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释教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S**U
发帖数: 7025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的教証
「谈论戏笑法,长行与解释;如是我闻等,迷惑于世间」。
把释迦佛说的「如是我闻」,说成「迷惑世间」。这是赞扬嘛?
还有,此经有称释迦为佛嘛?为什么经文直呼「释种悉达多」等,而不用敬语呢?这是
表态。
「余佛出善时,释迦出恶世」是赞还是贬,要看上下文。不要自己有了主观想法,就硬
往经文上套。要尊重经文本身前后的一致性。
S**U
发帖数: 7025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的教証
要说「诸佛」,看看十卷本说的,诸佛出世时,「衣裳不割裁」。释迦所制,出家人穿
衣割裁,自然不是诸佛之一了。
T16n0671_p0584b22(00)║ 诸佛不出世,  正时出于世。
T16n0671_p0584b23(00)║ 无人夺有相,  衣裳不割裁;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6/0671_010.htm
经文说「正时」,看看下文说诸佛出世的正时是什么∶
T16n0671_p0584b01(00)║ 正时及三灾,  及于二恶世。
T16n0671_p0584b02(00)║ 我及余正时,  释迦末世时;
T16n0671_p0584b03(00)║ 释种悉达他,  八臂及自在。
T16n0671_p0584b04(00)║ 如是等外道,  我灭出于世;
T16n0671_p0584b05(00)║ 如是我闻等,  释迦师子说。
「诸佛只有在正时出世」,「我跟其他的佛出现于正时。出末世的释迦,是外道。」两
段经文,意义前后一贯。
S**U
发帖数: 7025
3
如果有两个求那跋陀罗,那么恭喜你,你发现了大藏经中的错误。
大正藏中,《佛说树提伽经》收有两个版本,一为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4/0540a001.htm
一为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4/0540b001.htm
此经高丽藏与中华藏都说是「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http://jinglu.cbeta.org/cgi-bin/jl_detail.pl?lang=&sid=zuuvppa
刘宋时的求那跋陀罗,若是中天竺人,就不应叫于阗国三藏。
依你的说法,于阗国的求那跋陀罗,应该称「梁」或「陈」,不是「宋」。
「释教录」所谓梁时于阗国的求那跋陀罗,只有一个事迹,看来与「大唐内典录」的记
载来源一样,虽然可以参考,但以此定论有两个求那跋陀罗,证据还不够充分吧!
历代修大藏经的人,看来也没有把「刘宋中天竺求那跋陀罗」与「梁于阗国求那跋陀罗
」当成两人。
b*****l
发帖数: 3821
4
就用你举的<大唐内典录>吧,它也区分了‘求那跋陀罗’和‘求那跋陀’.
<大唐内典录>卷四:
“中天竺国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善大乘学。时人亦称为摩诃乘。亦云衍。
元嘉十二年。来至扬都。帝深崇敬。彭城王刘义康。南谯王刘义宣。并师事之。”
<大唐内典录>卷五:
“太清二年。忽遇于阗婆罗门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有胜天王般若梵本。那因祈请。
乞愿弘宣。求那跋陀嘉其雅操。壑然授与。”
同一本资料<大唐内典录>和<开元释教录>一样,
既记载了卒于宋明帝年间的‘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
又记载了几十年后有胜天王般若梵本的于阗婆罗门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
至于大藏经中提到的译者,大藏经也不是一点错误都没有,
大正藏和高丽藏与中华藏就不一致,金代的房山石经也是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以讹传讹也不是自你开始。
S**U
发帖数: 7025
5
如果有两个求那跋陀罗,那么恭喜你,你发现了大藏经中的错误。
大正藏中,《佛说树提伽经》收有两个版本,一为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4/0540a001.htm
一为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4/0540b001.htm
此经高丽藏与中华藏都说是「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http://jinglu.cbeta.org/cgi-bin/jl_detail.pl?lang=&sid=zuuvppa
刘宋时的求那跋陀罗,若是中天竺人,就不应叫于阗国三藏。
依你的说法,于阗国的求那跋陀罗,应该称「梁」或「陈」,不是「宋」。
「释教录」所谓梁时于阗国的求那跋陀罗,只有一个事迹,看来与「大唐内典录」的记
载来源一样,虽然可以参考,但以此定论有两个求那跋陀罗,证据还不够充分吧!
历代修大藏经的人,看来也没有把「刘宋中天竺求那跋陀罗」与「梁于阗国求那跋陀罗
」当成两人。
b*****l
发帖数: 3821
6
就用你举的<大唐内典录>吧,它也区分了‘求那跋陀罗’和‘求那跋陀’.
<大唐内典录>卷四:
“中天竺国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善大乘学。时人亦称为摩诃乘。亦云衍。
元嘉十二年。来至扬都。帝深崇敬。彭城王刘义康。南谯王刘义宣。并师事之。”
<大唐内典录>卷五:
“太清二年。忽遇于阗婆罗门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有胜天王般若梵本。那因祈请。
乞愿弘宣。求那跋陀嘉其雅操。壑然授与。”
同一本资料<大唐内典录>和<开元释教录>一样,
既记载了卒于宋明帝年间的‘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
又记载了几十年后有胜天王般若梵本的于阗婆罗门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
至于大藏经中提到的译者,大藏经也不是一点错误都没有,
大正藏和高丽藏与中华藏就不一致,金代的房山石经也是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以讹传讹也不是自你开始。
S**U
发帖数: 7025
7
(一)引论
《楞伽经》(梵文∶Lankāvatāra-sūtra),是大乘佛教中综合了『虚妄唯识系』及『真常唯心系』之重要经典,亦即说明唯心、如来藏及阿赖耶识之教义。
印度论师中,属「瑜伽行中观派」的都重视《楞伽经》,如将佛法传入西藏的寂护论师,他的《中观庄严论》,就说《楞伽经》「偈颂品」已包括了大乘所有义理。《楞伽经》对汉传佛教影响也很大,相传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曾将宋译本《楞伽经》授与慧可,并云∶「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因而此经成为禅宗祖师传承所依据之重要经典,达摩以后,直至弘灿无不注释、读写此经,以此经为修禅之蓝
本。《传灯录》记载五祖曾在墙壁上画有楞伽修定图,可见到五祖时,还以此经为禅宗主要根据。到了六祖惠能,因听《金刚经》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开悟后,才以《金刚经》代替了四卷《楞伽经》。藏传宁玛派的最高法门「大圆满」,也把《楞伽经》列为基本经典。
