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数: 1 | 1 @投融资法律服务 【把门事件,警民对抗事件,从根源上来说都是儒家文化毒害
的结果,每一个人都被教育你要做君子,做皇帝的儿子,可是多少人真的有机会呢?虽
然大多数人是没有机会的,但是这种观念可是通过长期的教化深入骨髓了,做君子也就
是皇帝的儿子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就是有朝一日继承大位,做皇帝,为啥要做皇帝?因
为做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通俗的说,就是每一个中国男人都有一个皇帝梦,当然,这
种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只是梦而已,所以一旦有机会为所欲为一把,就会抓住机会,
不必等到真当皇帝那一天。有人说皇帝也受约束呀,其实这种说法是非常愚蠢的,君臣
父子,你回家让你爹受你的约束试一试,你爹不把你的腿打折?在儒家文化里面,皇帝
是全国人的父亲,即使到今天,不是还有国父,国母的说法吗?地方官叫父母官?还有
什么,祖国啊母亲等等,换一个角度,所有的人都是国家的子女,皇帝的儿子,也就是
君子,教化人民就是教化君子,教化皇帝的子民,所以大家会看到,教化过程中君子的
标准非常高,甚至严苛,有些蠢货便以此推论皇帝的儿子遵守这些标准,皇帝也会遵守
,这些标准也会用来约束限制皇帝,实际上这是意淫,为什么呢... 阅读全帖 |
|
k********n 发帖数: 18523 | 2 本贴内容已被 [NMDW] 在 2012-01-01 18:46:3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
坛管理删除.
国人被清朝误导300年
《四库全书》名义上是为了综合古今典籍,实际上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彻底的清洗....
..欲灭其国,先去其史。满清对中华文化进行的彻底而细致的清洗与篡改,为的就是不
让明朝的真实记录留传下来
此文提出了值得一看的观点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n/s/blog_3fe443f70102dwro.html
金鸿:感觉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很值得深思,作者历史功
底很深。只不过,查了半天我也没查到作者是谁,有谁知道麻烦留言说一声。
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失去了儒道精神,而不是宣扬
儒道造成的。这种失去,是满清造成的。为了维护统治,满清费尽心思地破坏中华固有
的文化、思想 和科技。并且将愚昧和麻木植入我们的民族。手段高明得难以想象。以
至于,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固执的认为落后来自于文化,而不是满清。孔子也成了
满清的 替罪羊。悲...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3377 | 3 尽管不是完全同意张宏良观点,但是,其文还是有一定道理,比如,把社会(我不同意
封建社会的分法,现在和过去大清,大明朝没有本质区别),分成民权,官权和皇权是
有道理的。过去,皇权和民权容易统一起来,因为是家天下的社会现实。现在,皇权被
打倒了,官员可以外逃了,民权被冷冻了,所以,官权就成了无人能制约的怪兽,可以
事无忌惮的捞取个人利益。
各国民主运动(包括二十世纪初年的中国的反清民主运动)恰恰是打倒皇权的同时,分制
官权和保障民权,三者缺一不可,这一点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有论述。打倒皇权的目的
是,让民权从皇权的阴影中走出来,不被皇帝终生代表,让民权和民意恢复本来面目,
让动态的民意作一定时间后又反映到法律上,这就是代议任期制的本质。由于没有皇权
的制约,官权必将会膨胀,为了维持新的平衡,必须分裂官权,让他的(subsets)可以
互相制约,这就是三权分立的必要性。
很不幸的是,我们的历史走歪了,目前的现实是,官权派生出一个党权(官权和党权是
set 和superset的关系),然后用这个党权去制约个人分散的官权,这恰恰是目前反腐
败无效果的根源,也就是“老子反儿子”的说法。 |
|
G********C 发帖数: 456 | 4 ─评历史连续剧《走向共和》的美学价值─
辛 灏 年
(黃花崗雜誌《革命與改良》文章選刊之十)
献给伟大的共和革命——辛亥革命九十二周年
題 解 ﹕问曰﹕ 保共改良未死,何以言祭?
答曰﹕ 保共改良必死,共和革命必再。
当此方死方生之际,为促其早死,乃为之祭。
前 言﹕
一位近代史学者在看完了长篇电视历史剧《走向共和》之后,曾兴奋地评价说﹕《
走向共和》不啻为──
专制中国的一道闪电,
共和思想的一片霞光;
痛斥改良的一阵狂飙,
呼唤革命的一声惊雷……
是的,当此中共北京洋教专制复辟政权──依然在拼命效法着大清慈禧皇太后“假
改革、真保权”的──“愚民之术”时,《走向共和》》的播放和传播,和它 始被中
共“删除革命、只播改良”,终被中共彻底禁播禁售的“必然命运”,虽然突显了中共
专制统治者的心慌意乱,却在海外为惊醒人心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特别是在国内
,它实已成为号召再造共和革命、推翻专制复辟的惊天之雷……
它形象地告诉了我们﹕历史竟是如此惊人的相似。
它艺术地回答了我们﹕何为专制改良?何为专制复辟?谁才是中华民族的新中国?
谁才要真正地“走向共和”?
上篇﹕
一、《走向共和》形... 阅读全帖 |
|
G********C 发帖数: 456 | 5 作者:缪人凤 发表日期:2006-11-26
C:最近几年来暴出许多史料,有孙中山有意以满蒙之地换取日本支持他革命
的,有接受德国贿赂而反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的,也有他暗杀程壁光然后嫁祸于
人的传闻。这些对他原本崇高的形象自不免有些伤害,就算除开这些,许多原来被认定
是他的光辉革命业绩的史实现在也有了一些新的评价,比如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
运动,与陈炯明的斗争,三民主义,联俄容共等也有学者质疑它的正确性。对此你是怎
么看的呢?
M:我认为要评价历史人物,必须体会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场境中才能才能真正得
出中肯的结论,不能拿外国的或者现时现地的标准去要求他,否则就会同教育部取消岳
飞的民族英雄称号一样可笑。我认为孙中山是中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的人物之一,这不仅
仅是他结束了运行中国二千年的帝制,更重要的是他给当时的中国开出了一张药方,而
这张药方实践的结果还不错。
C:给近代中国开药方的人不少,以前这可是孔夫子的专利啊!但真正得到实践的
只有二张,一张是三民主义的药方,另一张就是共产主义的药方了吧?三民主义的药方
为孙中山所手创,另一张则是外来的然后经过本土人士增删。... 阅读全帖 |
|
G********C 发帖数: 456 |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GreaterROC (Greater Republic of China),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保共改良”二十五周年祭 ─评历史连续剧《走向共和》的美学价值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12 10:17:59 2011, 美东)
─评历史连续剧《走向共和》的美学价值─
辛 灏 年
(黃花崗雜誌《革命與改良》文章選刊之十)
献给伟大的共和革命——辛亥革命九十二周年
題 解 ﹕问曰﹕ 保共改良未死,何以言祭?
