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 发帖数: 20290 | 1 没到吗?我一直以为到的啊。王增瑜的书里面就明确写了啊。
就算宋史的出处是鄂国金陀粹编,还有《皇宋十朝纲要》作为独立出处啊。 |
|
w**t 发帖数: 3247 | 2 李家是党项(唐兀 or Tangut)人。应该属东胡吧?这个没reference在手,俺不敢100%
确定俺的记忆无误。党项人当时带有明显的氏族部落特征。西夏和辽在兴宗期间的几次
战争的直接原因就是西夏勾引党项在辽境内的一些部落。说他们是汉人,在宋朝,那还
是不对的。
神臂弓不是巨弩吧?按宋史 兵志:
熙宁元年,始命入内副都知张若水、西上阁门使李评料简弓弩而增修之。若水进所造神
臂弓,实李宏所献,盖弩类也。以檿为身,檀为弰,铁为登子枪头,铜为马面牙发,麻
绳扎丝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余步,
入榆木半笴。
这个尺寸应该是单兵武器。巨弩你指的是床弩吧?这个我记得在军事博物馆里见过1:1
的模型。
是汉人没啥错误,西夏实际上开始是投降赵匡胤的类似藩王的存在。当时折家,杨家等
都是西北类似藩王的存在。后来削藩,李家反了,折家和杨家没反就成了杨家将和折家
将了。 |
|
l*k 发帖数: 624 | 3 这个汉文明的劫数 是不是从宋徽宗开始的 之前汉人政权也吃过亏 但都没到亡国灭种
的境地 宋可以算是急转直下阿
要穿越就该回宋朝 把金,元鞑子干到西边去 基督教文明必然蒙受灭顶之灾 蛮族的游
牧文明把欧洲变成一个大牧场 奴隶制度可以遏制欧洲的发展很久 欧洲没有大航海 没
有科技爆炸 极限也就现在土耳其水平 世界完全转向汉文明控制的东方
宋不亡 科技经济高度发达的汉政权 多么有前途 宋的文官制度可以保证士阶层的优质
国家发展动力不断 什么大不列颠 法兰西 小日本 洗洗睡吧 全都来中原做汉人的孙子
现在整个东方文明的悲剧 都源于汉文明的衰落 这个衰落又源于蛮族灭宋 悲催的宋史 |
|
d*****g 发帖数: 1616 | 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62ba10100ek8a.html
《第三只眼睛读水浒》序
● 丁永林
黄河流过梁山泊,奔腾在齐鲁大地。左岸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右岸则是绵延起伏
的山岭。在黄河南面的群山中,巍峨的泰山拔地而起。泰山是五岳之一,因居东,故名
东岳。主峰海拔一千五百二十多米,周围一百六十华里。泰山耸立在齐鲁大地,高摩云
天,下接平原,睥睨黄河,俯瞰大海,在群山拱卫下显得无比雄伟、庄严、挺拔,被古
人尊为诸山所宗,故又名岱宗。
实际上,在我国众多的山岳中,泰山也算得上最古老的“长辈”了。古地质学称泰
山是华北古陆的中心,也是全世界著名的古陆中心之一,全山由最古老的变质岩 ——
片麻岩组成,推算起来,它至少在七亿年以前就耸立在地面上了。那时侯,我国的许多
名山大川还没有“出世”,地球上也只有低等的原始生物。此后,地壳经历了许多大的
构造运动,地覆天翻,沧海桑田,而泰山却安之若素,巍然屹立在华北古陆的中心。
据史书记载,我国历代帝王有七十二个来过泰山,筑土为坛,报天之功,称为封禅
。帝王登泰山,封禅祭天,无非是以泰山为...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520 | 5 蔡京的生辰纲价值十万贯的说法,是从《大宋宣和遗事》直接引用的。这个数字和明朝
的物价水平关系不大。
是年,正是宣和二年五月,有北京留守梁师宝将十万贯金珠、珍宝、奇巧匹段,差县尉
马安国一行人,担奔至京师,赶六月初一日为蔡太师上寿。其马县尉一行人,行到五花
营堤上田地里,见路傍垂杨掩映,修竹萧森,未免在彼歇凉片时。撞着八个大汉,担着
一对酒桶,也来堤上歇凉靠歇了。马县尉问那汉:“你酒是卖的?”那汉道:“我酒味
清香滑辣,最能解暑荐凉。官人试置些饮。”马县尉口内饥渴瘐困,买了两瓶,令一行
人都吃些个。未吃酒时,万事俱休;才吃酒时,便觉眼花头晕,看见天在下,地在上,
都麻倒了,不知人事。笼内金珠、宝贝、匹段等物,尽被那八个大汉劫去了,只把一对
酒桶撇下了。直至中夜,马县尉等醒来,不见了那担仗,只见酒桶撇在那一壁厢。未免
令随行人挑着酒桶,奔过南洛县,见了知县尹大谅,告说上件事因。尹知县令司吏辨认
酒桶是谁人家动使,便可寻觅贼踪。把酒桶下验,见上面有“酒海花家”,四字分晓。
当有缉事人王平,到五花营前村,见酒旗上写着“酒海花家”四字。王平直入酒店,将
那姓花名约的拿了,付吏张大年勘问因由。花约...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10018 | 6 按官俸论,十万贯在明代可是天文数字。
按宋史,太平兴国初年制定的官员俸禄标准,三分给一分见钱,二分折色,也就是说俸禄
中只有1/3是钱,其余是实物,这样算起来,宰相年俸应为3600*3=10800左右。生辰纲
的十万贯,则差不多等于宰相十年的年俸。在明朝,如果十万贯指钱而不是钞,那么就有
十万两银,差不多要等于正一品官100年的年俸。
不过按金瓶梅记载,西门庆走蔡京门路,第一次送了白银五百两,这个应该只是敲路用的。
真正的下功夫还在给蔡京祝寿,同样上了生辰担,总共二十来杠,其中梯己黄金有200两,
也就是2000两银。如果这只占生辰担实价的十分之一,则总数应该是两万两。梁中书送十
万两虽然好像有点太多了,但严嵩被抄家的时候,家里白银就有两百多万,也还说得过去。
所以十万贯生辰纲是满打满算的十万两银,无论在宋还是在明,应该是个可以接受的说法。 |
|
m*******e 发帖数: 21667 | 7 侵略qīn lüè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侵略的中文解释
