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发帖数: 177 | 1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十一节课
前面说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都要断除执著,阿罗汉也必须如此,若没有断除执著,
则不能称之为阿罗汉。此问题还没有分析完,今天继续讲下去。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须菩提说:“世尊,您说我获得了无诤三昧,在人中最为第一,是离欲第一的阿罗汉。”
〖无诤三昧〗:藏文中是“无恼禅”,玄奘和义净法师译为“无诤住”。《华严经》云
:“有诤说生死,无诤即涅槃。”《俱舍论释》中说,在家人由于贪图乐受,为了财产
、田地、牲畜、女人而争论不休;出家人由于对自他宗派有好坏的想法,进而展开辩论
破立。不管是世间人、修行人,如果没有远离争论,不要说获得无上涅槃,就算处理人
际关系也非常头痛——今天两个人相处融洽,明天就可能势同水火。因此,《涅槃经》
云:“一念不生,万法无诤。”只有息灭执著分别念,才能断除一切争论,证得须菩提
的境界。
〖人中最为第一〗:佛陀的十大弟子虽然都是阿罗汉,但证悟的境界各有所长。如迦叶
是头陀第一、舍利子是智慧第一、目犍连是神通第一、富楼那是说法第一、阿难是多闻
第一、须菩提是解空第一(或者说离欲第一)。这些都可称为“人...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2 ZT
浅谈喇嘛教双身修法之歷史回溯及其法义之过失
鉴於当前很多人否认喇嘛教存在双身修法,乃至在无法否认双修后,為其在法义上百
般粉饰,故而末学撰写此文,力图从歷史事实的角度来证明双修真实存在,以及浅探其
源头。并就其行為在法义上產生的种种过失,而进行一番法义辩证。
让我们先回到西元14,15世纪,当时的喇嘛教萨迦派和噶举派為争夺权力,战火不息
,喇嘛们无心修持,不少喇嘛藉口要修习密法,向民间索要妇女,供其姦淫,美其名曰
:无上瑜伽。当时混乱的局面,致使很多妇女都不敢独自去喇嘛庙进香礼佛,唯恐遭眾
喇嘛集体姦淫。这些喇嘛无恶不作,直至西元16世纪,还有喇嘛藉口《伏藏密法》使百
姓供酒,名為供甘露,供妇女,名為供明母,一般的人民沦為奴隶不如的生活,而僧侣
阶层却由於权力的威势而堕落腐化,喇嘛以饮酒、食肉、行淫作為成佛的无上法门,故
而将蓄妻生子以為常径。
元朝最后一个皇帝顺帝昏庸无能、惑于秘术,有奸臣介绍喇嘛于帝前行运气之术,名
“演揲儿”(意為大欢喜或大喜乐,即是男女双修的无上瑜伽法),自此,顺帝沉於其
间,其诸弟及宠臣,也在帝前,男女裸处,并将该处称呼為“吐即兀该”(意為事事无
碍),...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3 索达吉堪布
问(17):我长期从事佛教教育和通俗弘法,对佛教教育非常关心。据我所知,藏传佛
教有一套非常完整的教育制度,为藏传佛教造就了许多出类拔萃的僧才。堪布长期主持
五明佛学院的教学,对佛教教育一定很有经验。我想了解一下,藏传佛教的教育制度?
答:一个普通人要想在当今社会维持住基本的生活水准,并进而在社会上取得一席之地
,实在不是一件简单而容易的事。为此,他必须整日泡在红尘浊浪中奋力搏击,为自己
、为家人、为生计、为饭碗、为子女等一大堆不得不为之事而焦虑、操劳、奔波。作为
佛教徒,我们对此表示深深的理解和同情。而对出家人来说,他的修行条件、环境、氛
围则要单纯得多,他唯一应该操心的只应是自己的修学进展与佛法大义。如果一个披上
袈裟的出家人也耐不住寂寞、抵挡不了外面世界的诱惑,在俗人们一片叫苦连天的喊累
声中还要“铤而走险”,非要涉足世俗之海去扑腾一番,并最终与在家人一样深陷烦恼
的泥潭中而欲出不得,那只能令人深感遗憾。
故而才会发自内心地对济群法师的弘法利生之举深表钦佩。他的种种行为,如像法师本
人表述的那样,长期从事佛教教育和通俗弘法等,一方面在广大民众心中播植下了非常
珍贵的佛...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 你不读经论开口就错。
解脱是对四圣谛,缘起的现观。
八正道的正见,是对四圣谛,缘起观念的理解,到正定中对缘起现观,得解脱。
三法印不是现观的对象。至少在阿含经中不是。 |
|
S**U 发帖数: 7025 | 5 我发了个帖关于什么现观才能解脱。佛陀在鹿野苑第一次说法就说的很明白,现观必然肯定四圣谛,成佛也是见四圣谛。
阿含经主张,无明是对四圣谛没有现观。主张如来藏见的,要说明∶见佛性如何肯定四圣谛,断除对四圣谛的无明。没有能所,就能肯定四圣谛是真理吗? |
|
S**U 发帖数: 7025 | 6 证须陀洹初果的人,成就四不坏信,则也就是现观四圣谛后,对佛、法、僧、戒有不可动摇的信心。对佛陀教导现观四圣谛,对四圣谛本身,对成就现观四圣谛的圣弟子,对圣弟子所受持的戒自护护他,都能从自己经验完全肯定。 |
|
a***n 发帖数: 1993 | 7 禅宗属于大乘,大乘没有以现观四谛为究竟的。大乘经典里佛也不是教所有弟子现观四
谛。当然要用四谛的名号去套,大乘也现观四谛。胜鬘经不就讲无作四谛么,就是要在
承认四谛的前提下和小乘的终极境界相区别。 |
|
f*******8 发帖数: 3612 | 8
再重复解释一下吧,本经典关于正见就是三个部分
一个是进行实修前的智慧(属于闻思)==现观前方便慧
二是实际进行如实观时的智慧==正现观慧
三是观后,对现象还要能理解的智慧==现观后所得慧。
关于正见,没有必要也没可能再有别的解释。 |
|
S**U 发帖数: 7025 | 9 在现代社会里,我们要学习了解什么是真正的
佛法。在开放的环境中,并不是意谓著要舍弃佛
教的旧传统,而是要去思考如何运用传统的方
法,朝向崭新的历程并与现代生活结合。
很高兴能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研讨《转法轮
经》,我主要依南传佛教的理论来解释,因为
大家是在北传大乘佛教的系统里修学,所以我会
以个人对北传经论的了解,作一些比较性的介
绍。我们不是做学术性的探讨、研究,是希望对
大家的学习有帮助。因为要吸取传统的经验,我
们就从远一点谈起。佛涅盘后,弟子们在佛法流
传的过程中,因为经、律的偏重及其它一些因
素,从一味的佛教分裂为二部,后来又一再分裂
为十八部或二十部派,传至中国则演变为八宗
或十宗。部派中以一切有部(SabbattivAda)4
的影响最大。在萨迦(Sakya)时代,有部被称
为「国王的哲学」,因为当时的国王是以有部的
教义来弘扬佛法。有部的发展是以当时的印度西
北部──楗陀罗、迦湿弥罗(KarsmIra)为基
础,经由中亚,传至中国。而另一方面公元前一
世纪后大乘佛教渐渐兴起,向四方传播,也传来
中国。
当大、小乘佛教相继传至中国,随著时代演
变,小乘佛教教义在当时的背景...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0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8.htm
杂阿含298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我今当说缘起法,法说、义说,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缘起法法说?
