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五蕴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Y**u
发帖数: 5466
1
☆─────────────────────────────────────☆
runsun (runsun) 于 (Thu Jul 7 12:32:38 2011, 美东) 提到:
http://bbs.foyuan.net/thread-113372-7-1.html
解悟:
五蕴不=五取蕴你对于它有“取“时,才是“五取蕴”,没有“取“时,才是“五蕴”。
===============================
如觉:
马哈希尊者在这方面和你所说的确实不一样,他说的比你更准确,更清晰,而你是错的
马哈希尊者在书中对五取蕴的定义是
會引生「我見取」或「我所取」的「名、色蘊」,被叫作「取蘊」;不會引起欲取或見
取的,則稱作「蘊」而已,不叫「取蘊」;至於屬於出世間法的名法,即構成「四道、
四果」的受、想、行、識等四名蘊,它們只是「蘊」,不是「取蘊」。
上述一再提及的,屬於世間法的色、受、想、行、識,會激起執著,所以名為「取蘊」
@@@@@@@@@@@@@@@@@@
按照这个定义,通常的名法色法,全部是取蕴,因为它们都可以引发贪爱执取,也是贪
爱执取而造成的结果。同样,贪...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Mon Aug 22 00:58:36 2011, 美东) 提到:
(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当正思惟
。色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比丘。于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于色欲贪断。欲
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受.想.行.识当正思惟。观识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于识
正思惟。观识无常者。则于识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心解脱者。若欲自证
。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是正思惟无常。苦.
空.非我亦复如是。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石记:观色无常,则于色贪欲断。观受想行识无常,则于受想行识欲贪断。
问题:是欲贪断,还是五蕴断? 还是两者是一回事?
☆─────────────────────────────────────☆
runsun (runsun) 于 (Mon Aug 22 01:14:46 2011, 美东) 提到:
☆────────────────...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
有三处乱码, 不好意思, 原文就是如此
也没有作者和其背景, 正在“学习”五蕴,觉得有意思就转一下
五蕴与十二因缘之关系及其哲学意义
百度文库
键词:佛教;哲学;五蕴;十二因缘;关系摘要:作为佛教哲学基础理论的“五蕴”说
和“十二因缘”说之间是具有逻辑结构的对应关联的,但并不是在同一层次上的一一对
应。五蕴是十二因缘的十二支的共同基础。它们之间具有源流的关系,即五蕴是比十二
因缘更原始的理论。从五蕴到十二因缘的传承不是一种直线的发展,而是发生了从朴素
存在论向精致人生论的根本视角转换。On the Relation Between Pa?caskandha and
Dvādasāngpratītyasamutpāda
And its Philosophical MeaningsKey words: Buddhism, philosophy, Pa?caskandha
, Dvādasāng-pratītyasamutpāda, Relation Abstract: There is some
corresponding link of logical structure, but no...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
☆─────────────────────────────────────☆
runsun (runsun) 于 (Sun Aug 21 04:22:03 2011, 美东) 提到:
附件的图,是一个简单的佛法关于五蕴生灭的一个演示,如果能真正理解这个图,那么
起码无我,无常,以及五蕴生灭以及轮回的核心问题,就会全部了解,也会知道为什么
要修四念住,以及禅那应该怎么修。这是佛法核心原理的部分。是佛法对身心现象的洞见。
尽管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真正能够理解它的,非常稀少。
这个图如果做成动画,会更直观一些。
☆─────────────────────────────────────☆
runsun (runsun) 于 (Sun Aug 21 04:46:55 2011, 美东) 提到:
简单的注解一下上面的图。
上部的蓝色的圆,代表的是每个刹那的被观察对象,这个被观察对象,可以是任何的色
法,比如苹果,房子,山河大地,也可以是任何的名法,即意识现象,比如自我的感觉
,痛苦,快乐,种种意识状态。这些都是被观察者,佛法称为所缘。这些所缘,可以是
任何的五蕴,包括自我...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5
☆─────────────────────────────────────☆
runsun (runsun) 于 (Thu Nov 1 03:44:00 2012, 美东) 提到:
修者从本质上了知到,一切有为法每次重新生起后就坏灭掉。发展到行舍智后,禅修者
就能觉知到一种超越生灭现象的状态。这意味着他已经超越行法倾近了涅盘。行法和涅
盘是完全相反的,两者是不相容的。一者存在,另一者就消失。没有生起的地方,那里
就是涅盘。相反,有生起的地方,那里就没有涅盘。(这如同)在黑暗中无法看到光明
,在光明中也无法看到黑暗。
Meditators know inwardly that every conditioned thing comes up afresh every
time it dissolves. As knowledge of equanimity about formations (sankhārupek
khā ?āna) develops, the meditator becomes aware of a state that is beyond
the ph...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6
当问佛陀是或者众生是什么构成的,很多学过一些佛法基本知识的人都会想当然的回答
:“仅仅是生灭相续的五蕴”。是啊,除了这个,还能有什么吗,难道还能有灵魂,有
恒常不变的心?确实,没有什么灵魂,也没有什么恒常不变的心,然而认为佛陀或者任
何众生仅仅是生灭相续的五蕴生灭之流,这个答案其实是严重错误的。它将面临很严重
的问题。
如果你认为佛陀仅仅是生灭相续的五蕴生灭之流,那么当佛陀色身灭除之后,这五蕴生
灭之流彻底停止消失,那就代表佛陀彻底消失了,一无所有。解脱将变成彻底消失掉,
没有任何形式的存在。其实这是断见!
有些人会说,佛陀色身灭除之后,不是无余涅槃吗,然而不要忘记,你已经明确说了,
佛陀仅仅是五蕴生灭之流,这生灭之流既然停止消失掉,那么就代表佛陀已经彻底消失
了,和无余涅槃没有任何联系。这就是极其严重的问题,这种观点造成了五蕴和涅槃的
完全割裂。
在证涅槃,也就是以涅槃为所缘的刹那,有些人想当然的认为是五蕴识知涅槃,将五蕴
当成一个主体,涅槃当成是个被认识的客体。可是这理论尽管可以使得以涅槃为所缘的
情况看起来很符合常识(也仅能是这个),但是却无法解释色身灭除后的状况。因为佛
陀色身...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7
两年前写的帖子
====================================================
网友问:涅槃是在五蕴之内还是五蕴之外?
