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 发帖数: 4351 | 1 林彪是现代中国的孔子
·《文汇报》·
孔子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林彪是现代中国的孔子。他们说的话一样,做
的事一样,罪恶目的也一样,都是妄图开历史倒车。反孔与尊孔的斗争,实际上是前进
与到退、革命与反对革命的斗争,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批林结合
批孔,是广大革命人民同林彪反党集团进行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进一步深入,是意识
形态领域里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一场进攻战,是批判林成反革命的修
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这场斗争,将使我们更好地掌握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为了开展群众性的批林、批孔斗争,我们汇编了这组资料。
1.林彪的反党政治纲领和孔孟的复辟倒退路线
孔子是反动的、腐朽的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代表,他的政治路线是复辟日益崩溃的奴
隶制度,把历史车轮拉向后退。他提出“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的复辟奴隶制的反动纲
领,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鼓吹奴隶主专政的“仁政”,恢复奴隶制的经济
基础,扼杀新生事物,叫嚷“正名”,推行愚民政策,施展虚伪的手法,无所不用其极
... 阅读全帖 |
|
o**n 发帖数: 1249 | 2 呵呵,不知道合不合周礼。按周礼,吃饭规矩真多,不能自己加调料,不能大口吃,不
能用手抓肉骨头啃,不能剔牙,等等。。。 |
|
d*****n 发帖数: 3084 | 3 即兴发挥的,刚吃完饭,当打嗝。
文武成王周公这些人的东西都是帝王的理论,一般百姓按说没有资格去研究学习的,至
少也得是贵族才有资格。孔子么在但是怎么也是个贵族,孔父嘉是宋国公室的,所以孔
子能有机会做官。像孟子也是贵族后裔,不过那时候已经没有意义了吧。
在中央集权的王朝时间,这些后世的读书人总是需要学习这些治理国家的东西的,总不
能说学习大王的理论吧,就算周公也是后来帝王所最忌讳的吧,后来几千年还能有几个
叔叔能那么有权?
所以,就把孔子抬出来了,其实他只是老师,教大家学习帝王的理论。但是说孔子的东
西就能在封建伦理上站的住脚。
另外么,儒家其实是周礼里带了私货的,周的狄戎色彩,很多东西孔子看不惯的。所以
儒家比起周礼来,少了血性。
儒家能流传下来,其实就是因为其理论中的帝王之术,如果不是能给帝王作伥,那恐怕
也就跟萨满教一样偶尔到宫里跳跳大神而已。从殷人开始到孔子,那些人最擅长的就是
类似哭丧之类的东西! |
|
R*****d 发帖数: 1148 | 4 ☆─────────────────────────────────────☆
z1786428 (偶然间破碎) 于 (Thu Mar 10 19:21:14 2011, 美东) 提到:
貌似从汉代开始小麦才开始大面积推广,那么秦以前黄河流域中国人的主食是什么,小
米吗?
☆─────────────────────────────────────☆
Ranma (ranma 1/2) 于 (Thu Mar 10 19:21:54 2011, 美东) 提到:
嗯,不食周粟
☆─────────────────────────────────────☆
oIin (olin|mMITogether) 于 (Thu Mar 10 19:24:12 2011, 美东) 提到:
肉酱拌小米饭,没鲜肉的时候就吃腊肉。不知道青菜是怎么做的,应该是炖着吃的,那
时铁器不普及,炒不了菜。
☆─────────────────────────────────────☆
Ranma (ranma 1/2) 于 (Thu Mar 10 19:24:43 2011, 美... 阅读全帖 |
|
r****p 发帖数: 1854 | 5 蒙前任斑竹Reynold错爱,以及希望我继续保持“神勇状态”的鼓励,我打算献丑在写
一点东西,和大家交流,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对我前面的拙文还有些印象的各位,也许发现我比较关注南北朝,尤其是北魏的历史,
这个确实不假。我对北魏历史的兴趣,大概还要源自小时候外婆教我背三字经。三字经
总体来说通俗易懂, 大部分内容不需要太多地解释当时我也能够明白,唯独这一句
“北元魏,分东西”
很是让我困惑,当时我问外婆,他们到底分的是什么东西?外婆笑着给我解释了。再加
上下一句“宇文周,与高齐”, 我才知道原来在历史上还有这么一段波澜壮阔,精彩
跌宕的“后三国”时期。其中涌现的文臣武将,刀光剑影,智谋心机,丝毫不逊于街头
巷尾所熟知的那部三国演义。
本来我的野心比较大,打算写一个孝文帝之后北魏,名字也打算用一个比较煽情的那种
, “帝国黄昏“,“河阴落日”之类。开始准备材料才发现,自己实在没有那个水平和
精力。尤其是 东西魏几次惨烈的大战,不可能忽略跳过去。更何况已经有不少通俗笔
法的历史作品,例如《悠悠南北朝》,《后三国风云》等对这段历史进行了精彩的描述
。...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
|
v******s 发帖数: 272 | 7 春秋时代的百家中的几大家根本就是捡周朝建立时的
思想残羹,再互相融合而已,没啥创新。要说周文王
周公才是中华文化创始人。
孔子:礼崩乐坏,要恢复周礼,主张的是什么?周礼!
老子庄子:论道?道德经?就是易经的读书感想嘛,
易经谁最初整理的?周易,周易!
