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不可混为一谈 zt (转载)
相关主题
五部大论临时一点感想
中观精要 二如何学中观, 唯识
唯识、中观因明旨趣之举异zzzt論龍樹中觀學的涅槃學說
佛教哲学的现代意义 zz探讨一下原始佛法的无我和大乘佛法的无我
敏卓林堪千仁波切:中观·唯识·大圆满入中論第二[月称论师]
按照藏传佛教的传统,怎样学习一部论典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意义?月称及其《入中论》zt
浅谈科学与显密教法已删帖Re: 中观应成派也承认阿罗汉证法空?
贾题韬<论开悟> 3 中观学派的开悟(续)发包子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大乘话题: 中观话题: 因明话题: 菩萨话题: 戒律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n
发帖数: 22303
1
按:许多藏传佛教在家弟子在学了一些基本佛学知识,从五加行开始实修(包括学习《
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后,不知道如何进一步闻思佛法,本文将为此提供重要
指导。不少显宗弟子错误地以为藏密就是男女双修加咒语神通,然后对之大肆诋毁,有
的附佛外道也是恶毒攻击藏传佛教,造下堕金刚地狱之恶因,真是可悲可叹!但愿他们
看了本文再看看《般若锋兮金刚焰》,能猛烈忏悔!
特别提示:本文全文摘自《般若锋兮金刚焰》(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释智诚、秋吉
彭措著作)
不少人把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混为一谈,实际上,前者仅是后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除了密法,藏地盛行的佛法还含有极为庞大、周全的显教体系。因此可以说,藏传
佛教是一个显密圆融的佛法宝库。下面就对藏传教法的基本常识做点概略介绍。
释尊在印度圣地初中后三转法轮,其中初转谓四谛法轮,二转谓般若无相法轮,三
转谓善抉择法轮,主要宣说光明如来藏。由于佛经深奥,难以悟入,为使后世学人能够
善解佛意,许多印度圣祖遂谨承如来密意,造论释经。藏人极为推崇的瞻洲“二圣六庄
严”(“二圣”指宏律大德释迦光和功德光;“六庄严”是:精通中观学的龙树、圣天
论师,精通对法学的无著、世亲论师,精通因明学的陈那、法称论师),就是当时的代
表人物。随着佛法传入西藏,印度大班智达和藏族大译师将印土流传的大量殊胜经论译
成藏文,之后于不断讲闻抉择、善加弘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五部大论”为核心
的显宗教法体系。
名闻遐迩的“五部大论”,究竟何所指呢?它们是:戒律、俱舍、因明、中观和般
若。此为总的分类,在每类之下还含有若干具体的教典。下面逐一介绍:
一、戒律。总的来说,包含小乘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和密乘三昧耶戒。藏地盛行
的小乘戒为一切有部律,最重要的论著是功德光尊者的《戒律根本论》(另译名为《律
经》),共九卷二千七百颂。尊者自幼善学一切明论,在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曾师从
世亲菩萨深入研习大小乘教法,通过勤奋修持生起胜妙证德,尤其饱餐世尊戒律甘露之
精华,为上师四大心子之一。他造的《戒律根本论》总摄一切有部律学精要,依出离戒
广释应止应行之学处,是声闻乘增上戒学的大珍宝藏。该论从生起出离心后如何求戒受
戒讲起,次第述及受戒后如何防止犯戒、如何严格奉行出家人的生活行持等,条理井然
谆谆教诲,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此外,释迦光尊者的《戒律三百颂》,萨嘎拉阿罗汉
的《花鬘论》(汉译名《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等律学要典,也很受重视。通过
对增上戒学的广闻博思和精严行持,使藏地出家僧众得以善护戒体,从而为证取出世无
漏智慧提供了保障。
益西彭措堪布仁波切在戒律学名著《走向解脫》中,介绍了藏地别解脱戒的传承情
况:“律藏分经典和论典,经典有《杂阿含经》、《四分律》、《僧祗律》、根本说一
切有部的《毗奈耶经》、《律本事》、《律上分》等等。按论典来说,《四分律》的论
典首推唐朝道宣律师所著的《南山三大律》,在有部律中,当首推德光尊者(又称功德
光尊者)所著的《戒律根本论》,在这部论中,德光尊者归纳了佛在世时所制戒律的全
部学处,详细叙述了比丘戒、比丘尼戒的开遮持犯。德光尊者是世亲菩萨的四大弟子之
一,约公元六世纪人,精通三藏,他的著作有《戒律根本论》及《自释》、《百一羯摩
论》等,众多大德授记为三地菩萨,与释迦光共同列为印度二圣六庄严中的二圣。德光
尊者最著名弟子是法友论师,他著有《戒律根本论大疏》,后代的智贤律师(又译为智
慧妙)等主要引用法友律师观点。释迦光尊者是德光尊者同时代人,他的著作主要关于
沙弥戒方面,有《戒律三百颂》等。虽然印度很多有关戒律的论典已译成藏文,但最为
重要首推这两部论典。
而在藏地所造的戒律论典中,最为推崇由智贤律师所造的关于《戒律根本论》的两
部注疏——《戒律根本论善解日光教海疏》和《戒律根本论善解月光教海疏》(简称《
日光疏》和《月光疏》)。佛在《华严经》中曾授记将来在雪山藏地有名为智贤的比丘
广宏戒律,并授记了他的重要论著。在藏地,无论是哪个教派都共推这两部论,并视为
与佛陀宣说无二,因这两部论典完全按照印度论师所造有关戒律的论典所造,而印度论
师所造论典又完全追随佛陀的言教,且传承又从未中断过。
智贤律师在《日光疏》中明确指出,讲解抉择戒律的时候,教证比理证更为重要,
因凡夫无法衡量受持戒律的功德与破戒的过患,即使是菩萨,对因果的细微处也难以自
力了知,只能凭借佛的一切智智的观察结果才能明了,这与因明、俱舍中教证和理证同
等重要有所不同。”
大乘菩萨戒方面,主要依止《虚空藏经》、《瑜珈师地论菩萨戒品》、《菩萨戒二
十颂》等。受持菩萨戒的方法有龙树菩萨传下的甚深见派,和无著菩萨传下的广大行派
两种。前者承许在菩提心生起后可直接受菩萨戒,而后者认为应先受持七种别解脱戒中
的任一种,方可受菩萨戒。全知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解释道:“
其实,中观与唯识这两种观点也不相违。发心时虽然未命名别解脱戒,实际上都必须发
誓不杀生等,从这一点来说所依身份是相同的。亦即谓具备不损害众生之心才能得到菩
萨戒。如果(七种)别解脱戒中任何一(种)戒也不能受持,则无法获得菩萨戒,因为
与发心学处相违。”菩萨戒含有禁恶行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摄众
生戒),此三聚净戒全面规范了大乘学人的思想行为,是大乘显密佛子均应净心奉持之
处。
密宗的三昧耶戒,在相应续部论著中有详述。其性质的严厉、守持的难度、净持的
功德等许多方面,都超过了显宗戒律。
二、俱舍。在藏传佛教中,有“上下”俱舍之说。“上俱舍”是指无著菩萨的《大
乘阿毗达磨集论》,此中有与小乘共通之处,也有大乘的不共观点;“下俱舍”即世亲
论师的《阿毗达磨俱舍论》(含颂词及自释)。藏地大德于大乘俱舍多有阐扬,然小乘
俱舍学的兴盛繁荣,则更胜一筹,几乎每座正规寺院,都将世亲俱舍定为必修课。该论
述及的蕴界处、器情世间、业果随眠、道位智定等基本法理,不仅是小乘学人所应研习
之处,对于大乘安立世俗名言、发展理论体系等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藏汉两地
《俱舍论》译本都是颂词八品、自释九品,大同小异,故不赘述。
三、因明。此是内道和外道共有的学科,然而严格来讲,二者之间有很大差异。其
共通处为三相推理的量式(即宗法、同品周遍、异品周遍)等,不同处主要体现在各自
欲成之法上。外道希望通过推理成立神我、大自在天等遍计法,而内道却以之证成:佛
陀是量士夫;佛法是解脱正道;前生后世、因果轮回真实不虚……,同时兼破外道邪说。
内道因明学,最早见于佛经,后于祖师论著(如《瑜珈师地论》)中也有述及。真
正开宗立派、将其弘扬光大者,乃陈那、法称论师。陈那论师根据第三转法轮所述因果
之能生所生关系及法的不变本性,撰写了一百余部短小精辟的因明论著,后得文殊菩萨
加持摄受,将这些零散篇章辑为《集量论》一书,含现量品、自利品、观违碍品、他利
品、观譬喻品、观能破品共六品内容。法称论师是陈那论师的再传弟子,为进一步阐发
《集量论》深义,撰写了“因明七论”,其中《释量论》、《定量论》、《理滴论》为
主论,《因滴论》、《关系论》、《悟他论》、《诤理论》为支分论。《释量论》专从
句义两方面解释《集量论》,广破他宗,建立自宗,最高抉择到唯识见,被后人奉为随
理唯识的根本论典。后来,藏地号为“第二法称”的大智者萨迦班智达将“因明七论”
所有义理总摄一处,撰写了《量理宝藏论》。此论一经问世,便迅速传播开来,各教派
争相传讲,成为通达因明学的一部要典。
四、中观。佛陀于第二转般若无相法轮诸了义经部中,宣说了远离一切边执戏论、
极为不住之大空性,圆满开显了现空双运大法界的胜义空分。在《楞伽经》等教典中,
世尊还金口授记大车龙树当来应世,阐演般若经妙义。按藏传佛教观点,龙树菩萨有六
部自空中观方面的代表论著(“龙树六论”),即《中观根本慧论》(简称《中论》)
、《六十正理论》、《七十空性论》、《回诤论》、《细研磨论》、《名言成立论》。
(此为自宗宁玛派讲法,格鲁派则以《中观宝鬘论》代替《名言成立论》)。龙树菩萨
心子圣天(提婆)论师撰写了《中观四百论》,继续阐扬龙树自空中观妙义及修持方便
。(玄奘法师译出的《广百论》仅为该论后八品,故《四百论》向无完整汉译本。近代
高僧法尊法师入藏求法时,亲睹西藏佛教界对此论的高度重视,遂据藏文译出前八品以
成完璧之美。)此时,还没有出现自续派和应成派的分流,因此龙树父子学说被称为“
根本中观”。
二派的出现,始于龙树高足佛护论师造《佛护论》解释《中论》义,强调只破不立
无有承认的应成精神。由此引发了清辨论师的不同意见,他于《般若灯论》中认为,佛
护论师抉择空性时“未分开二谛,未加胜义简别”不对。后代论师分别站在二人的立场
,造论发挥,由此逐渐形成应成、自续两大流派。简要来讲,应成派主要抉择圣者菩萨
入根本慧定时大空离戏的胜义境界,附述出定修法;而自续派则主要宣说菩萨出定位境
界,最终仍述及入定实相。因此,二派仅于抉择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实际并无矛盾,
对于相应根性的众生而言,皆是胜妙甘露。
将应成见发扬光大的一位杰出祖师,是那烂陀寺大堪布月称菩萨。他造有《中论》
的句释《显句论》和义释《入中论》,以及归摄中观实修窍诀的《入慧论》,无余开显
了龙树中观妙义。此外,月称论师还著有《六十正理论广释》、《中观四百论广释》等
大量论典,为阐扬中观应成派大空离戏的了义正见作出极大贡献。
千百年来,藏地讲授自空中观时,普遍采用的教材即是《中论》、《中观四百论》
和《入中论》。无数学人通过研习这些善说,生起清净的空性正见,证悟胜义实相。
于此需要特别指出,第三转法轮的了义精髓——光明如来藏,在藏地一般称做“他
空中观”,并且受到了极大重视。《宝性论》等阐显如来藏妙义的殊胜论典,被华智仁
波切、麦彭仁波切等圣祖誉为连接显密教法的桥梁,广为弘扬。自空中观和他空中观的
完美结合,为大乘佛子生起现空双运中道实相正见铺平了道路。
五、般若。此处的“般若”,特指开显第二转法轮实际修证次第的《现观(证)庄
严论》,由于此论内容与抉择空性见解的中观论典侧重点不同且相辅相成,故有必要专
列一科加以阐扬。虽然般若经本身就含有现证空性的修道次第,然普通学人凭自力难以
通达,所以弥勒菩萨就造了这部论著加以开显。
《现观庄严论》把般若经的每一会都分作八大段来阐释:一、一切相(种)智;二
、道相(种)智;三、一切智;四、圆满一切相现观加行;五、顶现观加行;六、渐渐
次现观加行(或称次第现观加行);七、一刹那现观加行;八、法身。由此构成《现观
庄严论》八品的主要内容,前三品讲境,次四品加行讲因,末一品法身事业讲果,共有
七十种法义,此即藏地常说的“八品七十义”。其具体名目如法尊法师《现观庄严论八
品七十义略解》中云:
“第一段十事者:一、发心;二、教授;三、顺决择分;四、正行所依之法界,又
叫能成之依;五、所缘;六、所为事;七、铠甲;八、趣入;九、资粮;十、出离。
第二段十一事:一、映夺等;二、知声闻道;三、知麟喻道;四、菩萨见道;五、
修道作用;六、胜解修道;七、赞事扬;八、回向修道;九、随喜修道;十、引发修道
;十一、最清净修道。
第三段九事者:一、由智不住生死;二、由悲不住寂灭;三、非方便遥远;四、正
方便邻近;五、所治品;六、对治品;七、加行;八、彼平等性;九、声闻等见道。
第四段中十一事:一、行相;二、加行;三、功德;四、过失;五、性相;六、顺
解脱分;七、顺决择分;八、不退转众;九、生死涅槃平等性;十、无上清净刹土;十
一、善巧方便。
第五段有八事:一、暖位利根菩萨的十二种相;二、顶位的十六增长;三、忍位的
坚稳;四、世第一法的心遍住;五、见道中的所治能治;六、修道中的能所治;七、无
间定;八、邪执。
第六段中十三事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静虑;六、
般若;七、念佛;八、念法;九、念僧;十、念戒;十一、念天;十二、念舍;十三、
无性自性渐次现观加行。
第七段有四事:一、异熟刹那加行;二、非异熟刹那加行;三、无二刹那加行;四
、无相刹那加行。
第八段含四事:一、自性身;二、圆满报身;三、变化身;四、法身;附属着佛的
利他事业。”
对这部大论,藏地佛教界极其重视,各教派均列为必修课。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太
虚大师在《现观庄严论序》中,也对该论推崇备至:“闻西藏所传慈氏五论,以现观庄
严为必习,因亟劝法尊译师出其颂并略释之。乍观一切相智中菩提心二十二喻,二十大
乘僧,四加行分上中下(中略)四身差别及智身二十一聚与二十七事业等,玄旨稠迭,
惊叹得未曾有。已而取大般若第一会第二会第四会对照之,则灿焉秩焉,皆经文固有之
义层也。然直阅般若经者,易以繁复生厌!大智度宗实相以推辩诸法无不尽,虽汪洋恣
肆哉,亦曾莫得其统诸。自非补处深智,安能以三智境、四加行行、一法身果,次第纶
贯经义,若网之在纲,有条而不紊耶?运瑜伽巧分别相,彰般若无分别性,得斯论而般
若之眉目朗,瑜伽之精髓充矣!”
上面对五部大论作了一番简介,现在来谈它们的归属问题。俱舍与戒律,虽可与相
关大乘教法结合讲授,但就主要内容而言,可摄于小乘法中。我们知道,小乘圣果来自
正确的见解和清净的行为,而俱舍和戒律,恰好是二者之根本所依。《俱舍论》全面抉
择了小乘正见——蕴界处、根、世间、业、随眠、贤圣、智、禅定以及人无我空性等,
律部则详述护戒的意义与方法、受戒持戒应遣除的障碍及需具备的顺缘,严格规范了学
人的行为。两方面内容结合起来,即是小乘教法的基础。倘若见解无误然戒律(行为)
有亏,就像有眼无足的人一样,空睹远景却难积跬步。反之,若持戒清净然了无正见,
则如何精勤也无法证得小乘圣果。因为人我执的直接对治法唯是人无我空性,其余功德
都不能从根本上摧破我执烦恼。有戒无见,就像瞎眼健足者一样,如何盲走也无法到达
目的地。若能见行俱净,则如人眼足俱全,可速至所欲之处。
小乘佛法是大乘的基础,为了对世尊初转正法给予充分尊重,同时也是为了循序渐
进融会贯通,藏地各教派都相当重视戒律和俱舍的修学。在格鲁派某些寺院里面,僧人
们甚至被要求用七年时间专门研习《俱舍论》,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另外三大论皆属大乘佛法,其中因明为世俗谛摄,中观和般若在究竟上属于胜义法
门。这是因为,因明旨在抉择世间名言正理,其极致——随理唯识尚未舍离对内在心识
的实执;而中观所抉择的双运大法界则是圣者入定及佛陀的境界,《现观庄严论》是宣
说实证此境的道位次第,故均为胜义之法。
藏地的显宗教法,并不能全都包纳在五部大论之中,但这些论著的确具有很强的代
表性,也较全面地覆盖了显宗主要法义,所以将其列为学修重点是十分合理的。通达了
五部大论、龙树六论、弥勒五论(《辨法法性论》、《辨中边论》、《大乘庄严经论》
、《现观庄严论》、《究竟一乘宝性论》)等显宗要典,可以深刻领悟如来三转法轮的
密意和现空双运实相,在此基础上修学(第四转)金刚密乘,就比较方便了。
j*********n
发帖数: 4116
2
举一个喇嘛教悟了的人出来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7.8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按:许多藏传佛教在家弟子在学了一些基本佛学知识,从五加行开始实修(包括学习《
: 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后,不知道如何进一步闻思佛法,本文将为此提供重要
: 指导。不少显宗弟子错误地以为藏密就是男女双修加咒语神通,然后对之大肆诋毁,有
: 的附佛外道也是恶毒攻击藏传佛教,造下堕金刚地狱之恶因,真是可悲可叹!但愿他们
: 看了本文再看看《般若锋兮金刚焰》,能猛烈忏悔!
: 特别提示:本文全文摘自《般若锋兮金刚焰》(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释智诚、秋吉
: 彭措著作)
: 不少人把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混为一谈,实际上,前者仅是后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 分。除了密法,藏地盛行的佛法还含有极为庞大、周全的显教体系。因此可以说,藏传
: 佛教是一个显密圆融的佛法宝库。下面就对藏传教法的基本常识做点概略介绍。

