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 发帖数: 31659 | 1 音韵格律对不对,查参考书就知道了。
这是个客观的事儿。你讲什么清末翰林干嘛?
我说你是装13最高峰,你还不服,LoL |
|
x****u 发帖数: 44466 | 2 汉字的切音只能说明两个字同音或者同韵,信息不足以反推发音。日语的假名是严格按
照音韵关系排列的,可以准确得知中古日语读法。 |
|
h*******r 发帖数: 1083 | 3 中国人掌握汉语几千年了,结果科学的汉语音韵研究却要瑞典人高本汉开创。
会说方言没用,有时候对严谨的语言学研究反而有副作用。 |
|
p****t 发帖数: 11416 | 4 汉语的发音从来就没有停止变化,并不是近代推广国语/普通话,这些古诗词
的音韵才和创作时候不一样的
在我看来,方言发音能不能保存只对语言学有意义,对普通人没有特别大的
意义。原因无它,汉语书写的是表意文字 |
|
p****e 发帖数: 350 | 5 唐宋音的韵书存世吗?
历代汉朝代音韵有典籍如下:
[编辑本段]
隋代
《切韵》系韵书 隋代陆法言《切韵》是前代韵书的继承和总结,又是后世传统韵
书演变的基础,是韵书史上划时代的著述。原书没有流传下来。现在可以看到的只是敦
煌出土的唐人抄本《切韵》原书(传写本)的片断和一些增订本(见《切韵》音)。
[编辑本段]
唐代
《唐韵》 这是《切韵》的一个增修本。唐代孙勉作,时间约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
(732)之后。因为它定名为《唐韵》,曾献给朝廷,所以虽是私人著述,却带有官书性
质,比起较它早出的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还更著名。
[编辑本段]
宋代
《广韵》《集韵》《礼部韵略》等
全名《大宋重修广韵》,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陈彭年等人奉诏根据前代韵
书修订成的一部韵书。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官修的韵书。由于《广韵》继承了《切韵》
、《唐韵》的音系,是汉魏以来集大成的韵书,所以对研究古音有重要的作用。
《广韵》共5卷,计206韵,包括平声57韵(上平声28韵,下平声29韵),上声55韵,
去声60韵,入声34韵。每一个声调中的每一个韵部和其他声调中相应的韵部,有一定的
搭配关系。入声韵只和有 |
|
d*****u 发帖数: 17243 | 6 感觉你那种划分有点刻意割裂南北啊
例如中原官话到江淮官话是渐变的
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的音韵非常接近,
有些保留入声的西南官话完全符合江淮官话的定义,只是调值是西南式的 |
|
|
s*****e 发帖数: 1090 | 8 晕,不知道这个中古音韵有多准。我乍一听还以为在用我老家的话在读。太像了,估计
读音相同,相
近的没有9成也有8成。
我用粤语读了一遍,相差还是蛮大的。感觉粤语比较脆,我老家话读起来比较沉稳。
因为崖山,伶仃洋就在我家边上,我现在非常怀疑我老家话很接近宋朝灭忙时南下的汉
人所说的话。
客家话和闽南语估计也跟这个中古汉语很接近。粤语可能远一点。 |
|
d*****u 发帖数: 17243 | 9 还有一种可能是词汇扩散的作用
就是某强势方言遇到k-类音节有很多颚化,
这种习气被传播到其他方言,人们为了模仿该口音也乱颚化开了
但是由于不懂音韵所以用在了许多错误的字上
所谓矫枉过正
随着强势方言的迁移,这种作用也可能循环往复 |
|
a*****a 发帖数: 112 | 10 你所谓“最基本的逻辑”,不就是你个人的主观臆想吗?何况你哪有逻辑可言。“兑”
“说”根本就不是同义。“说”更有解释述说的意思,由“兑”而来,因为解释述说,
可以达到使人心悦诚服(即“兑”)的效果。两字渊源相通,字义相联,时常通假,渐
而喜悦的意思,便以“说”为正字了。后来这个意思又写做“悦”。说悦乃古今字,所
以《说文》无悦字。
这个解释不是我发明的,而是古往今来多少学问家研究的共识。除了自作聪明、信口开
河,你的根据又在哪里?还胡扯什么音韵。甲骨文时候以至孔子年代的发音,你如何就
能确定?这种很大程度上基于推想猜测、经常众说纷纭的东西,就把两千年的学术传统
轻易推翻了? |
|
d*****u 发帖数: 17243 | 11 古代的汉语方言(宋以前),恐怕找不出来没有入声的
元代的“中原音韵”(实际主要是北京音系)就没有入声了 |
|
S*******C 发帖数: 7325 | 12 ☆─────────────────────────────────────☆
