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无常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j*******1
发帖数: 182
1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佛友:
晚上好!今天我们聚集在三德弘法中心,谈一谈佛教的无常观。
一、观修无常的重要性
无常,在每个人每天的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经常观修的人来讲,无常实际
上并不遥远,从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所以,我们懂得无常
、观修无常极为关键,它是一切修法的重中之重。
《涅槃经》中云:“一切众生迹中,象迹为上;是无常想亦复如是,于诸想中最为第一
。”意思是说,在一切众生的脚印中,大象的脚印是最好的,同样,在所有思维观想中
,观修无常最为殊胜。此外,佛陀在其他经典中还说:对舍利子、目犍连那样的一百位
圣众作大供养,不如刹那忆念无常的功德大[1]。
既然观修无常如此重要,在座各位都是学佛的,那对佛教这个最根本的窍诀,就不能掉
以轻心、随意忽略了。
其实,我们周围发生的一切,都是开示无常的善知识。记得在1993年,法王如意宝来香
港给大家传过“普巴金刚”(又名“项袋金刚橛”)、“文殊大圆满”的灌顶,而如今
,上师已经示现了圆寂;当时白玉中心有一位秋扎喇嘛,前两天我...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浅谈佛教无常观——索达吉堪布香港三德弘法中心演讲
浅谈佛教无常观——香港三德弘法中心演讲
『 2011年7月31日晚上』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佛友:
晚上好!今天我们聚集在三德弘法中心,谈一谈佛教的无常观。
一、观修无常的重要性
无常,在每个人每天的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经常观修的人来讲,无常实际
上并不遥远,从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所以,我们懂得无常
、观修无常极为关键,它是一切修法的重中之重。
《涅槃经》中云:“一切众生迹中,象迹为上;是无常想亦复如是,于诸想中最为第一
。”意思是说,在一切众生的脚印中,大象的脚印是最好的,同样,在所有思维观想中
,观修无常最为殊胜。此外,佛陀在其他经典中还说:对舍利子、目犍连那样的一百位
圣众作大供养,不如刹那忆念无常的功德大[1]。
既然观修无常如此重要,在座各位都是学佛的,那对佛教这个最根本的窍诀,就不能掉
以轻心、随意忽略了。
其实,我们周围发生的一切,都是开示无常的善知识。记得在1993年,法王如意宝来香
港给大家传过“普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念死无常
我们要探讨《广论》的下士道。三士道的第一类下士之人,是指在生死当中只追
求自身利乐的人,也就是人天乘。宗喀巴的下士是指能够修行十善业,然而以后世安乐
为目的的修道人;下士道的课程设计,是教导希求来世善趣安乐为目标,也就是要下士
追求未来世人天的安乐,作为他们修学佛法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可是这个阶
段性的目标,却是因为对无常法的错误执著而有所损害,根本无法到达《广论》上说:
“如是于其有暇身时,取心藏中有四颠倒,于诸无常执为常倒,即是第一损害之门。”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3)宗喀巴认为在我们有暇的身心当中,执藏有常乐我净四种
颠倒,其中将无常的世间,错执为常住不灭——这个常倒,是第一个损害之门;因为第
一个错误的常倒执著,后面就跟著乐倒、我倒、净倒,一一跟著发生。
宗喀巴的无常有粗跟细两种分别,在下士道他只讨论了粗的部分;《广论》说:【
于其粗劣死无常中,分别不死是损害门。此复仅念今后边际,定当有死,虽皆共有,然
日日中,乃至临终皆起是念,今日不死,今亦不死,其心终执不死方面。若不作意此执
对治,被如是心之所盖覆,便起久住现法之心。其中有二,谓粗及细,于其粗劣死无常...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54
4
无常:执著 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
执著
我们自以为经验老到、广闻博学,而绝大多数时候,不过是凭概念和联想在理解世
界;我们自以为明察秋毫,事实上往往只看见想看的,听到想听的。佛陀教我们以开放
的心去观察和倾听,才能真正看到和听到。可是用清新、开放的眼光认知内在和外部的
世界,不仅需要勇气,还很辛苦。
有一些成见和误解比较容易纠正,只需要稍稍改变心的习惯,还有一些错误的假设
从久远以来流传至今,已经成为“真理”和“常识”。我们如果想活得更真一点,有时
不得不做个没有“常识”的人甚至是叛逆者。
那些舍弃今生的修行人,他们只是拒绝继续生活在谬误里,也不想躲在别人的经验
里混日子。他们觉得受够了捉弄,于是坚决远离这些骗人的把戏,开始真心诚意地去认
识和感受万事万物。
佛陀说,一切痛苦的根源在于人们对自身及外部世界根深蒂固的误解,执幻为实,
没有认识到事物皆依赖各种内在和外在的条件刹那生灭,不是固有和恒常不变的,佛教
里称之为“无我”和“无常”。
无常并非佛陀的发明,他只是指出了一个总被忽视的真相。佛法不向你承诺安全感
或确定性,事实上,它恰恰要打破你对安全的幻想。
无常粉碎了我们对安全感、确定性...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你怎么看无常?
无常的禅修
我们要如何观修无常呢?在大手印四加行(藏文“哦(恩)卓(ngondro)”)(注1)的
修持指示中提到:“这个世界及其中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尤其是众生的生命如同水上的
泡沫。我何时会死而变成一具尸体是不确定的,但在那个时刻,唯有佛法能帮助我,我
现在就必须精进地修行。”四加行的教本以五个要点阐明五种无常的主要禅修方法。
无常的第一种禅修方法是观修一切事物的变迁本质。一切事物生来就具有变迁的本
质,且应运于这个世界及其中的一切众生。我们周围的世界随时都在改变。夏委时,大
自然具有某种颜色及某种外形,但这些都逐渐地在改变;到了秋季时,它变得不一样了
,但秋天也不会永远驻留,秋天的特色将会被冬天所取代,但冬天所具有的特征也会逐
渐地改变,最后被春天所取代。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周围的一切都逐渐地、不断地在改
变,没有任何一件事物能免于改变。
现在,让我们来审察一下人。人也都会改变。就以我们的身体做为例子吧。当我们
小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具有某种大小、某种外形,而以某种方式思考。然后,当我们长
大一点、变成年轻的成人及稍后变成中年人时,我们的大小及外表都改变了,想法也改
变了。到了老年时,...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索达吉堪布:如何在生活中观无常
平时的行住坐卧、所作所为,也要全部观无常。那么,如何在生活中观无常呢?下面具
体讲几个例子:
(一)走路
在道路上行走时,要观想这条路是无常的,从粗大角度来讲,它终究会被各种灾害所毁
,从细微角度而言,它是刹那刹那迁变的;同?保闵硖逡彩俏蕹5模院蟛灰欢ㄔ俾
饭饫铩<热蝗绱耍痪偈帧⒁煌蹲愣家缋砣绶ǎ贾找哉钌愠肿约骸H纭栋
闳羯闼獭吩疲骸靶凶∽跃哒娱钅拘砦扌穆摇!?
对于无常,世间人在亲友病逝时,才有一点感触,伤心以后再也见不到他了。而作为修
行人,即使两个人身体很健康,离别时也应该当成永别:“我们以后不一定能见面了,
极乐世界再见吧!”时时有种无常观,这是相当重要的。世间人或许觉得这不吉祥,但
实际上并非如此,修行人之间需要一种观无常的微妙缘起。
(二)住处
所居住的处所,从现相上讲是无常的,没有什么可贪执的;从实相上讲,就像具髻梵天
对舍利子所说,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是清净刹土,我们应当如是观想,不能认为这是
脏乱差的地方。很多修行不好的人,看这个世界肮脏不堪,所接触的人也全部视为妖魔
鬼怪,这样的心态对修行极有损害。
(三)...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索达吉堪布答:用无常观引导自己真实修行!
索达吉堪布答:对我们每个人来讲,观无常是修行的根本,《开启修心门扉》中讲了
很多这方面的窍诀。莲花生大士在一个教言中,也以比喻阐述了相关的道理:就像一个
人不慎坠落悬崖,慌乱中抓住了崖壁的一把草。他紧抓不放,往下望去,是万丈深渊。
这时出现一只白老鼠,叼走一棵草;又出来一只黑色的老鼠,叼走一棵草,两只老鼠就
这样轮番叼,他手中的草越来越少。正在这时,他看到旁边有棵果树,树上长满了水果
,他津津有味品尝着水果的甜美,完全忘记了自己身处险境。
这个比喻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的寿命就像是那把草;黑白两只老鼠,比喻白天和黑
夜,它让我们的寿命不断减少;身边的水果比喻世间的名闻利养;而身下的万丈悬崖比
喻死后的三恶趣。简单来说,我们的寿命眼看就要走到尽头,倘若一味沉迷在妙欲的点
滴快乐中,那么一旦生命彻底结束,等待自己的就只有一条路——堕入三恶趣。
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一点。有些老年人明明活不了很久,最多二三十年就会离
开人间,他却像还能再活一百年一样,忙着为未来作各种打算;有些年轻人认为自己身
强力壮,用不着去想死亡,却不明白“黄...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你怎么看无常?
转心四思惟·第二项修行的警醒:无常

