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识意根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W*********E
发帖数: 197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解深密经》 阿賴耶识
亦如《成唯识论》註释云:【恐彼于此起分别执,堕诸恶趣、障生圣道,故我世尊不为
开演。(《大正藏》31卷)】
《成唯识论》圣 玄奘菩萨解释说:【恐怕那些外道、凡夫、愚人,对于这个阿陀那识
不能真的理解,而生起虚妄的分别,就把阿陀那识执著为众生我──执著为能见闻觉知
的世间我──或者执著为外道所误会了的第六识神我──将会因此而诽谤说:「 佛在
阿含期与方广期所说的法不相同」,因为这样谤佛谤法的缘故,将会堕落种种恶趣之中
,枉受多劫之恶报;或者将会使未证得阿陀那识的愚人产生误解,以为阿陀那识就是意
识与意根,以为就是外道神我、梵我,因此转而不能信受阿含所说「破斥众生我」的「
无我见」,就会因为听到阿陀那识而产生误会的缘故,又回归到「众生我」上面来,不
能安住于阿含及大乘所说的「无我见」中,也将不能取证二乘圣果,就会障碍他们出生
圣道;因为这些缘故,所以我们的释迦世尊,不为这些外道、凡夫、愚人,开演阿陀那
识的极妙正理。】
===
亦如真谛三藏所造《决定藏论》,开宗明义即说:【五识地,《心地经》言:「阿罗耶
识普为种本。」云何知有?此是如来藏说,故《解节经》偈云:「盛识普种本,深细流
如溢;不...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
亦如《成唯识论》註释云:【恐彼于此起分别执,堕诸恶趣、障生圣道,故我世尊不为
开演。(《大正藏》31卷)】
《成唯识论》圣 玄奘菩萨解释说:【恐怕那些外道、凡夫、愚人,对于这个阿陀那识
不能真的理解,而生起虚妄的分别,就把阿陀那识执著为众生我──执著为能见闻觉知
的世间我──或者执著为外道所误会了的第六识神我──将会因此而诽谤说:「 佛在
阿含期与方广期所说的法不相同」,因为这样谤佛谤法的缘故,将会堕落种种恶趣之中
,枉受多劫之恶报;或者将会使未证得阿陀那识的愚人产生误解,以为阿陀那识就是意
识与意根,以为就是外道神我、梵我,因此转而不能信受阿含所说「破斥众生我」的「
无我见」,就会因为听到阿陀那识而产生误会的缘故,又回归到「众生我」上面来,不
能安住于阿含及大乘所说的「无我见」中,也将不能取证二乘圣果,就会障碍他们出生
圣道;因为这些缘故,所以我们的释迦世尊,不为这些外道、凡夫、愚人,开演阿陀那
识的极妙正理。】
G**W
发帖数: 1865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舅的奇异经历 ZT
这个不可怕啦,只是生命流转的一些现象,您就当故事看看,
生死之由来
吾人学佛主要的目的,乃在追求究竟的‘离苦得乐’,这是最现实,也是最切身的问题
。在所有的‘苦’当中,以‘生死’之苦甚于一切,同时也是一切苦的根本,因为‘生
死事大,无常迅速’,人命在呼吸之间,一息不来,便就后世,这是我们必须提高警觉
的地方。然而吾人要了脱生死,当先明白‘生死之由来’,和懂得‘解脱生死’的方法
,否则怎能了脱生死,而达到学佛的最高目的呢?在此以佛教之‘十二因缘’,来说明
吾人生死之由来如下:
3、识:就是‘业识’(即第八识,是人生的总报主),此识(民间谓之灵魂)随业受
报,于有缘父母,当其性交时,刹那即到父母身边,那时昏昏迷迷,忽起一念爱心(男
的则爱母憎父,女的则爱父憎母),流爱为种,纳识为胎,于父精母血之中而成胞胎,
此乃为投胎之最初第一念。
*****************************************************************************
补充如下 :
此识的确是总报主,但它非民间所谓之灵魂,民间所谓的灵魂叫做中阴身,有情
生命入正...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
以下就是waichi十多年来在wisdom版上用来忽悠人的所谓“根法",号称解脱不二法门,其实只是普通的专注禅,被混杂了一些貌似“观”的东西,当中也有一些错误。
对比一下J的那文章,其实大同小异。多的只是一些原理性的东西,但其实也很普通,并无神秘之处
据waichi说,看了本文的人,不管是否懂,不管是否记住,都属盗法。盗法非常危险,可能会死人。
如果您要是相信waichi这种人,最好别看。到目前看过此文的有无数人,至今没发现有人出过什么意外。waichi纯粹是个骗子。
=============================
修观光者, 须轻轻松松自然凝神于额中央智慧眼处, 但非意念集中在印堂(两眉心之
间), 而是眉与发脚之中间, 额头中央处, 然后留意 "观" 智慧眼前方, 用以对比反
观自心, 以了见性, 并非往外看, 而是利用自然 "观" 之性能 "反观" 自心, 只要您
"观" 正前方, 则自然会处于智慧眼处, 根本不须用意.
人之本能乃在于见, 常人只习惯见外, 行者于正修时如经常内现光或景相, 却又习惯
见内-"眼根现", 修时如内不现光或景相时, 却又习惯靠感觉感知-...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5
修观光者, 须轻轻松松自然凝神于额中央智慧眼处, 但非意念集中在印堂(两眉心之
间), 而是眉与发脚之中间, 额头中央处, 然后留意 "观" 智慧眼前方, 用以对比反
观自心, 以了见性, 并非往外看, 而是利用自然 "观" 之性能 "反观" 自心, 只要您
"观" 正前方, 则自然会处于智慧眼处, 根本不须用意.
人之本能乃在于见, 常人只习惯见外, 行者于正修时如经常内现光或景相, 却又习惯
见内-"眼根现", 修时如内不现光或景相时, 却又习惯靠感觉感知-"意根现", 此乃由
"眼根" 转变成 "意根", 然如此, 正修时之 "内六根", 及生活正用时之 "外六根"
并无不同, 亦 "六根" 互转不断生灭而已, 当中何有永恒之现像及事物? 故如此修者
无论其修何功法, 其禅定力神通力或景界多高强, 其实一切亦不免生生灭灭, 转转换
换, "六根" 亦被业相迷转, 不断生灭不已, 当中既无任何永恒事, 自然受生死轮回,
何有解脱?
修"观光", 坐时或平时可念佛号, 但重点在于 "观", 用 "观" "反观", 使之不转, 以
了 "见" 性, "见" 之特性, 而不在于被看见之光...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6
来自主题: _GuanYinFaMen版 - 观音法门的不二根法,waichi独家讲解
原作者:waichi
如果不是GYFM弟子,严禁观看,据说看了此文,哪怕记不住,都是盗法,盗法的后果
是可能四肢僵硬,跳海自杀,任何倒霉的事都可能遇上。。。据说已经有实际案例发生
此法据说乃自古解脱不二法门,现由“大菩萨”waichi独家提供。
如果依照此法,修炼走火入魔,后果自负!
