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五帝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k***g
发帖数: 7244
1
呵呵,放假了,灌一篇停了好久的帖子。
五帝的说法产生的比较晚,至少到孟子的时代还没有成型,他的书里只提到了“三
王五霸”;《荀子》提到了五帝,但是没有名字,只有在《议兵篇》里称“尧、舜
、禹、汤”为四帝。《管子》和《庄子》虽屡称“三皇五帝”,但是也没有提及姓
名。而与此同时,在从西周到春秋战国的文献里,却提到了不下二十位古帝。后来
,由于战国后期五行学说逐渐流行(前阵子有人转贴的一篇帖子详细的解释了五行
学说),凡事都要凑五,于是就出现了五帝之说。而中间最著名的一种,便是:黄
帝, 颛顼,帝喾,尧,舜 一说。
但是为什么要选这五个呢?选黄帝,是因为涿鹿之战,以武力而闻名(当然还有其
它传说);选颛顼,是因为“绝地天通”,以宗教而闻名;选尧舜,原因就很明显
了,千百年来作为英明君主的典型(当然也有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后面再说
),以人事而闻名;可是为什么选帝喾? 帝喾是谁啊?
关于帝喾,以罗泌的善于东拉西扯,把他老人家的事迹写了好多页,但是也不得不
说:“帝喾之治天下,其迹之闻于代者,初无赫赫之功”;又说“喾之政亦惟仁柔
无苛而已”。呵呵,这就奇了,难道仅“仁柔无苛”四个字便可入选五
v**********m
发帖数: 5516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史记 就是 闭门造车。
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
紳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傳。
餘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
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
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顧弟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書缺有
間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余並論次
,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
S*******C
发帖数: 7325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中华文明究竟有多长?
☆─────────────────────────────────────☆
QQboy (我爱我老婆) 于 (Wed Mar 31 13:22:11 2010, 美东) 提到:
为民族文化寻根溯源
——读蒋南华先生《 中华文明七千年初探》

汤序波

癸未岁杪,回溯这一年来自己的阅读生涯,兴趣的重点仍然投放在文化类的书籍上
,在读过的书中有两部可谓特立独行、出群拔萃,令我感佩莫名。一部是考古学家苏秉
琦先生的《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北京三联书店二00一年版),另一部则是历法学家蒋
南华先生的《中华文明七千年初探》(人民出版社二00二年版)。两部书都是由国内顶
尖级出版社出版,其学术含金量、学术档次,不言而喻。它们的殊途同归,分别着重从
考古和历法两个路径来探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真是厥功甚伟、功绩彰著。我认为对当
前中国文化研究而言,套用黑格尔的话,它们可以说是一个“光辉的日出”。其在学术
上的贡献将彪炳史册。
中华文明起源的... 阅读全帖
p***t
发帖数: 698
4
蚩尤当然是中国上古史里面的。有书可考。五帝黄帝同时期人物。有记载的黎族最初君
主。《书 吕刑》:“尤惟始作乱。释文马云少昊之末,九黎君名”。
“黎”,通“里”/“俚”,是中国古书里“蛮”之本名。“蛮”是南方异族通称之名
。元清后逐渐改为“苗”(Hmong)。
《吕氏春秋》:“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所以五帝时期“黎”族在汉水流域(
陕西南部、河南西南部、湖北大部),即长江流域支流。“黎”族能否到黄河流域,无
证可考。
以上都是从吕思勉书里看来的。砖头草纸免来。
至于“黎”族从哪里来,和汉族在五帝之前是什么关系,无史书可考。就只能看神话了
。而据现代人类学,都是从中亚过来的。至于“黎”族是否从埃及到中亚,再从中亚到
中国,无据可考。蚩尤的年代大概公元前2500年,对应古埃及的古王国时期。那时候埃
及人就能造金字塔了。那时古中国文明对应于古埃及文明,发达程度可能还比不上。
l***y
发帖数: 1166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龙的传人必看
唐朝官修正史小司马 补史纪。三皇本纪。
小司马氏云:太史公作史记,古今君臣宜应上自开闢,下讫当代,以为一家之首尾。今
阙三皇,而以五帝为首者,正以《大戴礼》有五帝德篇,又帝系皆叙自黄帝已下,故因
以五帝本纪为首。其实三皇已还,载籍罕备。然君臣之始,教化之先,既论古史,不合
全阙。近代皇甫谧作帝王代纪,徐整作三五历,皆论三皇以来事。斯亦近古之一证,今
并采而集之作三皇本纪。虽复浅近,聊补阙云。
太皞庖犧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犧于成
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
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犧氏。养犧牲以庖厨。故曰庖犧
。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瑟。木德王。注春令。故《易》称帝出
乎震,月令孟春其帝太皞。是也。都于陈。东封太山。立一百一十一年崩。其后裔,当
春秋时,有任、宿、须、句、颛臾,皆风姓之胤也。
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犧立。号曰女希氏。无革造。惟作笙簧。
故《易》不...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7852
6
《古本竹书纪年》全文 (2011-05-25 13:01:05)
标签: 文化 分类: 上古三代史
《古本竹书纪年》简介
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据《晋书卷
五十一》可知原书十三篇。竹书纪年是编年体史书,记载先秦时期的历史,与传统正史
记载多有不同,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书纪年又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
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
各种版本
自西晋时期出土以后,竹书纪年先后经历晋人荀勗﹑和峤考订释义的"初释本" 竹
书纪年,卫恒、束皙考正整理的"考正本",宋明时期的"今本",清代的"古本"。原文竹
简亡佚,而初释本、考正本也渐渐散佚,今本被清儒斥为伪书。现今较为精准的是方诗
铭《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版本争议
《竹书纪年》原简可能在永嘉之乱时亡佚﹐但初释本和考正本仍继续传抄流行。直
到唐玄宗开元以前此书仍旧存在。宋《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
》已不加著录﹐可能在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传抄本也逐渐散佚。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
出现的《竹书纪年》刻本﹐春秋战国部分均以周...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487
7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china.com.cn  时间: 2013-07-25 09:50  责任编辑: 刘超
http://cul.china.com.cn/images/attachement/jpg/site449/20130725/6c626d041e2f135aca012a.jpg
牛河梁神秘遗骨复原图(局部)。资料图片
地处辽宁朝阳建平、凌源交界处的牛河梁遗址,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了整整1000年。在
牛河梁一座形如后世帝陵的积石大墓中,一位手握玉龟的老人遗骨不断引发后人猜想。
为何这具遗骨体现出的特征与传说中的黄帝神貌暗合?