基本解释
1. [invade and loot]∶侵犯掠夺
不时侵略,略为民患
2. [aggression]∶一切对他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和对他国人民的掠夺和奴役的行动
侵略战争
详细解释
1. 侵犯掠取。
《后汉书·孔融传》:“初, 曹操 攻屠 鄴城 , 袁氏 妇子多见侵略,而 操 子 丕
私纳 袁熙 妻 甄氏 。”《南史·梁吴平侯景传》:“ 齐安 、 竟陵郡 接 魏 界,多
盗贼, 景 移书告示, 魏 即焚坞戍保境,不復侵略。”《新唐书·岑文本传》:“ 河
间王 孝恭 平 荆州 ,其下欲掠夺, 文本 説 孝恭 曰…… 孝恭 善之,遽下令止侵略
。”《宋史·潘美传》:“溪峒蛮獠自 唐 以来,不时侵略,颇为民患。”
2. 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联合侵犯别国的领土、主权,掠夺、奴役别国的人民。侵略形
式多种多样,主要的形式是武装入侵。
毛泽东 《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和今后的任务》:“我们是不是去侵略别人呢?任何地方
我们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来了,我们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那要看谁来,... 阅读全帖 |
|
k***g 发帖数: 7244 | 8 钱荒、银荒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问题,也是困扰西欧很久的问题。罗马帝国崩溃后,西
欧通行的还是罗马帝国的银币(denarius),从查理大帝开始,西欧就不断的面临银荒
,原本的白银也流向商业更发达的和阿拉伯帝国毗邻的区域(譬如威尼斯),而当时主
要的产银地巴格达也在阿拉伯人手中,所以西欧不得不用胡椒或者松鼠皮替代货币,到
后来十字军东侵,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缺乏贵金属,其实也不是完全因为贪婪(当
然真金白银谁都喜欢),也是因为没有贵金属作为公认的一般等价物,商业和贸易都无
法进行,这和唐宋时中国的情形差不多,《宋史·食货志》里说:”比年公私上下并苦
乏钱,百货不通,人情窘迫,谓之钱荒。“
真正解决中国和西欧问题的是同一个冤大头——西班牙。It在美洲发现了大银矿彻底解
决了西欧和中国(明代)的通货紧缩问题,欧洲有了几百年来的第一次通货膨胀(很著
名的事件,被称作 the Price Revolution),西欧的商业蓬勃发达,中国也有了资本
主义萌芽,那时西班牙的银币 pieces of eight,就是当时世界的美元,通过西班牙一
波又一波的 monetary stimulus,西欧和中... 阅读全帖 |
|
S*******C 发帖数: 7325 | 9 ☆─────────────────────────────────────☆
superphase (多情应笑我) 于 (Wed Mar 24 15:02:46 2010, 美东) 提到:
http://minotaurking.blog.hexun.com/30477433_d.html
MS也是个叫牛头的人写的不知道是不是这里的老牛。
唐黑们好像不太了解唐朝初期军事强盛的因由,所以普及一下。
隋唐军事强盛的原因,是因为有两个制度,均田制和府兵制。均田制创立于北魏,府兵
制创立于西魏;这两个制度,都来自北朝,而不是汉人朝代的东东,实质上说,是鲜卑
人的村社残余形态带到中原的产物,并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唐朝府兵是主要军事力量。府兵兵役负担很重,但因为能分配到足够的永业、口分田,
本人又能免除身庸租调,因此经济比较充裕,因此装备也比较精良,这就是古董市场上
看到的隋唐的盔甲好于明朝的缘故。打仗立了功又有授田,所以战斗士气很高,再加上
兵器盔甲上的优势,使得他们的战斗力很强。
南北朝之时,北朝的府兵,经济比较稳固,身份地位有提高,兵源增多,战斗力强;而
南朝自耕农日益衰颓,兵... 阅读全帖 |
|
v**e 发帖数: 8422 |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vuse (vuse),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岳飞是使刀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15 15:00:27 2011, 美东)
据说《宋史》里面记载了岳飞匹马大刀弓箭闯敌军的事迹 |
|
T*****y 发帖数: 18592 | 11
你说的可能是这个:“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
但是另外一场战斗中,“居数日,复遇敌,飞单骑持丈八铁枪,刺杀黑风大王,敌众败
走。”
第三场战斗描写:“左挟弓,右运矛,横冲其阵,贼乱,大败之。”
所以不好说第一场战斗一定是使刀的,有这个可能。
矛、丈八铁枪,是否一种兵器?不知道
宋代武将似乎并不固定使用某种兵器
宋史写战将郭遵时候,提到他使铁杵、矛、槊。
他战死后,这些武器都被农民在其作战地点同时得到,共90斤
真不知道马匹怎么受得了。 |
|
s**********e 发帖数: 2888 | 12 今年回家在北京机场买了一本梁启超的《李鸿章传》,觉得他写得真好,于是又在西安
买了一本他写的《王安石传》。读下来之后大失所望,即使有前一本书的美好印象在前。
