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 发帖数: 5411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ardware 讨论区 】
发信人: sunspotzsz (amazon购物别忘了通过ocef), 信区: Hardware
标 题: 怎么读旧的系统盘里的数据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25 14:49:47 2011, 美东)
我的XP系统有问题启动不了了,于是我把系统盘拿出来,把他当外植硬盘把里面的数据
拷出来。但是插
进去以后,电脑找不到这个盘。 我摸摸盘,盘加电了在转。
怎么办呢?
多谢 |
|
l*****f 发帖数: 13466 | 2 乱世出英雄,高欢宇文泰都是,两雄相峙,荡气回肠
韦阴二妃不是野史哎,俺翻了旧唐书,她俩给李二各生一儿子,又放狗发现她们都有墓
志铭出土,阴妃是隋朝某将军之女,被李渊杀了,家属没入掖庭,估计就这么被李二收
了。怪不得读旧唐书,阴妃子李佑被舅舅鼓动莫名其妙滴造反,好奇怪啊,原来是旧恨
啊。韦妃更牛,居然是韦孝宽的曾孙,原来嫁李子雄之子,后其家卷入杨玄感之乱而被
籍沒,男的杀了妻子没入掖庭,不清楚韦氏是没入掖庭,还是看她曾祖面子网开一面得
以回家,总之后来又被李二收了,估计就是所谓寡妇了,名字是韦珪。韦孝宽的曾孙哦 |
|
w****t 发帖数: 79 | 3 闲来翻看旧信,无限感慨。
人与人的距离,有时就是举手投足间的阴差阳错,便难以挽回地错过了。
那么年轻的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不知道自己可以或不可以什么,对未来惶惑,对自
己没有信心,那么轻易地,就放弃了以为水到渠成的感情。
也许正因为那是的错,后来就拼命地想要证明自己,证明自己是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
。总是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的。
我喜欢读信的感觉,因为它虽时间推移而愈发显得亲近温暖,甚至信封上的邮戳都给我
很多回忆。看看日期,那是我正神情不能自已的时候,你的暗示我今天读懂了,可那时
的我,正纠结在两段感情里难以取舍,想必没有体会到你的苦心。远隔千里,思念总是
敌不过具体到可以触摸的躯体可以日日见到的容颜。即使愿意想你,似乎没有多少东西
可以回忆,有的只是自己的信念和感觉。直到多年以后,才知道自己错过的是什么,对
不起,真的对不起。 |
|
g**********y 发帖数: 14569 | 4 今天整理版面时随手点开几篇老文章,比如geg开版时发的一些,很有启发。
我看过几本游泳的书,不是太深,就是说得太简单,都不是我想要的level。而这些旧
文章,正好可以解答一些问题。说到的细节也正是我没有想过,也没有注意到的。
决定以后改改灌水习惯,至少1/3的灌水时间应该去读读以前的保留文章。 |
|
g*******0 发帖数: 2152 | 5 你还敢留着旧信,老婆没掘地三尺啊!好失策的妹妹。 |
|
w****t 发帖数: 79 | 6 我也留着我老婆的旧信呀。谁没有个历史?就像另外一个帖子里说的,不成功的感情才
让人进步嘛 (大意如此)。 |
|
E******u 发帖数: 3920 | 7 老文章了,有人转过没?
余英时:怎样读中国书
读书方法因人而异、因目的而异、因学科而异、因书而异……所以读书方法是很不容易
写的题目。而且一提到“读书方法”,好像便给人一种印象,以为读书有一定的方法,
只要依之而行,便可读通一切的书。这是会发生误导作用的。《开卷》专刊以“我的读
书方法”辟为专栏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作法。因为读书方法确是每个人都不一样。
但是我在构思这篇短文时,还是不免踌躇,因为我从来没有系统地考虑过:我这几十年
究竟是用哪些方法来读书的。现在回想起来,我似乎变换过很多次的读书方法,这和我
自己的思想变迁以及时代思潮的影响都有关系。但是所谓“方法的变换”并不是有了新
的方法便抛弃了旧的方法,而是方法增多了,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研读对象上可以交互
为用。我以前提出过:“史无定法”的观念,我现在也可以扩大为“读书无定法”。不
过这样说对于青年读者似乎毫无用处。如果详细而具体地讲,那便非写一部很长的“读
书自传”不可。
我另外也感到一个困难:我究竟对谁说“读书方法”呢?我现在姑且假定我的读书是有
志于研究中国文史之学的青年朋友,和四十年前的我差不多,即正想走上独立治学...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Esquimau (雪门院),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怎样读中国书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24 17:41:25 2012, 美东)
老文章了,有人转过没?
余英时:怎样读中国书
读书方法因人而异、因目的而异、因学科而异、因书而异……所以读书方法是很不容易
写的题目。而且一提到“读书方法”,好像便给人一种印象,以为读书有一定的方法,
只要依之而行,便可读通一切的书。这是会发生误导作用的。《开卷》专刊以“我的读
书方法”辟为专栏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作法。因为读书方法确是每个人都不一样。
但是我在构思这篇短文时,还是不免踌躇,因为我从来没有系统地考虑过:我这几十年
究竟是用哪些方法来读书的。现在回想起来,我似乎变换过很多次的读书方法,这和我
自己的思想变迁以及时代思潮的影响都有关系。但是所谓“方法的变换”并不是有了新
的方法便抛弃了旧的方法,而是方法增多了,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研读对象上可以交互
为用。我以前提出过:“史无定法”的观念,我现在也可以扩大为“读书无定... 阅读全帖 |
|
b******3 发帖数: 4385 | 9 标题: 科学工作者应怎样展开“新我”对“旧我”的斗争
副标题: 在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学习会上的讲话
作者: 范文澜
播发日期: 1952-01-06
选自《光明日报》1952年1月6日
上次我院进行忠诚老实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家的思想水平一般说起来提高了一步
。因为思想水平提高一步,政治水平业务水平也跟着有些提高。我们要珍重这个成绩,
但决不可认为够好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开头第一步,前途远得很哩,还待我们继续努
力一步步向前行进。
这次我院又要发动思想改造运动,这和忠诚老实运动,是不是重复呢?当然不是。从运
动的目的来看,从运动的宽度和深度来看,都是有区别的。
从两个运动的目的来看:
忠诚老实运动是要交代历史、分清敌我,这就是说,要求我们明确地站在革命阵营方面
,——人民方面,与反革命阵营分家绝缘。这一次思想改造运动是要求我们“肃清科学
界中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思想的影响,批评自由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一些错
误思想,确立革命的人生观,从而使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能根据国家建设和人民的要求
来进行改革”。这就是说,要求我们这些思想上非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切实地改造成为
工人阶级的知识... 阅读全帖 |
|
x*******a 发帖数: 11067 | 10 作者简介
陆文夫(1927年3月23日-2005年7月9日),江苏省泰兴县人,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
名誉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州市文联名誉主席,《苏州杂志》主编等。
陆文夫毕业于苏州中学。1949年毕业于苏北盐城华中大学。同年赴苏北解放区参加革命
。1949年渡江回到苏州,任新华社苏州支社采访员、《新苏州报》记者八年。1955年开
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小巷深处》一举成名,1957年调江苏省文
联从事专业创作,因参加筹办《探索者》同人刊物,被打成右派,长期下放农村、工厂
劳动改造,直至1978年才返苏州从事专业创作。1988年开始直到去世前,一直致力于主
编《苏州杂志》。
陆文夫作品题材大都以苏州风情为主,被人冠以“陆苏州”的雅号。主要作品有《美食
家》、《井》、《献身》、《小贩世家》、《小巷深处》、《老苏州》等。其中《美食
家》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
美食家 一、吃喝小引
美食家这个名称很好听,读起来还真有点美味!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加以解释的话,不
妙了:一个十分好吃的人。
好吃还能成家!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想到的事情往往不来,没有想到的事情却常常...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1 http://bbs.tianya.cn/post-books-564450-1.shtml