黄帝身世之谜
史有确载的最早接触“黄帝之人”,是伐纣灭商的周武王。但周武王见到的不是黄帝,
而是黄帝的后裔。《礼记·乐记》有云:“武王克殷及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蓟地在今燕山南麓,长城脚下。
到了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以五帝传记开篇,五帝之首即黄帝。
到了唐代,大唐皇室在陕西桥山重建“轩辕庙”,修缮“衣冠冢”,黄帝正式成为华夏
万民顶礼膜拜的人文始祖。谁知,游牧草原大漠之上,一度被视为“化外之民”的鲜卑
人、契丹人也不甘示弱,纷纷称自...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487
8
2013年07月12日 09:05 来源:辽沈晚报 参与互动(0)
地处朝阳建平、凌源交界处的牛河梁遗址的发现,将中华文明史上推了整整1000年!在
牛河梁一座形如后世帝陵的积石大墓中,一位手握玉龟的老人遗骨不断引发后人猜想。
为何这具遗骨体现出的所有特征均与传说中的黄帝神貌暗合?真正的“黄帝陵”到底在
哪里,陕西还是辽宁?
黄帝身世成为华夏历史上的最大悬谜
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每年赴陕西拜祭黄帝陵的华人络绎不绝。但黄帝到
底有无其人?这个华夏历史上的最大悬谜,至今也没有解开。
史有确载的最早接触黄帝之人,是伐纣灭商的周武王。但周武王见到的不是黄帝,
而是黄帝的后裔。《礼记·乐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武王克殷及商,未及下车而封黄
帝之后于蓟。”蓟地在今燕山南麓,现长城脚下。这说明,黄帝不是传说中的神,而是
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形象。
到了西汉,司马迁为修史书云游海内。在探寻中华文明的上古源头时,所遇之人几
乎众口一词地告诉他,我们都是黄帝子孙,只是随地而处、习俗各异而已。于是,司马
迁在自己彪炳千秋的煌煌大作《史记》中,以五帝传记开篇,五帝之首为黄帝。
到了唐代,大唐皇室在陕西桥山...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1166
9
唐朝官修正史小司马 补史纪。三皇本纪。
小司马氏云:太史公作史记,古今君臣宜应上自开闢,下讫当代,以为一家之首尾。今
阙三皇,而以五帝为首者,正以《大戴礼》有五帝德篇,又帝系皆叙自黄帝已下,故因
以五帝本纪为首。其实三皇已还,载籍罕备。然君臣之始,教化之先,既论古史,不合
全阙。近代皇甫谧作帝王代纪,徐整作三五历,皆论三皇以来事。斯亦近古之一证,今
并采而集之作三皇本纪。虽复浅近,聊补阙云。
太皞庖犧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犧于成
纪。
蛇身人首。
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
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犧氏。养犧牲以庖厨。故曰庖犧

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
作三十五弦之瑟。木德王。注春令。故《易》称帝出
乎震,月令孟春其帝太皞。是也。都于陈。东封太山。立一百一十一年崩。其后裔,当
春秋时,有任、宿、须、句、颛臾,皆风姓之胤也。
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
有神圣之德。代宓犧立。号曰女希氏。无革造。惟作笙簧。
...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10
来自主题: Talk版 - 史记中的故事(5)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史记中的故事(5)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1 08:17:21 2015, 美东)
舜二十岁就以孝顺闻名,三十岁时就被尧所重用,五十岁时他代行天子之事,到了舜五
十八岁时尧去世,六十一岁时舜取代帝尧登上皇位。登上皇位后三十九年,他以年老之
躯,到南方巡狩,竟死于苍梧郊区。舜被葬在长江南方的九疑山,这就是零陵。
舜登上皇位之后,车上虽然竖着威武的天子旗帜,但他去见父亲瞽叟时,依然是恭恭敬
敬一点也不敢马虎,完全是人子对待父母的孝敬态度。他还封弟弟象为诸侯。舜的儿子
商均不太贤良,舜于是早就做好准备,要把禹推荐给天下,让他代行天子之政。十七年
后舜寿终,三年之丧过后,禹想要把天子之位谦让给舜的儿子,就像舜当年让位给尧的
儿子一样。但诸侯们都来归附禹,所以禹才只好登上天子之位。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
子商均,都有封地,以供奉先人的祀典,穿自己的衣服,礼乐也都用自己的;用客人的
身份见天子,天子不把他们当作自己的臣下,这是表示:... 阅读全帖
C******e
发帖数: 11790
11
你看着玩吧,别全信,不然你买不到房子了。
一、 选择住宅的方法
1、 风大不宜,不能藏风聚气。
2、 阳光充足,空气清新。
3、 房屋的中心不宜受污染,例如建成厕所或堆集脏物。
4、 街巷直冲不宜,风水学是“喜回旋忌直冲”。
5、 地势宜平,最好不在斜坡上下。
6、 街道反弓不宜。
7、 忌天斩煞,即两幢大楼之间的一条狭窄空隙,犹如刀将天空斩成两半。
8、 对烟囱不宜。
9、 衙前庙后不宜。
二、 楼层与五行的关系
1、 一楼及六楼属于北方,属水。
2、 二楼及七楼属于南方,属火。
3、 三楼及八楼属于东方,属木。
4、 四楼及九楼属于西方,属金。
5、 五楼及十楼属于中央,属土。
三、 床头禁忌
1、 不宜向西。
2、 不宜横梁压顶。
3、 不宜太接近窗户。
4、 不宜正对镜子。
5、 不宜对正房门。
四、 厨房十二忌
1、 灶忌背宅反向。
2、 灶忌门路直冲。
3、 忌厨门对灶。
4、 忌与厕所相对。
5、 不宜贴近睡房。
6、 灶忌背后空旷。
7、 忌与房门相对。
8、 忌安在水道上。
9、 灶忌横梁压顶。
10、 不宜斜阳照射。
11、 不宜尖角冲射。
12、 避免水火相冲。
... 阅读全帖
x*****3
发帖数: 89
12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1)开篇怎么在讲宇宙起源?