......
缘名色六入处者,云何为六入处?谓六内入处∶眼入处、耳入处、鼻入处、舌
入处、身入处、意入处。
缘六入处触者,云何为触?谓六触身∶眼触身、耳触身、鼻触身、舌触身、身触身
、意触身。
缘触受者,云何为受?谓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缘受爱者,彼云何为爱?谓三爱∶欲爱、色爱、无色爱。
缘爱取者,云何为取?四取∶欲取、见取、戒取、我取。
相应部12相应2经/分别经
世尊这么说∶
「而,比丘们!什么是缘起呢?
......
而,比丘们!什么是取?有这四种取∶欲取、见取、戒禁取、[真]我论取,比丘们
!这被称为取。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6/yinshun36-03.html
依彼而转者,谓于诸谛未得现观,为得现观,依彼胜解俱行极善串习正见而转。由彼遍知者,谓依随顺现观正见,于三事我执萨迦耶见,及彼随眠,断、常两见所...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1 这段文章很能表示如来藏的特色。本来面目、本心,就是如来藏出缠,心超越二元对立
,体验到绝对的「心」。说是「一种全空的状态」,毕竟还是能体验到「一种全空的状
态」,只是这种体验超越能所对立,勉强说是绝对的「心」。
这是一个相当高的修行境界。
至于这合不合四圣谛现观呢?四圣谛现观,结果是要知苦、断集、证灭、修道,能肯定
∶唯有修八正道,才能断苦因。这一段从头到尾,有可能得出这个结论嘛?应该是没有
。这不是四圣谛的现观,原始佛法不认为能达到究竟解脱。
。」 |
|
p******1 发帖数: 177 | 12 藏传佛教的教育制度
问(17):我长期从事佛教教育和通俗弘法,对佛教教育非常关心。据我所知,藏传佛
教有一套非常完整的教育制度,为藏传佛教造就了许多出类拔萃的僧才。堪布长期主持
五明佛学院的教学,对佛教教育一定很有经验。我想了解一下,藏传佛教的教育制度?
答:一个普通人要想在当今社会维持住基本的生活水准,并进而在社会上取得一席之地
,实在不是一件简单而容易的事。为此,他必须整日泡在红尘浊浪中奋力搏击,为自己
、为家人、为生计、为饭碗、为子女等一大堆不得不为之事而焦虑、操劳、奔波。作为
佛教徒,我们对此表示深深的理解和同情。而对出家人来说,他的修行条件、环境、氛
围则要单纯得多,他唯一应该操心的只应是自己的修学进展与佛法大义。如果一个披上
袈裟的出家人也耐不住寂寞、抵挡不了外面世界的诱惑,在俗人们一片叫苦连天的喊累
声中还要“铤而走险”,非要涉足世俗之海去扑腾一番,并最终与在家人一样深陷烦恼
的泥潭中而欲出不得,那只能令人深感遗憾。
故而才会发自内心地对济群法师的弘法利生之举深表钦佩。他的种种行为,如像法师本
人表述的那...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13
发信人: GWZW (GWZW),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调心的过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ug 24 12:03:58 2013, 美东)
我了解很多人如上认为,把涅盘看得太太困难,太过于遥不可及。
但要断疑,凈信不疑,没有现观,说不过去。
主要是现观四圣谛,也没那么难。
我认为是基础的、必要的工夫。
我还是认为要现观四圣谛(苦、苦集(缘起)、苦灭(涅盘)、道)。
其实,观察缘起后,修习八正道,出离、正思惟,暂时体会苦灭,应该没那么难。
南传有人也如我这么认为。初果,会体会涅盘,以涅盘为所缘。
没关系,听听就好。
只要修行方法正确,走到就知道会不会体会涅盘了。
法友可能误会我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
空三昧的清凈,不坚持是 “初果体会涅盘”,因为也可能是三果的情况.
可对于, 初果会体会到涅盘,这一点,还是有一点点坚持的。 |
|
S**U 发帖数: 7025 | 14 南传清净道论主张,初果是「智见清净」,以涅盘为所缘。
佛初转法轮,得初果的挢陈如,当时说「所有集法,皆是灭法」,可以解释成证悟涅盘。
初果对四圣谛的现观,可以包括证悟涅盘。
以初果现观四圣谛,断除对四圣谛的「疑」惑。
以初果现观四圣谛,断除对非八正道能解脱的「戒禁取」。 |
|
S**U 发帖数: 7025 | 15 都要现观四圣谛.
不同的现观之前是信强慧弱,或是信弱慧强。
现观之时,信慧等五力需要平衡。
如尊者阿难证阿罗汉的故事。 |
|
x*********o 发帖数: 208 | 16 索达吉堪布
问(17):我长期从事佛教教育和通俗弘法,对佛教教育非常关心。据我所知,藏传佛
教有一套非常完整的教育制度,为藏传佛教造就了许多出类拔萃的僧才。堪布长期主持
五明佛学院的教学,对佛教教育一定很有经验。我想了解一下,藏传佛教的教育制度?