其他几个杂家之后就没成气候。墨子的自然主义和共产
主义倒是现在有相应了,可惜不现实。
法家那几个让西方搞了,但要看看西方能熬过几个朝代,
才两百年,还不能说明问题。
儒道思想皆始于周。道还更早,伏羲悟出来的。
做梦都要找周公,神人。 |
|
t******o 发帖数: 2792 | 8 hh不是还说了周礼么。
“凡丧.王则张帟三重.诸侯再重.孤卿大夫不重。”
三重门很可能就来自这个三重帐幕。
他读书不求甚解,把两个“三重”放在一起理解起了个书名不是很自然的事。
而且说文注上说重古代只有平声没有去声,“重”在礼记周礼中该怎么读,是zhong2还是chong2谁能说得清,谁能斩钉截铁就说chong2就是读错了。 |
|
t******o 发帖数: 2792 | 9 韩寒说了“三重”引自礼记和周礼
现在看是两个读音
我是说先秦时,礼记和周礼中“重”有可能是一个读音。
作者有权利选择一个读音为书命名。
我可没说“难道平声就一定要念chong2?”
我楼上是说不知道当时读chong2还是zhong2,
你说的zhong1当然我没有证据否定。 |
|
h*******r 发帖数: 909 | 10 孔子是复辟周礼,所以如果在周礼中找到孝的源头不会让人奇怪。比如,百衣考(发音
。具体写法忘了)和周文王这对父子,能否看作孝文化在周的代表呢? |
|
m******r 发帖数: 4351 | 11 不是人种
不过一个成熟的技术和制度一般还是需要一个有一定基数的人群
比如文字的话,一两个人传播就比较费力
这个人群不一定多大,几万人(假象的商),几千(假象的周)
其实想推论或驳倒周的外来说的,也许可以在周礼上下点功夫,周礼挺烦琐,一套一套
的。 |
|
n********1 发帖数: 165 | 12 这个论证完全不convincing啊。首先,夏商与先周文化都是部族文化,只不过前两者
最先以所谓的“国家”形式出现。商周是并存而非继承关系,文化异质的现象很自然。
你说的第二点和第一点直接相关。周文化的高度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完备的“周礼”制度
决定的。周礼的空前优越性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周文化对商文化的非继承关系,所谓的文化断裂性
不可避免。你一定要用继承的眼光来看待两种并存竞争的文化,自然会凭白生出所谓“
异质”,“断裂”之感。即便在主体文化的继承前提下,制度的飞跃在华夏历史中也屡
见不鲜,例如从周制到秦制。以你的观点,暴秦夹在周汉之间恐怕更加匪夷所思。对于
最后一点,我前文中已经说了,先周之前,华夏主体族群并没有真正形成。无论是中原
的商,还是偏戎狄的周,也包括东夷部族,都是融合前的华夏各族群中的一支。地理位
置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
|
r****p 发帖数: 1854 |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rose 讨论区 】
发信人: crdd (装神弄鬼), 信区: Prose
标 题: 南北朝历史小说- 金指环01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7 16:15:43 2012, 美东)
公元499年春夏之交,河南南阳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
夜色中的北魏大军沿着沔水(1)扎寨延绵十数里,黄龙旗所环绕的中军大帐更是灯火
通明,皇帝元宏斜卧在大帐中央的床榻上。他虽然脸色苍白双手枯瘦,但是双目炯炯有
神,看似平和柔弱的目光却透露出一股坚毅。他将床榻四周所站立的众人来来回回的扫
视几遍后,最后定格在一个一身戎装的老年将军身上。
“广阳王辛苦了。你且说说,前方战事如何?”元宏虽然声音微弱,但依旧语气里透露
着似乎是能够洞察一切内心的威严。
这位戎装的老年将领便是广阳王元嘉,他浑身泥浆,花白的胡须上已经分不清是汗水还
是雨水。元嘉连忙回奏道,“启奏陛下,老臣奉旨率军赶到均口截断齐军退路。果不出
陛下所料,陈显达等率残兵败将从这里突围。臣率军掩杀,齐军大溃,丢盔弃甲,投沔
水而死者无数…”
元宏打断了他的话,说:“且慢,广阳王说率军掩杀,难道说被陈显达等突... 阅读全帖 |
|
v*****s 发帖数: 20290 | 14 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相当见功力,以虢国为线索,对西周和春秋早期的历史很是梳理
了一番。原文未完,链接如下
http://www.cctvdream.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
虢国是在西周乃至春秋早期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国家。它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周王室
权威的兴衰。然而后人对于虢国的印象却十分模糊,主要停留在三十六计的“假道伐虢
”与成语“唇亡齿寒”之上。《左传》中仅有虢国零碎的记载,不成体系。《史记》中
给陈、杞这样的国家都留有世家,对于虢国这样对周王室来说意义非凡的重要国家却没
有专篇叙述,可见司马迁所看到的史料也是十分有限。
它的创始人名为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周文王的弟弟,简称为二虢。相
比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太公望吕尚、毛伯郑这些政治明星来说,二虢却显得异常
低调,无论是传统的《尚书》、《逸周书》,还是最近清华简中关于西周的文献,都没
有记载他们是如何辅佐文王,也没有记载他们在武王伐商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甚至
连名字也没有流传下来,只知道排行为仲和叔。我们按常理推测,他们应该是文王的二
弟和三...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15 除权臣,清君侧,复天皇正位,这不是复古么?
至于政策,这是六经注我,和我注六经的区别。
随便考证以下,都是古已有之。
比如普及教育,这正是周礼的政策。
周礼说”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晚婚晚育也有了。 |
|
T*******x 发帖数: 8565 | 16 原文地址:一个差点被种族灭绝的民族。。。作者: 畫者一劍
四,汉武帝,奴化教育,裹着糖衣的愚民政策的开山鼻祖.