truth (民主·枫林·桃园·红卫) 于 (Tue Mar 30 22:06:35 2010, 美东) 提到:
2006年10月26日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侯杨方
在整个20世纪前半期,中国最为流行的词语之一就是 “四万万同胞”或“四万万
五千万同胞”,这是当时人们对中国人口数量的一个宽泛的共识。孙中山认为,当时的
中国人口有四万万,并且认为人口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主管人口统计的民国内政部一
度甚至连中国人口究竟是四万万还是三万万,是增还是减也不能确定。1949年9月,毛
泽东在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开幕辞中称,中国的人口总数为4.75亿。当1953
年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公布后,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普查的结果证明了毛泽东发言中
宣布的全国人口数字是错误的。1953年中国大陆人口已经超过了5.8亿,如包括海外的
华侨、留学生、驻外人员及台湾省的人口,全国人口已经达到了6亿。另外根据公安部
门的统计,1949年仅中国大陆的人口已经达到了5.4亿,几乎比当时宣布的人口总数多
出了七千万人... 阅读全帖 |
|
S*******C 发帖数: 7325 | 13 ☆─────────────────────────────────────☆
cynic (cynic@mitbbs 1998->2010->?) 于 (Sat Apr 10 01:04:30 2010,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dragoncity (dragoncit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史海:民国初年有哪种方言只“差一票”成为国语? 文摘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9 23:17:17 2010, 美东)
文章摘自《文摘报》 作者:徐贵祥
核心提示:国音统一会议由于争吵激烈,会议的议长吴敬恒在4月22日辞职,接任的王
照也请了病假,临时由直隶的王璞主持会议。会议过程中,对有争议的字音,以多数票
决定“国音”,所以说在审定的这么多汉字中,也许有一些是“差一票”通过的,但不
存在某一个方言整体差一票被定为国语的情形。整体来说,最后的结果还是以北京语音
为“基础”,同时吸收其他方言的语音特点,如区分尖团音和保留入声,后人称之为“
老国音”。
坊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当年辛亥革命成功民国建立之初,粤语一票之差成为国
语(... 阅读全帖 |
|
S*******C 发帖数: 7325 | 14 ☆─────────────────────────────────────☆
aptget (apt) 于 (Tue Jul 27 23:27:24 2010, 美东) 提到:
二楼
☆─────────────────────────────────────☆
aptget (apt) 于 (Tue Jul 27 23:39:10 2010, 美东) 提到:
黄的是通用语,绿的也是汉语,其他颜色的不是
修改了一下的新版本:
http://tinyurl.com/23d42vv
附件里是老版本:
☆─────────────────────────────────────☆
daigaku (๑۩۞۩๑) 于 (Wed Jul 28 00:01:09 2010, 美东) 提到:
你那个“北语”是从哪冒出来的啊
☆─────────────────────────────────────☆
aptget (apt) 于 (Wed Jul 28 00:08:33 2010, 美东) 提到... 阅读全帖 |
|
S*******C 发帖数: 7325 | 15 ☆─────────────────────────────────────☆
aptget (apt) 于 (Sun Aug 1 23:28:48 2010, 美东) 提到:
我前不久贴出了别人用中古拟音念唐诗的视频。虽然这里的一些北方人表示质疑,但是
中古汉语的发音和后来它在各地发生的变化过程都是比较清楚的。
相比之下,语言学家对上古语音的还原就存在非常大的分歧了,连界定什么是上古汉语
都有分歧。(一般来说,上古汉语是那些秦前后书面语可以对照的口语。)现在比较主
