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淮军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b******n
发帖数: 4225
1
同治六年(1867年)年正月十五日,清廷剿捻主力刘铭传所属铭军与鲍超之霆军函约,
于湖北省安陆尹隆河(今永隆河)夹击东捻遵王赖文光、鲁王任化邦之部。此役清军未料
遭到捻军猛烈攻击,刘部猛将总兵唐殿魁、田履安先后中弹阵亡,几全军覆没,幸赖霆
军解围方免于难。随后清军转败为胜,虽有2,000人伤亡,加上总兵唐殿魁、田履安战
殁,但捻军阵方面损失9,000人、马5000匹,更有8,000人降清,系其成军以来最大挫败
。致赖、任等之东捻军放弃入川计划,北走河南,退出湖北省全境外,更导致捻军在战
略上转攻为守,同年底任柱被杀,来年一月赖文光被俘,东捻军被清廷剿平。
此役,不仅是清军对攻剿东捻军前期战斗中,最具决定性的一场主力战,亦为捻军由盛
而衰的转折点。此次战役清廷虽然大获全胜,但随着军事统帅们的争功诿过与护短,加
深刘铭传与鲍超的磨擦与冲突,让清廷剿捻停顿数月之久。鲍超也因此愤极病发,从此
退出军队十一年,所部霆军更遭到遣散命运,间接影响湘军与淮军的明争暗斗。因此,
尹隆河战役实为剿捻过程中颇有争议之事件,对尔后战局之发展影响很大。本文即以历
史学的方法,从现有的史料来探究战役前的局势及其经... 阅读全帖
l*w
发帖数: 3758
2
☆─────────────────────────────────────☆
bluebrook (HIDEN) 于 (Mon Dec 28 10:19:02 2009,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bluebrook (HIDEN),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淮军外战比湘军差远了(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28 10:16:24 2009, 美东)
在清朝末年的内战中,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以李鸿章为首的淮军,都骁勇善战而闻名
,打败了洪秀全的农民起义军,歼灭了北方的捻军,支撑岌岌可危的大清达数十年之久
。无论是湘军还是淮军,在国内战场,都风光一时。堪称“劲旅”。
但是一旦和外国侵略者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者作战,两者的战斗力差距就相差的十
分明显了,在清朝末年,中国取得了两次重大的军事胜利,一次是左宗棠率领以刘锦堂
部二万老湘军为主力收复新疆,为祖国收复了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次是湘军王德
榜率领的老湘军二十一营在镇南关配合冯子材取得了大捷,打败法国侵略者。
而这两次外战,皆不见淮军的影子,如果有的话,那就是1875年淮军刘铭传部... 阅读全帖
b*******k
发帖数: 1761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luebrook (HIDEN),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淮军外战比湘军差远了(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28 10:16:24 2009, 美东)
在清朝末年的内战中,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以李鸿章为首的淮军,都骁勇善战而闻名
,打败了洪秀全的农民起义军,歼灭了北方的捻军,支撑岌岌可危的大清达数十年之久
。无论是湘军还是淮军,在国内战场,都风光一时。堪称“劲旅”。
但是一旦和外国侵略者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者作战,两者的战斗力差距就相差的十
分明显了,在清朝末年,中国取得了两次重大的军事胜利,一次是左宗棠率领以刘锦堂
部二万老湘军为主力收复新疆,为祖国收复了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次是湘军王德
榜率领的老湘军二十一营在镇南关配合冯子材取得了大捷,打败法国侵略者。
而这两次外战,皆不见淮军的影子,如果有的话,那就是1875年淮军刘铭传部带着
几万人在陕西大吃大喝,不肯入甘肃和新疆作战,1884年淮军潘鼎新部面对法国兵惊慌
失措,仓皇而逃。
为什么两者外战中表现这么大呢?
军队战斗力的
h***i
发帖数: 89031
4
然后在湘军淮军之间找平衡
K**********n
发帖数: 10466
5
靠,你有文化,当时满洲八旗一点人才都没有,给他们湘军淮军,会带嘛?
也就绿鹰还有点人才而已。
什么自杀了的何春,战死了的张国良,那都算人才了,也打得一坨屎,连一帮转法轮的
都打不过。
g******t
发帖数: 18158
6
1854年(咸丰四年),曾国藩使用了“水师陆军”、“水陆官军”等称呼正式军队的语
词指称湘军。后来曾国荃说:“会有诏行团练于东南诸省,吾伯兄太傅文正公始以墨经
治军长沙,用诸生讨训山农,号曰湘军,湘军之名自此始。”
此后“湘军”和“湘勇”长期混着叫。
直到1881年,王闿运完成了《湘军志》,他把各个体系的湘军势力和人物都归在了“湘
军”名下,不仅梳理、归纳了湘军的系统,而且也等于界定了“湘军”概念。“湘军”
一词的真正使用,是由王闿运在1881年奠定的。这时候,所谓的湘军已经烟飞云消。
海日脑补功夫炉火纯青,上次脑补出很多美军肉罐头,这一次又脑补出“慈禧为的是永
远的垂帘听政,不能允许皇族的男性有军权,为了防止8旗掌军权扶植湘军淮军”。同
治三年,慈禧帘子后面的宝座还没坐热乎,湘军裁撤25000人,扶植个狗屁
h***i
发帖数: 89031
7
你个弱智
同治时候搞得是湘军淮军的平衡
为了永远垂帘听政,首先要防得是8旗的人可以在军队建立影响力
h*****l
发帖数: 3857
8
一开始级别不高,淮军在朝鲜三个营,每个营500人,一个是大头管理,基本最多团长
。我兔对朝鲜礼遇太高了。
t****9
发帖数: 4594
9
来自主题: Anhui版 - 大清淮军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7960636/
讲述家乡淮军历史
觉得很有意思。
S*******s
发帖数: 13043
10
来自主题: Tianjin版 - ZZ天津方言源于安徽
天津话发源于固镇话还是合肥话?(2011-07-27 15:50:32)转载标签: 杂谈

天津话发源于固镇话还是合肥话?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王光汉
天津方言和周边地区的语言有明显的不同。既不同于北邻的北京,也不同于环围东
西南的冀鲁官话,比杭州方言有别于周边方言还要显得特殊。好像是个“飞来峰”,被
称为“天津方言岛”。
一、天津话发源于固镇说
天津方言的奇怪现象引起了天津文史工作者的关注。天津文史研究馆馆员李世瑜先
生根据天津史料,了解到“天津”之名源于明代的第三代帝王明成祖朱棣。朱棣在洪武
三年(1370年)受封燕王,去北平渡河经过这儿的津口,称帝后才把这儿称作“天津”
。《天津卫志·毛恺德政碑》载:“天津近东海,故荒石芦荻处。永乐初始辟而居之。
”《天津县新志·汪来传》载:“明初有戍天津者,因家焉。”于此了解到天津是个移
民城市,以此推测是明初朱棣部署“戍天津者”在这儿居住形成的。朱棣在永乐年间曾
多次北征,推测“戍天津者”的将士应该为数不少。
朱棣祖居安徽凤阳,再进而推测其心腹将士或多为皖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1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4
第十四章海防与新式陆军
一、海口陆上防务
上章所讲的海军建设,决不是孤立的,还有陆地军事力量的建设与之相
配合。所谓陆地军事力量的建设,一个是建设海口炮台等防御设施;另一个
是新式陆军的建设,在那时即所谓“练军”和稍后的自强军和新建陆军的建
设。本节先叙述各海口的防御设施建设。
自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在所谓“中外和好”气氛中,清政府又高枕无
忧了,沿海各要口炮台等防务设施几皆废弃。天津教案发生后,列强陈兵海
上,清政府意识到加强海口防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办理天津教案的李鸿章
致函关心海防的丁日昌说:“此案敷衍过去。果为自强之策,大沽海口南北
炮台及北塘等处,应驻重兵,长江以炮台为经,轮船为纬。无逾尊议之善。
但保津畿与长江,自固根本,彼必不敢轻视,动辄强压。海外我与彼族共之,
缓图可也。”①海口设防的方针和具体内容是什么?这,李鸿章讲得颇为明确,
他说:“水路主守,陆路主战。二语实为中国御侮救急良法。然水路何以守?
