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 发帖数: 368 | 1 余臆之,財源有四:
一曰籠絡士族,如劉玄德攬法孝直而入蜀、魏晉之重用門閥。又如魯子敬:“周瑜為居巢長,將數百人故過候肅,並求資糧。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肅乃指一囷與周瑜,瑜益知其奇也。”
二曰屯田,如曹孟德之定都許昌而興屯田。
三曰鹽、鐵、冶銅,或委之大賈、或置有司以專其利。
四曰征賦、劫掠、賞賜。所得或用以擴軍精兵,或用以收買反間、許人以封地食邑,又复收其利于戰,循環以往,兵員財貨源源無匱竭也。《史記 陳丞相世家》載陳平請行反間以疑項王,“漢王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黃金四萬斤者,非虛言其數則即銅耳,蓋沛公入咸陽得于降秦耶?
有其二三者王,四皆備者帝。 |
|
m********1 发帖数: 368 | 2 余臆之古代舉事建國之財源,略有四:
一曰籠絡士族,如劉玄德攬法孝直而入蜀、魏晉之重用門閥。又如魯子敬:“周瑜為居巢長,將數百人故過候肅,並求資糧。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肅乃指一囷與周瑜,瑜益知其奇也。”
二曰屯田,如曹孟德之定都許昌而興屯田。
三曰鹽、鐵、冶銅,或委之大賈、或置有司以專其利。
四曰征賦、劫掠、賞賜。所得或用以擴軍精兵,或用以收買反間、許人以封地食邑,又复收其利于戰,循環以往,兵員財貨源源無匱竭也。《史記 陳丞相世家》載陳平請行反間以疑項王,“漢王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黃金四萬斤者,非虛言其數則即銅耳,蓋沛公入咸陽得于降秦耶?
有其二三者王,四皆備者帝。
又,余聞張鳴論辛亥書云,起義軍武昌府庫所得,逺胜孫文歷年所募得:
“非常幸运的是,瑞澂留给起义者的,是一座有大量现金和武器的城市。藩库[布政使的财库]里有存银一百二十余万两;铜币局存现洋七十余万,银八十余万两,铜元四十万;官钱局有铜元二百万,官票八百万张,未盖印的官票两千万张,洋元票二百四十万张,库银二十万两,现洋三十万元,湖北财政存款总计有四千万余元。而且,汉阳兵工厂里,还存有大量的报... 阅读全帖 |
|
S*******C 发帖数: 7325 | 3 ☆─────────────────────────────────────☆
StationCC (Test) 于 (Fri Oct 22 06:18:54 2010, 美东) 提到: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从现在看应该都是很重要的吧,一个曹操和袁绍的决战,对北方局势影响甚大;一个是
孙刘两家成功击溃曹操,为三分天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虽然不完全;夷陵之战则使蜀
汉元气大伤,再无伐吴的举动,算真正奠定三分天下。
不过这几次战役,我觉得偶然性都很大,不知道这种偶然不是必然的。官渡之战若无许
攸来降,曹操粮草不够一月之用,曹操必败,所以许攸的投降很重要,这个太偶然了;
赤壁之战若不是曹军舰船相连,周瑜哪里有用火攻的机会?这个也太偶然了;夷陵之战
刘备的失利也有偶性。
或许也是必然?袁绍不知人善任,“见小利而亡命,做大事而惜身”,失人心;曹操北
方士兵不习水性、不适应南方的气候,不过所谓习水性也只是渡过长江而已,不知曹操
为何不从陆上取之;刘备缺乏人才?
我总觉得三国中三个较为重要的战役偶然性很大,或许是天数吧。
☆─────────────────────────────... 阅读全帖 |
|
e********3 发帖数: 18578 | 4 历史版怎么总有人喜欢走极端?说一个地方治安“更”好,是不是举出几个治安好的甲地也有犯罪,哪怕只是治安不好的乙地的犯罪率十分之一,就能说明甲地治安不好了?
