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之忆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wh
发帖数: 141625
1
来自主题: _WHandFriends版 - 读《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如果说作者对冯芝生可能有不能释怀的地方,那么对在报纸上公开骂他的闻一多可
算全无芥蒂了,因为作者认为闻一多亦是书生本色,虽然气性不相投,而真性情是一样
的,书中有两处记闻一多,一在西南联大初期,“时诸人皆各择同室,各已定居。有吴
雨生、闻一多、沈有鼎三人,平日皆孤僻寡交游,不在诸人择伴中,乃合居一室,而尚
留一空床,则以余充之,亦四人合一室。室中一长桌,入夜,一多自燃一灯置其座位前
。时一多方勤读《诗经》《楚辞》,遇新见解,分撰成篇。一人在灯下默坐撰写。”(
P224)
一在五华书院时期,“余在五华讲学,又兼任云南大学课务。其时云大校风,乃与
余初至昆明时大不同。风潮时有掀起,盖受西南联大之影响。自余离联大后,闻一多公
开在报纸骂余冥顽不灵。时陈寅恪尚在昆明,亲见其文。后寅恪来成都,详告余。又谓
,君倘在滇,当可以诽谤罪讼之法庭。余谓,此乃一时思想问题。凡联大左倾诸教授,
几无不视余为公敌。一多直率,遂以形之笔墨而已。此等事又岂法堂所能判。因相与欷
歔。后一多竟遇刺身亡。余再往昆明,亲赴其身亡处凭吊。随往者绘声绘形,将当日情
况描述详尽。余因念在北平清华时,一多屡以《诗经》《楚辞》...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2
http://lz.book.sohu.com/chapter-147013.html
王春瑜
姚雪垠同志是大家所熟悉的老作家。尽管我和其他同志一样,感觉他的长篇历史小
说《李自成》,也有把古人现代化——诸如李自成太成熟、高夫人太高、红娘子太红、
老神仙太神之类的倾向,但是,每当想到这是建国后我国第一部描写明末农民战争的历
史小说,我便感到雪垠同志的努力是可贵的。不过,最近读了他在《文汇月刊》发表的
长文《评〈甲申三百年祭〉》,则感到文中大部分论点难以苟同。
雪垠同志把郭老的《甲申三百年祭》说得一钱不值,斥为“代表一种不严肃的学风
”、“黯然无光的著作”、“反科学的历史著作”,断言必须“推倒”;而且只有这样
做,才“是对祖国历史负责,对全国读书界负责,对千百万中学生负责”。《甲申三百
年祭》果真被雪垠同志“推倒”了吗?我看根本没有。
雪垠同志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在《甲申三百年祭》中抓问题,大力抨击,但归结起
来,实际上只有两大类: 一是史学界迄无定论,至今还在争论中的问题,雪垠同志执
其一说,便将郭老的论点一笔勾销,并大加挞伐;二是郭老囿于抗战期间的治史条件(
史学界对明末农民战争史的研...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
(评论很长,每段的标题很提纲挈领。)
在语言暴力的乌托邦中迷失
——从莫言《檀香刑》看中国当代文学的缺失
余杰
《檀香刑》是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上个世纪之交德国人在山东修建
胶济铁路、民间爆发义和团运动、袁世凯进行残酷镇压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发生在“高
密县东北乡”的一场血腥的斗争、一种可怕的刑罚以及一段疯狂的爱情。《檀香刑》既
是一部具有史诗般辉煌气质的小说,也是一本社会史和文化史的鲜活素材。它的目光指
向一百年以前的历史书页里,它的尾巴却遗留在我们正在经历的现实之中;它是虚构,
也是纪实,因为它表达了当代文化人对百年历史的记忆、追溯乃至重构。
《檀香刑》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莫言在小说创作方面的才华。在当代小说家中,他无疑可
以列入最优秀者的行列。《檀香刑》也大气磅礴地显示出莫言在民间文学上的自觉求索
。在当代小说家中,他是少数有向土地沉潜倾向的作者之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檀香刑》也凸现了包括莫言在内的绝大多数中国当代作家在思想能力上的缺陷和在精神
向度上的偏差。作家对历史的反思迷失在他本人充沛的激情之中,作家对现实的关照消
解在他本人灿烂的文字之中。莫言没有走出他自...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
来自主题: _WHandFriends版 - 读《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以下摘自《师友杂忆》
1904-1907,十岁到十三岁,果育学校
(钱伯圭)一日,揽余手,问余:闻汝能读三国演义,然否。余答然。伯圭师谓:
此等书可勿再读。此书一开首即云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治一乱,此乃中国历史
走上了错路,故有此态。若如今欧洲英法诸国,合了便不再分,治了便不再乱。我们此
后正该学他们。余此后读书,伯圭师此数言常在心中。东西文化孰得孰失,孰优孰劣,
此一问题围困住近一百年来之全中国人,余之一生亦被困在此一问题内。而年方十龄,
伯圭师即耳提面令,揭示此一问题,如巨雪轰顶,使余全心震撼。P50
(华)倩朔师并奖余太平天国野史一部两册,乃当时春冰室主人所撰。余生平爱读
史书,竟体至尾通读者,此书其首也。P52
顾(子重)师问:汝能读《水浒》否。余答能。顾师随问《水浒传》中数事,余皆
应对无滞。师言:汝读《水浒》,只看大字,不看小字,故所知仅如此。余闻言大惊,
何以先生能知余之隐私。自此返而重读,自首迄尾一字不敢遗。乃知小字皆金圣叹批语
,细读不忍释手。一遍又一遍,全书反复几六七过,竟体烂熟。此后读其他小说,皆谓
远逊,不再读。余自幼喜读小说之积习,自此霍然除去。遂改看翻... 阅读全帖
j***e
发帖数: 59
5
来自主题: WHU版 - 忆梅园

梅园者,乃余于珞珈栖息之所也。其地处山之腰,东邻书馆,西看行政楼。
前有影院,后可遥望珞珈之颠。若论其美,虽尚不比樱园,余窃以为乃在桂园
之上。春夏秋冬,花香不绝,百鸟聚于林中,其香可沁脾,其声可乐情。及冬
至,更有寒梅,耐吾园之向征也。时余年少,于梅之三舍修身养性。广结四海
之友,共推格物之理,悠哉,乐哉。余犹忆舍前一小林,树木成荫。其间石桌
林立。及晨,众友聚于林中,或书,或读,亦有静默者,终年不断。若论便利,
吾园占地之优也。影院,书馆,邮站环绕吾园,唯有不足者,须里地之澡堂。
余与友于此俱有微辞。吾园地灵,豪杰倍出,况英雄少年,图天下社稷之事,
壮哉。众多美女,闭月休花,更不负吾园山水之赐也。然时之匆匆,春秋四载,
去而不返矣。及九八年之春,吾于友人之邀重游故地,楼依旧楼,舍主而非也。
及忆此,心甚念之。其情何可明状也,作文以记之。
青衣居士于九九年之五月初五
s*******w
发帖数: 2257
6
戴晴忆养父叶剑英:对女性总是兴致勃勃 不知厌倦(图)
本帖最后由 dove 于 2014-8-26 09:49 编辑
戴晴
我一直认为我没有父亲,而一个女孩子没有父亲是很残酷的。现在,当他们一一离
开人世之后,我才知道,我有。我有四个父亲,四名知识分子,四位共产党人 ——我
的生父、养父、继父,还有公爹。
严格地说,我没有叫过他们,没有象别的女孩子一样嘹亮地、全心全意地、带着全
部的爱与信赖大声地喊过“爸爸”——对生父可能喊过,但他离开的时候我还不满三岁
,从小小的、细嫩的喉咙里呼出的“爸爸”二字,对他说来或许很惬意,但对我说来可
能完全是无意义的喃喃儿语。所以,严格地说,我从没有叫过他们。
叶剑英元帅,我原是遵奉着当时流行的风习,喊过他“叶爸爸”的。但大约在我1
0岁的时候,他听烦了:“爸爸就是爸爸,什么叶不叶的。”从此,我也就随着他的亲
生孩子一般喊爸爸了。当然,总是在不得不叫的时候,才吞着声音含含煳煳地喊一声。
而当我已成年,知道再喊他“爸爸”,不但意味着某种优势,且在优势之余又有了点沾
光的嫌疑的时候,我基本就不再喊,而以“委员长”或“副主席”代之。到了他已经去
世一周年,我写...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1379
7
千夜敢于越三级挑战,并且还赢了,勇气和实力都值得称赞.但这世界并不缺少
天才,也不是永远都能越级挑战的,他若遇到其他三阀子弟还这么做的话,很可能铩羽而
归.