[创古仁波切]
无常
一旦了解人身多么难得及珍贵之后,我们也必须了解;我们需要利用它来修持佛法
。有些人也许会觉得来日方长,可以慢慢一点、一点地修。
这是一项严重的错误,因为没有一件事不是无常的,每一件事都会过去、都会改变
,所以,我们必须及时利用还没有消失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第二项修行的警醒及禅修
的题目是“无常(impermanence)”。
彻底思维无常可以真正帮助我们迅速地将心转向佛法。一旦知道一切事物多么容易
改变之后,我们就晓得不可浪费时间。有些人或许会认为,无常只是佛陀用来吓唬人们
立即开始修行的策略。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无常是生命本具的特性;我们的生命随时
都会改变、随时都会毁坏。所以,无常并不是捏造出来的观念。
相信一切事物可以永久不坏是一项错误。觉知一切都是无常的,可以矫正这种错误
。我们或许会认为观修无常是不愉快的,因为这意味着一切都将瓦解、消失。但是,确
实如此,这是极度重要的体认。觉知一切的无常将不会令人感到欣喜及快乐。
假设我们去到一个有老虎的地方,但是先前并不知道那儿有老虎,所以,我们认为
那是一个非常美的地方,并尽...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佛陀教导我们观察一下出现的事。事物不会停留,有生便有灭,灭了再生,生了又
灭。但迷惑无知者不希望它如此。若我们禅修并变得寂静,就会希望一直维持,且不希
望有任何干扰。但那是不切实际的,佛陀希望我们先观察事实,并知道它们是虚妄的,
然后才可以真正拥有寂静。当不知道它们时,我们自以为是它们的主人,便落入我见的
陷阱。
无常、不确定即是真谛
因此,我们必须回到源头,找出它变成那样的原因。我们必须如实了解事物,了解
它们接触心与心的反应方式 ,然后才能得到平静。这是必须审察的,若我们不希望事
物依其自己的方式发生,就无法拥有平静。无论我们逃到哪里,事物还是会像那样发生
,这是它们的本质。
简单地说,这是真谛。无常、苦与无我是现象的本质。它们什么也不是,就是这样
,但我们给事物过多的意义,超过它们真实所拥有的。
要让智慧生起,其实并不那么困难,它的意思是寻找因并了解事物的本质。心不安
时,你应该了解:“这是不确定的:无常!”心平和时,别沾沾自喜:“啊,真平静!
”因为那也是不确定的。
当某人问:“你最喜欢哪种食物呢?”别太认真。若你说真的喜欢什么食物,那能...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佛陀教导我们观察一下出现的事。事物不会停留,有生便有灭,灭了再生,生了又
灭。但迷惑无知者不希望它如此。若我们禅修并变得寂静,就会希望一直维持,且不希
望有任何干扰。但那是不切实际的,佛陀希望我们先观察事实,并知道它们是虚妄的,
然后才可以真正拥有寂静。当不知道它们时,我们自以为是它们的主人,便落入我见的
陷阱。
无常、不确定即是真谛
因此,我们必须回到源头,找出它变成那样的原因。我们必须如实了解事物,了解
它们接触心与心的反应方式 ,然后才能得到平静。这是必须审察的,若我们不希望事
物依其自己的方式发生,就无法拥有平静。无论我们逃到哪里,事物还是会像那样发生
,这是它们的本质。
简单地说,这是真谛。无常、苦与无我是现象的本质。它们什么也不是,就是这样
,但我们给事物过多的意义,超过它们真实所拥有的。
要让智慧生起,其实并不那么困难,它的意思是寻找因并了解事物的本质。心不安
时,你应该了解:“这是不确定的:无常!”心平和时,别沾沾自喜:“啊,真平静!
”因为那也是不确定的。
当某人问:“你最喜欢哪种食物呢?”别太认真。若你说真的喜欢什么食物,那能...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见五蕴无常?

