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礼记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g
发帖数: 1856
1
上古
上古
传谓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三, 以象天地人;
烹牲牢于鼎,以祀上帝鬼神。黄帝既崩,其臣左彻削木为
黄帝像, 率诸侯朝祭之。然此乃后世道家之言, 不足凭
也。
帝尧之时,鸾雏来集,麒麟来游。只支国献重明鸟,国人
多刻铸鸟状以驱魑魅。帝舜祀上帝山川鬼神,作五瑞玉器
,多以圭璧。此时盖尚在石器时代,故兵器俱石制。尧舜
之时天下泰平,故武器化为礼器,如石斧化作圭,圆形石
饼化作璧。唐时发舜妃女英冢,得大珠及玉碗,足征当时
玉器之发达也。
三代----夏
大禹定天下,“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为九鼎,图以
山川奇怪鬼神百物,使民知神奸,刚入山林川泽,魑魅魍
魉莫能逢之,以承天体。其后鼎迁于商,复迁于周。至周
定王时遂有楚子问鼎,王孙满对之事。至显王四十二年,
姬氏德丧, 九鼎终没于泗水。秦始皇二十八年, 过彭城,
发千人入水求之, 终莫能得。当时铜器铸造术渐精。铸
鼎像物,装饰渐见,遂成“浅刻”(Basrelief)。 盖人类
因需要而制器,器成则思有以装饰之,实为最自然之程序
。三代花纹之形式,盖于此时已成矣。《礼记.明堂位》谓
山( lei ) 为夏后氏之尊。《礼记正义》
h*******i
发帖数: 103
2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
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
安徽〗?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
太清境〗?
【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
效法土皇地祗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
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
、兑〖沼〗?
【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
罗汉、降龙罗汉、...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171
3
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孔子死时他只有十五岁,而受教于孔子最幼的门徒曾子。曾子
是礼记中数章的作者。礼记是儒家的一本经典,其中一篇,名为中庸。它被认为是
这般重要,而成为中国学童们所读的四书之一。在这本书中,我们见到孔学的哲学
根据。它谈及宇宙的灵性及控制它的道德律。由于活得和这道德律相符合,人便实
现他的真我。这样,外在的合乎道德的宇宙和内在的真人性的规律之间,便建立起
一种和谐。人在发现他的真我时,同时发现宇宙的统一性,而且反过来,人在发现
宇宙道德律的统一性时,实现他的真我,或真人性。在这短短的一本书中,我找到
对于儒家哲学的最完满的说法。
人有时无法实现那个在他身上最好的人,是因为他还未做到对这个宇宙的真正了解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照子思看来,宇宙是一个道德性的秩序,而人所需要的是发现那个在他本身的道德
性秩序,而由此达到「匹配」那个和道德性的宇宙相符合的最好的人。孔子说:「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是中心,庸是经常,中庸是「中心的常道」或「内在
的不易之道」。因此我跟着辜鸿铭把中庸解为「宇宙的道德秩序」,下文同此。
但什么是宇宙的道德律,什
l*****a
发帖数: 38403
4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在家中運用基督的教導(ZZ)
启蒙的
三 字 经  
语音朗读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  
 
 
 
 
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 阅读全帖
g*a
发帖数: 32
5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Re: “经史子集”一问
今天第一天来,通览了一下全部的帖子,发现了很多好东西。
[史子集]我读得很少,没的谈。[经]略略读了一些,
可以泛泛地聊聊。
史称孔子删定六经,为[诗],[书],[礼],[易],[乐]和[春秋]。
当然,孔子和六经的关系现在争论很多,实在是说不清道不明。
至汉代,[乐]经不传,汉武帝设五经博士。又设尔雅博士讲[尔雅]。
汉文帝设传记博士,讲[论语],[孟子]。
汉代有五经,七经之说: 汉以孝治天下,汉末[孝经]与[尔雅]加入
经书行列。
唐代有九经,十二经之说: 唐以九经取士,为[诗],[书],三[礼],
[易],[左传],[公羊],[谷梁]。其中[左传]与[礼记]为大经。
唐中期以降,有记载将[论语],[孝经]和[尔雅]并入。
至宋,[孟子]的地位提高,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
两篇和[论语],[孟子]一起,自成集注,汇成[四书]。始为十三经。
经书的历史大抵如此。中间可能因记忆而有误。
看了前面的帖子,发现有介绍[春秋]三传的关系,但比较注重
个人理解,有功夫我来普及性的介绍一下,比如何为今文,何为
古文,及两派在历史上的传承起伏。另外提个建议,在做一般的介绍
而提到古
x*****u
发帖数: 3419
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朱伟:羹

羹,据说也是黄帝造的。大概是有了陶器,也就有了羹。最早的羹,是“大羹”,这
是一种不备五味的肉汁,《尔雅·释器》:“肉谓之羹。”注:“肉〔月霍〕也。疏肉之
所作〔月霍〕,名羹。”〔月霍〕,也就是羹字。早时的羹是很浓的肉汁,《大戴礼记》
说这种大羹是“饮食之本”。在没有盐之前,这种大羹就是煮肉的肉汤,较为肥腻。有盐
以后,刚开始只是施以“盐梅”。当时大羹是古人们吃“粒食”(在磨没诞生之前,先民
们只能用棒把谷物碾碎成为“糁”,或者就吃黍、稷、粟、麦、稻的种子),大羹是当时
最好的下饭佐餐用品,无论贵族和贫民都可以用,所以《礼记·王制》说:“羹食自诸侯
以下至于庶人,无等。”
开始以五味调羹,据说是彭祖的创造,他以五味调的雉羹,献给尧,于是才赋予了羹
滋味。彭祖五味调羹以后,羹的含义就成了五味之和。《释名》:“羹,汪也,汁汪郎也
。”《说文》:“羹,五味之和也。”《广雅》:“羹谓之〔涪字中的口换成日〕”(〔
涪字中的口换成日〕:肉汁)《左传》:“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火单
〕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这里总
结了
x*****u
发帖数: 3419
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朱伟:八珍
八珍
八珍是最早的八种珍贵食品的烹任方法。《周礼·天官·膳夫》记:“凡王之馈,食
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品百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王日一举
,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乐侑食。”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天子的饭食用六谷,用六种