很多人认为汉武帝伟大,理由是开疆拓土.但如果没有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三朝皇帝行
黄老之道为他积累下来的巨大的国家财富,国民财富(人民如果不富,想刮也刮不出钱来)
,尤其是处心积滤的培育的数量巨大的军马,他最多只能是隋炀帝式的人物,这三朝皇帝
并不是不想打匈奴,也不是打不过匈奴,而是匈奴人的游牧性决定了我们很难征服他们.
原因上面的文章已讲过.战争必然久拖不决.从文,景帝处心积滤的大量培育军马也可以
看出,他们一直在作一劳永逸的征服匈奴的战争准备.并不是像大家以为的那样懦弱.而
决定开战后,又任人唯亲,竟然把军队交到文盲和半文盲手中,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此人
绝非雄才大略之人.用志大才疏比较准确.好在中国军队当时的战术素养还在,手下的属
将还保持着专业水准,可以及时的提出建议和忠告.才没有搞出覆军辱国的事情来,但这
支近三十万清一色的骑兵的战果还不如李牧那支步骑兵混编的残军.这更与李靖征服东
突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靖用兵仅十万骑,其中仅一次性在战场上斩俘的突厥骑兵既达
十多... 阅读全帖 |
|
a****r 发帖数: 12375 | 17 你有一点搞错了,不是汉武帝任人为亲。
是那些牛人打出来后,才成为汉武帝的亲戚。为什么这样,刘邦立下来的教训和规矩。
原文地址:一个差点被种族灭绝的民族。。。作者: 畫者一劍
四,汉武帝,奴化教育,裹着糖衣的愚民政策的开山鼻祖.
很多人认为汉武帝伟大,理由是开疆拓土.但如果没有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三朝皇帝行
黄老之道为他积累下来的巨大的国家财富,国民财富(人民如果不富,想刮也刮不出钱来)
,尤其是处心积滤的培育的数量巨大的军马,他最多只能是隋炀帝式的人物,这三朝皇帝
并不是不想打匈奴,也不是打不过匈奴,而是匈奴人的游牧性决定了我们很难征服他们.
原因上面的文章已讲过.战争必然久拖不决.从文,景帝处心积滤的大量培育军马也可以
看出,他们一直在作一劳永逸的征服匈奴的战争准备.并不是像大家以为的那样懦弱.而
决定开战后,又任人唯亲,竟然把军队交到文盲和半文盲手中,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此人
绝非雄才大略之人.用志大才疏比较准确.好在中国军队当时的战术素养还在,手下的属
将还保持着专业水准,可以及时的提出建议和忠告.才没有搞出覆军辱国的事情来,但这
支近三十万清一色的骑兵的战果还不如李牧那支步... 阅读全帖 |
|
T*******x 发帖数: 8565 | 18 原文地址:一个差点被种族灭绝的民族。。。作者: 畫者一劍
但汉武帝做的最大的坏事还是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自幼家贫,交不起好老师的学费,
只好师从一些无名之辈,在一个人才辈出的伟大时代,却成了一个庸人.孔子一生所学是
一整套繁复的周礼和音律等皮毛功夫,而当时最值钱的学问,富国强兵之道,是一窍不通
的.所以会昏庸的以为,只要大家学会了那一整套繁复的周礼,明悉了尊卑关系,就解决了
所有社会问题.其思想核心就是克己复礼,即认为每个人都克制住自己想改善自己生活的
愿望,各安本份.作奴才的安安心心的作奴才,作主人的好好当主人.就能够建立良好的社
会次序.具体的讲就是三纲五常,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不需要问为
什么,因为他们的地位比你们高.尊卑关系决定了你必须要服从,而且是无条件的服从.
这是对下硬的一手,而对于上,则只有仁的道德的软要求.至于不仁怎么办,则说君可以不
君,但臣不可以不臣,也就是说就是一个万恶的人当君王,即便他要你去死,你也必须安安
心心的作奴才,必须安安心心的去死.并且为这些无理的说教和要求给你戴上很多高帽子
,称这是一种无上的美德,你做到了你就是圣贤了,就是... 阅读全帖 |
|
t**t 发帖数: 27760 | 19 “行周礼者为华夏,拒周礼者为夷狄”
这是老祖宗定的 |
|
J*******3 发帖数: 1651 | 20 泽东为什么要反孔 看看巴金的原作——
春秋时代,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如火如荼的奴隶起义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夺
权斗争,猛烈冲击着奴隶制统治的基础;失败的奴隶主阶级,千方百计企图恢复自己失
去的“天堂”。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
就在这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孔丘,
于公元前551年出生在鲁国(今山东)。孔丘排行老二,所以又名仲尼,祖先本是宋国
贵族,父亲孔纥是个破落的奴隶主。
孔老二念念不忘自己是奴隶主贵族的后代,他从小迷恋贵族老爷的生活,喜欢用小
碗小盘做祭。
从十五岁起,孔老二就下死劲学习周朝奴隶制的典章制度,学习奴隶主贵族的“六
艺”(礼、乐、射、御、书、数),梦想将来出人头地,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孔丘切望结交有权势的人,一步步爬上政治舞台。有一次,鲁国新兴地主阶级分子