扩充法友所述
(我说的不一定对)
当内观色受想行识无常的时候
不可避免 初期会观察到由粗到细 由快到振动瀑流到慢动作生灭
不管当时印度外道或佛陀都会观察到生灭 然后震惊
但是 会停在这里 从此心里寂静,无贪嗔痴,无我? 不会
会有一种观察的角度或方法 引导我们这样观察下去
通常观察到生灭,会先认为无我,色中无我
但是很奇怪 观察到生灭无常后 佛陀是要我们先注意苦 不是无我
可能这种无我是一般人都会认识的 但是苦及苦的理由却未必
佛陀的教法不共当时外道的是四圣谛 佛陀的伟大在于提出四圣谛
如果扩大说无常 单纯一个杯子的快速生灭无常或造出来被摔破 人世事物的无常 有
何苦可言?
一点都没有
而且一个杯子放在那里 本来就无我
那么这个色受想行识 到底是怎样的五蕴 才说无常会苦
佛陀阿罗汉解脱后 也会看到自己身体的生灭 一个杯子的快速生灭 想的生灭 …
会苦吗? 不会 因为心不沾黏 解脱
心沾黏住 是贪爱
是”五取蕴”的生灭无常是苦 无常即苦
简单说 是贪爱的生灭 贪爱灭了 又再升起
贪爱生起 细分就是五取蕴生起
是贪爱(五取蕴)生灭...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2
《正知--时时彻知无常》(内观研究所) (2012-09-10 )
每当有人请求佛陀讲解sati (觉知/正念),他的开示总是包括正知(sampajan
na)这个词。
Katama ca bhikkhave, samma-satisamma-sati? Idha, bhikkhave, bhikkhu
kaye kayanupassi viharati atapi sampajano satima vineyya loke
abhijjhadomanassam.1
「比丘们,什么是正确觉知(正念)呢?在这里,禅修者热诚安住于时时彻知和正确觉
知,就身体观察身体,去除对这个世间(心和物质)的贪爱和瞋恨的习性。」(注1)
从这段话可以明白看出,按照佛陀的意思,只要谈到正念(sammasati)或念处(s
atipatthana),总是离不开正知,也就是离不开般若(panna,慧)。否则就只是念住;
只是忆念或觉知而已。
在经藏里,佛陀针对「正知」这个词给了两个解释。在《相应部》(Samyutta Nik
aya)中,他对「正知」作出如下的定义:
Kathanca...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抛砖】浅谈刹那无常
抛砖引玉, 有砖也欢迎丢。
我觉得刹那无常=刹那生灭
为啥我们要讨论无常,因为
1. 基础的基础的基础, 不弄清楚无常, 谈其他的就是空中楼阁。
对外界的认知都不清楚, 就不要说谈其他的了
2.无常这个概念引申了就是一个“什么是真实”的一个point of view
可以独立诠释, 不需引入其他概念去支持。
3. 诸行无常是三法印头条, 当然是非常重要的
私以为, 如果无常仅仅说地是4季之更替, 万物无常态, 未来事物不可预测性,
用此来印证“真伪”佛法, 未免有点太简单了, 不是吗?很多所谓“法”都share
这种point of view的。
所以, 诸行无常一定包含着其非常之独特的特性, 使之成为头条,
私以为, 不同之处就在于无常中的刹那无常, 这个观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我转2个讲刹那无常, 希望大家不要带着大,小乘, 汉传,原始各自有的芥蒂去看待
就当平常心去看, 谢谢!!
-----------------------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9481
四 法 印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
益西...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 五蕴何以无常
(一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若
因.若缘生诸色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色。云何有常。如是受.想.行
.识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识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识。云何有常。如
是。诸比丘。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无常者则是苦。苦者则非我。非我者则非
我所。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于受.想.行.识。厌者不乐。不乐则解脱。解
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
奉行
石记:
解释为什么五蕴无常: 色从因缘生,故无常。如舟行岸移,云驶月运,其动相即由因缘
而起,故是无常。再者,因缘本身复有因缘,故亦无常。
D*****n
发帖数: 48
1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红楼梦中的无常与面对
有人说,红楼梦不过是一部小说,于现实生活风马牛不相及,仅仅是关于几个才子佳人
的悲欢离合的故事。而我的看法和想法却相反,这么些年,只有这部小说,让我反复读
,越读越觉得意味深长,。曹的父亲还是祖父的两件事(胡适提到的),曹父任江南织
造时,每次外出,总是拿一本书在读,其随从不解,问,公为何这般爱读书,曹父答,
我哪里是这般爱读书,我只是不忍心看见老百姓每次看到我都要站起来行礼而已。曹父
当时和江宁知府关系非常差,几乎到水火不容之地,但是当其知府犯事了,皇帝唯一收
到的保这个知府的奏折出自曹父。为什么我要提曹的父亲?我同意胡适的看法,只有像
曹家这样在才华,品行,美学积累的人家,才会出曹雪芹,只有这样的曹雪芹才可以写
出这样的红楼梦和宝玉,不会仅仅是为了给人消遣用的,虽然作者这样提过,
但红楼梦总是“贾言村语“来遮掩自己的真意。唯有”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是作者
对读者唯一一次的直接告白。以曹雪芹的才华,家世,遭遇,他不会讲几个才子佳人的
故事而已。他的其中味,我也不解。但宝玉是曹公最喜爱的,理解宝玉一些,
或许是理解其中味的一个途径。
我觉得这是一部 关于人心与人生的小说。宝玉的问题...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81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抛砖】浅谈刹那无常
我觉得,法最终是要打破任何观念和概念的。打破以后,最佳的就是处在(从概念上)
无可着落之中,才能有更深层的领悟。刹那生灭的解释能帮你理解接受无常,就是个好
法。
但我从你这个角度,就会深究。我会问,既然灭后再生还能重复,那能重复的也算是长
远的了。所以按照这种思路去破我的心思,就会需要进一步去探究重复“复印”是怎么
回事。

这种point of view的。
所以, 诸行无常一定包含着其非常之独特的特性, 使之成为头条,
私以为, 不同之处就在于无常中的刹那无常, 这个观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我转2个讲刹那无常, 希望大家不要带着大,小乘, 汉传,原始各自有的芥蒂去看待
就当平常心去看, 谢谢!!
-----------------------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9481
四 法 印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
益西彭措堪布 译
第一法印:诸行无常
。。。。
对此,凡夫认为万事万物从产生到未灭之间是常住的,这只是错乱而已。实际上,无论
外在无情器世界,抑或内在根身、心所摄的心王、心所,一切都像流水、灯焰...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见五蕴无常?

阿含中都说,观色无常,受无常,想无常,行无常,是无常
无常会导致苦 苦故不乐 生厌离 离则喜贪尽 心解脱
多么有次第
但第一步 无常
实际日常运作上,修行上,那要怎么观五蕴无常?
最近常听人说色的生灭,身体生灭也好,销溶也好,
你贴的要我评论的那位仁兄的修行法说,不需观生灭 是要观集灭
南传说,一定要观生灭
Bdbd也说观色生灭(主要指身体销溶? 或其他色的销溶?)有多厉害,能悟到多深多深的
样子
那….我想……佛陀说观无常,具体修行上及生活上是要我们怎么观?
例如 观到甚么 算观无常
还没观到甚么就不算
观到色的生灭才算观无常? 或观到身体(色)消融才算观无常? 或观………. ???
n********n
发帖数: 8336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你怎么看无常?
摘要
我们非常幸运能拥有非常珍贵的人身。一旦我们拥有如此珍贵的人身之后,这一生
的每一个刹那都是非常珍贵的。所以,我们绝对不能浪费它,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观
修无常而觉知不浪费时间的必要。如果我们拥有的只是非常普通或平凡的人身,充满了
痛苦与烦恼,连一丝寻获快乐的希望都没有的话,那么,我们的想法可能会和一位囚犯
一样——只是在数日子。若是被判了一年徒刑,当一天过去时,我们会想说:“啊,太
好了,又少了一天!”当一个月过去时,我们会想说:“啊,太美妙了,只剩下十一个
月要熬了!”当两个月过去时,我们会感到非常欣喜。当处境极其不好的时候,或许会
有这种想法。可是,我们的处境极幸运,我们具有可望证得佛果的珍贵人身。这是一个
非常希有罕见的机会,不但对我们也对其他众生极为有用。所以,当我们仍然拥有它时
,应该善用它的每一个层面,因为它不是永恒不坏的;当我们仍然拥有它时,必定要竭
尽所能地利用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做无常的禅修。
我们或许会认为观修无常可能很危险,因为这是一个非常令人不愉快的禅修课题。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无常不太可能会盘据我们的心。当生命中的问题升起时,它
们显然会带来烦... 阅读全帖
h**y
发帖数: 1232
19
(一)世事本有常,人心最无常
 