如觉答:涅槃不在五蕴之内,也不在五蕴之外,是和五蕴互斥又互补。
互斥:意思是说五蕴和涅槃完全排斥。五蕴在,就不可能有涅槃。涅槃在,就绝无可能
有五蕴。
当众生身处轮回,有无明贪爱或者“识”在的时候,则仅仅是生灭相续的五蕴,除此无
它。
还未解脱的众生,仅仅是五蕴;已经解脱的圣者,还有识在的时候,也仅仅是五蕴。
当圣者在有色身的情况下以涅槃为所缘的刹那,也绝无任何五蕴,此刹那也并不存在能
缘的识或者出世间道心。(南传阿毗达摩此处有严重错误,为分别说部见解,不符经典

当圣者色身灭,则是无余涅槃,五蕴完全灭尽不会生起,此也没有任何五蕴。
互补:意思是指五蕴和涅槃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存在形式。当众生有无明,有贪爱,有识
,则表现为五蕴。无无明,无贪爱,识灭,则表现为涅槃。熄灭无明,熄灭贪爱,熄灭
识,于是由生灭相续的五蕴"成为"毫无任何五蕴的涅槃。这里的"成为"类似于水加热成
为水蒸气,是由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另外一种存在形式,而不是产生...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10345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圣严法师《照见五蕴皆空》
智慧不产生作用时,菩萨和众生是一样的;智慧产生作用时,对菩萨自己来讲是断除一
切烦恼,对众生来讲是菩萨普度一切众生。
智慧的产生分成四个层次:闻、思、修、证。首先要听闻佛法及修行的方法,以正知正
见作为指导,确实修行才能证得五蕴皆空,产生智慧。
闻、思、修、证,也可以说成闻、修、思、证。思是修的一部分,思是指修观行,是思
惟的意思。不是思想的思。修行有散心修与专心修,专心修才叫作思惟。有修才能证,
《楞严经》上认为思辨可以产生智慧。在印度及西藏佛教有一派学者就是主张以辩论的
方法产生智慧,不一定要修禅定。我是以禅修的观点来解释闻、思、修、证。是以藏传
佛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及南传佛教《清净道论》为依据。
菩萨是以闻、思、修而证得五蕴皆空的境界,一切智显现而得解脱;以根本智产生的力
量,以无量法门帮助众生,使众生得解脱,这是道种智的功能;能尽知诸法自度度他,
是一切种智。
五蕴
五蕴中的色,是物质的;受、想、行、识,是精神的。五蕴是构成我们世间每一个人的
必要因素。
色──就是地、水、火、风,总称四大。包括我们物质的身体及身体所处的环境。
受──感受的意思。
想──判断。
行──判断后...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9
网友问:涅槃是在五蕴之内还是五蕴之外?
如觉答:涅槃不是五蕴之内,也不是五蕴之外,是和五蕴互斥又互补。
互斥:意思是说五蕴和涅槃完全排斥。五蕴在,就不可能有涅槃。涅槃在,就绝无可能有五蕴。
当众生身处轮回,有无明贪爱或者“识”在的时候,则仅仅是生灭相续的五蕴,除此无它。
还未解脱的众生,仅仅是五蕴;已经解脱的圣者,还有识在的时候,也仅仅是五蕴。
当圣者在有色身的情况下以涅槃为所缘的刹那,也绝无任何五蕴,此刹那也并不存在能缘的识或者出世间道心。(南传阿毗达摩此处有严重错误,为分别说部见解,不符经典)
当圣者色身灭,则是无余涅槃,五蕴完全灭尽不会生起,此也没有任何五蕴。
互补:意思是指五蕴和涅槃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存在形式。当众生有无明,有贪爱,有识,则表现为五蕴。无无明,无贪爱,识灭,则表现为涅槃。熄灭无明,熄灭贪爱,熄灭识,于是由生灭相续的五蕴"成为"毫无任何五蕴的涅槃。这里的"成为"类似于水加热成为水蒸气,是由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另外一种存在形式,而不是产生,创造,发生的意思,五蕴不是涅槃的发生因。
导致能够解脱的原因,也正是五蕴和涅槃的这种互补性,而不是子虚乌有的所谓常住于众生身中的如来藏
n********n
发帖数: 8336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蕴皆空
1. 由五蕴结合组成构建的“我”不存在,五蕴各部分是存在的吗?即只有离散的五蕴
?而没有“我”。
2.另外,五蕴无常,却又说五蕴皆空。如果五蕴都不存在,当然构建的“我”就不存在
了!那么内观该观五蕴不存在了,而观五蕴中“无我只有五蕴”就不成立了。
3. 五蕴无常:因果,因缘,业力显然是五蕴运作(即表现为无常之态)的前提条件或
动力,即产生无常的条件或动力。除此以外似乎没有解释五蕴无常的原因。
4. 如果五蕴的“我”本来就不存在,或五蕴不存在,那么与五蕴相关的因缘,因果和
六道也不存在。要破一起破。想想和“有我”一起要破的有多少?。。。。。
5. 如果因果,因缘,业力不是主宰控制(原因动力根源),而五蕴之所以无常无法解
释。“因缘而生”明确表明因缘是主宰控制(原因动力根源)。跳出因果,不堕因果,
正是解脱这种主宰控制。
6. 因果,因缘,业力主宰五蕴,由五蕴构成的“我”自然也受其主宰控制,表现为无
常。同时,认为有“我”的存在,本身也是主宰控制束缚,且不说,“我”由五蕴构成
,也是对五蕴主宰控制束缚,本应分解为五蕴。
7. 假象存在吗?空存在吗?不存在存在吗?梦幻存在吗?这是关于“存在”...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最后的五蕴
☆─────────────────────────────────────☆
Yisu (大头教主) 于 (Wed Aug 24 09:22:10 2011, 美东) 提到:
嗯, 关于舍断五蕴的话题, 首先感谢对方辩友的答疑。。:) 楼有些高了, 重开
一帖吧。。让我们继续进一步探讨。。
上面说到贪爱的灭尽后, 残流的五蕴由于先前的作用还将存在。 这个我可以接受。
下面的问题是关于这个最后的五蕴。
首先, 对方辩友说最后的五蕴可以随时因为色身的完结而彻底消失。 这个地方有疑问
。 最后的五蕴是纯粹的意识, 为什么一定要和色身帮定呢? 识缘名色, 而不是色缘
名识。 另外, 就算是在一起, 有谁见过跳楼自杀的人, 啪地摔在地上, 就一下子
不见了呢(色身灭尽)?
再其此, 最后的五蕴灭尽去哪里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辆汽车, 有油能跑, 但
是前提是必须踩油门。 踩油门就好比是贪爱, 车身车油好比是色身, 汽油燃烧好比
是五蕴流, 运动好比是行为。 如果我送开油门, 对, 车一定不会立刻停下来。一定
还要再走一段, 因为先前的作用。 可以我们知道, 汽车就算是最后挺下来...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时间延迟取决于这个人的色身寿命。
没了贪嗔痴的五蕴,就是没了贪嗔痴的五蕴。
此时这个人的五蕴生灭之流当中,再也没有贪嗔痴这些恶心所升起,而凡夫则不同。
这是因佛法的根本目标是苦灭,即不圆满的灭除,而五蕴本身就是不圆满,就是苦,所
以当然要止息。
在经典里面,佛陀说阿罗汉也要观五取蕴是无常,苦,无我。也就是说,阿罗汉本身还
要被五蕴生灭所逼迫的,尽管贪嗔痴熄灭,但是却还有苦没有灭,只有在色身灭之后,
苦真正的灭。
贪嗔痴是五蕴存在升起的根本原因,佛陀说贪嗔痴是燃料,五蕴是大火,没了燃料,五
蕴大火自然会熄灭。灭除贪嗔痴,才能熄灭五蕴,贪嗔痴的灭除,是指向根本目标:五
蕴的熄灭,苦的彻底灭除,不圆满的彻底灭除。
贪嗔痴灭尽后的五蕴,只是不再有贪嗔痴等烦恼心所,本身还是不圆满,还是苦。
在色身灭除之后,这股五蕴生灭之流彻底熄灭消失,从时空当中消失。而在那之后,则
是涅槃,涅槃本身是非时间性和空间性的。是和五蕴互斥又互补的抽象存在。
不受后有,是指这股五蕴生灭之流。
不过从整体上而言,也可以这样说,这个真正的不受,实际是五蕴生灭之流和涅槃的统
一体,但是这个统一体,极难认识理解,因为超越常人...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提比丘∶五蕴与五取蕴

请问你认为现世解脱是否等于涅槃?
另外,依照你刚才提到的阿罗汉体验到没有五蕴,就是体验到没有这个身心
身心已经没有,不知道用什么去体验这个经验?