==============================================
修观光者, 须轻轻松松自然凝神于额中央智慧眼处, 但非意念集中在印堂(两眉心之
间), 而是眉与发脚之中间, 额头中央处, 然后留意 "观" 智慧眼前方, 用以对比反
观自心, 以了见性, 并非往外看, 而是利用自然 "观" 之性能 "反观" 自心, 只要您
"观" 正前方, 则自然会处于智慧眼处, 根本不须用意.
人之本能乃在于见, 常人只习惯见外, 行者于正修时如经常内现光或景相, 却又习惯
见内-"眼根现", 修时如内不现光或景相时, 却又习惯靠感觉感知-"意根现", 此乃由
"眼根" 转变成 "意根", 然如此, 正修时之 "内六根", 及生活正用时之 "外六根"
并无不同, 亦 "六根" 互转不断生灭而...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传怎么看待死亡和投胎?
(中陰身)
在我所認識的人當中,林大哥可能是行善最勇猛忘我的一位。很多環境污染與弊案都是
透過他的舉發而受到改善。921地震之後,他離家兩年,人幾乎都在南投參與救災工作
,他的善行甚至受到媒體的報導:
這個故事,就是他參與救災時親身經歷的一個事件。
話說921地震發生後,林大哥帶了攝影器材與一大批軟片準備前往南投重災區作歷史紀
錄。然而到了當地,目睹災區的慘狀,骨子裡天生的俠義使他根本忘了當初前往災區的
目的。南投縣政府請他擔任義工協助救災,坐鎮最需要膽量的遺體處理中心---縣立殯
儀館,並配給他兩個排的兵力。據他描述,當時很多新兵晚上看守成排成片的罹難者遺
體時都會嚇到發抖。
9月26日早上07:15分,南投又發生芮氏規模6.8的強烈餘震,由於劇烈的搖晃,當時林
大哥便判斷應該會有傷亡發生。果然隨後救護車就送來一具怪手工人缺臂的遺體。不久
,第二位受難者的遺體送來了,是一位被倒塌圍牆壓死的國中少年。隨同救護車前來的
父親在辦好登記事項後,因為還要回去照顧受災的家人,所以委託林大哥為那位少年按
時上香。林大哥答應了這個請求,但是因為有太多事情要處理,所以他請那位父親去購
買很粗很長,可... 阅读全帖
W****i
发帖数: 565
8

是.
这更代表我批你批对了, 因你自己法理破漏错乱而不
达, 故往往分不清胜义或世谛, 而望文乱生义. 眼晴亦
叫成眼根呢. 但也有分啥情况下可称眼晴为眼根, 啥
情况下不可称眼晴为眼根的, 意根亦有如是分.
==
曾1哭2闹3上吊伪以自杀来威胁及敲诈他人的Anicca (Runsun)说:
结合对自己的观察认识,我基本确定我最近时间的突破和转变
其实是已证须陀洹果,也就是阿罗汉之初果.
Anicca (Runsun): 123456识是存在的, 大乘之7识是不存在的: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244665_3.html
Anicca (Runsun)行骗证据: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230599_0.html
c***h
发帖数: 2262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主动性的是什么识
发信人: bdbd (kakal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有主动性的是什么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16 06:47:11 2013, 美东)
我也不能,那太快了,
修到心念处应该是可以观察到各种微细的心念起伏
说”我”之前,是”想”,
没有”想”不会有句子产生,不会有”我”这个字。
“想”之前有行,推动你这样想那样想,持续想下去。然后完成”想”。
放慢来是可以观察到,但在我看来,没意义。
就是要快,你还观察得到,那才有意义。
(你试试 什模都放慢,连想东西也放慢,想到什么不要说出口,
那么,在说第一个字之前,你试知道你在”想”,这样的心念)
其实我看多数人,可能甚至是修行人,连较粗造的”受”是怎么回事都搞不清楚,都观
察不清楚,
无法随时观察清楚,其实是没用的。
常会漏掉一下没观察到,就是有漏,烦恼就会漏进来,就是没用,就是破功了。
快速心念起伏能全面观察清楚的不漏的,不多。
要能做到,我目前所知,他要先走对路,正见够,修行方法无误
并且用功,对缘起法已经观察很彻底,也就是四念处七觉支已经很纯熟,
这种人,要去看看南传找找看。
有些...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中陰身
灵异事件(佐证有中阴身)
在我所认识的人当中,林大哥可能是行善最勇猛忘我的一位。很多环境污染与弊案都是
透过他的举发而受到改善。921地震之后,他离家两年,人几乎都在南投参与救灾工作
,他的善行甚至受到媒体的报导:
这个故事,就是他参与救灾时亲身经历的一个事件。
话说921地震发生后,林大哥带了摄影器材与一大批软片準备前往南投重灾区作历史纪
录。然而到了当地,目睹灾区的惨状,骨子里天生的侠义使他根本忘了当初前往灾区的
目的。南投县政府请他担任义工协助救灾,坐镇最需要胆量的遗体处理中心---县立殡
仪馆,并配给他两个排的兵力。据他描述,当时很多新兵晚上看守成排成片的罹难者遗
体时都会吓到发抖。
9月26日早上07:15分,南投又发生芮氏规模6.8的强烈余震,由于剧烈的摇晃,当时林
大哥便判断应该会有伤亡发生。果然随后救护车就送来一具怪手工人缺臂的遗体。不久
,第二位受难者的遗体送来了,是一位被倒塌围墙压死的国中少年。随同救护车前来的
父亲在办好登记事项后,因为还要回去照顾受灾的家人,所以委託林大哥为那位少年按
时上香。林大哥答应了这个请求,但是因为有太多事情要处理,所以他请那位父亲去购
...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舅的奇异经历 ZT
这也是中阴身的实例,
在我所认识的人当中,林大哥可能是行善最勇猛忘我的一位。很多环境污染与弊案都是
透过他的举发而受到改善。921地震之後,他离家两年,人几乎都在南投参与救灾工作
,他的善行甚至受到媒体的报导:
这个故事,就是他参与救灾时亲身经历的一个事件。
话说921地震发生後,林大哥带了摄影器材与一大批软片准备前往南投重灾区作历史纪
录。然而到了当地,目睹灾区的惨状,骨子里天生的侠义使他根本忘了当初前往灾区的
目的。南投县政府请他担任义工协助救灾,坐镇最需要胆量的遗体处理中心---县立殡
仪馆,并配给他两个排的兵力。据他描述,当时很多新兵晚上看守成排成片的罹难者遗
体时都会吓到发抖。
9月26日早上07:15分,南投又发生芮氏规模6.8的强烈馀震,由於剧烈的摇晃,当时林
大哥便判断应该会有伤亡发生。果然随後救护车就送来一具怪手工人缺臂的遗体。不久
,第二位受难者的遗体送来了,是一位被倒塌围墙压死的国中少年。随同救护车前来的
父亲在办好登记事项後,因为还要回去照顾受灾的家人,所以委托林大哥为那位少年按
时上香。林大哥答应了这个请求,但是因为有太多事情要处理,所以他请那位父亲去购
买很...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274
12

呵呵,打字太快,错别字而已,我前面也多次说过这个末那识。
呵呵,自己去查查吧,唯识正是把7识也叫成意根。
末那识就是七识
A****a
发帖数: 274
13