一
读钱先生的书始于今年,因为小儿的教育问题迫在眉睫,想找一些可供参考的范例
,“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诗•大雅•荡》),《后汉书•孔融
传》孔北海如是叹蔡邕,钱先生于此书中言及可供师范者亦如是再三致意,大概每遭时
代动荡,都会生出这种感叹吧,我找这部自传性质的书来读,也是为了找寻典型,而钱
先生居然给了我要找的东西,以备后人作这样的找寻也正是这部书的写作意图之一。
《师友杂忆》序说:“余八十初度,撰忆双亲一文。读者多劝余继述生平经历,以
飨并世。余念自劝志学,老而无成,妄有自述,岂不腼颜。惟生平师友,自细迄老,奖
劝诱掖,使余犹幸能不虚度此生。此辈师友往事,常存心中,不能忘。今既相继溘世,
余苟不加追述,恐其姓名都归澌灭,而余生命之重要部分,亦随以沦失不彰。良可惜也
。”(P47)又说:“惟此七十年来,世风时态,骤转亟变。余所追忆亦可使前世风范
犹有存留。读此杂忆者,苟以研寻中国现代社会史之目光视之,亦未尝不足添一客观之
旁证。有心世道之君子,其或有所... 阅读全帖 |
|
p********i 发帖数: 12365 | 12 读点鲁迅
拭去额头的汗珠,提起笔来,又是一阵惶恐。拈到的文题是"读点鲁迅",我知道此
非等闲文章可以轻易对待。我今年才十八岁,实在不该对先生发表一些什么看法,妄加
一些评论,但好在文题是"读点",我至少可以写一些读先生文章后自己的感受。
先生的文章绝非一些有闲小品文章,读时可置香茗一杯在案或侧卧于榻前。读先生
文章,须摒弃嘈杂,旋亮台灯,正襟危坐,逐行研读。每当在夜深人静时,读着先生的
文章,我总觉得有针芒在背,不断地接受着先生对我灵魂的拷问。每读一回先生的文章
,能使我抛弃一些旧的无用的,寻出一些新的,好似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先生最闻名的莫过于杂文。如先生自己所说,杂文好比斗争时所用的投枪与匕首。
先生的杂文,犀利尖锐,一针见血,荡气回肠。先生早年留学于东瀛,原想以医术疗救
像其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促使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却终弃医从文,提倡以文
艺运动来疗救国人的精神,即是新文化运动。先生提起笔来,摇旗呐喊,志在谱出一篇
篇向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旧制度的激昂的战斗的檄文。
先生自述半夜察看历史,终于在满本的"仁义道德"的字里行间看 |
|
o***e 发帖数: 3526 |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elg (二里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李则芬1979年旧文:明人歪曲了元代历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6 13:41:23 2013, 美东)
李则芬1979年旧文:明人歪曲了元代历史
一、元代不是黑暗时代
七年前,作者开始研究元代史。仿照读书先看序文的习惯,首先遍读近人所著的许多中
国通史、史纲,及各种专史之元代部分。这些著作,几乎众口一词,都说元代政治黑暗
,毫无文化可言。有些专史,甚至根本不谈元代事。写完宋代之后,但说元代政治黑暗
、无足述,且谈明朝。於是,这些议论,就形成了我的先见。在我潜意识内,相当牢固
。我在研究过程中,凡发现与此先见相迳庭之处,对於新的发见,总是保留一个问号。
要到研究了五年之后,我才知道这个先见是错误的,但仍不知其所以然。我更涉猎明代
的历史文献,又过了一年多,才发见了答案:元代的历史事实,原来已被明人歪曲了。
与一般人的想像相反,元代不但不是一个黑暗时代,毋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难得的小康
时期。一般人说元代黑暗的,所引证的事例,无非是蒙古初期的残...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1046 |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texasredneck (德州乡巴佬),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读史有感(介子推和严子陵)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25 10:53:51 2013, 美东)
读史有感(介子推和严子陵)
介子推(?-前636年),一作介之推,又称介子、介推,春秋时期周晋(今山西介休)
人,晋文公重耳的辅臣,骊姬之乱发生后,他跟随重耳出奔,历尽艰辛,忠心辅佐重耳
得以返国,介子推却淡泊功名,归隐乡间。”《维基百科》
关于介子推的历史记载非常有限,传说居多。其实冷静地想一下,历史说到底都是一些
传说,无非是现在我们认为过去人的某些言行,有着那些影响,至于那人真正的想法,
或者说真正是什么样的人,有谁能知道?
那些人都死了,我们无法问;甚至记录这些言行的人也死了,真假又怎么能知道。我们
现在就来看一下关于他有那些传说,还是很有些意思的。
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历史名人,但其经历非常坎坷,无人能比。他的父亲喜欢
年轻漂亮的小老婆,准备把... 阅读全帖 |
|
l*****7 发帖数: 8463 | 15 旧文新读《国防论》
http://bbs.tiexue.net/post_4168602_1.html
爱国将领蒋百里先生《国防论》全文
文章提交者:火箭筒对防空洞 加贴在 陆军论坛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32-0-1.html
转者按: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一些爱国将领和军事理论家也著书立说,介绍军事科学研
究的成果,传播加强国防建设、抵御外来侵略的思想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著名
将领蒋百里为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入侵,致力于国防理论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
并在杭州中央航空学校、庐山军官训练团作讲演。1937年夏,他将有关文章、讲演稿以
及早年著作中的部分内容重新整理编排成书,先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印行,后由上海大公
报社出版,轰动一时,扉页题词是:“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
的!”1945年由商务印书馆公开发行。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国防论
蒋方震百里著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第一篇 国防经济学
导言 第一种
[... 阅读全帖 |
|
M*V 发帖数: 3205 | 16 旧文新读《国防论》
http://bbs.tiexue.net/post_4168602_1.html
爱国将领蒋百里先生《国防论》全文
文章提交者:火箭筒对防空洞 加贴在 陆军论坛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32-0-1.html
转者按: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一些爱国将领和军事理论家也著书立说,介绍军事科学研
究的成果,传播加强国防建设、抵御外来侵略的思想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著名
将领蒋百里为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入侵,致力于国防理论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
并在杭州中央航空学校、庐山军官训练团作讲演。1937年夏,他将有关文章、讲演稿以
及早年著作中的部分内容重新整理编排成书,先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印行,后由上海大公
报社出版,轰动一时,扉页题词是:“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
的!”1945年由商务印书馆公开发行。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国防论
蒋方震百里著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第一篇 国防经济学
导言 第一种
[ 转... 阅读全帖 |
|
t**********k 发帖数: 511 | 17 读史有感(介子推和严子陵)
介子推(?-前636年),一作介之推,又称介子、介推,春秋时期周晋(今山西介休)
人,晋文公重耳的辅臣,骊姬之乱发生后,他跟随重耳出奔,历尽艰辛,忠心辅佐重耳
得以返国,介子推却淡泊功名,归隐乡间。”《维基百科》
关于介子推的历史记载非常有限,传说居多。其实冷静地想一下,历史说到底都是一些
传说,无非是现在我们认为过去人的某些言行,有着那些影响,至于那人真正的想法,
或者说真正是什么样的人,有谁能知道?