曰扼险炮台、守口炮划、拦路水雷而已。”①那就是各要口以炮台、炮艇和水
雷相结合进行防守,其中以陆上炮台为主。在上述思想指导下,从1871年起
即筑造大沽、北塘海口及津城东北... 阅读全帖
b**********u
发帖数: 2817
12
罗尔纲在其《太平天国史》中,为护王陈坤书和潮王黄子隆单列一卷,并反复说两人是
动摇分子,“暗通敌人,图谋叛变,按兵不动,拒绝调遣”。根据现存史料看,罗老的
观点值得商榷。有关陈坤书的史料比较多,笔者在此先谈谈黄子隆是否是动摇分子,是
否有谋叛的行径。
罗老给黄子隆定性的几条“罪状”如下,笔者试就下列“罪行”,结合相关史料一一
的进行辩解:
一、黄子隆在镇守无锡时肆意诛求,居民惓避乡间,市肆渐散,人称其“潮白地”。
案此条“罪证”的证据出自佚名《平贼纪略》中卷下《伪潮王至锡守城》条。
此书称太平天国为“贼”,其官爵为“伪”,明显属于地主阶级立场。地主阶级对太
平天国的种种污蔑,罗老已经做了多次考证。太平天国推行绝对平均制度,商业发展受
到明显抑制,无锡的“市肆渐散”显然不仅仅是黄子隆的个人责任。黄子隆既封王爵,
依照定制应当建立王府,其潮王府据考证系用金匮县新城隍庙改建(系前无锡守将济天
义黄和锦的府邸,黄和锦封佐王调常州后,黄子隆接守无锡),并非大兴土木建得如“
神仙洞窟”。太平天国后期政权腐化,时有侵害农民利益的事情发生,即使无锡太平军
中出现肆意诛求的情况,也不单单是黄子隆个人的责...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540
13
尹隆河大战:清朝最诡异的决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17 19:45:36 2012, 美东)
1866年(清同治五年)10月21日,新捻军为打破曾国藩“以静制动,重点防河”的平捻
计划,联络各路反清义军,实施经略根本的决策。于河南中牟兵分两路,梁王张宗禹率
领所部(西捻军)西入陕西,遵王赖文光、鲁王任化邦等率部(东捻军)东向山东,前
往运河以东地区,以便筹粮扩军。至12月2日,历经数十战,无法攻破清军的运河防线
,只得转趋河南。12月3日攻打归德府不成,旋即南下,一路转战,突破曾国藩原设的
贾鲁河——沙河防线,12月22日到达湖北麻城地区做修整补充。这时,东捻军的战略企
图是以主力循荆州、宜昌挺进四川,以一部屯驻湖北为声援,另一部攻占豫、陕交界之
荆子关,联络西捻军,然后以图川蜀之地为根基,可北出汉中、东向湖湘、西入云贵,
逐步扩展力量,重建太平天国;若各部皆不得手,则入荆子关以趋陕西,结合西捻军和
回民军在陕西建立基地。
清廷鉴于曾国藩劳师无功,已于12月7日将曾撤回两江总督原任,另委李鸿章为钦差大
臣,节制湘淮军,专办剿捻军务。李鸿章上任轶始,仍遵照曾国...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14
http://xinxin.haoiyong.com/?from=singlemessage#/original/articles-info-share/4687000
怒狮之声 2019-08-08

很久以前,我曾经在中央电视台上看到一个节目,老舍的儿子作家舒乙回忆他的祖父,
一个清朝神机营的满族军人,在庚子之乱中,守卫北京的悲壮故事。
舒乙说那些清朝的军人,大部分都是用的大刀长矛和弓箭,他的祖父武器稍好,使用的
是抬枪,一种落后的黑火药武器,有两个人操作,射击速度极慢,由于每次射击的时候
,都要把火药从枪口倒入,总难免会洒出一些来,结果战斗的久了,周围到处都是散落
的黑火药,最后不幸被一颗流弹引燃,导致他的祖父被黑火药烧伤。
面对洋枪洋炮的八国联军,清军将士,并不是作战不勇敢,实在是器不如人,最终空有
一腔热血,却始终难以报国。当时我看完后不胜唏嘘,深感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实
在是太重要了。
实际上不仅仅是我,大多数的中国人,对整个满清晚期军事上一败再败的认识,都是归
结于武器落后,但是最近我才发现,这纯粹是胡扯。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我最近发现在美国著名的春田兵工厂的博物馆...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540
1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戈登zt
十九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运动,不但造就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晚清"中兴名臣"
,还造就了几位来自西洋的名人,戈登就是其中的一个。
戈登不见得是一个正面人物,但绝对是个传奇人物。戈登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
,他的毁誉参半非常与众不同。在中国官方正史里,戈登是帝国主义的刽子手,是镇压
太平天国起义的屠夫,中学历史课本这样叙述戈登的结局:"恶贯满盈的戈登在喀土穆
被苏丹起义军打死。"如果倒退一百年,在晚清的历史里戈登是平定长毛之乱的大功臣
,授提督衔,赐黄马褂、孔雀花翎,戈登死后清庭专门派人去吊。在英国的历史里,戈
登是"英雄中的英雄"(语出英国首相格拉斯通),维多利亚时代的楷模,戈登死后维多利
亚女王亲自到他家中慰问。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对戈登爱憎分明,无论褒贬都是一边
倒,也算叹为观止。
本文的目的不是为戈登盖棺定论,而是通过记述戈登这个传奇人物一生的重要活动
和事件,勾画出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像。至於如何看待这样一个人物,则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1、平凡的早年
戈登(CharlesGeorgeGordon)生于1833年1月28日,父亲是英国皇家炮兵部队的一位
中将。戈...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6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2
第二章适逢经济和思潮变革之会的洋务运动的兴起
一、“两害取轻”的抉择
左宗棠在《重刻〈海国图志〉叙》中指出,鸦片战争中林则徐、魏源等
先进政治家思想家,试图以“师夷长技以制夷”来拯救清王朝垂危统治的改
革主张和措施,由于顽固势力的破坏阻挠而被扼杀,以致“廿余载事局如故”,
社会处于停滞状态,毫无革新和前进;20年后,清政府处于太平天国革命和