在记录这一遇见前,我吸了一颗烟。
嘴巴里又苦又涩的味道,令我心生厌烦。
我又吃了黑巧克力,好几块黑巧克力。
嘴巴里的苦味更大了,大到让我不得不逃避。
这又泡了一壶陈年的有烟小种。
我要把它从浓郁醇香,喝到风轻云淡。
 
过去,我时常感叹“生命无常”。
这一遇见让我了悟,世事本有常,人心最无常。
 
第一次如此痴迷地想象,如果我是一个浪漫至死的诗人,我该活得多么畅快!
我不知道,除了诗的韵律,还有什么能够陪伴我,走过这片已经化为沼泽的湿地。
那在沼泽的气泡间舞蹈的鸟儿,你可知道,你的天堂里收藏着我的忧伤?
你优雅地抬起右脚,略微迟疑之后,向前迈出一步,再优雅地抬起左脚……
你慢慢地转动脖颈,用眼睛的余光从容地望我,我便想起了那久前的遇见。
 
彼时彼地,大片大片的芦苇,茂盛得如同你我的青春。
当然,我的青春早已逝去。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应该是你的青春。
我对你说,我也年轻过,我的青春被我储藏在经书里,随时可以提取变现。
你拎了拎我的福袍,皱了皱鼻子,面露不屑之情。
你对我说:“你的青春早在这破旧的袍子下霉变了,提取...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观五蕴无常
谢谢回复.
(一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若
因.若缘生诸色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色。云何有常。如是受.想.行
.识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识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识。云何有常。如
是。诸比丘。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无常者则是苦。苦者则非我。非我者则非
我所。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于受.想.行.识。厌者不乐。不乐则解脱。解
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
奉行
a***n
发帖数: 1993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诸行无常vs诸法无我
平川彰在原始佛教的这一章里这样讲缘起:
从基本存在者被称为法这一点,显示出在此一存在者中看出真理性。因为「法」这个名
称之中,便具有真理的性质。「涅盘」被称为是最高的法,当然也承认涅盘之中具有永
远性和真实性。但是也承认由另外的缘起所成立的法有其真实性。「缘起」是「相依」
(paticca)、「现起」(samuppada),意思是由于相依相关而成立的存在;同时也显
示出,因其它的「缘」(paccaya)而成立了自己,这可以用「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
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公式来表示。所谓的「依他」,就成了自己得以存在
的条件。这就是「自他不二」的世界,由于在空间上,缘起成为依存关系,故也可表现
为「相依性」(idappaccayata 此缘性)。世界相依相待而成立,这一特质(dhatu)
,无论佛出世或不出世,都依法而定,依法而确立(SN. vol. II, p. 25)。众缘聚集
时,便成立新法,故这能生的缘和所生的法之间,自然具有关连。此一关连,在时间上
可追溯到遥远的过去,在空间上可推展到全世界,可以将之视为贯通各个法的「法界」
(dhamma-dhatu)。
时...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抛砖】浅谈刹那无常

常乐我净,我的认识是说无为法的,苦集灭道的苦、集、灭,主要指有为法。
他将两者混淆了,或者,应该也是不懂无为法。
寂灭为乐的乐,就是常乐我净的乐。
他不懂这些,说完苦集灭道,就批常乐我净,是错误的。
应该知道常乐我净是个专门术语。
六祖坛经讲常无常,破解一些人只知道无常而不知道常的断灭,提到
真常、真乐、真我、真净。六祖解释说,佛并不排斥真常,只是破斥
的普通人和外道所执着的“邪常”。佛并不排斥真我,只是破斥外道
执着假我为真我,六祖称之为八颠倒。
-------------
僧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
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
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闻,乃嘱行昌
来剌师。师心通,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座间。时夜暮,行昌入祖室,
将欲加害。师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师曰:"正剑不邪,
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行昌惊仆,久而方苏,求哀悔过,
即愿出家。师遂与金,言:"汝且去,恐徒众翻害于汝。汝可他日易形
而来,吾当摄受。"
行昌禀旨宵遁,后投僧出家。具戒精进。一日,忆师之言,远来礼觐。
师曰:"吾久念汝,汝...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鉴恒:从电梯惊魂看生命无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29 16:05:56 2015, 美东)
高楼大厦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无论男女老幼,电梯已嵌入日常生活中。人们按
部就班地生活,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目的上:商业洽谈、聚会饭桌、商场购物、外出或回
家,脑子里的人生缤纷多彩、或匆忙或温馨,谁能想到自己脚下链接目的地的电梯,会
突然发飙,几秒钟之内人生会变成另一幅样子。
电梯坠陷、卷人、滑落等事故在中国大陆频发,仅7月主要就有多起:8日,郑州一高楼
电梯从 32 层直接掉到 19 层,致一人腰椎错位;15日沈阳华阳大厦电梯厢从27楼坠至
底层,致17人伤重;27日,广西梧州一岁男孩被电梯卷入,左臂基本被废;最可怖的,
26日上午湖北荆州商场手扶电梯上,一名年轻妈妈踩空踏板仅8秒全身被吞入而亡,微
信圈连日被“电梯吃人”刷屏。
自2005年起,大陆平均每年发生40多起电梯事故,数据显示,全国电梯已超过300万台
,“电梯惊魂...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274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马哈西尊者说无常