承认有离开身心的神识或者类似的概念?或者涅槃从苦的熄灭定义变成一种存在?
因为这种说法,难以避免要澄清这些,再说阿罗汉以涅槃为所缘,
在有身心时便要开始对涅槃所缘,最后达到涅槃定,得涅槃境界,既然认为五蕴与涅槃
排斥,
那么如何用五蕴去缘涅槃?
再则出定时,如果五蕴都已经彻底灭去了,是什么让涅槃定结束?
如果认为在入涅槃定的涅槃,确实是五蕴灭尽
那么这个涅槃内涵与所谓的无余涅槃是一样的
既然也是五蕴灭尽的涅槃,为什么最后还能回到五蕴的世界?
既然已经入了涅槃,五蕴也已经灭尽,而且阿罗汉也已经没有贪
为什么又会从涅槃退转?
还有南传讲干观者,慧解脱,没有定,是如何达到有余涅槃?
对于这个理论,我疑惑真的非常多
你在讲阿罗汉体验到没有五蕴时,引用心经中说五蕴皆空为支持论据
所以你是认为五蕴为空的意思是五蕴不存在?
f*******e
发帖数: 5594
14
时间,空间是表象上的。说到五蕴法流,是强调它的变化性。比如,我说水,一般大家
都会觉得是一个静止的水,固定在那里不变的,而如果说水流,大家就会想到一个变化
的水。对于五蕴的情况也是一样,我们说五蕴积聚,大家就会想到是在空间上一些五蕴
聚集在一起,一般不容易想到这些五蕴是在不断变化的。而如果说到五蕴法流,大家就
会想到一个动态的,随时间变化的五蕴积聚。所以,在本质上,五蕴法流就是五蕴在时
间上的积聚。五蕴法流也可以用五蕴积聚,五蕴相续来表达。
r****n
发帖数: 8253
15
五蕴,即所有的精神意识和物质现象,佛法称它为有为法。五蕴又称为世间,或者三界。
凡是五蕴,则必然遵循缘起法,即缘生缘灭。因为缘生缘灭,则必然无常,因无常,则
必然苦(非实,不圆满)。因为无常,非实,则必然无我(无恒常,无主宰)
除了五蕴之外,唯一剩下的就是涅槃,而涅槃,佛陀对其描述并不多,因为它已经超越
我们的经验。
一个在轮回的众生,它的所有“经验”都是五蕴现象,就是说一个人的任何意识行为(
包括任何所谓的决定,无论程度多强),包括身体都属于五蕴,都是生灭的。除此没别
的。
当我们误把五蕴现象执着为常,执着为乐,那么就必然造成生灭现象的继续,生灭现象
不断继续,就是轮回。
只有对五蕴彻底否定,彻底放下,彻底厌离,才会有真正解脱的涅槃。所以佛陀说,色
,受,行,想,识,一切都在燃烧。这个意思很明确,即必须对五蕴彻底的否定,彻底
的放下。
除佛法(特指原始佛法,非大乘伪佛法)以外,其他任何外道都是错误的将五蕴当中的
某些现象误认为是恒常,是解脱。佛陀之前的婆罗门教在五蕴之中弄出了个梵,弄出了
灵魂,佛陀对其彻底的否定,提出了没有恒常的梵,没有灵魂,没有神,没有atman,
就是我们现在说
r****n
发帖数: 8253
16
涅槃是五蕴完全灭尽,包括圣者在证涅槃的刹那也没有任何五蕴,这是非常重要的佛法
核心,但是有些人不愿意承认这个,我经过观察发现,发现情况是这样的。
根本原因:惧怕失去五蕴,以为失去五蕴就会失去一切,是非常恐怖的,龙树的弟子提
婆当年就用这个来驳斥涅槃是五蕴的完全灭尽的法义。他认为涅槃不应该没有任何五蕴
,如此是很恐怖的,所以一定是错误的。
在这个根本原因的基础上,衍生出一些认识,包括一些自欺欺人的表现
1、鼓吹要生生世世度众,用所谓的慈悲心来掩盖对失去五蕴,对无余涅槃的恐惧。
2、用不二论来否定涅槃是没有任何五蕴,不二论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只要中了这个毒
,就很难走出来。
3.、对于阿毗达摩和经典上充分证明涅槃是没有任何五蕴的经文进行否定,比如阿毗达
摩说涅槃没有任何五蕴被认为是部派佛教见解,而经典上很多和涅槃没有任何五蕴的相
关经文,被说成是部派佛教时代添加的或者进行经文扭曲。。。
如此,则已经没有任何可能放下邪见,修行走向死路。而且最可怕的就是将这种完全违
背佛陀教导的法义不断传播,还以为自己是在弘扬佛法。
c***h
发帖数: 2262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五蕴和五取蕴的讨论
那,花,是五蕴或五取蕴? 花可能引起欲望。
依定义,花是色取蕴是色蕴,依看花的人而定。阿罗汉看花没有欲望,那花在阿罗汉来
说是色蕴,不是色取蕴。
花岂不是要先灭掉,色蕴灭,看花的阿罗汉才能涅盘?
如此说来,阿罗汉夜观星象,星星月亮都要先灭掉,阿罗汉才能涅盘。
”五蕴灭尽”说,对于”色”这一点,是一个漏洞。
“出世间法的名法” 是什么意思?
对于平常人,五蕴、五取蕴应该一样吧? 全都是五取蕴,因为心中都是无明、欲望。
佛陀对修行者说,要观五蕴无常、苦、无我,此为正观。
不只是内观,还是正观。有些人内观还会乱观一通,邪观一通,内观未必是正观。
连五蕴都要观无常苦无我,真好,能这样修这样观一定能进步神速。
无常、五蕴,如同火一般,我们灭除贪嗔痴,像是穿上防火衣,不再受火侵。但火还是
很可怕,要防畏。
佛陀还敎我们观尸体。
可这里的”五蕴” 是 “出世间法的名法” ?
这里说的是“五蕴”,已经不会引起欲望了,何以看的人还有苦,这苦怎么产生的? 怎
么内观到苦? 想不出,愿闻其详。
而且无常本身是宇宙运行的道理,哪里来的苦? 地球绕太阳是苦吗? 想不透。
苦是怎么由无常,一步一步产生出来...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此处就是典型的把佛法所说的苦,完全理解错了。
正如我前面那篇详细谈什么是苦的文章中提到的,太多的人,将佛法所说的苦,理解成
了狭义的主观情绪的痛苦,而不知道,佛法所说的“苦”,巴利文dukkha,字面意思是
“恶的空”,意思是指不圆满,是强调五蕴本身这种存在方式是不圆满的,而苦的灭除
,最终是指向五蕴这种不圆满的存在方式的彻底熄灭。
你的禅定,你的观,本身还都是五蕴,仍然是不圆满,只要是不圆满的存在方式,都还
是“苦”。
不是培养苦感,而是本来五蕴这种存在方式就是不圆满,就是苦,苦,不是培养出来的
,而是去认识的。
由于没有正确理解佛法所说的苦是指什么,所以此处冒出邪见了。
世间就是五蕴,五蕴本身就是不圆满,你在世间,就是以一种不圆满的方式存在,如此
就不是苦灭。
你可以有禅定,可以有所谓的活在当下,可是你却根本没有苦灭,没有涅槃。
你仔细研究十二因缘了?既然了解十二因缘,应该明白,五蕴,世间之所以产生,根本
原因在于无明贪爱。无明贪爱灭,五蕴必灭。如此还怎么可能在世间???
