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恒毓教授: 印順法師的悲哀(一)
相关主题
恒毓教授: 印順法師的悲哀(七)一个建议:关于大小乘的问题,
恒毓教授: 印順法師的悲哀(六)妄自菲薄的说一点感想
恒毓教授: 印順法師的悲哀(二)印顺法师的悲哀 第六章 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的合法性问题
恒毓教授: 印順法師的悲哀(三)什么样的人是真正和佛法有缘的人?
恒毓教授: 印順法師的悲哀(五)《印顺法师的悲哀》读后(上)ZT
恒毓教授: 印順法師的悲哀(四)从SeeU管版事件看佛教能否胜任中国未来道德促进
印順法師否定淨土法門(ZZ)为什么往佛法上靠的多?
[合集] 佛法和佛教是不是天生不爱吃肉的人,前世跟佛教有关?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法師话题: 印順话题: 佛教话题: 現代话题: 問題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r
发帖数: 7106
1
自 序
──寫於第一版向全球發行之際
龍樹大師在《中論·觀因緣品第一》中說:「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
因,是故知無生。」從佛法的勝義諦上說,一切法無生;不過,從世俗諦上說,則一切
法分明。凡事之興,必有因緣;本書之作,勢在必然。
十幾年前,我第一次接觸到印順法師的著作《般若經講記》。由於這部著作主要是
解釋《金剛經》的,而眾所週知的是,《金剛經》在中國佛教乃至民間皆有相當廣泛的
流傳,人們都認為《金剛經》的語言十分優美、思想非常深邃。然而無比遺憾,我對印
順法師的《般若經講記》讀之再三?始終感受不到佛法的氣息,所以就乾脆不看印順法
師的書了。幾年後,我意外地與大陸佛學家胡曉光先生相識,可謂一見如故,彼此就佛
法問題作了深入的長談。我們對印順法師的一致看法是:印順法師的思維過於簡單,與
無比深刻、嚴謹的佛法思維很不相稱。事隔多年,如今在海外,接觸印順法師著作的機
會無形中增加了許多。然而令我無比吃驚的是:印順法師的著作中居然大量存在違背佛
法的論斷,和對佛法的種種曲解,這是我以前從未料到的!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我開始
將更多的注意力轉向臺灣的佛教。因為,從佛教的角度說,人們需要的是正知正見,而
印順法師的思想卻極大地背離了佛法的正見,這對於臺灣的學佛者來說無疑是不利的。
與此同時,在臺灣眾多的佛教團體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現代禪。這是因為,現代禪
自從創立以來就一直在臺灣倍受各界的關注,而與之相關的法義之爭也一直持續不斷。
雖然現代禪只是個佛教修煉團體而不以學術研究為己任,規模也不算大,但是現代禪已
經出版的數百萬字的各種著作中所流露出來的卻是不同於臺灣其他佛教團體的另一番景
象。我個人認為,現代禪的著作不僅有知識性的表述,更為重要的是,其始終貫穿著佛
門的智慧。雖然我並不認為現代禪的著作完美無缺,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其字裏行間
所流露的基本上都是其對佛法的把握。這,在當今功利主義盛行的社會中是極其難得的。
相形之下,印順法師的著作只是充滿了各種知識性的言論,很少有佛法的智慧,而
其所表述的知識又往往是正確與謬誤不相上下。因為現代禪一直宣稱自己是受了印順法
師的影響才發展起來的,這就不能不促使我探究:為什麼現代禪能夠與印順法師的思想
和作為,形成如此強烈的反差。事實上,本論的撰寫,基本上就是在這樣的疑問中開始
並最終完成的。
在內容上,根據佛教的現實,本論無意探究現代禪與印順法師之間的法義之爭的前