那些人都死了,我们无法问;甚至记录这些言行的人也死了,真假又怎么能知道。我们
现在就来看一下关于他有那些传说,还是很有些意思的。
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历史名人,但其经历非常坎坷,无人能比。他的父亲喜欢
年轻漂亮的小老婆,准备把君位传给他的弟弟,这样他就危险了,只好流亡。重耳之所
以能成大事,就在于有一些能干人死忠于他,跟他一起受苦受难,介子推是其中之一。
有一回为重耳管钱的头须带着钱开了小差,估计是认为革命没有希望了。重耳虽然是不
凡之人,但肚子一样会饿,饿了一样走不动,于是介子推毅然割下自己大... 阅读全帖 |
|
j*******7 发帖数: 6300 | 18 作为传道人,我们不能将自己仅仅限制于先行神学。我们也要考虑整本圣经,关于
耶稣基督的事奉、受死和复活的正典见证。如果我们只讲先行神学,我们就不能按着正
意分解真理的道,也不能将主的信息带给今日的百姓。
当我们传讲创世记第一章的时候,我们必须同时要宣告女人的后裔就是耶稣基督,
并且创造的堕落会透过耶稣基督的工作而被翻转(罗8:18-25)。我们的听众必须看见旧
创造并不是全部,在耶稣基督里有新的创造。我们必须从启示录展示给他们看,结局比
起初还要美好,神在新创造中的祝福将远远大于起初的创造。同样,当我们传讲利未记
的时候我们怎能不传讲从耶稣基督而来的对利未记的成就呢?我们必须宣告旧约的献祭
已经被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受死而成全了。
更进一步的说,关于食物和洁净的条例必须基于整本圣经来理解,这样我们才能明
白神不是要我们遵守食物或洁净的条例。这些条例指向更大的事:作为信徒我们应当活
出圣洁的新生命(林前5:6-8; 彼前1:15-16)。
正如新约所教导的,信徒今天并不在摩西律法之下(加拉太书3:15-4:7,林后3:7-
18)。旧的约只在救赎历史中的一段时间内有效,如今在基督里旧约都已...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8818 | 19 辛苦原创,请勿转载
(十一)
酒足饭饱后两人回到宿舍,一回来就都栽到床上。 " 别人都卿卿我我,就我们俩是对
没人要的孤魂野鬼。" 陈诚已经喝得有点醉了," 小天,你有过女朋友吗?"
"我?当然有过了!我上大学的时候,很多很多女生追我,我都忙不过来呢!" 小天也
没清醒多少,"啊,遥想当年,西子湖畔,美人如玉;植物园中,花开似锦。。。"
"我才不信呢,你追很多女生还差不多!要不你怎么一个都没搞定呢!你那前女朋友在
哪儿?"
小天突然不说话了,沉默了许久,才回答了一句:" 结婚了,结婚去了,我走的那天,
新娘不是我。。。"
"拜托,你是个男人好不好!"
小天却似没听见他话,沉浸在回忆里了,"橙子,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出国么?为什么要
去读这个破民俗?我爸爸是国家高级建筑师,我自己又是Z大高材生,在北京上班上得
多好啊。我为什么非得跑这破地儿来读这破民俗?"
陈诚怕打扰他情绪,不敢多说话,心想,不是建筑系不好出国,你才申请的民俗吗?不
过也实在奇怪小天放着国内好好的建筑师不做,跑来吃这苦。
"我不就是想离开中国那破地方吗?离那个人越远越好,远到你想去找她都没法找。我
就不信过了这两年,我还这么...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8441 | 20 他们在我们的旧报纸中学华文
● 刘秀珍
By Liu Xiuzhen
在中国看过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时事专访节目,受访的印尼华裔中年妇女说到自己如
何在政治环境中被逼与本身的母语“脱离关系”时,泪流满腮。
所以,她节衣缩食地想尽办法存钱,不惜把孩子送到新加坡,接受比起他们国家的消
费昂贵数倍的教育——因为在新加坡可以学到华文。
最近到印尼去参加一个文学研讨会,在近距离里,对印尼华人学华文的心态有了更深
一层的认识;除了更多的感动外,还有对自己的不知惜福深觉惭愧。
有印尼文友看到我挂在胸前的名卡时,露出老友相逢的喜悦,连说很久以前已经知道
你的名字了。原来,在印尼没有华文的日子里,华文书报是违禁品,无法入口。但是,当
年新加坡的“加弄古尼”(捡破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新加坡的旧报纸,被“加弄古尼”
买去后,一捆捆的售卖到印尼去再循环,糊成纸袋。
文友家里开杂货店,需要大量旧报纸来糊纸袋。然而,像他那样的有心人,却总在翻
动旧报纸时,特地找出华文报收藏起来,再细细地偷着读。也就在那样的日子里,他们读
了我们不少文章。
这样偷偷读华文的日子,绝对不是今天新加坡的你我所能了解,对我们的年轻人来说 |
|
e***s 发帖数: 1188 | 21 《五百年来谁著史》中,揭示了一个旧时代的崩溃:随着朝贡体系的成员被西方列强一
一剪除,古代中国逐渐丧失了运作空间,最终在持续的货币战争、武装侵略下,走向衰
败,一个曾为世界贡献过孔孟之道、伟大发明和工艺精神的民族,突然成了现代视角中
的“野蛮人”。
在浩荡的世界潮流中,我们为什么一次次错过机遇?因为精英阶级、士大夫阶级颟顸无
能,他们落入了自己制造的概念中,完全丧失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他们全部的才华
都被消耗在利益争夺、立场碰撞和意气用事中,这又如何能应对三千年未见之大变局?
《五百年来谁著史》完美地展示了我们面对的困境,可解决之道在哪里?