j*********n
发帖数: 4116
3
说白了吧 喇嘛教吃肉杀生念咒乱搞是邪法 喇嘛教号称"显教"的东西更是八竿打不着
觉囊派历史上到是大师云集,可惜被达赖喇嘛干掉了,可笑啊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按:许多藏传佛教在家弟子在学了一些基本佛学知识,从五加行开始实修(包括学习《
: 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后,不知道如何进一步闻思佛法,本文将为此提供重要
: 指导。不少显宗弟子错误地以为藏密就是男女双修加咒语神通,然后对之大肆诋毁,有
: 的附佛外道也是恶毒攻击藏传佛教,造下堕金刚地狱之恶因,真是可悲可叹!但愿他们
: 看了本文再看看《般若锋兮金刚焰》,能猛烈忏悔!
: 特别提示:本文全文摘自《般若锋兮金刚焰》(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释智诚、秋吉
: 彭措著作)
: 不少人把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混为一谈,实际上,前者仅是后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 分。除了密法,藏地盛行的佛法还含有极为庞大、周全的显教体系。因此可以说,藏传
: 佛教是一个显密圆融的佛法宝库。下面就对藏传教法的基本常识做点概略介绍。

z****u
发帖数: 185
4
冒昧问一下:
五部大论,戒律、俱舍、因明、中观和般若。 它们每一部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想
回答什么问题?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按:许多藏传佛教在家弟子在学了一些基本佛学知识,从五加行开始实修(包括学习《
: 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后,不知道如何进一步闻思佛法,本文将为此提供重要
: 指导。不少显宗弟子错误地以为藏密就是男女双修加咒语神通,然后对之大肆诋毁,有
: 的附佛外道也是恶毒攻击藏传佛教,造下堕金刚地狱之恶因,真是可悲可叹!但愿他们
: 看了本文再看看《般若锋兮金刚焰》,能猛烈忏悔!
: 特别提示:本文全文摘自《般若锋兮金刚焰》(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释智诚、秋吉
: 彭措著作)
: 不少人把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混为一谈,实际上,前者仅是后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 分。除了密法,藏地盛行的佛法还含有极为庞大、周全的显教体系。因此可以说,藏传
: 佛教是一个显密圆融的佛法宝库。下面就对藏传教法的基本常识做点概略介绍。