无常一点不比无我简单,
无常必然伴随着无我。脱离无常的无我不是无我,同样脱离无常的苦,也不是真正的苦
。无常,无我,苦,这三个法印是同时发生的,以无常为根本。无我为特征,苦为表现,
所以佛陀说:”諸比丘,一個已察覺無常的人,亦領悟無我“,(正觉经)
所以佛陀说“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杂阿含经)
无常是原始佛法的第一义谛。
佛陀第一次说法-----在鹿野苑教授五比丘时说此法.
佛陀最后在库西那拉娑罗树林间逝世前说法中也如此而说:”比丘们!我告诉你们,不要
自负,当观察思惟一切事物无常。当你如是观察思惟时,你将会透彻地贯通。’
了解了这第一义谛就会根除心中与无明具的「渴(爱)」和执着,这就是证达第二义谛.
根除心中与无明具的「渴(爱)」和执着就会体证第三义谛-----涅盘\自由\永恒\无死
(出世间法的真理).
要了解和证达以上几个方面就要懂得导向体证涅盘之路的-----第四义谛的八正道.
这个是,大乘讲究是常乐我净。另外苦这个词,容易有歧义,它并非仅仅是痛苦的感受
,而侧重指”不圆满“
这些都是大乘的东西,而且话题很大,我就不想说了
我只是想说,当初龙树驳斥小乘的三世恒
P****S
发帖数: 2286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Z]佛学院往事 之 黑白无常
转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c13316090102vb1y.html
1998年, 有天在国际学经堂上课前,有一个长相黝黑、个子矮小结实的和尚来到索达吉
堪布的法座前,献上哈达,磕头请安。索达吉堪布做出了一个夸张的害怕的样子,举起
双手:哇,黑白无常来了。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大家都很好奇,今天堪布为什么会做出
如此不同寻常的举动,这位汉僧到底是谁?有什么稀奇古怪的经历?我准备下课后弄个
明白。结果,闻思修的任务很重,加上有忙碌的发心工作,琐事又很繁多,几天都无缘
见面。
几天之后,我们才有机会见到,在一个老道友的房子里面聊了起来。原来这位师傅来自
于四川雅安金凤寺,就是虹身成就的明慧比丘尼的寺院。说起明慧比丘尼,这位师傅亲
眼见到了她往生成就的一幕,当时他还是位居士。谈起明慧比丘尼在癌症晚期重病时的
洒脱、临命终时的自在,令人感慨万千。
佛学院往事 黑白无常
言归正传,我问,为什么堪布叫你黑白无常呢?他便娓娓道来。他的故事有点象民国时
期章太炎的经历,章太炎是地狱判官,而这位师傅是勾魂使者黑白无常。他十来岁的时
候,每天晚...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 五蕴何以无常
色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色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色。云何有常。如是
受.想.行.识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识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识。云
何有常。
c***h
发帖数: 2262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我吗?无常吗?

善哉 善哉
我解释如下 (不一定对,仅当参考)
先要确定问的是”一切法” (其他经则会提到”世间”)
然后,
“有我”,指印度外道者当时所认为的 :
从以前到现在都恒常不变的那种”我”。
“无我”,指印度外道者当时所认为的
现在这个人是与以前完全没关系的一个人。
针对当时印度外道这样的观念,又针对”世间”、”一切法”(现在这样的个体五蕴运
作情况,也就是五取蕴、诸烦恼)
佛陀说
这样的”世间”、”一切法”、我们当下缘起所认知的”我”,并不是那种我们认为的
从以前开始就恒常不变的”我”要维护(常见)。
但是我们现在缘起当下所认知的”我”,也不是前后完全无关,与以前无关的那种情况
(断见)。
而是相似相续。不一样,又不完全不一样。
怎么”相似相续”呢?
就是缘起法。贪爱在相续相似,造就现在这样的”我”(说”个体运作情况”好了)
我们可以控制,使得贪爱少一点,那就与之前不完全一样了,事情是可以改善的。
如果把当时印度外道的哲学考虑进来,则有我、无我、常、断,就更清楚了。
一切都很简单,没后世说的那么深奥难以理解。
只是要做到,不容易。
(但也没多难,真的有心,应该不...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我吗?无常吗?

善哉 善哉
我解释如下 (不一定对,仅当参考)
先要确定问的是”一切法” (其他经则会提到”世间”)
然后,
“有我”,指印度外道者当时所认为的 :
从以前到现在都恒常不变的那种”我”。
“无我”,指印度外道者当时所认为的
现在这个人是与以前完全没关系的一个人。
针对当时印度外道这样的观念,又针对”世间”、”一切法”(现在这样的个体五蕴运
作情况,也就是五取蕴、诸烦恼)
佛陀说
这样的”世间”、”一切法”、我们当下缘起所认知的”我”,并不是那种我们认为的
从以前开始就恒常不变的”我”要维护(常见)。
但是我们现在缘起当下所认知的”我”,也不是前后完全无关,与以前无关的那种情况
(断见)。
而是相似相续。不一样,又不完全不一样。
怎么”相似相续”呢?
就是缘起法。贪爱在相续相似,造就现在这样的”我”(说”个体运作情况”好了)
我们可以控制,使得贪爱少一点,那就与之前不完全一样了,事情是可以改善的。
如果把当时印度外道的哲学考虑进来,则有我、无我、常、断,就更清楚了。
一切都很简单,没后世说的那么深奥难以理解。
只是要做到,不容易。
(但也没多难,真的有心,应该不...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29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佛经故事】思无常,观不净 (ZT)
【佛经故事】思无常,观不净
思无常,观不净(转自中台世界)
佛在波罗奈国鹿野园中,与五百大比丘说法。佛陀开示大众:当思无常,于一切时一切
处。若能常思无常,便能断除欲爱、色爱;若无色爱,则能尽断憍慢、无明。为什么这
么说?现在告诉你们一段过去的因缘。
久远劫前,有一位辟支佛名为善目,相貌端正,面色如桃花,举手投足优雅庄严,不仅
口中散发优钵花香,身体也有栴檀香味。
一天,善目搭着袈裟、持着钵,入波罗奈国乞食,来到一位大长者家门口,默然而立。
长者的女儿看见门外有一位沙门,容貌殊特,庄严无比,而且身口发香,于是起了淫欲
心,走到比丘面前,说道:「你的长相如此端庄,世间罕见,我虽是女人,但也相貌端
正,可与你共成一对。而且,我家中富有,珍财宝贝无量,可供你享用。沙门的生活很
艰苦吧?」
善目问:「你现在贪爱我身体的哪一处呢?」
长者女回答:「我喜欢你的眼睛,也喜欢你口出妙香,身体有栴檀香味。」
善目便以右手把眼睛挑出来放在左手,告诉长者​​女:「你贪爱的眼睛,
就是这个!你看看这眼睛流着不净,就像臭秽的脓疮,也像水泡一样虚妄不实,欺骗着
世人。眼、耳、鼻、口、身、意...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30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佛经故事】思无常,观不净 (ZT)
【佛经故事】思无常,观不净
思无常,观不净(转自中台世界)
佛在波罗奈国鹿野园中,与五百大比丘说法。佛陀开示大众:当思无常,于一切时一切
处。若能常思无常,便能断除欲爱、色爱;若无色爱,则能尽断憍慢、无明。为什么这
么说?现在告诉你们一段过去的因缘。
久远劫前,有一位辟支佛名为善目,相貌端正,面色如桃花,举手投足优雅庄严,不仅
口中散发优钵花香,身体也有栴檀香味。
一天,善目搭着袈裟、持着钵,入波罗奈国乞食,来到一位大长者家门口,默然而立。
长者的女儿看见门外有一位沙门,容貌殊特,庄严无比,而且身口发香,于是起了淫欲
心,走到比丘面前,说道:「你的长相如此端庄,世间罕见,我虽是女人,但也相貌端
正,可与你共成一对。而且,我家中富有,珍财宝贝无量,可供你享用。沙门的生活很
艰苦吧?」
善目问:「你现在贪爱我身体的哪一处呢?」
长者女回答:「我喜欢你的眼睛,也喜欢你口出妙香,身体有栴檀香味。」
善目便以右手把眼睛挑出来放在左手,告诉长者​​女:「你贪爱的眼睛,
就是这个!你看看这眼睛流着不净,就像臭秽的脓疮,也像水泡一样虚妄不实,欺骗着
世人。眼、耳、鼻、口、身、意...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抛砖】浅谈刹那无常