《西游记》这一开篇,第一回的回目就叫“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一开篇
似乎根本就不是小说,却是在讲修炼的大道。其他国家的名著,其实都不象中国古典小
说那样开篇就扑面而来的雄浑的气魄,而是一上来就天上地下,比如《三国演义》比如
《水浒传》、比如《红楼梦》、比如这个《西游记》,等等。中国古典小说,也没有哪
一部象《西游记》这样开篇就标题直点修行、正文直点这世界起源的事。
《西游记》第一回的题目就是《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按照明代流行的文
化观念来说,不管是不是受过私塾教育、也不论是不是识字的人,一听这个题目,多一
转念的转折都不需要,当下即知道小说所述乃修道相关的事。
一转入正文,开篇就是一首诗,道得正是世界起源之事。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小时候,妈妈教我识字,识字之后,看的第一本书,就是文革前出版的一本中国神话故
事书,图文并茂,第一个故事就是盘古开天辟地,第二个故事,就是女娲造... 阅读全帖
r*******c
发帖数: 1060
13
读一个民族的历史,也就是在探求其心智的源头和演变,观山河所以存,观生民所以养
。无数的生命走过他们自己的轨迹,汇成文化的大海。这每一条的轨迹都与我的生命有
关。个体生命会消融,而他的影响已留在周围人的生命里,记载在史书里,熔铸在历史
遗迹里,遗落在他曾如此热情地生活过的每一寸土地上。这种影响在无限广阔的时空里
传播、增长广大,在冥冥中塑造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影响着他们的选择。仁人志士的
产生,往往是受了前人的影响。翻开一本发黄的史书,不觉入胜,我祖先之中,竟有如
此伟大之人格生活于此土地之上,从而立志奋发,会聚群英,内成就一代豪杰,外开历
史之新篇章。对真理的追寻通过历史薪火相传。一个民族真正的进步也常来自于对其历
史文化的重新解读。失去了历史的坐标系,发展就失去的方向。
读《史记》的前四篇本纪,荡气回肠,浩然大公,如《周易》中乾坤二卦,统领六十四
卦,而有一种立于源头俯瞰变化的超越感。这四篇本纪描述了一个恢宏的上古世界,充
溢着人文精神,纯朴的先民用他们的智慧与勤勉开创了后代历史的基业。德行是这里最
高的标准,对崇高精神境界的仰望,对至善的探讨追寻,为民族的付出,对生命的尊重
构成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4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关于龙图腾最全面的研究(1)
龙蛇文化——传说神话中的龙蛇及其变体
1、青龙,所属文化:中国。青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四象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
是代表东方的灵兽,青龙既是名字也是种族,青龙的方位是东,右,代表春季;白虎的
方位是西,左,代表秋季;朱雀的方位是南,后,代表夏季;玄武的方位是北,前,代
表冬季。在中国二十八星宿中,青龙是东方七星(角、亢、氐、房、心、尾、箕)的总
称。东方七宿亦名苍龙,苍龙的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
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
而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相关说法还有在龙心的部分
,有人称之为‘大火’的,跟晴雨有关,又因为青龙属木,所以也是木星当年的年太岁
。(相关:中国蛇文化全解读 周兵的新浪博客)
2、螭,所属文化:中国。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古代建筑或工艺品上常用它的
形状作装饰。有关螭的记述,最晚在战国已开始。至于它的来历,有说是“龙属”或“
龙子”,或“雌龙”,即母龙。其先为“山林异气所生”,色黄、无角、兽形。文献记
载:《说文》:“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4666
15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红卫兵不仅刨了黄帝陵,
http://www.boxun.com/hero/luogan/92_1.shtml
中共统战工具黄帝陵
2005/5/21

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帝的陵园,位于陕西省延安南部黄陵县城北的桥
山上。《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五千年前生
于沮源关降龙峡,黄乃地之正色,为古人所崇尚,土乃五行之尊,万物之本,轩辕以土
德称王。故轩辕号曰黄帝。古文献记载有三皇五帝,黄帝是三皇之一,又是五帝之首。
在炎帝后期,黄帝于乱世起兵,以德号召天下,战败炎帝于阪泉,代炎帝为天子,后又
战胜蚩尤于涿鹿之野,结束了远古战争,统一了中华民族,建立起中国第一个有共主的
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中华文明从此开始。历史上的唐尧、虞舜以及夏、商、
周三代帝王均为黄帝后裔,所以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始祖。古代传说黄帝活了118岁。
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间,突然晴天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对黄帝说:“你的使
命已经完成,请你归天。”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
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但黄龙带走了黄帝,只剩下黄... 阅读全帖
j**********g
发帖数: 793
16
《五帝本纪》就他妈一笑话,五帝时代是从公元前26世纪到公元前21世纪,整整500多
年就5个皇帝,平均每个皇帝执政100多年,4000多年前的人居然比现代人还长寿,你信
吗?夏本纪没有出土文物支持,根本不可信。
商本纪有甲骨文证据支持,中国有出土文物做证据的历史充其量3700年
c*c
发帖数: 2397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k***g
发帖数: 7244
18
传说时代的历史(9)---尴尬的帝喾(3)
关于帝喾,仅有两点是比较可靠的,第一,周人的氏族从他而出,并且他是唯一一个享受
周人禘祭的人(或神),只有周人供奉他;第二,便是《国语·鲁语》上说的:帝喾能序
三辰以固民。 韦昭的注释解释为:“能次序三辰(日月星)以治历明时,教民稼穑以安
”。《五帝德篇》也说他“历日月而迎送之”。可能帝喾对于天文历法有所贡献吧。但是
帝喾入选五帝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他和周人的关系,周人得天下,对喾得祭祀自然也影响到
周所统治得广大区域,喾得地位也不断得被提高,虽然比起黄帝、颛顼,喾逊色了些,但
是谁让他是周人的先祖呢?就好比蚩尤其实也是大英雄一类的人物,但是后来华夏体系的
部族处在强势地位,蚩尤就只有做饕餮的份儿了。(不过在某些少数民族中,蚩尤还是被
当作英雄供奉的)。
回到上一篇结尾的几个问题:
为什么《礼记·祭法篇》里说:“有虞氏禘黃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亦禘黃帝
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禘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
王。”?
