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 发帖数: 1716 | 1 大念住经
我这么听说:
当时世尊与库汝族人一起,居住在库汝国的城市--卡玛萨达芒。
世尊对僧众说:“僧众啊!”
僧众恭敬的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宣说:
“僧众啊!这是唯一能净化众生,克服悲伤与哀恸的道路。
能消除痛苦和忧伤,依此是达到正道的途径,依此能证悟涅盘(解
脱生死)。这就是四念住。”
“什么是四念住?”
“僧众啊!僧人在生活中于身处实践观想于身念住,以精
进、正知和正念,弃除世间的贪欲和忧愁。”
“僧人在生活中于受处、心处、法处实践观想于受念住、
心念住、法念住,以精进、正知和正念,弃除世间的贪欲和忧愁。”
==========
身念住观
------
1. 出入息观(anapanasati)
“僧众啊!一名僧人如何在生活中,于身处实践观想于身念住?”
“僧众啊!一名僧人到树林里去,在大树底下,或在空旷
的地方,以双脚盘叠的姿势打坐,将身体挺直,他努力使正念现前。”
“他在吸气时保持正念,他在呼气时保持正念。”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他清楚的知道:‘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他长长的、浅浅的、短短的、呼了一口气,他清楚的知道:
‘我长长的、我浅浅的、我短短的呼了一口气’。...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 ☆─────────────────────────────────────☆
heyes (hoooyou) 于 h 提到:
大念住经
我这么听说:
当时世尊与库汝族人一起,居住在库汝国的城市--卡玛萨达芒。
世尊对僧众说:“僧众啊!”
僧众恭敬的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宣说:
“僧众啊!这是唯一能净化众生,克服悲伤与哀恸的道路。
能消除痛苦和忧伤,依此是达到正道的途径,依此能证悟涅盘(解
脱生死)。这就是四念住。”
“什么是四念住?”
“僧众啊!僧人在生活中于身处实践观想于身念住,以精
进、正知和正念,弃除世间的贪欲和忧愁。”
“僧人在生活中于受处、心处、法处实践观想于受念住、
心念住、法念住,以精进、正知和正念,弃除世间的贪欲和忧愁。”
==========
身念住观
------
1. 出入息观(anapanasati)
“僧众啊!一名僧人如何在生活中,于身处实践观想于身念住?”
“僧众啊!一名僧人到树林里去,在大树底下,或在空旷
的地方,以双脚盘叠的姿势打坐,将身体挺直,他努力使正念现前。”
“他在吸气时保持正念,他在呼气时保持正念。”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他清...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 身见 (sakkaya-ditthi)结的「身」是五蕴身,包含身心。
<杂阿含经>将身见分析成二十种,或简单的「命即是身,命异身异」两种。
People who are without the training in and knowledge of insight meditation
hold the view that seeing belongs to or is "self," "ego," "living entity,"
or "person." They believe that "seeing is I," or "I am seeing," or "I am
knowing." This kind of view or belief is called sakkaya-ditthi in Pali.
Sakkaya means the group of materiality (rupa) and mentality (nama) as they
exist distinctively. Ditthi means a wrong view or belief. Th...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 四念处是以五蕴为对象,
了解四圣谛,四念处是一个完整的修行方法,可以一段时间偏重某一念处,但不必孑然
分开。
身念处以色蕴为主,对无色蕴也要了解四圣谛才能断身见、断疑,所以受心法也要修。 |
|
c***h 发帖数: 2262 | 5 另外请教
初果是否需要整个修完身受心法?
还是修完身念处即可? |
|
r**m 发帖数: 1825 | 6 网上看到这个, 如果fonts有问题请看原link
http://www.udaya.dhamma.org/C_JCBSSL4Vipassana.html
[首頁/法的開示/烏巴慶內觀禪修之古老根源]
烏巴慶內觀禪修之古老根源*
Bhikkhu Anālayo
烏巴慶(U Ba Khin)所傳的內觀禪修已成為當今世上最廣為修行的內觀法之一。這要
特別感謝葛印卡的努力不懈,使烏巴慶的方法無論是在美國般的富裕社會或在印度的貧
困地區,都一樣是免費的佈施教導;而無論是在斯里蘭卡等上座部佛教國家或在杜拜、
伊朗的回教國家[1],方法指導也都一樣。這種內觀禪修法也可以在東方及西方的監獄
裡學到,因為烏巴慶的方法甚至能感化殘酷罪犯,而這已獲得政府的認可。
這樣的成就說明了此方法有可能開展解脫洞見,然而我們對於這個禪修方法的根源卻所
知不多。烏巴慶(1899 - 1971)從烏鐵(U Thet 1873 - 1945)學得內觀禪修,而烏
鐵則是在著名的緬甸學問僧雷迪大師[2](Ledi Sayadaw 1846 - 1923)的支持下開始
教授。除此 之外,緬甸方面似乎並無更多資料。雖然緬甸的記錄如... 阅读全帖 |
|
r**m 发帖数: 1825 | 7 http://bbs.foyuan.net/thread-271610-1-1.html
本帖最后由 新皮夹克 于 2015-8-25 17:32 编辑
《解脱道论》是比《清净道论》大概早两三百年的赤铜牒部(现在的上座部)论著,有
学者认为,《解脱道论》就是《清净道论》的古本,日本长井真琴认为觉音把《解脱道
论》的原本全部修改后,再增补形成《清净道论》。
此文主要比较在入出息念的修行细节中两本论的差异,比如似相是如烟如雾如珠的《清
净道论》反而在《解脱道论》中被称为异相,比如觉知身而入出息在《解脱道论》中就
是觉知身体的身而入出息,不是指呼吸本身。
如何看待这种冲突需要每个修行者自己去判断抉择。
一 什么是入出息念正确的似相
《解脱道论》卷第七专门谈到两种禅相,一种是正确的:
“彼坐禅人,以九小烦恼清净心,现念入息,彼相得起。名相者,如抽绵抽古贝,触身
成乐触,如凉风触身成乐触,如见入出息风触,鼻口唇念作风想,不由形色,此谓相。
若坐禅人,以修多修相成增长,若鼻端增长,于眉间于额,成多处住,成满头风,从此
增长,满身猗乐,此谓具足。”
