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色身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a***n
发帖数: 1993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14章 近代传承
第14章 近代传承
一、圆瑛禅净兼弘
进入近现代后,中国佛教神日渐衰微,但传承不断,法脉绵延、敬安、圆瑛、太
虚、虚云、来果、明真、印顺等一批高僧、大德主持佛法,长者、居士大力扶持,光大
宗门,颇有建树。
一、圆瑛禅净兼弘
圆瑛(1878-1953)为中国近代禅门高僧。他宗说兼通,台贤并弘,精研
《楞严》,禅净双修,归宿“三求”,爱国爱教,弘法度生,为中国佛教事业作出卓越
贡献。
圆瑛,俗姓吴,法名宏悟,号韬光、一吼堂主人。福建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
阙氏。因祷于观音菩萨有感,于清光绪四年(1878)生。幼失怙时,由叔父诗瑛扶
养,五房一嗣,备受慈爱。年稍长,感身世孤零,人生如幻,欲出家,叔父不许。18
93年投考本县秀才,次年中取,名列前茅。1895年秋(十九岁)大病一场,病愈
投福州鼓山涌泉寺,礼莆田梅峰寺增西上人为师,剃度出家。次年,到涌泉寺依妙莲和
尚受具足戒,后到大雪峰崇圣寺谒达本禅师,充当钣头菜头,茹苦含辛,清修梵行。
二十一岁,圆瑛回到常州天宁寺,依治开老和尚参究禅宗心法,四年中获益良多,
继往宁波天童...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
我曾经说过这样一个状况
某个阿罗汉在那里打坐,在打坐中,他以涅槃为所缘,此时名色灭尽,即五蕴完全灭尽
。而在此时,旁边有个人在观察他。那个观察的人能否看到这个人的身体。
回答是,肯定能看到,而绝对不会因为阿罗汉名色灭尽而看到阿罗汉消失了。
搞清楚这个问题,需要
1,搞明白五蕴生灭的机制到底是怎么回事,尤其搞清楚识,名,色三者的互相依赖关
系。
2.搞明白色身到底是指什么。
两个问题,都有点违反直觉经验,不是那么好解释。
我先简单说一下
1.任何色法,必须要以识为条件才能生起,假如没有识这个依赖条件,它不能呈现出实
在的色法。
2.我们观察到的色身,已经带有时间概念,是连续性识知而产生的一种影像,而严格来
说,在每个最短时间刹那,根本就不存在我们观察到的色身,只存在现起的名法和它面
对的所缘的色法。它实际是无法被我们的视觉直接观察到的
3,严格来说,色身只有被识所缘,才有意义,才能说属于这个人的色身,而通常我们
所说的色身,是个很粗略的概念。在阿罗汉证涅槃刹那,另外一个人看到的所谓阿罗汉
的色身,实际根本就和这个阿罗汉没了联系,就犹如一个阿罗汉色身灭后,他的身体实
际也和这个阿罗汉没有了...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
我曾经说过这样一个状况
某个阿罗汉在那里打坐,在打坐中,他以涅槃为所缘,此时名色灭尽,即五蕴完全灭尽
。而在此时,旁边有个人在观察他。那个观察的人能否看到这个人的身体。
回答是,肯定能看到,而绝对不会因为阿罗汉名色灭尽而看到阿罗汉消失了。
搞清楚这个问题,需要
1,搞明白五蕴生灭的机制到底是怎么回事,尤其搞清楚识,名,色三者的互相依赖关
系。
2.搞明白色身到底是指什么。
两个问题,都有点违反直觉经验,不是那么好解释。
我先简单说一下
1.任何色法,必须要以识为条件才能生起,假如没有识这个依赖条件,它不能呈现出实
在的色法。
2.我们观察到的色身,已经带有时间概念,是连续性识知而产生的一种影像,而严格来
说,在每个最短时间刹那,根本就不存在我们观察到的色身,只存在现起的名法和它面
对的所缘的色法。它实际是无法被我们的视觉直接观察到的
3,严格来说,色身只有被识所缘,才有意义,才能说属于这个人的色身,而通常我们
所说的色身,是个很粗略的概念。在阿罗汉证涅槃刹那,另外一个人看到的所谓阿罗汉
的色身,实际根本就和这个阿罗汉没了联系,就犹如一个阿罗汉色身灭后,他的身体实
际也和这个阿罗汉没有了...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以下为转载。
中阴身之寿命
中阴身之寿命,每七日为一周期,亦即中阴身每七日内皆有可能转世一次。故每七
日需为亡者诵经、做七或拜忏、念佛,以增亡者之福,期令投生善处。若亡者善根深厚
,或可藉念佛功德得度,往生极乐世界。然所谓七日一周期之寿命,亦为一概略数字,
非必定如是。有断气后三、四日即转世,然亦不乏逾经月未投胎者。七七四十九日后尚
未投胎,倘未藉任何善根之力,则会沦为鬼道。民间有「牵亡魂」之习俗,若已亡故三
年五载,仍可牵出亡魂,即表此人已落入鬼道。因中阴寿长至多四十九日,于此期间未
转世即化为鬼,极难超生。以其属另一道,既已形成固定生命形态,欲由此模式转换为
另一模式,殊属不易。故应于亡故之四十九日内,积极做种种功德。然此为亡羊补牢之
作法,若欲正本清源,实应于平日即早作准备,精勤不懈,行善布施。莫俟往生后由子
孙代做,所得利益相去甚远。
六道中阴之形色
中阴身时常希求,觅其出世因缘,寻查来世当生之处,故又称「求生」,且因其为本有坏后,于次生之间暂时而起,故称为「起」,寿命短者仅刹那之间耳!欲界、色界众生方有中阴身。六道众生之中阴身各不相同。据《大宝积经》所载,地狱之中阴形貌丑陋,...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5
主讲人:净慧法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诸位仁者,今天是为了即将剃度出家的这位居士,再专题讲一下“达摩与明心见性
”, 也为我们各位共同受持共勉,达摩祖师曾为我们留下的法语有:《达摩宝卷》,《
血脉论》,《悟性论》,《四行观》和《破相论》。达摩是中国的初祖,禅宗认为是祖
师,我四上少林,三次去过达摩祖师打坐的默然洞。达摩祖师在中国留下了很多玄妙法
语,到现在也有很多人难以理解,达摩祖师对中国的佛教历史影响非常重大,不但是传
了禅、也传了密,对净土也有影响。由于今天的一些人到现在也不理解达摩祖师留下的
法语,以文解义,一说“人人是佛”那还修啥呀。一说“佛不度佛”,我也是佛还度啥
呀。因此我就用今天的话把它说出来,无论出家人、在家人,认识达摩祖师的法语真相
都非常重要。达摩祖师的身份、背景,我略去不讲,我讲记载上没有的,只讲实相,他
到中国来是怎么回事,也不说那部论。就根据我知道的难懂的地方,来共同谈一谈。
一是达摩祖师到达中国,开始到南华寺,一些中国的法师一看来的僧人光着脚,连
鞋都不穿,就知道是从印度来的。佛法是印度产生的,佛是在印度示现的,大家就...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6
《瑜伽師地論》 : 中陰身的開示
中陰身這個名稱,我們從這個名字的意義就知道說,他就是眾生死了以後,還沒有受
新的果報身之前,所受的一個中間的五陰身,叫中陰身。中陰身他的這個法義,他的內
容,我們要來引用《瑜伽師地論》中 彌勒菩薩為我們的開示,來解說這一段。論中這
麼講,彌勒菩薩這麼開示:
【而此中有必具諸根,造惡業者所得中有,如黑羺光或陰闇夜,作善業者所得中有,
如白衣光或晴明夜。又此中有……隨所當生,即彼形類中有而生。】(《瑜伽師地論》
卷一)
我們先來看這一段論文,論文中 彌勒菩薩這麼講,說「中有」就是指這個中陰,因為
這個中陰身是這一生死後,下一生這個果報身之前的這個五陰身。而「有」的意思就是
三界有,所以稱為中有。這個中陰身他是具足諸根的,也就是說他是具足眼、耳、鼻、
舌、身、意這六根都具足的。這個造作惡業者,他所得的中陰身,他是好像這個黑色的
羊一樣這麼陰暗;那麼作善業者所得中陰身呢,就好像穿了白衣的這樣的亮,這樣一個
亮的亮度的情況。那麼告訴我們說這個中有,也就是這個中陰身呢,他是隨著這個有情
,到底他是屬於下一個果報是屬於哪一類的,下一個果報是屬於哪一類的情況之下,他
...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方舟子挖鼻孔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306930588766
佛之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佛陀庄严的德相并不是生来如此的,《大乘百福庄严经》说:每修一百福,才庄严一相
,菩萨修行要经过一百大劫,才能成就相好,佛陀在因地时,由于精进不懈,经过九十
一劫才圆满相好的业报。
其实,相与好是有差别的。佛陀庄严的色身中,显而易见,一目了然的特征,称为“相