这个问题很简单, 因为这是后世齐鲁的儒者篡改的, 这段话的原出处是《国语·鲁语》
中展禽的一段话,
R*******N
发帖数: 7494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从素季阿姨到炎帝黄帝
古本竹书纪年辑校
嘉定朱有曾辑录
五帝
昌意降居若水,产帝乾荒。(《山海经·海内经》注。)
帝王之崩曰陟。(《韩昌黎集·黄陵庙碑》)国维案:此昌黎隐括本书之语,非原文如
是。
黄帝既仙去,其臣有左彻者,削木为黄帝之像,帅诸侯朝奉之。(《太平御览》七十九
引《抱朴子》曰:“汲郡中竹书”云云。今《抱朴子》无此文。)
黄帝死七年,其臣左彻乃立颛顼。(《路史·后纪》六。)
颛顼产伯鲧,是维若阳,居天穆之阳。(《山海经·大荒西经》注。)
帝尧元年丙子。(《隋书·律历志》引,丙作景,避唐讳。《路史·后记》十引,无帝
字。)
后稷放帝朱于丹水(《山海经·海内南经》注。《史记·高祖本纪》正义引“后稷放帝
子丹朱于丹水”。《五帝本纪》正义引“后稷放帝子丹朱”。)
命咎陶作刑。(《北堂书钞》十七。)
三苗将亡,天雨血,夏有冰,地坼及泉,青龙生于庙,日夜出,昼日不出。(《通鉴外
纪》一注引《隋巢子》、《汲冢纪年》。《路史·后纪》十二注云《纪年》、《墨子》
言“龙生广,夏冰,雨血,地坼及泉,日夜出,昼不见”,与《外纪》所引小异。)
夏后氏

居阳城。(《汉书·地理—志》注、《续汉书·郡国志》注。)
黄帝至禹...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21667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从素季阿姨到炎帝黄帝
☆─────────────────────────────────────☆
RoadforCN (胡菊花:日出江花锦涛红) 于 (Sun Nov 14 07:05:57 2010, 美东) 提到:
现在缅甸的素季阿姨出来了,一个亮点是外发,外发了西方的白人。素季阿姨登基成功的话,等于又一个黄种人部落被白人精神统治了。缅甸黄人天天膜拜自己的民主女神,民主女神却天天在白人的鸡巴下叫床。多讽刺的一幕。
说到这来一段野史。炎黄何许人也,历史记载得似是而非。从现有的竹简史看,炎黄两部落都是从蒙古草原南下,征服了蚩尤部落。炎帝有赤发,黄帝有黄发,蚩尤则是黄虫子的意思,估计是战败被杀后对其黄皮肤的蔑称。
现在睁眼看世界了,赤发者,凯尔特部落也;黄发者日尔曼部落也。原来是两外来部落战胜了本地的黄皮肤蚩尤部落。实际上,有网络文章记述,在商墓里发现了不少贵族是白人,但相关单位禁止公开发表。
现在找不到反驳这个猜测的证据,从蒙古草原下来的部落会不会真是白人?但可以肯定,最后被统治的蚩尤部落应该就是现在黄皮肤的中国人。
☆─────────────────────────────────────...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a*******t
发帖数: 10093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有人看过这本书么?
终止疑古 正本清源
时间:2011年04月25日 09时23分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韩树英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伴随着“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潮流,中国的史学界兴起了以
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疑古思潮。王国维以“二重证据法”,即用从地下发掘得到的
殷墟甲骨文的记载与地上典籍记载的一致性,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是信史。疑古派
只好退一步说“殷前无古史”,但仍以“在甲骨文中始终未见有关夏代的记载”为理由
,继续坚持其学说,至今影响深远。因此,殷前古史的证实遂成为终止疑古思潮的关键
,也是正中华民族之本、清中华文明之源的基础。
老友李元星同志,以九十高龄,积五十年研究成果,写就了《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
》一书,正是终止疑古、正本清源的一部力作。
我和作者是大连同乡,大连解放后,我由太岳抗日根据地被派回家乡工作,奉命创
办大连高中并任校长,作者任历史教师,为同事。当时的印象他是一位通经史、博学多
闻的谦谦君子。不久我调任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文教局长,1950年我被选调北京考入
马列学院(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4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中间从1...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3
秦王朝建立过程中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
——兼论儒法论争的社会基础
罗思鼎
《人民日报》(1973.11.14)
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始皇所建立的封建统一事业,以及他所采
取的一系列政治措施,都不能单纯归结于偶然的原因,而是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
果。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指出: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必须注意“在过程
发展的各个阶段 中,也有其特点”。秦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开始于秦孝公,
完成于秦始皇,其间整整经历了七代国君。在这一百五十年中间,充满着激烈的变法与
反变法、 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秦始皇由于适应了封建制一定要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发
展趋势,才能“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①,统一了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
第 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汉承秦制”②,这说明秦所创立的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主义的社会制度是逆转不
了的。研究中国 封建社会的历史,批判尊儒反法思潮,必须认清儒法论争的社会基础
和秦始皇的历史作用。而要正确认识儒法论争的社会基础和秦始皇的历史作用,就必须
弄清从秦 孝公到秦始皇这一百五十年间复辟和反复辟斗争的历史及其各个阶段的特点。

“秦行...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24
抄书:(摘自张四维的文章:夏朝的历史和考古的困境)
"笔者一直是坚定的“二里头=夏”理论的支持者。最近一段时期来,笔者因为工作的
原因,去了几趟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趁工作之余前往几个博物馆和研究机构,有幸和
当地的研究人员就这一问题略作交流,结果深深地触动了笔者的固有思想。这并不是因
为他们有了什么惊人的新发现,获得了什么关键证据,而是方法问题。
这场争论的根源不在证据,而在方法,在思维模式。夏朝有无争论的正反两方都不
应该为此承担责任。
绝大多数人(包括不久前的笔者)都把夏的问题和百年前商的问题简单地等同起来
了。在甲骨文尚未被学术界“发现”之前,国际上也曾经怀疑过商朝的存在。结果笔者
们发现了甲骨文,发现了殷墟,商朝的存在就成了无人可以怀疑的事实。夏朝的证明应
该也是这样:发现文物——发现城市遗址——破译文字——证实并完善古籍的记载。夏
朝的证实过程难道会与此有什么不同吗?
质疑夏朝存在最有力的证据(虽然极少被提起),正是来自殷墟甲骨文本身。
殷墟甲骨文根本就不承认夏朝的存在!
甲骨文已经被破译了一千余字,其中没有一个字可以被确定为“夏”。有些学者怀
疑某些未被破译的甲骨文是“夏”...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有趣,关于夏商周的讨论
有趣个毛啊
商汤灭夏很可能是周人伪造的,
摘一个张四维的文章:夏朝的历史和考古的困境
这场争论的根源不在证据,而在方法,在思维模式。夏朝有无争论的正反两方都不应该
为此承担责任。
绝大多数人(包括不久前的笔者)都把夏的问题和百年前商的问题简单地等同起来
了。在甲骨文尚未被学术界“发现”之前,国际上也曾经怀疑过商朝的存在。结果笔者
们发现了甲骨文,发现了殷墟,商朝的存在就成了无人可以怀疑的事实。夏朝的证明应
该也是这样:发现文物——发现城市遗址——破译文字——证实并完善古籍的记载。夏
朝的证实过程难道会与此有什么不同吗?