一...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8 ☆─────────────────────────────────────☆
wuyu (wuyu) 于 (Fri Sep 9 12:23:52 2011, 美东) 提到:
行禅在念住修行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跟大多数这儿的同学们一样,我没有福气有专门时
间在一个清静的地方做行禅。只能在上班路上做行禅,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千里之行
,始于脚下,希望为将来有机会密集禅修打下基础。
我曾经试着给每一步脚掌的移动分解标识“按,移,推,提”。开始感觉效果不错
,但缺点是标识经常跟不上所缘变化,导致标识变成了念口诀。后来请教卡玛兰蒂禅师
,她建议我只用察觉“左脚,右脚”。用这个方法我基本上能跟上所缘变化。但是很容
易走神被杂念打乱。到最后,我想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跟我练习安般息念的经验有关
,我一般用数息(吸呼1-10)来使自己沉淀杂念。在行禅中,我也试着以“数步”让自
己能持续专注。我发现数七步是最好的:(一)容易持续专注;跟数息的道理一样。(
二)可进可退;如果环境嘈杂,或专注力弱,可只觉知“一三五七”步。如果专注力强
,可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左右脚全部觉知(三)易于平衡;因为是奇... 阅读全帖 |
|
b****e 发帖数: 27 |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chanworld (chanworld), 信区: Wisdom
标 题: 如实修行 - 庄严寺四念住禅七的体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21 22:17:37 2018, 美东)
如实修行 - 庄严寺四念住禅七的体会
2018年11月04日
金秋十月,我有幸参加了在美国佛教会庄严寺由开印阿阇黎主持的四念住禅七。宏伟的
大佛殿和菩提大道,别致的观音殿与和如图书馆,以及美丽的七宝湖,在这个庄严的佛
教道场,我常常有回家的感觉。庄严寺方丈慧聪大和尚是我的皈依法师,美国佛教会会
长尊者菩提比丘曾就巴利佛经的翻译施教于禅世界的中文译者,而这次主七的开印阿阇
黎,兼通北传和上座部佛学,深入经论和禅修,为我辈学人所敬仰。这次上座部风格的
禅七,其教法追随南传佛教的风范,与北传中国禅宗的方法和道风十分不同,令人向往。
禅七的安排包括了开印阿阇黎的四念住的禅修教导和开示,以及关于正见和邪见的充满
学术气氛的研究探讨。每天有禅真法师主持的上座部早课和瑜珈放松,而大多数时间是
分段的密集禅修实践。庄严寺的常住法师包括尊者菩... 阅读全帖 |
|
l*******e 发帖数: 121 | 10 四 念 处
在佛教中,一般解脱道的修行方法有三十七道品。在三十七道品
中,最重要
的有四念处与八正道。
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为什么把它
称为四念处
观呢?因为它并不纯粹在于修定,而是以智慧用四种法观察四念处来
破除四种颠
倒,故称为四念处观。
四颠倒:因为我们先执著有我,故进一步执著我是常的、乐的、
净的,在佛
法中称为颠倒想。世间人有四种不正确的知见,称为四颠倒,它们是
:常、乐、
我、净。
四法: 四念处: 四种念: 四颠倒:
不净--身念处--观身不净--净:执著身心是干净的。
苦 --受念处--观受是苦--乐:执著世间有快乐。
无常--心念处--观心无常--常:执著世间有一个永恒的我
。
无我--法念处--观法无我--我:执著有一个我。
四念处是在身、受、心、法这四个处所,以不净、苦、无常、无
我四法的正
念,而生起智慧的观察,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
无我,以达
到破除我们执著的净、乐、常、我四个颠倒。破除四颠倒后,我们就
不会有贪爱
与忧愁,众生之所以有种种忧愁,有各种贪瞋痴,就是执著常、乐、
我、净。
四念处观行的修法:
一、身念 |
|
w*******w 发帖数: 2051 | 11 http://bbs.theravada-chinese.org/thread-2373-1-1.html
调身之良药 净心之妙方
——马哈希四念处内观密集禅修心得
作者 Kuyule
2011年8月1日——13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卡玛兰迪禅师指导的马哈希四念处内观密
集禅修。十几天间,无论是在身体的调整和心灵的净化方面,都取得了超乎自己预期的
收获。现将这些收获与感悟整理成文字,献给敬爱的卡玛兰迪禅师,献给那些为此次密
集禅修的顺利开展而默默奉献着的人们。
晨曦,云雾中的佛学院,犹如仙境般宁静
一、收获
1、身体的调整
十几天的密集禅修,是我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并感受到了风大在身体调
整中的作用,从而增强了治愈疾病的信心。
(1)身体状况显著改善
·禅修前,我患有高血压病,虽然不是很严重,但两年多期间每天都要靠吃1片降压
药来维持血压。禅修期间,根据禅师指示,减为每日半片,血压竟然很正常。
·禅修前,我患有较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稍一疲劳,腰就会酸痛,严重时必须卧床
休息。禅修期间每天身体都很疲劳,但腰病却一直没犯。
·禅修前,我左边头...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12 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为什么把它称为四念处观呢?因为
它并不纯粹在于修定,而是以智慧用四种法观察四念处来破除四种颠倒,故称为四念处
观。
四颠倒:因为我们先执著有我,故进一步执著我是常的、乐的、净的,在佛法中称
为颠倒想。世间人有四种不正确的知见,称为四颠倒,它们是:常、乐、我、净。
四法: 四念处: 四种念: 四颠倒:
不净--身念处--观身不净--净:执著身心是干净的。
苦 --受念处--观受是苦--乐:执著世间有快乐。
无常--心念处--观心无常--常:执著世间有一个永恒的我。
无我--法念处--观法无我--我:执著有一个我。
四念处是在身、受、心、法这四个处所,以不净、苦、无常、无我四法的正念,而
生起智慧的观察,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以达到破除我们执
著的净、乐、常、我四个颠倒。破除四颠倒后,我们就不会有贪爱与忧愁,众生之所以
有种种忧愁,有各种贪瞋痴,就是执著常、乐、我、净。 |
|
Y**u 发帖数: 5466 | 13 20.问曰:何等是四念处?
