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礼崩乐坏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j****c
发帖数: 19908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礼崩乐坏这事儿挺奇怪的
烽火戏诸侯这事,周天子的王畿有千里,要其他好几个诸侯国都能看到烽火不可能啊
d*****0
发帖数: 68029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礼崩乐坏这事儿挺奇怪的
平王就跟汉献帝一样,王室威信尽失以后,没准那些军队早就不向他效忠了。
t*n
发帖数: 14458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礼崩乐坏这事儿挺奇怪的
神马东八师西六师之类的,都素野战部队,不然咋打灭那么多外边的敌人

西周哪会儿有常备军么?
平时就城里有些保安城管吧。
r****p
发帖数: 1854
4
这是小说后来会出现的一个情节,我先未雨绸缪一下,发在围棋班求助。
肥水不流外人田也欢迎史版的同学参与,有包子感谢。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o 讨论区 】
发信人: rotvap (湘东文献王 湖南神策军), 信区: Go
标 题: 诚邀各位棋友共同参与我的原创小说, 绝非商业广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28 13:52:02 2012, 美东)
这天是元宵节,元树和玉儿一起来到街头看花灯。
(中间一段描写街景的我日后再补)
玉儿指着街边一人说:“树哥你看,这里有个怪人。”元树一看,原来是个二十多岁书
生模样的人在街边摆了个矮桌,桌上放着一副围棋, 桌边一块木板上还写着“敢饶天
下一先”六个字。元树自幼喜欢对弈,在洛阳时已算得上当时的高手之一。他心想:“
世人纹枰论道大多是选在幽静之处,这人在街头闹市摆了个棋局,还有““敢饶天下一
先”这么大的口气。我且受先和他下一盘,看看其中到底有些什么名堂。“于是他便走
过去对那书生拱手道:“这位先生,在下这厢有礼了。”
那人连忙还礼,说:“阁下可是想赐教一盘么?”
元树说:“正是。在下自幼便沉迷这黑白方圆之事,想向先生讨... 阅读全帖
z******a
发帖数: 5381
5
不能一概而论把
周开始的时候,武王伐纣的时候,联系了各路诸侯,封官封地许愿,后来事成,也是大
肆分封。虽然导致最后周的集权度很低,但周基本实践了分封的承诺,投入资源去打仗
的诸侯基本上都得到了丰厚回报。周朝的皇帝在历史上留下了言出必见的美名。
到后来,人心不古,礼崩乐坏了之后,就开始讲究“骗”了
刘浜就是这么一个代表,无论是同盟国,还是手下大将,肱古之臣,都是先封官封地,
三其王啥的许愿,反正Option不就是白纸一张上嘴皮一碰下嘴皮么?然后就是杀。杀了
之后股份就湮灭了。 option也没了。
所以尽管打天下都要流血,都要万骨哭,可惜仁义和奸诈的,都会永久的留在历史书上
面。
t*n
发帖数: 14458
6
三代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他们无法采用后世的中央集权制度

不能一概而论把
周开始的时候,武王伐纣的时候,联系了各路诸侯,封官封地许愿,后来事成,也是大
肆分封。虽然导致最后周的集权度很低,但周基本实践了分封的承诺,投入资源去打仗
的诸侯基本上都得到了丰厚回报。周朝的皇帝在历史上留下了言出必见的美名。
到后来,人心不古,礼崩乐坏了之后,就开始讲究“骗”了
刘浜就是这么一个代表,无论是同盟国,还是手下大将,肱古之臣,都是先封官封地,
三其王啥的许愿,反正Option不就是白纸一张上嘴皮一碰下嘴皮么?然后就是杀。杀了
之后股份就湮灭了。 option也没了。
所以尽管打天下都要流血,都要万骨哭,可惜仁义和奸诈的,都会永久的留在历史书上
面。
h*****h
发帖数: 1392
7
解释石达开为什么没造反,大概就同样可以解释毛泽东虽然在苏区带兵,忍受迫害也没
挟兵自重,以及张国焘拥有红军五分之四,还是失败的下场。一个王朝、一个运动、一
股势力总是有它的“正统”,不光是军事实力可以决定一切的。我们今天的中国人,由
于礼崩乐坏,意识形态荡然无存,会倾向从军事实力上看问题,其实当年的人不是我们
想的那个样子的。石达开不仅在信念上要奉事天朝正统,否则他不可能做到那么高的位
子;他即使想拥兵造反,时势是否允许他达到杀洪自立,都很难说。
y****e
发帖数: 1785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恩,就是狗。腰坑这事众说纷纭,礼崩乐坏?基本还是个fashion吧