我终于看懂歪痴教的7识了,原来歪痴教的7识就直接是一个“我”。而根本不是大乘的
意根莫那识。
难怪歪大师拒绝回答7识的所缘是什么。因为实在没办法回答啊。
自己去查查吧,可爱的歪大师。
f*******e
发帖数: 5594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SeeU法友何谓意根
我觉得应该是反过来,意识是整体,而其他五识是部分。意识是建立在其他五识基础上
的高层次活动。比如,当我们的手摸到一个发烫的东西,手马上就收回来了,这个并不
需要经过意识的高级分析判断。我们不需要去想,这个东西太烫了,可能会烫伤我手上
的皮肤,甚至肌肉。而是一有发烫的感觉,立刻就收手。这就是简单的身识。而当下一
次,我们再次可能接触到这个烫的东西的时候,就会想,这东西会很烫,伸手过去的时
候要注意。这就是高级的意识活动了。因为这把记忆与现实关联了起来。我昨天在另一
贴中提到,人之所以比别的动物更聪明,是因为能把看似不相关的东西,在更高的层次
上关联起来,这就是人的意识。
从生物学的角度,人的大脑当中有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外在的信息通过视觉、听觉
、触觉、嗅觉、味觉等系统,经脑神经元逐级传递分析为样本,由丘脑合成为丘觉,并
发放至大脑联络区,令大脑产生对应于这个信息的觉知。丘脑是其他感觉汇总的地方,
丘觉是意识活动的基础。
p****y
发帖数: 23737
15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三十年闻水声。不转意根。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obbin (robbin), 信区: Wisdom
标 题: 三十年闻水声。不转意根。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Sep 4 01:14:17 2011, 美东)
憨山老人梦游集
予年三十。正月自河东同妙师上五台。过平阳。师之故乡也。师以少贫。值岁饥。父母
死。葬无殓具。至是山阴与一二当道助之。予为卜高敞地为合葬。作墓志。师俗姓续。
居平阳东郭。盖春秋续鞠居之后也。太守胡公号顺庵。东莱人。闻予至寓城外。欲一见
不可得。及予行。公送邮符。予曰。道人行脚有草屦耳。焉用此。公益重。及予行。公
后追之。至灵石。乃见。同至会城。留语数日。差役送至台山。于二月望日。寓塔院寺
。大方主人为卜居北台之龙门。最幽峻处也。以三月三日。于雪堆中。拨出老屋数椽以
居之。时见万山冰雪。俨然夙慕之境。身心洒然。如入极乐国。未几。妙峰往游夜台。
予独住此。单提一念。人来不语。目之而已。久之视人如杌。直至一字不识之地。初以
大风时作。万窍怒号。冰消涧水。冲激奔腾如雷。静中闻有声。如千军万马出兵之状。
甚以为喧扰。因问妙师。师曰。境自心生。非...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7315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十年闻水声。不转意根。
憨山老人梦游集
予年三十。正月自河东同妙师上五台。过平阳。师之故乡也。师以少贫。值岁饥。父母
死。葬无殓具。至是山阴与一二当道助之。予为卜高敞地为合葬。作墓志。师俗姓续。
居平阳东郭。盖春秋续鞠居之后也。太守胡公号顺庵。东莱人。闻予至寓城外。欲一见
不可得。及予行。公送邮符。予曰。道人行脚有草屦耳。焉用此。公益重。及予行。公
后追之。至灵石。乃见。同至会城。留语数日。差役送至台山。于二月望日。寓塔院寺
。大方主人为卜居北台之龙门。最幽峻处也。以三月三日。于雪堆中。拨出老屋数椽以
居之。时见万山冰雪。俨然夙慕之境。身心洒然。如入极乐国。未几。妙峰往游夜台。
予独住此。单提一念。人来不语。目之而已。久之视人如杌。直至一字不识之地。初以
大风时作。万窍怒号。冰消涧水。冲激奔腾如雷。静中闻有声。如千军万马出兵之状。
甚以为喧扰。因问妙师。师曰。境自心生。非从外来。闻古人云。三十年闻水声。不转
意根。当证观音圆通。溪上有独木桥。予日日坐立其上。初则水声宛然。久之动念即闻
。不动即不闻。一日坐桥上。忽然忘身。则音声寂然。自此众响皆寂。不复为扰矣。予
日食麦麸和野菜。以合米为饮汤送之。初人送米三斗。...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17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苦口婆心--生命解脱之原理
首先谈:每一位有情各有几个心识?佛在经中曾开示:“复次大慧!善不善者,所
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藏识、意及意识,并五识身。”(《大乘入楞伽经》卷
5)说明如下:“大慧菩萨!有善与不善的心识共有八个识;哪八个识?所谓如来藏、
意根、意识以及前五识。”这八个识当中,如来藏是能含藏染净种子的心识,又名藏识
,是本有的法,不生不灭;依照自己往昔所生的五阴,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最后都含
藏在如来藏里,于未来世出生新的五阴身,去受种种异熟果报。譬如有时生天享福,有
时下堕地狱受苦,有时生为恶鬼、畜生、人间等等,不一而足,导致众生在三界六道中
轮回不已。所以 佛曾说:“如来藏犹如魔术师一样,能够变现种种物出现,让众生受
用;又如来藏无始劫以来就在,离于无常的过失,本性清净,却出生了七转识,所以祂
含藏了七转识所造作的染污种子,导致众生不断地受异熟果报。”像这样自性清净心而
有染污,众生真的很难了知!所以 佛在《胜鬘经》中,曾随喜赞叹胜鬘夫人:“如是
!如是!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
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如是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萨摩诃萨乃能...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9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如何带领佛教徒归主
佛教网摘站:辨破《楞严百伪》——释愍生法师辨(1)
作者简介--释愍生
愍生法师,一九二六年出生。二十岁出家;早年亲近上海下仁老法师。一生专研三
藏,致力弘扬佛法,兴办佛教教育,培植人材。历任宝觉佛学院院长、住持,香港佛教
联合会义务司库。教学之余,常于海内外弘法,讲经说法四十年,辩才无碍,为教界所
称誉。对《楞严经》造诣尤深,曾讲述《楞严经》先后达十三次之多。今以法师精研《
楞严》之心得,驳斥吕澄作“楞严百伪”之谬说,堪称护法卫教之雄辩。

佛本无法可说,以有四悉檀因缘故,随机应说。若以无法可说而言,佛于四十九年
未说一字,以名言无实故。如以有法可说而言,离经一字使同魔说,以藉假修真故。无
论有说无说,主旨欲令众生,入佛知见也。由此可知,一切皆是佛法,又复皆非佛法,
以法无自性,故法不定法。《金刚经》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又云:“法尚
应舍,何况非法?”若明此理,何需于鸡蛋里挑刺?