几年的不懈努力,《马克思的事业》是韩毓海先生交出的一份答卷,刚一问世,它便被
新闻出版总署推为“迎接党的十八大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这本书最难得之处在于,
它超越了左右之争,致力于追寻马克思的真精神,以此回应时代挑战。
应该看到:一方面,在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上,马克思主义产生过巨大作用,曾带领我们
走出百年迷茫;另一方面,我们对马克思的误会又比比皆是,许多人只是接受了几个教
条,便自以为融会贯通,对马克思的“评论”压倒了对马克思著作的阅读,没有哪个...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2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
肖郎
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初,我读到了一本对我影响很大的书,这本书的名字叫“第三帝国的
兴亡。”
这本书的作者是个美国的战地记者,他根据自已在二战时的所见所闻,和在战后获得的
大量纳粹德国的档案文件,写成了这本记叙了希特勒和他的法西斯帝国从开始,发展,
壮大,到最后二战失败,彻底灭亡全过程的纪实史书。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文革已经进行好几年了,但各种运动还是一个连着一个没有个尽头
,人们斗来斗去也没完没了,很多老百姓是早就厌烦透了,渴望能早日转入“四化建设
”,来改善生活,但文革却是丝毫没有象要结束的迹相。那时有着“副统帅”,“亲密
战友”头衔的林彪谋反不成,出逃而摔死在外蒙的事件也已经发生,人们虽然仍旧一如
既往地“响应”着伟大领袖的号召,“涌跃”地投入“批林批孔”和“尊法反儒”的运
动“高潮”,但是稍稍读过几本书的人心里都明白这事是何等的荒唐和无聊:因为林彪
和孔老夫子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两码事。很多人都是抱着
无奈,却冷眼里在看着这种如... 阅读全帖 |
|
h**n 发帖数: 1232 | 23 贴一篇王安忆的《骄傲的皮匠》
(一)
倘若要说明这块方寸之地为什么属于小皮匠,大约就要涉及这近代城市的发展史了,具
体地说来,且又是一些个别的人和事。最初时候,这片地方还是在城市的近郊,外国人
在这里开了墓园,本地人称“外国坟山”。四周就有了一些鲜花店,蜡烛店,还有出售
木雕和石刻的十字架、小天使、耶稣圣母像等等装饰墓地的用物。后来,墓园的边缘,
那些连接田地的地方,被开辟出来埋葬中国人,墓园扩大了,周遭就有了中国殡葬习俗
的店铺:香烛、纸扎、寿衣、锡箔、中国样式的棺椁。再后来,墓园越延越广,最深远
处,其实已成荒冢。终于有一天,工部局征下地皮,准备建住宅区。第一要务清理墓地
,也就是本地人说的“坟山”。先在报纸上等了七天启事,让中国人来迁坟,无人认领
的墓便拾骨平地,一总焚烧,只留下外国人的墓地,用围墙圈起来。这样,周遭的殡葬
业便不驱自散了。等这片地方建起几条弄堂和一排洋房,初具街区规模,就又有一些当
年的旧业主回来,不过都转了行。有的摆水果摊,有的是馄饨挑,还有的做了看弄堂的
人。其中有一个浦东人,原来是卖锡箔的,现在骑了脚踏车,车后面坐一个蒲包,包里
面是河鲜鱼虾,挨家挨户兜售...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24 一九六六年夏天,我小学毕业,却碰上取消升学考试,枯坐在家,静待分配。当时也有
一个消息曾激起小伙伴们的兴奋:郊县有一些质量上乘的学校,需动员一部分市区学生
去住宿就读。分配到我们那里的是上海县的莘庄中学和川沙县的高桥中学。男生看中这
一去向,是因为可以住宿,能远离父母束缚,有一种远走高飞的感觉。几个心野的同学
特别向往高桥中学地处海边,于是相互约定,要到海滩去过一种崭新的生活。当时北方
来的红卫兵刚刚到上海,他们搅动社会秩序,市面上出现一种越出常轨的激动气氛,只
要在公共汽车上发表演说,或者朗诵传单,司乘人员就不向他们收钱售票。我们利用这
一机会,在公共汽车上打快板、念传单,一路免费,既去了高桥,又去了莘庄。实地比
较的结果,好象还是莘庄中学好,因为那个学校从外面看去很雄伟,有一个高高耸立的
跳伞塔。到了文革第二年,这一消息却沉寂下来,再也不见提起。一九六七年夏天,新
成立的市革委会教育组终于想起还有一届小学毕业生没有分配,于是就按街道划块,三
下五除二,将几万名活蹦乱跳的小学生当成几万个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很快就把它
们切块完毕,一个个塞进了住家附近的中学。我的那些儿时伙伴就这样被... 阅读全帖 |
|
P****e 发帖数: 389 | 25 (两年前的旧文一篇)
这段时间奔波毕业的事,白天晚上总是很忙,而且越忙乱,越是孤独得发慌。一天
晚上,我偶然去老旧首饰交易的网上转,遇见了一对民国外销的红玉髓包银耳坠。这对
坠子边上一圈小小的银浮雕非常精巧,细看像是金鱼与玉兰花叶,应着“金玉满堂”的
口才。精致的银边里,镶着两颗没有雕刻的、鲜红的玉髓。
坠子中的红玉,忽然让我想到了赤子之心。环绕红玉的银雕,是单纯之人的聪明—
—表面再怎么伶俐剔透,内里都茹着一颗毫无纹饰的初心。
“初心”之动人,正在一个“初”字。然而人生长恨水长东,“初”只是一瞬。楚
人带着宝剑涉江,时间逝者如斯夫,那红玉髓般的初心,早已沉落不知何处;而怀念初
心的文字,譬如张恨水的《北雁南飞》,就好像一道结了厚痂的伤疤,刻在生命老旧斑
驳的船舷上。
张恨水祖籍安徽,生于江西,在景德镇、新淦和我的老家南昌度过了几段少年时光。
南昌市中心有个叫万寿宫的地方,现在是个热闹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从一条满是卖
零食烧烤的拥挤小巷穿到万寿宫门口,走到地下,偌大的地下室里挪动着数不清的人头
。这里有拔眉毛、修指甲、穿耳洞、教你编手链的,墙上玲琅满目挂着的是内衣、发卡
、丝巾和真真... 阅读全帖 |
|
R******k 发帖数: 4756 | 26 苏州古时称吴,又称姑苏,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隋开皇九年(公元
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城建于公元前514年,虽历经2520年的沧桑,但整个
城池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位置上,基本上仍保持宋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
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枕河”等水乡城市
的独特风貌。苏州古城区河道总长35公里,有桥梁170多座,是我国河、桥最多的城市
,被世人赞誉为“东方威尼斯”。
苏州城的建造者是当时已成为吴王阖闾的大将伍子胥,名为阖闾城。春秋时期,这里就
成为吴国的都城,城市的名称中自然还保留有许多有关吴王阖闾,伍子胥以及美女西施
德的印记。
城门篇:
【齐门】,还有一段凄美的传说。齐门建在苏州的城北护城河边。相传当年吴国强盛一
时,“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年迈的齐景公慑于吴国的强大,不得不将女儿送往千里
之外的吴国出嫁。从此,齐国这位公主远离家乡,时常思念故土,日日以泪洗面。吴王
为了减轻公主的相思之苦,特意命人在面朝齐国的方向建造了高大的城楼,好让她能够
登高远望齐国故土。这就是齐门的来历。只可惜,现在这座城门也早已和公主一...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939 | 27 读《毛选》