l*****f
发帖数: 13466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小说讲经史】说书人柳敬亭
赶在结束前凑一篇挣包子,轻砸
论起说书人,不能不提起鼎鼎大名的一位:柳敬亭柳麻子。他的名字在当时人笔记里都
有记载,尤其孔尚任桃花扇里他是点缀其中的重要人物,不过遗憾的是现在的昆曲桃花
扇因为时间等限制,而且为突出主角的悲欢离合罢,40出戏一番削减整合,这个人物
整个就被砍掉,更不要说他在剧中说书的段子了。据说当时这种传奇可以搬演几天细细
唱来,想必有柳敬亭说书段子,笙箫且住而听鼓板讲书,应该很是有趣。
柳敬亭在桃花扇里光彩照人,第一出听稗即是中心,为复社的饱学书生们说些稗官野史
,正如柳先生自己所说:
相公都是讀書君子,甚麼《史記》、《通鑑》,不曾看熟,倒來聽老漢的俗談。
他却别开声面,对着书生们不讲那些英雄演义却讲孔子,还是书生们最最滥熟的论语里
的一段:
大師摯適齊,亞飯干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於河,播鞀武入於漢,
少師陽、擊磬襄入於海。
这是当时鼓词,也是剧中讲书最细致的一次,一共五段鼓词,只贴一段未说之前的开场
白罢:
(拍醒木說介)敢告列位,今日所說不是別的,是申魯三家欺君之罪,表孔聖人正樂之功
。當時魯道衰微,人心僭竊,我夫子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那些樂官恍...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4923
10
礼崩乐坏
s*****V
发帖数: 21731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周王朝不伐三晋跟苏联解体
不伐三晋导致周朝礼崩乐坏,苏联后期放纵南方系攻击体制,有没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e***z
发帖数: 7126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书推荐
此言虽善
奈何民智低下否则也不会到现在这个地步
礼崩乐坏,自土共聚义,已近百年
中华文化虽博大精深
也只能在上下争利,文武具废,道德沦丧的夹击中崩溃
可怜85-90后那些不学无术的孩子们。其实他们也都性本纯良。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7.8
e***z
发帖数: 7126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书推荐
此言虽善
奈何民智低下否则也不会到现在这个地步
礼崩乐坏,自土共聚义,已近百年
中华文化虽博大精深
也只能在上下争利,文武具废,道德沦丧的夹击中崩溃
可怜85-90后那些不学无术的孩子们。其实他们也都性本纯良。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7.8
e***e
发帖数: 3872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资治通鉴第一段
试一下:
第一段,提出论点:1、天子之职莫大于礼,2、礼莫大于分,3、分莫大于名。并讲述
礼,即社会等级制度的重要性,根据是社会的功能原理同人的生理学相同。
第二段,论述礼莫大于分,即礼的内涵,或者说不同等级的使命和职责。并指出该内涵
的维护重于社稷的延续,依据是“先贤”的行为和以他们行为及后果推定的信念。用西
方的说法,就是制度的绝对神性高于政体的世俗存亡(更毋论孟子所谓的“民为贵”了
)。
第三段,论述分莫大于名,即礼的现象学存在。名、器就是signify和symbolize。虽然
看似细微,但它们是一切(不好的)事情显著化的起源。圣人著力于这些细微的事情,
是为长治久安的深谋远虑。
第四段是结论。主要讲天子应该做好本职工作,守护好名器,否则就会自崩礼乐。论述
要点之一“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比较无
视多方竞争中的制衡机制。
结尾讲如果礼崩乐坏,就会导致天下大乱的动物世界。
概括一下,就是陈计划驳邓先富。逻辑的亮点是,宁要苏维埃分裂,也不能江山变色。
G**L
发帖数: 22804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晚清儒者的“引西救儒”
“反法之儒”学习西方的几个特点
当时这些人论证学西方,大致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他们是从追求道德理想的角度来学习西方的。当然,这种道德理想带有很明显的
