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维摩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v*******e
发帖数: 1715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性(宗萨钦哲仁波切)
比如维摩诘经,一个屋子,你从外面看很小,但到里面后
发现巨大.--是说不同视角.你不可能在一个视角里同时大和小.
而是大小本身不必定,本是梦,可变换.
d*****l
发帖数: 8441
2
一代高僧鸠摩罗什的传奇人生
扬州日报
今日扬州网消息 (烷榕 燕茹 邹平 ) 昨天,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院长、东方文学
研究中心主任王邦维教授作客“扬州讲坛”,主讲“高僧鸠摩罗什”。在近两个小时的
讲演中,他从鸠摩罗什的孩提时代娓娓道来,向人们介绍了鸠摩罗什富有建树和传奇的
一生。
鸠摩罗什及《金刚经》
中国佛教的经典中,有两部经典篇幅不长,影响却极大,一部是《心经》,一部就是《
金刚经》。《心经》的流行本是玄奘翻译的,而《金刚经》的最流行本的翻译者就是鸠
摩罗什。历史上记载,《金刚经》的翻译前后至少有六次。此外,他还翻译了《法华经
》、《维摩诘经》、《阿弥陀经》等,都是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佛学经典。
鸠摩罗什是东晋时后秦的一位高僧,来自古代西域的龟兹国。龟兹就是今天新疆的库车
。自汉代张骞通西域,龟兹就与中原地区有了较为密切的联系。从史料中可以看到,大
概在汉代或者稍晚一点的时候,佛教传到了龟兹。
早期学法经历
鸠摩罗什的母亲,是龟兹的公主。鸠摩罗什7岁时,信奉佛教的母亲就带着鸠摩罗什出
家。鸠摩罗什从小天资极高,能“日诵千偈”,即每天可以背诵1000首诗。为了修行的
需要,母
r*****e
发帖数: 1196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关于waichi的证量宣传
☆─────────────────────────────────────☆
runsun (runsun) 于 (Tue Mar 18 03:07:15 2008) 提到:
重要问题,单独起主题,这只是确认waichi可能的身份而已,算不上宣传,也算不上打击,只提供必要参考,
~~~~~~~~~~~~~~~~~~~~~~~~~~~~~~~~~
他大部分都是间接暗示
比如说自己是“随师再来”,(暗示是菩萨或者佛)
说自己是“法界第一冷血(暗示自己是法界第一牛)
说自己连法界都不碰(暗示自己是佛)
神通治病事件让别人叫自己维诘(暗示自己维摩诘转世)
说自己唯一只教直到究竟的无相不二法门(暗示自己是佛)
说自己具备无间帮人调动因缘的能力(暗示自己是佛)
类似太多。。。。
这里很多老网友都非常清楚,waichi是究竟者,就是已经成佛的人(心里面都有这个认
识 ,只是可能也大都没有百分百确定而已)

☆─────────────────────────────────────☆
runsun (runsun) 于 (Tue Mar 18 03:08:23 2008) 提到
a*******g
发帖数: 867
4
建议先读经,打点基础,有了辨别力再去看别人如何说。
以下是必读经目:
《金刚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所说经》
《楞严经》
《圆觉经》
《法华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地藏经》
《药师经》
《佛遗教经》
《四十二章经》
这些经典都还比较通俗易懂,只要基本上看懂文言文就可以了。
法师说法有时候是针对台下的观众的,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这个要清楚的。
佛教导我们要“依法不依人”。
目前好像对于所有的法师,都有人持不同意见,众说纷纭。我等没有慧眼,只能依靠佛
经了。
r****n
发帖数: 8253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问佛教入门应该看什么书?

