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观禅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S**U
发帖数: 7025
1
至于第二点, 我没有看到帕奥禅师说所有观禅必须有光。帕奥禅师主张先修止禅,再修
观禅。而止禅禅相必须有光;依止禅而修观,也就有光了。<清净道论>也主张止禅的
似相有光。
如果是马哈希尊者的纯观,不一定会有光。这是纯观系统与传统止观系统的不同。不能
说帕奥禅师的「先止后观必然有光」就错。系统不同而已。

和帕奥禅师 ,说明
r****n
发帖数: 8253
2
来自主题: _Arahan版 - Re:再说止和观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再说止和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21 03:38:03 2009, 美东)
我并没有完全确定灭尽定就是涅槃。从一开始就是这样。
我只是根据南传对于灭尽定的定义:心识心所暂时不起作用,以及其他一些有限证据,
做出了这个大胆的推测。
而你引用的阿含经的经文,让我更进一步认为这个推测可能是对的。
正确的是,没有深定,是不可能灭尽定的,同样,也不可以证涅槃。
深定,有两种,一直是传统说的止禅的四禅八定,另外一种是高强度的刹那定
而且,需要说明的是,佛陀在经典里面说的四禅,根据现有的一些经文,未必是我们现
在认为的止禅的四禅八定,而可能是指观禅的,或者有时候指止禅,有时候指观禅。
刹那定,也有四种从浅入深的禅定状况,具体请阅读马哈希尊者的继承者班迪达尊者的
书《就在今生》英文名字《in this very life》
我自己,是先修纯观的,然后再修止禅的四禅八定。
d****a
发帖数: 655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dukkha (沉浮颠倒之心), 信区: Wisdom
标 题: 《观呼吸》——慈心的力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29 11:25:51 2012, 美东)
本书所谈论的内观禅修方法,如果你能善用它们,一定可以转化你的每一个经验。在此
书新版的后记中,我想花些时间去强调佛法的另一面── 慈心或慈爱友善之心(Metta
orLoving-friendliness),它是内观的合作伙伴。没有慈心,我们的内观修习将很难
成功突破自身的贪欲与固执的我见;反过来说,内观也是发展慈爱的一个必须基础,两
者经常是相辅相成地一起发展的。
从本书问世以来的十多年间,世界发生了许多增加人类恐惧与不安的天灾人祸。在
此扰攘不安的气氛下,培育深切的慈爱意识,对我们的福祉来说,实关系重大,对于未
来世界,亦是最佳的希望与祝福。慈爱意识所包含的利他精神,是佛陀维护人类福祉的
心要── 你在他的教导与生活方式中,都可以随处见到。
我们每一个人天生就有慈爱的能力,可是,只有内心安静── 无贪、无瞋、亦无
嫉妒,慈爱的种子才能发展,只有...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655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dukkha (沉浮颠倒之心), 信区: Wisdom
标 题: 《观呼吸》——慈心的力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29 11:25:51 2012, 美东)
本书所谈论的内观禅修方法,如果你能善用它们,一定可以转化你的每一个经验。在此
书新版的后记中,我想花些时间去强调佛法的另一面── 慈心或慈爱友善之心(Metta
orLoving-friendliness),它是内观的合作伙伴。没有慈心,我们的内观修习将很难
成功突破自身的贪欲与固执的我见;反过来说,内观也是发展慈爱的一个必须基础,两
者经常是相辅相成地一起发展的。
从本书问世以来的十多年间,世界发生了许多增加人类恐惧与不安的天灾人祸。在
此扰攘不安的气氛下,培育深切的慈爱意识,对我们的福祉来说,实关系重大,对于未
来世界,亦是最佳的希望与祝福。慈爱意识所包含的利他精神,是佛陀维护人类福祉的
心要── 你在他的教导与生活方式中,都可以随处见到。
我们每一个人天生就有慈爱的能力,可是,只有内心安静── 无贪、无瞋、亦无
嫉妒,慈爱的种子才能发展,只有...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415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培养内观
内观禅修训練法要
台湾 大愿比丘
壹、为什么要作如实正观训練一
一、修行信任的原则三
二、正观五阴无常、苦、空、非我五
三、德行是培养内观的基础一五
四、培养内观,净化心靈一七
五、修习八正道的次第二九
贰、内观(正观)与缘起的关系三五
一、依内观培养正念四
二、破除我見断除烦恼四四
參、正观(内观)的重要性五一
一、培养正观体验真理五六
二、以四念处为住六一
三、什么是内观六七
四、世间禅与出世间禅六九
五、内观是体验四圣谛的方法七二
六、四念处是佛陀教导的智慧禅七六
七、息苦之道八一
肆、自然苦与缘起苦八七
一、了解我的真面目九五
二、内观的利益九九
三、八正道与戒定慧一 九
伍、如何培养内观一一九
一、正念与专注一三四
二、正念、正知、正定一三九
p*****n
发帖数: 1415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内观与缘起的关系
内观禅修训練法要
台湾 大愿比丘
壹、为什么要作如实正观训練一
一、修行信任的原则三
二、正观五阴无常、苦、空、非我五
三、德行是培养内观的基础一五
四、培养内观,净化心靈一七
五、修习八正道的次第二九
贰、内观(正观)与缘起的关系三五
一、依内观培养正念四
二、破除我見断除烦恼四四
參、正观(内观)的重要性五一
一、培养正观体验真理五六
二、以四念处为住六一
三、什么是内观六七
四、世间禅与出世间禅六九
五、内观是体验四圣谛的方法七二
六、四念处是佛陀教导的智慧禅七六
七、息苦之道八一
肆、自然苦与缘起苦八七
一、了解我的真面目九五
二、内观的利益九九
三、八正道与戒定慧一 九
伍、如何培养内观一一九
一、正念与专注一三四
二、正念、正知、正定一三九
f********4
发帖数: 253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玛欣德尊者说明定外修观
初禅有的是寻伺,觉观是不恰当的翻译。再说二禅就无寻无伺了……止禅是高度专注于
一个目标达到一种非常平静的境界,任何专注目标以外的心理活动都会妨碍入禅;而观
禅可以以任何不需经思考诠释而直接体验到的究竟法为目标,目的是洞悉它们无常苦无
我的真相。止禅的目标只能是概念法,因为究竟法是不停生灭变化的,很不稳定,以其
为目标不能让心足够安稳。因此一个人不可能既止又观,如果一个人既想止又想观结果
必然是既不能止也不能观……
不知道我书背错了没有……
另外帕奥体系的争议我记得主要是他们主张证果必须要观过去未来的名色,并且必须细
致到不能再分解的程度,而且要观察所有种类的名色,甚至还要观察他人的名色……假
如真要这样的话整个南传佛教界估计只有帕奥体系证的果是真的了……
r****n
发帖数: 8253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pattern进,佛陀否定专注禅?