梁启超极力地想赞美王安石,但是读完整本书,都是情绪性的感叹和似乎很扭曲的选择
材料:说宋史都是胡说,用王安石的朋友的文章证明变法的正确,宋朝的所有官员知识
分子,除了变法派,都是伪君子,等等。似乎看不到什么硬通货。
所以,很好奇地问一下:
我们读书的时候历史课本都是正面描述王安石变法的,到底这个变法是积极还是负面的
? |
|
w****j 发帖数: 5581 | 13 史源辨析啊。续资治通鉴长编 和 实录这些东西,两党都动过手,但主要还是保守党占
绝对优势。宋史主要史源来自长编啊,实录啊这些东西,没倾向性谁信啊。梁启超对宋
史持谨慎态度是没问题的,尤其是在王安石变法这事上。历史本来就是以成败论英雄的
,王安石变法最后失败,这个是谁都不能不承认的么。
前。 |
|
c****i 发帖数: 7933 | 14 著名宋史学家李华瑞专著《王安石变法研究史》,网上遍地下载,自己去看吧。 |
|
c****i 发帖数: 7933 | 15 “兜售”李华瑞先生?
李华瑞先生是漆侠先生的弟子,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宋史学会副会长。你们互相吹
捧写些网文,我介绍一个真正的历史学家就成兜售了?
难不成一帮人在大谈特谈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我介绍一下陈景润就成“兜售”了?一帮
人讨论全球变暖的时候,我能不能介绍一个气候学家?一帮人讨论金融危机的时候,我
应该可以推荐某经济学家的论文吧?如果都可以,为何一句话介绍李华瑞就成问题了?
李华瑞的这本书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当然不是什么完美之作,但是起码是王安石研究
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你就算是搞研究,也得从学术史出发。你就算是爱好者自己写东
西,别人介绍一个可以参看的专业书也不用情急跳起来吧?
大家在讨论交流,我先说的李华瑞的作品,你才说的CNS,我才告诉你们,不就是中学
课本加网文。
试问,你自己所谓的历史知识,不是中学课本加网文,还是来自于哪里?如果是大学课
本,正式学术出版物,那不就类似于李华瑞先生的作品了吗?你如果瞧不起李华瑞,不
看学术界的书籍,那也就只能看看网文来增加知识了。
不知道一切有关历史的读物里面,排除中学课本、网文、学术界作品,还有什么?最多
就是通俗历史读物了,这跟网文... 阅读全帖 |
|
c****i 发帖数: 7933 | 16 奇怪,这就是版主的水平?你的话无异于质疑整个中国人文学界的水平、制度。人家堂
堂宋史学会副会长,写的东西你一个字没看过,就敢说是扯谈。这是哪门子的严谨态度
?这也太狂了吧?
而且我从来没有把历史当作科学。发现你的阅读能力有根本问题。 |
|
W**o 发帖数: 428 | 17 中国人文学界的水平、制度质疑不得?
堂堂宋史学会副会长,这官也不是很大 |
|
R*****d 发帖数: 1148 | 18 呵呵,说老实话,作为版务,我是真不愿意过多卷入讨论。第一,即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本身就不是一件很给力的事;第二,我有很多版务要处理,精华区更要接着做,实在没时间没精力去吵这些无谓的事情。昨天之所以没忍住参与这个话题,主要是想鼓励一下老牛,以及其他网友的原创积极性,另外通过观察发言,也感觉到老牛是第一个在这个讨论中以比较明确的话语提出对这个问题的较为宏观的研究思路的人,故此,就像我回他帖子的时候说过的,“如果这个观点(虽然还仅仅是个空壳)就此埋没在几十个回帖当中,就未免太可惜了”。本版发文讨论的主要目的,是丰富大家的知识,启发大家的思路,因此要鼓励原创,鼓励充满真才实料的回文。然而这位cmvmei是怎么做的呢?请看他的第一个回帖:
发信人: cmvmei (cmvmei),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问一下王安石变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24 15:05:29 2011, 美东)
著名宋史学家李华瑞专著《王安石变法研究史》,网上遍地下载,自己去看吧。
首先,他语气当中表明,所谓“李华瑞”的东西是很高的权威,大家必须拜读;其次,他认为,象这种东西... 阅读全帖 |
|
c****i 发帖数: 7933 | 19 我是假设语气,即使美国学者搞王安石研究史,他们也躲不过李华瑞。其实从来就没有
什么美国学者研究过王安石,这也是我假设语气的原因。
美国学者关于王安石的东西,最多就是刘子健的那本英文书,包弼德《斯文》的半章,
冀小斌的司马光那本书涉及过,最新的《剑桥中国史》宋史卷Part One是新人Ari
Daniel Levene写的,算是还过得去。
你说的李华瑞的综述文我不知道是哪一篇?郝若贝一辈子没出版过一本书,都是一些很
长的文章。不过他中文功底不行,如果你相信何炳棣的判断(看何的自传)。郝若贝算
是偏重于理论大于实际的美国典型学者的样子。 |
|
c****i 发帖数: 7933 | 20 内藤本来就在钱穆之前,比钱穆大了三十岁呢。
何不是宋史出身,但是他和柯睿格一样认为宋代以后科举促进社会流动性,所以中国社
会比西欧社会公平的多。何炳棣不是写学术文章批评郝若贝,而是他在郝若贝读博士的
时候就批评这个学生中文很烂,都是异想天开。
这方面的争论可以看看清华罗祎楠的综述文章,现在罗祎楠在哈佛跟包弼德读博士。
另,郝若贝晚年私下承认自己的观点都是错的。
要。 |
|
g****t 发帖数: 31659 | 21 贵族消亡的问题,古代就有人总结过了.何止钱穆.其实查查士人地域分别就明白了.北宋
南方士人猛增.南方传统上是没有贵族的.