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理,即证其说。诸小乘经,以三法印,印定无误。试问《楞
严》何处乖违大小乘印?吕澄全以是非之心、庸俗之念、妄想分别,刻意制造过失,引
人随落深渊,诚乃罪过无边!况经四依说:“依...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应成派中观的三大盲点
☆─────────────────────────────────────☆
GWZW (GWZW) 于 (Sat Sep 8 23:45:39 2012, 美东) 提到:
以下 from Mr.簫平實
应成派中观的三大盲点
一. 无因论的业种自存说
应成派中观的法义, 重点在于专讲:「诸法缘起性空,不立一法、专破他法。」并自详
是佛法中最胜妙的中观,认为无人, 无其他法能比之更了义. 但是当他们自以为不立一
法时,其实已经是建立了「不立一法」的法了。
应成派中观见的矛盾很严重,近代学者的代表者, 便是印顺老法师. 近年多有大乘见道
之学人不断质疑印顺老法师的应成派中观的邪见;评论他的法义不正确,都无法得到正
面的回应。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就只简单地讨论应成派中观三个不能自圆其说的严重
问题所在。
第一个问题就是 :
『应成派中观的思想是属于业种自存的无因论』;虽然他们仍然承认业种是存在的,因
果律也是存在的,但问题是:当他们把执持业种的如来藏砍掉、否定之后,还有哪一个
心能执持业种?没有了!没有常住心持种,就会使得因果律成为虚妄说,就等于是在否
定因果律。可是因果律明明...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有人经常会提议说,在阿含里面从头到尾就是没有看到如来藏这三个字啊!这样的
质疑其实是非常的荒谬而且是幼稚的。其实在《阿含经》里面,其实它并不以如来藏这
三个字来作为第八识的唯一名相,祂可以称为阿赖耶识、也可以称为本际、也可以称为
是入胎识,祂可以有种种的名。那我们看在《阿含经》里面,我们也可以来说明,其实
在四阿含里面,佛陀把如来藏把祂称为叫作“甚深微妙大光明法”,而这个大光明法祂
是隐藏在五神通里面,特别是在宿命通或是宿命明里面,其实它就涉及到我们现代人在
科学研究上面的记忆研究,也就是现代的人对于记忆是什么?它是如何存在呢?产生疑
惑。可是我们如果翻阅四阿含,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在《阿含经》里面早就已经在作这
样的研究。
有一些沙门或婆罗门他们有禅定,他们可以入定意三昧,然后以这个三昧心可以看
到过去八十个成劫跟败劫,也就是说这些外道他可以依于他的宿命通可以看到过去多生
多劫的生生死死的内容。那这里就产生一个问题了,那为什么过去的八十个成劫败劫里
面的那些记忆可以从过去来到现在呢?显然一定要有个法祂能够留存记忆,使得过去八
十劫的生死的记忆的内容可以来到现在,被这些有...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2
第13章 临济法门(四)——临济宗再次分流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临济宗发展到元代,分为南北两大传承系统。北方以海云印简为代表,南方则以
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为代表。印简一系与蒙古贵族关系密切,在元初被奉
为“临济正宗”,势力很大,但在禅学思想上并没有多少创新和发展。南方临济宗不仅
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宋代“看话禅”等传统禅法有所丰富和扩展,从而
使临济宗风仍保持一定生机和活力。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印简(1202-1257),字海云,俗姓宋,山西岚谷宁远(今山西岚县)人
。自幼出家,从学中观沼禅师,十一岁受具足戒,中观沼圆寂后,印简到燕京大庆寿寺
,从学于中和璋禅师,并接续其禅法。1235年,窝阔台差官选试天下僧道,印简被
推为住持。1247年,贵由皇帝命他统领僧众,赐白金万两。1251年,蒙哥即位
,命印简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印简死后,忽必烈命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
大师”,前此,成吉思汗曾赐号“寂照英悟大师”,成吉思汗的二皇后赐号“光天镇国
大士”。印简历事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四朝,...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23
阿赖耶识与修行
——摘自《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华夏出版社,2010年)
作为心体的第八阿赖耶识,在《阿含经》中已见提到。如唐译《本事经》 卷三、卷六
佛说“害阿赖耶”、“灭阿赖耶”;《增一阿含经﹒如来出现四德经》中佛说世间众生
爱、乐、欣、熹阿赖耶。此阿赖耶,释为着落处、依处、窟宅、家、藏,指被末那识执
为内在自我的深层心识或心体。
到部派佛学,对深层心识的探讨,成为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建立了“细意识”、“有分
心”、“根本识”、“一味蕴”、“穷生死蕴”、“果报识”、“实法我”、“胜义补
特伽罗”、“异熟果识”、“根本蕴”、“非即蕴非离蕴补特伽罗”等深层心识,以解
释仅用六识说难以说清的轮回主体和随眠(潜在的烦恼)等问题,实际上都是阿赖耶识
的“密意说”。但其说法较显粗糙,与诸法无我之佛法核心义较难调和,不足以圆满解
释心识及轮回现象,互相之间也争议不决。后来大乘唯识学依据《解深密经》、《阿毗
达磨大乘经》、《楞伽经》、《密严经》等,用第八阿赖耶识来代替部派佛学所立细意
识、有分心等,对此识作了精致的论述,建立了以阿赖耶识为本的阿赖耶识缘起论。
阿赖耶(梵ālaya),亦译阿梨耶、...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念死无常
我们要探讨《广论》的下士道。三士道的第一类下士之人,是指在生死当中只追
求自身利乐的人,也就是人天乘。宗喀巴的下士是指能够修行十善业,然而以后世安乐
为目的的修道人;下士道的课程设计,是教导希求来世善趣安乐为目标,也就是要下士
追求未来世人天的安乐,作为他们修学佛法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可是这个阶
段性的目标,却是因为对无常法的错误执著而有所损害,根本无法到达《广论》上说:
“如是于其有暇身时,取心藏中有四颠倒,于诸无常执为常倒,即是第一损害之门。”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3)宗喀巴认为在我们有暇的身心当中,执藏有常乐我净四种
颠倒,其中将无常的世间,错执为常住不灭——这个常倒,是第一个损害之门;因为第
一个错误的常倒执著,后面就跟著乐倒、我倒、净倒,一一跟著发生。
宗喀巴的无常有粗跟细两种分别,在下士道他只讨论了粗的部分;《广论》说:【
于其粗劣死无常中,分别不死是损害门。此复仅念今后边际,定当有死,虽皆共有,然
日日中,乃至临终皆起是念,今日不死,今亦不死,其心终执不死方面。若不作意此执
对治,被如是心之所盖覆,便起久住现法之心。其中有二,谓粗及细,于其粗劣死无常...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5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我们从萧平实的《狂密与真密》一书可以看出,用吃奶的功夫所使出的招数也只是“信
口开河”四个字。可笑之处是,评头论足别人时,却完全暴露了自己孤陋寡闻的致命弱
点;使出的杀人武器,却成了自杀性的武器,对别人毫毛未损,对自己伤得十分狼狈。
——摘自本书
序言
他们把藏汉佛教界善知识的宽容忍耐的高风亮节,变成他变本加厉、推销谬论的商机,
竟然大言不惭地叫嚣:“没有一个人敢和我对辩,印顺等人不敢和我对辩,藏传佛教的
喇嘛、法王、活佛没有一人敢和我辩论。”
——题记一
世界上只有最愚蠢的蚊蝇,才会把自己想象成展翅遮天的大鹏
——题记二
本来我想多做一些理论研究和经典精品的译介工作,不愿把宝贵精力浪费在和邪魔外道
的无聊的辩论上,但这个保护圣教理论环境的“清洁工”的工作得有人来做,在这种情
况下只好见义勇为了。
——题记三
我在2001年写的《密乘是非分辨论》中说了如下这样一段话:“本来显宗般若乘和密宗
金刚乘是大乘教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密宗是显宗理论的进一步升华,走向更透