这一部重要的大乘经,在「偈颂品」中竟然将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与外道并列,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二)《楞伽经》译本
《楞伽经》共有五种汉译本。第一个译本是中印度三藏法师昙无谶译出,...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聖教中和阿賴耶識的連緊
无著『摄大乘论』
复次,声闻乘中亦以异门密意,已说阿赖耶识,如彼《增一阿笈摩》说∶世间众生,爱
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熹阿赖耶;为断如是阿赖耶故,说正法时,恭敬摄耳,
住求解心,法随法行。如来出世,如是甚奇希有正法,出现世间。于声闻乘《如来出现
四德经》中,由此异门密意,已显阿赖耶识。于大众部阿笈摩中,亦以异门密意,说此
名根本识,如树依根。
无著所引的这段《增支部尼柯耶》的经文系描述如来出现于世具有四种功\德,汉译的
有部《增一阿含》中并没有《如来出现四德经》,若只就内容来看,汉译《增一阿含》
卷十七,<四谛品>第三经(大正二·631b)可视为与无著所引为同类者,只是爱、乐
、欣、熹阿赖耶的部份变成「多有所著」;「非阿赖耶法」变成「不染著法」,当然仅
以此,很难马上将其视为阿赖耶。
在巴利文《增一阿含》(A^nguttara-Nikaaya)<四法品>第一百二十八经则有与
无著所引几乎完全相同的经文∶
AAlayaaraamaa bhikkhave pajaa aalayarataa aalayasamuditaa,saa
Tathaagatena anaala...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每日教言
如今,我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边是永恒的黑暗,一边是光明福祉,今后要去向哪
里,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座的道友都发了菩提心,出家人当然是了无牵挂,唯一的
任务就是行持正法;而即使是在家人,对世间的执著也要有所减轻。
--《前行广释》
智悲佛网
有些人做的事就像芝麻一样小,但到处表功的声音,却像雷声一样大。这就如同被淋湿
的木柴,燃火的能力非常微弱,但冒出的滚滚黑烟,却四处弥漫。
今天 08:38
索达吉堪布微博
佛教徒每天要多次忆念三宝的功德引生信心,忆念三宝的恩德引生感恩心,在信心和感
恩心中至诚祈求三宝加持,就能使三宝加持融入自心,使我们的内心能比以前更珍惜暇
满人身,能更迫切地求解脱,能更如法、更严谨地取舍业果,能更争分夺秒地闻思修行
,这样也才能更有力、更顺利无碍地做到利益众生。
9月18日 18:53
益西彭措堪布微博
(1/2)我们想往生的心是不是真的?这很重要。到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但你不肯去,
还在牵挂,阿弥陀佛就没办法了,也不能绑你去。若是把你抓去了,给你显现的也不是
极乐世界,还是在六道中,阿弥陀佛也许就变成阎罗王了。因为你是不自由的,心没有
得到自在。所以出离...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每日教言
凡能伤害他人的恶劣言语,即使对怨敌也不要说,否则,就算你让他一时哑口无言、无
地自容,但你所骂他的那些话,就如同空谷的回声一样,最终会成熟在自己身上。因此
,大家在防范恶语方面一定要注意。
--《前行广释》
智悲佛网
到处宣扬别人的过失,谈论毫无意义的是非,完全是一种无稽之谈。海明威说:“我们
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今天07:55
索达吉堪布微博
我们无始以来恒时都处在非常颠倒的心态中,就像喝醉了的酒鬼,迷魂颠倒、浑然无知
。思维而观修人身义大、寿命无常、有漏皆苦、因果不虚这些极为重要的四方面会逐渐
使自心转为正常状态,真正变成解脱道合格的修行人。
9月20日18:41
益西彭措堪布微博
很多人都说:“我在念经!我在念佛!”你念经的时候也好,念佛的时候也好,心有没有
专注?是不是用心来念的?心是不是一直在这些内容当中?“念”是上面一个今字,下面
一个心字。今代表当下。心在当下,心在专注,就是念,不是光在口头上喊。虽然读得
都很流利,但是不知道有没有真正在念呢?
今天06:24
达真堪布微博
发表了博文 《持明前贤修规 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96讲...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11
嗔恨心之缘起生---无有自主
----<入菩萨行论> 安忍品摘要
安忍品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断除嗔恚;二、修安忍;三、恭敬有情。在
修持菩萨行的过程中,如果不断除嗔恚烦恼,会招致极大的违缘,给自己造成很大危害
。认识到此后,应尽力断除嗔恨心,以种种方便善巧修持安忍,而且要认识到有情助成
佛的功德去恭敬一切有情。
本品中有许多重要的修行窍诀. ,如果在听习本品时,将安忍窍诀铭记于心,在
日常生活中反复观修,一定能消减、断除自己的嗔恨烦恼习气。
《释量论》中也讲过:“诸因聚合时,其果怎不生?”整个世界上,大至宇宙天体,小
至分子原子等微尘,全部都是因缘而成,因缘一旦聚合,其果必然产生。
《俱舍论》中又说,悦意的对境、非理作意、相续中的习气未断,具足这三种因缘时,
自然而然会生贪心。对怨敌生嗔也是同样,依靠非理作意、对境现前、习气存在,嗔恨
心就会马上出现。因此,我们不应该怪别人,这完全是因缘和合的结果。”
比如你看不惯某人而生嗔恨心,这也许是前世的因缘,也许是他即生中的行为不如法、
语言不对头,具足这些条件之后,你的嗔恨...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每日教言 9-27
当你正在发怒时,可以观察这个嗔心的颜色、形状、本体是什么样的?它是从外在的敌
人身上来的,中间的虚空中来的,还是自己体内的某一处来的?它到底在哪里?这样一
剖析就会发现,嗔心犹如虚空,当下便消失了。
--《佛教消除烦恼的理论和方法》
智悲佛网
如何减少生活中的烦恼与压力
http://weibo.com/suodj
索达吉堪布微博
观想“稀有啊!能行正道断恶行善,实在太难,现在人间大多数的人都执持恶法、舍弃
善法,而我这一生竟然能业不颠倒,一向断恶行善,实在是稀有啊!”又想:“稀有啊
!我竟然遇上能趣入无上妙法的正轨,那么多人都没有机会趣入佛法,即使信了佛也不
知道怎么趣入修证佛法,而我竟然能趣入,实在稀有啊!”
9月26日 19:38
益西彭措堪布微博
在解脱的道路上,尤其在殊胜的大乘行道上,心量不能总是缩小,做事情不能总是退缩
。应该发出这样的愿:愿恒时无尽地铲除众生苦,给予众生乐,发利他心、做利他事没
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没有不利益众生的时候。解脱是心要解脱,圆满是心要圆满。心
解脱束缚,心变得无边无际,无穷无尽,这才是圆满。
今天 05:25
达真堪布微博
发表了博文 《遍智妙...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每日教言
离间语的过失非常大,我们造过这种恶业的话,一方面应该对此生起追悔心,另一方面
,以后要尽量化解自他之间的怨恨,哪怕看见两个人在吵架、关系不和,也应当尽心尽
力去劝解。
--《前行广释》
智悲佛网
这是1995年我跟上师如意宝在新加坡的照片,不经意中看到了它,不敢触摸的记忆由此
打开,脑海中浮现出一幕幕当年的美好画面……
今天07:12
索达吉堪布微博
我们在六道里面被束缚,不得自在,这是谁在束缚我们?是不是这些名闻利养在束缚我
们?不是。是不是这些清净、不清净的显现在束缚我们?不是。那到底是谁在束缚我们?