南怀瑾的系列书可以看看,虽然也有些错误,但总的来说还不错的。
最好还是看佛教原经,比如楞严经,圆觉经,心经,金刚经,维摩诘经等,另外还有六
祖坛经。
这是我的个人推荐。
p****y
发帖数: 23737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入门
********仅供参考********
大藏经链接:
http://www.cbeta.org/index.htm
般若文海(简体站):
http://bookgb.bfnn2.org
乾隆大藏经(简体站):
http://www.qldzj.com.cn
中华佛典宝库:
http://www.fodian.net
汉传佛教的文集:
http://www.fodian.net/hanchuan/hanchuan.htm
(比较有名的,推荐的经典:楞严经,金刚经,维摩诘经,圆觉经,心经,六祖坛经)
讀佛經的好地方:
http://cch1000.blogspot.com/2007/07/blog-post_5261.html
佛教导航:
http://www.fjdh.com/soft/Index.asp
藏经阁:
http://www.baus-ebs.org/sutra/jan-read/index-jan.htm
南怀瑾(金刚经,圆觉经等佛经的解说):
http://www.nanhj.com/Article_Index.asp
学佛是怎么一回事:
http://www.fozi
p****y
发帖数: 23737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鸠摩罗什大师传
http://baike.baidu.com/view/19679.htm
龟兹国智慧之子 ◎
[编辑本段]
鸠摩罗什(梵语 Kumarajiva )(西元 344 ~ 413 年,一说公元(350—409)本名叫
鸠摩罗耆婆什,他的父亲名叫鸠摩罗炎,母亲叫耆婆,连名父母的名字合称,汉译“童
寿”,就是说他虽是童年,而有青年的德气。又作鸠摩罗时婆、鸠摩罗什婆,罗什三藏
之具名。
东晋时后秦高僧。与真谛(499—569)、玄奘(602~664)、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
家。另说还有义净(700—711)(又说为不空(743—774))并称为四大译师。
原籍天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县)。幼年出家,初学小乘,后遍习大乘
,尤善般若,并精通汉语文,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他年少精进
,又博闻强记,于是备受瞩目和赞叹。在东晋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姚兴派人
迎至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从事译经,成为我国一大译经家。率弟子僧肇等八百余人
,译 出《摩诃般若》、《法华》、《维摩》、《阿弥陀》、《金刚》等经和《中》、
《百》、《十二门》和《大智度》等论,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
a**u
发帖数: 8107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问RUNSUN句闲话
☆─────────────────────────────────────☆
gder (大誓庄严) 于 (Thu Jul 17 21:23:12 2008) 提到:
RUNSUN,你在前面的帖子里面说WACHI是维摩诘大士转世的事情,请澄清一下,这个是
从哪里来的--请选择:
D******u
发帖数: 70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永嘉证道歌
《永嘉证道歌》是永嘉大师所作。永嘉大师又名玄觉, 俗姓戴,温州永嘉人,四岁出家
,从小研习佛经,精通天台止观,因看《维摩经》开悟见性。玄觉出于六祖惠能大师门
下,玄觉在曹溪六祖惠能那里仅住一宿,所以世人又称永嘉大师为一宿觉,又称无相大
师,真觉大师.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
比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
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
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
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
决定说,表真乘。有人不肯任情征。
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净五根,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
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
调古神清风
D******u
发帖数: 70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永嘉证道歌
您就是那个三天打鱼,两天洒网的打坐同学吧。 你既然这么喜欢打坐,我不妨再数一
个他人的珍宝与你,若于你能得,既是你的珍宝。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师示众云。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
。若言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诃.
你要是能燃烧,我给你拾柴就是。
顺便问一句,不知你知道不知道这个版里谁证到了佛果,能出火入水?
y***i
发帖数: 11639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永嘉证道歌
你看到我打鱼晒网,不错。你也该看到我没自欺欺人,我老老实实承认,而起我不会
拿自己做不到的去装模作样,这点你做不到,也没看出我已经做到了。这点你向我看齐
就好。
舍利弗是阿罗汉,维摩吉肯定是用比阿罗汉更高的标准来指责他。这个标准,我现在
不必管,我看你也不必管。你拾这么一把对你我都没用的柴火来干嘛?做这么没用的事
情还不如去老实修利人利己。
版上有明言早就证阿罗汉果的。

本事
然有
是诡
D******u
发帖数: 70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维摩诘经 -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D******u
发帖数: 70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维摩诘经 -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是回声, 原理可参见中小学课本。
a*******g
发帖数: 867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
尔时,维摩诘谓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各随所乐说之。”
会中有菩萨名法自在,说言:“诸仁者,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
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守菩萨曰:“我、我所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
入不二法门。”
不眴菩萨曰:“受、不受为二。若法不受,则不可得,以不可得,故无取、无舍,
无作、无行,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顶菩萨曰:“垢、净为二。见垢实性,则无净相,顺于灭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善宿菩萨曰:“是动、是念为二。不动则无念,无念则无分别,通达此者,是为入
不二法门。”
善眼菩萨曰:“一相、无相为二。若知一相即是无相,亦不取无相,入于平等,是
为入不二法门。”
妙臂菩萨曰:“菩萨心、声闻心为二。观心相空如幻化者,无菩萨心、无声闻心,
是为入不二法门。”
弗沙菩萨曰:“善、不善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无相际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
法门。”
师子菩萨曰:“罪、福为二。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无缚无
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师子意菩萨曰:“有漏、无漏为二。若得诸法等,则不起漏、不漏想,不著于相,
亦不住无相,是为入不
p****y
发帖数: 23737
15
http://www.sinc.sunysb.edu/Clubs/buddhism/love/12.htm
在佛陀的一生中,他的大多数讲法是针对出家人的,但他也给王公大臣、农夫、清洁工
和其他很多在家男女说法。很多经典是用来指导在家修行的,像《郁伽长者所问经》(
Uqradatta)和《维摩诘所说经》(Vimalakiri Sutras)。给孤独(Anathapindika)是
佛和僧团的大护法,当他听到"空"和"无我"的教义时,他深刻地领悟了其中的含义。他
请尊者阿难陀(Ananda)告诉佛说,在家人也有能力学习和实践这些妙法。
但是在佛陀过世之后的几个世纪里,修行成了出家人的专利,在家人仅限于供养出
家众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等等。到公元前一世纪,佛教修行已经被寺院所独断,于
是一场恢复佛教原貌的行动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郁伽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郁伽经》提出了三个问题:出家人怎样修行?在家菩萨怎样修行?在家菩萨怎样
修得和出家人一样好?在这部经中,听完佛陀开示之后,五百名在家人发心要出家;而
另外两百人在佛陀讲法期间已经开悟了,他们没有出家。尊者阿难陀问郁伽长者:"你
r******4
发帖数: 178
16
尽管这个一行禅师名气很大,但是这篇文章里面很多都是有严重漏洞的,也是和历史违
背的。
大乘的众多菩萨,包括观音,文殊,普贤,势至,以及所谓的在家居士维摩诘都是迎合
需要由一群以大众部为主的佛教徒虚构出来的。这些人被当时的佛教信徒称呼为恶比丘
。而且人数众多
大乘里面充满了伪造的经典。

的。
r******4
发帖数: 178
17

这两部经典全部是大乘经典,在阿含里面根本没有,是后期加入的。
用大乘自己经典来证明大乘的理论,自说自话,这是可笑的,为什么不用阿含经???