罗马有夷三族,夷九族的法律吗?灭门在中国是战略性肉体消灭敌人的手段,历史上有太多记载一口气政治迫害杀几千甚至几万亲戚,士族,家臣,部曲的例子。
而罗马的政治斗争中,杀对方男人天经地义,老婆孩子还是要给人留下的,毕竟也给自己留个后路,记得罗马一个皇帝,Servius Sulpicius Galba Augustus,就是因为大量杀害政敌的老婆孩子,而被人痛恨。
罗马帝国的贵族斗争两派大部分都在三族以内,很多甚至是亲兄弟,或者亲叔侄在两个阵营,怎么可能法律规定夷三族,夷九族? |
|
v*****s 发帖数: 20290 | 5 说的好像中国的贵族斗争不是在三族以内一样,靖难就是最有名的亲叔侄在两个阵营吧
,哈哈。
甲地也有犯罪,哪
怕只是治安不好的乙地的犯罪率十分之一,就能说明甲地治安不好了?
有太多记载一口
气政治迫害杀几千甚至几万亲戚,士族,家臣,部曲的例子。
自己留个后路,
记得罗马一个皇帝,Servius Sulpicius Galba Augustus,就是因为大量杀害政敌的老
婆孩子,
而被人痛恨。
个阵营,怎么可
能法律规定夷三族,夷九族? |
|
d****z 发帖数: 9503 | 6 你是想说,中国讲法制,所以灭门要定法律。罗马不讲法制,灭门不通过法律?
同学,你不是想跟我说,罗马没有灭门的事情吧。另外,你是不是真以为罗马,特别
是帝国时代,大家都是贵族亲戚之间的斗争吧。
还有,收养政敌的子女的事情,你现在知道中国也有了?
真正看历史,其实大家都差不多。非要整得好象西方很普世,中国很不普世。这就是
扯淡。还非要搞出来解释为何中国不普世西方普世,这个就更搞笑了。
甲地也有犯罪,哪
怕只是治安不好的乙地的犯罪率十分之一,就能说明甲地治安不好了?
有太多记载一口
气政治迫害杀几千甚至几万亲戚,士族,家臣,部曲的例子。
自己留个后路,
记得罗马一个皇帝,Servius Sulpicius Galba Augustus,就是因为大量杀害政敌的老
婆孩子,
而被人痛恨。
个阵营,怎么可
能法律规定夷三族,夷九族? |
|
a****r 发帖数: 1486 | 7 也就是说,实际上,以这些(韩赵魏燕齐秦,等等)国名,或者说地名为氏的,实际上
大部分都不可能是贵族出身??或者说,大部分跟王族其实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吧,毕竟
所有国家都被灭了,包括秦国,而且一般的国民肯定还是大多数吧。
國家未亡之時,沒有氏。遷移或者亡國後,如果成爲士族,使用先祖所居地名或者現在
封邑爲氏的情况,在春秋至少是存在的。 |
|
m********1 发帖数: 368 | 8 足下所說有一定道理,不過根本原因可能並不在于薩摩過于强大。竊以為如果不是因爲“版籍奉還”的問題的話,明治政府保持各種力量的平衡比打壓其中某藩更明智。
藩政的輿論導向常常也是分派系的,無法一概而論。敝人以土佐藩在大政歸還時期舉個例子,說明這一點。土佐有想要通過和長州薩摩結盟,然後盡量少流血地逼迫幕府把政權還給天皇的(山內容堂公和幕府交情非淺,兵戎相見面子上說不過去),也存在中岡慎太郎、板垣退助等武力討幕派。後藤象二郎一方面與薩摩達成密約,另一方面又於回到土佐之後上書容堂,壓抑武力討幕派的聲勢,將藩論導向大政歸還的和平革命路線。
明治政府急于實施的許多政策尤其是“版籍奉還”“逐步废除士族特权”,無异于卸磨殺驢,直接侵犯了各藩保守勢力的利益,即便是在當初擁護天皇的西南四强藩也同樣遇到極大阻力,薩摩藩的輿論導向對此是比較分裂的。西鄉隆盛雖然是功臣,此前明治政府急于改革,頒布了許多命令,西鄉却大多不服從。他的身份,首先也是薩摩島津家的家臣,不論是顧慮從屬身份,還是念在島津齊彬、島津久光兄弟昔日的恩情,不願意入仕朝廷跟從朝廷的意志來“削藩”,甚至不願意自己的聲望蓋過藩主。一向開明的島津久光此時的反... 阅读全帖 |
|
m********1 发帖数: 368 | 9 过江侨姓:王,谢,袁,萧
东南吴姓:朱,张,顾,陆
山东郡姓:王,崔,卢,李,郑
关中郡姓:韦,裴,柳,薛,杨,杜
代北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
见到类似《北朝隋唐源氏家族研究》的文章,文末顺带提问北朝隋唐的代北源氏与日本源氏的关系,不过除了源寂大和年间(827 - 835) 出使新罗事以外没有考证出结果来。不知道有没有人写文章专门考证论述过? |
|
C********g 发帖数: 9656 | 10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147
易中天