答曰:身念处,受,心,法念处,是为四念处。观四法四种:管身不净,观受是苦,观
心无常,观法无我。是四法虽各有四种,身应多观不净,受多观苦,心多观无常,法多
观无我。何以故?凡夫人未入道时,是四法中,邪行起四颠倒:诸不净法中净颠倒,苦
中乐颠倒,无常中常颠倒,无我中我颠倒。破是四颠倒故,说是四念处:破净倒故说身
念处;破乐倒故说受念处;破常倒故说心念处;破我倒故说法念处。以是故说四,不少
不多。 |
|
s******n 发帖数: 459 | 14 http://bbs.theravada-chinese.org/thread-2373-1-1.html
作者 Kuyule
2011年8月1日——13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卡玛兰迪禅师指导的马哈希四念处内观密
集禅修。十几天间,无论是在身体的调整和心灵的净化方面,都取得了超乎自己预期的
收获。现将这些收获与感悟整理成文字,献给敬爱的卡玛兰迪禅师,献给那些为此次密
集禅修的顺利开展而默默奉献着的人们。
一、收获
1、身体的调整
十几天的密集禅修,是我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并感受到了风大在身体调
整中的作用,从而增强了治愈疾病的信心。
(1)身体状况显著改善
·禅修前,我患有高血压病,虽然不是很严重,但两年多期间每天都要靠吃1片降压
药来维持血压。禅修期间,根据禅师指示,减为每日半片,血压竟然很正常。
·禅修前,我患有较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稍一疲劳,腰就会酸痛,严重时必须卧床
休息。禅修期间每天身体都很疲劳,但腰病却一直没犯。
·禅修前,我左边头和面曾因受风而麻胀不适,现在已无之前的不适感。
(2)感受到了风大在身体调整中的作用,增强了治...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15
破我执(我的意思是指十结之ㄧ的”我见结”),不会认为”我”是名色。
我认为,如果没有我执(我的意思是指十结之ㄧ的”我见结”),也不会执着于名色为实
有。
要除去有个”我”的认知,很难。
基本上就快初果了。
首先要有很强的觉知作用。发现身心是身心,其中没有我。
在南传,就是清净道论第一智,名色分别智。
方法是,一直觉知自己的一举ㄧ动,进而觉知各种感受、念头。
在四念处,就是身念处一直感知身体的一举ㄧ动,
进而观察到身体的肉(地)是一生一灭,生灭无常,再生再灭与之前又不一样。
观察到身体的水(液体流动)是一生一灭,生灭无常,再生再灭与之前又不一样
观察到身体的火(温度变化)是一生一灭,生灭无常,再生再灭与之前又不一样
观察到身体的风(呼吸、筋骨支撑)是一生一灭,生灭无常,再生再灭与之前又不一样
进而体会到身体只有地水火风,身体是身体。
(如果是安那般那,就是观察呼吸一生一灭,呼吸有长有短,进而发现每次呼吸都是不
一样长短、气重气轻)
“定”到一定程度,感知力(内观)强大了,会体会到身体(色)非我,只是地水火风。
受念处、心念处,一直感知 受、心的一念ㄧ念生灭,感知力(内观)更强大了,
...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6 四念处的简单介绍
首先什么是四念处?
