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观禅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w**u
发帖数: 311
1
转:
http://bbs.sutta.org/thread-9772-1-1.html
集体禅修——殖民主义如何掀起全球内观热潮
Meditation en Masse
How colonialism sparked the global Vipassana movement
作者:埃瑞克·布劳恩 Erik Braun

图1:摄影师Luke Duggleby作品
作者介绍:
埃瑞克·布劳恩(Erik Braun)是《内观的诞生:禅修、现代佛教、缅甸僧人雷迪尊者
》(The Birth of Insight: Meditation, Modern Buddhism, and the Burmese Monk
Ledi Sayadaw)(芝加哥大学出版社,2013)的作者,现于俄克拉荷马大学教授宗教研
究。
现今,有很多人认为佛教与禅修密切相关,有人甚至认为两者是同一回事。然而,即便
算上上座部佛教徒──推动内观禅修(Vipassana)运动的先驱者们,历史上仍是相对
较少的佛教徒认识到禅修的重要。与之相反,大多数上座部佛教徒和其他传承的虔诚佛
教信徒——包括僧侣和尼姑,更注重修持善...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禅的定力和入观定的情形
《智慧之树,不返之流》
- 舍弃我禅师
当你修行够久,大多数情况下,定力会逐渐发展起来。定力会继续增长直到进入安止定
。这会让观禅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发展定力包括诸多方面,每一方面都有独特的效果
,让我们产生独特的体会。如果有任何一方面发展得不好,那我们需要特别用心解决它
,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利益。但是有一点可以确信——只要能保持定力而且修观能持续进
展,那麽看到明显进步和新的现象不断出现,就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什麽是安止定?通常我们会追溯到巴利文的「禅」(Jhana),它的意思是深定。如果
要说阶次,有初禅、二禅等等,所指的是心境完全合一的止禅的特定类型的心。入定使
纯净的心非常强大,所以烦恼无法侵入。有纯安止定和观定之分。纯安止定将心固定在
相应的概念性目标上,如观十遍处、叁十二身分等等。当你充分培养出这种定,出定后
可以修炼神通,如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等等。但佛法看这五通仍是世俗的
,所以劝人最好把定力用做修观的基础。也就是说你把定力转到观照观禅的所缘。
还有另一条路,就是不修止而先修观。当你非常密切专注观照身心过程,定力会同时生
起。这样修出来的定力称为刹那定,其定...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415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内观禅修的探讨
中华佛学学报第13期 (p53-67): (民国89年),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3, (2000)
Taipei: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7132
内观禅修的探讨
林崇安
国立中央大学教授
提要
本文先引述北传《瑜伽师地论》中内观禅修的记述,而后引述今日南传大师们的内观禅
修方法,并将之归类为纯观行者与止行者的修法。最后将南北传的不同略为讨论。
关键词:1.内观 2.毗钵舍那 3.纯观行者 4.止行者
一、前言
梵语Vipa`syanaa,玄奘法师音译为「毗钵舍那」,意译为「观」;近年来译为「内观
」,表示是往内观察自己身心的实相。本文一方面探讨北传经论中对内观禅修的看法,
一方面分析今日南传佛教大师所传的不同内观禅修技巧。最后,略加评比。
二、北传的内观禅修
北传汉地、藏地以及韩日各国的佛法中,止观法门中的「观」就是内观禅修。其禅修方
法,可以用《瑜伽师地论》〈声闻地〉中有关毗钵舍那的
a**u
发帖数: 8107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止禅与观禅的差别
☆─────────────────────────────────────☆
runsun (runsun) 于 (Tue Dec 30 22:02:06 2008) 提到:
作者:明法法师
奢摩他(止禅samattha bhavana)
1.以完全安定(samahita)为为取向。
2.止禅寻(专注)、伺(继续专注)对象(所缘),所缘是概念法(世俗谛)。
3.修止禅得安止定可镇伏五盖。但离开禅定时无法伏住或拔除五盖或贪、瞋、痴。
4.修止禅之时段不可作思惟,因为起念头将离开禅定或所缘。
5.修止禅以杂念减少、禅相(nimitta,parikammobhaso)出现及其光色等,作为检查
进步的重要根据。(RUNSUN注:GYFM根据光色亮度判断一界到五界,典型的专注禅)
6.修止禅在近行定或安止定有五禅支,此中专注、喜、乐、轻安显著。
7.修止禅得以精进力加速得定。
8.止禅是一时只能有一个专注的目标,专注、再专注,结果是心一境性(与所缘或禅
相结合)。(RUNSUN注:这就是制心一处)
9.修止禅无法解脱,转修观禅才能解脱。(RUNSUN注:观禅只有佛法才有,外道无)
1
r****n
发帖数: 8253
5

不多,根本业处是头部转动,类似马哈西禅法的腹部起伏。
所缘的变化,比较多,但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对于观禅,刚开始所缘就一定需要
密集变化,绝不能静止,否则会容易进入止禅的四禅八定,而不是观禅了。也不容易观
查无常的特性。
刚开始只需要观照头部移动(身念处)就好。后面逐渐增加所缘的类型变化。从紧密观
照头部的移动,到颈部的触受,再到其他明显的身心现象
在观照的过程当中,有机会发现头部移动和支配头部移动的念头的各自明显变化,有助
于证得名色分辨智,名色分辨智是十六观智的第一个,这一步非常非常重要。
a*******g
发帖数: 867
6
http://sss2002.51.net/books/ddncfjds/ddncfjds008.htm
第五章 马哈希西亚多 MAHASI SAYADAW
密集内观禅训课程能使你达成解脱,
因此,想到它的好处你就该全力以赴,
这样你的修学才能圆满成功。
我们所教的禅修法是以四念处为基础,
四念处是伟大的世尊
以及历代有成就的佛弟子所采用的修行法门。
你该值得庆幸,
因为你有缘与他们采用同样的法门修行。
马哈希西亚多(Mahasi Sayadaw, U Sobhana Mahathera 1904~1982)对上座部佛
教国家内观禅修有深远的影响。他六岁起在一处村庄道场研习经论,具足比丘戒后数年
完成学业,获得由政府所资助的巴利文及经论考试的最高荣誉。他教授佛法多年后开始
参学以追寻更明确、有效的修行方法,在打端(Thaton)遇到明贡西亚多(U Narada,
Migun Sayadaw)教他密集内观禅修法。马哈希经历密集的禅修和不断的学习以后,回
到自己的家乡开始有系统地教授人们四念处的修行方法。
缅甸脱离英国独立(译按:一九四八年)不久后,新任总理乌努(U Nu)礼请马哈
r**t
发帖数: 214
7
来自主题: PsychoAnalysis版 - 内观禅修 (Vipassana Meditation)
前段时间参加了10日内观课程,觉得收获很多。内观是从心的深层去净化心灵,从苦的
根部去断除苦。佛陀曾说过:心中任何东西升起,在身体内都有感受流过(Everything
that arises in the mind flows together with sensations. Vedana-samosara&#
7751;a sabbe dhamma.)当执着于各种各样的想法时,在心的表层是不断抓取或排斥人
或事,在心的深层则是不断抓取或排斥身体上的感受。而这种抓取和排斥只会产生更多
的抓取和排斥,而这种越来越多的抓取和排斥就是越来越多的痛苦。感受是无常的,升
起后很快就灭去。我们对感受的抓取和排斥造成了更多的苦。通过内观培养平衡的觉察
(awareness)和平等心(equanimity),逐渐对身体上的感受只是觉察,不再抓取或
排斥,不再习惯性起反应,内在的智慧会逐渐展开。我觉得对于抑郁的朋友,这可能是
非常有用的方法。
有几个链接可供参考:
《生活的艺术》
http://www.dhamma.org/en/art.shtml
http://www.dhamma.net.cn/...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557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Re: 止禅与观禅的差别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dreamfly (妄想),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Re: 止禅与观禅的差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5 00:03:35 2009,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止禅与观禅的差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1 01:13:34 2009)
你太多文学胡想. 开始离实况, 不分说话角度, 也又开始
跑题跑了去天外天.
