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 发帖数: 2262 | 1 发信人: tuziwang (a.k.a. 毛兔, 兔子, Kaiju),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金刚经谁讲得好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11 14:01:25 2016, 美东)
哈哈
被大乘绑架 霸凌 … 惨啊 : (
我还常被拉去拜土地公 参加大乘法会 说会消业障 度冤亲债主
以前还被拉去跑灵山 拜各种道教或说地方神明 … 拜见通灵人士 听说我前世还是唐
朝的谁谁谁
定性要够 真正的佛教 在现代社会容易被各种事物动摇惊吓
可能是大般若经摘录出的
我没看过大智度论 也没看过解释金刚经的书
纯粹就是我自己看的心得
也许很多观点与大乘不一样 说好的部分就好
发信人: tuziwang (a.k.a. 毛兔, 兔子, Kaiju),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金刚经谁讲得好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11 14:04:00 2016, 美东)
我没听说有关念出声 或不念出声的说法
我是没念出声
不过 我是认为 道听涂说 听听就好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 完整的历史主体应该是函盖十法界有情。其中,六道众生是在业道中不断轮转生死
的无明众生;四种圣人57 是已证无生的有情,是在法道中破除无明58 的贤圣有情。
历史主体应该具足贤圣有情与无明众生等十法界有情,而十法界有情所造作的所有 业
行皆是历史,史籍的记载也应该具足十法界有情所共同创造的历史。然而,一般 的史
学家皆是无明凡夫,对于如何是判断历史主体的标准尚且无知,于是基于名色 二法的
关联,而只将人类视为历史主体,遗漏了其余九法界有情作为历史主体的事实。因此,
从史学史发展的事实显示,新史学家在十法界中只将其中一法界视为历 史主体,忽视
其他九法界而有隧道视野(tunnel vision)59 的结果,并且有逐渐迈向 儒教化的情
况。
什么是“儒教化”呢?因为中国区域佛、道、儒、耶、回等五大宗教中,佛、 道
、耶、回皆信有天界、地狱存在,姑不论其中的差异与正讹,皆信行善升天,作 恶堕
地狱。五大宗教中唯独儒教漠视鬼神、天界与地狱的存在,反对有来世报偿因 果的事
实。儒教的思想是“未知生,焉知死” ,60 不管生前死后之事;后来的儒家 则是唯
见人间,极力排斥其他业道的存在及重...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 有关“六尘与六入”的相关法义,这个在佛法中是属于非常重要的知见,因为这
些法义与“断我见”证解脱果及“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佛法妙义有密切的关系,如
果能够对于这些法义有正确的了解,那对于我们在佛道修学上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所谓六尘就是指色、声、香、味、触、法,而法尘是依附在五尘上而存在的,不能够离
开五尘而有单独的法尘,除非是证得二禅以上的等至定境,才有单纯之定境法尘存在。
我们都知道五尘分别对应至五识,为五识所了别,而事实上包括法尘及五尘上的细相都
是需要靠意识来了别的,因此意识所缘的境界,可以说范围是非常广大。譬如说,对于
由色受想行识聚集而成的五阴假我,意识会把这五个法合起来当成一个有情,虽然这五
阴刹那生灭,可是意识心仍然会把有情的五阴当成是连续性的法,而认为有一个真实的
五阴我存在;同时意识也可以缘在五阴变化上面所显示出来的“生、老等心不相应行法
”,因此意识所缘之范围可以说是非常广大。相对于意识来说,五识的所缘就单纯很多
,因为五识的所缘就仅限定在现量上面,而意识心的所缘则函盖现量、比量与非量。那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了解:意识心有时候祂的所缘是会有虚妄性的,包括受... 阅读全帖 |
|
r*****e 发帖数: 176 | 4 植物不是有情众生,食之不犯杀戒。
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這一集我們要探討的問題是:植物是有情眾生嗎?
有人提到:「你們佛教講慈悲戒殺,應該一切的生命都不可以殺害,可是植物也有生命
,那吃植物也是殺生,佛教為何不戒?」的確!佛教特重慈悲,十善業道的第一善業就
是不殺生;各種戒律中如五戒及菩薩戒,也都以戒殺為首重。例如《梵網經》菩薩戒十
波羅夷重罪中的第一個重罪就是殺罪;經文說:「佛子!若自殺、教人殺、方便殺、讚
歎殺、見作隨喜,乃至咒殺、殺因、殺緣、殺法、殺業,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殺。
是菩薩應起常住慈悲心、孝順心,方便救護一切眾生,而反恣心快意殺生者,是菩薩波
羅夷罪。」(《梵網經》卷2)就是不可以殺害一切眾生的性命。而梵網菩薩戒四十八
個輕戒中,也規定不可吃眾生肉;經文說:「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夫食肉者
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捨去,是故一切菩薩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無量
罪,若故食者,犯輕垢罪。」(《梵網經》卷2)從這些經文的記載可以發現,它所戒
止的對象都是眾生,因為佛教強調眾生平等。釋迦牟尼佛就說:「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
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說一切眾... 阅读全帖 |
|
L***i 发帖数: 334 | 5 先说说道教。
道教的基本教义也就是这些尊道贵德,天人合一——道教最高信仰 敬天法祖,拜神寻
仙——道教神仙崇拜
天人感应,天道承负——道教善恶报应 性命双修,返朴归真——道教修炼秘诀
上善若水,柔弱不争——道教为人品质 清静寡欲,自然无为——道教处世方式
我命在我,不属天地——道教逍遥精神 忠孝节义,仁爱诚信——道教伦理道德
福禄寿喜,吉祥如意——道教民俗风情 仙道贵生,济世度人——道教核心宗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教创世理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教活动准则
天人同构,阴阳协调,形神共养,统筹兼顾——道教养生原理
丹道修真,服药炼气,积德行善,建功立业——道教成仙途径
道教始祖轩辕黄帝祭祀天帝,问道崆峒,受教玄素,学医岐伯而始有人间道教。后于首
山采铜,荆山铸鼎,王屋炼丹,桥山飞升,至今已有4700余年道教历史
现在主要分为全真和正一两派,一派需要在道观修习,一派不需要,全真需要吃素,正
一只有特定时间吃全素,平时不吃牛狗龟蛇这一类的
道教和名间方术是有所不同的。
术分为山、医、命、相、卜五种有民间方法,也有正派术法。但是光会法术,只是术士
,并非道...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6 正释唯识与中观千年间之误解
古今甚多学佛人, 不解唯识与中观间之紧密相连关系, 误以藏密应承中观为真正中观,
然藏密应承中观是以意识为主体而强套如来藏中道体性之误会假中观, 并不符合真正中
观是以如来藏中道体性的论述 (中观般若宗所宗奉之三论 ---中论(龙树)丶百论丶十二
门论(龙树) ---皆依空性心如来藏之体性而破外道执有执无 ) , 以下开示简明的说明
唯识与真正中观间的正确关系, :
===
佛门之中自古以来一向存在空有之争,然而空有之争乃是未悟错悟者间之戏论,唯有言
说,都无实义。若行者能於大乘法上明心证悟之後贯通三乘主旨,通达佛法修道次第者
,便绝无空有之争可言,如实通达故。
一直有诸未悟学人错会唯识宗义,谓唯识主修心有,名为有宗,另谓三论宗(般若宗)依
方等般若宗义,名为空宗; 然此等判断实非正义,曲解正法。 後世末悟错悟佛子更执
此宗以破彼宗,遂成空有之争。,然实二宗皆同一宗,第以浅深有别,实无二致,皆因
未入正理,故生误会,而生诤论 ,达者了知二宗无二,皆是空性中道正理,无可诤论者。
未悟之人不解般若所说乃是空性 : 般若非谓遣之又遣丶一法不立之空也.
