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 发帖数: 18251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KU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PKU
标 题: 北大古生物专业女生:已拿到多所国外名校offer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17 21:07:08 2014, 美东)
发信人: Cnews (chinanews),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北大古生物专业女生:已拿到多所国外名校offer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17 19:58:04 2014, 美东)
6月14日,北大2010级古生物专业学生薛逸凡,在人人网贴出一个人的毕业照,并戏称为“北大2010级古生物专业合影”。原来,这个被网友戏称“炫酷高冷到没同学”的古生物学专业,只有她一个学生。
昨日,薛逸凡接受南都记者专访,称对古生物专业的兴趣让她选择了报考北大,已计划出国深造。
为什么选古生物专业?对这一专业很感兴趣
发布在人人网上的照片,在给薛逸凡带来名气的同时也带来了困惑,她犹豫再三,还是接受了南都记者的专访。薛逸凡说,她完全是对古生物学专业有兴趣才选择了该专业。“我就是特别想学习这个专业,...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27968 | 2 广东话有闭口音音调还更丰富更古,
这个不支持上古汉语没调的说法
上古汉语被认为没声调据说是从藏语来推的。可能是对的。但是没音调自然需要其他东
西来区分字词。所以啥因为
同音字分不清所以加音调是典型没逻辑
1500年说话分不清字词的语言你信么?
梵语本身没音调,受它启发加音调你信么?给个标注方法俺信。创造只能呵呵了
苗瑶壮侗俩语系一水的声调语。这俩早年分布范围极广,长江以南从金沙江起都是。如
果古羌汉藏语没有调,和这些个民族融合过程形成音调应该不奇怪吧
西晋崩溃衣冠南渡,据说要么粤语要么客家话是他们的遗迹。如果属实,至少南北朝以
前已经音调化了。闽南语据说是唐音,这个在南北朝后,和粤语或者客家话比音调变了
很多。趋势似乎是简化了
民族融合应该是读音演化的重要驱动力
几个大的,传说的炎黄蚩尤
后来的商周,再下来秦汉,接下来五胡南北朝,然后五代。到明清应该基本是现在读音
了。南北朝的成果是闽南话和唐诗。音韵学在南北朝搞起来,猜测是鲜卑汉化需要不奇
怪吧。东西要成为显学得有朝廷推动力。这套东西应该是研究当时的语言而不是推行新
官话。楚辞,后来乐府诗的存在,推想音调化不晚于秦汉比某个学者参照梵语...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32 | 3 http://bookgb.bfnn2.org/books2/1454.htm
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
无论是讲经或注经,先释经题,次释经义,俾使听者或读者能够一纲举万目张,执大象
天下往。因为每一部经的经题,都是全摄经义而立名,故在释义之前当先释题,俾使读
者窥一斑而知全豹也。
此经凡有三名,一名‘地藏本愿’,一名‘地藏本行’,一名‘地藏本誓力’。本经采
用第一名,因为力出于行,行本乎愿,愿切行专,力在其中,故举第一,已赅二、三,
故名地藏菩萨本愿经也。
地藏者:地为大地,藏读ㄗㄤ,梵音‘乞叉底檗沙’,义译‘地藏’。
菩萨者:梵语‘菩提萨埵’,此方从略,简称‘菩萨’。菩提者,义译觉悟;萨埵者,
义译众生,唐译有情,合起来说,叫做觉悟的众生,亦可称觉悟众生者,是故自觉觉他
,自度度人者,梵语叫做‘菩提萨埵’。
地藏菩萨者:以德立名,言此菩萨依般若智圆满六度,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
藏,故曰地藏。又如大地,含宏光大。什么叫做‘含宏’呢?藏蓄于中者,叫做含;到
了含藏的无所不备叫做宏。什么叫做‘光大’呢?发露于外者,叫做光,到了它的光华
无所不被叫做大。地藏者,犹如地德含宏;菩萨者,依 |
|
w**********k 发帖数: 758 | 4 从对电影《锦衣卫》的讨论, 知道了唱片尾曲的歌手萨顶顶, 发现围观群众对她的歌曲
有极大的两级分化, 于是google萨顶顶, 出来的第一首歌是《万物生》.继而得知其有
两个语言版本, 梵语版和汉语版. 汉语歌词是高晓松写的, 什么雨呀鱼呀的梦呓, 这里
略过不提. 而梵语版就大有来头了, 据说是《百字明咒》. 什么是《百字明咒》呢, 又
google到下面的link:
http://dbjs.blog.sohu.com/28232398.html
文中说到:
又说道:
的力
哈哈, 这种乱许空头支票的骗术和基督教, 乃至大送天堂处女的伊斯兰教何其相似也..
.可惜世上有太多病急乱投医之人. |
|
m*****o 发帖数: 408 | 5 看起来平凡无奇的椰子在印度有着非常重大的象征意义,宗教与社会的深层内涵。也难
怪它是印度神庙里最常见的祭品。
它是一个有着许多别名的水果,梵文名叫那利蓟罗,还被称为“Shrifala”(吉祥果之
意),还被称为Mahafala。
关于椰子的起源,我们没在吠陀梵语的文献中看到一点有关它的文字,有椰子的引文首
次出现在印度史诗中,最先种在印度尼西亚在1世纪左右被带到印度。
椰子被用在各种吉祥的场合,被绑在家门口当做吉祥物。它还是生育的象征,求子的女
士要种一棵椰子树或是向神灵供奉椰子。
它还能在婚礼、节庆、新车、桥梁施工和房子打地基的时候用上,因为人们认为椰子能
保佑他们平安顺利地完成这些工程。
除此之外,椰子还能放到一个装满水的宝瓶上,辅以芒果叶装饰,在重要场合用它做礼
拜。还会用它接待他们尊敬的客人。
椰子还能做祭余(prasadam)。把一个椰子切成两半放在神像面前,然后被当做祭余来发
给众人。它摆在神像面前是为了献给神灵,让他满足自己的欲望。在南印度椰子树是和
北印度的楝树/避罗树(梵语bilva)一样的吉祥树。南印度的人的信仰认为,破坏椰子树
的人自己也会被毁灭。
在许多吉祥的场... 阅读全帖 |
|
S********S 发帖数: 331 | 6 金刚经
前言:(以下内容皆参考上海崇华堂原版版本)
1.金刚 :指金刚石,以喻坚利之意,历百劫千生,流转六道,而觉性不坏。即以金刚之
坚,喻般若体;以金刚之利,喻般若用。
2.般若 :为梵语,华语当译为妙智慧。(比智慧还高的层次)
3.波罗蜜:为梵语,华语译为到彼岸。众生因有我执,故陷於烦恼之苦海。倘能从生死烦
恼苦海,渡到不生不灭,清净安乐之地,即为到彼岸,即脱离了苦海。
4.顿悟 :就是一闻法,就知五蕴本空,六尘非有,立即开悟,而明大道。(六祖惠能为
代表)
5.渐悟 :由信而解,解而行,行而证,次第渐修,也可悟入。顿渐虽殊,而到彼岸则一
也。(神秀为代表人物)
6.经:经字当径字解,比喻修行的一条路径。
7.此经年代约当我周穆王九年时,佛陀於中印度舍卫城南边的给孤独园说法。
8.本经为姚秦时之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9.三藏是指经藏(佛所说的教法典籍)、律藏(戒律典籍)、论藏(所说的法相问答,及
佛弟子或佛灭後,诸菩萨所解释的经义,与辩论法相的典籍)。
10.佛讲这本经,是说如来的心法。以断疑生信为主,以离相为宗,以无住为体。真空之
妙,并不在言语行迹间,实不得已而言之也。所以经旨 |
|
B*******a 发帖数: 452 | 7 六朝清羽记20
作者/弄玉&龙璇
简介
玉鸡巷热热闹闹地办起婚宴,程宗扬也乐见出生入死的兄弟们有了家室。
他舒心地到湖边别墅左拥右抱,岂料碰上云丹琉前来单挑。
为了让小紫排解战书,他忍痛把手中的产业及股分交换出去,偏偏死丫头还让美人
们挑逗他,死命挖出他仅有产业,讽他「人为色亡」!