佛陀只是不赞成只修专注禅定 而划时代的提出 观禅(或叫 内观 正观)
>阿含里整个就是观禅
佛陀到底是不赞成只修专注禅(专注禅是需要的,但不究竟),还是类似克的那种完全
的,彻底的否定专注禅。这个问题需要搞清楚。
我自己查了一些资料,发现似乎结论在倾向与支持佛陀很可能是和克一样,完全否定专
注禅的。但我还需要深入了解,因为我对南传佛教了解很粗浅。
>因为印度当时偏向专注禅 佛陀也跟过老师学习过专注禅
我知道印度教非常重要的经典《薄伽梵歌>中教授的就是重复念诵和专注包括对权威的
完全臣服奉献。克对这些都是剧烈的反对。而佛陀当时作为一个宗教革新者,似乎也是
这样,但我还不能完全肯定。
我现在突然发现,在整个宗教历史上,三个重要人物,佛陀,六祖以及克,他们有着极
为惊人的相似性。
另外,我需要补充一下我昨天看到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是一个西方学者在飞机上偶遇
克以后的谈话,那个青年当时问宗教历史有谁是最接近真理的?克当时当机立断,毫不
犹豫的说:佛陀。
佛陀似乎是克目前唯一表达肯定的人物。而他对奎师那(克里希那)似乎是否定的。
>通常一般导师还是会先教专注禅
>这是因人而异 有人天生很容易专心
r****n
发帖数: 8253
9
1999上半年班迪达禅师在美国加州湾区的Tathagata Mediation Center 指导为期三十
多天的内观禅修( http://www.tathagata.org/),我由于假期有限,参加了前三周的禅修,但是全程听了晚上的开示。
禅修中间的一天下午,午饭后的第一支香坐下去一会就非常困倦。闭上眼睛去观腹部的
起伏,却不清晰,一会反倒觉得眼前一片黑幕拉着自己往下沉,于是就以这种相为所缘
境同时念“困倦、困倦”。开始念的速度比较慢不管用,只觉得黑幕越来越沉自己越来
越不清晰,马上就要什么都不知道了(睡着)。于是逐渐加快念“困倦”的密度,同时
紧紧咬住这点还能觉察(观)到的所缘境。到后来心是在念“困倦”和观昏沉的感觉之
间来回紧密地交替。即念完“困倦”心即觉察这黑幕和下沉的感觉,一觉察立即又念“
困倦”,如此反复紧紧咬住绵绵不息。逐渐地,黑幕终于开始消退,先是由厚变薄,然
后越来越明亮。
这是我第一次有这样的经历。当时菩提协会的肖长嘉居士也部分参加了这次禅修,他也
有同样的通过观照克服睡眠盖的经历,并告诉我说这可以用来练不倒单。由于班迪达禅
师的开示我们才知道可以用内观克服睡眠盖,
p*******r
发帖数: 4048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四禅八定
前面太乱了。 我们重新开个话题谈:
1-- 首先,不修止禅,只修观禅, 能不能得四禅八定?
这在runsun转的文中是说不能。
10.止禅可入八种禅定(安止定),临终入定可生该定的禅天。
10 观禅可得近行定,临终入近行定可生较高的欲界天(kamavacarasugatibhavavisesa
)。
显然他是说观禅不能入八种安止定,不然就没必要这么对比了。
pattern举的例子就很好, 象那样的情况,到底能不能算心一境性,得四禅八定。你前
面的伏笔是不是可以拿出来了?
2-- 禅定(安止功夫)和慧定的区别
我认为四禅八定就是指禅定安止功夫,和慧定显然不一样。慧定我认为是指时时心能觉
知,所以不狂乱。
你似乎认为,功夫禅定和慧定都叫四禅八定,对吗?如果对,这两种四禅八定各有何相
同和不同?
3-- 慧解脱
慧解脱需不需要功夫上的四禅八定,需不需要慧定?你前面说不需要具足四禅八定,那
那些需要,那些不需要?
