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y 发帖数: 33185 | 1 犹如坚固岩,不为风所摇,
毁谤与赞美,智者不为动。
——《法句经》
为了人类的福祉,佛陀忘我地行化各地,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他的信徒遍布社会
的最高层和最低层。人们对他的爱是自发的,对他的尊敬是深厚的。国王和贵族、富人
和穷人、虔诚的民众或淫女,各阶层的善男信女,争先恐后地为他服务,从而使他崇高
的使命得以成功。富者为他慷慨出钱,建筑环境宜人的寺院,信仰虔诚的贫穷者,以谦
卑的方式表达他们的虔敬。而他却圆融平等地接受富人和穷人的供养,没有任何偏心或
偏见。不过,他对穷人或低下种姓之人施与了更多的悲悯。如同蜜蜂在百花丛中采蜜而
无损于任何花朵,他生活在信徒和支持者中,不给任何人带来一点一滴的不方便。各种
各样的供养纷纷向他飞来,而他却彻底无染无著地接受一切。
虽然他为人类服务的动机是绝对的纯洁,彻底的无我,但是在宣说和传播教法中
,佛陀不得不与强大的反对者作斗争。他受到刻薄地批评,公然的侮辱,以及无情的人
身攻击。这是其他宗教领袖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他的主要反对者就是外道之师及其追随
者。而他们的传统教法和盲目的祭祀仪式受到佛陀的公正抨击。就个人而言,他最大的
敌人就是他的姻弟和早期弟子提婆...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329 | 2 有一次,佛陀住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南郊的只树给孤独园。
一天,三十三天的统领释提桓因来见佛陀,劝请佛陀到三十三天为佛陀的母亲说法
,得到佛陀的默许。
隔了几天,佛陀心想:人间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四众弟子,有许多
是懈怠不十分乐意听法的,他们不努力使自己证果,也不努力求进步,我应当离开他们
一阵子,以重新激起他们对法的渴望。於是,佛陀离开给孤独园,以神通力来到三十三
天。
释提桓因看见佛陀来了,领着天众们迎接佛陀,向佛陀顶礼请安。
这时,佛陀又展现神通力,将自己的身体变大到一由旬,并隐其形,让人类即使以
天眼神通也看不到他。
佛陀坐在石座上,母亲摩耶领着许多天女们来礼见佛陀,释提桓因与许多三十三天
的天众,也都来礼见佛陀,围坐在佛陀的四周,准备听闻佛陀说法。佛陀的说法,先让
他们生起欢喜心,接着说布施、持戒等人天善行,再说欲贪是大祸患,是不清净的,应
当舍离。待他们能接受这些道理,有了听闻佛法的基础後,便开始宣讲苦、集、灭、道
等佛法核心的四圣谛。说完四圣谛後,在座的天众们,有许多即证得了初果。
说法完毕後,释提桓因问佛陀说:
「世尊!我应当以什麽类的食物供养如来呢?用人间的...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佛陀:和平的超级科学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16 11:33:55 2013, 美东)
以下是葛印卡老师在五月佛诞日对联合国所做的演说,这是纪念佛陀的出生,开悟与涅
盘的日子。
2002年五月,葛印卡老师到北美洲教导正法,并在四个月期间在35个城市演说。
可敬的法师们与爱好和平的朋友们:
我要感谢联合国与这次庆典的策划者,特别是缅甸与斯里兰卡的代表,让我有机会对可
敬的各位演说。
看到目前世界的情况,不禁让人感到悲伤。人类已经成为人类自己的敌人,杀戮不是因
为个人的仇恨,而是因为对方是属于不同的派系或族群,不同的人种或国家。如此残酷
的杀死无辜的人,连无助的老弱妇孺也不放过;现代科技也助长了悲剧,达到了史上前
所未有的残酷地步。因此,人类现在非常需要根本的改变,来保护人类免于受到这些源
自于负面情绪的罪恶所伤害。
这个世界已经染上了仇恨、焦虑与恐惧的疾病,需要一位杰出的医生来治疗。佛...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 前文论及释印顺与释证严接受而僭用“导师、上人”的称谓,已透露了一种看似
无知实为僭越的增上慢心态,或许未必“始而惭焉”,却不免于“久而安焉”;在信众
不绝于耳的崇敬声中,师徒二人僭此名号已习以为常,深心中的增上慢滋长坚固,乃至
后来更发展为“看见佛陀在人间”及礼敬、灌浴(膜拜、浴佛)“宇宙大觉者”。如此
之举,明显是将释印顺与释证严推为五浊末世新产生的两尊“佛”;只是,此二“佛”
不仅所“化度”的世界局限于当代的台湾,且只有印顺学派与慈济集团的信众相信。但
是,身为出家僧且具有社会影响力,若滥用佛的名号(角色扮演、自封自赏)而误导众
生,那就不只是小集团的家内事,凡是正信的佛弟子都有责任依佛陀之法教而如理公开
辨正之,以还我佛法之正义。
释印顺及其徒众之所以敢如此僭称,主要而根本的原因是释印顺主张大乘非佛说,
未曾真实信受佛语,对佛、法、僧三宝依自意而妄解,于是自行另创人本世俗化的“人
间佛陀”观;当释印顺否定了诸佛“无上正等正觉”的不思议圣性,而将“佛格”贬抑
为“人格”之后,则任何一位敦伦尽分、人格圆满的世间善人,只须有世俗“慈悲利他
的德行”,而剃发出家、广造书论,乃至... 阅读全帖 |
|
r****r 发帖数: 755 | 5 佛陀对食肉的看法
达摩悟陀长老着
简介
吃肉是一项很敏感的课题。世上有很多不同的言论,而每个都有可取之点,但未必每一个论点都是有智慧的。在这方面,我们姑且放下个人的观点而以豁达的态度去看一下佛陀的观点。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来是无所不知的。
我们需要引据佛经来讨论这个问题。因为佛在【增支部4.1801】里说,如果有僧人断言某某话是佛说的,那么我们必须把该僧人的话拿去与经藏和律藏对照一下。只要那些话的内容符合经藏、律藏里的记载,那么该僧人的言论即可被接受为佛陀的讲说。
另一个需要考虑到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引用那一部经典和律典呢?虽然佛教里不同宗派有其不同的阐释,但他们全都同意有四部汇集本是最早以及最有权威的佛说经典,它们就是长部、中部、相应部和增支部,以及几本小部。此外,这些早期书籍的内容都贯彻一致,充斥导向解脱的意味,而较迟流通的书籍却函蒇着矛盾的理论。
我们拿佛教所有不同宗派的律藏来互相比较,会发现南传佛教的律藏与其他宗派的律藏的内容其实是很相近。因此,我们将引用最早的佛经与南传律藏为我们讨论的起点。
(1)中部第55部经
这部经特别...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6 佛陀、菩萨、阿罗汉是什么意思?