说起读书,我以为一本书能读三遍以上,此书对人生应该说非常有用。我大半辈子
有两本书记忆很深刻,起码已经超过三遍。这两本书,一本是《古今数学思想》,还有
一本是《毛泽东选集》。
《古今数学思想》是美国数学史家克莱因所著。虽然没有纳入东方数学史,但对于
西方数学史叙述最为权威,突出了数学思想。全书分四册,这套书是世界数学工作者公
认的关于数学思想的权威著作。在我几百本数学书中显得最陈旧的。许多数学书是用旧
的,比如数学教材,而它却是看旧的。为此在网上也写过几个关于数学的帖子,《感悟
数学》、《格致数学》、《小波数学》等等。教研室现在的年轻人学位一个赛过一个,
好几个都是博士加“后”,所以硕士学位的已经日子不好过了,我是什么学位也没有的
,但经常训导他们恰恰是一个没有学位的我。什么原因呢?他们中间几乎没有人读过这
本书,也都说这本书好,就是没有读过。作为数学研究人员不读可以,但作为数学老师
是不行的。数学也分许多专业面,有些连自己专业面的数学思想起源也不知情,这就很
可悲的。也就说知道分子多,知识分子少。
《毛泽东选集》开始时有四卷,后来又增加了。这四卷在上山下乡前读过两遍,连 |
|
r****e 发帖数: 3373 | 28 有点长,但是很好看。
周启博:我的父亲周一良
(一)尴尬群体中的一个
父亲周一良二零零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八十八,当属高龄。遗憾的是他未能把
想说的话全部形诸文字。
父亲对子女随和,不象母亲有时不严自威。但他少与子女谈心。以我观察,他有两批较
能推心置腹的朋友。一是留学哈佛的“学友”,青年学子在异国共度寒窗,铸就友谊。
二是文化革命中因“反聂(元梓)”而同被关押殴打,和因“梁效”而同被禁闭整肃的
“难友”。学人罹难共度铁窗,遂成莫逆。我自己成年后很少与父亲深谈,直到年逾不
惑,发现自己青少年时是在谎言包围中渡过,才有意识地找父亲交流,并探索他这一代
知识分子的思想变革。
父亲是一个企业世家兼文化世家的长子,家教是忠恕之道和谨言慎行。少年青年时潜心
文史,所在学科前辈和同侪对他颇为看好。如果他能按自选方向走下去,学术上当有可
观成就。然而他生不逢时,在中年以后被社会环境压倒,奉领袖为神明,把改造思想以
达到领袖要求当作高于学术甚至家庭的终极目标。每当他未泯的人性和常识与领袖的方
针冲突,他都认为人性和常识是自己未改造好的表现,“改造思想”成为他永远追求也
永远达不到的目标,而... 阅读全帖 |
|
k*********e 发帖数: 238 | 29 王小波的杂文属白活类。这种风格,是喜欢白活的人,怎么想就怎么写下来。
汪曾祺周作人的散文,冲淡平和,也属于怎么想就怎么写,所以自然,放松。
余秋雨类的散文,文辞优美,写的时候得拿着端着,想想就累。
王小波的小说也白活。读他的黄金时代,全篇只一处近文艺腔。就是最后描写陈清扬爱
上王二。
“那一刻她觉得如春藤绕树,小鸟依人,她再也不想理会别的事,而且在那一瞬间把一
切都遗忘。在那一瞬间她爱上了我,而且这件事永远不能改变。”
印象深刻。
豆瓣上有人问王小波之后,还有哪些有趣的作家。有人推荐冯唐。立即又有人揪出冯唐
抄袭/效颦的地方。
“再后来,柳青回忆,我第一次和她做爱,全过程中,没有出一点声音。我射精的时候
全身战抖,两眼闪亮,在无声无息中,泪流如注。柳青说,她心痛如绞,在那一瞬间,
她深深爱上了我,她发现她其实从来没有爱上过其他任何人,而且不可能再爱上其他任
何人。这件事永远不可能改变,甚至不以她的意志而转移。她可以从此夜夜做鸡而同时
为我守身如玉。”
随便翻了翻冯唐的博客。随机的四篇文里,就有三处自吹自擂。冯唐,在什么才算“自
然”上有语感欠缺。我以后,不会再浪费时间在他的文章上了。
... 阅读全帖 |
|
k*********e 发帖数: 238 | 30 王小波的杂文属白活类。这种风格,是喜欢白活的人,怎么想就怎么写下来。
汪曾祺周作人的散文,冲淡平和,也属于怎么想就怎么写,所以自然,放松。
余秋雨类的散文,文辞优美,写的时候得拿着端着,想想就累。
王小波的小说也白活。读他的黄金时代,全篇只一处近文艺腔。就是最后描写陈清扬爱
上王二。
“那一刻她觉得如春藤绕树,小鸟依人,她再也不想理会别的事,而且在那一瞬间把一
切都遗忘。在那一瞬间她爱上了我,而且这件事永远不能改变。”
印象深刻。
豆瓣上有人问王小波之后,还有哪些有趣的作家。有人推荐冯唐。立即又有人揪出冯唐
抄袭/效颦的地方。
“再后来,柳青回忆,我第一次和她做爱,全过程中,没有出一点声音。我射精的时候
全身战抖,两眼闪亮,在无声无息中,泪流如注。柳青说,她心痛如绞,在那一瞬间,
她深深爱上了我,她发现她其实从来没有爱上过其他任何人,而且不可能再爱上其他任
何人。这件事永远不可能改变,甚至不以她的意志而转移。她可以从此夜夜做鸡而同时
为我守身如玉。”
随便翻了翻冯唐的博客。随机的四篇文里,就有三处自吹自擂。冯唐,在什么才算“自
然”上有语感欠缺。我以后,不会再浪费时间在他的文章上了。
... 阅读全帖 |
|
f*****l 发帖数: 814 | 31 ☆─────────────────────────────────────☆
wh (wh) 于 (Wed May 4 12:08:56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旧书店有大收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4 10:53:25 2011, 美东)
昨天去旧书店又拿回来好多书,还看到很多流行畅销小说,如果有人想要可以告诉我。
先说我拿的书:
Khaled Hosseini: The Kite Runner. 看过电影。可惜没有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我看过中文版,感觉很怪异,很想找原文看一看。这人写东西是比较煽,有市场头脑。
Tracy Chevalier: Falling Angels;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看过后面这个电影
,看过她的另一本The Lady and the Unicorn,她喜欢用名画写小说,也是流行文学的
路子,不如Dan Brown那样文笔成熟,不过聊画聊古代文化,还有可看性。
Patrici...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2 二
写到在小学教书时期,也就是二十岁左右吧,作者说:“时余已逐月看《新青年》
杂志,新思想潮流坌至涌来。而余已决心重温旧书,乃不为时代潮流挟卷而去。及今思
之,亦余当年一大幸运也。”(P103)写到转入无锡省立第三师范任教时(1923年)则
说:“日本自明治维新,而汉学说开新境界。中国自新文化运动起,古籍遂成国渣,疑
古非孔,新义迭出,两国相异在此。”(P144)在那有亡国灭种之忧的年代,作者正年
轻,对于本民族的文化却能够不失信心,与当时看,或有不合时宜者,今天看,则实在
难能可贵。作者与五四人物打交道,都只是书生本色,可谓不忮不求,比如与胡适交往
,也是只谈学问,意见相左时更是不稍假借,比如初次见面,把大名鼎鼎的胡适当成大
学问家,当众打听了两本想找而找不到的比较生僻的书,弄得胡适很没面子,事后才想
到其中的人情世故,十分抱歉起来(P156)。又比如初到燕大时,司徒雷登设家宴招待
,“问诸人到校印象。余直答,初闻燕大乃中国都会大学中之最中国化者,心窃慕之。
及来,乃感大不然。入校门即见M楼S楼,此何义,所谓中国化者又何在。此宜与以中国
名称始是。一座默然。”(P164)一句客套的问... 阅读全帖 |
|
t**********k 发帖数: 511 | 33 读《登楼赋》
《登楼赋》是王粲(177-217)代表作,在文学史上也是赫赫有名。他是建安七子之一,
一般认为其文学成就最高,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他出身显赫,是地道的高干子弟。那个时候的文人大都如此。不能简单地看成是血统论
的证据,而是那时的文化的垄断性,无权势只有干苦力的份,不可能读书识字。那又是