如果又要解脱轮回,又要在世间,就必定要有个不生不灭,即非五蕴,又非涅槃的某东
西作为所依,如此必堕常见我见。...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蕴皆空
发信人: neohorizon (horizo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五蕴皆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30 23:58:33 2017, 美东)
以下所说不一定对,仅供参考而已
其实佛陀在世时(依北传阿含经),最常说的是无常,不是”空”, ”空”是偶而提起。
“空”是大乘最初期的般若经特别强调的,后来竟变成大乘的的标志,
特别是汉传佛教说出家叫遁入空门
无常,应该是最基本的元素了,佛陀最强调的应该是无常,在阿含经中几乎处处提。
但这并不妨碍”空”是佛教正式的标志之一,只是现代人有点太过重视了。
要特别去了解”空”也很好,对解脱有帮助,不了解应该也没关系,用无常也可以打破
”我”,解脱
“无常”是打破”恒常”
“空”是打破”实在”
“空” =”我”、五取蕴的集灭无常 +
不实的观念
不知所来,不知所去,”我”、五取蕴、五蕴就像手掌相拍而产生声音,
并非有个”实体声音”原先藏在甚么地方(知所来),现在拿出来了,于是有声音
也并非有个”实体声音”被藏在甚么地方(知所去),于是声音消失
这...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0
这几篇是随便写的,有点散。
这里补充一下,
就常人的经验来说,一个轮回中的个体,和一个解脱的个体,一定有着某种共有的东西
,无法相信接受轮回和涅槃的完全截然不同。
我从屋子里面,走到了屋子外面,屋子内外发生了变化,而自我这个主体并没有变化,
这个很容易被接受
但是五蕴和涅槃却完全不是这种关系。一个在轮回当中的众生,它的思想,行为包括肉
体都是五蕴生灭现象,除了五蕴生灭现象找不到别的。而一个处在寂灭涅槃当中的“众
生”,则没有丝毫的五蕴现象。两者存在完全的根本性不同,没有任何的“共性”。
外道因为不了解这个,所以就拼命试图寻找五蕴背后的那个绝对本体,于是无论禅定力
有多强大,都无法解脱。
因为五蕴和涅槃的彻底完全不同,所以所谓心出入涅槃这种说法是严重错误的,有人认
为涅槃状况下存在什么微细心识也是完全错误。
因为五蕴和涅槃的彻底完全不同,也决定了去寻找所谓妄心背后的真心,去寻找什么真
如自性的徒劳。
解脱很简单,观察五蕴的无常,苦,无我,如实证知五蕴如刺,如杀,是苦,因为知道
这些,所以自然放下对五蕴的执取。(知道炉子是滚烫的,当然就不会再去碰),放下
导致了根本性的强大的观察习性的熄灭
r****n
发帖数: 8253
21
因原创性重要文章而申请本篇mark,谢谢

能有五蕴。
无它。
能缘的识或者出世间道心。(南传阿毗达摩此处有严重错误,为分别说部见解,不符经
典)
识,则表现为五蕴。无无明,无贪爱,识灭,则表现为涅槃。熄灭无明,熄灭贪爱,熄
灭识,于是由生灭相续的五蕴"成为"毫无任何五蕴的涅槃。这里的"成为"类似于水加热
成为水蒸气,是由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另外一种存在形式,而不是产生,创造,发生的意
思,五蕴不是涅槃的发生因。
于众生身中的如来藏佛性或者阿赖耶的无漏种子。
,彻底舍弃五蕴,才能有解脱的涅槃。而建立在五蕴涅槃不二思想基础上的大乘,则由
于忽略五蕴涅槃的互斥性,扭曲五蕴涅槃的互补性,导致解脱道路的严重反向。
S**U
发帖数: 7025
22
如果涅盘是一种存在形式,佛陀应该会说四有(bhava)-三有加上涅盘有,而不是三有。
但是佛陀没有说四有。

能有五蕴。
无它。
能缘的识或者出世间道心。(南传阿毗达摩此处有严重错误,为分别说部见解,不符经
典)
识,则表现为五蕴。无无明,无贪爱,识灭,则表现为涅盘。熄灭无明,熄灭贪爱,熄
灭识,于是由生灭相续的五蕴"成为"毫无任何五蕴的涅盘。这里的"成为"类似于水加热
成为水蒸气,是由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另外一种存在形式,而不是产生,创造,发生的意
思,五蕴不是涅盘的发生因。
于众生身中的如来藏佛性或者阿赖耶的无漏种子。
,彻底舍弃五蕴,才能有解脱的涅盘。而建立在五蕴涅盘不二思想基础上的大乘,则由
于忽略五蕴涅盘的互斥性,扭曲五蕴涅盘的互补性,导致解脱道路的严重反向。
r****n
发帖数: 8253
23
那次密集禅修,是修动中禅,指导老师是泰国的隆波通禅师,一个瘦瘦矮矮,很可爱的
小老头。
动中禅的基本方法也不太难,就是有一套手部的动作,觉知手部的动作就好。当时我已
经接触到了南传佛法,也阅读了阿毗达摩理论,并且对于我自己原来所悟的那个世界和
自我一格一格的机制已经完全明白确信,而且根据这个,我还自己摸索出了一套四念住
的禅法,和动中禅很有点类似,只是我当时的动的并不是手,也不是马哈希尊者的腹部
起伏,而是其他部位。但本质其实都完全一样,因为一旦理解了四念住的核心理论,理
解了我上面所说的那个图,很容易辨别什么是四念住,如何修才是四念住。
四念住,简单的说,就是时时刻刻觉知当下产生的身心现象,在图中,就是时时刻刻觉
察那一组一组的红黄蓝的圆。去准确捕捉识别这些当下升起的身心现象。觉知辨别每个
“刹那”,每个电影的桢。
以动中禅的手部动作来说,手的移动,佛法称为风大,这里的风,代表移动,不是真正
的风,整个移动是由一格一格的“独立桢”相续组成。你所要做的,就是要尽量清晰的
觉察每个当下的动作,紧密的跟随它,捕捉每一个“桢”,最初可能是很粗糙的,但是
之后会越来越微细。
觉知手部动作的是什...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4
那次密集禅修,是修动中禅,指导老师是泰国的隆波通禅师,一个瘦瘦矮矮,很可爱的
小老头。
动中禅的基本方法也不太难,就是有一套手部的动作,觉知手部的动作就好。当时我已
经接触到了南传佛法,也阅读了阿毗达摩理论,并且对于我自己原来所悟的那个世界和
自我一格一格的机制已经完全明白确信,而且根据这个,我还自己摸索出了一套四念住
的禅法,和动中禅很有点类似,只是我当时的动的并不是手,也不是马哈希尊者的腹部
起伏,而是其他部位。但本质其实都完全一样,因为一旦理解了四念住的核心理论,理
解了我上面所说的那个图,很容易辨别什么是四念住,如何修才是四念住。
四念住,简单的说,就是时时刻刻觉知当下产生的身心现象,在图中,就是时时刻刻觉
察那一组一组的红黄蓝的圆。去准确捕捉识别这些当下升起的身心现象。觉知辨别每个
“刹那”,每个电影的桢。
以动中禅的手部动作来说,手的移动,佛法称为风大,这里的风,代表移动,不是真正
的风,整个移动是由一格一格的“独立桢”相续组成。你所要做的,就是要尽量清晰的
觉察每个当下的动作,紧密的跟随它,捕捉每一个“桢”,最初可能是很粗糙的,但是
之后会越来越微细。
觉知手部动作的是什...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蕴皆空

五蕴是组合一体,一起运作,就像汽车要跑,是所有零件一起运作
五蕴个别看是存在,组合看也是存在
无论个别看、组合看, 在佛陀深湛内观看来都没有”我”,在世俗的人看来都有”我”
存在,会升起(集)
e.g. 我们有时会生气,但气也会消
生气时,生气存在(集,升起)
气消时,生气不存在(灭)
但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不实而生” : (空)
以这态度看”生气” (五蕴的集、灭) ,不管五蕴组合看”生气”,或个别看五蕴,都
没有”我”
但要真的很深湛的内观才看得到,看到无明缘行,指令(行)是这样发出,这样形成”我
”的认知(我识)
如果没有修行具有深湛的内观,只是泛泛而谈,就与一般世间哲学家没两样
就想我前面说的,拿着榔头到处敲,反正也敲不到钉子,没用。
(当然敲久了也许会不小心敲到一下钉子)
甚么是钉子?