古儒“三代”色彩。本来传统儒家一直有一种不满现实的情绪,对这种情绪不同的人会
有不同的评价。五四以后,反儒的人认为这种情绪就是复辟倒退,开历史倒车。鲁迅先
生专门塑造了一个“九斤老太”来形容这种情绪,这种人总认为过去比现在好。按照儒
家的传统说,三代是盛世,到后面就一代不如一代了。而称赞儒家的人如余英时先生,
则说这是一种知识分子的社会批判良知。
但是,说是批判良知也罢,说是复辟倒退也罢,所指的事实是一样的,就是说这些真正
的儒家从传统上就带有一种愤世嫉俗的心理,认为三代是很理想的,到了后来就越来越
糟糕了。他们带着这种理想去看西方,忽然发现有一个很理想的地方,就是西方。这个
所谓的追求道德理想,也就是带有古儒三代色彩的理想,是这些人学习西方的主要动力
,而富国强兵的功利主义反而只是次要的或者是顺带的动机。
第二,这些人普遍地从“反法之儒”的价值观出发,面对西方,他们第一个感觉就是我
们的“秦政荀学”如何如何糟糕,他们往往说西方这样的... 阅读全帖
G**L
发帖数: 22804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晚清儒者的“引西救儒”
“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
对“秦制”的埋怨老实说也不是晚清才有,其实中国历代的儒家经常都有一些人会有这
种埋怨。真正的儒者往往都是不满现实的,孔子就曾说:“道不行,乘槎浮于海”,现
在礼崩乐坏,这个社会已经堕落了,我现在要坐船到海外去当移民去了。朱熹也说:“
尧舜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
但不同于孔孟和朱熹的是,晚清的儒者找到了一个“仁义道德”的来源,那就是西方。
用徐继畬的话说,就是“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得三代之遗意焉”。
当然,他们讲西方比“我大清”更仁义,主要讲的是对内,就是西方的统治者对他们的
老百姓比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对中国的老百姓要仁义得多,这里不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关
系。上面提到的所有这些人,在国与国的关系问题上当然都是爱国者,他们在抵御列强
的侵略上,态度是很明确的。但是如果讲国内体制的话,他们很明显地认为西方民主政
治比中国的法家政治要“仁义道德”得多。
于是这些人介绍西方的时候,主要的精力并不放在“船坚炮利”,甚至不是放在如今公
认为西方人擅长的办公司做买卖上,而是大谈所谓“西洋国政民风之美”。王韬就大讲
,西洋“以礼义为教”,“以仁义为基”,“以教...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1072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Ned就是曹爽
也不能这么说,我觉得这相当于春秋向战国转化过程中“礼崩乐坏”的阶段,ned算是
时代牺牲品。
我们用三国的眼光看春秋时许多事,也会觉得不可思议
T****e
发帖数: 1072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Ned就是曹爽
你要这么说商纣王也就是谈个恋爱倒台了。周文王武王还要千方百计找理由,还要给商
朝后人封最高的爵位,比开国功臣还高
“礼崩乐坏”也许一直在进行,但总有个特别激烈的时期
d*b
发帖数: 4184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yStudy 俱乐部 】
发信人: dcb (奉钻风之命删除), 信区: GayStudy
标 题: [转载] 古罗马的灭亡与同性恋、淫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23 15:53:33 2014, 美东)
作者:易富贤
一、从罗马帝国的灭亡看欧洲的未来
美国作者Philip Longmanz(菲利普·朗曼)在他的《空摇篮》(The Empty
Cradle: How Falling Birthrates Threaten World Prosperity and What to Do
About It)一书写道: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首次出现的全球人口老化和出生率下降正在
威胁著现代社会。
罗马时代是奴隶制繁荣时期。大规模直接役使外族奴隶,使罗马物质生活高度繁荣