你大可说整个法界连各佛土也是心做出来的, 但你不知
道而已, 所以你都不知什么样的东西叫自主, 所以你都
不知你是否正在发文和我说话.
到底我们正在谈什么呢? 呵呵......
我早知你惑在哪, 也知你著相! 所以我一开始就已先说, 并
强调: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222599_0.html
>> 是. 修行一切皆以 "心" 为本, 一切需指向 "心".
^^^^...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557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Re: 止禅与观禅的差别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dreamfly (妄想),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Re: 止禅与观禅的差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5 00:03:35 2009,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止禅与观禅的差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1 01:13:34 2009)
你太多文学胡想. 开始离实况, 不分说话角度, 也又开始
跑题跑了去天外天.
你大可说整个法界连各佛土也是心做出来的, 但你不知
道而已, 所以你都不知什么样的东西叫自主, 所以你都
不知你是否正在发文和我说话.
到底我们正在谈什么呢? 呵呵......
我早知你惑在哪, 也知你著相! 所以我一开始就已先说, 并
强调: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222599_0.html
>> 是. 修行一切皆以 "心" 为本, 一切需指向 "心".
^^^^...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止禅和观禅-两条不同的道路
节选自马哈西毗婆舍那實修法要
两条不同的道路
你要选哪条路走,这依你要著重专注(止禅)或正念(观禅)而定。定力是心持续在目
标。正念则是仔细观照目标的特性。以下是它们的差异。
让我们打个比方,拿面镜子,放在你的脸的高度。当你拿著那面镜子到你面前,你可以
看镜影看个老半天,那个就是专注-把心集中在目标上。如果你把心集中在同一个目标
上,并且著重专注力,那你的禪修就是在开展止禪的道途上,它是进入集中心的深层状
态。
另一方面,当你把心集中在一个目标上,并且仔细观察它的特徵,就是它在镜子上出现
的,譬如有长鼻子,有鬍鬚,齙牙,秃头等等,你会知道这是张魔鬼的脸。你会问,「
这张脸是什麼?是人脸吗?」这表示你有仔细观察过,你注意到镜子中所有的特徵的性
质。这个是正念。
当你记下所有的细节,那你就了解它的意思-它的精萃是,正念成为智慧。当你著重在
正念,以正念仔细的观察目标的特性,所有在那裡出现的不同事物,在那裡的所有过程
,那心就会朝内观智慧禪或毗婆舍那的方向行进。
当我们以安般观出入息来做譬喻,你可以选的这两种不同路径就变得很清楚了。
有些人习安般是数鼻尖的出入息,并专注它。心会变得很平静详和
S**U
发帖数: 7025
11
这是对修止不了解产生的问题,不需要修观。
禅悦是由专注呼吸的定力而来,注意力转移到禅悦导致定力减弱,这是一个提醒,让注意力回到呼吸,随著定力增长,禅悦又会出现。定的特性是心一境性,完全专注对象,而不是专注禅悦。
你可以觉知禅悦,鼓励精进力,但专注要在呼吸上。
m****s
发帖数: 18160
12
☆─────────────────────────────────────☆
shenmeren22 (Life is hard) 于 (Fri Oct 23 20:19:36 2009, 美东) 提到:
比方说现在俺前面摆了一块鲜奶蛋糕,俺很饿很想吃,这个时候观禅应该咋修呀?
☆─────────────────────────────────────☆
runsun (runsun) 于 (Fri Oct 23 20:28:48 2009, 美东) 提到:

直接观很饿很想吃的冲动欲望。认识它的无常性,认识其中的贪欲。
知道贪欲是是在造成轮回(这部分需要一些正思维,并需要惭心和愧心。)
在吃的时候,也继续观自己的念头,并伴随正思维,看到底是什么在吸引自己。
“蛋糕”是真的那么好吃吗?
仔细去观,如实去观,会发现一些东西,
☆─────────────────────────────────────☆
shenmeren22 (Life is hard) 于 (Fri Oct 23 20:34:31 2009, 美东) 提到:
嗯。 还有一个事情俺很搞
n***e
发帖数: 146
13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Re: 止禅与观禅的差别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止禅与观禅的差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31 23:52:03 2008)
是. 修行一切皆以 "心" 为本, 一切需指向 "心".
所谓杂念, 是指你 "心" 自主决定要进行某事的此念,
却被转移了或参杂了. That clear?
因此:
>>>: 杂念是除了心一境这个境之外的境。
"杂念" 非 "心一境性" 之外的境.
坐中 "心一境性" 之外的境是 "业识".
"心" 失去 "原来自主的决定" 而跑题, 被转了往 "业识"
跑去, 这种 "心" 他的行为才是 "杂念".
That clear? If clear, then we goto next.
念头就是意识, 又何来硬弄个所现的相?
d******y
发帖数: 3668
14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Re: 止禅与观禅的差别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止禅与观禅的差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31 23:52:03 2008)
是. 修行一切皆以 "心" 为本, 一切需指向 "心".
所谓杂念, 是指你 "心" 自主决定要进行某事的此念,
却被转移了或参杂了. That clear?
因此:
>>>: 杂念是除了心一境这个境之外的境。
"杂念" 非 "心一境性" 之外的境.
坐中 "心一境性" 之外的境是 "业识".
"心" 失去 "原来自主的决定" 而跑题, 被转了往 "业识"
跑去, 这种 "心" 他的行为才是 "杂念".
That clear? If clear, then we goto next.
念头就是意识, 又何来硬弄个所现的相?
d******y
发帖数: 3668
15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Re: 止禅与观禅的差别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止禅与观禅的差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1 01:13:34 2009)
你太多文学胡想. 开始离实况, 不分说话角度, 也又开始
跑题跑了去天外天.