就是你屏除五盖(贪嗔掉悔昏沉疑),屏除部分五取蕴,内心清净下,
亲见身心的运作(见缘起),证实无误(色受想行识都没有”我”,”我”的确是假象),
用大榔头(无常、空、无我)用力敲下去(正思维)
这样就能钉到你的脑中,彻底改变思考行为
并且,大榔头不是钉一下就好,是24...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6
来自主题: _Arahan版 - 关于五蕴和五取蕴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关于五蕴和五取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22 04:47:28 2009, 美东)
五取蕴基本等同于五蕴。只是五取蕴强调五蕴的可以被执取。
对于凡夫来说,五蕴就是五取蕴,因为凡夫是必然有执取的。
对于彻底灭除贪嗔痴的阿罗汉来说,不存在五取蕴,只有五蕴。因为阿罗汉没有执取。
对于无余涅槃来说,五蕴,五取蕴全部灭除,不再升起。因为五蕴的相续相生必须依赖
代表无明的执取。一旦贪爱执取彻底灭除,阿罗汉色身灭,则五蕴不会再相续,不会再
升,无生。
我们通常说的五蕴,一般都是指五取蕴。
说五取蕴是五蕴的子集,这个是有些问题的。他们其实是类似冰,水这种不同的表现形
式。
r****n
发帖数: 8253
27

根据大乘佛经的如来藏理论,如来藏是众生身中的,所以用那个黄线表示,也没有问题。
藏識住於身,攝藏諸種子。遍持壽煖識,如雲覆世間。業用曾不停,眾生莫能見------大乘密严经
《占察善惡業報經》云:「如來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實體,具足無量清淨功業,從無始世來自然圓滿,非修非作,乃至一切眾生身中亦皆具足,不變不異,無增無減。」
只是如来藏有一些不一不异,“空”之类掩盖性的东西,比灵魂这种比较简单的神我要
更复杂一些。
而阿赖耶也是内识,而且每个众生一套阿赖耶识的库,外在的色法都是内识里面色法种子的变现,阿赖耶本身又是不断生灭,这个更特殊一些,但其实还是神我。
只要这个解脱所依在众生身中,再怎么玩弄不一不异,无形无相,哪怕变成生灭,都逃不了神我,都是违反佛法的。
佛法的理论,本身很明确,当众生在轮回的时候,只有五蕴身心现象,全部舍弃,全部否定,当中没有任何解脱所依,涅槃不在五蕴中,,和五蕴相异,通过对五蕴的否定和厌离,证涅槃。
这种五蕴涅槃互斥互补的性质,尽管不符合我们的日常经验,不符合我们的通常思维,但却是宇宙的一个根本性质。
因为互斥性,必须要彻底否定舍弃五蕴,才能证涅槃
因为互补性,才...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8

根据大乘佛经的如来藏理论,如来藏是众生身中的,所以用那个黄线表示,也没有问题。
藏識住於身,攝藏諸種子。遍持壽煖識,如雲覆世間。業用曾不停,眾生莫能見------大乘密严经
《占察善惡業報經》云:「如來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實體,具足無量清淨功業,從無始世來自然圓滿,非修非作,乃至一切眾生身中亦皆具足,不變不異,無增無減。」
只是如来藏有一些不一不异,“空”之类掩盖性的东西,比灵魂这种比较简单的神我要
更复杂一些。
而阿赖耶也是内识,而且每个众生一套阿赖耶识的库,外在的色法都是内识里面色法种子的变现,阿赖耶本身又是不断生灭,这个更特殊一些,但其实还是神我。
只要这个解脱所依在众生身中,再怎么玩弄不一不异,无形无相,哪怕变成生灭,都逃不了神我,都是违反佛法的。
佛法的理论,本身很明确,当众生在轮回的时候,只有五蕴身心现象,全部舍弃,全部否定,当中没有任何解脱所依,涅槃不在五蕴中,,和五蕴相异,通过对五蕴的否定和厌离,证涅槃。
这种五蕴涅槃互斥互补的性质,尽管不符合我们的日常经验,不符合我们的通常思维,但却是宇宙的一个根本性质。
因为互斥性,必须要彻底否定舍弃五蕴,才能证涅槃
因为互补性,才...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自杀可以灭掉色身, 五蕴又是怎么灭掉的? 难道色身没了, 五蕴就也没了吗?
如果是那样, 普通人自杀有什么不同?
另外, 说到你提到的控制. 什么控制什么?
如果说神通可以控制色身, 乃至五蕴, 神通又是什么, 神通是五蕴还是非五蕴. 如果是五蕴, 难道是五蕴在控制五蕴吗? 五蕴法难道不是纯粹的缘起法吗?

行为也得到了佛陀的默许。
s********h
发帖数: 938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你的解释很好。现在我觉得明白一点儿南传对于五蕴及涅槃的看法了。在道理上,也明
白说为什么涅槃以后没有神通。因为所谓神通,应该就是在五蕴世界通来通去,连五蕴
都灭了,还通什么呢?
至于涅槃以后的状态与五蕴世界的关系,在五蕴世界显现或是不显现,则完全基于对于
五蕴的理解:
如果理解的基础是,五蕴基于无明,强调无明,那么,涅槃后当然不会重新无明,当然
也不会再来五蕴世界。当然,也有人会说,来与不来,说不清楚。
但问题是,五蕴到底是什么?无明到底是什么?在南传教义中,除了无常,苦,变易法
,四圣谛,十二缘起等相关的解说以外,佛陀还有其他的解说吗?