d****a
发帖数: 655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呼吸》——慈心的力量
本书所谈论的内观禅修方法,如果你能善用它们,一定可以转化你的每一个经验。在此
书新版的后记中,我想花些时间去强调佛法的另一面── 慈心或慈爱友善之心(Metta
orLoving-friendliness),它是内观的合作伙伴。没有慈心,我们的内观修习将很难
成功突破自身的贪欲与固执的我见;反过来说,内观也是发展慈爱的一个必须基础,两
者经常是相辅相成地一起发展的。
从本书问世以来的十多年间,世界发生了许多增加人类恐惧与不安的天灾人祸。在
此扰攘不安的气氛下,培育深切的慈爱意识,对我们的福祉来说,实关系重大,对于未
来世界,亦是最佳的希望与祝福。慈爱意识所包含的利他精神,是佛陀维护人类福祉的
心要── 你在他的教导与生活方式中,都可以随处见到。
我们每一个人天生就有慈爱的能力,可是,只有内心安静── 无贪、无瞋、亦无
嫉妒,慈爱的种子才能发展,只有在内心安静的肥沃土壤上才能开花结果。我们要在自
己及他人之中培育慈爱的种子,帮助它们生根与茁壮。
我曾到世界各地传授佛法,因此,亦会在机场内逗留不少时间。有一天,我在伦敦
附近的吉域机场(Gatwick Airport)候机,有很多时间可用,...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分享】忘掉头
意门
在此强调的是意门的直观。以佛教的理解而言,心经由六
根门来运作。
1.眼
2.耳
3.鼻
4.舌
5.身
6.意
前五根门称为净色根,接收五种外境:
1.色
2.声
3.香
4.味
5.触
第六根门是意根,向深而广的法尘敞开。法尘包括一切,
所有深定和深观都由此门生起,虽然它一开始仍与前五根门有
关,知道了这一点,便可确定修行的方向。
人们经常将心和脑连在一起,结果心在头中,这会妨碍禅
修进展,因为这样把禅修操作限于粗显的身体,所以他们发现
难以完全沉浸在意门中。我常常告诉他们把头给忘了:「现在
你们都是无头禅修者了。」如此一来,觉知自然会降至胸部,
然后可以移至身体任何部位,心愈能直接涉入所缘,就愈能看
清楚所缘的特性。若将心和头联系在一起,观照所缘就像用眼
睛看一样,这样会引起多重问题,因为我们非常努力专注并观
察时,紧绷会累积在头里面,尤其在两眼之间;这也使我们不
能得到深定,因为深定只能在意门生起。
所以,第二个重点是,不要「看」,而要「感受」所缘,
这不是视觉,但我们常常倾向运用视觉。这一点会非常有助于
进入超越形状和形体的非概念的观照。
Metta 新浪博客
节选转自...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3
来自主题: _Arahan版 - Re:再说止和观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再说止和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21 00:30:02 2009, 美东)
你不是要谈四禅八定吗?你不是要搞清楚什么是止吗?
如果你连修四禅八定最关键的禅相都不知道,都不懂,怎么谈?全靠自己在那意淫吗?
“我说止就是止了,管它呢”,是这样吗?
我自己,并没有修四禅八定,而是的坚决的修纯观。在自己没有证涅槃之前,我是不会
轻易碰四禅八定的。
如果我要修四禅八定,凭我现在观禅的定力,禅相最多几天,可以搞定。
咦?我上篇文章何处说过“刻意去知”或者有类似的意思,你,又在大白天做梦吗?
你的意思是不是说:
“我的反观才是不刻意的,无为的,无生的,无造作的”
“runsun的反观,一定是刻意的,有为的,有生的,有造作的”
是这样吗?
止观不二,有两个版本。
一个是假冒伪劣版本,比如就是你的那种,在修止禅的时候,以为止观双运,止观不二
。也包括网上二麻子那篇知名的描述止观的文章,都是这种假冒伪劣的止观双运。
另外一个,是真正的止观不二,即在修
s*********2
发帖数: 357
14
如果观禅修得很好,止禅的四禅八定自然也就成啦。
这两个俺觉得就是相辅相成,先修哪个都一样。
而且大部分人烦恼那么多,用禅定先压一压也是好的。
观无常这种东东,四禅观的,和没禅观的,效果肯定差挺远的。
记得才看见书上讲,没有不到初禅就慧解脱的,至少初禅。
r****n
发帖数: 8253
15

我的这个看法,我认为并没有违反阿含经当中的关于四禅和正定的经文,前面已经分析
过。
也并不违反论师说的安止禅的状况,只是定义分类不一样而已。
目前公认的阿罗汉修行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先止禅后观禅,一种是纯观禅
我说的也不违反上面的。其中纯观禅的系统,更直接我说的,也有很多这方面的成功案例
我并不是否定安止禅之四禅八定,只是它太狭义了。
r****n
发帖数: 8253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t止与观:大师们怎么说
有名望有经验的佛教禅修大师们,一般都同意禅定(Jhana)并不是修内观(Vipassana
)必需或先决的条件。譬如,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所著的《当代南传佛
教大师》书中所介绍的十二位大师都明白的叙述或指示,不需要培养任何禅定也可以修
内观;有些教导内观,仅仅依赖刹那定(Khanika)及近行定(Upacara);其他的教导
寂止禅与内观,但强调不从禅定去修内观。禅修者可在达到中等程度的定力,足够克服
五盖之后,转换修内观。此外,最要注意的是不要执著或停滞在禅定,而强调需要的是
修内观。这些大师中有几位,也都是从他们年轻时就成为和尚,不仅擅长于禅定,而且
也是学者。他们已熟习巴利三藏经典、论释及注疏,而有权威地说出经典与个人修持经
验;有些大师曾在森林中修习好多年,很精通禅定与内观。
阿姜查(Achaan Chah)
著名的禅修大师阿姜查(1918-1992),曾在《修行问答》中被问到:“在我们的修持
中,是否需要入定?”大师回答:“不需要,入定是不需要的。你需要建立少许宁静和
专注的心,而后用它检查你自己。没什么特别需要的,假如你修持时入定,那也没关系
,只
r****n