就是贪着、执着。不贪执,它就不会束缚你,不会伤害你。你去贪执了,它就会伤害你
的。
今天06:11
达真堪布微博
藏历初八药师佛节日。希望大家行持善法,护持善念,不做恶事。愿所有众生脱离病苦。
10分钟前
希阿荣博堪布微博
发表了博文 《遍智妙道【轮回痛苦】每日一问74》 - 每天观修四厌离法,必须逐一观
修吗? http://t.cn/zlnbQ2V http://t.cn/zlnbQ2c
7分钟前
闻法时,不能有“我”要获得安乐、幸福或者来生往生西方净土、铜色吉祥山,以及究
竟获...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每日教言
我们要对一切众生都观清净心,这样才不会有罪过。然而,这对凡夫来说比较难,在他
们眼里,除了自己以外都是坏人,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从而很容易诽谤菩萨。因
此,真正想修行解脱的人,这些无意义的罪业都应该避免!
--《前行广释》
智悲佛网
今天是九九重阳节,也是中国的老人节,愿每个人都能善待自己身边的老人,体谅他们
的言行,安慰他们的脆弱!愿普天下的老菩萨们健康长寿、安乐长久!
今天08:31
索达吉堪布微博
如果我们每天早晚都能够坚持一两个小时的禅修,在繁杂的社会和匆忙的生活中,也可
以感受到轻松与宁静的享受,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发现人的生命中最需要的是什么。
10月22日23:15
慈城罗珠堪布微博
证悟空性的人绝对是取舍因果的人。懂得了空性,才能真正了知因果自性。因果不能没
有,但是可以超越,你可以不受它的影响。虽然它在变化,虽然它在生灭,但是你的内
心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在显现当中如如不动,对你来说,这些缘法发生了就和没有发生
一样,这就是超越。
今天07:00
达真堪布微博
发表了博文 《遍智妙道【轮回痛苦】每日一问75》 - 每天需要观修几遍四厌离法? http://t.cn/z...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每日教言
作为学佛的修行人,观察上师和依止上师特别关键。现在汉地有一部分人,对上师根本
不观察、不了解,随随便便就去依止,依止完了又开始后悔、毁谤、舍弃,这样实在没
有必要。
--《前行广释》
智悲佛网
只有悲心而无智慧,就如同断臂的母亲见独子掉在河里,心急如焚,却无计可施;只有
智慧而无悲心,则像掌握高科技的犯罪分子,动动手指就可以翻天覆地,却只会贻害人
间。所以,智慧与悲心,犹如人的双足,缺一不可。
索达吉堪布微博
如果我们知道人生是痛苦的,反而会更不痛苦;如果我们以为人生是幸福的,反而会更
不幸福。因此,佛陀在讲述人生哲理的时候,首先让我们明白的,就是人生是苦。
慈城罗珠堪布微博
一讲空性,一讲一切法都是如幻如梦,都是假象,很多人就觉得做什么都没有意义了,
就开始消极了。不是这样!空性不是什么也没有,缘起的作用是有的。缘起本来就是变
化的,显现本来就是无常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心就平静了,稳定了。心不随境动的时
候,境自然就随心了。这个时候就得大自在了。
达真堪布微博
通常来说,具足四项条件的业力量会比较强大,也就是说一个行为有明确的意图、明确
的对象、采取了实质的行动并实现预期的结果。以杀...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每日教言
大家要生起无伪的出离心,对世间不要有任何耽执。当然,光有出离心还不够,如果没
有菩提心,善根不能成为成佛的因,如果没有空性见,善根不能直接成为解脱的因,所
以还要生起菩提心和空性见。
--《醒世歌释》
智悲佛网
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据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天有7100多人感染艾滋病。尤
其在环境恶劣的少数民族地区,许多人没有这方面的防范意识,艾滋病传播得非常快速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发愿要为这些地区的人防治艾滋病,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假
如你身边有这样的患者,也请尽己所能地给他们关爱!
多一分磨难,长一分见识;多一分享受,消一分福气。
索达吉堪布微博
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请大家以佛陀的大慈大悲精神,投入一点精力在预防艾滋病的工
作中。多关爱艾滋病人,为人类做出贡献。
慈城罗珠堪布微博
做布施是很方便的,一滴水、一粒米都可以做布施,这个果报不可思议。若发心到位,
而且有条件,布施越多越好。若发心不清净,即使布施再多,也是有污染的,将来果报
成熟时,也会掺杂一些不好的果报。比如有些人虽然有钱有势,但仍然烦恼、痛苦,就
是因为他们往昔布施时,善念里掺杂着诸多烦恼。
达真堪布微博
放下...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每日教言
如果一台电脑没有经常清理,很可能染上病毒而无法运行;同样,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常
用佛法清理自相续,也可能染上各种烦恼的病毒。所以,大家一定要长期闻思修行。
--《无量寿经广释》
智悲佛网
在我们佛学院的僧团中,有不少高学历、高素质的出家人,他们以前的世间地位再高,
出家后也依然非常谦卑,努力地修行放下自我,以真正做到无我为荣。同样,你们有些
人就算没有出家的缘分,但若想在世间上有一番作为,也应尽量学习无我的精神,这样
不但对他人有利,自己也可以心态平和地面对人生。
索达吉堪布微博
我们为什么烦恼痛苦?因为心胸狭窄、斤斤计较、自私自利、我执我爱;因为不肯容纳、
不肯圆融、不肯忍让、不会换位思考。发菩提心是磨炼心、训练心、纠正心的方式,是
为了打开胸怀。这样才能断除烦恼习气,才是解脱。否则任何时候都是自寻烦恼、自找
痛苦、没事找事。
达真堪布微博
放下执著不是一句空话。很多时候,肯吃亏才能学会放下。
希阿荣博堪布微博
修行中如果具备观察修、安住修及祈祷上师三要点,则具备正行无所缘;如果不具备三
要点,如同交税或者还债般应付了事,则没有任何意义,根本无法替代正行无所缘。
今天09:10来自新浪...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每日教言
修持禅定,对出家在家的行者来讲,都非常重要。如果一刹那也没有入过禅定,心很散
乱,那即使一天到晚在理论上划来划去,也无法真实改变相续。《菩提资粮论》云:“
众生诸烦恼,皆以乱心生,是故胜智者,旷修诸禅定。”
--《前行广释》
智悲佛网
学佛的最究竟目的,并不是为了保佑“我”,而是明白这个“我”并不存在。有了“我
”,才会招致“我”的各种痛苦;只有断除了对“我”的执著,才能从根本上拔除痛苦。
索达吉堪布微博
有的人觉得在家里学不了、修不成,必须要找一个寂静的地方,到某个寺院、某个道场
才能学修,才能成就。其实寂静处是可以创造的,若是自己会创造,哪里都是寂静处,
包括你自己的家都可以成为寂静处。你将各种事情做好,各种关系处理好,家里具备了
修行的条件,修行没有障碍,自己的家就变成寂静处了。
达真堪布微博
迁徙的鸟,洄游的鱼,高峰时段的城市,都能让人直观地见到业的力量。个体汇入群体
的洪流,不知所以,不由自主,又那样执著,不知疲倦,耗尽生命也在所不惜地向前向
前,为到达某个地方;然后,离开那里,原路返回,然后再去,再回,不尽往复。
希阿荣博堪布微博
发表了博文 《建造喇嘛仁波切舍利塔的功德利...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每日教言
无论修行还是发心,都要有耐心。但很多人没有,五年六年、十年八年以后,就觉得可
以了,“我已经做了多少多少年,了不起啊,可以退出了”,其实这足以看出一个人的
心态是否坚定。没有坚定长久的心态,做什么都很难成功。
--《前行广释》
智悲佛网
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喜爱利他者,比一般人更能忍受痛苦。比如将手伸进刺骨的冰水
中,普通人只能忍受60到90秒,但在喜爱利他者中,最出色的人,得分最高,往往能忍
受更长的时间。所以,当你习惯于利益别人时,痛苦很难轻易把你打倒。
索达吉堪布微博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都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小的笼子里。一说“这是我的家”,就执着
几十平米的空间;为了暂时的利益和精神寄托,就将周围的几个人执着为亲人。心门要
打开!是有家,但是没有我的家;是有亲人,但是没有我的亲人。把这个“我”去掉,
范围就大了,整个法界都是自己的家,到哪里都自在!
