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阿含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h
发帖数: 2262
1

我认为 无余涅盘  解释为  五受阴灭尽,较合理。
而不是烦恼灭尽后,肉体死亡。
1 杂阿含738经[正闻本935经/佛光本750经](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
「此七觉分修习、多修习,当得二果:得现法智有余涅盘,及阿那含果。」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相应部48相应65经/果经第一(根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比丘们!有这五根,哪五根呢?信根、……(中略)慧根,比丘们!这些是五根

比丘们!当这五根已被亲自修习、已被亲自多修习时,二果其中之一果应该可以被
预期:当生究竟智,或当存在有余依时,为不还者状态。」
-- 两者解释不同,
但南传解释是,有余时,是三果。
2. 杂阿含常说的”有余”,是还有烦恼,或还有五受阴。 例如以下。
大正藏杂阿含61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云何色受阴。所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受阴。复次。彼色
是无常.苦.变易之法。若彼色受阴。永断无余。究竟舍离.灭尽.离欲.寂没。余
色受...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度一切众生否?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21 11:50:14 2011, 美东) 提到: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建议本版去除密宗讨论
那就最后再劝你一句:
汉地对密宗了解和实修超过能海法师的估计不多吧?
看看他晚年的看法:
------------------------
海公上师在初学佛时,也"不识《阿含》大教无上无容,未肯虚心学习"。但自从到西藏
学法以后,就"渐识门路",开始重视《阿含经》,认识到《阿含经》乃佛亲口所宣,应
该好好学习。特别是到了晚年,他更加对《阿含经》备加推崇,"不顾年迈体衰,不怖
经多文广",发誓"一日不死,必学一日"
师晚年因世多轻视小乘,特对《阿含》慎密研究,谓阿含为佛金口所宣,百劫千生难逢
之教,所有密法道理及秘密修法,《阿含经》里均有含藏
------------------------
“所有密法道理及秘密修法,《阿含经》里均有含藏”这个话是很严重的,因为密法用
来蛊惑人的一个说法就是他们是佛陀在天界密传的,不对“小”根器的众生讲,甚至大
乘也是没有的,
佛陀不赞成那些自称有秘密教义的人。他说:秘密就是虚伪教义的标志。 佛陀对
他自己的侍者阿难尊者说:阿难,我说之法,无显密之区别。因为在法方面,阿难,如
来未作“握拳”之师,对弟子隐藏某种重要知识,如来未如此。[《长部》第一...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作为大乘弟子,俺的态度

开始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
到底每个人依凭什么使自己相信佛教、佛法,想要往这个方向走?
开始大多是自己喜欢,喜欢大乘的喜欢小乘的
说起来,还是自己喜欢,自己的习性。
喜欢神通的,哪里有神通,就往那个方向。
喜欢灭苦的(应该很少吧),听说哪里能灭苦,就暂时信了他,往那个方向。
检查除了自己喜欢之外,还有没有别的,
接着就是,看多了别人说的,就以为是真的,以此为依凭。
例如四周亲友,某法师、比丘(包含书籍),某一群法师、比丘(包含书籍)。
再来,可能自己有些体验,一般常是神明感应,或禅修体验。
接着……其它可靠的东西,
………
每个人会停在不同程级,
最后决定停止不找的,就是使你安心的那东西,
认为这就是我的依凭了,我很安心了,不再验证了,
以后,我可以大声对人说 依据xxx ,事情就是这样。
其实,大家都不太敢说出自己的依凭,或更深入探究下去,
因为,就是自己喜欢而已,找了某人说的一些数据当靠山,让自己安心,
如此而已。
再说下去,每个人都很容易被人挑出毛病,好不容易安定的心,又不安了。
像我,还不敢很确定的大声说,事情就是xxx这样了。
唯一敢大声一点点的是,阿含是最原...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5
☆─────────────────────────────────────☆
Yisu (大头教主) 于 (Mon Dec 5 09:37:28 2011, 美东) 提到:
请专楼专用, 谢谢..
发信人: rapier (Avant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开贴扯 '大乘佛化人生' 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5 00:37:50 2011, 美东)
要说汉传佛教不是佛法,有点冤枉它,它会理直气壮地把三法印拿出来挥舞:我都有,
我都有!
如果把真正的佛法比喻成一颗明珠,汉传“大乘”佛教就是一大团包裹着这颗明珠的大
粪,大粪的基本成分是各种各样的外道学说,但是它们在汉传里有个统一的名字,叫做
“方便”,和“大便”押韵,而大部分的汉传佛教学人都啃着大粪津津有味,同时陶醉
在可以用这个“方(大)便”度脱世人上。
============================================
在印顺法师的著作《印度佛教思想史》中,第169页~170页中说:
『佛法说无我,而现在极力说如来藏我,到底我是什么?《大般涅槃经...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6
《印顺法师的悲哀》读后(下)
林建德
印顺法师一生努力为行菩萨道,换来的是批评与不认同,无怪乎他有「冰雪大地撒种的
痴汉」之感叹。
所以,如果印顺法师真有悲哀,这似乎才是他的悲哀。
修证的基础在闻思
关于「修证」的部分,恒毓在文章前面曾引到现代禅张嘉尹教授的话∶
李元松认为,台湾佛教的另一困境是对于佛教修证原理与方法的无知。佛教的修证,无
论是阿含、般若还是禅、密、净土,都是有系统、有次第的,而且是具体、明确的。但
是台湾的佛教界,上焉者尚能遵循经教,教育学人;中焉者把心理学知识与劝人为善的
人乘佛教相结合,误以为这就是修行;下焉者则强调灵异感应、健身养生、消灾解厄。
……对台湾佛教最具影响力的印顺法师因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佛法修证道的重要性,将志
求解脱的壮志贬抑为「小乘急证精神的复活」,认为传统汉传佛教中重视修证道的禅、
密、净土是偏离正道的佛法。不少佛教徒与佛学研究者均受其影响,对禅宗、密教和净
土宗存有否定和排拒的心理。这种种因缘都使汉传佛教的修证道处于晦暗不明的状态。
上述引文中,笔者部分同意,部分不同意。笔者同意「台湾佛教的另一困境是对于佛教
修证原理与方法的无知」,而台湾佛教...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T 原始佛教与大乘信仰的差异
一、佛陀住世说法
正法元年(BC528,世尊35岁)
1.乔达摩.悉达多沙门于印度菩陀伽耶证知「四圣谛」而成佛,正法被发现。
2.佛陀于鹿野苑为憍陈如等五比丘说法,正法轮开始运转。
正法6年(BC523,世尊40岁)
1. 摩诃波阇波提(佛陀的姨母)三次恳求出家均被佛陀拒绝,于是自行落发穿
上袈裟,一路追随佛陀到毘舍离。当时阿难尊者又再三恳请佛陀准许\\摩诃波阇波
提出家, 仍被佛陀三度拒绝。后来,阿难尊者乃以「女众出家亦能得到果证」为由,
勉强佛陀准许\\女众出家。佛陀因此制定「八敬法」作为女众出家的基本约束。
2.南北传经、律一致记载,由于女众出家加入僧团的缘故,佛陀明确地告诉阿难∶「今
正法唯住五百年!」
3.记载「正法唯住500年」的经律
(1) 南传巴利律藏小品第十比丘尼犍度(比丘尼八敬法)。
(2) 北传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卷二十九
(3) 北传四分律卷第四十八(比丘尼犍度第十七)
(4) 北传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八(中阿含林品瞿昙弥经第十)
(5) 北传佛说瞿昙弥记果经(宋三藏法师慧简译)
正法12年(BC517,世尊46岁)
须提那迦...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度佛教简史(修订版)
现存的佛教有三个主要的传统∶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以东南亚为腹地发展的南传佛教,三藏是以巴利文记载,教理强调四圣谛与缘起,修行包括四念处、内观禅法等;汉传佛教则包括禅宗、净土宗、唯识宗、天台宗、华严宗等,三藏是以汉文记载,教理强调般若与佛性;在西藏、蒙古等地流行的的藏传佛教,三藏是以藏文记载。上述这些传统目前都在西方国家蓬勃发展。虽然,这些教派各自有不同的经典和修行方法(例如参公案),导师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与佛陀的核心教导有关。
原始佛教时期
释尊在菩提树下悟入四圣谛的那一刻,就是世间佛法的起源。当时释尊的年龄为三十五岁(大约是西元前528年),他体悟到世间的一切都是不圆满、不安稳的,所有众生因为不如实知见四圣谛,导致必须在永无止尽的六道轮回里,承受不必要的痛苦。虽然佛法甚深微妙,但是还是有善根成熟的众生能够了解,所以释尊决定向受苦的众生,宣说灭苦的解脱之道,也就是八正道。佛陀第一次说法,就是在波罗奈国鹿野苑中对五比丘讲《转法轮经》,开示四圣谛。
释尊在印度中部的恒河平原来回行脚、布道四十五年,传递他深广、超凡的觉悟。有时他直截了当地开示,有时则详尽阐述,教导如何...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9
☆─────────────────────────────────────☆
whosewho (whosewho) 于 (Sat Jan 21 22:26:45 2012, 美东) 提到:
俺前几天读某位师兄推荐的《禅修之旅》,感觉很好。不过有一个问题一直不明,就是
南传关于‘业’的解释。不知哪位师兄可以一解俺的疑惑?
多谢!
☆─────────────────────────────────────☆
SeeU (See you) 于 (Sun Jan 22 21:02:05 2012, 美东) 提到:
摘录自南传的《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善心与不善心两者是「业」(kamma)。缘于业成熟而生起的心是果报心。这类心组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报是其他体验成熟之业的
当「思」开始对目标作业时,它也指挥其他相应法执行各自的任务。「思」是造业的最主要因素,因为所采取的行动之善恶即决定于思。
不善果报心∶第一组无因心包含了七种不...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劝诫各位佛弟子
抱歉不能详细回答,由于时间关系。另外,真想认真了解,就要认真读原经,然后可参
考大德的解说(多位),这样可尽量完整和准确理解些。这里有个网站,关于阿含经的
,我感觉很好的,我过去把这里的许多经文都打印出来再读的。
http://www.jcedu.org/fxzd/ah/index1.htm
这里网上,大家都是随便谈谈,笑谈而已。
1. 慈悲喜舍如何修?我记忆中,阿含经中没有告诉大家如何具体地修慈悲喜舍,如先
怎么对家里人慈悲,然后扩展等等这些东西。佛主要就是赞叹这慈悲喜舍,说其功德益
处非常多,要无量,是无量心。所以要扩展到所有一切事物事情上来,而不是只对某些
人慈悲。有这心,保持这心,扩展这心。当然有这心,就会引发出行动和语言,善言善
语,善行慈行等等,而不是只有这心,无有善行的。佛为什么没有说具体如何做呢?我
认为很简单,根本没有必要讲太细如何做了。如佛说“诸恶莫做”,我们基本不用问“
怎么样诸恶莫做?”
这里有篇文章《《阿含经》中的四无量心》,我没有细看,感觉还可以,可以参考一下:
http://hk.plm.org.cn/gnews/2007211/200721144023....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1