主讲嘉宾:易中天(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办:国际关系学院,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时间:2011年5月23日(周一)晚19点-21点
地点:国际关系学院学术交流中心礼堂
主持人:李蓬勃(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副主任)
主持人:今天我们很荣幸地请到了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学者易中天教授来我校做一次
学术讲座,现在有请易先生登场。本次讲座是文化与传播系特色专业建设中的系列讲座
之一。首先请文传系主任高红玲老师致欢迎词。
高红玲(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主任):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非常
荣幸的邀请来了大家热切期盼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老师,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文化与
传播系对易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说起易老师,恐怕没有同学不知晓,易老师在
“品读三国”中幽默的话语,在“汉代风云人物”中独特的视角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今天易老师第一次来到我们学校,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能够亲耳聆听易老师论道
,是我们大家的荣幸。对于现... 阅读全帖 |
|
h***i 发帖数: 89031 | 11 首先要确定事实
然后再搞动机
杀人得刀,指纹在那里
陈寿的动机
一个是荆州士族集团的共同利益
一个是写史要鼓吹儒家做人标准的道德需求 |
|
r****p 发帖数: 1854 | 12 同意你的论点,但是论据里面几个细节值得探讨一下。
关于蒙元拒绝汉化,我不觉得完全是因为还没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先进。相反,他们在征
服中原之前(或者基本同时)的西征过程中,已经见识到其他相对发达文明(伊斯兰,
欧洲), 所以“眼界”高了,和之前的拓跋鲜卑,后来的满清那种乡下人进城没见过
世面的心态是不一样的。我在这里无意争论,当时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相比谁更先进
。我只是对当时蒙古人心态的一种揣测。
例如说,同样是被征服民族,色目人是地位仅次于蒙古人得的第二等公民,汉人比起来差
了好几条街。所以马可波罗之流小人得志。
关于满清,我不觉得他们是在完全融入汉族。具体分析,他们的行为有三类:自己汉化
,汉人满化(剃头留辫子),满汉分离。
主观上,他们还是在尽量保持一些自己的民族特性,例如上层人士还是说满语。最起码
, 他们没有当年北魏孝文帝那种不说汉语就罢官的强制性措施(孝文帝此举大概只有
后来天朝的英语四六级和学位挂钩的政策才能媲美)。社会上层人士,满汉通婚还是少
之又少( 我说的是正妻,小妾不算)。孝文帝当年可是给几个弟弟都包办婚姻,强迫他
们迎娶汉族士族大户的女儿,原来的鲜卑王妃一律降成妾... 阅读全帖 |
|
h***i 发帖数: 89031 |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airi (搞一个女机器人当情妇),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把满人入关根日本入侵相提并论的就不要费劲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29 14:47:04 2011, 美东)
日本人掌握了现代工业,用现代教育和动员组织大批军队,打了8年也才占据了半壁江山
满人就靠几匹马,很快就横扫了
为什么,因为满人是中国人,中国的士族认可他们 |
|
m********c 发帖数: 13337 | 14 而且士族掌握了近80%的土地,是掌权派不敢得罪的势力。有点儿类似美国英国法国的
犹太大银行家,哪国总统都惹不起。 |
|
s***e 发帖数: 421 | 15 贵族制度不是没有,是被历史反复淘汰了的。
秦以前的贵族分封制搞得天下大乱。
到汉末南北朝,也有很多新贵族涌现,但是历史再一次把他们淘汰。
看看南北朝的那些世家门阀的发展演变就知道了,结果是出身贫寒的有才能的不得任用