达真堪布微博
对其他生命的真诚关怀,能有力地帮助我们远离恶业。比如说,当我们的动机是不想让
众生遭受被杀的痛苦,我们就会坚决地远离杀业,因为即使之后通过忏悔可以清净“我
”的业障,“他”曾受的痛苦却是无法勾销的。同样,盗窃淫乱恶语诳语等...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每日教言
从最根本上来讲,作为一个修行人,如果你的心全部耽著在财物、名声等世间法上,内
在的修行就没有希望了。因此,随时随地都要祈祷上师三宝,让自己的心进入正确的轨
道。
--《前行广释》
智悲佛网
黑格尔在《生命的哲学》中讲:有个年轻死囚押赴刑场时,围观有个老太太突然冒出一
句:“看,他那金色的头发多么漂亮迷人!”即将告别人世的年轻人听后,朝老太太深
深鞠了一躬,含着泪大声说:“周围若多一些像您这样的人,我也许不会有今天。”慈
善不一定只是钱,试着对身边的人,说句贴心的爱语吧!
索达吉堪布微博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传承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法脉。经由释迦牟尼佛、莲花生大
师等传承祖师一代代传下来的,像河流般一脉相承、从未间断过的清净法脉。在这些法
脉当中,包含着我们肉眼看不见,但在修行过程中却可以体会到的来自上师们的无形加
持,这对我们的修行是非常重要的 「慧灯之光四:《三主要道论》讲记」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古罗马著名的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过:“导致痛苦的不是贫穷
,而是贪欲。”这句话说得非常对。正因为是这样,所以佛陀宣说了种种方法,以减少
人们的贪欲心,并增长对现实的满意度。
不管是微...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每日教言
也许跟前世和今生的因缘有关,有些人修行一直不能成功,有些旁生都喜欢呆在山中,
可是这些修行人却喜欢到闹市中,经常与人群交往;即使偶尔产生寂静的心态,也不能
长期保持,刚出家时往深山里跑,后来却又回到红尘中。这样确实非常遗憾。
--《费闲歌释》智悲佛网
对世间人来说,虽然为生计而赚钱也没什么问题,但在此过程中,如果不懂一些调心方
法,对身外之物输不起、看不破,到头来不管你是否得到了这些,都不是赢家。
索达吉堪布微博
藏历三十,释迦牟尼佛节日。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万花筒里的图案若坚实存在,则只能有一幅图案,不会有层出不穷的新花样。同理,一
切事物若固有、恒常,那么任何变化都不可能发生,一切就是僵死的。正因为事物不是
那样,才有了大千世界千姿百态。所以说,因无我而缘起。
希阿荣博堪布
发了 博文《遍智妙道【依止上师】每日一问1》
博文《遍智妙道【依止上师】每日一问1》
什么是上师?http://www.llzy.org/bbs/showtopic-645.aspx
发表了博文 《遍智妙道【依止上师】每日一问1》 - 什么是上师?http://t.cn/zjaSXo9 http://t.cn...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每日教言
对真正的修行人来说,不管在家还是出家都要守持清净的戒律。以戒律护持自相续非常
重要。
--《费闲歌释》智悲佛网
最近有很多关于2012年12月21日所谓世界末日的传言,有的是某些人冒充我的名义写的
。我本人并不相信这些传言,也没有说过要念什么咒语或经文,我只相信佛法和科学,
请大家不要误解!
慈城罗珠堪布微博
什么叫知足?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最快乐的,什么
都有,什么都好,这叫知足。知足是常乐,知足是圆满。其实做到了知足,就是修大圆
满;把握住了当下,就是修大圆满。追随过去,迎接未来,执着现在,是不会有圆满的。
达真堪布微博
受戒是自愿宣誓,表示自己决心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没有人强迫和命令你必须这样那样
。一旦发下了誓言,就该恪守,没做到的话要忏悔,并不是因为不忏悔你就会触犯某个
主宰者的权威而受其惩罚,而是因为不当行为会带来恶性后果,伤害到你自己,所以要
通过忏悔,通过心的改变去改变缘起,并最终改变结果。
希阿荣博堪布
发表了博文 《遍智妙道【依止上师】每日一问2》 - 按照共同观点,上师分为几种?
每种的定义是什么?http://t.cn/zjSqQDx...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每日教言
作为凡夫人,在行持善法方面力量很薄弱,在造恶业方面则相反,心态、行为、方便样
样齐全,所以大家要尽量祈祷上师三宝、依止对治法来调整自己的恶劣相续。
--索达吉堪布《费闲歌释》智悲佛网
《杂阿含经》中导师佛陀教导弟子:“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
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佛陀并教导应同样观受想行识的
无常。这说明我们所学的法义,无论观无常,还是观诸法为梦幻、空性等,都要落实在
五蕴之中,在五蕴中去发现它们无常、梦幻、空性的真相。
益西彭措堪布微博
想度化众生,年纪大不是问题,没有学问也不是问题,主要是看你有没有清净的发心和
愿力。若是有,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度化众生;若是没有,即使再聪明、再有学问、再
有能力,也度化不了众生。如果大家真想帮助或利益众生,就要发清净心,破除我执,
在相续中建立起真正的利他之心。
达真堪布微博
藏历初八,药师佛节日。顶礼供养皈依药师佛!嗡贝喀匝耶 贝喀匝耶 玛哈贝喀匝耶
ra匝萨摩嘎得索哈!愿一切众生远离厄难病苦,常得安乐!
希阿荣博堪布
博文《遍智妙道【依止上师】每日一问8》
何谓所诠形象之上师?http://www....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每日教言
很多人口口声声谈大法、高法,百字明、五加行提都不提,即使提起来,也认为是下等
的修法,自己根本不需要。其实这是最大的错误!