佛陀、菩萨、阿罗汉是什么意思?这是佛教四圣法道中的三种,如果加上辟支佛的话,
就是十法界中的四圣法道,也就是佛、菩萨、辟支佛、声闻;阿罗汉乃是声闻法道的最
高果证,就是解脱道四果的阿罗汉。我们从“佛陀”这个名称来说明佛陀的功德无量无
边,因此可以有很多很多的名称来说明佛陀的功德;我们透过说明如来佛陀的功德,就
可以同时也一起来说明菩萨以及阿罗汉的功德及差别。
佛陀是古代印度梵文Buddha的音译,简称为佛。为什么称为佛?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
佛?首先要从佛的十号,就是佛陀的十种称号所代表的意涵来加以了解。佛陀的十号就
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
世尊。
一般来说,我们都是用佛陀的十号来说明,这是因为诸佛的通名就是这十号,一定
要十号具足,才能够称为佛陀、称为如来;如果少了任何一个名号的话,那就不能称为
佛陀如来了。我们常常看到经典中提到这十号的名称,例如在《阿含经》中的一段开示
,我们举出来说明。《阿含经》这样讲:“我今于此世作佛。如来、应、等正觉、明行
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53 | 7 佛经记载佛陀亲传弟子们的各类性侵
看佛教律典,佛陀在世时,他的僧团,他的亲传弟子们无恶不作。佛陀是个好老师还是
邪教教主?佛教僧团是求知修行的团体还是邪恶之徒的渊薮?现在一些邪教组织,教徒
的所有事情,包括性事的私生活都要向教主报告,佛陀的僧团也是如此,比丘们干了什
么事,要向佛陀报告,其中就包括僧众们的性行为。佛教的事情,不说不知道,一说吓
一跳。
在佛教而言,能跟佛陀生在同一个时代,亲耳聆听佛陀的教诲,成为佛陀的亲传弟子,
是极大的幸运。佛陀怎样跟弟们讲解性事的发了一些经文资料,再看下佛陀的教学成果。
下边是佛陀弟子们各种性行为的集合。
从佛教的律典可以得见,当时佛陀的僧团是如何的糜烂和变态。
有一比丘共二根女人行淫。有一比丘共二道合女人行淫。有一比丘共黄门行淫。有一比
丘共男子行淫。有一比丘共小儿行淫。 有一比丘作木女像行淫。有一比丘共象行淫。
有比丘以男根刺比丘口中。
上边这些是事实清楚的,还有佛陀的亲传弟子,在向佛陀报告性事时,隐瞒真相,把自
己说得很无辜。
有一比丘坐禅。魔女来至其前。比丘见生染著心。不觉起捉彼女。女便走比丘亦走逐之
。彼女至一死马中没。比丘便于马上行淫。(...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329 | 8 有一次,佛陀在摩揭陀国游化,住在摩鸠罗山。那时,佛陀身边的侍者还不是尊者阿难
,而是尊者那伽波罗。
这天傍晚,天色才暗,天空飘着细雨,又有间歇的闪电,佛陀在室外的空地上经行。
这时,三十三天的统领释提桓因,知道佛陀在屋外经行,於是变化出一座毘琉璃宝
塔,带着去拜见佛陀,以表示对佛陀的崇敬。当他见过佛陀,向佛陀顶礼後,就跟随在
佛陀後面经行。
佛陀为了提供天帝释多一些经行的机会,所以经行的时间,比平常要久。尊者那伽
波罗看不到佛陀後面的天帝释,更不知道佛陀比平常经行的时间久,是为了天帝释。而
依据当时的惯例,侍者要等到所侍奉的老师结束禅修後,才能去睡觉,所以尊者那伽波
罗一直没办法就寝。
或许是因为感到太疲惫了,尊者那伽波罗开始想办法要让佛陀停止经行,以便自己
可以赶快去睡觉。当时,摩揭陀国人有一个习俗:当小孩子夜间哭闹不停时,大人们便
说,住在摩鸠罗山的摩鸠罗鬼来了,小孩就会害怕而停止哭闹。尊者那伽波罗竟然异想
天开,想装成摩鸠罗鬼来吓佛陀,以为佛陀会害怕而停止经行。於是,尊者那伽波罗就
将一件毛织物翻转过来,披在身上,让自己身上看起来像是长满了长毛的摩鸠罗鬼,然
後躲到佛陀经行小路的...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9 大宝积经中,有一段经文,是叙述妙慧童女的故事。
妙慧童女,家住在摩揭陀国的王舍城中,父亲是有名的长者,年龄才八岁的时候,耆阇
崛山的讲经法会,她就常常在座。
年轻的小姑娘,面貌生的秀丽无比,行动举止也端庄温和,佛陀座下的弟子,无论是盛
德的长老,或是年轻的比丘,没有一个不喜欢她,尤其是比丘尼的女众僧团,对于妙慧
童女,更是心爱万分。
大家喜欢妙慧童女虽然年幼聪明,但想不到在一次佛陀说法的法会中,她竟然以菩萨的
心境和口吻,向佛陀问长道短,使在会的大众,个个都惊奇不止!
妙慧童女,有一次当佛陀升座说法时,她不慌不忙,从从容容地先走到佛前,顶礼三拜
,右绕三匝,然后长跪合掌,对佛陀说道:“伟大无比的佛陀!您是世间上的明灯,可
以照开众生的心地的黑暗。弟子对于菩萨所作所行,现在尚未能完全了解,想恳求佛陀
给我请问,为我解答!”
佛陀一看,原来是妙慧童女,佛陀知道她的来历,想到今天菩萨们和罗汉们有妙法可听
了,因此就很欢喜的告诉妙慧童女道:“你太好啦!今天发大愿心,来向我问话,现在
你就随意的问吧!”
十大问题 震惊全座。
妙慧童女听了佛陀承认随她发问,心中的欢喜感激,自不用说,她就一口气提出...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uralChina 讨论区 】
发信人: feilu (HI), 信区: RuralChina
标 题: 年轻女子爱慕弟子阿难 佛陀如何解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17 13:52:43 2017, 美东)
年轻女子爱慕弟子阿难 佛陀如何解决?(组图)
摩登伽女成水给阿难后,就喜欢上阿难。直至入了佛门,方知悔悟,立志精进实修。图
为印度女子示意图。(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佛陀的比丘弟子中,长得最英俊的是阿难,他有庄严如满月的面容,有清净的如莲花的
眼睛,加上他更是聪明伶俐,佛陀的许多有应机的说法,他都可以过耳不忘。
阿难要求布施 姑娘心生爱慕
一次,当阿难从一个村庄托钵乞食回来的途中,见到路旁的井边,有一个年轻的姑娘,
正在汲水。阿难因为口渴,就上前要求这位姑娘布施他一钵清净的井水。
这位姑娘名叫摩登伽女,她见阿难要喝水,不敢把水呈献给阿难,只是说:“尊者,以
我的身份并不配给您这样王族的出家人敬水,这样,会降低你的身份。”
阿难诚恳的说:“你不要这样看我,我已是沙门,在我眼里谁都平等,在我心里没有贵
贱之分,我实在口渴...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11 由海(達摩悟陀)比丘 搜集資料及編輯
有一次,提婆达多(Devadatta)向佛陀提出五种有关比丘生活纪律的提议,
可是全部被佛陀所拒絕,其中之一就是要比丘们坚守素食的规则。即使到了现 在,许
多佛教徒仍然不了解什么原因使到佛陀拒絕比丘们实行素食主义。
素食主义是 不符合比丘的生活
佛陀所教导之比丘生活方式的性质如下∶
(一)乞 食
[比丘](佛教出家人,Bhikkhu)这两个字的真正意思是[乞食],但他不同於
一般的乞丐,这意味著他不被允许向人要求任何东西,他只能将自己处於适 当的位置
让在家众能广种福田,佈施食物给他。除了禁肉(人,象,马,狗,蛇,獅子,老虎,
豹,熊和鬣狗Hyena),比丘们应该接受佈施者所供养的任何食 物,包括肉;只要它有
三方面的[净]---那只禽兽不是特地屠杀来供养比丘;比丘沒有听到那只禽兽被杀时所
发出的叫喊声;比丘沒有见那只禽兽被杀时所挣扎 的情况。所以,在家众是被允许例
供养那些在市场所买的肉类给出家人。其实,[乞食]是弃除[我慢]道路中的基础之一。
(二)无家... 阅读全帖 |
|
s********h 发帖数: 938 | 12 这是某楼中的一层。抽出来好讨论。
俺认为C兄把“可证实为佛陀亲说”定为是否为真正佛法的标准有点考古主义+权威主义
:)。这种主义会削弱C兄的论点,甚至会让C兄落入自相矛盾。推理如下:
按C兄考古主义标准:在历史上没有清楚的记录,就不能算是正统。那么,请问C兄,佛
陀传下来的写在贝叶上的方法,在佛陀以前,有历史记载吗?
这些经典是不是佛陀初创?或者说,其核心精神与方法是不是佛陀初创?
如果是佛陀初创,那么按照你的说法,没有历史上可以考证的本源,佛陀所传的方法是
应该是“伪法”。对不对?
你一定会反驳说,这是狡辩。因为第一,佛法是佛陀所说法,是第一真理。第二,佛法
可验证。
但这两个论据本身没有说服力。原因是,佛法是佛亲说法,是第一真理,因此不是伪法
。这个逻辑基督教也可以用,任何一个信仰都可以用。“佛法可验证”这个标准也不合
适。因为任何一个宗教信仰,其信徒都会声称可以验证。
这样,贝叶经所载代表的真正佛法的权威性,就不可能建立在“因为它是可证实的佛陀
亲说”这个基础上。相反地,它只能建立在一个前提下:它记载的方法与其他信仰比起
来,更完善,更合理,更究竟。对不对?