般若方等经...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7 (三)「偈颂品」相关经文
魏译 T16n0671_p0583c08(00)
我姓迦旃延, 首陀会天出;
为众生说法, 趣于涅盘城。
是过去行路, 我及彼诸佛,
三千修多罗, 说于涅盘法。
欲界及无色, 佛不彼成佛;
色界中上天, 离欲成菩提。
唐译 T16n0672_p0638a16(00)
「我姓迦旃延, 净居天中出;
为众生说法, 令入涅盘城。
缘于本住法, 我及诸如来;
于三千经中, 广说涅盘法。
欲界及无色, 不于彼成佛;
色界究竟天, 离欲得菩提。
------------------------------
这段说明「偈颂品」的佛,姓迦旃延,在色界究竟天成佛,不是人间成佛的释迦佛。
梵本 789 颂
吠陀祠祀与供养,以及法等又重兴
议论长行短颂等,释义我闻惑世间
Verse 789
The Vedas, worship, and charity will again prevail with the revival of the Dharma; by narratives, histories, prose-composition...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8
诸法心先导,心主心造作,若以清净心,或语或行业,是则乐随从,如影不
离形。
——《法句经》
业
业在巴利语,原意为行为或造作。一切身口意所造作的有意念的活动统统称之为
业。它包罗了“思想、语言和行为”中的方方面面。一般来说,一切善恶活动构造了业
的全部。但是从最高意义上讲。业是所有善恶意念活动的总称,非自觉,无作意,缺意
念的行为,虽也可被称为动作,但不构造成为业,因为,决定业的至关重要因素意念没
有参与其中。
佛说:“诸比丘,我说行(cetana)为业。众生通过意念,由身口意作业。”(1)
除了佛陀和阿罗汉以外,所有众生的一切有意念的行为皆称作为业。佛陀和诸阿
罗汉不列在其中,这是因为他们已从善恶之中得到解脱,根除了业的根源。即无明和贪
欲。《宝积经》说:“被断除的是他们的(再生)种子。自私之欲不再生长”。但这并不
是说佛陀和阿罗汉是消极无为,他们为了一切有情众生的福祉和快乐不知疲倦地积极行
化。他们的行为,在一般众生的眼里被认为完善尽美,但就它们本身而言缺乏再生的功
能。他们如实了知事物的本质,最终砸碎了世俗规律的枷锁,因果的锁...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9 我的皮毛知识是没有能力回答你的问题的,看这个帖子吧:
五部大论的汉译名为:《释量论》、《现观庄严论》、《中观论》、《俱舍论》、《律
宗论》。这五部大论,包括了藏传佛教显宗基础原理。一般僧人全部学完需十五年左右。
下面,略加介绍五部大论:
(1)《释量论》
《释量论》是古代印度的因明学名著,此处的“因”指推理的依据,“明”为通常
之学。顾名思义,因明学就是关于推理的学说。现代逻辑学将印度因明学列为古逻辑学
之一种,是专门研究思维和思维规律的一门学问。因明学深奥难学,极费时间,当代的
汉地僧众很少有舍得花时间去研习的。有的学者甚至非议因明学,将印度佛教衰微之原
因也归于因明唯识等学问的日趋学术化,每一门学问非穷一生之功而不能精通,一与百
姓越来越远。这种责难也不无道理。汉地净土宗大弘的原由之一,便是其修证简单,目
的明确,易为百姓接受。但有一个事实是,许多跟外道辩论而取得最终胜利之大德,多
是因明学大师。千年来,佛教就是在与外道的辩论中渐为更多的人所理解,进而信仰。
一个仅想自己往生净土者固然可以不必学习因明,而一个大德便不能不学习因明。我看
过不少佛学著作,有许多...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0 Z.T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为净土。男女
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处。彼无知者,信是秽言。此名蛊毒魇胜恶鬼年老成魔,恼乱是
人。”——《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外道修行人,必须伏除欲界贪爱(尤其
是男女贪爱),复经由加行发起初禅定,寿终后才能由此欲界往生色界天成色界天人。
佛弟子则以断我见的智慧,深入观察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的过患而断除之,才能
度过生死大海,到达解脱的彼岸。故佛在《圆觉经》中告诫说:“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又说:“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然而密教上师一边向弟子众宣说淫欲过患,一边又广赞淫欲,高唱他们的修行体系
中有男女双修即身成佛秘密法门——无上瑜珈。乃至提倡清净修行的宗喀巴在《密宗道
次第广论》中依然传授了种种男女双修的行淫技巧及把淫乐境界当作佛法成就的论述(
文繁不引,有疑者请自行查证),成为密宗上师广赞淫欲、力行双修的理论支柱。
妄说行淫能消除众生业障——“夫白菩提心者(男性精液),即利益众生也:修丹
田火时手抱明母,不知之人以为行淫...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1 性交的乐是欲界的乐,以贪爱而生乐,然而真正发起初禅(色界)的人,是远离欲界的贪
爱,这欲界的贪爱是障碍初禅的发起,这是很多在修行的人不明白的事情,虽然离开欱
界并不见得是每个人所谓修行的目标. 因此也可以看得出来,世上许多自认在学佛的
人什麽叫做禅定都不清楚.
时至今日,藏密双身法人的性交还是继续,有双修丶轮修,将彼此的淫欲当作是修行,
这些对於很多人并不陌生,因此以着觉观修行,以意识心作为修行的标地并没有免俗.
实际上对这些根本也不忌讳. 如我所说, 虽然离开欱界并不见得是每个人所谓修行的目
标, 但是我们既然学佛, 最好是把三界(欲界, 色界, 无色界)升沈的正确道理搞清楚. |
|
q****a 发帖数: 21 | 12 超越矩阵,真正的扬升
“2012”,不是真正的扬升。
在这临近变革的末尾时刻,各种“光与爱”的演讲和宣传接踵而至,各种灵性的分析、
猜测和假设交织而来。我想,但凡现在关注觉醒信息的朋友,关注“2012”的朋友,都
在不同程度上认同“2012”代表了一次意识上进化,也就是经常提到的“扬升”。由于
其他关于2012的启蒙宣传中已经造成了这种“扬升”概念的约定俗成,因此在前面章节
的讨论中,本书也继续延用了“扬升”这一称呼。随着“2012”的临近,当前网络上的
各种觉醒信息得到了进一步传播,“冥想”、“脉轮”、“光与爱”、“神圣意识”、
“神圣火焰”开始逐渐闯进越来越多人的视野,中国的互联网“心灵市场”也迅速的被
这些关键词所覆盖了,大有形成一边倒的趋势,使得很多人对于“扬升”的认识仅仅止
步于此。而实际上,“扬升”有两种,一种是在矩阵幻象内发生的,指在幻象中扬升到
其他维度;另一种是真正的扬升——脱离幻象的扬升,确切的说应该是脱离六道轮回、
分段生死的往生。很显然,我们即将经历的“2012同化银河系”事件属于前者,这将是
一次发生在矩阵内部的扬升。所以,并非一切事物的发生都将如那些“心灵文...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3 如何是心心不异处
师说: 你一问这个问题就已经不一样了, 也就是自性和外相已经分开了。 你们可千
万不要搞错呀。世间, 出世诸法, 都没有自我主宰的性, 也没有生灭的性, 只有一
个空名。 连名字都是空的。 你要是认这个名字为实, 就错了厉害了。 因为一切都是
依缘变幻境界。说什么菩提,涅槃,解脱,三身,境智,菩萨,佛, 都是心的幻境。
你在幻境中, 能找到什么呢? 甚至三乘十二分教, 都是擦屁股纸,佛是不真实的幻
化身。祖是没人喜欢的老比丘。你还是你娘生的吗?你要是求佛, 就被佛魔摄。你要
是求祖, 就被租魔摄。 要知道有求皆苦, 不如无事。有一些秃和尚, 给学人说,佛
是经历了三大阿僧败劫,修行果满方始成道。 同学们,你要是说佛是究竟, 为什么佛
八十年后向拘尸罗城双林树间躺下死去,今天他在哪里呢?因此你应知道他和你我一样
生死。 你说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哪转轮圣王也应是佛。因此你应知道这都是幻化
。 古人说~如来举身相~, 是怕世间的人们产生断见, 权且立个假名。 假说有
三十二八十呀什么的。空声有身非觉体。无相乃真形你道。
佛有六种神通,不可思议。 一切诸天神仙阿修罗大力鬼...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14 净土十疑论节选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第一疑
问曰: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祗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涂中,救苦众生
。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
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二者未得已还及初
发心凡夫。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
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恶世
界烦恼强,自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涂,焉能救众生?假令得生人中,圣道
难得。或因施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国王大臣富贵自在。纵遇善知识,不肯信用。贪迷
放逸广造众罪,乘此恶业一入三涂经无量劫。从地狱出受贫贱身,若不逢善知识还堕地
狱。如此轮回至于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难行道也。故维摩经云,‘自疾不能救,而
能救诸疾人?’又智度论云:譬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
便力故彼此俱没。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脱水溺之难,新发意菩萨亦
复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众生。为此常须近佛,得无生忍已,方能救众生,如得
船者。又论云,譬如婴儿不得离母,若也离...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5
南传的《清净道论》书中言∶他心智的所缘,依于小、大、无量、道、过去、未来、现在、外所缘等八所缘而进行的。怎样进行他心智通呢?