。工商业的发达,带来了人类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城市文明。大量的财富、时间和精力都
投入到精神和文化生活中,从而在政治、法律、哲学、文学艺术、城市规划与建筑上都
取得巨大的成就,涌现了塞内加等著名哲学家,出现了最初的人本主义精神,“人是万
物的尺...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8403
20
是。
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战争外交
都有很多礼节规范。
即使亡国战胜方也会让亡国的一方后嗣
继承爵位。
所以这2000年才叫礼崩乐坏。
希腊有段历史:是SPARTA的Peloponnesian league
打雅典的DELIAN league. 跟春秋战国的对比历史
应该很好看。
http://en.wikipedia.org/wiki/Delian_League
s*******w
发帖数: 2257
21
历史轮回:两个文艺座谈会
章立凡
一头延安,一头北京,两个文艺座谈会的历史出典和出席资格,足以令荣登庙堂的文艺
圈人士心醉神驰。1942年5月2日,毛泽东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先后开会三场,发言
四十余人次;毛氏前有引言,后有结论。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
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听取七位文艺界人士发言后,发表了约两小时的讲话。
那一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早已发表,至今被奉为金科玉律。这一头,通
稿仅披露了“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部分内容,官媒颂歌四起,艺人尤擅造势,
掀起的“学习高潮”,不免重落造神运动窠臼。惟炒作多系花絮,令人分不清哪是原话
,哪是诠释。要想“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邓小平语),恐怕只有等到讲话全文正式发
表之后。只好凭藉已有史料,略作爬梳以便日后学习。
共同背景:权力斗争与反自由化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政治大背景,首先是延安整风。这是一场毛泽东率中共“农村派”与
原共产国际支持的王明等“国际派”的权力斗争。在1941年9月政治局会议上初战告捷
后,毛于1942年2月正式发动延安整风,将斗争之火烧向党内中下层。
其次是延安文化人宗派及...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8403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赵盾弑君与赵氏孤儿的因果
这段历史不是很清楚。基本战国前中华
有保存朋友甚至敌人血脉的传统。豫让,
伍子胥,伯道很多的故事,都反映
中国古代公认/提倡的MORAL NORM
和近1000年的很不一样。 春秋末战国的夫子们
就开始惨叫的”礼崩乐坏“,呵呵要是他们
活到1000年AD,才真要哭死呢。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24686/4859528.htm
元杂剧作者:纪君祥做了很多加工。
我感觉有点怀念赵宋的意思。
j****c
发帖数: 19908
23
西周的时候各诸侯国土地太小,连不起来,所以相安无事
到了春秋,地盘大了,边界连接起来了,当然就会有摩擦了
w********e
发帖数: 8594
24
我看关键是写这句话的人渐渐变老了。自己年轻的时候激素分泌旺盛,对犬马声色比较
认同。等自己年老了,就不认同这些东西了。和老年人不喜欢摇滚是一回事。
r**********g
发帖数: 22734
25
老二写这个的时候几岁?
r****z
发帖数: 12020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姓氏源流
zz
原标题:你贵姓:姓氏揭秘你的血统 中国人姓氏源流调查(图)
文章来源: 倪方六博客 于 2015-04-05 22:37:09
中国人姓氏源流调查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你贵姓?”“我姓——”这大概是中国古今最为传统和最为流行的社交语言。但是,
在大家都知道自己姓什么的背后,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姓氏的源流密码?