因此,判断一种方法好... 阅读全帖 |
|
o**********e 发帖数: 18403 |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天行), 信区: Wisdom
标 题: 对佛陀以及佛教的批判兼谈新禅学(整理性发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9 10:24:11 2016, 美东)
本主题搜集整理散落在其他主题下若干重要发言。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Wisdom/31674523.html
我认为你并没有看懂我说的是什么。
佛陀的缘起法确实是异时缘起,也只能是异时缘起,因为佛陀不承认时空外的非五蕴的
本体的存在,那么这意味着当下现象的生起必然要依赖于前面生起的五蕴现象,也就是
前一个现象缘生后一个现象,这两个现象必然是异时的。在上座部阿毗达摩里面,这种
缘起被列为二十四缘当中的相续缘或者次第缘,是必须要有的。前一个现象叫做“缘法
”,后一个现象叫做“缘生法”,前为因,后为果,两者紧密相续,次第生起。
然而根据佛陀的生灭无常理论,这个观点是不可能成立的,因为根据佛陀本人的生灭无
常的理论,前一个现象必然是灭去了,... 阅读全帖 |
|
b********6 发帖数: 556 | 14
基督教早期经典《水上门徒行》(水徒行传、水徒福音)在2004年被教皇公开确
认是真的。《水上门徒行》中基督自述:“你(佛陀)所赐给我的道,我将在阿弥陀佛
的西方极乐世界赐给他们,他们也将领受”。这部经典实际上已经指出:耶稣基督是在
印度学了12年佛法以后,针对西方人特点,把佛教的净土宗加以简化的方便法。因为天
堂虽然不是净土,但是去净土的过渡,是“净土预科班”、净土集训班,基督将在天国
把人们送到阿弥陀佛的净土。
耶苏自十二岁初次讲道后的事迹,至耶苏三十二岁正式在以色列传道,其中二十年
之事迹,《圣经新约》中全无记载,成为历史之谜。西洋学者发现耶苏大门徒圣彼得所
著作的《水徒行述年纪》,载有耶苏早年赴印度参学佛教之经过,以及后来经波斯、土
耳其而返以色列传道。耶苏在印度出家落发,师承马鸣菩萨的弟子,虔诚学佛十二年,
发愿终生皈依佛门,不去僧装。后经由波斯、土耳其,回到以色列,创立宗派,传教济
世。耶苏身着之搭衣,谨遵佛制。临终时一心持诵阿弥陀佛圣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是为至善。
基督首徒大彼得所写的《水上门徒行传》,有详细的记载。此书留存于教廷图书...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15 RUNSUN的论:
佛陀对于无我的认识其实是有错误的,佛陀只是用了经验主义和还原论的方法,将经验
性的身心现象分解为五蕴,还原成微观上分立的生灭现象,发现五蕴都是刹那生灭的,
这当然会得出没有“我”的结论。因为现象都是生灭的,前后现象都是各自不同的,如
此怎么可能有我? 自我必须要有某种同一性,而且还要有持存性,也必须要有个体性
。
但这种经验观察和还原论的方法其实是有严重缺陷的,无法认识完整的真相。
从经验观察的角度来说,最多只能说可被观察经验的身心现象都不是"我",但是逻辑上
却无法排除整体的我 ,绝不能把观察感知的现象视为全部的整体。除了可被观察的经
验现象,还有可能存在不被经验观察到的形而上的本体。本体无法直接观察,属于经验
之外,只能靠理性思辨和直觉认识而认知,而佛陀在这方面没有能深入下去,过强的经
验主义和实用主义以及理性思辨能力的欠缺阻碍了佛陀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佛陀也没有从整体论的角度去理解自我,五蕴相续生灭的整体序列,其实就是自我在现
象界的展开。它是潜在的本体的“我”的现象性的反应。将身心现象进行分解的还原论
思路是无法认识完整的真相的,还原论有偏颇局限。
个体性的...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16 RUNSUN的论:
佛陀对于无我的认识其实是有错误的,佛陀只是用了经验主义和还原论的方法,将经验
性的身心现象分解为五蕴,还原成微观上分立的生灭现象,发现五蕴都是刹那生灭的,
这当然会得出没有“我”的结论。因为现象都是生灭的,前后现象都是各自不同的,如
此怎么可能有我? 自我必须要有某种同一性,而且还要有持存性,也必须要有个体性
。
但这种经验观察和还原论的方法其实是有严重缺陷的,无法认识完整的真相。
从经验观察的角度来说,最多只能说可被观察经验的身心现象都不是"我",但是逻辑上
却无法排除整体的我 ,绝不能把观察感知的现象视为全部的整体。除了可被观察的经
验现象,还有可能存在不被经验观察到的形而上的本体。本体无法直接观察,属于经验
之外,只能靠理性思辨和直觉认识而认知,而佛陀在这方面没有能深入下去,过强的经
验主义和实用主义以及理性思辨能力的欠缺阻碍了佛陀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佛陀也没有从整体论的角度去理解自我,五蕴相续生灭的整体序列,其实就是自我在现
象界的展开。它是潜在的本体的“我”的现象性的反应。将身心现象进行分解的还原论
思路是无法认识完整的真相的,还原论有偏颇局限。
个体性的...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17
我认为你并没有看懂我说的是什么。
佛陀的缘起法确实是异时缘起,也只能是异时缘起,因为佛陀不承认时空外的非五蕴的
本体的存在,那么这意味着当下现象的生起必然要依赖于前面生起的五蕴现象,也就是
前一个现象缘生后一个现象,这两个现象必然是异时的。在上座部阿毗达摩里面,这种
缘起被列为二十四缘当中的相续缘或者次第缘,是必须要有的。前一个现象叫做“缘法
”,后一个现象叫做“缘生法”,前为因,后为果,两者紧密相续,次第生起。
然而根据佛陀的生灭无常理论,这个观点是不可能成立的,因为根据佛陀本人的生灭无
常的理论,前一个现象必然是灭去了,已经灭去的现象怎么可能缘生出新的现象?前后
现象的相续无法连接,而所谓的相续缘其实是一种强行的无理认定,没有任何逻辑支持。
如果要缘生出新的现象,那么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前一个现象并没有灭去,依然还持续驻留者,既然观察到现象的灭是假灭,这意
味着现象必然是连续性的恒常,观察到的现象的灭是经验上的错觉,然而这已经和佛陀
最根本的无常理论矛盾。
第二,当下现象的生起并不是依赖于前一个现象,而是依赖于现象背后无法被观察经验
的形而上的本体,这个本体一定是非经验性的五蕴...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18 本主题搜集整理散落在其他主题下若干重要发言。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Wisdom/31674523.html
我认为你并没有看懂我说的是什么。
佛陀的缘起法确实是异时缘起,也只能是异时缘起,因为佛陀不承认时空外的非五蕴的
本体的存在,那么这意味着当下现象的生起必然要依赖于前面生起的五蕴现象,也就是
前一个现象缘生后一个现象,这两个现象必然是异时的。在上座部阿毗达摩里面,这种
缘起被列为二十四缘当中的相续缘或者次第缘,是必须要有的。前一个现象叫做“缘法
”,后一个现象叫做“缘生法”,前为因,后为果,两者紧密相续,次第生起。
然而根据佛陀的生灭无常理论,这个观点是不可能成立的,因为根据佛陀本人的生灭无
常的理论,前一个现象必然是灭去了,已经灭去的现象怎么可能缘生出新的现象?前后
现象的相续无法连接,而所谓的相续缘其实是一种强行的无理认定,没有任何逻辑支持。
如果要缘生出新的现象,那么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前一个现象并没有灭去,依然还驻留者,这意味着现象必然是恒常的,被观察的
灭其实是...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19 佛陀的無記回答
有一次,一位名叫鬱低迦的外道出家修行者,到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拜訪佛陀。問
訊寒暄後,外道鬱低迦問:
「瞿曇!世間有邊嗎?」
「鬱低迦!這是無記。」佛陀回答。
「那麼,瞿曇!世間無邊嗎?」
「鬱低迦!這也是無記。」
「瞿曇!那,世間是常呢?還是無常?生命的本體是身體呢?還是與身體異離的?