再换个角度看,等级不够高又被逼得越级挑战,也是战略上的失误.
说过千夜,免不了提到宋阀其余子弟,睿亲王饮了杯酒,从容道:"子承不错,心性沉稳
,宽厚大气,又不缺乏谋略手段.听说他在赛前就和子宁结盟,最终取得武功第二,军略第
一,政论第一的成绩,现在是稳稳的第一继承人.子承天资中上,又勤奋努力,将来战力当
在中,将和上,将之间,不算高,但守成也是有余了."
宋阀众人纷纷点头,安国公夫人也颇有同感.
接着睿亲王双眉皱眉,似有些难以决定,片刻后才说:"至于子宁,很难给他下定论.‘
三千飘叶诀’据说是天演之术,可在子宁手里,战力也不弱.他进境实际上是极快的,却丝
毫没有根基不稳的迹象,实在非常难得.不过我偶有耳闻,似乎子宁有辛溺女色?并且是与
士族联姻对象?"
宋仲年和太上长老脸色顿时有些尴尬.此事说起来,当年是长老团集体评定的结果,
其实也有族内势力平衡的原因在里面.
但凡门阀世...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8
胜鬘夫人是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女,也是逾阇国的王妃,夫人地位尊贵,但却长得不
太好看,她心里常常因此生起疑惑。
有一次,当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只园精舍的时候,她来到佛前,顶礼佛陀,很恭敬地
向佛陀提出几个问题:
“世尊!
一、为什么有些女人面貌丑陋,体态粗劣,望之可怖,而且穷苦卑贱?
二、为什么有些女人面貌丑陋,体态粗劣,望之可怖,但是大富大贵?
三、为什么有些女人长的美丽出众,却很贫苦,出身卑贱?
四、为什么有些女人长的美丽端庄,清秀可敬,有财有福,身世高贵?”
佛陀开示说:“胜鬘!女人面容丑陋,体态粗劣,望之可怖,而且贫苦卑贱,是由
于过去世性情暴躁,容易发怒,有人稍微说她不是,就心怀怨恨,气愤憎恶;同时她也
不以吃的、用的、以及各种财物,或是香花之类布施沙门(出家修道的人)、婆罗门;又
生性善妒,看见别人得到财物、荣誉、尊重、敬仰、礼遇、崇拜,就生妒忌,因忌生怒。
胜鬘!女人面貌丑陋,体态粗劣,望之可怖,但却大富大贵,是由于过去世性情暴
躁,有人说她不是,她就生气、怨恨、愤怒、憎恶,可是她却常以吃的、喝、用的,及
一切财物、建地或房舍,以及香花水果等布施供养沙门、婆罗门;且又没有妒忌之...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9
习仲勋夫人齐心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忆仲勋
2013年10月18日04:00 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有话说
忆仲勋
——纪念习仲勋同志100周年诞辰
齐 心
仲勋离开我们已11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间,与他相依相伴
的往事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似乎仍像以往一样,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大事,关心着我
的冷暖,关心着儿女们为党为国尽忠、为人民服务的情况。在仲勋百年诞辰之际,我想
写一些和仲勋共同工作、生活的往事,以此表达我对仲勋的无限怀念。
仲勋在与我共同生活中,多次谈起他的家世。仲勋出生在陕西富平一个农民家庭。
习氏和中国其他姓氏一样源远流长。1369年(明洪武二年),习家这一脉始太祖习思敬携
家带口由江西新淦(今新干县)逃荒要饭到河南邓县(今邓州市)落户。仲勋为该族西户习
魁之后第九代人。仲勋的曾祖父习玉策生子三人:习永盛、习永山、习永厚。习永盛为
长子,是仲勋的祖父。习永盛与张氏夫人在河南邓县育有一儿一女。1882年(清光绪八
年),因家境贫寒,习永盛不得不再次举家逃荒,来到陕西富平淡村落户,后相继生下
仲勋的父亲习宗德、叔父习宗仁。在淡村定居下来后,全家除靠租佃土地生活外... 阅读全帖
w***f
发帖数: 679
10
伟哥阿忆
近日,江湖上纷纷传闻:“阿忆博士回北大法学院读硕士去了!”广大群众百思不
解,一个江湖上名头也算响亮的大活人,怎么越活越抽抽,越活越“萎哥”呢!洒家暗
笑,阿忆乳名“小伟”,至伟哥传入中国之前,阿忆家族的同辈小者皆叫他“伟哥”。
在洒家面前,阿忆一贯老实,不敢乱说乱动。这主要得益于当年同住一个宿舍打牌
时,我趁他没成名,动不动就抓住他的技术错误,把他骂得狗血喷头。日久天长,阿忆
被我“积威之所劫”,内心深深种下了对我的个人崇拜。即使以后他当了最高检察长,
我成了杀人放火犯,他见了我也必得无限崇敬,说不定还要亲自劫狱,最后壮烈牺牲于
乱枪之下,临终前无比欣慰地呢喃道:“这…这张牌,没…没出错吧?”可见,要想迫
害一个名人,务要趁他功不成名不就那阵儿,所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等他扬名立万儿,鼻息干云之际,你想巴结他都来不及,哪里还谈得上迫害?当然
,此中关键在于能识名人于风尘,起英雄于陇亩,早早看准哪个臭小子将来必有一场富
贵,然后欺负他,侮辱他。他要忍受不了,跟你打起来,你不必害怕,这样心胸狭窄的
人肯定成不了大器。他要忍受得了,你更不必害怕,这样心胸宽广的人
wh
发帖数: 141625
11
来自主题: _WHandFriends版 - 读《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八十忆双亲》中可以看见少年钱穆与其父母教子方法,此文最能显现钱先生的笔
力,仅怀海义庄涉诉一事即写尽其父人品,仁义礼智信无一或缺,及父病逝,借母亲之
口说:“先夫在日,常言生平惟一憾事,乃与诸伯叔父为义庄涉讼。稍可赎歉疚于万一
者,自问存心无一毫私图耳。”(P30)读来肃然起敬。其母人品则“族中人于先父先
母皆一体同视”(P28)一句便了。至于教子,则“先父母对子女,从无疾言厉色。子女
偶有过失,转益温婉,冀自悔悟。”写尽慈祥,想想自己平日对儿子终究难免疾言厉色
,实在惭愧。六、七两章,一写父之为人,一写父之为父,值得再三赏玩。故乡作为背
景点染而出,读来几乎是个理想之境,亦“叙述国史优处太多,劣处则少”之谓也,足
见作者的故土之情。
或以为此书“写得太含蓄太干净,若不知历史背景与具体人事,很难理解言外之意
,言外之事更是无处可寻。”我读此书则从未遇到“难理解”、“无处可寻”处,史笔
就是要有选择,有定见,干净正是此书最大的优点,“余亦岂关门独坐自成其一生乎。
此亦时代造成,而余亦岂能背时代而为学者。惟涉笔追忆,乃远自余之十岁童龄始。能
追忆者,此始是吾生命之真。非有所好恶高下于...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2
来自主题: _WHandFriends版 - 读《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1922,二十八岁,厦门集美学校
犹忆在集美所读,以《船山遗书》为卷帙最巨。余在梅村已成习惯,读书必自首迄
尾,通体读之。不抽读,翻阅,读《船山遗书》亦然。遇惬意处,加以笔录。后在北京
大学写《近三百年学术史》,船山一章所用资料即本此。又读其注《楚辞•九歌
》,言屈原居湘乃汉水,非沅湘之湘,尤有启发。后在《先秦诸子系年》一书中详论之
。又为《楚辞地名考》,《周初地理考》,《三苗疆域考》,最后为《史记地名考》,
余之注意古史地名迁革,其起源在此。后余又撰《庄子纂笺》一书,亦从船山注庄发其
义。P138
1923,二十九岁,无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
三师同事中,又有常州府中学堂同班同学郭瑞秋,江阴人,曾游学日本。其寝室与
余贴相接。书架多日本书,有林泰辅《周公传》,蟹江义丸《孔子研究》,余尤喜爱。
因念梁任公言,自修日本文,不两月,即能读日本书。余亦遂自修日本文。识其字母,
略通其文法,不一月,即读瑞秋架上此两书。试译《周公传》部分,后付商务印书馆出
版。及为《论语要略》,述孔子事迹,亦多得益于瑞秋架上之蟹江义丸书。日本自明治
维新,而汉学亦开新境界。中国自新文化运动起,古籍遂成国...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3
薄一波忆毛泽东:今后他的历史地位比现在还要高!