季孙氏设宴招待宾客。刚死了娘的孔老二,认为自己是贵族后代,不顾身上披麻戴孝,
也赶去参加宴会。
还没踏进季孙氏家门,季氏的家臣阳虎迎头给他一顿臭骂,把他赶下台阶。孔老二
意识到,新兴封建社会势力抬头,奴隶贵族就要倒霉。他咬牙切齿... 阅读全帖 |
|
P*****T 发帖数: 292 | 21 原文参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04113d0101oxp3.html
清华简《耆夜》为伪作考 姜广辉 付赞 邱梦
本文考证清华简《耆夜》为伪作,理由是:一、简文载周公致毕公诗,开头一句是“戎
服”,考“戎服”概念晚出,大约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军旅之衣称为“韎韐”,公元前
650年左右称为“均服”,公元前550年左右称为“戎服”、以“赑赑”叠字作为修饰语
直到唐代才有。二、简文两次见“祝诵”词汇,考先秦古籍只单言“祝”或“颂”,不
言“祝诵”或“祝颂”。宋代学者作文献研究,分析文辞、文意,始立“祝颂”之目。
三、简文载周公酬武王祝诵诗,开头一句是:“明明上帝,临下之光。”前一句首见于
晋人诗句,是歌颂上帝的;后一句首见于宋人诗句,是歌颂宋帝的,这两句诗乃是现代
人集句,非周公原创。四、《蟋蟀》一诗原载《诗经·国风·唐风》,先秦季札和孔子
都认为此诗反映唐尧节俭遗风。简文则说《蟋蟀》一诗为周公所作。考《诗经》三百零
五篇皆曾被谱曲,十五国风属于民谣,地域不同,音亦各异,豳有豳音,唐有唐音。假
如是周公所作之诗,必定会被乐师谱... 阅读全帖 |
|
j****c 发帖数: 19908 | 22 他要恪守周礼就必须要搞分封,但那时候已经不像西周时期有大片的荒蛮的地方可以拿
来分封,只好在自己的王畿内搞裂土分封。平王东迁的时候,天子在成周的王畿还算挺
大的,然后越来越小,最后只剩三万人口了,还要把王畿一分为二分成东周和西周,结
果最后天子只能寄居在西周公的领地上。。。
其实东周那时候已经意识到这个两难境地了,要维持周礼就要搞分封,但搞了分封就注
定会越来越弱 |
|
w**********i 发帖数: 847 | 23 你的民族历史观实在糟点太多狭隘偏激,我都不知道从何处给你科普了。。。
华夏大地祭天地的仪式从五帝时代一直贯穿到封建制度解体,期间无数次增改完善,历
史源远流长,这个过程有几千年之久,就一个满服娱乐性质的表演,就让你信念崩溃直
接抹杀祖宗祖制的功劳了?何况正宗的孔庙祭孔你不去看,跑天津看,真不知道你G点
何在?
我虽然不是什么专家,但好歹祖宗的祭礼祖制怎么延续的也能考古出来,
周代祭天礼制是“圜丘祀天”与“方丘祭地”;
汉代起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祭天仪式基本一直尊崇周礼;
五胡乱华过程中,从周代延续下来的郊祀制度掺入了一些民族传统礼仪;
唐代祭天礼也基本延续汉代礼仪,因为女性地位的提高,皇后也开始参加;
宋代祭天在圜丘合祀天地后,加入了特赦仪式赦免囚徒,和对祖宗神像行“恭谢礼”。
明代初期于南京建大祀殿,明成祖永乐年间迁都后,营建北京宫殿,仿照南京的形制,
建立了天地坛,包括在正阳门南建大祀殿,即现今天坛主体建筑祈年殿,合祀天地,到
世宗时又于大祀殿之南另建圜丘,恢复了洪武时期天地分祀的旧制。
清朝的天地合祀也是根据明代礼制改进,据《清史稿》,清世祖沿明制,于顺治三年(
1646)命令... 阅读全帖 |
|
p********i 发帖数: 12365 | 24 不知道周礼写的时候,男人的平均寿命是多少?
这在古代都是乱世时期临时性的措施。非长期有效。
儒家正统《周礼》是“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
|
b****a 发帖数: 4465 | 25 中国金融史之换视角检据与思考
三多
序曲(一)中国古代的黄金
中国古代的黄金是多是少?看你相信什么了。你要是信实物呢,那么从三代到二汉,
古墓里没多少金器。春秋之前尤少,且多为小饰物,耳环什么的。同样的耳环,有
金制的,也有铜制的,杂放的一起。说明1, 黄金不多,不然不会用铜,2, 金,铜
等贵,不然不会将二者同放一处,让死者带走。你要是相信史书呢,中国古代大大
地有金。光西汉皇帝历次赏赐黄金总计达90万斤,大概237吨。王莽收全国之金,亡
国时史书载明了尚有六,七十万斤,160多吨的样子。
那么好,东西呢?哪儿去了?各路神仙都在瞎猜。有说佛像镀金用去的,有说埋下
去挖不出来的。这些也就是一听而已,当不得真。佛像镀上去的,到了乱世可以刮
下来,埋得下去,自然挖得出来。有多少古墓是没有被盗过的?再说事急埋下去,
被挖出来的青铜礼器有多少?三,五十公斤的黄金有被挖到过吗?一起都没听说过。
既然史载有过大规模地使用黄金,那么一定会有文物出土。不然这个史载就不能相
信。例子现成有。战国时楚国拿黄金做过制式货币,称爰金,史书上记的分明。实
物历代都有出土,还出土了铸币的范。史书实物二相对应,清清... 阅读全帖 |
|
d****z 发帖数: 9503 | 26 弄个假人,孔子都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可见研究周礼最权威专家认为,即使用
象人的东西陪葬也是违反周礼的。 |
|
G****r 发帖数: 5579 | 27 http://www.guokr.com/question/562860/
商纣王被推翻不是因为爱妲己 是因为拒绝活人献祭”这个说法是真的吗?