牲畜,饮用六种饮料,佐羞有一百二十品。珍羞有八种,酱醋品有一百二十瓮。天子每日
三餐,所用鼎具和盛肉盛菜用的俎具各十二个。进餐时要伴乐,以劝天子多食。这里,六
谷指:禾余(稻)、黍(黄米)、稷(谷子)、粱(高粱)麦、菰(茭白)。六牲指:牛
、羊、豕、犬、雁(鹅)、鱼。六清指;水、浆(醪,也就是较浓之汁)、醴(甜酒)、
凉(水酒)、医(梅浆)、酏(稀粥)。又有六鲁:糜(驼鹿)、鹿、熊、麇(獐)、野
猪、兔。六禽:雁、鹑(鹌鹑)、〔晏鸟〕鸟、雉、鸠、鸽。所谓八珍,是指淳熬、淳母
、、炮豚、炮牂、〔提手边一寿〕珍、渍、熬、肝 。
这八种珍食烹饪法,翻译过来就是——
淳熬:《礼记·内则》解释:“淳熬,煎醢,加于陆稻上,沃之以膏”。醢就是肉酱
。把肉酱盖在糯米做的饭上,浇入动物脂油。
淳母:《礼记·内则》解释;“淳母,煎醢,加
p*******r
发帖数: 4048
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格物致知义解 (ZT)
王道的重建:格物致知义解——《大学》新读之一
陈明
颜元《习斋馀录·言行录》称:“格物之格,王门训正,朱门训至,汉儒以来,似皆未稳
。元谓当如史书‘手格猛兽’之格”,‘于格杀之’之格,即孔门六艺之教是也。”或许
受明魏校《大学指归》启发,钱穆先生的《大学格物新解》引入同属《礼记》之《乐记》
及其所蕴含的思维、意义相与发明,并将格物之“物”亦纳入致思范畴以求究格物致知的
底蕴,大大拓展了学人的索解思路。身为文字学家的裘锡圭先生即意识到,“要解决这个
问题,不能仅仅依靠训诂学的一般方法”,而必须“以先秦时代认识论的发展过程为背景
,对古人关于知与物的关系的思想作比较全面的考察。”
遗憾的是,钱、裘二文对格物的具体诂解,也跟习斋所谓“汉儒以来”及习斋本人一样,
带入正经时给人的感觉仍是“似皆未稳”。本文试图把思路进一步放大,从包括有《大学
》、《中庸》、《乐记》诸篇在内的《礼记》全书中所反映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与
虞、夏、商、周的礼乐文化传统亦“述”亦“作”的基本关系出发,既充分重视“三王之
法”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征,又细心体察孔子之道在语境和情怀上的曲折,把《大学》置
于传统与现实、现
P********w
发帖数: 65
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博物一览——清宫的手杖与鸠杖
博物一览——清宫的手杖与鸠杖
毛宪民
手杖,又称拐杖或拐棍儿,还被称为“扶老”。因为,在我国南方有一种枝干两面对
生的竹,宜于做手杖,称做“扶竹”或“扶老竹”,故手杖就有了“扶老”这个雅号。晋
代陶渊明写的《归去来辞》中的“策扶老以流憩”,就是例证。清代乾隆皇帝在《御制诗
二集》卷83中录有《方竹杖》诗云:“绿林何处觅檀栾,坚实曾闻出大宛。方镇犹然问无
恙,纲维不藉报平安。琅玕七尺自千古,风月双清总一杆。高节美哉方正善,渭川欲效此
君难。”遗憾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所珍藏的生活用具文物中,并未有“风月双清总一杆
”这类竹质的手杖。
其实,手杖除了有“扶老”的作用外,早在我国上古时代还有赐杖或授杖给老人的风
俗。《礼记·礼曲上》曰:“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礼记·王
制》曰:“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另外,在宫廷帝王中
还以授杖“褒元老,彰淑德”(宋·吴淑《事类赋注》卷14)。如《魏书》曰:“文帝引
汉太尉杨彪,待以客礼,赐之几杖。”《后汉书》曰:“甄琛拜侍中,以其衰老,诏赐御
府杖,朝直杖以出入也。”清代康熙、乾隆盛世举行过四次宫廷千叟宴,宴
j******n
发帖数: 21641
1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变形金刚:“美”字的解析zt
中国人谈论美学,离不开谈论“美”字。根据“美”字的结构,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考察
美的本义,可以揭示中国古人对美的认识。
“羊大为美”是“美”字最传统也最流行的解释,始于东汉学者许慎。他在《说文解字
》一书中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这是将“美”当成个会
意字,其上部是羊形,下部是个大字,本义为“甘”,即味道好。但为何羊大就味甘呢
?清朝语言学家段玉裁的解释是“甘者,五味之一,而五味之美皆曰甘。羊大则肥美。
”(《说文解字注》)另一位清朝语言学家王筠也说“羊大则肥美”,并补充说:“凡
食品,皆以羞统之,是羊为膳主,故字不从牛犬等字而从羊也。”(《说文句读》卷七
)这就是说,肥大的羊味道鲜美,远古中国人将其作为主要膳食,根据令人愉悦的味觉
感受,创造了“美”字。
自许慎以降的近两千年里,人们对“羊大为美”的解释基本上没有异议。但随着甲骨文
的发现,事情变得复杂起来。许慎虽然在《说文解字序》里提到“仓颉之初作书”,他
依据的却主要是篆文,不是造字之初的字形。那么,甲骨文里“美”字是什么样子的?
钟鼎文里“美”字又是什么样子的?仔细端详美字的结构,人们能发现什么信息?这就
...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1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细说中国筷子的前世今生
筷子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饮食文明的一部分。著名物理
学家李政道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起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
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且不怕高热、
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
“筷子”名称的来历
筷子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箸”。在今天我国某些地区的方言中,筷子仍然被叫做“
箸”、“箸子”、“筷箸”,装筷子的“筷筒”被称为“筷箸笼”、“箸笼子”。老舍
在《四世同堂》里写“他喝了半盅儿酒,吃了一箸子菜”,就是河北一些地方的说法,
意思是“夹了一筷子菜”。
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关于“箸”的文字记载。《韩非子?喻老》里这样写道: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说的是商朝末年纣王极为奢侈,每顿饭都要使用象牙筷
子,太师箕子看到纣王的举动,对此十分担忧。由于纣王越来越奢侈、荒淫无度,最终
导致了商朝的灭亡。成语“见微知著”也来自于这个典故。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人将筷子写成“筯”,与“箸”通用。《世说新语》里写到:“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筯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在《三国演义》第二
十一回写到曹操与刘备煮酒论...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1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齐论语》长什么样?