点击:481 作者:薄一波 来源: 新红歌会网 发布时间:2018-01-18 09:16:06
1986年,薄一波赴南方调研。行程中拜谒了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故乡。在
滴水洞里,秘书问薄一波如何评价毛泽东?他沉思片刻道:“小平说得对,没有毛主席
,我们党还在黑暗中摸索;无论少奇还是彭总,我们都是毛主席的学生。”薄一波预言
今后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比现在还要高。
薄一波撰文忆毛泽东同志二三事
(一)
毛泽东同志一生为革命笃志嗜学,博览群书,深刻领会,指导实践,给全党同志和
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光辉的楷模,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许多同志都深深感到毛
泽东同志的智慧和才能是过人的,这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说,一些看来很平常的成语
或格言,经他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加以解释、改造和发挥,从中发掘出深刻的哲理,就
顿时增添了新的涵义和光泽。这使人们想起列宁在他的《哲学笔记》中摘引黑格尔的一
段话:“——正象同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即使他对这句格言理解得完全正确)的口中说
出来时,总是没有那种在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 阅读全帖
o*****y
发帖数: 699
14
来自主题: CSU版 - 刘嘉忆上新闻了
个人经历
家庭情况
祖籍大连的刘嘉忆,父亲在当地一家国有企业后勤部门工作,母亲在一家企业任工
程师。他告诉记者,父母并没有给予他数学方面的遗传基因和教育,自己上小学时也没
有对数学表现出特别的爱好。
数学学习
“如果要说我与同龄人有什么不同之处的话,那就是我对数学的特别关注。”刘嘉
忆说,“上初中时,一些同学还在为数学教科书上的习题抓耳挠腮时,我就开始自学数
论了。”   数论就是指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理论。刘嘉忆说,当时,对其他同学来
说,看初等数论中的整除理论、同余理论、连分数理论像是在看“天书”,而他却学得
津津有味。   2008年,刘嘉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
。按说,有了扎实的数学基础,刘嘉忆应该在同学面前崭露头角,但每次数学考试,他
的成绩并不拔尖。   刘嘉忆的同学高涛说,在课堂上,他并没有表现得与众不同,
但每到课余时间,他就会去图书馆,一回来,准会带上一大堆全英文数学书籍,常常捧
着看到深夜。同学问他题目,发现他的思路与他人不一样,还会用更简单的方法来计算
或解释。   大二时,刘嘉忆开始学习数理逻辑。数理逻辑是数学基础的一个不可缺
少的组成部... 阅读全帖
o*****y
发帖数: 699
15
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学生刘嘉忆,近日获得凤凰卫视等十余家知名华文媒
体和机构联合推选的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希望之星”奖项提名。一道
在数理逻辑学中沉寂了二十年的难题--“西塔潘猜想”,22岁的刘嘉忆一举破解。2011
年5月,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师大联合举办的逻辑学术会议上,刘嘉忆报告了
他对猜想的研究,这个于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曾经难倒许多研究者甚至是一些著名
数学家的问题被彻底解决。
刘嘉忆于2008年进入中南大学学习。2010年8月,一向酷爱数理逻辑的他第一次接
触到“西塔潘猜想”。这一猜想由英国数理逻辑学家Seetapun于1990年代提出。它涉及
反推数学中“拉姆齐二染色定理”和“弱寇妮定理”的证明论强度问题。Seetapun猜测
,“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证明论强度强于“弱寇妮定理”。过去二十多年来,许多著
名科研工作者都试图破解,但未能如愿。之后刘嘉忆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兴趣越发浓
厚。两个月后,他突然想到将以前用到的一个方法予以改进便可以证明这一结论,于是
着手一试。刘嘉忆说,那个时候一向淡定的自己兴奋得“心脏快要跳出来了”。回忆起
那...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ts 讨论区 】
发信人: huahuamei (meihuahua), 信区: Arts
标 题: 萧红和丁玲的关系之谜:交心互赏还是彼此拒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25 10:38:14 2014, 美东)
1938年2月上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两位女作家———丁玲
和萧红,因为抗日救亡事业而巧遇于当时的抗日前线山西临汾。接下来,她们由临汾经
运城到西安,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经常见面,过从频繁的时光,直到是年4月17日夜,萧
红告别丁玲和西安,返回武汉。
对于丁玲和萧红这次烽火岁月里的不期而遇,以往的研究者、传记作家,包括电影编导
,多持赞叹与褒扬的态度,认为其“珍贵”、“难得”,堪称文苑佳话。在他们的学术
或艺术视线里,丁玲和萧红的相见与相处是愉快的、和谐的,彼此之间也是欣赏的、尊
重的。用葛浩文《萧红评传》里的话说:“丁玲与萧红一见如故,她(指丁玲———引
者)可能从这位年轻女作家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战前形象,所以两人很快就成了密友。”
相关的研究与创作如此评价或表现丁玲与萧红的相逢以及她们之间的关系,当然不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念佛法门之殊胜与禅净圆融
在上一集当中,我们为大家说明了,修学净土法门求生极乐世界也要求品位高上。
因为往生极乐世界有九品,分为上、中、下三品,每一品又分为上、中、下三生,有所
谓的这个“九品三生”。那么学佛人想要求生极乐,当然是要以求上品上生为目标,不
应该只想求得上品下生或者乃至于说中品、下品往生,因为心大所见则大。所谓心大是
什么?心大当然就是心量大、心念大,念佛人说大念见大佛,其实这个大念见大佛,它
并不是说你念得大声,就能够看见越高广越庄严的佛,不是这个意思,它的意思是说你
的心量你的心念是不是广大。所以说如果能够依著我们前面为大家说明的〈大势至菩萨
念佛圆通章〉里面所教导的无相念佛法门,这样子修学无相念佛成功。因为依著 大势
至菩萨所说:“忆佛、念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
佛圆通章〉。但是还得要发至诚心,所谓至诚心就是说,心里面真实的誓愿要往生到极
乐世界。另外要有深心,深心的意思就是说要一心的去祈求甚深的佛菩提果,那么这个
心是坚信难拔的,难以拔除的。另外要有回向发愿心,回向发愿心就是说,要把你所修
的种种的善根功德回向能够往生到极乐净土。这样子依著真实的这个...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8
来自主题: _WHandFriends版 - 读《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1895年,一岁
先父爱子女甚挚。尝语人:“我得一子,如人增田二百亩。”余之生,哭三日夜不
休。先父抱之绕室,噢咻连声。语先母曰:“此儿当是命贵,误生吾家耳。”P20
1901年,七岁
七岁入塾。
能强记不忘。
因离室小便,归座,塾师唤至其座前,曰:“汝何离座?”重击手心十掌。自是不
敢离室小便,溺裤中尽湿。归为先母知,问余,不敢答。问先兄,以实告。
年终,先父因谢师歇塾。
余竟日阅读小说,常藏身院中一大石堆后,背墙而坐。天色暗,又每爬上屋顶读之
。余目近视,自此始。
先父母对子女,从无疾言厉色。子女偶有过失,转益温婉,冀自悔悟。
能背诵三国演义。
(前一天晚上当众背诵三国选段获赞后)路过一桥,先父问:“识桥字否?”余点
头曰:“识。”问:“桥字何旁?”余答曰:“木字旁。”问:“以木字易马字为旁,
识否?”余答曰:“识,乃骄字。”先父又问:“骄字何义,知否?”余又点首曰:“
知。”先父因挽余臂,轻声问曰:“汝昨夜有近此骄字否?”余闻言如闻震雷,俯首默
不语。P21-22
1904年,十岁
(果育小学,初等一年级)先父对余课程,似较放任,不加督促。某夕,有两客来
闲谈,余卧隔室,闻先父告...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9
华夏文摘】林木:方励之学长点滴及其他
发表于 2015 年 06 月 09 日 由 baichuan
方励之学长(1936–2012)过世将及贰载,作文以纪念之。方励之是“北大物理百年”
的杰出代表,生前担任了ICRA(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指导委员会主席,北大物理
百年来有几人担当过物理学国际学术机构的领头人?1956年从北大毕业的方励之夫妇是
“院系调整”后第一代青年学子,作为学生干部更是处处带头响应党的号召听党的话,
又红又专。方励之猝死前的办公桌上还摆放着下半年要来随他作研究的中国学生的资料
,至死不忘服务中国。方励之那一代人是最虔诚最热烈的爱国者!但是,国爱他们吗?
