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 发帖数: 32122 | 1 粤语是汉语族群中的独立语言 (李敬忠 教授)
一、粤语的形成与百越民族的关系
人类社会中的任何一种语言,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同使用它的社会集团的历史形成和
发展过程,息息相关的。粤语也是如此。
粤语被认为是汉语的一种“方言”,它主要集中分布在广东省的中部、西部和南部,广
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南部,以及香港和澳门地区,人口大约有5000万。
在粤语区的周围,南边(从雷州半岛至海南岛)讲的是闽语南部方言;西边是壮语;北
边(韶关以北)是理瑶语和壮语(也杂有某些汉语方言);东边从惠州市至汕头市的沿
海地区也是闽语南部方言;东北边(梅县地区)讲客家话。简而言之,粤语区被闽语、
壮语、瑶语和客家话所包围。
那么,在这样众多的语言包围的情况下,粤语究竟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呢?据《治通鉴
》、《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大量的史籍记载,现在的粤语区,从周秦以前直至近代,都
是少数民族地区。因此,秦以前,把居住在现今两广地区的少数民族统称之为“蛮夷”
。春秋战国以后,又统称之为“百越”。一百多年前,顾炎武所著的《天下郡国利病书
》 103卷还清楚地记载,现在的广东省境内,东至龙门、博罗、潮州;南至化州、茂名
、电白;西至信宜、郁南、封开;北至乐昌、连县。这片60多个县的广大地区,分布着
1284座瑶山、壮寨。在该书105卷里,同样也清楚地记载,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
的苍梧、藤、容、岑溪、玉林、北流、陆川、博白、兴业等县,也还有瑶山、壮寨287
座。可见,尽管经过了两千多年的物换星移,历史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直到一
百多年前,还有众多的经过民族融合残留下来的瑶、壮民族生息在这块富绕的土地上。
今天,除了粤北、粤东的瑶、壮、畲几个民族聚居区外,在南部的阳春、信宜等地,也
还可以找到上述民族的踪影①。
语言的演变,尤其是从一种语言演变成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都是有一定的历史条件造
成的。粤语当然也是这样。
公元前三世纪,秦灭六国之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14年,派遣50万大军到岭南来“镇守
边疆”。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了征服南越国,又从巴蜀夜郎等地,强行征调了数以
十万计的兵丁,连同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归服的小国兵勇组成“楼船十万师”,从水陆
两路夹攻,从而陷广州,灭南越。
以后,历代王朝又不断地将各种重犯及持不同政见者流沛,加上中原商贾、冒险者和亡
命之徒,络绎不断地来到岭南。这些人到来之后,很少再回原地。他们带着中原和内地
各处不同的语言和习俗,以广州为大本营,以各州县城镇为据点,或因“戍边”聚群而
居,或由某种原因分散杂处。他们跟当地的“土著民族”风俗不同,言语不通。但为了
生存和发展,在经济上又不可能不相互往来,不互通有无。
这些“华夏人”与土著“蛮夷人”长期频繁交往的结果,使两种(或多种)语言慢慢变
为“混合语”,再由“混合语”发展演变成为既非原来的“华夏语”,亦非原来的“蛮
夷语”,但却吸收了这两种(或多种)语言的部分词汇和语法特点而形成一种新的语言
。这种语言经过民族融合后形成的新群体的长期使用而不断发展完善,成为现在粤语区
广大人民使用的共同语。
世界语言融合史告诉我们,由两种(或多种)语言融合成为新的第三种语言,必须要有
特定的历史条件。这就是,民族的大迁移(不一定是整体)使两种各有优势的语言发生
急激的大碰撞,在经济生活急需而彼此言语不通的情况下,双方为了交际而吸收对方的
语词逐渐形成“混合语”。以后,随着两个民族的融合,“混合语”作为一种“过渡性
”的语言,就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一种既吸收了原来两种语言的特点,但又与原来两种语
言有很大差别的新的语言。
粤语正是在秦汉两个王朝派遣大军征服南越为先导这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使数百万“
华夏人”陆续拥向岭南,与当地的土著民族相互交融而逐渐发展形成的。如果没有这样
的特定历史条件造成的民族大迁移,只单纯依靠在一般的历史条件下,语言之间的相互
影响,是不可能发展演变成为新的第三种语言的。
二、粤语同有关语言的比较
粤语是一种高度发达的语言。它不仅具有能够满足全社人们的一般生产,生活所必需的
交际用语,而且能够充分反映现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与当代人高度发展的思维.句话
,它的表达功能己达到当今人类语言所能达到的完美程度。
(一)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比较
结构的比较,还是可以看出它们之间是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问。如:
1.语音方面。
粤语至今还完整地保留有一套被称为“入声韵”的一p、-t、-1。,和一套被称为“
阳声韵”的一m、-n、-D。而普通话只保留了一n和一q。因此,现代粤语里有“入声
”,而普通话却没有“入声”了。
那么,粤语的“入声”从何而来?普通话没有“入声”是何道埋?我们不妨以《广韵》
底有何关系?