在早期,“姓”,表示一个人的血统来源,说明是哪个老祖母的后代;“氏”,则是姓
的细分和发展,是老祖母不同子孙间的代码,根本作用是“别婚姻”。南宋郑樵《通志
·氏族略》称, 三代之时“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就是这个意思。到秦始皇兼并六
国后,姓和氏也被“统一”了,两者变成了一个意思,姓即氏,氏乃姓。
在几千年发展变化中,姓氏的内容从简单走向复杂,意义从单纯变得世俗,分出了贵贱
,出现了大小,被赋予了复杂的社会、政治功能,产生出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在贵族,
姓是身份 的象征;在民间,姓则是“寻根”的线索,家家有本家谱……
人为何要有姓?区别贵贱和婚姻的需要
姓氏之现象,历代学者都在研究。
姓氏是由“姓”和“氏”组成,现在是一个意思,但在先秦时,两者有各自不同的含义
和作。姓”和“氏”...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9589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 朱镕基致习近平的一封信
钩一钩其的贡献
对国家而言,罄竹难书:
1,国有改制,贱卖国有资产
2,号称猪消气,卖国带路
2.1 WTO 不平等条约
2.2 金融行业引狼入室,给花街带路
2.3 给外资优惠政策,插管吸血,打压民族企业
3,分税制后政策和管理无力,造成地方财政与房地产捆绑
4,改制后 政策和管理无力, 对全国插管吸血扶持几座城市, 造成地区发展失衡。不
仅导致帝都魔都的人民怨声载道,直接导致春运大潮
5,党国信誉丧失,国家礼崩乐坏,官员贪污腐败,民间一切向钱看, 国企下岗 ,当
年贱卖了青春和热血的那些人,得到了自己都没想到的下场,只能靠女儿卖身来养家糊
口,造成继饿死3000万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人间惨案
6,GDP 成为衡量经济发展和官员晋升的唯一标准。这个要单独列出来,太TM扯蛋啦
对百姓而言:上面重复的不说
新四座大山
1,教改
2,医改
3,房改
4,养老
对家来说:
1,子女发财,云来
2,食言而肥,100口棺材
h*h
发帖数: 27852
28
《古本竹书纪年》全文 (2011-05-25 13:01:05)
标签: 文化 分类: 上古三代史
《古本竹书纪年》简介
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据《晋书卷
五十一》可知原书十三篇。竹书纪年是编年体史书,记载先秦时期的历史,与传统正史
记载多有不同,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书纪年又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
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
各种版本
自西晋时期出土以后,竹书纪年先后经历晋人荀勗﹑和峤考订释义的"初释本" 竹
书纪年,卫恒、束皙考正整理的"考正本",宋明时期的"今本",清代的"古本"。原文竹
简亡佚,而初释本、考正本也渐渐散佚,今本被清儒斥为伪书。现今较为精准的是方诗
铭《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版本争议
《竹书纪年》原简可能在永嘉之乱时亡佚﹐但初释本和考正本仍继续传抄流行。直
到唐玄宗开元以前此书仍旧存在。宋《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
》已不加著录﹐可能在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传抄本也逐渐散佚。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
出现的《竹书纪年》刻本﹐春秋战国部分均以周...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8403
29
历代SURVEY
老子的理想国:小国寡民清静无为 SWITZERLAND
孔子的理想国:礼崩乐坏前的FEDERALIST UNITED大周国
秦始皇: 你们都别想了(小心脑袋),当机器人即可。
我一个人(李斯,赵高可以传达我的命令)就可以操纵一个傀儡国家。
汉初的理想国:大家都被秦一世,二世操怕了,反正不要是穷兵黩武的(秦)暴君就好了
刘备的理想国:光复大汉
魏晋的理想国:周朝
然后无情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什么梦想都成泡泡。
求其上,得其中;
求其中,得其下;
求其下,得其地狱。
南辕北辙。
王-相,文-武,集权-地方主权,都是永恒
的TRADE OFF。 有多解。 如果有人说:
知道一个千秋万代永恒不变永远安全的解法,哈哈,坑爹猫腻。
Principal Agent Proble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incipal%E2%80%93agent_problem
Rent Seekin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nt-seeking
Resource Curse
https://en.wikipe... 阅读全帖
i******m
发帖数: 229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慈禧搜刮了海军军费吗?