B***o
发帖数: 133
5
“虹身成就”算不算?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举一个喇嘛教悟了的人出来
:
: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7.8

j*********n
发帖数: 4116
6
展开说说

【在 B***o 的大作中提到】
: “虹身成就”算不算?
B***o
发帖数: 133
7
比如诺那呼图克图传略里“二十五年,在西康甘孜圆寂。玉珠双垂,遗蜕缩如婴儿。门
弟子遵嘱,将遗蜕运江西庐山火化,天空现五色虹光,历数小时始散。”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mzhscjlj/
“密宗成就者圆寂时大致有下列四类不共同征相:一、肉身直接飞往清净刹土;二、以
智慧火完全焚烧了异熟肉身,或仅剩下头发、指甲;三、以智慧火焚烧异熟身后,身体
缩小,未完全消失;四、出现其余虹光、彩云等等瑞相。密续中就把生前所证到的透明
光蕴体及圆寂时的这四种成就称为“虹身”或“光身”。”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展开说说
z**n
发帖数: 22303
8
我的皮毛知识是没有能力回答你的问题的,看这个帖子吧:
五部大论的汉译名为:《释量论》、《现观庄严论》、《中观论》、《俱舍论》、《律
宗论》。这五部大论,包括了藏传佛教显宗基础原理。一般僧人全部学完需十五年左右。
下面,略加介绍五部大论:
(1)《释量论》
《释量论》是古代印度的因明学名著,此处的“因”指推理的依据,“明”为通常
之学。顾名思义,因明学就是关于推理的学说。现代逻辑学将印度因明学列为古逻辑学
之一种,是专门研究思维和思维规律的一门学问。因明学深奥难学,极费时间,当代的
汉地僧众很少有舍得花时间去研习的。有的学者甚至非议因明学,将印度佛教衰微之原
因也归于因明唯识等学问的日趋学术化,每一门学问非穷一生之功而不能精通,一与百
姓越来越远。这种责难也不无道理。汉地净土宗大弘的原由之一,便是其修证简单,目
的明确,易为百姓接受。但有一个事实是,许多跟外道辩论而取得最终胜利之大德,多
是因明学大师。千年来,佛教就是在与外道的辩论中渐为更多的人所理解,进而信仰。
一个仅想自己往生净土者固然可以不必学习因明,而一个大德便不能不学习因明。我看
过不少佛学著作,有许多名气很大的人,一著书立说便漏洞百出,虽也观点正确,却显
得逻辑混乱。其原因,就是不懂因明学之故。
因明学创立之初,主要用于辩论和著述。古印度宗派林立,号称有九十六外道,为
争取信众的支持,各宗教之间,多以辩论定高下,故其思辩色彩很浓。许多时候,辩论
的成败,直接影响宗教的存亡。败者往往自弃信仰,拜胜者为师。藏传佛教今日的格局
,也源于公元八世纪末汉地和尚摩诃衍和印度僧人莲花戒的一次宗教大辩论。欲知详情
者,请看法国戴密微著的《吐蕃僧诤记》(1952年在巴黎出版)若不是莲花戒获胜,藏
地佛教也许会是另外一种局面。
古印度因明学形成于公元100年至150年间,最早研究因明学的是婆罗门教的正理派
。最早的因明经典是《正理经》,成熟于公元3世纪左右。后来,龙树、无著、世亲诸
大师也致力于因明研究,传世著作是《方便心论》、《回诤论》、《如实论》等,历史
上将此以前的因明列入古因明系统。
到公元五世纪时,因明学有了划时代的进步,其标志是诞生了一个大论师陈那,《
集量论》便是其代表作。法称等大师对《集量论》的理论进行了注释和发展,为新因明
学奠定了基础并成为其代表人物。
论师陈那是世亲的亲传弟子,先学小乘,后入大乘,为印度著名人物,常在那烂陀
寺讲授因明和唯识等。法称是陈那再传弟子,天资聪颖,跟其师自在军学《集量论》时
,只学一遍,见解就和老师一样精妙;学第二遍后,便超越老师自在军,能和陈那比肩
;学完三遍后,法称就发现了陈那学说中的不完善之处。他的著作是《释量论》,主要
是评释《集量论》。著此书时,他接受上乐金刚的灌顶,并得到本尊加持,尽悉因明学
奥妙,名声大振,受到当地国王的供养。婆罗门中有不服者,前来辩论,总是大败而归
,外道皈依者甚多。法称一生,修建寺院百余座,授徒十万余人。
因明学于公元七世纪进入西藏,随着藏文的逐渐完善,译著和著述也得以盛行,在
纳唐版《丹珠尔》中,就收入印度因明学著作66种,因明学在藏地地有了一定的影响。
到公元十一世纪,仁钦桑布、玛•勒贝喜饶继续翻译因明学著作。鄂•
洛丹协绕译师边翻译,边授徒,弟子达2300人。此后,诸学者也开始著述。到公元13世
纪,萨迎派第四祖萨班•贡噶坚赞著《正理藏论》,从而奠定了藏传因明学基础。
公元十五世纪初,宗喀巴大师赴藏求法,穷究经典,通达义理,藏地因明学进入了
一个全新的境界。宗喀巴大师认为:因明学不仅仅是推理辩论之学,更是佛教哲学的重
要体系之一,除了能训练僧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修行悟道。因明通于内明,运用因
明,照样可以达到解脱的目的。其名著《七部量论入门启蒙》,是藏地因明学重要经典
。由于宗喀巴大师及其弟子的阐扬,因明学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藏传因明学,体系严密,思想深邃,文字古奥,分析十分繁琐。初学时,往往不得
要领,如入迷宫,望洋兴叹。按格鲁派的教学安排,学完因明学需五年时间。学习圆满
者,才成为摄类论士,称为“堆扎哇”。因明学虽然艰涩,但若是窥得门径,熟悉了它
的推理规则和辩论程序,一切便迎刃而解了。
闻思学院中,对《释量论》的学习分为五个学级,前四级学习《堆扎》、《因理论
》、《悟慧论》,以掌握因明学的基本概念。最后一级学习具体运用,就原理中的三十
个论题,以破他宗,立自宗,断除邪见。
因明学的一些词汇有时也会出现在具体的修持仪轨中,如香巴噶举的《奶格五金法
生起次第》中的观空中,就有“所取性空”和“能取性空”,其中的“所”与“能”便
是因明学术语。法称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作用,他将人的主观认识能力称为
“能量”,将主观认识对象称为“所量”。若不知何为“能”“所”,就会不知所云。
由于因明学内容深奥,非几句话所能解释明了,此处不再赘述。有兴趣者,可以去
读因明学著作。
(2)《现观庄严论》
《现观庄严论》属般若部,以八品七十义解释全部大般若经,讲述菩萨循序渐进修
至成佛的佛学内容、所观义理、所行境界。格鲁派学僧系统学修该论需要四年时间。般
若学是佛教大乘的基础理论,因此被称为诸佛之母。
般若为六度之一,可以理解为智慧,但又非世俗智慧,而是出世间智慧。为防混淆
,取其音译。龙树在《大智度论》中说:“般若为导,五度为伴,若无般若,五度如盲
。”
《现观庄严论》的作者是弥勒,也即是汉地称为未来佛的那位贤劫第五佛。不过,
亦有学者称,此弥勒非彼弥勒,说著述者可能是另一人,但此说不为宗教界认可。
弥勒是梵语,中文译为“慈氏”,是菩萨的姓,其梵名曰“阿逸多”,意为“无能
胜”。《大日经疏》中说:“一切如来,必住四无量心,广度众生,此四无量心,从如
来种姓中生,能念一切世间不断佛种,故称慈氏。”“菩萨”一词,是梵语“觉有情”
,意为能使有情觉悟,能悲智双运,以大智上求佛道,以大悲下化众生。
据经记载,弥勒菩萨是婆罗门种姓,出生于波罗奈国。据说他的母亲性格一向不好
,但自怀了弥勒,便存心仁慈。弥勒一降生,便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长大后,
出家成释尊弟子。释尊曾为他授记:“当来成佛,字犹弥勒。”将于增劫后,于此婆婆
世界成佛,为一生补处菩萨。弥勒现居欲界第四天兜率天内院。
公元四世纪时,无著论师便以弥勒菩萨做为自己修持的本尊。他进入山中,到人迹
罕至之处,闭关专修。他废寝忘食,昼夜观修,时达三年,却一无所成,别说见到本尊
,梦中连个吉兆也没有。无著很是灰心,以为此法与他无缘,便破关而出。下山时,见
一老人,手拿绵丝,正磨一铁棒。无著好奇地问:“你在做啥?”那人回答:“磨针。
”无著笑道:“以绵磨铁棒,何时能成针?”那人道:“有毅力之人,决无修不成之理
。虽难若忍耐,大山碎为尘。”无著想到自己修行的半途而废,十分惭愧,便上了山,
再入关房。哪知,再观修三年,仍无一点验证迹象,便认定自己与弥勒法门无缘,再出
关房,决定放弃。
下至山下,见雨滴淋沥,石为之穿,心中有悟,再生精进之心,回转上山。再修不
年,却仍无吉兆,心灰外出,见一大石,高与天齐,上有鸟巢,鸟出鸟入,翅羽蹭石,
竟如刀割。又见一人,手执羽毛,正浸水刷石。无著好奇地问:“你在干啥?”那个人
答:“这石太高,挡住我的阳光,我要把它磨掉。”无著笑道:“以羽磨石,何时如愿
?”那人道:“功到自然成。”无著豁然有悟,惭愧不已,再回关房观修。转眼又是三
年,仍无成就迹象,无著完全死心,决定放弃,下山途中,见一只病狗,躺在路上。它
的下半身已腐烂,群蝇熙熙攘攘,白蛆密密麻麻。无著心生大悲,从身上割下一块肉,
喂给狗吃。见那白蛆,仍在翻滚,就很想给狗治伤,有心用手抓蛆,又怕伤害它们,便
双膝跪地,去吮那白蛆,却觉口唇触到地面。睁眼一看,那狗已杳无踪迹,但见弥勒菩
萨,周身金光,向他微笑。无著喜极,问:“我修了十二年,你为啥不现金身?”弥勒
道:“十二年中,我与你朝夕相处,如影随形。只是你业障深重,看不到我。你苦修十
二年,业障渐消,才能见到那狗。而你的慈悲心,又祛除了最后一丝障碍,才能完全地
看到我。你若不信,请你背了我,去人多处试试。”无著便背了弥勒,进入市场,逢人
就问:“我肩上有啥?”人皆答无。只有一妇人,因业障轻微,答道:“你肩上有只腐
烂的老狗。”无著终于明白弥勒菩萨所言不虚。若无那慈悲心,业障无以清除,纵苦修
终生,也是难见本尊,更不会成盛法的器皿。
无著请弥勒传以大乘法门,弥勒叫他牵住自己法衣,带至兜率天内院,传以般若经
和弥勒五论。据说,无著在天上不过片刻,人间却已经历五十余年。复还人间后,无著
弘扬弥勒所传诸论,并开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相传,《现观庄严论》便是弥勒菩萨所传
,无著根据记忆书录而成。关于这一点,学术界有争议,有人认为此论乃无著或世亲所
造;也有人反对说,认为此论的观点,跟无著世亲不是一个体系。但不管著者是谁,此
论在佛教界的地位之重要是无可怀疑的。