四念处就是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 是极为重要而实用的修行解脱法门,
重要到什么程度呢? 佛灭度时, 有人问以后我们没有老师了怎么办呢,依靠什么修
行呢? 佛留下这样的话, "以戒为师,依四念处住"。 可见它的重要。 其实后来
的很多法门, 无论深浅, 也都和四念处有深深的联系, 四念处是一切禅修的起点,
修习四念处, 我个人分别念啊,不论是解脱道, 还是菩提道, 都是必须必须的。。
四念处的修习
四念处有分原始佛教的四念处和大乘佛法的四念处, 关于原始佛教的四念处, 主要依
据是阿含经和大念处经等经典, 它的这个次第大概就是以四念处为正见,通过观察身
心五蕴,次第削减身心法的执着, 进而达到七觉支, 完成四圣谛修行, 成四果圣人
。 这么一条道路。。大概就是这样, 具体实修中还有很多的教法和论可以参考, 欢
迎大家可以补充。。
大乘佛法的四念处, 所缘还是身心受法, 但是观法略有不同, 原始佛法强调思惟观
察五蕴苦、空、无常、无我。 大乘四念处主要是空观和如梦观, 依止所缘是止, 观
一切法毕竟空是观, 所以本质还是止观的禅法。 般若...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17
如果是已经知道将烦恼转为道用,
也就是可以随时细微的观察到自己的心念,这前提。
但是,突然发现功力其实不够(凈念深度不足,时间上也无法快速捕捉心念)
要退回去,观察容易观察的心念(也就是所说 粗大的妄念)
这是对的,也是惟一一条路。
不过,“妄念越粗大证得解脱越有功力” ,这说法很怪,不自然。
这时很细微的情绪或很粗大的情绪,都可以顺利的”将烦恼转为道用”
如果还不行,就是还未达到”将烦恼转为道用”,还不熟练。
要退回去继续加强”净念”。
仁波切的说法是,还是继续观察心念,但这时要退回去观察粗大的心念。
用禅定的角度看,就是二禅失败,要退回去把初禅的基础打好。
或者是二禅不熟练,继续加强二禅。
用禅定的角度看,
相对于初禅是有寻有伺,
也就是,需要依赖于专注于某个特定所缘,而达到净念。
二禅,无寻无伺,
更熟练了,
不必依赖某个特别所缘,很稳定的(定),也就是随时的,达到净念。
如果配合四念处,会因为观察力提升,
自然的可以观察到更细的”心念”的形成(受集、想集、行集、识集)
这里是因为观察力提升,
而自然提升到比身体(身念处)、比粗大的受,更细的”心念”
如果这时候,观察力不够,... 阅读全帖 |
|
|
i******s 发帖数: 566 | 19 二、受念处:
受念处是观察六根与外境接触时身心所产生的感受。它可分为身受:苦、乐、舍受
;心受:忧与喜受,共五种。
身念处中的身体我们可以看到,但很多人对受念处中的感受是不知不觉的。这个受
不止是感受到现在是快乐或是苦恼,还要感受到不苦不乐的情形。比如风吹来,皮肤感
受到凉爽;坐在那儿脚痒,感受到哪一部分痒,痒就是苦受。又比如喜欢拍照的人,在
拍照时闪光灯照到眼睛,强烈的灯光使眼睛受苦--身苦,但他喜欢拍照--心喜。
对于受我们要去知道它,觉察它。如果一个人对于观察身体还不清楚,他观这个受
一定没办法完成。我们必须对于身体的行、住、坐、卧的行为很清楚之后,才进一步观
察身心的感受,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个感受是从六根而来,如风吹来身体感受之;听到声
音是从耳根感受到。如人坐禅时,听到公鸡啼,耳根感受到,如果当时观察到那只是耳
根感受到刺激,就完了,是身受苦,心是不苦不乐受。若他想:“真是岂有此理,我坐
禅,你来吵我。”那他就生起贪瞋痴,心在受苦了。
又比如有很大的炮声,耳朵受到刺激,受不了,耳根受苦;有些声音,好像人声,
耳根听惯了,听了很舒服,那就是乐受;反之噪声使我们耳朵与心受苦;有时寂 |
|
c***h 发帖数: 2262 | 20
身念处实际修法要请教SeeU法友,他是专家,我也要请教他。
如果你修行的目标确定只是熄灭烦恼、熄灭贪嗔痴,熄灭苦,
那么佛陀原始对声闻弟子的教义教法,可以参考看看,
因为佛陀第一个提出来。
等亲身验证的确熄灭你的烦恼在决定要不要相信,千万别一开始理论搞通了就信。
如果还有其它目标,就要另外找其它的高手了。
我还有亲戚修行的目标是通灵,现在越修,通灵越多神仙了。
我认为,确定目标是很难的事。通常根本是没目标,好玩,乱试一通。
为何要观外身? 理由是什么?
我认为可能是了知外身也一样,都是无常。
但内身比较好深刻了解,达震撼地步,禅定稍深就观察得了。
那外身呢? 有办法深刻观察而达震撼地步吗? 似乎没有办法。
为何要观内外身? 这时要观什么? 内外如何互动吗? 或内外身都一样无常吗?
佛陀的教义、教法,每一步都有理由,都是当下如实现观。
所以,我觉得观尸体,那内身又是什么,自己的尸体? 内外身又是什么?
那么观呼吸? 观外身,是观别人的呼吸吗? 观别人的呼吸的长短温热,遍布别人全身?
内外身这时又是要观什么? 观别人与自己的呼吸都是无常? 都是长短温热?
有很多疑问。
这个对我太... 阅读全帖 |
|
w**u 发帖数: 311 | 21 行禅在念住修行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跟大多数这儿的同学们一样,我没有福气有专门时
间在一个清静的地方做行禅。只能在上班路上做行禅,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千里之行
,始于脚下,希望为将来有机会密集禅修打下基础。
我曾经试着给每一步脚掌的移动分解标识“按,移,推,提”。开始感觉效果不错
,但缺点是标识经常跟不上所缘变化,导致标识变成了念口诀。后来请教卡玛兰蒂禅师
,她建议我只用察觉“左脚,右脚”。用这个方法我基本上能跟上所缘变化。但是很容
易走神被杂念打乱。到最后,我想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跟我练习安般息念的经验有关
,我一般用数息(吸呼1-10)来使自己沉淀杂念。在行禅中,我也试着以“数步”让自
己能持续专注。我发现数七步是最好的:(一)容易持续专注;跟数息的道理一样。(
二)可进可退;如果环境吵杂,或专注力弱,可只觉知“一三五七”步。如果专注力强
,可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左右脚全部觉知(三)易于平衡;因为是奇数,如果先标左
脚为一,那么下一循环右脚就标为一,就不会让觉知只偏向一侧。(四)从“七”到“
一”的变化点是打断妄念,觉知心念变化的最佳契点。
行禅是身念住的一种。身念住,用神经生物学的角... 阅读全帖 |
|
w**u 发帖数: 311 | 22 行禅在念住修行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跟大多数这儿的同学们一样,我没有福气有专门时
间在一个清静的地方做行禅。只能在上班路上做行禅,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千里之行
,始于脚下,希望为将来有机会密集禅修打下基础。
我曾经试着给每一步脚掌的移动分解标识“按,移,推,提”。开始感觉效果不错
,但缺点是标识经常跟不上所缘变化,导致标识变成了念口诀。后来请教卡玛兰蒂禅师
,她建议我只用察觉“左脚,右脚”。用这个方法我基本上能跟上所缘变化。但是很容
易走神被杂念打乱。到最后,我想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跟我练习安般息念的经验有关
,我一般用数息(吸呼1-10)来使自己沉淀杂念。在行禅中,我也试着以“数步”让自