答:一个普通人要想在当今社会维持住基本的生活水准,并进而在社会上取得一席之地
,实在不是一件简单而容易的事。为此,他必须整日泡在红尘浊浪中奋力搏击,为自己
、为家人、为生计、为饭碗、为子女等一大堆不得不为之事而焦虑、操劳、奔波。作为
佛教徒,我们对此表示深深的理解和同情。而对出家人来说,他的修行条件、环境、氛
围则要单纯得多,他唯一应该操心的只应是自己的修学进展与佛法大义。如果一个披上
袈裟的出家人也耐不住寂寞、抵挡不了外面世界的诱惑,在俗人们一片叫苦连天的喊累
声中还要“铤而走险”,非要涉足世俗之海去扑腾一番,并最终与在家人一样深陷烦恼
的泥潭中而欲出不得,那只能令人深感遗憾。
故而才会发自内心地对济群法师的弘法利生之举深表钦佩。他的种种行为,如像法师本
人表述的那样,长期从事佛教教育和通俗弘法等,一方面在广大民众心中播植下了非常
珍贵的佛...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7 诸佛说法都有“四悉檀”,就是从四个方向演述种种法,遍施给一切众生,让众生
能成就佛道。因为众生根器千差万别,因此诸佛施教法无定法,依四悉檀,随众生心根
器而为众生说法。四悉檀就是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
世界悉檀是宣说娑婆世界三界六道,乃至十方三世诸佛世界的世界相,含括了三世
流转的时间迁移,以及四至周边的空间范围,这无量无边的世界正是众生流转生死的世
界,也是众生成就道业的世间。第二是为人悉檀,也称为各各为人悉檀,就是应众生各
别的根基与能力,而述说各种能出离世间得解脱的法门,让众生据以修学而生起善根,
因此又称为生善悉檀。第三是对治悉檀,就是针对各各众生不同的贪瞋痴等烦恼,因病
而给予法药,这是为了教导众生灭除烦恼垢染、消除恶业;因为能断除众生的种种恶行
与恶业,所以又称为断恶悉檀。第四法是第一义悉檀,是破除一切的论议言说,直接以
第一义来诠解阐明诸法实相之理,让众生真正契入实相,因此又称为入理悉檀。
世尊说法时常因说法时机不同,闻法弟子因缘差异,应机逗教,为了能度人解脱而
有这四悉檀的随宜说法,以利益弟子。或者为说世界悉檀,或者为说为人悉檀,或者说
对治...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8 修行是在修什么?主要修心。对了!那么人到底有几颗心?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
题!有的人会说:“我只知道我有一颗心。”对一般人来说,他当然只知道有一颗意识
心,其他眼耳鼻舌身这五个识,他不知道“识”就是心。眼睛所能了别的,不是鼻子所
能知道的;鼻子所能闻到的味道,耳朵当然无法辨别,五个识都有祂的界限和功能差别
所以称为识,而识就是心。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识不难了知,大家都能够清楚地知道;
但会讲到第七识、第八识的,唯有佛教。为什么其他宗教都说六识论,唯有佛教跟人家
不同而说八识?因为这是 佛来人间告诉我们的,佛才知道一切众生都有八个识,不是
六个识而已;所以,六识论不是佛教,八识论才是佛教,这是千古定义,不可怀疑。怀
疑佛教的八识论,您就找不到佛教在哪里了。
为什么六识论的人不相信八识论?因为他不知道第七识在哪里?八识之中,第八识
最不可思议,甚深极甚深,第七识就极难了知了,何况是第八识;难了知的原因,是因
为离您太近了。有人不信邪,以为离太近才看得更清楚啊!怎么会不知道呢?那我就告
诉您吧!您看过自己的眼睫毛吗?有人说: “笑话!拿镜子来不就看到了吗?”是啊!
是看到了,但那是镜子...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37 | 19 八、耶稣基督的死
基督信仰的最核心就是在谈论著「耶稣的死亡」。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2:1-2说:「弟兄们,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去,并没有用高言大智
对你们宣传神的奥秘。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
他钉十字架。」
基督信仰主要就是在述说:为什么耶稣基督这个人祂在十字架上的死亡会与我们所有人
的死亡有关系? 而这个信仰的中心信念简单的说,就是:因为耶稣已经在十字架上替我
们的罪付出死亡的代价,所以凡信靠祂的人都可以罪得赦免、出死入生,获得上帝在基
督里所赐的永恒生命。接下来的内容就是要解释这个死亡的真理。
1. 基督代替人的罪付出死亡的代价
人因为违背上帝,成为一位必死的罪人。虽然有许多人根本不在乎他们会死,他们也不
想去寻找能够解决死亡问题的答案;但是这位上帝既然爱我们,所以祂愿意主动来解决
我们会死的这个问题。
既然死亡的问题来自于人的罪,是我们的罪使我们与上帝隔绝了,是我们的罪让阴间及
死亡权势可以控制我们,使我们而成为了一位必死的人;因此要解决死亡的问题,就必
须要先解决罪的问题。当我们没有罪的时候,就能与上帝和好,就不必受到
8203...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20 摘自:阿姜念《身念住念观法》
观的染(毗婆奢那染),如前所述,共有十种观的染:
1) 光明。修行者见到亮光,这时侯他可能会误认为他已经证得涅槃,因此满足于这种境
界而起贪爱,但这是邪见,是他的「自我」认为他已经证得涅槃了。
2) 智。某些修行者精通教理,会一直思惟佛法,而这种现象会使他偏离当下。
3) 喜。因为修行者偏定而感觉喜,而这是染(烦恼)。修毗婆奢那时是不会有喜的感受
,因为体会到三法印不会导致喜的感觉。
4) 轻安。有时一种非常平静的状态会生起:这也是偏定的现象,三法印是不可能以轻安
而体证的,这种情况下智慧也不会增长。
5) 乐。乐的感觉也是偏定。乐一生起,就无法见到苦了。
6) 胜解。这会造成修行者误以为他已见到涅槃了,而甚至他老师告诉他事实并非如此的
时候,他也不相信他的老师的话。这是由于信太强而慧太弱(通常慧和信要保持平衡)
。
7) 策励。太过坚忍或精进会令行者感到疲惫,而使他的心变得不太清楚,妄想就会生起
。通常进和定要保持平衡,太过精进会导致妄想,太过偏定会造成修行者停止修行。
8) 现起。念住太强会导致偏定而使修行者会看到幻像(眼前现起各种图样),然后他会
迷 |
|
S**U 发帖数: 7025 | 21 依南传,概念法是世俗谛的范围,不是内观的对象。
内观的对象-究竟法,是真实经验,i.e. 名、色,名色的缘起,名色的生灭。
美丑等等是概念法。因真实经验而引起概念,如见到可意的色法(眼触色生眼识的真实经验)生起「美女」的概念,也是要了解的,否则还是会被概念迷惑,因概念而有不如理作意。
生灭是不是究竟法,论师意见不同。
有部把生、灭列为究竟法。
依唯识的摄大乘论,某些概念法也包括在缘起(依他起性)中。
这是对什么算现观的不同理解(不能当下直接经验,要推理才知道的就不是现观),形成的不同论述。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15/yinshun15-09.html
此中何者依他起相?谓阿赖耶识为种子,虚妄分别所摄诸识。此复云何?谓身,身者,受者识,彼所受识,彼能受识,世识,数识,处识,言说识,自他差别识,善趣恶趣死生识。此中若身,身者,受者识,彼所受识,彼能受识,世识,数识,处识,言说识,此由名言熏习种子。若自他差别识,此由我见熏习种子。若善趣恶趣死生识,此由有支熏习种子。由此诸识,一切界趣杂染所摄依他起相虚妄分别皆得显现。如此诸识,皆是虚妄...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2 修行必须吃饭,不过这不见得是唯物主义。
《增一阿含经》AN 10.27 大问
诸比丘!比丘于一法而正厌患,正离贪,正解脱,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现法而尽
苦际。何等为一法耶?