真我在死後是存在的呢?還是不存在?」
「鬱低迦!這些都是無記。」
「瞿曇!您說這些都是無記,那到底您的主張是什麼呢?」
「鬱低迦!我以自己正覺的體證宣說,使眾生得以和我一樣,徹底地脫離憂苦煩惱
,盡苦而正覺解脫。」
「瞿曇!那您說說看,世間到底有多少比例的人,是走您所體證的這條路出離解脫
的呢?是半數?或是三分之一?」
到此,佛陀就沈默不回答了。縱然外道鬱低迦再三追問,佛陀都沈默以應,不予回
答。
這時,在旁邊的尊者阿難心想:不能讓鬱低迦這位修行人,錯以為他問倒了佛陀,
錯以為佛陀害怕了答不出來!於是,尊者阿難就接下話題,回答說:
「鬱低迦!就讓我打個比喻吧:譬如有一位國王,在邊境建了一座十分牢固的城堡
,為了安全起見,只留有一道城門進出。城門有一位守門人,聰明黠慧,擅長辨認進出
的人,...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329 | 20 有一次,一位名叫郁低迦的外道出家修行者,到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拜访佛陀。问讯寒
暄後,外道郁低迦问:
「瞿昙!世间有边吗?」
「郁低迦!这是无记。」佛陀回答。
「那麽,瞿昙!世间无边吗?」
「郁低迦!这也是无记。」
「瞿昙!那,世间是常呢?还是无常?生命的本体是身体呢?还是与身体异离的?
真我在死後是存在的呢?还是不存在?」
「郁低迦!这些都是无记。」
「瞿昙!您诰皋些都是无记,那到底您的主张是什麽呢?」
「郁低迦!我以自己正觉的体证宣说,使众生得以和我一样,彻底地脱离忧苦烦恼
,尽苦而正觉解脱。」
「瞿昙!那您说说看,世间到底有多少比例的人,是走您所体证的这条路出离解脱
的呢?是半数?或是三分之一?」
到此,佛陀就沈默不回答了。纵然外道郁低迦再三追问,佛陀都沈默以应,不予回
答。
这时,在旁边的尊者阿难心想:不能让郁低迦这位修行人,错以为他问倒了佛陀,
错以为佛陀害怕了答不出来!於是,尊者阿难就接下话题,回答说:
「郁低迦!就让我打个比喻吧:譬如有一位国王,在边境建了一座十分牢固的城堡
,为了安全起见,只留有一道城门进出。城门有一位守门人,聪明黠慧,擅长辨认进出
的人,能阻挡所有不应当... 阅读全帖 |
|
i********7 发帖数: 808 | 21 佛陀说法教授四十五年,未曾留下任何著作,因此要了解佛陀的知见,唯有经过声闻弟
子的转述,他们接受佛陀完整的指导,特别是阿罗汉弟子。凡夫与有学比丘听闻佛陀的
教示,尚有误解、错漏,但阿罗汉却是正法活生生的示现。
阿罗汉证得与佛陀同等的五分法身,正法的实践在阿罗汉比丘身上全然体现,佛陀与诸
阿罗汉弟子所知、所见的法没有任何差异或丝毫出入。比丘们尊称佛陀「阿罗汉」,因
为佛陀具备阿罗汉的功德。所有的阿罗汉在正法的体证上是完全平等的。
虽然佛陀未曾留下任何著作,但还有阿罗汉。关怀生命的爱智者应当关心阿罗汉为世人
留下什么?
佛陀八十岁那年结夏安居之后,带同尊者阿难等一行比丘离开毗舍离城,以老病之躯来
到拘尸那罗,接着便在双树之间入灭了。另外在王舍城安居的迦叶比丘一行,则于佛陀
入灭七日之后才赶到。将佛陀的遗体火化之后,迦叶比丘为正法的存续作了长远的打算
:决定将佛陀一生的教授、教诫结集起来。
尊者迦叶游历恒河两岸,邀约各国阿罗汉比丘,共同参与正法、律的结集审订。次年的
结夏安居,便在阿闍世王的全力护持下,于王舍城召开长达三个月的结集大会。为了取
得与&...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22 http://www.vipassana.org.cn/discourse/discourse-104.html
佛陀的时代,一些人坚信唯有通过苦行方能达到解脱。循此信念,佛陀严格地进行了六
年的苦修,然后发现这样的苦修是徒劳无用的。于是他放弃苦行而选择了中道。他的五
个同伴-憍陈如(Kondanna)、额鞞(Bhaddiya)、跋提(Vappa)、十力迦叶(
Assaji)、和摩诃俱男(Mahānāma)一见如此,随即对他失去信心而远离了他。佛陀
完全觉悟后,决定把正法首先教授给他们。
当这五个昔日同伴见到佛陀靠近时,决定给他一个座位因他毕竟是国王的儿子,但却不
再向他致敬。然而当佛陀越走越近时,他那无限的爱、慈悲与脸上的光辉吸引住他们,
因而对佛陀表达了全然的礼敬。
初转法轮
佛陀的第一次开示被称为转法轮经(Dhammacakkappavattana sutta)。就在阿沙荼月
的月圆日,佛陀在位于贝纳勒斯附近Isipatana一个叫鹿苑的地方,为最初跟随他的五
个同伴开示正法。两个月后,佛陀对于他所发现的中道进行详细解说,这些即构成了他
一切教导的核心。
在开示的最初,佛陀说明修...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23 佛陀為何不願意回答有關「十四難」的問題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比丘喜好思惟「十四難」的問題,他每天反覆思考着這些問題,卻
無法找出答案,這令他寢食難安。有一天,比丘終於忍不住了,帶着自己的衣缽走到佛
陀的住處,跟佛陀說:「佛陀,請為我解答十四難的問題,如果我明白了,就繼續留在
僧團。如果您無法為我解答,我就要離開您,另尋名師了。」
佛陀看着這位比丘,感慨地說:「你真愚痴啊!我一生說法度眾,幫助所有眾生解脫老
病死的煩惱。此生老病死的問題才是當務之急。至於你問的十四難,只是無意義的辯論
而已,對於實際的解脫煩惱而言,一點幫助也沒有。如果解釋給你聽,既非真實道之理
,對修行、解脫又有何助益。」
接着佛陀又舉了一個譬喻繼續說道:「就好像有人被毒箭射中了,親人急着幫他找醫生
取出毒箭治療,但是這個人卻說不行。他要先知道醫生姓什麼?住哪裡?父母是誰?今
年幾歲?還要問清楚身上的箭是出自那一座山?用什麼樹木造的?用什麼羽毛當箭翎?
什麼人製作的?射箭的弓是什麼材質做的?箭上的毒藥出自何地?藥名是什麼?……這
位中箭受傷的人,非要等到問清全部的問題才肯接受治療。」這時,佛陀停頓了一下,
反問比丘:「這個...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4 心经中的“舍利子”就是指舍利弗。(网络图片)
舍利弗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每当佛陀讲解佛法时,舍利弗都随侍在佛陀的身边。
舍利弗又叫舍利弗多罗。他母亲的名字叫做舍利,而弗多罗是儿子的意思,舍利弗多罗
就是舍利之子。
舍利弗与目犍连心归佛祖
舍利弗原来信奉别的教派,手下有一百名弟子。修行了一阵子之后,他忽然觉得茫然无
所皈依,找不到人生的真义。正在傍徨苦闷的时候,巧遇佛陀的弟子阿说示比丘,阿说
示是最初皈依佛陀的五比丘之一,他有庄严的态度,威仪的行止,舍利弗一见,心中非
常惊奇,并向阿说示比丘请法。
舍利弗从阿说示的口中,听到佛陀及其教法,像天崩地裂一般,心中对宇宙人生积聚的
疑云,也一扫而空。随后他和阿说示比丘约定,一定要去拜访佛陀。
舍利弗回到自己的住处,又把阿说示口中的佛陀和教法转述给好朋友目犍连,不单是讲
话的舍利弗自己边说边感动,就连听话的目犍连,都不禁感动得涔然泪下!