云如瑶在他再次夜探时,镇定地献上冰滑娇嫩的身子,这时他才知晓自己能解她身
上寒毒,然而他仍顶着「萧公子」身份……
原以为日子可以舒心下去,未料巡视产业时被怀恨的苏妲己计杀,甚至还让小魏夫
妇赔了性命,连小紫都不能不使尽全力和妖术一拼。
遭受暗算的程宗扬和重伤昏厥的小紫落入大江,深深沉底……
第一章 故人
第二章 喜宴
第三章 比试
第四章 四姝
第五章 献媚
第六章 义死
第七章 沉江
第一章 故人
黑暗中,一个优美的身影静静坐着,她盘着腿,叠放的双足脚心朝天,素白纤手放
在膝上,拇指轻扣中指,食指、无名指、小指张开,状如兰花。微微低着头,乌亮发丝
黑瀑般披在颈后。
良久,她松开中指,双掌摊开,合在一起,掌心相接,慢慢旋转,然后缓缓分开。
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素白的掌心没有丝毫变化。她重新收... 阅读全帖 |
|
r**t 发帖数: 214 | 8 来自主题: PsychoAnalysis版 - 解脱之后? 随便从网上找了一点介绍
止观是中国的译音,梵语名奢摩他(Samatha)译云止;梵语名毗钵舍那(Vipasyana)
译云观。止就是止于谛理不动的意思,也就是止息妄念的意思。观是观照,观智通达,
能够契会真如。
简单说,止是定,观是观照,用智慧观察,契证法印。这方面我没有基础,随便敷衍一
下吧。
用暴力扯断?怎么个扯法,举例说说? |
|
C***r 发帖数: 759 | 9
2000年05月31日
读金克木先生《梵竺庐集》
黄
心川
金克木教授系我国著名的梵文学家、
文学家、翻译家、哲学家和
中印历史文化关系研究的专家。他近日发
表的《梵竺庐集》三卷,集
中地反映了他对印度文学、语言学、哲学
、佛学、美学、中印文化关
系等等系统的认识和毕生研究的心得。《
梵语文学史》中阐述了从古
代印度有文学作品留下来的上古时期到大
约十二世纪为止的梵语文学
|
|
k********k 发帖数: 5617 | 10 “ 刘恒:这个领域是否招过研究生?
季羡林:没有招过。主要是因为要求条件太高,得通英语、梵语、德语。
因为这方面的研究著作大多是用德语写的,搞起来非常吃力。现在欧洲人搞得多,美国
也有。”
-- 其實,要做季羨林的研究吐火羅文的研究生,必須懂英,法,德,拉丁,希臘,梵
文的閱讀,語法,詞彙,和歷史比較語言學,加上古代世界史,古代中國史。光會幾句
英吉利文是根本免談的。
http://book.qq.com/s/book/0/19/19110/4.shtml
第4节:季羡林谈《季羡林文集》
季羡林谈《季羡林文集》 访问者刘恒
兔年新春,有幸拜访季羡林先生。今年是他的米寿之喜,又值24卷本《季羡林文
集》出版,可谓双喜临门。季先生虽然遵医嘱谢客,但谈起他的喜事,精神矍铄。为了
简洁,以问答形式整理于下。
刘恒:我受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委托,祝季先生新春愉快。
季羡林:人民日报海外版,他们常寄给我。上面还有小朋友写的文章,很活泼,我
印象很深。
刘恒:《季羡林文集》出版,是学术界的一件大事,您对这次印刷满意吗?
季羡林:印刷质量不错,这次专门去深圳印的。
刘恒:您的著作汇总出版,与以前的版本有... 阅读全帖 |
|
G*******s 发帖数: 4956 | 11 世界三大宗教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佛教
第二章 伊斯兰教
第三章 基督教
第四章 谈谈宗教
诗 歌 释放释放
惟独耶稣
前 言
神的存在我们已简单地说过了,但也许有人说:“天地间确是有一位主宰。创造了万
物,也创造了人。不过,哪一位才是真神呢?你说耶稣是神,他说如来佛是神,各说不
一,到底哪一位才是真的呢?”当然,我们说我们所信的是真神,其余的都是假神。正
如他们说我们所信的是假的一样。为此,我们就得看看各宗教所说的是怎样的,我们现
在不准备详细讨论,我们只作个简单扼要的介绍,好使我们能以分辨真假。不过,我们
不能乱说,他们是怎样,我们就说他们怎样。我们对神既要忠诚,我们也要如实地介绍
他们所信的,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世界的各宗教多得很,我们用不着一一细说,我只提出几个有代表性的、世界性的宗教
来说。
第一章 佛教
佛教是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他原来姓乔达摩,名悉达多。他的生死
,传说不一,大抵说他生于主前557年,死于主前477年者较为普遍,近来有人说他约是
在主前563-483年。他的父亲净饭王是尼泊尔和印度边境上释迦族一个... 阅读全帖 |
|
s*****i 发帖数: 9 | 12
以前听人说过,记得不太清楚了.
梵语在当时是比较正式的用语,有文字
而平民很多用的是巴厘语,释迦牟尼说法也常用
巴厘语,后来他的弟子为了记载方便,就用梵语写
经书.
巴厘语当时是没有文字的口头语,好像是
印度成为殖民地西人用音标给它造了一种书面
符号,用来纪录巴厘文.
在北京的时候,听说有个巴厘语学习班,
是一位居士开办,立愿培养一批翻译人才 |
|
z*****n 发帖数: 95 | 13 说佛反对讲梵文,我认为是误解了佛意。
印度有不同的种族,有非常多的语言,不同地区的人语言都不一致,来学佛法的人,语
言都不一致。有弟子想统一传法的语言,用梵文来统一。佛不同意。佛不同意的是用梵
文来统一传法,作为唯一的语言。佛不是反对弟子使用梵文。有的地方的人就是用梵文
,在他们那里,佛法就是用梵文来传播。梵文好像是在印度北部的一种主要语言。
佛不同意只使用梵文,因为用各地人自己的语言一样来传播,这样可以大家更容易理解
、接受、传播。如现在有的人说:在世界各地传播佛法,只能用巴利文。这样的建议,
肯定不为大家接受。要传播到那里,佛法最好翻译成当地的语言。佛那时代也是如此。
此文作者,还有其他诸多谬误。我没有时间一一指出。一个人能自己读读阿含经,何必
吃别人嚼过又吐出的东西呢?特别是当吐出的东西里有部分变质的东西呢?
