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宋史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v
发帖数: 2599
1
当然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
宋有承平仓什么的调解粮价.比例定为年产1/6.
北宋开拓江南也是宋史的明段子,你随便找找能找到无数的文章.
我的意思是,北宋远未达到土地饱和.用金融手段促进农业生产,
这个思路是有价值的.

这个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吧?
钱贵粮贱,是没人储粮了,但是也没人生产粮食了。
如前边所说,农夫都蹑丝履了,谁还下地锄田?
国内很近期的现象早就说明了这个问题,米贱伤农,大家都去打工了,农村的田就
荒芜了,要靠进口粮食来维持。
城市里的人一边口嚷着要照顾农民的辛苦,但是猪肉青菜价格上涨,立刻骂声一片
,这时候早就把农民忘到脑后去了。
c*******v
发帖数: 2599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最瞧不起明末儒教的人
儒教发展到宋朝,其实成了性格非常刚烈和有知行
合一的执行力的一种教派。
南北宋,乃至金朝,进士以上尽节的有许许多多。
到现在还有很多遗迹和家谱记载等等佐证。
按宋史,崖山之战后,海上十万浮尸。
可以说文天祥出在南宋不是偶然事件。
反观明末,都出了些什么玩意。读书人里头,汉奸都扎了堆了。
好一点也不过是不当官但是继续玩妓女,或者藏到深山练字。
抗清烈士居然只能从阎典史,李定国之类底层人物去发现。
作为一个领导阶层的儒教,还不如底层人士对这个国家有
忠心。那这个政府不灭亡是不可能的。
c*******v
发帖数: 2599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宋朝 vs 现在: 小康和富人
这条跟我说的东西无关。
你想反驳,可以自便。
不过我觉得,你那可怜的头脑,压根不够对付这种稍微复杂点的事。
还是别白费力气了。这个作者可是研究了n年宋史的。
c*******v
发帖数: 2599
4
你插嘴之前,起码先看点原文.
汴梁万贯家产属于小康,是人家宋史专家一本最新
四百万字的<宋物价>书里面写的.这书是王增俞写序言
评价颇高的.你把这条栽到我头上,这是在夸我,懂不懂.
我老不过闲来翻翻书的程度而已,
离专家距离很远,特此声明下.

一句走卒蹑丝履,都能够推出来全国农民都穿丝绸鞋去耕田,一万贯小康之家又算
什么难事了?
自从超女势起,我辈便知,脑袋上粉粉的,都是没什么理智的。
v**********m
发帖数: 5516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农民起义的问题
有宋一代,农民起义算是少的了。
只有东南方腊,王小波,钟相。宋是死在外族手里。
宋江只是小说,真实历史是非常局部匪盗事件。
《宋史》
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今山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T***c
发帖数: 17256
6
我是曾经读宋史·岳飞传读得热血澎湃不止
i***z
发帖数: 7508
7
脱脱更化,名留青史
公元1341年,元顺帝起用脱脱当政,改元“至正”,宣布“更化”,历史上称为“
脱脱更化”。
脱脱的改革主要措施有:
1.恢复伯颜废黜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起于隋唐,但元朝建立后直到仁宗的时候才实行科举制度。伯颜掌权后,为
防止汉人做官,下令废止科举。
2.置宣文阁,恢复太庙四时祭;
3.平反昭雪一批冤狱;
4.开马禁、为农民减负,放宽政策;
脱脱上台后,下令免除百姓拖欠的各种税收,放宽了对汉人、南人的政策。此前民
间禁止养马,脱脱上台废除了这一禁令。
5.主持编写宋、金、辽三史;
中国历来有修前朝历史的传统,元朝建立以后,宋辽金三朝的历史一直没有正式编
写过。至正三年三月,公元1343年,元顺帝诏修辽、金、宋三史,脱脱担任总裁官
。脱脱组织了汉族史学家欧阳玄、揭悉斯等人,畏兀儿族人廉惠山海牙,沙剌班,党项
人余阙,蒙古人泰不花等人一起参加修史,开创了各族史家合作修史的先例。后来,这
三部史书被列入中国正史《二十四史》,而二十四史中,只有《宋史》、《辽史》、《
金史》三部是少数民族宰相主编的,也只有这三史是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历史学家共同
完成的。
脱脱在四年多时间的改革
v*****s
发帖数: 20290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唐朝军事强盛的因由 (ZZ)
牛头和老牛不是一个人。
很多朝代开始的时候,都是靠自耕农,然后土地兼并,小农破产,开始向雇佣兵转化。
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没啥特别。宋明都是看到了唐朝犯下的错误,才试图另辟蹊径的。
北宋的财政被军事拖垮,这也算是宋史研究早期一个著名的错误了,早就被后来的结果
推翻了。
t****u
发帖数: 8614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水浒写得不靠谱?