英法联军入侵双重压力下,采取“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决策,却又将“师夷
长技”提到了实践的日程。这也就是说,“师夷长技”的变革,没有能在抵
御外侮也即所谓“制夷”中实行,而却在镇压人民起义中实行了。
清政府的“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抉择,不是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开
始就定下来的,而是经过四年的酝酿讨论和各种“力”的较量后,认为只有
这样做才能达到挽救清王朝的危亡局面的目的,从而作出这样的决定的。
太平军成为清王朝之“害”始于1851年。1856年在太平军摧枯拉朽般
打击下,处于惶惶不可终日的清政府,又遭英国和法国的武装侵入。面对太
平天国和英法联军内外两大敌人的清朝统治者,从天朝至尊和统治利益出
发,当然要用两个拳头同时打向内外两重威胁。但事实上,这... 阅读全帖
m********g
发帖数: 10469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 左宗棠与李鸿章之间的较量
左宗棠与李鸿章之间的较量
http://wenku.baidu.com/view/c2a3d6707fd5360cba1adb01.html
在谈到左李二人之前,想说一些题外的话。这几年,重新评价李鸿章的呼声很高,李鸿
章似乎已经成功地得到正名,开始以一代贤相的身份出现在各种场合。在这些重新评价
李鸿章的文章中,被引用得最多的,几乎被视为经典和依据的,是梁启超著名的大作《
李鸿章转》。但是,一些不经意的发现,使笔者对梁氏文章的公正性产生了怀疑。
有一次在网页上看到了梁启超故居的词条,就顺便浏览了一下,看过之后,有点出
乎意料。梁氏故居的豪华程度,远远超过笔者的想象,即使在全国范围内,这样的建筑
,也算得上一座超级豪宅了。清末民初,国家衰败,民不聊生,梁启超却在这种时候大
起閈闳,将府邸打造得如此奢华,其非同寻常的财力不禁令人乍舌。
一八九八年,梁启超被光绪赐予六品衔,这是一个比较低微的品秩,而且是个闲职
,在当年的百日维新之后他就逃亡日本,所以,在此之前,不可能拥有巨额财富。日本
时期的梁启超,生活比较拮据,连住所都是向别人借的,一九零八年,还“与觉顿在此
忍饥相对”,“从事于著述以疗...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1024
18
左宗棠与李鸿章之间的较量
在谈到左李二人之前,想说一些题外的话。这几年,重新评价李鸿章的呼声很高,李鸿
章似乎已经成功地得到正名,开始以一代贤相的身份出现在各种场合。在这些重新评价
李鸿章的文章中,被引用得最多的,几乎被视为经典和依据的,是梁启超著名的大作《
李鸿章转》。但是,一些不经意的发现,使笔者对梁氏文章的公正性产生了怀疑。
有一次在网页上看到了梁启超故居的词条,就顺便浏览了一下,看过之后,有点出
乎意料。梁氏故居的豪华程度,远远超过笔者的想象,即使在全国范围内,这样的建筑
,也算得上一座超级豪宅了。清末民初,国家衰败,民不聊生,梁启超却在这种时候大
起殂龋〈蛟斓萌绱松莼浞峭俺5牟屏Σ唤钊苏唷br />
一八九八年,
梁启超被光绪赐予六品衔,这是一个比较低微的品秩,而且是个闲职,在当年的百日维
新之后他就逃亡日本,所以,在此之前,不可能拥有巨额财富。日本时期的梁启超,生
活比较拮据,连住所都是向别人借的,一九零八年,还“与觉顿在此忍饥相对”,“从
事于著述以疗饥”,一九一零年三月十日在上海办《国风报》时,尚需克服窘困,四处
筹措款项,才能开业。梁启超一九一二年回国后,没有经商,没...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9
说起淮军集团猛将,大伙首先想到的便是张树声、刘铭传、潘鼎新、吴长庆等四位,这
是李鸿章初创淮军时的四大金刚,其中又以刘铭传最为出名,他成功保卫宝岛台湾的事
迹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不过,在淮军崛起之时,作战最勇猛的并不是这四位,而是原太
平军降将程学启,以及从湘军转隶而来的郭松林。
程学启(1829—1864),安徽桐城人,1853年加入太平军,隶属叶芸来部。1861年投降
清军,追随曾国荃作战,献上“穴地攻城”计,攻破太平天国在长江中游仅存的战略重
镇安庆。1862年,程学启及所部开自营从湘军转隶淮军,并成为李鸿章麾下首席战将。
其作战之勇猛,举世公认,李鸿章在甲午战争时曾说:“程方中若在,何忧劲敌为”。
孙云锦对其评价是:“爱将如命,挥金如土,杀人如草”。曾国藩说他:“真乃猛将也
”。1864年2月,程学启在攻击嘉兴时被太平军将士用枪支爆头,不治身亡。
1853年3月,石达开、胡以晃、罗大纲、林凤祥等率太平军攻破南京,并将其改为天京
,作为太平天国都城。不久,太平天国分两路出兵,一是北伐,二是西征,其中又以西
征为主。西征目的很明确,即是要夺取长江中上游地区,以此来保卫天京安全,为太平...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0
曾国藩与李鸿章:一对师生的时代悲剧
大中小2015-11-07 01:31:33
多维历史
在跟洋人打交道方面,曾国藩还算当时诸大员中比较开明的一位,但传统士大夫的那一
套,高超的儒学修养,却无法支撑他与洋人的周旋了。正当盛年的李鸿章接替了曾国藩
的位置,他比老师更擅长与洋人打交道,他务实,圆滑,手段高明,但悲哀的是,他是
在一个完全不对等的情形下与洋人打交道,他再能干,再能糊弄,再能讨价还价,也无
法躲过洋人甩过来的耳光。本文摘自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作者关山远。
曾国藩(左)与李鸿章有诸多共同点
如果玩标题党的话,这篇文章可叫《揭秘史上最牛师生创业过程》,或者《一对X丝师
生是如何双双逆袭成侯爷的》,是的,老师曾国藩与学生李鸿章,都是书生掌兵,风云
际会,崛起于乱世;历尽磨难,久久为功,成就他人难望项背之勋名。历史太大太庞杂
,但人的命运变迁,永远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不过,细细读曾国藩与李鸿章这对师生的故事,轰轰烈烈、争议、骂名、挣扎……突然
会真切感受到历史的沉重,这沉重,远不是今人喜欢的“创业”、“逆袭”等字眼所能
承载。

曾国藩第一眼看到李鸿章时,就喜欢上他了。
不要...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17225
2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全国存在感最低的省份!!!