http://ru.qq.com/a/20160901/022872_all.htm
文/徐建委
按:江西海昏侯墓出土有《论语》简,有《知道》篇,则其多半是消失一千八百年的《
齐论语》了。笔者数年前曾写过一篇小文,讨论的正是《齐论语》的模样,故翻出来凑
凑热闹。
海昏侯墓出土文物
文献可见的《论语》传授始自西汉。《汉书·艺文志》曰:“《论语》者,孔子应答弟
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
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当时有《齐论》、《鲁论》、《古论》三种传本,均见于
《汉书·艺文志》的记载。
终两汉之世,三种传本的《论语》都有流传,其情况何晏《论语集解序》所言最为详细
,也比较可靠。他引用刘向的说法,称《鲁论语》二十篇,《齐论语》二十二篇,“其
二十篇中,章句颇多于《鲁论》”,“《齐论》有《问王》、《知道》,多于《鲁论》
二篇”,《问王》篇实际即《问玉》篇也。汉景帝末年,又在孔子老宅发现了《古论语
》,有二十一篇,编次与《鲁》、《齐》不同,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
故有两《子张》篇。
我们今天所读乃是汉成帝的老师张禹以《鲁论语》为基...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13
昨天就想找出来贴上来的,没顾上
今天找了下,这也是理学家,神马是斯文扫地
鲁迅,买小学大全记
线装书真是买不起了。乾隆时候的刻本的价钱,几乎等于那时的宋本。明版小说,是五
四运动以后飞涨的;从今年起,洪运怕要轮到小品文身上去了。至于清朝禁书〔2〕,
则民元革命后就是宝贝,即使并无足观的著作,也常要百余元至数十元。我向来也走走
旧书坊,但对于这类宝书,却从不敢作非分之想。端午节前,在四马路一带闲逛,竟无
意之间买到了一种,曰《小学大全》,共五本,价七角,看这名目,是不大有人会欢迎
的,然而,却是清朝的禁书。
这书的编纂者尹嘉铨,博野人;他父亲尹会一〔3〕,是有名的孝子,乾隆皇帝曾
经给过褒扬的诗。他本身也是孝子,又是道学家,官又做到大理寺卿稽察觉罗学〔4〕
。还请令旗籍〔5〕子弟也讲读朱子的《小学》〔6〕,而“荷蒙朱批:所奏是。钦此
。”这部书便成于两年之后的,加疏的《小学》六卷,《考证》和《释文》,《或问》
各一卷,《后编》二卷,合成一函,是为《大全》。也曾进呈,终于在乾隆四十二年九
月十七日奉旨:“好!知道了。钦此。”那明明是得了皇帝的嘉许的。
到乾隆四十六年,他已经致仕回家了,但真...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13519
14
第五章 卫律(下)
我开始了自己的太学生涯。
让我没想到的是,那几位大儒却对我十分冷淡。其中对我态度最恶劣的,正是学问
最知名的孔安国。在太学里,他从不回答我的任何提问,我问得多了,甚至还会当众讥
笑我。
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孔安国是孔府后人,学识渊博,名满天下,而且为人谦恭儒雅,从无那种自命清高
的文士架子。在我还是天禄阁一介守卫时,孔安国进出相见,向来态度和蔼,怎么现在
我恭恭敬敬以师礼事之,他反而对我如此排斥?
大儒们的态度,也影响了太学里的学生。
这里的博士弟子,都是郡县高官推荐进来的。太学是通向权力中心的捷径,可想而
知,能进这里的,不是地方豪强子弟,便是和朝中大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这群非富即贵的纨绔公子中,我这个没背景没来历的胡人成了一个异类。如果我
确实对那些学问一窍不通倒又好了,他们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嘲讽羞辱我了,可偏偏我的
基础比他们中任何一个人都扎实。我是真心喜好这些知识的,学来得心应手,而他们大
都是在皇帝表露了尊儒的意向后才硬着头皮来学这些艰涩的上古文化的。这导致他们更
加嫉妒和排斥我,自从进太学以来,我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他们的敌意。
一天下午,照例是各人...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15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奸臣 by 府天 第1章~第25章
第一百七十四章 杀鸡儆猴,君臣异曲同工(下)
每说出一个名字,崔妈妈的脸色就恭敬一分,到最后是头完全垂得低低的,满心庆幸她
先头行事聪明,不曾违逆了新主。而徐勋和徐良对视一眼,父子俩立即齐齐出了门去。
因除了定长孙徐光祚和王世坤,其他地方都是派人送礼,因而徐良就只吩咐打开了
前厅。寿宁侯和建昌侯这两张的管家看得出来都是倨傲人,在人前打躬作揖说好话似乎
都不太顺溜,因而敷衍了一阵子撂下贺礼就早早告了退。定国公长孙徐光祚虽是多坐了
一会,但已经娶妻生子的他自然通人情世故,说了一些拉交情的客套话,就也告辞离去
。最后只剩下了王世坤和代萧敬前来的瑞生,徐良索性就站起身腾了地方给他们三个说
话。
王世坤散漫惯了,一点没把自己当客人,见没外人在,他就笑呵呵地上前按了按瑞
生的肩膀就笑道:“好嘛,你这才跟司礼监掌印萧公公几天,就能代表萧公公来送礼贺
喜了?”
瑞生有些腼腆地一笑:“是司礼监其他人都忙着,所以萧公公才让我来一趟。”他
说着顿了一顿,犹豫片刻才接着说道,“今儿个一早,锦衣卫就把那桩大狱的结果送了
上去,万岁爷亲自发了朱批下来,道是……道是其他人照准,只那个乾清宫的刘山定了
凌迟,不必覆奏...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16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奸臣 by 府天 第1章~第25章
第一百七十四章 杀鸡儆猴,君臣异曲同工(下)
每说出一个名字,崔妈妈的脸色就恭敬一分,到最后是头完全垂得低低的,满心庆幸她
先头行事聪明,不曾违逆了新主。而徐勋和徐良对视一眼,父子俩立即齐齐出了门去。
因除了定长孙徐光祚和王世坤,其他地方都是派人送礼,因而徐良就只吩咐打开了
前厅。寿宁侯和建昌侯这两张的管家看得出来都是倨傲人,在人前打躬作揖说好话似乎
都不太顺溜,因而敷衍了一阵子撂下贺礼就早早告了退。定国公长孙徐光祚虽是多坐了
一会,但已经娶妻生子的他自然通人情世故,说了一些拉交情的客套话,就也告辞离去
。最后只剩下了王世坤和代萧敬前来的瑞生,徐良索性就站起身腾了地方给他们三个说
话。
王世坤散漫惯了,一点没把自己当客人,见没外人在,他就笑呵呵地上前按了按瑞
生的肩膀就笑道:“好嘛,你这才跟司礼监掌印萧公公几天,就能代表萧公公来送礼贺
喜了?”