相传,弥勒菩萨传给了无著菩萨五部著作,除《现观庄严论》外,尚有《究竟一乘
宝性论》、《辩法性论》、《辩中边论》、《经庄严论》。《现观庄严论》为慈氏五论
之首,以般若八品七十义解释全部般若经。般若八品便是一切种智、道智、基智、正等
加行、至顶加行、次第加行、刹那加行、果位加行等,叙述菩萨循序修行直至成佛的所
有内容。弥勒菩萨撰此论之宗旨是为了诊释《大般若经》,它以议论为体,将经文大意
高度概括,析以不同的法门性相,直述其理,以成二百七十四颂。其内容博大精深,被
称为“千古宏幅巨制,佛教思想渊薮”。学僧学习,得四年时间,非数言所能概括。有
缘者或于日后系统学习,此处不赘。
(3)《中观论》
《中观论》的作者龙树菩萨,大约在公元150-250年出生于南印度,幼学外道,精
通婆罗门经典,后皈依佛教,苦学大乘佛典,学成后名闻遐迩,任南印度最大的佛教寺
庙那烂陀寺的主持。
龙树菩萨是佛教界划时代的人物,现在哲学界对龙树菩萨的评价极高,被称为影响
世界的伟大思想家之一。他的著作很多,有“千部论主”之称。除龙树菩萨外,提婆(
注1)、清辨(注2)、月称(注3)均是中观学说的大师级人物。
大乘中观学派有四宗:中观经部派、中观瑜伽派、中观自续派、中观应成派。
中观经部派的创始人叫拘摩罗多,他多在北印度弘法,与东方马鸣(注4)、西方
龙树、南方提婆齐名,被喻为当时印度佛教的四个太阳。经部否认一切有部的主张,反
对“因果同时”,否认“三界实有”,认为认识事物时,“根”“境”在先,然后才有
识,提倡外境自相实有论。
中观瑜伽派以强调瑜伽的修持方式而得名,无著和莲花生大师均为该派代表人物。
该派认为“心有境空”,认为世上万物是“心”的显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内识生
时,识外无境。它将外部世界看为空,却又认为佛性超越世间,是绝对精神。
中观自续派是清辨论师所创,其宗旨,如《宁玛派教法史》所说,它认为“一切诸
法于世俗错乱思想者之识中皆有,而于胜义无错乱思想者之慧识中则皆无。”它破除诸
法实有之偏见,主张有自续抉择因,认为世俗事物自相并无实性。该派长于以因明论形
式破他立自。
中观应成派由月称论师所创,认为空之原因,非是由心显现,而是其并无自性的缘
故。它认为一切法无自性。其特点是只破不立,运用应论式,迫使辩论对方应辩自己论
点的比量,故名应成派。
中观经部和中观瑜伽部合成为中观有宗,中观自续派和中观应成派合成为中观空宗
。中观应成派之重要经典便是《中观论》。
中观应成派旨在破邪显正,这个邪字,意为邪执,概而括之,约有四种:一种认为
法我皆是实有,而生种种邪见,此类邪执,多为外道;一种虽了知我空之理,而却着于
法有;一种认为人空法亦空,却又偏执于空;一种认为人法皆空,虽也能避免偏空之病
,却又认为涅槃有得。对以上诸邪见,中观应成派均给以破斥。
中观应成派承认藏识不共规律,承认客观外界之事物,承认声闻缘觉具足证悟无我
之理,承认实执为烦恼障,承认坏灭为事物不共规律,承认三时和合之不共规律,不承
认心相续之因的成立,驳斥自证不共规律。它提出了八不中道:“不生亦不灭,不常亦
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中论•观有无
品》中说:“众缘中有性,是事则不然。性从众缘出,即名为作法,性若是作者,云何
有此义。性名为无作,不待异法成。”认为世上万物都是缘起,皆为因缘和合之物,相
互依存,皆无自性,没有独立存在永恒不变的事物。
(4)《俱舍论》
《俱舍论》是佛教一切有部的论典,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作者是世亲,他先
在有部出家,后研究经部教义,最后成为大乘佛教瑜伽行派之创建者之一。《俱舍论》
以四谛为纲,以哲学的视角,对宇宙间许多天体现象进行了研究和推测,是佛教世界观
的重要论典。
《俱舍论》分绪论、正文及结论三部分。它将世界分为有漏无漏和情器世间两大部
分,提出三千大千世界的说法,认为空间无边无际,时间无始无终,这一说法为后来的
诸学派接受。该论还将情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欲界分为六类,即所谓六
道众生: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
还有关于四天主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等等。其内容也十分丰富,藏地学
僧学完该论需四年时间,学习圆满考试合格者称为“佐巴哇”,意为俱舍论士。
(5)《律宗论》
《律宗论》是为古印度功德光所造,是一部通论性的律宗经典,全书分十七事三科
,二百五十三条戒律。按惯例,在家居士不宜谈论僧家戒律,故此处不赘。
(注l)提婆:龙树弟子,本执师子国人,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付法藏第十四祖
。提婆菩萨传曰:提婆菩萨,南天竺人,婆罗门种,博识才辩,擅名诸国,而以人不信
受其言为忧。其国中有大天神,曰大自在天,有人求愿,能令满足。提婆诣庙求入相见
,主庙者言:天像至神,不可正视,又使人百日失心。提婆言:是我所愿见,若不如此
,我岂欲见。主庙者奇其志气,使人,智德伏物。而以黄金自多,动颇梨荧惑人,非我
所望。便梯像凿出其眼、观者皆惊异。提婆言:我使汝等知神不假形,情不托形而已。
吾既非慢,神亦非辱也。言已而出,其夜备精馔供天神。天神言:汝得我心,人得我形
,汝以心供,人以质馈,知而敬我者汝,畏而诬我者人,汝所供馔尽美,唯无我所需,
我所乏者左眼,能施我者便可出之。提婆应命以左手出眼与之。天神赞曰:善哉丈夫,
真上施也,汝求何愿,我必如汝意。提婆言:我察明心,不假外质,唯恨悠悠蒙朦,不
知信受我言,神赐我愿,必当令我言不虚没。神言:必如愿。于是退诣龙树菩萨,受出
家法,剃头法服,周游扬化。时南天竺王信受邪道,沙门亲子不得一见,提婆欲化之,
变形为宿卫士,能干事。王见喜之,问其人,提婆言:我是一切智人。王惊异,以种种
事验之,果然。于是集国中一切婆罗门使论议,无一敌者,皆剃发为弟子。有一邪道弟
子,耻其师屈,自誓汝以口伏我,我以力伏汝。偶见提婆独由禅起经行,以刀决之,五
脏委地。提婆言:是我先业所害,非汝也。悟然而化。初以眼施神无一目,时人号曰迦
那提婆。(《中国大百科全书》)
(注2)清辩:古印度佛教学者。印度佛教中期大乘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观派
的实际创始人之一。又名婆毗吠伽。生平不详。藏传资料谓其出身于南印度摩卢那罗之
最胜王族,并在该国出家,从僧护学习龙树中观学说,曾为南方五十伽蓝之主。汉传资
料则谓其上承青目。他对佛教内部大小乘及佛教以外各派,凡是与他说法不同的,一律
采取批判的态度。据传他曾欲与护法辩论,护法避而不见。又传说他晚年在驮那羯磷迦
国南山念陀罗尼而逝。清辨承认心外有境,认为外境由极微积集而成,反对瑜伽行派的
唯识无境说。他主张俗有真空,认为瑜伽行派所执的三性,从世俗谛可许为有,但从胜
义谛则应为空,并与瑜伽行派展开辩论。后世称这一场辩论为“空有之争”。在方法论
上,清辨主张不论是破是立,都应该自己立量,即用因明格式建立适当的比量以积极地
表述空,反对中观派另一学者佛护只破不立的归谬论证法,故后世把清辨倡导的这一派
称作“自立量派”或“自续派”。清辩著作甚多。为当时注解《中论》的八大家之一。
流传下来的主要著作有《中观根本般若灯释》(又名《般若灯论》)、《中观心论》、
《大乘掌珍论》、《异部宗精释》等。(《中国大百科全书》)
(注3)月称:古印度佛教僧人,印度佛教大乘中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平不详
。传说他出身于南印度萨曼多婆罗门种姓。少年出家,师承佛护的弟子莲花觉,精通佛
护一系的中观学说。曾任那烂陀寺住持,并承佛护的弟子莲花觉,精通佛护一系的中观
学说。曾任那烂陀寺住持,并曾与月官进行过辩论。后又在南方,弘扬佛法,兴建寺庙
,最后逝于摩藩伽山。他发挥了中观无自性学说,反对瑜伽行派的阿赖耶识,不同意立
自证分。承认有离心的名言外境,但认为无论是世俗谛、胜义谛外境都无自性,反对清
辨的世俗谛有自性。他把龙树的缘起性空的理论发展成性空缘起,并发展了如何安立烦
恼障和所知障的二障差别,以及佛果位的尽所有智如何观照世俗谛的理论。在方法论上
,他发扬了佛护的传统,对论敌的观点采用归谬论证法,严格地只破不立,以破显宗。
因此被称为“随应破派”或“应成派”。现存的月称著作有十余部,既有中观通论性质
的著作,也有对龙树的《中论》、《六十颂正理论》、《七十颂性空论》和提婆的《四
百论》所作的注。主要有《入中论》、《中观根本明句论》(又名《明句论》)、《六
十道理论释》、《七十空性论释》、《菩萨瑜伽行四百论广释》等。其中《中观根本明
句论》,梵本已由西方学者校刊出版。苏联谢尔巴茨科依还将其中的第一品《观象品》
与本宗的最后一品《观涅槃品》译成英语。日本荻原云来译出其中的六品,山口益译出
了十一品。《入中论》西方学者也已校印,法尊则从藏译本译成汉文。随应破派由于月
称的努力而大张其势,不仅与喻伽行派相对立,而且与中观自立量派相抗衡。月称的学
说通过阿底峡完整地传入西藏,经宗喀巴等人的提倡,在西藏十分流行。(《中国大百
科全书》)
(注4)马鸣:大乘论师,佛灭后六百年出世。鸠摩罗什译马鸣菩萨传曰:马鸣菩萨,
长老胁弟子也。本在中天竺出家为外道沙门,世智聪辩,善通论议。唱言若诸比丘能与
我论义者,可打楗椎,若其不能,则不足公鸣楗椎受人供养。时长老胁在北天竺知彼可
化,以神力乘空到中天竺,命众打楗椎。与彼论议使之堕负,遂化为弟子。师还本国,
弟子住中天竺弘通佛法,四辈敬服。其后北天竺小月氏国王伐于中(中天竺)国,围之
。中天竺王遣使问所欲?答曰:汝意降伏者,送三亿金,当相赦耳。王言此国无一亿金
,如何可得三亿耶?答言汝国内有二大宝,一佛钵,二辩才比丘,以此与我足当二亿金
也。比丘请王应其求,王听其言与之。月氏王还本国,诸臣曰:王奉佛钵固宜,比丘则
天下皆是,当一亿金,毋乃太过。王审知比丘高明胜达,其辩才说法,乃感非类。七匹
饿马请比丘说法,诸听者无不开悟,王系此马于众会前以草与之,马垂泪听法无念食想
。于是天下知比丘非寻常,以马解其音故,遂号为马鸣菩萨。于北天竺广宣佛法,导利
群生,四辈敬重,称为功德日。(《中国大百科全书》)