http://news.sohu.com/20050920/n227006051.shtml
六万淮军脱下戎装变成天津人
要说天津与淮军的渊源,以至其对天津的影响,历史学家罗澍伟认为,当年,李鸿
章奉调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带来了大批淮军驻防天津。当时淮军的总理营务处就设
在东门里义仓,而军械所就设在南门里的水月庵。
随着大批淮军的到来,当时,安徽来天津的人员也日渐增多。而且作为移民城市的天津
,由于大批淮军以及安徽人的进入,加之在清朝时期天津就成为了淮军的大本营,所以
许多方言的发音以及词汇,从清朝时期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这一点从现在天津和安徽部分地区语言的相近就能得到证实。人类学家李世瑜还曾
就这个问题亲自到安徽等地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不仅天津的很多方言来自江淮平原
,就连很多民间舞蹈都是安徽一带的“舶来品”。
到了晚清时期,李鸿章调淮军六万人驻守天津,这六万人又最终演变成天津人。
这些定居在天津的安徽兵,娶妻生子,繁衍后代。
有历史专家说,现在的天津人有很大一部分为安徽人的后代。而就在这一代接一代
的繁衍中,安徽人朴实、勇武好斗的性格也被留在了天津。可以说,正是淮军的进入,
...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2
左宗棠
西征前夜,左宗棠题笔给朝廷写信,他想要购买这些东西:
"以简器论,炮以布罗斯所制之后膛螺丝开花大炮为最胜,枪以后膛七响为最胜.从前
西人旧式枪炮本已精工,近改用螺丝内膛,后圆前锐,注药之子又极合用,较其旧式光
膛圆子更为精妙,故致远取胜胜于旧式。近又改用后膛进子之法,进口大而出口翻小。
如布国新制大炮及后膛七响洋枪,则极枪炮能事,无以复加。"
这个奏折,记录在他给总理衙门的要钱信里。这个所谓的布罗斯就是普鲁士,后膛螺丝
,指的是炮内有膛线的后膛炮,后膛七响枪,是德雷赛击针枪最新改良版,也有人说是
毛瑟枪,当时德国人自己都还没开始装备。
左宗棠怎么知道这些东西的呢?因为他看见了李鸿章买了一大堆回来,根据现在的历史
学者(德)乔伟,(中)李喜所,刘晓琴合著的《德国克鲁伯与晚清军事的现代化》记
载,李鸿章在1868年,购买了德国克虏伯四磅后门钢炮114门装备部队。
1873年又购买了一批克虏伯150毫米,120毫米和这种四磅后门钢炮,完成了淮军火炮的
现代化改装,比大部分的欧洲列强都早。
淮军
根据这本书的记载,截至甲午战争以前,清朝一共向克虏伯公司购买了两千门各类火炮
,实际上,这...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晚清沧海事33:命运之神
原创:罗马主义 灼识新维度 微信号
功能介绍
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维度,带来全新观点,全新认知升级
晚清沧海事(33)
第二十八章 命运之神
作者:罗马主义
人生的成就,大部分要凭借努力,但是最关键的时候,也得靠点运气。历史上有多少人
,努力了半天,结果在即将成功的最后一刻,被别人抢去了功劳,被迫黯然离去,消失
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无影无踪。
左宗棠本来也应该是这个下场,但是没有想到,远在欧洲的一场战争帮了他大忙,当李
鸿章来到天津的时候,他继续和外国人打起了“痞子腔”。
不知道到底是这个痞子腔起了作用,还是因为德法两国正式开战,法国无暇顾及远在欧
亚大陆另一端的一点点小事,他们突然之间,从穷凶极恶,气焰嚣张,变得彬彬有礼。
李鸿章说他又查了一遍,有两个人是冤枉的,法国人说:“好,冤枉就冤枉吧,那就别
杀他们了”。
李鸿章又说,对中国的官员处罚的太重了一点点法国人就说:“好吧,你说啥就算啥吧
,那就从轻处理吧。”
李鸿章一看,咦,法国人这么好说话,看来是他们受不了我的痞子腔,那我就再耍点小
聪明吧。于是他就用16个死刑犯,换了天津教案中,被判了死刑的民众,结果法国人也
就装聋卖傻,...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2555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北洋的儒家渊源
不能因为北洋系和淮军系在人员上有重叠,就认为他们两个有传承关系。袁世凯
练兵初起,就指明了要革除淮军的毛病。而这些毛病,都是在甲午一战中暴露出
来的。
1.从人员构成上来讲,湘淮系的地方特色极其明显,不然他们也不会叫这个名字。
曾国荃募兵只要家门口附近若干里内的,蒋益醴只要指定某几个县的。而北洋军
当大头兵要通过体格体能测试,基层军官基本上是从天津武备学堂出来的职业军
人,和湘军淮军不是一回事。武备学堂1885年就建立了,但是学生只有在袁世凯
的手下才得到重用。“当是时,淮军诸将领,多以行阵起家,谓功名自马上得之,
于军学多漫语讪笑。”时人的总结是“但有新教育而无新编制之军队”。而到了
袁世凯的手上,武备学堂出身的军官占70%以上
2.从营制上来说,湘军系一营约500人,战斗兵300多,其他为后勤辎重参谋等等。
营上为统领,下辖营数完全凭个人本事——这个本事包括带兵的能力,也包括筹
款的能力。这种结构会有指挥不一的问题,但是短时间内被湘军系内部个人间的
情谊解决了;但是在统领没有个人交情的时候,会暴露出大问题——比如说,湘
军淮军之间是很难配合作战的。
袁世凯练北洋军是从德国军制改进过...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5
在镇压太平天国行动中,三支由官员自己组织的军队一直是军队的主力,他们就是曾国
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楚军和李鸿章的淮军。但是在镇压了太平天国之后,李鸿章的淮军
和左宗棠的楚军都还存在了一段时间。后来在部分淮军的老底子上,还成立了北洋军,
北洋集团成为清末和民国初期一支巨大的力量。不过三支力量中最强的湘军反而退出了
历史舞台,那么曾经不可一世的10多万湘军究竟去哪里呢?
1851年,魔教头子洪秀全在广西地区发动了起义。当时清廷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了沿海地
区,对于西南边陲的广西并没有太在意。但是偏偏在清廷防御力量薄弱的广西发生了大
起义,起初洪秀全本来想在广东发动起义。但是广东地区书香气息很重,洪秀全那点三
脚猫的学问根本忽悠不住人,这才不得不改为广西地区。淳朴的人民被这个家伙欺骗了
,他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为了自己,所以的拜上帝教完全就是一个幌子。西南地区发生起
义之后,清廷本来没有把他们当回事,大清国什么场面没见过。但是这帮人越打越勇,
朝廷派去的军队根本无法彻底消灭这些太平军。在永安突围之后,太平军一路流窜到了
湖北地区。
经过一番鏖战之后,湖北省会武昌陷落,随后太平军顺江东进,一路攻破安庆、...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李绍唐:救国的左宗棠,弄权的李鸿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22 18:09:41 2016, 美东)
主要参考资料是维基百科和天涯上的两篇文章回顾历史:左宗棠PK李鸿章;告诉你一个
真实的左宗棠[连载](第12页)_煮酒论史
正式回答问题,强调一下我评价李鸿章是站在国之重臣起点看的,不要跟我扯李鸿章还
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我只是让他回归正确的地位————————————
————————
左宗棠乃国之栋梁,中流砥柱;李鸿章是精于弄权之臣,平凡国相。所谓帝国裱糊匠是
李鸿章败战之臣不反省自己却给自己开脱。我想以中国足球国家队作比喻比较恰当,左
宗棠就像职业生涯后期的郝海东,虽然队友不给力,照样一个人盘活前场,李鸿章就像
李毅,队伍实力不行不是你不进球的理由,也不用没事意淫一下自己的护球像亨利。
曾国藩的左宗棠的评价是:“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
有左宗棠也”。说李鸿章则是:“李少荃拼命做官”...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7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晚清国防建设中的克虏伯元素
http://www.csteelnews.com/special/602/604/201208/t20120809_7160
2012-08-09 08:31
19世纪70年代后,号称“帝国兵工厂”的德国克虏伯公司走进了晚清洋务官员的视
线中。淮军和湘军陆续装备克虏伯后膛炮,组建炮营;至l9世纪80年代末,旅顺口有克
虏伯火炮42尊,大连湾有26尊,威海卫则全部装备克虏伯火炮;北洋舰队所有主力舰也
都装备了2至8尊克虏伯火炮。同时,克虏伯火炮的国产化,也是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发展
的里程碑之一。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特别是其间中国近代化军队的陆续组建,清政府进行了大规
模的海外军事采购。德国克虏伯公司成为清政府军购的主要供货商之一。克虏伯公司参
与晚清军事采购活动,使晚清的中国国防建设融入了众多的克虏伯元素,对中国军事近
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英制武器到德国装备
英法联军侵华、火烧圆明园的惨痛事实,令晚清朝野越发意识到中国“数千年未有
之大变局”所带来的严重危机。于是,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运动随即兴
起,其中军事改革成为最重要的部分。“坚船利炮”给洋务派官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8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4
第四章近代军用工业之一——从安庆内军械所到江南制造局①
一、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安庆内军械所
在本书前三章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
提出,或是洋枪洋炮的使用和“借师助剿”的实行,都在某一侧面和一定程
度上,为中国自己创办近代军用工业,作了思想上和技术上的准备。尤其是
清军使用洋枪炮、火轮船和“借师助剿”的实践,对清政府的军政官员下定
自己掌握先进武器的决心,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值得指出的是,对于中国
必须设厂制造枪炮轮船的直接认识,始自林则徐。林则徐在两广总督任内与
英国侵略军的接仗中,即明确意识到:为了国防的需要,不仅从西洋购买火
炮船只,更要自己制造,而首先在国防前线地区制造。他说:“以船炮而言,
本为防海必需之物,虽一时难以猝办,而为长久计,亦不得不先事筹维。..