“世间”,其实就是带”我”的观念。
“世间”也就是贪嗔痴。
“世间”是指各种苦乐(通常只是一种欲望的苦乐)、贪爱、愤怒的总集合。
厌离世间,不表示会自杀或什么事都不做
厌离世间是,有一股力量离开贪爱与愤怒
厌离世间(出世)的意义在,不再喜欢世间苦乐、贪爱、愤怒,就很像出家人。
“无常”愈强,”世间”是愈弱
Ya 佛陀说这些,本来只是对出家的比丘说的。
对在家众,就是乐善好施,别做坏事,与人和乐相处就好。
佛陀说,他说的法(佛法)不见得世上每个人都接受。(大概就出家人听就好)
我们在家众都只是try try看,
从中得到贪爱与愤怒减少的平静与愉悦(禅悦,”正定”的喜悦),
过点好日子,与家人和乐相处。
Ya 放着就好,
其实,谁刚开始不是听一听,放着而已 : )
我想,等我年纪大了,也没多少”世间”,还能拿得出来就好。
通常都是做一点点试试,
有了轻安(七觉支中的倚觉支)、 喜悦(七觉支中的喜觉支),
日常生活的心事家事烦恼减少,觉得比以前愉快,坏习惯突然可以改过,
与人相处也比较和乐
其它再说。
没好处,谁要试。
钉得深不深
就像我们现在看什么都带”我”的观念,
“我”就像钉子...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415
32
来自主题: Taiwan版 - 无常
佛陀说:「现在和从前一样,我只有教导苦与苦的止息。」
佛陀所说法不是常 不是断 不是有 不是无
如实正观世间 ”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因为无明而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所以不说世间是”无”
(pattern 说 : 缘起)
如实正观世间 “所谓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灭
所以不说世间是”有”
(pattern 说 : 缘灭)
缘起缘灭是无常的 无常是中性的 但是若将”我”放入 将造成”苦”
所以佛陀说说”无常故苦”
如何解脱?
依”缘起法则” 观察无常 并一步一步灭尽 可证阿罗汉果
如何灭尽? ”四念处”
色无常 (身念处) : 敏锐观察身体的一举一动 通常是用呼吸法观察
了解一切皆因为”缘”(巧合?)而由物质组成身体(地水火风) 里面没有”
我”
一但缘灭 物质还是物质 没有”我”
受无常(受念处) 敏锐观察身体的一举一动带来的感受-- 苦 乐 及不苦不乐
了解一切皆因为”缘”而组成感受 里面没有”我”
r****n
发帖数: 8253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彻见无常?
无常在佛法实修当中占据着极高的地位,在整个证果解脱的过程当中,都离不开对无常
的透彻观察.真正的彻见无常,意味着必然见到苦,也必然见到无我。佛陀说“无常想
者,能建立无我想。圣弟子住无我想,心离我慢,顺得涅盘”,又说“無常想修習多修習
。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可以说整个佛法四念住的修行,实际
就是围绕无常想,无常观而展开进行。那么为什么我们无法见到无常呢?
1.定力不足。
散乱的心以及粗糙的定力无法识别身心现象极高速生灭相续的真实本质。定力就像显微
镜的放大倍数,定力越强,放大倍数越高,越能看到极细微的生灭现象,将相续的假象
打破。但是必须要注意,在色界和无色界禅定当中是不可能见到无常性的,必须出定才
可以,而在欲界定包括刹那定当中,则有机会见到无常性。但是这需要比较强的慧力。
对于大多数人,比较稳妥的还是需要先修好色界禅定。
2.观力不足
观力就是洞察力,或者叫做慧力,即对现象或者目标的如实观察审视,它就像探照灯一
样照亮目标的真实面目。它是毗婆舍那的极为重要内容。一个洞察力强大,慧力强大的
人,依靠少量粗浅的定力,就可以识破现象或者目标的无常,苦,无我的真实特性
Y**u
发帖数: 5466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常是常
真法师问: 常是什么意思
会答: 无常就是常
真法师又问: 我问的是常是什么意思, 你为什么回答我说无常?
会答: 正是因为有无常, 所以才说常. 如果没有无常, 也就没有常. 为什么呢? 就好像
长是靠短升起的, 没有了短, 长就不成立了. 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 这个道理有什么不
同呢? 另外, 法性是得不到的, 这就是常的意思. 虚空也是常的意思.
真法师又问: 为什么虚空是常的意思呢?
会答: 因为虚空没有大小的分别, 也没有中间和两边的区分, 所以可以说它是常的意思
. 说法性本身是得不到的, 这意味着它不存在; 可是人们又能够发现这个不可得到的本
体, 深沉寂静, 这又意味着它并非没有. 这就是常的意思. 从有和无的角度来讲, 就是
这样, 它既是无又不是无, 既是有又不可得. 本来具有无量功德, 这就是常的意思. 对
于没有了悟的人, 就用常和无常来说明, 如果就法性来讲, 因为它没有无常, 所以可以
把它叫做常.
d******r
发帖数: 5008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常之中谁存在

回教里面也有无常。
无常(Mawt,Wafat)中国回族穆斯林日常用语。亦称“归真”。阿拉伯语“毛特”或“
沃法特”的意译。中国穆斯林借用此词经常与阿语“毛特”和古汉语的“殁”并用,以
作为“死”的代用词。明清穆斯林学者认为“生死之谓有无”,安拉造化生物,赋予人
以“生、觉、灵”三性,而草木鸟兽却只有前二性而无灵性,故其枯朽灭亡称为“死”
,而人则应称为“无常”或“归真”,以示有别。与“无常”相对的是“常”。佛教认
为它是“涅榘四德”中“常、乐、我、净”的一德,即永恒常在。而明清回族穆斯林学
者根据《古兰经》的明示:“你们却选择今世的生活,其实,后世是更好的,是更久长
的。”(87:16~17),曾申明“清真之道以死亡为正命”,或称“复命归真”、“返本
归真”。意即:①人生如旅途,死亡是通向归真的必经之路。②人为安拉所造化,死后
仍必归向安拉。⑧死只是肉体的朽灭,即“无常”,而灵魂(Ruh,鲁哈)则升华永在,
即“常”,故人为“有始(指肉体)无终(指灵魂)之有”。回族穆斯林不仅将“无常”作
为代替“死”的日常用语,同时含有深刻的宗教哲理。
f*******8
发帖数: 3612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抛砖】浅谈刹那无常