【在 z****u 的大作中提到】
: 冒昧问一下:
: 五部大论,戒律、俱舍、因明、中观和般若。 它们每一部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想
: 回答什么问题?

z****u
发帖数: 185
9
谢了。 大致说,
《释量论》讲逻辑,
《现观庄严论》讲修炼的过程,
《中观论》讨论认识论,对事情的看法。
《俱舍论》讲世界观,对宇宙的看法。
《律宗论》讲戒律(?)
嗯,慢慢看。
d******r
发帖数: 5008
10
一句话总结一下:白马非马。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按:许多藏传佛教在家弟子在学了一些基本佛学知识,从五加行开始实修(包括学习《
: 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后,不知道如何进一步闻思佛法,本文将为此提供重要
: 指导。不少显宗弟子错误地以为藏密就是男女双修加咒语神通,然后对之大肆诋毁,有
: 的附佛外道也是恶毒攻击藏传佛教,造下堕金刚地狱之恶因,真是可悲可叹!但愿他们
: 看了本文再看看《般若锋兮金刚焰》,能猛烈忏悔!
: 特别提示:本文全文摘自《般若锋兮金刚焰》(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释智诚、秋吉
: 彭措著作)
: 不少人把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混为一谈,实际上,前者仅是后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 分。除了密法,藏地盛行的佛法还含有极为庞大、周全的显教体系。因此可以说,藏传
: 佛教是一个显密圆融的佛法宝库。下面就对藏传教法的基本常识做点概略介绍。

相关主题
按照藏传佛教的传统,怎样学习一部论典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意义?临时一点感想
浅谈科学与显密教法如何学中观, 唯识
贾题韬<论开悟> 3 中观学派的开悟(续)zt論龍樹中觀學的涅槃學說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c***h
发帖数: 2262
11

光是这点,我就质疑。
看不出来佛陀有这种”三转法轮”,恐怕密宗得提出有力的说明、有系统的考证或证据,
不是凭空而说,或者基于信仰,以前的传统说什么,今人基于尊重或信仰,就跟着说,
不然,恐怕密宗其根基流于神话信仰。
从一个角度看,出家人不打妄语。
从另ㄧ角度看,现代人民智已开,有一板一眼的思惟环境,
密宗的这种”三转法轮”,有补强考证的必要。
不过,即使这种三转法轮的传说是假,是后人为了推广密宗而编造,
我仍可以体会推广者的苦心,相信多数人都可以,
只要不是基于传统信仰随便说说, 说出真实原因,大家讨论看看,
我认为密宗也还是可以继续保持他的传统。
当然,这是tradeoff
保持神话、信仰,吸引一批人,
或者 据实以告,吸引另ㄧ批人。
密宗自己可以考虑考虑。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的皮毛知识是没有能力回答你的问题的,看这个帖子吧:
: 五部大论的汉译名为:《释量论》、《现观庄严论》、《中观论》、《俱舍论》、《律
: 宗论》。这五部大论,包括了藏传佛教显宗基础原理。一般僧人全部学完需十五年左右。
: 下面,略加介绍五部大论:
: (1)《释量论》
: 《释量论》是古代印度的因明学名著,此处的“因”指推理的依据,“明”为通常
: 之学。顾名思义,因明学就是关于推理的学说。现代逻辑学将印度因明学列为古逻辑学
: 之一种,是专门研究思维和思维规律的一门学问。因明学深奥难学,极费时间,当代的
: 汉地僧众很少有舍得花时间去研习的。有的学者甚至非议因明学,将印度佛教衰微之原
: 因也归于因明唯识等学问的日趋学术化,每一门学问非穷一生之功而不能精通,一与百

z**n
发帖数: 22303
12
三转法轮是汉传藏传的共识吧,又不是藏传独有的宣说。
佛法的基础,轮回和业力那个宗派能够提出有力的说明、有系统的考证或证据?

据,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光是这点,我就质疑。
: 看不出来佛陀有这种”三转法轮”,恐怕密宗得提出有力的说明、有系统的考证或证据,
: 不是凭空而说,或者基于信仰,以前的传统说什么,今人基于尊重或信仰,就跟着说,
: 不然,恐怕密宗其根基流于神话信仰。
: 从一个角度看,出家人不打妄语。
: 从另ㄧ角度看,现代人民智已开,有一板一眼的思惟环境,
: 密宗的这种”三转法轮”,有补强考证的必要。
: 不过,即使这种三转法轮的传说是假,是后人为了推广密宗而编造,
: 我仍可以体会推广者的苦心,相信多数人都可以,

c***h
发帖数: 2262
13
轮回、业力这个可以透过修习,自己验证。
其实,不必修习,自己当下也可以验证轮回、业力,
只是不是前世今生的那种轮回、业力,而是今生当下的轮回业力。
如果无法验证,就要懐疑,也一定会懐疑。
懐疑,很正常,佛陀会有一套可以验证的方法,(也就是修行方式)
初果,就是透过修行,对于佛陀提出的说法已经自己验证了,不懐疑了。
也就是解开”疑结”。
已知的三转法轮,与密宗说的这种”三转法轮”,不符。
这是历史问题,无法透过修习来验证。
所以需要有力的考证。
目前没看到密宗提出的考证。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不可混为一谈 zt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6 23:14:55 2013, 美东)
佛法的基础,轮回和业力那个宗派能够提出有力的说明、有系统的考证或证据?

据,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光是这点,我就质疑。
: 看不出来佛陀有这种”三转法轮”,恐怕密宗得提出有力的说明、有系统的考证或证据,
: 不是凭空而说,或者基于信仰,以前的传统说什么,今人基于尊重或信仰,就跟着说,
: 不然,恐怕密宗其根基流于神话信仰。
: 从一个角度看,出家人不打妄语。
: 从另ㄧ角度看,现代人民智已开,有一板一眼的思惟环境,
: 密宗的这种”三转法轮”,有补强考证的必要。
: 不过,即使这种三转法轮的传说是假,是后人为了推广密宗而编造,
: 我仍可以体会推广者的苦心,相信多数人都可以,

z**n
发帖数: 22303
14
阿含期讲四圣谛,般若期讲中观,维识期讲如来藏,表述不同吧。
你看到的不符在哪里?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轮回、业力这个可以透过修习,自己验证。
: 其实,不必修习,自己当下也可以验证轮回、业力,
: 只是不是前世今生的那种轮回、业力,而是今生当下的轮回业力。
: 如果无法验证,就要懐疑,也一定会懐疑。
: 懐疑,很正常,佛陀会有一套可以验证的方法,(也就是修行方式)
: 初果,就是透过修行,对于佛陀提出的说法已经自己验证了,不懐疑了。
: 也就是解开”疑结”。
: 已知的三转法轮,与密宗说的这种”三转法轮”,不符。
: 这是历史问题,无法透过修习来验证。
: 所以需要有力的考证。

c***h
发帖数: 2262
15

在密宗说“释尊”,
如果是”后人”有这种佛法演变,我没意见。
(但那不叫”三转法轮”)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阿含期讲四圣谛,般若期讲中观,维识期讲如来藏,表述不同吧。
: 你看到的不符在哪里?

z**n
发帖数: 22303
16
翻译的问题吧?梵文到汉文,梵文到藏文再到汉文造成的差异?
或者根本就是释迦牟尼尊者的简称?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密宗说“释尊”,
: 如果是”后人”有这种佛法演变,我没意见。
: (但那不叫”三转法轮”)

c***h
发帖数: 2262
17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不可混为一谈 zt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7 00:31:20 2013, 美东)
先不管 “三转法轮”这个名词,就算是翻译的问题好了。
我是看你贴的这两位法师的说法,提出疑问的。
“释尊在印度圣地初中后三转法轮,其中初转谓四谛法轮,二转谓般若无相法轮,三
转谓善抉择法轮,主要宣说光明如来藏。”
如果只是说,佛陀死后,佛教历史上有三种演变,这个我没意见。
因为,那是后世人的演变,不关佛陀的事。
你可以说,因为…什么理由,认为般若、如来藏 符合佛法,符合佛陀本意。这我没意
见。
可不要用神话信仰,先打死说这三者都是佛亲说,让人不得怀疑。
根据文章,也根据四谛、般若、如来藏发生的年代,
这两位法师意思,如果我没误会,应该是,
佛陀活很长,或者像耶稣,死了又爬起来或显灵之类,且长达千年,
还活着说四谛,
死了,几百年后,爬起来或显灵,说般若,
还不过瘾,又几百年或千年,又爬起来或显灵,又说如来藏
如果是这意思,那就是把佛教的演变奠基于神话,
不管汉传藏传,我都要质疑。
不然,
你或者网友,或者听见这件事的人,都是现代人了,
摸着良心说话, 有何看法?
法师们想传教,想让人信任这些是佛法,ok,
要认为自己坚持的佛法正确,也都可以。我都没意见。
但是,有些话还是要小心说。尤其出家人。
按:许多藏传佛教在家弟子在学了一些基本佛学知识,从五加行开始实修(包括学
习《
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后,不知道如何进一步闻思佛法,本文将为此提供重要
指导。不少显宗弟子错误地以为藏密就是男女双修加咒语神通,然后对之大肆诋毁,有
的附佛外道也是恶毒攻击藏传佛教,造下堕金刚地狱之恶因,真是可悲可叹!但愿他们
看了本文再看看《般若锋兮金刚焰》,能猛烈忏悔!
特别提示:本文全文摘自《般若锋兮金刚焰》(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释智诚、秋吉
彭措著作)
不少人把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混为一谈,实际上,前者仅是后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除了密法,藏地盛行的佛法还含有极为庞大、周全的显教体系。因此可以说,藏传
佛教是一个显密圆融的佛法宝库。下面就对藏传教法的基本常识做点概略介绍。
释尊在印度圣地初中后三转法轮,其中初转谓四谛法轮,二转谓般若无相法轮,三
转谓善抉择法轮,主要宣说光明如来藏。由于佛经深奥,难以悟入,为使后世学人能够
善解佛意,许多印度圣祖遂谨承如来密意,造论释经。……………………..
z**n
发帖数: 22303
18
原来你质疑的是这个,大乘金刚乘从来就没有说过般若中观和如来藏是佛陀在人间亲口
说的吧。
是以他人之口宣说。