己能持续专注。我发现数七步是最好的:(一)容易持续专注;跟数息的道理一样。(
二)可进可退;如果环境嘈杂,或专注力弱,可只觉知“一三五七”步。如果专注力强
,可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左右脚全部觉知(三)易于平衡;因为是奇数,如果先标左
脚为一,那么下一循环右脚就标为一,就不会让觉知只偏向一侧。(四)从“七”到“
一”的变化点是打断妄念,觉知心念变化的最佳契点。
我在上班常速走路练行禅时用这种7步法,每一步...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23
对,你说得对,支撑,挤压确实是风的作用,是身念处。移动也当然是风大,所以也是
身念处。
对支撑挤压产生的触受,有“苦”的感受,这个是受念处。
当有了一定定力之后,浑身舒服的感受,这个也是受念处, |
|
S**U 发帖数: 7025 | 24 修身念处是以色法为所缘,缘生法包括名法与色法,观名法就是受念处与心念处的范围
,所以修四念处到后面的阶段是一起的,不是四个孑然分开。
观的时候,能看到多少法算多少。能看到爱、取就很不错,念力再增强可以看到受,或
是根境和合的触。
无明,是指不与四圣谛相应。以「常乐我净」为基础,而有身口意行。这是对「触受爱
取」过程的另一种说明。
十二支缘起,是对缘起从不同角度作完整的说明。阿含也有只说五支、七支,就足以修
观了。 |
|
c***h 发帖数: 2262 | 25
感谢法友以上说明
再请问身见结,是否只是单纯的指此肉身非我
或是身见结的”身”还指更广泛的包含身心?
另,初修四念处是否有顺序之分,原因为何?
只是难易问题吗? |
|
c***h 发帖数: 2262 | 26
我觉得用”妄念”、”净念” 来区分较洽当,
妄想妄念(先通称”妄念”好了) 指想过去,想未来。
简单说,就是不由自主胡思乱想,
也就是脱离当下的念注。(例如,念注呼吸时观察呼吸一进一出)
念注越纯净,妄念就越少。
纯净到剎那定、近行定、或初禅,
净念就很够,不会不由自主的乱想一通。
但还是会有念头,也就是还是会观察(也就是念注)所缘,
只是不会不由自主乱想。只专注在例如一呼一吸。
所以称为净念。净念一心。
妄念愈少,净念愈纯,观察力愈强。
如何到净念?
要问SeeU, linsu ……………
到此为止,是第一步,也是一小步,
如果用四念处来说,那就算例如身念处四阶段的第一阶段,
先净念,不要胡思乱想,先达到初禅,刀子磨利来,
可,还没开始做菜。
这还是佛教与外到共通的。
后面要如何做一桌满汉大餐,
那才是佛法。 |
|
p*****n 发帖数: 1415 | 27 好
这似乎还是身念处
我所知 这是身念处观察地水火风的 “风”
“风”是 观察身体的支撑 挤压 这些现象 |
|
J******s 发帖数: 7538 | 28 Think it in this way,
if 凡是取概念法为所缘的业处可以证得色界禅那,取究竟法为所缘的业处只能证得欲
界近行定 is true, what u talked about 身念住对自己身体外周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
的变化进行持续觉知, the categorization of 机械能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 光能感受
器 makes no difference on the result (色界禅那 and 近行定 ) of different 身
念住.
The physiological basis for 色界禅那 and 近行定 must happen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in a certain small area. Different peripheral 感受器 has
different counterpart in the brain. |
|
J******s 发帖数: 7538 | 29 Think it in this way,
if 凡是取概念法为所缘的业处可以证得色界禅那,取究竟法为所缘的业处只能证得欲
界近行定 is true, what u talked about 身念住对自己身体外周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
的变化进行持续觉知, the categorization of 机械能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 光能感受
器 makes no difference on the result (色界禅那 and 近行定 ) of different 身
念住.
The physiological basis for 色界禅那 and 近行定 must happen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in a certain small area. Different peripheral 感受器 has
different counterpart in the brain. |
|
i******s 发帖数: 566 | 30 四念处观行的修法:
一、身念处:
行时知行,住时知住,坐时知坐,卧时知卧,心中了了分明。既是说在日常生活中
,修行者对于行、住、坐、卧,一举一动,内心对这些行动,要了了分明。
我们凡夫俗子,心念粗,行时不知行,坐时不知坐,打个比方说:刚才站起来时,
你哪一只脚先走?刚才你走进庙宇时,哪一只脚先踏进来,你知道吗?在修身念处时,
我们要知道身体在做些什么?我们的心念很微细,不容易观察到,而这四念处中,身体
的行动最粗,最容易感受到。修身念处时,不作任何事物,每天从行、住、坐、卧中去
观察。经过一段时日,对于自己行住坐卧的身体行动就会很清楚,了了分明。
接下来对于自己在看东西,吃饭,穿衣等动作,要保持一心。所谓的一心就是刚才
我的心想这样,现在我的心也是这样。修身念处的人要一心的观察身体的行为。不只是
这样,他更应该坐禅。坐禅时身体不动,呼吸是最粗的动作,最容易观察到它。我们观
察呼出吸入的气息,它的长短,是呼出的气息长,还是吸入的气息长?是呼出的气息短
,还是吸入的气息短?它们是冷或是暖的等等,都要用心觉察它。我们更要观察气息入
体内,出来有进去,对呼吸要了了觉知。观行、住、坐、卧及出入息 |
|
c***h 发帖数: 2262 | 31
我的亲戚,本来不怎么信,就与某人有缘,别人叫她念个什么经,
就是她修呀修,(就是每天念什么经,用奇怪的呼吸法,气冲脑门)
突然可以与神明沟通,她就开始狂热的信仰。
最先是一贯道的无极老祖,只要无极老祖要与她沟通就眼皮一直闪,
(她要求无极老祖用眼皮闪的方式来与她沟通。)
后来,土地公与她很有缘,街头的土地公庙要拆,那座庙的土地公很灵,
土地公希望由她供养,她就请回去供在她公司(她是老板),
那位土地公,据她说,是大唐开国二十四功臣之ㄧ的徐懋功。
当然,我们几位和土地公在唐朝就有缘,都是二十四功臣之ㄧ。
我是哪位,就别问了。
后来土地公徐懋功精于易经算命,要敎亲戚易经算命,叫她先去学基本的。
我也因为某个私人理由被迫去参加,学了好几个月,现在每周都还得去学。
我都跟她们说过,佛弟子是不算命的,不听。
后来,亲戚通灵通的越来越多,济公、九天玄女、八仙、各种神仙。
地藏王菩萨,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偶而都可以。
想想,对普通人,这么神奇的事,是会开始狂热信仰的,不是吗?