”,约略可分为三十二种,叫作“三十二相”;细微难见,不易查觉,而能使人生起欣
喜爱乐之心的,就称为“好”,共有八十种,叫做“八十种好”。由于这八十种好是随
三十二相而有,所以又称为“八十随形好”。
受戒修善可得佛之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三十二相
从头到脚排列:
头部各相——顶髻相,眉间白毫相,眼睫如牛王相,真青眼相,狮子颊相,牙白相,齿
齐相,四十齿相,广长舌相,味中得上味相,梵音深远相。
上体各相——肩圆好相,两腋下隆好相,大直身相,上身如狮子相,(性器)马藏阴相

四肢各相——(大腿)如鹿王相,手足长指相,手足指缦相,手足柔软相,足下平安立
相,足下二轮相,足趺高满相,足跟广平相。
身躯尺度——身广长...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8
来自主题: Family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26:40 2013, 美东)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 阅读全帖
z***g
发帖数: 17
9
假环球皇后深圳康泰霖集团董事长王曼郦的钱色人生
笔者是资深的港深两地媒体人,由于职业接触过杨家诚王曼郦及其周围的人。过去
的2011-2013三年,百度“杨家诚 王曼郦”搜出的新闻及帖子车载斗量,两人故事多,
狗血足。杨家诚王曼郦这对活宝的二人转,让我想起了杜华林的《杨家诚王曼郦之千金
百日宴》博文,先换个角度顺势说说杨家诚王曼郦女儿那轰动港深、荒唐至极的百日宴
上的多彩众生相。
2011年04月08日,深圳福田香格里拉酒店宴会厅,杨家诚王曼郦为女儿Camilla百
日设豪宴,从表面上看,人人喜气洋洋。
现场最引人注目的是Camilla的母亲王曼郦。王曼郦的面首杜华林,这位曾经特立
独行的事业有成的个性男人,被王曼郦用身体收编后,遵潜规则成了她网上的御用吹鼓
手,杜华林在百日宴后的博客《杨家诚王曼郦之千金百日宴》中肉麻吹捧“曼郦对工作
的执着与韧性常常使人忽略了她惊艳的美貌,以及她事业范围的独立性,使人并没有联
想到她后面还有一位杨家诚。……曼郦依然苗条可人,一脸轻快的四月春风,你得相信
,美丽是会选择代颜人的”。家奴《成报》也不甘落后“杨太更是充份显示...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38403
10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在家中運用基督的教導(ZZ)
还有
修 身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
。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 见奇,此
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
才见本来真体。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
,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
,以养吾圆机。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
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
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11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我所见的真感应
弥陀接引、陀罗尼被现金莲花
灵蛇报恩
放生行善,众教奉行
业报难逃偿宿债
随缘,欢喜放生
今能念佛,又能放生,九品莲台高步无疑
大龟报恩
人间行者
存心愈大,植德弥深
浩瀚师恩,无以为报
十年放生有感
后记
放生十...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阿姜念的内观问答
☆─────────────────────────────────────☆
xiaoputi (xiaoputi) 于 (Mon Mar 23 02:52:09 2009) 提到:
"把「我在坐」的观念变成「坐的色身」,这样可以改变你对「我在坐」的我见。
所以不管你坐的时候是什么姿势,只管看着它。不要用一些不寻常的姿势走路或打坐,
如果你那样做的话,你的心早已经远离了中道法,因为你是用贪染心在做。"
——《阿姜念的内观问答》
阿姜念的内观问答
阿姜念与学生的会谈
第一个学生是一位比丘,练习毗婆奢那修法已经一个月左右。
阿姜念:你如何知道坐的色身或走的色身?
学 生:我只是用心知道。
阿姜念:你说的「用心」知道是什么意思?
学 生:我知道我坐的样子是坐的色身,我走的样子是走的色身。
阿姜念:坐的色身或走的色身-是用眼睛看到的吗?
学 生:眼睛只能见到颜色或形状,而不能见到坐的色身等等。但心能了知坐的色身等。
阿姜念:当你知道坐的色身,你是用想象的或者其它方式?
学 生:我是用觉照得知是坐的色身。
阿姜念:想象或觉照-他们是同或异?
学 生:想象是在心中一再重复告诉自己是坐的
S**U
发帖数: 7025
13
北传经文,名是五蕴中的四蕴;南传经文,名是心所。
杂阿含298经
缘行识者,云何为识?谓六识身∶眼识身、耳识身、鼻识身、舌识身、身识身、意识身。
缘识名色者,云何名?谓四无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云何色?谓∶四大、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此色及前所说名,是为名色。
相应部12相应2经
而,比丘们!什么是名色?受、想、思、触、作意,这被称为名;四大与四大之所造色,这被称为色,这样,这名与这色,比丘们!这被称为名色。
而,比丘们!什么是识?有这六类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比丘们!这被称为识。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298.htm
f*******8
发帖数: 3612
14
Bless。
下面不是说qxdren, 而是借题发挥一下。hehe
---------------------------------------------
我觉得世俗的文化里,人们分不清忏悔和内疚,造成很大伤害。
忏悔是好的,忏悔的本质是,认识一个错误怎么发生,为什么发生,什么是正确,
然后就按正确的做就是了。
而内疚是:也知道错了,但不知道为什么这叫做错,更没有用心探讨什么叫对,
结果既没改正原来的错误,又加了一段自我惩罚的程序。
【忏】(术语)梵语忏摩Ks!amayati之略。悔过之义。
【悔】止观七下曰:“悔名改往修来。”
用编程序作比喻,
一个程序错了,忏悔。
忏,就是debug, 发现问题。
悔,就是探讨如何才是正确的方法,然后从新编程序,就这么办了。
比如,编个加法器,别人都是3+6=9, 自己的加法器是3+6=10。
知道错了,改过来就对了。以后3+6总是等于9就对了。这是忏悔的正解。
而内疚是,每次别人输入3+6,自己输出还是10,没改过来,但是又加了一段自我
谴责或客气的程序。
计算器输出10以后,又加一句,不好意思,我这个计算器不太准。我不好。
或者,再多加几句...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5
☆─────────────────────────────────────☆
qx02 (sted) 于 (Tue Dec 20 02:49:23 2011, 美东) 提到:
搜狐总裁张朝阳,其弟已出家多年
钟书荣:张朝阳的弟弟果义法师
当代高僧果义大师,是搜狐总裁张朝阳的弟弟,也是我的方外好友。今年暑假期间
,我专程去法门寺看望了他。
从广元坐了一夜的夜行车,7月12日早晨6点到达宝鸡市,从火车站穿城而过,到达
宝鸡汽车南站后,正好有一班开往乾县经过法门寺的班车,我坐上了这趟班车。9点40
分我来到了想往已久的国际佛教圣地法门寺,果义法师已在山门前等候我多时了。一见
面,我们合十问询后,他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久久不松开,直径把我带到了他住的单间
寮房,用太白山上的雪水煮茶款待。多少回在梦中我看到他纯净的笑容,听到他轻柔的
话语,这一次我们终于又见面了,多少往事浮现在我的眼前……
1.