流的几种方案都通过汉藏语系内部的横向比较,外加对汉字声部的推理,还有侗台语系
和其他语言的音译文,得出一些难以置信的结论,比如:
- 上古有复辅音,也就是kl gl bl hm hr这种重声母开头的发音
- 承上,上古有一字对多音节现象,有称“角落”原本是“角”一个字的发音
- 上古无声调,但有类似侗台语的紧喉音和s韵尾之类
各人觉得,上古时代中国境内的语言情况一定非常复杂。后来周朝的“雅言”口语,估
计也早不是什么纯汉藏语系语言了,而是一种以商代某汉藏语系语言为主体底层的混合
语。它一定吸收了大量的各种其他语...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261 | 16 诗经不易,摘抄来的字句要拼成完整的诗而且要符合音韵。 诗经的诗有严格的格式,
不是打油诗。 |
|
|
c*****h 发帖数: 14923 | 18 你太搞笑了,粤语本来就是中古汉语的一个分支阿。
它和闽语保留中古汉语音调音韵最全了。 |
|
v*****s 发帖数: 20290 | 19 国家图书馆珍藏的《国语周刊》第133、134期(1934年4月14日、21日)连载了语言学
家黎锦熙的文章《民二读音统一大会始末记》,详细介绍了民国二年制定国音和注音字
母的过程。黎锦熙本人没有参加会议,但是与当时的许多与会者熟识,所以这篇文章内
容翔实生动,真实地再现了会议的经过。
1912年(民国元年)12月由蔡元培任总长的教育部成立读音统一会筹备处,由吴敬恒(
稚晖)任主任,并制定读音统一会章程8条。规定读音统一会的职责是为审定每一个字
的标准读音,称为“国音”。每个字的音素定下来之后,还要制定相应的字母来代表每
一个音素。读音统一会员,由教育部延聘若干人;各省推举2人,由行政长官推举;蒙
藏各1人,由在京蒙藏机关选派。此外华侨代表1人。会员的资格有一定的要求,必须具
备下列四条之一:1、精通音韵;2、深通《小学》(古时称“文字学”为“小学”);3
、通一种或两种以上外语;4、谙多种方言。最后确定下来的成员一共80人,其中由教
育部任命的有50人左右,其余为各省推举。虽然说各省最多推举2人,但是在教育部任
命的会员当中以江浙为主,结果来自江苏的会员有17人,浙江9人,直隶7人,此... 阅读全帖 |
|
g******2 发帖数: 241 | 20 百度了下普通话、粤语、客家话。五胡乱华、元朝、清朝都对北方方言产生了很大影响
,形成了今天的普通话。而晋朝逃到建康,所以建康话最接近五胡乱华前的标准语——
洛阳话。隋唐以此著书《切韵》《唐韵》为官话,长安话成为日本汉音来源。元朝使用
大都话作为《中原音韵》,为蒙古式汉语。清朝、民国、红朝都采用北京话做标准音。
而粤语沿袭自上古汉语,客家话沿袭自中古汉语。 |
|
s*******e 发帖数: 272 | 21 转贴这篇狗到的文章是为了回应:“看起来中华文明真的是起源于苏美尔文明” 一文。
C. J. Ball 的《汉语与苏美尔语》是“中华文明西来说”重要文献。“中华文明西来
说”确实不令人信服,实质上已经被放弃,只有学术史上的意义了。如果想要重新提出
,需要有新的材料支持。仅仅把旧的资料翻出来是远远不够的。
下面的文章算是讨论学术观点背后的社会心理问题。但是对“中华文明西来说”有比较
好的总结。
中国文明西来说的流播与文明的自我认同
2011-02-09 13:51 白钢 来源: 四月网
核心提示:中国文明西来说就其所依凭之语言、器物、文化证据言,以今日之学术视之
,根基虚浮而多臆想凿空之论,本不足待言,唯其于中国近代思想史所产生之影响及其
折射之文明认同意识,颇有可道者。本文试图稍稍勾勒其生成流播之轨辙,进而讨论其
与文明认同特别是中国文明自我认同之关联。
中国文明西来说,并非某种孤立的有关文明发生-流播的表述,而是整体性的世界文明
一元论之分支。这种一元论就其实质而言,是将某一系列特殊的文明属性上升为普遍的
人类共同文明经验的冲动,是具有高度自信的特殊文明体将自我意识外化为它者并构成
一... 阅读全帖 |
|
R*******a 发帖数: 2463 | 22 六书里面,象形只是六种造字法里用的最少的一种
从字体源流看,甲骨金石大篆的沿流衍变很严格,春秋战国时,基本上一个字的写法是
秦齐燕楚一样的
秦始皇所谓的书同文,并不是规定字怎么写,而是相当于在茴的六种写法里指定一种为
通用,废除其余五种(其余五种都是茴,只不过用的是不同的表意假借造字法)
不仅如此,上古语音的地域差别性也比我们猜想的小的多。据现在的研究,诗经是严格
合律的,也就是说上古人读诗经是非常顺口押韵的。诗经的风,本来就是各地歌谣,大
雅小雅里的诗作时间跨度相当大,但在先秦能做到广泛诵读,可见当时的语言从文法到
音韵的统一程度是惊人的。 |
|
w***u 发帖数: 17713 | 23 粤语含有比较多的中古残余,这是事实。
但粤语最引以为傲的证明自己中古残余多的特点----完整的入声,恰好和上古音一个特