的。
看看这一段,稍微有点理性和逻辑的人就会知道这段的可笑。这其实正说明了大乘经典
的伪造性。
另外他所说的事实也是无根无据,其实也是编造的。
这段是典型的暗中贬损南传弟子的言论。因为南传上座部根本不接受北传的大乘思想,
难道他们不是佛弟子?
而在阿含经当中,佛陀对于菩萨有很明确的定义,而且根本就没有说过什么文殊,普贤
,观音等菩萨,维摩诘这种居士更是只字未提。说明什么?
所谓的开阔思想难道是是非不分吗?是和稀泥吗?是拼命调和圆融吗?
佛陀在世,坚决否定婆罗门的梵我论,难道佛陀也是不开阔吗?
呵呵,这个所谓的“大概”实在太可笑,这个也能随便“大概”吗?
看看有考据的佛教历史,事实根本不是这个一行所说的。
从这段话看,似乎当时在家修行的人很多,可惜根据考据的历史,大乘经典是大众部的
佛教弟子自己编写的,和“在家弟子”没有任何关系
r******4
发帖数: 178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辨破《楞严百伪》

waich是自己发明的一些理论,外加吸取楞严和月溪法师问答录里面的一些见解,再掺
杂清海的GYFM的极少部分,于是拼凑出了一个无上的不二根法和自己的一套伪佛法。在
mitbbs上忽悠了十年。
清海的GYFM确实是借用佛教术语,他和waichi的是有所不同的
大乘太多疑伪经,我已经基本放弃了,我目前比较认可的也就是六祖坛经,心经,金刚
经的部分还不错。
楞严,圆觉,维摩,地藏诸经,净土诸经,大乘起信论等,基本都是疑伪经。
与花里胡哨的大乘经典比起来,平实朴素,逻辑义理清楚的阿含经实在好太多了。
r****n
发帖数: 8253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的译经师---鳩摩羅什
鸠摩罗什“破戒”的问题,是个有争议的事情
鸠摩罗什的译经确实很厉害,金刚经,法华经,阿弥陀经,维摩诘经,这些都是广为
流传,影响力非常大
他是大乘里面最厉害的译经师,这个丝毫不夸张。
a*******g
发帖数: 867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鸠摩罗什小传
鸠摩罗什(梵语 Kumārajīva )(公元 344 ~ 413 年),音译为鸠摩罗耆婆,
又作鸠摩罗什婆,简称罗什。其父名鸠摩罗炎,母名耆婆,属父母名字的合称,汉语的
意思为“童寿”。东晋时后秦高僧,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与真谛(499—569)、玄奘(
602~664)、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另说还有义净(700—711)(又说为不空(
743—774))并称为四大译经师。
原籍天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县)。幼年出家,初学小乘,后遍习大乘
,尤善般若,并精通汉语文,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他年少精进
,又博闻强记,于是备受瞩目和赞叹。在东晋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姚兴派人
迎至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从事译经,成为我国一大译经家。率弟子僧肇等八百余人
,译出《摩诃般若》、《妙法莲华》、《维摩诘》、《阿弥陀》、《金刚》等经和《中
》、《百》、《十二门》和《大智度》等论,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 由于译文
非常简洁晓畅,妙义自然诠显无碍,所以深受众人的喜爱,而广为流传,对于佛教的发
展,有很大贡献。所介绍之中观宗学说,为后世三论宗之渊源。佛教成实师、天台
p****y
发帖数: 23737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隆波田禅师的生平
这位禅师看起来很慈祥,我也喜欢
为什么你转的这些修行人好像都是贫苦家庭出身,难道如耶稣所言,富人离天堂很远?