第二天,舍利弗和目犍连带领二百弟子,一同到竹林精舍皈投在佛陀座下,他们觉得自
己遇到了真正的老师。
舍利弗心坚不动
《阿含经》说:“智慧无穷,诀了诸疑,所谓舍利弗比丘是。”舍利弗在所有弟子中有
智慧第一的美誉。...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5 人人看不起的风流女子竟被佛陀召见,让人深感意外,这时佛陀说出了背后的故事
古印度维耶国有一座芒果园,园主是一个非常貌美的女子,名叫阿末罗。
她天生丽质,坐拥富贵,是倾国倾城的美人。但她风流成性,也遭到很多人的藐视。
释迦佛到维耶国说法,阿末罗就将城外的芒果园作为供养,施舍给僧人使用。而她一如
既往的沉溺酒色,过着恣情纵欲的放荡生活。
一天,一个仆人问她:〝您知道吗?现在芒果园住的佛陀原来是净饭王的王子,名叫乔
达摩悉达多。他舍弃王位,出家修行,找到了另一个更伟大的王国。现在城里的王公贵
族、庶民百姓都慕名到芒果园,去听佛陀说法呢!〞
阿末罗觉得王子出家很是新奇,于是决定,亲自去见一见这位昔日的王子。
但因阿末罗衣着打扮太过风尘,她来到芒果园,刚想要进去,就被一名僧人拦住了去路
。这时另一名僧人走来,传话说:〝不要阻拦,佛陀要见她。〞
释迦佛端身盘坐在一棵树下,周围涌现着一片祥和的光芒。阿末罗在佛陀面前,忽然意
识到自己一身的珠光宝气,在佛陀面前都显得无比粗俗,丑陋不堪。
她收起放浪的笑貌,恭敬的走到佛陀面前,跪倒在佛陀的脚下。
佛陀让她起身坐下,亲自为她说法。阿末罗就像久久干裂的土地适... 阅读全帖 |
|
n*********s 发帖数: 256 |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newcomments (New Comments),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 明贤法师:戒律,最具生命力的佛陀教导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n 28 00:46:07 2014, 美东)
明贤法师:戒律,最具生命力的佛陀教导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6日
来源:光明网 作者:明贤法师
121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英文五戒
释尊常住祇园精舍时,由于僧团规模越来越大,僧团的成员良莠不齐,不如法的事
接连出现。楼至菩萨祈请释尊设立戒坛,于是释尊批准创立三坛:内院门东为佛与比丘
结戒坛;内院门西为比丘尼结戒坛;外院门东南为居士受戒坛。戒坛从地而立,极为庄
严,共有三层,代表三空。后世所谓三坛大戒,即从此开始。
佛教戒律的授受以僧人出家或者居士皈依为起点,从初转法轮之时就已经产生了。
早期僧人或居士完成了出家或皈依仪轨后就得到了戒体,但是最初的戒相非常简单,后
来随着各种因缘的成熟才慢慢形成并完备起来。戒律并非凭空想象而制定,而是“由因
缘所显”。
根据《四分律》,在初转法轮时期,佛...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329 | 27 有一次,佛陀来到了摩揭陀国游化,住在那烂陀城郊的芒果园中。
这天,有一位名叫「坚固」的在家居士,来芒果园拜访佛陀。他向佛陀顶礼後,建
议佛陀说:
「世尊!那烂陀是一个繁荣富裕的城市,人口众多,世尊如果能要一位比丘,在大
众面前展现神通,那麽,我们那烂陀城的人,一定会更加地敬信世尊。」
佛陀回答说:
「坚固!我从来不教比丘们对任何在家人展现神通,我只教导他们远离喧嚣,宁静
地思惟正法,如果有所成就,自己知道就好,如果有了过失,则当自我举发,忏悔改过
。」
然而,这位名叫坚固的在家居士,还是再三地请求佛陀要比丘们为民众展现神通,
以争取更多人敬信佛陀,方便佛陀与佛弟子们在这人口众多的城市弘扬佛法,利益更多
的人。
佛陀再三拒绝了,并且说明为何不愿意以神通来宣扬佛法的理由。佛陀说:
「坚固!我可以以三种自己的亲身体证来作教化:一是神足神通,二是他心神通,
三是教诫神通。
什麽是神足神通?神足神通就是能变化出许多化身,能隐身、穿墙、入地、水上行
走、空中飞行、身出烟火、直达梵天等等的超常能力。
然而,如果有一位信仰正法,归依三宝的人,告诉另一位不信的朋友说:
『太稀有神奇了!我见过比丘能现无量...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28
不
若真要认真,杂阿含也不是百分之百可靠,也有前言不搭后语的伪作成分。
百分之百原始佛法,年代久远,资料不全,目前大家还再探究中。
只有较可靠,较不可靠的区别。
目前所谓”原始佛法” 一般是意指,目前已知较有证据较可靠的佛陀说法。
通常指阿含内记录的佛法,甚至是杂阿含相应部纪录的佛法。
标榜”原始佛法”的用意,不是说它是百分之百佛陀说的佛法,
而是希望尽量还原厘清佛陀当初说什么,以区别后期发展出来的各种佛法。 对照看有
没有走偏。
毕竟,什么是佛陀说的,什么不是,在众说纷纭之下,是要厘清,这个立意很好。
嗯 还有相应部
这都还不够可靠,要看两经的修多罗,且两经同时记载,
当还没亲自验证实,只是理解佛法阶段,
也许,也许,这两经的修多罗对照较可靠。
如果配合实修,自己验证过,应该没太大问题。
中、长、增一阿含,不是不能看,完全不可靠,而是要小心,
很多是后人加的,前后不搭,要小心与杂阿含相应部两经对照。
杂藏小部,又要更小心更小心。 不要里面说一句话,就信以为真。
方广及以后的经典,自己看着办。
确实如此,神通的显示也是有趣的话题。
又要顾到教化,又不能突显。
这分几方面看
...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29 http://www.rs66.com/renshengganwu/30430_2.html
佛陀是王子,生长于皇宫。他出生后有人预言:这孩子将来不得了,要么成为统治
世界的君主,要么就是主宰精神世界的“法王”。佛陀的父亲净饭大王很担心,他晚年
得子,好不容易才有了一个王位继承人,岂能允许他修行求道呢?净饭大王采取的方式
就是隔绝,阻止佛陀接触现实。因此佛陀的青少年时代是在粉饰太平中度过的,物质生
活可谓穷奢极侈。皇宫四壁相对于佛陀而言就像是舞台布景。这是一个极端,这极端为
后来佛陀的觉悟作了充分的准备。当然,这是净饭大王没有料到的。
传说成年后的佛陀首次获准离开皇宫,在城墙的四个门边分别碰到了“生、老、病
、死”。他看见一个为生存所迫拼命劳作的人,看见一个因时光流逝垂垂老矣的人,一
个痛苦万状的病人以及一个倒闭路边的死人。还有一种说法,佛陀看见了一个无所事事
的修行人。传说不尽相同,总之佛陀目睹了世界的现实,始终遮蔽着帷幕拉开了,震惊
在所难免。
一方面是帷幕和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造成了刺激性的效果。另一方面,佛陀是一个
极度敏感的青年,肯定比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要敏感百倍。这本...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0
这就是佛陀的严重错误,他太实用主义了。
佛陀显然观察到了现象的生灭,观察到了现象的不圆满,然后认为灭苦第一,但是佛陀
却没有认真思辨生灭究竟为什么发生,如何发生,他所认识到的生灭是否真的能够成立。
他缺乏对形而上的认真思辨和探求,而这种理性认识是不可缺少的。
不顾当下的箭伤,追问箭从何来的人其实更值得尊敬,也更有机会真正解决被箭射中。
因为他们寻找的是最根本的原因,追问原因,追问本体,而这才是真正的哲学,也更容
易接近真理。
佛陀当然不是追问本体的哲学家,他只是一个有着严重的经验主义,还原论和实用主义
倾向的宗教家,创建了一个强烈的经验论特色的独特宗教,只是这个宗教后来又变质了
,越来越被迫做形而上的追问和探求(其实这个未必是倒退,而应该是进步,因为原有
的佛陀认识确实存在诸多疑惑,无法解决一些重要问题)。
佛陀一直说要灭苦,佛陀也认为正见第一,可惜他的正见只是他所自认为的,自我规定
的,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佛陀所谓的正见其实并不那么正见,反而他所反对的婆罗门