,而贵族在政治上一代不如一代,搞得国力日穷,社会矛盾逐步积累,不稳定因素越来
越大。
贵族的出现,确实对科学文化的繁荣发展有好处,但是一个缺乏流动性的社会是不能长
期维持的。
到隋唐时用科举来选拔人才,这对提高社会公平,维持稳定更有利。
当然科举后来演变成无聊的八股也是走到另一个极端,但还是比举荐贤良,比‘上品无
寒门,下品无士族’更公平更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
|
w*********n 发帖数: 126 | 16 宋朝:世界"近代化"的序幕
作者:孙隆基 ■ 编辑/题图:回廊主人
写这样一个大题目,在一篇文章里只能作一个"长时期"的综观,看能否整理出一些头绪
解释中国今日的处境。千年之交是结这种长阶段总帐的恰当时机,公元两千年之初中国
是世界领先,至千年之末中国已沦为"落后国家";这个千年又可分为两半,前五百年中
国领先,后五百年中国逐渐落于西方之后。"五百年风水"是转了,但未来这五百年会否
轮流转,我们拭目以视。
只将中国与近代西方比较,仍然有西方中心论的余味。因此,本文亦注目中国本身的发
展规律并和西亚南亚的发展相呼应,还涉及内亚洲与中国有关的千年动态。至于本文的
比重,是偏重较不为人熟悉的前五百年,近五百年较略。
宋朝:世界"近代化"的序幕
公元一千年,正值宋朝第三位皇帝真宗咸平三年。宋代中国是世界近代化前奏的说法,
不限于内藤湖南一流的日本学者。当代美国的比较历史家麦克尼尔在《权力的追求》中
也说:"本书的假设是:中国在一千年前后转向市场调节的行为颠覆了世界史的一个关
键性的平衡。我相信中国的例子启动了人类的一个千年探索,去发现在协调大规模行为
这一点上,从价格和私人或小团体(合伙...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26222 | 17 一、姓氏源流
安(ān)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孙安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
,黄帝有子昌意,昌意次子名安,住在遥远的西方,曾经自立为“安息国”,成为自行
为政的国家,长时间跟中原没有关连,其子孙以国为姓,称为安氏。一直到汉朝时,才
重归中原,我国开始有了“安”这个姓氏。
2、出自以国名为氏。唐代有“昭武九姓”之一,以其原“安国”国名首字为氏。
3、出自他姓或赐姓安氏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下同),北魏时有鲜卑安迟氏改为安姓者。
② 唐时安禄山由康姓改为安姓。
③ 明朝时有元人孟格、达色等被赐姓安。
④ 唐时有回鹘人、奚人,明、清彝族沙骂氏、村密氏、吉巴氏及其它少数民族中
安佳氏、阿尔丹氏、德力根氏、安帐氏等众多别姓改为安姓者。
★★得姓始祖:安清。黄帝有子昌意,昌意次子名安,远古时被封于西戎,后建立安息
国(古安息国,在中原的西方,距离长安一万多里,汉书称其为西域大国)。汉武帝时
,派使者到安息国,始有往来。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安息国太子清,字
世高,其父驾崩后,不愿... 阅读全帖 |
|
r****p 发帖数: 1854 | 18 很抱歉,动笔之后才发现越写越多,所以第一集分作上下两步,先把上部发上来。
虽然说是从孝文帝迁都开始,但是我觉得还有必要大致介绍一下鲜卑拓跋部落的历史。
一来是为了完整性,二来在这些大背景下,能够对后来北魏的汉化有一个更全面地了解。
鲜卑拓跋部落,原本栖息在大兴安岭东麓一代的大鲜卑山。东汉时期,随着北匈奴的败
走, 蒙古高原的出现的真空很快被鲜卑人占据。拓跋部也在拓跋力微的带领下,于三
世中叶左右向南迁移到了盛乐(内蒙古的和林格尔一带)。他们与中原王朝有记载的接
触最早大概是,261年(曹魏景元二年,司马炎篡魏前夕),拓跋沙漠汗作为质子来到
洛阳。所以大概可以推测,在此之前拓跋力微应该就接受了曹魏的某种封号。
拓跋部落继续和后来的西晋也保持了比较好的关系,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时期参与了中
原内战,首领拓跋猗迤名义上接受了西晋的大单于封号。这时候拓跋部的势力范围进一
步扩张到了山西北部地区,进入了长城以南, 形成了北边的盛乐, 南边的平城两个统
治中心的格局。到了拓跋什翼犍时期,正式建立代国,和当时的前燕有姻亲关系。
应该说拓跋什翼犍是一代英主,只可惜生不逢时,当时前秦统一北方的势头已经是不... 阅读全帖 |
|
|
|
|
g***j 发帖数: 40861 | 22 如何才算世族?