点有冲突,那时还没进化出声调来,起码没有严格的调,这个我们当代汉语的最显著特
点。而且现代粤语还是少了浊声。
就说平水韵中原音韵吧,你们谁说的话一东二冬分得清? |
|
w****j 发帖数: 5581 | 24 清学术发展确实没大成就,主流清学术史的观点是这和清政府专制文化政策是密切相连
的,我基本也认同这个结论,不过说儒学的历史在进入清朝以后没有发展就不对了。清
学术发展的大致脉络是这样的:康熙到乾隆官方学说还是提倡宋明理学的,但自清初顾
炎武黄宗羲开始,出于亡国之痛后的反思,就对理学进行深刻批判,并带动学术主流思
想朝离开理学的方向发展,提倡务实,反对空谈。既然是反思,自然要清理以前的学术
积累,有所谓正本清源,但这些梳理的工作量是巨大的,这两位是开路先锋,后来者还
很多呢。然后,随着清朝统治巩固,经济恢复,民族矛盾减弱,反满的情绪渐渐平息,
知识界接受了清统治者的正统地位。学术上则沿着顾炎武的路子向汉学发展。以阎若璩
,毛奇龄,胡渭,万斯同,顾祖禹等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形成了清早期的学术特征:强
调读书,反对空谈。颇具怀疑精神,考证方法日趋精密。例如阎若璩,胡渭推翻古文尚
书,姚际恒做 古今伪书考,对梳理学术史贡献很大,注重考据其实是史学走向近现代
的关键之处。古典时期的历史学家,东西方都一样对事实的精确性缺乏概念,常常为了
宣传自己的理念而篡改历史。辨伪这条路,到崔东壁算是达到这方面的顶... 阅读全帖 |
|
J*******l 发帖数: 133 | 25 中国的历史,就是文明不断被摧毁与重建的历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但秦朝仅仅存在了15年就灭亡了。经过一番楚
汉相争之后,刘邦建立了汉朝。两汉一共长达400多年,如此长时间的稳定的统一王朝
,为中国人(或华夏人、汉人)这个群体的融合提供了条件。于是,汉民族以及相对统
一的汉语形成。
中国境内虽然方言众多,但自周朝以来,就有一种主导的语言。周秦时,这种主导
语言叫做“雅言”。西汉时期则称作“通语”。西汉的首都在关中,也就是现在的西安
一带,所以西汉通语应该是继承自周秦雅言的关中话。到东汉则迁都至现在的洛阳一带
,当时的“洛语”则上升为了官话。魏晋继承东汉则不用多言。
西晋末年,匈奴等五胡在晋室内乱之时攻陷洛阳,史称“永嘉之乱”或“五胡乱华
”。“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中原汉人纷纷南渡,越过淮河或更越
过长江。这些侨民主要落户在了现在的江苏、安徽、浙江等省,晋室也迁至现在的南京
。这些中原士族同时也把洛音也带到了江淮一带,与当地土著的吴语产生交融。而此时
的中国北方则是一片种族混乱屠杀的状况直至最终形成汉胡混血政权。中国就这样一分
为二,形成了长达近3...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80 | 26 反满也不能这么反。再悲愤也不能没有根据的胡说八道。这文章里的硬伤太多,有一点
音韵知识的人都能看出来。特别是这个时代,什么东西一google就全知道了。
利玛窦是用拼音记录过当时的语音,他的书叫西字奇迹。里面用ch, ch', x来表示“卷
舌音”,用c, c', s来表示“平舌音”。 |
|
c********c 发帖数: 80 | 27 入声的消失和满族、满语没关系。早在元代的韵书《中原音韵》中就把入声排入平上入
三声。 |
|
c*c 发帖数: 2397 | 28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34616/note/208286045/
陈寅恪:论韩愈
2012-04-05 01:33:42
论韩愈
陈寅恪
古今论韩愈者众矣,誉之者固多,而讥之者亦不少。讥之者之言则昌黎所谓“蚍蜉
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者(昌黎集五调张籍诗),不待赘辩,即誉之者亦未中肯綮。今
出新意,仿僧徒诠释佛经之体,分为六门,以证明昌黎在唐代文化史上之特殊地位。至
昌黎之诗文为世所习诵,故略举一二,藉以见例,无取详备也。
一曰:建立道统,证明传授之渊源。
华夏学术最重传授渊源,盖非此不足以征信于人,观两汉经学传授之记载,即可知
也。南北朝之旧禅学已采用阿育王经传等书,伪作付法藏因缘传,已证明其学说之传授
。至唐代之新禅宗,特标教外别传之旨,以自矜异,故尤不得不建立一新道统,证明其
渊源之所从来,以压倒同时之旧学派,此点关系吾国之佛教史,人所共知,又其事不在
本文范围,是以亦可不必涉及,唯就退之有关者略言之。
昌黎集一一原道略云:
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
