少数。 |
|
d*******h 发帖数: 499 | 26 偶认为道家源于老子的道德经,把它宗教神化了。而老子的思想实际上是源于易经,
说道德经是读易经的体会更准确。因此根源还是易经。孔子到老年都潜心于易经,
可见易经的根源性地位。其实中华文化的开辟者是周王周公,孔子老子不过是发挥
继承而已。易经最大的可能成书者就是周文王,可见易经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至于
太极无极元气等等都是易和阴阳思想的源泉和推演。八卦可是伏羲创造的,这种近似
神化的思想已经蕴含着太极的概念了。这种思想越来越和现代天体物理和量子物理的
发现接近,想像一下一个精通宇宙的神人如何教化刚刚开化的中国古人呢?道的概念
是最好的解释,再深了你们没法懂也没必要。
至于其他的中国文化,溯本追源,无一不是源于此。
物。 |
|
m***n 发帖数: 12188 | 27 诗经 大雅·文王之什.皇矣
题解:叙述周太王、王季的事迹
【原文】
皇矣上帝1,临下有赫2。监观四方,求民之莫3。维此二国4,其政不获5。维彼四
国6,爰究爰度7。上帝耆之8,憎其式廓9。乃眷西顾10,此维与宅11。
作之屏之12,其菑其翳13。修之平之14,其灌其栵15。启之辟之16,其柽其椐17。
攘之剔之18,其檿其柘19。帝迁明德20,串夷载路21。天立厥配22,受命既固23。
帝省其山24,柞棫斯拔25,松柏斯兑26。帝作邦作对27,自大伯王季28。维此王季
,因心则友29。则友其兄30,则笃其庆31,载锡之光32。受禄无丧,奄有四方33。
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34,其德克明35。克明克类,克长克君36。王此大
邦37,克顺克比38。比于文王39,其德靡悔40。既受帝祉,施于孙子41。
帝谓文王:无然畔援42,无然歆羡43,诞先登于岸44。密人不恭45,敢距大邦,侵
阮徂共46。王赫斯怒47,爰整其旅48,以按徂旅49。以笃于周祜50,以对于天下51。
依其在京52,侵自阮疆。陟我高冈53,无矢我陵54。我陵我阿55,无饮我泉,我泉
我池。度其鲜原56,居岐之阳57,...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28 凤阳花鼓:
“家住庐州并凤阳,凤阳原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
鬻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这首歌在明朝就很流行,很多人可能以为这是安徽凤阳民歌,其实不是,是明代浙
江人
写的。就说民歌,也应该算是浙江民歌。
这里可以听,曲调当然是后来人配的,笑。
http://www.epochtimes.com/b5/8/8/11/n2224913.htm
《明史》朱元璋谕旨:凤阳实朕乡里,陵寝在焉。昔汉高皇帝丰县生,沛县长,后得了
天下,免其丰、沛二县之民粮差。今凤阳、临淮二县之民,虽不同我乡社,同钟离一邑
之民。朕起自临濠,以全乡曲。凤阳府有福的来做我父母官,那老的们生在我这块土上
,永不课征。每日间雍雍熙熙吃酒,逢着时节,买炷好香烧,献天地,结成义社,遵奉
乡饮酒礼。
根据《明史》记载,燕军在战争中,抢掠屠杀甚为严重,如“燕军掠真定,顺德、广平
、大名”。(《明史.恭闵帝本纪》)在真定“斩首三万级”,白沟河仗,燕王“乘纵火
奋击,斩首数万,溺死者十余万人”。(《明史.成祖本纪》)中原地区的老百姓自动帮
助政府军抗击... 阅读全帖 |
|
d*******s 发帖数: 695 | 29 有些比较有意思的故事,可以自己读读诗经。
举个栗子,比如《大雅-烝民》讲的就是个寻常的故事。讲齐侯要修城池,向周宣王请
求修城的人才帮忙,周王就派樊侯仲山甫去帮忙,修完之后仲山甫回国,齐侯派大臣吉
甫送行。因为吉甫是当时有名的诗人,所以后世的谢道韫认为其中“吉甫作诵,穆如清
风”是诗经300首里最美的句子。 |
|
a****t 发帖数: 7049 | 30
真能胡说八道。首先就没有华夏族,那是后世政治正确的说法,比今天的“中华民族”
还假。远古时只有夏族(汉藏语系者)和其他族,各不附属。
神话时代的炎帝、蚩尤(有说是同一人),才是楚国的统治阶层。炎帝不是和夏人站一
边的,也不是夏人。种种事迹例如养蚕说明是个江南文化圈或者被笼统归入江南文化圈
的某个族群,并且前于夏人占据中原,直到被夏人赶走。
“楚之先祖出自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帝颛顼高阳氏。颛顼后第五代曾孙吴回,是帝高
辛氏的火正(火官),主管天火与地火,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其部落分布在商