因後果,更無意將那些與佛法本身無甚關聯的純粹的學者之見引入其中,而是努力以佛
法為探討的最高準繩而僅僅探究一下印順法師本人的相關思想是否符合佛法,因為這才
是廣大佛教信眾所真正關心的問題,而絕大多數學者基本上只是討論歷史和文化問題而
不是討論佛法本身的問題。我認為,通過對相關的佛法理論問題的澄清,印順法師佛學
思想的真實情況當能夠大白於天下,而學佛者也將不致於因盲目閱讀印順法師的著作而
落入邪見之中。基於這一考慮,在撰寫過程中,本論的主題僅僅限定在現代禪質疑印順
法師的五個方面的問題上,即:中觀的定位問題,有關禪、密、淨土的爭論,急證精神
問題,大乘菩薩道的真義問題,印順法師人間佛教思想的合法性問題。至於其他的相關
問題,本論原則上不予探究。而且,即使是對現代禪,本論也不過多涉及;現代禪方面
的觀點,基本上只是在作必要的對照時才以最少的文字加以引用。本論的研究結果表明
,印順法師的佛學思想的確如我先前所感受的那樣,充滿了錯誤的內容。別的且不說,
僅僅是本論所探討的五方面問題,我們所揭示的印順法師的理論、邏輯和知識性錯誤就
至少有十二個方面。而這,其實在我所發現的印順法師所存在的相關問題中不過是冰山
之一角,還有大量的問題;我真的不忍心寫出來,畢竟印順法師這麼多年寫這點東西很
不容易!然而,從佛法的角度出發,我不能不寫一些,以便讓讀者讀到他的作品時能夠
明辨是非。
在體例上,由於本論採用的是學術方式,為確保風格的統一,所有引文中夾帶的註
釋一律移到文後,以文後註的形式出現。與此同時,為了便於讀者區別這些註釋與本論
作者對相關內容的註釋,我們一律以「這裏,印順法師在括號中解釋說……」這樣的形
式加以說明。對於引文中出現的書刊、文章的名稱,凡是原作者以引號代替書名號的,
均根據中文出版物的中國國家出版規範改為書名號。
眾所週知,學術要講道理,佛法要講修證。不過,在這無奇不有的世界上,理有真
、謬之分,修有正、邪之別。不獨世間如此,以出世為目標的佛教中也存在同樣的現象
,而口口聲聲要弘揚「純正之佛法」的印順法師就是明顯的一例。僧睿大師在《中論·
序》中說:「以『中』為名者,照其實也;以『論』?稱者,盡其言也。實非名不悟,
故寄『中』以宣之;言非釋不盡,故假『論』以明之。其實既宣,其言既明,於菩薩之
行、道場之照朗然懸解矣。」雖然《中論》是闡述中觀思想的核心著作,是印順法師所
最為推崇的,但是印順法師的實際思想卻告訴我們:僧睿大師過高地估計了《中論》的
作用,印順法師對《中論》的崇拜並沒有使他「於菩薩之行、道場之照朗然懸解」。相
反,倒是滋長了他不少曲解佛法的習氣。這,不能不說是中國佛教的悲哀,也不能不說
是印順法師的悲哀。以此因緣,遂命其名曰《印順法師的悲哀──以現代禪的質疑為線
索》。
值得慶幸的是,承蒙十方如來加被,本論得以圓滿完成。所有功德,迴向法界一切
有情,願有緣者皆登覺岸。不妥之處,望見聞者不吝賜教,以期更上一層樓。話不在多
,在此,謹向長期以來支持我的各國友人表示我深深的謝意!
歲次 辛巳年辛丑月
恒毓 於 竹林精舍
up↑
第一章  緒 論
瞭解臺灣佛教的人都不會陌生,印順法師是當代臺灣佛學研究界的泰斗,不僅遊
心法海達六、七十年,而且著述等身,對佛教的教理、教制和教史都有相當驚人的研究
成果。相對而言,現代禪則是另外一種形態。現代禪不以從事佛學研究為己任,而是致
力於佛法的修煉實踐。由於現代禪的一些理念和做法,與印順法師的主張有所不同,遂
於創立之初就招致了不少來自臺灣其他佛教人士的非議,並形成了相當規模的文字辯論
。這種狀況,時至十幾年後的今天,依然沒有平息的跡象。對此,所有關心佛教發展的
有識之士當不會漠然視之。
應該說,有關現代禪的爭論始終與現代禪創立以來對印順法師佛學思想的質疑息息
相關。現代禪之所以要質疑印順法師,是因為其創始人李元松先生對印順法師的著作有
相當的學習和欣賞,而對於其有關修煉的部分則感到失望。這是其創立現代禪的動力之
一,也是其質疑印順法師的原因所在。根據李元松先生在《古仙人道·序》中的說法:
古仙人道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平心的說,佛經既難讀又不易懂,自己一、二十年來
雖然讀經不輟,但理解字義、揣摩經意,大體還是仰賴今人的白話著作──思及此,不
禁對致力白話譯述佛經的人士心存敬意!而我格外讚嘆的是印順法師──如果不是印順
法師畢生埋首於經論之中,深入淺出為眾生整理與厘清許多難解的佛教思想問題,我確
信以自己的根器,是絕對無能於古仙人道獲正確信解!印順法師為時代眾生所整理與釐
清的佛教思想問題非常多,在此只就他卓睿的中觀思想而論,因為這和古仙人道的內容
極有關連。
不過,眾所週知,對於印順法師,我尚有未能受教的部分。只是在此想重申:「即
使我對印順法師的部分看法不表讚同,但比起我讚同他的、和承受他澤蔭的,不讚同的
比例是微乎其微。」「雖然我在印順法師宏偉嚴密的思想體系中,針對部分微小的子題
稍有不同看法,但這只是出自個己有限的世俗知識所作的陳述,至於對或不對,我不會
堅持,同時嚴格的說,也不是我能知曉的。」
這就是說,李元松先生的學佛和後來創立現代禪,都是和印順法師的著作有關的:因為
認同而學佛,因為不認同而創立新型修煉團體。由於有這樣的因緣,也就注定了現代禪
其後與印順法師及其追隨者之間的論戰成為了必然。
有關現代禪對印順法師思想給予認同的部分,現代禪教團教研部主任溫金柯先生在
《繼承與批判印順法師的人間佛教思想──評性廣法師〈人間佛教禪法及其當代實踐〉
》一文中總結為九個方面:一,學佛以人間正行為本;二,揚棄鬼化、神化的佛教;三
,重視原始佛教;四,特重中觀思想;五,強調聞思慧的基礎地位;六,佛法是真俗無
礙的;七,融貫大小乘;八,強調僧俗平等;九,開展適應新時代的新方便。他說:
上述九項都關係到修學佛法的大方向,為印順法師所抉擇發揚、現代禪受其影響並
加以實踐的部分。此外,印順法師尚有許多佛法特見和風格,例如「不尚玄談」、「批
占卜算命非正命」、「視神通為美麗的歧途」、「重視個人戒行與僧團制度」、「專注
佛教根本思想的探索」、「尊重現代佛學研究」、「理性辯證佛法的風格」、「淡泊平
凡的生活態度」、「特重以法為師的精神」、「對三世因果的信忍」等等,亦全部為現
代禪所繼承。
由此可見,在上述諸多方面,現代禪與印順法師是沒有意見分歧的。由於本論旨在探討
問題的癥結,因此,對這些共同看法的是非曲直,我們不予討論。
那麼,現代禪對印順法師都質疑些什麼內容呢?
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臺灣世新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張嘉尹先生指出:
李元松認為,臺灣佛教的另一困境,是對於佛教修證原理與方法的無知。佛教的修證,
無論是阿含、般若還是禪、密、淨土,都是有系統、有次第的,而且是具體、明確的。
但是臺灣的佛教界,上焉者尚能遵循經教,教育學人;中焉者把心理學知識與勸人為善
的人乘佛教相結合,誤以為這就是修行;下焉者則強調靈異感應、健身養生、消災解厄
。因此,臺灣的佛教徒在修證道上找不到出路的困局,長期以來已形成一個不容輕忽的
普遍現象。在這一方面,對臺灣佛教最具影響力的印順法師,因有意無意地忽略了佛法
修證道的重要性,將志求解脫的壯志貶抑為「小乘急證精神的復活」,認為傳統漢傳佛
教中重視修證道的禪、密、淨土是偏離正道的佛法。不少佛教徒與佛學研究者均受其影
響,對禪宗、密教和淨土宗存有否定和排拒的心理。這種種因緣都使漢傳佛教的修證道
處於晦暗不明的狀態。
臺灣東吳大學中文博士、臺灣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張火慶先生認為:
印順法師的思想值得吾人繼續斟酌探討的,至少還有以下諸議題:(一)印順法師
提倡的「人間佛教」是否沒有內在的思想矛盾?或者,印順法師是否認為人間佛教思想
只是暫時性的「對治悉檀」,在他心目中另有比人間佛教思想更高的理想存在?(二)
印順法師提倡的「凡夫的菩薩行」符不符合大乘菩薩道之真意?(三)積極尋求親證空