从上述对比例子,我们可以清楚番出,粤语的“人声”韵尾,与《广韵》Di代的中古汉
语是一脉相承的。它至今仍完整地保留着《广韵》时代中古汉语的“入声”韵尾,而普
通话经过千多年来的发展演变,“入声”韵尾已全部消失。由此可以证实,粤语眼古代
汉语及现代汉语普通话是有密切的渊源关系的。
2.词汇方面。
在现代粤语常用词汇里,有一小部分词,它们基本上仍保留着古汉语的用法。但在现代
仍保留和运用。例如:
这些单词在粤语里虽然数量不很多,但它们是常用词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
中有不少还可以派生新词。例如:
款——款式(样式),时款(潮流新样)
火农——火农饭(饭火农了),饭火肉,饭火番薯。
颈——颈巾(围巾).颈链(项链);颈泡(大脖子病);硬颈(倔挚);顶颈(顶嘴
)。
屈——屈气(憋气);屈质(局促,拥挤),屈尾十(绕口原地),屈头鸡(孵不出的
鸡,没出息)
镬——铁镬(铁锅);铝镬(铝锅)电炒镬(电炒锅)
3.语法方面。
粤语的基本语法结构眼现代汉语普通话大体相同。如构、词的基本格式比较一致。例如
:
牙齿(联合式);木棉(偏正式);失魂(动宾式);行开(动补式);心淡”(主谓
式——意刚“失去信心”)。
在基木句型方面,也都是按“主~谓~宾”这样的排列顺序构成。例如;
你食烟我饮茶佢(他)睇(看)报
“偏正式”的词语内部结构关系,修饰与被修饰的词素顺序正好与苦通话相反。如:
人客 菜干 鸡公 晨早 布碎 数尾
词汇方面,普通话里的“主谓结构”、“双宾结构”、“状谓结构”、“把+宾十动十
补结构”等,在粤语里,词序部相反。如:
粤语 普通话
多人/少人有所谓 人多/人少无所旧(主调结构)
挣得最多金牌 金牌拿/得最多(主调结构)
畀件衫我 给我一件衣服(双宾结构)
(二)与现代壮语的比较
粤语的形成跟“古百越语”本来就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尽管这种关系并不一定是发生
学的,然而,世界许多语言史实告诉我们,语言的相互影响,是可以使两种’长期相互
杂处、交往频繁的语言,产生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的。尤其是,假若这两种语言的
前身,其“母语?曾经发生过相互混合的阶段,然后才各沿着不同的道路继续发展、它
们的相同或相似之点就会更多一些。粤语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形成的。所以,它跟
现代壮语无论是语音、语法或词汇都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例如:
1语音方面。在所有被认为是汉语的几大方多中,粤语是唯~有长短元音r别的滋
目。这同壮语是~样的。如.
2语法方面。
(三)与现代瑶语的比较
前而说过,粤语地自古以来都是瑶、壮先民生息的地方,因此,在现代粤语里,同样沉
积”有古瑶语词汇的“底层”。例如:
......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粤语源出古华夏语(古汉语),所以,它限现代汉语
普通话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但是,由于它在形成和发展时过程中,曾跟古百越语
等发生过激烈的对撞并相互掺揉,语音、语法和词汇部受到极大的影响,从而,又逐渐
丧失了古华夏语的许多特点,并按照从古百越语里吸收进来逐渐形成的新特点、新的结
构规律不断向前发展,最后变成为一种既同现代汉语普通话有亲缘关系,却又同普通话
有千差万别的一种独立的语言。、。
三、粤语不是汉语方言——。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的许多语言学家,一直都把粤语看成是现代汉语的一种“方言”。
其实,粤语跟普通话无论是语音、语法或词汇,差别都非常之大,讲普通话的人对粤语
根本就听不懂,彼此不能对话。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那么,粤语是否已超出了“方言”的界限而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呢?