就事论事,真实历史上,张叔夜一郡(几个县)之力,就搞定了梁山。
大概动用了千把人。
宋史上的记载,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
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
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
规模和方腊的(人方腊占了6州52县,开府称王)差老远了。
v*****s
发帖数: 20290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水浒写得不靠谱?
宋史张叔夜传。百度百科上就有,哈哈。
c****t
发帖数: 35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宋史有一点看不懂
赵匡胤是职业军官出身,按说比朱元璋的军事素养强多了,
咋就不知道,燕云十六州是中原的屏障,没了它,
敌人从北京方向一直平推到黄河,
中间无险可守,汴京直接受到威胁。
而且我们中原人就得用血肉之躯去硬抗游牧民族侵略军的铁蹄。
人洪武皇帝,从小没读过书,完全自学成才,
都知道让徐达,常遇春,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北京,同时追歼残匪元顺帝到天涯海角。
我看,八成赵太祖这个professional 没有qualified.
f**x
发帖数: 4325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宋史有一点看不懂
你怎么知道他不知道?
c****t
发帖数: 35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宋史有一点看不懂
那他咋就不夺下来?
f**x
发帖数: 4325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宋史有一点看不懂
你也知道,你咋不夺下来?
c****t
发帖数: 35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宋史有一点看不懂
我留给你建功立业
操(朝代名,别误会)开元四年,帝(就是我,caomit)遣大将flux北进,意取燕云,
征伐岁余,未克,士卒折损大半,帝怒,杀之。
中兴元年,帝再遣大将taliban征之,越数月,连下十六州,自此朔方无边患已。
a**n
发帖数: 3801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宋史有一点看不懂
没来得及实现就被弟弟病死了啊
M****7
发帖数: 2334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宋史有一点看不懂
赵大郎先弱后强,先南后北的策略是正确的.他的失误就是没有预见自己会死在自己的弟
弟手上,正如英武盖世的隋文帝没有料到自己会被老二勒死. 是历史的悲剧.
t****g
发帖数: 35582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宋史有一点看不懂
那策略也不是他想的,是那谁教给柴荣的。
S*******e
发帖数: 422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宋史有一点看不懂
朱时意识流,赵是抽经流,还是有差距的
S*******e
发帖数: 422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宋史有一点看不懂
据说柴荣很牛逼,不是赵可以比的,就是英年早逝,可惜
k**o
发帖数: 15334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宋史有一点看不懂
柴荣是比赵大牛逼些,不过两者都有能力收回十六州,都是死的太早了。
c********g
发帖数: 1106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宋史有一点看不懂
不记得那里看来的,说是赵普建议的,甚合上意,于是执行了。
l**a
发帖数: 1964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宋史有一点看不懂
柴荣在位时间挺短的,历史评价到挺高
k**o
发帖数: 15334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宋史有一点看不懂
没有柴荣就没有大宋啊,他给赵大留下了一个强盛的国家和一支能征善战的铁军。柴荣还活着的时候,赵大根本不敢起篡心。不过后来赵大篡位也是对的,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毕竟柴氏大周时间还太短,没有那种积威。必须有赵大这种有能力有经验的人主持大局才能避免国家崩溃,赵大怎么说也是仅次于柴荣的一代名将。
后来赵二谋害赵大再篡位就比较混蛋了,宋朝从此也走上了下坡路,赵二用兵数次大败,柴荣和赵大积攒的国力和对外威慑力毁于一旦,最混蛋的是打败仗之后还迁怒于赵大的孩子,不明不白的弄死了好几个。后来的宋朝,辽国那孱弱的军队都敢打上门来,金国那拙劣的战术水平都敢长驱直入搞了宋朝个靖康之耻。如果是柴荣或赵大统领的宋军,来多少都是有来无回啊,宋军不上门找事,别国都烧高香了。
最搞笑的是金国灭北宋没多久又被新立的南宋打的数次大败,差点亡国。宋军还大都是以少胜多,可见金军战术和战力水平都很一般,也就能欺负孱弱的辽军,宋军只要有明白人统领,基本上天下无敌。几十年后,金军提起勇气又发六十万大军大举侵宋,然后又一次被打得大败,皇帝都没命了。
l**a
发帖数: 1964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宋史有一点看不懂
如果当时皇帝不是徽钦,而是稍微有点能力的,譬如赵构,北宋还能轻易的就完蛋了吗?