读史最无趣的是什么?就是对某段历史或某位历史人物,只有一种声音、一种评价。一直以来,主流宣传对慈禧的评价,无一例外地说她好奢华,善权谋,顽固守旧,祸国殃民。确实,慈禧统治中国的时间长达近半个世纪,在这四十多年里,要找出一个人的善恶之迹,易如反掌,但要以某件事来概括她的一生,就需要谨慎了。一个人从青年渐渐成长,迈入中年、老年,思想、生活习惯、脾气性格等都会发生诸多变化,风华正茂时所作出的考虑与决定,会与古稀之年大不一样。分析历史人物,不仅要有“阶级分析”,还要有性格分析、家庭分析、师承学历分析等等。慈禧一生的每个时期、每个决策,都与她当时的年龄、健康、见识、心情以及谁在她身边等细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非“顽固守旧,祸国殃民”可以盖棺论定的。
慈禧当政时,正值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四方云扰幅裂,慈禧作为最终的决策者,固然要为中国一步步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悲惨命运负主要责任,但只要客观地对待史料,不难发现,其实在每一次事件初起时,慈禧的判断与决定大体上都是切合实际的,至少不那么糟糕,最后却总经不住耳边大言炎炎,小言詹詹,令她陷入惑乱,改变了初衷。总体说,在对内的问题上,慈禧较能坚持自己的定... 阅读全帖
B*Q
发帖数: 25729
31
有道理
所以春秋战国
"礼崩乐坏"
反倒是中华文明的高峰
s*******u
发帖数: 676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汉族就是君臣父子忠孝仁义
没文化. 君臣父子是孔子针对礼崩乐坏提出的解决办法, 其中君君臣臣是孔子的创造,
父父子子是对中国文化的提炼. 这一套在中国流行要到汉. 中国传统是从更早就开始的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宗教是祖先崇拜.
o**********e
发帖数: 18403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为什么不再信佛教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onetiemyshoe (onetiemyshoe),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我为什么不再信佛教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2 11:06:54 2016, 美东)
全文在这里: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0852922/
我为什么不再信佛教:
我信佛十年,去年终于不信了。
到今天,我和佛教分手一年了。
回首十一年,我坚信脱离佛教是非常正确的抉择。我今年虚岁34了,张三丰道长的
《称骨歌》里说:“三十三岁始知人生”(我用自己的生辰八字去推算的)。作为一个
理性主义者,我不大相信命理。但我却在虚岁33岁(去年)开始反省自己,反思人生,
可能冥冥中有安排吧。现在我的同学朋友都认为我是一个有智慧、有担当的男人。我常
对他们说我信佛十年的历史,告诫他们别信佛,别让孩子们接触佛教,因为佛教没正能
量。
我就像《雪山飞狐》里的胡斐,中了七星海棠的剧毒之后,再也百毒不侵了。我中
佛教的毒中了十年,如今醒悟过来,算是有些生活的智慧了。
...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8403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曹丕司马炎篡位称帝的后患
秦皇汉武以后,曹丕称帝,司马炎称帝都带了
无穷无尽的麻烦。 杀父杀子,弑君篡位的事
一旦做了,即使当时无事,后患无穷。
往往皇帝第一代镇得住权臣。 但是皇二代对
权二代的威信就往往折半。 到了皇三代对
权三代的威信又会折半。 当君主失去威信的时候,
容易上下互相猜疑,屠杀,篡位,进入新一轮死结。
只有很少的朝代才能传3+代。
这就是老中历史的循环死结。非立宪不能解决。
周,汉,晋,唐,宋都有贵族君主立宪的倾向,
才能长久。
元明清,则走的是另一套,愚民奴化,
软硬暴力的路。满清有些方面还比明朝
好点。但也是勉强而已。
----------
LS说的:刘裕杀司马就是比
曹丕,司马篡位更刷低的道德底线。
--------
道德底线这玩意,一开始刷低,
就很难又搬回去了。
其实孔子在哭“礼崩乐坏”,要是他
活着,不知道以后2000年该怎么骂好。
秦一下子道德底线就快全没了。
幸好汉初靠高祖惠帝文帝等重建道德底线。
但是汉武开始刻薄寡恩,杀李陵全家,
虐害史官,甚至逼死皇后,自己子孙,
和逼死自己幼子继承人的生母。这种
违反人伦的坏事被汉武一人做了一辈子,
还自以为是。
http://ww...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8403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曹丕司马炎篡位称帝的后患
道德底线这玩意,一开始刷低,
就很难又搬回去了。
其实孔子在哭“礼崩乐坏”,要是他
活着,不知道以后2000年该怎么骂好。
秦一下子道德底线就快全没了。
幸好汉初靠高祖惠帝文帝等重建道德底线。
但是汉武开始刻薄寡恩,杀李陵全家,
虐害史官,甚至逼死皇后,自己子孙。
道德底线被刷新了。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1976697.html
以后就是一路向低。 但是所有长久的汉人朝代
必然把道德底线能够在从低的BASE,往高处提升。
除了元明清,中国没有道德底线的朝代都不能