--《前行广释》智悲佛网
不要总让自己去追求完美。月亮一旦圆了,就要变缺;杯里的水满了,就要溢出;树上
的苹果熟了,就要掉落。太完美了只能物极必反,还不如给自己留个空间,虽然多一点
欠缺,但也少一点遗憾。
索达吉堪布微博
为什么纠正自己的思想见解,有那么重要?这是因为,人的一切行为,都受着思想的支
配。思想不改变,行为就不会发生改变,行为不改变,业果也就不会改变,业果不改变
,就依然摆脱不了轮回之苦。所以不去修正思想,修行就根本无从谈起。要获得解脱,
必须从源头下手,修正自己的思想见解。
益西彭措堪布微博
我们有时候觉得,“今天挺累的,不上座了,睡觉吧!”这就是着魔了,这个时候更应
该精进、认真。“魔想战胜我是做梦!”这样想,魔不仅不能战胜你,还会被你吓跑。
哪有伸着手、张着嘴,令人万分恐惧的魔啊?心魔起来了就是魔,心魔不起外魔不现,
没有别的魔。
达真堪布微博
今天是藏历三十,释迦牟尼佛节日。吉祥之日当行持善法,放生,供灯,诵经,持咒,
布施等,愿众生离苦得乐!...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25
嗯, 有时间绝对应该看看。。对我们学佛的人, 尤其是行大乘道的人, 绝对能提供
很大的实践指导和力量。。
心中心二祖王骧陆曾经这么总结过王善人, 主要是针对有人看不起他, 说他不儒不佛
,甚至外道。。, 后面的规劝很有意义, 不足和优点说的都很中肯,。。
王骧陆:
"八十余年前,热河朝阳县有一位肉身菩萨,名王凤仪,是农家出身。八九岁时,
替人家牧牛。同时牧童往往打牛,他竭力反对,说我们替人家看牛,受人之托,好比看
护人家儿女,它又不会说话,你打它做什么。其天性平等仁慈,自幼即是如此。后来母
亲亡故,他庐墓六年,后来入山,在洞中修道,又是三年,共坐了九年。忽然想到菩萨
救世,不是消极自了,我当苦劝世人,下山度化才是。于是到处说道,讲做人的道理,
疯疯癫癫,世人莫测高深。
他本有个骨瘵病,身上有个洞,时时出水。有一天,忽然悟道,向天自言自语说:“我
的病终日身流恶水,可见身内种种的不净。但我虽一心慕善,却是疾恶如仇,见他人的
过恶,这个恶就到了我的心身之中,我亦变了恶人了。我如何不病呢?要痛改呀痛改,
从此不可再见他人的过恶了。”如此一心忏悔,他的病不知如何就好了,方悟到百病只
...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每日教言
末法时代,讲经说法、听经闻法的人比较少;即使有一部分,大多数也耽著在字面上,
没有思维其甚深意义;即使个别人思维它的意义,但也没有长期修持,所以现在人证果
不太多,原因也在于此。
--《入行论讲记》智悲佛网
在生活中遇到痛苦、失望、不顺,有些人什么都不做,只是整天悲伤、找人哭诉,或者
拼命酗酒,用酒精一直麻痹自己。当然,有这种情绪很正常,但不能让它时时刻刻折磨
你,而应把注意力转到积极的事物上,提升正能量来控制你的心,自己学会慢慢站起来!
索达吉堪布微博
“我”的地盘我做主?“我”在它的地盘里,是明摆着的老大。但这个世界都是依缘而
起的,也就是事事都是有条件的,哪能都由“我”说了算呢!况且这么多众生的地盘,
必然会交叉,产生地盘纷争。于是总是见“我”去挑事,又经常见它被反击得体无完肤
。这个老大,当得真是辛苦。
益西彭措堪布微博
只要有满足感,快乐就很容易。即使是从窗户透射进来的一抹下午阳光,也能让你觉得
很快乐。
慈城罗珠堪布微博
有的人认为,“我皈依了,肯定会升官、发财。”然后在那边等着。结果没有升官,买
了很多彩票也没有中奖,然后就开始怀疑了。要有智慧!皈依是因为佛有解脱成佛的方... 阅读全帖
L**********s
发帖数: 12988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每日教言 02/10/13 - 索達吉堪布
不要天天对自己的修行验相沾沾自喜、到处宣扬,否则容易着魔。藏地俗话说:“笑得
太开心的小孩,很快就会哭起来。”所以,我们对上师、佛法的信心等,也没有必要到
各个地方都宣扬,自己了知就可以了。
--前行广释
j*******1
发帖数: 182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每日教言
瑞典有一句谚语:“无论你转身多少次,你的屁股还是在你后面。”是什么意思呢?就
是无论你怎么做,都会有人说你不对。若能明白这一点,听到跟自己相反的声音,不要
让沮丧、恼怒左右你的心情,而应觉得这很正常。反而,如果没有这些,才不正常。
索达吉堪布微博
我们今后应当学会赞叹别人。不过一般来讲,要赞叹别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嫉妒心或
者嗔恨心强的人往往不愿意赞叹别人,尤其心胸狭隘的人更不愿意赞叹别人。所以,要
想赞叹别人,自己首先要有开阔的胸怀。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释》智悲佛网
作为一个修行人,我们随时都要调整自心,观察别人的过失并不重要。以前上师如意宝
讲过《萨迦格言》中的一句话:“智者经常检讨自己的缺点,劣者老是挑剔别人的过错
,就像孔雀喜欢观察自己的身体,而鸱枭总是给别人带来恶兆。”
--《入行论讲记》智悲佛网
P******A
发帖数: 126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每日教言 2-23
现在很多人不稳重,今天修这个法,明天修那个法;今天依止这个上师,明天依止那个
上师…如果只是喜新厌旧,稍有外缘触动的时候,心就动了,那这是不稳重的表现。可
以说,这种“不稳重”,在你的修行中是最麻烦、最不合理的地方。
--《前行广释》智悲佛网
风水对我们有没有影响?确实有,但并非一成不变。据说范仲淹曾因一念善心,死时要
求儿子将其葬于凶地,结果当晚雷电交加、地动山摇,凶地变成吉地。古来最能拥有风
水宝地者,莫过于皇帝,但也并非每一位皇帝都福厚、命长。所以,风水的根本在于人
心,心善,坏风水也能变好;心恶,好风水也会变差。
索达吉堪布微博
莲花生大士亲口承诺:“对于具有信心的善男善女,我莲师永远都不离开,而会时刻安
住在他的面前。我的寿命不生不死,在每位具信心者面前,都会有一位莲师,随时赐予
加持。”------索达吉堪布藏文化微博
我们已经明白了很多佛法,只是不去运用而已。若是我们真正去运用、落实,这些已经
足够用了!我们得到了人身,遇到了学佛修行的机缘,这是解脱的机会,但它是无常的
,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若是真心想解脱、想成就,不能一拖再拖,现在就要开始行动
,拿佛法对照自己、改变自... 阅读全帖
p*****2
发帖数: 15
30
非常殊胜的教言
y******i
发帖数: 98
31
丙三、忏悔支: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我过去所造的诸恶业都是由贪嗔痴引发、以身语意造作的,如是一切罪业今天都在诸佛
面前发露忏悔。

不管什么人,只要是流转轮回的凡夫,无始以来肯定造过恶业,即生中也造过各种恶业
,既造过十不善业等自性罪,也造过违犯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等佛制罪。因此,
我们除了要通过顶礼、供养来积累资粮,还要通过忏悔来净除恶业。

众生造业的因是烦恼。如果一个人有了贪心,不管是贪人、贪财还是贪其他事物,都会