(1)知道在欲界他人心时,是它的「小所缘」。
(2)知道色界无色界心时,是它的「大所缘」。
(3)知道果时为「无量所缘」。然而这里,凡夫是不知须陀洹的心,须陀洹亦不知斯陀含之心,乃至阿那含不知阿罗汉之心,可是阿罗汉则知一切的心。即证得较高的人可以知道较低的人的心,应该了解这一个特点。
(4)以道心为所缘时,是「道所缘」。
(5)知道过去七日间及
(6)未来七日间他人心时,是「过去所缘」及「未来所缘」。
(7)什么是他心智的「现在所缘」?现在有三种∶刹那现在,相续现在,一期现在。关于这些的说明∶
(a)得至生、住、灭(的三心刹那)的是「刹那现在」。
(b)包摄一或二相续时间的是「相续现在」。即如一个曾在黑暗中坐的人,去到光明之处,他不会即刻明了所缘的,到了明了所缘的中间,当知是一或二相续的时间。一个在光明的地方出行的人,初入内室,也不会迅速明了于色的,到了明了于色的中间,当知是一或二相续的时间。如站在远处的人,看见浣衣者的手(以棍打衣)的一上一下及见敲钟击鼓的动... 阅读全帖 |
|
q****a 发帖数: 21 | 16 超越矩阵,真正的扬升
“2012”,不是真正的扬升。
在这临近变革的末尾时刻,各种“光与爱”的演讲和宣传接踵而至,各种灵性的分析、
猜测和假设交织而来。我想,但凡现在关注觉醒信息的朋友,关注“2012”的朋友,都
在不同程度上认同“2012”代表了一次意识上进化,也就是经常提到的“扬升”。由于
其他关于2012的启蒙宣传中已经造成了这种“扬升”概念的约定俗成,因此在前面章节
的讨论中,本书也继续延用了“扬升”这一称呼。随着“2012”的临近,当前网络上的
各种觉醒信息得到了进一步传播,“冥想”、“脉轮”、“光与爱”、“神圣意识”、
“神圣火焰”开始逐渐闯进越来越多人的视野,中国的互联网“心灵市场”也迅速的被
这些关键词所覆盖了,大有形成一边倒的趋势,使得很多人对于“扬升”的认识仅仅止
步于此。而实际上,“扬升”有两种,一种是在矩阵幻象内发生的,指在幻象中扬升到
其他维度;另一种是真正的扬升——脱离幻象的扬升,确切的说应该是脱离六道轮回、
分段生死的往生。很显然,我们即将经历的“2012同化银河系”事件属于前者,这将是
一次发生在矩阵内部的扬升。所以,并非一切事物的发生都将如那些“心灵文...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2286 | 17 以下为转载。
中阴身之寿命
中阴身之寿命,每七日为一周期,亦即中阴身每七日内皆有可能转世一次。故每七
日需为亡者诵经、做七或拜忏、念佛,以增亡者之福,期令投生善处。若亡者善根深厚
,或可藉念佛功德得度,往生极乐世界。然所谓七日一周期之寿命,亦为一概略数字,
非必定如是。有断气后三、四日即转世,然亦不乏逾经月未投胎者。七七四十九日后尚
未投胎,倘未藉任何善根之力,则会沦为鬼道。民间有「牵亡魂」之习俗,若已亡故三
年五载,仍可牵出亡魂,即表此人已落入鬼道。因中阴寿长至多四十九日,于此期间未
转世即化为鬼,极难超生。以其属另一道,既已形成固定生命形态,欲由此模式转换为
另一模式,殊属不易。故应于亡故之四十九日内,积极做种种功德。然此为亡羊补牢之
作法,若欲正本清源,实应于平日即早作准备,精勤不懈,行善布施。莫俟往生后由子
孙代做,所得利益相去甚远。
六道中阴之形色
中阴身时常希求,觅其出世因缘,寻查来世当生之处,故又称「求生」,且因其为本有坏后,于次生之间暂时而起,故称为「起」,寿命短者仅刹那之间耳!欲界、色界众生方有中阴身。六道众生之中阴身各不相同。据《大宝积经》所载,地狱之中阴形貌丑陋,...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8 bY: 正德,
中阴身这个名称,我们从这个名字的意义就知道说,他就是眾生死了以后,还没有受新
的果报身之前,所受的一个中间的五阴身,叫中阴身。中阴身他的这个法义,他的内容
,我们要来引用《瑜伽师地论》中 弥勒菩萨為我们的开示,来解说这一段。论中这麼
讲,弥勒菩萨这麼开示:
【而此中有必具诸根,造恶业者所得中有,如黑羺光或阴闇夜,作善业者所得中有,
如白衣光或晴明夜。又此中有……随所当生,即彼形类中有而生。】(《瑜伽师地论》
卷一)
我们先来看这一段论文,论文中 弥勒菩萨这麼讲,说「中有」就是指这个中阴,因為
这个中阴身是这一生死后,下一生这个果报身之前的这个五阴身。而「有」的意思就是
三界有,所以称為中有。这个中阴身他是具足诸根的,也就是说他是具足眼、耳、鼻、
舌、身、意这六根都具足的。这个造作恶业者,他所得的中阴身,他是好像这个黑色的
羊一样这麼阴暗;那麼作善业者所得中阴身呢,就好像穿了白衣的这样的亮,这样一个
亮的亮度的情况。那麼告诉我们说这个中有,也就是这个中阴身呢,他是随著这个有情
,到底他是属於下一个果报是属於哪一类的,下一个果报是属於哪一类的情况之下,他
的中阴身所出生的,...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9 死者如果在頭七內就己經轉生, 就不會再回來了,也沒有之後的三七,五七,所以不能一
概而論會不會回來.