一个极其讲究门阀的时代,不是士族(祖上做官)根本就进不了组织部的名单,科举制
度的成型是唐代的事。
可以作一个合乎情理的猜测,也许有一个天才,写了某些绝妙的文章,但进不了那个圈
子,就不会为人所知,也流传不下来,要知道那时可没有网络。
所以说科举制度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其使得土族(并不是一般人,而是有钱有地的乡绅
)都有了做官的可能(像不像今天的高考?)。用现在的话来说,使得社会的流动性加
强,让有才干的人有进入统治阶层的可能。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中国封建社会能持续那么
多年,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让能干人在底下愤愤不平,琢磨着怎么造反可不是什么好
事。中国历代所谓的明君都非常重视这一点,一结束天下大乱就立刻开考,然后读... 阅读全帖 |
|
l*****a 发帖数: 38403 | 34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系列(16)
在耶稣生活的时代,犹太人的葬礼习俗有些特别。墓穴不是一个,而是一高一低两
个洞口放在一起。遗体不入棺,直接放进低的洞口之中,让肌肤快一些化为泥土,因为
《圣经》创世纪中(3:19),上帝曾告知亚当,他是泥捏的,死后也会变成泥土。留
下的白骨则被收集起来,放入一个骨头盒子,上边刻下逝者的名字,然后移入上边的洞
口里,等待着传说之中逝者复活的那一天。这样两个洞口,可以作为家庭墓地,不断地
使用,久而久之,上边的洞口就收集了一家之中不同时代人的骨盒。
十九世纪以来,由于宗教原因,巴勒斯坦是考古学挖掘的一个热门地区,找到了不
少这样的骨盒。1990年,在耶路撒冷挖掘到的几个骨盒,经确认同属于姓氏为“
Caiaphas”的家族,其中就有那位下令逮捕耶稣的大祭司的遗骨。2002年,一位以色列
古董商有了更惊人的发现。他找到一个骨盒,上边刻着,“James,Joseph的儿子,耶
稣的兄弟”。按新约里所说,James既是耶稣的弟弟也是十二门徒之一,后来更是基督
教会在耶路撒冷的主教。骨盒的照片随即登上了权威考古学杂志的封面,轰动一时。只
是没过多久,实验...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5 (评论很长,每段的标题很提纲挈领。)
在语言暴力的乌托邦中迷失
——从莫言《檀香刑》看中国当代文学的缺失
余杰
《檀香刑》是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上个世纪之交德国人在山东修建
胶济铁路、民间爆发义和团运动、袁世凯进行残酷镇压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发生在“高
密县东北乡”的一场血腥的斗争、一种可怕的刑罚以及一段疯狂的爱情。《檀香刑》既
是一部具有史诗般辉煌气质的小说,也是一本社会史和文化史的鲜活素材。它的目光指
向一百年以前的历史书页里,它的尾巴却遗留在我们正在经历的现实之中;它是虚构,
也是纪实,因为它表达了当代文化人对百年历史的记忆、追溯乃至重构。
《檀香刑》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莫言在小说创作方面的才华。在当代小说家中,他无疑可
以列入最优秀者的行列。《檀香刑》也大气磅礴地显示出莫言在民间文学上的自觉求索
。在当代小说家中,他是少数有向土地沉潜倾向的作者之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檀香刑》也凸现了包括莫言在内的绝大多数中国当代作家在思想能力上的缺陷和在精神
向度上的偏差。作家对历史的反思迷失在他本人充沛的激情之中,作家对现实的关照消
解在他本人灿烂的文字之中。莫言没有走出他自...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7173 | 36 读完这样一本书可真不容易。不是因为书厚,而是因为它是爱情故事。挺纯洁的爱情故
事。而我,却是二叔。
我们活在一个比较愤世嫉俗的时代。爱情故事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狗血,伦理混淆。也
难怪,大众的倾向是猎奇,求新。阳光下没有新鲜事儿是吧?那就找点儿不能见光的事
儿。看多了,读多了,疲劳了,新终究又成了旧。旧的呢?翻出来看看,却也觉得新起
来了。
《Persuasion》 就是老掉牙的旧,以至于被后人称为了经典。但坚持的读了下来,发
现不狗血的爱是如此清新,也如此动人。想起一句歌词来了:
A kiss is just a kiss, a sigh is just a sigh
The fundamental things apply
As time goes by
爱是 fundamental things 么?我想是吧。
《Persuasion》 是 Jane Austen 的最后一部小说, 写完了不久她就去世了。她琐琐碎
碎的写着人物琐琐碎碎的生活。没有大场面的震撼,没有宏伟的历史背景,没有时空穿
越的新奇。只有琐琐碎碎,鸡毛蒜皮。然而,也就在这些琐碎鸡毛中,她给安了一个超
级灵敏的心灵探...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7 编注:编撰此文乃源于,笔者之父亲对基督教有着相当的成见,笔者为尝试打破他的固
有执着而编撰,顺带为他引入一些新时代体系的洞见。其实,耶稣是否曾经学过佛,对
于大多数无论何种信仰者来说,在这关键时候,已经一点都不重要了。此文真正精华的
部分,在于第三部分--基督教原始教义、佛教教义及新时代体系之精华交汇--这对于我
们很多人,或许是一次精简的提醒,对于另一些人,则可能是一次被带入门的契机。
耶稣十八年印度学佛及传道轶史之新证+旧证
提要:耶稣从12~30岁这18年岁月间,在福音书中只字未提,只是笼统地一句带过:“
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并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那么这18年来耶稣到底去了
哪里呢?近几个世纪以来,众多中外学者经过艰辛考证,根据种种蛛丝马迹,抽丝剥茧
,终于理清了头绪--耶稣这18年来,辗转印度、尼泊尔、拉达克和西藏学习与传道,最
后回到故乡--极有可能,他是第一位把佛法带到中东(并与古犹太教融合而成为基督教
,一如西藏佛教与苯教之融合而得以发展)的圣者。
以下,我们分三个部分详述:
一. 耶稣十八年行踪之谜
1. 藏传佛教古经关于“伊萨圣者”的记录
2. ... 阅读全帖 |
|
q******n 发帖数: 4479 |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VChinese 讨论区 】
发信人: alpsky (sky), 信区: TVChinese
标 题: 再读桐华的《步步惊心》,解读一下若曦和众阿哥【转载】
关键字: 步步惊心,十四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八阿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20 12:31:43 2011, 美东)
转载自:http://hi.baidu.com/sallyru%C8%E3%C8%E3/blog/item/7ef1241302527438dd540107.html
十四阿哥篇
十四阿哥胤祯是我一直忽略的一个人物,尽管小说中多次有精彩的描写,尽管这个人物
光华四射,灼人双目,但我始终认为,他与若曦的命运只能是一对平行线,不可能发生
交集,直到小说的最后篇章,我才惊得猛吸一口气:原来,十四对若曦一直是情根深种
啊!