答曰﹕ 保共改良必死,共和革命必再。
当此方死方生之际,为促其早死,乃为之祭。
前 言﹕
一位近代史学者在看完了长篇电视历史剧《走向共和》之后,曾兴奋地评价说﹕《
走向共和》不啻为──
专制中国的一道闪电,
共和思想的一片霞光;
痛斥改良的一阵狂飙,
呼唤革命的一声惊雷……
是的,当此中共北京洋教专制复辟政权──依然在拼命效法着大清慈禧皇太后“假
改革、真保权”的──“愚民之术”时,《走向共和》》的播放和传播,和它 始被中
共“删除革命、只播改良”,终被中共彻底禁播禁售的... 阅读全帖 |
|
G********C 发帖数: 456 | 7 作者:缪人凤 发表日期:2006-11-26
C:最近几年来暴出许多史料,有孙中山有意以满蒙之地换取日本支持他革命
的,有接受德国贿赂而反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的,也有他暗杀程壁光然后嫁祸于
人的传闻。这些对他原本崇高的形象自不免有些伤害,就算除开这些,许多原来被认定
是他的光辉革命业绩的史实现在也有了一些新的评价,比如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
运动,与陈炯明的斗争,三民主义,联俄容共等也有学者质疑它的正确性。对此你是怎
么看的呢?
M:我认为要评价历史人物,必须体会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场境中才能才能真正得
出中肯的结论,不能拿外国的或者现时现地的标准去要求他,否则就会同教育部取消岳
飞的民族英雄称号一样可笑。我认为孙中山是中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的人物之一,这不仅
仅是他结束了运行中国二千年的帝制,更重要的是他给当时的中国开出了一张药方,而
这张药方实践的结果还不错。
C:给近代中国开药方的人不少,以前这可是孔夫子的专利啊!但真正得到实践的
只有二张,一张是三民主义的药方,另一张就是共产主义的药方了吧?三民主义的药方
为孙中山所手创,另一张则是外来的然后经过本土人士增删。... 阅读全帖 |
|
j********p 发帖数: 9680 | 8 明朝比清朝究竟强在哪些方面
新浪历史论坛
朱家雄/文
明亡清兴是中国历史的倒退,是华夏文明的倒退,这是无数铁的事实所证明的。就清朝
和明朝的区别做一个比较的意义就在于能使我们对这种倒退看得更清楚,从而吸取历史
教训。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1689—1755)在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对清
朝时期的中国这样评价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那里笼罩着不安全与恐怖。它的
统治只能靠大棒才能维持……”而明朝呢?在其中后期,似乎已经“人在曹营心在汉”
一般,在与专制渐渐拉开了若干距离。
有的网友曾在我的博客上留下评论,大意是说:现实问题这么多,为什么要谈历史而不
谈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呢?历史谈得再那个,不也是在逃避吗?这样的质疑当然
不无道理,那我就在这里做个回应,叨咕几句现实问题吧。
我以为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还是应该尽早与西方民主国家接轨才对,毕竟西方发达国
家的政府官员都是围绕着老百姓(选民)在转悠,而中国的情形却是所有的老百姓都围
绕着当官的转。这显然是很多社会问题不能从根本上给予解决的原因所在。如果当官的
都要看多数老百姓的眼色行事,都要时刻追踪民意并以此作为自己行政的驱动... 阅读全帖 |
|
G********C 发帖数: 456 | 9 作者:缪人凤 发表日期:2006-11-26
C:最近几年来暴出许多史料,有孙中山有意以满蒙之地换取日本支持他革命
的,有接受德国贿赂而反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的,也有他暗杀程壁光然后嫁祸于
人的传闻。这些对他原本崇高的形象自不免有些伤害,就算除开这些,许多原来被认定
是他的光辉革命业绩的史实现在也有了一些新的评价,比如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
运动,与陈炯明的斗争,三民主义,联俄容共等也有学者质疑它的正确性。对此你是怎
么看的呢?
M:我认为要评价历史人物,必须体会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场境中才能才能真正得
出中肯的结论,不能拿外国的或者现时现地的标准去要求他,否则就会同教育部取消岳
飞的民族英雄称号一样可笑。我认为孙中山是中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的人物之一,这不仅
仅是他结束了运行中国二千年的帝制,更重要的是他给当时的中国开出了一张药方,而
这张药方实践的结果还不错。
C:给近代中国开药方的人不少,以前这可是孔夫子的专利啊!但真正得到实践的
只有二张,一张是三民主义的药方,另一张就是共产主义的药方了吧?三民主义的药方
为孙中山所手创,另一张则是外来的然后经过本土人士增删。...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毛泽东、革命与制宪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21 22:28:16 2013, 美东)
刘小枫的写作术
“几乎所有七十年代以后出生的自由主义者,都是在刘小枫作品的精神场域中成长
的”。这可以从05年的一场关于施米特游击队理论的讲 座得到印证:主持人在介绍刘
小枫时,也感慨说“80年代是李泽厚先生影响着我们这一代,90年代以来直到今天,可
以说是小枫先生在引领着中国当代的思想界 和学术界!”。并宣称高全喜说过这样的
话:“最期望的是希望小枫先生能够长命百岁。因为他活着,他的学术工作能够使得我
们当代的中国学人知道方向,有一个 标准!”我很怀疑,当高全喜看到刘小枫这篇关
于“毛与宪政”的演讲之后,是否还会坚持初衷——当然,这是我的小人之心。
刘小枫主攻西学,但是对其同乡——经学家廖平——却青睐有加。廖平号六译先生
,一生为学持论多变,昨是而今非,这种推崇或许也正是刘小枫自己的夫子自 道。我
们知道,刘小枫不断变换面孔,学术兴趣...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11 张千帆
2011年,在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整整一个世纪之后,中国正陷于不可自拔的专制及其必然
带来的官僚腐败和社会危机。武昌兵变推倒了摇摇欲坠的大清帝国,终结了数千年皇权
统治,但是皇权的结束远非真正意义的共和的开始。一百年来,中国战乱频发、生灵涂
炭,人民屡遭浩劫、历经艰难,宪政命途多舛、功败垂成。虽然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
三十年的相对安宁,让中国摆脱了大饥荒和“大革命”的威胁,并逐步回归到世界文明
家庭之中,但是专制权力结构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虽然1949年曾有人宣布“中国人从
此站起来了”,这一百年和此前数千年一样,人民实际上从未做过一天的主人。
辛亥革命百年之后,我们发现中华民族再次“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民权不张,公权必
然无限膨胀,巧取豪夺、强征滥拆、欺压百姓甚至草菅人命之事无所不在。在一个公权
力至高无上、横行无忌的国家,政府必然是一切掠夺和腐败的总根源。改革三十年,中
央放松管制,人民获得了劳动致富的机会,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但是也为各级官员腐败
创造了大量资源和机会;人民的劳动成果必然遭到各级官员和极少数既得利益者的攫取
与瓜分,人民收入的增长必然跟不上财政收入的增长,社会贫...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12 张千帆