即∶一切众生,依食而住。
诸比丘!比丘于此一法而正厌患,正离贪,正解脱,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现法而
尽苦际。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an/an10/an10.027x.nypo.html
Monks, when a monk becomes entirely dispassionate towards one thing, when
his lust for it entirely fades away, when he is entirely liberated from it,
when he sees the complete ending of it, then he is one who, after fully
comprehending the Goal, makes an end of suffering here and now. |
|
a**u 发帖数: 8107 | 23 ☆─────────────────────────────────────☆
TheMatrix (TheMatrix) 于 (Wed Apr 22 15:17:32 2009) 提到:
通过WaiChi和runsun对六识以及七识八识的讨论,
结合我自己用西方科学的方法来观察认识的过程,
(我认为)我看到了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本质区别:
小乘是科学,大乘是宗教。
我论述如下:
人类认识世界是通过感觉器官。
我们用“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来统指所有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刺激后要送入大脑,
由大脑处理产生概念。
用佛教的语言,这相当于六识:
眼耳鼻舌身,这是前五识。大脑(的状态)就是第六识。
这接近于小乘佛法:小乘佛法没有七识和八识,就六识。
从科学来看,大脑只能认识物体,而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
所以小乘的缘起法就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而只能是“此有则彼有”。
什么叫主动的创造物体?我举一个例子:
现在假设地上没有一支铅笔。能不能“生”出一支铅笔来呢?
小乘佛法说“能”,但怎么个“生”法呢?是这样的:
桌子上有一支铅笔,我用手一推,就掉到地上了,
现在地上就有了一支铅笔...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4 原始佛法要看到色法生灭,名法生灭,色法名法之间的关系(缘起),也就是现观苦谛,集谛。
他这个修法没有这个,怎么可能现观四谛而对四谛无疑?
观不同,自然能肯定的不同。他观佛性,修成肯定的就是佛性,不会是四谛。他认为佛性是灭谛,常住不变者无生无灭,是基于经验的见解。 |
|
S**U 发帖数: 7025 | 25 现存的佛教有三个主要的传统∶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以东南亚为腹地发展的南传佛教,三藏是以巴利文记载,教理强调四圣谛与缘起,修行包括四念处、内观禅法等;汉传佛教则包括禅宗、净土宗、唯识宗、天台宗、华严宗等,三藏是以汉文记载,教理强调般若与佛性;在西藏、蒙古等地流行的的藏传佛教,三藏是以藏文记载。上述这些传统目前都在西方国家蓬勃发展。虽然,这些教派各自有不同的经典和修行方法(例如参公案),导师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与佛陀的核心教导有关。
原始佛教时期
释尊在菩提树下悟入四圣谛的那一刻,就是世间佛法的起源。当时释尊的年龄为三十五岁(大约是西元前528年),他体悟到世间的一切都是不圆满、不安稳的,所有众生因为不如实知见四圣谛,导致必须在永无止尽的六道轮回里,承受不必要的痛苦。虽然佛法甚深微妙,但是还是有善根成熟的众生能够了解,所以释尊决定向受苦的众生,宣说灭苦的解脱之道,也就是八正道。佛陀第一次说法,就是在波罗奈国鹿野苑中对五比丘讲《转法轮经》,开示四圣谛。
释尊在印度中部的恒河平原来回行脚、布道四十五年,传递他深广、超凡的觉悟。有时他直截了当地开示,有时则详尽阐述,教导如何...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144 | 26 我本人还推荐越尘居士的莲舟集。。对初学的朋友树立很多正确的方向很有好处。。内
容很多, 下面是一部分初级的内容目录。。
2、观念与融通
学佛入手在哪里?
从自己现有的因缘条件上做起
理想与信仰
一定要抛弃自己是一个失败者的自我意象
善知识的“显现”
假装的平等也好,慢慢就弄假成真了
关于福慧双修
苦难可以使软弱者沉沦,苦难同样可使强者更加智慧
新习惯代替旧习惯,只有不懈地坚持才能成功
理想主义与浪漫情怀
人各有志,求同存异
磕头和烧香是人们表达对佛尊敬的传统方法
礼佛随笔二则
达则兼济天下之说的眼光尺度
我们应该感谢众生,是众生给了我们积福的机会
3、归依与学佛
致文森善知识:关于皈依三宝。
归依佛门不等于出家
礼敬是皈依的基本含义之一
关于鸡鸣寺的点滴回忆
寻师且等慢慢自己稳定下来再说
在美国中部想三皈依,当去何处?
在新的环境如何学佛
佛法的大门是向任何人敞开的
大学生如何学佛?
学佛从何处入手?
分清个体的行为与团体意志
4、迷信与正信
云何使现世众生生起正信?
善恶的标准:利人还是害人
要改运不如积德
这个地方有什么可糊涂的?
附佛外道的命运如何?
西瓜靠大边的自信
点评某民间...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7 杂阿含302经
佛说此经已,阿支罗迦叶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时,阿支罗迦叶,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诸狐疑,不由他知,不因他度,于
正法律心得无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02.htm
这是阿含经证初果的定型句。
得法眼净,见法、得法、知法、入法,这个「法」,指「四圣谛」或「涅盘(解脱果)
」。得法眼净,是不被我见染污,没有错乱的直接体验(现观,汉译<杂阿含经>是翻
成「无间等」)四圣谛。
对于为什么这么快就能证初果,我也不明白。有人说是这些能亲闻佛陀说法的人善根深
厚,多有禅定,所以一修观就能见法。我想至少佛陀说的修观方法应该不复杂(清净道
论的十六观智就不是一座能说完的,不要说修了),所以能现学现用。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有些经文简略了,其实不是当场见法。如初转法轮的五比丘,是在
七天内全部证果。 |
|
发帖数: 1 | 28 修行是在修什么?主要修心。对了!那么人到底有几颗心?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有的人会说:“我只知道我有一颗心。”对一般人来说,他当然只知道有一颗意识心
,其他眼耳鼻舌身这五个识,他不知道“识”就是心。眼睛所能了别的,不是鼻子所能
知道的;鼻子所能闻到的味道,耳朵当然无法辨别,五个识都有祂的界限和功能差别所
以称为识,而识就是心。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识不难了知,大家都能够清楚地知道;但
会讲到第七识、第八识的,唯有佛教。为什么其他宗教都说六识论,唯有佛教跟人家不
同而说八识?因为这是 佛来人间告诉我们的,佛才知道一切众生都有八个识,不是六
个识而已;所以,六识论不是佛教,八识论才是佛教,这是千古定义,不可怀疑。怀疑
佛教的八识论,您就找不到佛教在哪里了。
为什么六识论的人不相信八识论?因为他不知道第七识在哪里?八识之中,第八识
最不可思议,甚深极甚深,第七识就极难了知了,何况是第八识;难了知的原因,是因
为离您太近了。有人不信邪,以为离太近才看得更清楚啊!怎么会不知道呢?那我就告
诉您吧!您看过自己的眼睫毛吗?有人说: “笑话!拿镜子来不就看到了吗?”是啊!