2000年,我到河北赵县柏林禅寺参加“生活禅”夏令营,在这之前,我曾连续两年
参加了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的冬季禅七,腿子练得有点功夫。夏令营期间,我和北京...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再见了
噢,这样阿, 我在那个回复里看到一些,其实真的不必。 没事的。我也没你说的那么
好。
如果愿意,我们一起今天晚上再读一遍忏悔品吧,应该给我们自己说的说给自己就行。
六祖壇經
懺悔品第六
時,大師見廣韶洎四方士庶駢集山中聽法,於是升座告衆曰:來,諸善知識!此事須從
自性中起。於一切時,念念自淨其心,自修其行,見自己法身,見自心佛,自度自戒,
始得不假到此。既從遠來,一會於此,皆共有緣。今可各各胡跪,先為傳自性五分法身
香,次授無相懺悔。衆胡跪。
師曰:一戒香,即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瞋、無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
覩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三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
;雖修衆善,心不執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四解脫香,即自心無所攀緣,
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五解脫知見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沈
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
不易,名解脫知見香。善知識,此香各自內薰,莫向外覓。
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善知識,各隨我語一時道:弟子等,
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内在质量的生活——Maha Boowa
阿姜摩訶布瓦(Maha Boowa)
林崇安译
1. 训练自心的第一步,我们要选一个「法的主题」作为控制与照顾这颗心的方法。否
则,心会由于旧习而到处乱跑,跑到我们不断扰动与分心之处,而产生痛苦与不满。
2.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被教导要禅修于随念佛、法、僧,要正念于呼吸,或将「佛陀」
二字配合呼吸:吸气时想着「佛」,呼气时想着「陀」。此中,那一种最适合自己的个
性就作为自己禅修的主题。
3. 专注于这些事情时,你要让心中只有觉性。例如,当你集中于入出息时,要使自己
觉知到每次呼吸的进入以及每次呼吸的出去,要一直觉知到禅修结束。你可以集中呼吸
的感觉对你的觉知最明显的任何一点。任何呼吸的感觉最明显的一点,例如鼻端,就是
你要集中与正念的一点。当气息入与出时,你都要能很确定。如果你想要,你也可以配
合「佛陀」二字,在入息时想着「佛」,出息时想着「陀」。将你的注意力全摆在呼吸
上。你不要想这主题以外的其它事,当下此刻只专注于呼吸。
4. 以这方式,当正念逐渐稳定而持续,心就不会跑到有害的习性念头上,它会变得愈
来愈安静。同时,原先粗的呼吸会逐渐变得愈来愈细。它甚至会细到从你的觉知中消失
。这是...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8
冒充佛法的虚妄想---四大融入
相信很多人看過有些外道的论典这么讲: 「人死了以后,身中的地大会融入水大,水大
再融入火大,火大再融入风大,风大再融入空大。」, 请问他们: 「地大是如何能融入
水大? 」 根本就不可的能,因为地大是极微元素,水大也一样是极微元素,四大极微
元素是不可能互相融入的,否则就不是极微元素了。四大只能结合在一起,由『空性』
摄取而造色身才合在一起,但仍然是四大聚在一起,而不是互相融入的,所以仍然是四
大不相入的,并无可能把地大元素融入水大元素中? 这种说法是很荒唐的, 就是标準的
虚妄想.
假使依这种说法能成立,全身的地大全部融入水大时,色身就一定会化成一滩臭水水了
,但是每一个人捨报完成而进入中阴阶段时,都没看见有人色身融成一滩水啊 ! 怎么
会说是地大先融入水大呢? 真是荒唐! 接著又说,地大融入水大以后,接著是水大再融
入火大,如果真是这样, 融成火大以后就应该已经变做一堆火、或者变作一堆能烧的能
源了啊,. 火大又要再融入风大,那不是再变成一阵风而吹掉不见了? 可是明明没有啊!
明明看见人们捨身而进入中阴阶段时,尸体都还好好的没变。 而且尸体还要再燃烧...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6523
19
"色身,本身就是个模糊的宏观概念,从究竟意义上来说,根本不存在你想象的所谓色
身。只存在着当下现起的名法和色法。"
I agree with this, and we can consider the macro and micro scale phenomena
separately and collectively.
"在阿罗汉以涅槃为所缘的刹那,五蕴完全熄灭,并不存在所谓的色身。这个不存在,
只是针对阿罗汉自己而言。"
The question is how long is "以涅槃为所缘的刹那"? For a living 阿罗汉 before
his body dies, is it all the time from he reaches 阿罗汉hood till his body
dies? or is it random now and then, in the outsider's eyes?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如果某个阿罗汉一直以涅槃为所缘,旁边的人, 并不会看到那个
阿罗汉的色身消失了,还是会看到他的色身,因为此时那阿罗汉的色身有旁观者识的参
与而生起。此时的所...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0
☆─────────────────────────────────────☆
GWZW (GWZW) 于 (Thu Sep 13 15:19:20 2012, 美东) 提到:
大家參考參考 :
如来藏和阿含圣教一点不冲突,
『上座部《弥兰陀所问经》的说法 : 重生者是谁?
弥兰陀王:那先尊者,若说有情众生身坏命终后有轮回,那再生的是什么呢?
那先比丘:再生的是名色(眼, 耳, 鼻, 舌, 身五识和意识和色身)。
弥兰陀王:是现前的这具身心再生吗?
那先比丘:不是的。现前的身心有各种造作,而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再生;但那
再生的身心却不是原先造作诸行的那具身心。
弥兰陀王:举例说说看吧!
那先比丘:好比一个人点火取暖,随后因故离去,火势蔓延开来,烧毁了附近的稻田。
农场主人报官,对他提出控诉。如果这个人辩称『庭上,我并未烧毁原告的稻田。我留
在现场的火与烧毁他稻田的火并不是同一把火。我是无罪的。』大王,您认为被告该不
该受惩罚?