你大可说整个法界连各佛土也是心做出来的, 但你不知
道而已, 所以你都不知什么样的东西叫自主, 所以你都
不知你是否正在发文和我说话.
到底我们正在谈什么呢? 呵呵......
我早知你惑在哪, 也知你著相! 所以我一开始就已先说, 并
强调: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222599_0.html
>> 是. 修行一切皆以 "心" 为本, 一切需指向 "心".
^^^^^^^^^^^^^^^^^^^^^^^^^^^^^^^^^^^^^^^^^^
你 "心" 有个 "进行" 念佛号的决定, 而恰好 "业识" 又有个
佛号出现, 我文中没人管佛号是否你念出来的, 而只管你
"心" 是否还有 "自主进行" 念佛号, ok? 我一
u*******r
发帖数: 2855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Re: 美国内观禅修中心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iya_sacca 俱乐部 】
发信人: uniwander (是的,你们都要结束的), 信区: ariya_sacca
标 题: Re: 美国内观禅修中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8 15:16:20 2014, 美东)
莊嚴寺的十日內觀禪(指導老師:石媽媽

葛印卡老师的禅修营
您推荐哪个?
r**m
发帖数: 1825
17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7826974/
来自: 皮夹克 2015-07-22 16:06:33

标题:为何帕奥禅法是有问题的观想禅法(个人体会,理性探讨)
注:最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陷在帕奥的观想禅法中很多年,之前我只简略质疑过帕奥禅
法,从来没有详细论述过自己的观点,所以在我总结马哈希禅法经验之前,整理一下之
前我为何质疑帕奥禅法的具体经验体会,此文最好参考帕奥禅法的一些和我观点对立的
文章做总体对比参考,去除我个人主观意见,各位自己辨别。
本人曾今修了一年帕奥禅法,亲自去西双版纳的帕奥禅修中心禅修了两个月,修了一些
帕奥禅法的止禅,也修了一些帕奥禅法的观禅,修到自己眼前发光,身体发光,期间也
听了不少小参,之前的博文之中我有提到过帕奥禅法是观想,但一直没有详细论述我的
观点,这里提供一些个人体会作参考。
质疑帕奥并非因为本人最欣赏马哈希禅法,我实际上也很赞同动中禅,葛印卡,雪吴敏
,泰国缅甸各派大部分的传统四念处禅法,个人认为目前各派禅法中,大部分都没有问
题,只是基础对象不同,辅助提起正念的小技巧不同,总体方法...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459
18
http://bbs.theravada-chinese.org/thread-2373-1-1.html
作者 Kuyule
2011年8月1日——13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卡玛兰迪禅师指导的马哈希四念处内观密
集禅修。十几天间,无论是在身体的调整和心灵的净化方面,都取得了超乎自己预期的
收获。现将这些收获与感悟整理成文字,献给敬爱的卡玛兰迪禅师,献给那些为此次密
集禅修的顺利开展而默默奉献着的人们。
一、收获

1、身体的调整
十几天的密集禅修,是我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并感受到了风大在身体调
整中的作用,从而增强了治愈疾病的信心。
(1)身体状况显著改善
·禅修前,我患有高血压病,虽然不是很严重,但两年多期间每天都要靠吃1片降压
药来维持血压。禅修期间,根据禅师指示,减为每日半片,血压竟然很正常。
·禅修前,我患有较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稍一疲劳,腰就会酸痛,严重时必须卧床
休息。禅修期间每天身体都很疲劳,但腰病却一直没犯。
·禅修前,我左边头和面曾因受风而麻胀不适,现在已无之前的不适感。
(2)感受到了风大在身体调整中的作用,增强了治... 阅读全帖
w*******w
发帖数: 2051
19
http://bbs.theravada-chinese.org/thread-2373-1-1.html
调身之良药 净心之妙方
——马哈希四念处内观密集禅修心得
作者 Kuyule
2011年8月1日——13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卡玛兰迪禅师指导的马哈希四念处内观密
集禅修。十几天间,无论是在身体的调整和心灵的净化方面,都取得了超乎自己预期的
收获。现将这些收获与感悟整理成文字,献给敬爱的卡玛兰迪禅师,献给那些为此次密
集禅修的顺利开展而默默奉献着的人们。
晨曦,云雾中的佛学院,犹如仙境般宁静
一、收获

1、身体的调整
十几天的密集禅修,是我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并感受到了风大在身体调
整中的作用,从而增强了治愈疾病的信心。
(1)身体状况显著改善
·禅修前,我患有高血压病,虽然不是很严重,但两年多期间每天都要靠吃1片降压
药来维持血压。禅修期间,根据禅师指示,减为每日半片,血压竟然很正常。
·禅修前,我患有较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稍一疲劳,腰就会酸痛,严重时必须卧床
休息。禅修期间每天身体都很疲劳,但腰病却一直没犯。
·禅修前,我左边头...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某人的密集禅的亲密感受
转自豆瓣
亲见无我,法味清凉
——记圣水寺四念住密集禅修
沙利子2013/10/26
一、缘起
一个人会相信佛法总有一些因缘,如果这些因缘没有成熟,那么总是难免对面不相识的
,相信很多禅修者都有这个体会。佛渡有缘人,这也是佛法的奇妙之处。我很庆幸,由
于对历史、文献的重视,在对佛法产生兴趣后,很自然就寻到了最具原始风貌的南传佛
法,避免了很多弯路。从闻思到禅修实践,是每一个学佛人都会经历的道路,我也不例
外。刚开始我也只是阅读巴利经藏,后来才对禅修感兴趣,并在闲暇之余尝试实践禅修

最初我主要练习安般念,断断续续,大概有两年左右时间。后来,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
欢禅坐中的宁静,不喜欢外界的吵闹,有时候结束禅坐后脾气反而更差。那时我并不太
了解止禅与观禅的差异,当我明白止禅只是压制住人的烦恼,并不能真正减少烦恼时,
我开始查阅修习观禅的方法。
在看了恰宓尊者的一个指导行禅的视频后,我尝试练习行禅,我练习的并不是很多,但
一次我突然发现感觉不到自己的双脚、双腿,甚至身体的感觉也很模糊,我很慌乱地低
头去看自己。这次经历让我对马哈希禅法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开始尝试了解它。但那时
候,我对很多禅...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某人的密集禅的亲密感受