只有穷人才喜欢修行?还是维摩吉厉害啊,什么都有,有钱,有道,有智慧。
b**d
发帖数: 7644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仙 佛 合 宗 语 录(伍守阳)
自 序
冲虚子自序曰:仙宗果位,了证长生。佛宗果位,了证无生。然而了证无生尤以了
证长生为实诣,了证长生尤以了证无生为始终,所谓性命双修者也。今我述斯宗,厥意
在仙宗,其佛宗不过带言而已。名曰合宗者,欲使天下后世同志,圣真知性命双修为要
也。向作《天仙正理直论》九章敷陈仙理,次第详明。兹复述《仙佛合字语录》九章,
一以阐明《直论》未泄之秘法,一以罄口传未悉之天机。有是录,而玄中之玄,妙中之
妙炳若日星矣。得斯录者,精进修持,成仙,成佛,庶不负我度人之苦心也欤!
大明万历中濬帝阁下吉王国师维摩大夫三教逸民南昌县僻邪里冲虚子伍守阳述
最 初 还 虚 第 一
大和问云:“《直论》中言:‘炼己先务,有当禁止杜绝之端。’又言:‘不炼己
,有难成玄功之弊。’可谓详言炼己之要矣。昨又言:‘最初炼己,不过导其入门,仍
要还虚,方入阃奥。’敢请还虚之理何谓也?”
曰:“儒家有执中之心法,仙家有还虚之修持。盖中即虚空之性体,执中即还虚之
功用也。惟仙佛种子,始能还虚尽性,以纯于精一之诣。若夫人心,则戾其虚空之性体
,冲冲不安,流浪生死,无有出期。故欲修仙体者,先须成载道之器。欲成载道之器,
必须尽还虚之功
a*******g
发帖数: 867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尽居士张商英的悟道因缘
张商英的佛缘
http://www.lingshh.com/27/zhangshangying.htm
编写 东方行者
张商英(1043~1121),字天觉,号无尽居士,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宋英宗治平
二年(1065)进士。元符元年(1098),为工部侍郎,迁中书舍人。崇宁初,为翰林学
士,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
张商英为人雄辩敢言,又深于佛法教乘,喜与僧徒游从,时人戏称为“相公禅”。人评
其文曰“文既尔雅,论亦醇正”(《桯史》卷七)。其行文多杂佛语,如《护法论》、《
续清凉传》诸篇直与僧徒无别。现存歌诗多偈颂、禅语,有一些山水游历诗,似能脱出
禅语束缚,尚具诗歌韵味。
张商英初年不信佛。一日游僧寺,见藏经梵夹,金字齐整,装璜严丽,怫然作色道
:“吾孔圣之书,乃不如胡人之教,人所仰重?”立志写一本“无佛论”的书。
有一天,张商英拜访他的一位同僚,看到同僚家佛龛上面放着《维摩诘经》,
信手翻阅,当看到“此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这一处时,抚几感叹道:“胡人之语,
亦能尔耶?”便将该经借回家阅读。其妻向氏道:“可熟读此经,然后著无佛论。”
张商
a*******g
发帖数: 867
24
一、大乘经典:
1、《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中写道:“一一微尘中,各现无边刹海;刹海之中,复有微
尘;彼诸微尘内,复有刹海;如是重重,不可穷尽,非是心识思量境界。”这段文字讲
的就是宇宙在超宏观与超微观上的无限层次。
《大佛顶首楞严经》中写道:“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
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
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维摩诘所说经》:“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住不思议解脱法门”。
物理学家在研究超弦理论的时候发现一个惊人的结果,半径1/r(比原子尺度还小
1000亿亿亿倍)大小的空间中的物理形式和半径r的大尺度宇宙没有不同,换句话说,
那么小的空间中可以容纳整个宇宙!!——请见美国物理学家M.格林《宇宙的琴弦》
2、 西方著名物理学家卡普拉,在他的《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中说道:“《大
方广佛华严经》与现代物理学理论有惊人的相似性。”
“量子力学迫使我们认识到,宇宙并不是物体的集合,而是统一体中各部分间相互关系
的复杂网络。但这正是东方神秘主义体验世界的方式。他们所描述的经验与原
S**U
发帖数: 7025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玄奘法师所译经典目录
阿毗达磨俱舍论是理解部派佛教必读,藏传考格西的五论之一。
阿毗达磨发智论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说一切有部的论称为「一身六足」,「一身」是指「发智论」。南传佛教论典也是七部
。七部论应该出于上座部的共同传说。
大毗婆沙论是说一切有部集大成的论书,是俱舍论评破的对象。
玄奘译出说一切有部所有重要的论书,是了解法相的重要参考资料,加上异部宗轮论,
让我们更能看出部派佛教对唯识、中观的影响。
西游记受到大唐西域记的影响。不过西游记里对佛法的描述错误太多了。
玄奘译出的唯识论典改变了汉传佛教对唯识的理解。成唯识论是玄奘编译,对十家说法
加以抉择,不是纯粹翻译。
唯识最大的问题是修观的方法没有传下来,看无著、世亲的论,当初应该有相当止观经
验才可能写的出来。后代即使思想不是唯识的修行人,还是会引用唯识论典,就是因为
唯识论典把难以说明的止观状况说清楚。
「说无垢称经」是「维摩诘经」的别译,不过通行本是鸠摩罗什翻的。
【唐 玄奘译】“宝库”录校版本
r****n
发帖数: 8253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维摩诘经中的一段精彩对话

~~~~~~~~~~~~~~~~~~~~~~~~~~~~~~
原始佛法本来是用正念观察五蕴的生灭无常,连正念本身也是生灭无常,
可这大乘伪经正好给反过来,用正念行不生不灭,完全违背佛陀教导。断人慧命。
真正不生不灭的,唯有涅槃,但正念能行涅槃吗???丝毫不能。
D******u
发帖数: 70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维摩诘经中的一段精彩对话
你为什么不前后都看看呢? 这一段明明是告诉我们如何行正念。 行正念时, 要"不"
生不善, "不"灭善。 善不善又以分别为本。 你怎么就看成了正念是要造一个不生不
灭的东西。正念的根本是"莫令", 而不是"令"。
答曰:‘当行正念。’
又问:‘云何行于正念?’