弥兰陀王:他当然有罪,因为无论如何,后来的火是由先前的火生出来的。
那先比丘:大王,再生就与此相仿。现前的身心有所造作,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26:40 2013, 美东)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十六节课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
是名三十二相。”
佛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能否以三十二相见到真正的如来?”须菩提答道:“不
能,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到如来。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所说的三十二相,以胜义理
来观察时,并不是如来的真相,只是名为如来的三十二相。”
众生由于无始以来的习气杂染,现见的对境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凡夫只能看到不清净
的五蕴,而菩萨所见的,则是清净的圣者法相。所以有些人对如来的身相有一定的执著
,认为轮回是不清净的,而如来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等具
足功德,理应值得希求。(三十二相,《大智度论》、《现观庄严论》及麦彭仁波切的
《智者入门》中讲得非常清楚,我讲《中观宝鬘论》时也介绍过,故没必要一一解说。
佛的“十力”,《入中论》解释得比较详细。“十八不共法”,在《智者入门》中讲得
很清楚。)
这种想法在名言清净量面前,也是合理的,名言中确实有清净与不清净的差别。比如外
道本师见释迦牟尼佛具足十八种丑相,而迦叶尊者见佛有三十...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十六节课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
是名三十二相。”
佛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能否以三十二相见到真正的如来?”须菩提答道:“不
能,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到如来。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所说的三十二相,以胜义理
来观察时,并不是如来的真相,只是名为如来的三十二相。”
众生由于无始以来的习气杂染,现见的对境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凡夫只能看到不清净
的五蕴,而菩萨所见的,则是清净的圣者法相。所以有些人对如来的身相有一定的执著
,认为轮回是不清净的,而如来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等具
足功德,理应值得希求。(三十二相,《大智度论》、《现观庄严论》及麦彭仁波切的
《智者入门》中讲得非常清楚,我讲《中观宝鬘论》时也介绍过,故没必要一一解说。
佛的“十力”,《入中论》解释得比较详细。“十八不共法”,在《智者入门》中讲得
很清楚。)
这种想法在名言清净量面前,也是合理的,名言中确实有清净与不清净的差别。比如外
道本师见释迦牟尼佛具足十八种丑相,而迦叶尊者见佛有三十...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4
冒充佛法的虚妄想---喇嘛教之四大融入,
相信很多人看過有些外道的论典这么讲: 「人死了以后,身中的地大会融入水大,水大
再融入火大,火大再融入风大,风大再融入空大。」, 请问他们: 「地大是如何能融入
水大? 」 根本就不可的能,因为地大是极微元素,水大也一样是极微元素,四大极微
元素是不可能互相融入的,否则就不是极微元素了。四大只能结合在一起,由『空性』
摄取而造色身才合在一起,但仍然是四大聚在一起,而不是互相融入的,所以仍然是四
大不相入的,并无可能把地大元素融入水大元素中? 这种说法是很荒唐的, 就是标準的
虚妄想.
假使依这种说法能成立,全身的地大全部融入水大时,色身就一定会化成一滩臭水水了
,但是每一个人捨报完成而进入中阴阶段时,都没看见有人色身融成一滩水啊 ! 怎么
会说是地大先融入水大呢? 真是荒唐! 接著又说,地大融入水大以后,接著是水大再融
入火大,如果真是这样, 融成火大以后就应该已经变做一堆火、或者变作一堆能烧的能
源了啊,. 火大又要再融入风大,那不是再变成一阵风而吹掉不见了? 可是明明没有啊!
明明看见人们捨身而进入中阴阶段时,尸体都还好好的没变。 而且尸体...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堪布曲乔尊者传
作者:班玛贤瑟塔益堪布
译者:迦造(觉海)堪布

严密刹土法界宫殿中,三世一切诸佛总集体,
无缪直指自心法身者,根本上师足前我祈请!
远离世间八法的我的大恩根本上师堪布曲恰尊者在佛陀时代就被预言,在《大乘言教》
授记说:“此译师嘉瓦却央,生在印度北方一个外道盛行的地方,那时他的名字叫德瓦
赞扎,末法时代,他降生名号为曲英。”这个授记与《伏藏授记》中“莲师座前您是嘉
瓦却央”完全一致。
马头明王的化身嘉瓦却央转世持明者仁增邓登多杰说:“朗钦白胜的化身名为达玛(法
),来世与金刚持无别。布玛木扎到康区南方,生于猴年名为达玛(法)班杂(金刚)
,他将为妙乘佛法做出无比殊胜的功德。”此处预言了尊者的属相和名字。
《香如宝藏》中说:“贝玛拉米扎的转世,他修持、弘扬佛法如阳光一样。”《打开空
性密藏窍诀的钥匙》中说:“一个护持正法,诸多授记赞美持法(曲)名的人,从东方
出现。”在《住世祈祷文·不坏金刚之音》中说:“法界(曲英)无戏论,遍满(乔达
尔)虚空。示现幻化文殊麦旁,转世化身殊胜上师。”这里授记了尊者是布玛木扎(无
垢友)、莲花生大士和麦彭仁波切等圣者化身。
成就者多知钦授记说:“玉扎转世...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6

以下我说的不一定对,仅能当参考。
佛陀的教法,有以下明显的特色,不会轻易改变。
1目标(解脱、灭苦、贪嗔痴永尽)、
2纲领(四圣谛)、
3次第成果(四果、依次解开十结)
4修行方法的范围(戒定慧,也就是八正道)
5慧上具体修行方法(内观、现观、如实知见)、
6内观的对象(缘起法(含五蕴六入处,即自己整个身心的运作))、
7内观时待发觉的现象(无常、空、无我 (也就是身心实相))、
8内观一堆五蕴,一堆空无我,要干嘛?
(是培养的解脱动力:出离心,也就是味、患、离。离苦的power。也就是断贪爱、断我
的power
9所有一切内观努力,初步都指向这个目标。)
10内观较具体的方式(四念处、七觉支)
其他,有各种调整的方式或补充(四正勤、五根、五力等)
虽然有以上大原则,但佛陀在阿含中没有说禅修的细节步骤
也许是佛陀认为每个人程度不同,情况各异,细节可以各有差异吧?
因此历代祖师会提出各种较具体的方法,清净道论、大圆满、大小止观六妙门等等
都可以参考。不因人废言,认为他是大乘就排斥一无是处。
在此之下,各禅师也会有自己的心得,认为怎么教,习者比较能接受。
有先修定,也有先修观,或者观定...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23737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达摩大师血脉论
达摩大师血脉论
渝州华严寺沙门释宗镜 校刻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
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
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
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盘,无有是处
。自性真实,非因非果。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盘。
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佛及菩提皆在何处?譬如有人以手提虚空得
否?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不得。除此心外,见佛终不得也
。佛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
无佛,佛外无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处?心外既无佛,何起佛见?递相诳惑,不能
了本心,被它无情物摄,无自由。若也不信,自诳无益。佛无过患,众生颠倒,不觉不
知自心是佛。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
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
,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8
☆─────────────────────────────────────☆
runsun (runsun) 于 (Thu Dec 2 01:19:37 2010, 美东) 提到:
无我法门是佛教中重要的教义,被列为三法印之一(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
。在佛教中,判断佛法是否究竟,即以此三法印来衡量。若是与三法印相违,即使是佛
亲口所说,也不是了义之法;反之,若能契合三法印,即使不是佛陀所说,也可认为是
纯正的佛法。因此,对于学佛者来说,正确地把握三法印的含义,对整个修行来说是极
为关键的。本文将通过对原始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的考察,来探讨佛教无我法门
的内涵。
一、佛陀提出无我法门的思想背景
在佛陀出现的时代,印度的思想界极为活跃,各种宗教团体和哲学学派林立,在佛
典中有九十六种外道的记载。这些不同的学派和宗教团体各自提出了自己对宇宙人生的
看法。《阿含经》中佛陀曾把当时思想界关于“我”的认识总结归纳为三大类:
其第一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而无能知命终后事)者,名曰断见;彼第
二师见今世、后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则是常见;彼第三师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 阅读全帖
E*********g
发帖数: 185
29
以下录音资料来自于2006年6月16日,时恒阳庵常住众祈请慈法法师解答有关般舟
行法中的问题,以令大家以正知见来指导行法,并在行法中证实正知见。
(1)行般舟时,会感觉很苦,有人说:“修行就是要吃苦的”,对这种回答应怎么认
识?对于般舟行法中的苦应该怎么认识?