质疑夏朝存在最有力的证据(虽然极少被提起),正是来自殷墟甲骨文本身。
殷墟甲骨文根本就不承认夏朝的存在!
甲骨文已经被破译了一千余字,其中没有一个字可以被确定为“夏”。有些学者怀
疑某些未被破译的甲骨文是“夏”,但是未受广泛支持。就目前已经基本确定的甲骨文
来说,不仅没有“夏”字,也没有“冬”字。只有“春”和“秋”两字。这就很好地解
释了先秦中国编年史书为什么经常叫《春秋》——甲骨文里没有“夏”和“冬”两个字
,说明商朝人只有“春”和“秋”两个季节,每个季节6个月,两个...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3498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甲骨文中没有”夏“字么?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伴随着“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潮流,中国的史学界兴起了以顾颉
刚为首的《古史辨》疑古思潮。王国维以“二重证据法”,即用从地下发掘得到的殷墟
甲骨文的记载与地上典籍记载的一致性,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是信史。疑古派只好
退一步说“殷前无古史”,但仍以“在甲骨文中始终未见有关夏代的记载”为理由,继
续坚持其学说,至今影响深远。因此,殷前古史的证实遂成为终止疑古思潮的关键,也
是正中华民族之本、清中华文明之源的基础。
老友李元星同志,以九十高龄,积五十年研究成果,写就了《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
》一书,正是终止疑古、正本清源的一部力作。
我和作者是大连同乡,大连解放后,我由太岳抗日根据地被派回家乡工作,奉命创
办大连高中并任校长,作者任历史教师,为同事。当时的印象他是一位通经史、博学多
闻的谦谦君子。不久我调任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文教局长,1950年我被选调北京考入
马列学院(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4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中间从1983年任中央党校
副校长5年。大连高中升格为关东文法专门学校,作者则继续在此校任教,后于1953年
调至旅顺博物馆做研究员,后来历遭磨难:1955年肃...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18592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看看这篇
聚合与离散(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是全球史另一个重要研究视角,青铜与游
牧文化的离散和中国民族文化的聚合是两个极好的例证。从青铜时代世界体系的中心来
看,西亚青铜冶炼技术和中亚游牧文化全球扩散。青铜技术起源于西亚,首先扩散到中
亚、地中海地区(南欧和北亚)、南亚,然后扩散到欧洲大部、东亚和东南亚、南部非
洲,乃至整个旧大陆及其附近岛屿;与此相关的文化要素有小麦、砖和黄金崇拜。游牧
文化形成于中亚,然后向四面八方扩散,与印欧文化的形成和印欧人的扩张密切相关。
青铜时代世界体系是由西亚中亚向周围扩张形成的,五千年前局限于西亚及其附近地区
,四千年前扩展到中亚地区,三千年前普及到几乎整个旧大陆。另一方面三代文化是聚
合而成。本土起源的猪、狗、鸡和外来的牛、马、羊组成了六畜,外来的麦与本土的稻
、粟、黍、豆构成了五谷。牛耕姗姗来迟,耒耜或锄头一直是基本的生产工具,犁耕与
锄耕互补形成了东亚农业传统。丝绸西传,毛毯东播,丝毯是东西文化交织的象征。舟
船源自中国,车马来自中亚,舟船车马在中原交汇。夯筑是本土起源,秦砖或周砖源自
西亚,夯土城墙外砌砖边是东西合璧。土葬... 阅读全帖
p***t
发帖数: 698
28
没看过《五字鉴》,但在看吕思勉的中国通史。对照起来感觉有些不大确切:
1。盘古的部分,神话色彩更重一些。照吕的说法,是汉族把少数民族(苗)的故事拉
过来的。
2。讲三皇,不妨也提提五帝。
3。确切的讲,少昊不是鸟官,而是以鸟命官。
4。尧吕说是98年。舜吕说是39年。三皇传承不可考,五帝在尧之前在位年数不太可考。
板砖向吕大人招呼吧。嘿嘿。。。
p***t
发帖数: 698
29
这样讲说三皇,三皇之前的还行。从五帝之头传承就可考了。
史记之五帝本纪中关于尧是有明文的:“。。。在位七十载。。。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
”。
C*****H
发帖数: 7927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 丹元子步天歌(王希明)
三垣
(一)紫微宫
中元北极紫微宫,北极五星在其中,大帝之座第二珠,第三之星庶子居,第一号曰
为太子,四为后宫五天枢,左右四星是四辅,天乙太乙当门路。左枢右枢夹南门,两面
营卫一十五,东藩左枢连上宰,少宰上辅次少辅,上卫少卫次上丞,后门东边大赞府。
西藩右枢次少尉,上辅少辅四相视,上卫少卫七少丞,以次却向前门数。阴德门星两黄
聚,尚书以次其位五,女史柱史各一户,御女四星五天柱。大理两星阴德边,勾陈尾指
北极巅,六甲六星勾陈前,天皇独在勾陈里,五帝内座后门间。华盖并杠十六星,杠作
柄象华盖形,盖上连连九个星,名曰传舍如连丁,垣外左右各六珠,右是内阶左天厨,
阶前八星名八谷,厨下五个天棓宿。天床六星左枢右,内厨两星右枢对,文昌斗上半月
形,稀疏分明六个星。文昌之下曰三公,太尊只向三公明,天牢六星太尊边,太阳之守
四势前。一个宰相太阳侧,更有三公向西偏,即是玄戈一星圆,天理四星斗里暗,辅星
近着开阳淡。北斗之宿七星明,第一主帝名枢精,第二第三璇玑是,第四名权第五衡,
开阳摇光六七名,摇光左三天枪明。
(二)太微宫
上元天庭太微宫,昭昭列象布苍穹,端门只是门之中,左右执法门西东。门左...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7927
31
三垣
(一)紫微垣
紫微垣卫应庭闱,北极珠联五座依。二是帝星光最赫,一为太子亦呈辉。
庶子居三四后宫,五名北极象攸祟。北辰之位无星座,近着勾陈两界中。
六数勾连曲折陈,大星近极体惟真。天皇大帝勾陈里,天柱稀疏五数臻。
柱南御女四斜方,柱史之南女史厢。南列尚书分五位,迤西六足是天床。
两星阴德极之西,大理偏南数亦齐。四辅微勾当极上,北瞻六甲数堪稽。
勾陈正北五珠圆,五帝斯称内座联。一十五星营卫列,两枢左右最居先。
右枢少尉位居西,上辅之西少辅析。上卫北迤为少卫,上丞居右北门栖。
左枢上少宰星连,上弼微东少弼躔。上少卫星仍按次,少丞亦莅北门边。
北门中处七成章,华盖为名象好详。门内杠星承九数,状如曲柄盖斯张。
盖北当门曲折排,名为传舍九星偕。舍西八谷交加积,八谷迤南六内阶。
阶前六数是文昌,半月勾形少辅傍,更有三师依辅近,尉南两个内厨房。
厨前门右两星析,天乙居东太乙西。六舍天厨邻少弼,五珠天棓宰东提。
天枪三数斗稍东,西是三公数亦同,南指元戈单一颗,七星北斗丽长空。
天枢西北斗魁张,璇次玑权序自详,再次玉衡居第五,开阳当柄接摇光。
开阳东北辅星连,相在衡南最近权。魁下太尊中正坐,太阳守位... 阅读全帖
j****c
发帖数: 19908
32
包括《五帝本纪》里面的世系和记载的事迹,是不是都是西周的时候编出来的,因为周
天子姓姬
出土的商朝甲骨文里有关于五帝的记载吗
m********s
发帖数: 55301
33
当今社会,连50年前的自然灾害,25年前的镇压反革命暴乱,5年前的油价狂跌,昨天
的埃及政府更迭都说不清。
2000多年前,能说得清吗?