2011年,在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整整一个世纪之后,中国正陷于不可自拔的专制及其必然
带来的官僚腐败和社会危机。武昌兵变推倒了摇摇欲坠的大清帝国,终结了数千年皇权
统治,但是皇权的结束远非真正意义的共和的开始。一百年来,中国战乱频发、生灵涂
炭,人民屡遭浩劫、历经艰难,宪政命途多舛、功败垂成。虽然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
三十年的相对安宁,让中国摆脱了大饥荒和“大革命”的威胁,并逐步回归到世界文明
家庭之中,但是专制权力结构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虽然1949年曾有人宣布“中国人从
此站起来了”,这一百年和此前数千年一样,人民实际上从未做过一天的主人。
辛亥革命百年之后,我们发现中华民族再次“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民权不张,公权必
然无限膨胀,巧取豪夺、强征滥拆、欺压百姓甚至草菅人命之事无所不在。在一个公权
力至高无上、横行无忌的国家,政府必然是一切掠夺和腐败的总根源。改革三十年,中
央放松管制,人民获得了劳动致富的机会,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但是也为各级官员腐败
创造了大量资源和机会;人民的劳动成果必然遭到各级官员和极少数既得利益者的攫取
与瓜分,人民收入的增长必然跟不上财政收入的增长,社会贫...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13 苏力
历史中国未产生公民概念,这并非一种智识上或制度的“缺失”。公民概念是城邦
的产物,作为一种特权,也是一种区分/歧视。在农耕大国,除极少数政治文化精英外
,普通百姓通常只是作为历史中国的自在但并不自觉的成员——国人,同时也作为其生
活村落的更为活跃的成员——村民,这种身份制度是大国的必然。虽然没有公民以及相
应的公民权利制度,历史中国也还是以独到的方式,大致公正、系统、有效地处理了百
姓在国家和村落这两个共同体中的分配正义问题,只是没有依据公民个人权利的概念或
话语体系。
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孔子
一、问题的界定
因为是农耕大国,中国历代王朝的开创通常是,也只能是,由某个地域的政治精英
集团为核心,以攥沙成团的意志来提供。在王朝更迭的社会大动荡中,百姓最多也只是
政治精英的追随者。在非常有限的意义上,他们也算参与了国家政治,但无论如何也不
像现代国家的公民,不像古希腊城邦或中世纪意大利城邦的公民。村落共同体的普通农
人,极少数政治精英除外,几乎全都无法积极能动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更无法以参与
的方式影响政治决策。他们只是... 阅读全帖 |
|
G********C 发帖数: 456 |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GreaterROC (Greater Republic of China),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保共改良”二十五周年祭 ─评历史连续剧《走向共和》的美学价值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12 10:17:59 2011, 美东)
─评历史连续剧《走向共和》的美学价值─
辛 灏 年
(黃花崗雜誌《革命與改良》文章選刊之十)
献给伟大的共和革命——辛亥革命九十二周年
題 解 ﹕问曰﹕ 保共改良未死,何以言祭?
答曰﹕ 保共改良必死,共和革命必再。
当此方死方生之际,为促其早死,乃为之祭。
前 言﹕
一位近代史学者在看完了长篇电视历史剧《走向共和》之后,曾兴奋地评价说﹕《
走向共和》不啻为──
专制中国的一道闪电,
共和思想的一片霞光;
痛斥改良的一阵狂飙,
呼唤革命的一声惊雷……
是的,当此中共北京洋教专制复辟政权──依然在拼命效法着大清慈禧皇太后“假
改革、真保权”的──“愚民之术”时,《走向共和》》的播放和传播,和它 始被中
共“删除革命、只播改良”,终被中共彻底禁播禁售的... 阅读全帖 |
|
G********C 发帖数: 456 | 15 作者:缪人凤 发表日期:2006-11-26
C:最近几年来暴出许多史料,有孙中山有意以满蒙之地换取日本支持他革命
的,有接受德国贿赂而反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的,也有他暗杀程壁光然后嫁祸于
人的传闻。这些对他原本崇高的形象自不免有些伤害,就算除开这些,许多原来被认定
是他的光辉革命业绩的史实现在也有了一些新的评价,比如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
运动,与陈炯明的斗争,三民主义,联俄容共等也有学者质疑它的正确性。对此你是怎
么看的呢?
M:我认为要评价历史人物,必须体会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场境中才能才能真正得
出中肯的结论,不能拿外国的或者现时现地的标准去要求他,否则就会同教育部取消岳
飞的民族英雄称号一样可笑。我认为孙中山是中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的人物之一,这不仅
仅是他结束了运行中国二千年的帝制,更重要的是他给当时的中国开出了一张药方,而
这张药方实践的结果还不错。
C:给近代中国开药方的人不少,以前这可是孔夫子的专利啊!但真正得到实践的
只有二张,一张是三民主义的药方,另一张就是共产主义的药方了吧?三民主义的药方
为孙中山所手创,另一张则是外来的然后经过本土人士增删。... 阅读全帖 |
|
d*****1 发帖数: 263 | 16 与商成在内城门分手之后,王义不敢耽搁,立刻就去找他的两位长辈。
他先见到叔父,接着两个人一道再找上伯父家。此时更鼓已经敲过两回,他的伯父
正要睡下,但听说他们这么晚了却突然联袂而至,知道肯定是有什么大事发生,赶紧把
他们领进内房。
兹事体大,王义不敢稍有隐瞒遗漏,原原本本地把今天自己去拜见商成以及后来在
梁风酒肆的所见所闻甚至自己的所思所想都仔细地叙述了一遍。
一直到他说完,两位长辈都没有插话询问,只是低头一口接一口地喝着提神的酽茶
汤。王义带回来的消息太多太杂,急忙间两个人都有点反应不过来,要多花点时间慢慢
地收拾梳理。
王义说的事情里,有些他们也清楚,比如萧坚一系内部的混乱。萧坚的起家队伍是
右骠骑军和右神威军,跟随他的人大都是从这两个军里出去的,现在两个军里也有他不
少的亲信和族中子侄。过去两年,朝廷里有人几次提议要撤消这两个军,虽然至今也没
能在兵部和宰相公廨获得通过,但萧系内部忧心忡忡却是不争的事实。面对如此局势,
萧坚却是束手无策,根本就无能为力,这就更教他的老部下们人心惶惶。但两位长辈确
实都没想到萧坚与严固很可能要分道扬镳。这可不是小事!...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辛亥革命与中国宪政(演讲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19 09:08:32 2016, 美东)
张千帆
2011年,在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整整一个世纪之后,中国正陷于不可自拔的专制及其必然
带来的官僚腐败和社会危机。武昌兵变推倒了摇摇欲坠的大清帝国,终结了数千年皇权
统治,但是皇权的结束远非真正意义的共和的开始。一百年来,中国战乱频发、生灵涂
炭,人民屡遭浩劫、历经艰难,宪政命途多舛、功败垂成。虽然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
三十年的相对安宁,让中国摆脱了大饥荒和“大革命”的威胁,并逐步回归到世界文明
家庭之中,但是专制权力结构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虽然1949年曾有人宣布“中国人从
此站起来了”,这一百年和此前数千年一样,人民实际上从未做过一天的主人。