都朝歌的南方(今河南新郑一带)。吴回之子陆终,生有六子,幼子曰季连,芈姓,是
楚之先祖。周文王曾拜季连后裔鬻熊为师,由于这层师徒关系,鬻熊曾孙熊绎被周朝二
代君主周成王封为子楚(楚国国君,爵位为子爵)。”
以上除去乱扣祖宗部分(比如人人都是黄帝的儿子似的)和望文生义部分(比如天火地
火这些),剩下的是对于楚先祖的称谓,可取:
这里的“熊”[gwjum]和“炎”[gwjam]都是音译。全称是个双音节词,各种写法都有:
“有熊”[gwja gwjum]、“鬻熊”[ljuk gwjum]、“祝融”[t... 阅读全帖 |
|
G****r 发帖数: 5579 | 31 老孔就是为了讨好周王室邀功领赏。 老孔要是成功复兴周统,肯定可做国师。
周王还是天子, 春秋争霸, 都要打周王室的旗号。 |
|
G****r 发帖数: 5579 | 32 其实,西周虽然讲究“德治”与礼制,但并不能有效阻断殷商那些不把民众当“人”
的文化传统。陕西长安的西周早、中期墓葬中,人殉仍比较普遍。沣西张家坡和客省庄
两地共183座西周墓,在其早、中期的5座中型墓中,发现人殉的有4座,一墓殉有4人。
24座中小型墓中,发现人殉的有6座,一般殉1-2人。另外,3座车马坑都有殉人。宝鸡
茹家庄西周中期的3座五鼎合葬墓中共殉9人。户县宋村东周初期的一座五鼎中型墓殉有
4人。北京房山琉璃河黄土坡的55座西周墓葬中,有6座发现人殉,中小型墓4座,小型
与中型墓各1座,大体属于西周早、中期,共殉8人,除一位17岁女青年外,余皆为8-15
岁的少年儿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组编写的《商周考古》总结道:“从这些人殉葬的
发现可以看出,西周早期的人殉葬分布最普遍,在各类墓葬中的比例最大,人数也最多
,与商代并没有什么不同。” “可见当时一般中等贵族和下等贵族的上层几乎都用人
殉,末流贵族或其他小奴隶主中用人殉的也不少”。其用少年儿童殉葬手段之残忍性也
决不逊于殷商贵族。
直到东周初期,人殉在部分地区的个别墓葬中依然有所保留。如前引陕西户县宋村
的那座殉葬大墓,... 阅读全帖 |
|
s******c 发帖数: 1920 | 33 周朝时候就有番邦进贡周王昆仑奴
史书上说女昆仑奴 其阴如火 |
|
m***n 发帖数: 12188 | 34 网络相传,美国护照说美国政府和军队是每一个美国人的后盾,美国军队随时准备为你
牺牲。
按孟子的知识,这样的护照早就有了,不过那是大商。若是拍成电影,比拯救大兵瑞恩
还要激动,因为孟子说,商汤出兵,征伐天下,是 “为匹夫匹妇复雠”。 早期大商的
军队,随时准备为每一个百姓牺牲。
------------------------------
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
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
食之,又不以祀。
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汤使毫众往为之耕
,老弱馈食。
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
之。《书》曰:‘葛伯仇饷。’此之谓也。
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雠也。’
‘汤始征,自葛载。’ 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
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
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
归市者弗止,芸者不变,诛... 阅读全帖 |
|
G*******r 发帖数: 657 | 35 在宣王三十九年,宣王讨伐姜氏之戎,结果大败并且丧南国之师,东八师在此次战役中
损失殆尽。而后宣王决定料民太原以缓解财政和兵源问题,东八师得到多少补充就不得
而知。从宣王三十九年到幽王丧国还有十八年 ,但是这十八年西周王室每况愈下,内
外交困,百姓们极度厌战 ,在《诗经 小雅 何草不黄》中发出了“匪兕匪虎,率彼旷
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的哀叹,东八师在这十八年想必是大不如从前。另外,幽王
同意虢国和郑国东迁,这也使得西周王畿失去西面的屏障,犬戎可以趁虚而入,肆虐周
原和镐京,勤王军赶到时,为时已晚。 |
|
j****c 发帖数: 19908 | 36 春秋时候的各诸侯国史官是由周王室派去的,理论上只对周王负责 |
|
o**********e 发帖数: 18403 | 37 谢谢大牛指点!