粤东关税既比他省丰饶,则以通夷之银,量为防夷之用。从此制炮必求极利,
造船必求极坚。”①魏源并建议在虎门外的大角、沙角建立造船厂和火药局各
一座,雇用法、美等国技术工匠,制造船炮。这种主张在当时虽未能实现,
但对后人的影响却是深远的。直至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并付诸实践后,左宗
棠因此举被顽固...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9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6
第六章近代军用工业之三——金陵、天津及各省机器局
一、金陵、天津及各省机器局的创办目的及其概况
1864年,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虽然被镇压了,但太平军余部、东、西捻军
和连绵不绝的少数民族反抗斗争依然严重地威胁着清朝统治;外国侵略者也
在“中外和好”幌子下俟隙而动,以1870年天津教案为起点,武装侵略的战
火,又复不断燃起。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安内”并进而“攘外”的能
力,清政府在兴建江南制造局和马尾船政局之外,还直接拨款筹建了金陵机
器制造局和天津机器制造局。各省督抚为了强化本辖区内的武装力量,在清
王朝的同意下,也纷纷自筹经费创办机器局,于是中小型机器局相继出现。
在江南、马尾、金陵、天津四大军工厂之外,各省机器局大致情况如表(见
下页)。
各省督抚筹资创办的中小型机器局,限于经费不足和技术水平不高,一
般设备均较简陋,大都只能制造枪枝弹药,供本省防营
各省军用工业概况表*(1869—1894年)
*资料来源:《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上册,第565、566页;另
参考其他有关文献。
使用,其中一部份地方机器局在中法战争等对外战争中也发挥了一定的
御侮作用。从各省机器局创办和发展...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30
主要参考资料是维基百科和天涯上的两篇文章回顾历史:左宗棠PK李鸿章;告诉你一个
真实的左宗棠[连载](第12页)_煮酒论史
正式回答问题,强调一下我评价李鸿章是站在国之重臣起点看的,不要跟我扯李鸿章还
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我只是让他回归正确的地位————————————
————————
左宗棠乃国之栋梁,中流砥柱;李鸿章是精于弄权之臣,平凡国相。所谓帝国裱糊匠是
李鸿章败战之臣不反省自己却给自己开脱。我想以中国足球国家队作比喻比较恰当,左
宗棠就像职业生涯后期的郝海东,虽然队友不给力,照样一个人盘活前场,李鸿章就像
李毅,队伍实力不行不是你不进球的理由,也不用没事意淫一下自己的护球像亨利。
曾国藩的左宗棠的评价是:“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
有左宗棠也”。说李鸿章则是:“李少荃拼命做官”。
左宗棠在缺兵、缺粮、缺饷的情况下可说以一人之力收复新疆这等壮举,在中国历史上
是不多见的,左的军事才能,英雄气概,战略眼光显露无遗。而这日后中国版图的影响
也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左,至少现在新疆不会是我们的。而当时一旦让俄国得到新疆,
长城以北都是保不住的。而李鸿章...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皇帝曾国藩
☆─────────────────────────────────────☆
anningcun (anc) 于 (Mon Oct 25 11:10:22 2010, 美东) 提到:
很多文字都提到过他的部下, 包括他的弟弟, 不止一次地游说他造反当皇帝。
看曾国藩家书, 就知道他是个及其小心谨慎的人。 他没有起来造反是意料之中。
我的问题: 如果他那样做了, 他有多大胜算?
☆─────────────────────────────────────☆
lacri (lacri) 于 (Mon Oct 25 11:15:12 2010, 美东) 提到:
没有,朝廷里一大票人盯着呢?他那湘军是就业就那么回事

☆─────────────────────────────────────☆
anchor22 (谁动了我的打火机?) 于 (Mon Oct 25 11:22:38 2010, 美东) 提到:
造反就是不识时务了,刚平了太平天国。大家都想安稳你去造反谁跟啊。
最好的结局就是最后被别人摘了桃子。
☆─────────────────────────... 阅读全帖
p******i
发帖数: 1322
3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8503680100u4g3.html
天津的小洋楼闻名遐迩,而最早的洋楼当属天津英租界的建筑。1888年11月3日的《中
国时报》曾这样报道天津,“一度遍地皆是深沟、大洞、臭水沟的使人恶心的可恨的道
路被铲平、拉直、铺平、加宽。并且装了路灯,使人畜都感到舒服,与此同时,城壕里
的好几个世纪以来积聚的垃圾也清除掉了。”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1918年来过天津曾在
其小说中写道:“走在天津城里最气派、最整洁、最美丽的街区,令人仿佛来到了欧洲
的都会。”天津英租界的勘察、测量和规划就是戈登率领他的工兵完成的。
英租界原是一块菜地,没有道路。戈登带领他的士兵骑马走遍这块泥泞的土地,每天起
早贪黑,不辞辛苦,获得所有需要的数据,标绘成图纸。然后再规划道路和建筑区域。
这是天津首次按照英国标准进行的城市规划建设。一改狭窄的砂石土路为宽阔的马路设
计。
戈登是1860年9月来天津,期间曾参与英法联军的对北京的战争。文献没有发现他掠夺
圆明园财宝的记载,戈登在他的日记中写道:“(英法联军)洗劫之后纵火,以最野蛮
的方式毁坏这些最宝贵的财产...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7105
33
冯子材被迫退休后,不久他就听到法国对越南有吞并之心。跟中国一样,越南也
成了殖民者眼中肥肉,十七世纪末,流亡在外的广南钱国王阮福映,以割让南部港口的
代价得到法国的协助复国,一七九四年,法国远征军攻陷首都顺化,西山朝政权被消灭
。这时正逢法国大革命,法国只好把军队撤回。阮福映继续北伐,灭掉安南王国,统一
全境。后来阮福映请求中国加封,中国改封他为越南国王。 成为中国的附属国。阮福
映死后,越南国王变得跟中国皇帝一样有很强的排外心理,不能理智处理跟法国的关系
。法国在大革命以后,卷土重来,不断挑起争端,然而越南国王不肯忍让,多次与法国
人开战但是屡次失败,越南只好不断的割地求和。到了1873年终于法国想要把整个越南