包括《五帝本纪》里面的世系和记载的事迹,是不是都是西周的时候编出来的,因为周
天子姓姬出土的商朝甲骨文里有关于五帝的记载吗
C********a
发帖数: 367
34
首先说三苗
现在很多流行的说法是,三苗是苗族的祖先,因为史籍记载三苗本在中国的南方生活,
大概在湖北湖南江西一代
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不是,包括章太炎、梁启超等,梁启超甚至认为,三苗的“苗”在
古汉语里就是“蛮”。主要证据是《六韬》说:“尧伐有苗于丹水之浦”,《吕氏春秋
·召类》则说为“尧战丹水以服南蛮”。《六韬》里的有苗就是三苗。
所以章太炎、梁启超等认为三苗是苗族祖先的说法立不住脚了。
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中也记载,“欢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
,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
。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欢兜
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
服。”
其中,“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也就是说,三苗后来
被迁到了三危,后来变成了西戎,三危就是现在甘肃敦煌的三危山,当然三危这个地方
也有争议,说哪儿的都有,但一定是迁到了西边,跟西边的的羌族融合,所以才是“以
变西戎”。而真正到后来的南蛮,应该是欢兜了,我更相信现...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6824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夏“朝”是怎么回事
城子崖根本不是个当时的“大城”,顶多一三线城市而已。这个遗址在山东,五帝时期
恐怕比蛮荒之地强不到哪儿去。直到西周分封的时候,姜太公去齐国就国,还有一堆不
附中原的势力,何况是五帝时期。同样在这个时期的“尧都”陶寺遗址面积有这个城的
10倍大。

4000
G**8
发帖数: 1209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夏“朝”是怎么回事
总结一下。
一切的讨论,是因为在中原传统地区,考古挖掘没有找到夏“朝”。承认这点的话,无
论将来是否在甘肃或者新疆或者中亚或者两河或者埃及找到某个夏“部落”,传统三代
的历史观都必须改写。这样的历史观改变并非中国独有,类似于日本考古的现代化:从
一切以天皇谱系出发到更加依赖现代考古---日本的转变按说应该比中国更困难,因为
天皇还在位呢!
一,4500年前--3500年前
中原附近有若干个民族:人数众多的说单音节语言(汉语)的先商民族,人数众多的说
苗语的南蛮民族,人数稀少的说多音节语言(匈奴语)的先匈民族。。。
先匈的祖先是炎黄,他们人数虽少但是战斗力很高,很可能是原始落后的游牧民族。他
们大约4500年前从西方来到中原,曾经打败南蛮(蚩尤)。
先商的祖先是帝俊。他们文明相对发达,可能是半农耕民族,10000年前到达中原。在
他们的记载里,先匈被称为鬼方或者土方。先商和先匈互相征战了1000年。
南蛮的祖先是盘古。他们的文明在石器时代比先商发达,是最早的农耕民族;但是3500
年前商汤之后开始落后。南蛮后来发展出了楚,直到战国末期才最终溶入中华。
二,大约3500年前
商的领袖汤率先... 阅读全帖
d*******s
发帖数: 695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甲骨文金文的误区
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但不一定是整个商朝的文字。目前所发现的甲骨文,大部分是盘
更迁都后的殷墟发现的,而盘更是商朝第十代王,离商朝第一代王商汤已经很远了,平
均20年一代的话,也在150年以上。那么商150前用不用甲骨文,夏的后期用不用甲骨文
,都不知道。150年后的十代王之后的甲骨文不提到夏,而只提到自己商朝的世系,完
全有可能,不能作为怀疑夏的依据。如果发现商朝前期的甲骨文或其他文字,没有提到
夏,才比较有依据。
同样的金文也是盘更之后,虽然发现的最早的金文比甲骨文略早。
如果商前期和夏不使用甲骨文或金文,或者没有被发现,那也应该在别的地方有别的证
据。按照《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说
明在五帝时期,各部落已经开始使用某种信物(符)来交流。说不定甲骨文之前人们就
是使用某些信物来传递消息,而不一定是通过文字。
z**z
发帖数: 436
38
前几年回国时候买了本夏商周断代工程纪实,就是前一阵板上有人总结的那本。然后看
各种议论。咱是外行,就看个热闹。
前几天有个帖子说陕西眉县杨家村2003年发现的青铜器窖藏就挑战了那个断代工程,我
不知所以然,就去网上搜了一把,找到了这篇文章。但是看完了也没明白为啥就挑战了
断代工程?有没有人可以指点一下?
http://www.qlwh.com/jidi/xinshu.asp?id=362
由新出 公盨、逨氏铜器论夏商周世系——纪念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发
表85周年
下面是文章中有关杨家村2003年发现的青铜器窖藏及断代工程
2、眉县新出逨氏青铜器与西周王室世系
2003年1月19日,陕西眉县杨家村新发现了一处青铜器窖藏。内有27件青铜器
,包括逨盘1件,逨盉1件,叔五父匜1件,单五父壶2件,单叔鬲9件,42年逨鼎2件,43
年逨鼎10件,天盂1件。27件铜器件件有铭文,其中逨盘372字,42年逨鼎281字,43年
逨鼎310字,均为长篇铭文,具有相当珍贵的史料价值。我们曾就这批铜器做过综合研
究。这里着重就其中逨盘对于西周王室世系研究方面的重要意义,试作讨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夏朝确实从来都没有存在过?