标签: 历史 考古学 修改
商纣王被推翻不是因为爱妲己 是因为拒绝活人献祭。 孔子传授周礼说:“夏后氏祭心
,殷祭肝,周祭肺。”。鼎原本的作用就是烹人牲献祭用的,是最庄重的礼器。小鼎主
要用来煮人头,人心,人肝,人肺,大鼎烹全人。因为周武王举行了活煮100人的超大
盛宴。所以孔子说,周礼是最庄重的。..... |
|
C*******r 发帖数: 10345 | 28 文/新浪专栏 新史记 虫二
在秦以前,战车是战场的主宰,这种超级武器几乎在所有国家都受到重视。早在公
元前16世纪的迈锡尼时代,战车在希腊已很常见,但简陋得不成样子,其任务不过是将
骁勇的将领运到战场。希腊战车通常安有一个轻型底盘,在底盘上竖立起由弯杆搭成的
框架,框架之间用交织的皮革条连接起来,或用柳条编织成防护前胸和身体两侧的屏障。
严格来说,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车厢,车轮辐条不会超过8根,主要是两马牵引,
但也有四马的组合。那个时代的壁画告诉我们,希腊战车很小,无法提供足够的战斗空
间,在车上向敌人投枪或射箭只是偶然情况,大约公元前6世纪左右,战车突然从希腊
人的视野中消失了。希腊人有自己的军事理念,重步兵是军队的核心,良好的团队精神
保证了战斗力,而战车更像是消耗资源的大玩具。
战车既是复杂的运载工具,也是精密的武器,它是古代制造业的终极产品。大约在
公元前15世纪,埃及出现了由四匹马牵引的典型战车,车上配备一名驭手和一名弓箭手
;亚述战车防护力要强很多,虽然车上还是二人,但驭手可以用盾牌掩护弓箭手了;波
斯的战车则更加完善,车前装备了尖叉,以利于对付敌人坚强的方阵。
与这些对手...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29 人民日报1974年04月03日第3版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
孔丘其人,顽固凶狠却又十分虚弱,阴险狡诈而又极端腐朽。这是他所代表的没落奴隶
主阶级的本性,也是一切行将灭亡的反动阶级代表人物的共同特点。今天,彻底揭露孔
丘的反动面目,对于识别王明、刘少奇、林彪这一类政治骗子,反击开倒车、搞复辟的
逆流,很有意义。
开历史倒车的复辟狂
孔丘(公元前五五一——四七九年)生活的春秋末期,奴隶起义、平民暴动、新兴地主
阶级的夺权斗争,汇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把腐朽的奴隶制度冲得“礼坏乐崩
”,使整个奴隶主阶级面临灭顶之灾。新兴的地主阶级正在剧烈的阶级斗争中占领历史
舞台。
孔丘出身的没落奴隶主贵族家庭,在这个社会大变革中急剧地衰落下来。他的祖先原是
宋国的大贵族,后来搬到鲁国。到他父亲郰叔纥(郰音邹,纥音合)一死,孔家就更加
日益没落。孔老二从小接受奴隶主阶级的反动教育,年轻时就走上了维护和复辟奴隶制
的反动道路。阶级的衰败和家庭的没落,更使他顽固地、狂热地为恢复被夺去的“天堂
”而斗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就是孔丘终生的复辟梦想。它的集中表现,
便是一条“克己复礼”的反动政治...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30 陈玉成10万大军跟李续宾的5千人鏖战,最后是个勉强的“胜利”。
太平军号称奉的是洋上帝,可是军队编制却是按照从来没有在实战中使用过的三千年前
《周礼》里面所说的编制方法——《周礼》在秦始皇焚书时烧光了,汉代复原的是一些
人脑子里记下来东拼西凑的,有些可能根本就是他们虚构的。
这种编制方法,实战时不可能好用。
湘军的编制,却是按照戚继光打倭寇的长期实践获得的经验加上2、300年来的发展和湘
军本身的特点而设置的,机动灵活,开合自如,击败10倍于己之敌,毫不费力,太平军
只有超出20倍以上,才能勉强打败湘军。 |
|
g******t 发帖数: 18158 | 31 这是程浩对丁进的商榷,也就是叫板驳斥
清华简《耆夜》篇礼制问题释惑——兼谈如何阅读出土文献(程浩)
摘要:清华简《耆夜》中“饮至礼”的仪注与《仪礼》之“燕礼”确有不合之处。这是
因为《耆夜》所记是西周王室的礼制,与《仪礼·燕礼》反映的诸侯之礼不应该放在同
一层面进行讨论。基于传世礼书建立的知识体系并不能覆盖周代礼制的全部,以所记仪
节是否符合传世礼书记载来判定清华简的真伪未必合适。在讨论出土文献反映的新问题
时,要对现今已不得见的佚失文献进行充分地考量,避免使用不加限度的“默证”。我
们阅读出土文献,不能以现有知识体系作为检验其真伪的唯一标准,更不应该因其有违
“经说”而产生先入之见。
关键词:清华简 《耆夜》 《仪礼》默证
《学术月刊》2011年第6期刊布了丁进先生的文章,就清华简《耆夜》中的礼制问题提
出了七条疑惑,并进而对其真伪进行了质疑。[①]《耆夜》是清华简中较早公布的一篇
,学界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讨论。其间虽有学者怀疑《耆夜》并非周初实录,但还未有
将其写定年代推至战国[②]以下者。丁进先生语出惊人,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关注。然细
读丁文,笔者发现其中仍有许多可商之处。今特撰...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8158 | 32 这是连续剧第三季,姜广辉、付赞、邱梦燕等人对程浩的商榷
清华简《耆夜》为伪作考