答:
祈祷三宝、诸佛、般舟三昧修法的成就者来加持大家的正知正见,以令我们的问题得到
一个圆满的解决。
一切问题是本无问题的,犹如世尊出世说法,实无一字可说,实无一法可言,但为众生
妄执故,妄执现前知见故,所以生种种法,说种种教,针对种种妄执。种种妄执皆由妄
想而生,妄想实无自性故,所以佛说种种法,令众生回入正知见,见无见见,令出离生
死困惑。那么这是一个学佛正知见,在我们汉地正知见的训练是最薄少的。
为什么要祈祷三宝加持我们呢?因为我们的知见根本守护——觉知守护跟诸佛是没有差
别的,往往我们在这个地方是认不得,就会被现前的妄执蒙蔽。蒙蔽就是把你现前这个
妄想当成一个实有,由此而产生妄业妄缘。
刚才第一个问题说行般舟时,痛苦让人感觉很苦,佛早就说过了,苦谛!他讲的不是你
感觉很苦,眼见苦、实苦、智慧苦、证悟苦、光明也是苦的...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0

依据以下说明,看出”缘摄受智”不需要有神通亲见过去世未来世。
且”缘摄受智”重点是要了解此因缘法常住,不管过去、现在、未来都如此。也就是此
为法住智。
不排除有人主张”缘摄受智”必须亲见过去世未来世,只是没找到文献或证据说明”必
须”。
也不排除其它观智或果位必须亲见过去世未来世,只是目前没找到证据说明”必须”。
(但是具备”缘摄受智”后,其它观智”必须”亲见过去世未来世的可能性应该较小了
。)
1 杂阿含296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6.htm
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
多闻圣弟子于此因缘法、缘生法,正{知}[智]善见,不求前际,言∶『我过去世若有?
若无?我过去世何等类?我过去世何如?』不求后际∶『我于当来世为有?为无?云何
类?何如?』内不犹豫∶『此是何等?云何有?此为前谁?终当云何之?此众生从何来
?于此没当何之?』
2 马哈西尊者 内观基础
-- 为何和何时
我们观照当下生起的现象。我们不观照过去、未来或不确定时间的事物。我们所讲的为
实际的内观。在推论的禅思中,我们可以观照过去、未来和不确定时间的事...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论藏传佛教的“双修”(多识仁波切)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13 23:59:09 2013, 美东)
按:随着资讯的发达,随着书籍影像的广泛传播,随着藏传佛教在汉地和西方世界被越
来越多的人士关注,对它的神秘、修法仪轨等方面的好奇、疑问和不解、误读等现象也
应运而生。尤其是对于藏密金刚乘的“双运”“双身像”“双身大乐修法”等术语和法
门疑问最多,个别其他宗教信徒和一些附佛外道也籍此误读屡屡攻击藏传佛教,对藏传
佛教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消除大家的不解和疑问,博主特摘录多识仁波切两本著作中的一些片段,以飨读者
,惟愿撩开藏密金刚乘神秘的一角面纱,消除关注、爱好、研究、信仰藏传佛教人士的
疑虑,还藏传佛教以本来的面目。
什么叫“双运”?
“双运”是“两种法合修”之义。这个名词不是密宗的发明,在显宗经论中也用得很广
泛,如悲智双运、色身和法身双运、止观双运、智慧方便双运、见行...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2
论藏传佛教的“双修”(多识仁波切)
按:随着资讯的发达,随着书籍影像的广泛传播,随着藏传佛教在汉地和西方世界被越
来越多的人士关注,对它的神秘、修法仪轨等方面的好奇、疑问和不解、误读等现象也
应运而生。尤其是对于藏密金刚乘的“双运”“双身像”“双身大乐修法”等术语和法
门疑问最多,个别其他宗教信徒和一些附佛外道也籍此误读屡屡攻击藏传佛教,对藏传
佛教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消除大家的不解和疑问,博主特摘录多识仁波切两本著作中的一些片段,以飨读者
,惟愿撩开藏密金刚乘神秘的一角面纱,消除关注、爱好、研究、信仰藏传佛教人士的
疑虑,还藏传佛教以本来的面目。
什么叫“双运”?