变为他的殖民地,河内政府无法忍受,决定反抗到底。 当时越南能打仗的军队就是不
久前归顺的黑旗军,只有几千人,但是黑旗军多次依靠地形击退了法国进攻,跟法国人
周旋好几年。
此时越南已经虚弱到要依靠中国的义军才能支持下去的地步,而对手法国如何呢
?1882年,法国正在从十多年前普法战争中恢复起来,法国第三共和国也建立十几年了
,法国大革命的动荡也一去不复返... 阅读全帖
e********3
发帖数: 18578
34
来自主题: Soccer版 - 大连居然降级了
一个重要转折点=最重要的转折点?呵呵
http://book.sina.com.cn/excerpt/sz/rw/2014-06-24/1012644239.sht
不管怎么说,清政府每个月六七万两的银子没有白花,洋枪队在清军和太平军的对决中
,还真是起了作用。洋枪队装备精良,不仅有先进的后膛枪,还有蒸汽动力的兵舰,和
大量的开花大炮。关键在军事制度、训练和技术方面,都比太平军更有优势。步兵打起
仗来会排西方的方阵,排枪射击,炮兵更是出色,可以借助仪器,间接射击,害得太平
军还没有弄清炮在哪里,命就丢了。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洋枪队的缘故,李鸿章的淮军
也得到了装备和训练两方面的改善,从而大大地超过了因西方武器禁运而处境艰难的太
平军。华尔死后,接替统领洋枪队的戈登(Gordon),跟淮军的合作更加紧密。待到太平
天国失败,洋枪队解散,洋枪队的所有装备连同训练方式,都进到了淮军里,以至于在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淮军的操练口令都是英语,淮军成为当时中国最现代化的军队,走
起路来都横着。
l*****f
发帖数: 13466
3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bssd] 九妹,四妹与其他
贴篇旧文。以前写的关于沈先生的笔记
很多人从沈从文笔下认识的四妹与九妹。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沈家与张家的联姻,来
自凤凰的乡下人娶了名门闺秀。而实际上细察起来,这倒是相当有历史渊源的婚配。
说沈家要先提湘军;太平天国对中国近代格局影响极大,没有太平天国就没有湘军及后
起的淮军,也就不可能有各省自治以至辛亥革命。而湘军与淮军以及他们的后裔,又在
吾国近代史上留下深深浅浅痕迹。湘军与淮军,有历史渊源,有继承关系。李鸿章是曾
国藩门生,淮军建制,多学习湘军。从这角度看,沈家与张家的联姻,是湘淮联姻;张
兆和的祖父张树声以廪生身份参加淮军,最后积功累官两广总督与直隶总督;而沈从文
祖父沈宏富则从一位普通兵士,以战功最后位居贵州提督(应是虚衔而非实授),当时
未到三十,退伍回乡买地建宅。沈的故乡湘西的镇筸,读书与从军是当地人出人头地的
两条渠道。从文自传里不无骄傲的提到,筸军在湘军中以英勇著名,而大约四位出身贫
寒的镇筸年轻人,在湘军中积功累至提督之衔。这四人中最著名的是清史稿有传的田兴
恕,还有沈的祖父沈宏富,另两位则未记载姓名。沈的同乡,近代史著名人物,熊凤凰
熊希龄的父亲亦是出自湘军,做到... 阅读全帖
S*****4
发帖数: 514
36
曾国藩长期教导李鸿章为人做事要讲“诚信”,李鸿章表面唯诺,可内心深处对这一被
理学家视为精神动力的道德规范不以为然。做幕僚时想多睡一会儿懒觉,竟谎称头疼。
刚到上海,曾国藩就写信要他恪守孔子的忠、信、笃、敬四字,“笃者,厚也。敬者,
慎也。信,只不说假话耳,然却极难,吾辈当从此一字下手”。后李鸿章接替曾国藩出
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了结天津教案,曾国藩问他:“你与洋人交涉,打配何主意呢?
”李鸿章道:“门生也没什么主意,我想与洋人交涉,不管什么,我只同他打痞子腔。
”曾国藩捋着胡须沉思良久道:“呵,痞子腔,痞子腔!我不懂如何打法,你试打与我
听听。”李鸿章见势不妙,赶紧改口,称他是信口胡说,还望老师多多赐教。曾国藩送
给他的“法宝”还是一个“诚”字:“诚能动物,我想洋人亦同此人情……老老实实,
推诚相见,与他平情说理,虽不能占到便宜,也不至过于吃亏。”
李鸿章自称继承了老师衣钵,可实际上未能真正理解、吸取、传承曾国藩作为一位
真正理学家的精髓,缺少一种内在的精神贯注与严格要求,无论对己对人,都显得相当
实际而实惠。他“好以利禄驱众”,重用人才着重谋略干练,将文章道德放在其次;也
曾露骨坦...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流氓中国(上)
作者:
余杰
“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但不可以扭曲如蛆虫”——曼德拉
1921年,有鬼才之称的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到中国采访和旅行。跟很多日本文人一样,
他心中存在着一种对古典中国的“乡愁”和想象:中国人应该都像诸葛亮、李白、杜甫
、辛弃疾、苏轼、文天祥那样,个个光明伟岸、个性分明,讲气节、懂礼貌。到中国后
,芥川龙之介发现,他看到的中国人却像《金瓶梅》中的西门庆、陈敬济,用他的原话
来说:“换言之,现代的中国并非诗文中的中国,而是小说中的中国,猥亵、残酷、贪
婪。”写这句话前,他正看到一个中国男人当众脱下裤子朝美丽的湖水里撒尿,现实中
国和他在书里读到的中国相去甚远。
经过中共半个多世纪暴政的摧残,当下的中国比起1921年的中国来,不知又“猥亵、残
酷、贪婪”了多少倍。有一位常年在海外居住的华人回国后的感受是:医院里,人满为
患,大家像一群动物那样挤来挤去。护士对病人吆五喝六,一点不体恤,也不尊重。如
果不给红包,麻醉师会故意让你受苦。在许多其他地方也是一样,到处不被当人看,要
办点事,如果没有有力的“关系”,就得低三下四当孙子。这种感觉令人非常憋屈,特
没尊严感。
旅美学者徐贲用“粗鄙...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2504
3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民国才女,叔喜欢张充和
淮军后代。
祖宗有钱有势,后代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了, 出名人的概率就大一些。
张爱玲在一个小说中,把舅舅李家(李鸿章后代)影射一番,据说是得罪了李家所有的
亲戚们。
那个姚依林的姚家,是依靠北洋皖系(段合肥父亲也是淮军)作官的,皖系失势,姚家
也跟随败落,所以姚家有人参加中共造反,也有人投了日伪去当官。
吴邦国,其祖父也是淮军或皖系的幕僚; 另外,温家宝,祖先也是落户在天津的淮军
,听说合肥的温氏宗谱有记载。

发帖数: 1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李鸿章的悲剧
作者: 张鸣
在历史上,中国人的名字,除了孔子之外,罕有越出国界的,但李鸿章却是个例外。好