要祖上做官几代?
还是祖上从一开国就得是当官的? |
|
|
|
a***e 发帖数: 27968 | 25 其实春秋战国因为征战,对能力的淘汰很残酷,门阀制度已经开口
找了一堆没出身或者没落人家的牛人当相国将军,老夫子也不甘寂寞了很久
不过主流还是门阀养食客,没出身的当了高官很容易不得好死
秦汉大一统就猛开倒车了
席。 |
|
w********9 发帖数: 8613 | 26
可以冒称。
一代以后,可以号称。
松一点,世代,两代以后。
严一点,世世代代,四代以后。
哈哈。
定义不明啊。我想,望族的第三代就可以了吧? |
|
a***e 发帖数: 27968 | 27 族谱拉出来最上面一个不是黄帝的都不算
这么说来刘备还算靠谱? |
|
|
w********9 发帖数: 8613 | 29
你看的期间太短了。楼主又在问历史范围更长的”世族“。我前面已经列了历史上有过的一些例子。那样冒称宗室后代,只是为了好听或有好名声而已,不一定就会得实际利益。西南的那类事也是类似。 |
|
r****p 发帖数: 1854 | 30 巾帼作家(本来想说美女作家,但是考虑到美女作家这个词已经被赋予了太多新的含义
)如此高产,实在让我等惭愧。最近工作比较忙,第二集只写了一半, 且先发上来。
公元494年,也就是孝文帝迁都后的第二年,第一次南征的机会来了。
这一年南齐宗室西昌候萧鸳先后杀了萧昭业,萧昭文两个皇帝, 自立为皇帝也就是齐
明帝。南齐雍州刺史曹虎写信给北魏表示不承认萧鸳,要叛齐降魏。东晋以来,南朝政
权设置了很多侨州侨郡用来安置从北边迁来的难民。还是用原来的地名以增加乡土归属
感,只是具体地点已经和原来大不一样了。南齐的雍州就是这样的一个“侨州”,治所
其实在襄阳。北魏也干类似的事情,甚至还有“广州刺史”这个官职,不服不行。不知
我天朝为何不借鉴古人智慧,设置台湾省长,钓鱼岛县长,南沙行政专员等职位。一来
可以解决闲置干部上岗就业问题,二来也可以昭示领土主权。
孝文帝知道后大喜,这并非是没有道理的。从整个南北朝历史上看,除了最后隋灭陈那
次是北方完全在实力上占有压倒性优势,另外几次北朝大规模向南的领土扩张其实都是
利用南朝内乱的机会。刘宋末年宗室自相残杀,淮北地区完全彻底的送给了北魏。侯景
之乱后南梁内部四分五... 阅读全帖 |
|
a*****4 发帖数: 3081 | 31 明末问题比清末严重的多。首先是天灾让老百姓活不了,这个动摇了国家基础,其次朝
廷的收入又都被士族中间全贪了,想干点啥也干不了。外加部队待遇奇差,导致没有战
斗力。那真叫内忧外患。清末完全是自己把自己玩死了,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就是没
科技,自己闭关搞的,也没有战斗毅力,真心想打,天天夜袭,或者等雨天出击,也不
会败的那样。要是当时也有严重天灾,清朝早就下台了。明末朝廷要是能有出清朝的战
争赔款那些钱,也不会输。为啥清朝朝廷有钱那?因为他把全国人都当奴隶养,自己是
主子,钱还不是大把大把的,明朝的皇帝想搞点钱,一堆大臣就出马了,不可与民争利
啥的。要是把清朝放明朝那位置上早就完蛋了。 |
|
h*h 发帖数: 27852 | 32 两汉唐宋(辽金)元明清,作为普通百姓,清朝恐怕是最好的吧?汉家士族有理由对满
清不满,其实他们对普通汉族百姓并不比满清贵族更好 |
|