作为“六四”精神领袖,方励之夫妇在1990年6月25日无奈去国后,可怜再也没有踏上
故土,有国难投,他们被剥夺了回来的权利,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方励之已仙去,让
他魂兮归来吧!
方励之学长高我二个年级
方励之长我半岁(6个月零3天)却高我二个年级,16岁时他已读大学。“解放”前方励
之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后来,参加该组织者都享受到了“离休
”待遇。1954年我入学北京大学物理系时,方励之和李... 阅读全帖
b*********k
发帖数: 35031
20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合集] 风满楼词社之《水龙吟》
☆─────────────────────────────────────☆
Microsystem (clam) 于 (Sat Apr 18 01:45:52 2009) 提到:
光阴荏苒,春去夏来,咱们的词社又有一段时间没有活动了。:)上次是SlowRabbit组
织的短歌行,组织得很成功,可是,一直没有评论,也没有做合集。过去一直很忙,也
没有说清楚。
词社的形式是这样的:每次都是社主命题,大家来写诗填词,互相评论。写得好的,由
社主选出,组织下一次的诗词活动。当社主的好处就是,可以不用写诗词,出一些尖钻
古怪的点子,难为大家,然后赏鉴大家的努力。如果没有参加活动呢,社主也可以想个
点子来罚他。词社每月组织一次,月中出题,下个月的月中结社。
要不,这次我权当社主,邀请大家来品品家中的陈酿?:)咱们来尝试一下长词慢调。
《水龙吟》是豪放派的词牌,四字一顿,慷慨激荡,历来都有不少佳作。我们来指点江
山,评古论今,时事争论,都可以。韵脚呢,可以在这里找到。
http://www.xys.org/xys/classics/poetry/ciyun.txt
我喜欢下面这首辛弃疾...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481
21
来自主题: BUAA版 - 忆北京(9)-忆人艺 ZZ
忆北京(9)-忆人艺
文章来源: BJTD 于 2002-12-12 7:50:00:
鲁郭茅,巴老曹,其中郭老曹的戏,基本上都由北京人艺演了。曹禹的戏,好象只有《北
京人》以北京为背景,《日初》《雷雨》《原野》多讲人欲,沙士比亚的路子,都是曹禹
30岁左右时的作品。郭沫若的多是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蔡文姬》。没劲。最爱
老舍。50,60年代的《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我自然是没赶上,不过看过电影。
原来的祥子和虎妞是由李祥,舒秀文演的,可惜无缘一见。
人艺的戏,从《小井胡同》以后的我差不多都看过。里面的很多演员我很喜欢。大家还记
得任宝贤吗?在《小井胡同》里演一个混混,在《天下第一楼》里演克五,《茶馆》里的
小唐铁嘴儿,《纵火犯》,还在广播里播讲过《牛天赐》。后来自杀了。真可惜,他是个
非常好的演员。谭宗尧演《天下第一楼》后才出名,后来当了副院长,可惜英年早逝。蓝
天野的嗓音极棒,《茶馆》第一幕那一踏进茶楼意气风发的亮相,简直帅呆了,酷毙了。
人艺我最喜欢的是于是之,中国男演员里,于是之,石挥最牛B。于在《龙须沟》里演程
疯子,《青春之歌》里演余永泽,在《茶馆》里的王利发更
m****5
发帖数: 1131
22
感慨万千。忆混在“乌有之乡”的那些日子。。。
文/辛允星
引子:虽然还未到老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怀旧情怀还是日益严重,特别是
在百无聊赖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回忆起在北京生活的7年时光,感觉那是我人生中最
为关键的时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从一位毛左转变成为了一位自由主义者(自认为
)……
一、漂在北京的日子
在2004年6月大学毕业后,出于对京城的奇妙幻想,我毅然放弃了在县城工作的机
会来到北京寻找就业机会,临时寄宿在一位近亲的工棚里。然而,在之后寻找工作的岁
月里,我可谓是历经磨难,到处碰壁,可靠的工作岗位申请不到,主要是因为没有工作
经验;那些被宣传的“神乎其神”的销售工作,又不是常人所能胜任的。在被迫无奈之
下,我也曾尝试接受一些培训,也曾到职介所寻求机会,但最终发现要么是骗局,要么
就是因完全不能接受某种工作方式而作罢。清晰地记得,在这段艰苦求职的时间里,我
遭遇了很多的身体折磨,有一次被大雨淋透,只好躲在潘家园的天桥低下避雨,直得很
晚才回到马驹桥的临时居所;还有一次因为囊中羞涩一整天没吃饭,直到晚上7点多才
回到亲戚的职工餐厅填饱了肚子...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103
23
1938年2月上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两位女作家———丁玲
和萧红,因为抗日救亡事业而巧遇于当时的抗日前线山西临汾。接下来,她们由临汾经
运城到西安,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经常见面,过从频繁的时光,直到是年4月17日夜,萧
红告别丁玲和西安,返回武汉。
对于丁玲和萧红这次烽火岁月里的不期而遇,以往的研究者、传记作家,包括电影编导
,多持赞叹与褒扬的态度,认为其“珍贵”、“难得”,堪称文苑佳话。在他们的学术
或艺术视线里,丁玲和萧红的相见与相处是愉快的、和谐的,彼此之间也是欣赏的、尊
重的。用葛浩文《萧红评传》里的话说:“丁玲与萧红一见如故,她(指丁玲———引
者)可能从这位年轻女作家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战前形象,所以两人很快就成了密友。”
相关的研究与创作如此评价或表现丁玲与萧红的相逢以及她们之间的关系,当然不是研
究者与创作者的一厢情愿和自以为是。这里,最直接和最可靠的依据,无疑来自丁玲的
散文《风雨中忆萧红》。这篇作品写于1942年4月25日,即萧红病逝于香港的三个月零
三天之后。当时在延安窑洞里的丁玲,正处于极度的烦恼与困惑之中———是年3月9日
,她在《解放日报》发... 阅读全帖
r*******o
发帖数: 1252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enyouhao (金童心), 信区: Poetry
标 题: 【秋来忆家国】忆家园之同根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2 08:03:24 2011, 美东)
新书思古迹,名剑悟秋寒。圣恩赎心罪,闲愁梦家园。铭记三江一寸土,惜金岁月逝华
年。奇庸今日赴明天。
弟兄聚老舍,姐妹勤相怜。贤情忆往事,卑谦道平安。忘怀四海七国米,故乡清泉水最
甜。春风何时罩我还 ?