性,是否可以視為「小乘急證精神之復活」?原始佛教急證的精神,是否一定是小乘?
(四)人間佛教所主張的「一旦證入初果,便將成為焦芽敗種,不可能生生世世常行菩
薩道」,這一觀點到底在整體佛教義理中是權說還是實說?(五)人間佛教雖高舉「自
為亦為他」是劣根雜行,凡夫菩薩理應有「但為他人,完全不為己」之崇高理想,但這
是否真能做到?如果做不到,則主張「先自淨其心,而後化人」究竟錯在哪裏?
對此,現代禪教團教研部主任溫金柯先生在《繼承與批判印順法師的人間佛教思想──
評性廣法師〈人間佛教禪法及其當代實踐〉》一文中將自身的立場總結為四個方面:一
,中觀不是第一義唯一的言詮方式;二,對禪、密、淨土持正面評價;三,對急證精神
的肯定;四,「法眼清淨的菩薩行」才是大乘菩薩道的真義。顯而易見,除了溫金柯先
生總結的上述四方面觀點之外,現代禪事實上還質疑印順法師所倡導的人間佛教思想的
合法性問題。因此,我們將著重探討現代禪對印順法師思想的五方面的質疑。
在探討相關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首先明確我們所運用的依據和方法,以避免落入
主觀判斷與片面理解的陷阱。
根據當今的社會共識,佛教問題首先是宗教問題。有關宗教問題,中國復旦大學哲
學系王雷泉教授提出了三個層圈和三王的主張。他在《第三隻眼看臺灣佛教》一文中說:
我們可以把衡量一個宗教的興衰定為三個指標:信仰素質、組織規模和文化品位。
就佛教在現代社會而言,即做到理性而不流於世俗,神聖而不流於迷信,使超越的宗教
理想能為大多數民眾接受認同,從而在社會和文化層面達到化世導俗的實踐目的。……
只有政治、宗教、學術三極的平衡,纔能保持整個社會的祥和穩定。只有信仰、社會、
文化三大層圈的協調,纔能使佛教得到健康發展。何謂邊緣,何謂核心?端在於我們從
哪個角度去看。最滑稽的事情,莫過於不安其位,成為無所憑依的邊緣人。須知:是法
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在《將終極託付交給歷史──兼評藍吉富〈二十世紀的中日佛教〉與〈中國佛教泛論〉
》一文中,他說:
孔子無法超越當時的政治權威,故留下一部《春秋》,把對人王的裁判,以「一字
寓褒貶」的春秋筆法載於史冊,交付後人評說。但即便在孔子成為「素王」之後,亂臣
賊子似乎也不見減少。因為能夠評說前人的「後人」,本身也仍然是在六道中輪迴的俗
人,更遑論「我死了以後,哪管他洪水滔天」的政治無賴!當無法對現實的世間進行裁
判,人們可以訴諸歷史的裁判。當歷史的裁判不起作用,或這種裁判本身有失公正時,
人們還可以訴諸出世間的宗教。「人王」之上有「素王」,「素王」之上有「法王」。
對佛教知識份子來說,這樣一種社會人生格局,使生活的意義有了層次感和縱深感。
對於王教授的這一理論模型,本人相當欣賞。然而遺憾的是,在信仰、社會和文化這三
大層圈當中,中國學術界長期以來所關注的往往只是宗教的社會和文化的層面,而對於
宗教本身的內在的層面則極少涉及。不管是不願談、不能談、無法談,還是其他的什麼
原因,這是二十世紀後期以來的中國學術界的現實。
根據我個人對佛法的體會,我認為,過去十多年有關現代禪的絕大多數教理論爭,
均與印順法師佛學思想的錯誤有關。有鑒於此,本人雖無意充當裁判,但是對其中所存
在的佛法義理問題卻不能熟視無睹,因為這是關係到佛教存亡和佛法修學者慧命的大問
題。此外,為了突出主題,在探討印順法師與現代禪之間所涉及的一些佛法問題時,我
們將主要依據佛法的實際而以現代禪對印順法師佛學思想的質疑為線索來探討,至於那
些人所共知的社會和文化方面的問題,我們則盡可能不予談論。基於這一考慮,我們將
不對各自的成就進行總結,而是努力將焦點放在相關問題的佛法揭示上,以便發現問題
、澄清問題並盡可能解決問題,從而為佛教在今後的健康發展貢獻出我個人力所能及的
一點力量。
w*****r
发帖数: 7106
2
俺觉得奇怪,一个专心修行的和尚,怎么会惹出这么多是是非非来?
谁知道内情的给八一八。