bY: 正德,
中阴身这个名称,我们从这个名字的意义就知道说,他就是眾生死了以后,还没有受新
的果报身之前,所受的一个中间的五阴身,叫中阴身。中阴身他的这个法义,他的内容
,我们要来引用《瑜伽师地论》中 弥勒菩萨為我们的开示,来解说这一段。论中这麼
讲,弥勒菩萨这麼开示:
【而此中有必具诸根,造恶业者所得中有,如黑羺光或阴闇夜,作善业者所得中有,
如白衣光或晴明夜。又此中有……随所当生,即彼形类中有而生。】(《瑜伽师地论》
卷一)
我们先来看这一段论文,论文中 弥勒菩萨这麼讲,说「中有」就是指这个中阴,因為
这个中阴身是这一生死后,下一生这个果报身之前的这个五阴身。而「有」的意思就是
三界有,所以称為中有。这个中阴身他是具足诸根的,也就是说他是具足眼、耳、鼻、
舌、身、意这六根都具足的。这个造作恶业者,他所得的中阴身,他是好像这个黑色的
羊一样这麼阴暗;那麼作善业者所得中阴身呢,就好像穿了白衣的这样的亮,这样一个
亮的亮度的情况。那麼告诉我们说这个中有,也就是这个中阴身呢,他是随著这个... 阅读全帖 |
|
I*******6 发帖数: 361 | 20 自戒的技能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The Skill of Restraint
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
人们经常问到,如何把修持带入日常生活。答案比较简单。很多人不爱听这
个答案,但它确实简单: 那就是自戒[约束]。 自戒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在行动上自
戒。一种是在看、听、嗅、尝、触、思方面自戒——换句话说,既约束出去的东西,又
约束进来的东西。这两种戒都需要相当程度的技巧。
拿感官约束来说: 怎样看,怎样听,是有技巧的。你要以不激发贪、嗔、痴的方
式看事物。你要以不激发贪、嗔、痴的方式听声音。 诸种感官依此类推。这是一门技
能。你要能做到既约束感官,又不至于缺少愉悦,饥饿到崩溃的程度,突然发现自己站
在敞开的冰箱跟前狼吞虎咽,吃下一加仑冰激凌。你需要懂得如何给心提供优质食物,
哪怕你正在给杂染断食。在掌握这门技能的过程中,有定作为基础是有益的。经典中常
常提到感官约束为定的前提,不过,这两种素质实际上一路相辅相成,这样的情形在佛
陀的教导中是常见的。
看事物时要试着留意: 你的心[注意力]在往外流吗?...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21 是的,是有人认为”心解脱”就算解开十结,与慧解脱一样的意思。
也许很多人认为这样解释。
但我看阿含,认为不是这样。
我认为第1、2经可以这样解释
解释1 :
欲贪尽(断欲界贪,三果),就叫心解脱,就已经心解脱。
三果之后,可以自证 “我生已尽…..”(四果),
那只是”可以”,是”能”,不是就到此为止就”我生已尽….”
是还要经过解开其他结,才能自证。
解释2:
断贪(包含欲界贪、色界贪、无色界贪),就叫心解脱。
这时,可以自证 ”我生已尽…不受后有” 跳脱三界。
但这时,仍未证四果。
我是认为,第1、2经是说,先”心解脱”。心解脱后才能证四果。
710经(我上帖贴的)则说得更明白
--- 断欲贪心解脱,断无明慧解脱。
配合710经&多经对照, 我觉得先心解脱,再慧解脱,这样较合理。
否则,就变成断欲界贪(或者三界贪)就证四果了。这是不合理的。
发信人: fivestone (fivestone),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当下的力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14 21:21:53 2015, 美东)
心解脱就已经是涅盘了,这是解脱的同义词。...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22 是的,是有人认为”心解脱”就算解开十结,与慧解脱一样的意思。
也许很多人认为这样解释。
但我看阿含,认为不是这样。
我认为第1、2经可以这样解释
解释1 :
欲贪尽(断欲界贪,三果),就叫心解脱,就已经心解脱。
三果之后,可以自证 “我生已尽…..”(四果),
那只是”可以”,是”能”,不是就到此为止就”我生已尽….”
是还要经过解开其他结,才能自证。
解释2:
断贪(包含欲界贪、色界贪、无色界贪),就叫心解脱。
这时,可以自证 ”我生已尽…不受后有” 跳脱三界。
但这时,仍未证四果。
我是认为,第1、2经是说,先”心解脱”。心解脱后才能证四果。
710经(我上帖贴的)则说得更明白
--- 断欲贪心解脱,断无明慧解脱。
配合710经&多经对照, 我觉得先心解脱,再慧解脱,这样较合理。
否则,就变成断欲界贪(或者三界贪)就证四果了。这是不合理的。
发信人: fivestone (fivestone),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当下的力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14 21:21:53 2015, 美东)
心解脱就已经是涅盘了,这是解脱的同义词。... 阅读全帖 |
|
B**M 发帖数: 74 | 23 自赞毁他,诋毁古今大德法门,恶道挂号的附佛外道罢了,还谈什么地上菩萨。
举几个例子:
自赞毁他:
◎阿罗汉证得解脱果,说一句老实话:‘他来我面前没说话的余地。’(优婆塞戒经讲
记.第六辑278页)
◎纵使有朝一日能亲自证得解脱果之极果,成为俱解脱之大阿罗汉,于平实眼前,终究
仍无话语分;于我会中之初悟同修面前,亦无话语分。(楞伽经详解.第十辑252页)
◎每有愚人言曰:‘怎么就只有你们正觉同修会的法义正确?别人就都不对?世间哪有
这种道理?’但是世间确实是有这种道理!而且必然如是(识蕴真义383页)
◎我知道无余涅盘中的境界。(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一辑104页)
◎你看萧平实今天修到这个地步,已经开悟了的人。(起信论讲记.第五辑217页)
◎台湾号称有八九百万佛教徒,其中有几个人证得真如总相智?不会超过一百五十人。
而这一百五十人统统是在我们会里悟出来的;到目前为止,会外只有一位居士是读了《
悟前与悟后》悟的,因为住在南部,又被家业所绊住,没有来共修;只有这么一位,其
他就没有了。(邪见与佛法.第三章第四节48页)
◎以我们现在大家悟后进修的智慧来看,那些祖师们都还很肤浅。(起信论讲记....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24 初禪中的「尋」與「伺」(上篇)
(朱倍賢教授2014.10.12skype開示)
構成禪那有五個內心的特質(五禪支): 尋、伺、 喜、樂,而第五個禪支有的經文是
漏掉,有的經文則寫「捨」或「心一境性」。從字面上比較容易了解後面三個禪支~喜
、樂、捨,前面兩個禪支「尋」跟「伺」,則是字義比較晦澀、不易了解,在歷史上有
比較多的爭議。好比說,在玄奘法師翻譯佛經之前,“vitakka”跟“vicāra” 這兩
個字是被翻譯成「尋」和「伺」,玄奘法師則將之譯為「覺」跟「觀」。
今天要探討的主題是「初禪中的尋與伺」,透過了解這兩個禪支的內涵,就能夠了解初
禪的要領。
尋(vitakka) 與伺(vicāra) 起碼有三種定義
略加整理會發現當代教禪修的老師們對「尋」與「伺」的定義,基本上有三種不同的版
本。
《清淨道論》對「尋」與「伺」的定義
第一個定義來自《清淨道論》,也就是影響南傳佛教最深遠的一部論典。當今的南傳佛
教,許多禪修技巧跟理念與原始經典有大差距的,基本上都是受到這部論典的影響。所
以今天的探討課題之一,就是澄清因為《清淨道論》而流傳出來,一些實際上並不符合
歷史佛陀教說的教義。
...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25 《瑜伽師地論》 : 中陰身的開示
中陰身這個名稱,我們從這個名字的意義就知道說,他就是眾生死了以後,還沒有受
新的果報身之前,所受的一個中間的五陰身,叫中陰身。中陰身他的這個法義,他的內
容,我們要來引用《瑜伽師地論》中 彌勒菩薩為我們的開示,來解說這一段。論中這
麼講,彌勒菩薩這麼開示:
【而此中有必具諸根,造惡業者所得中有,如黑羺光或陰闇夜,作善業者所得中有,
如白衣光或晴明夜。又此中有……隨所當生,即彼形類中有而生。】(《瑜伽師地論》
卷一)
我們先來看這一段論文,論文中 彌勒菩薩這麼講,說「中有」就是指這個中陰,因為
這個中陰身是這一生死後,下一生這個果報身之前的這個五陰身。而「有」的意思就是
三界有,所以稱為中有。這個中陰身他是具足諸根的,也就是說他是具足眼、耳、鼻、
舌、身、意這六根都具足的。這個造作惡業者,他所得的中陰身,他是好像這個黑色的
羊一樣這麼陰暗;那麼作善業者所得中陰身呢,就好像穿了白衣的這樣的亮,這樣一個
亮的亮度的情況。那麼告訴我們說這個中有,也就是這個中陰身呢,他是隨著這個有情
,到底他是屬於下一個果報是屬於哪一類的,下一個果報是屬於哪一類的情況之下,他
... 阅读全帖 |
|
l*******e 发帖数: 121 | 26 四禅八定与灭尽定
一、各种禅定的差别:
佛教很注重戒、定、慧三无漏学。任何人若想修行,首先必须持
戒。如果连
戒律都不愿意守持的话,要想解脱是很困难的。持了戒后要修定,因
为平时我们
的心很散乱。散乱的心使我们迷失,迷失就不能清楚观察世间的真相
。有了定,
就可以深入的观察世间的真相,即苦、无常、无我和空,这就是智慧
。因此,
戒、定、慧是有一定的次序。有些人可以不必受戒就修定,而且修出
成绩来,那
是因为他有宿世善根,一般人还是要按照戒、定、慧的次序来修。那
么,什么是
禅定呢?