是看到了,但那是镜子里...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9 我家小孩最爱吃的中国点心是小笼,去任何饭店只要有小笼必点。杭州知味观以小笼及
各种小吃出名,于是义不容辞地顶着40度的高温前往一吃,却失望地找不到儿时的美味
了。
那天去的是湖滨的知味观总馆。西湖还是原来的西湖。
湖滨路已改造成步行街了,绿荫密匝,路面打扫得干干净净,沿湖漫步十分方便。
走到东坡路,找了一阵才找到知味观:
右边的沿街门面被KFC挤占,左边的外卖门面罩了个遮光帘;只在楼房缝里露出知味观
的醒目招牌。从缝里走进去,才找到堂吃的饭店入口。
进大厅迎面是个小巧雅致的灯模和水汪汪的投影,蛮有味道:
以前知味观卖统一的食券,拿着食券去各个窗口挑小吃;吃不完的食券最后退钱。现在
必须看牌子现点、付现金。
付账台左边还有以下价目表两块:
许多人头挤在柜台前犹豫,品种又多,又不知道吃多少才饱……
我们为小笼而来,一口气点了三种小笼。打开第一笼菌菇小笼:
卖相真不咋样……面皮看着粗厚,高高低低,还带水泡;折裥不均,做得马虎。一提
二蘸(醋)三咬四吸——半点汤汁都没吸出来……后来发现只有菌菇小笼没汤汁,
其他都有;不过汁水也不多。吃口有点干乎乎,没品出菌菇的鲜味。
再来客鲜肉小笼:
和虾肉小...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30 各位教授、各位老师:
晚上好!很高兴能在北京清华科技园,与在座的各位共同交流。今天的内容虽然不难,
但我从内心中祈愿:愿以此简单的语言,能给大家带来点滴的利益。
一、简单的际遇可以改变一生
在我们人生中,有时候简单的际遇,就可以改变一生的命运。佛教中曾有这样一个故事
: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两大弟子舍利子、目犍连,还没有出家前,是婆罗门教的领袖
。有一次,他们坐禅修行时,旁边有位沙门在念经,其中有一偈是:“诸法因缘生,诸
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听到这样的金刚语,两位尊者身心起了极大变
化,从此他们放弃自己的宗教,趋入佛门,获得证悟,并为佛教事业做出了显著贡献。
汉地也有类似的公案:唐朝丹霞大师,没有出家之前,本是个儒生。有一年他去长安赶
考,路上遇到一位出家人。出家人问他去干什么,他说自己去考官。出家人说:“考官
不如考佛,希求荣华富贵没多大意义,理应选择佛道为妙。”这句话让他受到很大启发
,此后他选择出家之路,终成为历史上一代高僧。
美国的“汽车大王”福特,也是借由父亲的1元钱,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他以这1元钱作
为起步资金,在此基础上慢慢积累,最终缔造了闻名遐迩的汽车帝国...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31 “野人”外貌特征1.眼、鼻、嘴和人长得一样;2.浑身长着深色的毛;3.身高约160-170CM;4.脚趾分得较开;警方在田间发现的脚印 本组图片由通讯员 王启帅 摄
目击者王太召(左一)、高观镇镇长(左二)、城口县电视台记者(右一)在事发后的现场。
天刚蒙蒙亮,城口县高观镇渭溪村二组村民王太召就早早地来到自家玉米地施肥。“哗哗哗……”不远处的树林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这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到底是什么?王太召抬起头循声望去,一个全身长满红黄色长毛的“人”朝他缓慢走了过来……
昨日,城口县发现“野人”的帖子在重庆某论坛上闹得沸沸扬扬。城口县紧邻巫溪县,巫溪县又与湖北省神农架相连,森林茂密,城口县发现的“野人”是否和神农架有着某种关联?
全身长着红黄色毛
城口县高观镇渭溪村二组村民王太召,42岁,身体健硕的他自称是唯一的目击者,看见“野人”10分钟左右。
“当时我遭吓惨了!”王太召说,6月2日早上天刚蒙蒙亮,他照例早起去给玉米地施肥。当来到田地时,前方山坡的丛林里发出“哗哗”的声音。以为是有狗在树林里闹腾,王太召没太注意。刚开始施肥时,那个“哗哗”声越来越近……王太召抬起头向山林望去。... 阅读全帖 |
|
d*****0 发帖数: 68029 |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mrvl (let freedom ring, let freedom win), 信区: Joke
标 题: Re: 观海同志现真身 国会山下颂主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01:42:47 2014, 美东)
发信人: Karcas2 (Wedge & Spinner!),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观海同志现真身 国会山下颂主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00:33:35 2014, 美东)
全相朝鲜半岛评话
第十五回:匹夫报国恩鲁尼战死 朱门失晚节女王请降
却说当年八月间,朝鲜人民军地中海舰队明攻马赛,暗渡直布罗陀海峡,一夜屯兵爱尔
兰海,千百门火炮直指利物浦。那厢正日英雄团逞威诺尔,号为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于敦刻尔克大破英国远征军,英军覆亡,十不存一,生者无不悚然,皆曰:撼山易,憾
思密达难!于是英吉利海峡已失。又不数日,人民军北海舰队奇袭爱丁堡,郡守不战而
降,遂对不列颠岛成三面合围。是日斥候来报,言人民军已于伦敦城东十里安营下寨,
朝野震惊...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33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云何正见。世尊告曰。
所谓
1)现观前方便慧。
2)正现观慧。及与
3)现观后所得慧。超越所知方便圣教诸邪解行。复言世尊。
云何正思。世尊告曰。
谓于三宝已得证净。为所依止。于彼功德随念思惟。超越归依外道师
等。复言世尊。
云何正语。世尊告曰。
谓圣所爱无漏戒摄。无漏作意同时而转。于四语业能正远离。超越一
切诸险恶.趣复言世尊。
云何正业。世尊告曰。
谓圣所爱无漏戒摄。无漏作意同时而转。于三身业能正远离。超越一
切诸险恶趣。复言世尊。
云何正命。世尊告曰。谓圣所爱无漏戒摄。无漏作意同时而转。于邪
命趣身语二业能正远离。超越一切诸险恶趣。
云何正勤。世尊告曰。于上解脱欲乐为依。发勤精进远离障碍。圆满
对治。复言世尊。
云何正念。世尊告曰。勤修止观。诸瑜伽师依止三相。时时于彼三种
相中及不放逸。俱行境界心现明记。超越远离修道加行。复言世尊。
云何正定。世尊告曰。谓由如是七种定具。资助莹饰心一境性。乃至
能作如是七支胜进依止。及与引发殊胜功德。作所依止。复言世尊。 |
|
f*******8 发帖数: 3612 | 34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云何正见。世尊告曰。
所谓
1)现观前方便慧。
2)正现观慧。及与
3)现观后所得慧。超越所知方便圣教诸邪解行。复言世尊。
云何正思。世尊告曰。
谓于三宝已得证净。为所依止。于彼功德随念思惟。超越归依外道师
等。复言世尊。
云何正语。世尊告曰。
谓圣所爱无漏戒摄。无漏作意同时而转。于四语业能正远离。超越一
切诸险恶.趣复言世尊。
云何正业。世尊告曰。
谓圣所爱无漏戒摄。无漏作意同时而转。于三身业能正远离。超越一
切诸险恶趣。复言世尊。