在《律藏•小品•小事篇》中记载,有两个婆罗门出身的兄弟比库向佛陀建
议:「
尊者,那些比库由不同名、不同姓、不同出身、不同家庭而出家,他们用各自的语言污
损佛语。尊者,请让我们用梵语来统一佛语。」梵语是高等种姓所说的话,比较高贵优
雅,不像低种姓的 |
|
r******6 发帖数: 46 | 14 【涅槃】
梵语nirva^n!a,巴利语nibba^na。又作泥洹、泥曰、涅槃那、涅隶槃那、抳缚南、匿
缚喃。意译作灭、寂灭、灭度、寂、无生。与择灭、离系、解脱等词同义。或作般涅槃
(般,为梵语pari 之音译,完全之义,意译作圆寂)、大般涅槃(大,即殊胜之意。
又作大圆寂)。原来指吹灭,或表吹灭之状态;其后转指燃烧烦恼之火灭尽,完成悟智
(即菩提)之境地。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为佛教终极之实践目的,故表佛
教之特征而列为法印之一,称‘涅槃寂静’。佛教以外之教派虽亦有涅槃之说,然与佛
教者迥异。佛教大乘、小乘对涅槃之解释,异说纷纭。总约之,可大别如下:
(一)据部派佛教,涅槃即灭却烦恼之状态。其中复有有余(依)涅槃与无余(依)涅
槃之分,前者是虽断烦恼,然肉体(意即残余之依身,略称‘余依’或‘余’)残存之
情形;后者是灰身灭智之状态,即指一切归于灭无之状况。有部等主张涅槃乃一存在之
实体,经量部等视涅槃为烦恼灭尽的状态之假名,而其本身并无实体。
(二)中论等以实相为涅槃,实相又即为因缘所生法上之空性,故与生死世间无有区别
。同时,南本涅槃经卷三指出涅槃具足如下八味,即常、恒、安 |
|
p******0 发帖数: 200 | 15 敬僧须知——上座部佛教基本礼仪
觅寂尊者
一、恭敬
1、作为一名佛弟子,首先应当恭敬三宝,以佛、法、僧为唯一信仰和皈依。僧人,是
三宝的代表,是传承佛陀教法的根本和支柱。僧人们把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奉献给佛教,
必须履行守持戒律、勤修止观、传续正法的义务,肩负劝导世人、教化众生的职责,是
广大信众的心灵导师和道德楷模,应当受到恭敬与尊重。
2、上座部佛教的出家受具戒者称为「比库」(巴利语bhikkhu),出家女众称为「戒尼」
。北传佛教出家受具戒的男众称为「比丘」(梵语bhiksu),女众称为「比丘尼」(梵语
bhiksuni)。
对于称谓,可用「bhante」「尊者」「具寿」「大德」来尊称上座部佛教僧人;可用「
法师」「师父」「大德」等来尊称北传僧人,但不必辄称「大师」「上师」等,也不宜
当面称「比库」「比丘」「和尚」或直呼其名。
与僧人谈话应使用敬语「您」,不宜称「你」。自称为「弟子」。
3、应珍惜能够亲近僧宝的机会,以积累布施、持戒、恭敬、服务、请法、闻法等功德
,培植福德和智慧资粮。
4、根据上座部佛教的传统,在家信众在作布施、禅修、闻法等功德之前,一般都会先
向 |
|
r****n 发帖数: 7315 | 16
==============================================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七识】
(术语)八识中之第七识也,名末那识。见末那识条。
[佛学大词典]
【末那识】
末那,为梵语manas之音译,意译为意,思量之义。唯识宗将有情之心识立为八种,末
那识即为八识中之第七识。为恒执第八阿赖耶识为‘我’之染污识。为与第六意识(梵
mano -vijn~a^na ,意之识,乃依末那之识)区别,而特用梵语音译称为‘末那识’。
此识恒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等四烦恼相应,恒审第八阿赖耶识之见分为‘我、我
所’而执着,故其特质为恒审思量。又此识为我执之根本,若执着迷妄则造诸恶业,反
之,则断灭烦恼恶业,彻悟人法二空之真理,故称染净识,又称思量识、思量能变识。
且其自无始以来,微细相续,不用外力,自然而起,故其性质为‘有覆无记’;乃不引
生异熟果,却能覆圣道、蔽心性。
法相宗依修行阶段之浅深,而在末那识中立三位,称为末那三位,即:(一)补特伽罗
(梵pudgala ,即人)我见相应位,为末那识缘第八阿赖耶识而起人我见之位。如凡夫
、二乘之有学、七地以前之菩萨等有漏 |
|
a*******g 发帖数: 867 | 17 这段请贴出佛经原文。
“沙门”和“真理”不能等同。
沙门,梵语s/raman!a,巴利语saman!a。音译室罗末拏、舍啰摩拏、室摩那拏、沙迦懑
囊。乃西域方梵语言(龟兹语 sama^ne,于阗语 samana^)之转音。又作沙门那、沙闻
那、娑门、桑门、丧门。意译勤劳、功劳、劬劳、勤恳、静志、净志、息止、息心、息
恶、勤息、修道、贫道、乏道。为出家者之总称,通于内、外二道。亦即指剃除须发,
止息诸恶,善调身心,勤行诸善,期以行趣涅盘之出家修道者。 |
|
a*****y 发帖数: 33185 | 18 业力
目录
字词信息
业力概念
业力论
业力介绍
印度教业力观
佛教的业力观展开
编辑本段
字词信息
基本信息
业
梵文: ??????
英文: Karma
古代中文:羯磨
现代中文:业
印度宗教一个普遍的观念。
解释
一种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在道德上所产生的结果会影响其未来命运的学说。
或“办事”-- 指僧团按照戒律的规定,处理僧侣个人或僧团事物的各种活动。如
受戒羯磨、忏悔羯磨等。
(* 印度传统宗教包括印度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都有业力的观念,
梵语,梵文,?????????。是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的一种语言,是印欧
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和拉丁语一样,梵语已经成为一种属于学术和宗教性质的专门
用语。)
编辑本段
业力概念
是组成因果关系的原素。业力是指个人过去、现在或将来的行为所引发的结果的集
合,业力的结果会主导现在及将来的经历,所以,个人的生命经历及他人的遭遇均是受
自己的行为影响。因此,个人有为自己生命负责的可能性以及责任。而业力也是主导轮
回的因,所以业力不单是现世的结果,还会生生不息地延伸至来世。
编辑本段
业力论
佛学思想中最重要、最困难、最难解释,...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19 http://philosophy.cass.cn/facu/sunjing/yinduzhexue/01.htm
第一章 乔荼波陀与《圣教论》
第一节 导言
《圣教论》1一书是印度婆罗门教正统派哲学吠檀多不二论派的经典性著作,作者为乔
荼波陀。乔荼波陀(GauaDpAda)是否为一历史人物,至今仍有争论。在名字GauaDpAda
,pAda是尊称,有时人们也称他为GauaD,以及还有一些别的称谓,如Gau-dacarana,
GauaDpAdAcArya,或者GauaDAcArya。乔荼波陀的生平不详,只有一些传说。据说印度
古代的拘罗尸陀罗国(Kuruksetra)有一条叫做希罗拉瓦蒂(HirarAvati)的河流,在
河岸上住着一个叫做乔荼(GauDa)的种族,其首长就被尊称为乔荼波陀。有关他的生
卒年代,我们只能进行推测。印度传统上认为乔荼波陀是商羯罗(700一750)的祖师,
是商羯罗的老师哥宾达(Govinda)的老师。商羯罗在对《圣教论》所作注疏中2称乔荼
波陀为“祖师”(paramaguru),或者“老师的老师”(guror garIyasa)。印度哲学
家达斯古普塔甚...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20 华严宗
百科名片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圆明具德宗。为中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本宗
依《大方广佛华严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的妙旨,以隋代杜顺和尚(公元五五七至
六四○年,即法顺)为初祖。本宗依《华严经》立名,故称华严宗。
简介
华严经起源