初次相见,年幼的若曦坐在亭中的石凳上读宋词,顽皮的十阿哥跑去捉弄若曦,本
是十分活泼的场面,却隐含着惊心动魄的暗喻,且看若曦读的词:“重来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
依。……”
这样凄... 阅读全帖 |
|
n*******2 发帖数: 10103 |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VChinese 讨论区 】
发信人: alpsky (sky), 信区: TVChinese
标 题: 再读桐华的《步步惊心》,解读一下若曦和众阿哥【转载】
关键字: 步步惊心,十四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八阿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20 12:31:43 2011, 美东)
转载自:http://hi.baidu.com/sallyru%C8%E3%C8%E3/blog/item/7ef1241302527438dd540107.html
十四阿哥篇
十四阿哥胤祯是我一直忽略的一个人物,尽管小说中多次有精彩的描写,尽管这个人物
光华四射,灼人双目,但我始终认为,他与若曦的命运只能是一对平行线,不可能发生
交集,直到小说的最后篇章,我才惊得猛吸一口气:原来,十四对若曦一直是情根深种
啊!
初次相见,年幼的若曦坐在亭中的石凳上读宋词,顽皮的十阿哥跑去捉弄若曦,本
是十分活泼的场面,却隐含着惊心动魄的暗喻,且看若曦读的词:“重来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
依。……”
这样凄...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39903 |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VChinese 讨论区 】
发信人: alpsky (sky), 信区: TVChinese
标 题: 再读桐华的《步步惊心》,解读一下若曦和众阿哥【转载】
关键字: 步步惊心,十四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八阿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20 12:31:43 2011, 美东)
转载自:http://hi.baidu.com/sallyru%C8%E3%C8%E3/blog/item/7ef1241302527438dd540107.html
十四阿哥篇
十四阿哥胤祯是我一直忽略的一个人物,尽管小说中多次有精彩的描写,尽管这个人物
光华四射,灼人双目,但我始终认为,他与若曦的命运只能是一对平行线,不可能发生
交集,直到小说的最后篇章,我才惊得猛吸一口气:原来,十四对若曦一直是情根深种
啊!
初次相见,年幼的若曦坐在亭中的石凳上读宋词,顽皮的十阿哥跑去捉弄若曦,本
是十分活泼的场面,却隐含着惊心动魄的暗喻,且看若曦读的词:“重来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
依。……”
这样凄... 阅读全帖 |
|
j*******7 发帖数: 6300 |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texasredneck (德州乡巴佬),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读维特根斯坦(形而上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l 1 11:46:42 2013, 美东)
读维特根斯坦(形而上学)
由于我在文章中不断提到形而上学,似乎就有必要为其作一个定义,但这却是不可能的
,因为在不同的词典,百科全书中,解释都不同,有的差别还很大。似乎我们可以得到
一个合理的结论,对这个东西的看法,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哲学上的基本观点,就是你的
气质。
就我个人对维特根斯坦理解,形而上学就是认为有一个东西是所谓本质,世界上所有的
东西都能归结它,弄懂了这个东西,就理解了万物。在基督教里,是上帝;在马克思那
里,就是物质;在黑格尔,就是绝对精神,等等等。总而言之,在传统哲学里,都不难
找到这个东西,而且非常明显,因为他们以为哲学就是把这个东西说出来。
当然,这不是说,我的理解就是正确;更不是说,维特根斯坦就一定不错,只是...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31659 | 42 你看这样如何:
booker把那些一句话回帖的,都给办了.最好把回帖"毛泽东他妈"之类的,顺便也给办了.
确保一视同仁.
你继续用mythesis给大家挑选一些值得一读再读的旧帖.
历史不让谈旧帖,显然不合适.天涯之所以办成海内第一牛X站,
很大原因是一些镇版旧帖,引起了群众持续的兴趣.
我所有的帖子都言之有物,我就用mythesis发了帖子,我只为这些帖子负责。 |
|
h*******e 发帖数: 5550 |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VChinese 讨论区 】
发信人: alpsky (sky), 信区: TVChinese
标 题: 再读桐华的《步步惊心》,解读一下若曦和众阿哥【转载】
关键字: 步步惊心,十四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八阿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20 12:31:43 2011, 美东)
转载自:http://hi.baidu.com/sallyru%C8%E3%C8%E3/blog/item/7ef1241302527438dd540107.html
十四阿哥篇
十四阿哥胤祯是我一直忽略的一个人物,尽管小说中多次有精彩的描写,尽管这个人物
光华四射,灼人双目,但我始终认为,他与若曦的命运只能是一对平行线,不可能发生
交集,直到小说的最后篇章,我才惊得猛吸一口气:原来,十四对若曦一直是情根深种
啊!