r****n
发帖数: 8253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五蕴与我 (二)

不是这么简单。
这个说过很多遍了。
这里的心,是受想行识的总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精神意识。
凡夫心不解脱,就是精神意识当中总有贪嗔痴,而圣者心解脱,就是精神意识当中不再
有贪嗔痴。
如果用五蕴生灭来说,就是凡夫的五蕴生灭之流当中产生大量贪嗔痴的心所,而圣者的
五蕴生灭之流,没有贪嗔痴的心所。
这里的心,根本就不是某个神秘的本体,中国人对心的认识,由于受到儒家道家包括大乘佛教的影响,想当然的认为心是个不同于五蕴的神秘本体,而这个是明显错误的
这个以前也说过了。
粗略而言,可以说某某人,某某阿罗汉证涅槃。
精确而言,从胜义谛角度来说。是某X证涅槃
这个X是指五蕴生灭之流和没有任何五蕴的涅槃的“统一"
当这个X在轮回时,它仅仅是生灭相续的五蕴,而没有涅槃。
当这个X不再轮回,熄灭轮回,它仅仅是涅槃,而没有任何五蕴。
五蕴这种实体性的存在,和涅槃这种抽象的存在,是X在不同条件下的两种互斥又互补
的存在形式,类似于电子的粒子性和波动性
由于我们大部分人,对存在本身有严重的误解,总是认为事物是独立的并且是实体的,所以很难理解这种互斥互补的特性,也很难理解这个X,所以也难以给予具体的名称,因为只...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最后的五蕴
嗯, 关于舍断五蕴的话题, 首先感谢对方辩友的答疑。。:) 楼有些高了, 重开
一帖吧。。让我们继续进一步探讨。。
上面说到贪爱的灭尽后, 残流的五蕴由于先前的作用还将存在。 这个我可以接受。
下面的问题是关于这个最后的五蕴。
首先, 对方辩友说最后的五蕴可以随时因为色身的完结而彻底消失。 这个地方有疑问
。 最后的五蕴是纯粹的意识, 为什么一定要和色身帮定呢? 识缘名色, 而不是色缘
名识。 另外, 就算是在一起, 有谁见过跳楼自杀的人, 啪地摔在地上, 就一下子
不见了呢(色身灭尽)?
再其此, 最后的五蕴灭尽去哪里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辆汽车, 有油能跑, 但
是前提是必须踩油门。 踩油门就好比是贪爱, 车身车油好比是色身, 汽油燃烧好比
是五蕴流, 运动好比是行为。 如果我送开油门, 对, 车一定不会立刻停下来。一定
还要再走一段, 因为先前的作用。 可以我们知道, 汽车就算是最后挺下来, 先前的
能量并不是不见了, 而是排到了大气中, 损耗在摩擦中等等, 如果精确计算所有的
转移, 一定是完整的。 同样的道理, 最后的五蕴流既然是先前作用,那最后灭尽到
哪里去了?
同样...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3
“建立在五蕴涅槃不二思想基础上的大乘,则由于忽略五蕴涅槃的互斥性,扭曲五蕴涅
槃的互补性,导致解脱道路的严重反向”
我这句话,很多词都是非常谨慎而精准的。
大乘不二论是扭曲了五蕴涅槃的互补性,把五蕴涅槃的互斥性抛之一边。
他们反对小乘的离开五蕴而有独立的涅槃,也根本就是对小乘涅槃的严重曲解。他们错
误的把小乘的涅槃曲解成和五蕴毫无相关的一个独立存在。
r****n
发帖数: 8253
34

龙树如果不是我所说的,那么他就是错误的。大乘就更没戏了。
通过龙树的一些描述,应该就是我所说的。
只是真正理解龙树的大乘人,看起来不多。
就色法也就是物质来说,它要从抽象的存在状态转化为实在的粒子状态,无法通过自身
完成,需要有名法为条件。即当名法以其为所缘,才可以“坍塌为”确定性的粒子态。
这是一种被动的过程。
就名法也就是意识来说,抽象的名法永远不可能转化为实体性的名法,因为抽象的名法
,实际就是佛陀所说的阿罗汉和佛的涅槃,因为它们已经灭尽无明,不可能再成为有为
法了。而凡夫的意识,本身则是因为无明的原因,其意识现象是一直呈现刹那生灭并且
相续的分立状态。
物质的波粒二象性,科学基本已经揭示了,现在主要就是确认到底是不是意识导致波函
数坍塌,这方面的数学基础已经由冯诺依曼完成了一半。
而意识的波粒二象性特征应该是佛陀最早发现,并用当时代的语言进行了描述,科学家
应该会有100到两百年的时间就可以准确揭示,到时候,一切都会非常明白的。如果顺
利,出现一些真正的天才科学家,那么五十年内就有机会。
涅槃是波性,五蕴是粒子性。二者是排斥的。对于波性来说,粒子性就是之外,对于粒
子性来说,...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五蕴和五取蕴的讨论
解悟:
》第一、对五蕴生厌离是对的,要灭五蕴是不对的。我上面已经说了,没有人可以灭五
蕴,但是人人可以对五蕴生厌离。
如觉:
这个说过无数次了,五蕴的灭除,不是说要你要想着灭它而灭它,这完全是错误的,五
蕴的灭除,是通过对五蕴无常苦无我的如实观察,进而厌离五蕴,舍弃五蕴,灭除贪爱
,故有五蕴名色的灭尽。
Y**u
发帖数: 5466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嗯, 如果是这样, 那我就又有新的问题了。。:)
1:首先,这个时间延迟有多长? 每个人把不一样吗? 还是跟什么有关?
2: 贪嗔痴本来就是五蕴的一部分,如果没了贪嗔痴的五蕴是什么?
3: 既然有一种五蕴, 可以没有贪嗔痴, 是什么必要要把这个五蕴要灭掉? 佛法是
要灭贪嗔痴, 还是要灭五蕴?
4: 贪嗔痴灭尽后的五蕴, 如果是纯粹的意识, 那么就是纯粹的能量, 这个能量生
从哪里来, 灭到哪里去??
5: "不受后有(五蕴)" 是谁在不受? 这个"谁"难道不是五蕴本身吗?
先回答这几个吧, 请不吝赐教。。
c***h
发帖数: 2262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26 22:42:15 2011, 美东)

须深经里面的这段,让我感觉奇怪。
这个见缘起然后再有涅盘,是所有圣者都有的啊,既然所有圣者都有,为什么这个须深
在这里要说明呢?因为他没有经过禅定而证果,这种特殊的过程,应当有某些特殊之处
啊。
-- 整个环境看来,须深是刚入佛门的外道,外道只知禅定,还搞不清楚佛法到底怎么
一回事。
佛陀只是告诉他整个佛法的修行大方向、过程是这样。不是他以为的禅定。
我认为须深的这段话,似乎是在说这个阿罗汉,并没有在世的直接以涅盘为所缘的经验
,因为它的禅定力不行,而以涅盘为所缘,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禅定力基础上。
-- 这也有可能,有人无须经过禅定而证阿罗汉。这是更深入的第二个话题。
至于以涅盘为所缘,经典(杂阿含相应阿含)是否有记载?
由于他对缘起的深刻了解,由于他的慧,使得他哪怕没有以涅盘为所缘,但是仍然彻底
的破除了贪嗔痴,证阿罗汉果,而以涅盘为所缘,是色身灭后必定会发生的。
另外,你将涅盘理...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8

这些,原则我都同意,我也希望往这种情况前进。
跑日提供一种很重要很彻底的角度,生灭的角度,很感谢。
我隐隐感觉,修行方式并不只一种。是否如此,我也不知道,可以慢慢厘清。
只是在探索另一种可能的修行方式,并企图更全面了解阿含。
包含名词所指意义,修行方式 … 等等。
有一种情况是慧解脱,是否有一种修行方式可能没有这种五蕴尽灭的涅盘呢?
而有这种五蕴尽灭涅盘经验的阿罗汉,是否叫做具解脱阿罗汉呢?
这种五蕴尽灭涅盘,叫”定解脱”吗? 或是”般涅盘”的一种吗? 不知道。
(“般涅盘” 通常指阿罗汉死掉,但应该不只如此吧,不知道)
“慧”上的成就(十结的解开),与五蕴尽灭的涅盘的关系?
……………………..