华严宗 法界缘起
华严宗 发展历程
华严宗的五教十宗
华严宗 现象圆融论 事事无碍论的界说
事事无碍论的内容
事事无碍论的哲学底蕴与逻辑性格
事事无碍论的理论基础与中国特色
华严宗七祖 一马鸣尊者马鸣乃西土十一祖也
二龙树尊者龙树乃西土十三祖也
三帝心法师帝心
四云华法师云华
五贤首法师贤首
六清凉法师清凉
七圭峰法师圭峰
华严宗观法 真空观
理事无碍观
周遍含容观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目录
简介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汉传佛教的流派之一,此宗以《华严经》为所依,故称为华
严宗。以唐之帝心杜顺和尚为始祖,云华智严法师为二祖,贤首法藏法师为三祖,清凉
澄观法师为四祖,圭峰宗密禅师为五祖。宋朝加入马鸣、龙树而为七祖。实际创始人是
法藏,但传统上以龙树菩萨为初祖。因法藏受封贤首国师,故此宗或称为贤首宗。
大唐道璇律师于日本天平八年,赍《...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21 词语解析
1、金刚:指金刚石,喻坚利之意,即以金刚之坚,喻般若体;以金刚之利,喻般
若用。历百劫千生,流转六道,而觉性不坏。
2、般若:为梵语,华语当译为妙智慧。(比世间智慧高深得多)。
3、波罗蜜:为梵语,华语译为到彼岸。众生因有我执,故陷于烦恼之苦海。倘能
从生死烦恼苦海,渡到不生不灭、清净安乐之地,即为到彼岸,即脱离了苦海。
4、经:经字当径字解,比喻修行的一条路径。常道也,贯摄也,贯穿所应说义,
摄持所化众生。
5、顿悟:就是一闻法,就知五蕴本空,六尘非有,立即开悟,而明大道。(六祖
慧能为代表)
6、渐悟:由信而解,由解而行,由行而证,次第渐修,方可悟入。顿渐虽殊,而
到彼岸则一也。(神秀为代表人物)
7、三藏:它是指经藏(佛所说的教法典籍)、律藏(戒律典籍)、论藏(所说的
法相问答,及佛弟子或佛灭后,诸菩萨所解释的经义,及辩论法相的典籍)。
【如是我闻一时】 佛告阿难,结集时必以此数字冠诸经之首,如是者,表佛说皆
如,所谓诸法如义,我闻是阿难自称,以凭信实也。一时,言说法时也,佛说般若经六
百卷,凡四处十六会,一王舍城鹫峰山七会,二给孤独园七会,三他化天宫摩尼宝藏殿
一会,...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2 「作意」(注意)manasikara 的字根 mana 就是「意」。五蕴中的「识蕴」viñ&
#241;āṇa khanda, viññāṇa 是「识」。
「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的「心解脱」cittavimuti,citta 是「心」,菩提比丘将「
心解脱」译成 liberation of mind。有趣的是,阿迦曼传中阿迦曼某次演讲的题目,
英译本翻成 A Heart Released. 阿迦曼应该是指 cittavimuti,不知道依泰文原文,
该翻成 "heart" or "mind".
印顺法师『佛法概论』
经中以种种名词去说明识,又总括为「此心、此意、此识」(杂含卷二·三五经)。佛
虽总说此三者,但并未给与严密的定义。圣典中有时说心,有时说意,有时又说识。所
以历来论师,都认此三者是同一的;但从他的特殊含义说,可以做相对的分别。
先说意∶意的梵语,即「末那」(mana)(不必作第七识解),是「思量」义。意的
特殊含义,有二∶一、意为身心交感的中枢∶有情的身心自体,为六根的总和,除前五
色根外,还有意根。...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3 藏传佛教萨迦派
刘立千著 (王小军提供)
一、萨迦派的传承
萨迦派的派名,是来源于萨迦寺名。萨迦寺是公元11世纪时衮却杰布所创建。衮却
杰布(1034-1102)是吐蕃贵族昆氏的后裔。初学旧派【1】法门,后往莫古隆【2】,依
卓弥?释迦耶协【3】大译师学法,不久又去往依桂?枯巴拉孜【4】已得新译密乘法要
的传授,尚不满足,又往莫古隆请求卓弥传授《道果语教宝法》【5】,卓弥为他分期
传授。四十岁时,在奔波日山【6】灰白土上建立寺院,灰白土藏语为萨迦,遂名萨迦
寺。他住持该寺广传新派密法,但当时萨迦派的派名还不显著。
衮却杰布长子名衮噶宁布(1092-1158),又称萨钦【7】。他是住持萨迦教法的法
座第一人,但他并未出家,衣白衣,故认他为白衣【8】初祖。父死时年尚幼,遂请八
日译师【9】 (1040-1111)住持萨迦寺,并依之学法。十二岁时依仗底?达玛宁布【10
】和琼仁钦扎【11】等学习对法、中论、因明等显教经典,从朗?卡乌巴【12】昆
仲学《密集》、《胜乐》、《大黑天》等密法,后在向敦?却八【13】大师处尽学《道
果法门》。此后印度成就大德毗瓦巴【14】亲来萨迦为... 阅读全帖 |
|
r**m 发帖数: 1825 | 24 DENG兄熟读《阿含》,引证确当,先转引如下:
“正遍知”是佛十号之一,“阿罗汉(应供)”亦是佛十号之一。被问到何者为佛,佛
陀曾说:“佛见过去世,如是见未来,亦见现在世,一切行起灭,明智所了知,所应修
已修,应断悉已断,是故名为佛。历劫求选择,纯苦无暂乐,生者悉磨灭,远离息尘垢
,拔诸使刺本,等觉故名佛。”(《杂阿含经》一○○经)另外的场合,佛陀在般涅盘
前,又说:“阿难,我所说法,内外已讫,终不自称所见通达。……阿难,当自炽燃,
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长阿含经》卷二“游行
经”)
旧译“正遍知”,梵语“Samyaksambodhi”,音译曰三藐三菩提,用意译的话,旧译“
正遍知”不如新译确切,新译为“正等正觉”,也就是能导向不共一切世间、外道之究
竟解脱的正觉菩提。用于佛之称号,梵语“Samyaksambuddha”,音译三藐三佛陀,意
译为“正等正觉者”,意味佛陀是具足正等正觉之觉者。
从DENG兄的引证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佛之“正等正觉”,是觉悟了三世一切诸
行之生灭无常,从而断除烦恼、远离尘垢、止息轮回,佛陀也正是依此 “等觉故名佛
”...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25 ■ 采访整理/越建东、黄文玲
Lance Cousins是欧洲颇负盛名的佛教学者,曾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二十多年及
佛教研究协会主席,现任巴利圣典协会主席。
专精于印度佛教、阿毗达磨、巴利三藏及梵文、巴利文、俚语等,也注重禅修。喜欢
撰写论文,不喜著书。论文作品可分为五类:1.南传阿毗达磨2.专题(教理、教史)3.
佛学概论4.佛教禅修5.书评。
问∶请您谈谈研究佛学的因缘?
答:我是在十六、七岁时,开始对佛教产生好奇。那时,我所念的大学预备班课程,有
一门比较宗教学,介绍世界上各种宗教,当时老师强调“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好的宗教”
,但是当时他提出的论点,却无法说服我,因此,我开始探索自己想要的宗教。为了更
广泛地了解,我到了一个佛教学会,此一学会举办很多佛法讨论与座谈,讲座的师资大
部分来自于南传的上座部老师。学会的课程多偏重于修行讨论,我吸收了很多,并且开
启了对佛法的兴趣。
后来进入剑桥大学攻读历史与东方语文,对佛法的兴趣依然不减。同时为了对佛学有
进一步的研究,我努力学习梵文与巴利文。因为我有了语文这项利器,能直接阅读巴利
经藏,对佛法的了解又进入更高层次。
问∶您研究的领域为... 阅读全帖 |
|
r*******c 发帖数: 1060 | 26 第一课笔记(7/17/11):
1)原来谛是“道理”的意思,一直误以为是瓜熟蒂落的蒂,然后以为四圣谛是指通过
修行可以获得的四种圣洁的果实。。。
字典里“谛”的解释:
a. 仔细:~听。~视。~观。~思。
b. 道理:真~。妙~。
2)
苦:苦的存在
集:苦是怎么产生的
灭:苦是可以消灭的
道:怎样才能消灭苦(新名词,八正道)
3)
课外问题:
巴利文是什么东东?和梵语是一回事吗?《心经》有梵唱的版本http://www.youtube.com/watch?v=dgzAR5JXXQo,到底是梵文还是巴利文呢?