Good
看来阿含中也是这样说 “名色”的”名”不含”识”
有个前一世”识”,死后还存在这”识”,
这”识”在轮回,把这同一个”识”带到今生。
于阿含不合。
中阿含 201经 嗏帝比丘经
中部38经/渴爱的尽灭大经
都这样说。
(中部38经/渴爱的尽灭大经)
“「大德!就是这讲话者、能感受、到处经验善恶业果报的识。」”
“「不,大德!因为,世尊以许多法门说识是缘起的,除了经由缘以外,没有识的生成
。」”
那……….”识”的缘是甚么?
不就是”行”吗?
人死以后,”识”要缘甚么? 不知
中部38经/渴爱的尽灭大经
“比丘们!凡缘于那样的缘而生起识,就被名为那样的识:缘于眼与色而生起识,就被
名为眼识;缘于耳与声音而生起识,就被名为耳识;缘于鼻与气味而生起识,就被名为
鼻识;缘于舌与味道而生起识,就被名为舌识;缘于身与所触而生起识,就被名为身识
;缘于意与法而生起识,就被名为意识,”
茶帝 佛陀,都已经说到前世今生,说到缘起法,
所以,”识缘名色” 的”识” 还是六识,佛陀没有说其他”识”
http://agama.buddhason.org/MA/MA201.htm
中阿含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何谓名色?
☆─────────────────────────────────────☆
cpath (秋十三) 于 (Fri Sep 28 05:44:13 2012, 美东) 提到:
何谓名色?
我不懂,谁给我离清一下。
请举个例子。
(且为何不说五蕴就好,要说名色?)
☆─────────────────────────────────────☆
lila (不要昵称) 于 (Fri Sep 28 10:22:31 2012, 美东) 提到:
我理解,色就是物质.所以其特性就是应该有生有灭的.
名么,就是概念.所以特性就是并非真实存在的,而是借助精神存在的.
☆─────────────────────────────────────☆
qxdren (净心婆罗门) 于 (Fri Sep 28 10:58:46 2012, 美东) 提到:
色,就是有质碍的东西,名,就是涵盖其它东西(心中有名称而无实体的东西),“心
但有字,故曰名也”。
名、色,合起来,就包括了一切法。打个比喻,如我们说精神和物质,就包含了所有的
东西。但这里的物质,不是只指色(有质碍的...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3