云何正命。世尊告曰。谓圣所爱无漏戒摄。无漏作意同时而转。于邪
命趣身语二业能正远离。超越一切诸险恶趣。
云何正勤。世尊告曰。于上解脱欲乐为依。发勤精进远离障碍。圆满
对治。复言世尊。
云何正念。世尊告曰。勤修止观。诸瑜伽师依止三相。时时于彼三种
相中及不放逸。俱行境界心现明记。超越远离修道加行。复言世尊。
云何正定。世尊告曰。谓由如是七种定具。资助莹饰心一境性。乃至
能作如是七支胜进依止。及与引发殊胜功德。作所依止。复言世尊。 |
|
Y**u 发帖数: 5466 | 35 ☆─────────────────────────────────────☆
bigfool (fool) 于 (Sat Dec 10 16:24:13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系列的缘起参见“闲谈大小乘,兼论‘原始’佛法(1)”的第一段。)
3. 为什么相对佛乘,声闻缘觉二乘被称为“焦芽败种”
焦芽败种这个东西在这里也屡屡被附小乘和附南传翻出来,屡屡让这些人跳脚,
不过有的敏感的人,连声闻缘觉都能成为攻击诬蔑他们心中所谓“原始正教”的词,
对于这样的受迫害妄想,只能摇摇头。
这里先大概的讲一讲为什么有“焦芽败种”之说。
首先从佛法的传承上看,佛法并不总在世间的。
佛法是存亡续绝的过程的,类似种子一代代传递的过程。
有佛出世甚为稀有难得,有佛法驻世甚为稀有难得,这个南北传经典都讲了很多。
经过时间不长的正法时期,像法时期和末法时期,就是无尽的佛法失传的时期。
有佛法的时期就像一个短暂的春天,其间是漫长的没有佛法的严冬。
那么如何有佛法再重新出现呢?
那就要靠行菩萨道的追求佛乘的菩萨们在漫漫的长时期,包括短暂的有佛法的
时期和极其漫长的没有佛法的严冬时期,圆满完十波...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144 | 36 慈诚罗珠堪布开示
一、精通十二缘起支的重要性
十二缘起支是佛教里一个重要的思想。十二缘起主要讲了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中,欲界里的人或者其它胎生有情,经过前世来到现世再去往后世的三个过程是如何发
生的。也就是讲,我们来的时候是怎么来的,走的时候是怎么走的。
我们为什么要去了解“怎么来”“怎么走”呢?因为,十二缘起就如同不停转动着的车
轮,从不间断,我们虽然已经来了,但是将来还是会这样走的,走了以后还会重头再来
,在重新开始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所准备。十二缘起支里所讲的内容是每个
人都必须面临的,当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该如何去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
题。十二缘起在《现观庄严论》里虽然是一个难题,但那些比较复杂的部分,我们在这
里暂且不谈,目前只讲一些必须学习的关键性问题。
刚才已经提到,十二缘起我们已经经历了成千上万次。虽然经历了成千上万次,但是在
这些过程当中,由于我们没有做任何准备,所以至今它仍然没有停止。没有停止的最主
要的原因就是,以前在经历十二缘起时,我们缺少了面对它的方法,以至于直到今天,
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如果今天再不准备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轮回的循环是...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7 第二节课
索达吉堪布 传讲
按藏传佛教的讲经方式,《金刚经》分为初善题目、中善经义、后善结尾。昨天讲了初
善部分,今天接着讲中善经义。
提到“三善”,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个笑话:有位炉霍县的干部,经常喜欢看一些经论,
有一次他在开统战会议时说:“同志们,今天我们要开一个会。初善我先发言,中善我
要讲一些政治问题,后善祝大家吉祥如意……”(众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依照密宗的讲法,此处是说五种圆满:1、环境圆满: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2、时间圆
满:释迦牟尼佛成佛后的一时;3、眷属圆满: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4、法圆满:《
金刚经》所诠的甚深意义;5、本师圆满:三界导师释迦牟尼佛。
〖舍卫国〗:据《现观庄严论释》记载,舍卫国是印度六大城市之一(其余的还有广严
城、鹿野苑等),佛陀在世时由孟光王(波斯匿王)统治。
〖祇树给孤独园〗:它的来历有一段典故:给孤独长者皈依佛陀后,祈请佛陀来舍卫国
传法,并欲觅地为佛建造精舍。他发现祇陀太子的林苑清净闲旷、适合静修,所以打算
...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二节课
按藏传佛教的讲经方式,《金刚经》分为初善题目、中善经义、后善结尾。昨天讲了初
善部分,今天接着讲中善经义。
提到“三善”,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个笑话:有位炉霍县的干部,经常喜欢看一些经论,
有一次他在开统战会议时说:“同志们,今天我们要开一个会。初善我先发言,中善我
要讲一些政治问题,后善祝大家吉祥如意……”(众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依照密宗的讲法,此处是说五种圆满:1、环境圆满: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2、时间圆
满:释迦牟尼佛成佛后的一时;3、眷属圆满: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4、法圆满:《
金刚经》所诠的甚深意义;5、本师圆满:三界导师释迦牟尼佛。
〖舍卫国〗:据《现观庄严论释》记载,舍卫国是印度六大城市之一(其余的还有广严
城、鹿野苑等),佛陀在世时由孟光王(波斯匿王)统治。
〖祇树给孤独园〗:它的来历有一段典故:给孤独长者皈依佛陀后,祈请佛陀来舍卫国
传法,并欲觅地为佛建造精舍。他发现祇陀太子的林苑清净闲旷、适合静修,所以打算
购买。太子非常不舍得,为了打消他的念头,对他开玩笑道:“你若能把这里用黄金铺
...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9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九节课
昨天讲了法布施的功德,今天讲沙门四果必须要证悟空性的道理。
小乘圣果,是沙门四果或沙门八果。“沙门四果”包括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阿罗
汉果。“沙门八果”分别为:预流向和预流果,一来向和一来果,不来向和不来果,阿
罗汉向和阿罗汉果。所谓“向”,是指没有真实达到果位,但在路途之中,马上就要到
了。“果”则是已经超凡入圣,达到那种境界,获得了真正的果位。
不管得到哪一果,都必须要证悟无相、无住的空性,倘若无法断除实执,则与凡夫没有
任何差别。《般若经》云:“凡执实相者,皆无三菩提之解脱。”麦彭仁波切在《辨答
日光疏》、《与萨格西的辩论书》等中也说:“声闻缘觉必须要证悟大乘的法无我空性
,若连一分都没有证悟,别说超离三界,就算预流果也无法获得。”