,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 阅读全帖 |
|
h*****5 发帖数: 566 | 29 古代的爱尔兰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著作家以及教会的神甫们,关于爱尔兰都讲述得很少。
但是还存在着相当丰富的地方文献,虽然在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时有许多爱尔兰的手稿
已经毁于战火。这些文献包括短诗、文法、辞典、年表和其他历史著作以及法律汇编。
不过,除去极少数的例外,所有这些至少包括了八世纪至十七世纪这一时期的文献,都
只是手写本。用爱尔兰语出版书籍是不久以前才开始的,恰好是在这种语言已开始消亡
的时候。因此,原有的丰富材料只有极小的一部分可以被利用。
在年表中最重要的是“提格尔纳赫神甫年表”(该神甫于1088年去世),“奥尔斯脱年
表”,特别是“四教长年表”。“四教长年表”是1632—1636年圣芳济派教士迈克尔·
奥克莱里领导其他三个seanchaidhes(编年史家)在多尼果耳修道院编成的,他们所根
据的材料现在几乎已经完全散失。这部带有批注并附有英译文的年表是奥顿诺凡于1856
年据现在还保存着的多尼果耳修道院原手稿出版的。[注:由约翰·奥顿诺凡博士出版
并附有英译文的“四教长编爱尔兰王国年表”七卷集,1856年都柏林第2版四开本(《
Annala Rioghachta Eirea... 阅读全帖 |
|
h*****5 发帖数: 566 | 30 少为人知的中国古代蔬菜-瓠、葵、薤 — 瓠
瓠,葫芦科(Cucurbitaceae)葫芦属中的栽培种,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学名
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Standl.(syn.L.leucantha Rusby),别名瓠子、扁蒲、
蒲瓜。染色体数2n=2x=22。每100g嫩果含水分95g左右、蛋白质约0.6g、脂肪0.1g及碳
水化合物3.1g,还含有其他矿物质及维生素等。在亚洲热带和非洲热带地区多食用嫩果
。成熟果作容器西非以嫩苗和嫩叶作菜。用作嫁接西瓜的砧木防西瓜枯萎病。植物学性
状:浅根系,侧根较发达,主要分布在表土20cm内,根的再生力弱。茎蔓生,中空,上
被白色茸毛,蔓长3-4m以上。卷须分叉。分枝力强,茎节易生不定根。单叶互生,心脏
形或肾脏形浅裂,叶缘有尖齿,叶柄长,顶端具腺体两枚,被茸毛。雌雄异花同株,单
花腋生,偶有两性花。雌雄花萼片和花瓣各5,被柔毛。雄花,雄蕊3,花药合生成头状
;雌花花柱短,柱头3,膨大,2裂,子房下位。瓠果,扁圆,长圆或有束腰等形状嫩果
绿色。果肉白色肉质,胎座发达。老熟果肉变干,外皮坚硬,黄褐色,茸毛逐渐消失...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3875 | 31 摘一段扯到近代史的供大家观赏。
心思不慎细密的我,对于翻阅资料这种事最感头疼,天一阁的几天让我到现在都对故
纸堆有恐惧症,不过当我在资料中排查信件、电报时,有一小捆的资料分外刺眼,尽管
这捆资料也是塑料带扎起来,但信封与信封之间贴合的甚紧,薄薄两三厘米厚的资料中
估计叠了十几封信件,像是有大半个世纪没有被分开了,如果没估计错,这打资料在博
物馆收集以前,原本就被前一个主人完整的收纳归拢了。最外面的一封还是国际信件,
用花体的英文书法写就,其中的收件人让我眼睛一亮:“Sun Yat Sen”,不就是粤语
的孙逸仙嘛,孙中山用英语写就的书信和书籍都自署“Sun Yat Sen”,国际上的朋友
也以这个拼音称呼中山先生。
小心翼翼的解开塑料带,把这封信剥离出来,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真实发生,
安静的小房子里我还能听到旧纸张里粗制纤维断裂的声音,可见这封信件的久远。信封
不像现在用的侧面开封,而是背面的大翻折,打开时又听见一阵细微的脆纸崩裂声,听
着揪心,手难免发抖。
小刘觉察到我停下来,就跨过两摞他遴选掉的资料,凑到我跟前,抓住我拿着信
封的手,把里面的信纸慢慢抽出。三折的信纸在当他打开第一...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3875 | 32 摘一段扯到近代史的供大家观赏。
心思不慎细密的我,对于翻阅资料这种事最感头疼,天一阁的几天让我到现在都对故
纸堆有恐惧症,不过当我在资料中排查信件、电报时,有一小捆的资料分外刺眼,尽管
这捆资料也是塑料带扎起来,但信封与信封之间贴合的甚紧,薄薄两三厘米厚的资料中