汉民族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它分布的范围之广也是世界少有的。由于种种历
史原因,汉族人除了多数操现代汉语普通话外,,有一部分人操另一种或几种语言是并
不奇怪的。
事实也是如此。由于前途的历史原因,造成了大批中原和北方的华夏人南迁五岭,并逐
渐与古百越人融合,从而使古华夏语与古百越语也逐渐融合而演变成为一种新的语言。
这种语言发展到今夭,它不但与承袭古华夏语的现代汉语普通话有了质的差别;而且也
与源出古百越语的现代壮语迥异。然而,操这种语言的人却仍然承认自己是汉人。这样
,汉民族除了讲汉语外,还有一部份人讲另一种或几种非汉语的语言,也是完全合乎清
理的。
粤语正是属于汉语以外的一种独立的语言。它虽然源出古汉语,但历史发展的结果,却
变为非现代汉语。这点,我们只要看看上述事实和下面的数据就可以明白。
为了准确了解粤语与汉语普通话语音和词汇的差异究竟有多大,我们做了几项详细的比
较统计工作。
是用叶苍岑主编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进行声、韵的相同率统计,结果全书二623个
常用字中,结果全书5623个常用字中,声,韵相同的只有1046字,点总数21.5%
二是用饶秉才等编著的《广州话方言词典》进行词义及用法相同率统计,结果全书5078
个词条中,词义和词的用法相同的只有 10 9 7个,占总数2 3.1%。
其中相同的(包括象广州话的“骨”普通话“骨头”;面~面条;蛋~鸡蛋;绸一绸子
等)只有14 3条,占总数 1. 78%。
桑席叶夫在《论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中给方言下的定义是:“方言—~是全民
语言的地方变本,是服务于全民境内一定部分的人民群众的话,有它自己大体说来和全
民语言~致式服从于高级形式一样”。上述三个数据充分说明,粤语己超出了“地方变
体”的范围,它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跟全民语言“不一致”已经超过“一致”。例如
:
1.语音方面。
讲普通话的人只能听懂粤语的约 5%(声、韵相同的语词),其余78. 5%听不懂。这
就说明根本无法通话。
2.词汇方面。
众所周知,词汇异同率是划分语言亲疏关系(包括亲属语言、非亲属语言、方言)的《
广州话•普通话口语词对译手册》计,则差异更是惊人,达到98.2%。
根据世界语言资料,包括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语言资料,词汇差异率超过50%则不能通
语跟普通话峋词汇差异率已大大超过了这个标准。
3.语法方面。
根据"方言的语法结构与全民大体一致辞"的标准来衡量,除了"主-谓-宾"这种基本句型
相同以外,在日常实际运用的口语中,"不一致"的多过"一致"的.
基于上述种种理由,我们认为,粤语不是汉语方言,而是汉语族群中的一种独立的语言
。它跟汉语语族其他语言的亲属关系应该如下:
汉语:北方方言 湘方言 赣方言 客家方言
吴语: 苏州方言 浙南方言
闽语: 闽北方言 闽南方言
粤语: 广州方言 平话方言 儋州方言 | y****3 发帖数: 796 | 2 这样的汉语分类法倒是第一次听说,以前都说汉语七大方言:官话,吴语,闽语,粤语
,湘语,赣语,客家话,为什么把后三者湘语,赣语,客家话归入第一大类,而把吴,
闽,粤单独归为一类?难道是因为湘语,赣语,客家话和官话的差别没有吴,闽,粤的
差别大?这个好像不能这样吧,吴闽粤和官话的差距再大,其词汇句法的底子还是汉语
方言。
另外,根据中国语言研究所的研究,和汉语普通话差距最大的(语法,发音,用词)方
言是吴语温州话。全国据说能听懂温州话的只有温州人,连同属吴语的上海人,苏州人
,台州人都听不懂温州话。
>>
汉语:北方方言 湘方言 赣方言 客家方言
吴语: 苏州方言 浙南方言
闽语: 闽北方言 闽南方言
粤语: 广州方言 平话方言 儋州方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