下面对此一一剖析: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
、触、法,是名须陀洹。”
佛陀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预流果圣者是否认为:我已经得到了预流果?”须
菩提回答:“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预流果虽然在名言中称为入流...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0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二节课
按藏传佛教的讲经方式,《金刚经》分为初善题目、中善经义、后善结尾。昨天讲了初
善部分,今天接着讲中善经义。
提到“三善”,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个笑话:有位炉霍县的干部,经常喜欢看一些经论,
有一次他在开统战会议时说:“同志们,今天我们要开一个会。初善我先发言,中善我
要讲一些政治问题,后善祝大家吉祥如意……”(众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依照密宗的讲法,此处是说五种圆满:1、环境圆满: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2、时间圆
满:释迦牟尼佛成佛后的一时;3、眷属圆满: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4、法圆满:《
金刚经》所诠的甚深意义;5、本师圆满:三界导师释迦牟尼佛。
〖舍卫国〗:据《现观庄严论释》记载,舍卫国是印度六大城市之一(其余的还有广严
城、鹿野苑等),佛陀在世时由孟光王(波斯匿王)统治。
〖祇树给孤独园〗:它的来历有一段典故:给孤独长者皈依佛陀后,祈请佛陀来舍卫国
传法,并欲觅地为佛建造精舍。他发现祇陀太子的林苑清净闲旷、适合静修,所以打算
购买。太子非常不舍得,为了打消他的念头,对他开玩笑道:“你若能把这里用黄金铺
...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1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九节课
昨天讲了法布施的功德,今天讲沙门四果必须要证悟空性的道理。
小乘圣果,是沙门四果或沙门八果。“沙门四果”包括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阿罗
汉果。“沙门八果”分别为:预流向和预流果,一来向和一来果,不来向和不来果,阿
罗汉向和阿罗汉果。所谓“向”,是指没有真实达到果位,但在路途之中,马上就要到
了。“果”则是已经超凡入圣,达到那种境界,获得了真正的果位。
不管得到哪一果,都必须要证悟无相、无住的空性,倘若无法断除实执,则与凡夫没有
任何差别。《般若经》云:“凡执实相者,皆无三菩提之解脱。”麦彭仁波切在《辨答
日光疏》、《与萨格西的辩论书》等中也说:“声闻缘觉必须要证悟大乘的法无我空性
,若连一分都没有证悟,别说超离三界,就算预流果也无法获得。”
下面对此一一剖析: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
、触、法,是名须陀洹。”
佛陀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预流果圣者是否认为:我已经得到了预流果?”须
菩提回答:“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预流果虽然在名言中称为入流...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2 《佛祖纲目》卷三:【世尊因灵山会上五千比丘得四禅定、具五神通,未得法忍;以宿
命智通,各各自见杀父、害母及诸重罪,于自心内各各怀疑,于甚深法不能证入;于是
文殊承佛神力,遂手握利剑,持逼如来。世尊乃谓文殊曰:“住!住!不应作逆,勿得
害‘吾’。‘吾’必被害,为善被害。文殊师利!尔从本已来无有我、人,但以内心见
有我、人,内心起时,‘我’必被害,即名为害。”于是五百比丘自悟本心,如梦如幻
;于梦幻中无有我、人乃至能生、所生、父、母。于是五百比丘同赞叹曰:“文殊大智
士,深达法源底;自手握利剑,持逼如来身。如剑佛亦尔,一相无有二;无相无所生,
是中云何杀?”】真的不知道要怎么杀啦!
有一天 世尊因为灵山会上说法的时候,看见五千位比丘(编案:依据所引经文应
为五百比丘,疑为手民之误)已经证得第四禅了,而且也发起了五神通了,可是他们一
直都没有办法开悟,不晓得大乘的三三昧是什么内容;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金刚心如来
藏,所以“未得法忍”。这五??比丘因为有四禅也有五神通,所以就使用宿命智通观察
往昔多劫以前的事情,想要找出自己为何有障道因缘,导致今生已得四禅及五神通了,
竟然还无法开悟实相妙法以致...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3 毛泽东的印度观
分享到:
时间:2017-12-28 17:00
•来源: 察网
•作者: 李佑新
•浏览:228
评论: 0
字号: 大 中 小
毛泽东对印度的认识,对中印关系影响深远。青年毛泽东在关注世界形势的过程中认识
、了解印度;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充分肯定了印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帮助、两国之间
形成的深厚友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毛泽东认为印度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毛泽东的印度观,是毛泽东对印度的总体性认知,是毛泽东处理两国关系的方式表现
,是毛泽东高超的外交艺术、战略智慧的展现。从毛泽东的印度观中波取智慧,对维护
两国友好关系有重要价值。
“洞朗对峙”事件之后,中印边界问题进入更多人的视野。中国和印度应如何发展两国
关系?如何解决横亘在两国之间的边界难题?中国和印度作为亚洲大国,如何妥善地解决
好两国之间的纠纷,以更好地维护和发展人民的利益?要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有必要
了解毛泽东的印度观,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
一、对印度的初步认识
学生时代的毛泽东,广泛涉猎中西学说,积极探索宇宙的大本大源...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2449 | 44 作者:邓振军出处:论文网时间:2006-03-29
摘要:格林认为自由不是原子式个体的占有物,而是社会主体自我实现和增进社会
共同善的能力。自由只有在社会中,通过社会和个人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社会可以且
有义务增进个人自由和社会共同善,而个人有权也有责任参与社会体制的建设。但个人
价值依然是自由的最终价值标准。在协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中,格林把自由和民主结合
起来,变早期的消极自由观为积极自由观,既推进了自由主义的演进,又有助于我们重