多西方人,都知道中国有个政治家叫做李鸿章,美国有道菜叫做李鸿章杂烩,说明他的
名字,已经进入了美国的市民耳朵里。甚至有人,称他为中国的俾斯麦。
无疑,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他是成功的。他的事业,事实上已经超越了他一向佩服的曾
国藩,自打他练淮军起,直到辛丑条约的签订,晚清四十年的历史,几乎每一页,都有
他的痕迹。直隶总督是清朝最重要,也最为要害的地方大员,没有人能持续在这个位置
上坐上十年以上的,但他一干就是二十年。不是直隶离不开他,而是总理衙门,确切地
说,是大清的外交或者说洋务离不开他。
他主持以及影响了晚清的外交,编练了淮军和后来的练军,组建了能排在亚洲第一的北
洋海军。他办的洋务产业,是自强运动中所有洋务事业中最好的。也可以说,唯一能盈
利,而且延续下去的洋务事业,无一不是出自他的手,或者由于他的庇护。中国的轮船
航运事业,铁路事业,电报事业,都是他的功劳。在那个封闭保守迷信的岁月,办这样
的事业,筚路蓝缕之功,怎么说都不过分。
然而,他却是一个悲剧,中国近代历史中最深痛的悲剧。因为,在多少...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40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第十八章 母女
1858年9月,平远军第四镇总兵官赵三宝率警卫哨百十人大闹延平府,枪决大清兵部侍
郎穆荫。同日,领两营步龘枪兵千人设伏兵,摧枯拉朽般击溃建宁、福州来犯之敌,杀
贼俘贼五千余人,闽南之境,几无抗手,遂落营延平,福州、建宁官员纷纷出逃,惶惶
不可终日,平远军第四镇一时威震东南。
银安殿宽大的金玉桌案后,叶昭正在翻阅几封电文,其中一封就是第四镇在延平境
内建营的折子。在延平安营,收编绿营巡防营,闽南巡防营本就是刚安马新贻等改编,
许多兵勇本就心向南朝,此次不过收复失地更将南朝影响推进到闽中,从此福建大半土
地置于南朝统治下,而福建巡抚业已有了人选,那就是延平府知府刘登焕。
叶昭看过他的文章和同赵三宝交往的书信,此人见识明白,倒是可用之才,可惜的
是刚安终究跟自己成了异路之人,说起来当初小阿哥初立,他诸多推搪不来广州已见端
倪,或许自己在他眼里也同沈葆桢所说的一般吧,乱世之奸雄。是以虽有恩义,他还是
选择了另一条路。
至于马新贻之死,就更不能不令人感叹人之一世,时也命也,他本可成为一名极能
干的重臣却只有自己心知,在今世,他的名字算是就此湮没与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后世
就算研究史...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41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第十八章 母女
1858年9月,平远军第四镇总兵官赵三宝率警卫哨百十人大闹延平府,枪决大清兵部侍
郎穆荫。同日,领两营步龘枪兵千人设伏兵,摧枯拉朽般击溃建宁、福州来犯之敌,杀
贼俘贼五千余人,闽南之境,几无抗手,遂落营延平,福州、建宁官员纷纷出逃,惶惶
不可终日,平远军第四镇一时威震东南。
银安殿宽大的金玉桌案后,叶昭正在翻阅几封电文,其中一封就是第四镇在延平境
内建营的折子。在延平安营,收编绿营巡防营,闽南巡防营本就是刚安马新贻等改编,
许多兵勇本就心向南朝,此次不过收复失地更将南朝影响推进到闽中,从此福建大半土
地置于南朝统治下,而福建巡抚业已有了人选,那就是延平府知府刘登焕。
叶昭看过他的文章和同赵三宝交往的书信,此人见识明白,倒是可用之才,可惜的
是刚安终究跟自己成了异路之人,说起来当初小阿哥初立,他诸多推搪不来广州已见端
倪,或许自己在他眼里也同沈葆桢所说的一般吧,乱世之奸雄。是以虽有恩义,他还是
选择了另一条路。
至于马新贻之死,就更不能不令人感叹人之一世,时也命也,他本可成为一名极能
干的重臣却只有自己心知,在今世,他的名字算是就此湮没与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后世
就算研究史... 阅读全帖
r****5
发帖数: 95
42
(以下文字摘自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
唐氏认为:
“大清不亡,我军不败,实无天理,然非战之罪也。”
“甲午黄海之战时,……这十四管带经笔者约略调查,似乎全是马尾水师学堂
的毕业生。最不可想象者是,他们十四人中,至少有十人是马尾船校「第一期
」的同班同学……在这十四管带之中,有四人在黄海之上阵亡殉国。有三人因
战败随丁提督愤恨自杀。另一人显然含寃而死。--真是惨烈之至!
梁启超说:甲午战争是李鸿章「以一人而敌一国」。同样的,那空前绝后的鸭
绿江口黄海大战,也是马尾船校以一校一级而大战日本一国呢!
马尾!马尾!我为尔欢呼。您在五千年中华通史上,青史留名,永垂不朽!”
转文共分8段:
(1)世界第八位海军
(2)北洋舰队的虚实
(3)海军衙门是个大「肥缺」
(4)老太后不如小阿巴桑
(5)翁李之争
(6)为黄海血战平反
(7)劣等洋员的谏言不可信
(8)刘步蟾战绩辉煌)
世界第八位海军
在甲午战前,我们的大清帝国也有一支相当可观的海军呢!它拥有装甲十四吋,
配备有十二吋巨炮的七千吨主力舰二艘,和各式巡洋舰、鱼雷艇数十条。每次操
演起来,摆出「船阵」,也是樯橹如云,旌旗蔽空,气势非凡呢!如把这...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3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甲午惨败下的帝后之争
张鸣
亡国之危
甲午战争发生之际,中国的大门已经被打开54年。以现代化为目标的自改革,洋务
运动,也已经运作了34年。此前也跟洋人打了很多仗,割地赔款的事,没少干。但是,
没有一次能引起中国人如此的震动。
上海很西化的《点石斋画报》,在战争爆发时,还连篇累牍地登载中国人”胜利”
的消息,把矮个子的日本兵,画得十分可怜。可是慢慢就没声了,这些早期的媒体人知
道,中国败了。
中国败了,败得很惨。此前跟西方人打,打败了还可以托词人家船坚炮利,可这回
呢,是你自己船坚炮利,拥有世界第七、亚洲第一的海军,武器装备远远超过日军的淮
军。可是,连一场可以拿来说事的小胜仗都没有。
北洋海军,大东沟海战之后,躲进威海军港,然后被全歼。淮军则从大同江退到山
海关,打一仗,败一仗。每一仗都奏报说”毙敌无算”,但真正被毙到”无算”的,恰
是自己;
旅顺要塞,李鸿章经营多年,枪炮弹药堆积如山,巨型的克虏伯大炮,至今还留在
要塞的山上。1904年日俄战争中,”腐朽”的俄军用这些大炮,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伤
亡,日军付出几万人的代价,才攻下要塞。而同样的武器,在淮军手里,一天没到,要
塞就沦陷了,日军不过伤亡几十人;... 阅读全帖
l**0
发帖数: 194
44
全文:
标题: 潇湘晨报辛.亥.革.命100年特刊卷首语:天朝垮台前,利益集团已经丢尽了它的
脸!!!