,三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Wisdom
: 标 题: Re: 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不可混为一谈 zt (转载)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7 00:31:20 2013, 美东)
: 先不管 “三转法轮”这个名词,就算是翻译的问题好了。
: 我是看你贴的这两位法师的说法,提出疑问的。
: “释尊在印度圣地初中后三转法轮,其中初转谓四谛法轮,二转谓般若无相法轮,三
: 转谓善抉择法轮,主要宣说光明如来藏。”
: 如果只是说,佛陀死后,佛教历史上有三种演变,这个我没意见。
: 因为,那是后世人的演变,不关佛陀的事。
: 你可以说,因为…什么理由,认为般若、如来藏 符合佛法,符合佛陀本意。这我没意

c***h
发帖数: 2262
19

“以他人之口”说的?
是说,佛陀死了几百年,向某人显灵,某人又告诉了谁谁谁?
还是佛陀死了几百年或千年,又在天上地下海里显灵向某人说,
某人又告诉了谁谁谁?
最后,千辛万苦,这一堆经书,宝贵的一堆说法,终于出现。
嗯……….也不行。
其实是密宗的事,特别是僧人要负责说明,
不关你的事,你是旁观者而已
以旁观者的角度,告诉我,你真的相信吗?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原来你质疑的是这个,大乘金刚乘从来就没有说过般若中观和如来藏是佛陀在人间亲口
: 说的吧。
: 是以他人之口宣说。
:
: ,三

y***r
发帖数: 126
20
密宗那套相当邪恶。。。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举一个喇嘛教悟了的人出来
:
: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7.8

相关主题
探讨一下原始佛法的无我和大乘佛法的无我已删帖Re: 中观应成派也承认阿罗汉证法空?
入中論第二[月称论师]发包子了
月称及其《入中论》zt内观的开发-阿姜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z**n
发帖数: 22303
21
说来说去,还是那套南传攻击大乘金刚乘非佛说的老话啊。这片帖子想必你也该看过,
虽然不能完全代表我的观点,关键上还是基本一致的。
南传上座部佛教无疑是最接近历史上佛陀最原始的教导,这点无可争议。但是如今的
南传学人在自己还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就对大乘进行全面的否定,并且不承认大乘佛教
历史上众多证悟者的成就,不承认大乘确实是导向解脱的有效修行体系之一,对此我个
人是不赞同这种态度的。(其实我个人同样也不赞成大乘学人将上座部佛教贬称为小乘
,这同样是一种不了解整个佛教现今真实情况下的偏见和短视。)
确实,从大乘转入南传的修行者往往因为历史考证等各方面的疑点,由此产生一种
上当受骗的感觉,最初我刚刚从大乘转入南传的时候,也怀有同样的心情,感觉被大乘
华丽的文字给“忽悠”了。南传学人有此心情,确实是可以相当理解的。但是我现在想
说的是:历史考证不是否定大乘的绝对理由,理由如下:
其一、大乘一些经典的来源根据传说并非由佛陀在人间所说。如华严经,是佛陀在
菩提树下初成道时,其报身卢舍那佛在天界所说后集结而成,后由龙树菩萨在龙宫取出
,将其中一部分传入人间。而另一些大乘经典,则据说是阿难尊者在文殊师利菩萨的加
持之下在铁围山外围结集而成,而后传入人间——自然,这些神秘的传说是无法被学术
界所能接受的,但是同样恐怕有些大乘经论的来源也无法通过历史考证的方式直接证伪
;其实在南传的系统中,佛陀也有神通示现的纪录,据说《阿毗达摩》就由佛陀在天界
所说,可见南传的经论也有其神秘来源,都有无法考证的地方。如此五十步笑百步是没
有意义的。所以从修行的实践层面方面来考证一切修行体系则具有重要的意义,只需观
察这些体系内是否有真正修习有所成就者出现就能证实其体系是否具有一定的价值,当
然学术方面的考证则可以另行讨论;
其二、在对待贪嗔痴慢疑五毒的方式上,南传是断道,是采取根除烦恼的方式,斩
断轮回,证取涅槃;大乘是净化道,相对柔和的方式来净化业障,对治烦恼;金刚乘是
转化道,转化烦恼为道用,其实在大乘后期就有化烦恼为菩提的见地,只是没有金刚乘
这样具体的技术层面的内容;而大圆满、禅宗则是通过上师的引导、直指心性,进入本
觉的方式,由此一切名法、色法,各种境界的生起显现完全是自然解脱的境界,这四种
不同的方式完全都是可以合理对治消除或者安置烦恼的方式。而且从大乘后期和金刚乘
的见地来看,对于所谓的外道法门,大乘行者如同孔雀服毒,孔雀服百毒之后羽毛却愈
显艳丽。所以大乘者,不择细流,可以海纳百川,任何宗教的内容都可以为己所用。当
然南传“保守”严谨的方式保留了佛陀最原始的教导,对此我一直对南传上座部佛教怀
有极大的敬意!但是不管任何宗派的修行者,站在自己宗派的立场上就对另外的修行体
系,在并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就采取一棍子打死的方式恐怕是不合理的;
其三、在佛教,特别是南传的体系中,一般都是通过遮诠的方式来描述涅磐的。其
实在南传佛教内部并不是所有的大德都使用遮诠的方式来对涅磐进行解释。比如南传的
阿姜摩诃布瓦等人,在描述自己修行经历,证得涅磐的经验的时候,都明确的描述了和
大乘极其接近的觉性,真心的概念,其实在大圆满的体系中,对于涅磐之类的问题都能
很好的解释,大圆满认为实相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来描述: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
遍。而南传的涅磐正是证悟了本体空性的部分,所以阿罗汉进入涅磐之后五蕴不再生起
,不受后有,不再经历轮回。南传的体系对于后两者则没有触及和探讨。而在大乘后期
和金刚乘的体系中,则有轮涅不二的见地,轮回和涅磐并不是绝对的对立,究竟证悟者
不住涅磐,也不惧轮回,一切显现不过都是心性的庄严游舞和游戏而已!
最后,要总结的是:对教法的实用性(非哲学学术的方面),来源的纯正性比较看
重的修行者,大多会走向南传;而对教法的形而上学及对真理的“真知”方面、对出世
入世的平衡方面,乃至对真理全面性方面比较重视者,会走向大乘。
如今大乘学人几乎没有几个人仔细通读过阿含经。如果仔细对比南传的经论和大乘
经论,就会发现文风是完全不同的!法理相异之处更多,其中也没有提及大乘的诸多菩
萨。即使在大乘中,显宗的风格和金刚乘相异之处也非常多。因此,很多注重理性和考
证的人因此发生困惑是很正常,很合理的事情,而且因为了解到佛教具体的发展历史的
细节越来越多,那么从大乘转入南传甚至放弃佛教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是从大乘的立场来说,小乘的一些见地和大乘势必有矛盾,因此佛陀说法华经时,有
五千声闻比丘退席。对根器较低只追求灭苦者,佛陀只说声闻教法;对有更高发心者,
佛陀则说大乘。而大乘的华严经据说就是佛陀初成道时现卢舍那佛身在天界所说,而声
闻缘觉如聋如哑,而后由龙树菩萨在龙宫中取出其中一部分简本才流传至人间。并且在
藏传宁玛派中所传的大圆满密续认为,法身佛普贤王如来传出摩诃瑜伽、阿努瑜伽、阿
底瑜伽(即大圆满),报身佛金刚萨埵传出的是事部行部瑜伽部,化身佛释迦牟尼传的
是声闻缘觉菩萨教法,这也能很好的解释了九乘佛法之间巨大的差异。
我的一位师兄就说过“大乘是否佛说,昨天我已说过,无法通过理性论证,但是,看一
个传承是否真实,要看其结果,大乘禅宗、天台宗,有无数证悟者,历史多有记载。密
乘有无数虹身成就者等等,而小乘也一直贡献无数阿罗汉或者其他三果,因此,我们应
该超越这些分歧,而直视其本质。”
南传的经典不熟悉,既然能够接受六道轮回,世尊灭度以后在人道以外的地方示现说法
,大菩萨们随后乘愿再来人间传法真的在南传弟子的眼里就是那么荒谬不能接受么?至
于我么,开始接触汉传藏传还是将信将疑,后来逐步修学论典,逐步了解汉藏历史上的
大成就者的证量后越发深信不疑。
我的恩师显大神威力救度众生于苦海的神奇经历,你认为是神话么?这些都是几十年间
的事情,时间任务地点具在,绝对可考。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他人之口”说的?
: 是说,佛陀死了几百年,向某人显灵,某人又告诉了谁谁谁?
: 还是佛陀死了几百年或千年,又在天上地下海里显灵向某人说,
: 某人又告诉了谁谁谁?
: 最后,千辛万苦,这一堆经书,宝贵的一堆说法,终于出现。
: 嗯……….也不行。
: 其实是密宗的事,特别是僧人要负责说明,
: 不关你的事,你是旁观者而已
: 以旁观者的角度,告诉我,你真的相信吗?