估计叠了十几封信件,像是有大半个世纪没有被分开了,如果没估计错,这打资料在博
物馆收集以前,原本就被前一个主人完整的收纳归拢了。最外面的一封还是国际信件,
用花体的英文书法写就,其中的收件人让我眼睛一亮:“Sun Yat Sen”,不就是粤语
的孙逸仙嘛,孙中山用英语写就的书信和书籍都自署“Sun Yat Sen”,国际上的朋友
也以这个拼音称呼中山先生。
小心翼翼的解开塑料带,把这封信剥离出来,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真实发生,
安静的小房子里我还能听到旧纸张里粗制纤维断裂的声音,可见这封信件的久远。信封
不像现在用的侧面开封,而是背面的大翻折,打开时又听见一阵细微的脆纸崩裂声,听
着揪心,手难免发抖。
小刘觉察到我停下来,就跨过两摞他遴选掉的资料,凑到我跟前,抓住我拿着信
封的手,把里面的信纸慢慢抽出。三折的信纸在当他打开第一... 阅读全帖 |
|
w***u 发帖数: 17713 | 33 罗杰瑞(Jerry Norman)2012年7月7日去世。赵元任弟子,曾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台
湾中研院语言研究所和中科院民族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继李方桂后任华盛顿大学亚洲
语言系主任。主要从事闽方言、满族语研究,是高本汉之后对汉语方言语音层次划分有
影响的音韵学者。在此谨表哀悼。
他从对闽语的研究出发,对语言(或者说方言)的划分,提出自己的看法:摆脱切韵和
方言调查字表的束缚,注重方言俗语常用字的发音,而非韵书字典,取白读而非文读音。
大家可以对照一下他提出的著名的10条标准:
1. “他”;
2. “的”(表所有);
3. “不”;
4. 动物性别是否前置,如“母鸡”;
5. 是否只有平声分阴阳;
6. 古舌根音在i前是否腭化;
7. “站”;
8. “走”;
9. “儿子”;
10.“房子”。 |
|
w***u 发帖数: 17713 | 34 未来研究历史的,看到大量2012年11月的证据都指向习近平当选总书记,提出习近平当
总书记的假说,某日扫描买买提军版帖子,发现有名为海打油发的“祝贺薄熙来当选总
书记”一帖,大吃一惊,历史重写。
在现有的浩如烟海的韵书和诗词前面,还有不厌其烦的计算机,加上方言调查,隋以后
的通用汉语语音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了,更别说要给这个带个伪科学的帽子。其实历史
语音学在语言学里也不是啥重要分支,中古及以后的音韵最多的活就是修修补补,热门
而且地基很成问题的方向倒是很多。 |
|
R*******a 发帖数: 2463 | 35 民国时的黄侃,音韵极精。同时代人称发孔老二于地下,黄可与之应答如流。
个人觉得粤语保存了很大一部分由晋至唐的汉语读音。如果用粤语诵读那个时间段的诗
歌,感觉很明显,大家的诗作用粤语读确实朗朗上口,让人口齿流香。 |
|
R*******a 发帖数: 2463 | 36 粤语完整的保留了平上去入,而且平音中分阴平阳平,上分阴上阳上,去和入也一样,
其余的方言都没有这样完整的。
粤语肯定是接近唐音的一种 analog,至于上推至晋,有人说客家话更接近,但起码粤
语也保留了相当一部分。
可以举个例子。 古人讲田园诗人,首推孟浩然,其次是王维。如今直接就把王维排第
一了,这是不对的。用粤语读两者的诗歌,你会发现孟的诗仿若天籁,音韵极其优美,
王的就不及。在这点上能和孟的诗歌相媲美的,只有曹植。 |
|
R*******a 发帖数: 2463 | 37 没你这么专业。
可惜国内懂这行的人都死绝了,搞格律音韵的王力生前也没正面回答过这个问题,可能
是怕引起地域纠纷吧,我自己也是猜测。不过闽南语实在难听,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也应该
取消考察资格。
聽感來檢驗。即使看韻母,有些元音出現高化現象,而系統性的高化並不影響聽感。所
以說粵方言的音韻體系與中古音對應較好尚可,但要說那就是古音恐怕有失偏頗吧。 |
|
d*****u 发帖数: 17243 | 38 转载郑张尚芳的文章
1991年,我的《越人歌的解读》以英文发表于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东方语言学报
》(CLOA)22卷2号,后来经孙琳、石锋翻译成汉语发表于《语言研究论丛》(语文出版
社1997)。我把汉字依古音用侗台语里文字形式较古的泰文为主进行译解,分原文为五
句 (左栏为原文,右为泰文译意):
滥兮抃草滥 夜晚哎、欢乐相会的夜晚,
予昌枑泽、予昌州 我好害羞,我善摇船,
州{飠甚} 州焉乎、秦胥胥 摇船渡越、摇船悠悠啊,高兴喜欢!