彻的必然产物。犹如从小乘有部的诸法实有,逐步走向大乘唯识的境空识有、到中观的
万法性空一样...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26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三)
卷三
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即彼目精瞪发劳者。兼目与劳
。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明暗二种妄尘。发见居中。吸此尘象。名为见性。此见离
彼明暗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见。非明暗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
何以故。若从明来。暗即随灭。应非见暗。若从暗来。明即随灭。应无见明。若从根
生。必无明暗。如是见精。本无自性。若于空出。前瞩尘象。归当见根。又空自观。
何关汝入。是故。当知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以两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劳故。头中作声。兼耳与劳。同是菩提瞪
发劳相。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
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闻。非动静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
静来。动即随灭。应非闻动。若从动来。静即随灭。应无觉静。若从根生。必无动静
。如是闻体。本无自性。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即非虚空。又空自闻。何关汝入。是
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劳。则于鼻中。闻有冷触。因触分别。通塞虚实
。如是乃至诸香臭气。兼鼻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通塞二种妄尘。...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27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子经》节录
《优婆塞戒经》节录
《大般涅槃经》节录
《般泥洹经》节录
《七佛灭罪经》节录
《戒德香经》节录
《楞严经》节录
《禅要经》节录
《四十二章经》节录
《罪福报应经》节录
《大乘造像功德经》节录
《分别善恶报应经...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8
☆─────────────────────────────────────☆
danieljoyful (danieljoyful) 于 (Tue May 24 23:21:32 2011,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9
《中部》经1至经4。包括《一切漏经》。第一 根本五十经篇
第一 根本品
MN.1.1-10
MN.1.1 根本法门(The Root of All Things)经
1.1.1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郁伽罗(Ukkattha)幸福林(Subhaga Grove)的一棵
王家沙罗树(sala)下。 在那里,世尊对比丘们说道:“比丘们!” “尊师!”那些比
丘回答道。世尊如是说道:
1.1.2 “比丘们!我将教导你们根本法门的论述。你们要仔细聆听和注意思惟我要说
的话。” “是的,大德!”比丘们回答道。世尊说道:
1.1.3 “比丘们!这里,一个未受教导的凡夫,他不重视圣者们,对他们的法不熟练
和未经受训练;他不重视善人们,对他们的法不熟练和未经受训练,他认知(perceives
)地为地。他已经认知地为地之后,他设想(conceives)他自己是地,设想他自己在地当
中,设想他自己与地分离,设想地是“我的”,他因地而欢喜。那是什么原因呢?我说
,因为他没有完全了知它。
1.1.4 他认知水为水。认知水为水之后,他设想他自己是水,设想他自己在水当中,
设想他自己与水分离,设想...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目 录
一、学佛首要——断除三缚结
二、我见之意涵
三、如何断我见
甲、与五种别境心所法相应之觉知心为意识心
乙、离念灵知心是意识心
丙、断疑见
丁、断戒禁取见
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
甲、五蕴我
乙、十二处我
丙、十八界我
五、了知识阴的虚妄性是修行的关键
甲、识阴的定义
乙、识阴的出生
丙、识阴的苦
丁、识阴的苦集
戊、识阴的苦灭
己、识阴的苦灭之道
六、总结
一、学佛首要——断除三缚结
佛门修行者是否已证初果?
端以我见及三缚结是否巳断而判,
不以耕地时是否能使虫离四寸为判;
当今之世,学佛者首要之务,在于取证二乘菩提之初果解脱,然后则是求证大乘般
若实相智慧;若欲取证初果解脱者,则以求断我见而断三转结为急切之务;若断三转结
者,即使是最钝根、最懈怠之人,亦可因此而极尽七次人天往返即出离三界生死,是故
当以断除三缚结为首要之务,然后才是求证法界实相的禅宗开悟境界。若欲断除三缚结
者,首结即是我见;我见若断,“能取与所取真实不坏”的世间见,便可断除,疑见随
之即断,对于众生是否真可实证初果,对于诸方大师是否已断我见等事,皆能明确判断
而无怀疑;疑见若断,戒禁取见随后次断...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1
来自主题: _waichi版 - [无标题]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serawang (皇叔郎), 信区: Wisdom
标 题: [合集] Waichi根法的主要相关内容之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28 11:47:44 2009)
☆─────────────────────────────────────☆
Anicca (无常) 于 (Thu May 21 15:59:13 2009) 提到:
如果想要辨析根法是否符合佛法,我们先需要了解根法的主要相关内容是什么
本人先贴出根法的一些相关重要内容,之前贴过,但屡被封杀,现在终于可以随便贴了
=========================
修观光者, 须轻轻松松自然凝神于额中央智慧眼处, 但非意念集中在印堂(两眉心之
间), 而是眉与发脚之中间, 额头中央处, 然后留意 "观" 智慧眼前方, 用以对比反
观自心, 以了见性, 并非往外看, 而是利用自然 "观" 之性能 "反观" 自心, 只要您
"观" 正前方, 则自然会处于智慧眼处, 根本不须用意.
人之本能乃在于见, 常人只习惯见外, 行者于正修时...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2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宇宙中最高的道
欢迎诸位收看正觉的弘法节目,在这里有很多亲教师为大家演说佛法,都是非常
胜妙的。如果有人问您为什么要看这种节目?您要告诉他:佛法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您不知道它的重要性,所以您不想看;当您知道佛法对我们是这么重要的时候,您
就非看不可了,因为不看的话,对自己的损失就太大了!
阿弥陀佛是一句佛号,也是最好的祝福!阿弥陀佛是一尊佛,也是三十六万亿一十
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 阿弥陀佛,意思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光即是空间,寿就是时
间,空间与时间交叉这一刻,就是您生命存在的当下,这是最好的祝福,是无量的祝福
,一切平安、健康、吉祥、快乐等等,都包含在里头;所以诸位听到这一句佛号,应该
欢喜信受。不要像有一位,他母亲病危送回家里等待命终,我们就帮她念佛,念到天亮
之后,没想到她又活过来了。她的儿子很惊讶,跑去问他父亲说:“爸!怎么他们替她
念阿弥陀佛!妈又活过来了?”他的父亲骂他说:“死仔啊!你以为他们念阿弥陀佛是
叫她赶快去死、赶快去死啊?”这就是说,没有听人说佛法,才会有这样天大的误会。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什么样的人在学佛”?