有一次,我到地藏庵,祭拜前世冤亲债主,一个是我明朝女儿,算婴灵,
亲戚要我把她们渡到地藏庵,请地藏王菩萨照顾。
我还特别...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32
哇,能观察到风大现象是身念处第一关,止观有成的初步现象,
“止”有成,会离五盖,离贪嗔,离”我”,体验四大非我
气动全身(风大),身心舒畅,心情宁静,”觉性”变强,佩服佩服。 |
|
r****n 发帖数: 8253 | 33 (1)我是这样听说的:
(2)有一次,世尊在拘楼国剑磨瑟达磨城中,与拘楼人在一起。当时,世尊对比丘们说
:比丘们!比丘们回答:世尊!世尊接著说了以下的开示:
1.导言
(3)比丘们!只有一条道路可以使众生清净、克服愁叹、灭除苦忧、实践真理、体证涅
盘,这条道路就是四念住。
(4)是哪四个念住呢?
比丘们!比丘就身体观察身体,精勤、觉知、时时彻知无常,去除对身心世界的贪嗔;
就感受观察感受,精勤、觉知、时时彻知无常,去除对身心世界的贪嗔;就心观察心,
精勤、觉知、时时彻知无常,去除对身心世界的贪嗔;就诸法观察诸法,精勤、觉知、
时时彻知无常,去除对身心世界的贪嗔。
2.观身念住
A.观呼吸
(5)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身体观察身体呢?
比丘们!比丘到森林中,或到树下,或到隐僻无人之处,盘腿而坐,端正身体,把注意
力放在嘴巴周围的区域,保持觉知,觉知呼吸时气息的出入情况。入息长时,他清楚了
知:「我入息长」;入息短时,他清楚了知:「我入息短」;出息长时,他清楚了知:
「我出息长」;出息短时,他清楚了知:「我出息短。」他如此训练自己:「我当感受
全身,而入息」;他如此训练自己:「我当感受全身,而 |
|
w**u 发帖数: 311 | 34 我因为所学有限,再加上严肃的佛学实验研究还不多,勉强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推测,各
位权当我戏语。
为了简化起见,这儿只讨论以“概念法”为所缘,能修达至少色界初禅的止业处。用阿比达
摩的陈述,就是“想”心所从彼所缘中反复读取“概念”的过程。这一过程,很像是我们从
大脑海马回读取记忆,其通路可能还会包括了一些管理情绪的皮层区和基底神经节。有研究
表明,止禅(大概是慈心禅,具体我也记不清了)的训练可导致大脑特定皮层区域变厚变大。另外,高阶禅修者(好像是达赖喇嘛请的一些修行高手)的脑电波更富悦感相关的Ɵ波。这
提示,禅修能影响神经原的生长和功能。从细胞亚细胞水平猜,可能是增加了管理某个“概
念“的神经元丛的突触密度和轴树突的生长。我们知道,皮层感觉表达区面积大小只跟皮肤
敏锐度有关,例如一个大拇指的代表区可大于整个背腰区。引申到练习安般息念的触点培养
,推测是长期训练后,代表”人中“皮肤区域的大脑皮层感觉区,及相联的”概念区“的面
积增加和突触密度增加。有了这些物质基础,禅修者可能在人中感觉更敏锐,精神上更容
易达到禅悦。但要达到这些物质变化,需要长期重复刺激。止禅的单一专注的“觉察...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5 仔细看了隆波田禅师的动中禅的禅法,发现和我自己摸索出来的禅法,有很高的相似
性,这基本确定我自己的这套禅法还是有道理的,所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也欢迎提提建
议。但不建议其他人模仿学习,因为我还不确定是否有副作用。而且这只是个人喜好而
已,未必适合其他人。
我自己摸索出的禅法有以下几个要点
1.以身体中轴线为圆点,缓慢转动头部
2.转动的时候要一动一停(转动的圆弧幅度越小越好)
3.观照支配移动的念头以及念头支配下的移动(名法和色法)
4.刚开始一次小幅度的头部移动就是一个明显所缘,到后来,转动的开始,转动的持续
,转动的结束都变成所缘,所缘密集变化,心紧密跟随所缘的变化。(身念处)
5.观照力敏锐之后,可以适当增加头部移动速度。促使其由短暂连续性转动变为圆周连
续性转动,但不能过快。
6.观照转动头部时产生的颈部触受,这些触受包括挤,压等(受念处)
7..如果有其他明显身心现象,比如思想的妄念,腿部疼痛,声音出现,要进行观照,
不能忽略,排斥以及压抑
8.思想的妄念出现就观照妄念,让念头自己消失,如果妄念非常厉害,可以停止转动头
部,重点观照妄念。妄念消失后回复到观照头部转动。(心念处) |
|
r*******c 发帖数: 1060 | 36 她建议我只用察觉“左脚,右脚”。用这个方法我基本上能跟上所缘变化。但是很容
易走神被杂念打乱。到最后,我想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跟我练习安般息念的经验有关
,我一般用数息(吸呼1-10)来使自己沉淀杂念。在行禅中,我也试着以“数步”让自
己能持续专注。我发现数七步是最好的
--------------我也无法坚持“左脚,右脚”,一会儿就走神了,等回过神来,发现已
经是““右脚,左脚”,囧。下次我也试着数七步,看是否适合我。谢谢啦!