本文考证清华简《耆夜》为伪作,理由是:一、简文载周公致毕公诗,开头一句是“口
口戎服”,考“戎服”概念晚出,大约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军旅之衣称为“韎韐”,公
元前650年左右称为“均服”,公元前550年左右称为“戎服”、以“赑赑”叠字作为修
饰语直到唐代才有。二、简文两次见“祝诵”词汇,考先秦古籍只单言“祝”或“颂”
,不言“祝诵”或“祝颂”。宋代学者作文献研究,分析文辞、文意,始立“祝颂”之
目。三、简文载周公酬武王祝诵诗,开头一句是:“明明上帝,临下之光。”前一句首
见于晋人诗句,是歌颂上帝的;后一句首见于宋人诗句,是歌颂宋帝的,这两句诗乃是
现代人集句,非周公原创。四、《蟋蟀》一诗原载《诗经·国风·唐风》,先秦季札和
孔子都认为此诗反映唐尧节俭遗风。简文则说《蟋蟀》一诗为周公所作。考《诗经》三
百零五篇皆曾被谱曲,十五国风属于民谣,地域不同,音亦各异,豳有豳音,唐有唐音
。假如是周公所作之诗,必定会被乐师谱上雅乐或豳音(豳为周之旧邦),而不会被谱
上周族人并不习惯的唐音。还有,《蟋蟀》若真是周公于伐耆...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8158 | 33 岳麓书院房顶
清华简《耆夜》为伪作考
本文考证清华简《耆夜》为伪作,理由是:一、简文载周公致毕公诗,开头一句是“口
口戎服”,考“戎服”概念晚出,大约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军旅之衣称为“韎韐”,公
元前650年左右称为“均服”,公元前550年左右称为“戎服”、以“赑赑”叠字作为修
饰语直到唐代才有。二、简文两次见“祝诵”词汇,考先秦古籍只单言“祝”或“颂”
,不言“祝诵”或“祝颂”。宋代学者作文献研究,分析文辞、文意,始立“祝颂”之
目。三、简文载周公酬武王祝诵诗,开头一句是:“明明上帝,临下之光。”前一句首
见于晋人诗句,是歌颂上帝的;后一句首见于宋人诗句,是歌颂宋帝的,这两句诗乃是
现代人集句,非周公原创。四、《蟋蟀》一诗原载《诗经·国风·唐风》,先秦季札和
孔子都认为此诗反映唐尧节俭遗风。简文则说《蟋蟀》一诗为周公所作。考《诗经》三
百零五篇皆曾被谱曲,十五国风属于民谣,地域不同,音亦各异,豳有豳音,唐有唐音
。假如是周公所作之诗,必定会被乐师谱上雅乐或豳音(豳为周之旧邦),而不会被谱
上周族人并不习惯的唐音。还有,《蟋蟀》若真是周公于伐耆行“饮至”礼时即席所作
,当时辛公甲、作册... 阅读全帖 |
|
C********w 发帖数: 1724 | 34 TG 自 20-30年代的血雨腥风中艰难生存下来,靠的就是 机诈,变通,不循常规,和
顽强的生存能力。一直没搞明白, 当时那样一批 湖南,江西 人,一群没多少墨水儿
的泥腿子,怎么最后就问鼎中原了。
看了 《楚国八百年》,才明白这些荆楚后人身上的这股子蛮劲,原来是从他们老祖宗
那留下来的。当初这些楚人,之所以不为中原文化圈所接纳,除了他们身上的那股 野
蛮之气,更重要的是他们不遵守 “周礼”,很多事不按规矩出牌。 湖北人现在还有句
口头禅 “不服周”。 虽说春秋无义战,但诸侯之间的战争,还是有一套 军事游戏规
则 要双方遵循,比如不杀俘,不伤平民 等等。楚国人动不动就搞个偷袭,使个计谋
什么的,完全功利性,以胜利为唯一目的。 虽然赢了战争,但输了信用。 难怪 孔子
一直呼吁要守住周礼,对当时破坏规矩的 孬人孬事,破口大骂。
相比当下的中国,TG用自己的发家史也给世人树了一个类似的榜样,即为了达到目的,
可以不计手段。然而,中国的长治久安,最终还是要靠规则和秩序的建立。 这一点,
孔子的认识 远远超前了。
---- |
|
B****s 发帖数: 5731 | 35 首先,你说的都是周礼,商礼和周礼也不见得就要相同,商讲究兄终弟及,就和周不一
样。
第二,说伊尹自立也不见得伊尹就真是谋反篡位,伊尹放太甲之后,可以是自立为摄政
,那么不同的史官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他反正没有改国号,也没有废掉太甲,
只是暂时剥夺王权而已,作为三朝元老,开国功臣,管教一下不成器的小皇帝是应该的
,不能算篡位。那也有人可以认为他大权独揽,还搞假节,赐九锡之类,实质上就是篡
位。太甲多半是认为被篡了,但是他的后人也可以认为不是。武士彟有啥功劳,如何可
以与伊尹相比。多尔衮还搞了皇上的妈呢,年代久远了顺治的后人不也想开了。 |
|
G****r 发帖数: 5579 | 36 儒家的核心是礼, 儒家的礼就是等级制度君君臣臣, 具体到只有贵族才可以打猎吃肉
听音乐。 春秋时期, 周王朝和诸侯贵族们日趋衰弱, 这周礼也就衰了, 孔子无非就
想复这衰败了的周礼。 ”仁义“为孟子所加, 因为孟子的战国时代, 要复礼已经不
可能。
法家也讲礼, 但法家讲的礼是指礼法。
国 |
|
G****r 发帖数: 5579 | 37 先秦时期中国文话的精华就是道墨法三家, 儒家就是文化糟泊。
西周盗国后搞得”周礼“就是从西周到春秋末的500年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的原因。战国时期, 虽然战乱, 但因为周礼完全被废, 所以社会进步很大。
自汉以来的独尊儒学就是中国2000年来发展缓慢的原因。 |
|
G****r 发帖数: 5579 | 38 商朝晚期, 中国的工商业已经很发达了, 可惜被周武王和姜子牙所破坏, 推行等级
分明的周礼并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后来孔子又把这害人的周礼发展成儒学。。。。。
。。 |
|