发帖数: 8253
17
来自主题: _Arahan版 - Re: 阿含道的念佛与禅修zt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阿含道的念佛与禅修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28 00:43:26 2009, 美东)
“正念只是單純地接受當下的現象,對當下的現象,以如實客觀的態度來覺知它的變化
過程”
这确实是正念的非常关键的核心。理解了以上,就会知道正念其实并不难,它也未必需
要强烈的专注。
专注可以辅助正念的产生,但不是必须的,让正念建立起来,必须要有对正念的深刻的
理解,这些需要依靠思维。
很多人以为禅修不能进行思维,不,这是错误的,思维在禅修中也同样占据重要地位。
只是必须要了解什么是正思维。什么是头脑的妄想。
是的,其实有相当多的人可以直接从正念开始修,也就是直接修纯观,有的人错误的以
为纯观是极其少数的人,是极其智慧,根性很高的人才能修的,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
慧很强的人,确实适合修习纯观,但是它并非高不可及。
实际上根据原始的阿含经文,有一些证据显示佛陀本人教导的实际是纯观,并非现在的
清净道论里面的先止禅后观禅的体系。当然这方面确实有争议,
t******h
发帖数: 177
18
你若修止禅,七支是必要的。
你若修观禅,尽量上身直一点,但是因为是观禅,会起一些禅相,所以就不要刻意追求
七支了。
但是不管是止禅,还是观禅,进入正式禅修之前,身体都要从头至脚放松。要调整好了
之后再进。
其实有些止禅的禅相也会让身体动一点,实在说是入定的一种表现。所以不要刻意,最
好参加一些正式的禅修,找个好的禅师来指导一下。
r****n
发帖数: 8253
19

二禅三禅四禅积累的定力更强大,更稳定,如果用于修观,会更锐利。
对于有大量时间打坐修行的出家人来说,安止禅是一个选择。而且他可以修出神通力量。
但是对于在家修行者来说,由于很难有有持续性的打坐时间,并缺乏良好的打坐环境,
安止禅可以说一条弯路,而不是直路。不过对于有些人未必,有些人本身适合修定,或
者曾经积累过比较强的定波罗蜜,他可以很快入安止禅定,而且安止禅定是一个非常好
的休息方式,并有强大的禅悦。他也可以一定程度增加修行的兴趣,但如果成了贪恋或
者执着于一些禅相,就是错误的。
现在还存在一种状况,就是相当多的人他本身修的即不是严格的安止禅,也不是真
证的观禅,而是一种四不像的安止禅,自己处在近行定的阶段晃悠,然后说成是止观双
运,这种是很糟糕的。
w*********r
发帖数: 2192
20
《禅悦》 禅修的基本方法(7)
作者:[英]阿姜布拉姆 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禅那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如果只是持续几分钟,那就不该称为“禅那”。高阶禅
那通常会持续数小时以上,一旦进入状态,你便无法选择退出,只有在心准备好要退出
,并在累积的“动力”耗尽时,你才可以退出禅那。每个禅那都是一种相当安定和令人
满意的意识状态,因此它的特质就是长时间的持续性。
禅那的另一个特质是,只有在清晰地认出禅相后,它才会出现。此外,我们应知道
,在任何一种禅那中,禅修者都不可能感受到身体(如肉体疼痛)或听见外界声音,或
产生任何念头(连“善”念也不会有)。禅修者只会有一种清晰的感知:一段很特别的
禅悦经验,持久不变,那不是恍惚,而是一种高度觉知的状态。你可以据此判断,那些
你自以为的禅那究竟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
我会在本书第二部的一至三章对“禅那”再做特别说明。
❖ 止观禅修
有些传统佛学理论提到两种禅:观禅与止禅。事实上,两者是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
,彼此密不可分。“止”是禅修中产生的安乐,“观”是从同一禅修过程中产生的洞见
;“止”导
A****a
发帖数: 274
21
作者:Jotika Sayadaw
下载网址:
http://nt.med.ncku.edu.tw/biochem/lsn/newrain/books/Jotika_Map_Journey.doc
这本书是我见过的对观禅的十六观智升起的整个过程解释的最详细的书,而且全部是来
自作者的真实的实修经验,
以我现在的观点,对于修观禅的人,十六观智应该是必须的,只是有的人可能瞬间获得
几个智,有的人比较慢。
这本书对整个观禅的实修方法解释的也非常好。大力推荐。
十六观智
一、名色分別智(namarupa-pariccheda-bana)
二、緣攝受智(paccaya-pariggaha-bana)
三、思惟智(sammasana-bana)
四、生滅隨觀智(udayabbaya-bana)
五、壞隨觀智(bhavga-bana)
六、怖畏現起智(bhaya-bana)
七、過患隨觀智(adinava-bana)
八、厭離隨觀智(nibbida-bana)
九、欲解脫智(mubcitukamyata-bana)
十、審察隨觀智(patisavkha-bana)
十一、行捨智(savkharupe
p*****n
发帖数: 1415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问答
【禅修问答】
林崇安
1问:什么是禅修?
答:「禅修」这一术语,是由梵语「禅那」演变而来。「禅那」又译作静虑,是佛教训
练内心专注的一门功夫,后来禅宗六祖惠能提升其内涵为:「何名坐禅?此法门中,一
切无碍,外于一切境界上念不起为坐,见本性不乱为禅。何名为禅定?外离相曰禅,内
不乱曰定。」因此将修行的功夫,已扩大到行住坐卧当中,要能面对一切境界,内心清
楚明白而不乱。今日将这一切动静的修行训练,通称作「禅修」,英语是meditation。
2问:禅修的法门有哪些?
答:禅修的法门很多,汉地有祖师禅、念佛法门、密宗法门,西藏有大手印、大圆满的
法门,南传国家有内观法门等等。今日社会注重生活化,因而有生活禅、动中禅、安祥
禅、内观禅等等术语的出现。
3问:禅修的基本目的为何?