瑞生有些腼腆地一笑:“是司礼监其他人都忙着,所以萧公公才让我来一趟。”他
说着顿了一顿,犹豫片刻才接着说道,“今儿个一早,锦衣卫就把那桩大狱的结果送了
上去,万岁爷亲自发了朱批下来,道是……道是其他人照准,只那个乾清宫的刘山定了
凌迟,不必覆奏... 阅读全帖
R*o
发帖数: 3781
17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信济--浅谈儒家天道信仰与圣贤经典
对于天道,即宇宙道理,儒家的基本态度是敬而少言,因为包括孔子在内没有人真的确
知天道,而儒家圣贤又都比较实事求是,少涉玄虚(原则上应该不涉玄虚),所以对于
天道的讨论,儒家总体上都比较谨慎。圣如孔子更是彻底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绝对没说过一句与目前公认正确的现代科学发现相抵触的话。
天道太玄远,即使是孔子也所知极为有限,所以儒家更多谈人道,即人间道理,因为人
既是天之灵性所钟,穷尽人道便比较容易趋近于天道,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猜想。
我们现在有了现代科学的知识基础,相对于孔子那时就有了一些优势,比如至少可以看
到宇宙、地球、人类演化的基本路径与趋势,但要事事确定也很难,尤其是关于大爆炸
奇点以及多宇宙可能性之类的问题。这优势的局限性还在于自然规律并不是天道的全部
,甚至也不一定是天道的主要部分。
实际上孔子相对于我们普通的现代人的优势就在于,他已经把他自己在他那个时代的大
学之道走完了,把仁德积蓄到了超越时空的最高境界,已在其个人心灵笼罩所及处穷尽
了上天赐予的灵性。这种优势相对来说更坚实,也更本质,也正是我们后辈无论能与不
能都应该努力追随的。
所以就我的看法,大学之道,即推仁心于... 阅读全帖
l*******s
发帖数: 1258
18
先给你几个例子,随便翻来:
《礼记》,咱就光说《大戴礼记》。里面对于国家政治的描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
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谓大同。”你可以说这个想法还没实现,但是至少也
有很大部分实现了。
再有《乐记》中关于音乐和人的情绪之间的关系,“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焦以杀;其
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
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音乐和情绪之间的关系,早被现
代乐理、心理学等证实了。
《尚书》是一部史书,记载的夏商历史,早就被考古学证明确凿可信。同时该书又是一
部总结了大量治国道理的政治学著作,是历代统治者和官员的必修教材。你要是非要我
举出其记载的真实性,你去自己翻翻不就行了。就看第一篇《尧典》就够了。不过我怀
疑那么佶屈聱牙的尚书,你是否能看懂。实在不行找本白话本。
《太平御览》作为一部类书,包括广阔,你要是非要看记载的科学性真实性,可以看工
艺部、器物...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607
19
关于你引用《礼记》内容:那是人类道德范围的内容,和地球是圆的这类自然科学完全
没有可比性。人类可以提倡道德,促进实现这些道德规范。但是人类不能定一个自然规
律,并让自然规律按照自己的心意产生、或者改变。所以这些记录并不能说明《礼记》
有超自然智慧的介出。
关于你引用《乐记》内容:音乐和情绪的关系在古代就可以通过观察获得结论。但是古
代没办法通过肉眼观察得到地球是圆的这个结论。如果能,地球是平面的学说也不会多
年统治古代学术界了。所以所以这些记录并不能说明《乐记》有超自然智慧的介出。
关于你引用《尚书》内容:历史记录准确并不能说明它有超人智慧的介入,只不过是人
类记录自己的历史。治国道理再对再好,还是人类自己制定自己实现的内容,这和人类
不能制定的自然规律没有可比性。所以这些记录并不能说明《尚书》有超自然智慧的介
出。
关于你引用《太平御览》内容:那些记录人类文明的还是人类自己制定自己实现的部分
。关于神鬼部、妖异部,这个和之前谈到《西游记》是一个道理。这些是属灵内容,但
是你怎么证明这本书有超自然智慧介入,不是人类的想象内容,需要有些证据。证据在
哪里?当然这就提到了似乎有力的的证据“...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607
20
我想这样吧,说一下我的思路:
1、我相信有神,那我也相信有鬼,也相信有超自然现象。很多关于医病、赶鬼、交鬼
、碟仙、笔仙……是真的,是事实。
2、那我要认识神。因为神是创造者,是高过人的存在,我就必须从他的启示中才能认
识他。
3、那我首先就要找到哪些教训有可能是神的启示。我说佛教、伊斯兰教、道教、法x功
、基督信仰……都是有可能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有真实的超自然事实作为证据。
某些读佛经的人、读圣经的人、读古兰经的人……真有超自然现象在他们身上。我找不
到谁读《礼记》《尚书》……能交鬼了,能医病了,开天眼看到异象了……这些再真实
都是人类自己记录历史,人类自己记录当时科技条件可以得到的知识。不是神的启示。
4、基于第三点,那么我排除跟属灵没关系的内容。就在真实与属灵相关的内容里进一
步看是它们都是真理,都是神的启示呢,还是说有的是神的启示,有的是邪灵鬼魔的教
导。那在这个范围内我进行比较,所以不是拿《礼记》《尚书》这些和《圣经》比,要
比也是拿佛经、道教经典、《可兰经》、《转x轮》……来和《圣经》比。那在这个范
围内比较的话就会发现,首先不可能都是真神启示,因为《圣经》已经明确排... 阅读全帖
b********h
发帖数: 2451
21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答复老七参看模板之: 吃肉
参考:
虚心使人进步
使
shǐ
【动】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order〗
使,伶也。——《说文》。按,伶者,令也。
故君使其臣。——《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史记·屈原列传》
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支使(命令人去做事)
派遣〖send;dispatch〗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汉·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差使(差遣;派遣);使转(打发去);使遣(差遣);使会(差遣,使唤)
致使;让;叫〖let;make;cause〗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清·黄宗羲《原君》
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一场大火,使他一贫如洗;虚心使人进步
运用;使用〖use;employ〗
联闻,使功不如使过。——《旧唐书·李靖传》
造父巧于使马。——《韩诗外传》
尚贤使能。——《荀子·王制》
...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300
22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生死之谜
第十八章 生死之谜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问死。”曰:“未知
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第十一》
“生存还是死亡:这就是问题!”莎士比亚藉剧中人物哈姆雷特之口所说出的这句
话,道出了人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的确,生和死是人人都得面对的一个问题。生
死的迷惑历来都是人类的一个不解之迷,对今天的人来说,也仍然如此。生命从哪里来
,又要到哪里去?人为什么会死,人死之后会如何?死后还会有生命吗?死人有知觉吗
?我是谁?是这个身躯,还是躯体内的灵魂,或者是两者的集合?人真的有灵魂吗?灵
魂是不朽的吗?人是否能获得永生,如何才能获得?
人生看起来是何等的不公啊?我们的出生并不是按着自己的意愿,人想活下去,却
偏偏要面临死亡。有人生来身有残疾,有人年少之时就过早地夭折。在生与死这两件人
生中最重要的事上,我们的天赋的自由选择的权力似乎根本没有派上用场。须知,我们
若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上不能作自我选择,那么,这种选择的自由权岂非形同虚设?如
果上帝真是爱,是绝对公正的,为什么我们生来就进入苦难的之中,或迟或早地都注定
要走进坟墓之中,这又如何说明上帝的爱与公正呢?