p*********n
发帖数: 7788
25
来自主题: SUDA版 - [合集] 苏州一碗面之奥灶面
☆─────────────────────────────────────☆
GUSU (唐寅) 于 (Mon Apr 26 19:33:22 2010, 美东) 提到:
清乾隆年间,昆山,来了一个天大的人物。此人就是爱下江南闲逛的皇帝老儿。
这一日,乾隆皇帝微服出行,不知不觉间时已晌午,肚子饿得咕咕乱叫。抬头看,前面
有店招,歪歪扭
扭写着“颜复兴面馆”几个大字,顿时精神一振,走进一看,却大失所望。只见里
面黑咕隆咚,灶头就挤在狭小的店堂里。天子虽十分懊恼,可又耐不住腹中饥饿,无奈
只得叫店中的老
妪做上一碗。一尝,味道却格外的鲜美。于是,他指着灶头问道:“这是什么面?”
这老妪本也是个心灵手巧的绣娘,只因年纪大了,耳聋眼花,才盘了这家小面馆度日。
眼睛不好,灶头
上的龌龊也看不出来,为此常被客人埋怨。这时候见人指着灶头说话,以为又在责怪灶
头上脏,连忙赔
笑:“客官休怪,眼睛看不清,弄得鏖鏖糟糟的。”
这 “鏖糟”两字本是苏州一带土语,意思是“龌龊得很”。乾隆爷哪听得懂这?于是
问随行的太监。那太
监同样是云里雾里,可圣上的话又不能不回,急中生智,答道:“这是奥灶面,奥...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26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读明诗之何景明
何景明老爸也许是岳阳楼记的爱好者。春和景明,这名字给人印象很好。加上薛蕙说
,俊逸终怜何大复,粗豪不解李空同, 王士禛道,藐姑神人何大复,致兼南雅更王风
, 更加以姑射仙人风度许之,自然引发一下,由诗及人,让人想到何先生其人是否也
俊逸潇洒, 一如其诗。
可是,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中居然说何,“形貌短小,且秃笄也。”这也太打击了。钱
谦益不喜欢何景明,是因为最痛恨何景明说”诗至陶而溺,谢力振之,古诗之法亡于谢
。文靡于隋,韩力振之,古文之法亡于韩。“ 钱在他小传后愤慨批判道,
呜呼,诗至于陶谢,文至于韩,亦可以已矣,仲默不难以一言抹杀者,何也?渊明之诗
,钟嵘以为古今隐逸之宗,梁昭明以为跌宕昭彰,抑扬爽朗,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
直上。评之曰溺,于义何居?运世迁流,风雅代变,西京不得不变为建安,太康不得不
变为元嘉,康乐之兴会标举,寓目即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正所以畅汉魏之飙流,
革孙许之风尚。今必欲希风枚、马,方驾曹、刘,割时代为鸿沟,画晋、宋为鬼国,徒
抱刻舟之愚,自违合筏之论。昌黎佐佑六经,振起八代,‘文亡于韩’,有何援据?
其实读来,何仲默好像是说古文亡于韩,古诗亡于谢,不过也...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7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她的种种经历令人啧啧称奇,随着大陆电视连续剧《武媚娘传奇》的热播,人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到这位中国历史上特立独行的女皇帝身上。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华浊水所著《中国帝王后宫私生活之谜全纪录》一书中,作者在《武则天独掌大唐江山之谜》这一章节简述武则天非比寻常的人生经历。
大陆演员范冰冰在《武媚娘传奇》中饰演的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年),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14岁时被唐太宗挑入宫选为才人,太宗死后为尼。高宗时复召为昭仪,永徽六年立为皇后,参预朝政,后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中宗即位,她临服改制。次年,废中宗,立睿宗。载初元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神龙六年中宗复位,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是年冬死。
唐太宗身体不适,太子李治入奉汤药,恰好武媚娘侍侧,李治见她长得美丽动人,不禁心神动荡,两人目光交错时,武媚面含羞色转过脸。李治苦于没有机会与她说句话。一天周围无人,媚娘奉金盆水跪进,李治手伸进水盆里,把水洒在武媚衣服上,且挑逗说:“乍忆翠山梦里魂,阳台路隔岂无...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939
28
响应季先生的号召——读《牛棚杂忆》有感兼悼季羡林先生
响应季先生的号召——读《牛棚杂忆》有感兼悼季羡林先生
一笑/YeShell
享年98岁的季羡林先生7月11日去世,至今已经过了首七,特来写一篇文章纪念他
。前些天为什么不写?其实,我跟季先生不沾亲不带故,也无师生之谊,此前未曾读过
季先生的任何大作,甚至连其大名都不甚了了,对其成就功绩就更无从知晓,因此,我
终究只算闲人一个。孔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谗也!”我虽是一个练武之人,没那么
多酸腐气,但季先生毕竟当世之鸿儒,我当以儒家之礼而敬之,在首七之内,是不敢动
笔的。
我在悼念季先生之前,先说说中国的祭奠礼法。按照中国的古礼今俗,悼念一个逝
去的人,只应将他的功绩写进悼词,只他的挑好处去悼念;同样纪念一个故去的人,只
纪念他的功绩,只纪念他的好处。古往今来,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中国历代帝王纪念
孔子如此,压国人纪念华盛顿如此,我们平民百姓纪念自己的逝去的先人如此。但是,
中国有一个人 ——近代最伟大的民族英雄毛泽东算是个例外。每次纪念他,都是连他
的“错误”一起“纪念”的。这样对待自己的民族英雄,我只能说是数典忘祖。孔子曰
:“八佾
S***E
发帖数: 1977
2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版庆]《北京城杂忆》
《北京城杂忆》,萧乾著,“中学图书馆文库”丛书之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年10月北京1版1印本。
趁着老婆和岳父母带着孩子出去玩,我利用难得的浮生半日闲把这本小书一口气读完。
关于萧乾我了解很少,只知道他是难得的二战时候在欧洲战场全程跟踪报道的中国记者
。老年以后和夫人文洁若合译了《尤利西斯》。大学时候寝室的老大斥巨资在席殊书屋
买了一套,我读了几页实在是无法参透。我相信老大也没有读完。后来老大在食堂公告
板上贴广告,把书折扣卖给了师弟。这件事使我深刻认识到严肃文学完全是穷人小圈子
里面的玩意儿,没有任何经济和娱乐价值。所以我基本不看任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
品,中国人的也不看。
本书是萧乾于1980到1990年代写的回忆文章的合集。书名《北京城杂忆》,其实这关于
老北京的回忆只是全书诸多板块之一,仅占全书篇幅的八分之一。书中其它还有关于欧
战、文革、以及民国人事的回忆。编者之所以采用这个书名,明面上我想是因为《北京
城杂忆》是所有这些回忆文章的发端之作,写作年代最早,带出了作者之后所有的回忆
文章。另一方面我阴暗的猜测是因为在本书所有回忆文章中,《北京城杂忆》是写旧北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生天之论--天堂有路何为径
1.十善业道:生天的福德(条件)

持五戒未来世可以继续生而为人,若加修十善就可以往生欲界天 。如《佛为首迦
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所谓具足修行增上十善。”
《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修习何业得生欲天?修十善业得生彼天。”
因此,受持五戒与力行十善,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的十善业道就是十恶业道的相反,十恶业道就是身、口、意的十种恶业。也就
是身恶业有三:杀、盗、淫;口恶业有四: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绮语);意恶
业有三:贪欲、瞋恚、愚痴(恶见、邪见)。
如《优婆塞戒经》卷6〈业品 第24 之1〉中云:
身三道者,谓杀、盗、婬;口四道者: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心三道者:妒
、瞋、邪见;是十恶业,悉是一切众罪根本。
所以,十善业就是指不造这十恶业,因为这十恶是一切众罪的根本。经中接著说:
如是十事,三名为业,不名为道;身口七事,亦业亦道,是故名十。是十业道自作
他作,自他共作,从是而得善恶二果,亦是众生善恶因缘,是故智者尚不应念,况身故
作?