【在 w*****r 的大作中提到】
: 自 序
: ──寫於第一版向全球發行之際
: 龍樹大師在《中論·觀因緣品第一》中說:「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
: 因,是故知無生。」從佛法的勝義諦上說,一切法無生;不過,從世俗諦上說,則一切
: 法分明。凡事之興,必有因緣;本書之作,勢在必然。
: 十幾年前,我第一次接觸到印順法師的著作《般若經講記》。由於這部著作主要是
: 解釋《金剛經》的,而眾所週知的是,《金剛經》在中國佛教乃至民間皆有相當廣泛的
: 流傳,人們都認為《金剛經》的語言十分優美、思想非常深邃。然而無比遺憾,我對印
: 順法師的《般若經講記》讀之再三?始終感受不到佛法的氣息,所以就乾脆不看印順法
: 師的書了。幾年後,我意外地與大陸佛學家胡曉光先生相識,可謂一見如故,彼此就佛

S**U
发帖数: 7025
3
名满天下,谤亦随之。
想出名的,就攻击公认的大师,来抬高自己。
潜台词∶「看,我比大师还高明,牛吧!」

【在 w*****r 的大作中提到】
: 俺觉得奇怪,一个专心修行的和尚,怎么会惹出这么多是是非非来?
: 谁知道内情的给八一八。

w*****r
发帖数: 7106
4
俺觉得你和印顺比的确是青出于蓝。
印顺批遍天下,但起码他不封别人
的口,这方面你就牛多了。
这个贴删要不要删了,把你自己的
留下?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名满天下,谤亦随之。
: 想出名的,就攻击公认的大师,来抬高自己。
: 潜台词∶「看,我比大师还高明,牛吧!」

S**U
发帖数: 7025
5
删除水帖,本来就是版主责任之一。
读过站规嘛?

【在 w*****r 的大作中提到】
: 俺觉得你和印顺比的确是青出于蓝。
: 印顺批遍天下,但起码他不封别人
: 的口,这方面你就牛多了。
: 这个贴删要不要删了,把你自己的
: 留下?

r**m
发帖数: 1825
6
因为动了别人的奶酪。。。
后期伪佛教的吃饭家伙例如念佛往生什么的被人揭露不是佛法,
换了你是不是也要拼命?
=================================
原始佛教与大乘信仰的差异
http://www.dhamma.net.cn/books/yuanshifojiao_chayi.htm
钱财

原始佛教
1. 不接受、捉拿、使用或储存金钱(包括信用卡、邮拨账户、存款汇兑)、珠宝、古
董等。
2. 不许买卖、贸易、营利(包括以物易物和电子转帐)等。

大乘信仰
红包供养、慈善或环保劝募,贩卖灵骨塔、消灾牌位、吉祥物、往生被、金刚砂、天珠
、有机蔬菜、朝拜旅游、佛像、书籍、录音(影)带…等

史实或经律的差异
1. 南北传经、律(舍堕戒)中有明确规定,并视金钱如五欲之不清净。
2. 佛陀入灭后约 103 年,毘舍离城的跋耆族比丘们违背戒律,开始劝募并接受信众的
金钱供养。在第二结集中,早已被判定为非法非律。
3 . 后世伪造的经律提出各种取财的权宜方便,称之为开缘。

【在 w*****r 的大作中提到】
: 俺觉得奇怪,一个专心修行的和尚,怎么会惹出这么多是是非非来?
: 谁知道内情的给八一八。

r**m
发帖数: 1825
7
顺便说一句,我认识的几位汉传和尚都是百万身家。。

【在 r**m 的大作中提到】
: 因为动了别人的奶酪。。。
: 后期伪佛教的吃饭家伙例如念佛往生什么的被人揭露不是佛法,
: 换了你是不是也要拼命?
: =================================
: 原始佛教与大乘信仰的差异
: http://www.dhamma.net.cn/books/yuanshifojiao_chayi.htm
: 钱财
:
: 原始佛教
: 1. 不接受、捉拿、使用或储存金钱(包括信用卡、邮拨账户、存款汇兑)、珠宝、古

S**U
发帖数: 7025
8
Good point.

【在 r**m 的大作中提到】
: 因为动了别人的奶酪。。。
: 后期伪佛教的吃饭家伙例如念佛往生什么的被人揭露不是佛法,
: 换了你是不是也要拼命?
: =================================
: 原始佛教与大乘信仰的差异
: http://www.dhamma.net.cn/books/yuanshifojiao_chayi.htm
: 钱财
:
: 原始佛教
: 1. 不接受、捉拿、使用或储存金钱(包括信用卡、邮拨账户、存款汇兑)、珠宝、古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是不是天生不爱吃肉的人,前世跟佛教有关?恒毓教授: 印順法師的悲哀(五)
三乘菩提概說語音聯結恒毓教授: 印順法師的悲哀(四)
佛教科学论 索达吉堪布著 ZT.印順法師否定淨土法門(ZZ)
转佛教导航文: 魔王发恶誓派魔子魔孙混入僧团败坏佛法[合集] 佛法和佛教
恒毓教授: 印順法師的悲哀(七)一个建议:关于大小乘的问题,
恒毓教授: 印順法師的悲哀(六)妄自菲薄的说一点感想
恒毓教授: 印順法師的悲哀(二)印顺法师的悲哀 第六章 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的合法性问题
恒毓教授: 印順法師的悲哀(三)什么样的人是真正和佛法有缘的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法師话题: 印順话题: 佛教话题: 現代话题: 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