答曰:‘当行不生不灭。’
又问:‘何法不生?何法不灭?’
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灭。
r****n
发帖数: 8253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维摩诘经中的一段精彩对话
哦,这个是我看错了。
不过严格来说“不善不生,善法不灭。”这个在理解实行上也可能会造成一定问题。但
不是太严重的问题
善和不善,只要如实觉知就好了,如实觉知本身就是正念,它不需要造作什么。
不需要阻止不善的升起,因为实际根本无法阻止,所谓的阻止正是嗔的表现、
也不需要留住善,唯一的一件事,正念的觉知。在这觉知之下,升起的不善自然会消失
,升起的善自然会保留
如果正念足够敏锐,那升起的不善还没露头,就消失于无形了。
另外这里说的正念也其实和原始佛法的正念是两回事情。但不想说这些了。
D******u
发帖数: 70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维摩诘经中的一段精彩对话
原始佛法的正念我们可以先放在一边。
但是这个觉知, 从哪里来。你为何能觉能知呢? 诸法无我,又是谁在觉知?
r****n
发帖数: 8253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维摩诘经中的一段精彩对话

你对诸法无我的理解有严重问题。关于原始佛法的无我的定义,我已经说过好多次了,
现在实在不想再重复了。
觉知来源于正确的“想”(不是思想,而是一种决定),或者说来自于四念住本身。这
个“想”,意思是指愿意如实的,不造作的,清楚的觉知当下出现的身心现象。当有产
生这种愿望的时候,这种正念的觉知就会产生,此有故彼有(缘起)。
没有谁在觉知,你问谁在觉知,这个问题就是建立于我见之上,所以根本就是个错误问
题。
这种清醒觉知,仅是意识或者说心识心所的一种作用而已,用它来觉知五蕴身心现象的无常,无我的特性
D******u
发帖数: 70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维摩诘经中的一段精彩对话


这个"想"有是如何发起的? 四念住本身本身有是哪里来?
没有谁在觉知, 你在干什么? 我觉知的时候, 你为什么不知?
意识又从何而来呢?
r****n
发帖数: 8253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维摩诘经中的一段精彩对话

因为某个缘而产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每个行为都是有具体的因或者缘。
同样还是某个因或者缘。
比如有人听闻佛法,认可四念住,于是决定修四念住,于是修行四念住这个行为就产生
了,然后觉知的正念就产生了
我说的这个只是粗略情况。
我说的没有谁在觉知,是从胜义绝对究竟的角度来说,如果从世俗相对角度,当然是我
在觉知,不过这没有任何讨论意义。因为我实际本身就是一种错觉,它的本质是五蕴的
相续生灭。
呵呵,我没他心通,当然不会知,
意识产生是因为“行”,或者叫做贪爱。贪爱彻底灭尽,意识将熄灭,那就是涅槃。它
才是真正唯一不生不灭的法,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
D******u
发帖数: 70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维摩诘经中的一段精彩对话
如你所说, "想"由缘生。"想"是一行为果,缘是另外一行为因。那你又为何"能
"行呢? 能从何来 ?