狗了,还是不太明白。
梵语(संस्कृता वा
;क् saṃskṛtā vāk, 簡稱 संस्
;कृतम् saṃskṛtam)是印欧语系的印度
-伊朗語族的印度-雅利... 阅读全帖 |
|
q****n 发帖数: 4574 | 27 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宣化上人
摘要:◎一九七四年宣化上人讲于美国加州三藩市金山禅寺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悬谈 《佛说四十二章经》,这部经
的名字有七个字,这七
◎一九七四年宣化上人讲于美国加州三藩市金山禅寺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悬谈
《佛说四十二章经》,这部经的名字有七个字,这七个字有通、有别。通,就是这
一个“经”字,这是个通名,佛所说一切经典的通名就叫“经”。在“经”的上边又有
一个别名,别名就是这一部经自己的名字,是一个特别的名字,和其他经不一样的名字
。就好像我们人都叫人,这是一个通名;人又有自己的名字,姓张的叫张某某,姓李的
叫李某某,都有一个自己的名字。佛说经也是这个样子,有通名,有别名。
“佛说四十二章”是这部经的一个别名,别名里边又分出来这部经是人法立题。“
人”,佛是人;四十二章经,是“法”,所以叫人法立题。这部经是佛所说的法,佛的
弟子在结集经藏的时候,把它一章一章地结集在一起,这也可以说是佛的语录,把佛所
说的话聚集在一起,成为一部经。... 阅读全帖 |
|
q****n 发帖数: 4574 | 28 是表音,是音译, 也有意思。 许多法师讲咒时,都告诉这咒在梵文中翻译过来是什么
意思, 如大悲咒等等。 借此机会, 我顺便把心经中的“咒语” 的意思写下来:
“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翻译过来就是: 去啊!去啊!到彼岸去啊!大众都去啊!愿正觉速疾成就。
----下面的话摘自:
http://xm.city.ifeng.com/fojiao/xiamen_2011_10/28/98436_0.shtml
《心经》中将般若法门比喻为咒语。修习般若法门成就般若,通常是通过闻思经教,即
从文字般若进入观照般若,从而成就实相般若。但这种方式对于根机钝的人来说,无疑
是很困难的,于是本经又为钝根人提出另一条成就般若的途径,那就是通过诵咒语,专
心的诵咒,能远离分别,使心灵进入禅定状态,从定中引发般若。 咒语,一般都以为
是没有什么意思的,这是因为我们对咒语无法理解造成的。咒语,是梵语的音译,我们
不懂梵语,自然无法从咒语中望文生义,然而我们倘若将咒语进行义译,那也是有意思
的。《心经》咒语的综合含义是:去啊!去啊!到彼岸去啊!大众都去啊!愿正觉速疾
成就。 |
|
s****a 发帖数: 260 | 29 观自在菩萨。
(一云观世音菩萨。实则能观自在者皆为菩萨。菩萨:梵音,全称菩提萨埵,意为觉有
情,也即觉悟中的众生。观,能觉之性。自在,所观之境。万法无非自性所现,观一切
所在皆自性所起,是名观自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般若:梵音,读作波惹。汉语译作智慧,区别于世间小智,故直称般若。波罗:梵语
,汉语译作彼岸。密多:梵语,汉语译作到达。此句云观自在菩萨在以甚深智慧穿越种
种幻相到达彼岸的过程中。)
照见五蕴皆空。
(照见:以般若智慧观照,不同于六根分辨六尘。五蕴:即后面所说的色、受、想、行
、识。为所观之境五种范畴的总概括。观照的结果是五蕴的本质是空无一物的。
度一切苦厄。
(正因为照见了五蕴本质的空无,所以超越了一切幻化之中的苦难。)
舍利子。
(一云舍利弗,佛的大弟子,号称智慧第一。实则也可视为一切听法者的代言人。)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包括一切所谓客观现象的存在,属于哲学所定义的物质的范畴。色法的本质与空
无是没有不同的,空无从本质上说与色法也没有不同。而且,色法的本质就是空无,空
无的本质就是色法,本质上色与空本来不二。受想... 阅读全帖 |
|
z**h 发帖数: 294 | 30 作者:真净法师 300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引 言
由于苏州西园寺经常举行“皈依共修”法会,所以有很多人对“南摩布达耶,南磨
达摩耶,南磨僧伽耶”产生了兴趣。大部分人都知道它们是指“归依佛,归依法,归依
僧”,但大都不理解为何有个“耶”音在每个皈依的结尾,甚至有人说“耶”字本不应
该有。因此,我想对这个字的作用做一个简单的说明,也想以此为契机,谈谈对三皈依
的原义和其在整体佛教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理解.
一.“耶”在梵文语法里是“与格”
“南摩布达耶,南磨达摩耶,南磨僧伽耶”是音译自梵文,是梵文“Namo
Buddhaaya, Namo Dharmaaya, Nama.h Sa^nghaaya”的音译,而“(a)ya” 音译就是“
耶”。在梵文(或巴利文)的文法中,一个名词(或形容词)有八个格,即主格、呼格
、对格、具格、与格、从格、属格和处格。每个格的表现形式在于单词的后缀变化。现
在以“Buddha”(佛)这个单词为例子,把这八个格的语法变化表列如下:
格 单数 复数
主格:主语 Buddho Buddhaa
呼格:称呼语 Budd... 阅读全帖 |
|
q****n 发帖数: 4574 | 31 正在学习心经。看到一篇注解(无名氏所做),感觉非常好, 推荐一下。
摘自 http://www.hudong.com/wiki/%E5%BF%83%E7%BB%8F
顺便一句,前面有人对“色受想行识”中“行”的意思,有疑问。这里也是解释为“行
为”,宣化上人也是解释为“行为,去做”等等意思。
******************************************************************
心经 - 概述
心经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 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
。 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 全经只有一卷, 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
卷中的一节。 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 较为有名的是后秦
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经》共有八部: 《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
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
品般若》。
...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32 第一章 太子出家
返回网站首页
为了千百万众生的裨益和幸福,出于对世界的悲悯;为了人天的喜益和快乐
,稀有圣者应现于世间。何为此无上觉者?如来,世尊,圆满觉者。
--《增支部》
公元前623年(1)五月间的月圆日(2),当今尼泊尔和印度交界处的古边毗罗卫国(3
)的兰砒尼(4),一位高贵的太子诞生了,他必将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宗教导师。
他的父亲是释迦族(5)的净饭王(6),生母摩耶夫人在生下他后的第七天不幸去世
,他的姨妈,也是他父亲的另一个妃子,波奢波提乔达弥收养了他,她把自己亲生儿子
难陀托付给其他人照看。
这位神异太子的出生,给人们带来了无比的快乐。阿私陀尊者是净饭王的国师,
在修行上已有高深证悟,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万分,立即来到王宫,看望太子。但是,
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婴儿伸出一只小腿,触及到苦行僧头顶上的发髻。苦行僧马上站
起身来,以天眼观看婴儿的未来,预言他的前途,双手合十行礼(7),净饭王也跟着示
以礼拜。
苦行僧起初时面露微笑,但过了一会儿,却又现出悲伤的样子。在一旁围观的人
都被他的怪异神情弄得不知所措。... 阅读全帖 |
|
i********7 发帖数: 808 | 33 听说,梵语alaya,翻译成阿赖耶,是音译,
如果是用意译的话,就是识