钱穆书中国文化重心的南移一节,引用了n多更早研究.
所以我的观点,这个什么士人变迁,不是内滕等人的见解里面最有价值的部分.也不是赫
若贝等人文章最有价值的部分.
东洋西洋学说最大突破是扭转积贫积弱说,显然贵族升降研究是无法否定得了积贫积弱
说的.而且,我国古代积贫积弱说,也包含有贵族升降,南方士人崛起等内容.
总之一句话,我个人最看重西方研究里面的经济史内容.
西方经济史研究,是我国传统积贫积弱说的经济学史远不能比的.
他们的社会学史研究,我觉得并不高明.至少没有比
我国传统积贫积弱说里面包含的社会学部分强多少.
内藤本来就在钱穆之前,比钱穆大了三十岁呢。
何不是宋史出身,但是他和柯睿格一样认为宋代以后科举促进社会流动性,所以中国社
会比西欧社会公平的多。何炳棣不是写学术文章批评郝若贝,而是他在郝若贝读博士的
时候就批评这个学生中文很烂,都是异想天开。
那就不是严肃的批评,不值一提.
这方面的争论可以看看清华罗祎楠的综述文章,现在罗... 阅读全帖 |
|
S*******C 发帖数: 7325 | 22 ☆─────────────────────────────────────☆
lacri (lacri) 于 (Mon Oct 4 10:30:50 2010, 美东) 提到:
本来大波无故封我我不想在这里发言了,但看到那个大坑就不得不说几句。
一些ID有很多常识性错误,估计都是看市面上畅销书看的,或是看了某个学者的著作
就以为真相在握了。
清,篡改历史,压制汉人,都是证据确凿的,但文化落后却不好说,清代确实是集中国
学问之大成的时期,名家辈出,像考据训诂的进展和发达是前所未有的,甚至可以说是
前面几个朝代加起来也比不上的,清诗宗宋,比明高了一个档次。而金石,术数,医药
等方面的研究整理也是值得称道的。以上的细节都可以google。
清代皇帝权力大是封建社会空前的,但历史愈发展,皇帝权力越大,后来的朝代的皇帝
专权总是比前面大,这也就反面证明了明朝并不是所谓的什么民主萌芽。明朝国初时朱
元璋就废了宰相,各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朝臣可以当庭脱了裤子打板子,皇帝权力无限
大。有人不知看了啥老jw张居正,实在不知道,张居正的权和太监的权都是皇帝给的
,本质上都是皇帝的,想收回去就收... 阅读全帖 |
|
T****7 发帖数: 307 | 23 罗马史差不多早已跟我们的宋史明史那样弄得烂熟了吧?没听说有甚么新知新料在近几
十年出现,开炒的还是在演义界和演艺界,成果是几个电影几个电视剧。
角斗士差强人意,亚历山大,特洛伊,300(在演义界这些跟罗马差别不大)就非常之烂
。<<罗马>>非常棒,异乎寻常的生猛。 |
|
h*****g 发帖数: 990 | 24 LZ或许应该了解一下宋史
就不会为岳家军,杨家将叫冤了
不是我不同情他们
而是君王的历史造成的 |
|
k***g 发帖数: 7244 | 25 前两天说起清代大臣的谥号,因为太忙没时间,未能尽言,现在有点儿空闲,多说两句。
美谥有点像时尚,流行的原因有时也不太可考,就像后世以为最荣的“文正”,如果找
出它成为 No 1 的原因,大概源头还在司马温公那儿。《宋史·司马光传》上说:
夏竦赐谥文正,光言:“此谥之至美者,竦何人,可以当之?”改文庄。
司马光认为夏竦不能谥文正,而他自己后来又谥文正,大概正是因此,抬高了“文正”
的行情。宋人笔记《梁溪漫志》里也提到:
谥之美者极于文正,司马温公尝言之而身得之。国朝以来得此谥者惟公与王沂公、范希
文而已,若李司空(昉)、王太尉(旦)皆谥文贞,后以犯仁宗嫌名,世遂呼为文正,
其实非本谥也。如张文节、夏文庄始皆欲以文正易名而朝论迄不可,此谥不易得如此,
其为厉世之具,深矣。
所以到了清代,一般大臣的谥号,内阁拟定就可以了,唯独“文正”这个谥号必须要皇
帝特准,因此清代一共只有八位“文正公”(当然这个数目比起宋代还是算多,正如上
面引文所言,宋代有些“文正”的谥号是因为避讳从“文贞”而来的,旧时“贞”、“
正”同音,不算真正的文正)。而这八位文正公除了一两位外,大概都未能和宋代的范
文正(仲淹... 阅读全帖 |
|
t******t 发帖数: 15246 | 26 宋越熙宁战争,是宋神宗熙宁年间发生在中国宋朝(北宋)和越南李朝之间的一场战争
。至今这场战争还没有准确的叫法。中国学者郭振铎、张笑梅所着的《越南通史》中,
称这场战争为"11世纪末中越之战"。也有单独称呼两场战役"邕州之战"、"富良江之战"
的。相对于980年宋朝第一次出兵交趾,在越南此役被称为"第二次抗宋战争"。关于这
场战争现在中越双方各执一词,无法判断究竟哪方最后取得胜利。
背景和起因
宋越战前关系与冲突
980年黎桓篡丁之时,北宋曾派军欲助丁氏母子,被黎桓打败。之后前黎朝和李朝