历史,真是不能假设啊。想来徽钦二帝,后来也是悔的肠子都青了吧。
B*******u
发帖数: 3789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宋史有一点看不懂
这真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吗?
S****t
发帖数: 1319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宋史有一点看不懂
金国亡国还是不可能的吧?

荣还活着的时候,赵大根本不敢起篡心。不过后来赵大篡位也是对的,主少国疑,大臣
未附,百姓不信,毕竟柴氏大周时间还太短,没有那种积威。必须有赵大这种有能力有
经验的人主持大局才能避免国家崩溃,赵大怎么说也是仅次于柴荣的一代名将。
败,柴荣和赵大积攒的国力和对外威慑力毁于一旦,最混蛋的是打败仗之后还迁怒于赵
大的孩子,不明不白的弄死了好几个。后来的宋朝,辽国那孱弱的军队都敢打上门来,
金国那拙劣的战术水平都敢长驱直入搞了宋朝个靖康之耻。如果是柴荣或赵大统领的宋
军,来多少都是有来无回啊,宋军不上门找事,别国都烧高香了。
是以少胜多,可见金军战术和战力水平都很一般,也就能欺负孱弱的辽军,宋军只要有
明白人统领,基本上天下无敌。几十年后,金军提起勇气又发六十万大军大举侵宋,然
后又一次被打得大败,皇帝都没命了。
k**o
发帖数: 15334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宋史有一点看不懂
如果当时岳飞真直捣黄龙的话,金国基本上就交代了。除了南宋自身的军队,
当时北方有至少40万北宋残军和民间义军,响应岳飞的指挥。女真政权当时
在北方是不得人心的,不仅旧辽贵族蠢蠢欲动,北方汉人对女真也是咬牙切
齿的要雪靖康之耻。
h***i
发帖数: 89031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宋史有一点看不懂
说越赚听多了
v*****s
发帖数: 20290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宋史有一点看不懂
这个40万太扯了,大哥,这是绍兴十年,不是建炎二年,醒醒。
k**o
发帖数: 15334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宋史有一点看不懂
北宋灭亡的时候,还有上百万的军队没有被消灭,后来这些军队也没有多少去南宋,大
部分化整为零到民间了,这些受过训练的士兵只要有人领导很快就会变成义军。
“河北忠义四十万,皆已‘岳’字号旗帜,愿公早日渡河!”
就算岳飞退兵后,北方的汉人起义也是此起彼伏,金国基本上就没安生过。后来南宋联
合蒙古灭金的时候,北方汉人也立即组织了多支义军响应,人数有数十万,全部服从南
宋节制。见红袄军:http://baike.baidu.com/view/45603.htm 都过了这么多年,北方还有数十万义军响应南宋灭金,岳飞那时代难道会没有?您也该醒醒了
w**t
发帖数: 3247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宋史有一点看不懂
hahaha...