答:佛法的禅修目的只有一个:灭除自己的痛苦,并进而帮助别人灭苦。这个目的也可
用「证得涅盘」、「获得心解脱、慧解脱」等词句来描述,而内涵不外是苦的止息。众
生的痛苦是来自「无明」:在生活中迷迷糊糊,看不清楚真相,因此,想要止息痛苦,
就必须要有「明」,也就是要有觉性,要能够正念正知。所以,禅修便是在于培养「明
」、培养
m****s
发帖数: 18160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止禅
☆─────────────────────────────────────☆
pattern (放手) 于 (Wed Sep 16 10:32:21 2009, 美东) 提到:
昨晚 不知吃了什么 总而言之 睡不着
心想 学佛的人 很多人都谈止禅
我也仔细前后翻烂了”禅悦” 整理过这本书的重要内容
就狠下心修一次止禅试试吧
也好比较在止禅出禅定后观 与纯观禅的观 到底有何不同
(我总觉得效果应该有某些差异 要试试才知道)
躺在床上 只注意呼与吸
由12点 坚持只注意呼吸或起伏
一下转身 一下痒 一下手放在肚子注意起伏
要转就转呗 要抓就抓呗 也不管了
可一直坚持只注意呼与吸 或起伏
中间 身体似乎有点要震动的感觉
可 只偶而这里小动一下 那里小动一下
(以前我睡觉也好,睡醒也好,全身都会一直微微震动,
直到有一次我睡醒,躺着心想,要故意让他震大点,
于是注意全身,有点放手让他震的意思,那次震颇大,
那次之后就较少微微震动的现象了)
一直坚持只注意呼与吸
至凌晨四点 突然出现禅相
若整个画面10x10
a*****y
发帖数: 33185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日内观开示--第一天[转载]
第一天开示
开始时的障碍~内观禅修的目的~为何以吸呼作为入手处~心的本质~何以会有障碍及
如何克服~应注意事宜
第一天会有很大的障碍而且不舒服,部分原因是不适应整天的静坐禅修,但主要是因为
你们开始学的这种静坐,是要你们觉知呼吸,除了观察呼吸没有别的。
如果在觉知呼吸之外,另外加上不断重复某个字句、念咒、或持诵神佛名号,或是观想
某位神或菩萨的形像,也许会较快较容易集中心念,而不会有这许多的不适。但是,你
必须只观察纯粹自然的呼吸,不去调息,也不加任何持名或观想。
之所以会有以上的限制,是因为内观的最终目的,并不是集中心念。心的专注只是助力
,帮助引导到更高的目标,也就是净化内心,根除内心所有的染污与不净,从痛苦中得
到解脱,得到完全的证悟。
每当心中生起染污不净,譬如生气、憎恨、激情、恐惧等,人就会变得痛苦。不如意的
事发生了,人就绷得紧紧的,内心开始打结。而当所求不遂时,人同样会在心里制造紧
张。人的一生就不断重复这种过程,一直把身心两方面都绑得死死的,难以自拔。而且
人们不会只让自己承受这些痛苦,还会将之转移发泄给周遭接触的人,这当然不是良好
的生活之道。
你们来参加这个禅修课程...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5

不对,须深经上的那些慧解脱阿罗汉就没有初禅。
另外,经典上说的初禅乃至四禅,有一定证据显示并不是今天我们在修的止禅的四禅八
定,而可能是观禅的,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刹那定。
如果修止禅的四禅八定,是一定要依靠禅相的,在禅定当中一定是无法观的。
而奇怪的是,经典上说的禅定,从来没有提到过禅相这么重要的东西,甚至从来没有说
要制心一处,要固定单一的所缘。
只说禅定是离了恶不善法,是有禅支等。
止禅,是一个危险的路,是弯路,如果正见不足,最好不要乱碰止禅。
r******4
发帖数: 178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孙伦念住禅修法
「严密地念住于接触的醒觉。」
这是孙伦禅法的核心,也是孙论不断强调的。
为什么要“严密”,原因之一是因为必须要跟上呼吸的触的所缘,观照每一个所缘。
在马哈西的禅法里面,是说要紧密的观照腹部的上升下降,这也是要跟上所缘的变化。
另外孙论的禅法,是要求强猛快的呼吸,这种强烈呼吸外加严密观照呼吸的触感,将使
得修行者不可能进入四禅八定。而是必然产生刹那定
关于观呼吸,孙伦自己也也总结了四种,其中三种是属于止禅。而孙伦进行的则是观禅
的呼吸。
另外孙伦的一些言论似乎在批评马哈西的禅法,比如批判马哈西禅法中对于"散乱心"也
观照的做法,包括马哈西禅法当中的"标记"
孙伦的批评我个人认为不是针对马哈西禅法本身,而是针对马哈西禅法被错误运用的一
种状况。
还有一个,孙伦只是不建议对散乱心观照,因为有些人容易掉入妄想,但是他却没有否
定如果打坐当中声音,疼痛感等明显所缘的出现,应该也进行观照。
另外孙伦的禅法比较特殊,由于那种强烈呼吸必然会成为主要所缘,其他会相对减弱很
多。
关于对于散乱心的观照,我个人还是觉得没有问题,当散乱的时候,观照只要产生,散
乱很快就自己消失了,而且散乱心会越来越少,直到最
r****n
发帖数: 8253
27

佛法当然必须要亲见,但是不是说修止禅的四禅八定才能亲见无常,四禅八定是可以跳
过的。
但这不是说不需要禅定,因为观禅的定,也是禅定,但和止禅的四禅八定是两回事。
如果佛使比丘确实是这么说的,那他肯定是错误的。
四禅不是必要的。有初禅最好,如果没有止禅的初禅,直接修观禅,也照样可以。
p*****n
发帖数: 1415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pattern进,佛陀否定专注禅?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pattern进,佛陀否定专注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1 01:36:54 2008)
>佛陀到底是不赞成只修专注禅(专注禅是需要的,但不究竟),还是类似克的那种完全
>的,彻底的否定专注禅。这个问题需要搞清楚。
>我自己查了一些资料,发现似乎结论在倾向与支持佛陀很可能是和克一样,完全否定专
>注禅的。但我还需要深入了解,因为我对南传佛教了解很粗浅。
我说的不一定正确 仅能供参考而已
南传我也不了解 南传很多祖师也改良教学方式 每个人教的未必一样
我印象中南传里有些祖师好像也会教人专注禅 (但最后还是以观禅为主轴)
阿含中 我所知 佛陀没教人专注禅 但也没有像克一样否定专注禅的话
阿含 就是教”观”
你可以查一查 我不敢肯定有没有像克一样否定专注禅的话
>我知道印度教非常重要的经典《薄伽梵歌>中教授的就是重复念诵和专注包括对权威的
>完全臣服奉献。克对这些都是剧烈的反对。而佛陀当时作为一个宗教革新者,似乎也是
>这样,但我还不能完全肯定。
佛陀
r****n
发帖数: 8253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推荐几本教导禅修的好书
禅定本身并不神秘。现在教禅定的书,是非常多的,而且很多都相当不错,你可以选择
其中一些看看.