有没有可能,很多人把梵语alaya,音译再加上意译,就变成阿赖耶识了
如果阿赖耶,是音译,真正的意思为识的话,
众生爱识,乐着识,这种说法应该是符合杂阿含经
只是听说,有错误请大家指正 |
|
q****n 发帖数: 4574 | 34 《佛教早课念诵集》十小咒
摘自:
http://www.fotuozhengfa.com/archives/17586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此如意轮陀罗尼是《佛教早课念诵集》中十小咒之一。 出自于《如意轮陀罗尼经》一
心念咒,有求必应,临终时能亲见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率众来迎,当即往生极乐世界
。
陀罗尼原文:
nā mó fó tuó yě。nā mó dá mó yě,nā mó sēng qié yě。
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
nā mó guān zì zài pú sà mó hē sà。jù dà bēi xīn zhě。
南无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具大悲心者。
dá zhí tuō。ōng。zhuó jié là fá dǐ。zhèn duō mò ní。
怛侄他。唵。斫羯啰伐底。震多末尼。
mó hē bō dēng mí。lǔ lǔ lǔ lǔ。dǐ sè zhà。
摩诃钵蹬谜。噜噜噜噜。底瑟吒。
shuò là ā jié lì。shā yè hōng。pō suō hē。
烁啰阿羯利。沙夜吽。癹莎诃。
ōng。bō tà mó。zhèn duō mò ...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5 佛教科学论
索达吉堪布著
前言
怀疑把我们引向真理
不知佛法无权反对
佛教科学的奥秘
佛教是整个人类的宗教
只有佛法才能满足众生的心愿
信佛不是迷信
佛教徒特别需要学习佛法
铁证般的历史事实
佛教真实不虚
神话还是奥妙
超越您的经验
辩证唯物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佛教是人类最高文化的产物
维护信教自由
以广阔的心胸来拥抱世界
人死并非如灯灭
鬼神等生命的存在
克隆绵羊与生命的产生
前生与后世
转世灵童
奇异的业力
因果规律
可怜可叹的愚痴众生
科学的谬误与无知
生物进化论与生命流转
世界上最大的谜是什么
佛陀为什么不广宣说科学的内容
科学并未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
当今世界急需佛法的拯救
使人类向善、使世界更加光明
睁开眼睛看世界
伏藏品之谜
授记与预言、预测
地球与四洲
微尘数佛刹世界与宇宙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
人应有高尚的道德理想
学佛是对自身有利的事情
帝王将相亦学佛
佛法是座宝山
怎样学佛
气功人士理所当然应学佛
出家人对社会的贡献
历代帝王也恭敬出家人
出家以报父母恩
追随先贤的足迹
即生成就的简单法门
结尾
前言
各位朋友,您好!
我很高兴大家能超越时空,共同地在这佛教与科学接...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6 From Wiki:
汉语中所称的活佛或法王 ,在蒙藏语中,没有相同的称谓。汉地所称的活佛,在蒙藏
地区通常使用以下几个称谓来称呼:
藏地称谓
祖古:藏地称转世修行者为祖古,原是梵语 nirmanakaya,是“化身”的意思,蒙语译
为“呼毕勒罕”(能变化的),所有藏传佛教转世修行者都能拥有这个称号,通常也会
被称为仁波切。
仁波切、仁宝哲或宁波车(Rinpoche):直译为汉语,是“宝”的意思;但是这个称谓
并不专属于转世者,只要修行有所成就的人,都可能被冠上这个称谓。
阿勒合、 阿拉:藏文中,还可以用阿勒合、 阿拉(A-lags),来称呼汉语中的活佛,
它并没有特殊的意思,只是表示尊敬的语气。这个字可能是源自蒙文的阿勒坦(Altan
)也就是黄金的意思。蒙古俺答汗的称号,就是源自阿勒坦。
喇嘛:藏文喇嘛(la ma),来自梵语 gu-ru,是上师的意思,汉译为俱卢,如莲花生
大师〈藏文为 gu-lu-eng'a-zha〉在藏地都会被加上喇嘛这个称号。虽然只要是有成就
的修行者都可称喇嘛,但是传统上只有达赖与班禅使用喇嘛这个称号。也不是所有活佛
也是喇嘛。
当然你要不相信转世和你说这...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7 From Wiki:
汉语中所称的活佛或法王 ,在蒙藏语中,没有相同的称谓。汉地所称的活佛,在蒙藏
地区通常使用以下几个称谓来称呼:
藏地称谓
祖古:藏地称转世修行者为祖古,原是梵语 nirmanakaya,是“化身”的意思,蒙语译
为“呼毕勒罕”(能变化的),所有藏传佛教转世修行者都能拥有这个称号,通常也会
被称为仁波切。
仁波切、仁宝哲或宁波车(Rinpoche):直译为汉语,是“宝”的意思;但是这个称谓
并不专属于转世者,只要修行有所成就的人,都可能被冠上这个称谓。
阿勒合、 阿拉:藏文中,还可以用阿勒合、 阿拉(A-lags),来称呼汉语中的活佛,
它并没有特殊的意思,只是表示尊敬的语气。这个字可能是源自蒙文的阿勒坦(Altan
)也就是黄金的意思。蒙古俺答汗的称号,就是源自阿勒坦。
喇嘛:藏文喇嘛(la ma),来自梵语 gu-ru,是上师的意思,汉译为俱卢,如莲花生
大师〈藏文为 gu-lu-eng'a-zha〉在藏地都会被加上喇嘛这个称号。虽然只要是有成就
的修行者都可称喇嘛,但是传统上只有达赖与班禅使用喇嘛这个称号。也不是所有活佛
也是喇嘛。
当然你要不相信转世和你说这... 阅读全帖 |
|
P******A 发帖数: 126 | 38 【涅槃】
梵语nirva^n!a,巴利语nibba^na。又作泥洹、泥曰、涅槃那、涅隶槃那、抳缚南、匿
缚喃。意译作灭、寂灭、灭度、寂、无生。与择灭、离系、解脱等词同义。或作般涅槃
(般,为梵语pari 之音译,完全之义,意译作圆寂)、大般涅槃(大,即殊胜之意。
又作大圆寂)。原来指吹灭,或表吹灭之状态;其后转指燃烧烦恼之火灭尽,完成悟智
(即菩提)之境地。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为佛教终极之实践目的,故表佛
教之特征而列为法印之一,称‘涅槃寂静’。佛教以外之教派虽亦有涅槃之说,然与佛
教者迥异。佛教大乘、小乘对涅槃之解释,异说纷纭。总约之,可大别如下:
(一)据部派佛教,涅槃即灭却烦恼之状态。其中复有有余(依)涅槃与无余(依)涅
槃之分,前者是虽断烦恼,然肉体(意即残余之依身,略称‘余依’或‘余’)残存之
情形;后者是灰身灭智之状态,即指一切归于灭无之状况。有部等主张涅槃乃一存在之
实体,经量部等视涅槃为烦恼灭尽的状态之假名,而其本身并无实体。
(二)中论等以实相为涅槃,实相又即为因缘所生法上之空性,故与生死世间无有区别
。同时,南本涅槃经卷三指出涅槃具足如下八味,即常、恒、安...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162 | 39 三殊胜
索达吉堪布 著
今天给大家宣讲的是“三殊胜”。
三殊胜是行持任何善法不可缺少的,如果不懂三殊胜,善根不能以方便摄持,中间若以
分别杂念散乱,最后没有回向的话,善根是无法增长的。所以在藏传佛教中,历代高僧
大德非常重视三殊胜。
三殊胜的简略修行,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都有提及
,上师如意宝每次给大家开课,或者到一些地方讲经说法时,也经常宣讲三殊胜的窍诀
。作为后学者,大家应尽量以三殊胜来摄持一切善根,若没有这样的方便法,虽然在很
长时间中行持善法,但有多少利益也很难说。
做任何一个善法,以方便摄持非常重要。世间上做一件事情,都离不开善巧方便,如果
你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财物制度,经济运作起来会非常方便,做什么都不太花时间
,最后的效果也不错。同样,我们行持善法也要一种方便法,这就是今天要讲的“三殊
胜”。
所谓的三殊胜,首先是加行发心殊胜,即以菩提心来摄持所修之善根;中间是正行无缘
殊胜,指不被分别念所染,以无分别或专心志致的智慧来摄持;最后是后行回向殊胜,
是指在结尾以回向来印持,令善根永不失毁,且蒸蒸日上。
无论学什么佛法、做什么善事,必须要具...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40 佛教科学论
堪布索达吉 著
前 言
各位朋友,您好!