也就是说这十个业与道中,心的三业是我们的意识和意根所想的,还没有身口的行
为造作出来,只... 阅读全帖
q***2
发帖数: 412
31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艾比斯之梦
第6章 诗音翩然到来之日
序言
巴士马上就要来了。
从前当护士工作时,自己是搭巴士去迎接的一方,如今却是等待巴士的一方。我和世界
都改变了不少。
随著年纪渐长,愈来愈想不起最近的事,另一方面却变得经常想起从前的事。尤其是这
几年,时常重读年轻时写的日记,所以耽溺於回忆中的时间变多了。日记中记载的片段
,有许多事情早忘了,但也有不少如今仍能清晰地忆起。屡屡会心想「有有有,曾经发
生过这种事」,然后怀念地放鬆嘴角。
年轻时,感觉时间是以一定的速度笔直地流逝,但是对於如今的我而言,总觉得时光像
一条大幅蜿蜒蛇行的河流。记载於日记中的半世纪前的那些日子,反而比半个月前的事
更贴近许多。
当时的一天好漫长,有许多该作的事、想作的事,日子过得好充实。最近没什麼该作的
事、想作的事,发发呆后一转眼就天黑了,所以不太会觉得已过了一天。对而我言,年
轻时的日子反而比现在的日子更真实。
再过一些时日,我大概也会像从前遇见的老人们一样返老还童,连今天是西元几年也搞
不清楚。那或许也是一件愉快的事。年轻时辛苦工作,现在该轮到别人照顾我了,距离
我告别这个世界还有一段日子,就儘可能地安享晚年吧。
我想,现在能够...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28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USTC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xjjie (抵制日货), 信区: USTC
标 题: 忆管惟炎教授 /by 方励之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Thu Jan 27 19:58:08 2005) WWW-POST
忆管惟炎教授
方励之
我最后一次见到管惟炎教授是2002年4月,在台湾新竹的清华大学校园里。畅谈一晚。他
还是他的风格,沉稳、低调、严谨、有分寸、少有激发。说话平直简短,偶有冷幽默。管
惟炎教授的专精是低温物理。他的言谈行事也颇具低温属性。
我和管惟炎教授的第一次接触也是由于低温。那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科学院系统的
研究工作大半都停顿了。以研究凝聚态为主的物理研究所解散了它的理论研究室。但阴差
阳错,却成立了一个新研究室,13室,其课题是探测引力波,与凝聚态物理几乎全无关系
。这是“得益”于文化大革命。成立13室的原本目的是应中央当局的要求开展对爱因斯坦
相对论的“大批判”。但后来13室演变成了一个免于政治风暴的避风港。它以批判为名而
行研究之实。我当时在科技大学,认识几个13室的朋友,他们请我去
s*******w
发帖数: 2257
33
忆外公——中国心理学第一人张耀翔(一)
(2015-01-09 12:49:51)


作者:徐 方

现代心理学是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又是谁最早将西方心理学介绍给国人、并
使这门学问在中国站稳脚跟的?外公张耀翔于1937年在《我的教学生活》一文中这样写
道:“知我者莫若自己。最后请让我对自己十七年的工作,试下一客观评价:张某对心
理学并没有什么特殊贡献,不过他把心理学在国人心目中演成一个饶有兴趣、惹人注目
的学科,则是事实。民国九年(1920年)以前,心理学在中国太神秘了,太枯燥了。凡
听过他讲授或读过他文章的人,大都感觉兴趣,留下深刻印象。从此,对心理学注意的
不知凡几。因受他影响而志愿专门研究,毕业出去担任同样学科而成功的,亦不乏人。
这些,当然同时...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4
来自主题: _WHandFriends版 - 读《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整部书,我比较看重前半部分,也就是为学的部分,也就是作者做学生以及做小学
中学老师的部分,一入大学作教授,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余自入北大,即如入了一是
非场中。自知所言触处有忤,然亦无自奈何。”(P175)一作教授,人已定型,惟有坚
持之功了,五十年如一日,时局的动荡并不妨碍结出硕果,比如《国史大纲》成书于一
九三八年,国难当头,作者在宜良北山岩泉下寺和上寺各住半年,过着半隐居的生活,
后一年,“迁居一废园中,名耦园”,完成《〈史记〉地名考》,作者欣喜地说:“余
先一年完成《国史大纲》,此一年又完成此书,两年内得成两书,皆得择地之助。可以
终年闭门,绝不与外界人事交接。而所居林池花木之胜,增我情趣,又可乐此而不疲。
宜良有山水,苏州则有园林之胜,又得家人相聚,老母弱子,其怡乐我情,更非宜良可
比,洵余生平最难获得之两年也。”(P249)
自入大学作教授以来,以前那种“师生相聚,俨如一家”的氛围不见了,而“只是
一职业,只是求生活一手段”而已了,(P161)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再象教小学中学时
那样融洽了,比较突出的例子是与冯芝生接触,真的只是接触而已,很难称之为交往,
钱先生对他可能...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5
来自主题: _WHandFriends版 - 读《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写到初入大学教书时,作者发了这样一段感慨:“余在小学任教十载又半,初到集
美,为余职业上一大转进。然余未先有他处接洽,一年即匆匆离去。在中学任教整整八
年。初到燕大,又为余职业上另一大转进。又仅及一年,即匆匆离去,亦未先有他处接
洽。余性顽固,不能适应新环境,此固余之所短。然余每告人,教大学有时感到不如教
中学,教中学又有时不如教小学。此非矫情,乃实感,必稍久乃心安,然亦终于离小学
入中学,离中学入大学。此亦可谓又一无可奈何之事矣。”(P167)
试看钱老师辗转各地教书育人,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果然都是“未先有他处接洽
”,他是以学问与世人相见。在苏中时,是任教苏州东吴大学的陈天一向胡适和顾颉刚
引荐他,陈天一与钱先生相识,“惟往来不甚密”,却告诉胡适来苏州不可忘两事,一
当购某书,“其二,则莫忘一见苏州中学之钱某。”胡适与作者的初见并不愉快,作者
这样评胡适:“余意适之既不似中国往古之大师硕望,亦不似西方近代之学者专家。世
俗之名既大,世俗之事亦扰困之无穷,不愿增其困扰者,则亦惟远避为是。”(P157)
而与顾颉刚初见,顾一见《诸子系年》稿,即说:“君似不宜长在中学中教国文,宜去...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6
来自主题: _WHandFriends版 - 读《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1919年,钱先生二十六岁,于后宅初级小学做幼童教育试验,即强调生活与学习的
融合。“余告若泰英章,余有一理想,当使一切规章课程尽融在学生之生活中,务使课
程规章生活化,而学生生活亦课程规章化,使两者融归一体,勿令学生作分别观。若使
彼等心中只分出一部分生活来服从学校之规章课程,另保留一部分生活由其私下活动,
此决非佳事。两人皆同意,请谈办法。余曰,欲求课程生活化,先当改变课程,如体操
唱歌,明是一种生活,但排定为课程,则学生亦以课程视之。今当废去此两课,每日上
下午必有体操唱歌,全体学生必同时参加,余等三人亦当参加,使成为学校一全体活动
,由英章任指导。若泰英章对此皆表赞同。”(P118)
钱先生对作文课的生活化教学作了详细记载:“余告诸生,出口为言,下笔为文。
作文只如说话,口中如何说,笔下即如何写,即为作文。只就口中所欲说者如实写出,
遇不识字,可随时发问。一日,下午第一课,命诸生作文。出题为《今天的午饭》。诸
生缴卷讫,择一佳者,写黑板上。文云,今天午饭,吃红烧猪肉,味道很好,可惜咸了
些。告诸生,说话须有曲折,如此文末一语。”(P125)
“又一日,命诸生各带石板石笔铅笔... 阅读全帖
g*****g
发帖数: 6798
3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许纪霖:悼高华 忆高华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JU 讨论区 】
发信人: yudaoshi2 (鱼道士), 信区: NJU
标 题: 许纪霖:悼高华 忆高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28 09:04:36 2011, 美东)
许纪霖
江南的冬天,阴沉沉地冷。北来的寒风传来了噩耗:高华教授在12月26日的深夜,悄悄
地走了。
消息是那样的突兀,让朋友们猝不及防。高华的病已经多年,每一次的病情加重,都被
他的坚强与乐观超越,以至于我们都相信奇迹会一再出现,顽强的生命意志能让他走得
更远。病榻中的高华,总盼着再去一次台湾,说是去治病,但我猜,恐怕他想在来日无
多的生命里,去台北会会老朋友,看自己所爱的宝岛最后一眼。朋友们因此还为他募捐
,祝福他在来年的开春一遂宿愿。但是,春天尚未到来,高华却倒在凛冽的冬寒之中。
高华兄,难道你真的走了吗?