一直向北宋纳贡称臣。但边衅仍时有发生。
李朝(交趾)时,前几代君主均致力于开拓疆土,对占婆几次用兵,对宋朝领土也
屡有蚕食。1014年北宋钦州曾包庇越南逃犯,导致李公蕴引兵犯境。此后李公蕴及其继
任者屡有犯宋境,宋朝则鉴于北方有辽和西夏,一直对交趾没有采取什么措施。
侬智高举事之时,李太宗李佛玛曾向宋朝表示愿派2万兵马助宋,以便"欲因此乘势
以邀利"。宋朝廷本欲答应,但在狄青的反对下,宋朝最终没有让交趾出兵。而侬智高
山穷水... 阅读全帖 |
|
v*****s 发帖数: 20290 | 27 2-3年是lz扯淡,宋史就是两年半编成的,一直被人攻击芜菁不分,鱼龙混杂,自相矛
盾。
十几年比较正常,快一百年是有点夸张了。 |
|
a*******e 发帖数: 3897 | 28 最近看宋史,作者说赵匡胤是古今皇帝中武力第一的。那么军事能力谁最强?李世民、
朱元璋还是刘裕、曹操等? |
|
R*****d 发帖数: 1148 | 29 ☆─────────────────────────────────────☆
bulletin (bulletin) 于 (Sun Apr 24 16:33:04 2011, 美东) 提到:
汤斌(1627~1687) ,别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人。雍正中,入贤良祠。乾隆元
年(1736),谥文正。道光三年,从祀孔子庙。汤斌从学于明清之际的著名理学家孙奇逢
,成为当时程朱学派思想的代表人物,是把朱学理论见诸于实践的倡导者。
刘统勋(1698-1773)字延清,另字尔钝,清内阁学士,刑部尚书,高密县逄戈庄(原属诸
城)人。卒于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年75岁,谥文正,乾隆帝临其丧,见其“室无长物,寒
气袭人”,为之大恸。回至乾清门,对诸臣流涕道:“朕失一股肱!”不久又道:“统
勋乃不愧为真宰相!”可见对其倚重与尊宠。
朱珪(1731-1806)字石君,号南厓,直隶大兴人。乾隆年进士,授仁宗学,官至体仁阁
大学士。逝世,嘉庆帝亲往府上吊唁,由于朱家大门低矮,御车不能入,嘉庆帝便步入,并
哭之深哀,给帑银二千五百两治丧,晋赠太傅,入祀贤良祠,予谥“文正”。上亲临奠
三爵。
曹振镛... 阅读全帖 |
|
w****j 发帖数: 5581 | 30 我原话是“这个算是政治狱,说是文字狱有点勉强。”没说不是文字狱啊。也罢,如您
所愿,杭案郑案都不是文字狱。胡铨本人被贬不是文字狱,但这个案子是有牵连的,因
为他而牵连进去的几个案子加在一起称为胡铨案。查 宋史:
十八年,新州守臣张棣讦铨与客唱酬,谤讪怨望,移谪吉阳军。...铨之初上书也,宜
兴进士吴师古锓木传之,金人募其书千金。其谪广州也,朝士陈刚中以启事为贺。其谪
新州也,同郡王延珪以诗赠行。皆为人所讦,师古流袁州,廷珪流辰州,刚中谪知虔州
安远县,遂死焉。
和胡唱酬一下就移谪。传抄胡的上书,启事为贺,以诗赠行就流放,贬谪,这些不是文
字狱还有啥算是文字狱啊?遂死焉这三个字也满传神。
好,就算宋代乌台诗案,胡铨案没死人,案件数量少(可不是没有啊)。明朝文字狱可
是不少吧?太祖世祖这两个杀人狂比乾隆如何?再往前算,三国两晋隋文字狱都不少。
至于秦汉,标准的文字狱没多少,那是能著书立说的知识分子本来就没几个,而且都圈
养着呢。而且说到对思想的钳制已及对后世影响的深远,后代有比得上始皇帝和武帝的
?“腹诽”这个词是从哪儿来的?居然还有人说汉代如何宽松(不是你,忘了是哪个ID
说的了)。从刑... 阅读全帖 |
|
R*****d 发帖数: 1148 | 31 http://www.mitbbs.com/bbsdoc3/news.faq/History/zgs/3/10/5
telnet: x -〉3 -> 2 -> 9
这个目录原名叫做“赵宋”,现改为“宋辽金西夏”。起始第一篇文章是版务人员自己
加的,主要是想模仿一下资治通鉴,纯属噱头。通史内容之后,首先是有关北宋的帖子
,考虑到王安石变法和靖康之难这两个历史事件在中文网络当中的高度知名度,以及网
友们对此的热烈讨论,该二事件各自做了一个专辑。对于王安石变法,cmvmei网友推荐
的李华瑞所著的《王安石变法研究史》,虽然肯定存在着一些瑕疵(这是难免的,爱因
斯坦也不例外),但终归是一部对此段历史,以及后世对其的评价和议论,较为客观全
面的专业著作,感兴趣的不妨找来一读。倘若能由此进而去阅读原始的史籍和史料,
那就更好了。
北宋之后是南宋。南宋的早期-中期同南宋末年的话题分开,南宋早期-中期历史当中附
带一个岳飞专辑,为什么这样做,显然不用解释,呵呵。
归纳了宋朝的历史主线之后,就要温习一下同其并列的辽,金,西夏。其中特别推荐