辛亥革命百年之后,我们发现中华民族再次“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民权不张,公权必
然无限膨胀,巧取豪夺、强征滥拆、欺压百姓甚至草菅人命之事无所不在。在一个公权
力至高无上、横行无忌的国家,政府必然...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18 刘小枫的写作术
“几乎所有七十年代以后出生的自由主义者,都是在刘小枫作品的精神场域中成长
的”。这可以从05年的一场关于施米特游击队理论的讲 座得到印证:主持人在介绍刘
小枫时,也感慨说“80年代是李泽厚先生影响着我们这一代,90年代以来直到今天,可
以说是小枫先生在引领着中国当代的思想界 和学术界!”。并宣称高全喜说过这样的
话:“最期望的是希望小枫先生能够长命百岁。因为他活着,他的学术工作能够使得我
们当代的中国学人知道方向,有一个 标准!”我很怀疑,当高全喜看到刘小枫这篇关
于“毛与宪政”的演讲之后,是否还会坚持初衷——当然,这是我的小人之心。
刘小枫主攻西学,但是对其同乡——经学家廖平——却青睐有加。廖平号六译先生
,一生为学持论多变,昨是而今非,这种推崇或许也正是刘小枫自己的夫子自 道。我
们知道,刘小枫不断变换面孔,学术兴趣不断转移,这让其追随者疲于奔命、困惑不已
。但是,当他说到“毛与宪政”的时候,之前的追随者大都骇然、哗 然、愤愤然,归
根结底,这是因为刘小枫触犯了他们的底线——毛泽东问题。从诸多网络回应来看,他
们恨不得有个宗教裁判所。在毛的问题上,没有任何讨价还价 ...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5251 | 19 http://bbs.wenxuecity.com/teatime/331559.html
三十万人。
咱们人多,聚众不是件太困难的事儿。文革能如此疯狂,因为大家都裹进去了。就算如
此,文革中一次聚集三十万人的事件,也不是每天都发生的寻常事,太祖爷1966年在天
安门接见红卫兵小将们,也不过是神话般的百万之众。 三十万是传说中1967年春天参
加在清华大学露天操场上批斗王光美的人数。
当时刘少奇刘大人仍是咱们的国家主席,作为刘夫人的王光美王女士仍是咱们名义上的
第一夫人。第一夫人被当众批斗,本身就有其邪恶的吸引力。加上王女士在那之前不久
曾风光的以第一夫人的身份随丈夫出国访问,被拍成纪录片全国放映,让大家都见到了
王女士的魅力和优雅,美女第一夫人被批斗,于是就有超邪恶的吸引力。三十万中当然
有被组织而来的,但是那满腔的参与热情中,为了 革命还是为了观赏美女第一夫人被
羞辱的欲望,其中的比例就不好算清楚了。
王女士当天的遭遇不知是否能满足三十万观众的欲望。按照文革的比例尺,王女士那天
算是没受太多肌肤之痛,可是,所有做人的尊严,都失去了。批斗场上,王女士被两位
红卫兵小将从后面提起了胳膊...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9677 | 20 明朝廷杖就是皇权和文官集团冲突到一定程度的爆发,皇权暂时占了上风的表现
明朝几个皇权占上风的君王,朱元璋,朱棣,嘉靖,万历,其实看锦衣卫的权势就能看
出来皇权是不是强势,皇权强势时锦衣卫风光无限,皇权弱势时,锦衣卫只能沦落到投
靠东厂内庭来维持 |
|
M******8 发帖数: 10589 | 21 许倬云
中国自古以来有一句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似乎是一种周期。历史学家眼中
也有一种周期,他们认为朝代由盛转衰是一定的,开国时必定兴盛太平,而这个朝代将
要结束时,一定是内忧外患接踵而至。这两个观念中所说的“周期”,并不是一个必然
的历史规律,却正好描述了一个政治共同体,将其当做一个复杂系统来看,它是如何逐
渐失去自己的调节能力,以至于不能面对困难的。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先说分合观念。中国是很庞大的地区,各个地理区域天然条件不一样,合在一起成
为一个共同体,必须是各个区域之间能够互补而无冲突。朝代刚兴盛的时候——通常是
大乱以后,一个新的秩序出现了,各个地区可以重新调节,彼此形成互补的关系;在各
地区之间协调与重新分配资源,也正是一个新政权的重要任务。建立一些新的交通网和
新的管理制度,都是为了要把若干互相冲突的地区,重新放在一个系统之内,这个调节
的过程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比如说,汉代分裂以后,要到唐代才重新建构起一个南北
之间相互协调的新秩序。汉代是东西方向的结合,物产和人力资源都是靠横向的几条大
路和纵向的分支路线,将帝国结合为一个整体。汉代崩溃以后,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导... 阅读全帖 |
|
m**c 发帖数: 7299 |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yStudy 俱乐部 】
发信人: msgc (为了下一代免遭变态残害), 信区: GayStudy
标 题: 同治帝因同性恋梅毒病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7 16:34:23 2014, 美东)
内容来源:新浪读书
[2012年1月5日 16:15]
同治帝画像
慈禧太后画像。同治帝19岁就病逝了。他究竟得的是什么病,是梅毒,还是天花?
这是一个历史之谜。
一同治帝病逝经过
同治十三年十月二十日(1874年11月28日),同治帝患病。二十日懋勤殿传旨,自十
月二十日至十一月初一日,同治帝都不上课。有人说,他得的病是天花。其实不是天花
,而是梅毒。
慈禧对同治帝的一言一行都是十分注意的。如果同治帝不出宫,他们母子几乎是天
天见面,并在一起进早膳的。而且,也有太监向慈禧报告同治帝的行动。同治帝自从十
月二十日着凉发病后,一直带病视事,但是没有接见大臣。
而自十一月初一日至五日,同治帝把阅折权和批折权完全交给了李鸿藻和奕?,一
时出现了权力真空。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同治帝的病看来不是短期内能治
愈的。
在这种情况下,政治经验... 阅读全帖 |
|
d********a 发帖数: 3698 | 23
大明皇权是最弱的,士林对皇权有极大的限制。
皇权没有忠于自己的武装力量。
中期军勋贵族世家这唯一对皇帝忠心的力量被士大夫全面压制后,
那些读书人就开始乱指挥了, 直到东林党人把下关宁军什么都搞成拥兵自重的军阀了。
满清一直控制着八旗和绿林,全国主要城市都自己直接指挥的武装部队。
直到太平,才有汉大臣有了些部队。
从官员的选拔来看,从秀才直到内阁,基本上皇权没法干涉官员的选拔,
也没法从制度上选拔对国家忠心的官员,而东林党人可以从基层到高层全面操纵官员的
选拔和上升通道,结果选出的都是自己的小集体的利益同道人。
而满清一直把家养小子及其包衣奴才为主的满族官员压在汉族官员的头上而保证了皇权
的巩
固。
财政上来说也是,大明的中央财政是历史上最弱的就不说了,士大夫不用交税,就是说
有钱有权人不用交税。只有农业税。
满清的财政手段要强硬得多,还有英国人给满清收海关税,贡献了大半的财政收入,
大明这块全给地方大户,走私掉了。
大明皇权是历来最弱的,而士大夫享受了空前绝后的自由和权利。。 |
|
d********a 发帖数: 3698 | 24
大明皇权是最弱的,士林对皇权有极大的限制。
皇权也没有忠于自己的武装力量。
从官员的选拔来看,基本上皇权没法从制度上选拔对国家忠心的官员。
而满清一直把八旗及其包衣奴才为主的满族官员压在汉族官员的头上而保证了皇权的巩
固。
财政上来说也是,大明的中央财政是历史上最弱的。
满清的财政手段要强硬得多,还有英国人给满清收海关税,贡献了大半的财政收入,
大明这块全给地方大户,走私掉了。
崇祯17岁登基,还是个孩子, 在周围老师教唆下 , 搞死魏太监, 诸正满朝 ,东林
党人大权在握,没有皇权对抗官僚集团的十几年 东林党人就把国家败掉了。
从移官案,红丸案来看,最后几个皇帝的死亡都是很可疑的, 东林党人为首的士大夫
阶层就是对皇帝下手。官僚毒死皇帝后,扶持好控制的幼主弱主 |
|
d***a 发帖数: 282 | 25 代表着至尊皇权的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的后面,有一个神秘的匣盒,匣中所记录的名字
就是下一任皇帝的尊号。这个密匣从何而来,又是如何影响着清朝皇位的传承?