h*h 发帖数: 27852 | 33 中国基本所有朝代都是士族不上税,何谈“中国古代不是不想向富人收税”
其实向富人收税的理由很简单:能者多劳,减少兼并,建立和谐社会 |
|
l**k 发帖数: 45267 | 34 如果只是士族不收税,还可以勉强支持。明朝连商人的税都不收就杯具了
力量
年也 |
|
e********3 发帖数: 18578 | 35 清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
的一次重要改革。源于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普遍实行。其主要内容为废除人头税,此
后中国人口迅速增长,客观上是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
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所以无地的农民和其他劳动者摆脱了
千百年来的丁役负担;地主的赋税负担加重,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缓和了土地兼并;
而少地农民的负担则相对减轻。
摊丁入亩,也是一个解决士族偷税逃税的好办法,事实上也起到了合理分配社会税赋的
作用,对清朝早期的康乾盛世功不可没。 |
|
W******i 发帖数: 187 | 36 谁说士族不上税啊。税按土地人头收,再大的地主,他家的人头也只有那么多,雇农佃
农都不算,土地面积他可以隐瞒。这就造成实际收得少于该收的,财富被地主私吞。皇
帝们可没少为收这些地主的税动脑子,但凡强势一些的黄帝或大臣都加强对富人收税,
无奈强势的少,强势又有能力收上来就更少。 |
|
|
h*h 发帖数: 27852 | 38 士族富得流油却不上税,农民被税收和天灾逼得活不下去。富人通吃,穷人被吃,文官
唯以党争为重,明朝实际上亡于士大夫的贪婪和无能 |
|
h*h 发帖数: 27852 | 39 士族不上税,一直是历朝的重大问题。清朝摊丁入亩具有革命性意义,所以清末得以和
平过渡。 |
|
h*h 发帖数: 27852 | 40 古代话语权在士族手里。现代人读史,不能简单看古代结论,要看具体事实 |
|
h*h 发帖数: 27852 | 41 中国历代士族无不富足幸福,百姓只有惨和更惨,官本位+儒家就是这样。无怪乎中国
几百年就要大灭绝一次 |
|
h*h 发帖数: 27852 | 42 官办士族营吧
北宋妇女地位高,还是继承来的胡人传统 |
|
w*******4 发帖数: 361 | 43 确实就没见几次成功过。。。
桓温北伐,虽然收复洛阳,可惜被皇帝和南方士族猜忌。。。用的都是自己家族的士兵
,力量被牵制,终于没有成功。
祖逖谢安等人北伐,同样。。。
刘裕北伐,取得了一些成绩。让胡族闻风丧胆。灭掉了几大帝国,但是因为各人野心太
大,急于称帝。。。坏了大事。
刘义隆北伐,虽然有20年的元嘉之治,可惜准备草草,被王玄谟等人坏了大事,况且还
是遇到拓跋焘。。。
后来南朝政权更替,宋齐梁陈,都试着北伐。。。没有一次成功收复北方。。。只怪鲜
卑族太过强大,整个北朝基本都是鲜卑各个部族(拓跋、宇文等)的施展力量的舞台。
不过南朝也不赖,长江天险,让北方人一筹莫展。上帝之鞭!