Berkshire网友(也就是大家俗称的“公公”)原创的“《白山... 阅读全帖 |
|
R*****d 发帖数: 1148 | 32 很罗唣的说明:最近很多网友心平气和地积极参与知识性趣味性话题的讨论,为历史版
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很多网友也得到了版面直接奖励。然而,其中一些网友贡献巨大,
但相应的贴子只有一个,故此只发放了一个包子;还有若干网友,其文字史实准确度,
知识含量,以及科普价值或许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文章很遗憾地没有被得到保留,也
就没有得到相应的包子;另外一种特殊情况是对三国历史的讨论,版务人员对此话题持
无保留的鼓励态度,但鉴于此方面话题数量太多,很多问题趋于重复讨论,所以处于平
衡的考虑,三国话题的奖励标准相对于其他古代史话题要更严格一些,一些本属真知灼
见帖子也很遗憾地没有得到包子。就此对以上三种情况进行追加奖励。不过目前站方奖
励机构的办事效率比较低,所以敬请大家耐心等待,一到两周之内会兑现伪币。
ladyred:以诗歌形式咏诵三十六计,为本站难得的历史文化科普尝试,奖励50伪币
xlzero:多次积极参与知识性趣味性话题的讨论,贡献颇多,已逐渐成为本版中坚。
奖励30伪币
qed:为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制作现代google地图;此外,qed网友从前的一篇文章,以佛
教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为论据,详细论证... 阅读全帖 |
|
h****a 发帖数: 3114 | 33 宋史是元修的,不知是脱脱还是欧阳修后裔的脑袋被门夹了 |
|
v*****s 发帖数: 20290 | 34 富平之战人物小记
富平之战,南宋方面齐聚五路大军,分别是熙和路,秦凤路,环庆路,永兴军路和泾原路(麟延路已失)。这五路的统制官分别是刘锡,孙渥,赵哲,吴玠和刘锜,刘锡为都统制。这里面作为富平之战的关键人物刘锡和赵哲,一般史料并不多见,生平作为模糊,但可以说他们俩的行为实际上才是富平之战的决定性因素,而这其中又有不少疑团。
刘锡,秦州人,刘仲武之子,刘仲武共有九子,最出名的当然是刘锜,史料有载的除了刘锡外还有一个刘锐,可以确定的是刘锜是九子(宋史刘锜传),其他兄弟的名字和排行都散佚了。刘锡和刘锐应该年纪比较大,因为他们的官位比较高(一个知沧州,一个平阳府都统制)。先澄清一个流传比较广的错误,金瓯缺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故意把刘锜当成了刘仲武派去青唐做质的儿子,实际上去的是刘锡,刘锡还为此升了阁门邸侯(这是一个常见的荫职官,有点类似大汉将军,岳云等很多将门世家子弟都是从这个职位起步的,刘锜是后来宣和年间受高俅的推荐担任此职的)。刘锡此后一帆风顺,建炎元年知沧州,在北方持续抵抗金兵,曾受宗泽/高
宗的命令联合敌后的民军,无果。建炎三年初,在金军的大举攻势下,仓皇南逃,中间过青州而不入直赴行在,刘...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2895 | 35 re
原路(麟延路已失)。这五路的统制官分别是刘锡,孙渥,赵哲,吴玠和刘锜,刘锡为
都统制。这里面作为富平之战的关键人物刘锡和赵哲,一般史料并不多见,生平作为模
糊,但可以说他们俩的行为实际上才是富平之战的决定性因素,而这其中又有不少疑团。
了刘锡外还有一个刘锐,可以确定的是刘锜是九子(宋史刘锜传),其他兄弟的名字和
排行都散佚了。刘锡和刘锐应该年纪比较大,因为他们的官位比较高(一个知沧州,一
个平阳府都统制)。先澄清一个流传比较广的错误,金瓯缺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故意把
刘锜当成了刘仲武派去青唐做质的儿子,实际上去的是刘锡,刘锡还为此升了阁门邸侯
(这是一个常见的荫职官,有点类似大汉将军,岳云等很多将门世家子弟都是从这个职
位起步的,刘锜是后来宣和年间受高俅的推荐担任?: 酥暗模A跷撕笠环缢常
ㄑ自曛字荩诒狈匠中挚菇鸨茏谠?/高
间过青州而不入直赴行在,刘锡自己说是因为青州人心惶惶所以不入城,我个人有点怀
疑。按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一十九)和建炎要录的共同说法,淄州和济南都曾向沧州
求救,都曾看到金军骑兵的烟尘而误以为是沧州的救兵,最后都因为沧州不发救兵而投
降。呵呵,实在是够戏剧的... 阅读全帖 |
|
a***k 发帖数: 563 | 36 顶!