... 阅读全帖
P******l
发帖数: 1648
23
文章来自【香柏影响力】。转载不代表完全同意他们的观点。 据一位主内肢体评论
,这
是目前看到相当全面的观点。
作者 | 杨鹏
作者简介 | 美国哈佛大学亚洲中心研究学者,北京掌上国学院创始人。杨鹏先生在哈
佛大学期间研究的课题是犹太教、基督教经典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对比研究,他长于将中
国传统思想与人类宗教、哲学思想史背景进行对比分析。其著作有《老子详解--老子执
政学研究》(2003,至今已出第四版),《为公益而共和》(2012),《上帝在中国源
流考》(2014),Dao De Jing 最新译本(2016,美国出版)等五本专著。哈佛大学著
名中国哲学教授迈克尔·普鸣(Michael Puett)称赞杨鹏先生在美国出版的Dao De
Jing 是神奇的成就(Wonderful achievement)。
文章来源 | 善商原创精品
各位香柏的听友们大家好,又到了我们的讲座时间了,今天非常荣幸地请到了杨鹏老师
,他是美国哈佛大学亚洲中心研究学者,北京掌上国学院创始人。杨鹏先生在哈佛大学
研究的课题是犹太教、基督教经典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对比研究,他擅长于将中国传统思
想放入人类宗教、哲学...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5074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儒 学 论 衡------陈 寒 鸣
礼 乐 文 化 传 统 与 原 始 儒 学(1)
一、
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开创的儒学是中国最古老、悠久、博大,而且最富影响力的学派
。这个学派源远流长,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历史上,儒学诞生于“礼崩乐坏”的
春秋时代,而其又是上古以来礼乐文化传统的集大成者。反过来则可以说,上古礼乐文
化是儒学的摇篮。
礼乐的起源与人类文明的演进是同步的。《礼记•礼运篇》说:“夫礼之初,
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杯饮,贵桴而上鼓,犹可以致其敬于鬼神。”王夫之《
礼记章句》疏云:“此节言自后圣修火政以来,民知饮食则已知祭祀之礼,致敬于鬼神
,一皆天道人情之所不容己,其所从来者已,非三代之始制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
早在原始社会,初民生活中已有礼的萌芽;礼乐并不是三代才开始有的,而是人类文明
长期演进的结果。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唐虞时代已初具礼乐,如尧命舜
攝政,“修五礼”。舜命伯夷典三礼,为秩宗;夔典乐,教胄子,习诗歌。不过,五帝
时代虽有诸如此类的萌芽性因素,却仍还是属于前礼乐的神守时代。
据《国
P**********e
发帖数: 2964
25
中国儒家学者自古以来都反对“以德报怨”
何以报怨?古籍所载主要三种:即以怨报怨、以德报怨和以直报怨。“以怨报怨”不可取
,而对“以德报怨”和“以直报怨”的理解、解释、取舍,有同有异。本文试作初步分
析。
恩怨情仇是人生中难以逃脱的纠葛,若人人相爱,则天下其乐融融,但结仇结怨的情形
却并非少见,如何处理已发生的“怨”呢?从我国古代典籍中概括,主要有三种:“以怨
报怨”、“以德报怨”和“以直报怨”。
以怨报怨
《礼记·表记》:“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怨,则民有所惩。”《说文》说:“
怨,恚也”,“恚,恨也”。“以怨报怨”就是以怨恨来回报怨恨,亦即世俗所谓“以
牙还牙,以眼还眼”。但是人们都知道,冤冤相报何时了?仇怨并不会因报复而减少,
反而越积越深,害己害人,后患无穷。虽然《礼记》认为“以怨报怨,则民有所惩”,
但古人大多仍取否定态度。
以德报怨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这句话见于老子《道德经》第六
十三章,故很多人认为是老子提出的,理解为老子或道家的主张。现代有学者经研究证
明《道德经》中存在错简,此说并非老子原意。
“以德报怨”也见于儒家经典。《论语?宪问
s********h
发帖数: 938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理解“慎独” (ZT)
传统上多数解释为“独处要谨慎”。但放到上下文中则显牵强。
搜到一篇新解,各位看看 (以下为转贴部分):
朱熹论“慎独”
梁涛
【摘要】据出土简帛材料,慎独的“独”并非空间上的独居、独处,而是心理上的
“未发”或未与外物接触,指“舍体”,即内在的意志、意念;“慎”应从《尔雅》训
“诚”,独慎独即“诚其意”。朱熹看到郑玄释慎独为“慎其闲居所为”的不足,故扩
大了独的内涵,使独包含了精神性、内在性的含义,这是他的一个创造。但由于独居、
独处的先入之见,他在解释《大学》“小人闲居为不善”一段,完全偏离了文本的原意
,对后人曲解慎独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中庸》文本的特殊性,朱熹在解释《中
庸》慎独时也存在种种问题。从宋代理学“居敬涵养”、“惟精惟一”的修养方法看,
慎独的原意可能更符合其思想,朱熹等人之所以不能丢掉独居、独处的成见,与古籍的
失传造成的慎独原意佚失有关,慎独理解上的这种变化成为经学诠释中的特殊案例。
【关键词】朱熹 慎独 人所不知己所独知之地 诚其意
慎独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容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
也要谨慎不苟”(...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4956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学》综述
大学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
505年—前434年)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
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
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
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
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
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
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
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
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熊春锦---道学修身与五德养性
道学修身与五德养性。
道学修身与五德养性
来源:柏林中国文化中心读书会 作者:熊春锦发布时间:2009-05-11
http://www.dedao.org/home/html/laozi/20090511/526.html (里面有图片)
道学修身与五德养性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读书会
2009 04 19
熊春锦
一、人类六大发展阶段和相应的道德修养方法
今天,我们接着讲第三讲。
主要就是介绍一下“道学修身与五德养性”,也就是紧密地将道家的学问、儒家的学
问,以及我们传统的根文化与我们的生命健康联系起来,来探讨一下这里面的关系和来
龙去脉。
在研究这个主题的前提下,我们要知道,首先要了解我们自己。老子有句名言:“知人
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就是说,既要知道别人,也要知道自己。后世的兵家学说,也
曾经深化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实际上,我们对于我们自我生命真相的研究,既
要知道社会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同时也要知道自己生命的各个发展时期。根据道家的
学说以及古代医家的学说,人生可以分为这么六大发展阶段。

在这六个阶段里面,古代全部是利用道德修养来制约我们每一个人生命的六个阶段。也...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 戒杀长寿的真相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转: 戒杀长寿的真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22:07 2013, 美东)
较长,原文格式更方便看: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128.htm
以下是转帖:
-------
戒杀长寿的真相
了凡弘法学会译整
—摘录自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
慈心于物
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忍作残害
射飞逐走
发蛰惊栖
填穴覆巢
伤胎破卵
纵暴杀伤
非礼烹宰
散弃五谷
用药杀树
损子堕胎
春月燎猎
无故杀龟打蛇
附录一 净空老法师在了凡四训讲记中,有关戒杀的开示
附录二 认清自杀的真相
附录三 李炳南老居士对戒杀与战争因素的开示
附录四 律航大师对避免战争的开示
附录五 净空老法师开示—如何避免核子战争
慈心于物。
【解释】凡是积功累德的善人,不但是亲亲而仁民,尤其是他的慈心,遍及到了万物啊!