最开始可能这样。 但是后来史官很多世袭,
除了跟别的史官有书信交流和上学以外,
还是对周王负责吗?请问SOURCE在哪里? |
|
j****c 发帖数: 19908 | 38 baidu的
章太炎在《春秋古言》也说过,诸候国的史官是周王派遣去的,从制度上讲,他们有监
督诸候国的责任。同时接近神,能够坚持职守。而史官善观历史兴衰。
另外,史官要定期回王室述职,这个时候就相当于现在各个学会的annual meeting了,
大家分别给个talk,搞几个symposium |
|
j****c 发帖数: 19908 | 39 九鼎肯定是有的,秦武王跑到周王畿去举鼎结果绝膑而亡,这个是正史
不过由此也能判断九鼎并不大,秦武王能搬得动,说明顶多也就两三百斤一个鼎 |
|
r**********g 发帖数: 22734 | 40 武王举的不是九鼎,周王也不会让人随便举九鼎。而且龙纹鼎也不轻,二三百斤压不死人 |
|
D*****i 发帖数: 8922 | 41 你这个黑法,私货也很多。卫霍是单独列传的,何来奸佞?吕后都有本纪,作为楚汉时
期诸王之首的项羽当然应该有本纪。秦灭之后,项羽的地位类似于周朝的周王,号令其
他诸侯,有本纪一点问题没有。本纪是司马迁创设的,按司马迁的意思,政坛No1就该
有本纪。后来的史书中只有皇帝才有本纪,这其实偏离了最初司马迁的设想,拿后人改
动后的东西来指谪司马迁的原创,纯属扯淡。 |
|
D*****i 发帖数: 8922 | 42 秦二世的事迹在始皇本纪里,篇幅不小了。周朝那么多周王,也只有一个周本纪。后世
的皇帝中,在位时间短的也有没单独本纪的,比如明光宗。
卫霍列传平淡无奇?里面霍去病十几岁第一次出征,带几百人孤军深入,就斩杀匈奴上
千,这也是平淡无奇?霍去病带兵的战果累计斩杀匈奴十几万,不是他的列传里说的?
“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这个不是赞扬二者?
至于说写项羽,好像太史公在场一样,这个根本不是问题,因为在场的人可能留下记录
。比如鸿门宴写得那么生动,范增递眼色都有,但这不是司马迁编的,因为陆贾写的书
里就有,就算陆贾不在场,但他完全可以问在场的刘邦、张良、项伯等。 |
|
k****n 发帖数: 780 | 43 在中国历史上对于臣子推崇忠贞不屈,不能有二心,对于忠臣是歌颂立碑。而对于那些
因利善变、反叛的小人是大大的谴责和笔伐。以下四位"名叛"不但名气,大家都知道,
而且都是叛变过两次或两次以上。
一、英布
先来说说英布,英布是秦末汉出的名将,因受秦法被黥(刺面),又被称为黥布。英布出
身寒微,曾和郦山的一货囚徒出来在江泽作强盗。
陈胜吴广起义后,他聚众上千人也开始起义,投靠项梁,拥立楚怀王。项梁被秦将章邯
杀了后,项羽杀宋义夺得楚军的指挥权,以英布为先锋,击败围困巨鹿的秦军,后杀二
十万秦降兵。项羽军队进军咸阳,秦朝末代皇帝子婴奉玺跪地在城外向迎,可是项羽却
让英布“手起刀落”杀了子婴。
英布作战勇敢,被项羽封为九江王。其间项羽迫使楚怀王迁都,暗中派英布在路上予以
截杀。
英布到九江上任后,齐王田荣叛楚,项羽出兵伐齐,向英布征兵,英布托病,只派部将
率几千人前往。刘邦在彭城击败项羽,英布还是托病不救,这就引起了项羽对英布的怨
恨。在刘邦再次和项羽彭城大战,刘邦兵败时,刘邦派隋何去九江游说英布反项羽。英
布听了隋何的话,表面上答应,但是心里还是七上八下拿不定注意,刚好此时楚使来催
促英布发兵,... 阅读全帖 |
|
h*h 发帖数: 27852 | 44 《古本竹书纪年》全文 (2011-05-25 13:01:05)
标签: 文化 分类: 上古三代史
《古本竹书纪年》简介
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据《晋书卷
五十一》可知原书十三篇。竹书纪年是编年体史书,记载先秦时期的历史,与传统正史
记载多有不同,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书纪年又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
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
各种版本
自西晋时期出土以后,竹书纪年先后经历晋人荀勗﹑和峤考订释义的"初释本" 竹
书纪年,卫恒、束皙考正整理的"考正本",宋明时期的"今本",清代的"古本"。原文竹
简亡佚,而初释本、考正本也渐渐散佚,今本被清儒斥为伪书。现今较为精准的是方诗
铭《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版本争议
《竹书纪年》原简可能在永嘉之乱时亡佚﹐但初释本和考正本仍继续传抄流行。直
到唐玄宗开元以前此书仍旧存在。宋《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
》已不加著录﹐可能在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传抄本也逐渐散佚。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
出现的《竹书纪年》刻本﹐春秋战国部分均以周... 阅读全帖 |
|
p******o 发帖数: 9007 | 45 既然竹书纪年不恪守周朝的官方历史,尤其是周公辅佐周成王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为
啥它要拘泥于所谓周朝伪造的夏朝历史?