转自豆瓣
亲见无我,法味清凉
——记圣水寺四念住密集禅修
沙利子2013/10/26
一、缘起
一个人会相信佛法总有一些因缘,如果这些因缘没有成熟,那么总是难免对面不相识的
,相信很多禅修者都有这个体会。佛渡有缘人,这也是佛法的奇妙之处。我很庆幸,由
于对历史、文献的重视,在对佛法产生兴趣后,很自然就寻到了最具原始风貌的南传佛
法,避免了很多弯路。从闻思到禅修实践,是每一个学佛人都会经历的道路,我也不例
外。刚开始我也只是阅读巴利经藏,后来才对禅修感兴趣,并在闲暇之余尝试实践禅修

最初我主要练习安般念,断断续续,大概有两年左右时间。后来,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
欢禅坐中的宁静,不喜欢外界的吵闹,有时候结束禅坐后脾气反而更差。那时我并不太
了解止禅与观禅的差异,当我明白止禅只是压制住人的烦恼,并不能真正减少烦恼时,
我开始查阅修习观禅的方法。
在看了恰宓尊者的一个指导行禅的视频后,我尝试练习行禅,我练习的并不是很多,但
一次我突然发现感觉不到自己的双脚、双腿,甚至身体的感觉也很模糊,我很慌乱地低
头去看自己。这次经历让我对马哈希禅法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开始尝试了解它。但那时
候,我对很多禅...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2
☆─────────────────────────────────────☆
wuyu (wuyu) 于 (Fri Sep 9 12:23:52 2011, 美东) 提到:
行禅在念住修行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跟大多数这儿的同学们一样,我没有福气有专门时
间在一个清静的地方做行禅。只能在上班路上做行禅,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千里之行
,始于脚下,希望为将来有机会密集禅修打下基础。
我曾经试着给每一步脚掌的移动分解标识“按,移,推,提”。开始感觉效果不错
,但缺点是标识经常跟不上所缘变化,导致标识变成了念口诀。后来请教卡玛兰蒂禅师
,她建议我只用察觉“左脚,右脚”。用这个方法我基本上能跟上所缘变化。但是很容
易走神被杂念打乱。到最后,我想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跟我练习安般息念的经验有关
,我一般用数息(吸呼1-10)来使自己沉淀杂念。在行禅中,我也试着以“数步”让自
己能持续专注。我发现数七步是最好的:(一)容易持续专注;跟数息的道理一样。(
二)可进可退;如果环境嘈杂,或专注力弱,可只觉知“一三五七”步。如果专注力强
,可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左右脚全部觉知(三)易于平衡;因为是奇... 阅读全帖
w*******w
发帖数: 2051
23
《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
作者:艾美.史密特
译者: 周和君
出版社:台湾橡树林初版
在我们的生命中,或许有时会遇到这样一个不凡的人,他们仅仅因為存在於世间,就能
转化我们的生活方式。蒂帕吗就是这样一个人。她身上流露出一股能感动每个见到她的
人的特殊气质,让人们获得最大勇气迈向佛法之路。
蒂帕吗,身為一个女性,一位母亲和一位家庭主妇,她的生命故事成為女性佛教徒的典
范,鼓舞了许多女性,让她们有信心踏上修行之旅。不仅於此,她的故事让我们(不管
男性或女性)相信,佛陀的求道之路及伟大的解脱目标都是在此生可以达到的。
谁是蒂帕吗?她是上座部佛教传统中第一位真正有大成就的女性禪修大师,虽然只到过
西方世界两次,但她对美国佛教界所產生的影响非常深远,当今美国佛教导师,如杰克
?康菲尔德,雪伦?萨尔兹堡,和乔瑟夫?葛斯坦等都是他的学生。如作者所说,在她瞥
见相片中的蒂帕吗,在镜片后面所散发的是她所见过最寧静、最慈爱的眼神,作者知道
自己正注视著一位伟大的老师,而这位女性已经获得了内在的平静与自由。本书就是关
於蒂帕吗的传奇故事。
伟大的灵性导师往往会以许多不同的方式来教导世人,...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4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tantra.blogbus.com/logs/109210188.html
Teaching Notes onShamatha & Vipasyana Meditation given by
His Eminence Garchen Rinpoche at Vancouver, 2005
噶千仁波切
温哥华2005 年
止观禅修开示纪录
Recording 录音(1/6)
今天聚集此地的各位法友旧知,这些年来大家都曾经从不同的上师那里,接受过关於大
手印、大圆满和其他修行方法的开示。
个别闻法者对於这些大手印和大圆满修法的开示,都能够清楚明白,这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都曾经修持慈悲心、菩提心,而这种习气能够一直潜藏於他
们心中,使得他们的贪、瞋等烦恼和念头,都比较常人为少,如果我们心中的这些烦恼
和念头越来越少,我们就有可能直接明白和了悟心的本性。
亦有一些人,无论如何努力修持,接受众多教法,都无法得到认知自心本性的经验,这
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缺少慈悲心的修持,结果...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5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tantra.blogbus.com/logs/109210188.html
Teaching Notes onShamatha & Vipasyana Meditation given by
His Eminence Garchen Rinpoche at Vancouver, 2005
噶千仁波切
温哥华2005 年
止观禅修开示纪录
Recording 录音(1/6)
今天聚集此地的各位法友旧知,这些年来大家都曾经从不同的上师那里,接受过关於大
手印、大圆满和其他修行方法的开示。
个别闻法者对於这些大手印和大圆满修法的开示,都能够清楚明白,这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都曾经修持慈悲心、菩提心,而这种习气能够一直潜藏於他
们心中,使得他们的贪、瞋等烦恼和念头,都比较常人为少,如果我们心中的这些烦恼
和念头越来越少,我们就有可能直接明白和了悟心的本性。
亦有一些人,无论如何努力修持,接受众多教法,都无法得到认知自心本性的经验,这
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缺少慈悲心的修持,结果...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玛欣德尊者说明定外修观
问:请禅师详细说明为何在禅定中不能检查禅支与修观。何谓定外修观?出定后检查禅
支是否就是定外修观?