佛教是古老的宗教,可是在今天也是被误解最多的宗教。...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644
33
有分、睡、死、定、转生、与涅盘的分析
有分、睡、死、定、转生、与涅盘的分析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在每一个人生命的过程之中,它有几个极为特别的课题值得我们去探讨;那即是有分的
状况;有分,睡与死的差别;有分、定、灭尽定、与死的差别;死与结生,如何转生于
三界、及如何到达涅盘。
认识这些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佛陀的教法,生起正见,证取道果。
有分
有分(Bhavanga)是生命之流或生命的成分,或生命相续流 。有,bhava生命,分,成分
。这里的‘有分’是指多数,平常用的是单数。‘有分’有二种:一是诸心识剎那相续
的有分,二是十九种有分(作用)心。
当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等触撞到六个根门时,五门转向心还未生起,有分心仍在生灭,
第一个被触撞的有分心是‘过去有分心’(Atitabhavanga),第二个是‘有分波动’(
Bhanvangacalana),第三个是‘有分断’(Bhavangupaccheda),接下来是路心(
vithicitta)的生起。路心里有五门转向,五识,领受,推度,确定,七个速行心,二
彼所缘,然后又再进入有分心。意门的路心里有意门转向,七个速...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4
☆─────────────────────────────────────☆
GWZW (GWZW) 于 (Tue Mar 29 14:33:47 2011, 美东) 提到: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经文语译:
【佛陀所开示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佛门内外许多的的知识们,都不能知道.「如
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此甚深的义理。十方诸佛所证如来无垢识,其实就是由因地时的
阿赖耶识辗转所修成的。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成三大阿僧祈劫以后的如来无垢识的过程
,就显示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无垢识心体,是没有差别的;就如同将黄金打造成金
指环的过程,金指环是由金体辗转打造而成,金指环还是原来的金体,所以金体与金指
环体是没有差别的。】
行者在因地时证得阿赖耶识,虽然能观见阿赖耶识体如同黄金一样的清净无染,但却是
函藏著无明贪爱等业种、函藏著七识心所相应的不净种、所知障随眠…等,所以透过福
慧双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赖耶识体中的所有不净种子修除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宇宙中最高的道
欢迎诸位收看正觉的弘法节目,在这里有很多亲教师为大家演说佛法,都是非常胜
妙的。如果有人问您为什么要看这种节目?您要告诉他:佛法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因
为您不知道它的重要性,所以您不想看;当您知道佛法对我们是这么重要的时候,您就
非看不可了,因为不看的话,对自己的损失就太大了!
阿弥陀佛是一句佛号,也是最好的祝福!阿弥陀佛是一尊佛,也是三十六万亿一十
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 阿弥陀佛,意思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光即是空间,寿就是时
间,空间与时间交叉这一刻,就是您生命存在的当下,这是最好的祝福,是无量的祝福
,一切平安、健康、吉祥、快乐等等,都包含在里头;所以诸位听到这一句佛号,应该
欢喜信受。不要像有一位,他母亲病危送回家里等待命终,我们就帮她念佛,念到天亮
之后,没想到她又活过来了。她的儿子很惊讶,跑去问他父亲说:“爸!怎么他们替她
念阿弥陀佛!妈又活过来了?”他的父亲骂他说:“死仔啊!你以为他们念阿弥陀佛是
叫她赶快去死、赶快去死啊?”这就是说,没有听人说佛法,才会有这样天大的误会。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什么样的人在学佛”?
佛教是古老的宗教,可是在今天也是被误解最多的宗教。许...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应成派中观的三大盲点
以下 from Mr.簫平實
应成派中观的三大盲点
一. 无因论的业种自存说
应成派中观的法义, 重点在于专讲:「诸法缘起性空,不立一法、专破他法。」并自详
是佛法中最胜妙的中观,认为无人, 无其他法能比之更了义. 但是当他们自以为不立一
法时,其实已经是建立了「不立一法」的法了。
应成派中观见的矛盾很严重,近代学者的代表者, 便是印顺老法师. 近年多有大乘见道
之学人不断质疑印顺老法师的应成派中观的邪见;评论他的法义不正确,都无法得到正
面的回应。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就只简单地讨论应成派中观三个不能自圆其说的严重
问题所在。
第一个问题就是 :
『应成派中观的思想是属于业种自存的无因论』;虽然他们仍然承认业种是存在的,因
果律也是存在的,但问题是:当他们把执持业种的如来藏砍掉、否定之后,还有哪一个
心能执持业种?没有了!没有常住心持种,就会使得因果律成为虚妄说,就等于是在否
定因果律。可是因果律明明在法界中是存在的,关于这点就无法自圆其说了.
所以印顺法师就发明了「意识细心说」。他们说「意识细心」可以来往三世、祂能持种
,但是这跟他们所崇尚之「原始佛教」的教典却又大相冲突!因为他们所...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应成派中观的三大盲点
应成派中观的三大盲点
三、断灭论的涅槃玄想
如印顺法师及应成派中观那样否定了第八识的缘起性空,一定还会引生出另一个大问题
出来「阿罗汉捨报入无余涅槃以后,是否断灭?」。这又是应成派中观一个大过失,对
这一点都没有注意到。
佛在阿含中质问疑法的弟子说:「是什么原因,让无明凡夫不到涅槃本际?」是因为一
念无明,是对于蕴处界的虚妄性全无所知,所以不能到达涅槃的本际──不能入无余涅
槃。阿罗汉把五阴十八界灭尽以后成为无余涅槃,可是无余涅槃里面是不是断灭?这可
得要探究了!
假使人们都只能有六识,那么六识出生的助缘──意根──究竟是什么?难道真的是像
印顺法师所说的「头脑就是意根」吗?佛说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时,十八界都灭尽,显然
是灭掉六尘也灭掉六识,并且还要灭掉六根的;然而六根是五色根加上意根啊!意根既
不是物质大脑,当然是心;那么六识加上意根不就有七识心了吗?入涅槃时这七识心都
灭尽了,如果那时没有一个第八识心存在,无余涅槃不就是断灭了吗?那确实是断灭了
!也必然会是断灭!所以法界的事实是不只只百六个识,而是八识具足。
因为,六根中的意根也是心,祂是无色根,是意识的所依根,而识阴中就已经具足六...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5175
38
内容摘要
本文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对唯识学的认知范畴进行了剖析,进而对唯识学的认知理
论作了总结和概括。本文首先对想心所进行分析,指出了想心所的各种类别,分析了想
心所与前五识和第六识结合时所起的不同作用,厘清了想心所的基本心理功能(即当前
想与五识形成感觉、当前想及五不同缘想与第六识形成知觉、过去想未来想及言说随眠
想与第六识形成表象、随觉想与第六识形成概念),从而奠定了唯识学认知理论的基础