我很高兴大家能超越时空,共同地在这佛教与科学接壤的赏心悦目花园中舒心惬意自由
地漫游,并能敞开心灵进行彼此真诚的对话和交流,我作为一名佛教徒,在正式行文之
前,首先顶礼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现代科学相距佛教还有多远”,这个问题您思考过吗?
世界上的人们对佛教的态度大概有四种:信仰的、半信半疑的、不信仰但也不反对、反
对的。其中反对者的理由虽然林林总总,但主因不出下面二种:消极逃避、迷信。这些
反对佛教的理由能否站得住脚呢?这些反对者是否真正了解佛法的内容?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科学”奉为至尊至圣。天文学、宇宙学、电子学、生命科学等自
然科学领域及经济、金融、艺术等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割裂研究成果,在人们的心中占有
崇高的地位。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对佛法不太了解,难免有部分人会偏执科学而反对
佛法,这时作为有理智的人应观察一下其余人士对佛法的看法如何。
沈家祯博士说:“我本人是科学家,对科学很感兴... 阅读全帖 |
|
p*****2 发帖数: 15 | 41 译者: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
大家都知道鸠摩罗什大师,他有着不可思议的弘法利生愿力。《高僧传》中记
载,他的母亲去印度前,曾对他说:“如果你去汉地弘扬大乘,大乘教法一定会大兴,
但对你自身不会有利益。”鸠摩罗什说:“大乘行人舍弃自身是理所当然的,如果能让
大法东传,即使我身入炉镬也无憾!”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的发心确实不可思议。
鸠摩罗什的父亲叫鸠摩炎,是印度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智者,后来他游历到龟兹
国 ,龟兹王非常敬慕他,就迎请他为国师。龟兹王有一个特别聪明的妹妹,据说过目
不忘,一闻成诵,各国王子都想娶她,可是她都不愿意。最后她看上了鸠摩炎,让国王
逼他和自己成亲,鸠摩炎不得已还俗与她成家。婚后不久她就怀了鸠摩罗什,自从怀孕
后她变得更加智慧超常,就像舍利子的母亲一样,并且无师自通梵语。一位阿罗汉听说
此事后,认定她怀了有智慧的孩子。确实如此,鸠摩罗什降生后,她就不会说梵语了。
鸠摩罗什出生不久,他的母亲就萌生了出家的念头,可是鸠摩炎不同意,他说:“以前
我出家时,你非要让我还俗,现在我还俗了,你又要出家,这是不合理的。”于是她只
得暂时放弃出...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42 我的皮毛知识是没有能力回答你的问题的,看这个帖子吧:
五部大论的汉译名为:《释量论》、《现观庄严论》、《中观论》、《俱舍论》、《律
宗论》。这五部大论,包括了藏传佛教显宗基础原理。一般僧人全部学完需十五年左右。
下面,略加介绍五部大论:
(1)《释量论》
《释量论》是古代印度的因明学名著,此处的“因”指推理的依据,“明”为通常
之学。顾名思义,因明学就是关于推理的学说。现代逻辑学将印度因明学列为古逻辑学
之一种,是专门研究思维和思维规律的一门学问。因明学深奥难学,极费时间,当代的
汉地僧众很少有舍得花时间去研习的。有的学者甚至非议因明学,将印度佛教衰微之原
因也归于因明唯识等学问的日趋学术化,每一门学问非穷一生之功而不能精通,一与百
姓越来越远。这种责难也不无道理。汉地净土宗大弘的原由之一,便是其修证简单,目
的明确,易为百姓接受。但有一个事实是,许多跟外道辩论而取得最终胜利之大德,多
是因明学大师。千年来,佛教就是在与外道的辩论中渐为更多的人所理解,进而信仰。
一个仅想自己往生净土者固然可以不必学习因明,而一个大德便不能不学习因明。我看
过不少佛学著作,有许多...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43 “若诸有情当作佛 行超普贤登彼岸”
“本经之首第二品名「德遵普贤」,与会菩萨「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今于经末,
乃云「若诸有情当作佛,行超普贤登彼岸」。前云「德遵普贤」,今云「行超普贤」者
何耶?且此一句乃《唐译》原文。译者乃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译文自当不违经旨。且
《唐译》于经首亦云会众「咸共遵修普贤之道」。可见前之「德遵普贤」与后之「行超
普贤」,俱是梵经原旨。而非译笔有误也。且此不但无误,而实是释尊慈悲至极,剖出
心肝,与众相见。盖普贤乃大行菩萨,表差别智,称为华严长子。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愿而称王,以普贤之愿,广大无际,穷劫无尽,导归极乐,利济无尽,故称大愿之王
。是故本经来会圣众,咸遵普贤之德也。但此经中,世尊于方便中独垂方便,于圆顿中
更显圆顿,直以信愿持名一法,广摄六度万行。圆摄十大愿王,直入一句佛号。摄尽普
贤无边行门。会归文殊一行三昧。文殊表根本智。一行三昧者,「系心一佛,专称名字
」也。故知持名一法,直是醍醐,广含众妙。普贤十大愿王是从根本智而差别智。今则
广摄愿王,唯倡信愿持名。是乃从差别智,复归根本。故云「行超普贤」也。盖持名之
妙行,以果觉为因心。因果同时...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4 三殊胜
——索达吉堪布
今天给大家宣讲的是“三殊胜”。
三殊胜是行持任何善法不可缺少的,如果不懂三殊胜,善根不能以方便摄持,中间若以
分别杂念散乱,最后没有回向的话,善根是无法增长的。所以在藏传佛教中,历代高僧
大德非常重视三殊胜。
三殊胜的简略修行,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都有提及
,上师如意宝每次给大家开课,或者到一些地方讲经说法时,也经常宣讲三殊胜的窍诀
。作为后学者,大家应尽量以三殊胜来摄持一切善根,若没有这样的方便法,虽然在很
长时间中行持善法,但有多少利益也很难说。
做任何一个善法,以方便摄持非常重要。世间上做一件事情,都离不开善巧方便,如果
你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财物制度,经济运作起来会非常方便,做什么都不太花时间
,最后的效果也不错。同样,我们行持善法也要一种方便法,这就是今天要讲的“三殊
胜”。
所谓的三殊胜,首先是加行发心殊胜,即以菩提心来摄持所修之善根;中间是正行无缘
殊胜,指不被分别念所染,以无分别或专心志致的智慧来摄持;最后是后行回向殊胜,
是指在结尾以... 阅读全帖 |
|
y******i 发帖数: 98 | 45 论名:《胜出天神赞》
本论赞叹了释迦牟尼佛的功德。各种佛赞在印度是相当多的,汉地也为数不少
,藏地各大教派的论师们也经常通过不同的诗学妙音来赞颂佛的圆满功德。关于释迦牟
尼佛的功德,可从身、语、意、功德、事业,以及饶益有情、证悟缘起等各个侧面来赞
叹。但这里赞叹的角度,主要是胜过一切天神,而不是
像宗喀巴大师和麦彭仁波切在《缘起赞》中所说的证悟缘起,也不是佛陀的相好圆满
等等。
在当今世上,许多人分不清楚佛与神之间的差别,包括汉地的有些人,根本不了
解到底该皈依神还是皈依佛,往往将二者混为一谈。其实所谓的“神”,下文将会剖析
到,包括梵天、帝释天、遍入天等天尊。印度原始教、婆罗门教等诸多派系中都拜神,
现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家家户户,包括中国南方等许多地方,也有不同形式的拜