答:有三种定,即剎那定、近行定、安止定,或禅那定。这三种定的定力深度比较起来
,安止定比近行定更深,近行定又比剎那定更深。只有从近行定或安止定出来之后才能
检查禅支或修行观禅,这是因为目标不同的缘故:禅支不能作为近行定与安止定的目标
;修行观禅时所专注的目标也不是近行定与安止定的目标。 当禅修者修行止禅,例如
修行安般念时,他的近行定与安止定的目标是安般似相,而不是禅支。专注于禅支无法
使人达到近行定安止定。禅修者在一心融入于安般似相一段很长久的时间之后,当他开
始要检查禅支时,他已经从近行定与安止定出来了,那时他的定力只是剎那定而已。这
就是不能在近行定与安止定中检查禅支的理由。 当禅修者修行观禅时,他所专注的目
标是究竟名色法及它们的无常、苦、无我本质。专注于这些目标只是剎那定,不是近行
定或安止定,因为这些目标不断地生生灭灭。专注于这些目标无法使人达到近行定与安
止定。这就是不能在近行定与安止中修行观禅的理由。 「定外修观」意即从近行定或
安止定出来之后,照见究竟名色法及观照它们为...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7
找到了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4531870/
原始佛教禅修传承的选择以及修学的个人建议
皮夹克
来自: 皮夹克 2012-11-22 21:21:59
一.禅修传承的选择
个人认为
如果智慧偏弱 对于复杂的现象很难了知 比如禅修时的贪心 妄想很难觉知到 尤其是贪
的心态大部分人很难觉知到 (现代人大部分属于这种情况)我推荐动中禅 因为动中禅
的目标非常粗 并且每个动作都会停一下打断五盖 所以对于现代人很适合用来迅速体验
生灭
但是动中禅的缺点是理论 并且动中禅大陆的流传参杂了很多大乘思想 容易使人产生顽
固的邪见 就算看到了生灭 可能就无法更进一步了
如果是觉知比较敏锐的人 我推荐马哈希禅法 马哈希禅法是对六处的觉知 也就是对整
个五蕴的觉知 一开始通过标记 可以获得更强烈的观智 而且是很全面的观智(对整体
五蕴的敏锐觉察)个人认为很适合直奔解脱的修行者
然后我还推荐不管修什么禅法的人要阅读一下雪乌敏体系的书籍 这样会提升禅修者对
于心念的了知 因为大部分人禅修中产生了贪心却完全不知道
最后帕奥体系的我不太建议修习
因为我个人通过阅读相...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28
原地址(含上半部分前文内容):http://blog.sina.com.cn/s/blog_993e460b0102x5c7.html
后续1:关于帕奥禅法通过心脏部位的禅相查禅支以及其他问题的细节说明
一 通过光查禅支的细节以及帕奥尊者的原文
先贴一段帕奥禅师的著作《证悟涅槃的唯一之道》中查禅支的部分,比较有权威代表性
原文链接: http://www.shijian.org/yuan-shi-fo-jiao/19721.shtml
-------------------------------------------------------------------------
因为深厚定力的缘故,有分像一面闪闪发光的镜子般出现在心脏里面。
如镜子般的光亮,是由有分心产生的色法。它本身并非有分,因为有分心是名法,名法
并没有颜色。
为了辨识五禅支,你需要辨识有分意门,同时需要辨识出现在有分意门里的入出息似相。
当你看见出现在有分意门里的禅相后,接着在该禅相中辨识五禅支。
---------------------------------------------------------...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415
29

我翻遍杂阿含,也没看过佛陀说空入处、识入处…是”禅”
通常是直接说四禅,
也有很少地方,在四禅之后再接空入处、识入处…,
所以”禅”并不是指空入处、识入处…
而禅分为专注禅(止禅)、观禅,是后世人分的,
杂阿含中没看过,所以不是佛陀分的,
佛陀只有说”禅”
在佛陀的语义里的”禅”,指现代人所说的”观禅”吗?
这很有可能,
因为多处说到三禅”住正念正智”
而”正念正智”是佛陀整个杂阿含修行方向及内观中,到处都看得见,非常重要
“禅”也可指现代人说的专注禅(止禅)吗?
也许可以,但看起来不是重点
但是,在专注禅中,无法控制,那要如何照杂阿含中的方法修行呢? 不知
所以认为专注禅,不是重点
出专注禅可以做深观,那么进到专注禅的初禅出来就可,为何要进二禅三禅四禅?
也许当时许多外道很熟练专注禅,入佛陀门下后,发现出专注禅时可以深观,
因此佛陀顺应每个人情况不同,没有阻止他们练习,
只要求把重点放在最重要的
日常生活对六根五蕴的内观、内观什么、正确心态、正确的修行方向(道路)上。
另外,专注禅可以发展出神通,当有宿命通、天眼通时,
可以看见自己别人如何在六道中翻滚,佛陀说这是三明的明,
a**u
发帖数: 8107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ZT呼吸止观禅的差别
☆─────────────────────────────────────☆
runsun04 (runsun) 于 (Fri Jan 23 09:29:28 2009) 提到:
这篇文章是我刚看到的,是明法比丘介绍止禅的观呼吸,和观禅的观呼吸的区别,讲的
也很清楚,他和我前面说也基本一致,另外关于在观呼吸是对于出现其他身心现象应该
如何处理,也是说得清清楚楚。
这再次印证我前面的一些观点。
==========
1代表奢摩他 (止禅)观呼吸
1代表毘婆舍那 (观禅)观呼吸
呼吸止禅1. 以呼吸的气息--触到鼻端(p呼吸止禅rimukkh呼吸止禅,鼻子下面,上嘴唇
上面)触点上的气息,为专注的目标。
呼吸观禅1.以呼吸的「触」(photth呼吸止禅呼吸观禅呼吸观禅呼吸止禅;ph呼吸止禅
ss呼吸止禅﹐触=地+火+风)--碰触到鼻端上的皮肤,为专注的目标。
a*****y
发帖数: 33185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日内观开示--第十天[转载]
第十天开示
修行方法回顾
十天过去了,让我们复习一下你们这十天所学的东西。
你们一开始的功课是皈依三宝,也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们这样做,并不是
从一个宗派转变到另一个宗派。在内观中的转变只是从痛苦到快乐,从无明到智慧,从
束缚到解脱。这整个教法是放诸四海皆准的。你们皈依并不是皈依某个人、皈依什么教
条或教派,而是皈依觉悟的性质。发现了觉悟之道的人就是佛,所发现的觉悟之道是法
,所有依法修行而得证圣果的人是僧。我们受到这些人的感召启发,而皈依佛、法、僧
,以达到内心纯净的相同目标。事实上我们皈依的是觉悟的性质,也就是人人皆能向内
寻求开发的佛性。
同时,任何走上这条道路的人,都会油然生起感恩之心,并发愿要服务众生,不求任何
回报。这两种特质在悉达多.乔答摩,也就是人类历史上的佛陀(释迦摩尼佛)身上,
十分明显。他完全经由自己的努力达到开悟,但他对众生满怀悲悯,因此致力将他所发