司马迁的话有多少可信度?他写的《史记》与其说是历史纪录还不如说是历史小说。很
多情节都不知道是怎么虚构出来的,一个人单独干的事情,或者是两个人秘密的谈话,
而且都是不可告人的勾当,又没有外人在场,他是从何而知的?难道古时候的人还每天
记日记,死后将日记出版,让你几百年后的人知道这些细节?自从他被皇帝阉割了以后
,应该说心理就变得极为扭曲了,沉浸在虚构的远古“贤君”“盛世”的幻想中就成为
了支撑他活下去的重要精神支柱了(当然,这也是我的猜想),这种心态下导致了他把
“三皇五帝”这种荒诞无稽的神话传说(连中国官方都不敢承认)都当作历史来记述了
,是不是这也是“不容置疑的”?  至于所谓的黄帝,炎帝,尧,舜,禹,这些到了
春秋战国及秦汉时代才陆陆续续由方术士根据神话传说虚构出来的人物,连中国官方都
不敢承认,而是乖乖地称之为“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这里也没必要多说了。(这不是
一个需要在这里辩伪的问题,而是一个历史学上的常识,这方面的文章资料多的很,这
些问题也不过是五四时代就已经解决了的,中国史学界的泰山北斗顾颉刚所著《古史辩
》已经把这些问题阐述得很清楚了。)  好笑的是,中国官方虽然在正...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5579
40
我想说五帝时期有过五万个帝, 会觉得太夸张了;
但我要说五帝时代有五千个帝, 又嫌太少了, 1500年里, 每个县有一个帝, 每个帝
任期15年,5000个是不够分的。
我该如何去理解这“五”字?
w*****g
发帖数: 1503
41
五帝时候的东西不靠谱, 一是当时没有文字, 一是当时根本没有历法,时间计算都成
问题, 看五帝时候的人,动辄就活个上百年,个个赛神仙
d*******i
发帖数: 1423
42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先声
——读《贺新郎·读史》的联想
张亦民
(一)
毛泽东爱读史,也善长诗词。用诗史相融的形式作诗赋词舒情,以史词合壁的方式咏诗
吟词言志,是毛泽东读书生活中的一大特征,也是读懂读通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一个
窗口。1964年春所作的《贺新郎·读史》词,就是深入了解毛泽东为什么发动“文化大
革命”的一个重要侧面。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是
)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数过客。有多
少风流人物?盗跖、庄硚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铖。歌未竞,东方白。
——毛泽东
这首词分上下阕,上阕讲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描绘了阶级社会里的阶级斗争
之惨状;下阕是就史点评,指出了唯心史观对神化帝王将相的欺骗性,歌颂了奴隶起义
的英雄们,他们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整首词都在揭示两种英雄史观的本质,旨在启导
革命者要不断破除唯心论的英雄史观,唤醒被压迫剥削的奴隶们起来,去创造人民的世
界... 阅读全帖
e***s
发帖数: 1188
4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秦晖:辛亥百年话传统
辛亥革命“成功”了吗?
1911年武昌城头一声炮响,辛亥革命爆发,至今已经整整一百年了。
辛亥革命要干什么?要推翻帝制。辛亥革命干成了什么?也就是推翻了帝制。辛亥
以后百年,当时先进者追求的民主、自由、宪政、人权等等依然任重道远。但是帝制这
玩意,后来再也行不通了。尽管民初的中国兵荒马乱,内忧外患,人祸天灾连绵,复辟
派说是今不如昔,客观地讲很多方面的确如此。相比起过去很多人夸张渲染东欧、泰国
等地民主化以后的所谓“乱象”,民初的乱象何啻百倍,比之更甚的恐怕只有俄国革命
后引发的惨烈内战了。
但所谓人心怀旧不过是想入非非,袁世凯、张勋两次尝试复辟帝制,都立即成为国
人公敌,身败名裂。人就是这样怪:有的事情人们就是认准了不能回头的。正如世上不
少国家独立后长期治理不善,但就是乱到卢旺达、索马里那种地步,也没有人把重回殖
民地作为选项。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后治安问题严重,过去也曾被一些人引为民主有害的
证据,但南非现在就是白人也无人想恢复种族主义的“好秩序”了。同样,辛亥以后国
人告别帝制也是义无反顾,民国再“乱”,复辟也是不得人心的。
但是辛亥革命毕竟... 阅读全帖
i*****g
发帖数: 11893
44
【原创】夏朝的历史和考古困境 [ 张四维 ] 于:2008-01-10 08:22:57 主题帖
随着二里头等“先商”遗址的出土,有关《史记》所载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的争论
也日益热烈。尽管这种争论已经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但就争论水平来说,这些年来并
无大的提高。除了某些技术环节之外,正方和反方仍然是各说各话,全无任何思想交流
可言,更不用说能够说服对方了。这实在是有点悲哀的。
我一直是坚定的“二里头=夏”理论的支持者。最近一段时期来,我因为工作的原因,
去了几趟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趁工作之余前往几个博物馆和研究机构,有幸和当地的
研究人员就这一问题略作交流,结果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固有思想。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有
了什么惊人的新发现,获得了什么关键证据,而是方法问题。
这场争论的根源不在证据,而在方法,在思维模式。夏朝有无争论的正反两方都不应该
为此承担责任。
绝大多数人(包括不久前的我)都把夏的问题和百年前商的问题简单地等同起来了。在
甲骨文尚未被学术界“发现”之前,国际上也曾经怀疑过商朝的存在。结果我们发现了
甲骨文,发现了殷墟,商朝的存在就成了无人可以怀疑的事实。夏朝的证明应该也是这...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123
45
哈哈,看到黄帝我就笑了,神话中的人物都拿出来说了?就连中国官方的历史书都把三
皇五帝归到“神话传说”的目录下,你在这里拿神话人物来论证自己是别人的祖宗,韩
国人可比你严谨多了:) 下次我估计你要说盘古了LOL
司马迁的《史记》成书于汉朝,距离传说中的“炎黄时代”已有2000年,我如果现在告
诉你你的祖宗是2000年前的一头驴,你信么?