。进而,本文描述了唯识学的认知过程,包括从认识的引发到感觉的内容,以及唯识学
关于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和判断推理的相应范畴和基本理论。最后,本文阐述了唯
识学认知理论的主要特征,指出在此理论中认知范畴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而此理
论的根本特点是为修行服务,并以心识结构的“四分说”为例探讨了此理论的特色。
关键词
想心所·四种意识·作意心所·触心所·实法·五心论·寻伺心所·慧心所·心识结构
的四分说。
唯识学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内容,但唯识心理学的基本范畴,既有与现代心理学的
范畴同义的一面,也有与后者不尽相同之处。且有些唯识心理学的范畴,其涵义十分隐
晦,十分费解,故而本文拟将唯...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2449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伽经》与禅宗思想
发表时间:2014-03-12 | 作者:吴言生
早期禅宗传授,非常重视《楞伽经》。《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4卷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16册。本书所论即主要依据此本。本章随文注括号
内只标卷数不另注出处者,均出此本。 禅宗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以四卷《楞伽经》授与
二祖慧可,并嘱他“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慧可依言奉行,并
令弟子们“常赍四卷《楞伽》,以为心要,随说随行。”《续高僧传》卷16《慧可传》
。按同书卷25《法冲传》谓慧可“依南天竺一乘宗”讲四卷《楞伽经》,“其经本是宋
代求那跋陀罗三藏翻,慧观法师笔受,故其文理克谐,行质相贯”。本书所论,即主要
依据四卷本,收于大正藏第16册。 此后数代禅宗祖师,一直都将《楞伽经》作为重要
经典递相传承。直到五祖弘忍传法六祖时,才改用《金刚经》传授。唐代净觉撰于景龙
二年708的《楞伽师资记》又称《楞伽师资血脉记》,收于大正藏第85册。 记述了《楞
伽经》八代相承、付持的经过。可见,《楞伽经》对禅宗初期历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
响。考察《楞伽经》的基本思想,我们发现,《楞伽经》影响的不仅仅是初期禅宗史,
...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40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八识。。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From 百度
【第七识】
末那,为梵语manas之音译,意译为意,思量之义。唯识宗将有情之心识立为八种,末
那识即为八识中之第七识。
【末那识】
为恒执第八阿赖耶识为‘我’之染污识。为与第六意识(梵mano -vijn~a^na ,意之识
,乃依末那之识)区别,而特用梵语音译称为‘末那识’。此识恒与我痴、我见、我慢
、我爱等四烦恼相应,恒审第八阿赖耶识之见分为‘我、我所’而执着,故其特质为恒
审思量。又此识为我执之根本,若执着迷妄则造诸恶业,反之,则断灭烦恼恶业,彻悟
人法二空之真理,故称染净识,又称思量识、思量能变识。且其自无始以来,微细相续
,不用外力,自然而起,故其性质为‘有覆无记’;乃不引生异熟果,却能覆圣道、蔽
心性。 法相宗依修行阶段之浅深,而在末那识中立三位,称为末那三位,即:(一)补
特伽罗(梵pudgala ,即人)我见相应位,为末那识缘第八阿赖耶识而起人我见之位。
如凡夫、二乘之有学、七地以前之菩萨等有漏心位。(二)法我见相应位,为末那识缘第
八异熟识起法我见之位。此乃指凡夫、二乘及未得法空智果之菩萨位而言。(三)平等性
智相应位,乃起无漏平等性智之位,即菩萨以法...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1
有三处乱码, 不好意思, 原文就是如此
也没有作者和其背景, 正在“学习”五蕴,觉得有意思就转一下
五蕴与十二因缘之关系及其哲学意义
百度文库
键词:佛教;哲学;五蕴;十二因缘;关系摘要:作为佛教哲学基础理论的“五蕴”说
和“十二因缘”说之间是具有逻辑结构的对应关联的,但并不是在同一层次上的一一对
应。五蕴是十二因缘的十二支的共同基础。它们之间具有源流的关系,即五蕴是比十二
因缘更原始的理论。从五蕴到十二因缘的传承不是一种直线的发展,而是发生了从朴素
存在论向精致人生论的根本视角转换。On the Relation Between Pa?caskandha and
Dvādasāngpratītyasamutpāda
And its Philosophical MeaningsKey words: Buddhism, philosophy, Pa?caskandha
, Dvādasāng-pratītyasamutpāda, Relation Abstract: There is some
corresponding link of logical structure, but no...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行断三缚结……实证初果
三、如何断我见
意识心体者,举凡现起时,必定会与五尘与法尘相触,亦必定会与五种了别境界相之心
所有法相应;又必定会有人间境界中五位(眠熟位、闷绝位、正死位、灭尽定位,无想
定位)暂时断灭之现象,当知符合如是体性之觉知心,必定即是意识心也。
欲断我见者,当先了知我见之意涵;我见者即是误认意识心為常住不坏法,若将意识觉
知心认定為常住不坏法时,即是堕於『识阴我』之中;以如是见解而坚执觉知心…意识
…常住不坏者,如是见解即名我见。所以欲断我见者,当先了知意识心,莫『堕於意识
心中而自以為不堕於意识心中』,莫将意识心变相境界错认為第八识如来藏境界,是故
应先了知「勘验意识心之方法」,方能真断我见无餘。如何勘验「所悟是否為意识心?
」答:可以增上慧学一切种智中所说较為粗浅之心所有法勘验之,即可正确勘验。
先说第一种勘验法:观察所悟之心,是否為觉知心?若是觉知心,则非真实心。復观察
所悟之心,是否能领受五尘与法尘?若是能领受痛痒冷暖之心,能领受色、声、香、味
之心,能了知法尘之心,当知即是意识心,不论所住境界相如何胜妙,都仍然是意识境
界;综而言之,若是一念不生之际,仍然能领受六尘,仍然能触知六尘...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应成派中观虽然不许唐僧(释摩诃衍)之意识无思无观、无分别,实际上却仍然妄想
著:若能灭除意识所有妄想分别,即可成就般若经中世尊所说之无分别智。因此攀缘于
大乘经及弥勒菩萨所说大乘奢摩他、毘钵舍那之修法,曲解论中所说证奢摩他之无分别
定即是证得一切法无自性性,即是证得无分别智之智体。因此莲花戒于《修次中篇》中
说:“若不修习以慧观察诸法自性,唯一修习弃舍作意,终不能灭所有分别,终不能证
无自性性,无慧光故。”莲花戒虽不许唐僧之唯一修习弃舍作意,彼等亦不能否定经中
所说菩提性之无觉无知、无分别相等法义;为使他人认定彼等所修所证属于大乘佛法,
便以般若之无分别作为假想标的,因此于名相上说要灭除意识之所有分别,以为就能符
合经中所说之无分别菩提性。然而,应成派中观之中心思想是:若不于绳上计蛇,即无
蛇及蛇之自性可分别,只要了知无此蛇之执著境,就是无蛇之念及无蛇之作意,当时若
能这样观察,所得之智慧就是无分别智,故意识不可不思惟、分别与观察;而其所说之
“灭所有分别”,乃是指灭除对于绳上妄计假立之蛇与蛇自性之所有分别与作意。其中
所说之“绳”即是五阴,“蛇”乃是我之执著;而我见之所缘,应...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戕害佛法的六識論
六识论是外道邪见,不是佛法!