因为我不认同南传对五取蕴的解释
我觉得他们的解释多此一举,后面只好很麻烦的解释阿罗汉如何如何,
这种解释很麻烦啰唆 又没啥意义
如果 五蕴=五取蕴
那么 就不用出现两个名词 只要一个就好
我也不认同南传对有余涅盘 无余涅盘 的解释
(好像是说 阿罗汉算有余涅盘 阿罗汉死了就是无余涅盘 大至这样)
与北传 杂阿含、中阿含、增ㄧ阿含 都不同
北传 杂阿含、中阿含、增ㄧ阿含 虽有些经文有漏洞(可能是传颂有误)
大多数正正经经长篇大论的经文,至少还算一致
如果南传阿含里没有有关有余涅盘、无余涅盘的解释 甚至没有这样的名词
(“论”不算)
那么 我认为该照北传阿含来解释有余涅盘 无余涅盘
大乘这样说也就算了,
我一直不解,为何有余涅盘、无余涅盘 南传会这样解释
是不是受大乘影响啊???? 怎么觉得在瞎起哄的感觉
Joke only : )
你也太认真了
我是看你对物理很有兴趣,开你玩笑。
本来要说 由不对称转为对称 回到宇宙大爆炸(我们现在的世界)之前
这个说法 你可能会比较喜欢
第三个说法是 物质与反物质相撞 回归质量0 但不是一无...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无我的一些整理
由古印度佛陀当时的”我”说起。
由时间说起,由远古到佛陀时代。
天启灵感之Veda(吠陀) 约公元前二十或十五世纪
神话: 有个主,创造万物。
Brahmana(梵书、祭仪书) 四吠陀之一
神学: 梵(Brahman)为世界之根源,宇宙本体。
Upanisad(奥义书) 四吠陀之一 约公元前六世纪
哲学: 梵(brahman)为宇宙的本体
我(atman)为个人的「实体」;
到了奥义书时代,继承梵书思想,确立”梵我同一”的观念
也就是,个人主体”我”与宇宙本体”梵”,在本质上是同一、不二。
而个人”我”随业轮回转生。
但通过禅修,达到最高境界,也就是回归宇宙本体。
-- 梵我合一、梵我不二
解脱轮回,住于”常”的梵界。
再更深入内省探讨,
”我”方面,有两种说法在古印度当时流行: 五藏说、四位说。
1.食味所成我
由生物本能的知觉,在身体与外界对比观察中,以”肉体”为我。
2.生气所成我
生理常识的认知上,从他人生、死对比观...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5
好像楼有点歪到个人攻击了, please stop. 回到考证能否证明佛说这一基本分歧上
, 大家好家有共识了吗?
贴一下印顺法师的一点建议, 考证派的同学们参考一下佛法考证权威给你们的建议
"來信所說的:「若當日佛陀未曾說過大乘,則其餘大乘,亦應如真常系,一 切皆為後
人之懸想產物。若佛陀當日曾說大乘,不知某些大乘是佛所說」?這確 是極重要的問
題,是值得提出論究的。你們的提出這一問題,好像是懷疑大乘, 而實是不能忘情於
真常唯心論。信仰是應該堅強的,是不可隨便的因他人而輕易 放棄自己的;這是應有
的態度!問題既然極其重要,我當然願意來研究一下,提 貢我的意見。而且,站在另
一對方的,你們不是也時常聽見麼?他們以形式的信 仰為滿足,公然的宣說:「大乘
非佛說」;自稱所信的為「佛說」,或稱為「原始佛教」。這種糊塗的信仰與抹煞,引
佛教走上了黑暗的歧途!我們有信佛與護 法的熱忱,應該好好的論究他,起來糾正他!
你們提起的問題,經我審慎的研究起來,使我非常為難。這個一言難盡的問 題,
真的一時不知從那裡說起!在我的了解中,是佛法與非佛法的判別,根本與 你們心目
中的標準不同。佛說,是佛...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491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证严法师 开示 法华经 20141017
20141017晨起熏法香如是我闻思(个人笔记草稿,仅供参考,正确内容,请以未来大爱
台播出的为主,感恩!)
佛隐实施权降尊就卑
四子自告白畏大乐小
迷实滞于权不受大乘
佛慈施大教随根施大
佛陀的慈悲,为了要教育众生,就是这样的耐心,这样的爱心。佛陀隐实施权,他
将他所觉悟的境界,所体会了解的大道理,他将它暂时隐藏起来,随顺众生的根机,就
是这样来教育我们,这种降尊就卑,这精神实在是让我们感动。佛陀觉悟之后,他可以
这样享受体会大道理,那个心境与天体宇宙合一。他可以这样逍遥自在,何苦走入人群
,跟人群、比丘众,过同样的生活?这就是佛陀的伟大,爱护众生,就像是疼惜一个孩
子,对孩子这分的爱护倍加,世间慈父就是这样。
他对每一个弟子都是用平等的方法,随他的根机,投给他的教法。看看,我们从<
信解品>开始,四位僧团中的领导者,四位大尊者,由须菩提领导,有四位走出来,向
着佛陀忏悔,表白了他的心,过去所听法,所了解,那种的心态。以为自己知道,「四
谛法」,人间苦不堪,人跟人的中间,这种爱恨情仇,纠缠不清,生生世世,加上了生
老病死,真苦啊!所以没有想要再在来人间,他把这个道理,就这样一直一直就...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7
你从来没有看懂我的论点。
你说大小乘都必须接受天人存在,我指出没有必要。
你说原始佛法必须全盘接受所有阿含经,否则是自相矛盾,我不认为如此。例如随佛比
丘就只接受杂阿含经修多罗部分,他也自称是原始佛法。
一种看法,是认为现存的阿含经保留了原始佛法,但在流传过程中也混入了部份当时印
度的信仰,这些混入的内容可以去除。如何判断混入的内容呢?这可以有各种标准,如
具有神话性质的部分是混入的内容等。
另一种看法,是认为现存的阿含经完全是原始佛法,经文没有任何改变。
以天人为例,如果认为天人是后来混入阿含经,应该去除,结果发现,去除所有与天人
相关的阿含经,法义还是不变。因此可以结论,原始佛法的法义不依赖天人是否存在。
主张天人存在(认为天人内容不是后来混入阿含经),或是主张天人不存在,法义都一
样。
若有人对天人存在有疑惑,甚至否认,这完全不影响他修学原始佛法,因为可以告诉他
,忽略所有提到天人的阿含经,他学到的法义没什么不同。
从基督教来说,如果否认上帝存在,从圣经学到的是否会不同?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r**m
发帖数: 1825
18
汉地对密宗了解和实修超过能海法师的估计不多吧?
看看他晚年的看法:
------------------------
海公上师在初学佛时,也"不识《阿含》大教无上无容,未肯虚心学习"。但自从到西藏
学法以后,就"渐识门路",开始重视《阿含经》,认识到《阿含经》乃佛亲口所宣,应
该好好学习。特别是到了晚年,他更加对《阿含经》备加推崇,"不顾年迈体衰,不怖
经多文广",发誓"一日不死,必学一日"
师晚年因世多轻视小乘,特对《阿含》慎密研究,谓阿含为佛金口所宣,百劫千生难逢
之教,所有密法道理及秘密修法,《阿含经》里均有含藏
------------------------
“所有密法道理及秘密修法,《阿含经》里均有含藏”这个话是很严重的,因为密法用
来蛊惑人的一个说法就是他们是佛陀在天界密传的,不对“小”根器的众生讲,甚至大
乘也是没有的,
佛陀不赞成那些自称有秘密教义的人。他说:秘密就是虚伪教义的标志。 佛陀对
他自己的侍者阿难尊者说:阿难,我说之法,无显密之区别。因为在法方面,阿难,如
来未作“握拳”之师,对弟子隐藏某种重要知识,如来未如此。[《长部》第一六经]
i*******e
发帖数: 50
19
阿赖耶识与修行
——摘自《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华夏出版社,2010年)
作为心体的第八阿赖耶识,在《阿含经》中已见提到。如唐译《本事经》 卷三、卷六
佛说“害阿赖耶”、“灭阿赖耶”;《增一阿含经﹒如来出现四德经》中佛说世间众生
爱、乐、欣、熹阿赖耶。此阿赖耶,释为着落处、依处、窟宅、家、藏,指被末那识执
为内在自我的深层心识或心体。
到部派佛学,对深层心识的探讨,成为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建立了“细意识”、“有分
心”、“根本识”、“一味蕴”、“穷生死蕴”、“果报识”、“实法我”、“胜义补
特伽罗”、“异熟果识”、“根本蕴”、“非即蕴非离蕴补特伽罗”等深层心识,以解
释仅用六识说难以说清的轮回主体和随眠(潜在的烦恼)等问题,实际上都是阿赖耶识
的“密意说”。但其说法较显粗糙,与诸法无我之佛法核心义较难调和,不足以圆满解
释心识及轮回现象,互相之间也争议不决。后来大乘唯识学依据《解深密经》、《阿毗
达磨大乘经》、《楞伽经》、《密严经》等,用第八阿赖耶识来代替部派佛学所立细意
识、有分心等,对此识作了精致的论述,建立了以阿赖耶识为本的阿赖耶识缘起论。
阿赖耶(梵ālaya),亦译阿梨耶、...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0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侮蔑佛陀为“鬼神”,佛法为“鬼神之法”的做法,是自己砸自己的招牌
萧平实又说:“结手印,诵咒是鬼神所说法。”
“手印”是一种象征性的语言。除了萧平实这样的无知的狂徒,谁也不会把“结手印”
当成密宗的特征。看来萧平实连汉传佛教的寺庙都未曾进入过。如果进过寺庙,不会看
不到寺庙中三世佛、八大菩萨等雕塑佛像,如果看到各种雕塑佛像,不会看不到,各种
佛像所结不同手印。萧平实如果长眼睛,不会看不到这个铁的事实。既然“结手印”是
鬼神所传的法,那么显宗佛教的佛像手印也是“鬼神所传”的法了。
又如凡是修定坐禅的人,都依毗卢七法的坐势打坐。在毗卢七法中就有双手结定印之法
。如果“结手印”是鬼神所传之法,那么毗卢七法中也有鬼神之法了?萧平实声称他们
也在习禅打座,肯定是不用毗卢法了,若依毗卢七法而坐,就会有习“鬼神之法”之嫌。
又“密咒”不仅密宗经典有,而且《般若》、《华严》、《阿含》各个经典中都有,如
《般若心经》中说到:“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其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在《大般涅槃经》中说:“善咒者以咒力故,能令如是老毒龙金翅鸟等,恶象狮子虎豹
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一、缘起
在东台湾花莲的证严法师,从一九六六年起,到公元二○○五年止,经过三十九年
岁月的洗礼,在她的引领下,从三十位信众所组成的“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随著台
湾经济起飞的庇荫,如今奇迹似的发展成为大约四百多万会员的庞大慈善团体──佛教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这个慈善基金会包括了慈善、医疗、教育、文化等四项,证严法
师统称为四大志业;另外还有骨髓捐赠、环境保护、社区志工、国际赈灾等四项,合此
八项同时推动,证严法师统称为“一步八脚印”。
观察证严法师所推行的四大、八脚印,短短三十九年间,在佛教徒及信众们的极力
护持下,获得极辉煌的成就,成为台湾及国际上多人所知的慈善团体,不得不让人叹为
奇迹;对于她及她所领导的佛教徒及信众们,在慈善事业上的付出,值得台湾及国际人
士随喜赞叹。然而奇迹及随喜赞叹的背后,却隐藏著极为严重且不为人知的事实,那就
是证严法师不仅将佛陀无上甚深微妙法加以世俗化及浅化,而且紧跟著印顺的脚步,暗
地里将常见外道法、断见外道法引入佛门中;她将佛陀正法加以常见化及断见化的作为
,严重破坏世尊正法于无形中。像这样严重破坏佛正法的事实,若非一一举证及详细解
说,莫说初机佛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成佛之道
释印顺的成佛之道