【分析】慈就是仁心,为万善的根本。慈有两种的意义,一是救济贫穷,拔除痛苦;二
是戒除杀生,并且还要放生;这是积德...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史学的儒教化与人间佛教
完整的历史主体应该是函盖十法界有情。其中,六道众生是在业道中不断轮转生死
的无明众生;四种圣人57 是已证无生的有情,是在法道中破除无明58 的贤圣有情。
历史主体应该具足贤圣有情与无明众生等十法界有情,而十法界有情所造作的所有 业
行皆是历史,史籍的记载也应该具足十法界有情所共同创造的历史。然而,一般 的史
学家皆是无明凡夫,对于如何是判断历史主体的标准尚且无知,于是基于名色 二法的
关联,而只将人类视为历史主体,遗漏了其余九法界有情作为历史主体的事实。因此,
从史学史发展的事实显示,新史学家在十法界中只将其中一法界视为历 史主体,忽视
其他九法界而有隧道视野(tunnel vision)59 的结果,并且有逐渐迈向 儒教化的情
况。
什么是“儒教化”呢?因为中国区域佛、道、儒、耶、回等五大宗教中,佛、 道
、耶、回皆信有天界、地狱存在,姑不论其中的差异与正讹,皆信行善升天,作 恶堕
地狱。五大宗教中唯独儒教漠视鬼神、天界与地狱的存在,反对有来世报偿因 果的事
实。儒教的思想是“未知生,焉知死” ,60 不管生前死后之事;后来的儒家 则是唯
见人间,极力排斥其他业道的存在及重...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300
31
来自主题: Fujian版 - 中国人不可不知道的知识 zz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
云南昆明〗
【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
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
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
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扑克人物】
黑桃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丹麦人霍克拉
红桃J:查尔斯七世的宫廷随从拉海亚
梅花J:亚瑟王的著名骑士兰斯洛特
方块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罗兰
黑桃Q:帕拉斯o阿西纳,古希腊神话中智慧与战争女神
红桃Q:朱尔斯,德国人,查尔斯一世的妻子
梅花Q:英国的兰开斯特王族的约克王后
方块Q:是《圣经o旧约》中的约瑟夫的妹妹,莱克尔皇后
黑桃K:戴维,公元前10世纪的以色列国王索洛蒙的父亲,擅长弹奏竖琴
红桃K:查尔斯一世,弗兰克国王沙勒曼
梅花K:马其顿国的亚历山...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32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
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
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
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t)。但是在西方,“反... 阅读全帖
g***u
发帖数: 790
33
来自主题: HuNan版 - 记住了,有用的(ZT)
【两仪】阴、阳
【三才】天、地、人
【四象】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六合】上、下、左、右、前、后
【七星】天枢、天旋、天机、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九宫】乾宫、坎宫、艮宫、震宫(四阳宫)、中宫、(四阴宫)巽宫、离宫、坤宫、
兑宫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
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
安徽〗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
太清境〗
【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
效法土皇地祗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
普贤菩萨〗、安徽九...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4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述评
毫无疑问,金文研究在郭沫若先生(1892—1978)的旅日中国古代史研究活动中占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历史和公正地评价郭老在20世纪中国历史学领域的地位和突出贡献
,这肯定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大任。特别是在清末民初之际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罗振
玉老先生的《贞松堂集古遗文》、《贞松堂集古遗文补遗》、《贞松堂集古遗文续编》
、《殷文存》、《殷文存续》等名著接连出版,直至最后出现的《三代吉金文存》一书
成了中国古代金文研究图录类著作千古难得的经典文集,而他的学生、儿女亲家和友人
-----传统历史学的最后一位大师级学者王国维先生,却以横空出世的气魄,贡献给学
术界《观堂古金文考释》、《观堂集林》、《宋朝金文著录表》和《国朝金文著录表》
等惊世名作之后,两座丰碑竖立在那里,金文研究几乎成了当时学术界难于上青天的蜀
道、还有几个人愿意问津于此呢?!正是在这一冷酷的环境下,加之旅居日本的寂寞和
无奈,郭老开始了利用甲骨文、金文史料对中国古代社会和历史展开全新研究的治学里
程。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一书,就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
研究两...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
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
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年,他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
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在日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古代文史之学。1916年,应上
海犹太富商哈同之聘,他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金文的研究。
1922年,他受聘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经晚清陕甘总督升允推荐,他出
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受聘出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开设了
“古史新证”、《说文》、《尚书》、《仪礼》等专业课程,他的个人研究范围和当时
指导的学生科研范围涉及到了(1)传统经学(含《书》、《礼》、《诗》),(2)传
统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来自主题: China版 - 中国再中心化的臆断与随思
当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是互联网业界喜欢使用的概念,这里只是泛泛地借用一下)成为
时代的中心现象,你就有必要以再中心化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我说的是2017年潜滋暗
长的一种话语,它在诸如电影《战狼2》、纪录片《辉煌中国》,以及东南、深圳、浙
江三台知识跨年晚会和一些意想不到的场合呈现出来,其核心是“中国崛起”IP。
关于中国做错了什么,这些年来已经变着花样在所有场合说了很多;但关于中国做对了
什么,曾经一度在很多场合说起来像做贼一样扭捏心虚,导致明明在说真话的时候听起
来也像在撒谎。把中国做对的事说得铿锵有力,理直气壮,恐怕是近两年才形成的风气
。列举式地说出做对了什么,直至无法穷尽的时候,必然被要求找到历史和现实中那个
恒定不变的带来成功的东西,于是就产生中国如何表述的问题。这里所谓表述,是指对
意志和行为的体系化的解释,以便持续而有效地形成理解,既是自我理解也是被他者理
解。随着这个风气的弥漫,人们突然意识到一个急需给出答案的问题:中国如何表述。
这是两个问题:中国应如何表述自己?世界应如何表述中国?