r****n
发帖数: 8253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维摩诘经中的一段精彩对话

因缘是相续不停,辗转往复的,没有第一因,
你这么追问下去没有意义,因为你永远找不到第一因,只是不断地后退,
但一个显然的问题就是,根据这种因缘相续,我们就可以知道没有任何一个东西是产生
万法的主体或者根源,即根本不存在什么能生万法的主体。如来藏,真如,则正好是这
个邪见,而类似概念,在原始佛法的是根本没有的。
原始佛法的缘起,叫做业感缘起,而大乘里面则有阿赖耶缘起,真如缘起,他们之间相
差是很大的。
前者是真正的佛法,后者是相似佛法,非佛法,是婆罗门梵我论的变种
r*****d
发帖数: 922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净则佛土净
<<维摩诘所说经 佛国品>>
"尔时,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
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云何?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
不见。’对曰‘不也!世尊!是盲者过,非日月咎。’‘舍利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
国土严净,非如来咎;舍利弗!我此土净,而汝不见。’
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念,谓此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
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
秽恶充满。’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
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
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
宝庄严土,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华。佛告舍利弗:‘汝且观是佛土严净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见,本所不闻,今佛国土严净悉现。’佛语舍利
弗:‘我佛国土,常净若此,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耳!譬如诸天,共宝
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如是舍利弗,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
a*******g
发帖数: 867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磨砖岂得成镜,坐禅岂得成佛
同样说禅定,含义可能相差很远。关于如何悟道,大珠慧海禅师已讲得很透彻。全文请
见相关链接。
《顿悟入道要门论》http://www.lkjs.net/c26.asp
大珠慧海禅师著
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答:唯有顿悟一门,即得解脱。云何为顿悟?答:顿者,顿
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
问:从何而修?答:从根本修。云何从根本修?答:心为根本。云何知心为根本?答:
楞伽经云: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维摩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
心净,即佛土净。遗教经云: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经云: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
佛不求心;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佛名经云: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故知
善恶一切,皆由自心,所以心为根本也。若求解脱者,先须识根本;若不达此理,虚费
功劳,于外相求,无有是处。禅门经云:于外相求,虽经劫数,终不能成;于内觉观,
如一念顷,即证菩提。
问:夫修根本,以何法修?答:惟坐禅,禅定即得。禅门经云:求佛圣智,要即禅定;
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善根。
问:云何为禅?云何为定?答: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本性者,是汝无生心。
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八风者:
a*******g
发帖数: 867
37
顿悟入道要门论(http://www.lkjs.net/c26.asp
大珠慧海禅师著
稽首和南十方诸佛、诸大菩萨众。弟子今作此论,恐不会圣心,愿赐忏悔;若会圣理,
尽将回施一切有情,愿于来世,尽得成佛。
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答:唯有顿悟一门,即得解脱。云何为顿悟?答:顿者,顿
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
问:从何而修?答:从根本修。云何从根本修?答:心为根本。云何知心为根本?答:
楞伽经云: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维摩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
心净,即佛土净。遗教经云: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经云: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
佛不求心;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佛名经云: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故知
善恶一切,皆由自心,所以心为根本也。若求解脱者,先须识根本;若不达此理,虚费
功劳,于外相求,无有是处。禅门经云:于外相求,虽经劫数,终不能成;于内觉观,
如一念顷,即证菩提。
问:夫修根本,以何法修?答:惟坐禅,禅定即得。禅门经云:求佛圣智,要即禅定;
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善根。
问:云何为禅?云何为定?答: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本性者,是汝无生心。
定者,对境
a*******g
发帖数: 867
38
《五灯会元》卷四
(赵州禅师)上堂:“正人说邪法,邪法悉皆正。邪人说正法,正法悉皆邪。”
乾隆大藏经·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142部
《维摩诘所说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珠顶王菩萨曰:“正道、邪道为二。住正道者则不分别是邪、是正,离此二者,是为入
不二法门。”
r****n
发帖数: 8253
39

大乘起信论根本不是马鸣写的,而是中国人假托马鸣伪造出来的。是典型的一部伪造的
论。
如来藏思想是大乘最后期的思想。
龙树世亲是比马鸣晚的,他们对大乘经纶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整理总结工作,但是他们半
个字没有提什么大乘起信论,当时也根本没有如来藏这种新思想
大众部是大乘思想的源头,并不是说大乘就是大众部。
大天五事之后,僧团的长老们开除了大量恶比丘,这些比丘数量众多,他们自己结集经
典,成立了大众部。他们的思想比较“革新”,这些革新思想就是后期大乘的主要思想。
严格来说,大众部仍然属于小乘,而真正的大乘是很晚才冒出来的,大概在公元前1世
纪左右,出现大量大乘伪造经典,比如般若经,法华经,阿弥陀佛经,维摩诘经等。
大乘是属于佛教的一次改革,是一些有所谓“革新”思想的人,吸收了大众部众多思想
,以及部分上座部部派思想,一起杂糅出来的。
而所谓的八宗共祖龙树则是将大乘各种思想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了缘起性空,中观的理
论,从而使得大乘真正成熟,但是即便这样,大乘当时仍然是一种边缘地位(哪怕是在
公元二三世纪),力量很弱小,当时印度仍然是上座部占绝对主流。而直到公元五世纪
左右,大乘才真正兴盛起来,逐
O*********9
发帖数: 552
40
发信人: lixiaoyao (逍遥公子), 信区: Wisdom
标 题: 百丈语摘3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Aug 27 22:57:58 1999) WWW-POST
夫语须辨缁素,须识总别,语须识了义不了义教语。了义教辨清,不了义教
辨浊。说秽法边垢拣凡,说净法边垢拣圣。从九部教说向前,众生无眼须假
人雕琢。若于聋俗人前说,直须教渠出家持戒,修禅学慧。若是过量俗人,
亦不得向伊与么说,如维摩结傅大士等类。若于沙门前说他沙门,已受白四
羯磨讫,具足全是戒定慧力,更向他与么说,名非时语,说不应时,亦名绮
语。若是沙门,须说净法边垢,须说离有无等法,离一切修证,亦离于离。
若于沙门中,剥除习染,沙门除贪嗔痴病不去,亦名聋俗,亦须教渠修禅学
慧,若是二乘僧,他歇得贪嗔痴病去,尽依住无贪将为是,是无色界,是障
佛光明,是出佛身血,亦须教渠修禅学慧。须辨清浊语,浊法者,贪嗔爱取
等多名也。清法者,菩提涅盘解脱等多名也。只如今鉴觉,但于清浊两流凡
圣等法,色声香味触法,世间出世间法,都不得有纤毫爱取。既不爱取,依
r******3
发帖数: 586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责任

比?