释印顺的《成佛之道》等书,偏离了如来正法,甚而转向藏密外道及欧日学术界求
学,加上他个人对三藏经论的不完全信受以及不如理的依文解义与意识思惟,因而割裂
佛法、自成体系,却又被无知的徒众与学者推崇、继承而成了“印顺学派”的一家之言
。释印顺的这些思想及作为,不仅突显其落在世俗法的心行与表现,况且以种种自外于
佛法的创见引为个人的成就,而非如实宣说佛陀的教法,已造下谤佛、谤法的最重罪,
岂可与圣玄奘菩萨相提并论?可说是无知者的牵强附会、类比失当。这可说是蓝教授及
印顺学派为了高抬释印顺的“佛学成就”,所作攀龙附凤的不智之举。
且看释印顺及其徒众对《成佛之道》一书的介绍:
佛法的统贯条理,对于一般信众的持行来说,原是不能苛求的。但宏传佛法的大德
们,是不能不有的必要胜解。这才能应机说法,而始终保持佛法的完整性,不致于落入
杂乱与偏向的窠臼。……虚大师深感于中国佛教末流的空疏贫乏,所以以“五乘共法”
,“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统摄一切佛法,开显由人而成佛的正道。这与西藏
宗喀巴大师,宗承印度的中观与瑜伽,以“共下士道”,“共中士道”,“上士道”,
而综...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离苦得乐
所要讨论的题目是“离苦乐能离烦恼吗”?也就是说,有人问到:我们学佛是要离
苦得乐,可是经典里面又说这苦跟乐都是烦恼;如果苦跟乐都是烦恼,我们又要离苦得
乐,那不就等于是说,我们离开了一个烦恼,又到了另外一个烦恼了吗?
其实我们佛法所说苦乐都是烦恼。这个乐呢,这苦乐都是烦恼的乐,跟离苦得乐的
乐,其实它的内涵是有所不同的。譬如说在小乘里面,在小乘里面所谓的苦跟乐它是对
应的,它是在描述我们的五阴,也就是我们的色身跟我们的内心这个心理,我们的身心
都是有苦有乐的,我们永远都是不离苦跟乐。譬如说世间人都很喜欢“爱”这件事情;
我爱谁,谁来爱我,类似这样子,每个人都喜欢爱。可是我们要知道这个爱呢,它一定
有个相对的叫作恨,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心法里面,一个人会有爱,表示他心中一定有另
外一个恨;因为当他的爱失去了,他就恨了,或是他的爱不能满足,他就恨了;所以显
然爱跟恨,它是同时两个并存的法。一个人如果没有把爱灭除,他的恨其实也灭除不了
;换言之,如果一个人充满了爱,爱很多,他的喜爱、贪爱非常多,那我们也可以知道
说,其实他的心中可能产生恨的东西也很多,因为这两个是相对的啊!所以苦跟乐都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如来藏与“梵我”的异质性
论如来藏与“梵我”的异质性