我个人推荐一些比较好的系统教导修禅定的书。这些教导禅修的书的作者都是一些实修
实证者,当中不少是南传公认的阿罗汉,他们将自己的教法毫无保留的公开,充满正见
,这些书要比去找那些满嘴胡说八道,大忽悠的所谓师父好太多了
侧重于止禅四禅八定的: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http://www.buddhastation.org/book/leaveinhand/leave_in_hand.pdf
阿姜布拉姆的《禅悦》(网上只是部分转载,可以去买全书)
http://book.ifeng.com/book.php?book_id=1272
前面有人推荐的佛教禅修直解也不错
http://www.fjland.net/Soft/ShowSoft.asp?SoftID=203
以上主要是侧重于止禅四禅八定的,如果要学习观禅,可以选择马哈西尊者或者班迪達
尊者等。
马哈西禅师的《内观基础》
http://www.fjland.net/Soft/ShowSoft.asp?SoftID=106
《毗婆舍那
w**u
发帖数: 311
30
是的,另外你的上面的贴子也很正确。
安般吸念中,一般要求只取呼吸的“入出”“长短”为所缘。因为他们属于概念。
如果取“触觉”“温度”为所缘,就变成练观禅了,所以禅师会明确要求你不要拿触觉
来练止禅。
我一般平时日常生活坐姿时,也通过观触点的温度练观禅。但在早上宝贵的一个半小时
,只用安般吸念练止禅。
w**u
发帖数: 311
31
是的,另外你的上面的贴子也很正确。
安般吸念中,一般要求只取呼吸的“入出”“长短”为所缘。因为他们属于概念。
如果取“触觉”“温度”为所缘,就变成练观禅了,所以禅师会明确要求你不要拿触觉
来练止禅。
我一般平时日常生活坐姿时,也通过观触点的温度练观禅。但在早上宝贵的一个半小时
,只用安般吸念练止禅。
r****n
发帖数: 8253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相(转帖)

禅相,我大概见过,并不是没有接触过,以前只是不太懂而已,而我现在主修纯观禅,
其实根据我现在的定力状况,给我一个清净环境,然后一个周连续修安般念,我有一定
信心把安般念的取相和似相都弄出来,只是要达到真正的初禅,还得需要长时间的禅修
我们大部分人很大的问题在于连散乱昏沉的五盖都克服不了,一旦具备了克服五盖的技
巧以及能力,无论是观禅,还是止禅,达到近行定的阶段还是比较容易的。
S**U
发帖数: 7025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2011年4月份禅修日记
修止禅与修观禅,经行的所缘不同。你听到的是修观禅的方法,都是观行走时身体与心
法的不断变化,方便不同而已。举脚前进时,推动前进的色法生起,支持站立的色法消
失,看到色法的变化。等等。
若是修止禅,经行时还是以选定的止禅对相为所缘。例如修安般止禅,经行还是继续注
意出入息,少分注意行走。这是因为修止要不间断的注意所缘,不放弃所缘,不因为身
体威仪的改变而放弃所缘,持续才有定力。
r****n
发帖数: 8253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 定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我没说你认为这样啊。你前面说的是什么第八定的近行定导致意念断掉。
其实你应该是听错了,别人说的是从禅定当中出定,这个时候是近行定(实际是观禅的
刹那定),在这种状况下有机会断掉意念,也就是证涅槃。
而这个禅定,是可以任何一种色界和无色界禅定。哪怕欲界定都可以。
有些人是必须得深入的禅定才有机会证涅槃,有些人不需要,这个和慧有关,和波罗蜜
有关。
不修观禅,不可能意念断掉。
在意念断掉之前有一些必须的步骤,而这些步骤必须通过修观禅才能来完成。
步骤当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绝对不可缺少的就是:厌离,真实的厌离,
而这种厌离智,必须要有很强的对无常的观察和慧才真正有机会升起。
对五蕴真正不再有兴趣,才会停止累世以来极为强大的执取的习性。才会停止那种深刻
的观察识知的微细造作冲动,识灭,名色灭。。。
那些想着长生的,想着上天入地,改变业力的,想着所谓自由的,想着度尽众生,不取
涅槃的,永远没有任何机会升起真正的厌离。
而且光厌离还不够,后面还有。。。
当成
r****n
发帖数: 8253
35
dipama是在修了纯观禅,证阿罗汉后再转修止禅的。因而证出了五神通。
泰国的森林禅修派则刚开始就以止禅为主。少数比如阿姜念,隆波田是纯观禅。
S**U
发帖数: 7025
36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507653_4.html
安止定分初禅至四禅与四无色定,初禅至四禅是经说的正定。观禅论师说是刹那定,定
力据说可以相当于初禅。
h***s
发帖数: 1716
37
我理解他说的念力应该是泛指的"止禅"的能力(专注的定力), 慧力是"观禅"的能力(内
观“真实法”的能力).
关于概念法(concept)与真实法(reality), 其实和我们直觉的理解很接近的. "The
Essentials of Insight Meditation Practice--A Pragmatic Approach to Vipassana
" by Ven. Sayadaw Sujiva, 舍弃我禅师著《Mahasi毗婆舍那禅修法要》的附录II里有
很清楚易懂的解释. 下面是这本书的下载连结:
http://mahasi.5d6d.com/viewthread.php?tid=37
其他的四禅八定,近行定,初禅, 我也还不知道. 不过现在知道的理论好象够我用了..
. 哈!
h***s
发帖数: 1716
38
我理解他说的念力应该是泛指的"止禅"的能力(专注的定力), 慧力是"观禅"的能力(内
观“真实法”的能力).
关于概念法(concept)与真实法(reality), 其实和我们直觉的理解很接近的. "The
Essentials of Insight Meditation Practice--A Pragmatic Approach to Vipassana
" by Ven. Sayadaw Sujiva, 舍弃我禅师著《Mahasi毗婆舍那禅修法要》的附录II里有
很清楚易懂的解释. 下面是这本书的下载连结:
http://mahasi.5d6d.com/viewthread.php?tid=37
其他的四禅八定,近行定,初禅, 我也还不知道. 不过现在知道的理论好象够我用了..