到更接近正见。在理论上,佛陀理论的漏洞实在太多,而在实践上,佛陀也并没有足够
的说服力。如果佛陀对生灭的认识都是错误的,如果...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1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Wisdom/31674523.html
这就是佛陀的严重错误,他太实用主义了。
佛陀显然观察到了现象的生灭,观察到了现象的不圆满,然后认为灭苦第一,但是佛陀
却没有认真思辨生灭究竟为什么发生,如何发生,他所认识到的生灭是否真的能够成立。
他缺乏对形而上的认真思辨和探求,而这种理性认识是不可缺少的。
不顾当下的箭伤,追问箭从何来的人其实更值得尊敬,也更有机会真正解决被箭射中。
因为他们寻找的是根本原因,追问原因,追问本体,而这才是真正的哲学,也更容易
接近真理。
佛陀当然不是追问本体的哲学家,他只是一个有着严重的经验主义,还原论和实用主义
倾向的宗教家,创建了一个强烈的经验论特色的独特宗教,只是这个宗教后来又变质了
,越来越被迫做形而上的追问和探求(其实这个未必是倒退,而应该是进步,因为原有
的佛陀认识确实存在诸多疑惑,无法解决一些重要问题)。
佛陀一直说要灭苦,佛陀也认为正见第一,可惜他的正见只是他所自认为的,自我规定
的,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佛陀所谓的正见其实并不那么正见,反而他所反对的婆罗门
到更接近正见。在理论上... 阅读全帖 |
|
n*********s 发帖数: 256 | 32 明贤法师:戒律,最具生命力的佛陀教导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6日
来源:光明网 作者:明贤法师
121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英文五戒
释尊常住祇园精舍时,由于僧团规模越来越大,僧团的成员良莠不齐,不如法的事
接连出现。楼至菩萨祈请释尊设立戒坛,于是释尊批准创立三坛:内院门东为佛与比丘
结戒坛;内院门西为比丘尼结戒坛;外院门东南为居士受戒坛。戒坛从地而立,极为庄
严,共有三层,代表三空。后世所谓三坛大戒,即从此开始。
佛教戒律的授受以僧人出家或者居士皈依为起点,从初转法轮之时就已经产生了。
早期僧人或居士完成了出家或皈依仪轨后就得到了戒体,但是最初的戒相非常简单,后
来随着各种因缘的成熟才慢慢形成并完备起来。戒律并非凭空想象而制定,而是“由因
缘所显”。
根据《四分律》,在初转法轮时期,佛陀曾为舍利弗开示过去七佛因为没有向弟子
广泛说法,也没有制定条文式的戒律,所以正法不能久住。由此舍利弗请求佛陀为僧团
结戒、说戒,但佛陀没有马上答应,他说:“且止,佛自知时。舍利弗,如来未为诸比
丘结戒,何以故?比丘中未有犯有漏法。若有犯有漏法者,然后世尊为诸比丘结戒,断
彼有漏法... 阅读全帖 |
|
C*********I 发帖数: 10 | 33 有一次,佛陀来到了摩揭陀国游化,住在那烂陀城郊的芒果园中。
这天,有一位名叫“坚固”的在家居士,来芒果园拜访佛陀。他向佛陀顶礼后,建议佛
陀说:
“世尊!那烂陀是一个繁荣富裕的城市,人口众多,世尊如果能要一位比丘,在大众面
前展现神通,那么,我们那烂陀城的人,一定会更加地敬信世尊。”
佛陀回答说:
“坚固!我从来不教比丘们对任何在家人展现神通,我只教导他们远离喧嚣,宁静地思
维正法,如果有所成就,自己知道就好,如果有了过失,则当自我举发,忏悔改过。”
然而,这位名叫坚固的在家居士,还是再三地请求佛陀要比丘们为民众展现神通,以争
取更多人敬信佛陀,方便佛陀与佛弟子们在这人口众多的城市弘扬佛法,利益更多的人。
佛陀再三拒绝了,并且说明为何不愿意以神通来宣扬佛法的理由。佛陀说:
“坚固!我可以以三种自己的亲身体证来作教化:一是神足神通,二是他心神通,三是
教诫神通。
什么是神足神通?神足神通就是能变化出许多化身,能隐身、穿墙、入地、水上行走、
空中飞行、身出烟火、直达梵天等等的超常能力。
然而,如果有一位信仰正法,皈依三宝的人,告诉另一位不信的朋友说:
“太稀有神奇了!我见过比丘能现无量神足...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329 | 34 有一次,佛陀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只树给孤独园。
这天,来了一位年轻的婆罗门,因为不满他的哥哥随佛陀出家,所以就当着佛陀的
面,以激烈的言辞,十分气愤地谩骂佛陀。
佛陀静静地听完这位年轻婆罗门的谩骂发泄,然後才反问这位年轻的婆罗门说:
「婆罗门!你有没有亲朋好友来你家拜访的经验?」
「有啊,瞿昙!那又怎样?」
「婆罗门!你曾经准备餐饮,来招待那些到访的亲朋好友了吗?」
「有啊,瞿昙!」
「婆罗门!如果他们没吃你准备的餐饮,那你所准备的餐饮,最後会归谁?」
「瞿昙!如果他们没吃,那些饮食当然还是归我啦。」
「这就对了,婆罗门!你来我面前,对我粗言恶语,侮辱谩骂,我都没接受,那你
刚才那些粗恶谩骂,最後又归谁了呢?」
「瞿昙!虽然你不接受,但我已经给你了。」
「婆罗门!没有我的接受,何来你的给予?」
「瞿昙!那你说说看,什麽是接受?什麽是给予?什麽不是接受?什麽不是给予?」
「婆罗门!如果你骂我,我反过头来回骂;你对我动怒,我也回过头来对你动怒;
你打我,我也回打你;你斗我,我反斗回去,这就是有了接受,也完成了给予。反之,
如果不以谩骂回应谩骂;动怒回应动怒;拳头回应拳...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5 ☆─────────────────────────────────────☆
arthury (弱智儿童欢乐多) 于 (Sat Jul 28 22:36:01 2012, 美东) 提到:
数落你梵天的非正义,你创造了掩盖错误的世界。
——《本生经》
巴利语中,相当于其它宗教创世上帝一词的是Issara(梵文Is-vara),毗湿努或
梵天。
佛陀在好多场合中,否定了永恒灵魂的存在,只在为数不多的情况下否定了创世
上帝。但是,佛陀从来没有承认创世上帝的存在,无论它是一种力量或一有情。
虽然说,佛陀没有置超人的上帝于人类之上,有些学者则说佛陀在此特别重大的
矛盾问题上保持了特有的沉默。以下的摘录将明白无误的表明佛陀对创世上帝观念的看
法。
在《增支部》中,佛陀说出了流行于当时的三种不同思想,其中一个就是:“一
个人无论经历快乐、痛苦或不苦不乐,此等全是上天的造作。”(1)
根据这种观点,我们是创造者的意志所造。我们的归宿完全掌握在他的手中。我
们的命运由他预先制定,而他给予被创造者所谓的自由意志则是一彻头彻尾的谎言。
在《尼乾经》中,佛陀驳斥了这种宿命论的观点。他说:“故尔,由...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6 当问佛陀是或者众生是什么构成的,很多学过一些佛法基本知识的人都会想当然的回答
:“仅仅是生灭相续的五蕴”。是啊,除了这个,还能有什么吗,难道还能有灵魂,有
恒常不变的心?确实,没有什么灵魂,也没有什么恒常不变的心,然而认为佛陀或者任
何众生仅仅是生灭相续的五蕴生灭之流,这个答案其实是严重错误的。它将面临很严重
的问题。
如果你认为佛陀仅仅是生灭相续的五蕴生灭之流,那么当佛陀色身灭除之后,这五蕴生
灭之流彻底停止消失,那就代表佛陀彻底消失了,一无所有。解脱将变成彻底消失掉,
没有任何形式的存在。其实这是断见!
有些人会说,佛陀色身灭除之后,不是无余涅槃吗,然而不要忘记,你已经明确说了,
佛陀仅仅是五蕴生灭之流,这生灭之流既然停止消失掉,那么就代表佛陀已经彻底消失
了,和无余涅槃没有任何联系。这就是极其严重的问题,这种观点造成了五蕴和涅槃的
完全割裂。
在证涅槃,也就是以涅槃为所缘的刹那,有些人想当然的认为是五蕴识知涅槃,将五蕴
当成一个主体,涅槃当成是个被认识的客体。可是这理论尽管可以使得以涅槃为所缘的
情况看起来很符合常识(也仅能是这个),但是却无法解释色身灭除后的状况。因为佛
陀色身...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7 原始佛教中,佛陀参与政治吗?