袁经文
内容提要:援引《奥义书》和《梵经》等典型“梵我”论经籍,将“梵我”的权威性释
义,与佛教如来藏正义作比较和分判;不同点是:1.如来藏没有起始之说;“梵我”具
有开端思想。“梵我”创世有始观的立说,将遭遇无法自洽的困境而致悖谬。2.如来藏
无我,不攀缘六尘,自处涅槃;“梵我”有我,并攀缘世间境界。3.如来藏存在于五蕴
身全体,“梵我”存在于五蕴身局部。4.“梵我”论与如来藏在四个模块上有似是而非
的法义。最后,引述佛语,揭示二者的本质差异。
关键词:如来藏;梵我;奥义书;梵经;无始;无我;五蕴
作者:袁经文,男,哲学博士,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研
唯识学和如来藏等。广西 南宁 530004
如来藏论题是大乘佛教的重要展开,但常有观点视如来藏为外教“梵我”思想的渗透;
实际上,如来藏与“梵我”有本质不同。现据《奥义书》和《梵经》等“梵我”论经籍
对“梵我”的权威性解释,选取典型而重要方面,以与如来藏进行分判比较;最后,引
述佛陀对如来藏与“梵我”论的阐释,作出梳理归结。
行文过程论述的如来藏,根据语境,具有不同涵义。
笔...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334
25
先说说道教。
道教的基本教义也就是这些尊道贵德,天人合一——道教最高信仰 敬天法祖,拜神寻
仙——道教神仙崇拜
天人感应,天道承负——道教善恶报应 性命双修,返朴归真——道教修炼秘诀
上善若水,柔弱不争——道教为人品质 清静寡欲,自然无为——道教处世方式
我命在我,不属天地——道教逍遥精神 忠孝节义,仁爱诚信——道教伦理道德
福禄寿喜,吉祥如意——道教民俗风情 仙道贵生,济世度人——道教核心宗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教创世理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教活动准则
天人同构,阴阳协调,形神共养,统筹兼顾——道教养生原理
丹道修真,服药炼气,积德行善,建功立业——道教成仙途径
道教始祖轩辕黄帝祭祀天帝,问道崆峒,受教玄素,学医岐伯而始有人间道教。后于首
山采铜,荆山铸鼎,王屋炼丹,桥山飞升,至今已有4700余年道教历史
现在主要分为全真和正一两派,一派需要在道观修习,一派不需要,全真需要吃素,正
一只有特定时间吃全素,平时不吃牛狗龟蛇这一类的
道教和名间方术是有所不同的。
术分为山、医、命、相、卜五种有民间方法,也有正派术法。但是光会法术,只是术士
,并非道...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造物主观念的由来
发起初禅的行者可以往生到色界,色界的众生有二十二种,其中初禅天相应的境
界有四种:第一是梵身天、第二梵辅天、第三梵众天、第四大梵天。依著这一位众生,
他所证的初禅的这个品质的殊胜、坚固程度的不同,也就是福德的大小,初禅天中会有
这四种等级。有些经论则只分三种等级:证得初禅下品者则生梵众天,就像是一个王国
里面的平民百姓;中品的人则生于梵辅天,也就是大臣、贵人;至于上品初禅遍身发者
,诸般初禅功德具足者,则生为大梵天王,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四面佛、四面天神。其
实他绝对不适合被叫作四面佛,因为这个是僭越,大梵天王他与佛地的境界相差甚远,
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同样是出生在初禅天中,大梵天王与其他的梵天王、梵辅天、梵众
天,彼此也有许多的不同。例如在经藏说到:大梵天王他的名字叫作尸弃,如果有人修
得了上品的初禅,那就会出生为大梵天王,他能于梵天众中发出大音声,使得一切的大
众都能够听闻到,没有听不到的人;可是梵界的诸天,他们各自却又会认为,现在大梵
天王只与我一个人说话,没有和别人说话,其他人都听不到。大梵天王统治一个大千世
界,所以他对于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他最能得自在任运;他富有、丰...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小乘经典里的大乘教义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Wed Feb 4 05:44:54 2009) 提到:
http://bbs.zgwxzz.com/thread-13431-1-1.html
从小乘经典里寻找大乘的教义
前言
在北传的大乘佛教中,小乘经典以《阿含经》为其代表。小乘经律在佛教传入中国之早
期是较为盛行的,后来由于大乘各宗的兴起与发展,加上天台等诸家判教时将阿含经判
为小乘经典,从而使得《阿含经》等小乘经律不受重视。阿含,梵语为:agama,阿含
的音译又有:阿鋡、阿鋡暮、阿伽摩等多种。意译则更多,有作:法归、法本、法藏、
教法、传教、趣无等等。将阿含释意为传承的教法,或者是根本佛陀教法的传承,比较
容易理解。
《阿含经》的由来
原始佛教时代,追随佛陀修道的弟子们,往往只是将所听闻到的教法,凭个人的记忆与
理解力,以口口相传的方式相互授受。佛陀入灭后,佛弟子由于各人领纳的不同,而各
有其相异的思想。教团因此商议,如何将佛陀的教法作一统一的整理,以便从学者有所
依从。于是,在佛陀入灭后的第一
A****a
发帖数: 274
28

整个阿含经涉及使用咒术的仅仅两处,一处是杂阿含的252经,佛陀向舍利弗说了毒蛇
护身咒。另外一处是长阿含经之大会经当中对天神采用了咒语,目的是降伏其虚妄之心。
关于毒蛇护身咒,因为古时印度毒蛇非常多,为了护身,宣说这种咒语是可以理解的。
但这也显然不是大量使用的。
关于大会经当中的那部分,争议性就很大了,因为长阿含经的权威性要差,属于比较晚
结集的,有部派佛教和后期佛教的一些东西。
而整个阿含经,包括四分律,五分律当中明确反对咒术的就实在太多了,比如《长阿含
经.梵动经》中,佛说“.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或为人咒
病。或诵恶咒。或诵善咒。或为医方.针炙.药石。疗治众病。沙门瞿昙无如此事。如余
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或咒水火。或为鬼咒。或诵刹利咒。或
诵象咒。或支节咒。或安宅符咒。或火烧.鼠嚙能为解咒。或诵知死生书。或诵梦书。
或相手面。或诵天文书。或诵一切音书。沙门瞿昙无如此事。”
还有《中阿含经.多界经》中,佛说“阿难。若见谛人生极苦甚重苦。不可爱.不可乐.
不可思.不可念乃至断命。舍离此内。更从外求。或有沙门.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
S**U
发帖数: 7025
29
南传佛教是部派佛法。要探求原始佛法,部派的一家之言是不够的。华译圣典对研究原
始佛教有如下的特色∶
一、「阿含经」∶四阿含经是全部具有的。『中阿含经』与『杂阿含经』,属于说一切
有系。『长阿含经』属分别说系,『增一阿含经』属于大众系。阿含经单经也保留了不
同译本,如『转法轮经』。虽没有南传那样的,保有完整的分别说系专籍,但不属一家
,正好从比较中了解部派对法义的异说与演变。
二、「毘奈耶」∶藏传只有说一切有系新律;南传只有赤铜鍱律,而华译圣典中有∶大
众系的摩诃僧只律,分别说系的四分津、五分律、戒本、善见律论,说一切有系的十诵
律、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犊子系的二十二明了论。这样的兼收并蓄,最适宜于作比
较的研究。
三、「阿毘达磨」∶这本是上座系三大派(分别说,说一切有,犊子)所共信的。藏传
只有六足的『施设足论』一分,与晚起的『俱舍论』。南传有七论。华文圣典,虽特详
于有部,而实通有诸家的阿毘昙。属于有部的,有六足论,『发智』与『婆沙论』,『
阿毘昙心论』(及释),大成于对抗『俱舍』的『顺正理论』及『显宗论』。属于分别
说系的,有『舍利弗阿毘昙论』,这是可以贯通南传北传阿毘昙论的唯一
m****s
发帖数: 18160
30
☆─────────────────────────────────────☆
SeeU (See you) 于 (Sat Aug 29 11:32:28 2009, 美东) 提到:
南传佛教是部派佛法。要探求原始佛法,部派的一家之言是不够的。华译圣典对研究原
始佛教有如下的特色∶
一、「阿含经」∶四阿含经是全部具有的。『中阿含经』与『杂阿含经』,属于说一切
有系。『长阿含经』属分别说系,『增一阿含经』属于大众系。阿含经单经也保留了不
同译本,如『转法轮经』。虽没有南传那样的,保有完整的分别说系专籍,但不属一家
,正好从比较中了解部派对法义的异说与演变。
二、「毘奈耶」∶藏传只有说一切有系新律;南传只有赤铜鍱律,而华译圣典中有∶大
众系的摩诃僧只律,分别说系的四分津、五分律、戒本、善见律论,说一切有系的十诵
律、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犊子系的二十二明了论。这样的兼收并蓄,最适宜于作比
较的研究。
三、「阿毘达磨」∶这本是上座系三大派(分别说,说一切有,犊子)所共信的。藏传
只有六足的『施设足论』一分,与晚起的『俱舍论』。南传有七论。华文圣典,虽特详
于有部,而实通有诸家的阿毘
a**u
发帖数: 8107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在美国怎么学佛阿?
☆─────────────────────────────────────☆
tinkering (庭柯.林 * 历史不再重演) 于 (Mon Apr 5 14:28:37 2010, 美东) 提到:
主要是学些佛理,佛法,不是指入教哦?
感觉美国基督的势力最大,到处有教堂。。。
铜锈们说说看?谢谢
☆─────────────────────────────────────☆
dreamfly (妄想) 于 (Mon Apr 5 15:14:51 2010, 美东) 提到:
如果是学佛理、佛法的话,自己阅读啊,网络资源这么丰富