一个王朝的延续体现为皇位的传承,而权力转移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勾心斗角,刀光剑影
。并非人性太过贪婪,而是封建社会的“人治”创造出了一个高度集中的权力奇点,将
其囊括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汉文化深受儒学影响,对“身份等级”的理念情有独钟,
对“长幼尊卑”划分得十分清楚。因此,皇位更替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
原则多多少少都会产生一些作用,这样,皇位传承时斗争的激烈程度略有缓解。到了清
代,从太祖努尔哈赤道康熙,一百多余年间,攻城略地,平藩戮乱,设署建制,励农经
商,无论军机政务多么繁忙,越演越烈的皇权斗争却始终如影随形,无论是皇太极、还
是顺治,登位之出都引起了不小的混乱,而秘密立储制度的创设就是为了解决皇权斗争。
说起秘密立储制度,似乎听起来比较陌生,但是,如果提起正大光明匾后的密匣,似乎
更为闻名。秘密立储制度由雍正皇帝首创,并为后世沿用。雍正在继位以前,就亲身经
历了夺权斗争的洗礼,对诸位皇子之间险恶的政治斗争深有感触。继位以后,...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6 马克思的Social class 是社会阶层,绝不是毛泽东的“阶级”
首先再次给有些睁眼瞎耳提面命一次:从词汇学角度解释,汉语的“阶层”和“阶级”
并无多大区分,但毛太祖和他的共产党却给 阶级添加了特殊的褒贬含义,把“阶
级斗争”变为了他获取和巩固皇权的工具。(见前文《中国的社会阶层和“阶级”》)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实质上是指社会各个阶层(social class)之间的利益矛盾
。马克思认为,所有的这些矛盾,都来自所谓的“剩余价值”。按照剩余价值理论,社
会底层工农创造的财富远远大于他们获得的报酬,剩余的部分,都进了资本家的腰包,
由此衍生出幻想中能摆平这种“不合理”分配的“共产主义”。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是否存在?当然存在,但剩余价值的分配是否合理?就不是像共
产党们所想象的那样罪恶。试问,没有剩余价值的利润,谁还愿意办工厂?没有工厂,
哪来的资本家?事实上,在资本主义社会(包括目前正在共产党领导下走资本主义道路
的中国),没有资本家,就没有工人,没有资本家,成千上万的工人就要失业,社会就
要停止前进,就要走向贫穷,走向崩溃,走向死亡!这一点,...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oxso (doxso),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马伯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22 08:25:56 2017, 美东)
异教徒告解室
首发于
异教徒告解室
写文章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马伯庸
马伯庸
10 小时前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马伯庸: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13 16:38:22 2017, 美东)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式文本,则被称为「劝进表」。
再接下来,劝主要反复辞让,表示谦逊不受,贤臣们要反复坚持劝进,来回三次。走完
这个流程,就可以...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29 BRIEF DISCUSSION ON IRON CREDENTIALS OF QIAN CHU DYNASTY
文/御简斋 By Yu Jianzhai
In modern times, because of world-wide wars and revolutionary movements,
there is no longer privilege for the old lord. The law advocates equality,
and those new aristocrats call themselves ordinary people. But under
oligarchy, there're still privileges. Therefore, its meaningful in rereading
Qian Liu's iron credentials.
壹
《百家姓》以“赵钱孙李”开头,
宋王明清《玉照新志》据此考证说,是
“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成书于北
宋初年吴越国尚存之时。北宋开国皇帝
姓赵,因此排第一。而钱氏为五代十国
时吴越国王的姓氏...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30 美国文化致命缺陷,
一是纵贪:纵人性中的消费欲,纵人民的权力欲,纵性爱欲,纵科学欲。
二是纵恶:美国法律是无罪推定的,其目的不是立足于伸张正义,而是立足于保护嫌疑
人。保护罪犯易,伸张正义难。
三是纵邪念,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均是如此。
为什么会是这样?
现在的美国文化,主要来自法国、英国、德国、荷兰,是日耳曼人后代。这个
民族在一千年前还是史前文明,野蛮状态,没有文字没有道德。以做海盗为生。在1050
年接受了基督教才有了基督教的道德观。1200年前后产生了文字。当年的教会通过各种
方式压迫和欺骗群众的财产,如卖赎罪券。由此产生了宗教改革运动,提出不通过教会
也可以信神,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由此产生了新教。为了反抗王权压迫,又产生了
启蒙运动。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体现的是一种叛逆精神,而且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
个极端。今天的美国文化就是一种极端的反抗文化。
中国没有过宗教压迫,也没有太重的皇权压迫。因此,中国人一直是中庸之道
。从中国有了国王的尧舜禹开始,就一直倡导以民为本。周代更提出了以德治国。孔夫
子以后形成了系统的仁政文化。这个文化的本质是教育统治者做仁君,行仁政。因此历
朝历代... 阅读全帖 |
|
d********a 发帖数: 3698 | 31
原来是满遗一个,要不就是读书读进狗屎了。
说起来奴才, 满清才是把天下人当包衣奴才的,满清就是奴隶社会。
满清的从哭庙案开始文字狱开了一百多年,杀士林大户源源不断。士林可敢非议一句?