G****r 发帖数: 5579 | 39 商朝晚期, 中国的工商业已经很发达了, 可惜被周武王和姜子牙所破坏, 推行等级
分明的周礼并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后来孔子又把这害人的周礼发展成儒学。。。。。
。。 |
|
G****r 发帖数: 5579 | 40 要不是张良劝动了刘邦去祭孔, 这孔老二早就在二千多年前被人遗忘了。
张良为啥要去抬举孔老二? 因为老孔要恢复周礼。 恢复周礼是为张良复国(周王朝)
路上的一步棋。 |
|
m***e 发帖数: 428 | 41 张德信
朱元璋由贫穷的牧童到皇帝,尤其是他在与元朝和群雄的拼杀中,往往能出奇制胜
,逢凶化吉;他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才能,常常令 人叹为观止;他振兴破
败的雄心,反腐倡廉的执着,治世理乱的雄心,以及开规模、立条章、审形势、构框架
之中表现出来的局器宏阔、处事条理等等的较高文化素 养,无不使人惊服。然而,又
不得不使人产生怀疑:他的文化知识,以至深厚的文化素养,从何而来?如何聚积、升
华?他何以对传统文化有如此的认识与理解,等 等。本文拟由此入手,予以探讨,姑
为引玉之砖。
(一)
文化如积沙,越积越 厚。它沉淀了过往的经验与智慧。书册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文化必须通过长期艰苦学习而后得,因而一般是有闲者的专利品。文化人,或地主阶级
知识分子,就是那 些有闲者中间的一个特殊集团。这个集团也正是封建王朝立法行政
的主要依靠力量。元朝政府推行民族压迫政策,维护固有习俗,固有治法,歧视汉人,
歧视汉文化 和汉族知识分子,使这些文人学士中的大多数仕进无门,岐路徘徊,不得
不隐身巷陌,和光同尘。这就使他们比较容易地卷进农民造反的大潮。大量落拓书生背
叛朝 廷,作贼作寇,是元末农民起义的一大特... 阅读全帖 |
|
h***i 发帖数: 89031 | 42 汉朝性的是周礼
周礼就是汉礼
你装作不是汉族人也没有用 |
|
m***n 发帖数: 12188 | 43 周礼当然就是礼仪道德。
和摩西律法一样,属于知行合一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孔子要恢复周礼,就和犹太先知要
重申律法一样。
礼和律法的本质都是要建立人的尊严。
现代人往往把道德看作一种首先是思想层面的东西,这是因信称义的思路。
但是古人则是知行合一的。
至于人殉什么的,只是体现了楼主的无知。 |
|
m***n 发帖数: 12188 | 44 孔子好像骂过晋国赵氏和秦国,因为他俩都在坚持人祭,说是咱商人自古以来的传统,
不可动摇。类似日本丹麦坚持杀海豚,说这是俺的传统文化。虽然规模已经很小了。但
是如此不遵守周礼,令孔子愤怒。赵鞅也厌恶孔子,孔子作春秋,对晋国,尤其是赵氏
,很有坏话。所以他也想杀孔子。
有意思的是,孔子自己也是东夷之后,商宋贵族的子孙,却倾心周礼,梦在周公。
下面从百度晋国吧拷贝:
----------------
(二)诱杀孔丘
这几年来,孔子一直带着他的一帮弟子在南方诸国寻找机会,但始终不能如意。前 493
年,孔丘失望地从陈国返回卫国,经过蒲地的时候,被蒲人围攻,几乎不免,最后答
应了蒲人的要求并与之盟誓——决不前往卫国。但孔子在脱险后立即赶往卫国,力劝卫
灵公伐蒲。考虑到蒲是卫国与晋、楚两个大国之间的缓冲地带,灵公最终还是没有出兵
。
看到卫灵公老迈无用的状况,孔子很是失望,发出慨叹:“要是有谁能用我,保证一个
月就可以看见成效,三年后必有大成!”正在郁闷,忽然接到晋国范氏的党羽、依据中
牟叛晋的佛肸的邀请,孔夫子砰然心动,打算来帮助佛肸了。这个打算立即遭到大弟子
子路的质问,孔子虽然还是有前往的意...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5 江西所出应国铜器铭文研究
1958年,江西余干县曾出土一件铜器《应监甗》,通高34.9厘米、口径22.4厘米,款足
高15.8厘米,足饰饕餮纹,口沿内壁铭文只有六个字:“应监乍宝尊彝”。这里的铭文
并不难解,其中比较有争议的是对应监的理解和地望问题。
对“应监”含义的理解,学术界目前为止大致有四种说法:
其一,是中央派往应国的监国者。
其二,是指应国君主,他先被封为应监,后发展为应候。
其三,是用来监督殷王朝的。
其四,应监是人名。
郭沫若先生在《释应监甗》一文中主张,这里的应监可能是“中央派往应国的监国者”
。
《应监甗》出土以后,学术界掀起了对西周监国制度的研究。西周监国制度开始于封商
纣之子武庚于殷之时。册封之时同时派遣武王的两个弟弟管叔与蔡叔前往殷地进行监察
。武庚、管叔、蔡叔三人同时肩负起监察殷代遗民的工作。这就是史书所称的“三监”
。三监的出现是西周监国制度和监国组织的系统化和具体化的开始。西周监国制度在本
质上无非是保障西周王权一体化的一种行政手段。
但是,应国的地理位置不该远到今天的江西余干。当然,李学勤先生在《应监甗新解》
一文中主张应国就在江西。此说恐怕和对应国的古...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6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述评
毫无疑问,金文研究在郭沫若先生(1892—1978)的旅日中国古代史研究活动中占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历史和公正地评价郭老在20世纪中国历史学领域的地位和突出贡献