“假使当时中国的统治者不是异族的爱新觉罗王朝,而是同族的什么王朝,那么,
在社会转型当中就少了一项种族间的猜忌与倾轧,也许比较容易实施像日本那样的 立
宪步骤。”著名学者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曾这样评价过清王朝爱新觉
罗“部族”这个特殊的利益集团。
满驭汉,中央驭地方,是清王朝“部族政治”的基础。这两个基础的崩坏,构成了
王朝的衰竭。而尤其是后者的改变,清晰地决定了1911年辛亥革命的形 态:王朝不是
被革命派中央军、民众义军或者外族军队推翻,而是在各省宣布独立的革命形态中退出
历史舞台。蓄积于民间的“一省之力”的壮大、成熟和独立,在 王朝部族集团自身衰
败的同时,从另一个方向揭示了帝国政治走向革命立宪的独特的中国道路。
文/本报记者曾鸣  皇帝
的独裁路径
在美国梦之前,大抵无数人有过“中国梦”。中国美梦,就是做皇帝。“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率...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3
45
据媒体人士称,《潇湘晨报》因刊登纪念辛亥革命文章,总编刘剑,执行总编龚晓跃被
停职。本文为该报刊登文章
“假使当时中国的统治者不是异族的爱新觉罗王朝,而是同族的什么王朝,那么,
在社会转型当中就少了一项种族间的猜忌与倾轧,也许比较容易实施像日本那样的 立
宪步骤。”著名学者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曾这样评价过清王朝爱新觉
罗“部族”这个特殊的利益集团。
满驭汉,中央驭地方,是清王朝“部族政治”的基础。这两个基础的崩坏,构成了
王朝的衰竭。而尤其是后者的改变,清晰地决定了1911年辛亥革命的形 态:王朝不是
被革命派中央军、民众义军或者外族军队推翻,而是在各省宣布独立的革命形态中退出
历史舞台。蓄积于民间的“一省之力”的壮大、成熟和独立,在 王朝部族集团自身衰
败的同时,从另一个方向揭示了帝国政治走向革命立宪的独特的中国道路。
文/本报记者曾鸣  皇帝
的独裁路径
在美国梦之前,大抵无数人有过“中国梦”。中国美梦,就是做皇帝。“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率... 阅读全帖
w*******d
发帖数: 113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indsword (蜀山居士),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几代中国人从军的历史-所说我家当兵的人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 13:59:45 2008)
到了八一,说说我们家当兵的人,没有什么大人物,都是平凡的中国人,知道的历史不多,
就随便所说说.
先从清朝开始. 祖上, 我父亲当时那边是湖南人, 家里老人曾经说过我曾祖父的祖父参
加过曾国藩的湘军, 打过安庆, 下过南京, 战争结束后回家务农了, 族谱里记载内容的
很少, 也不是什么大人物, 基本都是听说的,这个可能是我觉得可能比较近的了. 所以
后来看到凤凰卫视的湘军记录片,就很亲切. 我母亲家在安徽,村里的一些老人说过, 走
长毛子,和村里很多人参加淮军的历史,由于历史久远, 关于母亲那边的家族从军的历史
很多无法考证了, 只是知道我外婆家门口有两个大石狮子,现在我只看到一个, 另一个
破四旧的时候没了, 但是很多农民参加淮军活着回来后,家里都算殷实. 知道村里有一
个人家,祖上做过淮军,后来官至总兵, 有青砖大瓦房,
r*****y
发帖数: 53800
47
我的理解:清军历史太悠久所以很多东西积重难返明知八旗绿营弊病从生毫无战斗力,
国家还要花大钱养着。太平军没有历史负担,和明治时期的日军以及初期的湘军淮军类
似,所以太平军相对清军更接近现代军队。至少军制简单,服从和执行命令坚决,战斗
精神也高于清廷正规军八旗绿营。要说是农民,明治时期的日军以及初期的湘军淮军基
层士兵也大都是农民。日本陆军以及初期的湘军淮军高层的文化层次高于太平军高层,
所以也决定了这几支军队今后不同的命运。
b**********u
发帖数: 2817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秀成:天国兴亡的见证人
最著名的就是苏州杀降,即使杀降之后,投降潮还是不断。
同治二年二月(1863年2月),在救援上海之后,李鸿章率领淮军携手常胜军以上海为
根据地向西进攻太仓、昆山,继克。随后,又调转马头,向北攻克江阴、无锡等城池,
从太平军手中夺得这几个地方以后,李鸿章把最后的目标投向了西边的江南重城,时为
江苏的省城——苏州。
自咸丰十年,公历是1860年6月,苏州被太平天国攻克之后,为了巩固得来的基地
,太平军加固了苏州的城墙,并在各大城门上设置大炮,以防清军来袭之用。所以,当
李鸿章的淮军与戈登的常胜军在到达苏州城下时,与太平军多次交火,导致了淮军与常
胜军久攻不克,伤亡过大的劣势局面。
本来,太平天国在攻克苏州后,驻守苏州的守将是李秀成,但是,因为李秀成带兵
攻打曾国荃,所以并不在苏州城中。李秀成临走前,留下了自己的爱将谭绍光来镇守苏
州,除了谭绍光外,还有郜永宽、汪安均、周文嘉等四大将。
一秀成
11月,李秀成在出师不利之后,回到苏州,与清军打了几仗,发现郜永宽等将领军心已
变,苏州必定落入敌手,为保全实力,李秀成决定放弃苏州,但谭绍光坚决不听从李秀
成的建议,势于苏州共存亡。在无奈之下,李秀...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陈晓平:唐德刚的硬伤太多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01:17:58 2014, 美东)
自1999年岳麓书社推出了超级减肥版的《晚清七十年》以来,该书被无数名人非名人反
复推荐,俨然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必读书”,唐氏也被捧上了神坛。由于“糖粉”阵容
强大,批评的声音几被淹没。虽然唐德刚关于北洋海军“主炮晾衣”一说,已被海军史
研究者陈悦驳得体无完肤,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唐氏治学粗疏,是一以贯之。从专业角
度看,《晚清七十年》可以说是浪得虚名之作,硬伤太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本文
拟引用可靠史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略举数例,暴露唐氏史学功力的不足,读者自可举一
反三,重估该书的实际价值。近几十年晚清史研究成绩斐然,史料整理和考证方面成绩
更加突出,已非唐氏所能想见。
本文所引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原文,用的是远流版五卷本,为免繁琐,仅注出册数和
页码,如第四册第87页,注作“四,87”。
(1)李鸿章 “李鸿章是荣禄的政敌。...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左宗棠与李鸿章的私人恩怨
左宗棠与李鸿章的私人恩怨
送交者: Harry3772 2016年04月28日15:50:55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从一个战壕里的兄弟到反目成仇:左宗棠与李鸿章的私人恩怨
平行线 2016-04-27 17:22
左宗棠与李鸿章都是中国近代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他们和曾国藩一道,构成了同治中兴
的最重要力量。
左宗棠与李鸿章的关系,从最初的英雄相惜到最后的反目成仇,既有利益和政见的不同
,也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从一个战壕里的兄弟到反目成仇:左宗棠与李鸿章的私人恩怨
左宗棠,(1812年-1885年9月5日),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号湘上农人。左宗棠自幼
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
的对联以铭心志。
从一个战壕里的兄弟到反目成仇:左宗棠与李鸿章的私人恩怨
左宗棠在醴陵渌江书院主讲17年,1837年,两江总督陶澍回乡省亲,他书写了一副对联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陶澍看后,将
他视为奇才。后入陶澍幕府,并与陶结为亲家。
此后,左宗棠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1...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