禅定是由梵文(Dhyana)翻译过来的,音译是禅那,意思
是静虑:既
是心定下来观察思维;也就是以所观的境,令心专注不散,称为“定
”;“观”
既是作种种的观行。禅定包含“止”和“观”,“止”(Samat
ha)和
“观”(Vipasyana)都是由梵文翻译过来的。一个人修任
何的禅定,
一定离不了止和观,不然的话,他修的禅定会偏向外道。
佛陀说我们这个世间可分成三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欲界有
种种欲望,
且没有定心;色界和无色界都要依靠定力进入。我们在欲界里修禅定
,其中一个
目的就是要离欲界而进入四禅 |
|
s*******1 发帖数: 191 | 2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a4e6a00100vnrm.html
修行是生命依仰佛法升华的过程,理性的看待生命,,破除在人间形成的观念,改变心灵对
于生命存在的目的,是精神层面对于修行的指导,我们称为”正思维”,这是修行者的道
路,是对于生命的规划,前进的方向,佛教中称为”正知见”,是修佛所遵从的“八正道”
的首要课题。
知见如果不去履行,就是学术,而不是修行,禅修,就是修行的行为,“八正道”中称
为“正定”,禅修分为不同的次第,对于修行在不同境界的人,有着不同的觉受,佛教
中统称为“四禅八定”,有“四禅定”和“四空定”的区别。
这里所讲的,是个人在实修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境界与次第差别,不去对应“四禅八定”
的觉受依据,仅仅是个人的体会。
(心经)中讲,:“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
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
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
至无意识界。“
这就是禅定中一层境界,属于“空定”,但是还不是最终的涅槃觉悟,我...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28 放生功德甘露妙雨(含放生仪轨)
——索达吉堪布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顶礼一切大恩传承上师!
经论智理虚空中,降临加持甘露雨,
沉溺斗杀火海众,以此当获清凉觉。
吾等大师释迦牟尼佛的佛教可归纳为三点:不造伤害众生之恶业、奉行身口意善业、经
常善于调伏自心烦恼,这就是真正的佛法。《涅槃经》云:“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
净其意,是诸佛教。”因此,皈依佛门的人,不应重视于是否拥有皈依证等这样的假名
,而应以利益有情的善心为主。在时时刻刻之中,自己力所能及地饶益那些可怜的众生
,这才是大乘菩萨的殊胜行为,是已发菩提心者不可缺少的行径。因为世尊所说八万四
千法蕴的精华是菩提心,菩提心的本体也就是直接或间接利益众生的心,所以仅发救护
众生的心,也超越世间有为法的一切功德,如寂天菩萨云:“仅思利众生,福胜供诸佛
。”
而一切众生最为珍护的就是其生命,从死亡线上把它拯救出来,是对它最大的恩德,无
情中断其生命是对它最大的迫害,故戒杀放生是大乘菩萨本分中的事,也是圆满成佛资
粮的最大方便。本文试图根据佛经论典以... 阅读全帖 |
|
d**********6 发帖数: 237 | 29 永嘉大师《证道歌》调古神清,有足多者,而宏德上人注释亦有独到之处,今熔于一炉
,间参我见,作《解脱歌》。
觉后乐,乐如何?听我教唱解脱歌,不让古人风调高,我今何妨拈句和。
本无妄,亦无真,原来二法空无性,无性无相不着空,即是如来真实性。
见实相,诸法空,刹那顿悟万法同,一旦风光藏不住,赤裸裸的觌面逢。
决定说,佛心印,有人不肯如实信,直截根源当下了,摘叶寻枝渐教人。
几回生,几回死,亘古亘今长如此,神头鬼面有多般,返本还元没些子。
习显教,修密宗,方便门异归元同,自从踏遍涅槃路,了知生死本来空。
行也空,坐也空,语默动静无不空,纵将白刃临头颅,犹如利剑斩春风。
顿觉了,妙心源,无明壳裂总一般,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圣凡。
烦恼本,即菩提,罪福没性何处觅,无绳自缚解脱后,大摇大摆大休息。
莫攀缘,莫执著,随缘随份随饮啄,不变随缘行无碍,自在随心大安乐。
但得本,莫愁末,妙用纵横活泼泼,弹指敲开不二门,升堂直入如来屋。
宗亦通,说亦通,团团杲日丽晴空,百千三昧无量义,只在寻常日用中。
觉心体,生佛同,有情无情共鼻孔,无缚无脱无遮障,迷时自碍悟自通。
无形相,极灵妙,非亲证知那能晓,镜里... 阅读全帖 |
|
d**********6 发帖数: 237 | 30 永嘉大师《证道歌》调古神清,有足多者,而宏德上人注释亦有独到之处,今熔于一炉
,间参我见,作《解脱歌》。
觉后乐,乐如何?听我教唱解脱歌,不让古人风调高,我今何妨拈句和。
本无妄,亦无真,原来二法空无性,无性无相不着空,即是如来真实性。
见实相,诸法空,刹那顿悟万法同,一旦风光藏不住,赤裸裸的觌面逢。
决定说,佛心印,有人不肯如实信,直截根源当下了,摘叶寻枝渐教人。
几回生,几回死,亘古亘今长如此,神头鬼面有多般,返本还元没些子。
习显教,修密宗,方便门异归元同,自从踏遍涅槃路,了知生死本来空。
行也空,坐也空,语默动静无不空,纵将白刃临头颅,犹如利剑斩春风。
顿觉了,妙心源,无明壳裂总一般,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圣凡。
烦恼本,即菩提,罪福没性何处觅,无绳自缚解脱后,大摇大摆大休息。
莫攀缘,莫执著,随缘随份随饮啄,不变随缘行无碍,自在随心大安乐。
但得本,莫愁末,妙用纵横活泼泼,弹指敲开不二门,升堂直入如来屋。
宗亦通,说亦通,团团杲日丽晴空,百千三昧无量义,只在寻常日用中。
觉心体,生佛同,有情无情共鼻孔,无缚无脱无遮障,迷时自碍悟自通。
无形相,极灵妙,非亲证知那能晓,镜里...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1 发起初禅的行者可以往生到色界,色界的众生有二十二种,其中初禅天相应的境
界有四种:第一是梵身天、第二梵辅天、第三梵众天、第四大梵天。依著这一位众生,
他所证的初禅的这个品质的殊胜、坚固程度的不同,也就是福德的大小,初禅天中会有
这四种等级。有些经论则只分三种等级:证得初禅下品者则生梵众天,就像是一个王国
里面的平民百姓;中品的人则生于梵辅天,也就是大臣、贵人;至于上品初禅遍身发者
,诸般初禅功德具足者,则生为大梵天王,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四面佛、四面天神。其
实他绝对不适合被叫作四面佛,因为这个是僭越,大梵天王他与佛地的境界相差甚远,
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同样是出生在初禅天中,大梵天王与其他的梵天王、梵辅天、梵众
天,彼此也有许多的不同。例如在经藏说到:大梵天王他的名字叫作尸弃,如果有人修
得了上品的初禅,那就会出生为大梵天王,他能于梵天众中发出大音声,使得一切的大
众都能够听闻到,没有听不到的人;可是梵界的诸天,他们各自却又会认为,现在大梵
天王只与我一个人说话,没有和别人说话,其他人都听不到。大梵天王统治一个大千世
界,所以他对于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他最能得自在任运;他富有、丰...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2 活佛是不是佛 ?