现的修行方法教给别人。
所有修习这个修行方法,并将自我的旧习气根除到某种程度的人,都会有相同的特质。
真正的皈依,真正的护佑,是你在自已身上所培养增长的正法,不过随着你对正法的体
验,必然也会生起对释迦摩...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选择正当禅修方法的准则
选择正当禅修方法的准则
http://bbs.sutta.org/thread-6491-1-1.html
作者:乌荣悲(U Win Pe)
佛陀在《大念处经》中说:「对于凡夫,只有一条路可以导致清净,克服忧愁哀伤,袪
除苦楚悲痛,达致正道,体证涅槃。」这条路就是四念处:即发展对身、受、心和法的
专注力的内观禅修法。
专注的修习是一条大路,很多小路都自称可以进入它。各式各样宣称可以成功地建立起
专注的禅法都被提供出来,而《大念处经》本身亦提供了很多禅法和练习 —— 有利用
呼吸、身体的姿势、四大(地、水、火、风)和墟墓观等练习去建立专注;有利用乐、
苦、不苦不乐受去建立对感觉的专注;有利用为数十六种的心识去建立对心的专注;亦
有利用五盖(Five Hindrances)、五取蕴(Five Aggregates of Clinging)、内六根
(Six Internal Sense-bases)和外六尘(Six External Sense-bases)、七觉支(
Seven Factors of Enlightenment)和四圣谛(Four Noble Truths)等去建立和发展...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选择正当禅修方法的准则
选择正当禅修方法的准则
http://bbs.sutta.org/thread-6491-1-1.html
作者:乌荣悲(U Win Pe)
佛陀在《大念处经》中说:「对于凡夫,只有一条路可以导致清净,克服忧愁哀伤,袪
除苦楚悲痛,达致正道,体证涅槃。」这条路就是四念处:即发展对身、受、心和法的
专注力的内观禅修法。
专注的修习是一条大路,很多小路都自称可以进入它。各式各样宣称可以成功地建立起
专注的禅法都被提供出来,而《大念处经》本身亦提供了很多禅法和练习 —— 有利用
呼吸、身体的姿势、四大(地、水、火、风)和墟墓观等练习去建立专注;有利用乐、
苦、不苦不乐受去建立对感觉的专注;有利用为数十六种的心识去建立对心的专注;亦
有利用五盖(Five Hindrances)、五取蕴(Five Aggregates of Clinging)、内六根
(Six Internal Sense-bases)和外六尘(Six External Sense-bases)、七觉支(
Seven Factors of Enlightenment)和四圣谛(Four Noble Truths)等去建立和发展...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2011年4月份禅修日记
☆─────────────────────────────────────☆
rainbowcc (去嗔师太cece) 于 (Fri Apr 8 23:06:43 2011, 美东) 提到:
4/1/11
没打坐/修心/观照。
4/2/11
同上。
4/3/11
同上。
4/4/11 周一
打坐:1小时
跑步:2迈
练舞:半小时
阅读: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记录:
新工作虽然基本适应了,生活中也有不少值得开心得事情,但身心仍无法轻安,心态有
细微的压力/焦虑。早上开车上班的路上看到初升的太阳和广袤的天空,提醒自己,修
心比工作重要多了,事实上没有什么比修心更重要了。虽然我。。。。。,可仍然充满
缺乏感和不安全感,深深地感到缺乏/不饱足/不轻安,什么都没有,一无所有。况且,
除了修心,还有什么好玩/有意思/有兴趣的么?修心已经上升到了人生意义的高度了。
可是一进公司,这些提醒就全部抛到脑后了,就沉陷进工作中去了,完全无法观照,连
观照的想法都不曾升起过。唉。
晚上回来,跑步练舞淋浴,然后,散盘,设置闹钟1小时。试图观照,很难观照,思绪
被工作粘连,很容易被工作上的事情纠着粘着,... 阅读全帖
r******4
发帖数: 178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帕奥禅师的的定外修观
关于刹那定和从禅定中出来才能修观的说法,和我说的非常一致,只是它说的更详细清楚
这个帕奥对于一些修行的细节讲得非常细
================
问29:请禅师详细说明为何在禅定中不能检查禅支与修观。何谓定外修观?出定后检查
禅支是否就是定外修观?
答29:有三种定,即剎那定(khanika-samadhi)、近行定(upacara-samadhi)、安止
定(appana- samadhi)或禅那定(jhana-samadhi)。这三种定的定力深度比较起来,
安止定比近行定更深,近行定又比剎那定更深。只有从近行定或安止定出来之后才能检
查禅支或修行观禅,这是因为目标不同的缘故:禅支不能作为近行定与安止定的目标;
修行观禅时所专注的目标也不是近行定与安止定的目标。
当禅修者修行止禅,例如修行安般念时,他的近行定与安止定的目标是安般似相(
anapana-patibhaga-nimitta),而不是禅支。专注于禅支无法使人达到近行定与安止
定。禅修者在一心融入于安般似相一段很长久的时间之后,当他开始要检查禅支时,他
已经从近行定与安止定出来了,那时他的定力只是剎那定而已。这就是不能
r**m
发帖数: 1825
36
帕奥西亚多的禅修著作在大陆和台湾流传已广,但早些年读来就有许多问题.也有朋友问
起,因为不合和的缘故.只在私下解释.而不作公开批评.
但此篇文章的出现——班迪达禅修中心:问与答——马哈希尊者和帕奥禅师 ,说明
问题严重.
缅甸佛教大僧团长老及宗教部禁止帕奥西亚多的部分著作。
虽然修行佛法最主要是关注自己的内心修行,但知道有类似错误但为了所谓不争而
不指出,想来那也不过是伪善。因为隐瞒错误足够害死许多人。
帕奥禅法的错误,依据经典而说,有多处严重错见.因此现在指出:
错误第一,是他所提的内观必须要观察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其错误在于,根本
不了解度疑清净的实际是要了解缘起的本质——无常、苦、无我,而绝非是了解具体的
过去世是什么,未来世又是什么。
同时,按照经典而言,了解具体的过去世是什么,未来世又是什么,只有彻证色界
第四禅那获得熟练精通并且具有神通等独特根性者才能成就此宿命通。见《清净道论》
神通部分
但帕奥在其著作中却说依第一禅以下就能在内观中洞察具体的过去世和未来世。从禅修
内观的角度讲,即使看见了也多是个人潜意识的暗示而已;从各派禅修来说...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41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pattern进,佛陀否定专注禅?