. 哈!
t******g
发帖数: 17520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中的三股绳
下面的转贴也提出了正念的的三个心所,
所以这个就是修行的核心之一, 三篇文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不尽相同,
虽然都在讲一个东西。。。初期修行, 正念是多么的重要
==================
转自
智慧之树,不返之流
——观禅的修行与进程
慈济瓦禅师 著
。。。。。。。
多年修行和教学之后,我觉得正念始终在场。正念都是前导,需要存在于每一个作用中
。多修习之后,正念似乎无所不在,经文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圣弟子具足正念,守护根门,能避免杂染,修行清净。避免过患,
修行无过,保持清净,比丘的领域和父家是什么?四念处。」
-增支部第七卷(Aṅguttara Nikāya VII)
「于五根门处,遍布正念之网,精密而细微,可以捉住烦恼,以清明观智消灭之。」
-阿那律尊者(Anuruddha Thera)
「善友入灭,大师已远。如今没有友情能够等同于有正念引导的身守护。」
-阿难长老偈(Ānanda-Thera Gāthā)
「阿难,比丘以自为洲渚,以自为皈依,莫...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中的三股绳
下面的转贴也提出了正念的的三个心所,
所以这个就是修行的核心之一, 三篇文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不尽相同,
虽然都在讲一个东西。。。初期修行, 正念是多么的重要
==================
转自
智慧之树,不返之流
——观禅的修行与进程
慈济瓦禅师 著
。。。。。。。
多年修行和教学之后,我觉得正念始终在场。正念都是前导,需要存在于每一个作用中
。多修习之后,正念似乎无所不在,经文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圣弟子具足正念,守护根门,能避免杂染,修行清净。避免过患,
修行无过,保持清净,比丘的领域和父家是什么?四念处。」
-增支部第七卷(Aṅguttara Nikāya VII)
「于五根门处,遍布正念之网,精密而细微,可以捉住烦恼,以清明观智消灭之。」
-阿那律尊者(Anuruddha Thera)
「善友入灭,大师已远。如今没有友情能够等同于有正念引导的身守护。」
-阿难长老偈(Ānanda-Thera Gāthā)
「阿难,比丘以自为洲渚,以自为皈依,莫...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41
隆波通禅师是隆波田的弟子,而隆波田的法感觉也是纯观禅一路的,和马哈希禅师等接
近。
似乎泰北一带受缅甸的影响,还是有纯观禅的教法流传,
随喜你能有福报跟随明师禅修,祝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c***h
发帖数: 2262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中的三股绳

不是的,是这样,我说明一下,不一定对,仅供参考而已
“离”是暂时,不是”断”的意思。 ”断”是永远不升起,”断”很难
初禅暂时脱离五盖(包含贪嗔,应该是欲界贪嗔),少了五盖的打扰,而生出喜乐
也就是,我们平常人会因为五盖不断升起,而心里不怎么不舒服 (一般叫”苦”)
一离开五盖,马上就显出本性、本心、….
不管大家叫”它”甚么,总之就是少了五盖的那种状态
清明、纯净、注意力很容易集中、观察敏锐、喜乐、离许多苦
但还有喜乐,所以更细的贪嗔当然还是有,更当然贪嗔没有断除
所以很多人总说,不要喜乐,喜乐不好,要消除
不过这也太挑剔了,我觉得,有这样就很好了,先享受一下再继续又何妨
何况多数人好像把”喜乐”当仇人,整个态度不对了,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要解脱,可以先当天人(随时喜乐),且一定要有这过程
总之,这时要先稳固下来,随时保持这状态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恭喜喜乐之人,千万不要让他把喜乐当仇人。
喜乐就是”受”,乐受
佛陀是说,接着要以”喜乐”为所缘,观察喜乐,喜乐(乐受)之缘起,
也就是四念处中的”受念处”
这里佛陀设计得很巧妙,先有初禅,喜乐,然后观察喜乐、喜乐之缘起
不...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中的三股绳

不是的,是这样,我说明一下,不一定对,仅供参考而已
“离”是暂时,不是”断”的意思。 ”断”是永远不升起,”断”很难
初禅暂时脱离五盖(包含贪嗔,应该是欲界贪嗔),少了五盖的打扰,而生出喜乐
也就是,我们平常人会因为五盖不断升起,而心里不怎么不舒服 (一般叫”苦”)
一离开五盖,马上就显出本性、本心、….
不管大家叫”它”甚么,总之就是少了五盖的那种状态
清明、纯净、注意力很容易集中、观察敏锐、喜乐、离许多苦
但还有喜乐,所以更细的贪嗔当然还是有,更当然贪嗔没有断除
所以很多人总说,不要喜乐,喜乐不好,要消除
不过这也太挑剔了,我觉得,有这样就很好了,先享受一下再继续又何妨
何况多数人好像把”喜乐”当仇人,整个态度不对了,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要解脱,可以先当天人(随时喜乐),且一定要有这过程
总之,这时要先稳固下来,随时保持这状态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恭喜喜乐之人,千万不要让他把喜乐当仇人。
喜乐就是”受”,乐受
佛陀是说,接着要以”喜乐”为所缘,观察喜乐,喜乐(乐受)之缘起,
也就是四念处中的”受念处”
这里佛陀设计得很巧妙,先有初禅,喜乐,然后观察喜乐、喜乐之缘起
不...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4
来自主题: _Arahan版 - Re: 阿含道的念佛与禅修zt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阿含道的念佛与禅修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28 01:28:43 2009, 美东)
如果不知道一切是缘生缘灭,如果不知道一切是无常,苦,无我,我们就必然想着去主
宰,去控制,希望快乐永存,希望痛苦远离,可是越是趋乐避苦,苦和烦恼反而越来越
多。不得已之下,只能找些自我安慰。
甚至某些自称的佛法修行人,他修行是幻想能有所谓的自由,是可以地狱佛土来去自由