同意,
不过同意的原因可以有不同,就是为什么说这个重要,可以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的。
我觉得从历史上看,强调无常,跟我那文说的原因是一样的,主要是为了让人学习放下。
是为了修行、离苦而来的。是非成败转头空。是为了调节人生方向的。
不过你说的刹那无常,从“如实观”的角度上看也确实重要。
当然,刹那无常中的“刹那”到底是什么,可能是个重点,
如果刹那只是一个量变而没有质变的话,仅仅把微妙变成皮秒或纳秒或千分之一纳秒。
那么宏观和微观的无常并没有太大差别。
估计要如实实修观察才能知道。从实修上看,刹那无常,直接就跟第二条实证无我联系
起来,
在深入禅定时,是否因为观察“行蕴的刹那不住”,而实证无我,这是个思路,有待实
证。
他们大菩萨关于刹那的概念以及时间的概念,很有意思。
时)
这上面的,我觉得关于无常,道理上可以接受,实际上每个人怎么解释,还有待细节。
而且,它们可以直接联系到唯识理论。
但是智悦依此批判“常乐我净”,我认为还是因为不懂真实情况,没有实修而引起。
所以一个人可能会说出一些正确的话,但是如果让他延伸一下,再用自己的话解释解释,
就露出破绽了。这是抄袭佛经和自己亲历的差别...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见五蕴无常?

有道理
但我想 无常应该不是独立 应该有后续接着要观察的 这与前面无常连再一起
我的意思是说 是不是观这样的现象 那样的现象 …粗现象也好 细微现象也好
生灭了 这样就算无常?
无常后面是苦
无常能与苦连上? 这样的观无常 可能才比较正确
可能…..可能比较像佛陀要我们观的
c***h
发帖数: 2262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念死无常

这是不是说宗喀巴批评”常乐我净”? 不明白
很多大乘不是说”常乐我净”很好,不懂的人才会乱批评吗? 怎么宗喀巴会批评?
正观五蕴无常说得很好,很赞赏
只对在家居士说粗的无常,也对
但提供另一种观点,互相比较,参考一下
下世道,应该属于佛陀在世时说的一般居士,
也就是好好在世间活得快乐,多做善事,有道德良心,家庭和乐,得人天善法
但是佛陀不会对在家居士说这些佛法,即使是有名的给孤独长老都没有说很多
本文所举杂阿含经文,是佛陀对出家的比丘说的,而佛陀是不会对在家居士说这些
佛陀时代正观五蕴无常,这是出家修行的僧人的要做的修行事,不是在家居士
而且正观五蕴无常做起来是很高深,只是现在民智已开,讯息流通,
正观五蕴无常,逻辑上听起来好像没甚么
可一旦认真的正观五蕴无常,就入流了直奔涅盘
佛陀在世时区分在家众与僧人,是严格的,
在家居士就是快快乐乐过世间生活,像孔子一样有道德良心多做善事
后来大乘兴起,才对在家众推广较高深的佛法
可以从后世伪造的大乘经典看出,经典一开始常是佛陀对在家众说法,而且愈说愈高深
把在家众抬得很高,且极端的把佛陀圣弟子如舍利弗地位压低,搞得佛陀圣弟子甚么都
不懂一样...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9
来自主题: _Arahan版 - 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彻见无常?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彻见无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26 23:15:50 2009, 北京)
无常在佛法实修当中占据着极高的地位,在整个证果解脱的过程当中,都离不开对无常
的透彻观察.真正的彻见无常,意味着必然见到苦,也必然见到无我。佛陀说“无常想
者,能建立无我想。圣弟子住无我想,心离我慢,顺得涅盘”,又说“無常想修習多修習
。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可以说整个佛法四念住的修行,实际
就是围绕无常想,无常观而展开进行。那么为什么我们无法见到无常呢?
1.定力不足。
散乱的心以及粗糙的定力无法识别身心现象极高速生灭相续的真实本质。定力就像显微
镜的放大倍数,定力越强,放大倍数越高,越能看到极细微的生灭现象,将相续的假象
打破。但是必须要注意,在色界和无色界禅定当中是不可能见到无常性的,必须出定才
可以,而在欲界定包括刹那定当中,则有机会见到无常性。但是这需要比较强的慧力。
对于大多数人,比较稳妥的还是需要先修好色界禅定。
a***n
发帖数: 1993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常与无常

是有常见做衬托才能显现无常见。说无常为使众生离常边,但不能离常边而沉溺与无常
边。
你要是不懂常怎么会懂无常呢?它们只能同时出现在你心里,不过一个隐一个显。
我清楚。实相非常非无常,不能用无常来表述。
你就是听了这一两句话就认为他们是唯心论?一切唯心造的“心”是第一性的意识?
s********h
发帖数: 938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观五蕴无常
(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未来色
无常。况现在色。圣弟子。如是观者。不顾过去色。不欲未来色。于现在色厌.离欲.
正向灭尽。如是。过去.未来受.想.行.识无常。况现在识。圣弟子。如是观者。不
顾过去识。不欣未来识。于现在识厌.离欲.正向灭尽。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
是。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石记:
五蕴无常,过去,现在,未来 皆是无常。苦空非我,也是如此,于过去,现在,未来
,都没有实体。