满清对全国包括士林的控制全所未有。满清最后80年,卖国条约签了无数条,
那里有士林敢反对一次,茶馆里贴的都是无议国事。
明朝是制度化的文明国家,国策是与士大夫公治天下,
士大夫享有历史空前绝后的权力,士林对皇权的限制是最大的,
秀才举人以上就可以不交税不服役,享受极高的社会地位,
甚至在野的东林党人几个人就能定内阁以下官员职位,
到南明,甚至可以自己确立皇帝。
无数士大夫当庭大骂国事甚至皇帝,甚至抬棺骂。这是明朝给士大夫极大的权力,
死一人成就其沽名钓誉是小事,而能改变国家政策走向实在是愚蠢。
满清何时给过士大夫评议朝政的权力。
大明皇权是最弱的,士林对皇权有极大的限制。
皇权也没有忠于自己的武装力量。
在中期军勋贵族世家这唯一对皇帝忠心的力量被士大夫全面压制后,
那些读书人就开始乱指挥了, 直到东林党人把下关宁军什么都搞成拥兵自重的军阀了。
满清一直控制着八旗和绿林,全国主要城市都自己直接指挥的武装部...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奉旨改书,无耻之尤:无耻文人吴晗该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26 08:29:56 2016, 美东)
http://news.ifeng.com/a/20160201/47315893_0.shtml
毛泽东给吴晗著《朱元璋传》提意见:不要写得那么坏
2016年02月01日08:55来源:同舟共进作者:杨建民
核心提示:毛认为: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该肯定的,应该写得好点,不要写得那
么坏(指朱的晚年)。
本文摘自《同舟共进》2015年03期,作者:杨建民,原题:《朱元璋传》:一改再改的
史著
写作为解燃眉之急
1943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的吴晗应友人约请,仅以两个月的时间,编写出一本《由
僧钵到皇权》(又名《明太祖》)的历史通俗介绍小册子。编写这册书的目的,与作者
当时的经济状况有很大关系。当时吴晗在叙永分校,因来回路费弄得几乎倾家荡产;家
乡沦陷,母亲和妹妹衣物荡然无存,而此时物价又天天上涨。实在... 阅读全帖 |
|
d***o 发帖数: 7006 | 33 异教徒告解室
首发于
异教徒告解室
写文章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马伯庸
马伯庸
10 小时前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式文本,则被称为“劝进表”。
再接下来,劝主要反复辞让,表示谦逊不受,贤臣们要反复坚持劝进,来回三次。走完
这个流程,就可以称帝了。
“劝进表”的性价比相当高。它的政治风险很小,因为那些有“劝进”需求的人,本身
实力已足够强大,距离皇位只差个名分而已,你押错宝...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4 马伯庸: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式文本,则被称为“劝进表”。
再接下来,劝主要反复辞让,表示谦逊不受,贤臣们要反复坚持劝进,来回三次。走完
这个流程,就可以称帝了。
“劝进表”的性价比相当高。它的政治风险很小,因为那些有“劝进”需求的人,本身
实力已足够强大,距离皇位只差个名分而已,你押错宝拍错马屁的概率很低;同时收益
却很大,一纸劝进表交上去,就算不是嫡系出身,也能摇身变成从龙之臣,...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35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式文本,则被称为「劝进表」。
再接下来,劝主要反复辞让,表示谦逊不受,贤臣们要反复坚持劝进,来回三次。走完
这个流程,就可以称帝了。
「劝进表」的性价比相当高。它的政治风险很小,因为那些有「劝进」需求的人,本身
实力已足够强大,距离皇位只差个名分而已,你押错宝拍错马屁的概率很低;同时收益
却很大,一纸劝进表交上去,就算不是嫡系出身,也能摇身变成从龙之臣,坐收拥立之
功。
西晋灭亡之后,好多人... 阅读全帖 |
|
e******0 发帖数: 291 | 36 平时军版乌烟瘴气,本来以为可以彻底拉黑军版,没想到居然可以看到一个没有脏话连
篇,扣帽子骂大街的帖子,赞一个!
一个知乎觉得很好: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623154/answer/2521972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科举制的起源,是隋唐第二帝国统一后,皇权和大族权力的一次再平衡(西晋因为
不平衡玩脱了,之后玩脱了三百年),所以科举制刚开始是通过一个渠道,让大族的子
弟效忠于皇帝,而不是家族。2,由于这个起源,唐朝的科举制非常不公平(改卷子时
不糊名字),寒门子弟仍然是很难进入统治阶层的,安史之乱后皇权衰弱,大族政治回
光返照,导致这个趋势更明显,社会矛盾更尖锐。3,唐后期,均田制解体,大族庄园
完蛋,经济基础的改变导致大族政治灭亡。4,宋朝开始的科举制和唐朝是两回事,读
书人真正不论出身地做主了,但是,考试内容还是以文学为主,这导致科举士人阶层快
速形成了不可撼动的政治力量,并虚化了两宋的皇权。5,明朝建立后的科举制是个3.0
版本,这是皇权和科举士人...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37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马伯庸
马伯庸
7 个月前2017 年 7月 22 日星期六上午 10 点 10 分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式文本,则被称为“劝进表”。
再接下来,劝主要反复辞让,表示谦逊不受,贤臣们要反复坚持劝进,来回三次。走完
这个流程,就可以称帝了。
“劝进表”的性价比相当高。它的政治风险很小,因为那些有“劝进”需求的人,本身
实力已足够强大,距离皇位只差个名分而已,你押错宝拍错马屁的概率很低... 阅读全帖 |
|
f******t 发帖数: 73 | 38 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放置过几次“立储匣”?
匾额是挂在殿宇、厅堂、轩斋或亭榭上的题字横额,中国最著名的匾额当属悬挂于紫禁
城乾清宫内的金字匾额 “正大光明”。由于不少影视剧中对藏于这块匾后的秘密立储
匣多有渲染,因而使“正大光明”匾平添了很多神秘色彩。“正大光明”四个字源自何
处?清代顺治皇帝为何在乾清宫题写这块匾额?清代有几位皇帝是秘密立储的?“正大
光明”匾的后面置放过几次秘密立储匣?
“正大光明”语出何处?