作者:从信法师
活佛是蒙古西藏青海一带喇嘛教政教领袖的称呼,活佛只是当地人民对该领袖尊称,与
佛教之佛不相干。虽然当地人民自称也信奉佛法,收藏印度本土抛弃不要的佛教书籍,
五体投地拜佛,这只是民俗宗教归属正统宗教的依附行为,殊不知所收藏所信奉之佛法
并非正法律。佛法原本不是某一区域的文明,虽然发源于印度,世尊入灭之后,婆罗门
文化复兴,梵我含摄诸方民俗宗教的神而建立了印度教,佛法却日渐变质而堕落而形成
密教,教徒沉迷于咒术及男女性爱之术,名为无上瑜珈,名为金刚乘,于污染中而不染
,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一向禁欲的学者于性开放之后肆无忌惮与金刚上师与佛母行淫
欲之乐。所谓佛母就是供学者于性爱中修气修脉,修喜乐大定之女性,以其协助学者即
身成佛,故美其名为佛母。
密教盛行后,男女双修的行为格格不入于印度传统文化,成为印度文化负柦。当回教国
家统治印度时,淫秽的密行更不见容于回教,与佛教同时发展于印度的耆那教,印度教
,以及其他宗教未受摧残毁灭,独独密教化的佛教灭亡了。若说佛教灭于回教之侵略,
不如说印度文明乘势把印度文明中的垃圾抛弃焚燬。
就在此时开展西藏文化的喇嘛教如获至... 阅读全帖 |
|
f********4 发帖数: 253 | 33 我斗胆回答一下(应该是想显示一下自己,希望不要反而出丑了……),希望你不要介
意……
无量心解脱、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
1
这里说的”心解脱”,是安止定的禅定?
如果你是指“有法門,由此法門而這些法為不同含義、不同文辭”的情况下的话,是指
安止定。我理解心解脱应该是说没有烦恼的状态,在安止定中五盖等烦恼不会升起所以
可以说是暂时心解脱……
2
安止定,一般会说
四无色定(四空定):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这里 “无量心解脱” 似乎是比空心解脱更先有的禅定,是对应哪个 ?
學友!這裡,比丘以與慈俱行之心遍滿一方後而住,像這樣第二方,像這樣第三方,像
這樣第四方,像這樣上下、橫向、到處,對一切如對自己,以與慈俱行之心,以廣大、
以出眾、以無量、以無怨恨、以無惡意之心遍滿全部世間後而住。以與悲俱行之心……
(中略)以與喜悅俱行之心……(中略)以與平靜俱行之心遍滿一方後而住,像這樣第
二方,像這樣第三方,像這樣第四方。像這樣,上下、橫向、到處,對一切如對自己,
以與平靜俱行之心,以廣大、以出眾、以無量、以無怨恨、以無惡意之心遍滿全部世間
後而住。學友!...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34 二乘道次第
我打算把这个次第分为三乘道来讲,首先是二乘道。汉传佛教把声闻与缘觉合起来称为
小乘。汉传佛教认为当代的南传佛教是小乘,说他是小乘,他们一般不大高兴,叫二乘
比较好,这个他们是接受的。但从汉传佛教的判教来讲,与大乘相比,它也的确是小乘
。小乘的部派原来有二十多个,实际上影响比较大的,流传到现在的有两个,一个就是
北传的“说一切有部”,一个就是现在南传佛教的“南传上座部”。
南传上座部
南传上座部的修学次第是依据《中阿含经》。《中阿含经》里面有一个《七车经》,用
七个车子来比喻乘着什么样的车子,一步步达到解脱的七个过程。它分为七种清净。比
如南传佛教的《清净道论》,以及其他的经典,都是按照七个清净的次第来论述修学道
的内容的。
七清净,第一个是“戒清净”,就是持四种清净的戒,有出家戒与在家戒。第二个是“
心清净”,“心清净”的意思是修禅定,三学里面的增上心学,通过修行禅定达到近行
定与安止定。近行定就是我们汉传佛教所说的未到地定,安止定就是四禅八定。第三步
是“见清净”,第四步“度疑清净”,第五步“道非道智见清净”,第六步“行道智见
清净”,第七步“智见清净”。后五步的内容都是...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1329 | 35 2. 添香小筑
出尘子身形萎顿,翻滚着从半空中坠落,人未入海,一丝魂魄已经轮回去了。远远望见
步三气急败坏的追来,那只玉手的主人才从虚空踏出,却是名娇滴滴的女孩儿,那女孩
眉眼如画,长发如瀑,一身紫衣甚为短小,以至浑身上下吹弹可破的肌肤大片大片的裸
露在外。步青云一见那女孩,欣喜到:“ 心儿,你怎么来了?” 那女孩正是他的五妹,
步青心。
步青心笑道: 二哥算出你跟四哥不能将他们一举全歼,特意安排我守在半路劫杀漏网之
鱼的。步青云撇嘴道: 老二就是故弄玄虚,早知道心儿要出手,我跟老四直接看热闹就
是了。兄妹二人赶回潭边之时,步四已经将天一观众徒清理得干干净净,现场看上去似
乎一草一木都未被碰过。步三大笑道: 老四毁尸灭迹的手段硬是要得。
说话间已是子时,那株龙涎鬼冢的花蕾越来越亮,忽然间,蕾衣啵的一声爆将开来,里
面一朵鸭蛋大小的紫色小花骤然怒放,刹那间瑞光四射,方圆百丈内草木生辉。步三诧
异道: 干! 那么大一个蕾,居然才开了个鸟蛋大的花。步四在一旁笑倒: 你这浑人懂什
么,这叫做厚积薄发!
步青心从缚于右腿外侧的沙鱼皮鞘内抽出一把薄如纸,莹如玉的短刀,一刀斩在那紫花
根部,随后从怀...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6 三果称为不还果,不复还生于欲界故。不生欲界,是因为断了欲界的烦恼(五欲贪与男
女欲),因灭故苦果灭。三果对色、无色境界的贪还没断,所以会生色界或无色界。 |
|
G**W 发帖数: 1865 | 37 横出三界与竖出三界
出离三界生死,一般都说有横修、竖修的不同. 一般人说的横超三界,总是说往生极
乐世界就是横超三界了。然而往生到达极乐世界以后就真的超出三界外了吗 ? 还是没
有呀 ! 因為不论是住在莲苞中或是已经花开见佛了,依旧是三界中的境界。因為那时
一定还有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特别是下品生人都具足十八界,当然都还是在三界
境界中,只是因為佛力加持而不必在别的三界中流浪生死罢了,所住的境界却依旧是三
界中的十八界境界,那怎能说是已经横超三界了呢 ?
其实,若是从出三界的本质来说,不论是慧解悦、俱解悦、诸佛菩萨,全都是顿超三界
生死,没有所谓的横出、竖出可说 ; 若说有横出及竖出,都只是依出离三界生死死的
现象而作的方便况,不是依本质来说的。
譬如一般说的竖出,是指俱解脱阿罗汉们,断了我见以后,离欲界爱而证得初禪,再
登二禪、三禪乃至証得非想非非想定,然后取证灭尽定,这是依序出离三界生死,也是
最迟钝的三果人出三界的过程,这当然是竖出三界。然而慧解脱阿罗汉,断我见以后,
远离欲界爱而发起初禪,不修二禪乃至非想非非想定,直接断除五下分结,再断除五上
分结,成為慧解脱阿罗汉,... 阅读全帖 |
|
z**d 发帖数: 66 | 38 佛教里说六道轮回,包括天道,阿修罗道,人道, 为上三道, 畜生,饿鬼和地狱为下三道.
我想说点有趣的,就是关于天道的爱情.
天道也分三级, 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只有欲界的天人有男女之别.所以,这里略说欲界
天人的爱情.