“双运”是“两种法合修”之义。这个名词不是密宗的发明,在显宗经论中也用得很广
泛,如悲智双运、色身和法身双运、止观双运、智慧方便双运、见行双运等等。
在密法中,“双运”一词也有多种含义,如在《密集金刚续》中,把宇宙和生命阴阳二
极现象共分为25类,如无形的空间和有形的大地,太阳和月亮,白昼和黑夜,流动之物
如水风和静止不动之物如山岳,有和空,肉体和意识,精和血,气和脉,体内和体外,
粗分肉身和粗分意识,细分肉...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识缘名色
南传上座部[编辑]
南传上座部佛教源出於斯里兰卡传分别说部传统,下面简述引自达摩难陀长老《佛教徒
信仰的是什麽》:
1.缘於「无明」[2](贪丶嗔丶痴等烦恼)而产生「行」[3][4](造作诸业)。
2.缘於「行」(造作诸业)而产生「识」[5](业识)。
3.缘於「识」(业识)而产生「名色」(物质与心理现象)。
4.缘於「名色」(物质与心理现象)而产生「六入」(眼丶耳丶鼻丶舌丶身丶意)。
5.缘於「六入」(眼丶耳丶鼻丶舌丶身丶意)而产生「触」[6](外境接触)。
6.缘於「触」(外境接触)而产生「受」[7](苦丶乐的感受)。
7.缘於「受」(苦丶乐的感受)而产生「爱」[8](对境生爱欲)。
8.缘於「爱」(对境生爱欲)而产生「取」[9](追求造作)。
9.缘於「取」(追求造作)而产生「有」(业因完成)。
10.缘於「有」(业因完成)而产生「生」[10](在受於身)。
11.缘於「生」(在受於身)而产生「老死」[11](未来身之老死)。
===
说一切有部[编辑]
《俱舍论》及其注释[12]继承了《大毗婆沙论》所确立的按三世二重因果释义的十二因
缘:
1.无明,过去世烦恼带来的惑,蒙蔽了真...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34
阿赖耶识与修行
——摘自《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华夏出版社,2010年)
作为心体的第八阿赖耶识,在《阿含经》中已见提到。如唐译《本事经》 卷三、卷六
佛说“害阿赖耶”、“灭阿赖耶”;《增一阿含经﹒如来出现四德经》中佛说世间众生
爱、乐、欣、熹阿赖耶。此阿赖耶,释为着落处、依处、窟宅、家、藏,指被末那识执
为内在自我的深层心识或心体。
到部派佛学,对深层心识的探讨,成为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建立了“细意识”、“有分
心”、“根本识”、“一味蕴”、“穷生死蕴”、“果报识”、“实法我”、“胜义补
特伽罗”、“异熟果识”、“根本蕴”、“非即蕴非离蕴补特伽罗”等深层心识,以解
释仅用六识说难以说清的轮回主体和随眠(潜在的烦恼)等问题,实际上都是阿赖耶识
的“密意说”。但其说法较显粗糙,与诸法无我之佛法核心义较难调和,不足以圆满解
释心识及轮回现象,互相之间也争议不决。后来大乘唯识学依据《解深密经》、《阿毗
达磨大乘经》、《楞伽经》、《密严经》等,用第八阿赖耶识来代替部派佛学所立细意
识、有分心等,对此识作了精致的论述,建立了以阿赖耶识为本的阿赖耶识缘起论。
阿赖耶(梵ālaya),亦译阿梨耶、...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达磨血脉论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c/2013-01-09/1652.shtml
达磨大师血脉论序
右朝奉郎通判建昌军事赐绯鱼袋任哲 作
原人之心,皆具佛性。泛观诸家禅说,一切经文, 原其至当之理,未有不言自己性中
本来真佛。
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盖谓自己真佛,不出一性之中。人人不自委信,所以
向外驰求。将谓自性真佛外,更有别佛。故诸佛、诸祖师说法,要人省悟自己本来真佛
,不假外求。
又缘种种法语,泛滥不一,转使学人惑乱本性,无悟入处。惟有「达磨血脉论」并「黄
檗传心法要」二说,最为至论,可以即证自己佛性,使人易晓。比之求师访道,钻寻故
纸,坐禅行脚,狂费工夫,相去万倍,此非小补。绍兴癸酉,见独老人任哲序。
达磨大师血脉论
渝州华严寺沙门释宗镜 校刻
三界兴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
心?」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
无心,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
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双身法
一、前言
数十年来在台湾号称最清净,号称从来都不传、不修双身法的西藏密宗黄教,是否
真的如同他们对外宣称的那样清净?是心口如一或是心口不一?在本书中将会提出事实
证据,让您可以一探究竟;并且可以在您的家人或朋友正在或将要修学西藏密宗时,能
确实帮助他们作出正确的抉择,预防可能发生身心被严重伤害的事件,这就是本书写作
的目的。
在西藏密宗的修行之中,最终且最究竟的法门称为“无上瑜伽”。现今西藏密宗的
代表人物——达赖喇嘛,在许多公开演讲的场合和出版品中,也一直极力宣扬“无上瑜
伽”。例如他在《藏传佛教世界》(陈琴富译,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86年8月出版)
中说:“密乘的奥义最完整地表达在无上瑜伽的教义及修行之中。”达赖喇嘛认为“无
上瑜伽”可以最完整地代表西藏密宗的教义和修行。但是什么是“无上瑜伽”的真正修
行内容呢?藏密黄教的创教祖师,也就是达赖喇嘛的祖师宗喀巴,在《密宗道次第广论
》(法尊法师译,释印顺润文,妙吉祥出版社,75年8月出版)中,非常清楚地说:
尔时续部之名亦曰笑续、视续、执手或抱持续、二相合续,共为四部。……事行瑜
伽及上瑜伽四续部者,以笑视抱持二合执手而表示...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7
按:随着资讯的发达,随着书籍影像的广泛传播,随着藏传佛教在汉地和西方世界被越
来越多的人士关注,对它的神秘、修法仪轨等方面的好奇、疑问和不解、误读等现象也
应运而生。尤其是对于藏密金刚乘的“双运”“双身像”“双身大乐修法”等术语和法
门疑问最多,个别其他宗教信徒和一些附佛外道也籍此误读屡屡攻击藏传佛教,对藏传
佛教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消除大家的不解和疑问,博主特摘录多识仁波切两本著作中的一些片段,以飨读者
,惟愿撩开藏密金刚乘神秘的一角面纱,消除关注、爱好、研究、信仰藏传佛教人士的
疑虑,还藏传佛教以本来的面目。
什么叫“双运”?
“双运”是“两种法合修”之义。这个名词不是密宗的发明,在显宗经论中也用得很广
泛,如悲智双运、色身和法身双运、止观双运、智慧方便双运、见行双运等等。
在密法中,“双运”一词也有多种含义,如在《密集金刚续》中,把宇宙和生命阴阳二
极现象共分为25类,如无形的空间和有形的大地,太阳和月亮,白昼和黑夜,流动之物
如水风和静止不动之物如山岳,有和空,肉体和意识,精和血,气和脉,体内和体外,
粗分肉身和粗分意识,细分肉身和细分意识等等都是两两相对、彼此相...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8
一、缘起
在东台湾花莲的证严法师,从一九六六年起,到公元二○○五年止,经过三十九年
岁月的洗礼,在她的引领下,从三十位信众所组成的“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随著台
湾经济起飞的庇荫,如今奇迹似的发展成为大约四百多万会员的庞大慈善团体──佛教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这个慈善基金会包括了慈善、医疗、教育、文化等四项,证严法
师统称为四大志业;另外还有骨髓捐赠、环境保护、社区志工、国际赈灾等四项,合此
八项同时推动,证严法师统称为“一步八脚印”。
观察证严法师所推行的四大、八脚印,短短三十九年间,在佛教徒及信众们的极力
护持下,获得极辉煌的成就,成为台湾及国际上多人所知的慈善团体,不得不让人叹为
奇迹;对于她及她所领导的佛教徒及信众们,在慈善事业上的付出,值得台湾及国际人
士随喜赞叹。然而奇迹及随喜赞叹的背后,却隐藏著极为严重且不为人知的事实,那就
是证严法师不仅将佛陀无上甚深微妙法加以世俗化及浅化,而且紧跟著印顺的脚步,暗
地里将常见外道法、断见外道法引入佛门中;她将佛陀正法加以常见化及断见化的作为
,严重破坏世尊正法于无形中。像这样严重破坏佛正法的事实,若非一一举证及详细解
说,莫说初机佛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有自由意志嗎?
「真有自由意志嗎」?有人提出一個問題說:在佛法裡面,所有
的果都是由因緣而來的,既然所有果都是由前面的因和緣而來,那
我們都被之前的因和緣所限定了;在這個因緣果報的限定之下,我
們還有所謂的自由意志嗎?
其實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也是很多人所不容易瞭解的地
方。在《長阿含經》卷9裡面,佛陀說:「云何二難解法?有因有
緣,眾生生垢;有因有緣,眾生得淨。」也就是說,既然前因和緣
已經被限定了,我們的果報就被定了,那在這中間,如何會有人能
夠獲得清淨?為什麼會有人一直不能解脫,而一直在汙垢裡面呢?