乾清宫自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后,没改宫名,延续至今。从永乐十九年(
1421年)正月初一日,乾清宫正式启用,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
熙帝宾天,其间大约是三百年,明清十六位皇帝以乾清宫作为正宫。自清康熙六十一年
(1722年)雍正帝登极后搬进养心殿理政、居住,到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
2月12日),宣统帝退位,其间大约是二百年,虽雍(正)、乾(隆)、嘉(庆)、道
(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搬到养心殿理政、居住,但
乾清宫作为皇帝正宫的地位并没有改变。
到故宫参观游览的人,大多都要到乾清宫,看看由顺治帝御书的... 阅读全帖 |
|
j*****g 发帖数: 1407 | 39 任何现代国家都没有这种宗族自治的制度安排。在美国的乡规村约也就是在社区里管理
一些很基本的社会活动,比如绿化垃圾这类,其他的大事比如治安税收等等都是中央或
地方政府直接管理的。中国要进入现代社会,宗族自治是必然要打破的。至于文化传统
的延续,应该学习英美的方式,而不是继续依赖宗族遗老来接续传统。
其实中国社会至今仍然保持着很多封建社会的特征。比如人口的户籍制度,就是建立在
农业社会之上的,到如今已经演变成变相的种姓。
还有各个央企集团在各地的自成体系,内部的治安消防都是自成一体,事实上的封建割
据。天津港爆炸事故,天津市叫苦不迭,那块地方不归市政府管啊,呵呵。这方面上海
的管理最现代,也是受到当年租界工部局的影响,对各国外资企业的管理一视同仁。
[在 due0236 (预定人) 的大作中提到:]
:从《白鹿原》谈中国宗族文化为何会消失
:现在正在热播的电视剧《白鹿原》,其核心描写的就是中国传统的宗族社会和文化。
那么,这个宗族社会的文化后来为什么会渐渐消失了呢?当然,有人会说,现在有些南
方的乡村,还有祠堂在,还有祭祖活动,甚至还有族谱。但,那些也仅仅是遗存,有表
演和纪念成分,而真...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5251 | 40 http://bbs.wenxuecity.com/teatime/331559.html
三十万人。
咱们人多,聚众不是件太困难的事儿。文革能如此疯狂,因为大家都裹进去了。就算如
此,文革中一次聚集三十万人的事件,也不是每天都发生的寻常事,太祖爷1966年在天
安门接见红卫兵小将们,也不过是神话般的百万之众。 三十万是传说中1967年春天参
加在清华大学露天操场上批斗王光美的人数。
当时刘少奇刘大人仍是咱们的国家主席,作为刘夫人的王光美王女士仍是咱们名义上的
第一夫人。第一夫人被当众批斗,本身就有其邪恶的吸引力。加上王女士在那之前不久
曾风光的以第一夫人的身份随丈夫出国访问,被拍成纪录片全国放映,让大家都见到了
王女士的魅力和优雅,美女第一夫人被批斗,于是就有超邪恶的吸引力。三十万中当然
有被组织而来的,但是那满腔的参与热情中,为了 革命还是为了观赏美女第一夫人被
羞辱的欲望,其中的比例就不好算清楚了。
王女士当天的遭遇不知是否能满足三十万观众的欲望。按照文革的比例尺,王女士那天
算是没受太多肌肤之痛,可是,所有做人的尊严,都失去了。批斗场上,王女士被两位
红卫兵小将从后面提起了胳膊... 阅读全帖 |
|
H********g 发帖数: 43926 |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oxso (doxso),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马伯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22 08:25:56 2017, 美东)
异教徒告解室
首发于
异教徒告解室
写文章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马伯庸
马伯庸
10 小时前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 阅读全帖 |
|
l*****f 发帖数: 13466 | 4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宴死 祭生 先赞一下长篇,好丰富的内容
不知从何说起;恩可能我是偏见了,钱穆国史大纲在先,历代政治得失在后,所以应该
是各书各有侧重,制度以大一统朝代来代表,也是应当的。国史大纲又写于特殊年代,
记得序言中特地提到的对本国历史"温情与敬意",当初看到狠觉得与我心有戚戚。不
过他对东西方发展的对立与评价我觉得有点偏颇。自然也跟此书写作背景有关系。
再说钱穆政治史提到的人事与制度。自周入秦从封建诸侯到中央政府,钱穆说"秦以前
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还有"第一是皇室与政府之职权划分,第二是中
央与地方的职权划分"。政府的首脑是宰相,皇权与相权,钱说,
可说中国人一向意见,皇室和政府是应该分开的,而且也确实在依照此原则而演进。皇
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而实际政权则不在皇室而在政府。代表政府的是宰相。皇帝是国
家的元首,象征此国家之统一;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
钱穆进而说自秦汉以来,说传统政治是皇帝专制其实不对。这段让我迷惑很久,不过现
在我想他并不是要说君主立宪,lol, 而是文官政府协助皇帝管理国家。他讲传统政治
的大议题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我不知道可不可以说皇权自秦汉以来...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43 http://news.ifeng.com/a/20160201/47315893_0.shtml
毛泽东给吴晗著《朱元璋传》提意见:不要写得那么坏
2016年02月01日08:55来源:同舟共进作者:杨建民
核心提示:毛认为: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该肯定的,应该写得好点,不要写得那
么坏(指朱的晚年)。
本文摘自《同舟共进》2015年03期,作者:杨建民,原题:《朱元璋传》:一改再改的
史著
写作为解燃眉之急
1943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的吴晗应友人约请,仅以两个月的时间,编写出一本《由
僧钵到皇权》(又名《明太祖》)的历史通俗介绍小册子。编写这册书的目的,与作者
当时的经济状况有很大关系。当时吴晗在叙永分校,因来回路费弄得几乎倾家荡产;家
乡沦陷,母亲和妹妹衣物荡然无存,而此时物价又天天上涨。实在没有法子支持下去时
,友人来约稿,报酬不低,有一万元,吴晗欣然同意了。这笔钱先拿到手三千,吴晗立
即寄两千元回家,以解燃眉之急;余下一千元,做了妻子的医疗费。
据吴晗后来在1964年的说法:写作此书还有另一个原因:“由于当时对反动统治蒋介石
集团的痛恨,以朱元璋影射蒋介石,虽然一方面不... 阅读全帖 |
|
g*********n 发帖数: 808 | 44 在“海归海不归”的讨论中,我们看到许多深刻独到的分析和真诚感人的故事。尽管视
角不同,但大部分的观点是比较分析的结果,是认真理性的,没有胡搅蛮缠,没有扣帽
子打棍子。能够理性地分析问题和对待别人是人成熟的标志。看来出国这代人确实成熟
了。成熟“待嫁”(也或“待价而沽”?),“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有条件回归的人其实并不多。有客观条件限制的人当然归不去,故国不需要的人当然难
回国。需要决定归与不归的人是学有所成、有专才或专利、有条件选择去哪里干事业的
人。但是回归故国是出国一代人的朴素感情和基本人权,正如“出国不分先后,留学不
论大小”, 海归不分先后,爱国不论大小。 尽管观点林林总总甚至截然相反,归纳起
来,我以为,影响这些人决定归与不归的主要因素是国内的人文环境。
在《为了自由和尊严》一文中,老索认为,出国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自由和尊严。许三多
说“人活着要有意义,就是好好活”。这种说了等于没说、摧残人智力的白痴语言出现
在流行的艺术作品中,反映出国内这个行业人才流失是相当严重的。直到温总理在政府