身念住用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就
是对自己身体外周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变化进行持续觉知。
-----------------哦,这样子。说得好。赞!请问您能用类似这样子的表述解释一下
止禅吗?
我现在对大脑的attention system and rewarding system有蛮多的兴趣,另外,还对
“衰老”感兴趣,为什么会生“老”病死,成住“坏”空呢? (并因此对“熵/
entropy”这个概念产生了好奇心,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对应佛教里的“劫”。哎,好好
奇。)
在组织学终末结构中,不同离子通道将不同的能量转化成细胞的电位变化,激发突触释
放神
经递质,... 阅读全帖 |
|
w**u 发帖数: 311 | 37 我因为所学有限,再加上严肃的佛学实验研究还不多,勉强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推测,各
位权当我戏语。
止禅的所缘是“概念法”,由“想”心所从彼所缘中反复读取。
“想”心所从彼所缘中反复读取得过程,很像是我们从大脑海马回读取记忆。其中还包
括了一些管理情绪的皮层区和基底神经节。有研究表明,止禅(大概是慈心禅,具体我
也记不清了)的训练可导致大脑特定皮层区域变厚变大。另外,高阶禅修者(好像是达
赖喇嘛请的一些修行高手)的脑电波更富悦感相关的Ɵ波。这提示,禅修能影响
神经原的生长和功能。从细胞亚细胞水平猜,可能是增加了管理某个“概念“的神经元
丛的突触密度和轴树突的生长。我们知道,皮层感觉表达区面积大小只跟皮肤敏锐度有
关,例如一个大拇指的代表区可大于整个背腰区。引申到练习安般息念的触点培养,推
测是长期训练后,代表”人中“皮肤区域的大脑皮层感觉区,及相联的”概念区“的面积
增加和突触密度增加。有了这些物质基础,禅修者可能在人中感觉更敏锐,精神上更容
易达到禅悦。但要达到这些物质变化,需要长期重复刺激。止禅的专注“觉察”可能使相
关神经元的SPIKE更同步,从而引发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合成... 阅读全帖 |
|
r*******c 发帖数: 1060 | 38 她建议我只用察觉“左脚,右脚”。用这个方法我基本上能跟上所缘变化。但是很容
易走神被杂念打乱。到最后,我想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跟我练习安般息念的经验有关
,我一般用数息(吸呼1-10)来使自己沉淀杂念。在行禅中,我也试着以“数步”让自
己能持续专注。我发现数七步是最好的
--------------我也无法坚持“左脚,右脚”,一会儿就走神了,等回过神来,发现已
经是““右脚,左脚”,囧。下次我也试着数七步,看是否适合我。谢谢啦!
身念住用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就
是对自己身体外周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变化进行持续觉知。
-----------------哦,这样子。说得好。赞!请问您能用类似这样子的表述解释一下
止禅吗?
我现在对大脑的attention system and rewarding system有蛮多的兴趣,另外,还对
“衰老”感兴趣,为什么会生“老”病死,成住“坏”空呢? (并因此对“熵/
entropy”这个概念产生了好奇心,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对应佛教里的“劫”。哎,好好
奇。)
在组织学终末结构中,不同离子通道将不同的能量转化成细胞的电位变化,激发突触释
放神
经递质,... 阅读全帖 |
|
w**u 发帖数: 311 | 39
------------------------------------------------------
this point,我个人倾向于相信:
佛家的观察比目前的神经生物的假设(即寻找中枢或外周的neuronal network)更精确.
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局限性是因为目前的试验只能基于“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进行。
不然,如果在实验中还有受缘起支配的“无常,无我,苦”的“心/识/能缘”介入,怎
么做实验。
按照佛法讲,“心”的定义是“能缘”,具有指向,观察“所缘”的作用。他依附于“
心所依处”位置在心脏的血液里。”心所“是心的各种属性,当然跟心在一起。神经系
统在“识缘名色”的过程中,就只是一个执行者,不是决定者;或者说像个电脑,code
还得“人识,心王“来输入。现代神经生物认为边缘脑系统(包括扣带回,杏仁体,
海马,丘脑前核,穹窿,隔核等结构)控制情绪,而我想更可能就是它们只是形成感受
(苦受,乐受)。从感受到情绪产生(贪,嗔,慢)这一步里有可能有相当与佛学里”
识“的成分介入。所以,推测我们止观训练,训练的只是”觉察“力强度和精度,而神
经原的改变是继发的。但神经原的物... 阅读全帖 |
|
w**u 发帖数: 311 | 40
------------------------------------------------------
this point,我个人倾向于相信:
佛家的观察比目前的神经生物的假设(即寻找中枢或外周的neuronal network)更精确.