喔 没写清楚造成误会
佛陀只是不赞成只修专注禅定 而划时代的提出 观禅(或叫 内观 正观)
阿含里整个就是观禅
因为印度当时偏向专注禅 佛陀也跟过老师学习过专注禅
这样的专注禅会有神通力 印度当时修行者很多人都有神通力 包括佛陀
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 是内观方式
他是由内观身心(佛陀分为五蕴) 再内观缘起法 得天下无双的智慧
因此提出划时代的--内观禅 也就是佛法
不过他还用”禅”这个字 也许是因为配合当时印度的习惯用词吧
你不说”禅” 人家就搞不懂你在干麻 那就配合人家的习惯吧
像”涅盘”这些也是印度当时其它教派修行的最高境界 其实就是熄灭 冷的意思
但佛陀教的”涅盘”的内容与他们不同
“佛” 其它门派也这么称呼其掌门人 佛教也拿过来用 用久了就变自己的传统
像结夏安居 比丘都是出门行乞 旷野睡觉 初期也没结夏安居
像开检讨会 初期也没有 是婆罗门初一十五都要聚会祭祀 人家就问佛陀怎没有聚会
后来佛陀就提出 初一十五开修行检讨大会
不过 名辞不重要 配合印度当时习惯这些也不重要
克能摆脱一些习俗 形式
S**U
发帖数: 7025
38
帕奥尊者在小参时没有更详细的说明,因为帕奥主张得安止定后才修观,观禅支先提升
定力,想入定就能入定,以后修观能够先入定再修观。那次帕奥禅修营只有九天,时间
不足以教完整的观禅,所以以修止禅为主。能入定自在,以后修观就过了无法入安止定
的一大门槛。
清净道论的修行顺序是戒定慧,阿含经说正定指四禅,没有人能根据经论反对得定修观
。马哈希系统主张纯观行者有刹那定,所以符合经论的说法,我认为如此解释合理。帕
奥尊者主张以四禅为基础修观,那是经论明文,佛陀就是入四禅然后观四谛成佛。双方
的差异,不是入安止定然后修观是否正确(双方当然承认佛陀用的方法是正确的),而
是是不是一定要有安止定。
r****n
发帖数: 8253
39

这两种,不太一样的,有的人本来就适合修观禅,有的人则本来就适合修止禅。
当然,如果观禅深入,定力深厚,转修止禅确实比较容易。
但是止禅定力深厚,转修观禅,根据我知道的一些状况,有的会出现不适应,定力退失
的状况。
不是。两个严格来说是不同类型的禅修方法,没有直接联系。
如果一个不适合修止禅的人,而修止禅,会成为弯路。
而且修止禅的危险系数比较高,可能会倒退,但是观禅不会。它顶多会停止,但不会倒
退,不会着魔。
但是有人非常贪止禅的乐,或者神通啊。
修观禅也同样可以破除烦恼啊,而且更直接一些。
当然禅定力越深越比较好,止禅的禅定力还是很深的。
这个肯定是错误的,因为须深经上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而且不需要初禅就可以慧解脱,
这在上座部属于比较公认的。
r****n
发帖数: 8253
40
基本同意你说的
我们目前对禅定最大的一个误解就是以为禅定是制心一处,是高度的专注,是将心集中
在某个固定的对象或者单一的行为上,时时刻刻不偏离。将禅定片面的理解成专注禅定
(止禅),此邪见不除,将永远不知道观是什么,不知道四念住是什么,当然就无法证
果解脱。
我们并不知道禅定实际是心(实际就是意识)的一种非常单纯的状态。在禅定的状况下
(不是专指止禅的四禅八定)也照样可以有见闻触等等正常功能,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
保持。
根据阿含经典,可以大概看出,佛陀说的四禅是包括观禅的定的状况(现在所说的
刹那定),甚至以其为主,佛陀时代可能很少教止禅。而教的实际是纯观禅,也就是直
接正念观察五蕴的生灭无常,苦,无我。(包括出入息也是)
而由于整个印度修止禅的传统非常强,到了觉音的时代,止禅已经重新渗入到整个佛教
了,觉音本身也曾经是一个婆罗门,也应该精通止禅,所以在他的清净道论当中,分出
了两种修禅的状况,就是止禅和观禅,不过觉音最好的一点就是,他准确的说明了修止
禅必须出定进行观禅,而且将近行定,安止定这些概念说得比较清楚。在清净道论的巨
大影响之下,佛教整体偏向了修止禅,并把四禅八定默认为指的
c***h
发帖数: 2262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发信人: sunnysky (碧空晴),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11 14:10:09 2013, 美东)
:先把无始无明的问题放一放,请教一下“内观”。我总觉得这“内观”和我们普通的自
:觉自知有不同之处,但无法描述,只能用例子来说明。
嗯……太晚了 你都笑了才观察,太晚了
不过, 我们初练习可能也只能先这样了
通常要内观,先要加强心的纯净程度,观察力的纯净程度。
(也就是不要心有旁鹜,有人说”专心一点”,更精确可能叫”更纯净”)
否则,不够细,很浮面,很粗。
另一方面,不够熟练,那就观察得不够快。
这已经是事后回顾,回想,不是内观,
内观是”当时”发生什么事,不是事后回想
这表示内观的功力还不够深,
也就是不够细,不够快。
当然,我也不怎么样,只能把知道的方法说一下,
我知道也不多,也许有误 要请其它法友纠正。
要够细,还是要一步一步来,也是一项大工程,非一蹴可及。
最粗的身体变化是否观察得到? 也就是通常说的 地水火风 湿 黏 凉 温 膨胀….
这要……禅修……
观禅的禅修会一...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发信人: sunnysky (碧空晴),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11 14:10:09 2013, 美东)
:先把无始无明的问题放一放,请教一下“内观”。我总觉得这“内观”和我们普通的自
:觉自知有不同之处,但无法描述,只能用例子来说明。
嗯……太晚了 你都笑了才观察,太晚了
不过, 我们初练习可能也只能先这样了
通常要内观,先要加强心的纯净程度,观察力的纯净程度。
(也就是不要心有旁鹜,有人说”专心一点”,更精确可能叫”更纯净”)
否则,不够细,很浮面,很粗。
另一方面,不够熟练,那就观察得不够快。
这已经是事后回顾,回想,不是内观,
内观是”当时”发生什么事,不是事后回想
这表示内观的功力还不够深,
也就是不够细,不够快。
当然,我也不怎么样,只能把知道的方法说一下,
我知道也不多,也许有误 要请其它法友纠正。
要够细,还是要一步一步来,也是一项大工程,非一蹴可及。
最粗的身体变化是否观察得到? 也就是通常说的 地水火风 湿 黏 凉 温 膨胀….
这要……禅修……
观禅的禅修会一...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3
第十一天开示
第十一天开示
如何在课程结束后继续修行
一天接着一天地用功,我们已经到了正法课程的最后一天。当你们开始时,曾要求大家
完全放下自我,虚心接受这个修行方法,并遵守课程的各项规定。如果不完全放下自我
,你是无法给这修行方法一个公平的尝试机会的。现在,十天过去了;你们是自己的主
人。回家后你们可以平心静气地回味在此的学习经验,如果你觉得在此所学的法是实用
的、合逻辑的,而且利己利他,那你就该接受它-不是因为有人要你这么做,而是发自
你内心的意愿;不只是十天的修行,而是一生信受奉行。
这种接受不能仅限于知性或是信仰的层次。我们必须在实际的层面接受正法,把正法运
用在日常生活中,使它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份,因为只有实实在在地修行正法,才能在
日常生活中确实获益。
你们来参加这课程,学习如何修行正法-如何过道德的生活,如何主宰自己的心,净化
心灵。每晚有关正法的开示,只是要清楚说明修行方法。我们必须了解我们在做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此才不会困惑或做错。然而在解说修行方法时,无可避免地会提到
某些层面的理论,而由于大家来自不同的背景,所以很可能有些人对若干义理难以接受
。如果是这样的...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4
简单给这篇文化总结一下,并补充一些东西
1.原始佛教经典当中的禅那(中国也翻译成禅定)一词,从巴利文含义来看,则重于观
照,观察,而巴利文是佛陀在世时候说的语言,所以很有参考意义。中国人翻译成禅定
以后,将禅那的本身观察的含义给弄没了,更强调了专注的“定”。让人误认为佛教是
以修四禅八定的专注禅定为核心的。但实际,佛教更重视修“观”。并且和四禅八定是
不同的。
2.禅那分两种,一种是奢么他禅那,一种是毗婆舍那禅那,奢么他禅那后来成为禅定以
及四禅八定的同义词,但实际这个是有问题的。因为还有另外一种毗婆舍那禅那。但是
当大家都公认禅定是指四禅八定以后,这个也就不成为错误了。但是需要明白禅那确实
不仅仅包括四禅八定。
3。毗婆舍那禅那实际就是修观禅时候的刹那定,这个在三藏经纶和论述以及疏钞里面
已经有明显的证据(我曾经找出大量,但此处没贴出)
4.如果是四禅八定,也就是奢么他禅定,那么它的所缘必须是固定,单一的概念法
5..如果是毗婆舍那,也就是修观,那么对象一定要是代表真实法的五蕴身心现象。绝
对不能是包括禅相的光在内的概念法。
6.毗婆舍那意思并不仅仅是观察,而是指如实观察五蕴诸法的三
A****a
发帖数: 274
45
寻法者 20:34:39
请问师兄,观禅到底观什么?