原路(麟延路已失)。这五路的统制官分别是刘锡,孙渥,赵哲,吴玠和刘锜,刘锡为
都统制。这里面作为富平之战的关键人物刘锡和赵哲,一般史料并不多见,生平作为模
糊,但可以说他们俩的行为
了刘锡外还有一个刘锐,可以确定的是刘锜是九子(宋史刘锜传),其他兄弟的名字和
排行都散佚了。刘锡和刘锐应该年纪比较大,因为他们的官位比较高(一个知沧州,一
个平阳府都统制)。先澄清
间过青州而不入直赴行在,刘锡自己说是因为青州人心惶惶所以不入城,我个人有点怀
疑。按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一十九)和建炎要录的共同说法,淄州和济南都曾向沧州
求救,都曾看到金军骑兵的
入了他的军中,随张浚一起回到了他已经离开多年的家乡。刘锡官位不低,又是西军出
身,张浚没什么犹豫就推举他担任了熙河经略使,成为了方面大员。曲端遭贬以后,刘
锡作为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
有些斩获,高宗在南京当兵马大元帅的时候就面过圣,很得高宗的欢心。后来还曾经作
为副使出使过金国。建炎二年,建州再次兵变的时候,叶侬叛军席卷福建,并一度攻入
浙江。赵哲作为主要的领兵
路经略使全部换成了武人,之前的环庆经略使王似熙河经略使王倚泾原经略使席贡秦凤
经略... 阅读全帖 |
|
w****j 发帖数: 5581 | 37 赞!
史版多出这种东西才名副其实。
原路(麟延路已失)。这五路的统制官分别是刘锡,孙渥,赵哲,吴玠和刘锜,刘锡为
都统制。这里面作为富平之战的关键人物刘锡和赵哲,一般史料并不多见,生平作为模
糊,但可以说他们俩的行为实际上才是富平之战的决定性因素,而这其中又有不少疑团。
了刘锡外还有一个刘锐,可以确定的是刘锜是九子(宋史刘锜传),其他兄弟的名字和
排行都散佚了。刘锡和刘锐应该年纪比较大,因为他们的官位比较高(一个知沧州,一
个平阳府都统制)。先澄清一个流传比较广的错误,金瓯缺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故意把
刘锜当成了刘仲武派去青唐做质的儿子,实际上去的是刘锡,刘锡还为此升了阁门邸侯
(这是一个常见的荫职官,有点类似大汉将军,岳云等很多将门世家子弟都是从这个职
位起步的,刘锜是后来宣和年间受高俅的推荐担任? 酥暗模A跷撕笠环缢常ㄑ
自曛字荩诒狈匠中挚菇鸨茏谠?高
间过青州而不入直赴行在,刘锡自己说是因为青州人心惶惶所以不入城,我个人有点怀
疑。按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一十九)和建炎要录的共同说法,淄州和济南都曾向沧州
求救,都曾看到金军骑兵的烟尘而误以为是沧州的救兵,最后都因为沧州不发救兵而投... 阅读全帖 |
|
x*******n 发帖数: 969 | 38 老猪的很多事情都是传说,所以只好是据说了,七捉七放和安居平五路无法证实,却也
不好证伪,但很符合老猪的人物形象设定。
宋史我还在学习中。很多文章对范老夫子在西夏的所为评价很差,我觉得他有点李鸿章
裱糊匠的意思,做法也有点后来万里搞的“要吃米找万里”的意思。 |
|
m********y 发帖数: 21909 | 39 以前认识一个学宋史的博士,她告诉我说,她入学考试的题目是“论王安石变法”占总
分的70%, 我当时脱口而出,这个题目我也能答。她说,这个题目可以来考中学生,可
以用来考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当然也可以作为博士论文来写。听了
她的话,我就不再开口说自己也能答题了。
看中学考题想到的。 |
|
t******o 发帖数: 2792 | 40 出身农民史,后来偏向经济史,人口问题早期也有涉猎。
手头一本邓广铭的宋史专题,人口一章清楚的指出每户传统上按5人计,秦晖在文中明
明说了。
说本文说“人”不说“户”,还说只提过三次户太少是大大的硬伤云云挺可乐的。
的。 |
|
f****i 发帖数: 9419 | 41 是吹毛求疵吗?你去查查蒙元交战,宋末元初多少人人口(也就是扑灭了南宋四川抵抗势力之后的人口统计,时间是元世祖至元27年的统计,不得不加这一句,不然估计又要开始弄拧了,别搞到元初是还没攻下南宋的时候开始算。看看元朝从南宋继承了多少人),元末人口多少,清统一的时候人口多少?是不是又是数据错漏?你再看看宋史的人口变化?我不去给你列了。中国一共多少个朝代?他列了多少朝代的数据?到了宋末元初,他真那么公正咋到了这儿就只举例四川,不说全国死多少多少人了?话说,这个例子虽然举的偏颇,给人感觉很猥琐,但是我都不认为这是硬伤,为啥?四川元初的那个数据有出处,还靠谱。起码时间没写错呀。
按照你不是硬伤的说法,那么我就说1946年是全国一统了。或者我说中国1949年的时候的人口采用1939年的人口数据说是5.17亿也没错?没差多少年呀,是吧?你能承认我这个说法,那么确实文章里面这些数据引用不是硬伤。
我就是不爱举例子了,不然是就俩个例子吗?