长久。因为上猜忌,下谋逆。 没有道德底线,
都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就必然昙花一现。
o**********e
发帖数: 18403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曹丕司马炎篡位称帝的后患

是的。 西晋统一宝座刚刚坐稳,没爽几天,
就八王之乱。引进的匈奴胡人雇佣军
借机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西罗马帝国的蛮族奴隶雇佣军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2178631.html
然后西晋皇族士族移民东吴,跟东吴士族
妥协融合,好不容易建立东晋。可惜篡已经
”俗“成。 刘宋以后,道德底线更是一破再破,
不好收拾了。
魏晋 VS 东吴: 大陆 VS 台湾关系的启示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2171297.html
宋朝的货币战争不可效仿:赌徒的末日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2162391.html
从白起说起:美国排华屠杀怪谁?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2114675.html
标 题: Re: 为什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皇权逐渐集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4 13:07:37 2015, 美东)
历代SURVEY
老子的理想国...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老唐:秦制,法家和军国主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8 21:22:07 2016, 美东)
http://hx.cnd.org/?p=129916
说起秦制,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郡县制。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丞相王绾曾建议“请立诸
子” 和“置王”以应对国土疆域的急速扩大的管理问题。始皇让群臣讨论,廷尉李斯
就指出,封建制以亲情或熟人关系为基础,以伦理关系为纽带的尊卑关系并不能维持长
期稳定:“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眦,诸侯更相诛伐,周
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
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一般的说法是,这次秦始皇听了李
斯的建议,不封建而设郡县,从此中国就成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一种延续
中国两千年的政治形态,而与世界其他地区发展殊异。这是所谓“百代皆行秦政制”的
说法。
其实,中国的历史并没有那么断崖式的变革。封建也并没有自秦朝以后...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17713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微管仲,吾披发左衽已!
割不方,不得其酱,孔老二都不吃。
所以那些吃肉丝、肉片、辣椒酱、甜面酱的夷狄蛮子都不配君臣父子。
礼崩乐坏啊,现在。金钱鼠尾剃掉以后,穿上了日本学生服和西装。
f**o
发帖数: 12685
39
属实
乱世用重典
邓产党贪官治下,礼崩乐坏。


: 严打还是不错的

: 朱德的孙子 还有上海市领导的儿子 。。。都因为流氓罪给毙了

z**********e
发帖数: 22064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莫把秦皇当文王
http://hx.cnd.org/?p=142501
荣剑
作者按:当代大儒梁漱溟被誉为是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开拓性人物,于中共建政初期的一
次政协会议上,大庭广众之下和毛争议工农问题,说中国工人是在九天之上,农民是在
九地之下,此说被毛当庭痛斥,梁被赶下讲台。从此梁被打入政治冷宫,二十年不与人
闻。文革期间,梁被毛邀请重新出山批孔,梁说匹夫不可夺志,而他的好友冯友兰则欣
然入世写下批孔大文章,以致后来后悔不迭。文革之后,梁被平反,恢复名誉,冯晚节
不保而无颜以对梁,梁坚持名节而不辱于世。但奇怪的是,梁对毛依然是称赞有加,喻
毛为周文王,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他难道不知毛一直是自比秦皇?混淆秦皇和文王
之别,岂不是历史之大谬?本文从文革后期毛批郭沫若的一首诗谈起,看看秦皇和文王
的区别究竟何在?他们其实就是帝制和封建的区别。
1973年,批林批孔运动正如火如荼。林彪一派在“五七一工程纪要”中拿历史说事,把
毛泽东说成是秦始皇,毛泽东索性也自称是革命的秦始皇,在林彪事件后的多次讲话中
,公开为秦始皇翻案。在该年8月,毛泽东写下了他一生中最后一首诗,这就是《七律
·读〈封建论〉呈郭老》——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西文明比较:尚德VS尚力
缺什么补什么......