淡然 20:41:02
是观色法和名法的生灭,观名色法的无常、苦、无我这三相及它们的生灭因缘。佛法观
禅的目标,即是这些究竟名色法。我们必须以与正定相应的智慧,来分析内外名色法的
究竟成分——心、心所与色,依每一个究竟法的特相、作用、现起、近因来辨别它们,
以便正确的培育名色分别智与见清净。禅修者必须破除色聚与名聚的密集,以便透视究
竟法与无我相。接着,必须以智辨识产生色法的业、心、时节、食素这四种因,以及辨
识出产生六门心路过程的种种原因。也必须辨识缘起法的种种因果,透过亲证来解除对
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疑惑,培育缘摄受智。
《清净道论》和《阿毗达摩藏》很清楚地注明,如果没有辨识缘起的因果关系,是不可
能解脱生死轮回的。再者,根据《巴利三藏》之《相应部》、《小部.无碍解道》里的
教导,在修行观禅时,一切内外、过去、现在、未来的名色法与因果,都被观照为无常
、苦、无我。修观禅时运用种种分析、辨识、差别诸行的实修方法,是为了获得巴利圣
典中提到的利益,为了培育十种佛法观智,为了把心净化到更高的层次,以及为了证悟
涅盘与解脱于轮回这
a***n
发帖数: 1993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
亦名禅那理行诸诠集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禅源诸诠集者,写录诸家所述,诠表禅门根源道理。文字句偈,集为一藏,以贻后代。
故都题此名也。禅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中华翻为思惟修,亦名静虑,皆定慧之通称
也。源者是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称
为禅那。此性是禅之本源,故云禅源。亦名禅那理行者,此之本源是禅理,忘情契之是
禅行,故云理行。然今所集诸家述作,多谈禅理,少谈禅行,故且以禅源题之。今时有
但目真性为禅者,是不达理行之旨,又不辨华竺之音也。然亦非离真性别有禅体。但众
生迷真合尘,即名散乱。背尘合真,方名禅定。若直论本性,即非真非妄,无背无合,
无定无乱,谁言禅乎?况此真性非唯是禅门之源,亦是万法之源,故名法性。亦是众生
迷悟之源,故名如来藏藏识(出楞伽经)。亦是诸佛万德之源,故名佛性(涅槃等经)
。亦是菩萨万行之源,故名心地(梵网经心地法门品云,是诸佛之本源,是菩萨道之根
本,是大众诸佛子之根本)。万行不出六波罗蜜,禅门但是六中之一,当其第五,岂可
都目真性为一禅行哉?然禅定一行最为神妙,能发起性上无漏智慧,一切妙用,万德万
...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274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T什么是禅修
禅修(Bhavana)是指心智的培育和发展。作为一个朝向最究竟之解脱(涅盘)的宗教,佛
教对于修习是非常重视的。修习的目的在于剔除种种扰乱心智的负面心理状态和恶劣品
性,同时培育各种有助于心智成长的正面心理状态,最终达成如实地知见一切事物本性
的最高智慧而证悟涅盘。
禅修训练心的专注力,进而带来轻安,更进一步地训练修行者明晰地觉知,不断生灭的
有为法。换句话说,佛教的禅修促成修行者洞悉世间无常、苦及无我的真相,因而得到
心的净化和智慧的生起。
禅修法是修禅的方式,也是培育定力及明晰醒觉力的工具。佛教的禅修可分为止禅及观
禅两大体系。
止禅(SamadhiBhavana)基本上是指纯粹的培养精神高度专注(一境性)及平静(轻安)的禅
修法。这是通过把心专注在一个目标,然后不断增强把心安住该目标的修持方式。
修持止禅能培育定力,而不同层次的定力培养出不同层次的喜悦和平静,让修行者暂时
灭除心中的贪、嗔、痴。
观禅(Vipassana)则是把心专注在不断变化的目标上,进而探索身心变化过程的自然状
态。与止禅不同的是观禅的目标是事物的真实相,而非概念。在观禅的修持里,整个身
心变化过程的流逝皆是
c***h
发帖数: 2262
48

感谢法友以上说明
阅读过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0/Wisdom/31507927.html
但是之所以要现观而不采概念,是否是因为现观”震撼力”强,效果强?
关于现观
比方说,观察别人年纪变老或死亡,或者自己变老,或一件熟悉的物品毁坏,
直接起一个生灭无常的感受。
这样似乎也不是概念,而是直接体验,直接感受。
但是一般我们应该不会把这样的观察称为现观。
而会把观察四大及其细微特色称为现观。
这之间有何差别呢?
另,所谓初禅至四禅,是否有分安止定的初禅至四禅及观禅的初禅至四禅?
h***s
发帖数: 1716
49
我理解啊, 应该是"止禅"和"观禅"的区别.
你那个念佛号, 本质是为了专注于一个目标, 具有排他性.
而他讲的那种"行禅", 我理解应该属于"观禅"类, 对其他目标(如:声音、疼痛)没有排
拒性;若心生排拒性是不自觉地偏向止禅,或对所观的目标有执取。
我就知道好象任何修行方法, 都可以这么划分. 而且前几天好象读过一个开示, 说到"
止禅"可以为"观禅"打好定力基础, 两个可以结合同时练习, 不过原则是修"止禅"的时
间要长过"观禅". 这种方法应该是对我这样入门的人来说吧. 再深的理论就不知道了.
h***s
发帖数: 1716
50
我理解啊, 应该是"止禅"和"观禅"的区别.
你那个念佛号, 本质是为了专注于一个目标, 具有排他性.
而他讲的那种"行禅", 我理解应该属于"观禅"类, 对其他目标(如:声音、疼痛)没有排
拒性;若心生排拒性是不自觉地偏向止禅,或对所观的目标有执取。
我就知道好象任何修行方法, 都可以这么划分. 而且前几天好象读过一个开示, 说到"
止禅"可以为"观禅"打好定力基础, 两个可以结合同时练习, 不过原则是修"止禅"的时
间要长过"观禅". 这种方法应该是对我这样入门的人来说吧. 再深的理论就不知道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