还有,我哪句话说了“比如啥战乱时期上千万的人口减少一定是统计问题”这个观点了?我哪里哪句话否定战乱会大量减少人口了?我一直说的是减少的比例没作者搞得那么骇人听闻吧?再加... 阅读全帖 |
|
x*****u 发帖数: 3419 | 42 挑战蔡伦:西汉造纸术比蔡伦早了两三百年?
2011-08-03 15:06 看历史
李杨
地下不断“挺身而出”的证物,揭示了蔡伦之前的造纸术,一次又一次地颠覆着千
余年来的“历史定论”。
直到今天,对蔡伦造纸说,仍然有着不同的表述。
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2011年5月播出的人文历史纪录片《纸的故事》,延
续传统提法说,“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中,造纸术被认为是典型的技术发明,它的发明者
是东汉的蔡伦。”
然而,当下正在中学使用的历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课本《中国
历史》,则使用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说法。书中写道,“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
出土了一张纸。这张纸又薄又软,纸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据考证
,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
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
那么,蔡伦到底是纸的发明人,还是改进者?
■ “纸”墨官司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纸是蔡伦(?-公元121年)发明的,主要是根据《后汉书》的
记载。
《后汉书·蔡伦传》说:“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14923 | 43 老金没抄吧?
宋史列传里有:“ 有郭靖者,高桥土豪巡检也。吴曦叛,四州之民不愿臣金者,弃田
宅,推老稚,顺嘉陵江而下……靖时亦在遣中,至白厓关,告其弟端曰:吾家世为王民
,自金人犯边,吾兄弟不能以死报国,避居入关,今为曦所逐,吾不忍弃汉衣冠,愿死
于此,为赵氏鬼。遂赴江而死。” |
|
h*****9 发帖数: 6643 | 44 宋江 - 历史上的宋江
宋江与《水浒传》中的一些杜撰出来的人物不同,历史上确有其人。很多史书、文人笔
记里头都记录了关于宋江的一些零星记载。《宋史》上记载宋徽宗宣和三年(1122年)
,“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今山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
知州张叔夜招降之”。《东都事略》中也提到一名为候蒙的官员,曾向皇帝上书建议“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不若赦江,
使讨方腊以自赎,或足以平东南之乱”。 |
|
|
F*********g 发帖数: 429 | 46 翻翻宋史就知道了,貌似很多人在被册立为太子的时候,给换的名字,用一些不常用的
字。 |
|
i***z 发帖数: 7508 | 47 赵构的信金朝保留下来了, 宋史不载。
突厥没有保留典籍文档的习惯阿。还是后来李靖攻打突厥时毁尸灭迹了? |
|
i***z 发帖数: 7508 | 48 《靖康稗史箋證·宋俘記》稱,宋徽宗“入國後,又生六子八女”,“別有子女五人,
具六年春生,非昏德胤”。也就是說,宋徽宗被俘後,他的女人們共生了十九個孩子,
其中“六子八女”是宋徽宗的骨血,而“別有子女五人(大都被殤)”則是金人的種。
《宋俘記》是金人所著,在涉及宋徽宗顏面方面,未免毫無顧忌,但這更提升了它的可
信度。如此算來,宋徽宗被俘前後,生三十八子,四十二女,共計八十個孩子。
那麽,這八十個孩子的命運如何呢?先說皇子,北宋滅亡前,三十二個皇子中有七人夭
逝,剩下的二十三個皇子(不含趙構),連同後來出生的趙極、趙柱、趙檀等六個皇子
,與宋徽宗、宋欽宗一起做了亡國奴;至於四十二位公主,除“恭福帝姬生才周,金人
不知,故不行”(《宋史·公主傳》)得以幸免外,其余的要麽夭折,要麽死於顛沛,
要麽成為金人的戰利品,供人奴役或淫樂,最後均不知所終。破巢之下,焉有完卵?!
他的公主一个外,都很惨的。 几年就被搞死了。 |
|
h****t 发帖数: 632 | 49 来自葛书
在《普天之下》中我做过如下结论:
公元前221年以前,中国处于分裂状态,经过了一二千年的发展,到这时建立了以中原
为中心,以华夏族为主干的集权政权,但同时还存在着其他自治政权。 此后有一千余
年的时间内,存在着一个以秦朝疆域为基础的中原政权(在找不到确切名称的情况下,
姑且依惯例这样称谓),其版图时有盈缩;其余时间则分裂为若干个政权,但自治的政
权始终存在。
中国真正的统一是在1759年实现的,持续了81年。1840年后中国又进入了局部分裂或分
裂的阶段,至今还没有结束,真正的统一还有待完成。
所以对中国而言,分裂、分治的时间是主要的,统一的时间是短暂的。对中原王朝而言
,统一的时间略少于分裂的时间。但元朝以前分裂时间多于统一时间,元朝以后则基本
上是统一的。
在《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以下简称《启示》)中我进一步作了说明和具
体计算:
如果以历史上中国最大的疆域为范围,统一的时间为八十一年。如果把基本上恢复前代
的疆域、维持中原地区的和平安定作为标准,统一的时间是九百五十年。这九百五十年
中有若干年,严格说是不能算统一的,如东汉的中期、崇祯后期等。
如果以秦始皇灭... 阅读全帖 |
|
w****j 发帖数: 5581 | 50 嗯,是一个人物的下落问题,俺宋史小白,记不清是哪一位了。好像确实是个难对付的
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