哎。。。都是私心、猜忌惹的祸。舍整个民族于不顾。 |
|
|
h*h 发帖数: 27852 | 45 中国各个朝代,直到当今后清,都是士族损国自肥,无权阶级劳动者被过度盘剥,这样
的制度是无法长治久安的。 |
|
h*h 发帖数: 27852 | 46 这个对策是明朝人不可能想到的,而且因为士族的阻挠,是不可行的
我说的,是宋朝加强版,是可行的 |
|
s****7 发帖数: 2507 | 47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央集权的需要,是选士制发展的结果。
隋朝统一中国以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
一系列的改革,而首先着手的就是官制和与官制密切相关的选士制度的改革。因为:第
一,要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把选用人才的大权集中在中央政府手里;第二,要巩固统治
,必须最大限度地网罗和笼络知识分子,为他们提供参政的机会;第三,全国统一,封
建官僚机器日益完备,必须选拔大量的适应封建统治需要的人才来充任各级吏员。这样
,被地方官员操纵的察举制和被士族所操纵的九品中正制显然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隋
文帝正式废“九品中正制”。至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始置进士科,一般认为,进
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到唐代,科举逐渐成为定制,宋、元、明、清,历
代相袭,在中国历史上推行1300年之久。
(二)科举的科目
科举与以往的选士制度有承袭关系,但又有重大区别。最突出的区别是,以往的察举和
九品中正制都是以主管官员的推荐作为选士的关键,所以又统称荐举;而科举则是以统
一考试的成绩作为选士的基本依据,所以考试是科举的核心。
唐代科举分为常科和制举两类。常科是固定时间举行的... 阅读全帖 |
|
o**n 发帖数: 1249 | 48 可真正的高门士族政治是在隋唐之后随着科举制的盛行才逐渐消失的。这期间,曹操、
刘裕等都没能改变这个状况,连北朝的胡人政权也是胡人贵族和北方残留高门的天下。 |
|
m******r 发帖数: 4351 | 49 高宗才不是怕他哥哥回来,回来又能怎样,无权无势力的架空还不容易,咋玩都成
他怕的是岳飞变成第二个刘裕
刘裕,出身贫寒,一直打着兴复晋室的旗帜,讨桓玄平后秦南燕,攻灭孙恩卢循起义也
有点和岳飞平灭钟相杨幺相似。虽然他没有士族的出身资本,但是凭着军功,在军队和
民间都积累了巨大的政治声望。刘裕本人非常节俭,还不是像王莽那样装出来的,人家
就是土人本色,当了皇帝还睡破床,穿布衣,最关键的,"财帛皆在外府,内无私藏"
而且,刘裕这个人一直伪装的特别好,大家都没想到连刘裕这样浓眉大眼的竟然也会叛
变革命。刘裕在篡位之前在家里召集众大臣透漏口风,大家竟然都没缓过味来,只有一
个智商特别高的,虽然不明白,但是没有走,在门外立了半宿,看着满天的斗换星移,
终于大彻大悟, 就敲门,刘裕心说,我等了大半夜,可算有一个明白人,人生没白活。
傅亮就说了五个字:"我想回京城。"刘裕啥也没说,也来五个字:"你要多少人",傅亮
还是五个字:"几十个就够"。真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刘裕之后谋朝篡位的又有所不同,往往有一些比篡位者本人更热心的手下。为什么要篡
位,是因为原有的政治格局满足不了手下的胃口。
如果岳飞不死,北... 阅读全帖 |
|
J*******l 发帖数: 133 | 50 中国的历史,就是文明不断被摧毁与重建的历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但秦朝仅仅存在了15年就灭亡了。经过一番楚
汉相争之后,刘邦建立了汉朝。两汉一共长达400多年,如此长时间的稳定的统一王朝
,为中国人(或华夏人、汉人)这个群体的融合提供了条件。于是,汉民族以及相对统
一的汉语形成。
中国境内虽然方言众多,但自周朝以来,就有一种主导的语言。周秦时,这种主导
语言叫做“雅言”。西汉时期则称作“通语”。西汉的首都在关中,也就是现在的西安
一带,所以西汉通语应该是继承自周秦雅言的关中话。到东汉则迁都至现在的洛阳一带
,当时的“洛语”则上升为了官话。魏晋继承东汉则不用多言。
西晋末年,匈奴等五胡在晋室内乱之时攻陷洛阳,史称“永嘉之乱”或“五胡乱华
”。“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中原汉人纷纷南渡,越过淮河或更越
过长江。这些侨民主要落户在了现在的江苏、安徽、浙江等省,晋室也迁至现在的南京
。这些中原士族同时也把洛音也带到了江淮一带,与当地土著的吴语产生交融。而此时
的中国北方则是一片种族混乱屠杀的状况直至最终形成汉胡混血政权。中国就这样一分
为二,形成了长达近3...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