而且我们退一万步,假设《史记》中的内容都是史实,那么按照史记的记载,黄帝恰恰
就是游牧民族,就是4000年前的忽必烈,夏朝就和后世的唐元清性质一样。《史记》中
很多地方的清楚地写着黄帝部族是入侵中原的游牧民族,如《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韂。”这是游牧民族居无常处,迁
徙为生的真实写照。 
所以,即使黄帝是历史人物,你也只是在自抽耳光
s*******e
发帖数: 1389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各地人的品性(一) - 山东
推荐大家读下这篇文章:
海岱神韵话青州
纪连海
我们今天要给大家讲到的是《海岱神韵话青州》。说到这个话题,首先我觉得就要交代
一下什么呢,就是人们来青州是干什么,我觉得大致…说到《海岱神韵话青州》,我觉
着人民大致都有两种想法:一,外地人来青州自然是看咱们青州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寿
”字;第二就是进城。进城来看什么呢,看很多很多的名人古迹。首先我觉得必须得从
咱们云门山的这全世界最大的寿字说起,这个寿字七米多高,光下面这个“寸”字就两
米三,所以说到七米多高的寿字、两米多高的寸字,自然青州人就很骄傲地说,人无寸
高。
何以骄傲?我们的话就出来了。这么巨大的“寿”字全世界第一高的“寿”字,它
到底是谁为谁刻的呢?说到这儿,这历史上还有个故事。不过要说这个故事,我们还得
从大明朝说起。
我们今天所在的位置就是大明朝在这儿的一个宫殿,这个宫殿想当初住的是明朝的
明衡王,这个第二代明衡王他姓朱,叫朱厚矫,咱们这个“寿”字就和朱厚矫有关。
故事中说公元1560年,当然,这个时间是我加的。嘉靖三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560年
,这个明衡王朱厚矫迎来了一个双喜临门的日子。双喜临门这... 阅读全帖
O******1
发帖数: 13088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老子与圣经》
一、春秋末年,老子、孔子、墨子的哀叹:大道隐去了!
有一个时代,我们引为自豪,它的灵魂却充满了羞愧。
有一群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传世之宝,他们却为失去的东西痛惜了一生。
我指的是春秋末年,大约在公元前六百年先后。那时出了老子、孔子和墨子,创
立了道家、儒家和墨家1。如今古老苍黄的中国文化,就是那时呱呱坠地的。此后两千
多年间,中国有了独特的血液和乳汁,有了自己的先哲与圣贤,有了敬仰、骄傲和玩味
的国宝 2。
然而,事实令人难堪。不是别人,正是孔子、老子和墨子告诉我们,那是一个中
华道统大失落的可悲年代,他们无力回天、痛心疾首、遗恨终生,而儒术不过是万般无
奈中退而求其次的替代品而已!
孔子
孔子一生的遭遇便是那个时代的写照。孔子35岁时,鲁国斗鸡引发战乱,移居齐
国。齐国大夫想害他,又返回鲁国。看到鲁君沉溺于美女舞乐三日不上朝,愤然去了卫
国。卫君听信谗言用兵骚扰他,只好去陈国。路上误被复仇民众围困了五天,又回到卫
。卫君爱美色胜过爱德行,孔子失望而去。在宋国,司马想害他。逃到郑国,郑国人称
他是丧家狗。到了陈国,正赶上晋、楚、吴轮番地攻打,便感叹说,还是回老家吧。路
过蒲邑,孔子被一伙...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524
4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很多人到了中年工作还算可以
只是我发现搜集古币比豹子号更有趣了。我现在知道为啥当年打大菠萝搜集套装和刷各
种高属性装备可以几天不睡觉也不理我女朋友了。
我本来想配一套五帝钱,到处找雍正,配齐以后发现还有品相(属性)更好的,完全是
非常深的坑,可以搞个很多年。然后慢慢用康熙罗汉钱,乾隆嘉庆大样钱,顺治稀有版
,去替换五帝里的普通小样,就和打游戏时先凑齐一套套装,然后不停刷boss,还想用
属性更好的来升级更新套装一样。旧的装备就拿去网上卖掉。
而且最近看到银元又心痒痒,又尝试研究银元,总之坑深,而且风险大,假货多,有赌
博的快感。

:愚公你都玩不动豹子号了?
d**********i
发帖数: 524
49
绝大部分铜钱从秦汉到宋代都不值钱,一般几块钱一个。被炒作的是清代的,如果你回
国坐坐你朋友的私家车,多半上面挂着一堆清代五帝钱,而且很多还是工艺品,不是真
钱。有稍微讲究一点的,知识面多一点的会买一套真的挂。
我看到很多人车上都挂着,虽然我不知道五帝钱到底能保佑个什么,但是这些人反正跟
风买来挂着,也不为升值或者收藏。还有人家里门口也挂一串。这种市场需求下本来我
们小时候一点也不稀奇的康熙雍正顺治都涨价几倍几十倍。

:没玩过钱币,不知道里面的水有多深。但小时候这玩意见得太多了,会不会哪天就崩
盘?小时候见到的钱有两大来源,第一当然是施工,征地盖新单位时,很多墓葬被挖出
来,小家小户的一般没有什么金银,最多就是铜钱,古代铜钱又不论法币不法币的,各
朝各代的钱混着用,啥年代似乎都可能。还有就是河流某些段游泳可以捞起很多铜钱,
似乎和祭什么东西有关,好像古人再穷也不去捞那东西,咱现代小孩不在乎,一条河上
很多这种点。有这两种来源,难说哪些古城镇一下就出很多稀罕钱币。
t*******a
发帖数: 4055
50
重磅:人类可能起源于喜马拉雅,中华文明可能起源于四川盆地
亚洲是全球陆地最高点,全世界所有8000米以上的山峰都在亚洲。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
南部,地理界线为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脉等,海拔4000米以上,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地理第一阶梯。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
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呈巨大金字塔形态,最高的珠峰达8844米。据地质考证,早在20亿
年前,喜马拉雅山脉的广大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称古地中海,与太平洋、大西洋贯通
。由于印度板块北移与欧亚大陆板块相撞,受挤压抬升,成为当今的最高山脉。过去研
究表明,喜马拉雅山脉形成于6500万年前。但最新研究显示: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最少有
4.5亿年。这推翻了早期的理论即6500万年。
根据科学家测算,宇宙的年龄大约是150亿年,人类所赖以生存的地球,在宇宙中已旋转
了46亿年。生物的历史至少也有33亿年,而人类的历史大概为300万年。约33亿年前—
25亿年前的太古代,是生命的开端。约6亿年前—2.25亿年前的古生代,是生物大爆炸的
时代。奥陶纪(约5亿年前),出现脊椎动物。志留纪(约4.4亿年前),出现鱼...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