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局限性是因为目前的试验只能基于“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进行。
不然,如果在实验中还有受缘起支配的“无常,无我,苦”的“心/识/能缘”介入,怎
么做实验。
按照佛法讲,“心”的定义是“能缘”,具有指向,观察“所缘”的作用。他依附于“
心所依处”位置在心脏的血液里。”心所“是心的各种属性,当然跟心在一起。神经系
统在“识缘名色”的过程中,就只是一个执行者,不是决定者;或者说像个电脑,code
还得“人识,心王“来输入。现代神经生物认为边缘脑系统(包括扣带回,杏仁体,
海马,丘脑前核,穹窿,隔核等结构)控制情绪,而我想更可能就是它们只是形成感受
(苦受,乐受)。从感受到情绪产生(贪,嗔,慢)这一步里有可能有相当与佛学里”
识“的成分介入。所以,推测我们止观训练,训练的只是”觉察“力强度和精度,而神
经原的改变是继发的。但神经原的物...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41
不多,根本业处是头部转动,类似马哈西禅法的腹部起伏。
所缘的变化,比较多,但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对于观禅,刚开始所缘就一定需要
密集变化,绝不能静止,否则会容易进入止禅的四禅八定,而不是观禅了。也不容易观
查无常的特性。
刚开始只需要观照头部移动(身念处)就好。后面逐渐增加所缘的类型变化。从紧密观
照头部的移动,到颈部的触受,再到其他明显的身心现象
在观照的过程当中,有机会发现头部移动和支配头部移动的念头的各自明显变化,有助
于证得名色分辨智,名色分辨智是十六观智的第一个,这一步非常非常重要。 |
|
c***h 发帖数: 2262 | 42 现观色集时,是从缘起法—因为爱…..所以恼苦, 观起吗?
或是 要从无明,行,识…..。 依初修身念处的修为,似乎观不到无明,行,识 |
|
r*******c 发帖数: 1060 | 43 身念住用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就
是对自己身体外周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变化进行持续觉知。
-----------------哦,这样子。说得好。赞!
wuyu, 请问您能用类似这样子的表述解释一下止禅吗?Thanks! |
|
r*******c 发帖数: 1060 | 44 身念住用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就
是对自己身体外周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变化进行持续觉知。
-----------------哦,这样子。说得好。赞!
wuyu, 请问您能用类似这样子的表述解释一下止禅吗?Thanks! |
|
r**m 发帖数: 1825 | 45 寂岱发表于 4 天前 |只看该作者
解悟 发表于 2015-8-28 10:33
皮夹克的问题很明显, 他反思了柏奥禅法,反思了清静道论, 但是他从来不敢反思
马哈西尊者.
他应该问自己
“他应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覆巢之下, 焉有完卵? 南传佛教如果清静道论出了纰漏
, 马哈西尊者如何能不受误导? 所以....”
考虑了一下,觉得还是该谈谈个人所知的实况。
解悟兄谈到“覆巢”,可能有些言重了。南传大德大都精通经藏,不至于完全受后期论
著的左右。
另外,我参加的这一学派禅修的次数可能略多些(本人接触阿含经之后加入的就是这一
学派,国内、国外的禅修都参加过,去过不同大德主持的禅修道场),感觉各位大德指
导内容基本相近,主张亲自实践,开示内容基本属于四圣谛、七觉支、八正道范畴,当
然,会结合对禅修者状况的观察灵活开示。禅修过程中有时会结合慈心修。
我所接触到这一学派的同修大致有如下特点:大多注重实修,较少理论深究(其中的比
丘除外);极少谈论其他学派的瑕疵(去这类群里感受一下就会知道);极少谈论别人
的证果问题,以及个人崇拜。大概与这群人投缘,我很乐意成为其中一员... 阅读全帖 |
|
i*******e 发帖数: 50 | 46 本解序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一卷
壹、前言
贰、概要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器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叁、正释经义
(壹)序分(第一至第三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二卷
(贰)正宗分(第四至第四十二品)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三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四卷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47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子经》节录
《优婆塞戒经》节录
《大般涅槃经》节录
《般泥洹经》节录
《七佛灭罪经》节录
《戒德香经》节录
《楞严经》节录
《禅要经》节录
《四十二章经》节录
《罪福报应经》节录
《大乘造像功德经》节录
《分别善恶报应经...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8 ☆─────────────────────────────────────☆
danieljoyful (danieljoyful) 于 (Tue May 24 23:21:32 2011,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9 阿姜达摩答罗
当人观到色蕴为感受的基础,
同时也观到色蕴和身体都是无常时,
将会看到感到也是无常。
延伸这种内观,
行者会了解,所有的蕴,
包括想、行、识,也都是无常的。
它们是无常、不满足、没有永恒的自我。
没有禅修就不会经验到三法印,
因为有黏着的缘故。
祇要消除黏着,
人就可以从自己身体内体证四圣谛。
问:请先解说佛教的基本教义?
答:佛陀教导通往究竟安乐及和平的正道。而从知苦的止息这条正道所采用,最简单最
直接的教导方
法就是正念禅。正念是所有正确修习的基石。
问:我们可否藉由读书及思考有关四圣谛和八正道来了解这条正道?
答:书籍与修习不同,它祇是指出利用佛陀四圣谛止息苦的可能性。知识的了解,来自
书籍和教学。
修习则不同,它就像实际在你身心这实验室内作实验。当一个人在师父指导下禅修,发
展完美正念和正定
时,他就完全了解自身的正道。这境界可经由持续警觉来达成。换句话说,每刻正念于
身体、感受、心和
心的对象的过程。这些就是四念处。
问:这种正念、内观禅修发展的结果为何?
答:修习正念是为了了解我们内在的法,如法修习,会引导我们放弃对感官对象的执取
,能停止苦流,
再生的轮回。...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