c***h
发帖数: 2262
22

咦…….
我们不是一直就是说这??? 至少我没偏题
这是有差别的,
我质疑大乘经典非佛说
(指不是经过佛陀身边的人阿难口述出来而流传下来)
但我没有否认大乘是佛法,也没有否认大乘修行者的成就。(除非我发现某人真的乱七
八糟)
我相信大乘有一些有成就的修行者。
这是两回事。
这个差别你能明白吗? 这一点我们可以取得共识吗?
大乘经典有许多应该符合佛法,不能一概归为非佛法、外道。我想。
一概否定,我觉得这样不对。
要一条一条看,说的好就赞美,说不好就要批评讨论。
我是对大乘是”佛说”,提出质疑。
目前没有对大乘,例如般若如来藏,是佛法,提出质疑喔,
这要更仔细研究比对,目前先不予置评。
反而是大乘自己内斗,某派说某派是外道。
对于你先前几篇藏传法师有关修行的帖子,经过对应比较,
有些还是持肯定态度。
而且我尽量肯定,往好的方面想。
我还很怕有些人,可能说我乱肯定。心里怕怕的。
说的好,我就说good
不以为然,许多就不批评了。 其实,没批评的多,批评写出来的少。
可见我多么想肯定藏传或大乘。
为何说我否定大乘或否定大乘修行者的成就呢?
应该这么说,不管什么传的法师,我认为他乱搞乱讲,就会批评
我不会认为声闻就是根器低,大乘行者就是根器高,
我也不会认为所有大乘都不是佛法,也不会说所有大乘都是外道之类的话
而是不管什么传,要一条一条看,看哪个僧人,看他说出什么话,做出什么事,来决定
。不是一概而论。
说到这里,胡说了一堆,那……..什么是”根器”?
这”根器”低,就听不懂佛法? 我还真的不懂,你懂吗?
一般你我网友说这种伤人的话,或信仰这种神话,也就算了。
出家人,则要慎言。要诚实。
不确定就要有不确定的态度(像你就有不确定的态度,这就是诚实,我就很欣赏),
出家人,对未必是真的事,不要说的凈信不疑,如同绝对是真的一样对信徒宣说。
为什么呢?
出家人,修佛法是要内观自己心念,不好的心念不能留,这才叫修行。
如果修行功力低,内观不到自己的背后心态,这就算了。
如果功力高,发现自己伤人或夸大,还这么说,这……….
这里看起来没南传或原始佛教的人一概而论的说大乘都是非佛法,都是外道。
有的话应该是其中的某一种说法不认可,不是一概而论说大乘都是非佛法,都是外道。
且,说不认可,我看大多数人也会针对某一点,说出个合理的道理。
目前是大乘自己内斗,某派说某派是外道。
我也不否认法华经可能说的很奥妙,
可 “佛陀说法华经时,有五千声闻比丘退席” 因为他们根器低听不懂。
“龙树菩萨在龙宫中取出其中一部分简本才流传至人间”
Ok 我不说这不合理,也不批评,
就问你好了。 这种事,你有何看法?
对于大乘经典,的确没有有利证据显示是佛陀亲说而流传下来,
也就是有很许多不确定,
这一点我们可以取得共识吗?
法华经(或大乘经典)文有说高深佛法,与法华经(或大乘经典)是否为后人写的,
这是两回事。也无损于法华经的价值。
这一点我们可以取得共识吗?
我觉得从你的上下文,我们可以取得共识,
你应该也觉得这样吧
刚好相反,我认为大乘经典是否是佛亲说而传承下来,是可以由各种合理考证判别,
就类似红楼梦后四十回可以经过合理考证,判别是不是曹雪芹写的。
若大乘经典不是佛亲说,也无损于他是否是佛法。它们还是很有价值的,还是有值得赞
美的佛法观点。
我是这么想,相信你也是这么想。
更进一步,
大乘佛法是否是佛法,也可经过讨论来初步判别。
有一些较明显,有一些则没那么明显,要互相了解对方的意思才行。
网友们的讨论,可能就没那么深入,有修为的高僧们讨论可能就精确多了。
关于这一点,我尽量往好的地方想,认为大乘仍是佛法。
基本上,我尽量不涉及这点,但最近有一点点涉及,我会检讨。
目前站上南北传都了解较深的是SeeU法友,有时我会参考他的看法。
我个人则只能粗浅的比较,没有公信力。
南传,不知道。
对我,是
(就我所认知。)
上的
我对南传 藏传 汉传 的大成就者有何证量,
无法评估,
他们是几果,或几地菩萨,或谁转世。 基本上因为无法评估,所以也就,听听就好。
不管他是什么菩萨转世或几果,
他说的有问题,我就说有问题(当然也可能是我错,也可能是他错)
他说的好,我就说 good
若他在人间胡作非为,就要骂。
这我没听过,
若有,我也很佩服呀。
南北传有神通者很多,我都很佩服。
但,还是那句话,
不管他是什么菩萨转世或几果,他说的有问题,我就说有问题
他说的好,我就说 good
记得前几天(或上周?)看到一篇转帖, 藏传僧人写的
说是网络流行之后的传教方式或思惟演变…….似乎是这样
说的真好,正是我想的一些问题,刚想写,就被他说了。
网络流行了,讯息也流通了,不会像古代那么封闭,
现代,事实传的快,谁也别想骗谁,各派的意见都摊在阳光下,
阿含的真相也被挖掘出来,且现代人比较理性了,意见也多了
在这基本环境下,这个变化对佛教的传教方式有何影响? 值得深思。
以前比较像由上而下,僧人说什么,去影响底层的人,底层的人较low吧
且僧人讯息也不流通,例如汉传佛教就不知道阿含的价值。
现在是讯息流通,且平民出头天,是民主,是老百姓说了算,开始由下往上影响。
可能由不得僧人说一是一,还有其它派会互相批判,人民意见也多了,也要听听广大人
民的意见了。
这个变化对佛教的传教方式有何影响? 是否适合神话式传教? 值得深思。
(对不起,我不是说没有神通或神话的可能,而是,传教上是否适合)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说来说去,还是那套南传攻击大乘金刚乘非佛说的老话啊。这片帖子想必你也该看过,
: 虽然不能完全代表我的观点,关键上还是基本一致的。
: 南传上座部佛教无疑是最接近历史上佛陀最原始的教导,这点无可争议。但是如今的
: 南传学人在自己还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就对大乘进行全面的否定,并且不承认大乘佛教
: 历史上众多证悟者的成就,不承认大乘确实是导向解脱的有效修行体系之一,对此我个
: 人是不赞同这种态度的。(其实我个人同样也不赞成大乘学人将上座部佛教贬称为小乘
: ,这同样是一种不了解整个佛教现今真实情况下的偏见和短视。)
: 确实,从大乘转入南传的修行者往往因为历史考证等各方面的疑点,由此产生一种
: 上当受骗的感觉,最初我刚刚从大乘转入南传的时候,也怀有同样的心情,感觉被大乘
: 华丽的文字给“忽悠”了。南传学人有此心情,确实是可以相当理解的。但是我现在想

S**U
发帖数: 7025
23
My old post on
三转法轮说法的历史演变
http://www.mitbbs.com/clubarticle_t/ariya_sacca/10799.html
佛陀三次转法轮,是一个古老的说法。这个说法,随著佛教历史的演变,也有不同的解
释∶
1. 原始佛教∶
佛陀第一次在鹿野苑说法,说什么是四圣谛(初转),自己已经悟入四圣谛(二转),
劝五比丘当知苦、断集、证灭、修道(三转)。佛陀三次转四圣谛法轮,将正法辗转传
到弟子心中,得法眼净,世间也因此俱足三宝。
依据∶转法轮经
http://www.mahabodhi.org/agama/Class_Note_1.htm
2. 大乘佛教∶
初转四谛法轮,二转般若空性法轮,三转唯识法轮。
依据∶解深密经
3. 秘密大乘佛教:
初转四谛法轮,二转般若空性法轮,三转如来藏法轮。
依据∶藏传说法的来源待考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498490
http://www.dalailamaworld.com/topic.php?t=157
历史的演变,后来传出的教法要解释原有的教法,所以(2)(3) 都要包括四圣谛。(3)
要包括空性与唯识。
三转法轮这个古说的历史演变,具体而微的显示了当代佛教三大传承(南传、汉传、藏
传)的思想演变。

据,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咦…….
: 我们不是一直就是说这??? 至少我没偏题
: 这是有差别的,
: 我质疑大乘经典非佛说
: (指不是经过佛陀身边的人阿难口述出来而流传下来)
: 但我没有否认大乘是佛法,也没有否认大乘修行者的成就。(除非我发现某人真的乱七
: 八糟)
: 我相信大乘有一些有成就的修行者。
: 这是两回事。

S**U
发帖数: 7025
24
五部大论的《中观论》依梵文应该译为《入中论》。
藏传的习惯,将所有印度中观的著作都称为《中观论》。不过依汉传的习惯,《中观论
》是专指龙树的著作;月称的著作,法尊法师译为《入中论》Introduction to the
Middle Way,这是中观的入门书。

右。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的皮毛知识是没有能力回答你的问题的,看这个帖子吧:
: 五部大论的汉译名为:《释量论》、《现观庄严论》、《中观论》、《俱舍论》、《律
: 宗论》。这五部大论,包括了藏传佛教显宗基础原理。一般僧人全部学完需十五年左右。
: 下面,略加介绍五部大论:
: (1)《释量论》
: 《释量论》是古代印度的因明学名著,此处的“因”指推理的依据,“明”为通常
: 之学。顾名思义,因明学就是关于推理的学说。现代逻辑学将印度因明学列为古逻辑学
: 之一种,是专门研究思维和思维规律的一门学问。因明学深奥难学,极费时间,当代的
: 汉地僧众很少有舍得花时间去研习的。有的学者甚至非议因明学,将印度佛教衰微之原
: 因也归于因明唯识等学问的日趋学术化,每一门学问非穷一生之功而不能精通,一与百

w**u
发帖数: 311
25

...
"若大乘经典不是佛亲说,也无损于他是否是佛法。它们还是很有价值的,还是有值得
赞美的佛法观点。"
---------------------------------------
C-path 说的好
佛法对我的第一次震动就是一位仁波切在他大作中强调的“出离心”。我现在基于南传
传统的止观修习,也体会到“中舍出离”的体验可以说是第一步有实际意义的成果。
但你不能无视近代考据的成果。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咦…….
: 我们不是一直就是说这??? 至少我没偏题
: 这是有差别的,
: 我质疑大乘经典非佛说
: (指不是经过佛陀身边的人阿难口述出来而流传下来)
: 但我没有否认大乘是佛法,也没有否认大乘修行者的成就。(除非我发现某人真的乱七
: 八糟)
: 我相信大乘有一些有成就的修行者。
: 这是两回事。

z**n
发帖数: 22303
26
入中论,中观四百论,藏传也是这么叫的。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五部大论的《中观论》依梵文应该译为《入中论》。
: 藏传的习惯,将所有印度中观的著作都称为《中观论》。不过依汉传的习惯,《中观论
: 》是专指龙树的著作;月称的著作,法尊法师译为《入中论》Introduction to the
: Middle Way,这是中观的入门书。
:
: 右。

z**n
发帖数: 22303
27
什么叫考据的结果?楞严经圆觉经能考证出非佛之口?
我和cpath的分歧就在于,他认为佛陀灭度后在天道为大乘菩萨说法随后这些大乘经论
再被带入人间只是神话而已,我不这么认为,至少不认为不可能。考证对此无法证实也
无法证伪,只能说没有结论。
佛法尊重历史但不能拘泥于历史。佛法不是考古学,因为人类的认知有局限。