很多宗教都会教人要放下,放下就没烦恼,放下就自在。可是要放下什么?要怎样才能
放下?放下那件衣服吗?再买一件新的,你就能放下了吗?不是那件衣服受伤,而是你
的心受伤。那就是不要去想,就能放下烦恼。可是脑筋没有电源开关,无法关掉而不想
,所以放不下烦恼。很多人所谓的放下,其实是把心量放宽而没有真的放下。为什么放
不下?因为他不知道意识是虚妄的;意识是虚妄的,不是叫您不要意识,而是要知道意
识是我感觉讯息的工具,而不是把意识当作真正的我;可是离开了意识,您也找不到我
,这就是学佛最困难的地方。
许多人学佛一生,就是放不下意识,认为意识就是我,我就是意识;意识灭了,我就什
么都没有了,真的是这样吗?我们要知道意识就是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有了意
识,你就有见闻觉知,也就是能够“知道”;没有意识,你就“不知道”。那么你睡著
的时候还知道吗?当然不知道。如果你知道现在的时间是3点5分,那表示你根本没有睡
著,你睡著了就是不知道;既然不知道,为何明天又会醒来?这就是让我们知道除了第
六意识之外,一定还有个什么?那就是第七识。当佛教说有这个第七识的时候,很多人
是不... 阅读全帖
O*********9
发帖数: 552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学佛互相毁谤,不知不觉中就造了业。学净的人不知道密宗,就瞎说密宗是鬼神教
,只有净土最好。我曾经在东北听过XX大师说密宗最不好。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大师,
我听后问他:“你修净土,是不是念密咒?念大悲咒?念往生咒?念十小咒?”他答:
“是啊!”我说这些咒不是密咒吗?您自己离不开密宗,毁谤佛法有罪啊!即便是律宗
弘一大师,也曾说过密宗是鬼神教,后来他看了密宗全文,才知道密宗这么完美,从浅
入深,从小到大,和禅宗无二无别,才知道自己错了,写了一篇忏悔文收录在文集里。
谈密 密宗修持次第
这些都是不知道密宗而信口瞎说,只知道自己,不知道别人,信口瞎说。密宗是鬼
神教吗?密宗一开始,免不了有一点鬼神的意味,那是因为西藏人根器差,他们要有点
神秘、有点感应,要想神秘就得靠鬼神快些,学佛法就慢。密宗修到后面与鬼神就不相
干了,密宗讲九乘次第,讲九步法。初讲外三乘,也就是先学显教、学小乘、学佛乘、
学菩萨乘。这些教理都要通达后,才修内三乘。内三乘是实际修行,教理通了再修密法
。这个法教怎么消业障、除灾、治病、发财等。发财便是财神法,财神就是鬼神,所以
是有鬼神法,不是没有。但这是...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6
第8章 临济法门(三)——杨歧宗的建立
一、杨歧宗的创立
杨歧方会(992-1049),袁州宜春(江西宜春)人,俗姓冷。二十岁在
筠州(江西高安)九峰山出家,曾到潭州(湖南长沙)随石霜楚圆习禅,后到袁州杨歧
山和潭州云盖山开辟道场,禅林称为杨歧方会禅师。古德评之曰:“杨歧天纵神悟,善
入游戏三昧,喜勘验衲子,有古尊宿之风。”方会本人也以担荷如来大法,赓续临济正
脉自任。楚圆迁化,方会将先师遗像挂在禅堂,集众举哀。方会指着遗像谓众曰:“我
昔日行脚时,被这老和尚将一百二十斤担子放在我身上,如今且得天下太平。”是说临
济宗风到他这里,纔传扬开来,取得一统天下的态势,从禅宗整个发展史看,正是从杨
歧方会开始,临济宗的影响和地位超过云门、曹洞,成为禅宗主流。
(一)心法双忘性即真
方会上堂法语有云:“百千诸佛,天下老和尚出世,皆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若
向这里明得去,尽与百千诸佛同参;若向这里未能明得,杨歧未免惹带口业。”是说方
会也别无伎俩,只是如历代祖师一般让人明心见性。真正的大禅师必然是对“心”、“
性”深有体悟,纔会以种种方便指导学人...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47
随佛法师 - 修正部派佛教对名色、识之定义的曲解
目前佛教界对“名色”的定义,都是出自部派佛教以后的论书意见,实际不是古老经说
的传诵。在部派佛教各种流传的说法中,最早与最主要的论义,都是出自分别说部的《
舍利弗阿毗昙论》[15]。《舍利弗阿毗昙论》传出于佛灭后约116年,是分别说部在印
度三大分派(化地部、法藏部、饮光部)的共传论书,也是佛教最古老的论书。
《舍利弗阿毗昙论》对“名色”的定义,是将“色”由“六入处”改为“四大”,主张
“六入处”的“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为“四大”[16];“名”
则定义为“由意生”的“受、想、思、触、思惟”[17]。《舍利弗阿毗昙论》是在“名
色”之原始定义的“六根、六境”以外,也即是古老经说原有的“色、受、想、行(又
称为“思”)”之外,又多出了“触、思惟(另译作意)”。
《舍利弗阿毗昙论》在“名”的定义中,除了经法原说的“受、想、行(思)”之外,
又加入自派增新的“触、思惟(或作意)、觉观、见、慧解脱”[18],并且予以定义在
行阴的范畴内[19]。
《舍利弗阿毗昙论》对“行阴”的定义,除了经说的“思”以外,“触、思惟、觉观、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心
问:【二、阿赖耶识是变异性、是生灭法,阿赖耶识里含藏著真如,此真如才是不
生不灭的。真如就像金矿中的黄金,黄金成分早已经决定,而阿赖耶识就像金矿中其他
的杂质。】
答:阿赖耶识心体,绝非变异性,绝非生灭法; 佛说阿赖耶识心体即是未来佛地
之真如心体无垢识故。然而 佛说阿赖耶识非断亦非常,此谓阿赖耶识心体虽然常住不
坏、性如金刚,体恒常住而自性恒不变易,永远显示其“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真如性
,然此真如性之心体中,却含藏著无始以来七识心王所造作之一切善恶业种,及所熏习
之邪见与无明种子,令诸业种、无明……种子等流注不断。由含藏如是善恶业种、无明
种子……等故,致令有情轮回生死,六趣受生、流转无尽,故名其第八识为流转真如、
邪行真如,即名此第八识心体为阿赖耶识。由于第八识心体有如是分段生死之业种等等
流注不断,由有七识心王及诸种子流注不断,故说阿赖耶识非常,即是《大乘起信论》
中一心二门所说之生灭门也!由是缘故施设第八识心体名为阿赖耶识。阿赖耶者即是执
藏分段生死种子而流注不断之意故,即是集藏、所藏、能藏之意故。
如是心体常住、性如金刚、永不能坏;乃至集十方诸佛威神之力为一力,亦不...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49
「名色缘 识,爱识缘名 色」,名色缘六处:「识食」缘未来世 六处生
「十二因缘」的提要句颂中,提到「名色缘六入」,在古老经说的义解是「名色缘识,
爱识缘名色,辗转缘生不息」为「识食」、「有结」,有「识食」、「有结」则缘「未
来世六根生」。若是贪爱不断,即有未来六根生;若是断贪欲,「识食」则断,不再有
后世的六根生。见《相应阿含》898,899经、《相应部》〈六处相应〉21经:
《相应阿含》898经:「若比丘于眼欲贪断,欲贪断者,是名眼已断、已知,断其根本
,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成不生法。如眼,如是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相应阿含》899经:「若比丘眼生、住、成就显现,病住,老死显现,苦生;……如
是乃至意,亦如是说。若眼灭、息、没,病则息,老死则没,苦则灭;……乃至意,亦
如是说。」
《相应部》35.21 经:「诸比丘!眼之生起、住立、出生、显现者,此即诸病之住立、
老死之显现、苦之生起。耳之生起……鼻之生起……舌之生起……身之生起……意之生
起、住立、出生、显现者,此即诸病之住立、老死之显现、苦之生起。诸比丘!眼之灭
尽、息止、消失者,此即诸病之止息、老死之消失、苦之灭...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