说几个听听。
佛陀时代,在家人证果的就是很少数,后代就更不用说了。基本上就没有听说哪个在家
人成就阿罗汉。
至于维摩诘之类的就算了,那是大乘邪徒编造出来刻意贬低声闻圣者的。
r*******s
发帖数: 48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责任
据我所知,维摩诘只是化身为居士, 证果是久远以前的事了。有人知道谁是在家成就
的吗?
r******3
发帖数: 586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责任
这维摩诘似乎还喜欢逛妓院,以及赌博。理由是度人
“入诸淫舍,示欲之过”
“若至博奕处,辄以度人”
难怪密宗有人把它当成祖师。
Y**u
发帖数: 5466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1-5)
【9.奘师学成终赋归(641-644年,40-43岁)】
【9.1戒日王礼迎奘师】
【9.1.1诸德苦留(641年,40岁)】
尼干离开后,奘师开始准备回国的行装经像。
寺里的大德知道了都来劝阻,异口同声的告诉他:“印度是佛陀降生之地,虽然佛已入
灭,但圣迹还在,应留此参访礼拜,才不白过这一生啊!怎么想要回去呢?何况贵中国
对三宝并不知道要恭敬,所以三世诸佛都不选择在那里降生,又有什么值得怀念?”
奘师只好一面感谢诸位大德的好意,一面很委婉的表达自己的理想说:“法王既立下教
法,便应好好的弘扬,以报答佛陀的恩德,怎么可以自悟自了,而不管沉迷的众生呢?
何况,中国素来是礼义之邦,一切皆有法度可遵,君圣臣忠,父慈子孝;对于佛法,更
是崇奉大乘,多的是发心想亲证佛果的人。虽然佛陀未降于彼,但化身无量,又岂能因
佛不住彼而轻视哉?”
诸位大德再劝:“又好比诸天共同进食,虽一起,但因福德不同,吃起来感受也不同。
今天我们虽然同住于南赡部洲,然而佛却选择降生于此,可见中国确是无福的边地,你
又何必回去?”
但奘师反问说:“维摩大士说太阳照临南赡部洲,是为了什么?”
“为除黑暗。”
奘师说:“我现在
a*******g
发帖数: 867
45
《顿悟入道要门论》
http://www.lkjs.net/c26.asp
大珠慧海禅师著
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答:唯有顿悟一门,即得解脱。云何为顿悟?答:顿者,顿
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
问:从何而修?答:从根本修。云何从根本修?答:心为根本。云何知心为根本?答:
楞伽经云: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维摩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
心净,即佛土净。遗教经云: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经云: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
佛不求心;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佛名经云: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故知
善恶一切,皆由自心,所以心为根本也。若求解脱者,先须识根本;若不达此理,虚费
功劳,于外相求,无有是处。禅门经云:于外相求,虽经劫数,终不能成;于内觉观,
如一念顷,即证菩提。
...