后世的中国虽弱,但原本却是一个强国。
孔子云:“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管仲何许人也?有人说他是法家先驱,这
虽然涉嫌替法家贴金,但也不无道理。(法家先驱不等于法家。)
由此言,我们可以窥知管仲是干什么的。
既然有管仲,国家无被发左衽之忧,而只有内乱、礼崩乐坏之忧,也就是说,缺德
之忧,孔子自然要重德了。
后世的西方虽强,但在其文明确立阶段,却是一些弱国。
古希腊城邦虽然自负,但自负不能当饭吃。因为希腊各邦并无共主(周天子),所
以除非极度危急,否则难免勾结夷狄(波斯)以为内斗的后援。而波斯之强大,远非中
国周边的夷狄可比,也足以衬托出古希腊各邦的岌岌可危。真正解决波斯问题的是马其
顿:古希腊人眼中的夷狄,完全凭武力征服天下。
至于古罗马,也是由城邦起家,至第二布匿战争胜利,才奠定霸权,此时已经是公
元前202年,而且这才仅仅是奠定霸权,巩固控制广阔的领土还要更晚一些。
时间参照: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
上面说的是西方文明的古希腊-古罗马源头。
至于西方文明的另一个源头:犹太-基督教,就更是积弱的血泪史。犹太人的历史
一贯坎坷,基督教世界...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后世推崇儒家,前提是儒家有利于巩固君主的统治。然而,百家都赞同君主制,没
有例外。
然而,我们也不能说,随便哪家思想都是一样的,统治者只是偶然选中了儒家。
下面点评一下:
一、道家,老子
老子其人身份存疑,其思想理论的出处自然也存疑,但这无所谓。后世接受的是思
想理论,而不是具体的人。
老子有三重身份:1、博学者,2、权术大师,3、玄学家。其对后世的影响,主
要是玄学家这一身份。
老子作为博学者,如果记载属实的话,对社会自有其贡献(甚至指导过孔子),但
对后世没什么影响力。因为老子只不过自己是博学者,而没有刻意去向世人推销好学(
后者是孔子干的事)。
老子也是权术大师,不过他的权术主要是消极的,即“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
为”之类。他的这些思想被包括法家人士在内的各种后人借鉴,但是这些借鉴者经常不
尊重老子的优先权。原因也简单:权术既有消极的又有积极的,只有兼收并用才最有效
。权术就是为了有效而存在的,如果不能达到最有效,就丧失了学习权术的意义。因此
,真正的弄权者显然不能主要师从于老子。
老子是玄学家。其相关经典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但是,玄学很难经世致用,所
以,老子虽然一直被后...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11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祖坟被毁的首富,文革琐事
劫持国民政府运输黄金的飞机去巴西当首富。。。
假设是真的,两岸都有灭他一门的理由
仅仅是扒祖坟这算是很仁慈了好吧
还能回乡投资,也是赶上了地方政府礼崩乐坏的时代
m**d
发帖数: 21441
44
大骂礼崩乐坏的
心里暗暗留着口水
o***a
发帖数: 724
45
简介:近日,一段 “师生激吻”的视频在网上流传。事情发生在广东汕尾一所中学,
视频中一名初三女生与一名男性老师在办公室面对面坐着,不时聊着天,随后两人相拥
激吻,持续半个小时,因为过于投入,两人忘了办公室窗户没关,这一幕被路过的学生
拍下。据一名学生透露,该名女学生是一名数学课代表,人很漂亮,成绩很好,而那名
老师则是她的数学老师。
m*****n
发帖数: 5245
46

没图、没视频,没有真相
a****h
发帖数: 608
o***a
发帖数: 724
L*****2
发帖数: 798
o*******r
发帖数: 1004
50
太正常了吧,我上初中那会儿都超级开放的,呵呵。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