在贪心推动下造各种恶业;如果有了嗔心,不仅会焚毁自己的善根,还会造下许多恶业
;如果有了痴心,也会造作许多恶业。

众生造业的工具是身体、语言和意识,以十不善业而言,杀生、偷盗、不净行是身体所
造的,妄语、离间语、绮语、恶语是语言所造的,贪、嗔、邪见是意识所造的。
众生造业后如果不发露忏悔,就永远不会有解脱的机会,如果造业后能以惭愧心在三
宝面前发露忏悔,罪业就会减少乃至灭尽。《大方等大集经》中说:“若能于佛世尊前
,忏悔发露一切罪,是人远离于邪见,能到生死之彼岸。”因此,我们念...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2
佛陀的教法的根本是教我们远离制造苦的因,而不是苦现前了去解决它。所以你要想一
想修佛法是为了啥,有没有必要修佛法。
宗萨钦哲仁波切:不要陷入宗教的时尚
如同我昨天强调的,对我们很多人来说,走上佛教这个修道的原因是,我们认为佛法将
会解决我们充满问题的生命——那不是正确的发心,那是非常有神论的动机。很多人这
样做,基督教徒这样做,穆斯林也这样做。其实你若想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不需要
佛法,佛法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我敢说佛法带来更多的问题(笑声)。你们听到一些
像是“无常”这类的讯息,它帮不上忙,而且听起来还很悲哀;像是“无我”等等的讯
息,它们帮不了多少忙。
我不怪你们,若要怪,就应该怪老师,特别是西藏的老师,他们把佛教塑造成
某种沙文主义、某种充满仪式的宗教──“好,你有某种问题,这就是解救之药,修这
个法或那个法。”
假如这些是出自正确的见地、正确的行为、正确的 修、正确的解释,那非常
好!
密续法门非常有威力,它具有启发性,而且很慈悲,很不可思议! 但若是出
于只想要解决一时问题的这种动机,那就很危险,会造成误导。就是因为如此,你们...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3
问得好。“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正是观音之力也。
http://www.jzxh.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里:
“学人诚能如善财之在在处处,不忘菩提,顺善知识不违其教,如来智日,恒照其心,
自于称名满愿,离怖除苦之理毫无所惑。须知一念圆信,妙力难思,感应道交,如谷答
响,是以愿游毗卢性海,须登大士门庭,若欲亲见观音,必先认识自己,果能谛当认识
自己,则知大士原非他人,”
p*****2
发帖数: 15
34
甲二(所说之论)分三:一、初善造论分支;二、中善所造之义;三、末善结
尾之义。
乙一(初善造论分支)分二:一、礼赞句;二、立誓句。
丙一、礼赞句:
宗正尽断过,三义无怀疑,
妙慧智宝藏,文殊尊前礼。
“宗”,这里是宗派的意思。所谓的宗派,其实就是人们通过智慧绞尽脑汁去
研究,最后到了最顶点,人们就将其安立为宗。外道也认为他们是宗派,内道也认为自
己是宗派,但是宗派当中也有正确的宗派和不正确的宗派。不正确的宗派就是外道,外
道的所有见解归纳出来包括在断见和常见中。正确的宗派就是从小乘到大乘之间的许许
多多的宗派。
其实佛教的最殊胜的宗派就是我们大乘的宗派,大乘宗派里面主要讲了一些深
广的法门。深广法门方面通过教量、现量、比量这三种量断除了一切烦恼、一切过患。
这里的三量,或者是三相推理,或者是三种量。以这三量来了知一切佛法的...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5
某导师创立的某觉会的自称什么毛狮子的信徒看到楞严咒居然都不放过污蔑藏传佛教的
机会,胡言乱语地说喇嘛教最怕楞严咒,只好给他长点知识:
「楞严咒」诸本对照逐字对译——兼议「大佛顶」与「大白伞盖佛母」的关系

汉传佛教中有一重要的咒——「楞严咒」(亦称为「大佛顶陀罗尼」),其出自于“唐
.般剌蜜帝”所译的《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中(亦有几种单
译本);同时藏传佛教中,亦有一与之相似的咒——「大白伞盖陀罗尼」,其出处为“
元.真智”等译的《佛说大白伞盖总持陀罗尼经》(亦有“沙啰巴”的异译本《佛顶大
白伞盖陀罗尼经》等);此二经文说法时机、人物等完全不同,但其二者咒文内容、作
用、功能上却完全相似,并且名称上亦有相同之处;因此,有人即说此二者相同,但亦
有人说此二者不同。因其二者翻译手法及出处等处的明显不同,所以,并不容易直接看
出其内在关联。本文试从「楞严咒」各个版本译文的完整对照中,通过其音译或意译,
还原出相应的梵文及对应的汉文译文,并以此来确认出汉传的「楞严咒」与藏传的「大
白伞盖陀罗尼」间的异同。同时,亦由此对照,为「楞严咒」确认出相对最为准确的咒
文及译文。
...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6
转世的由来
活佛转世为藏传佛教特有,最早由噶玛噶举派创立。13世纪中期蒙古大汗蒙哥册封蘸传
佛教噶玛噶举派首领噶玛拔希为国师,并赐金边黑帽和金印。1283年噶玛拔希圆寂,因
噶玛噶举派教规,首领教权嫡亲不得继承,为延续本教派特殊地位,依据“意识不灭生
死轮回化身再现乘愿而来”观念寻得一儿童为噶玛拔希转世灵童。
活佛转世将世袭传承制移植到了宗教上,加以神秘的佛化,既解决了法统继承问题,也
解决了政权地位和财产的继承。此后藏传佛教各派纷起仿效。 (权力、财富和宗法体
系的控制,才是转世的动力和目的,“仿效”一词太传神了,依照点破喇嘛所谓乘愿再
来的鬼话)
在中国影响最大的格鲁派兴起后,活佛政治地位越来越高,形成不同等级。其中达赖和
班禅地位最高,对大寺庙活佛和各地格鲁派属寺首领的赐号、传法、确定转世灵童等有
领导权和指导权,清朝赐其印文称所领天下(西藏)释教。
达赖在西藏地位与帝王无异,死于非命的情形也相似,四世达赖28岁圆寂,六世则是24
岁、而九世、十世、十一世十二世都蹊跷死于布达拉宫,年龄分别为11岁,22岁,18岁
,20岁。
关于他们的早夭,一直没有定论,但可能性最大的是食物中放...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7
北齐时那连提耶舍译出的《大集须弥藏经》有地藏菩萨,而那连提耶舍西元589年逝世
,所以地藏菩萨在大乘经中出现的时间早于西元589年。
http://www.suttaworld.org/collection_of_buddhist/ylbz_tripitaka
唐朝慧琳《一切经音义》与唐朝《开元释教录》都提到那连提耶舍译出大集须弥藏经,
所以此经译出时间没有什么疑问。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54/2128_019.htm
http://jinglu.cbeta.org/cgi-bin/oldjinglu.pl?catalog=2154_2-1-1
网上有人认为地藏菩萨是中国产物,从此经看,印度在西元589年之前就有地藏菩萨的
经。
G**W
发帖数: 1865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請教SeeU什麼叫"名,色" ?