缦予乎、昭澶秦踰 鄙陋的我啊、王子殿下竟高兴结识,
渗惿随河湖 隐藏心里在不断思恋哪!
这个译解用的是我的古音拟音系统,所对泰文是个内部统一的音韵系统,对音条例
很规则,只在个别音类出现变异的例子才引证同语族语言中同样变异的语例。对原译四
层意思尤其是“蒙羞被好”、“心幾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自羞鄙陋而王子不以此见
绝)的感激之情都有了相对应的交代。(只有“山有木兮木有枝”一句当是楚国译人为满
足楚辞韵例凑足六句而添加的衬韵句,以“枝”谐“知”而已,故泉井氏、韦氏也都没
有把此句考虑在内)。我的...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1589 | 39 基本上都无需讨论,这么些个破事古往今来都说透
还是多挖音韵,训诂,文字,鼎彝,金石,器物之类的,有很大空间 |
|
w***u 发帖数: 17713 | 40 老印在逻辑和音韵上在汉之后对我们的提高还是很有帮助的。 |
|
m***n 发帖数: 12188 | 41 当然不是。
汉语的古代发音的文字记录,是所有语言里面最丰富的。
切韵,广韵,唐朝江南方言和长安方言的区别都能看明白。后来的中原音韵,河洛正音
,洪武正韵。
最近的普通话是按照《康熙字典》发音为准。
再往前(汉代和以前),就需要仔细推敲了。 |
|
z****e 发帖数: 54598 | 42 闽语[编辑]
闽语,在福建、台湾、广东东部及西南部、海南、广西东南部、浙江东南部等地以及东
南亚的一些国家使用。由于闽语的内部分歧比较大,通常分为闽北语(以建瓯话为代表
)、闽东语(以福州话为代表)、莆仙话、闽中话、和闽南语(以闽台片之厦门话与台
湾通行腔为代表;潮汕话均属于闽南语系分支)。海南话和雷州话属于琼文区。闽语是
所有地方语言中唯一不完全与中古汉语韵书存在直接对应的语系。闽语语系中影响力最
大的是闽北语和闽南语。闽语的主要语音特征包括:古浊声母多数读为不送气清音;声
母“知”组读同“端”组;部分的“匣”母读同“群”母;轻重唇不分(没有f-、v-等
声母);连读变调较为发达,部分地区有其他连读变音现象;文白异读非常丰富,文读
与白读有体系性的差别。闽语受到历史上不同时期古汉语音韵的反复多次重叠。其中闽
语被学术界认为是最接近上古汉语的现代语言体系。使用闽语的人口大约为汉语人口总
数的4.5%。
闽语是所有地方语言中唯一不完全与中古汉语韵书存在直接对应的语系。 |
|
a*******s 发帖数: 117 | 43 应该看看福建龙岩的连城县。
有趣的地方,有不少语言学家扎根于此搞研究。
人口40万左右有15种以上无法相互交流的方言。
引自:严修鸿 《中国语文研究》2002年2期, “一种罕见的鼻音韵尾增生现象”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e1HSE_uQs7h4fXhGGgaG6mHLF6n9xb8
小小县城之内交流只能用普通话,因为各自方言听不懂。
引自: 我大学舍友,连城人,呵呵。
——————————————————————————————————————
————————————————————————————————
汉语方言学是我大学里上过最有趣的课。 对老师刘镇发也是崇拜不已。此人操多种方
言。生物WSN转过来的,有理学跟语言学两个博士学位。 哈哈
姓名:刘镇发
出生年月:祖籍广东惠阳淡水,1957年4月出生于香港。
学历:早年研习生物学,香港中文大学理学士、硕士,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科学博士。曾
在德国、台湾、香港从事生命科学研究。1994年10月起改习语言学,在香港理工大学获
得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等学位资格。
职称:教授
职务:现为全国方言学会、... 阅读全帖 |
|
l******s 发帖数: 3045 | 44 查了一下,第一个视频里读将进酒的是严实,现在复旦大学跟着李辉作人类学研究的博
士后,清华本科生物,在德国取得博士学位。李辉搞的家谱和y染色体对比的研究应该
对他是小儿科,而能把语言音韵研究得如此透彻还真是让人惊奇。
下面是严实的有关Y染色体和人类族群研究的科普小视频,言简意赅,值得一看。 |
|
c********c 发帖数: 80 | 45 音韵的东西确实是个有意思(虽然几乎每用)的东西,不过这样念出来放在youtube上
就有点哗众取宠的嫌疑。
找个老外,给他一本汉语拼音的教材(没磁带),然后让他念一段注音的报纸,结果肯
定很走样,听着也别扭。而音韵学的最高成果,离这个程度也还十万八千里呢。
倒不如为不了解的人科普以下古音古韵怎么考证,我觉得有意义多了。 |
|
m***n 发帖数: 12188 | 46 除非是特别欣赏诗歌之类有音韵美的文字,我读中文根本不会在脑子里面发音。
难道你都是用声音默读的?