新思考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关系。
关键词:格林;积极自由;个人;社会
在思想史上,对自由的理解,始终与一个核心问题联系在一起,即如何在个人与社
会之间划出一个行动的范围,既能保证个人的自由行动,又能保护社会整体的权益。近
代早期自由主义理论的解决思路,通常是赋予个人绝对的优先地位,使之拥有绝对的自
然权利,他人和社会都不能干扰这些权利的行使。社会被看作是个人的集合体,其福利
只不过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这样一来,自由被理解为个人私人的占有物,他人和社
会的存在是外在于个人自由的,是实现个人价值这一目的的手段,甚至成为干扰个人自
由的来源。个人和社会成了...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45
看看下面这一段经文,说的很清楚,
我刚才为了强调“正见”不同于“正思维”,故意强调了 “正见”中的2)
其实正见和正思维当然不能截然分开,但是正见的核心是“正 现观 慧”
这是肯定的。
要是把1) 2) 3)联系起来,正见就包括:
1)在观前要有一定的慧,思慧,明确知道要观什么,
2)确实观了,观清楚
3)观了以后,还要有所得慧---知道这个观的结果是什么意思。于意云何。
这三个总括起来,才叫做完整的正见。
2)是1)的自然结果,同时也检验1)是否正确。
3)是2)的深化。互相依赖互相作用,形成完整正见。
然后再进一步,在更高的平台上思维,做意、禅定。
现在的学者,根本不观就自称有正见,就是把“别人的”3)“当成自己的”正见,
而又因为别人的3)没有经过自己实际检验,所以自己持的那个3)
是不是别人说的意思还不知道呢。
只是想想,什么还没见呢,就敢称有正见。
取消1)和2)的结果必然是取消佛法。必然导致迷信,也就是迷迷糊糊相信别人的结论。 |
|
S**U 发帖数: 7025 | 46 "越忧悲" 是解脱道的目标,比喻成没病。
修行之道比喻成药。两者不同。
阿含讲修行,观苦谛可以观蕴,观苦谛可以观六处或十二处,观苦谛可以观四界差别或
十八界,或观有受皆苦。修止,南传归纳成四十种。药远不只一种。
集谛的无明,是没有四谛现观,因而执取五蕴为我,或是离蕴计我。 |
|
s****a 发帖数: 260 | 47 观自在菩萨。
(一云观世音菩萨。实则能观自在者皆为菩萨。菩萨:梵音,全称菩提萨埵,意为觉有
情,也即觉悟中的众生。观,能觉之性。自在,所观之境。万法无非自性所现,观一切
所在皆自性所起,是名观自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般若:梵音,读作波惹。汉语译作智慧,区别于世间小智,故直称般若。波罗:梵语
,汉语译作彼岸。密多:梵语,汉语译作到达。此句云观自在菩萨在以甚深智慧穿越种
种幻相到达彼岸的过程中。)
照见五蕴皆空。
(照见:以般若智慧观照,不同于六根分辨六尘。五蕴:即后面所说的色、受、想、行
、识。为所观之境五种范畴的总概括。观照的结果是五蕴的本质是空无一物的。
度一切苦厄。
(正因为照见了五蕴本质的空无,所以超越了一切幻化之中的苦难。)
舍利子。
(一云舍利弗,佛的大弟子,号称智慧第一。实则也可视为一切听法者的代言人。)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包括一切所谓客观现象的存在,属于哲学所定义的物质的范畴。色法的本质与空
无是没有不同的,空无从本质上说与色法也没有不同。而且,色法的本质就是空无,空
无的本质就是色法,本质上色与空本来不二。受想...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48 索达吉堪布:如何在生活中观无常
平时的行住坐卧、所作所为,也要全部观无常。那么,如何在生活中观无常呢?下面具
体讲几个例子:
(一)走路
在道路上行走时,要观想这条路是无常的,从粗大角度来讲,它终究会被各种灾害所毁
,从细微角度而言,它是刹那刹那迁变的;同?保闵硖逡彩俏蕹5模院蟛灰欢ㄔ俾
饭饫铩<热蝗绱耍痪偈帧⒁煌蹲愣家缋砣绶ǎ贾找哉钌愠肿约骸H纭栋
闳羯闼獭吩疲骸靶凶∽跃哒娱钅拘砦扌穆摇!?
对于无常,世间人在亲友病逝时,才有一点感触,伤心以后再也见不到他了。而作为修
行人,即使两个人身体很健康,离别时也应该当成永别:“我们以后不一定能见面了,
极乐世界再见吧!”时时有种无常观,这是相当重要的。世间人或许觉得这不吉祥,但
实际上并非如此,修行人之间需要一种观无常的微妙缘起。
(二)住处
所居住的处所,从现相上讲是无常的,没有什么可贪执的;从实相上讲,就像具髻梵天
对舍利子所说,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是清净刹土,我们应当如是观想,不能认为这是
脏乱差的地方。很多修行不好的人,看这个世界肮脏不堪,所接触的人也全部视为妖魔
鬼怪,这样的心态对修行极有损害。
(三)...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21641 |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ex 讨论区 】
发信人: khabarovsk (伯力), 信区: Sex
标 题: 观半裸中年华妇跳舞有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30 16:04:46 2012, 美东)
http://my.backchina.com/home.php?mod=space&uid=329137&do=blog&i
读失眠夜散文 观半裸中年华妇 跳舞有感
作者:shirleysaq 于 2012-8-29 15:2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原创文学|已有5评论
Read more: 读失眠夜散文观半裸中年华妇跳舞有感 - shirleysaq的日志 - 贝壳村
读失眠夜散文观半裸中年华妇跳舞有感
曹小莉
今天在温哥华市中心的夏日煞尔煞舞会上,俺就见识了失眠兄所说的社会现象了.
一位不知来自咱祖国何处的一中年"华妞",携带一半秃"洋汉",在杀而杀的性感音乐中,
大扭特扭其粗重身腰.尤为叹为观止的是,伊竟然没穿衣服,戴一大红肚兜,这似乎是杨柳
青农村年画上三岁乳儿的装束,肚兜上或画着跳跃的鲤鱼,或画着大红牡丹之类喜庆之... 阅读全帖 |
|
j********p 发帖数: 9680 | 50 【佛经故事】思无常,观不净
思无常,观不净(转自中台世界)
佛在波罗奈国鹿野园中,与五百大比丘说法。佛陀开示大众:当思无常,于一切时一切
处。若能常思无常,便能断除欲爱、色爱;若无色爱,则能尽断憍慢、无明。为什么这
么说?现在告诉你们一段过去的因缘。
久远劫前,有一位辟支佛名为善目,相貌端正,面色如桃花,举手投足优雅庄严,不仅
口中散发优钵花香,身体也有栴檀香味。
一天,善目搭着袈裟、持着钵,入波罗奈国乞食,来到一位大长者家门口,默然而立。
长者的女儿看见门外有一位沙门,容貌殊特,庄严无比,而且身口发香,于是起了淫欲
心,走到比丘面前,说道:「你的长相如此端庄,世间罕见,我虽是女人,但也相貌端
正,可与你共成一对。而且,我家中富有,珍财宝贝无量,可供你享用。沙门的生活很
艰苦吧?」
善目问:「你现在贪爱我身体的哪一处呢?」
长者女回答:「我喜欢你的眼睛,也喜欢你口出妙香,身体有栴檀香味。」
善目便以右手把眼睛挑出来放在左手,告诉长者女:「你贪爱的眼睛,
就是这个!你看看这眼睛流着不净,就像臭秽的脓疮,也像水泡一样虚妄不实,欺骗着
世人。眼、耳、鼻、口、身、意...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