契经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如是二法,展转相依,譬如束芦俱时而转,若无此
识,彼识自体不应有故,谓彼经中自作是释:
名──谓非色四蕴(指受,想,行,識四蘊)。色──谓羯逻蓝等。
此二与识相依而住,如二束芦,更互為缘,恒俱时转不相捨离。
『眼等转识摄在名中』(七转识摄在名中),此识若无,说谁為识?
===
此识若无,说谁為识?
此识若无,说谁為识?
此识若无,说谁為识?
如果說並沒有意識之外的另一識, 那麼到底又是什麼識 ?
G**W
发帖数: 1865
39
有情就只有八個識,而為什麼還有九,十識之說呢 ? 以下參考 :
『於修除阿賴耶識的阿賴耶性(分段生死種子的能藏、所藏、執藏性),而教上阿賴耶
識改名為異熟識、庵摩羅識(或稱為第九識,只改其名不改其體,仍是第八識心體);
於修除煩惱障種子隨眠、所知障隨眠後,異熟識改名為無垢識、白淨識(或稱第十識,
只改其名不改其體,仍是同一第八識心體).
因此,所謂八九十識,只是在斷除二障的不同階位中,所施設的不同名稱而已,其實仍
是同一識(因地名為阿賴耶識、果地名為佛地真如無垢識)。聖玄奘菩薩所說.
W**N
发帖数: 1037
40
九识
[简介]
(名数)识有九种之意:(一)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
七阿阤那识,八阿赖耶识,九阿摩罗识。
[详解]
盖经中虽无列九识之明文,而语则非无。金刚三昧经入实际品曰:‘如彼心地,八识海
澄,九识流净,风不能动,波浪不起。’又入楞伽经第九曰:‘八九种种识,如水中诸
波。’大乘密严经卷中曰:‘心有八种,或复九种。’是也。说阿摩罗识者,大佛顶首
楞严经第四曰:‘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
智,是七种名,称谓离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此外见金刚三
昧经,密严经,转识论等。其如前所举,以阿摩罗识为第九,总立之为九识者,似至真
谛三藏,始见其说。圆测之解深密经疏第三曰:‘真谛三藏依决定藏论,立九识义,九
识品如说。言九识者,眼等六识,大同识论。第七阿陀那,此云执持,执持第八为我我
所。唯烦恼障而无法执,定不成佛。第八阿梨耶识,自有三种:一者解性梨耶,成佛之
义。二者果报梨耶,缘十八界。故中边分别偈云:尘根我及识,本识生似彼。依彼论等
说,第八识,缘十八界。三者染污阿梨耶,缘真如境,起四种谤。即是法执,而非人执
...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41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释万行--止观与入定
他可以有三个方面吧,
1. 他的修法。别人不知道,也不需要学,因为你自然有自己的师父教,
显然不能放下自己的去搞他那一套。
2. 他的结论,没必要学,因为你需要的是自己去经历。
3. 他的经历和决心,这个有启发。
q****u
发帖数: 1421
42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释万行--入定的四个层次
http://www.donghuasi.org/?tid-97/
上一次讲了怎样入定,同时讲了死亡的过程和入定是一样的。今天还接着上一堂课
,讲怎样从定中出来。同时讲处在死亡的过程中,怎么清醒过来。与从定中出来的
过程也是一样的。
首先再把入定过程讲一遍:当感觉到身体逐渐、逐渐消失,接着感到自己的呼吸逐
渐由粗变细了,接下来感觉到自己的念头逐渐、逐渐减少,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
即是进入定中了。
怎样出定的呢?通常是在入定前动一个念头,告诉自己入定多久(如要入定几个小
时或几天)。那么时间一到,自然而然会出定。如果入定前,没动念头,即没把出
定的时间输进去,又无外人引出,自己很难出定。有极个别的人,在入定前没有暗
示自己入定的时间,他很难出定。必须要别人来帮助出定。中国有一种弹指的方法
,同修看到对方入定出不来了,就在他的耳边三弹指叫出定。后来发明了引磬,“
引磬”,顾名思义,就是从深禅定中把人唤醒引出而使用的磬。你们现在可以通过
一种想象力,来想象一下入定的过程:先想着自己的身体空掉了,接着呼吸由粗变
细,渐渐没有了,念头也没有了。只有灵明的觉知存在。出定和入定的感受恰恰相
反,首先...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释印顺在《佛法概论》中说:“大乘经与小乘论,是佛教分化中产生的教典。”1
然大乘经与小乘论都是依于佛说而流传的典籍,佛从初转法轮到入涅槃,所说之法从无
矛盾之处,更不会把佛教分化,不论是教义或教派。对于三藏经论不能正确理解,无法
融会贯通者,才会说大乘经与小乘论是佛教分化中“产生”的教典。孔子于儒家之世间
道的说法都可以一以贯之了,何况是同为佛陀所说的三乘佛法竟然说会使佛教分化?释
印顺所说的有没有道理?值得我们来探讨。
注1 释印顺著,《佛法概论》,正闻(新竹),2003.4 新版2 刷,页35
对佛法若不能通达,不要说是大乘、小乘,即使是同样的大乘法也会认为有冲突;
不是还有人说参禅不能与念佛同时修吗?他们说:参禅是空,念佛是有,禅与净土不同
路,不能合修;还说:参禅的人念了佛号就要漱口三日,听见佛号耳朵也要去洗一洗。
您若相信这种说法,那就只能站到一边去,那一边叫作佛门外道;以为说那是佛法,其
实是外道邪见。譬如经典说“一切诸法有生有灭有相有为”,这个大家容易信受;但到
了二转法轮,讲般若时,佛就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像达赖喇嘛这类不懂
佛法的人,就会说佛陀说...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4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8:15 2011, 美东) 提到: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释恒强
一、自利利他的头陀行
二、以清净心说法
三、佛陀嘱法大迦叶
四、结集三藏
五、呵责是爱护
六、结语(含注释)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9:00 2011, 美东) 提到:
【提 要】 大乘佛教的信奉者一直以来对大迦叶等声闻众存在误解、偏见,说他们自利
独善,贬斥他们为“小乘”,讥毁他们为“痴犬”、“焦芽败种”,这都是不实、不公
的。大迦叶尊者行头陀行也有利他的一面,也常以清净心说法,乃至为正法久住而说法
。尊者人间乞食,随缘教化,也经管精舍,领众共修,利益大众。佛陀常常赞叹尊者、
维护尊者,以便在僧团中树立起尊者的威信,最后将佛法付嘱于他及阿难。佛陀涅槃后
,尊者即发起僧众忠实地结集佛陀的...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45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我们从萧平实的《狂密与真密》一书可以看出,用吃奶的功夫所使出的招数也只是“信