生灭角度看,这里出现一个问题,
对 识 想 的升起,感到厌离,而导致五蕴不升起,这ok
但,说是贪爱所致,有点疑问。
(1)阿罗汉 佛陀,他们在看一颗树时,眼识升起,
佛陀眼识升起,是因为贪爱眼前这颗树吗? 不是。是自然现象。
佛陀 阿罗汉 没有贪爱。
(2)因为前世贪爱的影响,有了今世的肉体诞生,
有今世肉体、活动,因此自然有眼识升起。
但,无论如何,今世眼识升起,还是前世贪爱导致...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蕴现象界与五蕴实相界
在对阿含经的理解当中,不少人往往会混淆五蕴现象界与五蕴实相界的用词。这里大致
总结一下。
五蕴现象界:我(恒常的,不变的,独立的,可控的)、你、他、阿罗汉、众生;我的
,你的,他的,阿罗汉的,众生的;我的身体,我的因果,我的果报,我的宿世,我的
轮回,我的生、老、病、死;人间善恶,人间的高低上下好坏等等。
五蕴实相界: 无常,无我,(无我的)五蕴,五蕴的聚集,五蕴法流,无我轮回,业力
,缘起,
有时会把现象界的词用于实相界,或实相界的词也会用于现象界,但这个之间要通过一
个加“无我、无常”,或去“无我、无常”的过程。这个转换过程可能是非常复杂的,
这就是容易造成混淆的原因。
P******n
发帖数: 329
40
之前我说我一直认为有泾渭分明的五蕴流。
现在我同意fivestone的看法,即,没有泾渭分明的五蕴流,否则就是身见。
这样一来,一个显然的问题就是因果会不会错乱。答案是如果抛弃那种认为有泾渭分明
的五蕴流的身见,根本就没有因果错乱不错乱这个问题,问因果错乱就已经带着那种固
有的身见了。阿含经里有教导:没有作者,没有受者,只有业报。当然有人会把这句话
理解成没有轮回的主体,并不能说明没有泾渭分明的五蕴之流,对于此,我无话可说,
因为我长期以来也一直这么认为。至于现在我为什么会有这个转变,我只能说来源于对
无常无我的思维观察。
接下来的问题可能是,既然没有泾渭分明的五蕴流,为什么我们常看见“谁谁谁的前世
”这个说法?理解这个就像理解一个有多个自变量的函数,即这一世是函数的一个值,
而前世n多造作即是自变量。注意这里我只提到了前世n多造作,而没有提到是谁的造作
,这里的前世也不止前面一世,而是n多世。当我们说谁谁谁的前世,也就指这n多造作
中的一个。
再接下来的问题可能是,佛住世的时候,经常会说某某某身坏命中,往生何处。既然没
有一个泾渭分明的五蕴流,那这个往生何处又做何解?特别是三果圣者,...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41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另一个“阿罗汉所断众苦”的问题,可以从五蕴实相上的涅磐说起。阿含经里常用的句
子:
“于色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是名比丘见法涅盘。如是受.想.行
.识。于识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是名比丘见法涅盘。”
“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着。无所着故自觉涅盘。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
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所以,在五蕴实相上,涅磐是什么?涅磐就是离五蕴,于五蕴世间的所有东西都无所取
。五蕴世间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全宇宙,所以,涅磐就是出离宇宙。在“赤马天子”篇中
,赤马天子有再大的神通也找不到世界边,也就是无法出离宇宙。而佛陀说“未曾远游
行,而得世界边。”,通过了知四圣谛、八圣道,就可以达到世界边,而出离宇宙。
在当今的物理学上,什么东西是可能出离宇宙的呢?那就是黑洞。任何进入黑洞中的物
质与信息,将再也无法逃脱,它们将永远断灭于黑洞之中。而黑洞里吸引的物质与信息
是无边无量的。
借用此黑洞的形式,在五蕴实相上,涅磐就相当于一个广义黑洞。在五蕴的某个奇点上
,最小缘起法流的数量急剧减少,并彻底消失。由于那个“阿罗汉”的缘起法流可能是
来自...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2

本就有自他之分,只是这种自他之分,并不是有自体,他体的自他之分(建立在永恒自
性基础上的)。而是一种整体层面的,非常抽象的自他之分。其实是一种数学上的个体
性,不是实体上的个体性。
凡夫认为的自他,是建立在实体基础上,比如苹果和梨子是两个物体,是因为在实体上
他们是有区别的。但这其实是表象,而凡夫因为这种实体的执着和错误认识,进而生起
贪爱,导致不间断的对五蕴实体的观察测量行为,导致生灭不断相续,轮回产生。
佛陀则将凡夫所体验到的实体进行了分类,分解为色蕴,受蕴,想蕴,行蕴,和识蕴五
部分,通过一一指出它们的无常性,苦性,无我性以及缘生性,打破凡夫对五蕴实体的
执着,建立起圆满的无我之见:在当下现起的身心现象当中,没有任何一个是具有主宰
性,恒常性和独立性
但是否认了五蕴的无主宰性,无恒常性,并不等于否认五蕴相续生灭的整体上的个体性
特征。这种五蕴相续生灭之流是毫无疑问具有一种个体性,正是因为这个五蕴相续生灭
之流的整体上的个体特征,才不会有业力的错乱。不会某某有情众生前世造恶业,另外
有情众生却因此而今世受果。
但是要表达清楚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因为我们的语言是有限的,我们对事物的...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五蕴和五取蕴的讨论
没想好:
我群里,有跟你一样见解的人。这个问题我们在群聊也讨论过很多次了。事实上,按照
你的理解,有两种可能性:
第一、如果不对五蕴本身生厌离,谈解脱有点自欺欺人,天方夜谭的味道。
第二、不认为五蕴本身是苦,就留了些余地和空间出来,让很多人以为可以在不执着的
同时享受五蕴世间。甚至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很多莫名其妙的东西来。你认为对五蕴
不执取,就不苦了,心就解脱了。这是种认识。但五蕴本身无常即苦,是事实。
无常即苦的真理,早已涵盖了五蕴本身。你如果不觉得它是无常的,不觉得它是无常即
苦的,你怎么能对它向厌呢?怎么去除对它的欲贪呢?你灭除对它执取的基础在哪呢?
再换个角度来说,如果五蕴本身是圆满的,是不苦的,那么执取它又有什么问题呢?
r****n
发帖数: 8253
44
一.捕捉到普朗克尺度下的生灭现象,对于人类的大脑和意识来说,我认为基本没有可能
,佛陀本人不清楚,在南传的注释书当中,有提到只有佛陀才能够觉知到结生识的生灭
。而结生识是只升起一次,那么这就是普朗克尺度范围内的,极快的。但是因为是注释
书,所以只能参考。
二.捕捉到普朗克尺度下的生灭,是不必要的,因为解脱并不是要把自己变成超级显微镜
,去观察普朗尺度下的事件,研究它们的性质。对于佛法的解脱来说,如果要证涅槃,
只要做到关键性的几点,即可以获证
1.破除认为身心当中或者身心之外存在恒常主宰的某东西,否定灵魂,梵,如来藏,真
如这类神我邪见。
2.厌离五蕴,舍弃五蕴,熄灭对五蕴的“识”,识灭!