☆─────────────────────────────────────☆
richphd (终于明白了) 于 (Mon Apr 5 17:52:30 2010, 美东) 提到:
可以通过Internet来学.智悲佛网http://www.zhibeifw.com和显密佛网http://www.xianmifw.com有很多五明佛学院的课程.如果你能都学下来的话,不仅自己能明白,给别人讲佛法肯定也没有问题.
...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别和人争论修行
☆─────────────────────────────────────☆
Yisu (yisnotme) 于 (Mon Aug 9 10:13:55 2010, 美东) 提到:
阿姜查
有些修行人喜欢争论禅法、戒律与止观,别和他们争辩,我从不和人争辩。我做我了解
的修行,别人相信什么是他们的事,不要大惊小怪。我照自己的方式修行,如果你们有
兴趣,也可以尝试,我无法强迫你们。如果你们感到好奇,就得自己去寻找答案,否则
争论将没完没了:止与观、专注于腹部的起伏、念佛,(Buddh)、念法.(Dhammo)……
每个人都疯了,讨论与争辩什么才是正确的修行,什么才是最好的方式……真的是太过
份了。但是有些人却乐此不疲,只要到了修行的时候,他们就喜欢发问。对于鸡毛蒜皮
的事,他们也有问不完的问题。他们喜欢尝试每一种他们听过的禅法,片刻也不得闲,
就妤像底下有一把火在烧一样,一把他们自己点燃的火。
我们告诉他们:[坐下来禅修,你们就能把心安定下来,」修定能够让心平静,这听起
来似乎不错,所以他们就试了。他们以为只要坐下来,就能入定。他们坐下来并且尝试
将心固定,不过它却动(上汤下...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说箭喻经
☆─────────────────────────────────────☆
runsun (runsun) 于 (Wed May 13 22:12:19 2009) 提到: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彼时尊者摩罗鸠摩罗。独在静处。有是
念生。谓世尊弃邪见除邪见。不记说。世间有常世间无常。世间有边世间无边。命是身
命异身异。有如此命终。无有命终。有此无有此。无有命终。我不能忍。我所不用。我
所不乐。世尊若一向记世间有常者。我当从行梵行。若世尊不一向记世间。世间有常者
。论已当离去。如是世间。世间有边。世间无有边。命是身命异身异。有如此命终。无
有命终。有此无有此。无有命终。若世尊一向记我言。真谛余者。愚痴者。我当行梵行
。若世尊不一向记。我言。真谛余者愚痴者。我问已当离还。于是尊者摩罗鸠摩罗从下
晡起。至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却坐一面。尊者摩罗鸠摩罗却坐一面已。
白世尊曰。唯世尊。我在静处。有是念生。谓世尊弃邪见除邪见。不记说世间有常乃至
无有命终。此者我不欲。我不能忍。不能乐。若世尊一向知世间有常者。世尊当记之。
世尊若一向不知世间有常者。但直言我不能知。如...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传佛教-百度百科
维基主题:佛教
上座部佛教(巴利语:theravāda,梵文:sthaviravāda)又称作南传佛教、巴利语
佛教,与大乘佛教并列现存佛教最基本的两大派别。属上座部分别说系大寺派传承,流
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地。
目录 [隐藏]
1 起源
2 锡兰时期
3 对外发展
4 基本教义
5 主要经典
6 南传菩萨道
7 僧俗关系
8 关于“小乘”称呼
9 注释
10 引用
11 相关条目
12 外部链接
[编辑]起源
佛教发展于印度,后来向外传播发展,分成两大系统:向北方流传的,经过中亚转到中
国汉地及西藏,再传到韩国、日本、越南、蒙古等地,属于北传佛教;向南方流传的,
传到斯里兰卡,然后再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地
区,属于南传佛教。
在佛陀灭度之后百年,印度西部摩偷罗国的上座耶舍比丘,往东方毗舍离城,见当地的
跋耆族比丘,在布萨日向民众求施金钱。耶舍比丘认为此举非法,遂向民众宣说此为非
法,却令当地比丘大怒而赶他出城。耶舍比丘回西方动员其他大德比丘前往东方,跋耆
族比丘也动员,与西方比丘辩论戒律。结果有七百人集会,会中做出决议,认为东部... 阅读全帖
T*********s
发帖数: 17839
35
中文版的阿含经还是有不少的
譬如 http://www.ahan.tk/
阿含經是《雜阿含經》、《中阿含經》、《長阿含經》、《增一阿含經》等四部阿含經
的總稱,與之相當的巴利語經典是《相應部》、《中部》、《長部》、《增支部》。
S**U
发帖数: 7025
36
即使首先结集的经典是九分教形式,后来方重新编辑为阿含。阿含还是公认的经典。
印顺法师有列举理由反驳过九分教是最原始的。
退一步说,就算九分教是最原始的,四阿含是各部派共传,至今仍在完整流传;而九分
教并没有以九分教的形式流传下来,就算最原始又如何?
不管部派论师,或是龙树、无著等大乘论师,要引声闻的圣教量来论证时都是引阿含,
而不是引九分教。足以显示在他们的时代,就不认为九分教的权威性。
结集后要有本母方便记忆背诵。瑜珈师地论摄事分与法蕴足论,依杂阿含经的本母架构
,来解释杂阿含经的修多罗部分,而九分教没有本母流传,更没有完整解释,也显示古
代论师重视的是阿含(的修多罗部分),不是九分教。
S**U
发帖数: 702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下可见-正法的特性之一
原始佛法的六随念法门,包括了随念法的功\\德。其中正法是「当下可见」,意义深远。当我们用是否「当下可见」来决择是法非法,佛法中的许\\多问题就容易解决。
杂阿含1136经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8/yinshun38-25.html>
世尊显现正法律,离诸炽然,不待时节,即此现身,缘自觉知,正向涅盘。
什么法是当下可见呢?
杂阿含215经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6/yinshun36-12.html>
世尊说现法,说灭炽然,说不待时,说正向,说即此见,说缘自觉。
......
比丘眼见色已,觉知色,觉知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如实知。富留那!若眼见色已,觉知色,觉知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如实知者,是名现见法。
相应部 SN 1.20
Sandiṭṭhiko ayaṃ dhammo akāliko ehipassiko opaneyyiko paccattaṃ veditabbo viñ...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
印顺法师『空之探究』详细讨论这个问题。我略谈一些。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0/yinshun30-00.html
「阿含」的空,是重于修行的解脱道。「般若」的空,是体悟的「深奥义」。「龙树」的空,是『般若经』的假名、空性,与『阿含经』缘起、中道的统一。
空与心解脱
『相应部』(三五)「六处相应」(南传一五·八七──八八)说∶
「阿难!眼,我我所空;色,我我所空;眼识,我我所空;眼触,我我所空;眼触因缘所生受,若苦若乐若非苦非乐,我我所空。……意触因缘所生受,若乐若苦若非苦非乐,我我所空。阿难!我我所空故,名空世间」。
世间,佛约眼等内六处,色等六外处,六识,六触,六受说。这些,都是可破坏的,破坏法所以名为世间。六处等我我所空,名为空世间。以无我我所为空,是空三昧的一般意义。
『相应部』的「质多相应」,说到了四种心解脱──无量心解脱,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杂阿含经』作四种心三昧)。四种心解脱,名字不同,意义当然也不同了。但都是心解脱,也就可说文异义同。约意义不同说,空心解脱sun~n~ata^-cetovimutt...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9