口开河”四个字。可笑之处是,评头论足别人时,却完全暴露了自己孤陋寡闻的致命弱
点;使出的杀人武器,却成了自杀性的武器,对别人毫毛未损,对自己伤得十分狼狈。
——摘自本书
序言
他们把藏汉佛教界善知识的宽容忍耐的高风亮节,变成他变本加厉、推销谬论的商机,
竟然大言不惭地叫嚣:“没有一个人敢和我对辩,印顺等人不敢和我对辩,藏传佛教的
喇嘛、法王、活佛没有一人敢和我辩论。”
——题记一
世界上只有最愚蠢的蚊蝇,才会把自己想象成展翅遮天的大鹏
——题记二
本来我想多做一些理论研究和经典精品的译介工作,不愿把宝贵精力浪费在和邪魔外道
的无聊的辩论上,但这个保护圣教理论环境的“清洁工”的工作得有人来做,在这种情
况下只好见义勇为了。
——题记三
我在2001年写的《密乘是非分辨论》中说了如下这样一段话:“本来显宗般若乘和密宗
金刚乘是大乘教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密宗是显宗理论的进一步升华,走向更透
彻的必然产物。犹如从小乘有部的诸法实有,逐步走向大乘唯识的境空识有、到中观的
万法性空一样...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6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47
析“嗡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之真义
——驳所谓“六字真言‘考释’”的荒唐言论
多识仁波切
藏文“六字真言”是梵文的转写……全文的意思是:“具足佛身,佛智的观世音观
照!”……“六字真言”除了整体含义而外每个字还有每个字代表的意思。在《嘛呢教
言》中列举了36组含义。如六字代表度脱六道众生,破除六种烦恼,修六般若行,获得
六种佛身,生出六种智慧等等。
作者在“考释”这篇文章中施展其想象臆测、虚构捏造、弄虚作假的本领,根据自
己的无知偏见,道听途说,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采取增添词汇和语法成分、颠倒词序、
歪曲词意等手段对藏族人民家喻户晓的观音大明咒──“六字真言”,进行了面目全非
的“加工”、“改造”。
1992年第3期《西藏研究》(汉文版)刊登了一篇作者署名赵橹的所谓《藏传佛教六
字真言“考释”》的文章。所谓“考释”,顾名思义应该是对考释对象以实事求是的态
度,经过深入细致的考查、考证所做出的一种准确的合乎逻辑的解释,而绝不应该是毫
无根据地联系和不负责任的乱说。但这篇名为“考释”的文章,就连稍微懂点藏文和藏
传佛教常识的人都不难看出其荒诞无稽,仿佛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呓语似的毫无根据的瞎
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的胜利如倚天宝剑
今时佛教的法门被分为八个宗派,乃至说有八万四千法门,但其实佛法只有唯一佛
乘。佛陀当时的教导,都是从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离为要
的次第,让众生得以满足各种次法的修道基础(福德资粮),进而能够精进修习而得以
出离生死烦恼。也就是从闻、思、修、证来勤修戒、定、慧三无漏学,以息灭贪、瞋、
痴等毒,作为用功的方法;其中的“禅”法是最特殊,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法。“禅”
这个字是由梵文的“禅那”音译而来,意为“静虑”、“思惟修”、“定慧均等”……
,它是指经由奢摩他(又译为止、定、禅定、善心一境性……的精神集中安住状态)与
毘钵舍那(即有次第而且如理的思惟观察)互相增长的过程;它是佛教中很重要而且是
很基础的修行方法,所以被称为三无漏学之一,也是大乘六度波罗蜜之一。但是,禅宗
所谓的“禅”非谓狭义的修证“四禅八定”的“禅定”,而是指广义的静虑,有了制心
一处止观的静虑能力以后,将六度波罗蜜的第六度——般若–作为思惟与观察的对象,
引导菩萨学人参究具有般若空性的心,证悟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心如来藏。
又佛教有宗门与教门之分,教门是诸佛菩萨所开示的经论,宗门则是以实证教门所...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3455
49
【龙魂侠影 第21集 神州新象17骨血砌宫】
「此次能揭穿沧贼面目,还多亏了龙将军和杨督帅的誓死奋战,殿下万莫怠
慢忠胆义士啊!」
侯翔宇忽然开口,语态温和,气度从容。
晋王笑道:「岳丈所言甚是,对于龙、杨二帅,小王岂敢怠慢。以此薄酒,
聊表谢意!」说罢举杯敬酒,龙辉也捧杯相迎。
美酒下肚后,晋王道:「此番反攻玉京,不知龙帅有何战略打算,可需小王
怎样配合?」
「沧释天心狠手辣,为求目的可牺牲任何人。」
龙辉道,「这贼厮当初为了脱身,将自己的养子血肉点燃,如今他手底下乃
是玉京百万军民,一旦这贼子发觉没有退路,定会丧心病狂走上极端,届时受苦
的恐怕还是城内无辜。所以此番还是想跟殿下协商,探讨出一个妥善的法子。」
晋王道:「龙帅所言甚是,咱们便静心探讨一番吧。」
龙辉问道:「殿下可否将玉京的虚实告之?」
晋王道:「我朝太祖定都玉京后,便开始着手修建帝都的防御体系,设有万
尊铁甲神雷、崩山火炮。御林军精锐战力高达十万,大内侍卫五万,总和战力十
五万。」
龙辉蹙了蹙眉,心想这些战力以前或许可以叫人忌惮,可是现在根本不值一
提。
元鼎真人开口道:「其实玉京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防御体系。」
龙辉问...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宁玛派
藏传佛教宁玛派
刘立千著
一、 宁玛派的传承
宁玛派的教法传承是与前弘时期【1】的法统一脉相承的。在禁佛【2】时期是采取
极为隐蔽的方式进行传授。吐蕃王朝崩溃后,很长时间无寺庙、无僧团,只有一批在家
俗人咒师维护法统,有的则采取在家庭中父子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法,法脉因而赖以不断
(《青史》【3】上84页)。《青史》说,这些在家庭或居山岩的俗人对佛法非常敬重
,也重修持。安达?热巴坚王【4】以前所有的《甘珠尔》、《丹珠尔》【5】他们都保
持得很完整。过去吐蕃时期所译经典,大部分到今天我们都能看得到(《青史》上84页)
。为什么这些俗人没有遭到灭法厄运?由于当时达磨赞普【6】破坏的对象是寺庙和僧
团,还未来得及对付这些在家的信徒。《西藏王臣记》【7】说,有些外表是在家的俗
人,实际是在家修持密咒金刚乘【8】的人士,他们没有露出出家人相,当时藏王和他
的左右大臣都未注意到,故未遭到迫害。像这样的人还为数不少。一切智者?耶桑孜巴
【9】说,那时律乘教法【10】虽然衰落了,但大密咒金刚乘教法方面直到如今都未衰
落过《西藏王臣记》76页)。公元10-11世纪时期即后弘初期就有人或自费或被派到...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