当佛陀知道流离王起兵攻打释迦族,他坐在途中树下,劝阻流离王,流离王因此退兵两
次。这算不算参与政治?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101.htm
释迦牟尼成佛不久,波斯匿王即位,成为恒河中游憍萨罗国的统治者。
波斯匿王即位不久,即展示国威,向邻邦迦毘罗卫国强索公主为妃,否则扬言以武
力相向。
释迦族的王室受到这样的胁迫,大家都哗然大怒,纷纷说∶
「我们尊贵的血统,怎可和他们卑下之族通婚!」
但现实的情况是,迦毘罗卫国地小力薄,国力远不敌憍萨罗国,所以也有务实者持
赞同意见。
在正、反双方意见僵持不下时,王室成员之一的摩诃男,出了一个主意,将他家中
一位婢女的漂亮女儿,假冒成自己的女儿嫁了过去。
波斯匿王很满意这位从迦毘罗卫城来的妃子,立她为皇后。不久,皇后生了一个十
分端庄的儿子,深得波斯匿王的宠爱。波斯匿王将这位儿子取名为毘流离,并在朝廷上
正式立为太子。
流离太子八岁那年,波斯匿王送他回迦毘罗卫城,要「外祖父」摩诃男教他射箭,
摩诃男找了钗h年纪相仿的童子伴学,事情倒也顺利。
一天,流离太子等一群学童,来到...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8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074.htm
二千五百多年前,位于印度恒河下游南岸,有一个大国,称为「摩揭陀」国。
佛陀晚年时,摩揭陀国的国王,名叫「阿闍世」,正与北方邻族的跋耆人交恶,常
常对他的幕僚表示,跋耆国仗其人口众多,国势日强,对我越来越不顺从,威胁愈来愈
大,我应当找个机会,把他们彻底消灭掉。
佛陀入灭的前一年,有一次来到了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地区游化,住在王舍城城
郊的灵鹫山中。
阿闍世王听说佛陀住在不远的灵鹫山中,便派遣他的亲信,一位名叫「禹舍」的大
臣,就攻打跋耆国的事,去征询佛陀的意见,因为阿闍世王知道,佛陀是不会妄语,说
话实实在在的圣者,一定会据实以告。
大臣禹舍衔命来见佛陀,备了最好的车,以及五百位随从,隆重地乘车来到了灵鹫
山。待车行至路的尽头,大臣禹舍下车步行至佛陀的休息处,礼见佛陀。一番问讯行礼
后,大臣禹舍先代阿闍世王向佛陀请安问候,然后便说明了来意。
佛陀因而告诉大臣禹舍说∶
「禹舍!过去,我曾经到过跋耆国游化,为他们说过『七不衰法』,如果跋耆人信
受奉行了『七不衰法』,那么跋耆人一定会胜。」
于是,佛陀回...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662 |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转: 净界法师:佛陀心中有三道光明是我们该学习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Sep 1 01:39:18 2013, 美东)
净界法师:佛陀心中有三道光明是我们该学习的!
http://www.fjdh.com/wumin/2013/09/054130281091.html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1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15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陀心中有三道光明是我们该学习的!
净界法师
我们这科讲到解释标题,先解释佛。佛陀的生命是万德庄严的,我们的生命呢,是
充满着痛苦。当然这个都是有原因的,因为佛陀的内心世界,他比我们多了一道智慧的
光明。我们缺乏智慧的光明,虽然我们有一种离苦得乐的动力,但是我们在快乐当中却
陷入了轮回的生死果报,恶性循环。我们在享受快乐的时... 阅读全帖 |
|
H******3 发帖数: 169 | 40 问佛陀情为何物---索达吉堪布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演讲
一、现代人面临的感情问题
在座各位都是年轻人,对世间的爱情应该说比较执著。我去过不少学校,发现许多老师
和学生都是如此,他们把爱情看作人生的根本大事。为什么如此重视呢?原因有许多,
最主要是受环境影响。各位都清楚,在如今这个时代,网络、电影、电视所播放的内容
中,许多都和爱情密切相关,在这些渲染的影响下,许多人就对爱情特别耽著。
在此,我希望大家用智慧观察:人们经常赞美、追求的所谓爱情,真的有那么美好,让
人如此沉迷吗?你们都是大学生,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希望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非
常重要,如果没有思考清楚,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很可能遇到这方面的痛苦。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并非所有人都执著爱情。拿藏地来讲,许多在家人虽然对感情比
较执著,但并不像西方人和汉族人那样,把不少的心思和精力都用在感情上。按藏地的
传统,人们不认为爱情是人生的支柱;在古代的汉地,也没有将爱情视为人生的全部,
德行、才华、艺术才是人们最青睐的。
二、佛教如何看待爱情
作为一个佛教徒,我对感情并不排斥,佛教是包容感情的。现在有些人认为:佛教是绝
情的,一旦走上出家...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41 贴一段暴露佛陀精神病症状的,我认为这确实是精神病了。而且非常严重,这既是佛陀
能创立出一个宗教的重要原因,也是佛陀无法认识到自己错误的重要原因。我也知道为
什么会造成佛陀如此。
这方面我比佛陀还是要好一些,我至少还知道自己并没有究竟解脱,连确定的摆脱轮回
都没有,尽管我都知道我超越佛陀太多了。
下面这段出自马哈希尊者的著作《转法轮经讲记》
---------------------------------
世尊斩钉截铁地显示他的地位:
Na me ācariyo atthi;
sadiso me na vijjati
sadevakasmiṃ lokasmiṃ,
natthi me paṭipuggalo.
我没有老师。
没有人像我一样。
在人、天的世界里,
没有与我相等的人。
郁婆迦不知世尊是否已证阿罗汉,佛陀回答说:
Ahañhi arahā loke,
ahaṃ satthā anuttaro,
ekomhi sammāsambuddho;
sītibhūtosmi nibbuto.
我确实是世上的阿罗汉,
我是无上的大师...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42 在本书中,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以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佛教最核心的四法印见地,帮助
读者检验自己是否有佛法的正见。文字简单易懂,却包含了深入浅出的层层奥义。下笔
如行云流水,诙谐幽默又字字珠玑。在轻快的字句后面,充满了引导众生脱离根本困境
的智慧。这本看似简单的书,传达的却是佛法的核心教导——佛教的四法印,并引导你
贯穿在个人思维、心态和生活中。作者所涉及的面向,揭示的问题,指出的方向,会给
读者种下解决生命中根本问题的种子。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秉承藏传佛教最优良的传承和教育,享誉世界,是当今世界公认
最创新、最具创意的年轻一代藏传佛教导师之一,兼上师和导演于一身,曾任贝托鲁奇
电影《Little Buddha》顾问,并编写和执导过三部佛教主题的电影——《高山上的世
界杯》,《旅行者与魔法师》和《朝圣》。他亲自执导的影片《高山上的世界杯》、《
旅行者和魔法师》在世界各大国际电影节好评如潮。他本人也被《亚洲周刊》、《纽约
时报》、《伦敦晚报》誉为“亚洲最会说故事的导演”、“当今最红的新秀导演天才之
一”。他导演的电影《朝圣》在2013年釜山电影节被选为首映片。
他,宗萨钦哲仁波切所著《正见》...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43 来源:
佛陀无我教义的错误——经验主义和还原论的局限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8510520/
@rainclear 不管有没有前生今世,就在一生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人的相貌会
完全不同,身体细胞会完全不同,讲话方式会完全不同,思维模式会完全不同,爱恨会
完全不同,性格会完全不同,那么如何是“我”?
===========
佛陀对于无我的认识其实是有错误的,佛陀只是用了经验主义和还原论的方法,将经验
性的身心现象分解为五蕴,还原成微观上分立的生灭现象,发现五蕴都是刹那生灭的,
这当然会得出没有“我”的结论。因为现象都是生灭的,前后现象都是各自不同的,如
此怎么可能有我? 自我必须要有某种同一性,而且还要有持存性,也必须要有个体性
。
但这种经验观察和还原论的方法其实是有严重缺陷的,无法认识完整的真相。
从经验观察的角度来说,最多只能说可被观察经验的身心现象都不是"我",但是逻辑上
却无法排除整体的我 ,绝不能把观察感知的现象视为全部的整体。除了可被观察的经
验现象,还有可能存在不被经验观察到的形而上的本体。本体无法直接观察,属于经验
...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44 ☆─────────────────────────────────────☆
rafaelfifi (flying) 于 (Thu Sep 4 12:47:34 2008) 提到:
因为小乘吃三静肉,而大乘不吃肉,那佛陀怎么算呢?如果佛陀算大乘,那么大乘是不
是其实也可以吃肉呢?