这本来不成问题的,因为中国似乎一度呈现为没有意志,只有肉身,这具肉身只是西方
意志在...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7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夏鼐所记“坎曼尔诗签”
http://www.xjass.com/ls/content/2010-06/17/content_151601.htm
《新疆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作者:錢伯泉
吐谷浑人在西域的历史 ——兼谈坎曼尔诗签的族属和价值
http://www.xjass.com  2010年06月17日 21:29:32 新疆哲学社会科学网
【内容提要】 本文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资科,首先论述了吐谷浑西迁建国后,不断向
西域扩展的经过,以及南北朝隋唐时期吐谷浑人散居西域东部的情况;接着又论述了吐
谷浑人学习汉文氏的高度水平,肯定新疆若羌县出土的《坎曼尔诗签》为吐谷浑人的遗
物,对郭沫若同志有关《坎曼尔诗签》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关 键 词】吐谷浑 西域 坎曼尔
西域古代有吐谷浑人,他们在这个边远的历史舞台上活动的时间还真不短!他们为开发
新疆,创造祖国灿烂的文化,曾经作出很多贡献,我们应当在西域史上给予一定的地位
。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对吐谷浑人在西域的历史作一探讨。
一 吐谷浑人西迁立国及其深入西域
吐谷浑原为鲜中族,汉魏时期游牧于辽河上游,首领名叫徒何涉归,晋朝永嘉年间(公
元30...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8
来自主题: _WHandFriends版 - 琴酒之间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qicheji (阿J),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琴酒之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 08:00:05 2012, 美东)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琴从诞生伊始起就站在了酒的对立面的。《礼记》云:“舜做五弦
之琴,以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到底是不是舜这位有四个眼珠子的圣王发明了琴,
当然是不可考的事情,但是琴的出现可以让劳动人民五讲四美三热爱,却大抵是古人所
公认的。
一段木头,几根丝弦,怎么就有能力让凡人变成君子?根据《礼记》的理论,琴弦发出
的声音多为哀声,哀声可以让人向往廉洁,而一个廉洁的人则必有远大志向,因此大家
受到琴声的熏陶,就会想做忠臣。难怪《吕氏春秋》说,孔子的弟子密子贱担任单父行
政长官的时候,没有安排城管,只是自己在政府大楼弹琴,足不出门,单父就自然地被
管理得非常的和谐了。
而酒固然承载着中国文化逍遥率真的一面,但从一开始就是乱性之物。话说仪狄造酒,
一下子就让另一个圣王禹醉了过去。从宿醉中醒来后的禹心有余悸地说了一句名言:“
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以...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9499
39
来自主题: _TheBooks版 - 土土问一下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单好记的方法是:诗书礼易春
秋。
五经去掉春秋,加上《论语》《孝经》《周礼》《仪礼》《公羊传》《谷梁传》《左传
》《尔雅》《孟子》,为十三经。其中《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为春秋三传,《
周礼》《仪礼》《礼记》为三礼,《尔雅》是一本有趣的字典。
道德经是经,但不属于儒家的十三经,正如佛经也不在。
l***y
发帖数: 4671
40
Posted on April 18, 2006
朱子把大学放在了一个相当高的位置,其重要性超过论语。因为大学被认为是儒家纲领
性文件,陈述了儒家对儒学的追求目标,达到目标的基本手段,以及对社会的贡献。这
里,天人合一的色彩很重。
下面主要讲得是全文的来历梗概,以及“三纲八目”。大学原是礼记的一篇,相传是曾
子及门徒所留。应当成书于公元前四世纪。然而,具体的作者未有定论。朱熹把大学又
细分成十一部分,即“经一章,传十章”。他认为,经是孔子所作,曾子记载;传是曾
子所作,其弟子记载。此说所本待考。我个人是很怀疑这一点的。详述见后。
“经”和“传”是不同的。
“经”是指在纺织时的纵线。在纺车上,要先把两层经线穿好,才可以开始用梭子
穿纬线,逐次织成各色花纹的布。因此,经是预设的,是骨干,是标准,是基础。所以
,在古代典籍中,一个门派最基本的,最核心的著作,被称为“经”。在此基础上阐发
演绎出纷繁浩杂的各种观点和观念,才有根本。
“传”(zhuan4)来自于“传”(chuan2)。“传”(chuan2)是指在时间上和空
间上的传递。在学术观点上,“传”(chuan2)指...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4671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rent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mcmartingale (马珂芙拘禁赌霸马停机), 信区: Parenting
标 题: 那些说教孩子四书五经的,对四书五经的篇幅有概念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 23:40:02 2014, 美东)
四书倒不难,其中两个是礼记节选。
五经,诗最容易,易已经很玄虚了,书晦涩,礼有三本,礼记,周礼,仪礼,其中大部
分都是繁琐得不得了,春秋经都是简单,但看起来象流水账,想要知道圣人的微言大义
?那么得看左传公羊谷梁三传。最后,这些经传都成书于先秦,和后期唐宋八大家的古
文还是有些区别的。和笔记小说四大名著等差得更远。
合起来的篇幅?十三经中除尔雅是小学,孝经江湖地位是李隆基抬高的,其他的就是四
书五经的必修。北大李学勤收集了十三经经典注疏,台湾版可以摆两格书柜。
而且想囫囵看看,也得先看几册王力打打根基,否则正常人根本看不下去。
在英文国家对小孩子搞这个,除非是天才,否则我想可以告虐童了。
我还以为我的终极目标小孩子粗通格律,前四史想读时连蒙带猜能读下去,已经是近乎
异想天开了。
l***y
发帖数: 4671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rent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mcmartingale (马珂芙拘禁赌霸马停机), 信区: Parenting
标 题: 那些说教孩子四书五经的,对四书五经的篇幅有概念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 23:40:02 2014, 美东)
四书倒不难,其中两个是礼记节选。
五经,诗最容易,易已经很玄虚了,书晦涩,礼有三本,礼记,周礼,仪礼,其中大部
分都是繁琐得不得了,春秋经都是简单,但看起来象流水账,想要知道圣人的微言大义
?那么得看左传公羊谷梁三传。最后,这些经传都成书于先秦,和后期唐宋八大家的古
文还是有些区别的。和笔记小说四大名著等差得更远。
合起来的篇幅?十三经中除尔雅是小学,孝经江湖地位是李隆基抬高的,其他的就是四
书五经的必修。北大李学勤收集了十三经经典注疏,台湾版可以摆两格书柜。
而且想囫囵看看,也得先看几册王力打打根基,否则正常人根本看不下去。
在英文国家对小孩子搞这个,除非是天才,否则我想可以告虐童了。
我还以为我的终极目标小孩子粗通格律,前四史想读时连蒙带猜能读下去,已经是近乎
异想天开了。
m*********3
发帖数: 337
43
台湾沸沸扬扬的国务机要费案终于起诉了,检察官陈瑞仁先生成了英雄。
且不问最终司法审判的结果是如何,但就华人历史上这两千多年来,破天荒的第一
回有了独立的检察机关敢于叫板最高领导人这桩事,就值得大书特书。传说中包公
包青天如何如何铁面无私,得以名留青史,不过也就斩了个驸马爷而已,有没有此
事还尚待查证。
早在春秋时代的《礼记曲礼》中就有了“刑不上大夫”之说。也就是说“五刑”中
并未有专门针对大夫的刑条,大夫犯罪由“八辟”议其轻重并予以处罚,而老百姓
是无权知道内幕的。况且说了,作为封建君主和官僚阶层是被称为“民之父母”的,
说白了人家本来就不是人民中的一员,而是享有特权的集团;而且互相之间是有密
切的利益关系的,所谓官官相护就是这个道理。父母所说的话当然就是法律,除非