发帖数: 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欲无常,虚妄颠倒
有关“六尘与六入”的相关法义,这个在佛法中是属于非常重要的知见,因为这
些法义与“断我见”证解脱果及“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佛法妙义有密切的关系,如
果能够对于这些法义有正确的了解,那对于我们在佛道修学上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所谓六尘就是指色、声、香、味、触、法,而法尘是依附在五尘上而存在的,不能够离
开五尘而有单独的法尘,除非是证得二禅以上的等至定境,才有单纯之定境法尘存在。
我们都知道五尘分别对应至五识,为五识所了别,而事实上包括法尘及五尘上的细相都
是需要靠意识来了别的,因此意识所缘的境界,可以说范围是非常广大。譬如说,对于
由色受想行识聚集而成的五阴假我,意识会把这五个法合起来当成一个有情,虽然这五
阴刹那生灭,可是意识心仍然会把有情的五阴当成是连续性的法,而认为有一个真实的
五阴我存在;同时意识也可以缘在五阴变化上面所显示出来的“生、老等心不相应行法
”,因此意识所缘之范围可以说是非常广大。相对于意识来说,五识的所缘就单纯很多
,因为五识的所缘就仅限定在现量上面,而意识心的所缘则函盖现量、比量与非量。那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了解:意识心有时候祂的所缘是会有虚妄性的,包括受...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3
来自主题: Physics版 - 无常即是量子性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无常即是量子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l 5 22:50:18 2010, 美东)
佛法说的无常,严格来说即是量子性,即是非连续性。一份一份的,
一切有为法无常,意思是一切世间现象都是非连续性的,都是量子化的。
根据:佛法里无常有刹那生灭的意思,而阿毗达摩将所有色法(物质现象)和名法(意
识现象)都定义为生起即灭,都是一份一份的,而且频率极快。比如阿毗达摩里面说识
的生灭,是一弹指间几十亿万次,而阿毗达摩又说色法和名法同生同灭,这就意味着物
质现象在阿毗达摩看来同样也是生起即灭,是刹那性的,这个和量子理论里面量子化非连续性的概念高度相近。
部派佛教里面所说的的"极微",基本类似于“量子”,也有人说是最早的原子论。但是原子的寿命很长,不符合佛教对极微是刹那生灭的定义。
根据以上可以得出,佛陀是最早提出量子论的人。而且佛陀是通过内观的实践如实观察出来的,而不是玄想出来。
与物理学的量子论不同,佛法是将物质和意识都定义为无常,都是量子化的,其中意
z********y
发帖数: 109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马哈西尊者说无常
「諸比丘,一個已察覺無常的人,亦領悟無我。」
这句话很有趣,察觉无常的人,可以领悟无我;但领悟无我之人,不一定非要通过察觉
无常。领悟无我和察觉无常可以同时升起;亦可,领悟无我在前,察觉无常在后。
好像小乘的修法是有先后次序的(定,观,慧),而大乘不太强调这个,所以有悟后起
修的说法(好像圆觉经提到了定,观,慧无一定的次序),六祖也不太讲禅定。禅宗公
案里,通过禅定(或观)证无我的例子很少,大多是以慧证无我。
定,观比慧要容易上手,但非必要条件。所以绝大部分的人还都是以定,观,慧的顺序
修行的。
r****n
发帖数: 8253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无明我见无常无我
什么是无明?
无明:和”愚昧无知”是同义词、解释为:不明察事物的本质是无常,不圆满,无我。
特指心灵造业的原因,烦恼的起因,轮回的根源。泛指那些把并不存在的事物或者特性
以为是存在的错误认识;也指那些把存在的事物或者特性以为是不存在的错误认识。
什么是我见?
我见:古译为”身见”、”萨迦耶见”,它是“无明”的具体表现。“我见”解释:
认为在每个人中有一恒常不变、亘古长存的绝对实体。这实体就是那千变万化的现象世
界背后不变的真实本质、或有说为”本心、自性”或有说为” 梵、大我、神我”又或有
说为”本性”……名字相异而意义相类同、这种观念认识就是”我见”。这是众生烦恼
和轮回的根本、
什么是无常?
无常是 生灭、变易、运动或有已而无的意思。
什么是无我?
经典说“不圆满即无我”,因为无常和不圆满指示我们一个你不能自在,不能主宰的事
实和自然规律性。
r****n
发帖数: 8253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常即是量子性
佛法说的无常,严格来说即是量子性,即是非连续性。一份一份的,
一切有为法无常,意思是一切世间现象都是非连续性的,都是量子化的。
根据:佛法里无常有刹那生灭的意思,而阿毗达摩将所有色法(物质现象)和名法(意
识现象)都定义为生起即灭,都是一份一份的,而且频率极快。比如阿毗达摩里面说识
的生灭,是一弹指间几十亿万次,而阿毗达摩又说色法和名法同生同灭,这就意味着物
质现象在阿毗达摩看来同样也是生起即灭,是刹那性的,这个和量子理论里面量子的概
念高度相近。
部派佛教里面所说的的"极微",基本类似于“量子”,也有人说是最早的原子论。但是原子的寿命很长,不符合佛教对极微是刹那生灭的定义。
根据以上可以得出,佛陀是最早提出量子论的人。而且佛陀是通过内观的实践如实观察出来的,而不是玄想出来。
与物理学的量子论不同,佛法是将物质和意识都定义为无常,都是量子化的,其中意识的量子化尤其重要,因为这涉及到了解脱的关键。而物理学缺乏对意识的准确定义,目前也不研究意识现象。
r******3
发帖数: 586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轮回是否无常

不对。佛法所说的有为法无常,是仅仅局限于五蕴,不要将其无限发挥。不要将除了涅
槃以外的,什么都一股脑说成是无常。
轮回不属于五蕴当中的任何一蕴,它实际是五蕴生灭相续的一种整体现象,这个现象从
无始以来就有,也没有结束之时,尽管个体有情众生的轮回和五蕴生灭相续是可以终止
的,但是整体上来说,众生五蕴生灭相续这种现象永远也不会终止的。法界或者说宇宙
本就如此。
任何有为法,都有生时,灭时,如果轮回也是有为法,则轮回必有生时,可是这明显违
背了佛法。轮回这种整体现象,无法用佛法所说的无常或者常来形容。
像宇宙,世间,三界,轮回,定律,法则,以及抽象概念,都不属于有为法和无为法范
围之内。不可以用常或者无常来描述。
这是错误的。也不符合缘起法
说众生注定解脱和注定不解脱,都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应该是,当某某众生具备解脱的因缘,就有机会解脱,如果它不具备解脱的因缘
,就没有机会解脱。
所谓每个众生最终都会解脱,这是一种邪见。大乘有此荒谬说法。
g***t
发帖数: 2278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轮回是否无常
你这里面有概念上模糊和漏洞。
你说轮回是无常的,因此就会终止,显然你是把无常的概念理解成“事物的变化会终止
”。无常中所谓的终止并非是断灭。就以生、住、异、灭来说,生住异灭并不是事物发
展到“灭”就终止了,而是会接着依据因缘而继续“新”的一轮的生住异灭的。这里所
谓的终止只是因缘条件的变化组合的一种表相,而我们给这种表象命名为“终止”而已。
以此为理来分析轮回也是一样。轮回也只是无常的一种表现,除非你通过修行证得涅磐
,否则没有真正的轮回的终止。
T*******y
发帖数: 6523
49
Where did it say that 刹那现象生灭观 is not true?
When you think of 无常, how frequent should this 无常 happen? If 无常 is not
an instant event, should it happen in a second, a minute, a day, a year, a
million years, or what?
You can see 无常 in an instant, as in meditative experiences, with 刹那现象
生灭.
s******y
发帖数: 172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我把问题再问清楚些吧。
生活中不乏”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例子。亲近的子女在父母年老多病的时候开始疏远甚
至嫌弃他们。我们是否应当接受如此的道理,”孝心难免无常,亲情无非缘起“?当父
母健康能干的缘消失了,子女的亲爱就消失;当父母老病拖累的缘生起了,子女的厌烦
就生起。这也符合无常与缘起的”现实“原则,是不是?
阿姜查用不净观教育弟子认识爱情的无常(http://www.xuefo.net/nr/article0/3746.html ),他怎么不用不净观教育弟子认识亲情的无常?厌离而不嫌恶,喜爱而不贪求,说得很容易啊,真的有人做到了?只怕更容易落入没有爱恨的麻木吧。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