這是一個很難令眾生獲得解答的ㄧ個難題。而且即使來到現在二十
一世紀的科學時代裡面,其實也有很多人,對於我們人體的構成,
也有很多疑問,也產生很多經過研究之後而獲得的一個猜測。
譬如現在的腦神經科學,也在研究人的覺知跟大腦之間的關係是
如何?因為研究了我們的大腦之後,發覺人的大腦這個物質的這種
結構,可以產生認知;這樣子物質跟內心的認知之間是有一個對應
關係存在的。
如果說我們的內心都被我們的大腦所限制,那我們還有所謂的
自由意志嗎?表示說我們人的覺知,其實都是被物質所控制。所以
有些人如果想要...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40
☆─────────────────────────────────────☆
Yisu (yisnotme) 于 (Mon May 31 11:00:54 2010, 美东) 提到:
庄朝晖
南传阿毗达摩与北传唯识学都是关于认识论的,两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
尝试进行南传概念法、有为究竟法与涅盘法与北传唯识学的三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
性和圆成实性)的比较,或许有助于双方的交流。
1、 概念法与遍计所执性
概念法属于世俗谛的范畴,根据阿毗达摩:“世俗谛是指世俗的概念或观念和表达方式
。它包括组成我们世间还未受到分析的种种现象,如:有情、人、男人、女人、动物,
以及看似恒常不变的事物。于《阿毗达摩论》的观点,这些现象并没有究竟实质,因为
它们所代表的事物,在实际上并不是不可再分解的究竟法。它们的存在方式是概念化与
不真实的。它们只是由心构想而成的产物,并非基于其自性而存在的究竟法。”
唯识学的遍计所执性是指:遍计为‘周遍计度’义。所执是指对象。即于因缘性诸法,
不能看到其本然的真相,而浮起主观的、虚妄的揣度,加上我法的妄执所现的对象。《
解深密经》云:“遍计所执性者...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1
中观宗关于"安立业果"与"名言中许有外境"的问题
法尊法师
--佛护、月称中观宗问题讲座之二与三
我国西藏佛教所传习的佛护、月称二大论师的中观宗八大问题是:
第一是中观宗"不许有阿赖耶",但是要安立业果不失坏、这是很难搞通的
一个问题。

第二是中观宗"不许一切法有自相(自性、自体等实体)",但是要安立一切
世俗因果作用,这更是中观宗最根本的问题。
第三是"许有离心的外境",但不是实有自相的。

第四是在破立的时候,不许有'自续'的宗因,但用他许比量。这是和清辩
论师等有极大区别处,也是最难弄懂的一点。
第五是"不许自证分",而能建立我知我见等世俗知识。

第六是"许二乘圣者也须通达法无自性(法空)"方能得解脱,否则不能解脱
生死。
第七是"如何安立烦恼障和所知障的二障差别。"
第八是"佛果位的尽所有智,如何观照世俗谛的道理"。

这八个问题中,有四个(一、二、四、五)是偏重于否定的。也就是别的宗派
或别的论师所承认的,而佛护和月称却认为是龙树菩萨不承认的。其余四个(三,
六、七、八...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42
很好的问题, 但这问题好像有点超出我的能力, 我还是勉强答之, 谈点自己的看法, 不
一定对. 要深入领会这话,应该多参考大德的讲经.
经文: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我的看法:
不要以色身模样来判断佛, 不要以声音来判断佛(判断/辨别 是否是佛). 这里的"
求", 就是按图索骥 中的"索" 的意思,就是" 求索", 寻找,辨别,判断等等的意思. 佛
有32相, 这是事实, 佛有这色身相好,但佛就局限于这32相吗? 佛超于色身, 无相无边,
另外有三身之说(法身,报身,化身), 所以如果只以这色身来界定来判断佛, 这是走于
邪道了,就是不对的了. 注意: 前面说的"只以这色身来界定来判断佛" 的"只", 有了这
个"只", 也就是说, 说佛有32相等,这是对的. 如果有人认为只有32相才是佛, 按照这
32相来辨别判断, 这就不对了, 因为佛会变化, 无相无边, 三身之概念需要深入了解(
没有证悟,或者比较难).
总结一下: 佛告诉大家,不要按图索骥, 不要按照书上描绘的佛的具体色身模样去辨别
佛, 佛超出色身,无相. 所以有: 佛从天上为母...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常护持身口意_ZHUAN
常护持身口意
方才大家要求讲一讲受阴区的情况,下午黄兄提到他在检点昨天晚上的梦,因为昨天下
午师父讲要留意观察自己在梦中的心态和处理的方法,这个将显现我们真实的质量。黄
兄说他昨天晚上梦见两位女同胞去考他,他过关了,这表明他心情比较平静,在欲望问
题上自己比较能够做主,下午就这个问题,师父给部分人讲了一课。现在大家要求把这
个问题再讲一讲,如何审视受阴区我们的质量,它与现实质量之间关系是什么?
什么叫“受阴”?《心经》里讲的“色、受、想、行、识”,就是指我们的身体和
心态对某一种情感的觉受。在它发生的当即,事实上已经被我们的内在系统记录下来,
留在记忆库里面。这个留在记忆库里面的东西就像一个演唱会进行完了,某一歌手的声
音就留在录音带里,录音带就是这个演唱会的“受阴”。你们懂吗?当打开这个录音带
的时候,演唱会的情况,那现场的声音,我们可以每次获得,可以听到和当时一样的效
果。不过已经不是演唱会了,我们是在演唱会后听到的,借助于设备来录制它。那么我
们头脑里边也有一套这样的系统,它能把我们的心态觉受和生理觉受记录下来。即使在
这件事情已经发生过了,这个记忆还保持许久许久,甚至当...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4

只要识灭,则五蕴灭。
在阿罗汉以涅槃为所缘的刹那,他的识灭,则此时五蕴即灭。
你自己是不了解任何色法,皆是以识为依赖条件而产生,你将色法弄成独立存在的。
也没有理解真正意义的色身到底是指什么。
我们所观察到的宏观的色身,是一种整体现象,是亿万次连续生灭的识不断进行观察而
获得的整体现象,是个拼凑出来的虚幻图像,在最短刹那,不存在所谓的完整的色身。
不是说阿罗汉的五蕴灭,他的色身也没有了,假如一个阿罗汉在那里禅坐,以涅槃为所
缘,整个过程持续时间一个小时,在这一个小时之内,阿罗汉的色身还在那,不会消失
。相对于阿罗汉个人而言,因为此一小时之内,他的识是彻底熄灭的,所以就没有所谓
的色身,相对于别人而言,如果此一个小时有个人在旁边一直看着,那么那阿罗汉的色
身将还会生起(也是相对于那观察者而言的)。
凡任何色法在时空之内的产生,必定要有识为依赖条件,这也是为什么经典把“识”说
成是世间的驱动,大乘后来理解成了阿赖耶识,其实那经文所说的识,就是普普通通的
六识。
刹那的观察导致刹那的色法的产生,连续性的观察导致连续性的色法产生,此连续性的
色法被意识所处理,拼凑成大脑内完整的影像。
这个问...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5
阿罗汉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触,想等等也都是取蕴啊。
南传只认为在以涅盘为所缘的刹那,能缘的果心以及伴随果心生起的名法,不属于取蕴。
-- 应该是”取蕴”的定义问题
-- 南传还包含 “其它人的执取”
南传的取蕴还包含什么其它概念我就不知了
-- 我为什么那么在乎日常状态呢? 因为那是所有人包含佛陀最常处的状态,
-- 要把这个状态顾好比较重要。
-- 我只在乎这个状态顾好了没有。还有没有贪嗔痴,无明解了没,十结解了没。
-- 致于名词定义或整个要怎么解释,或者是否上面还有特定状态,要怎么说法,那就
再说,
这样说那样说,只要自圆其说。
执其身为常,为我,为我所。
注意,这个“我”,可绝对不是代表自我主体的我。你对我见的我,还是缺乏正确理解。
-- 你的”我见”如何解释? 在这个解释下,举个我犯错的例子
凡夫将阿罗汉的色身执着为恒常存在的,执着为被某某东西所控制主宰的,属于某某东
西的。即是升起“我取”,“我所取”
-- 我没有认为阿罗汉色身恒常存在,被什么东西控制呀? 为何你认为我有这样的看法
?