☆─────────────────────────────────────☆
TheMatrix (TheMatrix) 于 (Thu Sep 4 14:30:49 2008) 提到:
你怎么知道佛陀是吃肉的?有什么证据?
☆─────────────────────────────────────☆
rafaelfifi (flying) 于 (Thu Sep 4 14:40:50 2008) 提到:
什么才算证据?一切皆虚幻,我无证据。
☆─────────────────────────────────────☆
TheMatrix (TheMatrix) 于 (Thu Sep 4 15:10:12 2008) 提到:
就是佛经上说的。有吗?
☆──...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5 大乘经中出现的一个观念,是佛陀与圣弟子会演戏给众生看以度化众生。这是原始佛教经典所没有的观念。
原始佛教经典所说的示现有三种。如杂阿含197经:
世尊为千比丘作三种示现教化,云何为三?神足变化示现,他心示现,教诫示现。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36/yinshun36-11.html
原始佛教经典说以如实知见而得解脱,五戒包括不妄语,十善包括不两舌(对张三说一套,对李四说另一套),不绮语,都是强调直心、如实,佛陀与圣弟子不会演戏给众生看。佛陀与圣弟子有时会依对象的根性说人间善法或生天法,也不会美化这些不究竟法是解脱法或无上法,只是如实赞叹它的果报。
部分大乘经说佛陀与圣弟子会演戏给众生看,以度化众生。维摩诘经中维摩诘没病装病,佛陀与圣弟子合作演戏去探病(不是被骗;佛陀怎么会被骗?),天女散花,妙演大乘,非常具有戏剧性与文学价值,让人印象深刻。法华经说声闻解脱是化城,不是真解脱,诸阿罗汉纷纷恍然大悟,回小向大,其实这些圣弟子过去都发过菩提心,是菩萨,在阿含经中的言行是演戏。叛教的提婆达多更是入戏,他的行为其实是帮助佛陀更快成
佛,将来自己也会成佛!...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46 原始佛教推崇阿罗汉,这是你的主观评论。不如说原始佛教教人如何成阿罗汉合适。
你的‘仅此而已'一言,是不是在贬低佛陀呢? 我们的语言经常充满了主观的判断。
佛弥勒。虽然也推崇佛陀,依杂阿含∶佛陀的殊胜,是无师自悟,与具有十力,仅此而
已。佛弟子尊佛陀是大师,但没有强调佛与阿罗汉的差距。本生谈中,才说到佛陀的慈
悲,与多生累积波罗蜜的故事。
法的具体表现与实践,见解未必一致(所证解脱,还是彼此一致的)。在佛陀时,这类
圣弟子间的不同,都是由佛解决,大家心服。对比事实,佛弟子开始注意到佛陀胜过阿
罗汉,阿罗汉并不圆满。
。阿罗汉们既然不能解决法的分歧,仰推佛陀,以佛为准,成为解决分歧的ㄧ个方法。
不过对阿罗汉还是尊重的,例如较早的阿育王时期,在桑奇建的三大塔,最大的塔供奉
佛舍利,较小的两塔,分别供奉舍利弗与目楗连的舍利,就表现了对阿罗汉的尊重。
重声闻法。维摩诘经传出,开始批评声闻是焦芽败种,把阿罗汉描写得差劲。大乘仰推
佛陀,以佛为准,以成佛为目标,而不再重视阿罗汉所传的声闻法,对大乘与声闻在法
上的差别,大乘「以佛为准」来论定,而不再以阿罗汉与四阿含为准,这改变了佛法的
标准,是佛教...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7 原始佛典中的神通故事:
增壹阿含經》卷十四中記敘佛陀得道不久,曾一人獨往尼連禪河附近,欲度化一個事火
外道優樓頻螺迦葉,這個外道有五百個弟子。另外他有兩個弟弟,也都各有二百五十個
弟子。佛陀以借宿為名,和優樓頻螺迦葉打交道,這位老迦葉招待佛陀住在一個石窟中
,並告知佛陀窟中有一條噴火的毒龍,佛陀以神通力降伏毒龍,又展示種種超越老迦葉
的神通力,拆穿老迦葉自以為自己已是得道阿羅漢的假相,使老迦葉及他的二位弟弟並
所有弟子,一同皈依佛陀,出家修道 。
又如《增壹阿含經》卷九描述佛陀的堂弟難陀出家後,仍喜打扮並不能忘情於俗家妻子
,幾度想還俗,佛遂以神通力帶難陀上天堂、遊地獄預見自己未來果報,終使難陀有所
警惕而精進修行成阿羅漢。
又《增壹阿含經》卷二十二描述信佛的須摩提女嫁與事外道的大富豪滿財長者子,乞求
佛至其夫家接受供養,佛為了要度化須摩提女事外道的夫家,就和大弟子們展現神足通
飛行及變化種種神通力,而使事外道的夫家立即改信佛教。
又如敘述羅閱城中師事六師外道的大富豪長者尸利掘,聽從六師外道之計,假借供養佛
陀之名,設計以飯食毒佛陀,以大火坑燒佛陀,結果都被佛陀以神通力化解,並感化尸
...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48 数落你梵天的非正义,你创造了掩盖错误的世界。
——《本生经》
巴利语中,相当于其它宗教创世上帝一词的是Issara(梵文Is-vara),毗湿努或
梵天。
佛陀在好多场合中,否定了永恒灵魂的存在,只在为数不多的情况下否定了创世
上帝。但是,佛陀从来没有承认创世上帝的存在,无论它是一种力量或一有情。
虽然说,佛陀没有置超人的上帝于人类之上,有些学者则说佛陀在此特别重大的
矛盾问题上保持了特有的沉默。以下的摘录将明白无误的表明佛陀对创世上帝观念的看
法。
在《增支部》中,佛陀说出了流行于当时的三种不同思想,其中一个就是:“一
个人无论经历快乐、痛苦或不苦不乐,此等全是上天的造作。”(1)
根据这种观点,我们是创造者的意志所造。我们的归宿完全掌握在他的手中。我
们的命运由他预先制定,而他给予被创造者所谓的自由意志则是一彻头彻尾的谎言。
在《尼乾经》中,佛陀驳斥了这种宿命论的观点。他说:“故尔,由于上天的造
作,人们成为凶杀者、偷盗者、不贞洁者、谎言者、谤言者、恶语者、贪欲者、歹毒者
、邪见者。因此,对于那些由上帝创造出来的人,他们既没有希望也没有能力和必要作
此事或不作彼事。”(2)
在此经... 阅读全帖 |
|
n**********a 发帖数: 438 | 4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fdf2120102dwn1.html
皈依問答(五):為什麼只有佛陀才能做一切有情的導師?
答:導師釋迦佛的色身雖然已不在我們這個世間,但是通過他所說的正法,就
能夠確定無疑地知道佛陀具備智悲力,是眾生的皈依之處。人們如果對佛陀留下的三藏
十二部作深入全面的觀察,就可以發現佛陀所說的正法都符合現量、比量、教量,而且
能夠引導眾生消除一切的苦因和苦果,由此可見佛陀證得了徹見萬法真相的大智慧;對
於這樣殊勝的正法,佛陀毫無自私地傳授給一切眾生,這說明佛陀具有深廣的大慈悲;
而且通過這樣轉法輪的方便,起到了使有緣眾生消除苦因苦果、獲得究竟的幸福安樂的
作用,這就說明佛陀具有大威力。
在一切有情之中,雖然也有自稱能救護世人的某些天人,比如大自在天、上帝
等等,但是從他們的特點來看,沒有一個能滿足上面三條標準中的任何一條。因此一切
的眾生,都需要皈依佛陀。對於大自在天、上帝等來說,也只有在真正皈依了佛陀,開
始如實的修行,最終像佛陀那樣圓滿了智悲力後,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去救護眾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