实际这两点可以集中到一点上,就是识的熄灭。
因为第一点的破除我见,也是为识的熄灭而服务的,假如认为身心当中或者身心之外存
在着主宰性的某东西,并且认为那个不生不灭,甚至试图利用它的性质,所谓的起心,
所谓的起用,那么必定导致识无法熄灭。而识不能熄灭,涅槃永远不可能证,所谓的能
所双亡,完全是假象,所谓的照,更是胡扯八道,被禅定所骗。
佛法第一是破我见,也是初果断的最重要的结之一,你可以有贪爱,可以有...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5
一.捕捉到普朗克尺度下的生灭现象,对于人类的大脑和意识来说,我认为基本没有可能
,佛陀本人不清楚,在南传的注释书当中,有提到只有佛陀才能够觉知到结生识的生灭
。而结生识是只升起一次,那么这就是普朗克尺度范围内的,极快的。但是因为是注释
书,所以只能参考。
二.捕捉到普朗克尺度下的生灭,是不必要的,因为解脱并不是要把自己变成超级显微镜
,去观察普朗尺度下的事件,研究它们的性质。对于佛法的解脱来说,如果要证涅槃,
只要做到关键性的几点,即可以获证
1.破除认为身心当中或者身心之外存在恒常主宰的某东西,否定灵魂,梵,如来藏,真
如这类神我邪见。
2.厌离五蕴,舍弃五蕴,熄灭对五蕴的“识”,识灭!
实际这两点可以集中到一点上,就是识的熄灭。
因为第一点的破除我见,也是为识的熄灭而服务的,假如认为身心当中或者身心之外存
在着主宰性的某东西,并且认为那个不生不灭,甚至试图利用它的性质,所谓的起心,
所谓的起用,那么必定导致识无法熄灭。而识不能熄灭,涅槃永远不可能证,所谓的能
所双亡,完全是假象,所谓的照,更是胡扯八道,被禅定所骗。
佛法第一是破我见,也是初果断的最重要的结之一,你可以有贪爱,可以有...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46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对于因果是否会错乱的问题,答案是不会。但这个由表象到实相的翻译过程会非常的复
杂。
既然提到因果,业报,就是针对常人的观点,表象、方便的说法,或从身见的角度来说
的。我们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然是指某一个“人”做了好事,在现世或者
后世就会得到好的回报。这个人是执某一些东西为“我”,才会觉得我做了好事,会有
好的回报。那在五蕴实相上,什么是“善有善报”呢?
我们就先要了解五蕴实相上,一个表象的“人”对应的是什么。简单的说,在五蕴实相
上,“人”是五蕴的积聚。稍复杂一点说,“人”是由千千万万个最小缘起单元组成的
集合体,并且这个集合体是在不停的变化之中的。
最小缘起单元是指符合缘起法的,不断生灭的五蕴最小组成元素。由最小缘起单元组成
的五蕴法流,就是一个最小缘起法流。由于最小缘起单元也是属于这个五蕴世间的,那
么它也必然受到轮回和业力的束缚。但有一个特点不同于表象的是,在最小缘起单元的
尺度上,一个正事件与一个反事件是“同时”发生的(类似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
就是最小缘起单元所受到的业力,与业报。
那么一个表象上的人所受到的果报,就是由千千万万个最小缘起...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826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蕴皆空
为什么《心经》里面讲“五蕴皆空”呢?要让五蕴空,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回到2500
年前,释迦牟尼佛悉达多太子在世的时候,他教导弟子,释迦牟尼佛说:“你们要关注
你们五蕴的生灭。”观注五蕴的生灭是什么意思啊?实际上佛陀是特别的般若智慧,他
说,先不教你们灭空,你们先观察你们的五蕴的生灭。比方说,你用眼睛去看一件事情
,今天你看见这个人很讨厌,但是这个人走掉了,那么你这个讨厌最后就灭掉了,对不
对?我生出对这个人的恨,但是慢慢地时间长了,我把这个人忘记了,就灭度了,这叫
生灭。例如:我刚刚去想一件事,这件事情我能够得到它多好,想得很开心,生出了想
象力之后慢慢地开始做一点其他事情,几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没效果,不去想了
,这个想蕴就灭掉了。
我很想去打他,但是没机会,一年、两年过去了,行蕴就灭掉了。只要生出来,就会有
灭。佛陀为什么叫弟子们去观察自己的五蕴的生灭呢?实际上,他就是用这个方法教导
我们,所有的五蕴都是不长久的,佛陀般若智慧,他叫弟子们自己去看。
r****n
发帖数: 8253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应靠自我暗示而对五蕴厌离
如果不能真实的见到五蕴的过患,就不应该对五蕴有厌离,
佛陀曾经说过,"若五蘊於眾生不為患者,彼諸眾生不應厭離五蘊."
这句经文的意思是提醒佛弟子,不应该通过自我暗示来产生对五蕴的厌离,而应该在如
实见的基础上,即如实见到五蕴的过患,而真正对五蕴产生厌离
这小小的细节,正是佛陀智慧的表现。
我真正见了五蕴的过患,在那之前,我从来不说厌离,对所谓的厌离不以为然,
甚至有所排斥否定。以为是嗔的表现,而现在我真正明白了,佛陀说的是完全正确的,
这厌离是绝对应该强调的。
r****n
发帖数: 8253
49
有助于理解五蕴和涅槃的截然不同一个比较好的例子就是量子力学对于微观粒子的研究
认识。
当一个微观粒子因为被测量被观察而表现出粒子性的时候,它是有质量,有位置的。
而一个微观粒子没有被测量观察的时候,我们不能说它有具体质量和位置,它也表现出
一些夷所思的性质,比如有自身的叠加性,具有非定域性的超距作用等。
如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物理学家波尔所说,“任何一种基本量子现象只在其被观察记
录之后才是一种现象”。
这里所说的现象,实际正对应的是佛法所说的有为法。是五蕴,是世间。
而没观察记录的那,正是佛法说的无为法,也就是涅槃。
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是不能共存的。涅槃和五蕴同样也是不可能共存的。要么是
波动性,要么是粒子性。要么是意识的生灭性(轮回),要么是意识的无生无灭性(涅
槃)。
佛陀说五蕴在燃烧,说有为法无常,甚至早期教导弟子修不净观,是告诉佛弟子,放下
五蕴,放下有为法,停止对五蕴的观察行为(识灭)。
而其他外道和大乘伪佛教则是说世间存在某种永恒的东西,它和世间不二,经过禅定之
后,就可以认识那东西的性质,融入它,或者自如运行它,就可以永恒的解脱,解脱之
后甚至可以创造世界,不要停
r****n
发帖数: 8253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五蕴和五取蕴的讨论
http://bbs.foyuan.net/thread-113372-7-1.html
解悟:
五蕴不=五取蕴你对于它有“取“时,才是“五取蕴”,没有“取“时,才是“五蕴”。
===============================
如觉:
马哈希尊者在这方面和你所说的确实不一样,他说的比你更准确,更清晰,而你是错的
马哈希尊者在书中对五取蕴的定义是
會引生「我見取」或「我所取」的「名、色蘊」,被叫作「取蘊」;不會引起欲取或見
取的,則稱作「蘊」而已,不叫「取蘊」;至於屬於出世間法的名法,即構成「四道、
四果」的受、想、行、識等四名蘊,它們只是「蘊」,不是「取蘊」。
上述一再提及的,屬於世間法的色、受、想、行、識,會激起執著,所以名為「取蘊」
@@@@@@@@@@@@@@@@@@
按照这个定义,通常的名法色法,全部是取蕴,因为它们都可以引发贪爱执取,也是贪
爱执取而造成的结果。同样,贪爱已经完全灭尽的佛和阿罗汉的色身,同样也是色取蕴
,因为他们同样也会引发贪爱执取。
这样就可以解释某篇经文当中,佛说连阿罗汉都要观察五取蕴的无常,苦和无我。如果
认为没有被执取的五蕴不是五取蕴,那...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