工作报告中提出“让老百姓更有尊严地活着”,许三多的愚昧才... 阅读全帖 |
|
k********k 发帖数: 5617 |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oolsnowww (foolsnow),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张千帆:宪政转型与人格再造的中国使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4 16:13:51 2012, 美东)
张千帆:宪政转型与人格再造的中国使命
2011年,在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整整一个世纪之后,中国正陷于难以自拔的官僚腐败
和社会危机。武昌兵变推倒了摇摇欲坠的大清帝国,终结了数千年皇权统治,但是皇权
的结束远非真正意义的共和的开始。一百年来,中国战乱频发、生灵涂炭,人民屡遭浩
劫,宪政命运多舛。虽然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三十年的相对安宁,让中国摆脱了大饥
荒和“大革命”的威胁,并逐步回到了世界文明家庭之中,但是专制权力结构并没有发
生本质变化。
辛亥革命百年之后,民权不张,公权必然无限膨胀,巧取豪夺、强征滥拆甚至草菅人命
之事屡屡出现。改革三十年,中央放松管制,人民获得了劳动致富的机会,改善了自己
的生活,但是也为各级官员腐败创造了大量资源和机会;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各级官员
和极少数既得利益者的攫取与瓜分,人民收入的增长跟不...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明朝的灭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5 15:02:32 2011, 美东)
贪腐是表,本质是财富集中,在农耕时代就表现为土地兼并。 [ 洒落 ] 于:2011-10-
24 12:15:50 复:3592783
明朝末年的内忧外患,其根本原因不是贪腐,而是土地兼并造成的税源枯竭。
明朝中期以后,朝廷税收的基础自耕农大量破产,而有功名的士绅官僚阶级有税收优惠
甚至免税,大量的土地隐瞒在士绅官僚名下,再加上明朝是典型的小政府,朝廷无法对
东南沿海地区发达的工商业和矿业进行有效征税,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税源枯竭,政府
连年财政赤字,以至于无法支付边军士兵的饷银。一旦军队开始大规模欠饷,战斗力必
然下降。明朝后期,军队的战斗力主要靠将领的私兵保证,也就是所谓的家丁。
万历四十六年,杨镐兵败萨尔浒,四路大军三路全军覆没,万历年间最优秀的将领和最
精锐的军队几乎全部葬送在萨尔浒。以明朝后期政府的财政状况,显然无法承受这个结
果。此役之后,努尔哈赤的后... 阅读全帖 |
|
f**********4 发帖数: 2617 | 47 我对越南不熟,朝鲜感觉更有资格称得上袖珍版中国。
说说日本。我觉得日本之所以走上“歪路”,主要原因在于贵族政治始终贯穿始终,而
中国的贵族阶层总是难以稳定,在几次重要的改朝换代(比如秦统一和汉朝建立),和
制度变更(科举之兴)中洗牌重来。
日本平安时代起算是学习唐朝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天皇朝廷,向中国靠拢。后来中
央权力削弱,地方土地兼并渐盛,庄园制经济兴起,这也是中国每个皇朝末期每每发生
的痼疾。在中国,此疾发展到一定程度,则皇权崩溃,或无法抵抗外来侵略,或被农民
起义摧毁,成型的贵族阶层随着皇权一起完蛋,洗牌重来。而在日本,这样的危机却没
有导致非常激烈的后果。主要原因就在于天皇朝廷中存在着以藤原氏外戚为首的贵族集
团。中国也有外戚,但是随着皇帝的更迭,兴也勃,忘也忽(除了辽朝的萧家)。藤原
氏则因其运数长期把持了皇后的位子,世代相传,枝繁叶茂,根深蒂固。这就导致以藤
原氏为首的贵族集团成为了几乎不依赖于皇权的独立势力。面对此挑战,皇权产生了太
上皇执行“院政”这样可能是世界历史绝无仅有的奇葩的政治形势进行对抗。而在地方
庄园兴起的大背景下,两方争相拉拢地位相对低下的庄园势力(即...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48 http://www.81890.gov.cn/laonian/Item.aspx?id=19893
作者:资中筠
改革开放之初,我首次作为访问学者访美,参加了一次中美历史学者的交流会。有一位
美国历史教授讲了一段见闻。他说:问美国学生为什么要学历史,绝大多数的回答就是
感兴趣。他问过台湾的学生,得到的回答是,为兴趣而学历史对我们太奢侈,我们是为
了救国而学历史;后来他接触到中国大陆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竟如出一辙,尽管
两岸处于对立状况,各自所谓“救国”的含义可能相反。把学历史和救国联系在一起,
令他这个西方人感到十分新鲜。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学习和研究历史可以有如此不同的
角度。
最近想到这个问题是由对苏联解体的历史经验的各种看法引起的。
以史为鉴,鉴什么?
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民族颇有几个,好像没有像中国那样特别重视历史文本,对史书赋予
如此沉重的使命。最常见的说法是“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这里“替”是关键,为什
么不是“兴衰”?就是一个皇朝由盛而衰,最后被下一个朝代给“替换”了,这才是最
重要的。所谓一个朝代实际上是一个家族掌权,然后又被另一个家族夺走了,换了姓。
从历史中吸取经验... 阅读全帖 |
|
f**********4 发帖数: 2617 | 49 轮王你虽然题目写的是“德国的成立”,但我的理解你其实想知道的是神马帝国的由来
。德意志帝国的统一其实大家都或多或少的了解了。所以我就主要讲一下神马。
一切都起源于查理曼大帝(8-9世纪)。
查理曼死后挺了一代人,孙子辈上,凡尔登条约,帝国三分(9世纪)。东法兰克为德
意志前身,西法兰克为法兰西前身,中法兰克后来被慢慢肢解。皇帝的头衔一开始是归
中法兰克的,后来短暂的归属西法兰克,西法兰克的胖子查理甚至还一度重新统一三法
兰克。但是那以后,大家战成一团,皇帝的头衔被躲在意大利的某查理曼后裔关起门来
偷偷的宣称着。
这样子到了十世纪,终于有一个强者站了出来,那就是来自萨克森的“捕鸟者”海因里
希。这哥们被东法兰克贵族们推举为东法兰克/德意志国王。据说信使向他报告这个决
定的时候,他老人家正在捕鸟,因此得了这个诨号。在他的统治下,东法兰克的大贵族
们勉强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这个“外”主要指的是东方的斯拉夫和马扎尔(匈牙利)势
力。此时几乎整个东德,包括首都柏林一带,都是斯拉夫人的地盘。海因里希的儿子奥
托一世比他老爸还拽,进军罗马,得到了教皇的背书,堂堂正正的成为了“罗马人的皇
帝”。有一种意...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50 1926年的一天早晨,中国最后一任皇帝溥仪的夫人婉容起床后,例行公事,开始更衣梳
妆,其间,窗户突然开了。起初,婉容没有察觉,继续穿衣打扮,却不知此时,不远处
一双眼睛正死死盯着她,企图一饱秀色。
皇后在梳妆更衣时,竟然被仆人偷窥,当羞恼的女人为捍卫尊严找仆人理论时,仆
人们竟然结团袒护,遮盖事实,丝毫无视触怒皇权威严的后果。这一幕怎么听也像是文
学作品中为推动剧情发展而特设的桥段,但它却真实地发生在1926年的天津,记录它的
是当时的《北洋画报》。
1926年的一天早晨,中国最后一任皇帝溥仪的夫人婉容起床后,例行公事,开始更
衣梳妆,其间,窗户突然开了。起初,婉容没有察觉,继续穿衣打扮,却不知此时,不
远处一双眼睛正死死盯着她,企图一饱秀色。
原来,溥仪和家人此时正借居天津日租界张园,张园是前清驻武昌第八镇统制张彪
的宅邸。张园的隔壁是段祺瑞的小舅子——北洋政府陆军总长吴光新的府邸。张园的很
多房间都和吴府隔窗相望,包括婉容所住这一间。偷看婉容梳妆的正是吴府的一位仆人
。其实,这位仆人也不是故意要偷窥,只是婉容窗户打开的那会儿,他正好在打扫吴府
与婉容隔窗相望的那间屋子,无意撞见了。...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