或者你是说,我不把阿罗汉色身列为取蕴,
就是认为阿...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46
http://bbs.foyuan.net/thread-271610-1-1.html
本帖最后由 新皮夹克 于 2015-8-25 17:32 编辑

《解脱道论》是比《清净道论》大概早两三百年的赤铜牒部(现在的上座部)论著,有
学者认为,《解脱道论》就是《清净道论》的古本,日本长井真琴认为觉音把《解脱道
论》的原本全部修改后,再增补形成《清净道论》。
此文主要比较在入出息念的修行细节中两本论的差异,比如似相是如烟如雾如珠的《清
净道论》反而在《解脱道论》中被称为异相,比如觉知身而入出息在《解脱道论》中就
是觉知身体的身而入出息,不是指呼吸本身。
如何看待这种冲突需要每个修行者自己去判断抉择。
一 什么是入出息念正确的似相
《解脱道论》卷第七专门谈到两种禅相,一种是正确的:
“彼坐禅人,以九小烦恼清净心,现念入息,彼相得起。名相者,如抽绵抽古贝,触身
成乐触,如凉风触身成乐触,如见入出息风触,鼻口唇念作风想,不由形色,此谓相。
若坐禅人,以修多修相成增长,若鼻端增长,于眉间于额,成多处住,成满头风,从此
增长,满身猗乐,此谓具足。”
一...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识缘名色
行缘识
http://baike.baidu.com/view/7823681.htm
佛教术语,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七页云:复言世尊!诸所有行,与六识身,相应俱有,
同生同灭;何缘故说行是识缘?世尊告曰:以六识身,与福非福及不动行,相应俱有,
同生同灭;异熟识中,安置诸行熏习种子;引发余生新异熟识。由此道理,是故宣说行
是识缘。
二解 瑜伽十卷七页云:问:识亦以名色为缘;何故此中但说行为缘耶?答:行为识杂
染缘。能引能生后有果故。非如名色,但为所依所缘生起缘故。
三解 俱舍论九卷二十页云:由引业力,识相续流;如火焰行,往彼彼趣,凭附中有,
驰赴所生,结生有身;名行缘识。若作此释;善顺契经分别识支通于六识。
四解 法蕴足论十卷八页云:云何行缘识?谓有一类、贪嗔痴俱生思为缘故起贪嗔痴俱
生诸识。是名行缘识。复有一类、无贪无嗔无痴俱生思为缘故;起无贪无嗔无痴俱生诸
识。是名行缘识。复次眼及色为缘,生眼识。此中眼是内有为行,色为外缘,生眼识。
是名行缘识。乃至意及法为缘,生意识。此中意是内有为行,法为外缘,生意识。是名
行缘识。复次瓮喻经中,佛作是说:造福非福不动行已;有随福非福不动识。云何造...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神通度俗人,智慧度学人
众生本来就颠倒,喜欢有境界的神通法门,不喜欢本来就没有境界的智慧法门;
因此当然要将神通加以详细说明。
世俗所谓的神通,乃三界中众生意识境界分段入出之法,它在整个佛菩提道上虽然
也属于佛菩提道上的一部分,但是它占整个佛菩提道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虽然佛弟子们
在适当的时机也要修神通,譬如在戒慧直往的菩萨在三地快满心的时候才修,但是绝大
部分菩萨不在神通用心,反而在智慧法门用心,也就是在总相智、别相智、道种智用心
;因为佛菩提道所注重的是没有境界、属于无为法的智慧法门,而不是有境界、属于有
为法的神通。基于如此,分三点来加以说明。
首先要谈的是,神通是依附意识而有,而意识是被生的法,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法
;既然意识是生灭法,依附意识而有的神通当然更是虚妄法。为什么意识是被生的法,
是生灭法,当然要加以探讨,以免被恶知识误导而多走了冤枉路。
佛在《中阿含经》卷五十四开示如下:“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如是耳
、鼻、舌、身;意、法生识,生识已,说意识。”经文里说眼根与色尘相接触后出生了
眼识,眼识能够分别色尘之青黄赤白之显色;耳根与声尘相接触后出生了耳识,耳识能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法师与僧宝
说法授人,令修佛法,如是之人名为法师。传授佛法之师,则有在家出家之别,是
故法师一词,不单指出家弘传佛法之师,亦泛指在家弘传佛法之居士。
分两点来加以说明:第一点,说法之师名为法师;第二点,说法之师有出家人、在
家人之分,不单单是指出家人。
第一点,说法之师名为法师。佛在《杂阿含经》卷一这么开示:【佛告比丘:“善
哉!善哉!汝今欲知如来所说‘法师’义耶?”……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
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
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杂阿含经》卷一)
解释如下:【佛告比丘:“说得好啊!说得好啊!你今天想要知道如来所说法师的
真实道理吗?”佛告比丘:“对于色阴这件事,应该向人这样解说——色阴是会令人厌
恶的,所以应该要远离它,应该把它灭尽,灭尽之后归于究竟的寂静;能够为人解说色
阴虚妄不实的人,名为‘法师’。同样的道理,能够为人解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
会令人厌恶的,所以应该要远离它,应该把它灭尽,灭尽之后,归于究竟寂静;能够为
人解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虚妄不实的人,名为‘法师’。...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自他相换修法 - 济 群法师
除阿底峡尊者的“七因果”之外,藏传佛教中,还有一支关于菩提心修行的重要传承
,就是寂天菩萨的“自他相换法”。寂天菩萨是公元8世纪左右的印度中观派论师,属
于文殊、龙树深观体系的传承。“自他相换法”出自《入菩萨行论》,是寂天菩萨最为
重要的著述,至今有着广泛影响。该论曾在宋代雍熙二年(985)由天息灾译成汉文,
但始终未能引起重视。近代以来,先后有隆莲法师和如石法师重新翻译,引起了很多佛
子的关注。近年来,还出现了修学《入菩萨行论》的热潮,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道次第》中,关于自他相换的修习内容,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说
明自他相换的意义,二是说明自他相换的原理,三是说明怎样修自他相换,四是发菩提
心要达到什么样的量。
1.自他相换的意义
《入行论》云:“谁有于自他,欲速为救护,于自他当换,是即密妙行。”又云
:“尽世间安乐,从愿他乐生,尽世间苦恼,由欲我乐生。愚人作自利,能仁为利他,
依此二差别,何须复多说。我乐与他苦,若不正相换,即不能成佛,亦无世间乐。”谓
我爱执者是一切衰损之门,爱执他者为一切圆满之处,当思惟之。
这一段引《入菩萨行论》的偈颂,说明自他相换的意义。《入菩...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