欲界天(有六重天)有男女之别, 也有也有婚姻嫁娶,但是不像人间的男女关系。以他们
满足欲望的方式而言,
四天王天、忉利天是以气和合阴阳,有交媾但出气不出精.
焰摩天则是拥抱.
兜率天互相牵手,
化乐天相顾凝眸
他化自在天则是惊鸿一瞥。
(我个人更喜欢兜率天以上层次的爱情.)
《过去现在因果经》记载,天人身体极为清淨,不受塵垢染污,就像琉璃一样充满着光
明,两眼更是清澈明亮。只要心有所想,就能心想事成,因而心态上能時常保持欢悦适
意。平日更以仙乐作为娱乐,乃至饮食衣物,就似魔术幻化一样,只要心念一动,就应
念而至。真正极乐世界也!
佛教里有个故事,说佛陀有想度化一个人,但这个人家里有极其漂亮的LP, 舍不得出家.
佛就把他带到山林里,指着一个猩猩,问他: IT和你LP,哪个好看啊? 这人说:当然我LP漂
亮. 佛又施展神通, 带他到了天上,来到一个天宫里,里面一群巨好看 |
|
l*****a 发帖数: 38403 | 39 佛陀的根本教义
何谓根本教义
此所谓根本教义,顾名思义,乃是佛教教义的基础或原则。佛陀悟道之前的印度,没有
这样的思想,佛教的悟道,便是开发了自有地球的人类历史以来,从未发现过的真理,
这个真理,便是说明宇宙人生的存在及其变迁的原理,明乎其中的道理之后,便可循着
此一道理的轨迹,走向超脱的境界。
所以,当释迦世尊成道之后,最初说出的教法,即是从其大觉智慧之中流露出来的根本
教义。但是,佛陀在世,一共度过了四十多年的传道生涯,在此漫长的岁月之中,他遇
到了各色各样的个人和群众,也经历了好多文化背景和风俗语言并不相同的环境,为了
适应各种不同的对象,便以种种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宣说他的教法。然而,宣说的角度
和方式虽有不同,却是为了同一个原则,站在同一个基础,那便是佛陀的根本教义。
印度宗教的梵天和人类
在佛陀以前的印度宗教,认为宇宙万物均系梵天所生,在祭师阶级的婆罗门,优势独占
的情形下,又将人类的产生,分为四个等级:由梵天的头上生出职业的宗教师婆罗门族
,由肩上生出武士及王者阶级的刹帝利族,由腿上生出农工及商业阶级的吠舍族,由足
上生出奴隶贱民阶级的首陀罗族。此系出于四吠陀中最早出现的梨...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40 ☆─────────────────────────────────────☆
Hotfly (寄居蟹) 于 (Tue Dec 22 10:57:09 2009, 北京) 提到:
这题目讨论点跟本版比较贴切的。
是被
海这
丑
☆─────────────────────────────────────☆
Hotfly (寄居蟹) 于 (Tue Dec 22 11:16:02 2009, 北京) 提到:
教主的言论,往往都会有很多匪夷所思的地方。
从古到今,已经很多教主了,佛陀,耶稣直到
当今的李先生、QH。
他们都有很多非常诡异的言论。李先生最著名的
就是把光年弄成了时间单位。(小故障)
QH的言论(视频为证)就有太多太多没办法依照
常理理解,最终我就不试图理解了。当然,不能
理解的话在他全部的话语里面,还是极少数。
尽管数量少,但是总是有一阵子很难过去,就觉
得挺别扭的。
后来,我就想明白了:这些人,成就人士都是如
此的,恐怕是因为他们的超越性,就会导致思维
上某种程度的脱离了我们的逻辑。
这就包括QH、佛陀还有经常在本版出没的W。
QH的,就太多太多例子,包...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1 活佛是不是佛 ?
作者:从信法师
活佛是蒙古西藏青海一带喇嘛教政教领袖的称呼,活佛只是当地人民
对该领袖尊称,与佛教之佛不相干。虽然当地人民自称也信奉佛法,
收藏印度本土抛弃不要的佛教书籍,五体投地拜佛,这只是民俗宗教
归属正统宗教的依附行为,殊不知所收藏所信奉之佛法并非正法律。
佛法原本不是某一区域的文明,虽然发源于印度,世尊入灭之后,婆
罗门文化复兴,梵我含摄诸方民俗宗教的神而建立了印度教,佛法却
日渐变质而堕落而形成密教,教徒沉迷于咒术及男女性爱之术,名为
无上瑜珈,名为金刚乘,于污染中而不染,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一
向禁欲的学者于性开放之后肆无忌惮与金刚上师与佛母行淫欲之乐。
所谓佛母就是供学者于性爱中修气修脉,修喜乐大定之女性,以其协
助学者即身成佛,故美其名为佛母。
密教盛行后,男女双修的行为格格不入于印度传统文化,成为印度文化
负柦。当回教国家统治印度时,淫秽的密行更不见容于回教,与佛教同
时发展于印度的耆那教,印度教,以及其他宗教未受摧残毁灭,独独密
教化的佛教灭亡了。若说佛教灭于回教之侵略,不如说印度文明乘势把
印度文明中的垃圾抛弃焚燬。
就在此时开展西藏文化的喇嘛教...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42 贴一个你偶像的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Re: 请教WaiChi先生一问
> 如何在生活中保任打坐习禅定所体验到的感觉?
禅定非感觉, 禅定觉受, 保持来干什么?
> 这是不是仅仅是功夫的问题? 功夫到了自然不随境而转。有没有别的窍门?
=== waichi-------再请问一下, 何谓以求不随境而转? 以何为境? 以何为不转?
是功夫的问题, 但不止仅是功夫的问题, 而是你欠个不转之 "点", 在未俱足禅定功夫之
下, 欠个不转之 "点", 则转与不转, 你皆不会知.
比如说, 顺逆境都无, "业" 平顺之时, 会普通平淡, 你就是不自觉的以此普通平淡为
"根基" 而修, 此就是你不转之 "点", 然后, 你顺逆不转此 "根基", 即顺逆皆普通平淡
待之为修, 如此为修, 你可别忘记, 你那 "根基", 你那 "点", 是 "业",是三界内中地
球, 是第一界 "欲界" 中之业, 故当你能不转又如何? 此不转即生根站稳于 "欲界", 所
谓...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3 ☆─────────────────────────────────────☆
robbin (robbin) 于 (Sun Sep 25 18:20:52 2011, 美东) 提到:
就是心不被(梦)境所动,所牵,或所迷。
☆─────────────────────────────────────☆
bdbd (kakali) 于 (Sun Sep 25 19:19:44 2011, 美东) 提到:
你这个叫自定义。
☆─────────────────────────────────────☆
robbin (robbin) 于 (Sun Sep 25 19:29:40 2011, 美东) 提到:
☆─────────────────────────────────────☆
freeman08 (平常心) 于 (Sun Sep 25 20:25:09 2011, 美东) 提到:
☆─────────────────────────────────────☆
robbin (robbin) 于 (Sun Sep 25 20:36:4...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2286 | 44 现在大家议论密法里双修到底怎么回事,全是看书自己猜想,没一个真正见过双修怎么
修的。我也没见过,但双修从理论上讲是行得通的。
《维摩诘经》中说:“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
痴性,即是解脱。”
《圆觉经》中直接说了菩萨入了如来随顺觉性,“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
“善男子,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
。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譬如眼根,不自见眼,性自平等
,无平等者,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若得如
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灭,故起憎爱耽著
五欲,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明起灭,即知此生,性自劳虑,若复有人劳虑
永断,得法界净,即彼净解为自障碍,故于圆觉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随顺觉性。
善男子,一切菩萨见解为碍,虽断解碍,犹住见觉,觉碍为碍而不自在,此名菩萨未入
地者随顺觉性。
善男子,有照有觉,俱名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譬如有人自
断其首,首巳断故,无能断者则以碍心... 阅读全帖 |
|
q****n 发帖数: 4574 | 45 摘自
http://blog.fjnet.com/xfgw/200907/t20090723_128957.html
顺便一句: 玄奘法师也是往生至弥勒内院.