,这肯定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大任。特别是在清末民初之际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罗振
玉老先生的《贞松堂集古遗文》、《贞松堂集古遗文补遗》、《贞松堂集古遗文续编》
、《殷文存》、《殷文存续》等名著接连出版,直至最后出现的《三代吉金文存》一书
成了中国古代金文研究图录类著作千古难得的经典文集,而他的学生、儿女亲家和友人
-----传统历史学的最后一位大师级学者王国维先生,却以横空出世的气魄,贡献给学
术界《观堂古金文考释》、《观堂集林》、《宋朝金文著录表》和《国朝金文著录表》
等惊世名作之后,两座丰碑竖立在那里,金文研究几乎成了当时学术界难于上青天的蜀
道、还有几个人愿意问津于此呢?!正是在这一冷酷的环境下,加之旅居日本的寂寞和
无奈,郭老开始了利用甲骨文、金文史料对中国古代社会和历史展开全新研究的治学里
程。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一书,就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
研究两...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dragonfly (小蜻蜓),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我最新考证出:孔子是绝食七天饿死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21 20:53:12 2017, 美东)
《史记 孔子世家》记载:明岁,子路死於卫。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
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
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
老孔反了一辈子殷商,推崇周礼(孔子的学识,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是殷商后裔,只是后
悔了,假托做梦的一种说词)。
突然间梦见自己是殷人后裔,死后埋葬的方式是不同于夏和周的。若是按周人方式葬,
愧对祖先,按殷商习俗葬,不合周礼。这可怎么办?
老孔愁坏了,想了七天,吃不下饭,也没想出办法来。
哭了七天,饿死了。 |
|
发帖数: 1 | 48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
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
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窃以为:孔子对仁的理解,非常玄妙,或者说,非常悬乎。
正因为如此,所以无法解释。非要解释,就是本文开头那一段。那一段的大意就是
:我孔丘要恢复周礼,我的主张就是仁。
由此可知,仁的实体,实际上是礼。
这个理念之诡异,不仅不能得到现代人的接受,也不能得到孟子的认可,然而有其
道理。孔子以为周朝的制度尽善尽美,所以无须改良制度,只需要认真执行。“认真执
行”的基础是道德,有道德的人才会认真办事。孔子比当今的道德家们更胜一筹,知道
道德不可能靠凭空鼓吹而来,那么怎么来呢?只能是从“礼”中来。“礼”从较弱的意
义上看,也是社会制度,道德要从这种社会制度中来。
至于孟子,与孔子相比,更接近于当今的道德家。本文开头第二段,虽然也提及礼
,但对礼和仁的因果关系并不敏感。
不过,我以为,这...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9 文字的继承是常态吧,这个另搞一套略难。
易经的起源大略是瞎编的,和孔子的关系大略也是瞎编的。
至于周原的甲骨(属于周人而不属于商人),大略是真的,只是一开始大家都不信
。:)
我觉得事情的关键,并不在于“谁的成分多”,而在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如果我们承认周人比商人落后,又不承认商周更替是文明劫难,(这两条大略都是
真的),那也就等于承认了周朝继承了商朝的文明。
但断裂仍然是实实在在的。
这就如同《讨粤匪檄》指责洪秀全践踏中国文化,而替洪秀全辩护的人却说:如果
说洪秀全践踏中国文化,为什么其军队阵法中运用了周礼?
运用周礼真的假的姑且不论,洪秀全等人所涉及的各种因素,绝大多数显然是中国
的。例如,他们总得说中文,用汉字,有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等等等等吧?
然而,这跟他们践踏中国文化并不矛盾。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作为旧邦,找旧的成分是很容易的,但新的成分更重要。只
不过,周的新是我们所接受的,而太平天国的新我们不打算接受罢了。
这不仅仅因为我们从文化上和血统上是周的后裔,也因为周确实有好处。别人不说
,孔子很清楚他在血统上是商的后裔,但却义无反顾地宗周。 |
|
h***i 发帖数: 89031 | 50 从周礼者为汉人
孔老二本人宋人,商人之后
秦也是商族的外围
这些后来都服从周礼,就成了汉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