神传统。不过佛陀远远超过天神,因为天神具有贪嗔痴等烦恼,以及伤害众生等不良行
为,虽然暂时可赐予自己一些利益,但对究竟解脱帮不上什么忙,所以不应该对他们皈
依。学习本论之后,大家应该分清楚什么是佛、什么是神,知道神并不是究竟的皈依处。
《藏汉大字典》和有些论典中,将本论称为《胜出灭神赞... 阅读全帖 |
|
l**o 发帖数: 491 | 46 工作就是一种修行。
佛法修持讲究“六度”也叫“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到彼岸”的意思,六度
,就是六种从烦恼到觉悟、从此岸到彼岸的方法。六度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禅定和般若。
1、布施。布施就是施舍和给予。“布施”,即是要懂得舍。世界上只有一家银行永
远不会倒闭,就是功德银行。布施就是在储蓄功德。其实我们在职场中又何尝不是如此
啊?不管在职业发展的什么阶段,一个懂得给予的人,懂得施于别人的人,总是受欢迎
的。市场经济下,职场氛围驱向于竞争,人与人之前的关系变得现实,淡漠。在这种职
场环境中如果将索取看的更重,而忽视付出,那或许最后只会被现实淘汰出局。无论是
对你的上级,还是你的同事,懂得去布施,去付出,就随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
2、持戒。持戒就是防非止恶 清净身心。 佛欲涅槃时,阿难尊者以四事问佛,其
中一问便是,佛住世时,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何为师?佛答:以戒为师。持戒可以
生出真正的定功,可以对治无始妄想,烦恼,习气,任何佛教宗派,任何修行法门,都
须以持戒为基础,就好比打好地基一样,持戒对学佛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职场中,不管你...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47
我也一直请你列出来,看看你认为的,是不是我要表达的。
妳不列出看了哪一句,你是怎么想的,我没法回复你呀。
夹私货,我想了想,这问题应该不存在,或者总是存在。
这里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意见,
不管是门派之见,或个人之间不同见解,常常不一样。
也就是,每个人都夹私货。
既然如此,夹私货这问题就不存在。
又或者夹私货你可能是指,已经有既定立场,以既定立场来找证据。
这个 不同门派或个人也是很常见。
例如,大乘的既定立场是高人一等,小乘就是低一等
有些大乘经文或者大乘僧人文章或言谈,采取此立场。
这样,大乘经典、僧人,算不算夹私货?
可不可以发生? 算不算恶意? 应不应该删?
例如,有人研究般若经是已经有既定立场,要人相信般若经是佛亲说,
这样算不算夹私货? Why?
可不可以发生? 列出的证据,算不算恶意? 应不应该删?
例如,泰缅上座部的既定立场是不承认大乘经典是佛亲说。
大乘经典是不列入泰缅上座部的大藏经中。
这样算不算夹私货?
可不可以发生? 算不算恶意? 应不应该删?
例如,大乘传统的既定立场是大乘经典是佛亲说。
有ㄧ些大乘僧人或信徒采取此立场。
这样算不算夹私货?...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48 析“嗡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之真义
——驳所谓“六字真言‘考释’”的荒唐言论
多识仁波切
藏文“六字真言”是梵文的转写……全文的意思是:“具足佛身,佛智的观世音观
照!”……“六字真言”除了整体含义而外每个字还有每个字代表的意思。在《嘛呢教
言》中列举了36组含义。如六字代表度脱六道众生,破除六种烦恼,修六般若行,获得
六种佛身,生出六种智慧等等。
作者在“考释”这篇文章中施展其想象臆测、虚构捏造、弄虚作假的本领,根据自
己的无知偏见,道听途说,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采取增添词汇和语法成分、颠倒词序、
歪曲词意等手段对藏族人民家喻户晓的观音大明咒──“六字真言”,进行了面目全非
的“加工”、“改造”。
1992年第3期《西藏研究》(汉文版)刊登了一篇作者署名赵橹的所谓《藏传佛教六
字真言“考释”》的文章。所谓“考释”,顾名思义应该是对考释对象以实事求是的态
度,经过深入细致的考查、考证所做出的一种准确的合乎逻辑的解释,而绝不应该是毫
无根据地联系和不负责任的乱说。但这篇名为“考释”的文章,就连稍微懂点藏文和藏
传佛教常识的人都不难看出其荒诞无稽,仿佛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呓语似的毫无根据的瞎
说。... 阅读全帖 |
|
i*******e 发帖数: 50 | 49 阿赖耶识与修行
——摘自《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华夏出版社,2010年)
作为心体的第八阿赖耶识,在《阿含经》中已见提到。如唐译《本事经》 卷三、卷六
佛说“害阿赖耶”、“灭阿赖耶”;《增一阿含经﹒如来出现四德经》中佛说世间众生
爱、乐、欣、熹阿赖耶。此阿赖耶,释为着落处、依处、窟宅、家、藏,指被末那识执
为内在自我的深层心识或心体。
到部派佛学,对深层心识的探讨,成为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建立了“细意识”、“有分
心”、“根本识”、“一味蕴”、“穷生死蕴”、“果报识”、“实法我”、“胜义补
特伽罗”、“异熟果识”、“根本蕴”、“非即蕴非离蕴补特伽罗”等深层心识,以解
释仅用六识说难以说清的轮回主体和随眠(潜在的烦恼)等问题,实际上都是阿赖耶识
的“密意说”。但其说法较显粗糙,与诸法无我之佛法核心义较难调和,不足以圆满解
释心识及轮回现象,互相之间也争议不决。后来大乘唯识学依据《解深密经》、《阿毗
达磨大乘经》、《楞伽经》、《密严经》等,用第八阿赖耶识来代替部派佛学所立细意
识、有分心等,对此识作了精致的论述,建立了以阿赖耶识为本的阿赖耶识缘起论。
阿赖耶(梵ālaya),亦译阿梨耶、...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50 T30n1579_p0279a29(01)║眼是色餘非色。眼謂四大種所造。
T30n1579_p0279b01(05)║眼識所依淨色。無見有對。意謂眼識無間過去識。
T30n1579_p0279b02(03)║一切種子識。謂無始時來樂著戲論。熏習為因。
T30n1579_p0279b03(01)║所生一切種子異熟識。彼所緣者。謂色。
色就是眼根。因为是由形质的。 除了眼根,其它的如等无间依和种子依,就应该属于
是非色。属于色依的眼根是由四大种(地,水,火,风)造就的。 基本上,一切色法
都是这四位所造。但组成眼根的四大,比较精微特别,所以称为净色。 净色精微,不
是我们平时能看到的这个眼睛(我怀疑是视网膜一类的东西)。。而且着个精微自己也
是看不成东西的,所以是无见,同时这个净色也是有局限性的。比如说它也是色法,会
障碍别的色法。。比如它看不到声音。
意,就是前面说的等无间。 一切种子识(眼,耳,。。意)是从哪里来的呢? 从很很
很很久远的时候,贪嗔痴熏习出来的。 我觉得可以把种子理解成一种能量或功能。。
常爱生气的人在他的八识中就会有比较多的 能生气 的功能。。阿赖耶识里的种子和
...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