,是真心起用,任运自如,甚至有转物的神通,却不知已经掉入了外道邪见。
如果我们能如实知一切是缘生缘灭,一切是无常,是不圆满。那么我们就会放下控制,
于是真正的快乐才会来临,它是无欲之乐,是法乐之乐。它超越所有的乐。
四圣谛是佛陀第一个发现的,它和外道有着鲜明的对立,那些高喊宗教本质都一样,条
条大路通罗马的人,其实是在混淆是非,他们要么不懂佛法是什么,要么就是试图混乱
佛陀的教法。
在这里,大愿比丘强调了佛陀的观禅和其他宗教的止禅的不公性。
只要真心去实践,四念住的内观禅的效果
a*****y
发帖数: 33185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日内观开示--第八天[转载]
第八天开示
(业行的)增生法则以及逆转的灭除法则~平等心是最大的福报~平等心让人过着真正
自主行动的生活~保持平等心让人有快乐的未来
八天过去了,你们还有两天可以用功。在剩下的两天中,你们要正确了解这个修行方法
,好让你们在这里能正确地练习,并在日常生活中善加利用。要了解「法」是什么:自
然、真理、普遍性的法则。
一方面来说,有着(业行)不断增生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有着灭除的过程。有一个偈子:
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
所有的「行」(savkhara),所有的心理状况,都是无常,有着生起又灭去的本质。它灭
去了,但下一刻它又生起,一而再,再而三,这就是业行增生的过程。如果我们培养智
慧,并开始客观观察,增生的过程就会停止,而根除的过程随之展开。某个「行」生起
了,但禅修者保持平等心,它就失去力量,从而消失灭去。只要我们保持平等心,一层
又一层的旧「行」就会生起并消失灭去。业行根除了多少,你就享有多少的快乐,这是
完全解脱痛苦的快乐。如果所有的旧业行都灭除了,你就得享完全解脱的无限快乐。
心的旧习惯是起反应并增生加强反应。我们碰到不想要的事情,就产生瞋恨的「行」,
随...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644
46
我好像是迈不过去那道坎了。一注意呼吸,就有很强的禅悦,然后就注意力转移到禅悦
上去啦。 Hard to resist. 导致目标不清楚,观得很差。
n**a
发帖数: 28
47
法曜法师谈禅修 2月西雅图登场
by 【西雅图讯】
01.14.15 - 06:00 am
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seattle/26356154/article-
美国纽约庄严寺方丈法曜法师将于2月15日(周日)下午1时30分至4时30分在西雅图华
侨文教服务中心,做“禅学与心灵修炼”的专题中文讲演,教导佛教禅修的原理与方法
,欢迎有兴趣者参加。
法曜法师目前为庄严寺与大觉寺两寺方丈,兴趣于早期大乘佛教与上座部佛教,专精于
说一切有部与上座部的阿毗达摩。除了定期每年于两寺举办禅修之外,并经常受邀至美
西、美中、美东,海外包括中国、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等地教授禅修,主要以四无量
心与出入息观禅法为主。
他曾于纽约市立大学亚美研究机构(CUNY AAARI)以英文教授佛教于西方社会等相关课
题,也曾任教于台湾著名的圆光佛学研究所暨福严佛学院,并曾担任中国广州中山大学
人类学系与哲学系客座教授。
法师出生于台湾、成长于马来西亚、于1987年于斯里兰卡出家,之后接受系统的佛教正
规教育获得学士、硕士学位,谙多种语文。之后他留学英国布里斯托...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焦谛卡禅师:禅修前的准备
对我们想要做什么和我们的目标是什么,要有非常清楚
的观念,这非常重要。如果你的目标模糊不清,「我想要禅修,我想要快乐。」你的目
标不正确,你会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禅修。你越能确定你的目标、你的理想,你的精力将
越多,你也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你所做的事情上。你想要做什么,务必非常清楚。
我只是给你一般的观念,以便你能派上用场。
在你禅修前,花几分钟修佛随念∶忆念佛陀的清净、平
静、解脱、自在,忆念佛陀的智慧和慈悲。如果你能专注的修佛随念,你会感到平静、
平和。之后,如果你修观禅,你的心会专注于所缘境更久,因为修佛随念时,你会放下
世俗的烦恼,你会认为他们不再重要,例如∶我的汽车,我的生意等等,这些事可以稍
后处理,因为有时当你坐禅时,你想∶
「我必须支付那帐单,我必需打一通非常重要的电话。」当你开始禅修时,一些重要的
事让你分心。这是我告诉你要先准备你的心的原因。
禅修前的准备非常重要,不要认为禅修前的准备浪费时
间,因为你越是准备妥当,你的禅修会越容易进入状况。
你可以放下所有杂务,那张帐单不重要,电话和其他事
也不重要,你可以稍后再处理,你会以最好的方法去处理,现在要放下一切事情。当你...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内观的深化 马哈希西亚多
马哈西对内观的这段描述极其细致。由此可见纯观所产生的刹那定的定力是相当厉害的。
就整个上座部佛教的这些公认阿罗汉里面,马哈西是最让我佩服的一位。
马哈西的纯观禅法非常系统,讲解精确,希望这种禅法能够真发扬广大,也希望它能早日的进入大陆。
w**u
发帖数: 311
50
用安般念修习止禅时,要把“意门”集中在“吸呼”这个概念上,就是说要随呼吸在脑
内重复“吸呼”这个概念。一个有争议的技巧是:如何既从触点上提取“呼吸”概念,
又要回避因体会“触觉”这个“身门”的导致三法印突显而变成修观禅?我想用神经生
物学的知识来浅谈一下我的理解。
大脑的记忆有“显性记忆(declarative)”和“隐性(implicit) 记忆”两种。显性记
忆又分成“场景(episodic) 记忆”和“语义(semantic) 记忆”。episodic memory
的特点是不记细节,只提供与原来整体记忆相符性的大体判断:yes or no. 相反,
semantic memory 就需要提供外延性的内容细节。举个例子,在路上练习行禅时需
要认路,很多心识生起就是 episodic memory,你一直在用 场景记忆在判断路线“yes
or no”.场景判断的心识在行禅时升起很多,但很容易被忽略。不容易被忽略的是行禅
时脑内里的不期而遇的杂念,比如描述,评论,推理,计划,这种心识则是建立在
semantic memory 的基础上的。
在入出 息念的修习中,杂念主要有两种:影像和...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