竹书纪年和儒家经典以致史记是相对独立的史料,为何没有独立的证据价值?
楚国一直藐视周王朝,甚至还让一个西周王在征伐中死掉,如果能揭批周王朝伪造历史
,岂不是更有力地打击周? |
|
P**5 发帖数: 7467 | 46 相反,楚国应该有来自殷商的独立史料。楚王的祖先从季连开始,季连娶了殷商盘庚的
孙女。除了友好的方面,楚国还被殷商驱赶过。楚国有文字必须从接触殷商开始,楚国
总会接触到殷商历史吧?
240年后,西周建国。周王编造说500年前还有个夏,被殷商灭了。怎么说服楚国这个独
立平行政权? |
|
f********t 发帖数: 6999 | 47 有没有可能在周墓里挖出文字史料?还有那么多周王墓,大禹墓为什么不挖掘一下呢? |
|
p******o 发帖数: 9007 | 48 谬误太多。
二里头遗址现在国内大多数考古学家都认为是夏朝的遗迹,因为其文字还没有确认,属
于存而不证的阶段。而且二里头也有很多青铜器。
出土的甲骨文本身是商朝用来祭祀用的,就不是记录历史的功用,更何况目前甲骨文当
中仅仅能识别三分之一的文字,说甲骨文里没有夏的记载就证明没有夏朝就好比盲人摸
象一般,甚至还不如。
说周朝发布两种历史,还公布天下更是胡说。周代的史书文字本来就是诸侯贵族掌握,
何来公布天下;关于竹书纪年和史记的分歧,一般认为是儒家和法家的分歧,比如韩非
子就说过武王伐纣就是臣弑君,只不过效果好而已。
还有,周朝时的楚国长时间属于和周朝并立甚至敌对的状态,甚至还有一位周王伐楚时
死掉。楚国和殷商有很深的渊源,就算周朝篡改历史,能过楚国这一关吗? |
|
G****r 发帖数: 5579 | 49 周武王夺取殷商天下是在周文王死后, 那周文王的老师也该死了吧?周武王凭啥要看
得上后来的楚侯? 周王朝写的史书不必给楚国人看, 楚国后裔也不知道有没有夏朝。
楚国人不爱修史, 所以被周王朝看成蛮夷原因之一。
强大起来的楚国的确也不服周王朝
殷商从没分开过。
最后想说的是, 你还不如说三星堆是夏朝的比说二里头是夏朝的更靠谱。
//关于楚国:
商朝后期时,楚国人逐渐从河南新郑一带南迁到河南淅川一带(古丹阳)。牧野之战时
,楚国并未参与商周任何一方,此后也没有马上归顺周王朝。
周康王时,熊绎去朝见周天子,接受了周天子的封号。此后,楚国经常向周王朝进献桃
木弓、枣木弓。
周康王时的一次诸侯大会,由于西周王朝历来歧视南方,视楚国为“南蛮”,故熊绎没
有受到一个诸侯该有的礼遇,反而与当时的狄夷鲜卑一起守燎并负责茅蕝缩酒的下人活
。在这之后,熊绎知耻近勇带领国人开始了“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
周昭王时,由于害怕楚国会崛起,周王南征荆楚。周昭王在回师的途中渡过汉水时被伏
击身亡,结果西周“丧六师于汉”。这是楚国与西周的第一次大规模冲突。 |
|
p******o 发帖数: 9007 | 50 楚国600年后还记载了当年和盘庚联姻的事,怎么叫作600年前的事不在乎?
从夏商周三代来看,占领道义制高点是斗争的绝对必要利器。疑古派一遍一遍的教导我
们周朝篡改历史捏造夏朝是为了粉饰其夺权的正义性,现在却告诉我们灌水不重要,楚
国对揭穿周朝捏造篡改历史不感兴趣,就喜欢打仗。
要知道楚国和别的诸侯国不同,它在春秋时期唯一个就有问鼎野心的诸侯,更不要提它
曾经干掉过一个周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