【在 w**u 的大作中提到】
:
: ...
: "若大乘经典不是佛亲说,也无损于他是否是佛法。它们还是很有价值的,还是有值得
: 赞美的佛法观点。"
: ---------------------------------------
: C-path 说的好
: 佛法对我的第一次震动就是一位仁波切在他大作中强调的“出离心”。我现在基于南传
: 传统的止观修习,也体会到“中舍出离”的体验可以说是第一步有实际意义的成果。
: 但你不能无视近代考据的成果。

S**U
发帖数: 7025
28
佛经是由佛弟子共同结集而来,这是各部派共传的。
原始佛教的集结,是各部派共同的说法,学术界也承认。第一次结集,就是五百阿罗汉
参加的共同结集。集结的结果,有「摄诵」包括所有的经名,以防遗忘失传。这
有目录的弁遄C现存的阿含经还保存了「摄诵」。
龙树从龙宫取得的大乘经,算结集而来的吗?什么时候结集的?谁参加了结集?
如果采用另有大乘结集的说法,如<大智度论>所说,问题又来了∶没有「摄诵
」式的目录,凭什么证明大乘的结集包括了<楞严经>?从<大智度论>的引用,我们
可以知道龙树见过般若经,净名经等,但<大智度论>可从来没引用楞严经。
所有印度论师都没有引用过<楞严经>,甚至提到它,那么<楞严经>有没有在印度流
传过,都成疑问。
简单的说∶
* 原始佛教经典的集结,是各部派共传共信,属于人类历史的一部分。
* 大乘佛教经典如果有集结,不是共传共信。大乘佛教经典如果不是由集结而来,性
质与神教的天启相同(e.g. Joseph Smith 从上帝得到 The Book of Mormon),不适用
人类研究历史的方法,用宗教信仰的角度看待更恰当。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什么叫考据的结果?楞严经圆觉经能考证出非佛之口?
: 我和cpath的分歧就在于,他认为佛陀灭度后在天道为大乘菩萨说法随后这些大乘经论
: 再被带入人间只是神话而已,我不这么认为,至少不认为不可能。考证对此无法证实也
: 无法证伪,只能说没有结论。
: 佛法尊重历史但不能拘泥于历史。佛法不是考古学,因为人类的认知有局限。

z**n
发帖数: 22303
29
简单的说∶
* 原始佛教经典的集结,是各部派共传共信,属于人类历史的一部分。
* 大乘佛教经典如果有集结,不是共传共信。大乘佛教经典如果不是由集结而来,性
质与神教的天启相同(e.g. Joseph Smith 从上帝得到 The Book of Mormon),不适用
人类研究历史的方法,用宗教信仰的角度看待更恰当。
~~~~~~~~~~~~~~~~~~~~~~~~~~~~~~~~~~~~~~~~~~~~
你这么说我们能达成共识,有些大乘经典不适用人类研究历史的方法。可是不能据此就
断定这是为了弘扬大乘所编造的神话。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佛经是由佛弟子共同结集而来,这是各部派共传的。
: 原始佛教的集结,是各部派共同的说法,学术界也承认。第一次结集,就是五百阿罗汉
: 参加的共同结集。集结的结果,有「摄诵」包括所有的经名,以防遗忘失传。这
: 有目录的弁遄C现存的阿含经还保存了「摄诵」。
: 龙树从龙宫取得的大乘经,算结集而来的吗?什么时候结集的?谁参加了结集?
: 如果采用另有大乘结集的说法,如<大智度论>所说,问题又来了∶没有「摄诵
: 」式的目录,凭什么证明大乘的结集包括了<楞严经>?从<大智度论>的引用,我们
: 可以知道龙树见过般若经,净名经等,但<大智度论>可从来没引用楞严经。
: 所有印度论师都没有引用过<楞严经>,甚至提到它,那么<楞严经>有没有在印度流
: 传过,都成疑问。

w**u
发帖数: 311
30
有些人可能更需要思辨再信;有些人先认定自己的认知有限,先信了再说。
这种选折表面上看起来跟新“信”“慧”的平衡有关(南传也有信的成分哦),但实际
只跟自己的经历,经验有关。
佛陀也在外道转了好多辈子,随缘吧!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什么叫考据的结果?楞严经圆觉经能考证出非佛之口?
: 我和cpath的分歧就在于,他认为佛陀灭度后在天道为大乘菩萨说法随后这些大乘经论
: 再被带入人间只是神话而已,我不这么认为,至少不认为不可能。考证对此无法证实也
: 无法证伪,只能说没有结论。
: 佛法尊重历史但不能拘泥于历史。佛法不是考古学,因为人类的认知有局限。

相关主题
秋竹仁波切---浅谈中观与唯识 Zz中观精要 二
略谈龙树中论的复古精神及中观思想在现代生活的省思-吕胜强唯识、中观因明旨趣之举异zz
五部大论佛教哲学的现代意义 zz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z**n
发帖数: 22303
31
其实问题还是在这里:大乘经典有些无法考证是我们共同承认的.可是Cpath的倾向是无
法考证就很可能是为了传教编造的荒谬神话这一点我不认同,我认为是人道以外的真实
,正因为是在人道以外所以无法考证。这一点上其实我们都无法说服对方,因为他无法
证伪我也无法证实,只能归结于信与不信吧,应该而且也只能随缘。
这样的辩论很有意义,虽然没有定论。

【在 w**u 的大作中提到】
: 有些人可能更需要思辨再信;有些人先认定自己的认知有限,先信了再说。
: 这种选折表面上看起来跟新“信”“慧”的平衡有关(南传也有信的成分哦),但实际
: 只跟自己的经历,经验有关。
: 佛陀也在外道转了好多辈子,随缘吧!

S**U
发帖数: 7025
32
PBS 放过纪录片American Prophet: The Story of Joseph Smith, 就是根据有共识的
材料,报导在基督教中都很有争议的先知Joseph Smith,包括 The Book of Mormon 的
来历,我认为分寸拿捏的很好。
看过之后,不同的人对于 The Book of Mormon 是否来自上帝,会有不同的解读。纪录
片不需要对此表态。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简单的说∶
: * 原始佛教经典的集结,是各部派共传共信,属于人类历史的一部分。
: * 大乘佛教经典如果有集结,不是共传共信。大乘佛教经典如果不是由集结而来,性
: 质与神教的天启相同(e.g. Joseph Smith 从上帝得到 The Book of Mormon),不适用
: 人类研究历史的方法,用宗教信仰的角度看待更恰当。
: ~~~~~~~~~~~~~~~~~~~~~~~~~~~~~~~~~~~~~~~~~~~~
: 你这么说我们能达成共识,有些大乘经典不适用人类研究历史的方法。可是不能据此就
: 断定这是为了弘扬大乘所编造的神话。

B***o
发帖数: 133
33
藕益大师讲的教观: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Wisdom/31620549.html
“故一声阿弥陀佛。卽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
。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诸
众生。别指五浊恶人。一切世间。通指四土器世间。九界有情世间也。”(《佛说阿弥
陀经要解》)
印光大师赞叹《要解》,纵然是古佛再来重新注解这部经,也不能超过。
这些是公认的,可靠的。(落到个人,还是离不开“信”和“缘”)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问题还是在这里:大乘经典有些无法考证是我们共同承认的.可是Cpath的倾向是无
: 法考证就很可能是为了传教编造的荒谬神话这一点我不认同,我认为是人道以外的真实
: ,正因为是在人道以外所以无法考证。这一点上其实我们都无法说服对方,因为他无法
: 证伪我也无法证实,只能归结于信与不信吧,应该而且也只能随缘。
: 这样的辩论很有意义,虽然没有定论。

c***h
发帖数: 2262
34

是的,我是倾向于此,但只是一家言,没有公信力,
所以反对我的看法,ok
其它人认为是别种可能,如你认为还是有可能是天上传来的,我没意见。
只要表达了 “不确定性”,不是一口咬定是佛陀亲传,还不准他人批评,
我就没意见。
如果有僧人一口咬定是佛亲口说,旁人记述传下来,
我就质疑他的说法、他的态度,甚至他的修为都在质疑范围。
其实,我更想观察的是,网络时代,平民百姓,百家争鸣,互相争论
对不同派别的僧人互动,僧人传教,平民百姓互相影响,
及平民百姓的声音对僧人传教方式的影响情况。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问题还是在这里:大乘经典有些无法考证是我们共同承认的.可是Cpath的倾向是无
: 法考证就很可能是为了传教编造的荒谬神话这一点我不认同,我认为是人道以外的真实
: ,正因为是在人道以外所以无法考证。这一点上其实我们都无法说服对方,因为他无法
: 证伪我也无法证实,只能归结于信与不信吧,应该而且也只能随缘。
: 这样的辩论很有意义,虽然没有定论。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发包子了敏卓林堪千仁波切:中观·唯识·大圆满
内观的开发-阿姜念按照藏传佛教的传统,怎样学习一部论典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意义?
秋竹仁波切---浅谈中观与唯识 Zz浅谈科学与显密教法
略谈龙树中论的复古精神及中观思想在现代生活的省思-吕胜强贾题韬<论开悟> 3 中观学派的开悟(续)
五部大论临时一点感想
中观精要 二如何学中观, 唯识
唯识、中观因明旨趣之举异zzzt論龍樹中觀學的涅槃學說
佛教哲学的现代意义 zz探讨一下原始佛法的无我和大乘佛法的无我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大乘话题: 中观话题: 因明话题: 菩萨话题: 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