我已记不得第一次见到他的情景,真正深入的交往,也是从一个寒冷的冬天开始。十一
年前,一帮在绝望中彷徨的学界朋友,决定参照《剑桥中国史》的模式,携手重新书写
中国的近现代历史,这就是后来出版的《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二十余位作者之中,
来自南京大学历史系的...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1862
38
Memories of My Melancholy Whores。。。原书名都已经那么赤裸裸了,中文名为什么
就需要委婉呢?。。。
我刚想到的书名有:
忆我忧娼
忆我愁娼
愁娼之我忆
愁娼之忆
等等。。。我个人觉得头两个不错。。。
x*****3
发帖数: 89
3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西游记完整贯穿了中国人文化根流的整个生态系统,所以跟着西游记走是没错的,能让
你游历一个完整的文明系统.....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1) 真不真 假不假 (2) 妖怪变帅僧变傻 (3) 三藏变老虎 (4) 寻常之中有非
常 (5) 须从头收拾旧山河 (6) 为什么会有笑话 (7) 方向是不可以错的
PDF TXT订阅 PDF订阅 mp3播客 mp4播客
(1)真不真假不假
却说那怪把沙僧捆住,也不来杀他,也不曾打他,骂也不曾骂他一句。这是为何?从妖
怪的角度是这么看这个问题的。那妖怪绰起钢刀,心中暗想道:“唐僧乃上邦人物,必
知礼义;终不然我饶了他性命,又着他徒弟拿我不成?——噫!这多是我浑家有甚么书
信到他那国里,走了风汛!等我去问他一问。”也就是说,妖怪认为虽然是沙和尚也跟
着来捣乱,但是这事情貌似根子不在老沙身上,他只是个敲边鼓的角色。
那么,其实,你知道,我不会只从妖怪的角度来分析的。我认为,乃是因为老沙这次关
难中的表现超好超合格,所以菩萨他们就不让妖怪为难他。让那妖怪想老沙师父唐僧去
了。他以妖怪之心,度唐僧之腹“唐僧乃上邦人物,必知礼义;终... 阅读全帖
x*****3
发帖数: 89
4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西游记完整贯穿了中国人文化根流的整个生态系统,所以跟着西游记走是没错的,能让
你游历一个完整的文明系统.....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1) 真不真 假不假 (2) 妖怪变帅僧变傻 (3) 三藏变老虎 (4) 寻常之中有非
常 (5) 须从头收拾旧山河 (6) 为什么会有笑话 (7) 方向是不可以错的
PDF TXT订阅 PDF订阅 mp3播客 mp4播客
(1)真不真假不假
却说那怪把沙僧捆住,也不来杀他,也不曾打他,骂也不曾骂他一句。这是为何?从妖
怪的角度是这么看这个问题的。那妖怪绰起钢刀,心中暗想道:“唐僧乃上邦人物,必
知礼义;终不然我饶了他性命,又着他徒弟拿我不成?——噫!这多是我浑家有甚么书
信到他那国里,走了风汛!等我去问他一问。”也就是说,妖怪认为虽然是沙和尚也跟
着来捣乱,但是这事情貌似根子不在老沙身上,他只是个敲边鼓的角色。
那么,其实,你知道,我不会只从妖怪的角度来分析的。我认为,乃是因为老沙这次关
难中的表现超好超合格,所以菩萨他们就不让妖怪为难他。让那妖怪想老沙师父唐僧去
了。他以妖怪之心,度唐僧之腹“唐僧乃上邦人物,必知礼义;终... 阅读全帖
r*******o
发帖数: 1252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enyouhao (金童心), 信区: Poetry
标 题: 【秋来忆家国】忆家园之父母恩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3 18:50:18 2011, 美东)
风有雨,人无言。别梦依稀今几年? 北斗隐,何处是家园。
醉夜雾,醒秋蝉。母恩父爱一忘难! 东方明,月船送我还。
r*******o
发帖数: 1252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enyouhao (金童心), 信区: Poetry
标 题: 【秋来忆家国】忆家园之往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5 20:27:48 2011, 美东)
远空忧,近离愁,大江东去浪淘秋。 往事心中过, 全入海流。
前思悠,后梦游,齐天北望月如钩。 红尘滚滚续, 一展歌喉。
j*j
发帖数: 5564
43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忆江南- 送给晨曦
我知道晨曦mm最希望的生活就是在离西湖不远的地方有一个自己的小窝;工作之余能够
经常在湖边走走看看,看山色空朦,看水光潋滟,看十里荷花,看三秋桂子,看苏堤春
晓,看断桥残雪。。。还记得上次冬天杭州大雪,你还特意跑到断桥边,为给大家拍几
张断桥雪景,真是情意可人。。。
mm现在又不得不为了事业和生计,孤身一人漂泊南洋。相信在某一天,你会在你梦萦魂
牵的家乡得到满意的事业机会;你很快会有重游你的江南的机会;我们都会。。。
特意选一首《忆江南》送给你。这首曲子,我应该是在初中的时候学的,但是现在在网
上始终没有找到这个调子的曲子。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多年以后,我已经忘掉原来的调子
,把别的调子错按在《忆江南》头上了?