了解 谢谢
出的解决方案,「人间佛教」,是以阿含经为基础的大乘,而不是轻视╱忽视阿含经的
大乘。以阿含经为基础的大乘,是未来中国精英佛教(与庶民佛教相对)的必然趋势。
我与印顺法师在这点上完全一致。
以阿含为基础 这在欧美等中立地区,应该很平常吧。
现在亚洲,中国严谨的佛学研究应该继日本之后,越来越蓬勃发展,乐观其成。
佛学研究,现在还是以德国为首吗? 或是美国如柏克莱已经后来居上了?
以阿含为基础,应该是全世界严谨的佛学研究的共识吧?
我也希望大乘这样,乐观其成。
可,阿含为当世解脱;
大乘为成佛,当世不解脱,甚至证初果都有危险无法成佛(七返天人,就解脱了)
这要如何融合? 如何是以阿含为基础的大乘?
除非把”成佛”仅仅当成理想,当成激励自己进步的理想,不然看起来很难融合。
c***h
发帖数: 2262
40

了解 谢谢
出的解决方案,「人间佛教」,是以阿含经为基础的大乘,而不是轻视╱忽视阿含经的
大乘。以阿含经为基础的大乘,是未来中国精英佛教(与庶民佛教相对)的必然趋势。
我与印顺法师在这点上完全一致。
以阿含为基础 这在欧美等中立地区,应该很平常吧。
现在亚洲,中国严谨的佛学研究应该继日本之后,越来越蓬勃发展,乐观其成。
佛学研究,现在还是以德国为首吗? 或是美国如柏克莱已经后来居上了?
以阿含为基础,应该是全世界严谨的佛学研究的共识吧?
我也希望大乘这样,乐观其成。
可,阿含为当世解脱;
大乘为成佛,当世不解脱,甚至证初果都有危险无法成佛(七返天人,就解脱了)
这要如何融合? 如何是以阿含为基础的大乘?
除非把”成佛”仅仅当成理想,当成激励自己进步的理想,不然看起来很难融合。
c***h
发帖数: 2262
41

如果它是伪经,最强的证据是,(我个人的意见),它违背杂阿含、相应阿含。
即使 中阿含 长阿含 增一阿含,若违背杂阿含、相应阿含
我个人都会认为那违背的部份,是伪造的。
c***h
发帖数: 2262
42