-------------------------
现代高僧虚云和尚,在112岁的时候,1951年因震惊中外的"云门事变"被严刑拷打,七
窍出血,昏死过去,隔了八天复苏,“我觉才数分钟而已。”令侍者法云速执笔为他记
录,乃从容叙说神游兜率天之事。
“余顷梦至兜率内院,庄严瑰丽,非世间有。见弥勒菩萨在座上说法,听者至众。其中
有十余人系宿识者——即江西海会寺志善和尚、天台山融镜法师、歧山恒志公、百岁宫
宝悟和尚、宝华山圣心和尚、读体律师、金山观心和尚,及紫柏尊者等。余合掌致敬,
彼等指余坐东边头序第三空位。阿难尊者当维那,与余座靠近。听弥勒菩萨讲‘唯心识
定’未竟,弥勒指谓余曰:‘你回去。’余曰:‘弟子业障深重。不愿回去了。’弥勒
曰:‘你业缘未了。必须回去。以后再来。’” 并示偈曰:
识智何分 波水一个 莫昧瓶盆 金无厚薄
性量三三 麻绳蜗角 疑成弓影 病惟去惑
凡身梦宅 幻无所著 知幻即离 离幻即觉
大觉圆明 镜鉴森罗 空花凡...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46
苦。
面前
我认为,这个”明”,应该不能做 “无明永断” 解释,
明和断贪来说 都是逐渐逐渐的
就拿离贪来说 也是先断欲界贪 然后色界贪 再来无色界贪
要断欲界贪, 当然对于引发欲界贪的错误就解开一点,就”明”一点,
以实际角度看,两者是展转相依并进较可能。
不然你试试,如何在该开始修行就 “无明永断”。
或者你可以说说要怎样的具体方法,
在该开始修行就 “无明永断”,而这时欲界贪还没断。甚至前三结还没解。 |
|
f****2 发帖数: 311 | 47 阿弥陀佛!非常随喜lila 不杀生的慈悲。藏传佛教大德索达吉堪布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阐述藏密素食观。
藏传佛教历史上最著名的一生成就者米拉日巴尊者也曾说过:“杀害无辜众生仅为自
己能享用其血肉;又贪爱饮酒,只为杯中物能引人沉迷、陶醉,凡此种种皆已具足堕落
复活地狱之缘起。虽眼根齐备,奈何却直堕恶趣深渊,诸人天众生因此不能不引以为戒
:即便一根刺扎入身中,其疼痛也不堪忍受;杀害众生而食其肉,被杀者之苦痛又何堪
言表?来生堕入复活地狱后,必将感受难以忍受之痛苦——浑身烈焰熊熊,其景象实乃
惨不忍睹。”
对佛经了解一知半解之人,往往自以为在显密经典中对食肉过患的描述并不频繁、
其措辞也绝非如描述别的非理之事时那般严厉、痛切,特别在密宗教义中更是对吃肉与
否的问题轻描淡写。其实,这些理解纯粹是未深入经藏的表现,因显密经论中有数不清
的文字都在阐述佛教对这一问题的究竟立场与看法——那就是必须彻底、完全地禁肉!
在所有的佛教经典中,嗜肉如命之徒都找不到佛陀对食肉饮血片言只语的赞叹之处。相
反,大量的教证理证都表明佛弟子遮止肉食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 “
如果有人说:佛陀已经开许所有佛教徒可...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8 喇嘛活佛并不是佛
不要把喇嘛活佛和修行証量劃上等號
作者:从信法师
活佛是蒙古西藏青海一带喇嘛教政教领袖的称呼,活佛只是当地人民对该领袖尊称,与
佛教之佛不相干。虽然当地人民自称也信奉佛法,收藏印度本土拋弃不要的佛教书籍,
五体投地拜佛,这只是民俗宗教归属正统宗教的依附行為,殊不知所收藏所信奉之佛法
并非正法律。佛法原本不是某一区域的文明,虽然发源於印度,世尊入灭之后,婆罗门
文化復兴,梵我含摄诸方民俗宗教的神而建立了印度教,佛法却日渐变质而堕落而形成
密教,教徒沉迷於咒术及男女性爱之术,名為无上瑜珈,名為金刚乘,於污染中而不染
,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一向禁慾的学者於性开放之后肆无忌惮与金刚上师与佛母行淫
慾之乐。所谓佛母就是供学者於性爱中修气修脉,修喜乐大定之女性,以其协助学者即
身成佛,故美其名為佛母。
密教盛行后,男女双修的行為格格不入於印度传统文化,成為印度文化负柦。当回教国
家统治印度时,淫秽的密行更不见容於回教,与佛教同时发展於印度的耆那教,印度教
,以及其他宗教未受摧残毁灭,独独密教化的佛教灭亡了。若说佛教灭於回教之侵略,
不如说印度文明乘势把印度文明中的垃圾拋弃焚燬。
...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9 鑽帽兄,
這都是老帖了, very old
西藏密宗喇嘛活佛并不是佛
作者:从信法师
活佛是蒙古西藏青海一带喇嘛教政教领袖的称呼,活佛只是当地人民对该领袖尊称,
与佛教之佛不相干。虽然当地人民自称也信奉佛法,收藏印度本土拋弃不要的佛教书籍
,五体投地拜佛,这只是民俗宗教归属正统宗教的依附行為,殊不知所收藏所信奉之佛
法并非正法律。佛法原本不是某一区域的文明,虽然发源於印度,世尊入灭之后,婆罗
门文化復兴,梵我含摄诸方民俗宗教的神而建立了印度教,佛法却日渐变质而堕落而形
成密教,教徒沉迷於咒术及男女性爱之术,名為无上瑜珈,名為金刚乘,於污染中而不
染,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一向禁慾的学者於性开放之后肆无忌惮与金刚上师与佛母行
淫慾之乐。所谓佛母就是供学者於性爱中修气修脉,修喜乐大定之女性,以其协助学者
即身成佛,故美其名為佛母。
密教盛行后,男女双修的行為格格不入於印度传统文化,成為印度文化负柦。当回教
国家统治印度时,淫秽的密行更不见容於回教,与佛教同时发展於印度的耆那教,印度
教,以及其他宗教未受摧残毁灭,独独密教化的佛教灭亡了。若说佛教灭於回教之侵略
,不如说印度文明乘势把印度文明中...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50 活佛是不是佛 ?
作者:从信法师
活佛是蒙古西藏青海一带喇嘛教政教领袖的称呼,活佛只是当地人民 对该领袖尊称,
与佛教之佛不相干。虽然当地人民自称也信奉佛法, 收藏印度本土抛弃不要的佛教书
籍,五体投地拜佛,这只是民俗宗教 归属正统宗教的依附行为,殊不知所收藏所信奉
之佛法并非正法律。
佛法原本不是某一区域的文明,虽然发源于印度,世尊入灭之后,婆 罗门文化复兴,
梵我含摄诸方民俗宗教的神而建立了印度教,佛法却 日渐变质而堕落而形成密教,教
徒沉迷于咒术及男女性爱之术,名为 无上瑜珈,名为金刚乘,于污染中而不染,如莲
花出污泥而不染。一 向禁欲的学者于性开放之后肆无忌惮与金刚上师与佛母行淫欲之
乐。 所谓佛母就是供学者于性爱中修气修脉,修喜乐大定之女性,以其协 助学者即身
成佛,故美其名为佛母。
密教盛行后,男女双修的行为格格不入于印度传统文化,成为印度文化负柦。当回教国
家统治印度时,淫秽的密行更不见容于回教,与佛教同时发展于印度的耆那教,印度教
,以及其他宗教未受摧残毁灭,独独密教化的佛教灭亡了。若说佛教灭于回教之侵略,
不如说印度文明乘势把印度文明中的垃圾抛弃焚燬。
就在此时开展西... 阅读全帖 |
|