H****S
发帖数: 1359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宋史有一点看不懂
王朴的《平边策》。赵匡胤自己说的:这位老大如果还在台上,他得不到皇帝的位子。
不过说实话平边策这种先易后难的策略,和隆中策一样都是看起来很美,本质上都是错
误的规划。平边策的作用是让柴荣在契丹战场和南唐战场上左右奔波,最后活活给累死
了。
w**t
发帖数: 3247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谈谈宋高宗的叛国
不是这个。这个都下狱后的事了。
按宋史 岳飞传:
桧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铸鞠之
,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v*****s
发帖数: 20290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职方馆
你太客气了。
宋史 志 职官六
皇城司 干当官七人,以武功大夫以上及内侍都知、押班充。掌宫城出入之禁
令,凡周庐宿卫之事、宫门启闭之节皆隶焉。每门给铜符二、铁牌一,左符留门,
右符请钥,铁牌则请钥者自随,以时参验而启闭之。总亲从、亲事官名籍,辨其宿
卫之地,以均其番直。人物伪冒不应法,则讥察以闻。凡臣僚朝觐,上下马有定所,
自宰相、亲王以下,所带人从有定数,揭榜以止其喧哄。元丰六年,诏干当皇城司,
除两省都知、押班外,取年深者减罢。止留十员。元祐元年,诏干当官阅三年无过
者迁秩一等,再任满者减磨勘二年。元符元年,诏:“应宫城出入请纳官物,呈禀
公事,传送文书,并御厨、翰林、仪鸾司非次祗应,听于便门出入,即不由所定门
者,论如兰入律。应差办人物入内,及内诸司差人往他所应奉,并前一日具名数与
经历诸门报皇城司。”二年,诏皇城司任满酬奖依熙宁五年指挥,再任满无遗阙,
取旨。政和五年,诏皇城司可创置亲从弟五指挥,以七百人为额, 亲从官旧有四指
挥,元客共二千二百七十人, 仍以五尺九寸一分六厘使为将军,副使为中郎将,
使臣以下为左、右郎将,通以十员为额,宗室不在此例。除管军则解,或领阁门
S*E
发帖数: 3662
36
这一段,袁腾飞确实是明确说了,是皇帝任命赵构当天下兵马大元帅的。
袁还说,后来赵构领兵勤王,走在路上,遇见钦差,从头发上取下密诏,
让赵构暂缓进军。赵构军中有人说这是伪诏,赵构反问,你怎么证明是
伪诏?其实赵构知道他的那点人马,去了也白给。所以最好就观望了。
三问!袁老师语:“金军二次南下,赵构主动请缨去金营议和,走到半路,被人拦下,
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名义招兵买马,起兵勤王,招来军队也不去勤王。”
不错,赵构确实打算第二次前往金营,也确实被老百姓拦下了。但是,拦下之后呢?就
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名义招兵买马?这显然是无稽之谈。甚至有点荒诞不经的味道。
事实上,《宋史》第二十三《钦宗本纪》上面写的很明确“己酉,遣冯澥、曹辅与宗室
仲温、士讠布使金军请和。命康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速领兵入卫。”
这则说明什么?康王赵构并非以自己名义招兵买马,而是经过他老哥宋钦宗的首肯才以
兵马元帅自居,从而招兵买马组建勤王之师的。
H****r
发帖数: 16240
37
就好像当年掌掴阎崇年,
1.出手的要是小人物。比如当时袁的书刚出来(还没有这么些二战、建国等等视频上网
),
宋史研究会一些活跃在网上的年轻人觉得丫就是在胡喷,准备写些东西和他公开辩——
但被
老大给制止了,说学术圈内反正没人当袁是个屁,公众传媒里面那些无良媒体就等着来
炒作
造势呢。你们去和他争反而遂了他的意。
2.直接武器的批判代替批判的武器效果最好。本来国内现状就是法律算球,随便拉扯打
架吐唾沫,不见得就会给你抓起来刘犯罪记录啥的。就算抓的时候警察也不敢乱开枪…
…尤其是这种事先准备好,轮独运那种玩法就是像艾未未一样打着维权旗号,极左就是
像扇阎崇年和
这种找袁“理论”一样打着民族主义或者拥护老毛等等旗号,总之先造势再纠集人上去
揍……
国情如此,国情如此
t******o
发帖数: 2792
38
这个倒要请教,阵图原本真还没见过。
陈振的宋史说 满城之战,崔翰可是严格按阵图行事的,明显有问题也不敢违诏,直到
监军李继隆拍着胸脯说可以担责任才被迫改的。
我是找不到因为用阵图致败的例子,但从崔翰的态度看当时在实际中用阵图不会是个例
吧。
至于后两个例子,想说明宋时对武将的防范到了严苛的地步。
说宋重文轻武不够精确,宋显然是过于重视武将可能的不臣之心了。说这在客观上影响
了民间的尚武精神,应该是合乎逻辑的。
t****u
发帖数: 8614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比红朝和宋朝政治制度
您老拿水浒当正史?