如果它是伪经,最强的证据是,(我个人的意见),它违背杂阿含、相应阿含。
即使 中阿含 长阿含 增一阿含,若违背杂阿含、相应阿含
我个人都会认为那违背的部份,是伪造的。
Y**u
发帖数: 5466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法的真精神Zz
☆─────────────────────────────────────☆
Yisu (大头教主) 于 (Thu Jun 23 13:39:00 2011, 美东) 提到:
人生的悲欢苦乐只是心的作用,一切造作也是心的作用,佛度众生,只是要人觉悟
,心上再来个心,了解人生的所以然。觉是感觉环境的幻化,悟是悟到自心的缘妄,外
不被环境所惑诱,内不被妄心所转辗,明白自己天然有个自主独立性体,虽然一时糊涂
妄作,一觉便回到本来。所谓悲欢苦乐,和一切一切,都是梦幻泡影,不再上当,这是
个自主独立的伟大精神。佛不自称是佛的功能,是一切人无贤无愚无大无小自有的功能
。佛法的真精神就在此。
人生欲解决这个大问题,借佛的导力是一二,靠自己的努力是八九,若全然想靠佛
或定要靠自己不依佛法,这都是大迷信,不是佛子。
佛说因果,不是有了佛才有因果,佛说平等,不是有了佛才有平等,佛说众生与佛
,本来不二,不二即是平等,是众生自己本来平等,特地做来不平等。论到外相,自然
有大小高下美丑种种的不同,不同就不平等了,但一切相是缘生缘灭,幻起幻落,同一
不实,这是平等的,所以平等是实,不平等是幻,而世人...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4
☆─────────────────────────────────────☆
SeeU (See you) 于 (Mon Jul 25 12:07:46 2011, 美东) 提到:
依原始佛典,佛陀成道后,认为众生难以证悟微妙之法,并不想说法,浪费力气。经梵天劝请后,佛以天眼观察,有ㄧ些众生烦恼不多,可以证悟,才到鹿野苑初转法轮,说四圣谛。
依大乘经,如金刚经∶「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说>∶「言请佛住世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盘者,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
扒搿媚肽獭>谝磺蟹鹕布⒊臼伲忠磺兄谏H缡切榭战缇。谏缇。谏稻 V谏衬站 N掖巳扒胛抻星罹 D钅br />
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普贤菩萨的大心大愿,多么令人动容。
两个说法比较,从佛陀不想说法,到菩萨愿度尽众生,这是巨大的差别。以佛陀的智慧,难道不清楚自己想作什么,能作到什么吗?从另一角度想,佛陀是如何看众生呢?是只有少数能解脱,还是一切众生都会成佛?
杂阿含经中,佛陀回答...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度一切众生否?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21 11:50:14 2011, 美东) 提到: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6
作者 : 不详
在“2001年北京大学东方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恒毓先生发表了“梵文与中国佛教”一文,据该文注 1 ,这篇文章以后又发表于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英文版发表于2001年5月21-23日在泰国曼谷举办的“梵文─东南亚文化融合的因素国际会议”,又于5月24日和8月20日报告于泰国摩诃朱拉隆功\佛教大学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宗教学系,近来又将此文上网。看来作者很重视这篇文章。但是,文中有些观点,笔者难以苟同,现在提出几个问题,与作者商榷。
文中恒毓先生对“中国佛教”进行界定。所谓“中国佛教”应指以汉文典笈为基础的“汉传佛教”。因为中国佛教除广大汉族地区的大乘佛教以外,还包括云南省的上座部佛教和蒙藏地区的藏传佛教。恒毓先生认为汉传佛教的英文应当是Chinese Buddhism
,中国佛教的英文应当是Buddhism in China,即存在于中国的佛教。对此,我完全赞同。本文讨论的内容只限于汉传大乘佛教,不涉及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
有位加拿大朋友向恒毓先生提出一个问题:“研究中国佛教是否研究梵文?” 恒毓先生明确回答:“仅仅研究中国佛教,基本上可以不用梵文。”虽然恒毓先生文中表示“尽...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7
作者 : 不详
在“2001年北京大学东方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恒毓先生发表了“梵文与中国佛教”一文,据该文注 1 ,这篇文章以后又发表于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英文版发表于2001年5月21-23日在泰国曼谷举办的“梵文─东南亚文化融合的因素国际会议”,又于5月24日和8月20日报告于泰国摩诃朱拉隆功\佛教大学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宗教学系,近来又将此文上网。看来作者很重视这篇文章。但是,文中有些观点,笔者难以苟同,现在提出几个问题,与作者商榷。
文中恒毓先生对“中国佛教”进行界定。所谓“中国佛教”应指以汉文典笈为基础的“汉传佛教”。因为中国佛教除广大汉族地区的大乘佛教以外,还包括云南省的上座部佛教和蒙藏地区的藏传佛教。恒毓先生认为汉传佛教的英文应当是Chinese Buddhism
,中国佛教的英文应当是Buddhism in China,即存在于中国的佛教。对此,我完全赞同。本文讨论的内容只限于汉传大乘佛教,不涉及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
有位加拿大朋友向恒毓先生提出一个问题:“研究中国佛教是否研究梵文?” 恒毓先生明确回答:“仅仅研究中国佛教,基本上可以不用梵文。”虽然恒毓先生文中表示“尽...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348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度佛教简史(修订版)
已经跟你说了,这样改写不道德。你这样改写,再加个连接,别人以为此文通篇都是原
作者的意思,但其实未必。你要这样发表,最少要在你改过的地方加上注明是你改写。
“诚实做人”这个要求对学佛人算高要求吗?
再说,你又发这个修订版是啥意思啊?是不是你觉得这样就可以掩盖你上一次发表的时
候显露的剽窃和撒谎的污点?

展的南传佛教,三藏是以巴利文记载,教理强调四圣谛与缘起,修行包括四念处、内观
禅法等;汉传佛教则包括禅宗、净土宗、唯识宗、天台宗、华严宗等,三藏是以汉文记
载,教理强调般若与佛性;在西藏、蒙古等地流行的的藏传佛教,三藏是以藏文记载。
上述这些传统目前都在西方国家蓬勃发展。虽然,这些教派各自有不同的经典和修行方
法(例如参公案),导师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与佛陀的核心教导有关。
五岁(大约是西元前528年),他体悟到世间的一切都是不圆满、不安稳的,所有众生
因为不如实知见四圣谛,导致必须在永无止尽的六道轮回里,承受不必要的痛苦。虽然
佛法甚深微妙,但是还是有善根成熟的众生能够了解,所以释尊决定向受苦的众生,宣
说灭苦的解脱之道,也就是八正道。佛陀第一次说法,就是在波罗奈国鹿野苑...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度佛教简史(修订版)
剽!

展的南传佛教,三藏是以巴利文记载,教理强调四圣谛与缘起,修行包括四念处、内观
禅法等;汉传佛教则包括禅宗、净土宗、唯识宗、天台宗、华严宗等,三藏是以汉文记
载,教理强调般若与佛性;在西藏、蒙古等地流行的的藏传佛教,三藏是以藏文记载。
上述这些传统目前都在西方国家蓬勃发展。虽然,这些教派各自有不同的经典和修行方
法(例如参公案),导师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与佛陀的核心教导有关。
五岁(大约是西元前528年),他体悟到世间的一切都是不圆满、不安稳的,所有众生
因为不如实知见四圣谛,导致必须在永无止尽的六道轮回里,承受不必要的痛苦。虽然
佛法甚深微妙,但是还是有善根成熟的众生能够了解,所以释尊决定向受苦的众生,宣
说灭苦的解脱之道,也就是八正道。佛陀第一次说法,就是在波罗奈国鹿野苑中对五比
丘讲《转法轮经》,开示四圣谛。
时他直截了当地开示,有时则详尽阐述,教导如何才能今生安乐,来世安乐,以及如何
修行现观四圣谛而灭苦。释尊觉悟与开示的教法,后来透过许\多宗派传承下来,并扩
展到许\多国家。其中还有不少宗派,至今依然十分兴盛。
教团体的重心还是在出家众,包括众多的阿罗汉(即...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的觉醒Zz

前面我说过,
“欲望,是任何人(包含佛陀)做任何一个动作的动力,根本无法放弃,除非是死人。
佛陀没说过要放弃欲望,而是要不受其干扰。”
我可以承认我没写清楚,应该写清楚为
-- 欲望,是任何人(包含佛陀)做任何一个动作的动力,根本无法” 全部”欲望,除非
是死人
-- 佛陀没说过要放弃”全部”的欲望
-- 这里的欲望是现代人认知的,包含现代人共同认知到的属于欲望的,饿了想吃、困
了想睡。
(毕竟,我是写给现代人看的)
佛陀说要断欲、离欲,是指要断坏的欲望,欲贪,受到”我”所污染的欲望。
这个我已经表明清楚了。
从你后面的回文, 你似乎认为只要是欲望全是坏的。
“饿了想吃东西”,你认为不算欲望,是…随顺因缘…之类。
超乎人类常识。我也无言以对。
这不叫”食欲”,叫什么呢? 这不是人类基本欲望,是什么呢?
这不是常识吗?
人类在沟通的时候,不是都知道这是食欲,这叫欲望吗?
还要忍受你好几天情绪失控骂人。天呀。
杂阿含 752经
说明佛陀这里指的欲,专门指贪,贪嗔痴的贪。
缘起法,
无明触(受污染,无明、有”我”之触),生苦受乐受,
想要这种乐受,生爱,念念不忘….。有这样的贪,...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