别说中文,就是英语,要想读得快,都不能默读声音的啊,所有教你快速阅读的书都这
么说。要是默读声音,一年你能看几本书啊。
当然,精读英语,学习新语言,或者一些非常难懂的内容,就需要默读了。 |
|
m***n 发帖数: 12188 | 47 除非是特别欣赏诗歌之类有音韵美的文字,我读中文根本不会在脑子里面发音。
难道你都是用声音默读的?
别说中文,就是英语,要想读得快,都不能默读声音的啊,所有教你快速阅读的书都这
么说。要是默读声音,一年你能看几本书啊。
当然,精读英语,学习新语言,或者一些非常难懂的内容,就需要默读了。 |
|
h**z 发帖数: 9751 | 48 就算是换人了,到明朝宋濂跟据河洛话出版了大明朝的官方音韵,印发全国教书先生,
都得照着读。
现在人把古代王朝想的太没水平了也。连个发音都校不准的话搞个p大一统王朝,笑话
。当然不读书的人可以说各种鸟语。但去考进士的,能在殿前说鸟语?写字说普通话这
都是读书人的看家本领。 |
|
c********c 发帖数: 80 | 49 以前还是好学青年的时候看过点这方面的东西,不过现在书都在国内,所以全凭记忆印
象写。
中国古代的数学其实没有想的那样不堪,我感觉初中以内的数学古代都算不上什么了不
起的高科技。可能是因为我们计数方式比较方便,所以数值计算技术很发达。反过来可
以想象,如果用的是罗马数字一样的计数方式,进行基本的四则运算都会极不方便。
我们使用小数比较早,对于各种问题大多是数值方法的思路。古人会解高次方程,线性
方程组这类的问题。我的记忆是他们对于高次方程的负根是不要的,因为很多时候对负
根没法做出物理解释。因为没想过要把根用解析式表达出来,所以虚数这种概念是产生
不了的。同样地,因为偏好数值方法,对于无理数什么的大概也不是很在意。
线性代数这方面古人有高斯消元这类的方法。他们这方面是基于对线性代数组的数值解
法开展的。没有把矩阵,行列式什么的当成独立的对象来研究。
三角貌似是古代数学的一个弱项。貌似只有些不系统的近似公式。后来的三角完全是引
进的,好像清史稿最初还抄进去了很多三角函数表,估计是被当成高科技了。
我们的数学传统直到清朝也还是有人学习的。不过当时的算学家梅文鼎、李善兰什么的
虽然能认识到西方...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50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535383/
里面内容很新,甚至有前年刚刚发生过的粤语保卫战。
作者简介
市川勘(ICHIKAWAKAN),1993年毕业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文学研究科,获该校文
学博士学位。曾任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文学部讲师,日本北陆大学外国语学部讲师、教授
。现任日本北陆大学教育能力开发中心教授,北陆大学孔子学院院长。专攻中国古典文
学、中国语学,著有《韩愈研究新论》(台湾文津出版社,2004年),《百年华语》(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东亚的今天》(合著。北陆大学东亚综合研究所,2010
年)等。还撰有《现代汉语的地域分化与现代中国的语言问题》、《中国南部地域经济
的成长与地域共通语》、《日中上古文献中的创世形态与宗教信仰》、《异色地域澳门
--现状与将来》等语言、文献、地域研究等方面的多篇论文。
小松岚(KOMATSURAN),1996年毕业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文学研究科,获该校文学
博士学位。专攻汉语音韵学、日中比较语言学等。曾任日本城西国际大学人文学部专任
讲师,现任东京大学教养学部讲师、日本庆应大学文学部讲师等。著有《怎...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