不过,你前天的清唱提醒了我,既然没有伴奏,我也清唱一曲赠送给你吧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wh
发帖数: 141625
44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江南好,最忆是钱塘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em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xiaoputi (小菩提), 信区: Memory
标 题: 江南好,最忆是钱塘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27 21:06:59 2011, 美东)
发信人: xiaoputi (小菩提), 信区: Girl
标 题: 江南好,最忆是钱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27 21:05:18 2011, 美东)
在别人微薄上看到的:
http://weibo.com/1677947490
感想就是喝西湖藕粉的时候,即使没去过西湖的人也会有这个感受。看来嗅觉,味觉,
视觉和意识都是相通的。
~~~~~~~~~~~~~~~~~~~~~~~~~~~~~~~~~~~~~~
江南好,最忆是钱塘。秋天的杭州城,满城桂雨,暗香浮动。中午时分由北山路江南文
学会馆拾级而上,江南文学会馆有个更好听的原名,叫穗庐,曾经进去过几次,青苔石
阶,有书室在偏隅一角,闹中取静。登小山,过栖霞岭,山与湖,葱郁的绿,近水则灵
,有山则仙,玉带桥立,轻舟来往。钱塘好,最爱是西湖。
~~~~~~~~~~~~~...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 现代荆轲:忆父亲周宇驰
言论】 现代荆轲:忆父亲周宇驰 (2014-11-23 09:42:34) 下一个

周宇驰
每个时代都有领先于时代的进步思想存在。从《五七一工程纪要》中不难发现其
独特的锋芒: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说真话、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反封建主义、反专制的精神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如今四个十年过去了。每年的这个日子,我会和许多受“九一三”事件牵连的人一
样,思绪万千。在40年前,我已经下了结论:从政治生命这个层面上讲,政治上的我,
已经随着我父亲死去了。遗憾的是,40年来的经历证明了我的预言。
关于“九一三”,的确是一个令我难以回避又难以把握的命题。鉴于我与之40年的
渊源,我想尝试一下管中窥豹,来谈谈自己的所知、所感、所想。
我对历史知之甚少。我认为:研究历史就是要细,因为往往细节导致拐点或突变,
所以点点滴滴,都要记录下来。作为个人回顾历史,却不能走得太近,否则深 陷其中
,枝枝蔓蔓,历历在目,只...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沈英:忆黄万里遗嘱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21 09:18:38 2016, 美东)
2001年8月8日,黄万里的手书遗嘱,心系江河治理和人民的安危。(知情者提供)
1953年至1958年我在清华大学水利系学习,黄万里先生教授水文学课程,我做了黄先生
的学生。后来,我在清华大学水利系水工结构教研组工作。改革开放以后,我常陪伴在
校外工作的同学到家中看望黄先生,有时和黄先生在校园相遇也会驻足交谈,他几次约
我到他家喝下午茶(品咖啡吃小点心),黄先生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家治河大事,我总能
聆听到黄先生讲解有关治河理念和对策方面的知识,他常提出水利系教师作为水利工作
者应具备的学识和责任的见解,有时我也向黄先生请教黄河和长江治理方面的问题,他
的谆谆教诲,使我在扩展知识面和为师之道方面受益匪浅,增加了我对黄先生的崇敬和
敬爱之情。
黄万里的学生沈英教授介绍黄万里给其写下的遗嘱,多次被掌声打断。
黄万里先生2001年8月27日辞世... 阅读全帖
J*G
发帖数: 6489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usicVideo 讨论区 】
发信人: JGG (人间四月天), 信区: MusicVideo
标 题: 十年一个轮回:忆94香港红勘摇滚之夜(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2 13:34:44 2009)
十年一个轮回:忆94香港红勘摇滚之夜
作者:xukong
昨天回寝室一个同学正在看94年香港演唱会,看到窦唯、张楚、何勇、唐朝十年前的样
子,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一晃十年了,他们在94年香港上演了中国摇滚史上最富激情
的一幕,四股代表中国最具实力的摇滚力量为香港展示了中国内地摇滚顽强而又暗藏的
生命力,除了窦唯,其他人都开始慢慢退出舞台,但最近又纷纷打算复出。
“我的家就在二环路的里面 ,我的家就在钟鼓楼的这边,我的家就在这个大院的里边
。我的家 我的家 我的家就在这个地球的上边”
虽然传闻何勇打算复出,或许是因为对音乐还有眷恋,或许由于生活的压力,或许~~~~
~~~`。但他已经无法再给大家带来当年那种当年朋克的激情了。这个曾在94年演唱会上
向现场的女歌迷问:香港的姑娘们,你们漂亮吗?并且发表了“四大天王中除了张学友
其他都
p*x
发帖数: 260
48
来自主题: HuNan版 - 忆秦娥
忆秦娥.思秋 李白
〔题考〕【词综】载此词,调名[桂殿秋]。【苕溪渔隐丛话桂花曲】云:「仙女
侍,董双成,桂殿夜凉吹玉笙。....」此[桂殿秋]一名由来。据许彦周【诗话】谓是
李卫公所作。【湘江诗话】谓是均州武当山石壁上刻之,云神仙作。【词综】引吴虎臣
云此太白词也。而【词苑丛谈】则谓晚唐人词作(见上篇)。然此调与[菩萨蛮]为词
中最古者,郑樵【通志】云:「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如此信然。此调别名甚多,计
有[玉交枝]、[碧云深]、[双荷叶]而[秦楼月]则与[忆秦娥]同取词中首句为
之名。
〔作法〕本调为四十六字。「秦楼月」、「音尘绝」二句俱迭,「灞」「汉」二字
必用仄声;而名家尤多用去声,音调始畅。第一句为平平仄。次句为辘轳体,第一字必
须用平,否则两秦字不能辘轳。第三垒句即上句之末三字,第四、五句均四字,为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后半改首句为七字,句法与[菩萨蛮]首句同。余与前半无异。(第
一句第二字,第二句第三字,第四句第一、三,字均平仄不拘。)
箫声咽,
○⊙▲ (仄韵)
秦娥梦断秦楼月。
○○⊙●○○▲ (协仄韵)
秦楼月,
○○▲ (迭三字)
年年柳色,
⊙○⊙● (句)
wh
发帖数: 141625
49
来自主题: _WHandFriends版 - 读《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写到在小学教书时期,也就是二十岁左右吧,作者说:“时余已逐月看《新青年》
杂志,新思想潮流坌至涌来。而余已决心重温旧书,乃不为时代潮流挟卷而去。及今思
之,亦余当年一大幸运也。”(P103)写到转入无锡省立第三师范任教时(1923年)则
说:“日本自明治维新,而汉学说开新境界。中国自新文化运动起,古籍遂成国渣,疑
古非孔,新义迭出,两国相异在此。”(P144)在那有亡国灭种之忧的年代,作者正年
轻,对于本民族的文化却能够不失信心,与当时看,或有不合时宜者,今天看,则实在
难能可贵。作者与五四人物打交道,都只是书生本色,可谓不忮不求,比如与胡适交往
,也是只谈学问,意见相左时更是不稍假借,比如初次见面,把大名鼎鼎的胡适当成大
学问家,当众打听了两本想找而找不到的比较生僻的书,弄得胡适很没面子,事后才想
到其中的人情世故,十分抱歉起来(P156)。又比如初到燕大时,司徒雷登设家宴招待
,“问诸人到校印象。余直答,初闻燕大乃中国都会大学中之最中国化者,心窃慕之。
及来,乃感大不然。入校门即见M楼S楼,此何义,所谓中国化者又何在。此宜与以中国
名称始是。一座默然。”(P164)一句客套的问...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50
来自主题: _WHandFriends版 - 读《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1908-1910,十四岁到十六岁,常州府中学堂
某一日,已忘以何因缘,得偕三数同学进入元博师之住宅,又得进入太老师敬山先
生之书斋。四壁图书,临窗一长桌,桌上放数帙书,皆装潢巨制。坐椅前有一书,已开
帙,似太老师正在阅读。就视,乃唐代李义山诗集,字大悦目,而眉端行间朱笔小楷批
注几满,字字工整,一笔不苟。精美庄严,未曾前见。尚有碎纸批注,放在每页夹缝中
,似临时增入。书旁有五色砚台,有五色笔,架在一笔架上,似临时尚在添写。余一时
呆立凝视,但不敢用手触摸。因念敬山太老师乃一史学巨宿,不知其尚精研文学,又不
知其已值晚年,而用力精勤不息有如此。此真一老成人之具体典型,活现在余之目前,
鼓动余此后向学之心,可谓无法计量。较之余在小学时,获亲睹顾子重、华紫翔诸师之
日常生活者,又另是一境界。P63【他处另提老成人之具体典型有二,聊附于此:唐文
治蔚芝(P149)钱基博子泉、金松岑(P154)】
余是时读曾文正《求阙斋记》,常念当自求己阙。如袁绍多疑少断,自念余亦多活
动,少果决。因此每晨起,必预立一意,竟日不违。日必如此,以资练习。P78
1912,十八岁,三兼小学
前在私塾时,四书仅读至...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