统治者本身良心发现,儿女们哪里敢奢望伸张正义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恐
怕只是几千年封建社会人民一厢情愿的想法吧;纵观历史,整个封建官场就是一口
灵魂的大染缸,把我们一个民族都染变了颜色,所以我们民族的民主与法制才会姗
姗来迟。
庆幸社会终究在进步,今天全世界华人应该感谢陈瑞仁检察官为我们作出的这个榜
样。最难能可贵的是
s********n
发帖数: 26222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okinggun (硝烟),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太监政治是中国政治的历史积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15 07:49:39 2010, 美东)
太监政治是中国政治的历史积弊
太监也称宦官,是指中国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是中国宫
廷政治的特色产物之一,尽管在古代埃及、希腊、罗马、土耳其、朝鲜,乃至整个亚洲
都有太监。但是,中国的太监制度是最根深蒂固的,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诗经
》、《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 其历史一直延续到1911年辛亥革命
成功。而整个中国政治都带有阉割正常男性使其失去阳刚志气的腐朽气息, 使人不成
其为人,而成为狗, 苟延残喘, 奴才终身。今天中国早已废除了肉体上的太监制度,
但是在对人民精神上的阉割压迫并没有完全褪去。 所以, 经常一些没有男人之气的
二尾子角色居然都被捧成了红角, 令我最不可思议的是像赵本山,小沈阳这样的师傅
不男不女徒弟不女不男的居然都被捧成了世家, 还有什么阳刚女人李宇春,细腻男人
李安这样大拍
w***3
发帖数: 387
45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政治和选择
陈明
普世的政治
中国人所说的“政治”实际上是指“政”和“治”两个方面的事情。
政,就是有关国家的政事、制度、秩序、政策法令等等。比如“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政”就是这个意思。孔子说过:“政者,正也。子帅以
政,孰敢不正?”(《论语•颜渊》)我们想想,如果当政者是正直之士,上行
下效,那谁还敢违法乱纪呢?如果把持大权的都是些鸡鸣狗盗贪污腐败之徒,上梁不正
下梁歪,还不腐败透顶吗?所以古人讲“公内修政而劝民,可以信于诸侯矣。”(《管
子》)“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
那么这个“治”呢?墨子说“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墨子•兼爱上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
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
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左传》中记载郑国有许多人到乡校里议论国家政治。有人建议子产(郑国的政治家)
把乡校毁了。子产说:为什么要毁掉乡校呢?人们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有什么不好
?他把敢于说话
p****y
发帖数: 23737
46
作为儒家基本经典之一的《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所作,近
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的儒家作品。《大学》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
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
称为“四书”;程颐认为“入德之门,无如《大学》”。
《大学》尽管文辞简约,但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两千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由此登堂
入室以窥儒家之门。从为政的实用主义角度来看,《大学》对历代步入仕途者如何做人
、做事、立业均有良好的借鉴作用和深刻的启迪意义。
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在作“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的第六专题曾经提到;“我们现
在要能够齐家、治国,不受外国的压迫,根本上便要从修身起,把中国固有知识一贯的
道理先恢复起来,然后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的地位才都可以恢复。”
如果仅仅从内容上来看,《大学》被古代学者界定为“初学入德之门也”。开宗明
义,就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继而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
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
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141
4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杨仁寿:昨日今时
每个人都在不断的人生经历中改变想法,提升层次。
刚在大学里教书的前些年,每当毕业生要我给他们临别赠言,或是在谢师宴上致词时,
我常以自己当
学生时的憧憬为设想,希望学生毕业后,努力追求成就,在企业里步步高升,带领企业
成为标竿,那
天,回母校来,捐栋大楼,墙面上题着某某校友捐赠,以显耀自己、荣耀母校。所以总
不免俗套的祝
学生:鹏程万里、步步高升、一帆风顺、衣锦还校。
但随着人生阅历多了,想法有了改变。
“鹏程万里、步步高升”好吗?好像告诉学生,你们将来都要功成名就。但社会里名位
、财富都是有限
资源,功成名就是少数人,竞争又往往使人堕落。而且,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天份和特质
,有些人没有
当领导者的天份,却是好幕僚;有些人无法创新,却是优秀的执行者。更多人适合安分
守己,克尽职
守,成为企业与社会最重要的稳定力量。
“一帆风顺、衣锦还校”好吗?可是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顺利也不一定是好的。成
功之前总有挫
折,在挫折里成长可能才是人生的目的,成功与失败或许只是人生的饰品与点缀。再说
,“衣锦还
校”是不是太沉重了?似乎是告诉学生,没社会成就,就无颜对老师了。但事实是,有
些学生可能一
毕... 阅读全帖
t*****k
发帖数: 2547
48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筷子刀叉到底谁更先进?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enbank (pine),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筷子刀叉到底谁更先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14 21:14:40 2010, 美东)
筷子,古称箸,是东亚民族常用的饮食工具,用以夹起食物及把食物运往口里。筷子是
大约三千到五千年前发明的, 有木头, 竹子, 金属, 象牙, 和现代的塑胶。
筷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代,之所以得名与江南民间忌讳有关。
说起为人类饮食服务的历史,这筷子可以算得上刀叉的老祖宗。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
“茹毛饮血”,主要靠手抓吃食物,自从“人猿相揖别”之后,人们发现把食物做熟了
吃更有滋味。先秦时代,人们吃饭一般不用筷子。根据《礼记》中的记载推测,当时人
是用手把饭送入口内的。后来由于人们在烧烤食物时,不可能直接用手操作,需借助竹
枝一类的工具来放置和翻动食物,在炊具中烧煮肉块和蔬菜的羹汤,也要用它们来取食
,久而久之,聪明的先民逐渐学会用竹条来夹取,这就是筷子最早的雏形。
刀叉的出现比筷子要晚很多。据游修龄教授的研究,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欧洲古代游牧民
族的...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