p*******y
发帖数: 782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宗二祖长安光明善导大师
净宗二祖长安光明善导大师
1生平
善导大师(公元613---681年)诞生于隋大业九年,安徽泗洲(一说
山东临淄人),年少出家。纵观大师一生德业,概述有二:
(1)归心净土,勤笃苦行
善导大师出家后,早年修习《法华经》,《维摩诘经》,后见西方净
土变相与《观无量寿佛经》,心生欢喜,欣慕西方极乐世界,每常诵
习十六观行,冥心思维,如法作观,未经数年已成深妙,便于定中,
备观宝阁,瑶池,金座,宛在目前,涕泗交流,举身投地。
贞观十五年,大师二十九岁,至西河石壁谷玄中寺,见道绰禅师,蒙
授《无量寿经》。见净土九品道场,大喜曰:“此真入佛之津要!修
余行业,迂僻难成;唯此法门,速超生死。”于是勤笃精苦,昼夜礼
诵,如救头然。每入室长跪唱佛,不到力尽,终不休歇。寒冰天气念
佛,亦要念到汗湿衣襟才止息。出则演说净土法门,三十余年,未尝
睡眠。护持戒品,纤毫不犯。心绝念于名闻利禄,从不举目见女人。
律己俊严,待人慈爱宽恕。凡美味佳肴皆供养大众,粗粝饭食则留给
自己。佛前的灯,常年不熄,三衣瓶钵,不用人替自己拿。从不与人
聚谈世俗之事,恐怕耽误净业。大师念佛功深,成就殊胜,念一声
佛,则有一道光明从其
Y**u
发帖数: 5466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32个正念的练习 - 一行禅师
参考阅读经典
1: 大念住经(南传)
2: 安般守意经 (南传)
3: 维摩诘所说经
4: 心经
1.早晨醒来时,轻轻的微笑
在天花手推车或者墙上挂一根树枝或其他标示,甚至是“笑” 个字,好让你一张开
眼就能看到。这个标示有提醒你的作用。利用起身前的片刻掌握好呼吸,轻轻地吸进并
吐出三口气,同时轻轻地微笑,随顺你的呼吸。
2.闲暇时,轻轻地微笑
不管在任何地方坐着或者站着,记得轻轻地微笑。看着一个小孩、一片树叶、一
幅墙上的画,或任何其他相对来说的静物,保持微笑。
3.听音乐时,轻轻地微笑
听到段音乐,听上两、三分钟。专注在歌词、曲调、旋律与音乐情境上。注意你
的呼吸,轻轻地微笑。
4.发怒时,轻轻地微笑
当你意识到自己在发怒,轻轻地微笑。安静地吸气、吐气三次,保持微笑。
5.平躺,全身放松
背部平躺,不要用垫子或者枕头支撑。双臂放松,平放在身体两侧,双脚微微张
开,向外舒展。轻轻地微笑。轻轻地吸气、吐气。专注于你的呼吸。放松全身肌肉。放
松每一寸肌肉,就好像它正要觉到地底
b*****l
发帖数: 3821
48
第一疑
问曰: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祗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涂中,救苦众生
。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
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二者未得已还及初发
心凡夫。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
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恶世界
烦恼强,自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涂,焉能救众生?
假令得生人中,圣道难得。或因施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国王大臣富贵自在。纵遇善知
识,不肯信用。贪迷放逸广造众罪,乘此恶业一入三涂经无量劫。从地狱出受贫贱身,
若不逢善知识还堕地狱。如此轮回至于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难行道也。
故维摩经云,‘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诸疾人?’
又智度论云:譬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便力故彼此俱没
。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脱水溺之难,新发意菩萨亦复如是,如是未
得忍力,不能救众生。为此常须近佛,得无生忍已,方能救众生,如得船者。
又论云,譬如婴儿不得离母,若也离母,或堕坑井渴乳而死。又如鸟子翅
b*****l
发帖数: 3821
49
第二疑
问:诸法体空,本来无生,平等寂灭。今乃舍此,求彼生西方弥陀净土,岂不乖理哉?
又经云:‘若求净土,先净其心,心净故即佛土净。’此云何通?
答:释有二义,一者总答,二者别答。总答者,汝若言求生西方弥陀净土,则是舍此求
彼,不中理者。汝执住此,不求西方,则是舍彼著此,此还成病,不中理也。又转计云
,我亦不求生彼,亦不求生此者,则断灭见。
故金刚般若经云:‘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菩提者,说诸法断灭相。莫作是念,
何以故?发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二别答者,夫不生不灭者,于生缘中,诸法和合,不守自性。求于生体,亦不可得此生
。生时无所从来,故名不生。不灭者,诸法散时,不守自性,言我散灭。此散灭时,去
无所至,故言不灭。非谓因缘生外,别有不生不灭。亦非不求生净土,唤作无生。
为此中论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又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又维摩经云:‘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诸群生。
又云:‘譬如有人,造立宫室。若依空地,随意无碍。若依虚空,终不能成。’
诸佛说法,常依二谛。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智者炽
p*******y
发帖数: 782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不二法门
那么说到不二,也就是维摩经里面所讲的不二法门;华严所讲的一
真法界;净土所讲的一心不乱;一就是不二,不二就是一,这个才
是真实的境界,也就是真实之相,决定不再是虚妄的了。所以‘举
体作依作正’,‘体’就是实相,依报是我们的生活环境,正报是
我们的身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法’是法身;‘报’则
是报身。‘作自作他’,‘自’是自己,‘他’是别人,除自己之
外,则是他人。那么诸位在此地一定要看清楚,依报、正报、法
身、报身、自己、他人,全是从一个实相变现出来的。不但这些境
界,自他依境界,是从实相生的。‘乃至能说’,能说之人,或者
说能说之理,或者说能说的方法;‘所说’,所说这些道理,所说
这些方法。‘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
生’,乃至于赞佛,‘能赞所赞,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
这个地方要跟诸位略略地介绍一下,那么这个道理不但是弥陀经如
是,刚才说过了,所有的大乘经论都是这样的,都是依这个来建立
的。那么能说,在此地是释迦牟尼佛,就本经来讲,佛说阿弥陀
经,能说的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是西方世界阿弥陀佛;能度
所度,能度众生的人是佛,所度的是众生。此地所说的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