初次相见,年幼的若曦坐在亭中的石凳上读宋词,顽皮的十阿哥跑去捉弄若曦,本
是十分活泼的场面,却隐含着惊心动魄的暗喻,且看若曦读的词:“重来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
依。……”
这样凄... 阅读全帖 |
|
h***n 发帖数: 1275 | 44 记得八九十年代之交的某一年,偶尔翻阅河南出版的《人生与伴
侣》杂志,一位大龄女青年谈择偶条件的短文,使我眼睛顿时为之一
亮。她的条件之一是,读文学作品只达到欣赏琼瑶小说水平的对象不
在考虑之列。
这条择偶标准之所以使我动容,不仅由于感叹这位女青年艺术欣
赏的高趣味,而且稍加吟味,这里面还包括着一个有关人文精神的重
大问题。再一深思,则这个问题,而今不少教授学者也还没有弄清楚。
“五四”新文化运动已经过去了整整80年。“五四”新人文精神
之一翼的中国新文学,是以宣扬和促进人的觉醒,发现和开掘人生问
题,高扬人的精神素质为指归的;从而,不得不冲击和克服陈腐、顽
固的传统人文意识孵育下的种种文学现象。其中,即使不称之为逆流
也是和新文学的“为人生”的目标对垒,而且拥有很大群众影响的,
首推以消闲为宗旨的鸳鸯蝴蝶派小说、武侠小说、社会黑幕小说等等。
这些代表旧的人文意识、适应传统阅读习惯的东西,用新瓶装旧酒的
手法,从语言和形式上改造其应世面貌,诱使数量颇大的读者沉迷其
中,也受到某些批评家的膜拜,其中不乏以新文学理论权威自命的学
者、教授,还有某些文化教育官员。
说起来,生活越来越繁复化了,... 阅读全帖 |
|
i****1 发帖数: 84 | 45 临近春节,不少高校都陆陆续续放假了,入读南艺一个学期的林妙可更是十天前就回到了家中过寒假。可能是因为南北温差太大,林妙可一回家就感冒了,休息了近一个星期身体恢复才有力气出去玩耍。
从林妙可最近几天的微博动态中不难发现,回到北京的她过得相当快乐,又是摘草莓,又是吃海鲜,日子相当滋润。
尽管林妙可最近的寒假生活过得很“奢侈”,但从她出门时的一身打扮看得出,她仍旧是曾经那个节俭的小姑娘。
摘草莓时,林妙可穿的大棉袄还是南京艺术学院定制的校服,提的小黄鸭包包也是几年前就用过的。吃海鲜时反戴的黑色帽子和穿的一身,也是入读南艺后添置的,而且已经在于同学的合影中出镜好几次了。
还记得林妙可在入读南艺前,出席各种活动场合的打扮没少被吐槽,被安在身上最多的词就是“大妈”“土”等等。
不过,如今在南艺磨练半年后,林妙可在形象上是完美改变,气质和衣品大幅提升,穿的虽然还是以前的旧衣服,但搭配水准明显是提高了,果然还是要与同龄人在一起才能更显得青春有活力。
更难能可贵的是,林妙可在入读大学后,在性格上一点没有改变,没有沾染一点点不好的习惯,仍旧是曾经那个乖巧懂事的姑娘,特别是在勤俭节约方面真的是给粉丝做了一个...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2526 | 46 一百年了还没读懂袁世凯,不如回家面墙去
——《为袁世凯辩护:以保守主义的视觉》·自序|
在私德愧于满清王室、公德愧于革命党人的主流视觉笼罩下,大张旗鼓的为袁世凯
(1859-1916)辩护,既需要良知,更需要勇气。何况还是以保守主义的视觉。众所周
知,在革命主义、激进主义、进步主义的光辉照耀下,保守主义直接被视作了顽固守旧
、复辟倒退甚至反革命的代名词。当然,我这里所谓的保守主义是英美式的保守主义,
尽管保守主义千差万别,尽管英美式的保守主义某种程度上就是自由主义,保守的是自
由的大传统,但是鉴于自由主义在西方常常被激进主义者或者社会主义者窃去以至于被
指责已蜕变为社会主义,鉴于古代中国深受轮回的暴力革命的危害、近代中国更是被一
波高过一波的激进主义与社会主义拖进历史的岔路口甚至苦难的深渊,所以保守主义被
我首选为理论的武器。
不管是体制之因,还是文化之故,总之,中国民众在智力上是很懒惰的。网名三七
、笔名刀尔登的邱小刚称之为“道德下降”。他说中国人“道德下降的第一个迹象,就
是不关心事实,毕竟,……辨别真相,也是累人的事。容易的办法,还是把自己从这一
负担解脱,让别人来告诉我谁是坏人... 阅读全帖 |
|
|
a*********7 发帖数: 30080 | 48 看大家讨论倚天,想起来这篇旧文。转一下。
---------------------
辛稼轩与苏东坡并称“苏辛”,为豪放词派大家。他的词现存620多首,其中风格以
沉郁雄浑、悲愤慷慨为主,但个中亦有不少作品,尽道婉约多情儿女态,清静无声田园
幽。前者的代表作当数《青玉案·元夕》,其中佳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
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大家耳熟能详。后者的代表作,有《西江月》:“明月别枝惊
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何其清新自然,几乎每句均为佳句。
不过,作为豪放词派双雄之一,他写得最多的,还是胸中的政治抱负:驱除鞑虏,恢复
河山。他最为人推崇的,也正是这一类诗。其中压卷之作不无争论,但以《贺新郎·别
茂嘉十二弟》呼声最高。
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声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 阅读全帖 |
|
t**********k 发帖数: 511 | 49
读维特根斯坦(形而上学)
由于我在文章中不断提到形而上学,似乎就有必要为其作一个定义,但这却是不可能的
,因为在不同的词典,百科全书中,解释都不同,有的差别还很大。似乎我们可以得到
一个合理的结论,对这个东西的看法,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哲学上的基本观点,就是你的
气质。
就我个人对维特根斯坦理解,形而上学就是认为有一个东西是所谓本质,世界上所有的
东西都能归结它,弄懂了这个东西,就理解了万物。在基督教里,是上帝;在马克思那
里,就是物质;在黑格尔,就是绝对精神,等等等。总而言之,在传统哲学里,都不难
找到这个东西,而且非常明显,因为他们以为哲学就是把这个东西说出来。
当然,这不是说,我的理解就是正确;更不是说,维特根斯坦就一定不错,只是希望你
能读完这篇以后,再下结论。
我看到一个帖中说,西方哲学不过是神学的一部分,这对过去的西方哲学大致不错,虽
然有点绝对,其实这就是罗素的观点。出发点是:那些哲学都是建立在某种形而上学的
基础之上,这些形而上学往往是与宗教有密切的关联。但是,这样评价二十世纪的西方
哲...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5 | 50 转载自:http://hi.baidu.com/sallyru%C8%E3%C8%E3/blog/item/7ef1241302527438dd540107.html
十四阿哥篇
十四阿哥胤祯是我一直忽略的一个人物,尽管小说中多次有精彩的描写,尽管这个人物
光华四射,灼人双目,但我始终认为,他与若曦的命运只能是一对平行线,不可能发生
交集,直到小说的最后篇章,我才惊得猛吸一口气:原来,十四对若曦一直是情根深种
啊!
初次相见,年幼的若曦坐在亭中的石凳上读宋词,顽皮的十阿哥跑去捉弄若曦,本
是十分活泼的场面,却隐含着惊心动魄的暗喻,且看若曦读的词:“重来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
依。……”
这样凄绝的词,从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儿口中读出来,本就让人心惊,又适逢她与十
四阿哥的初次会面,看完了这二人的结局,当我再次重温这一段的时候,才突然发觉,
这一铺垫竟是这样触目惊心,第一次感到,作者笔底竟有些曹公的“草蛇灰线”之文风。
十阿哥的寿宴上,若曦为了看清楚将来的雍正,将半个身子探出窗去,这一不雅的
情景恰被回过头的十四“逮了个正着...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