高俅是武将出身,也没有当多大的官,宋史上连传都没有。
童贯是太监,一直作为监军统兵,靠“军功”出头的。
t****u
发帖数: 8614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比红朝和宋朝政治制度

不见正史吧,野史笔记上。
这个级别,又这么祸国殃民,宋史不可能没提到的。
v*****s
发帖数: 20290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比红朝和宋朝政治制度
殿前都指挥使,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出自宋史
奉国军节度使出自宋会要辑稿
v*****s
发帖数: 20290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比红朝和宋朝政治制度
宋史·徽宗本纪,分别出自卷21,卷22。
七年春正月丁酉,于阗入贡。庚子,以殿前都指挥使高俅为太尉。
(宣和四年)五月壬戌,以高俅为开府仪同三司。
t****u
发帖数: 8614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比红朝和宋朝政治制度
多谢,回头去看看,
不过宋史没有给他立传吧!
我老把所有的传都过过一遍。
g****h
发帖数: 481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比红朝和宋朝政治制度
宋史里面有没有说高俅是个没拿过进士,只会踢球的混混?
v*****s
发帖数: 20290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比红朝和宋朝政治制度
没有,宋史里面基本没提到过他。但他没拿过进士是肯定的。
t******o
发帖数: 2792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比红朝和宋朝政治制度
踢球的掌故出自哪里。
检索一下,宋史里一共7次提到他。
干得最好的一件事是刘锜是他举荐的。
i***z
发帖数: 7508
47
西夏的历史根源可以一直追踪到唐初。这个时候党项族开始强大起来。其中拓跋赤
辞投降唐,被赐姓李,迁其族人至庆州(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内),封为平西公。自此
在此定居。唐末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平黄巢起义有功,再次被赐姓李。从此拓跋思恭及
其李姓后代以夏国公成为当地的藩镇势力。
另一种说法是西夏皇族是鲜卑族的后裔。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就自称是北魏鲜卑之
后。
《宋史》卷485《夏国传》上,元昊上宋仁宗表章: “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
末运,创后魏之初基。”《辽史》卷115《西夏外记》:“西夏本魏拓跋氏后。”《金
史》卷134《西夏传》:“夏之立国旧矣,其臣罗世昌谱叙世次,称元魏衰微,居松州
者因以旧姓为拓跋氏。”
08年2月29日新华社:考古人员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乌审旗纳林河乡排子湾村
发现一处拓跋部李氏家族墓地。这座五代至北宋初年的拓跋部李氏家族墓地中,出土了
几方十分珍贵的墓志。墓志铭用了大段文字记述拓跋部李氏家族起源经过,并明确表示
其家族为“本乡客之大族,后魏之莘系焉”。拓跋部李氏家族是“后搬到此地的大族,
是北魏人的后代”,这又一次把党项拓跋部和鲜卑拓跋联系在了一起.
宋初赵匡
g****t
发帖数: 31659
48
请问不把元太宗窝阔台归到元朝,那归到什么地方.
这窝阔台的政策事迹总要放在一个地方去吧.
不把窝阔台放元史,莫非放宋史?
这跟什么时候开始用元这个称呼无关.
按你的逻辑,凡是讲元太宗窝阔台的,都不对.
因为窝阔台时候,还没有元朝这个称呼.
关于
"太宗五年八月,以阿同葛等充宣差勘事官,括中州户,得户七十三万余。六年七月,以
胡土虎那颜(失吉忽秃忽)为中州断事官"
里面的中州:
我的原话,"这里中州指中原地区"
你的原话,"州不过是县上一级行政单位"
谁对谁错,你自个儿琢磨.

太宗庙号是追认的。你不至于不知道元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什么时候开始用的吧?
1236年画境之制把中原分成十道,你应该是知道的吧?道下面是路,然后才是州县。州
的行政级别不高这是常识。中州断事官里的中州一定不是行政区划里面州的概念。另外
,你引的这段是1234年,是画境之制前两年的事,正是行政区划极为混乱的时期。老牛
说的中州具体所指,我也不是很清楚,持开放态度。但是,你的credit一向不是很有说
服力。我不得不有所保留。

不要知道点皮毛就来胡扯八道.你有资格讲
T****r
发帖数: 22092
49
柴周归到宋史里么?
g****t
发帖数: 31659
50
赵匡胤认柴周做太宗了么?
你装什么糊涂啊.

柴周归到宋史里么?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